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5202A - 用于车辆前部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前部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5202A
CN106715202A CN201580051573.XA CN201580051573A CN106715202A CN 106715202 A CN106715202 A CN 106715202A CN 201580051573 A CN201580051573 A CN 201580051573A CN 106715202 A CN106715202 A CN 106715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energy
cross member
front bumper
plat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15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5202B (zh
Inventor
时实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715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5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5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52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包括:构成前保险杠的前保险杠横构件(4);具有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的能量吸收构件(5),能量吸收构件(5)固定到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前面且在车辆的前沿碰撞期间被压碎;被提供在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前面部上的内螺纹构件(43),内螺纹构件(43)具有与其螺合的螺栓(53),螺栓(53)穿过该能量吸收构件(5),内螺纹构件(43)将能量吸收构件(5)附连到前保险杠横构件(4);突出部(51a2),其形成为从能量吸收构件(5)的前保险杠横构件(4)侧的安装表面朝向前保险杠横构件(4)突出比螺栓(53)的头部(53a)的高度大的高度,突出部(51a2)接收螺栓(53)的头部(53a);以及形成在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前面侧上并接收突出部(51a2)的凹陷部(41al)。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前部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车辆前部结构,更具体地,涉及在汽车与行人碰撞的事故中能够减少对行人的损害的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鉴于在近来交通事故中涉及行人的事故的比例增加,需要在汽车与行人碰撞的事故中减少对行人的损害。
设计用于减少对行人损害的已知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固定到车辆前部的前保险杠横构件和固定到前保险杠横构件前表面的能量吸收构件。前保险杠横构件是在与车辆行进方向交叉的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且具有高刚性的截面的车身构件。能量吸收部件用于减少行人骨折和韧带损伤的风险,并且具有当车辆与行人碰撞时塌陷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借助这种车辆前结构,因为即使当车辆与除了行人之外的物体碰撞,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也塌陷,且在塌陷之后不返回到其初始状态,所以必须更换能量吸收构件。
对于能够容易地更换塌陷的能量吸收构件的车辆前结构,提出车辆前结构,其包括固定到车辆前部的前保险杠横构件和具有从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向上和向下突出的凸缘的能量吸收构件。在车辆前结构中,通过将穿过能量吸收构件的螺栓紧固到被提供在前保险杠横构件上的内螺纹构件而使能量吸收构件固定到前保险杠横构件。借助该车辆部结构,通过松开螺栓,能量吸收构件与前保险杠横构件分离,并且可以更换能量吸收构件(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3-52760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0-195228。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车辆前结构,因为用于将能量吸收构件固定到前保险杠横构件的螺栓的头部从凸缘突出,所以当能量吸收构件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完全塌陷时能量吸收构件和螺栓的头部彼此妨碍并且直到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的能量吸收构件完全塌陷时碰撞能量才被吸收。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该车辆前部结构能够在能量吸收构件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完全塌陷之前吸收碰撞能量。
