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74107A - 一种抗肿瘤药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肿瘤药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74107A
CN106674107A CN201611162185.1A CN201611162185A CN106674107A CN 106674107 A CN106674107 A CN 106674107A CN 201611162185 A CN201611162185 A CN 201611162185A CN 106674107 A CN106674107 A CN 106674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compound
synthetic method
reaction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621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义星
张月雷
余兴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61116218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741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74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741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 C07D217/2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nitrogen-containing r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肿瘤药物化合物即下式(V)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的总合成路线如下:所述方法通过特定的反应步骤,尤其是步骤S1中催化剂、含氮配体、酸性添加剂和溶剂的综合选择和协同,从而得到了一条合成所述抗肿瘤药物化合物的全新路线,总产率高,且拓宽了其原料来源,丰富了合成路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生产潜力。

Description

一种抗肿瘤药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特别地涉及一种抗肿瘤药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药物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CWJ-a-5是今年来广受关注的一种具有药学活性的新颖化合物,其化学名称为哌嗪(4-甲基哌嗪-1-基)-3-苯基异喹啉,其结构式如下:
大量的研究证明,该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物活性例如抗肿瘤,其对肿瘤细胞系具有高抑制效果,且毒性很小,从而在肿瘤治疗和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应用潜力。
正是由于该化合物的良好药物活性,科研工作者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例如:
Won-Jea Cho等人(“Synthesis of New 3-Arylisoquinolinamines:Effect onTopoisomerase I Inhibition and Cytotoxicity”,Bioorg.Med.Chem.Lett.,13,2003,4451-4454)公开了CWJ-a-5及其类似物的一种合成方法,其反应路线如下:
其中,当R1-R2为H,而R3为4-甲基哌嗪-1-基时,即可得到所述CJW-a-5。
Won-Jea Cho等人(“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3-Arylisoquinolines as Antitumor Agents”,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Letters,8,1998,41-46)公开了CJW-a-5及其类似物的合成方法,其反应路线如下: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哌嗪(4-甲基哌嗪-1-基)-3-苯基异喹啉的多种合成方法,然而对于该抗肿瘤药物化合物的新型合成方法,仍存在继续研究的必要,一方面,这对于该化合物的合成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个方面,对于其合成方法的拓展和路线优化液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目前该药物活性化合物研究中的热点和重点,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所倚。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为了寻求抗肿瘤药物化合物CWJ-a-5的新型合成方法,本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在付出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肿瘤药物化合物即下式(V)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所述步骤S1为:在反应溶剂中,于催化剂、含氮配体和酸性添加剂的存在下,下式(I)化合物与下式(II)化合物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得到式(III)异喹啉酮化合物,
其中,R为C1-C6烷基。
所述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或正己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式(V)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步骤S1中,所述催化剂为乙酸钯(Pd(OAc)2)、三氟乙酸钯(Pd(TFA)2)或乙酰丙酮钯(Pd(acac)2)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三氟乙酸钯(Pd(TFA)2)。
在本发明的所述式(V)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步骤S1中,所述含氮配体为下式L1-L4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含氮配体最优选为L1。
在本发明的所述式(V)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步骤S1中,所述酸性添加剂为三氟乙酸、乙酸或对甲苯磺酸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三氟乙酸。
在本发明的所述式(V)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步骤S1中,所述反应溶剂为四氢呋喃(THF)、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水、乙腈、1,4-二氧六环、二甲基乙酰胺(DMA)、苯、乙醇或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的混合物,最优选为四氢呋喃(THF)。
