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30438A - 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30438A
CN106730438A CN201611157408.5A CN201611157408A CN106730438A CN 106730438 A CN106730438 A CN 106730438A CN 201611157408 A CN201611157408 A CN 201611157408A CN 106730438 A CN106730438 A CN 106730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wheel
binding strip
rope
housing
planetary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574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振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an Fire F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an Fire F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an Fire F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an Fire F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574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304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30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304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06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 A62B1/08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with brake mechanisms for the winches or pulleys
    • A62B1/1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with brake mechanisms for the winches or pulleys mechanically oper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06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 A62B1/18Other single parts for rope lowering-devices, e.g. take-up rollers for ropes, devices for shooting rop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壳体、中心轴,中心轴设有中心齿轮、绕绳轮和转盘,绕绳轮的左侧固定有内齿轮,绕绳轮套装于中心轴上,壳体内腔左侧内壁固定有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轴套装有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同时与中心齿轮、内齿轮相啮合,转盘的右端面对称设有摩擦块槽,摩擦块槽装有摩擦飞块,摩擦飞块在摩擦块槽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右侧径向圆周设有摩擦面;壳体的内腔下方转动连接有缠线轮,缠线轮缠绕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与缠线轮固定,牵引绳的另一端分别绕过绕绳轮从壳体的上方设有的绳孔穿出;本发明使用方法包括背上应急逃生器,固定悬挂套环,下降逃生,解开应急逃生器。本发明使用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消防救生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救生缓降器的结构较多,常见结构是牵引绳通过缓降器往复上下运动,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796748Y公开一种摩擦救生式救生缓降器,该摩擦往复式救生缓降器,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在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对合连接构成的内腔中,中心齿轮轴两端分别转动连于内腔的左壳体和右壳体上;在所述内腔的左壳体端面上,至少连有两根齿轮轴,分别支承转动连有行星齿轮,所述的行星齿轮的内端,分别与中心齿轮轴上的齿轮啮合相接,其外端分别与转动连于中心齿轮轴上的内齿轮啮合相连;所述内齿轮上连有钢绳槽;钢丝绳环套置于钢绳槽中并通过钢绳孔延伸至壳体外;在所述的中心齿轮轴上固连有摩擦拨盘,在所述摩擦拨盘端面的滑槽内,至少设有两只摩擦飞块滑动置于其中;所述摩擦飞块外圆表面,与右壳体内孔表面呈间距状对应。