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37550B - 牵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牵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37550B
CN106637550B CN201610953962.8A CN201610953962A CN106637550B CN 106637550 B CN106637550 B CN 106637550B CN 201610953962 A CN201610953962 A CN 201610953962A CN 106637550 B CN106637550 B CN 1066375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draft
draft mechanism
jointing
mechanis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539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37550A (zh
Inventor
托马斯·施密茨
阿米尼·莱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tschler Group Europe
Original Assignee
Truetzschler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etzschler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Truetzschler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6637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37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37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37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1/00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32Counting, measuring, recording or registe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牵伸装置,并且该牵伸装置具有两个牵伸机构。每个牵伸机构都具有喂入区段、牵伸区段、输出区段和驱动装置。所述喂入区段被设计用于:从外面相对于所属的牵伸机构朝所属的牵伸机构的牵伸区段的方向输送纤维带。这个牵伸区段被设计用于:按照预先确定的预设值来牵伸所输送的纤维带并且使其均匀。所述输出区段被设计用于:将被牵伸的并且经过均匀处理的纤维带从所属的牵伸机构中向外输出。所述驱动装置被设计用于:驱动所属的牵伸机构的区段。此外,所述牵伸机构具有操作单元。该操作单元被设立用于使用户能够彼此独立地配置并且控制所述两个牵伸机构的运行。

Description

牵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牵伸装置,也就是一种器具,该器具能够比如从多个条筒中拉入纤维带,而后将其并排放置、对其进行牵伸并且使其汇合成一根新的唯一的纤维带,该纤维带优选具有与所述被拉入的多根纤维带中的每根单个的纤维带相同的宽度尺寸。宽度尺寸在本申请的范围内意味着所述纤维带的、朝每个横向于所述纤维带的纵向伸长的方向的伸展尺寸。
背景技术
为了拉入所述纤维带,一般来说要使用筒子架装置(Gatteranordnung),对于所述筒子架装置来说条筒以一列或者多列沿着其纵向伸长看并排地布置。在此一般来说可以将十根以内的纤维带拉入到牵伸机构中。
问题在于,在从散纤维、比如棉纤维包(Baumwollfaserballen)或者化学纤维到粗纱的加工链的范围内需要大量的并条机(Strecke)。这导致提高的场地需求,因为每台单个的并条机都必须可以接近。多台并条机的简单的并排放置没有缓解这个问题。
