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98213B - 起重机及起重机的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起重机及起重机的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98213B
CN106698213B CN201710040164.0A CN201710040164A CN106698213B CN 106698213 B CN106698213 B CN 106698213B CN 201710040164 A CN201710040164 A CN 201710040164A CN 106698213 B CN106698213 B CN 1066982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portion
lifting
lifting driving
shaft hole
p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401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98213A (zh
Inventor
张付义
张艳伟
马善华
郭永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401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982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98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98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98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98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64Jibs
    • B66C23/66Outer or upper end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72Counterweights or supports for balancing lifting coup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84Slewing g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及起重机的装配方法。起重机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装置包括回转部、用于悬挂重物的吊臂和用于升降重物的第一升降驱动部,吊臂的第一端与回转部连接以使吊臂能够随回转部转动,其特征在于,起重机还包括:第二升降驱动部,用于升降重物,第二升降驱动部与升降装置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升降驱动部位于吊臂的第一端;承载部,用于承载被升降装置吊起的第二升降驱动部,回转部能够转动至使吊臂的第一端与承载部相对应的位置;以及驱动部,用于将承载部上的第二升降驱动部移动至与升降装置连接的位置,以连接升降装置与第二升降驱动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装第二升降驱动部需要额外的吊装机械的问题。

Description

起重机及起重机的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起重机及起重机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起重机的尾部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起重机包括车体9’和安装在车体9’上的回转部1’,回转部1’能够相对于车体9’转动,回转部1’的转动中心沿竖直方向延伸。起重机还包括吊臂2’,吊臂2’与回转部1’连接以随回转部1’相对于车体9’转动。吊臂2’通过铰接轴8’与回转部1’铰接,铰接轴8’沿水平方向延伸,吊臂2’能够以铰接轴8’为转动中心相对于回转部1’转动。
起重机还包括安装在回转部1’上的第一升降驱动部3’和第二升降驱动部4’,第一升降驱动部3’和第二升降驱动部4’均用于升降吊臂2’所悬挂的重物。
当前道路交通法规对车辆行驶载荷的限制越来越严格,为了降低起重机的行驶和转运重量,提高通过性,流动式起重机将部分部件(例如第二升降驱动部和起重机的配重部)做成可拆卸结构,转场时拆除以降低行驶或运输部分的重量和尺寸,确保转运过程符合道路法律法规要求;并能减少行驶部分的载荷,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起重机还包括用于承载配重部6’的承载部5’。起重机还包括用于将放置在承载部5’上的配重部6’移动至与回转部1’连接的位置的油缸7’。
在将配重部6’安装到回转部1上过程中,首先将配重部6’置于承载部5’上,然后利用油缸7’将配重部6’提升至与回转部1’连接的位置。将配重部6’由回转部1’拆卸下来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的配重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的配重部的爆炸图。结合图3和4所示,配重部包括底托61’和叠置在底托61’上的配重块62’。配重部6’还包括立设在底托61’上的限位柱64’,配重块62’上设置有与限位柱64’相适配的限位柱容纳孔66’,限位柱64’穿设在限位柱容纳孔66’中,以防止配重块62’相对于底托61’移动。可选地,底托61’包括配重。
配重部6’还包括用于连接回转部1’的连接件63’,连接件63’立设在底托61’上,连接件63’的远离底托61’的一端与回转部1’连接。配重块62’上设置有与连接件63’相配合的连接件容纳孔65’,连接件63’穿过连接件容纳孔65’以连接回转部1’。