课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提供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前保险杠横构件,其包括在车辆前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保险杠;能量吸收构件,其固定到前保险杠横构件的前表面并且具有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塌陷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被提供在前保险杠横构件的前表面部中的内螺纹构件,穿过能量吸收构件的螺栓旋拧到内螺纹构件上,并且内螺纹构件将能量吸收构件固定到前保险杠横构件;突出部,其形成为从用于安装能量吸收构件的前保险杠横构件侧的表面朝向前保险杠横构件侧突出比螺栓头部的高度大的量,并且其中螺栓头部被容纳;以及凹陷部,其形成在前保险杠横构件的前表面侧并容纳突出部。
根据本发明,因为提供了突出部和凹陷部,该突出部形成为从用于安装能量吸收构件的前保险杠横构件侧的表面朝向前保险杠横构件延伸比螺栓头部的高度大的量并且容纳螺栓的头部,该凹陷部形成在前保险杠横构件的前表面侧上并且容纳该突出部,所以在能量吸收构件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完全塌陷时,在能量吸收构件和螺栓的头部彼此不妨碍情况下,在能量吸收构件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完全塌陷前可以吸收碰撞能量。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能量吸收构件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被构造成包括固定到前保险杠横构件的前表面侧的固定侧板,和具有多边形形状并且接合到固定侧板的吸收侧板。
因此,因为能量吸收构件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被构造成包括固定到前保险杠横构件的前表面侧的固定侧板和具有多边形形状且接合到固定侧板的吸收侧板,所以固定侧板和吸收侧板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不同的厚度。因此,因为吸收侧板的材料和厚度可以任意设定,所以能够任意设定能量吸收构件塌陷所需的载荷(变形载荷)。
在本发明的方面中,吸收侧板包括与固定侧板的前表面平行的压力接收板部,并且压力接收板部具有转动螺栓的工具用的孔。
因此,因为吸收侧板包括与固定侧板的前表面平行的压力接收板部且压力接收板部具有转动螺栓的工具用的孔,所以螺栓可以容易地转动,且可以容易地将能量吸收部件固定到前保险杠横构件。
在本发明的方面中,突出部被提供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处。
因此,因为突出部被提供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处,所以突出部容纳在多个位置处的凹陷部中。
在本发明的方面中,能量吸收构件由保险杠面部覆盖。
因此,因为能量吸收构件被保险杠面部覆盖,所以可以实现创建保险杠面部和车体的统一感的设计。
在本发明的方面中,突出部的突出量大于凹陷部的深度。
因此,因为突出部的突出量大于凹陷部的深度,所以在能量吸收构件和前保险杠横构件之间创建间隙,并且可以防止积聚已经穿过能量吸收构件和前保险杠横构件之间的雨滴。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当能量吸收构件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塌陷时,在能量吸收构件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完全塌陷之前,在能量吸收构件和螺栓的头部彼此不妨碍的情况下,可以吸收由碰撞生成的能量。
附图说明
图1是透视图,其示出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车辆的外观。
图2是透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构造。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车辆前部结构的构造的剖面图。
图4是示出在图2所示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去除能量吸收部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能量吸收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用于解释图3所示的能量吸收构件的塌陷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应当理解,该实施例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并且并非本实施例中描述的所有组件都是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必要的。
图1是透视图,其示出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车辆的外观。图2是透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构造,而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车辆前部结构的构造的剖面图。图4是示出在图2所示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去除能量吸收部件的状态的透视图,而图5是图4所示的能量吸收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如1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使得可以实现创建前保险杠(保险杠面部21)2和车体3的统一感的设计,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车辆前部结构被构造成包括前保险杠横构件4和能量吸收构件5。
前保险杠横构件4是包括在车辆前部中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保险杠2的车身构件,并且布置在沿车辆行进方向提供的一对左右侧构件61和62的前端表面上。此外,在前保险杠横构件4中,一对左右侧构件61、62的整个周边被焊接,从而将前保险杠横构件4固定在一对左右侧构件61、62上。保险杠横构件4在一对左右侧构件61、62之间与车辆宽度方向平行,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在侧构件61、62的外部在车辆行进方向上向后倾斜。