其中,所述反应溶剂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确定,例如其用量大小以方便反应进行和后处理即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所述式(V)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步骤S1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并没有严格的限定,但优选式(II)化合物过量,例如两者的摩尔比为1:1.5-2.5,例如可为1:1.5、1:2或1:2.5。
在本发明的所述式(V)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步骤S1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2-0.1,例如可为1:0.02、1:0.04、1:0.05、1:0.08或1:0.1。
在本发明的所述式(V)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步骤S1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含氮配体的摩尔比为1:0.05-0.15,例如可为1:0.05、1:0.1或1:0.15。
在本发明的所述式(V)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步骤S1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酸性促进剂的摩尔比为1:6-10,例如可为1:6、1:8或1:10。
在本发明的所述式(V)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步骤S1中,反应温度为60-100℃,例如可为60℃、80℃或100℃。
在本发明的所述式(V)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步骤S1中,反应时间为10-25小时,例如可为10小时、15小时、20小时或25小时。
在本发明的所述式(V)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步骤S1中,反应结束后的后处理可具体如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和至中性,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出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残留物过300-400目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3:1的石油醚和丙酮的混合物为洗脱液,再次减压浓缩,即得到上式(III)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所述式(V)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步骤S1中,该步骤S1通过独特的反应底物、催化剂、含氮配体和酸性添加剂以及反应溶剂等的综合选择与相互作用,从而以良好的产率得到了式(III)异喹啉酮化合物,为该异喹啉酮化合物的全新合成以及后续式(V)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更为形式多样的中间体,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在本发明的式(V)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中,在所述步骤S1之后,进行步骤S2,所述步骤S2为:将式(III)化合物与三氯氧磷在50-60℃下搅拌反应5-6小时,冷却,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剩余残渣,将有机相转移至分液漏斗中,依次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下式(IV)化合物,
在所述步骤S2中,以毫摩尔(mmol)计的所述式(III)化合物与以毫升(ml)计的的比为1:4-8,例如可为1:4、1:6或1:8。
在本发明的式(V)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中,在所述步骤S2之后,进行步骤S3,所述步骤S3为:在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中,在碳酸钾存在下,式(IV)化合物与N-甲基哌嗪加热回流反应5-8小时,后处理得到所述式(V)化合物。
在所述步骤S3中,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选择合适的用量,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式(IV)化合物与N-甲基哌嗪的摩尔比为1:1-1.5,例如可为1:1、1:1.2、1:1.4或1:1.5。
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式(IV)化合物与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2.5-3.5,例如可为1:2.5、1:3或1:3.5。
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后处理例如可为: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并且用水洗有机相,干燥,经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粗产物用300-400目硅胶柱层析,以等体积比的乙酸乙酯与丙酮混合物进行洗脱,再次减压浓缩,即得到所述式(V)化合物。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肿瘤药物化合物即式(V)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的总合成路线如下:
各个步骤(即步骤S1-S2)的所有具体限定和参数均如上所述。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肿瘤药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特定的反应步骤,以及某些步骤尤其是步骤S1的特定技术特征的综合选择和协同,从而得到了一条合成所述抗肿瘤药物化合物的全新路线,总产率高,且拓宽了其原料来源,丰富了合成路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生产潜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步骤S1的实施
实施例1:3-苯基异喹啉-1(2H)-酮的合成
室温下,向适量反应溶剂四氢呋喃(THF)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150mmol上式(II)化合物、2mmol催化剂三氟乙酸钯、15mmol含氮配体L1和600mmol酸性添加剂三氟乙酸,然后搅拌升温至6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5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和至中性,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出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残留物过300-400目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3:1的石油醚和丙酮的混合物为洗脱液,再次减压浓缩,即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7.6%。
熔点:201-202℃。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DMSO-d6)δ11.51(s,1H),8.21(d,J=8.0Hz,1H),7.80-7.79(m,2H),7.72-7.71(m,2H),7.52-7.45(m,4H),6.92(s,1H)。