图5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的第二升降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的回转部、第一升降驱动部和第二升降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的回转部和第一升降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第二升降驱动部4’包括卷筒42’、缠绕在卷筒42’上的钢丝绳43’和用于支撑卷筒42’的支撑部41’。吊臂2’上设置有滑轮,钢丝绳42’绕过滑轮连接吊钩。卷筒42’收放钢丝绳的过程中,钢丝绳带动吊钩升降,以用于升降重物。
支撑部4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升降驱动部3’的第一销轴孔45’和第二销轴孔46’。第一销轴孔45’位于第二销轴孔46’的上方。
第二升降驱动部4’与第一升降驱动部3’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升降驱动部3’包括与第一销轴孔45’相对应地设置的第三销轴孔32’和与第二销轴孔46’相对应地设置的第四销轴孔31’。第三销轴孔32’位于第四销轴孔31’的上方。支撑部41的上方还设置有吊耳44。
第三销轴孔32’上固定有第一销轴11’,第一销轴孔45’的周壁上设置有允许第一销轴11’进入的第一销轴孔45’的开口。开口位于第一销轴孔45’的上方。
在将第二升降驱动部4’与第一升降驱动部3’连接的过程中,采用吊装机械将第二升降驱动部4’由下向上朝第一升降驱动部3’移动时,第一销轴11’由第一销轴孔45’的开口进入第一销轴孔45’,第二销轴孔46’与第四销轴孔31’对齐,将第二销轴10’穿设在第二销轴孔46和第四销轴孔31’内,即可实现第二升降驱动部4’与第一升降驱动部3’的连接。
现有技术中,需要借助吊装机械将第二升降驱动部4’安装在起重机上,起重机的装配过程较为复杂、且不能随时随地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起重机及起重机的装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装第二升降驱动部需要额外的吊装机械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回转部、用于悬挂重物的吊臂和用于升降重物的第一升降驱动部,吊臂的第一端与回转部连接以使吊臂能够随回转部转动,起重机还包括:
第二升降驱动部,用于升降重物,第二升降驱动部与升降装置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升降驱动部位于吊臂的第一端;
配重部,能够与第二升降驱动部连接;
承载部,用于承载被升降装置吊起的第二升降驱动部和配重部,回转部能够转动至使吊臂的第一端与承载部和配重部相对应的位置;以及
驱动部,用于将承载部上的第二升降驱动部和配重部分别移动至相应的安装位置,以将第二升降驱动部和配重部分别与升降装置连接。
可选地,
驱动部与升降装置连接;或,
驱动部与承载部连接。
可选地,驱动部包括油缸。
可选地,
第一升降驱动部与回转部连接;和/或,
第二升降驱动部与第一升降驱动部连接。
可选地,配重部或第二升降驱动部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驱动部的连接单元,以便于驱动部将配重部和第二升降驱动部移动至相应的安装位置。
可选地,配重部包括配重块和用于承载配重块的底托,底托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二升降驱动部的支撑部,配重块设置在底托与第二升降驱动部之间。
可选地,配重块上设置有允许支撑部穿过的支撑部容纳孔。
可选地,支撑部包括:
支柱,设置在底托上;以及
承载件,具有收起状态和用于支撑第二升降驱动部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
在工作状态,承载件垂直于支柱;和/或,
在收起状态,承载件贴附在支柱的表面。
可选地,承载件能够相对于支柱转动,以便于在工作状态和收起状态之间转换。
可选地,支撑部还包括将承载件限制在工作状态的限位部。
可选地,承载件能够沿支柱移动。
可选地,支柱上设置有第一铰接部,承载件上设置有与第一铰接部相配合的第二铰接部,承载件能够相对于第一铰接部沿支柱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承载件沿支柱移动。
可选地,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中的一个包括铰接轴,另一个包括条状延伸的槽或孔,铰接轴能够沿槽或孔移动,以便于承载件沿支柱移动。
可选地,支撑部与第二升降驱动部通过连接部件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升降驱动部与升降装置通过由支撑部上拆卸下的连接部件连接。
可选地,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驱动部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销轴,另一个上设置有与第一销轴相配合的第一销轴孔。
可选地,第一销轴孔周壁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允许第一销轴沿第一销轴孔的径向进入第一销轴孔。
可选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销轴孔,第二升降驱动部还包括与第二销轴孔相对应地设置的第三销轴孔,第二销轴孔或第三销轴孔的横截面呈条形。
可选地,驱动部能够驱动第二升降驱动部以第一销轴为转动中心转动,条形沿第一销轴的周向延伸。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的装配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配重部与第二升降驱动部连接;