因此开发了所谓的双眼并条机(Doppelstrecke)。这些双眼并条机拥有两个牵伸机构,所述牵伸机构沿着其纵向伸长看彼此非常紧挨地布置。此外,能够使用三列的筒子架装置,对于所述三列的筒子架装置来说可以为所述两个牵伸机构中的相应的一个牵伸机构分别设置1 1/2纵列。两个牵伸机构紧挨着并排地放置并且借助于轴彼此进行作用连接。通过共同的动力传动系,由此由一台马达来驱动所述两个牵伸机构。所述整个机器外围设备(开关柜、控制机构、抽吸机构/过滤器盒和显示器)只需要一次。因为所述牵伸机构总是同时运行,所以仅仅需要一个筒子架装置。由此可能表面利用率很小,并且尽管如此可以进一步利用两台并条机或者牵伸机构的功率。
对于所有这些并条机来说,对这些并条机的操作只能从其外侧面并且从所述双眼并条机的背离所述筒子架装置的一侧来进行。对于所述牵伸机构的操作因此沿着其纵向伸长看,相应地从所述双眼并条机的纵向侧面或者背离所述筒子架装置的端面来进行。也就是说,相关人员相对于比如在周围行驶的运输工具总是处于危险区域中。在纵向侧面上安置的平台此外在人体工程学上看很糟糕,因为这些平台比如在初纺时离操作区域非常远。端面的操作在经济上非常不合算并且不安全,因为仅仅存在一块踏板而不是操作平台,它仅仅提供非常小的并且由此不安全的站立面。
保养或者维修作业由于受限制的可接近性而变差。尤其不可能从操作位置关于这样的作业到达所述两个牵伸机构处。
所述筒子架只能从所述筒子架装置本身的外侧面来够到。尤其从所述相应的筒子架到所述双眼并条机的纤维带导引机构只能从所述纵向侧面来够到。这个问题变得严重,如果所述筒子架装置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支架,在所述支架的下面朝两个纵向侧面能够布置条筒。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纤维带导引机构的一部分处于所述两个支架之间,这使得从所述纵向侧面来接近即使不是不可能,但也是极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应对这些缺点。
按照本发明设置了一种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具有两个牵伸机构。这两个牵伸机构中的每个牵伸机构都以熟知的方式拥有喂入区段、牵伸区段和输出区段。所述喂入区段被设计用于:从外面相对于所属的牵伸机构朝所属的牵伸机构的牵伸区段的方向输送纤维带材料。所述牵伸区段被设计用于:按照预先确定的预设值来牵伸所输送的纤维带并且使其均匀。所述输出区段又被设计用于:将所述被牵伸的并且变得均匀的纤维带从所属的牵伸机构中向外输出。这以常见的方式借助于放到条筒中这种方式来进行。此外,每个牵伸机构都拥有自身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被设计用于:驱动相应区段、也就是相同的所属的牵伸机构的喂入区段、牵伸区段和/或输出区段。在此所述牵伸机构的驱动装置优选在彼此独立地工作的情况下来配置。所述牵伸装置按照本发明此外具有一唯一的、中心的操作单元。该操作单元被设立用于:能够使用户至少彼此独立地配置并且控制所述两个牵伸机构的运行。如果所述牵伸机构的驱动装置在彼此独立地工作的情况下来配置,那么所述牵伸机构虽然彼此协调地工作,但是在彼此独立的情况下进行。在所述两个牵伸机构之间不存在耦联,所述耦联可能导致所述两个牵伸机构在机械方面依赖于彼此来运行。这具有以下优点,比如一个牵伸机构的失灵没有导致另一个牵伸机构的必要的停机。另一个优点在于,所述两个牵伸机构此外可以节省位置空间地布置。所述中心的操作单元因此从本身自给自足的牵伸机构或者并条机中产生可以变化很大的(双眼)牵伸单元。由此对有效的空间场地利用和普遍的可操作性的要求得到了满足。
所述牵伸装置此外可以具有连接区段。这个连接区段沿着所述两个牵伸机构的纵向伸长看布置在这两个牵伸机构之间。由此造成了:所述两个牵伸机构至少在所述连接区段的区域中相对于彼此隔开地布置。所述连接区段沿着所述两个牵伸机构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构造为至少从所述输出区段所在的一侧能够步踏的结构。也就是说,所述连接区段将整个装置仅仅加宽了其自身的宽度。这能够使人员在同一个位置上、也就是说在所述连接区段的区域中同时获得通向所述两个牵伸区段的入口。此外,该人员至少可以从所述输出区段的方向踏上所述连接区段并且由此至少到达所述牵伸机构处。由此将人员包围的牵伸机构防止其受到可能的危险、比如在周围行驶的运输工具或者类似物体。另一个优点在于,为了对所述两个牵伸机构进行操作而仅仅额外地需要所述连接区段的宽度。如果缺少这个连接区段并且如果所述牵伸机构彼此紧挨地邻接地安置,那么对于所述操作来说至少必须在所述牵伸装置的外侧面上设置空间。也可以通过中间区段来实现从外面到所述筒子架装置处的入口,这引起的事故危险更小。也就是说,所述空间最佳地得到利用。