实施例2:3-苯基异喹啉-1(2H)-酮的合成
反应式同实施例1,具体反应操作如下:
室温下,向适量反应溶剂四氢呋喃(THF)中加入100mmol所述式(I)化合物、250mmol所述式(II)化合物、10mmol催化剂三氟乙酸钯、5mmol含氮配体L1和1000mmol酸性添加剂三氟乙酸,然后搅拌升温至10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10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和至中性,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出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残留物过300-400目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3:1的石油醚和丙酮的混合物为洗脱液,再次减压浓缩,即得到为白色固体的所述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7.1%。
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
实施例3:3-苯基异喹啉-1(2H)-酮的合成
反应式同实施例1,具体反应操作如下:
室温下,向适量反应溶剂四氢呋喃(THF)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200mmol上式(II)化合物、6mmol催化剂三氟乙酸钯、10mmol含氮配体L1和800mmol酸性添加剂三氟乙酸,然后搅拌升温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18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和至中性,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出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残留物过300-400目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3:1的石油醚和丙酮的混合物为洗脱液,再次减压浓缩,即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7.5%。
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
实施例4:3-苯基异喹啉-1(2H)-酮的合成
反应式同实施例1,具体反应操作如下:
室温下,向适量反应溶剂四氢呋喃(THF)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170mmol上式(II)化合物、8mmol催化剂三氟乙酸钯、7mmol含氮配体L1和900mmol酸性添加剂三氟乙酸,然后搅拌升温至7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2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和至中性,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出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残留物过300-400目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3:1的石油醚和丙酮的混合物为洗脱液,再次减压浓缩,即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7.2%。
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
实施例5:3-苯基异喹啉-1(2H)-酮的合成
反应式同实施例1,具体反应操作如下:
室温下,向适量反应溶剂四氢呋喃(THF)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220mmol上式(II)化合物、4mmol催化剂三氟乙酸钯、13mmol含氮配体L1和700mmol酸性添加剂三氟乙酸,然后搅拌升温至9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14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和至中性,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出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经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残留物过300-400目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3:1的石油醚和丙酮的混合物为洗脱液,再次减压浓缩,即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7.8%。
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
在下面的对比例中,分别对催化剂、含氮配体、酸性添加剂和反应溶剂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具体如下。
对比例1-10:催化剂的考察
对比例1-5:分别将实施例1-5中的催化剂三氟乙酸钯替换为乙酸钯,其它操作均完全相同,从而顺次得到了对比例1-5。
对比例6-10:分别将实施例1-5中的催化剂三氟乙酸钯替换为乙酰丙酮钯,其它操作均完全相同,从而顺次得到了对比例6-10。
结果见下表1。
表1
由此可见,三氟乙酸钯具有最好的催化效果。而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即便是与三氟乙酸钯非常类似的乙酸钯,其产率也大幅度降低至4.5-14.1%,而乙酰丙酮钯则无法得到产物。这证明催化剂的种类可以不可预测地影响到最终的反应结果。
对比例11-25:含氮配体的考察
对比例11-15:分别将实施例1-5中的含氮配体L1替换为L2,其它操作均完全相同,从而顺次得到了对比例11-15。
对比例16-20:分别将实施例1-5中的含氮配体L1替换为L3,其它操作均完全相同,从而顺次得到了对比例16-20。
对比例21-25:分别将实施例1-5中的含氮配体L1替换为L4,其它操作均完全相同,从而顺次得到了对比例21-25。
结果见下表2。
表2
由此可见,虽然含氮配体L1-L4具有相同的母体结构,但只有L1才能取得非常高的产物产率,而L2-L4则有着大幅度的降低,甚至L3无法得到产物。这证明含氮配体的种类选择非常重要和具有非显而易见性,其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可预测的。
对比例26-40:酸性添加剂的考察
对比例26-30:分别将实施例1-5中的酸性添加剂三氟乙酸替换为乙酸,其它操作均完全相同,从而顺次得到了对比例26-30。
对比例31-35:分别将实施例1-5中的酸性添加剂三氟乙酸替换为对甲苯磺酸,其它操作均完全相同,从而顺次得到了对比例31-35。
对比例36-40:分别将实施例1-5中的酸性添加剂三氟乙酸予以删除,其它操作均完全相同,从而顺次得到了对比例36-40。
结果见下表3。
表3
其中,“ND”表示未检测到。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的方法中,酸性添加剂的种类选择对于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只有三氟乙酸才能取得最好的技术效果,即便是非常类似的乙酸,产率也有大幅度的降低,甚至有些对比例仅仅为痕量,而对甲苯磺酸无法得到产物。这证明酸性添加剂的存在和种类非常重要,其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可预测的。
对比例41-49:反应溶剂的考察
分别将实施例1-5中的反应溶剂THF替换为下表4中的溶剂,从而重复操作了实施例1-5,所使用的反应溶剂、对应关系和产物产率见下表4。
表4