如图3所示,通过组合布置在车辆行驶方向上前侧的前侧构件41和配置在车辆行驶方向上后侧的后侧构件42而构造前保险杠横构件4,其具有在车辆竖直方向上的具有长边的矩形形状的截面。
前侧构件41是模制成凹槽状的均匀厚度的钢板。前侧构件41的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前侧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定向,前侧构件41的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后侧被开口。后侧构件42是模制成凹槽状的均匀厚度钢板,其比前侧构件41稍宽以使得前侧构件41能够嵌入其中。后侧构件42的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前侧被开口,并且后侧构件42的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后侧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定向。此外,前侧构件41装配到后侧构件42的开口中并通过焊接等接合到后侧构件42。此外,虽然前侧构件41和后侧构件42可以由具有任意厚度的任意材料制成,但是本实施例中的前侧构件41和后侧构件42由相同材料和相同厚度的钢板制成。
如图3和4所示,前保险杠横构件4在前侧构件41的前表面上包括在车辆竖直方向上的中心处的凹陷部41a1。凹陷部41a1是容纳在后述的能量吸收部件5的固定侧板51上提供的第一突出部51a1和第二突出部51a2的部分,且其被提供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上,以便在车辆行进方向上向后方压缩。凹陷部41a1具有宽度,其使第一突出部51a1和第二突出部51a2能够沿车辆竖直方向装配在该宽度中。
此外,前保险杠横构件4包括在前侧构件41的凹陷部41a1中的多个内螺纹构件43。用于将能量吸收构件5安装到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螺栓53旋拧到多个内螺纹构件43,该内螺纹构件43在前侧构件41的凹陷部41a1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提供在车辆竖直方向的中心附近。
如图3所示,内螺纹构件43由多个通孔41a2和多个螺母43a形成。在前侧构件41的凹陷部41a1中,多个通孔41a2沿车辆宽度方向以规定间隔提供在车辆竖直方向的中心附近,并且多个螺母43a在前侧构件41的后表面上被提供在与多个通孔41a2对应的位置处。虽然多个螺母43a可以简单地布置在前侧构件41的后表面上,但在本实施例中,从改进工作效率的观点出发,多个螺母43a通过焊接等与前侧构件41的后表面接合。
此外,前保险杠横构件4在后侧构件42上包括多个通孔42a1。多个通孔42a1使得能够容易检查多个螺母43a是否焊接到前侧构件41的凹陷部41a1的后表面上,且多个通孔42a1被提供在能够目视检查多个内螺纹构件43的位置处。
如图2和3所示,能量吸收构件5是具有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的行人保护构件,其在车辆的正面碰撞的事件中塌陷并且通过螺栓53安装到前述前保险杠横构件4。
能量吸收构件5沿着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前表面布置,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具有与前保险杠横构件4相同的宽度。以与前保险杠横构件4类似方式,能量吸收构件5在一对左右侧构件61、62之间与车辆宽度方向平行,且在侧构件61和62的外部在车辆行进方向上向后倾斜。
如图3和5所示,能量吸收构件5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被构造成包括固定到所述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前表面侧的固定侧板51,和具有多边形形状并且接合到固定侧板51的吸收侧板52。
固定侧板51是模制成具有L形横截面的均匀厚度的钢板,并且包括前面板部51a和向后板部51b。虽然固定侧板51可以由具有任意厚度的任意材料制成,但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比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厚度薄的钢板作为固定侧板51。
如图3所示,前面板部51a是沿着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前表面布置的部分,且具有在车辆竖直方向上比前保险杠横构件4稍窄的厚度。向后板部51b是在前保险杠横构件4下方从前面板部51a向后延伸的部分,且在前面板部51a与向后板部51b之间的部分构成连接板部51c。连接板部51c沿着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下表面布置,而向后板部51b从连接板部51c朝向车辆后方斜向下延伸。向后板部51b具有足够宽度用于接合后述吸收侧板52的向后凸缘部52c。
如图5所示,能量吸收构件5在固定侧板51的前面板部51a中包括在车辆竖直方向上的中心附近的第一突出部51a1。第一突出部51a1是适配到包括在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前侧构件41中的凹陷部41a1中的部分。第一突出部51a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上被提供并且在车辆行进方向上向后突出。