步骤二,升降装置将第二升降驱动部和配重部移动到承载部上;
步骤三,回转部转动至使吊臂的第一端与承载部相对应的位置;
步骤四,驱动部将放置在承载部上的第二升降驱动部和配重部分别移动至与升降装置连接的位置相应的安装位置;以及
步骤五,将配重部和第二升降驱动部分别与升降装置连接。
可选地,步骤二包括:
将吊臂转动至配重部和第二升降驱动部所在的方向;
升降装置将配重部和第二升降驱动部吊装在承载部上;
回转部转动180度以使吊臂的第一端与承载部和配重部相对应。
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起重机能够利用自身的升降装置将第二升降驱动部吊装在承载部上,驱动部将第二升降驱动部移动至与升降装置连接的位置,以便于将第二升降驱动部连接在升降装置上。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的尾部示意图;
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的配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的配重部的爆炸图;
图5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的第二升降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的回转部、第一升降驱动部和第二升降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的回转部和第一升降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起重机的尾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起重机的第二升降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起重机的回转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起重机的第一升降驱动部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起重机的配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升降驱动部与升降装置连接过程中的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升降驱动部与升降装置连接过程中的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升降驱动部与升降装置连接过程中的第三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升降驱动部与升降装置连接过程中的第四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升降驱动部与升降装置的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支撑部的承载件在收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支撑部的承载件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支撑部的承载件在收起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的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配重部、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4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转部;2’、吊臂;3’、第一升降驱动部;31’、第四销轴孔;32’、第三销轴孔;4’、第二升降驱动部;41’、支撑部;42’、卷筒;43’、钢丝绳;44’、吊耳;45’、第一销轴孔;46’、第二销轴孔;5’、承载部;6’、配重部;61’、底托;62’、配重块;63’、连接部件;64’、限位柱;65’、第二通孔;66’、第一通孔;7’、油缸;8’、铰接轴;9’、车体;1、回转部;2、吊臂;3、第一升降驱动部;31、第一销轴;32、第九销轴孔;33、第二销轴孔;34、第二板体;35、安装部;4、第二升降驱动部;41、第二承载部件;42、第二卷轴;43、第二钢丝绳;44、第一销轴孔;45、第八销轴孔;46、第三销轴孔;47、第四销轴孔;48、第一板体;49、吊耳;5、承载部;6、配重部;61、底托;62、配重块;63、杆状连接件;64、限位柱容纳孔;65、杆状连接件容纳孔;66、限位柱;7、驱动部;8、铰接轴;9、车体;10、支撑部;11、支柱;12、承载件;13、限位部;14、第二铰接部;15、第一铰接部;16、连接端;17、第五销轴孔;19、连接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起重机的尾部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8和9所示,本实施例的起重机包括车体9和安装在车体9上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车体9上的回转部1、用于悬挂重物的吊臂2和用于升降重物的第一升降驱动部3。
回转部1相当于车体9能够绕竖直的转动中心转动,吊臂2通过水平的铰接轴8与回转部1连接。
第一升降驱动部3包括第一卷轴、用于承载第一卷轴的第一承载部件和缠绕在第一卷轴上的第一钢丝绳。起重机还包括与第一钢丝绳连接的第一吊钩,第一卷轴收放第一钢丝绳的过程中,第一钢丝绳带动第一吊钩升降,第一吊钩用于连接重物。
