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97139B - 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97139B
CN106697139B CN201510417525.XA CN201510417525A CN106697139B CN 106697139 B CN106697139 B CN 106697139B CN 201510417525 A CN201510417525 A CN 201510417525A CN 106697139 B CN106697139 B CN 1066971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ulated
pull rod
steering linkage
central
suppor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175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97139A (zh
Inventor
丁信志
李炎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1752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971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97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97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97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97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一种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车辆包括枢接于车架单元头管的上横杆部,枢接于头管且位于上横杆部下方的下横杆部,枢接于上横杆部两端的右侧杆部及左侧杆部,下横杆部两端枢接于右侧杆部及左侧杆部,连结于右侧杆部且具有右避震器的右支撑构件,连结于左侧杆部且具有左避震器的左支撑构件,连结于穿设头管的转向杆下方的中央支撑构件,转向拉杆分别连结于左、右支撑构件及中央支撑构件,转向拉杆包括枢接于右支撑构件及中央支撑构件的第一拉杆,枢接于左支撑构件及中央支撑构件的第二拉杆,转向拉杆位于左、右避震器上方,位于下横杆部前方;组装转向拉杆时,第一拉杆及第二拉杆都只有两个组装点,可便利于转向拉杆的组装。

Description

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尤指一种可提升转向拉杆于组装工程的便利性的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
背景技术
具有两前轮的车辆,其转向主要是仰赖于转向杆前方设一转向拉杆来达成两前轮的转向动作。
如图1所示,是中国台湾TW201420408A名称为“摩托车”的发明专利申请案。该专利申请案固然已提供了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A的结构,然而该专利申请案的转向拉杆A是位于避震器B的前方及下横杆C的下方,因此该摩托车的前方必须预留足够的空间来配置该转向拉杆A、避震器B及下横杆C,进而造成了该摩托车前方的大型化;另该转向拉杆A具有三个组装点,因此会造成该转向拉杆A组装工程极度的不便利。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的结构,以避免该车辆的大型化,以及可令转向拉杆组装便利化,已为车辆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藉此可克服常用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因组装点多而造成组装性不便利的缺陷。
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该车辆包括有枢接于车架单元的头管的上横杆部,枢接于该头管且位于该上横杆部下方的下横杆部,枢接于该上横杆部两端的右侧杆部及左侧杆部,该下横杆部两端是枢接于该右侧杆部及该左侧杆部,一连结于该右侧杆部且具有右避震器的右支撑构件,一连结于该左侧杆部且具有左避震器的左支撑构件,一连结于穿设头管的转向杆下方的中央支撑构件,一转向拉杆是分别连结于该左、右支撑构件及该中央支撑构件,该转向拉杆包括枢接于右支撑构件及中央支撑构件的第一拉杆,枢接于左支撑构件及中央支撑构件的第二拉杆,该转向拉杆是位于左、右避震器的上方,位于下横杆部的前方。
本发明藉由上述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该转向拉杆于组装时,该转向拉杆的第一拉杆及第二拉杆各自只有两个组装点,因此可提升该转向拉杆组装工程的便利性。
