CN106731523B -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31523B
CN106731523B CN201710060212.2A CN201710060212A CN106731523B CN 106731523 B CN106731523 B CN 106731523B CN 201710060212 A CN201710060212 A CN 201710060212A CN 106731523 B CN106731523 B CN 1067315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theoretical
cartridge
pressure difference
filter cartrid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02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31523A (zh
Inventor
舒梅男
舒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shuc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uch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uchu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shuc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uch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uchu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shuc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uch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uchu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shuc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602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315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31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31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31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31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8Absorbing units; Liquid distributors therefor
    • B01D53/185Liquid distribu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12Controlling the absorption proce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其中,该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内设有过滤室,所述过滤室内设有可适应最大烟气量的若干过滤筒,各过滤筒内均设有过滤元件,且至少部分所述过滤筒中设有封筒组件,以控制相应的所述过滤筒的开启或关闭;还包括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工作中的各所述过滤筒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特征信息;工作时,根据所述特征信息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理想工作状态下的标准信息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所述过滤筒的理论数量,并通过所述封筒组件实现开启或关闭。本发明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可适应不同的烟气量变化,以调整当前处于工作状态中的过滤筒的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气动乳化法是一种常用的烟气处理工艺,主要用于烟气的脱硫和除尘等,以脱硫为例,较之传统的干法或湿法脱硫,气动乳化工艺具有脱硫效率高(最高可达99.99%)、耗能少等优点,且在烟气量恒定的情况下,脱硫效率极其稳定。因此,气动乳化工艺正开始广泛地推广应用于有色冶金、电力、化工、钢铁等领域。
气动乳化的形成机理可参考如下:在圆形管状容器中,经加速的待处理烟气以一定角度从容器下端进入容器,形成旋转上升的紊流气流,与容器上端流下的溶液相撞击,以旋转切割该溶液,进而可将该溶液切割为细小的液滴颗粒,使得烟气和液体可充分混合,并形成乳化液层;随着上述乳化过程的不断进行,乳化液层逐渐增厚,向上流动的气体所产生的托力可与乳化液层的重力达到平衡,以形成稳定的乳化液层。在该乳化液层中,烟气所载有的有害物质,可与乳化液中的液滴颗粒相接触,并被该液滴颗粒所吸收,从而达到烟气净化处理的目的。且随着烟气处理过程的进行,该乳化液将源源不断地生成,而最早形成的已吸收大量有害物质的乳化液则可通过该容器的底部排出,如此,上述动态稳定的乳化液层可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厚度,以保证对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吸收处理能力。
具体实施时,可设置一吸收塔,该吸收塔内部设有若干过滤筒,各过滤筒与吸收塔同轴设置,并均匀分布于该吸收塔的同一轴面上,各过滤筒中均设有过滤元件,以形成上述的紊流气流,并可与自各过滤筒上部流下的溶液形成上述的稳定的乳化液层,以净化处理烟气。
对于上述的气动乳化工艺而言,能否形成稳定的乳化液层将直接决定该工艺能否高效处理烟气,而能否形成稳定的乳化液层的关键因素则是各过滤筒内部自下而上的气流能否与自上而下的溶液形成平衡,也就是说,各过滤筒设计处理烟气总量与实际的烟气总量能否匹配是该工艺能否高效进行的关键。