此外,能量吸收构件5在固定侧板51的前面板部51a的第一突出部51a1中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多个第二突出部51a2。如图3所示,在容纳用于将能量吸收构件5安装到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螺栓53的头部53a的部分中,多个第二突出部51a2从前保险杠横构件4侧安装表面朝向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侧面突出大于螺栓53的头部53a的高度H1的量,(图3中的H1<H2)。多个第二突出部51a2的突出量大于包括在前述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前侧构件41中的凹陷部41a1的深度。多个第二突出部51a2被提供在与布置在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前侧构件41的凹陷部41a1中的内螺纹构件43对应的位置处,并且在车辆行进方向上向后突出大于规定宽度为L的第一突出部51a1的量。
如图5所示,能量吸收构件5包括在固定侧板51的前面板部51a中的多个通孔51a3。螺栓53穿过多个通孔51a3以便安装能量吸收构件5至前保险杠横构件4。多个通孔51a3布置在与布置在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前侧构件41的凹陷部41a1中的内螺纹构件43对应的位置处,或更具体地,位于在固定侧板51的前面板部51a中包括的第二突出部51a2的中心。
吸收侧板52是模制成具有U形横截面的均匀厚度的钢板,并且在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前表面上形成的能量吸收构件5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是具有一个前侧、一个后侧、两个上侧和一个下侧的正锥形五边形形状。吸收侧板52包括压力接收板部52a、前面凸缘部52b和向后凸缘部52c。虽然吸收侧板52可以由具有任意厚度的任意材料制成,只要材料容易变形即可,但是本实施例采用比固定侧板51的厚度薄的钢板作为吸收侧板52。
压力接收板部52a是当车辆与行人碰撞时接收冲击的且被布置成与固定侧板51的前面板部51a平行的部分。前面凸缘部52b是接合到固定侧板51的前面板部51a的前表面上边缘部的部分,并且在吸收侧板52的上边缘部中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被以带状提供。向后凸缘部52c是接合到固定侧板51的向后板部51b的前表面的部分,并且在吸收侧板52的下边缘部中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被以带状提供。
此外,吸收侧板52包括在压力接收板部52a和前面凸缘部52b之间的上侧板部52d和在压力接收板部52a和向后凸缘部52c之间的下侧板部52e。因此,在吸收侧板52中,下侧板部52e比上侧板部52d宽,同时下侧板部52e比上侧板部52d长。
如图3所示,上侧板部52d是将压力接收板部52a和前面凸缘部52b彼此连接的部分。上侧板部52d在与压力接收板部52a的边界上具有前端C,并且在与前面凸缘部52b的边界上具有与前面板部51a的连接点A。此外,上侧板部52d倾斜,使得其高度从压力接收板部52a朝向前面凸缘部52b逐渐增大。此外,上侧板部52d具有拐点(第一拐点)B,该拐点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在压力接收板部52a和前面凸缘部52b之间的前面凸缘部52b的侧面处轻微形成脊线(第一脊线)52d1。拐点B位于连接上侧板部52d的前端C和连接点A的直线上方。
下侧板部52e是将压力接收板部52a和向后凸缘部52c彼此连接的部分。下侧板部52e在与压力接收板部52a的边界上具有前端D,并且在与向后凸缘部52c的边界上具有与向后板部51b的连接点F。
此外,下侧板部52e倾斜,使得其高度从压力接收板部52a朝向向后凸缘部52c逐渐降低。此外,下侧板部52e具有拐点(第二拐点)E,其在车辆行进方向的前侧上的以及在压力接收板部52a和向后凸缘部52c之间的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车辆竖直方向上的下侧上的脊线附近形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脊线(第二脊线)52e1。拐点E位于连接下侧板部52e的前端D和连接点F的表面下方。
如图3至5所示,能量吸收构件5包括在吸收侧板52的压力接收板部52a中的多个孔52a1。多个孔52a1用于容纳用于将螺栓53紧固到内螺纹构件43的工具并且布置在与在固定侧板51的前面板部51a中包括的通孔51a3对应的位置处。此外,多个孔52a1还用于调节能量吸收构件5的变形阻力,或者换句话说,在车辆与行人碰撞的事故中可以吸收的能量。例如,当多个孔52a1的尺寸增加时,能量吸收构件5的变形阻力减少,而当多个孔52a1的尺寸减少时,能量吸收构件5的变形阻力增加。此外,虽然孔52a1通常被提供成不阻挡上边缘(脊线)和下边缘(脊线),但是当显著减少能量吸收构件5的变形阻力时,孔52a1可以被提供成阻挡上边缘和下边缘中的一者或两者。
图6是用于解释图3所示的能量吸收构件的塌陷过程的示意图。
如图6的(a)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与行人、障碍物等碰撞之前的状态下,能量吸收构件5在固定侧板51和吸收侧板52之间具有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
如图6的(b)所示,当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前部与行人、障碍物等碰撞时,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由于碰撞而产生的力施加到能量吸收构件5的吸收侧板52的压力接收板部52a。碰撞力在车辆行进方向上向后作用,上侧板部52d在连接点A、拐点B和前端C这三个点处弯曲,并且下侧板部52e在连接点F、拐点E和前端D这三个点处弯曲。此外,上侧板部52d塌陷,同时使拐点B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向上移动,而下侧板部52e塌陷,同时使拐点E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向下移动。因此,能量吸收构件5吸收由于碰撞而产生的能量。
如图6的(c)所示,当由于碰撞而产生的力进一步施加到能量吸收构件5的吸收侧板52的压力接收板部52a时,上侧板部52d以拐点B作为边界完全塌陷,而下侧板部52e以拐点E为边界完全塌陷。因此,可吸收的能量被能量吸收构件5吸收。此时,因为螺栓53的头部53a低于固定侧板51的前面板部51a的前表面,所以螺栓53的头部53a不会与能量吸收构件5的吸收侧板52妨碍。