本发明藉由上述另一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该转向拉杆是设置于该右避震器及左避震器的上方,因此该右避震器及左避震器上方具有充裕的空间,进而可使该右避震器及左避震器的行程有效地增加,因此能提升该右避震器及左避震器的避震效果。
优选地,该第一、二拉杆与左、右支撑构件及中央支撑构件枢接用的连接件,是具有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旋转轴件;旋转轴件上方具有一枢接部,于该枢接部的下方延设有插设部;该第一、二拉杆接藉由一枢轴件以车辆前后方向来枢设于该枢接部上,该旋转轴件的插设部是以车辆上下方向插设于该左、右支撑构件及中央支撑构件的连结部,该插设部并以螺帽来令旋转轴件定位于该连结部上。
优选地,由俯视看,该转向拉杆位于最大转向角度时,该转向拉杆会与该左避震器或右避震器部分重叠。
优选地,该上横杆部左右一对是以共同锁付的方式来枢接于该头管,并使左右一对的上横杆部形成沿车辆前后方向同轴地枢接于该头管上。
优选地,该下横杆部是以沿车辆前后方向同轴地枢接于该头管上。
优选地,该右侧杆部内穿设有一右侧轴杆,该右侧轴杆下端连结有一右支撑构件,该右支撑构件连结有一右连结板及右连结桥,该右连结板上设有右连结部,该右连结桥连结支撑着右避震器,该右避震器下端支撑着右前轮;该左侧杆部内穿设有一左侧轴杆,该左侧轴杆下端连结有一左支撑构件,该左支撑构件连结有一左连结板及左连结桥,该左连结板上设有左连结部,该左连结桥连结支撑着左避震器,该左避震器下端支撑着左前轮。
优选地,该头管上方设有转向把手,该转向把手下端具有转向杆,该转向杆由该头管的上方穿入该头管内,且该转向杆的下端并穿出该头管的下端,该转向杆穿出该头管下端部分设置该中央支撑构件,该中央支撑构件连接有中央连结板,该中央连结板上设有第一中央连结部及第二中央连结部。
优选地,该上横杆部、下横杆部,以及右侧杆部、左侧杆部构成一转向框架机构,该转向框架机构是为略平行四边形框型架体;该上横杆部以该头管为摆动中心相对于该下横杆部、右侧杆部与左侧杆部做摆动,该下横杆部以该头管为摆动中心相对于该上横杆部、右侧杆部与左侧杆部做摆动,该右侧杆部与左侧杆部则相对于该上横杆部与下横杆部做摆动。
优选地,该第一拉杆的右侧藉由一右连结件枢接于该右支撑构件右连结板的右连结部上,该第一拉杆的左侧藉由一第一中央连结件枢接于该中央支撑构件中央连结板的第一中央连结部上;该第二拉杆的左侧藉由一左连结件枢接于该左支撑构件左连结板的左连结部上,该第二拉杆的右侧藉由一第二中央连结件枢接于该中央支撑构件中央连结板的第二中央连结部。
附图说明
图1是TW201420408A名称为“摩托车”的发明专利申请案。
图2是本发明车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转向拉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转向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另一转向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俯视转向动作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转向拉杆与连结件的枢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如图2所示,该车辆1至少包括有车体盖单元11、车架单元12、一对成左右配置的前轮13、一后轮14、一可供骑乘者乘坐的座椅单元(附图中未绘出)及一提供车辆1动力源的动力单元(附图中未绘出)。
如图2、3、4所示,该车架单元12的前方(车辆车头方向为前方)设有一头管121,该头管121上枢设有一转向框架机构2及一转向拉杆3。该头管121上方设有转向把手122,该转向把手122下端具有转向杆123,该转向杆123由该头管121的上方穿入该头管121内,且该转向杆123的下端并穿出该头管121的下端,该转向杆123穿出该头管121下端部分设置一中央支撑构件4,该中央支撑构件4连接有中央连结板41,该中央连结板41上设有第一中央连结部411及第二中央连结部412。
如图2、3、4所示,该转向框架机构2包括有一枢接于该头管121上的上横杆部21、一枢接于该头管121上并位于该上横杆部21下方的下横杆部22、一枢接于该上横杆部21与下横杆部22的右侧杆部23(附图中的右侧)及一枢接于该上横杆部21与下横杆部22的左侧杆部24(附图中的左侧)。
如图2、3、4所示,该转向框架机构2的上横杆部21是为左右一对方式枢接于该头管121上;更明确地说,该上横杆部21左右一对是以共同锁付的方式来枢接于该头管121,并使左右一对的上横杆部21形成沿车辆1前后方向同轴地枢接于该头管121上;该上横杆部21沿车辆1左右方向枢接着该右侧杆部23及左侧杆部24的上方部。
如图2、3、4所示,该转向框架机构2的下横杆部22是为一框体并以前后方式枢接于该头管121上,该下横杆部22是以沿车辆1前后方向同轴地枢接于该头管121上,该下横杆部22车体左右方向枢接着该右侧杆部23及左侧杆部24的下方部。
如图2、3、4所示,该转向框架机构2的右侧杆部23是上部枢接于该上横杆部21,其下部枢接于该下横杆部22上;该右侧杆部23内穿设有一右侧轴杆231,该右侧轴杆231下端连结有一右支撑构件5,该右支撑构件5连结有一右连结板51及右连结桥52,该右连结板51上设有右连结部511,该右连结桥52连结支撑着右避震器7,该右避震器7下端支撑着右前轮131。
