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73985U -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73985U
CN206473985U CN201720105382.3U CN201720105382U CN206473985U CN 206473985 U CN206473985 U CN 206473985U CN 201720105382 U CN201720105382 U CN 201720105382U CN 206473985 U CN206473985 U CN 206473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tridge filter
processing unit
filter
control system
centralize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053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梅男
舒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shuc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Comfor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UCHUANG CO Ltd GUANG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Comfor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UCHUANG CO Ltd GUANGZHOU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053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73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73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739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内设有过滤室,所述过滤室内设有可适应最大烟气量的若干过滤筒,各过滤筒内均设有过滤元件,且至少部分所述过滤筒中设有封筒组件,以控制相应的所述过滤筒的开启或关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在工作时,可通过直接观察各过滤筒内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或对比各过滤筒的实际生产参数与理论生产参数的差异等,以判断当前工作中的过滤筒的数量是否足够,并进一步地判断需重新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的数量,进而通过操控封筒组件以开启或关闭相应数量的过滤筒,从而适应不同的烟气量变化,以达到最佳的烟气净化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气动乳化法是一种常用的烟气处理工艺,主要用于烟气的脱硫和除尘等,以脱硫为例,较之传统的干法或湿法脱硫,气动乳化工艺具有脱硫效率高(最高可达99.99%)、耗能少等优点,且在烟气量恒定的情况下,脱硫效率极其稳定。因此,气动乳化工艺正开始广泛地推广应用于有色冶金、电力、化工、钢铁等领域。
气动乳化的形成机理可参考如下:在圆形管状容器中,经加速的待处理烟气以一定角度从容器下端进入容器,形成旋转上升的紊流气流,与容器上端流下的溶液相撞击,以旋转切割该溶液,进而可将该溶液切割为细小的液滴颗粒,使得烟气和液体可充分混合,并形成乳化液层;随着上述乳化过程的不断进行,乳化液层逐渐增厚,向上流动的气体所产生的托力可与乳化液层的重力达到平衡,以形成稳定的乳化液层。在该乳化液层中,烟气所载有的有害物质,可与乳化液中的液滴颗粒相接触,并被该液滴颗粒所吸收,从而达到烟气净化处理的目的。且随着烟气处理过程的进行,该乳化液将源源不断地生成,而最早形成的已吸收大量有害物质的乳化液则可通过该容器的底部排出,如此,上述动态稳定的乳化液层可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厚度,以保证对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吸收处理能力。
具体实施时,可设置一吸收塔,该吸收塔内部设有若干过滤筒,各过滤筒与吸收塔同轴设置,并均匀分布于该吸收塔的同一轴面上,各过滤筒中均设有过滤元件,以形成上述的紊流气流,并可与自各过滤筒上部流下的溶液形成上述的稳定的乳化液层,以净化处理烟气。
对于上述的气动乳化工艺而言,能否形成稳定的乳化液层将直接决定该工艺能否高效处理烟气,而能否形成稳定的乳化液层的关键因素则是各过滤筒内部自下而上的气流能否与自上而下的溶液形成平衡,也就是说,各过滤筒设计处理烟气总量与实际的烟气总量能否匹配是该工艺能否高效进行的关键。
实际上,各厂所产生的烟气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锅炉(工业窑炉等)运行过程中,随着外界电网或供热负荷的变动,锅炉的负荷可在一定范围变动,从而导致锅炉的燃耗量产生相应的波动,进而引起烟气量的波动;而钢厂烧结机所产生的烟气量则又随着烧结原料成分与配比、烧结料层厚度、总体生产计划改变而产生变动。如此,上述吸收塔的设计烟气处理量则难以与实际烟气的产生量相匹配,若产生的烟气量过大,烟气可穿破该乳化液层,并冲出该吸收塔,甚至会引发“石膏雨”的问题;若烟气量产生过小,各过滤筒中气体的托力不能与乳化液层的重力达到平衡,难以形成稳定的乳化液层,这又将导致无法脱硫。
在上述吸收塔难以较好脱硫的情况下,几乎所有使用气动乳化技术的企业都选择在该吸收塔内增设一到三层喷淋层,以弥补没有乳化液层时烟气净化处理效率低的缺陷。这就使得气动乳化工艺只能作为技术上的噱头,而无法真正地高效处理烟气;而在塔内加装喷淋层,又将提高整套烟气处理系统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总体效益。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烟气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可适应烟气量的变化而调整其烟气处理能力,仍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应烟气量的变化而调整其烟气处理能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内设有过滤室,所述过滤室内设有可适应最大烟气量的若干过滤筒,各过滤筒内均设有过滤元件,且至少部分所述过滤筒中设有封筒组件,以控制相应的所述过滤筒的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其过滤室内设有可适应最大烟气量的若干过滤筒,以满足极端情况下的烟气处理要求,且部分的过滤筒中还设有可控制相应过滤筒开启或关闭的封筒组件。