实际上,各厂所产生的烟气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锅炉(工业窑炉等)运行过程中,随着外界电网或供热负荷的变动,锅炉的负荷可在一定范围变动,从而导致锅炉的燃耗量产生相应的波动,进而引起烟气量的波动;而钢厂烧结机所产生的烟气量则又随着烧结原料成分与配比、烧结料层厚度、总体生产计划改变而产生变动。如此,上述吸收塔的设计烟气处理量则难以与实际烟气的产生量相匹配,若产生的烟气量过大,烟气可穿破该乳化液层,并冲出该吸收塔,甚至会引发“石膏雨”的问题;若烟气量产生过小,各过滤筒中气体的托力不能与乳化液层的重力达到平衡,难以形成稳定的乳化液层,这又将导致无法脱硫。
在上述吸收塔难以较好脱硫的情况下,几乎所有使用气动乳化技术的企业都选择在该吸收塔内增设一到三层喷淋层,以弥补没有乳化液层时烟气净化处理效率低的缺陷。这就使得气动乳化工艺只能作为技术上的噱头,而无法真正地高效处理烟气;而在塔内加装喷淋层,又将提高整套烟气处理系统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总体效益。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烟气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可适应烟气量的变化而调整其烟气处理能力,仍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应烟气量的变化而调整其烟气处理能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内设有过滤室,所述过滤室内设有可适应最大烟气量的若干过滤筒,各过滤筒内均设有过滤元件,且至少部分所述过滤筒中设有封筒组件,以控制相应的所述过滤筒的开启或关闭;还包括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工作中的各所述过滤筒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特征信息;工作时,根据所述特征信息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理想工作状态下的标准信息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所述过滤筒的理论数量,并通过所述封筒组件实现开启或关闭。
本发明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其过滤室内设有可适应最大烟气量的若干过滤筒,以满足极端情况下的烟气处理要求,且部分的过滤筒中还设有可控制相应过滤筒开启或关闭的封筒组件。
在具体工作时,可首先获取检测组件检测所得能够表征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实际工作状况的特征信息,并将该特征信息与能够表征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理想工作状况的标准信息相比较,以判断当前条件下处于工作中的过滤筒的数量是否足够。若上述特征信息与标准信息相符,则可认为当前处于工作中的过滤筒的数量足够,无需调整;而若上述特征信息与标准信息相差较多,则可根据二者的差异情况,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的理论数量,进而可通过封筒组件以开启或关闭相应理论数量的过滤筒。
如此,本发明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即可适应不同的烟气量变化,以调整当前处于工作状态中的过滤筒的数量,进而使得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的工作状况都能够与理想工作状况相接近,从而达到最佳的烟气净化处理效果。
可选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件,用于检测实际工作状态下所述过滤室的进气口、出气口的压力差值;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压力差值,所述标准信息包括理想工作状态下所述过滤室的进气口、出气口的特定压差范围。
可选地,还包括集控系统,所述集控系统与所述第一检测件、各所述封筒组件均信号连接;所述特定压差范围存储于所述集控系统,且所述集控系统能够接收所述压力差值,根据所述压力差值与所述特定压差范围的差异,判断所述理论数量,并控制所述封筒组件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理论数量的所述过滤筒。
可选地,各所述过滤筒均设有与其相连通的给液阀,且所述给液阀与所述集控系统信号连接;所述过滤筒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集控系统控制并关闭相应的所述给液阀,所述过滤筒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集控系统控制并开启相应的所述给液阀。
可选地,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检测件,用于检测与所述吸收塔的进气口相连的所述烟道中的实际烟气总量;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实际烟气总量,所述标准信息包括理想工作状态下工作中的各过滤筒所能处理的理论烟气总量;所述集控系统与所述第二检测件信号连接,以接收所述实际烟气总量,并根据所述实际烟气总量与所述理论烟气总量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所述过滤筒的参考数量;所述参考数量与所述理论数量不符时,所述集控系统能够发出预警信号。
可选地,还包括预警组件,所述预警组件与所述集控系统信号连接,所述预警组件能够接收所述预警信号,并发出预警信息以响应所述预警信号。
可选地,各所述过滤筒的周壁均设有观察组件,通过所述观察组件能够观察各所述过滤筒内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