第一承载部件与回转部1连接。可选地,第一承载部件与回转部1一体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件包括壳体,第一承载部件的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第一卷轴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侧壁之间,第一卷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壁连接。
起重机还包括用于升降重物的第二升降驱动部4。第二升降驱动部4与升降装置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升降驱动部4位于吊臂2的第一端。
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起重机的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二升降驱动部4包括第二卷轴42、用于承载第二卷轴42的第二承载部件41和缠绕在第二卷轴42上的第二钢丝绳43。起重机还包括连接在第二钢丝绳43上的第二吊钩,第二卷轴43收放第二钢丝绳43的过程中,第二钢丝绳43带动第二吊钩升降,第二吊钩用于连接重物。
第二承载部件4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第二卷轴4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承载部件41的两个侧壁之间,第二卷轴4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承载部件41的两个侧壁连接。
第一升降驱动部3和第二升降驱动部4用于升降不同的重量范围的重物。
可选地,第一升降驱动部3用于升降质量较大的重物,第一升降驱动部3的第一钢丝绳的收放速度较慢,从而能能够平稳的升降质量较大的重物。第二升降驱动部4用于升降质量较轻的重物,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第二钢丝绳43的移动速度较快,从而能够快速地升降质量较小的重物。
本实施例中,起重机还包括用于承载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承载部5和用于将承载部5上的第二升降驱动部4移动至与升降装置连接的位置的驱动部7。
将第二升降驱动部4安装到升降装置上的过程为:
吊臂2随回转部1转动至待安装的第二升降驱动部4所在的方向,以便于吊起第二升降驱动部4;
吊臂2随回转部1转动承载部5所在的方向,以便于升降装置将第二升降驱动部4移动到承载部5上;
回转部1转动至使吊臂2的第一端与承载部5相对应的位置;
驱动部7将放置在承载部5上的第二升降驱动部4移动至与升降装置连接的位置;以及
连接第二升降驱动部4与升降装置。
本实施例的起重机能够利用自身的升降装置将第二升降驱动部4吊装在承载部5上,驱动部7将第二升降驱动部4移动至与升降装置连接的位置,以便于将第二升降驱动部4连接在升降装置上。
本实施例中,驱动部7安装在升降装置上,驱动部7能够将放置在承载部5上的第二升降驱动部4提升至与升降装置连接的位置。
还可以为,驱动部7安装在承载部5上,驱动部7能够将放置在承载部5上的第二升降驱动部4顶推至与升降装置连接的位置。
上述的驱动部7均可以为油缸。驱动部7还可以为其他的直线运动机构,例如驱动部7包括丝杠、与丝杠螺纹配合的螺套和用于驱动丝杠转动的马达,丝杠转动的过程中螺套能够沿丝杠移动,螺套带动第二升降驱动部4移动。
如图10所示,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第二承载部件41上设置有吊耳49。可选地,驱动部7可以与吊耳49连接,以将第二升降驱动部4移动至与升降装置相连接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起重机还包括与升降装置连接的配重部6,配重部6与升降装置可拆卸地连接。配重部6能够与第二升降驱动部4连接,以便于升降装置将第二升降驱动部4和配重部6一起吊起、并移动至承载部5上。
进一步地,配重部6或第二升降驱动部4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驱动部7的连接结构,以便于驱动部7将配重部6和第二升降驱动部4移动至相应的安装位置。
可选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在第二承载部件41上的吊耳49。
图1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配重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配重部6包括配重块62和用于承载配重块62的底托61,底托6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支撑部10,配重块62设置在底托61与第二升降驱动部4之间。
配重块62上设置有允许支撑部10穿过的支撑部容纳孔,多个配重块62依次叠置在底托61上,支撑部10穿设在配重块62的支撑部容纳孔中。
支撑部10穿过配重块62的支撑部容纳孔,以连接第二升降驱动部4。
还可以优选地,支撑部10远离底托61延伸,支撑部61的远离底托61的一端与第二升降驱动部4连接,配重块62叠置在底托61上,配重块62位于底托61和第二升降驱动部之间,配重块62上设置有避让支撑部10的避让部。
图19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支撑部1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4和图19所示,支撑部10包括设置在底托61上的支柱11用于承载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承载件12,承载件12具有收起状态和用于支撑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工作状态。