在具体工作时,可通过观察各过滤筒内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或对比各过滤筒的实际生产参数与理论生产参数的差异等,判断当前处于工作中的过滤筒的数量是否足够,若不足或过多,则可进一步地判断需重新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的数量,并通过操纵封筒组件以开启或关闭相应数量的过滤筒,从而使得各过滤筒均可生成稳定的乳化液层,以更为有效地净化处理烟气。
如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即可适应不同的烟气量变化,以调整当前处于工作状态中的过滤筒的数量,进而使得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均可生成稳定的乳化液层,从而达到最佳的烟气净化处理效果。
可选地,还包括: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工作中的各所述过滤筒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特征信息;集控系统,所述集控系统与所述检测组件、各所述封筒组件均信号连接,且所述集控系统存储有工作中的各所述过滤筒理想工作状态下的标准信息,所述集控系统根据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标准信息的差异得出需开启或关闭的所述过滤筒的理论数量,并能够控制所述封筒组件开启或关闭所述理论数量的过滤筒。
可选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件,用于检测实际工作状态下所述过滤室的进气口、出气口的压力差值;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压力差值,所述标准信息包括理想工作状态下所述过滤室的进气口、出气口的特定压差范围。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件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过滤室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过滤室的出气口。
可选地,各所述过滤筒均设有与其相连通的给液阀,且所述给液阀与所述集控系统信号连接;所述过滤筒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集控系统控制并关闭相应的所述给液阀,所述过滤筒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集控系统控制并开启相应的所述给液阀。
可选地,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检测件,用于检测与所述吸收塔的进气口相连的所述烟道中的实际烟气总量;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实际烟气总量,所述标准信息包括理想工作状态下工作中的各过滤筒所能处理的理论烟气总量;所述集控系统能够接收所述实际烟气总量,并根据所述实际烟气总量与所述理论烟气总量的差异,得出需开启或关闭的所述过滤筒的参考数量;所述参考数量与所述理论数量不符时,所述集控系统能够发出预警信号。
可选地,还包括预警组件,所述预警组件与所述集控系统信号连接,所述预警组件能够接收所述预警信号,并发出预警信息以响应所述预警信号。
可选地,各所述过滤筒的周壁均设有观察组件,通过所述观察组件能够观察各所述过滤筒内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
可选地,所述观察组件包括设于各所述过滤筒周壁的透明视镜。
可选地,所述特定压差范围为800-1200Pa。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气动乳化处理装置的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封筒组件在过滤筒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过滤元件在过滤筒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过滤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集控系统与其他部件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1-6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过滤室、11过滤筒、12过滤元件、121叶片、122中心管、123盲板、13封筒组件、14给液阀、15观察组件、16给液总管;
2集控系统、3第一检测件、4第二检测件、5预警组件、6均气室、7除雾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两个以上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些部件的数量相同。
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
请参考图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气动乳化处理装置的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2中封筒组件在过滤筒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过滤元件在过滤筒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过滤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集控系统与其他部件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该吸收塔内设有过滤室1,过滤室1内设有若干过滤筒11,各过滤筒11内均设有过滤元件12,以生成乳化液层,且过滤筒11的数量可适应于最大烟气量的负荷,以满足极端情况下的烟气处理要求。上述“最大烟气量”可结合生产最大负荷、燃煤品质、生产计划等诸多影响因素计算所得。