如图2、3、4所示,该转向框架机构2的左侧杆部24是上部枢接于该上横杆部21,其下部枢接于该下横杆部22上;该左侧杆部24内穿设有一左侧轴杆241,该左侧轴杆241下端连结有一左支撑构件6,该左支撑构件6连结有一左连结板61及左连结桥62,该左连结板61上设有左连结部611,该左连结桥62连结支撑着左避震器8,该左避震器8下端支撑着左前轮132。
如图2、3、4所示,该转向框架机构2是藉由枢接于该头管121上方的上横杆部21、枢接于该头管121下方的下横杆部22,以及上下部分别枢接于该上横杆部21及下横杆部22的右侧杆部23,上下部分别枢接于该上横杆部21及下横杆部22的左侧杆部24,所构成的略平行四边形框型架体;藉此该上横杆部21以该头管121为摆动中心相对于该下横杆部22、右侧杆部23与左侧杆部24做摆动,该下横杆部22以该头管121为摆动中心相对于该上横杆部21、右侧杆部23与左侧杆部24做摆动,该右侧杆部23与左侧杆部24则相对于该上横杆部21与下横杆部22做摆动。
如图2、3、4所示,该转向拉杆3具有一第一拉杆31及第二拉杆32;该第一拉杆31的右侧藉由一右连结件33枢接于该右连结板51的右连结部511上,该第一拉杆31的左侧藉由一第一中央连结件34枢接于中央连结板41的第一中央连结部411上;该第二拉杆32的左侧藉由一左连结件36枢接于该左连结板61的左连结部611上,该第二拉杆32的右侧藉由一第二中央连结件35枢接于中央连结板41的第二中央连结部412上;该右连结件33、第一中央连结件34、第二中央连结件35、左连结件36是为一旋转轴件。
如图8所示,其中,该右连结件33、第一中央连结件34、第二中央连结件35、左连结件36的构造大略相同,且与其他部件连结关系也相同,因此以下说明仅以该右连结件33与右连结板51的右连结部511及第一拉杆31连结关系来举例说明,该旋转轴件的构造与其他构件的连接关系;该右连结件33上方具有一枢接部331,于该枢接部331的下方延设有插设部332;该第一拉杆31藉由一枢轴件(本案以螺栓S来实施)以车辆1前后方向来枢设于该枢接部331上,该插设部332是以车辆1上下方向枢设于该右连结板51的右连结部511(即该旋转轴件以插设部33是以车辆1上下方向插设于该左、右支撑构件5、6及中央支撑构件4的连结部511、611、411、412上),该插设部332并以螺帽来令右连结件33(旋转轴件)定位于右连结板51的右连结部511上。
如图2、3、4、8所示,该第一拉杆31的右侧与该右连结件33是以沿车辆1前后方向方式来枢接,该右连结件33是以沿车辆1上下方向方式枢接于该右连结板51的右连结部511上;该第一拉杆31的左侧与该第一中央连结件34是以沿车辆1前后方向方式来枢接,该第一中央连结件34是以沿车辆1上下方向方式枢接于该中央连结板41的第一中央连结部411上;该第二拉杆32的左侧与该左连结件36是以沿车辆1前后方向方式来枢接,该左连结件36是以沿车辆1上下方向方式枢接于该左连结板61的左连结部611上;该第二拉杆32的右侧与该第二中央连结件35是以沿车辆1前后方向方式来枢接,该第二中央连结件35是以沿车辆1上下方向方式枢接于该中央连结板41的第二中央连结部412上。
如图2、3、4所示,由车辆1的前方观视,该转向拉杆3藉由上述的枢接方式被设置于该右避震器7及左避震器8的上方,并位于该转向框架机构2的下横杆部22的前方,且与该下横杆部22形成部分重叠状;该转向拉杆3被设置于上述位置,因此该右避震器7及左避震器8上方具有充裕的空间,进而可使该右避震器7及左避震器8的行程有效地增加,因此能提升该右避震器7及左避震器8的避震效果。
如图2、4、5、6、7所示,该车辆1的转向动作,骑乘者转动该转向把手122后,与该转向把手122枢接的转向杆123即会于该头管121内转动,该转向杆123一转动即会带动该中央支撑构件4转动,进而连带使与其连结的中央连结板41转动,藉此该中央连结板41即可带动该转向拉杆3作动,该转向拉杆3的第一拉杆31会带动该右支撑构件5的右连结板51,该右连结板51可令该右连结桥52同步转动,进而来令该右避震器7带动右前轮131转向,与此同时该转向拉杆3的第二拉杆32会带动该左支撑构件6的左连结板61,该左连结板61可令该左连结桥62同步转动,进而来令该左避震器8带动左前轮132转向,藉此来达成车辆1转向的动作;另需一提的是,由俯视观视时,当该转向拉杆3位于最大转向角度时,该转向拉杆3会与右避震器7或左避震器8成部分重叠,如图7所示;藉此可令头管121前方的各部件的配置紧致化,进而可使该车辆1的前方可以小型化。
本发明藉由上述构造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由该转向拉杆3具有一第一拉杆31及第二拉杆32;该第一拉杆31的右侧藉由一右连结件33枢接于该右连结板51的右连结部511上,该第一拉杆31的左侧藉由一第一中央连结件34枢接于中央连结板41的第一中央连结部411上;该第二拉杆32的左侧藉由一左连结件36枢接于该左连结板61的左连结部611上,该第二拉杆32的右侧藉由一第二中央连结件35枢接于中央连结板41的第二中央连结部412上;藉此该转向拉杆3于组装时,该第一拉杆31及第二拉杆32各自只有两个组装点,因此可提升该转向拉杆3组装工程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上述的结构已确实能达到所诉求的目的及功效,已较常用者增进功效,显已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要件,故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的申请,祈请贵审查员之详鉴,惠赐为准予专利之审定,至感德便。