第二个牵伸装置沿着其纵向伸长看可以直接与在这里所描述的牵伸装置邻接地布置。所述中间区段由此形成处于所述牵伸机构之间的操作平台,该操作平台能够使人员从一个中心位置来操作所述两个牵伸机构,这引起的有待经过的距离较小并且由此伴随更小的耗时。因为对于所述两个牵伸机构来说并且必要时也对于所述筒子架装置来说主要的调整和维护作业都可以从这个位置来实施,所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消除故障。这通过以下方式得到支持:所述中间区段作为操作平台处于所述两个牵伸区段之间的中心处。所述操作单元能够容易地从所述中间区段处来够到,并且可以为所述两个牵伸机构进行调整作业。所述中间区段此外能够实现地面上方的最佳的操作高度,在所述地面上布置有所述牵伸装置。
所述中间区段可以设计为能够调节的结构,使得所述操作高度可以与对所述牵伸装置进行操作的人员的身高相匹配。这用于获得人体工程学(Ergonomie)的效果。
优选所述连接区段被安置在所述两个牵伸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牵伸机构上。所述连接区段由此与所安置的牵伸机构一起形成一结构上的单元。这使得所述牵伸装置的所述组件彼此间的装配、布置和定向变得容易。
优选所述前面所提到的连接区段中的每个连接区段都在所属的牵伸装置的两个牵伸机构之间沿着其纵向伸长形成一条通道。由此所述牵伸机构可以借助于所述连接区段从所述连接区段的两端、也就是从纤维带输送机构的侧面(喂入区段)并且从所述纤维带输出机构的侧面(输出区段)来接近。这在现场的相应的条件方面使得操作更为舒适和通用。尤其关于所述两个筒子架支架的、前面所提到的布置方式,现在可以容易地从朝向所述中间区段的端面来够到所述纤维带导引机构的、处于两个支架之间的部件。通过将所述连接区段改进为中心的操作平台这种方式,此外同样可以在所述筒子架装置的区域中将必要的、用于对所述双眼并条机进行操作的距离在总体上降低到最低限度。通过所述操作平台,可以从所述牵伸装置的一个端面穿行到另一个端面。尤其这一点是有利的,当所述通道进一步也存在于所述筒子架装置的两个条筒-纵列之间;对于所述筒子架装置的操作因此同样可以在中心处进行。由此所述操作平台可以从所述牵伸装置的两个端面来接近。无关紧要的是,关于所述牵伸装置是否有必要从所述端面之一来操作,由于所述中心的通道而避免了多余的、围绕着所述牵伸装置的距离。
所述操作单元在存在这样一个连接区段时沿着所述牵伸机构的纵向方向看优选布置在所述连接区段的一个端部上。这能够实现通向所述牵伸机构的其它部件、比如通向壳体部件的入口,所述壳体部件必须被打开或者移除,以便比如将以遗落的、未被吸走的纤维的形式出现的脏物从的相应的牵伸机构中除去。
前面所提到的连接区段中的每个连接区段都可以设有平台区段(Podestabschnitt)。这个平台区段,顾名思义相对于所述牵伸装置所在的地面具有预先确定的高度。这能够使所述连接区段的步踏高度与所述牵伸装置的、应该够到的位置以及与所述牵伸装置进行操作的人员的身高相匹配。
如果设置了这样的平台区段,那么所述连接区段就此外优选至少设有斜坡状的或者阶梯状的上坡区段。这个上坡区段从所述连接区段的自由的端部沿着所述两个牵伸机构的纵向伸长朝平台区段的方向升高地构成,并且被安置在所述平台区段上或者与其一体地构成。由此产生一种简单的、到达所述平台区段上的可行方案。所述斜坡可以被设置用于能够将容器滚到上面并且给其装填前面所提到的脏物。
在使用平台区段的情况中,作为补充方案或者替代方案可以规定,在所述连接区段与地面之间布置有敷设电缆和/或流动装置这样的布置方式一方面保护由此布置在地下的组件。另一方面所述组件布置在人员可能活动的区域之外,这显著地降低了事故危险。所述敷设电缆可以意味着两个牵伸机构彼此间的、控制技术上的耦联。由此可以在所述牵伸机构中的、作为主结构的牵伸机构中实现中心的控制。作为替代方案或者补充方案,可以敷设供电机构。这具有以下优点:仅仅必须在一个唯一的位置上从外部环境向所述两个牵伸机构供给电流,这降低了电缆敷设开销和有待设置的安装设备、比如电流接头。
所述操作单元对于所有前面所提到的牵伸装置来说可以被安置在所述两个牵伸机构之一上。由此可以提供一种主-从结构(Master-Slave-Anordung)。具有操作单元的牵伸机构形成所述主结构,所述主结构也会在没有其它的牵伸机构、也即从结构的情况下发挥功能。比如可以用作单个头道预并条机(Einzel-Kopfvorstrecke)。因此可以按所述操作单元是否与其它的牵伸机构相耦联的情况来将出厂的牵伸机构设置为单个装置或者设置为主结构装置。这能够实现一种标准化地构成的牵伸机构并且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作为替代方案,可以在所提到的连接区段中的每个连接区段上设置所述操作单元或者不过也可以仅仅设置一种用于所述操作单元的安置可行方案。这具有以下优点,所述牵伸机构除了其组件相对于彼此的可能的镜像对称的布置方式之外可以构造为在功能上相同的结构。无论如何,所述牵伸机构不必设有与操作单元相关的结构,这能够实现标准化的牵伸机构连同较小的制造成本。