上述过滤元件12主要包括旋流器,如图4和图5所示,该旋流器可以包括多个叶片121和中心管122,各叶片121以一定角度焊接于中心管122的外周,并在中心管122的外周均匀分布,以形成高速旋转的气流。上述中心管122的轴向至少一端还可以设有盲板123,以对该中心管122的内部进行封堵,避免烟气自该中心管122的中心通过,进而使得烟气均可以从该旋流器的各叶片121之间通过,并与自过滤筒11上部留下的液体相撞击形成乳化液层,以高效地净化烟气。
上述各过滤筒11的轴向上可以设置多个旋流器,如此,在过滤筒11的轴向则可形成多个乳化液层,从而更为彻底地净化烟气,且增设旋流器的同时,还将增大各过滤筒11的烟气处理能力,使得相同数量的过滤筒11可处理更多的烟气。可以理解,同一吸收塔中上述各过滤筒11的设计烟气处理能力最好相同,以便于后续过程中可更为精准地判断需要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数量。
以图1为视角,上述各过滤筒11中的至少一部分需设有封筒组件13,以便于控制相应过滤筒11的开启或关闭。上述“部分”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全部,当设有上述封筒组件13的过滤筒11的数量越多时,该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可适应的烟气量的波动范围也就越大;而设有上述封筒组件13的过滤筒11的数量越少,该气动乳化处理装置的成本也就越低。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综合考虑生产时烟气量的波动情况、使用成本等因素而选择设置具有封筒组件13的过滤筒11的数量。
上述封筒组件13可以设于该过滤筒11的两端,也可以仅设于该过滤筒11的一端,或者,还可以设于该过滤筒11的内腔中。无论上述封筒组件13设于何处,只要通过上述封筒组件13可以开启或关闭相应的过滤筒11,以起到允许或阻挡烟气通过的目的即可。但比较而言,该封筒组件13设于过滤筒11的端部时,更便于驱使其开启或关闭的驱动部件的安装。
工作时,可通过直接观察各过滤筒11内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以判断当前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工作状态的好坏。例如,可通过在各过滤筒11的周壁设置观察组件15,以便直接观察各过滤筒11的工作状态,具体而言,该观察组件15可以为设于各过滤筒11周壁的透明视镜。在获知各过滤筒11工作状态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地判断工作中的过滤筒11的数量是否足够,进而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数量,并通过操控封筒组件13以开启或关闭相应数量的过滤筒11,从而使得各过滤筒均可生成稳定的乳化液层,以更为有效地净化处理烟气。
如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即可适应不同的烟气量变化,以调整当前处于工作状态中的过滤筒11的数量,进而使得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均可生成稳定的乳化液层,从而达到最佳的烟气净化处理效果。
进一步地,为更为准确地、量化地判断工作中各过滤筒11的工作状态,还可对比各过滤筒11的实际生产参数与理论生产参数的差异,以判断当前处于工作中的过滤筒11的数量是否足够。
具体地,上述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可以包括检测组件(图中未示出),用于检测能够表征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实际工作状况的特征信息。工作时,可首先获取上述特征信息,并将该特征信息与能够表征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理想工作状况的标准信息相比较,以判断当前条件下处于工作中的过滤筒11的数量是否足够;若上述特征信息与标准信息相符,则可认为当前各过滤筒11的数量足够,无需调整;而若上述特征信息与标准信息相差较多,则可根据二者的差异情况,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进而可通过封筒组件13以开启或关闭相应理论数量的过滤筒11。
如此,通过上述特征信息与标准信息的比较,即可更为准确地判断当前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的工作状态,进而调整当前处于工作状态中的过滤筒11的数量,以适应不同的烟气量变化。
更为具体地,上述检测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检测件3,用于检测实际工作状况下过滤室1的进气口、出气口的压力差值,则上述特征信息可以为该压力差值,而标准信息则可以为理想工作状况下过滤室1的进气口、出气口的特定压差范围。
该第一检测件3可以包括设于过滤室1的进气口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设于该过滤室1的出气口的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分别检测该过滤室1的进气压力和出气压力,进而可通过二者的差值得出上述的压力差值。
基于上述的特征信息和标准信息,在工作时,可首先获取该压力差值,并将该压力差值与特定压差范围相比较,若该压力差值在特定压差范围内,则表示当前处于工作中的过滤筒11数量足够,无需进行调整。若该压力差值大于特定压差范围,则表示当前工作的过滤筒11数量过少,可根据该压力差值大于特定压差范围的程度以判定还需打开的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进而通过控制封筒组件13以开启相应理论数量的过滤筒11。若压力差值小于特定压差范围,则表示当前工作的过滤筒11数量过多,可根据该压力差值小于特定压差范围的程度以判定需关闭的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进而通过控制相应的封筒组件13以关闭相应理论数量的过滤筒11,以适应不同的烟气量变化。