图19示出了承载件12位于收起状态时的支撑部10的结构示意图。图20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承载件12位于工作状态时的支撑部10的结构示意图。图2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承载件12在收起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9至21所示,当承载件12位于收起状态时,承载件12贴附在支柱11的外表面,当承载件12位于工作状态时,承载件12垂直于支柱11。
参见图14至17所示,在配重部6的底托61上设置有能够支撑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多个配重块62时,承载件12处于收起状态。如图22所示,在配重部6的底托61上的配重块62不足以支撑第二升降驱动部4时,承载件12处于工作状态。采用支撑部10支撑第二升降驱动部4,使得第二升降驱动部4与配重部6的底托61之间的距离不受配重块多少的影响。
参见图20,处于工作状态的承载件12远离支柱11延伸,承载件12的远离支柱11的一端设置用于支撑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凸出部12。
另外,在底托61上叠置配重块62的过程中,承载件12位于收起状态,以便于支撑部10穿过配重块62上的支撑部容纳孔。
本实施例中,承载件12能够相对于支柱11转动,以便于在工作状态和收起状态之间转换。
支撑部10还包括将承载件12限制在工作状态的限位部13,以使承载件12能够保持在支撑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工作状态。
结合图14以及图19至21所示,承载件12能够沿支柱11移动。在将处于收起状态的承载件12转换至工作状态的过程中:首先使贴附在支柱11的外表面的承载件12沿支柱11朝远离底托61的方向移动;然后使承载件12相对于支柱11转动。当承载件12相对于支柱11转动至预定位置时,限位部13与支柱11抵接以阻挡承载件12继续相对于支柱11转动,从而将承载件12限制在支撑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支柱11上设置有第一铰接部15,承载件12上设置有与第一铰接部15相配合的第二铰接部14,以使承载件12能够相对于支柱11转动。
承载件12能够相对于第一铰接部15沿支柱11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承载件12沿支柱移动。
第一铰接部15包括连接在支柱11上的铰接轴,第二铰接部14包括设置在承载件12上的条状延伸的孔,孔的延伸方向与支柱11的延伸方向一致。铰接轴插设在孔中、并能够在沿孔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承载件12能够沿支柱11移动。当然上述的条形通孔可以替换为槽。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铰接部15包括设置在支柱11上的条状延伸的孔或槽,孔或槽的延伸方向与支柱11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铰接部14包括连接在承载件12上的铰接轴,铰接轴插设在上述的孔或槽中、并能够沿孔或槽移动,以使承载件12能够沿支柱11移动。
图14至17依次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第二升降驱动部4与升降装置连接过程中的多个状态。图18示出了第二升降驱动部4与升降装置的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起重机的回转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图11中的局部的放大图,该放大图示出了升降装置的用于连接第二升降驱动部的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4至18所示,升降装置上连接有第一销轴31,第二升降驱动部4上设置有与第一销轴31相配合的第一销轴孔44。第一销轴孔44的周壁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允许第一销轴31沿第一销轴孔44的径向进入第一销轴孔44。
图23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销轴31设置在第二升降驱动部4上,升降装置包括与第一销轴31相配合设置的第一销轴孔44。第一销轴孔44的周壁上设置由开口,以使第一销轴31能够沿第一销轴孔44的径向进入第一销轴孔44内。
在驱动部7移动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过程中,第二升降驱动部4向升降装置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销轴31由第一销轴孔44的开口进入第一销轴孔44内。
如图14至18所示,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销轴孔33,第二升降驱动部4还包括与第二销轴孔33相对应地设置的第三销轴孔46第三销轴孔46的垂直于其纵深方向的截面呈条形,以便于将第二销轴穿设在第二销轴孔33和第三销轴孔46中。
图24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升降装置上的第二销轴孔33的垂直于其纵深方向的截面呈条形。
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驱动部4能够以第一销轴31为转动中心转动,第三销轴孔46的垂直于其纵深方向的截面呈沿第一销轴31的周向延伸的条形。
在第一销轴31进入第一销轴孔44内以后,驱动部7再驱动第二升降驱动部4移动时,第二升降驱动部4能够以第一销轴31为转动中心转动,第三销轴孔46的横截面呈条形,以便于在第二销轴穿设在第二销轴孔33和第三销轴孔46中。
参见图14至15,支撑部10与第二升降驱动部4通过连接部件19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升降驱动部4与升降装置通过由支撑部10上拆卸下的连接部件19连接。