当使用该结构的缓降器时,绕过缓降器一端的牵引绳随着人体下降时,另一端的牵引绳随着上升,该上升的牵引绳容易挂住墙面的凸出物,如空调外挂机,导致救援失败,使用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使用可靠的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第一种应急逃生器,包括壳体、中心轴,中心轴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内腔上方两侧,中心轴设有中心齿轮、绕绳轮和转盘,绕绳轮的左侧固定有内齿轮,中心齿轮位于绕绳轮的左侧并与中心轴固定,转盘位于绕绳轮的右侧并与中心轴固定,绕绳轮套装于中心轴上,壳体内腔左侧内壁固定有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轴套装有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同时与中心齿轮、内齿轮相啮合,转盘的右端面设有摩擦块槽,摩擦块槽装有摩擦飞块,摩擦飞块在摩擦块槽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右侧径向圆周设有摩擦面,摩擦飞块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相对应;壳体的内腔下方转动连接有缠线轮,缠线轮与绕绳轮相对应;壳体的内腔设有第1导向转轮、第2导向转轮和第3导向转轮,第1导向转轮位于绕绳轮的径向一侧,第2导向转轮和第3导向转轮位于绕绳轮的上方,第2导向转轮位于第3导向转轮的右侧,缠线轮缠绕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与缠线轮固定,牵引绳的另一端分别绕过第1导向转轮、第2导向转轮、绕绳轮和第3导向转轮从壳体的上方设有的绳孔穿出。
第二种应急逃生器,包括壳体、中心轴,中心轴6固定连接于壳体的内腔上方两侧,中心轴设有中心齿轮、绕绳轮和转盘,中心齿轮、绕绳轮和转盘套装在中心轴上,中心齿轮与转盘相固定,壳体的内腔固定有内齿轮,绕绳轮的右端面设有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轴套装有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同时与中心齿轮、内齿轮相啮合,转盘的右端面设有摩擦块槽,摩擦块槽装有摩擦飞块,摩擦飞块在摩擦块槽内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右侧径向圆周设有摩擦面,摩擦飞块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相对应;壳体的内腔下方转动连接有缠线轮,缠线轮与绕绳轮相对应;壳体的内腔设有第1导向转轮、第2导向转轮和第3导向转轮,第1导向转轮位于绕绳轮的径向一侧,第2导向转轮和第3导向转轮位于绕绳轮的上方,第2导向转轮位于第3导向转轮的右侧,缠线轮缠绕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与缠线轮固定,牵引绳的另一端分别绕过第1导向转轮、第2导向转轮、绕绳轮和第3导向转轮从壳体的上方设有的绳孔穿出。
第三种应急逃生器,包括壳体、中心轴,中心轴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内腔两侧,中心轴设有中心齿轮、缠线轮和转盘,中心齿轮位于缠线轮的左侧并与中心轴固定,转盘位于缠线轮的右侧并与中心轴固定,壳体的内腔固定有内齿轮并设有第3导向转轮,缠线轮套装在中心轴上,第3导向转轮位于缠线轮的上方,缠线轮设有左盘面和右盘面,左盘面的左端面固定有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轴套装有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同时与中心齿轮、内齿轮相啮合,转盘的右端面设有摩擦块槽,摩擦块槽装有摩擦飞块,摩擦飞块在摩擦块槽内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右侧径向圆周设有摩擦面,摩擦飞块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相对应,缠线轮缠绕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与缠线轮固定,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第3导向转轮从壳体的上方设有的绳孔穿出。
第四种应急逃生器,包括壳体、中心轴,中心轴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两侧,壳体的内腔固定有内齿轮,中心轴的左侧套有轴套,轴套固定有转盘和中心齿轮,转盘位于中心齿轮的左侧;中心轴的右侧固定有缠线轮,缠线轮设有左盘面和右盘面,左盘面的左端面固定有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轴套装有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同时与中心齿轮、内齿轮相啮合,转盘的左端面设有摩擦块槽,摩擦块槽装有摩擦飞块,摩擦飞块在摩擦块槽内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左侧径向圆周设有摩擦面,摩擦飞块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相对应,缠线轮缠绕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与缠线轮固定,牵引绳的另一端从壳体的上方设有的绳孔穿出。