所提到的纤维带材料优选包括多根单独的纤维带。也就是说,将所述多根纤维带拉入、对其进行牵伸并且使其均匀并且而后将其输出。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从以下对优选的实施方式所作的说明中获得。附图示出: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双眼并条机的俯视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双眼并条机的透视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双眼并条机的三张视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双眼并条机的俯视图;
图5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双眼并条机的俯视图;
图6是按照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双眼并条机的两张视图;
图7是在图1中处于上方的牵伸机构的更大的细节;
图8是图7的牵伸机构的空气排气机构;
图9是所述另一个在图1中处于下方的牵伸机构的、与图7相类似的盒子的、不同的视图;
图10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中间区段的俯视图;并且
图11是图10的中间区段的、沿着线条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俯视图示出了一种按照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牵伸装置1,该牵伸装置构造为双眼并条机。
所述双眼并条机1包括两个牵伸机构2,这两个牵伸机构布置在相应的条筒更换装置3的上方。
所述牵伸机构2以传统的方式设计而成,也就是具有牵伸辊和相应的、用于纤维带厚度的传感装置。此外,每个牵伸机构2都具有自身的、不可视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和牵伸辊优选布置在相应的壳体盖14的下方。
每个条筒更换装置3都示例性地构造为线性更换装置。也就是说,将相应空的条筒4沿着所述双眼并条机1的纵向伸长看、按照图1也就是水平地、在侧面从所述相应的条筒更换装置3的外侧面推入到所述条筒更换装置3中。这一点在图1中借助于垂直的方块箭头来勾画出来。
在此,有待装填的条筒5相应地在图1所示出的状态中已经处于所述相应的条筒更换装置3的、相应的不可视的输出区段的下方。所述输出区段用于将由所述相应的牵伸机构2加工的纤维带材料放入到所属的条筒5中并且由此将其填满。
如果所述相应的条筒5满了,那就如借助于所述水平地伸展的、指向右边的方框箭头所勾画出的那样,优选将其自动地从所述相应的条筒更换装置3沿着所述牵伸装置1的纵向伸长向外输送。
所述牵伸机构2借助于中间区段7来彼此分开。所述中间区段7沿着所述牵伸机构2或者处于其下面的条筒更换装置3的纵向伸长来延伸。为了能够从所述中间区段7来人工地操作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这些牵伸机构沿着其纵向伸长看至少在有待操纵的组件方面优选构造为彼此对称的结构。所述中间区段7示例性地在两端通入到相应的台阶24中。该台阶24用于克服所述中间区段7的、相对于在这里未示出的、安置了所述双眼并条机1的底板的高度差,以便人员可以走上所述中间区段7。
在所述牵伸机构2的左侧布置有筒子架装置8,该筒子架装置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构造为三列的结构。它包括支架9,在该支架的下方布置有三个沿着所述邻接地布置的牵伸机构2的纵向伸长延伸的、这里分别由四个条筒11构成的条筒列。
所述支架9按照横向于牵伸机构2的纵向伸长延伸的、这里是四个分别由三个条筒11构成的横列的数目拥有与此相对应的数目的、由支撑臂10构成的配对,在这些支撑臂中仅仅两条支撑臂设有附图标记。对于这些配对中的每个配对来说,两条支撑臂10从所述支架9离开彼此延伸出去。它们自由的端部处于所属的横列的、三个条筒11中的、相应外部的条筒的上方。