结合图10所示,第二升降驱动部4上还设置有第四销轴孔47,第四销轴孔47用于连接支撑部10。第二升降驱动部4还包括连接在第二承载部件41的外侧的第一板体48,第四销轴孔47设置在第一板体48上。
第一板体48与第二承载部件41的外表面间隔设置。第一板体48的两侧均向第二承载部件41的外表面弯折、并与第二承载部件41的外表面连接。
参见图19至21所示,支撑部10包括支柱11、设置在支柱11的第一端的用于连接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连接端16,连接端16上设置有第五销轴孔17。
连接部件19包括穿设在第四销轴孔47和第五销轴孔17中的第三销轴。
在连接支撑部10与第二升降驱动部4时,首先使得支撑部10的连接端16插入第一板体48和第二承载部件41之间,然后将第三销轴穿设在第四销轴孔和第五销轴孔17中,以连接支撑部10和第二升降驱动部4。
第五销轴孔17的周壁上设置有允许第三销轴进入第五销轴孔的开口。
可选地,在连接支撑部10与第二升降驱动部4时,可以先将第三销轴安装在第四销轴孔47上,然后支撑部10的连接端16插入第一板体48和第二承载部件41之间,第三销轴由第五销轴孔的周壁上开设的开口进入第五销轴孔17内。
结合图13至17所示,配重部6还包括设置在底托61上的杆状连接件63,杆状连接件63的第一端与底托61连接,杆状连接件63的第二端与升降装置连接。可以选地,杆状连接件63的第二端与升降装置的第一升降驱动部3连接。
杆状连接件63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升降装置的第六销轴孔,升降装置还包括与第六销轴孔对应设置的第七销轴孔。配重部6和升降装置通过穿设在第六销轴孔和第七销轴孔内的第四销轴实现连接。
升降装置还包括与第一升降驱动部3的第一承载部连接第二板体34,第二板体34的两侧与第一承载部的表面连接,第二板体34与第一承载部之间具有间隙,第七销轴孔设置在第二板体34上。杆状连接件63的第二端插设在第二板体34和第一承载部之间,以使第六销轴孔与第七销轴孔相对应。第四销轴穿设在第六销轴孔和第七销轴孔中,以实现配重部6与升降装置连接。
配重部包括底托61和依次叠置在底托61上的多个配重块62,叠置在底托61上的配重块62具有与杆状连接件63相适配的杆状连接件容纳孔65,杆状连接件63穿过杆状连接件容纳孔65以连接升降装置。
配重部6还包括立设在底托61上的限位柱66,叠置在底托61上的配重块62具有与限位柱66相适配的限位柱容纳孔64,限位柱穿设于每个配重块62的限位柱容纳孔64中,以防止配重块62相对于底托61移动。
本实施例中,驱动部7连接在第一升降驱动部3上,结合图14至17所示,第一升降驱动部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部7的安装部35。
本实施例中,限位柱66的远离底托61的一端与驱动部7连接,驱动部7的能够同时移动配重部6和第二升降驱动部4。
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驱动部4上还设置有第八销轴孔45,升降装置上还设置有与第八销轴孔45相对应地设置的第九销轴孔32。
参见10和14,将第二升降驱动部4连接在升降装置上的过程包括:
首先,将支撑部10的连接端16插设到第一板体48第二升降驱动部4之间的间隙中,并将第三销轴穿设在第五销轴孔17和第四销轴孔47中。
然后,驱动部7将第二升降驱动部4和配重部6向升降装置移动,以使第一销轴31进入第一销轴孔44内,参见图15。
再后,驱动部7继续驱动配重部6向上移动,以使第二销轴能够穿设到第二销轴孔33和第三销轴孔46中,参见图16。
再后,将穿设在第四销轴孔47和第五销轴孔17中的第三销轴取下,并将第三销轴穿设在第八销轴孔45和第九销轴孔32中,参见图17。由于连接用于连接配重部6和升降装置的第四销轴与第六销轴孔和第七销轴中具有配合间隙,因此在驱动部7解除与配重部6的连接后,配重部6会因重力作用而下降。
将第三销轴由第四销轴孔47和第五销轴孔17中取下,以解除配重部6与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连接,第二升降驱动部4不会因配重部6的拉拽而损坏,也可以避免支撑部10支撑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状态与第二升降驱动部4完全定位状态同时存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起重机,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回转部(1)、用于悬挂重物的吊臂(2)和用于升降重物的第一升降驱动部(3),所述吊臂(2)的第一端与所述回转部(1)连接以使所述吊臂(2)能够随所述回转部(1)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还包括:
第二升降驱动部(4),用于升降重物,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与所述升降装置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位于所述吊臂(2)的第一端;
配重部(6),能够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连接;
承载部(5),用于承载被所述升降装置吊起的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和所述配重部(6),所述回转部(1)能够转动至使所述吊臂(2)的第一端与所述承载部(5)和所述配重部(6)相对应的位置;以及
驱动部(7),用于将所述承载部(5)上的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和所述配重部(6)分别移动至相应的安装位置,以将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和所述配重部(6)分别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