上述第一种应急逃生器的行星齿轮轴为3个,并且所有行星齿轮轴均布于壳体1内腔左侧内壁的同心圆上。
上述第二种应急逃生器的行星齿轮轴为3个,并且所有行星齿轮轴均布于绕绳轮右端面的同心圆上。
上述第三种应急逃生器的行星齿轮轴为3个,并且所有行星齿轮轴均布于左盘面外端面的同心圆上。
上述第四种应急逃生器的行星齿轮轴为3个,并且所有行星齿轮轴均布于左盘面外端面的同心圆上。
作为改进,上述应急逃生器壳体的左侧从上到下分别设有第1通孔、第2通孔、第3通孔,所述应急逃生器壳体的右侧从上到下分别设有第4通孔、第5通孔、第6通孔,第1通孔和第2通孔穿有第1绑缚带,第1绑缚带设有第1调节扣,第4通孔和第5通孔穿有第2绑缚带,第2绑缚带设有第2调节扣,第3通孔穿有第3绑缚带,第3绑缚带设有第3调节扣,第6通孔穿有第4绑缚带,第4绑缚带设有第4调节扣,第2通孔连接有左绑缚带,第5通孔连接有右绑缚带,左绑缚带与右绑缚带通过第5调节扣连接,第1绑缚带与第3绑缚带之间固定连接有第1连接带,第1连接带设有第6调节扣,第1连接带与左绑缚带交叉处设有第1连接环,第2绑缚带与第4绑缚带之间固定连接有第2连接带,第2连接带设有第7调节扣,第2连接带与右绑缚带交叉处设有第2连接环,牵引绳19设有悬挂套环。
上述改进应急逃生器的使用方法,其步骤是:
(1)背上所述应急逃生器,逃生人员自己或在他人协助下,使第1绑缚带跨在逃生人员的右肩膀上,使第2绑缚带跨在逃生人员左肩膀上;将第3绑缚带捆扎在逃生人员右大腿根部,将第4绑缚带捆扎在逃生人员左大腿根部,通过第5调节扣将左绑缚带与右绑缚带束缚在逃生人员的腹部;分别通过第1调节扣、第2调节扣、第3调节扣、第4调节扣、第5调节扣、第6调节扣和第7调节扣,分别调整第1绑缚带、第2绑缚带、第3绑缚带、第4绑缚带、左绑缚带、右绑缚带、第1连接带和第2连接带的松紧度;
(2)逃生人员自己或他人将牵引绳的顶端悬挂套环固定在建筑物邻近逃生出口的适宜可靠设施上;
(3)逃生人员爬出建筑物逃生出口,逃生人员在所述应急逃生器的控制下进行缓慢下落,直到落到地面;
(4)逃生人员自己或他人通过解开第3调节扣、第4调节扣、第5调节扣,再取下第1绑缚带和第2绑缚带,从而卸下所述应急逃生器,逃生成功。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使用时,通过本发明应急逃生器壳体设有的通孔穿有绑缚带,绑缚带与逃生人体固定,并通过调节扣调整松紧度。然后将本发明应急逃生器伸出的牵引绳固定在建筑物的管件或凸起物上,然后逃生人体通过窗户从建筑物外墙壁往下坠,由于本发明应急逃生器仅有一根牵引绳与建筑物固定,不存在绕过应急逃生器向上的往复绳索,不存在向上的往复绳索挂住墙面的凸出物的风险,使用可靠性高,而且结构紧凑和新颖,解决了现有逃生缓降器在逃生过程中上升绳索钩挂和缠绕问题。尤其实施例3和实施例4所用部件少,使用可靠。
附图说明
1、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应急逃生器结构示意图。
2、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应急逃生器行星齿轮、中心齿轮与内齿轮啮合示意图。
3、图3为本发明第一种应急逃生器转盘结构示意图。
4、图4为本发明第二种应急逃生器结构示意图。
5、图5为本发明第二种应急逃生器行星齿轮、中心齿轮与内齿轮啮合示意图。
6、图6为本发明第二种应急逃生器转盘结构示意图。
7、图7为本发明第三种应急逃生器结构示意图。
8、图8为本发明第三种应急逃生器行星齿轮、中心齿轮与内齿轮啮合示意图。
9、图9为本发明第三种应急逃生器转盘结构示意图。
10、图10为本发明第四种应急逃生器结构示意图。
11、图11为本发明第四种应急逃生器行星齿轮、中心齿轮与内齿轮啮合示意图。
12、图12为本发明第四种应急逃生器转盘结构示意图。
13、图13为本发明绑缚带在应急逃生器上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内齿轮,3、行星齿轮轴,4、行星齿轮,6、中心轴,7、中心齿轮,8、绕绳轮,9、转盘,10、摩擦飞块,11、摩擦面,12、缠线轮,13、第1导向转轮,14、第2导向转轮,15、第3导向转轮,16、第1通孔,17、牵引绳,18、悬挂套环,19、绳孔,20、摩擦块槽,21、轴套,22、左盘面,23、右盘面,24、第2通孔,25、第3通孔,26、第4通孔,27、第5通孔,28、第6通孔,29、第1绑缚带,30、第2绑缚带,31、第1调节扣,32、第2调节扣,33、第5调节扣,34、第3调节扣,35、第4调节扣,36、第3绑缚带,37、第4绑缚带,38、右绑缚带,39、第1连接带,40、第2连接带,41、第6调节扣,42、第7调节扣,43、第1连接环,44、第2连接环,45、左绑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第一种应急逃生器如图1至3所示,包括壳体1、中心轴6,中心轴6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内腔上方两侧,中心轴6设有中心齿轮7、绕绳轮8和转盘9,绕绳轮8的左侧固定有内齿轮2,中心齿轮7位于绕绳轮8的左侧并与中心轴6固定,转盘9位于绕绳轮8的右侧并与中心轴6固定,绕绳轮8套装于中心轴6上,壳体1内腔左侧内壁固定有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轴3套装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同时与中心齿轮7、内齿轮2相啮合,转盘9的右端面设有摩擦块槽20,摩擦块槽20在转盘9的右端面等弧度均布,摩擦块槽20装有摩擦飞块10,摩擦飞块10在摩擦块槽20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右侧设有摩擦面11,摩擦飞块10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11相对应;壳体1的内腔下方转动连接有缠线轮12,缠线轮12与绕绳轮8相对应;壳体1的内腔设有第1导向转轮13、第2导向转轮14和第3导向转轮15,第1导向转轮13位于绕绳轮8的径向一侧,第2导向转轮14和第3导向转轮15位于绕绳轮8的上方,第2导向转轮14位于第3导向转轮15的右侧,缠线轮12缠绕有牵引绳17,牵引绳17的一端与缠线轮12固定,牵引绳17的另一端分别绕过第1导向转轮13、第2导向转轮14、绕绳轮8和第3导向转轮15从壳体1的上方设有的绳孔19穿出。