每条支撑臂10都在处于相应外部的条筒11的上方的区段中并且也在所述相应布置在当中的条筒11的区域中拥有比如以滑轮的形式构成的转向机构,用于使所述从所属的条筒11上取下的纤维带朝所述牵伸机构2的方向转向。
在所述支架9的朝向牵伸机构2的端部上,相应地有以两条从彼此上面延伸出去的、独立的、作为导引区段12的支撑臂的形式构成的纤维带导引机构。这些纤维带导引机构优选平行于所述支撑臂10来构成。所述导引区段12引起以下结果:将从所述条筒11中取下的纤维带以合适的方式输送给所述相应所属的牵伸机构2。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将来自所述上方四个和在当中左边的两个条筒11的纤维带材料输送给所述在这里上方的牵伸机构2,而将所述来自其余六个条筒11的纤维带材料输送给所述在这里下方的牵伸机构2。
所述中间区段7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形成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之间的通道。这能够实现从所述牵伸机构2的、背离筒子架装置8的端部通往所述筒子架装置8的入口。
此外示出了操作终端15,通过该操作终端可以以软件方式对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进行监控和/或操作。
图2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双眼并条机1。它与在图1中示出的双眼并条机1的区别主要在于所述筒子架装置8和所述操作终端15的筒子架装置8,所述操作终端现在布置在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中的另一个牵伸机构上。
所述筒子架装置8构造为两列的结构并且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包括两个支架9。这两个支架在朝向彼此的侧面上又分别具有几对用于二十个这里未示出的条筒的支撑臂10,所述支撑臂用于将所述纤维带朝所属的牵伸机构2的方向从所述相应布置在其下方的条筒中输出。
在所述朝向牵伸机构2的端部上,每个支架9又具有在这里以两条独立的、朝向彼此延伸的支撑臂的形式构成的导引区段12。
所述纤维带材料通过所述导引区段12的相应的支撑臂穿过所述相应的牵伸机构2的喂入部(Einzug)朝所述相应的、将纤维带牵伸的辊子的方向导引,所述辊子处于相应的壳体盖的下方并且因此不可视。
在所述牵伸机构2的下方,又相应地有条筒更换装置3,其中能够布置的条筒没有示出。在这里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出,所述条筒更换装置3在这些条筒的区域中在这里在侧面并且在端面分别具有一个开口16。所述相对于牵伸机构2和筒子架装置8的纵向伸长布置在侧面的开口16用于调节相应的空条筒,而所述在这里前面的开口16则用于将被装填的条筒从所述相应的条筒更换装置3中导出。
所述操作终端15示例性地被安置在所述右边的牵伸机构2上。它构造用于能够彼此分开地或者一起对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上进行调节。此外,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的状态或者相应的加工过程可以在同一个操作终端15上显示出来。为此,所述操作终端15与优选一个属于所述牵伸机构2的控制机构相耦联。为此目的,通过在这里垂直地伸展的杆25将所述敷设电缆敷设到所述牵伸机构2,其中所述操作终端15被固定在所述杆25上。
在使用所述右边的牵伸机构2的情况下,就这方面而言不是大问题,因为所述保持杆25被安置在所述牵伸机构2的上方的盖板26上。作为替代方案,所述保持杆25穿过所述盖板26并且被安置在所述牵伸机构2的、布置在所述盖板26下方的部件上。
为了也将所述左边的牵伸机构2与所述操作终端15耦联起来,优选利用所述中间区段7。
如可以看出的那样,所述中间区段7构造为板状。也就是说它在其下侧面上具有一个空腔,在该空腔中有利地敷设了必要的、通往所述左边的牵伸机构2的敷设电缆。所述平台区段7在前面的端部上具有以中间梯级的形式构成的台阶24,该台阶能够使人员以舒适的方式从所述牵伸机构2的旁边比如朝所述筒子架装置8或者也仅仅朝所述操作终端15移动。
图3以三张视图、一张是透视图(图3a)并且两张作为改动过的俯视图(图3b和图3c)示出了按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双眼并条机1。