如上所述,因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前表面包括:第二突出部51a2和凹陷部41a1,该第二突出部51a2形成为从用于安装能量吸收构件5的前保险杠横构件4侧的表面朝向前保险杠横构件4侧延伸比螺栓53的头部53a的高度大的量并且容纳螺栓53的头部53a,该凹陷部41a1形成在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前表面侧并且容纳该第二突出部51a2,所以在能量吸收构件5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完全塌陷时,在能量吸收构件5和螺栓53的头部53a彼此不妨碍情况下,在能量吸收构件5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完全塌陷前可以吸收碰撞能量(参考图6的(c))。
此外,对于能量吸收构件5,因为布置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后侧的固定侧板51和布置在车辆行驶方向前侧的吸收侧板52彼此组合并接合,且在固定侧板51和吸收侧板52之间形成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所以固定侧板51和吸收侧板52可以由任意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任意厚度。因此,可以任意地设定能量吸收构件5塌陷所需的载荷(变形载荷)。
此外,因为能量吸收构件5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被构造成包括固定到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前表面侧的固定侧板51和具有多边形形状且接合到固定侧板51的吸收侧板52,所以固定侧板51和吸收侧板52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不同的厚度。因此,因为吸收侧板52的材料和厚度可以任意设定,所以能够任意设定能量吸收构件塌陷所需的载荷(变形载荷)。
此外,因为吸收侧板52包括与固定侧板51的前表面平行的压力接收板部52a且压力接收板部52a具有转动螺栓53的工具用的孔52a1,所以螺栓53可以容易地转动,且可以容易地将能量吸收部件5固定到前保险杠横构件4。
此外,因为第二突出部51a2被提供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处,所以第二突出部51a2容纳在多个位置处的凹陷部41a1中。
此外,因为能量吸收构件5被保险杠面部21覆盖,所以可以实现创建保险杠面部21和车体3的统一感的设计。
此外,因为第二突出部51a2的突出量大于凹陷部41a1的深度,所以在能量吸收构件5和前保险杠横构件4之间创建间隔,并且可以防止积聚已经穿过能量吸收构件5和前保险杠横构件4之间的雨滴。
此外,因为能量吸收构件5包括:固定侧板51,其具有沿着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前表面布置的前面板部51a和布置成从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下方区域中的前面板部51a向后延伸的向后板部51b;和吸收侧板52,其具有接合到前面板部51a并向前延伸的上侧板部52d,接合到向后板部51b并向前延伸的下侧板部52e,和压力接收板部52a,其在上侧板部52d的前端与下侧板部52e的前端之间与前面板部51a平行地布置,所以在吸收侧板52中下侧板部52e比上侧板部52b宽。因此,当车辆涉及正面碰撞时,比上侧板部52d宽的下侧板部52e的弯曲宽度比上侧板部52d的弯曲宽度宽,而能量吸收构件5的弯曲宽度在下侧比在上侧宽。
此外,因为上侧板部52d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形成脊线52d1的拐点B,下侧板部52e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形成脊线52e1的拐点E,并且拐点E的位置被布置成比拐点B的位置更向后,所以当车辆涉及正面碰撞时,上侧板部52d在形成脊线52d1的拐点B处弯曲,而下侧板部52e在形成脊线52e1且布置比拐点B更向后的的拐点E处弯曲。因此,当车辆涉及正面碰撞时,能量吸收构件5的弯曲宽度在下侧比在上侧宽。
此外,因为拐点B位于连接上侧板部52d的前端和上侧板部52d与前面板部51a的连接点的直线上方,且拐点E位于连接下侧板部52e的前端和下侧板部52e与向后板部51b的连接点的直线下方,所以当车辆涉及正面碰撞时,上侧板部52d弯曲成在形成脊线52d1的拐点B处向上突出,而下侧板部52e在形成脊线52e1的拐点E处弯曲成向下突出。因此,当车辆涉及正面碰撞时,吸收侧板52可靠地弯曲,并且能量吸收构件5如所构造地塌陷。
此外,因为下侧板部52e比上侧板部52d长,所以当车辆涉及正面碰撞时,上侧板部52d首先弯曲,而下侧板部52e接下来弯曲。因此,下侧板部52e的弯曲宽度比上侧板部52d的弯曲宽度宽,而能量吸收构件5的弯曲宽度在下侧比在上侧宽。
此外,因为形成在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前表面上的能量吸收构件5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是具有一个前侧、一个后侧、两个上侧和一个下侧的正锥形五边形形状,所以当车辆涉及正面碰撞时,能量吸收构件5在上侧和下侧之间不对称地弯曲,并且能量吸收构件5的弯曲宽度在下侧比在上侧宽。
此外,因为能量吸收构件5可拆装地安装在前保险杠横构件4的前表面上,所以即使在能量吸收构件5由于车辆的正面碰撞而塌陷时也可以容易地更换能量吸收构件5。
工业适用性
如上所述,因为本发明使得在能量吸收构件的闭合截面完全塌陷之前可以吸收碰撞能量,所以本发明适用于车辆前部结构,该结构用于在汽车与行人碰撞的事故中减少对行人的损害。
符号说明
2 前保险杠 21 保险杠面部
3 车体 4 前保险杠横构件
41 前侧构件 41a1 凹陷部
41a2 通孔 42 后侧构件
42a1 通孔 43 内螺纹构件
43a 螺母 5 能量吸收构件
51 固定侧板 51a 前面板部
51a1 第一突出部 51a2 第二突出部
51a3 通孔 51b 向后板部