所述配重部(6)或第二升降驱动部(4)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驱动部(7)的连接单元,以便于所述驱动部(7)将所述配重部(7)和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移动至相应的安装位置,
所述配重部(6)包括配重块(62)和用于承载所述配重块(62)的底托(61),所述底托(6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支撑部(10),所述配重块(62)设置在所述底托(61)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7)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或,
所述驱动部(7)与所述承载部(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7)包括油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升降驱动部(3)与所述回转部(1)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部(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62)上设置有允许所述支撑部(10)穿过的支撑部容纳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0)包括:
支柱(11),设置在所述底托(61)上;以及
承载件(12),具有收起状态和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的工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作状态,所述承载件(12)垂直于所述支柱(11);和/或,
在所述收起状态,所述承载件(12)贴附在所述支柱(11)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2)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柱(11)转动,以便于在所述工作状态和所述收起状态之间转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0)还包括将所述承载件(12)限制在所述工作状态的限位部(13)。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2)能够沿所述支柱(11)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1)上设置有第一铰接部(15),所述承载件(1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铰接部(15)相配合的第二铰接部(14),所述承载件(12)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部(15)沿所述支柱(11)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承载件(12)沿所述支柱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15)和所述第二铰接部(14)中的一个包括铰接轴,另一个包括条状延伸的槽或孔,所述铰接轴能够沿所述槽或孔移动,以便于所述承载件(12)沿所述支柱(11)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0)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通过连接部件(19)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与所述升降装置通过由所述支撑部(10)上拆卸下的所述连接部件(19)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销轴(31),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销轴(31)相配合的第一销轴孔(4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轴孔(44)周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允许所述第一销轴(31)沿所述第一销轴孔(44)的径向进入所述第一销轴孔(44)。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销轴孔(33),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销轴孔(33)相对应地设置的第三销轴孔(46),所述第二销轴孔(33)或所述第三销轴孔(46)的横截面呈条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7)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以所述第一销轴(31)为转动中心转动,所述条形沿所述第一销轴(31)的周向延伸。
18.一种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将所述配重部(6)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连接;
步骤二,所述升降装置将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和所述配重部(6)移动到所述承载部(5)上;
步骤三,所述回转部(1)转动至使所述吊臂(2)的第一端与所述承载部(5)相对应的位置;