经过一定的试验研究,上述特定压差范围可以为800-1200Pa,若过滤室1进气口、出气口的压力差值大于1200Pa,则可多开一定数量的过滤筒11,若压力差值小于800Pa,则可关闭一定数量的过滤筒11,以便于更为有效地净化、处理烟气。
应当理解,上述特定压差范围并非是恒定不变的,其受到各过滤筒11中所设置过滤元件12的数量及各过滤筒11中液气比的影响,即受到乳化液层数量及各乳化液层厚度的影响。具体而言,过滤筒11中所设置过滤元件12的数量越多,该过滤筒11中所能形成的乳化液层越多,则该特定压差范围也就越大;而过滤筒11中液气比越大,所形成的乳化液层的厚度也就越大,则上述的特定压差范围也就越大。但综合能耗、脱硫效率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过滤筒11中过滤元件12的数量不宜过多,而液气比也可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避免上述乳化液层的生成困难。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不同气动乳化处理装置的具体情况而重新设定上述的特定压差范围,例如,若设置两个过滤元件12,则该特定压差范围大致为1600-2400Pa。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特定压差范围的增大,指的是其下限值、上限值的增大,而不应当仅仅理解为区间大小的变化。
上述的根据特征信息与标准信息的差异判断理论数量、并根据该理论数量以开启或关闭过滤筒11的控制过程可通过人工进行操作,具体而言,操作人员在获知上述压力差值之后,可结合自己的经验或一定的计算公式以判断需开启或关闭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然后通知现场的工作人员操作封筒组件13以开启或关闭相应的理论数量的过滤筒11。
上述控制过程也可由该气动乳化处理装置本身自行完成,即该气动乳化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集控系统2,该集控系统2可以与第一检测件3、各封筒组件13均信号连接,并可控制相应的过滤筒11的开启和关闭。
如图6所示,在工作时,该集控系统2能够接收第一检测件3所测得的压力差值,且该特定压差范围可预先存储于集控系统2中,该集控系统2可根据该压力差值与特定压差范围的差异,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或关闭部分的过滤筒11,若需要,该集控系统2还可进一步地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进而控制封筒组件13以开启或关闭相应的理论数量的过滤筒11。如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整个生产过程中基本无需人力参与,可减少人工劳动强度、节省人力成本;且以该集控系统2为主的智能控制系统的反应能力以及计算的精准度等都远超人工操作,使得该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可更为及时、有效地根据烟气量变化以调整工作中的过滤筒11的数量,从而保证烟气的净化处理效果。
再以图2为视角,各过滤筒11均可以设有与其相连通的给液阀14,以便于通过该给液阀14向各过滤筒11中注入可用于处理烟气的浆液,且各过滤筒11的给液阀14也可以与上述集控系统2信号连接。当过滤筒11处于关闭状态时,该集控系统2可自行控制并关闭相应的给液阀14;而当过滤筒11处于开启状态时,该集控系统2也可自行控制并开启相应的给液阀14。
又由于存在多个过滤筒11,在过滤室1内可以设置给液总管16,各给液阀14均可与该给液总管16相连通,以便于通过给液总管16向各过滤筒11中输送浆液,从而大幅简化过滤室1内部的管路结构。且为该给液总管16提供浆液的供浆设备也可以与上述的集控系统2信号连接,当上述集控系统2控制开启或关闭相应的给液阀14时,还可相应地调整该供浆设备的运行功率,以增加或减少给液总管16中的浆液量,进而保证各过滤筒11中给液量的稳定性,避免因增加或减少过滤筒11而引起各过滤筒11中给液量的变化,并导致烟气难以较好地净化处理或浆液的浪费。
进一步地,上述检测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检测件4,可用于检测与吸收塔的进气口相连的烟道中的实际烟气总量。此时,该实际烟气总量可以为特征信息,而理想工作状况下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所能处理的理论烟气总量则为标准信息。
基于此,还可根据上述实际烟气总量与理论烟气总量的差异,判断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参考数量,进而可将上述的参考数量与理论数量相比较。若二者相符,则表明当前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均正常工作,可根据该参考数量或理论数量以开启或关闭相应的过滤筒11;而若二者不相同,则表明当前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存在堵塞、漏风的可能,且当二者差异较大,则表明多个过滤筒11已难以正常工作,急需检修。具体而言,上述第二检测件4可以为流量计等检测气体流量的部件。
通过上述参考数量与理论数量的同步计算,既可对该理论数量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地验证,以保证该理论数量的准确性,进而确保烟气的处理效果;同时,也可以协助判断当前处于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是否需要检修,从而及时、有效地对已损坏的过滤筒11进行检修,以保证各过滤筒11处理烟气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地保障烟气的净化处理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参考数量及理论数量的计算方法也可以相互替换,即可将实际烟气总量与理论烟气总量差异计算而出的数量作为理论数量,而将压力差值与特定压差范围差异计算而出的数量作为参考数量,进而将二者进行对比,也可达到上述技术效果。