所述行星齿轮轴3为3个,并且所有行星齿轮轴3均布于壳体1内腔左侧内壁的同心圆上。为了便于加工和装配,壳体1分为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对合在一起,左壳体和右壳体对合在一起形成的内腔装有中心轴6、中心齿轮7、绕绳轮8、行星齿轮4和转盘9等零部件。
第一种应急逃生器的牵引绳17的顶端固定在设施上,第一种应急逃生器随着逃生人员下落,缠线轮12放出牵引绳17,牵引绳17带动绕绳轮8旋转,绕绳轮8通过内齿轮2、行星齿轮4带动中心齿轮7旋转,中心齿轮7带动中心轴6旋转,中心轴6带动转盘9旋转,摩擦飞块10沿着摩擦块槽20径向移动,摩擦块槽20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11产生摩擦,对绕绳轮8起到制动作用,最终使第一种应急逃生器匀速下降。第一种应急逃生器不用时,牵引绳17缠绕在缠线轮12上,悬挂套环18露在壳体1的外部。
第二种应急逃生器如图4至6所示,包括壳体1、中心轴6,中心轴6固定连接于壳体1的内腔上方两侧,中心轴6设有中心齿轮7、绕绳轮8和转盘9,中心齿轮7、绕绳轮8和转盘9套装在中心轴6上,中心齿轮7与转盘9相固定,壳体1的内腔固定有内齿轮2,绕绳轮8的右端面设有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轴3套装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同时与中心齿轮7、内齿轮2相啮合,转盘9的右端面设有摩擦块槽20,摩擦块槽20装有摩擦飞块10,摩擦飞块10在摩擦块槽20内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右侧设有摩擦面11,摩擦飞块10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11相对应;壳体1的内腔下方转动连接有缠线轮12,缠线轮12与绕绳轮8相对应;壳体1的内腔设有第1导向转轮13、第2导向转轮14和第3导向转轮15,第1导向转轮13位于绕绳轮8的径向一侧,第2导向转轮14和第3导向转轮15位于绕绳轮8的上方,第2导向转轮14位于第3导向转轮15的右侧,缠线轮12缠绕有牵引绳17,牵引绳17的一端与缠线轮12固定,牵引绳17的另一端分别绕过第1导向转轮13、第2导向转轮14、绕绳轮8和第3导向转轮15从壳体1的上方设有的绳孔19穿出。所述行星齿轮轴3为3个,并且所有行星齿轮轴3均布于绕绳轮8右端面的同心圆上。
第二种应急逃生器的牵引绳17的顶端固定在设施上,第二种应急逃生器随着逃生人员下落,缠线轮12放出牵引绳17,牵引绳17带动绕绳轮8旋转,绕绳轮8通过行星齿轮4带动中心齿轮7旋转,中心齿轮7带动转盘9旋转,摩擦飞块10沿着摩擦块槽20径向移动,摩擦块槽20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11产生摩擦,对绕绳轮8起到制动作用,最终使第二种应急逃生器匀速下降。第二种应急逃生器不用时,牵引绳17缠绕在缠线轮12上,悬挂套环18露在壳体1的外部。
第三种应急逃生器如图7至9所示,包括壳体1、中心轴6,中心轴6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内腔两侧,中心轴6设有中心齿轮7、缠线轮12和转盘9,中心齿轮7位于缠线轮12的左侧并与中心轴6固定,转盘9位于缠线轮12的右侧并与中心轴6固定,壳体1的内腔固定有内齿轮2并设有第3导向转轮15,缠线轮12套装在中心轴6上,第3导向转轮15位于缠线轮12的上方,缠线轮12设有左盘面22和右盘面23,左盘面22的左端面固定有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轴3套装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同时与中心齿轮7、内齿轮2相啮合,转盘9的右端面设有摩擦块槽20,摩擦块槽20装有摩擦飞块10,摩擦飞块10在摩擦块槽20内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右侧设有摩擦面11,摩擦飞块10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11相对应,缠线轮12缠绕有牵引绳17,牵引绳17的一端与缠线轮12固定,牵引绳17的另一端绕过第3导向转轮15从壳体1的上方设有的绳孔19穿出。所述行星齿轮轴3为3个,并且所有行星齿轮轴3均布于左盘面22外端面的同心圆上。
第三种应急逃生器的牵引绳17的顶端固定在设施上,第三种应急逃生器随着逃生人员下落,缠线轮12放出牵引绳17,牵引绳17带动缠线轮12旋转,缠线轮12通过行星齿轮4带动中心齿轮7旋转,中心齿轮7带动转盘9旋转,摩擦飞块10沿着摩擦块槽20径向移动,摩擦块槽20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11产生摩擦,对缠线轮12起到制动作用,最终使第三种应急逃生器匀速下降。第三种应急逃生器不用时,牵引绳17缠绕在缠线轮12上,悬挂套环18露在壳体1的外部。第三种应急逃生器不用时,牵引绳17缠绕在缠线轮12上,悬挂套环18露在壳体1的外部。