51c 连接板部 52 吸收侧板
52a 压力接收板部 52a1 孔
52b 前面凸缘部 52c 向后凸缘部
52d 上侧板部 52d1 脊线(第一脊线)
52e 下侧板部 52e1 脊线(第二脊线)
53 螺栓 53a 头部
61,62 侧构件。

Claims (6)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包括:
前保险杠横构件,包括在车辆前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保险杠;
能量吸收构件,固定到所述前保险杠横构件的前表面且具有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塌陷的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
内螺纹构件,被提供在所述前保险杠横构件的前表面部,穿过所述能量吸收构件的螺栓旋拧到所述内螺纹构件,并且所述内螺纹构件将所述能量吸收构件固定到所述前保险杠横构件;
突出部,形成为从用于安装所述能量吸收构件的前保险杠横构件侧的表面朝向所述前保险杠横构件侧以比所述螺栓的头部的高度大的量突出,并且其中容纳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以及
凹陷部,形成在所述前保险杠横构件的前表面侧上并容纳所述突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能量吸收构件的所述多边形闭合截面形状被构造成包括固定到所述前保险杠横构件的所述前表面侧的固定侧板,和具有多边形形状并且接合到所述固定侧板的吸收侧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吸收侧板包括与所述固定侧板的前表面平行的压力接收板部,并且
所述压力接收板部具有转动所述螺栓的工具用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突出部被提供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能量吸收构件由保险杠面部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突出部的突出量大于所述凹陷部的深度。
CN201580051573.XA 2014-10-15 2015-08-26 用于车辆前部的结构 Active CN1067152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0371A JP6380844B2 (ja) 2014-10-15 2014-10-15 車両前部構造
JP2014-210371 2014-10-15
PCT/JP2015/074101 WO2016059885A1 (ja) 2014-10-15 2015-08-26 車両前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5202A true CN106715202A (zh) 2017-05-24
CN106715202B CN106715202B (zh) 2019-02-05

Family

ID=55746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1573.XA Active CN106715202B (zh) 2014-10-15 2015-08-26 用于车辆前部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380844B2 (zh)
CN (1) CN106715202B (zh)
BR (1) BR112017004970B1 (zh)
PH (1) PH12017500356A1 (zh)
RU (1) RU2666017C1 (zh)
WO (1) WO201605988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4895A (zh) * 2018-12-30 2019-04-16 舒兰市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螺纹孔的卡车保险杠横梁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1023U1 (ru) * 2020-08-04 2020-11-24 Игорь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Мурзин Балка бампера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8076A (en) * 1988-07-08 1990-11-06 Suzuki Motor Company Limited Bumper structure for use in a vehicle
DE19604213A1 (de) * 1995-02-16 1996-08-22 Volkswagen Ag Stoßfängereinrichtung
CN101032942A (zh) * 2001-04-16 2007-09-12 奈特夏普国际有限公司 带有表面安装的能量吸收器的保险杠系统
JP2009179136A (ja) * 2008-01-30 2009-08-13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フロントバンパ装置
JP2009274681A (ja) * 2008-05-16 2009-11-26 Tokai Rubber Ind Ltd 衝撃吸収アセンブリ
CN201400147Y (zh) * 2009-04-23 2010-02-10 伍锦源 一种车辆防撞器
JP2010195228A (ja) * 2009-02-25 2010-09-09 Unipres Corp 車両用衝撃低減バンパー装置
CN102695631A (zh) * 2010-02-12 2012-09-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保险杠构造
JP2013052760A (ja) * 2011-09-05 2013-03-21 Mitsubishi Motors Corp 歩行者保護用コア