附图标记列表
1 车辆 11车体盖单元
12车架单元
121头管
122转向把手
123转向杆
13前轮
131右前轮
132左前轮
14后轮
2 转向框架机构 21上横杆部
22下横杆部
23右侧杆部
231右侧轴杆
24左侧杆部
241左侧轴杆
3 转向拉杆 31第一拉杆
32第二拉杆
33右连结件
331枢接部
332插设部
34第一中央连结件
35第二中央连结件
36左连结件
4 中央支撑构件 41中央连结板
411第一中央连结部
412第二中央连结部
5 右支撑构件 51右连结板
511右连结部
52右连结桥
6 左支撑构件 61左连结板
611左连结部
62左连结桥
7 右避震器
8 左避震器
A 转向拉杆
B 避震器
C 下横杆
S 螺栓

Claims (9)

1.一种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该车辆包括有枢接于车架单元的头管的上横杆部,枢接于该头管且位于该上横杆部下方的下横杆部,枢接于该上横杆部两端的右侧杆部及左侧杆部,该下横杆部两端是枢接于该右侧杆部及该左侧杆部,一连结于该右侧杆部且具有右避震器的右支撑构件,一连结于该左侧杆部且具有左避震器的左支撑构件,一连结于穿设头管的转向杆下方的中央支撑构件,一转向拉杆是分别连结于该左支撑构件、右支撑构件及该中央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该转向拉杆包括枢接于右支撑构件及中央支撑构件的第一拉杆,枢接于左支撑构件及中央支撑构件的第二拉杆,由车辆的前方观视,该转向拉杆是位于左避震器和右避震器的上方,位于下横杆部的前方,且与该下横杆部形成部分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拉杆、第二拉杆与左支撑构件、右支撑构件及中央支撑构件枢接用的连接件,是具有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旋转轴件;旋转轴件上方具有一枢接部,于该枢接部的下方延设有插设部;该第一拉杆、第二拉杆藉由一枢轴件以车辆前后方向来枢设于该枢接部上,该旋转轴件的插设部是以车辆上下方向插设于该左支撑构件、右支撑构件及中央支撑构件的连结部,该插设部并以螺帽来令旋转轴件定位于该连结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由俯视看,该转向拉杆位于最大转向角度时,该转向拉杆会与该左避震器或右避震器部分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该上横杆部左右一对是以共同锁付的方式来枢接于该头管,并使左右一对的上横杆部形成沿车辆前后方向同轴地枢接于该头管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该下横杆部是以沿车辆前后方向同轴地枢接于该头管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该右侧杆部内穿设有一右侧轴杆,该右侧轴杆下端连结有一右支撑构件,该右支撑构件连结有一右连结板及右连结桥,该右连结板上设有右连结部,该右连结桥连结支撑着右避震器,该右避震器下端支撑着右前轮;该左侧杆部内穿设有一左侧轴杆,该左侧轴杆下端连结有一左支撑构件,该左支撑构件连结有一左连结板及左连结桥,该左连结板上设有左连结部,该左连结桥连结支撑着左避震器,该左避震器下端支撑着左前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该头管上方设有转向把手,该转向把手下端具有转向杆,该转向杆由该头管的上方穿入该头管内,且该转向杆的下端并穿出该头管的下端,该转向杆穿出该头管下端部分设置该中央支撑构件,该中央支撑构件连接有中央连结板,该中央连结板上设有第一中央连结部及第二中央连结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该上横杆部、下横杆部,以及右侧杆部、左侧杆部构成一转向框架机构,该转向框架机构是为略平行四边形框型架体;该上横杆部以该头管为摆动中心相对于该下横杆部、右侧杆部与左侧杆部做摆动,该下横杆部以该头管为摆动中心相对于该上横杆部、右侧杆部与左侧杆部做摆动,该右侧杆部与左侧杆部则相对于该上横杆部与下横杆部做摆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拉杆的右侧藉由一右连结件枢接于该右支撑构件的右连结板的右连结部上,该第一拉杆的左侧藉由一第一中央连结件枢接于该中央支撑构件的中央连结板的第一中央连结部上;该第二拉杆的左侧藉由一左连结件枢接于该左支撑构件的左连结板的左连结部上,该第二拉杆的右侧藉由一第二中央连结件枢接于该中央支撑构件的中央连结板的第二中央连结部。
CN201510417525.XA 2015-07-16 2015-07-16 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 Active CN1066971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7525.XA CN106697139B (zh) 2015-07-16 2015-07-16 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7525.XA CN106697139B (zh) 2015-07-16 2015-07-16 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97139A CN106697139A (zh) 2017-05-24