第四种应急逃生器如图10至12所示,包括壳体1、中心轴6,中心轴6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两侧,壳体1的内腔固定有内齿轮2,中心轴6的左侧套有轴套21,轴套21固定有转盘9和中心齿轮7,转盘9位于中心齿轮7的左侧;中心轴6的右侧固定有缠线轮12,缠线轮12设有左盘面22和右盘面23,左盘面22的左端面固定有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轴3套装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同时与中心齿轮7、内齿轮2相啮合,转盘9的左端面设有摩擦块槽20,摩擦块槽20装有摩擦飞块10,摩擦飞块10在摩擦块槽20内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左侧环绕有摩擦面11,摩擦飞块10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11相对应,缠线轮12缠绕有牵引绳17,牵引绳17的一端与缠线轮12固定,牵引绳17的另一端从壳体1的上方设有的绳孔19穿出。所述行星齿轮轴3为3个,并且所有行星齿轮轴3均布于左盘面22外端面的同心圆上。
第四种应急逃生器的牵引绳17的顶端固定在设施上,第四种应急逃生器随着逃生人员下落,缠线轮12放出牵引绳17,牵引绳17带动缠线轮12旋转,缠线轮12通过行星齿轮4带动中心齿轮7旋转,中心齿轮7带动转盘9旋转,摩擦飞块10沿着摩擦块槽20径向移动,摩擦块槽20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11产生摩擦,对缠线轮12起到制动作用,最终使第四种应急逃生器匀速下降。第四种应急逃生器不用时,牵引绳17缠绕在缠线轮12上,悬挂套环18露在壳体1的外部。
如图13所示,上述四种应急逃生器的壳体1的左侧从上到下分别设有第1通孔16、第2通孔24、第3通孔25,所述应急逃生器的壳体1的右侧从上到下分别设有第4通孔26、第5通孔27、第6通孔28,第1通孔16和第2通孔24同时穿有第1绑缚带29,第1绑缚带29设有第1调节扣31,第4通孔26和第5通孔27同时穿有第2绑缚带30,第2绑缚带30设有第2调节扣32,第3通孔25穿有第3绑缚带36,第3绑缚带36设有第3调节扣34,第6通孔28穿有第4绑缚带37,第4绑缚带37设有第4调节扣35,与第2通孔24连接有左绑缚带45,与第5通孔27连接有右绑缚带38,左绑缚带45与右绑缚带38通过第5调节扣33连接,第1绑缚带29与第3绑缚带36之间固定连接有第1连接带39,第1连接带39设有第6调节扣41,第1连接带39与左绑缚带45交叉处设有第1连接环43,第1连接环43将第1连接带39与左绑缚带45套在一起。第2绑缚带30与第4绑缚带3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2连接带40,第2连接带40设有第7调节扣42,第2连接带40与右绑缚带38交叉处设有第2连接环44,第2连接环44将第2连接带40与右绑缚带38套在一起。牵引绳17设有悬挂套环18。
上述应急逃生器的使用方法,其步骤是:
(1)背上所述应急逃生器,逃生人员自己或在他人协助下,使第1绑缚带29跨在逃生人员的右肩膀上,使第2绑缚带30跨在逃生人员左肩膀上,此前第1绑缚带29、第2绑缚带30处于未解开状态;将第3绑缚带36捆扎在逃生人员右大腿根部,将第4绑缚带37捆扎在逃生人员左大腿根部,此前第3绑缚带36和第4绑缚带37处于解开状态;通过第5调节扣33将左绑缚带45与右绑缚带38束缚在逃生人员的腹部,此前左绑缚带45与右绑缚带38处于解开状态;分别通过第1调节扣31、第2调节扣32、第3调节扣34、第4调节扣35、第5调节扣33、第6调节扣41和第7调节扣42,分别调整第1绑缚带29、第2绑缚带30、第3绑缚带36、第4绑缚带37、左绑缚带45、右绑缚带38、第1连接带39和第2连接带40的松紧度;
(2)逃生人员自己或他人将牵引绳17的顶端悬挂套环18固定在建筑物邻近逃生出口的适宜可靠设施上;
(3)逃生人员爬出建筑物逃生出口,逃生人员在所述应急逃生器的控制下进行缓慢下落,直到落到地面;
(4)逃生人员自己或他人通过解开第3调节扣34、第4调节扣35、第5调节扣33,再取下第1绑缚带29和第2绑缚带30,从而卸下所述应急逃生器,逃生成功。
上述第1调节扣31、第2调节扣32、第3调节扣34、第4调节扣35、第5调节扣33、第6调节扣41和第7调节扣42的作用是既可连接或断开绑缚带,也可以调节绑缚带的松紧度。
本发明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本实施例及现有技术获得启发,进行变形得到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来确定。

Claims (10)

1.应急逃生器,包括壳体(1)、中心轴(6),其特征在于:中心轴(6)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内腔上方两侧,中心轴(6)设有中心齿轮(7)、绕绳轮(8)和转盘(9),绕绳轮(8)的左侧固定有内齿轮(2),中心齿轮(7)位于绕绳轮(8)的左侧并与中心轴(6)固定,转盘(9)位于绕绳轮(8)的右侧并与中心轴(6)固定,绕绳轮(8)套装于中心轴(6)上,壳体(1)内腔左侧内壁固定有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轴(3)套装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同时与中心齿轮(7)、内齿轮(2)相啮合,转盘(9)的右端面设有摩擦块槽(20),摩擦块槽(20)装有摩擦飞块(10),摩擦飞块(10)在摩擦块槽(20)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右侧径向圆周设有摩擦面(11),摩擦飞块(10)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11)相对应;壳体(1)的内腔下方转动连接有缠线轮(12),缠线轮(12)与绕绳轮(8)相对应;壳体(1)的内腔设有第1导向转轮(13)、第2导向转轮(14)和第3导向转轮(15),第1导向转轮(13)位于绕绳轮(8)的径向一侧,第2导向转轮(14)和第3导向转轮(15)位于绕绳轮(8)的上方,第2导向转轮(14)位于第3导向转轮(15)的右侧,缠线轮(12)缠绕有牵引绳(17),牵引绳(17)的一端与缠线轮(12)固定,牵引绳(17)的另一端分别绕过第1导向转轮(13)、第2导向转轮(14)、绕绳轮(8)和第3导向转轮(15)从壳体(1)的上方设有的绳孔(19)穿出。