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反应溶剂都可以取得如THF的优异技术效果,其它溶剂均导致产率有显著的降低,甚至DMF、甲苯和乙醇无法得到产率,剩余的溶剂即便能得到产率,但产率均有着急剧的降低。
由上述实施例1-5及对比例1-49可见,对于式(III)化合物的合成而言,只有通过特定的催化剂、含氮配体和酸性添加剂以及反应溶剂等的综合选择与相互作用,才能取得最好的产率而得到式(III)的异喹啉酮化合物,从而为异喹啉酮化合物的全新合成以及包含异喹啉酮结构的最终产物的合成提供了更为形式多样的中间体,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步骤S2的实施
将上述得到的式(III)化合物与三氯氧磷在55℃下搅拌反应5.5小时(以毫摩尔(mmol)计的所述式(III)化合物与以毫升(ml)计的的比为1:6),冷却,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剩余残渣,将有机相转移至分液漏斗中,依次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上式(IV)化合物,产率为92.1%。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8.34(d,J=7.5Hz,1H),8.12(d,J=6.5Hz,2H),8.00(s,1H),7.88(d,J=7.5Hz,1H),7.75-7.65(m,2H),7.50-7.43(m,3H)。
步骤S3的实施
在适量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中,在300mmol碳酸钾存在下,100mmol式(IV)化合物与125mmol N-甲基哌嗪加热回流反应6.5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并且用水洗有机相,干燥,经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粗产物用300-400目硅胶柱层析,以等体积比的乙酸乙酯与丙酮混合物进行洗脱,再次减压浓缩,得到为黄色固体的上式(V)化合物,产率为94.5%。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8.20-8.18(m,2H),8.08(d,J=8.0Hz,1H),7.80(d,J=8.0Hz,1H),7.71(s,1H),7.60-7.57(m,1H),7.50-7.45(m,3H),7.40-7.37(m,1H),3.61-3.59(m,4H),2.75-2.73(m,4H),2.43(s,3H)。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肿瘤药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特定的反应步骤,以及某些步骤尤其是步骤S1的特定技术特征的综合选择和协同,从而得到了一条合成所述抗肿瘤药物化合物的全新路线,总产率高,且拓宽了其原料来源,丰富了合成路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生产潜力。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下式(V)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所述步骤S1为:在反应溶剂中,于催化剂、含氮配体和酸性添加剂的存在下,下式(I)化合物与下式(II)化合物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得到式(III)异喹啉酮化合物,
其中,R为C1-C6烷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乙酸钯(Pd(OAc)2)、三氟乙酸钯(Pd(TFA)2)或乙酰丙酮钯(Pd(acac)2)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三氟乙酸钯(Pd(TFA)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含氮配体为下式L1-L4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含氮配体最优选为L1。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酸性添加剂为三氟乙酸、乙酸或对甲苯磺酸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三氟乙酸。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5-2.5。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2-0.1。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含氮配体的摩尔比为1:0.05-0.15。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酸性促进剂的摩尔比为1:6-10。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之后,进行步骤S2,所述步骤S2为:将式(III)化合物与三氯氧磷在50-60℃下搅拌反应5-6小时,冷却,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剩余残渣,将有机相转移至分液漏斗中,依次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下式(IV)化合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之后,进行步骤S3,所述步骤S3为:在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中,在碳酸钾存在下,式(IV)化合物与N-甲基哌嗪加热回流反应5-8小时,后处理得到所述式(V)化合物。
CN201611162185.1A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抗肿瘤药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Pending CN1066741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62185.1A CN106674107A (zh)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抗肿瘤药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62185.1A CN106674107A (zh)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抗肿瘤药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74107A true CN106674107A (zh) 2017-05-17

Family

ID=58868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62185.1A Pending CN106674107A (zh)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抗肿瘤药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7410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9926A1 (en) * 2010-06-16 2011-12-22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Antimicrobial agents