可选地,所述特定压差范围为800-1200Pa。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气动乳化处理方法,适用于气动乳化处理装置,所述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内设有过滤室,所述过滤室内设有可适应最大烟气量的若干过滤筒,所述气动乳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获取工作中的各所述过滤筒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特征信息;步骤S2,根据所述特征信息与工作中的各所述过滤筒理想工作状态下的标准信息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所述过滤筒的理论数量;步骤S3,控制开启或关闭所述理论数量的所述过滤筒。
由于上述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已具有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与该气动乳化装置相对应的气动乳化处理方法亦当具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所述特征信息包括实际工作状态下所述过滤室的进气口、出气口的压力差值,所述标准信息包括理想工作状态下所述过滤室的进气口、出气口的特定压差范围;所述步骤S2具体为:根据所述压力差值与所述特定压差范围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所述过滤筒的理论数量。
可选地,所述特征信息还包括与所述吸收塔的进气口相连的烟道中的实际烟气总量,所述标准信息还包括理想工作状态下工作中的各过滤筒所能处理的理论烟气总量;所述步骤S2具体为:根据所述实际烟气总量与所述理论烟气总量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所述过滤筒的理论数量。
可选地,所述特征信息还包括与所述吸收塔的进气口相连的烟道中的实际烟气总量,所述标准信息还包括理想工作状态下工作中的各过滤筒所能处理的理论烟气总量;所述步骤S1与步骤S3之间还包括:步骤S21,获取所述实际烟气总量;步骤S22,根据所述实际烟气总量与所述理论烟气总量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所述过滤筒的参考数量;步骤S23,对比所述参考数量与所述理论数量,若二者不相符,执行下述步骤S24,若二者相符,则执行所述步骤S3;步骤S24,发出预警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气动乳化处理装置的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封筒组件在过滤筒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过滤元件在过滤筒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过滤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集控系统与其他部件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8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过滤室、11过滤筒、12过滤元件、121叶片、122中心管、123盲板、13封筒组件、14给液阀、15观察组件、16给液总管;
2集控系统、3第一检测件、4第二检测件、5预警组件、6均气室、7除雾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两个以上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些部件的数量相同。
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6,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气动乳化处理装置的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2中封筒组件在过滤筒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过滤元件在过滤筒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过滤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集控系统与其他部件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该吸收塔内设有过滤室1,过滤室1内设有若干过滤筒11,各过滤筒11内均设有过滤元件12,以生成乳化液层,且过滤筒11的数量可适应于最大烟气量的负荷,以满足极端情况下的烟气处理要求。上述“最大烟气量”可结合生产最大负荷、燃煤品质、生产计划等诸多影响因素计算所得。
上述过滤元件12主要包括旋流器,如图4和图5所示,该旋流器可以包括多个叶片121和中心管122,各叶片121以一定角度焊接于中心管122的外周,并在中心管122的外周均匀分布,以形成高速旋转的气流。上述中心管122的轴向至少一端还可以设有盲板123,以对该中心管122的内部进行封堵,避免烟气自该中心管122的中心通过,进而使得烟气均可以从该旋流器的各叶片121之间通过,并与自过滤筒11上部留下的液体相撞击形成乳化液层,以高效地净化烟气。
上述各过滤筒11的轴向上可以设置多个旋流器,如此,在过滤筒11的轴向则可形成多个乳化液层,从而更为彻底地净化烟气,且增设旋流器的同时,还将增大各过滤筒11的烟气处理能力,使得相同数量的过滤筒11可处理更多的烟气。可以理解,同一吸收塔中上述各过滤筒11的设计烟气处理能力最好相同,以便于后续过程中可更为精准地判断需要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数量。
以图1为视角,上述各过滤筒11中的至少一部分需设有封筒组件13,以便于控制相应过滤筒11的开启或关闭。上述“部分”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全部,当设有上述封筒组件13的过滤筒11的数量越多时,该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可适应的烟气量的波动范围也就越大;而设有上述封筒组件13的过滤筒11的数量越少,该气动乳化处理装置的成本也就越低。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综合考虑生产时烟气量的波动情况、使用成本等因素而选择设置具有封筒组件13的过滤筒11的数量。