如可以看出的那样,所述筒子架装置8包括支架9,该支架沿着所述牵伸机构2的纵向伸长的方向延伸地布置。它示例性地与按照图1的筒子架装置8相类似地构成。也就是说,所述支架9在其朝向和背离所述相应的另一个支架9的侧面上具有独立的支撑臂10,所述支撑臂用于将所述纤维带材料从所述相应布置在其下面的、这里未示出的条筒中输出出。它在其朝向所述牵伸机构2的端部上同样具有以两条相应地从彼此上面延伸出去的、独立的支撑臂的形式构成的导引区段12。
在每个纵列中示例性地能够布置八个条筒11。所述导引区段12的两条侧面的支撑臂在此分别通入到所述双眼并条机1的自身的牵伸机构2中。
每个牵伸机构2都以熟知的方式拥有牵伸辊。这些牵伸辊包括所属的驱动装置示例性地分别布置在所属的、具有壳体盖14的盖板26的下面。
所述处于相应的牵伸辊装置的下方的条筒更换装置3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构造用于相应地装填在这里布置的右边的或者左边的条筒。也就是说,所述两个条筒可以代表着空条筒4、有待装填的条筒5或者满条筒6。因此如果装填了所述左边的或者右边的条筒(条筒5),那么所述另一个条筒就是空条筒4或者满条筒6;或者所属的条筒-调节场地是空的。
所述条筒更换装置3在此优选如此构成,使得其不可视的转动盘可以将其位置从其中一个条筒位置转换到另一个条筒位置上,其中通过所述转动盘来将所述被牵伸的并且变得均匀的纤维带装填到所述相应的条筒5中。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左前条筒是满的(附图标记6),并且右前条筒(附图标记4)是空的,但是目前未被装填。
此外,在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之间又有连接区段7。
所述操作终端15布置或者构造在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中的、在图3a中处于后面的牵伸机构上。
图3b与图3a中的图示的区别在于,在这里额外地绘出了纤维带材料17。
可以清楚地看出,所述从相应的条筒纵列中导出的纤维带被朝所述相应的牵伸机构2的方向输送,并且更确切地说被朝相应的喂入部13的方向输送。每个喂入部13都被设立用于:使相应所输送的纤维带材料成束并且将其输送给所述处于相应的壳体盖14下方的牵伸辊。
此外可以看出,这里八个条筒11的、相应的纵列的、各个形成所述纤维带材料17的并且借助于点划线勾画出来的纤维带,通过所述支撑臂10来彼此平行地定向,并且在这种情况中被输送给所述导引区段12的、相应所属的独立的支撑臂。
所述两个喂入部13之一或者甚至这两个喂入部可以额外地被设立用于检测所述纤维带厚度并且由此引起对于所述牵伸机构2的操控,用于还能够更加均匀地并且以所期望的纤维带厚度制造所述纤维带。
图3c同样示出了所述双眼并条机1的俯视图,并且更确切地说在所述条筒更换机构3的区域中没有牵伸机构2的情况下示出了所述双眼并条机1。也就是说,所述条筒更换装置3的内部空间看得见。
这张视图用于说明所述条筒4、5、6的、关于所述相应的条筒更换装置3的布置方式。
图4以俯视图并且同样在露出条筒更换器3的情况下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双眼并条机1。
所述筒子架装置8与图1中的筒子架装置相类似。仅仅条筒的11的、为相应的牵伸机构2分配的11/2纵列横向于所述牵伸机构2的纵向伸长相对于彼此稍许隔开地偏置地布置。由此所述这里未示出的纤维带可以从所述条筒11通过所述导引区段12的相对应的部分相对于所属的牵伸机构2优选对称地来输送,而不必设置额外的转向。
图5以俯视图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双眼并条机1。所述筒子架装置8示例性地与在图1中示出的筒子架装置相同。
图6以两张视图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双眼并条机1。
所述筒子架装置8基本上相当于本发明的、在图4中示出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区别在于,所述支架9相对于彼此具有这样的间距,从而可以为每个牵伸机构2设置两个完整的、由条筒11构成的纵列。