步骤四,所述驱动部(7)将放置在所述承载部(5)上的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和所述配重部(6)分别移动至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的位置相应的安装位置;以及
步骤五,将所述配重部(6)和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分别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
将所述吊臂(2)转动至所述配重部(6)和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所在的方向;
所述升降装置将所述配重部(6)和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4)吊装在所述承载部(5)上;
所述回转部(1)转动180度以使所述吊臂(2)的第一端与所述承载部(5)和所述配重部(6)相对应。
CN201710040164.0A 2017-01-20 2017-01-20 起重机及起重机的装配方法 Active CN1066982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40164.0A CN106698213B (zh) 2017-01-20 2017-01-20 起重机及起重机的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40164.0A CN106698213B (zh) 2017-01-20 2017-01-20 起重机及起重机的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98213A CN106698213A (zh) 2017-05-24
CN106698213B true CN106698213B (zh) 2018-10-02

Family

ID=58908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40164.0A Active CN106698213B (zh) 2017-01-20 2017-01-20 起重机及起重机的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982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4795A (zh) * 2020-12-09 2022-06-10 河北雷萨重型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卷扬机构及汽车起重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82852Y (zh) * 2007-08-06 2008-07-09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起重机用配重自装卸机构
CN201647853U (zh) * 2010-02-04 2010-11-24 沈阳北方交通重工有限公司 全液压汽车起重机
CN102583176B (zh) * 2012-03-09 2014-03-19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工程机械的移动式配重机构
CN203486804U (zh) * 2013-08-21 2014-03-19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及其平衡重机构
JP6151606B2 (ja) * 2013-08-23 2017-06-21 株式会社タダノ カウンタウエイト位置調整機構
CN103626055B (zh) * 2013-12-04 2015-12-02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配重及包括该配重的起重机
CN104860213B (zh) * 2015-04-24 2016-11-30 大连理工大学 两用起重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98213A (zh)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7739B (zh) 动臂式组塔专用塔式起重机
CN104925673A (zh) 一种多起重机联合作业辅助起吊装置及方法
CN107117542A (zh) 起重机
CN201587817U (zh) 带手摇绞盘的旋转车载吊机
CN106698213B (zh) 起重机及起重机的装配方法
CN201214598Y (zh) 动臂式组塔专用塔式起重机
CN109231026B (zh) 用于海上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的吊装装置
KR101968410B1 (ko) 크레인 장치
CN107651564B (zh) 一种起重机吊重姿态调整装置
CN203998705U (zh) 单臂架钢丝绳变幅固定式起重机
CN2604425Y (zh) 一种全自动液压起重机
CN203568723U (zh) 桅杆式起重机
CN207209822U (zh) 一种便携式吊机
CN211733560U (zh) 一种收放机
CN213142094U (zh) 一种用于渗碳钢锻件的水淬设备
CN210885011U (zh) 一种装配在叉车上的多功能吊机
CN104276515B (zh) 桅杆式起重机
CN109110660B (zh) 一种钢丝绳自动盘绳器
CN112209224A (zh) 一种全回转吊具
CN112707317A (zh) 一种越野车用车载可旋转可折叠电动吊机
CN207713297U (zh) 一种搅拌罐吊装装置
CN105836633A (zh) 一种固定式智能起重机装置
CN109467016A (zh) 起重机
CN2297432Y (zh) 一种拆装方便的上回转塔式起重机
CN213651668U (zh) 一种旋转式简易吊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