上述封筒组件13可以设于该过滤筒11的两端,也可以仅设于该过滤筒11的一端,或者,还可以设于该过滤筒11的内腔中。无论上述封筒组件13设于何处,只要通过上述封筒组件13可以开启或关闭相应的过滤筒11,以起到允许或阻挡烟气通过的目的即可。但比较而言,该封筒组件13设于过滤筒11的端部时,更便于驱使其开启或关闭的驱动部件的安装。
上述气动乳化处理装置还包括检测组件(图中未示出),用于检测能够表征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实际工作状况的特征信息。工作时,可首先获取上述特征信息,并将该特征信息与能够表征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理想工作状况的标准信息相比较,以判断当前条件下处于工作中的过滤筒11的数量是否足够;若上述特征信息与标准信息相符,则可认为当前各过滤筒11的数量足够,无需调整;而若上述特征信息与标准信息相差较多,则可根据二者的差异情况,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进而可通过封筒组件13以开启或关闭相应理论数量的过滤筒11。
如此,本发明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即可适应不同的烟气量变化,以调整当前处于工作状态中的过滤筒11的数量,进而使得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的工作状况都能够与理想工作状况相接近,从而达到最佳的烟气净化处理效果。
具体地,上述检测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检测件3,用于检测实际工作状况下过滤室1的进气口、出气口的压力差值,则上述特征信息可以为该压力差值,而标准信息则可以为理想工作状况下过滤室1的进气口、出气口的特定压差范围。
更为具体地,该第一检测件3可以包括设于过滤室1的进气口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设于该过滤室1的出气口的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分别检测该过滤室1的进气压力和出气压力,进而可通过二者的差值得出上述的压力差值。
基于上述的特征信息和标准信息,在工作时,可首先获取该压力差值,并将该压力差值与特定压差范围相比较,若该压力差值在特定压差范围内,则表示当前处于工作中的过滤筒11数量足够,无需进行调整。若该压力差值大于特定压差范围,则表示当前工作的过滤筒11数量过少,可根据该压力差值大于特定压差范围的程度以判定还需打开的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进而通过控制封筒组件13以开启相应理论数量的过滤筒11。若压力差值小于特定压差范围,则表示当前工作的过滤筒11数量过多,可根据该压力差值小于特定压差范围的程度以判定需关闭的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进而通过控制相应的封筒组件13以关闭相应理论数量的过滤筒11,以适应不同的烟气量变化。
经过一定的试验研究,上述特定压差范围可以为800-1200Pa,若过滤室1进气口、出气口的压力差值大于1200Pa,则可多开一定数量的过滤筒11,若压力差值小于800Pa,则可关闭一定数量的过滤筒11,以便于更为有效地净化、处理烟气。
应当理解,上述特定压差范围并非是恒定不变的,其受到各过滤筒11中所设置过滤元件12的数量及各过滤筒11中液气比的影响,即受到乳化液层数量及各乳化液层厚度的影响。具体而言,过滤筒11中所设置过滤元件12的数量越多,该过滤筒11中所能形成的乳化液层越多,则该特定压差范围也就越大;而过滤筒11中液气比越大,所形成的乳化液层的厚度也就越大,则上述的特定压差范围也就越大。但综合能耗、脱硫效率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过滤筒11中过滤元件12的数量不宜过多,而液气比也可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避免上述乳化液层的生成困难。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不同气动乳化处理装置的具体情况而重新设定上述的特定压差范围,例如,若设置两个过滤元件12,则该特定压差范围大致为1600-2400Pa。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特定压差范围的增大,指的是其下限值、上限值的增大,而不应当仅仅理解为区间大小的变化。
上述的根据特征信息与标准信息的差异判断理论数量、并根据该理论数量以开启或关闭过滤筒11的控制过程可通过人工进行操作,具体而言,操作人员在获知上述压力差值之后,可结合自己的经验或一定的计算公式以判断需开启或关闭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然后通知现场的工作人员操作封筒组件13以开启或关闭相应的理论数量的过滤筒11。
上述控制过程也可由该气动乳化处理装置本身自行完成,即该气动乳化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集控系统2,该集控系统2可以与第一检测件3、各封筒组件13均信号连接,并可控制相应的过滤筒11的开启和关闭。
如图6所示,在工作时,该集控系统2能够接收第一检测件3所测得的压力差值,且该特定压差范围可预先存储于集控系统2中,该集控系统2可根据该压力差值与特定压差范围的差异,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或关闭部分的过滤筒11,若需要,该集控系统2还可进一步地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进而控制封筒组件13以开启或关闭相应的理论数量的过滤筒11。如此,本发明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整个生产过程中基本无需人力参与,可减少人工劳动强度、节省人力成本;且以该集控系统2为主的智能控制系统的反应能力以及计算的精准度等都远超人工操作,使得该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可更为及时、有效地根据烟气量变化以调整工作中的过滤筒11的数量,从而保证烟气的净化处理效果。
再以图2为视角,各过滤筒11均可以设有与其相连通的给液阀14,以便于通过该给液阀14向各过滤筒11中注入可用于处理烟气的浆液,且各过滤筒11的给液阀14也可以与上述集控系统2信号连接。当过滤筒11处于关闭状态时,该集控系统2可自行控制并关闭相应的给液阀14;而当过滤筒11处于开启状态时,该集控系统2也可自行控制并开启相应的给液阀14。