2.应急逃生器,包括壳体(1)、中心轴(6),其特征在于:中心轴(6)固定于壳体(1)的内腔上方两侧,中心轴(6)设有中心齿轮(7)、绕绳轮(8)和转盘(9),中心齿轮(7)、绕绳轮(8)和转盘(9)套装在中心轴(6)上,绕绳轮(8)位于中心齿轮(7)的左侧,转盘(9)位于中心齿轮(7)的右侧,中心齿轮(7)与转盘(9)相固定,壳体(1)的内腔固定有内齿轮(2),绕绳轮(8)的右端面设有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轴(3)套装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同时与中心齿轮(7)、内齿轮(2)相啮合,转盘(9)的右端面设有摩擦块槽(20),摩擦块槽(20)装有摩擦飞块(10),摩擦飞块(10)在摩擦块槽(20)内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右侧径向圆周设有摩擦面(11),摩擦飞块(10)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11)相对应;壳体(1)的内腔下方转动连接有缠线轮(12),缠线轮(12)与绕绳轮(8)相对应;壳体(1)的内腔设有第1导向转轮(13)、第2导向转轮(14)和第3导向转轮(15),第1导向转轮(13)位于绕绳轮(8)的径向一侧,第2导向转轮(14)和第3导向转轮(15)位于绕绳轮(8)的上方,第2导向转轮(14)位于第3导向转轮(15)的右侧,缠线轮(12)缠绕有牵引绳(17),牵引绳(17)的一端与缠线轮(12)固定,牵引绳(17)的另一端分别绕过第1导向转轮(13)、第2导向转轮(14)、绕绳轮(8)和第3导向转轮(15)从壳体(1)的上方设有的绳孔(19)穿出。
3.应急逃生器,包括壳体(1)、中心轴(6),其特征在于:中心轴(6)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内腔两侧,中心轴(6)设有中心齿轮(7)、缠线轮(12)和转盘(9),中心齿轮(7)位于缠线轮(12)的左侧并与中心轴(6)固定,转盘(9)位于缠线轮(12)的右侧并与中心轴(6)固定,壳体(1)的内腔固定有内齿轮(2)并设有第3导向转轮(15),缠线轮(12)套装在中心轴(6)上,第3导向转轮(15)位于缠线轮(12)的上方,缠线轮(12)设有左盘面(22)和右盘面(23),左盘面(22)的左端面固定有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轴(3)套装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同时与中心齿轮(7)、内齿轮(2)相啮合,转盘(9)的右端面设有摩擦块槽(20),摩擦块槽(20)装有摩擦飞块(10),摩擦飞块(10)在摩擦块槽(20)内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右侧径向圆周设有摩擦面(11),摩擦飞块(10)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11)相对应,缠线轮(12)缠绕有牵引绳(17),牵引绳(17)的一端与缠线轮(12)固定,牵引绳(17)的另一端绕过第3导向转轮(15)从壳体(1)的上方设有的绳孔(19)穿出。
4.应急逃生器,包括壳体(1)、中心轴(6),其特征在于:中心轴(6)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内腔两侧,壳体(1)的内腔固定有内齿轮(2),中心轴(6)的左侧套有轴套(21),轴套(21)固定有转盘(9)和中心齿轮(7),转盘(9)位于中心齿轮(7)的左侧;中心轴(6)的右侧固定有缠线轮(12),缠线轮(12)设有左盘面(22)和右盘面(23),左盘面(22)的左端面固定有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轴(3)套装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同时与中心齿轮(7)、内齿轮(2)相啮合,转盘(9)的左端面设有摩擦块槽(20),摩擦块槽(20)装有摩擦飞块(10),摩擦飞块(10)在摩擦块槽(20)内可以径向移动,壳体内腔左侧径向圆周设有摩擦面(11),摩擦飞块(10)的径向端面与摩擦面(11)相对应,缠线轮(12)缠绕有牵引绳(17),牵引绳(17)的一端与缠线轮(12)固定,牵引绳(17)的另一端从壳体(1)的上方设有的绳孔(19)穿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急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轴(3)为3个,并且所有行星齿轮轴(3)均布于壳体(1)内腔左侧内壁的同心圆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应急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轴(3)为3个,并且所有行星齿轮轴(3)均布于绕绳轮(8)右端面的同心圆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应急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轴(3)为3个,并且所有行星齿轮轴(3)均布于左盘面(22)外端面的同心圆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应急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轴(3)为3个,并且所有行星齿轮轴(3)均布于左盘面(22)外端面的同心圆上。