CN104529896A (zh) * 2014-12-11 2015-04-22 温州大学 一种二芳基取代异喹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4529895A (zh) * 2014-12-11 2015-04-22 温州大学 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4557701A (zh) * 2014-12-11 2015-04-29 温州大学 一种异喹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WO2016094730A1 (en) * 2014-12-12 2016-06-16 Synereca Pharmaceuticals, Inc.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s antibiotic potentiator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9926A1 (en) * 2010-06-16 2011-12-22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Antimicrobial agents
CN104529896A (zh) * 2014-12-11 2015-04-22 温州大学 一种二芳基取代异喹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4529895A (zh) * 2014-12-11 2015-04-22 温州大学 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4557701A (zh) * 2014-12-11 2015-04-29 温州大学 一种异喹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WO2016094730A1 (en) * 2014-12-12 2016-06-16 Synereca Pharmaceuticals, Inc.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s antibiotic potentiators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D YOUSUF等: "Palladium catalyzed decarboxylative acylation of arylboronic acid with ethyl cyanoacetate as a new acylating agent: synthesis of alkyl aryl ketones", 《NEW J. CHEM.》 *
WON-JEA CHO等: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3-ARYLISOQUINOLINES AS ANTITUMOR AGENTS",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
WON-JEA CHO等: "Synthesis of New 3-Arylisoquinolinamines: Effect on Topoisomerase I Inhibition and Cytotoxicity",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
XINGYONG WANG等: "Palladium-Catalyzed Addition of Potassium Aryltrifluoroborates to Aliphatic Nitriles: Synthesis of Alkyl Aryl Ketones, Diketone Compounds, and 2‑Arylbenzo[b]furans", 《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30209B1 (ko) 항암 화합물의 제조 방법 및 중간체
CN103154004B (zh) 具有hiv整合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6187882A (zh) 制备化合物的方法及其合成中间体
CN105017259B (zh) 含有三氟甲基的喹唑啉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ang et al.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new 4β-anilino-4′-O-demethyl-4-desoxypodophyllotoxin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antitumor agents
JPH0778065B2 (ja) (6,7―置換―8―アルコキシ―1―シクロプロピル―1,4―ジヒドロ―4―オキソ―3―キノリンカルボン酸―o▲上3▼,o▲上4▼)ビス(アシルオキシ―o)ホウ素化合物及びその塩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05884698A (zh) 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0746418A (zh) 哌柏西利的杂质及其制备方法
Kitamura et al. Synthesis of the cyclic prenylguanidine nitensidine E using a palladium-catalyzed carbenylative amination
EP2226319B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2-(2-Aminopyrimidin-4-yl)-1H-indol-5-carbonsäurederivaten
CN106674107A (zh) 一种抗肿瘤药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Nielsen Bimolecular reduction of isoquinoline. Epimeric 1, 1', 2, 2', 3, 3', 4, 4'-octahydro-1, 1'-biisoquinolines and derivatives
CN103467449B (zh) 一种哌啶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在制备常山酮中的应用
CN105622507A (zh) 一种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74106A (zh) 一种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的合成方法
CN108191741A (zh) 一种用于抗细菌感染药物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DE69819316T2 (de) Synthese von zwischenprodukten anwendbar in der herstellung von tricyclischen verbindungen
CN111320582A (zh) 一种类酰胺类衍生物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8424394B (zh) 一种含氮杂环药物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10304986B (zh) 一种1-溴代金刚烷的制备方法
CN115677691B (zh) 一种苯并萘啶酰胺抗癌药sn28049及其类似物的制备方法
CN106866489A (zh) 一种含氮药物中间体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13045575B (zh) 一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和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8059611A (zh) 一种用于治疗心率不齐药物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8409673B (zh) 一种药物中间体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