又由于存在多个过滤筒11,在过滤室1内可以设置给液总管16,各给液阀14均可与该给液总管16相连通,以便于通过给液总管16向各过滤筒11中输送浆液,从而大幅简化过滤室1内部的管路结构。且为该给液总管16提供浆液的供浆设备也可以与上述的集控系统2信号连接,当上述集控系统2控制开启或关闭相应的给液阀14时,还可相应地调整该供浆设备的运行功率,以增加或减少给液总管16中的浆液量,进而保证各过滤筒11中给液量的稳定性,避免因增加或减少过滤筒11而引起各过滤筒11中给液量的变化,并导致烟气难以较好地净化处理或浆液的浪费。
进一步地,上述检测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检测件4,可用于检测与吸收塔的进气口相连的烟道中的实际烟气总量。此时,该实际烟气总量可以为特征信息,而理想工作状况下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所能处理的理论烟气总量则为标准信息。
基于此,还可根据上述实际烟气总量与理论烟气总量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参考数量,进而可将上述的参考数量与理论数量相比较。若二者相符,则表明当前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均正常工作,可根据该参考数量或理论数量以开启或关闭相应的过滤筒11;而若二者不相同,则表明当前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存在堵塞、漏风的可能,且当二者差异较大,则表明多个过滤筒11已难以正常工作,急需检修。具体而言,上述第二检测件4可以为流量计等检测气体流量的部件。
通过上述参考数量与理论数量的同步计算,既可对该理论数量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地验证,以保证该理论数量的准确性,进而确保烟气的处理效果;同时,也可以协助判断当前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是否需要检修,从而及时、有效地对已损坏的过滤筒11进行检修,以保证各过滤筒11处理烟气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地保障烟气的净化处理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参考数量及理论数量的计算方法也可以相互替换,即可将实际烟气总量与理论烟气总量差异计算而出的数量作为理论数量,而将压力差值与特定压差范围差异计算而出的数量作为参考数量,进而将二者进行对比,也可达到上述技术效果。
在检修时,可通过封筒组件13关闭待检修的过滤筒11,并关闭相应的给液阀14,操作人员可通过相应的人孔门进入该过滤筒11内对该过滤筒11进行检修。且由于上述封筒组件13的存在,待检修的过滤筒11与无需检修的过滤筒11可以相隔离,在检修的同时,其他的过滤筒11仍可正常进行工作,不会影响生产进度。较之现有技术中检修必须停产或必须与相关工业窑炉同步进行检修而言,本发明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其各过滤筒11的检修操作具有更大的独立性,有利于保证该气动乳化处理装置更为长久、有效地进行工作。
上述通过第二检测件4以计算参考数量,并将该参考数量与理论数量相比较的过程可由人工进行操作,也可以由该气动乳化处理装置本身自行完成。
请继续参考图6,上述第二检测件4也可以与集控系统2信号连接,在工作时,集控系统2可接收第二检测件4所获得的实际烟气总量,并自行将其与理论烟气总量相比较,以计算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参考数量,进而将该参考数量与理论数量相比较。若二者相符,则可根据该参考数量或理论数量以开启或关闭相应的过滤筒11;若二者不符,则集控系统2可发出预警信号,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对相应的过滤筒11进行检修。较之人工操作而言,采用上述集控系统2进行控制时,可更为迅速、准确地做出开启或关闭相应过滤筒11的判断。
上述气动乳化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预警组件5,预警组件5可以与集控系统2信号连接,该预警组件5能够接收集控系统2发出的预警信号,并发出预警信息以响应预警信号。具体而言,该预警组件5可以为声光警报器,当集控系统2发出预警信号之后,该声光报警器可以发出声光信号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
此外,为更为准确地掌握各过滤筒11内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可以在各过滤筒11的周壁设置观察组件15,以便通过相应的观察组件15直接观察。具体而言,上述观察组件15可以包括透明视镜,如此,即可直接通过该透明视镜观察过滤筒11中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
上述观察组件15可以包括摄像头等监控设备,以实时记录各过滤筒11内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且该监控设备可以与集控系统2信号连接,以将各过滤筒11内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以视频的形式传输到集控系统2中,使得操作人员在主控室内即可实时获知各过滤筒11的运行状况。
该集控系统2还可以设有视频画面捕捉模块以及画面分析模块,如此,无需人工监控,该集控系统2即可自行判定各过滤筒11内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是否良好,以进一步地提高本发明所提供气动乳化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仍以图1和图2为视角,本发明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均气室6和除雾室7,该均气室6可均匀分布进入吸收塔的烟气,以便于烟气更为均匀地进入过滤室1的各过滤筒11中。经过滤筒11处理过的烟气带有较多的水汽,而上述除雾室7的设置,则可有效去除烟气中的水汽,且经除雾室7除去的水汽还可进一步的进行循环利用,以节约水资源。
实施例2