在检修时,可通过封筒组件13关闭待检修的过滤筒11,并关闭相应的给液阀14,操作人员可通过相应的人孔门进入该过滤筒11内对该过滤筒11进行检修。且由于上述封筒组件13的存在,待检修的过滤筒11与无需检修的过滤筒11可以相隔离,在检修的同时,其他的过滤筒11仍可正常进行工作,不会影响生产进度。较之现有技术中检修必须停产或必须与相关工业窑炉同步进行检修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其各过滤筒11的检修操作具有更大的独立性,有利于保证该气动乳化处理装置更为长久、有效地进行工作。
上述通过第二检测件4以计算参考数量,并将该参考数量与理论数量相比较的过程可由人工进行操作,也可以由该气动乳化处理装置本身自行完成。
请继续参考图6,上述第二检测件4也可以与集控系统2信号连接,在工作时,集控系统2可接收第二检测件4所获得的实际烟气总量,并自行将其与理论烟气总量相比较,以计算需开启或关闭的过滤筒11的参考数量,进而将该参考数量与理论数量相比较。若二者相符,则可根据该参考数量或理论数量以开启或关闭相应的过滤筒11;若二者不符,则集控系统2可发出预警信号,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对相应的过滤筒11进行检修。较之人工操作而言,采用上述集控系统2进行控制时,可更为迅速、准确地做出开启或关闭相应过滤筒11的判断。
上述气动乳化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预警组件5,预警组件5可以与集控系统2信号连接,该预警组件5能够接收集控系统2发出的预警信号,并发出预警信息以响应预警信号。具体而言,该预警组件5可以为声光警报器,当集控系统2发出预警信号之后,该声光报警器可以发出声光信号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
此外,为更为直接的掌握各过滤筒11内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在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措施后,还可利用上述观察组件15直接观察调整后各过滤筒11中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
上述观察组件15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摄像头等监控设备,以实时记录各过滤筒11内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且该监控设备可以与集控系统2信号连接,以将各过滤筒11内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以视频的形式传输到集控系统2中,使得操作人员在主控室内即可实时获知各过滤筒11的运行状况。
该集控系统2还可以设有视频画面捕捉模块以及画面分析模块,如此,无需人工监控,该集控系统2即可自行判定各过滤筒11内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是否良好,以进一步地提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气动乳化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仍以图1和图2为视角,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均气室6和除雾室7,该均气室6可均匀分布进入吸收塔的烟气,以便于烟气更为均匀地进入过滤室1的各过滤筒11中。经过滤筒11处理过的烟气带有较多的水汽,而上述除雾室7的设置,则可有效去除烟气中的水汽,且经除雾室7除去的水汽还可进一步的进行循环利用,以节约水资源。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内设有过滤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室(1)内设有可适应最大烟气量的若干过滤筒(11),各过滤筒(11)内均设有过滤元件(12),且至少部分所述过滤筒(11)中设有封筒组件(13),以控制相应的所述过滤筒(11)的开启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工作中的各所述过滤筒(11)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特征信息;
集控系统(2),所述集控系统(2)与所述检测组件、各所述封筒组件(13)均信号连接,且所述集控系统(2)存储有工作中的各所述过滤筒(11)理想工作状态下的标准信息,所述集控系统(2)根据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标准信息的差异得到需开启或关闭的所述过滤筒(11)的理论数量,并能够控制所述封筒组件(13)开启或关闭所述理论数量的过滤筒(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件(3),用于检测实际工作状态下所述过滤室(1)的进气口、出气口的压力差值;
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压力差值,所述标准信息包括理想工作状态下所述过滤室(1)的进气口、出气口的特定压差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件(3)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过滤室(1)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过滤室(1)的出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过滤筒(11)均设有与其相连通的给液阀(14),且所述给液阀(14)与所述集控系统(2)信号连接;
所述过滤筒(11)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集控系统(2)控制并关闭相应的所述给液阀(14);所述过滤筒(11)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集控系统(2)控制并开启相应的所述给液阀(1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检测件(4),用于检测与所述吸收塔的进气口相连的烟道中的实际烟气总量;
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实际烟气总量,所述标准信息包括理想工作状态下工作中的各过滤筒(11)所能处理的理论烟气总量;