CN106697139B true CN106697139B (zh) 2019-09-10

Family

ID=58894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17525.XA Active CN106697139B (zh) 2015-07-16 2015-07-16 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971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7761B (zh) * 2017-11-06 2021-01-22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转向拉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1444Y (zh) * 2007-11-13 2008-11-19 浙江飞迪电动车有限公司 前三轮电动自行车
CN102092434A (zh) * 2009-12-10 2011-06-15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两前轮的车辆的可倾装置
CN202414056U (zh) * 2012-01-14 2012-09-05 于金君 一种能够倾斜车体的倒三轮摩托车
CN104487328A (zh) * 2012-09-24 2015-04-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
EP2921389A1 (en) * 2012-12-19 2015-09-2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78311B2 (ja) * 2010-03-23 2014-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揺動四輪車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1444Y (zh) * 2007-11-13 2008-11-19 浙江飞迪电动车有限公司 前三轮电动自行车
CN102092434A (zh) * 2009-12-10 2011-06-15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两前轮的车辆的可倾装置
CN202414056U (zh) * 2012-01-14 2012-09-05 于金君 一种能够倾斜车体的倒三轮摩托车
CN104487328A (zh) * 2012-09-24 2015-04-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
EP2921389A1 (en) * 2012-12-19 2015-09-2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97139A (zh)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9055B (zh) 傾斜式機動車輛及其前導向架
CN102267519A (zh) 儿童车
CN108137115A (zh) 机动车辆前悬架
US20170066495A1 (en) Folding bicycle
CN207208308U (zh) 一种双前轮电动车、摩托车摆臂转向结构
JP2019510687A (ja) 二人乗りベビーカー
CN102198837A (zh) 折叠式婴儿车
CN103707953A (zh) 一种野外运载全挂车及其操作方法
CN106697139B (zh) 用于具有两前轮车辆的转向拉杆
CN207208339U (zh) 一种双前轮电动车、摩托车驻车锁止结构
CN102152831B (zh) 三轮电动车的折叠使用方法
CN202624516U (zh) 二代折叠三轮车
CN203996628U (zh) 电动四轮车
CN202080391U (zh) 儿童车
CN204713170U (zh) 一种儿童推车
TWM539478U (zh) 三輪自行車
CN209126890U (zh) 一种多用途的折叠三轮车操作机构、三轮车
CN109747761A (zh) 车辆的转向拉杆
TWI545050B (zh) The steering wheel with the first two wheels
CN106741453B (zh) 便携式折叠三轮车
CN203864748U (zh) 折叠儿童推车
CN204895713U (zh) 折叠车架及自行车
TWI674215B (zh) 機車雙輪平衡懸吊系統
CN103661597A (zh) 可在车辆转弯时自动倾斜的转向机构
TWI622517B (zh) 車輛的轉向拉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