请参考图7-8,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动乳化处理方法,适用于气动乳化处理装置,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吸收塔内设有过滤室1,过滤室11内设有可适应最大烟气量的若干过滤筒11,气动乳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获取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特征信息;步骤S2,根据特征信息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理想工作状态下的标准信息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步骤S3,控制开启或关闭相应理论数量的过滤筒11。
采用上述方法,在工作时,可首先获取上述特征信息,并将该特征信息与标准信息相比较,以判断当前条件下处于工作中的过滤筒11的数量是否足够;若上述特征信息与标准信息相符,则可认为当前各过滤筒11的数量足够,无需调整;而若上述特征信息与标准信息相差较多,则可根据二者的差异情况,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进而可控制开启或关闭相应理论数量的过滤筒11。
如此,本发明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方法即可适应不同的烟气量变化,以调整当前处于工作状态中的过滤筒11的数量,进而使得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的工作状况都能够与理想工作状况相接近,从而达到最佳的烟气净化处理效果。
具体而言,上述特征信息可以为实际工作状况下过滤室1的进气口、出气口的压力差值,而标准信息为理想工作状况下过滤室1的进气口、出气口的特定压差范围,则上述步骤S2可以具体为:根据压力差值与特定压差范围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
经过一定的试验研究,上述特定压差范围可以为800-1200Pa,若过滤室1进气口、出气口的压力差值大于1200Pa,则可多开一定数量的过滤筒11,若压力差值小于800Pa,则可关闭一定数量的过滤筒11,以便于更为有效地净化、处理烟气。
上述特征信息还可以为与吸收塔的进气口相连的烟道中的实际烟气总量,而标准信息还可以为理想工作状况下当前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所能处理的理论烟气总量,则上述步骤S2可以具体为:根据实际烟气总量与理论烟气总量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
如图8所示,基于上述的根据压力差值与特定压差范围计算得出的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在步骤S3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S21,获取实际烟气总量;步骤S22,根据实际烟气总量与理论烟气总量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参考数量;步骤S23,对比参考数量与理论数量,若二者不相符,执行下述步骤S24,若二者相符,则执行步骤S3;步骤S24,发出预警信号。
若将根据实际烟气总量与理论烟气总量的差异而计算得出的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数量作为理论数量,则可将根据压力差值与特定压差范围的差异而计算得出的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数量作为参考数量,即上述两种方法所计算得出的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数量中的任一均可作为理论数量,而另一个则可作为参考数量以对理论数量进行验证。
上述各过滤筒11均可以设有与其相连通的给液阀14,在步骤S3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S31,开启或关闭相应的给液阀14。
上述各过滤筒11的周壁均可以设置观察组件15,步骤S3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S32,通过观察组件15观察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内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以更为准确地确定各过滤筒11中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
本发明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方法在具体实施时,执行各步骤所采用的部件可参考但不局限于前述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中的各部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对相应的部件进行替换。而本发明所提供气动乳化处理方法所能取得的技术效果与实施例1中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所取得的技术效果相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内设有过滤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室(1)内设有可适应最大烟气量的若干过滤筒(11),各过滤筒(11)内均设有过滤元件(12),且至少部分所述过滤筒(11)中设有封筒组件(13),以控制相应的所述过滤筒(11)的开启或关闭;
还包括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工作中的各所述过滤筒(11)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特征信息;
工作时,根据所述特征信息与工作中的各所述过滤筒(11)理想工作状态下的标准信息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所述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并通过所述封筒组件(13)实现开启或关闭;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件(3),用于检测实际工作状态下所述过滤室(1)的进气口、出气口的压力差值;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压力差值,所述标准信息包括理想工作状态下所述过滤室(1)的进气口、出气口的特定压差范围;