9.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或8所述应急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逃生器的壳体(1)的左侧从上到下分别设有第1通孔(16)、第2通孔(24)、第3通孔(25),所述应急逃生器的壳体(1)的右侧从上到下分别设有第4通孔(26)、第5通孔(27)、第6通孔(28),第1通孔(16)和第2通孔(24)穿有第1绑缚带(29),第1绑缚带(29)设有第1调节扣(31),第4通孔(26)和第5通孔(27)穿有第2绑缚带(30),第2绑缚带(30)设有第2调节扣(32),第3通孔(25)穿有第3绑缚带(36),第3绑缚带(36)设有第3调节扣(34),第6通孔(28)穿有第4绑缚带(37),第4绑缚带(37)设有第4调节扣(35),第2通孔(24)连接有左绑缚带(45),第5通孔(27)连接有右绑缚带(38),左绑缚带(45)与右绑缚带(38)通过第5调节扣(33)连接,第1绑缚带(29)与第3绑缚带(36)之间固定连接有第1连接带(39),第1连接带(39)设有第6调节扣(41),第1连接带(39)与左绑缚带(45)交叉处设有第1连接环(43),第2绑缚带(30)与第4绑缚带(3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2连接带(40),第2连接带(40)设有第7调节扣(42),第2连接带(40)与右绑缚带(38)交叉处设有第2连接环(44),牵引绳(17)设有悬挂套环(18)。
10.权利要求9所述应急逃生器的使用方法,其步骤是:
(1)背上权利要求9所述应急逃生器,逃生人员自己或在他人协助下,使第1绑缚带(29)跨在逃生人员的右肩膀上,使第2绑缚带(30)跨在逃生人员左肩膀上;将第3绑缚带(36)捆扎在逃生人员右大腿根部,将第4绑缚带(37)捆扎在逃生人员左大腿根部,通过第5调节扣(33)将左绑缚带(45)与右绑缚带(38)束缚在逃生人员的腹部;分别通过第1调节扣(31)、第2调节扣(32)、第3调节扣(34)、第4调节扣(35)、第5调节扣(33)、第6调节扣(41)和第7调节扣(42),分别调整第1绑缚带(29)、第2绑缚带(30)、第3绑缚带(36)、第4绑缚带(37)、左绑缚带(45)、右绑缚带(38)、第1连接带(39)和第2连接带(40)的松紧度;
(2)逃生人员自己或他人将牵引绳(17)的顶端悬挂套环(18)固定在建筑物邻近逃生出口的适宜可靠设施上;
(3)逃生人员爬出建筑物逃生出口,逃生人员在所述应急逃生器的控制下进行缓慢下落,直到落到地面;
(4)逃生人员自己或他人通过解开第3调节扣(34)、第4调节扣(35)、第5调节扣(33),再取下第1绑缚带(29)和第2绑缚带(30),从而卸下所述应急逃生器,逃生成功。
CN201611157408.5A 2016-12-15 2016-12-15 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67304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57408.5A CN106730438A (zh) 2016-12-15 2016-12-15 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57408.5A CN106730438A (zh) 2016-12-15 2016-12-15 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30438A true CN106730438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888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57408.5A Pending CN106730438A (zh) 2016-12-15 2016-12-15 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3043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8040A (zh) * 2018-05-17 2018-09-25 永吉安(厦门)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65508A1 (en) * 2002-10-04 2004-04-08 Ivars Avots Rappelling apparatus
US20060096807A1 (en) * 2002-10-25 2006-05-11 Lee Terry V Escape device
CN200970420Y (zh) * 2006-10-26 2007-11-07 福建省友力化油器有限公司 一种往复式高楼救生索具装置
KR100860286B1 (ko) * 2007-05-11 2008-09-25 황병선 개인용 라펠 탈출 안전장치
CN201337769Y (zh) * 2009-05-23 2009-11-04 章启江 带式安全逃生缓降器