CN203558028U (zh) * 2013-09-26 2014-04-2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06988C1 (ru) * 1997-04-17 1998-03-20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втоВАЗ" Энергопоглощающая часть кузова автомобиля
GB0114684D0 (en) * 2001-06-15 2001-08-08 Dow Chemical Co Automobile assembly
JP4292911B2 (ja) * 2003-07-31 2009-07-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のバンパ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8076A (en) * 1988-07-08 1990-11-06 Suzuki Motor Company Limited Bumper structure for use in a vehicle
DE19604213A1 (de) * 1995-02-16 1996-08-22 Volkswagen Ag Stoßfängereinrichtung
CN101032942A (zh) * 2001-04-16 2007-09-12 奈特夏普国际有限公司 带有表面安装的能量吸收器的保险杠系统
JP2009179136A (ja) * 2008-01-30 2009-08-13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フロントバンパ装置
JP2009274681A (ja) * 2008-05-16 2009-11-26 Tokai Rubber Ind Ltd 衝撃吸収アセンブリ
JP2010195228A (ja) * 2009-02-25 2010-09-09 Unipres Corp 車両用衝撃低減バンパー装置
CN201400147Y (zh) * 2009-04-23 2010-02-10 伍锦源 一种车辆防撞器
CN102695631A (zh) * 2010-02-12 2012-09-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保险杠构造
JP2013052760A (ja) * 2011-09-05 2013-03-21 Mitsubishi Motors Corp 歩行者保護用コア
CN203558028U (zh) * 2013-09-26 2014-04-2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4895A (zh) * 2018-12-30 2019-04-16 舒兰市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螺纹孔的卡车保险杠横梁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12017500356B1 (en) 2017-07-17
BR112017004970A2 (pt) 2018-01-23
CN106715202B (zh) 2019-02-05
RU2666017C1 (ru) 2018-09-05
JP2016078562A (ja) 2016-05-16
WO2016059885A1 (ja) 2016-04-21
JP6380844B2 (ja) 2018-08-29
PH12017500356A1 (en) 2017-07-17
BR112017004970B1 (pt)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94792B1 (en) Vehicle bumper structure
US9061713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US9868472B2 (en) Bonnet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EP2683566B1 (en) Protective device for onboard electrical equipment
US6364358B1 (en) Side sill load path initiator
JP4865379B2 (ja) 自動車用バンパ装置
US7954863B2 (en) Bumper beam for a vehicle
CN103407494A (zh) 用于车架的纵梁
US10464609B2 (en) Small overlap impact countermeasure for vehicle
KR101482462B1 (ko) 자동차 사이드실 내부 보강재 및 제작방법
EP2979932A1 (en) Bumper joining structure and crush box
US7832764B2 (en) Knee protect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06715202A (zh) 用于车辆前部的结构
US8096596B2 (en) Bumper beam for a vehicle
JP2010285041A (ja) 車体前部構造
EP2067669B1 (en) Vehicular airbag device
JP2006213093A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2010132018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04801697U (zh) 防撞梁
CN112623029B (zh) 一种汽车纵梁
CN203612060U (zh) 用于车身的边梁内板组件及具有它的车身
JP2010000972A (ja) 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CN102649410A (zh) 车辆保险杠
JP6511765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212890606U (zh) 翼子板安装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ort Area,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