还包括集控系统(2),所述集控系统(2)与所述第一检测件(3)、各所述封筒组件(13)均信号连接;所述特定压差范围存储于所述集控系统(2),且所述集控系统(2)能够接收所述压力差值,根据所述压力差值与所述特定压差范围的差异,判断所述理论数量,并控制所述封筒组件(13)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理论数量的所述过滤筒(11);
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检测件(4),用于检测与所述吸收塔的进气口相连的烟道中的实际烟气总量;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实际烟气总量,所述标准信息包括理想工作状态下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所能处理的理论烟气总量;所述集控系统(2)与所述第二检测件(4)信号连接,以接收所述实际烟气总量,并根据所述实际烟气总量与所述理论烟气总量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所述过滤筒(11)的参考数量;所述参考数量与所述理论数量不符时,所述集控系统(2)能够发出预警信号;
各所述过滤筒(11)均设有与其相连通的给液阀(14),且所述给液阀(14)与所述集控系统(2)信号连接;所述过滤筒(11)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集控系统(2)控制并关闭相应的所述给液阀(14);所述过滤筒(11)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集控系统(2)控制并开启相应的所述给液阀(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警组件(5),所述预警组件(5)与所述集控系统(2)信号连接,所述预警组件(5)能够接收所述预警信号,并发出预警信息以响应所述预警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过滤筒(11)的周壁均设有观察组件(15),通过所述观察组件(15)能够观察各所述过滤筒(11)内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压差范围为800-1200Pa。
5.一种气动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气动乳化处理装置,所述气动乳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工作中的各所述过滤筒(11)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特征信息;
步骤S2,根据所述特征信息与工作中的各所述过滤筒(11)理想工作状态下的标准信息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所述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
步骤S3,控制开启或关闭所述理论数量的所述过滤筒(11);
所述特征信息包括实际工作状态下所述过滤室(1)的进气口、出气口的压力差值,所述标准信息包括理想工作状态下所述过滤室(1)的进气口、出气口的特定压差范围;所述步骤S2具体为:根据所述压力差值与所述特定压差范围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所述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
所述特征信息还包括与所述吸收塔的进气口相连的烟道中的实际烟气总量,所述标准信息还包括理想工作状态下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所能处理的理论烟气总量;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3之间还包括:步骤S21,获取所述实际烟气总量;步骤S22,根据所述实际烟气总量与所述理论烟气总量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所述过滤筒(11)的参考数量;步骤S23,对比所述参考数量与所述理论数量,若二者不相符,执行下述步骤S24,若二者相符,则执行所述步骤S3;步骤S24,发出预警信号。
CN201710060212.2A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67315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0212.2A CN106731523B (zh)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0212.2A CN106731523B (zh)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31523A CN106731523A (zh) 2017-05-31
CN106731523B true CN106731523B (zh) 2023-02-03

Family

ID=58943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0212.2A Active CN106731523B (zh)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315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9544A (zh) * 2017-10-09 2017-12-15 广州舒创有限公司 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6363A1 (de) * 1986-06-30 1988-01-14 Vogelbusch Gmbh Verfahren zum kontinuierlichen filtrieren einer fluessigkeit und ein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CN201361522Y (zh) * 2009-02-25 2009-12-16 巩国强 一种旋流板喷淋塔