CN201775880U (zh) * 2010-07-28 2011-03-30 东莞市智通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高灵敏度救生缓降器
CN201799022U (zh) * 2010-09-09 2011-04-20 北京工商大学 机械高楼逃生器
CN201815008U (zh) * 2010-09-08 2011-05-04 西南交通大学 可控智能楼房逃生器
CN203220693U (zh) * 2013-05-01 2013-10-02 颜振章 一种救生缓降器
CN205287282U (zh) * 2015-12-22 2016-06-08 辽宁安民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带式高层逃生装置
US20160236017A1 (en) * 2015-02-18 2016-08-18 Skysaver Rescue Ltd. Harness configurations for a suspension device
CN206518783U (zh) * 2016-12-15 2017-09-26 山东永吉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应急逃生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65508A1 (en) * 2002-10-04 2004-04-08 Ivars Avots Rappelling apparatus
US20060096807A1 (en) * 2002-10-25 2006-05-11 Lee Terry V Escape device
CN200970420Y (zh) * 2006-10-26 2007-11-07 福建省友力化油器有限公司 一种往复式高楼救生索具装置
KR100860286B1 (ko) * 2007-05-11 2008-09-25 황병선 개인용 라펠 탈출 안전장치
CN201337769Y (zh) * 2009-05-23 2009-11-04 章启江 带式安全逃生缓降器
CN201775880U (zh) * 2010-07-28 2011-03-30 东莞市智通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高灵敏度救生缓降器
CN201815008U (zh) * 2010-09-08 2011-05-04 西南交通大学 可控智能楼房逃生器
CN201799022U (zh) * 2010-09-09 2011-04-20 北京工商大学 机械高楼逃生器
CN203220693U (zh) * 2013-05-01 2013-10-02 颜振章 一种救生缓降器
US20160236017A1 (en) * 2015-02-18 2016-08-18 Skysaver Rescue Ltd. Harness configurations for a suspension device
CN205287282U (zh) * 2015-12-22 2016-06-08 辽宁安民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带式高层逃生装置
CN206518783U (zh) * 2016-12-15 2017-09-26 山东永吉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应急逃生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佘启元: "《个体防护装备技术与检测方法》", 31 October 2006,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8040A (zh) * 2018-05-17 2018-09-25 永吉安(厦门)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5879B (zh) 繞繩下降裝置
CN206518783U (zh) 应急逃生器
CA2476798C (en) Personal descent apparatus
CN106730438A (zh) 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6829770A (zh) 双绳便携式爬绳器
CN202028057U (zh) 往复式救生缓降器
CN103830852A (zh) 一种警民兼容的缓降器
CN102302827A (zh) 缓降器
CN206063574U (zh) 一种缓降逃生器
CN106798989A (zh) 带有防坠落夹抱装置的野外救援设施
CN208678194U (zh) 应急逃生器
CN203591532U (zh) 人个用高层逃生装置
CN207970351U (zh) 一种自动液压缓降装置
CN207203239U (zh) 一种可共用铁链的快速逃生器
CN201492829U (zh) 高楼逃生器械
CN206391390U (zh) 一种高层逃生缓降装置
CN206584153U (zh) 全息投影幕布的升降式结构
CN203389232U (zh) 高楼逃生器
CN217938930U (zh) 一种壁挂式应急救援逃生机
CN214912785U (zh) 一种逃生缓降器
CN2726642Y (zh) 一种应急高楼救生器
CN202223775U (zh) 缓降器
CN206631026U (zh) 一种液压阻尼式往复救生缓降器
CN217773208U (zh) 一种蹦极用双卷带缓降器
CN203001715U (zh) 一种楼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