所述集控系统(2)能够接收所述实际烟气总量,并根据所述实际烟气总量与所述理论烟气总量的差异,得出需开启或关闭的所述过滤筒(11)的参考数量;
所述参考数量与所述理论数量不符时,所述集控系统(2)能够发出预警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警组件(5),所述预警组件(5)与所述集控系统(2)信号连接,所述预警组件(5)能够接收所述预警信号,并发出预警信息以响应所述预警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过滤筒(11)的周壁均设有观察组件(15),通过所述观察组件(15)能够观察各所述过滤筒(11)内乳化液层的生成情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组件(15)包括设于各所述过滤筒(11)周壁的透明视镜。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压差范围为800-1200Pa。
CN201720105382.3U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 Active CN206473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05382.3U CN206473985U (zh)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05382.3U CN206473985U (zh)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73985U true CN206473985U (zh) 2017-09-08

Family

ID=59755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05382.3U Active CN206473985U (zh)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739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1523A (zh) * 2017-01-24 2017-05-31 广州舒创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1523A (zh) * 2017-01-24 2017-05-31 广州舒创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6731523B (zh) * 2017-01-24 2023-02-03 广州舒创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47883B (zh) 空气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0232832A1 (zh) 一种干湿混合式智能化除尘实验系统
CN109253520A (zh) 洁净区通风系统及压差调节方法
CN101131345A (zh) 一种口罩过滤效率与阻力的检测装置
CN104879839B (zh) 一种特长公路隧道洞内值班室组合式空气净化系统及方法
CN206473985U (zh)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
CN107185760B (zh) 一种可控的循环浓缩喷漆废气处理系统
CN110454836A (zh) 一种餐厨油烟五段式综合治理系统
CN105404228B (zh) 一种太赫兹实验系统及方法
CN106731523A (zh) 一种气动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0437878A (zh) 一种乙炔生产工艺过程自动化联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EP3403709B1 (en) Low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 fabric filter
CN206138837U (zh) 一种错流式反冲洗陶瓷膜液氨除油过滤装置
CN110195911A (zh) 空气净化器及滤网到期判断组件及空气净化器滤网到期判断方法
CN206146699U (zh) 一种气溶胶定量采样检测装置
CN216900097U (zh) 一种建立油雾颗粒物暴露动物染毒模型的实验系统
CN206285637U (zh) 一种用于人造板成型线上的袋式除尘装置
CN209034083U (zh) 具有废气预处理和废气吸附浓缩装置的中试车
CN209034082U (zh) 具有废气预处理的中试车
CN104226066B (zh)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
CN209714626U (zh) 一种无机膜管除尘装置
CN212134237U (zh) 一种燃煤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与三氧化硫同步采样装置
CN208260539U (zh) Voc生物透气净化器
CN217008483U (zh) 一种测量预警实验装置
CN106596197A (zh) 一种污染源废气组合采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6

Address after: No. 2503, Dongfan international building, 238 Taishan Road, Tianyuan District,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zhou shuc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400, room 724, No. 614 Yuncheng West Road, Baiyun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Co-patentee before: Beijing Xinshuc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huchuang Co., Ltd., Guangzhou

Co-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comfor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