CN201482400U (zh) * 2009-08-21 2010-05-26 日照红叶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托盘式气动乳化脱硫塔
CN201915933U (zh) * 2010-12-21 2011-08-03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控制海洋平台撬装过滤器系统
CN104437839A (zh) * 2014-12-24 2015-03-25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磨矿分级过程中分级压力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205109382U (zh) * 2015-09-28 2016-03-30 龙创信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流反应装置及烟气脱硫装置
CN106178768A (zh) * 2016-08-28 2016-12-07 天津深蓝宇节能减排技术有限公司 自分布并流气动填料旋转塔
CN205760583U (zh) * 2016-05-06 2016-12-07 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烟气脱硫的旋流装置
CN206473985U (zh) * 2017-01-24 2017-09-08 广州舒创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6363A1 (de) * 1986-06-30 1988-01-14 Vogelbusch Gmbh Verfahren zum kontinuierlichen filtrieren einer fluessigkeit und ein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CN201361522Y (zh) * 2009-02-25 2009-12-16 巩国强 一种旋流板喷淋塔
CN201482400U (zh) * 2009-08-21 2010-05-26 日照红叶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托盘式气动乳化脱硫塔
CN201915933U (zh) * 2010-12-21 2011-08-03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控制海洋平台撬装过滤器系统
CN104437839A (zh) * 2014-12-24 2015-03-25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磨矿分级过程中分级压力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205109382U (zh) * 2015-09-28 2016-03-30 龙创信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流反应装置及烟气脱硫装置
CN205760583U (zh) * 2016-05-06 2016-12-07 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烟气脱硫的旋流装置
CN106178768A (zh) * 2016-08-28 2016-12-07 天津深蓝宇节能减排技术有限公司 自分布并流气动填料旋转塔
CN206473985U (zh) * 2017-01-24 2017-09-08 广州舒创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31523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7808B (zh) 一种实时数据反馈人工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0232832A1 (zh) 一种干湿混合式智能化除尘实验系统
CN204759141U (zh) 一种除尘系统防爆安全监测装置
CN204672034U (zh) 一种布袋式除尘器节能监控装置
CN105013259B (zh) 一种带有检测功能的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KR20080086633A (ko) 집진장치
CN106731523B (zh)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EP2181753B1 (en)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verifying and controlling the removal of hydrogen fluoride from a process gas
US2011013875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eating polluted gases
EP3403709B1 (en) Low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 fabric filter
CN206114495U (zh) 一种盐雾试验废气回收装置
CN206473985U (zh)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
CN210251546U (zh) 一种工作环境空间空气净化系统
CN201575718U (zh) 高温烟气降温调质设备
CN211133408U (zh) 立式除尘器
CN113457339A (zh) 一种喷漆废气内循环减风增浓装置
CN110345503B (zh) 化工厂排气烟囱的烟气脱白设备及系统
CN207605528U (zh) 一种具有废气净化功能的环保型工业炉
CN208620363U (zh) 一种环保用化工尾气焚烧废热锅炉
CN209624382U (zh) 碳硫燃烧装置
CN206853301U (zh) 印刷全自动节能废气处理机
CN205065767U (zh) 高温烟气急冷设备
CN204723966U (zh) 一种粉尘废气处理装置
CN220819977U (zh) 一种氮气浓度检测反冲装置
CN214415832U (zh) 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粉尘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