如此外可以看出的那样,在这里布置或者构造了其它的条筒更换装置3。为所述牵伸机构2分配的条筒更换装置3分别拥有两条导轨22,所述两条导轨示例性地相对于彼此平行伸展地布置。所述两条导轨22在一端通入到所述相应的条筒更换装置3的作用范围内并且另一端通入到相应的斜坡21中,该斜坡提供所述相应的导轨22与未进一步示出的底板的高度补偿。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相应的输送导轨22中布置有仅仅三个空条筒4。这些条筒在向里移到所述相应的条筒更换装置3的作用范围中时、也就是在所属的壳体盖14的下方由于在相应的、布置在侧面的相应的平台18上构成的启动斜面20而朝装填位置的方向运动。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至少在所述牵伸机构2上有这样一个平台区段18,其中在所述牵伸机构2上布置有所述操作终端15。为了能够比如对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进行清洁,优选也在所述后面的牵伸机构2的、在图6a中指向后面的外侧面上存在第二平台18。
所述平台18基本上大致在所述相应的牵伸机构2或者布置在其下方的条筒更换装置3的长度的一半的范围内延伸。在所述平台18的、朝向筒子架装置8的端部上,至少所述在图6a中看得见的平台18通入到阶梯状的台阶24中。
如果在所述相应的壳体盖14的下方已经有现在满了的条筒6,那就借助于相应的、在中间区段7上构成的、在这里不可视的启动斜面将所述条筒6朝相应另一条导轨22的方向挤压。由此能够实现所述条筒的旋转的运动。
此外,不是在所述筒子架装置8上而是在所述牵伸机构2上构造了导引区段12。也就是说,在所述筒子架装置8上缺少所述导引区段12。
优选的是(即使在这里没有示出),不仅所述中间区段7而且所述侧面的平台都优选分别设有两个或者一个台阶24。由此,相关的人员可以选择,他如何在所述双眼并条机1上进行所面临的工作。因此,可以多个人员舒适地比如在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上进行作业。
图7以更大的细节图并且从在这里未示出的筒子架装置8方面示例性地示出了在图1中上方的牵伸机构2,其中在所述筒子架装置8上有所述喂入部13。此外示出了所述壳体盖14,所述可以隐约地看出的牵伸区段28处于所述壳体盖14的下方。所述壳体盖14以铰接的方式被安置在框架29上。
所述框架29在这里具有六个未标明的支承脚,所述支承脚优选支承着所述整个牵伸机构2。在朝向所述筒子架装置8的一侧上,所述牵伸机构2具有箱状或者盒状的突起30。这个盒子30包括四面环绕地构成的外壁,在这些外壁中一面外壁设有附图标记32。在这里前面的、指向所述筒子架装置8的方向的隔绝壁体没有绘出,以便看到所述盒子30的内部。在里面装入一面垂直地伸展的、横向于所述牵伸机构2的纵向伸长的隔板31。这面隔板将所述盒子3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一个前面的、指向筒子架装置8的方向的、比如用于接纳控制技术的组成部分的子空间和一个后面的、这里不可视的部件。
从所述壁体32的这里右边的外侧面上伸出一根导气管36,后面要对该导气管进行详细解释。
此外,在图7中示出了导气管37,该导气管将所述牵伸区段28通过转换区段39在流体技术上与不可视的第一导气装置在流体技术上连接起来。这条不可视的第一导气管路与所述前面所提到的导气管36相耦联,从而将由所述牵伸区段28排出的、可能混有杂质的空气通过所述管子37、所述转换区段39和所述在盒子30中所集成的第一导气装置来传导到所述管子36中。
优选在所述盒子30中集成了第二导气装置,该第二导气装置如此构成并且与所述牵伸区段28在流体技术上相连接,从而将空气从所述第二导气装置优选导入到所述牵伸区段28的、朝向喂入部13的一侧中。由此产生从所述第二导气装置经过所述牵伸区段28、所述管子37、所述转换区段39、所述第一导气装置和所述导气管36从所述盒子30中出来的空气循环。
所述导气管36如后面要详细解释的那样通入到所述双眼并条机1的、另一个在这里未绘出的牵伸机构2中。
如果比如为了维护作业而必须将所述相应的牵伸机构2停机,则必须切断所述空气抽吸机构,必须切断整个的、也就是为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设置的空气抽吸机构,这引起开头所提到的缺点。为了避免这些缺点而设置了所述转换区段39。
所述转换区段39在其指向底板方向的下侧面上构造为在流体技术上敞开的结构。如果必须切断所属的牵伸机构2,则通过所述转换区段来如此转换所述空气流,从而闭锁或者阻止从所述牵伸区段28到所述第一导气装置的流动方向。同时释放从所述转换区段39到所述第一导气装置的空气流。所述转换工作比如借助于变向阀瓣来实现,所述变向阀瓣在第一位置中在流体技术上对所述转换区段39的下侧面进行密封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管子37的纵向伸长来布置。在第二位置中,所述阀瓣围绕着轴线朝离开所述转换区段39的下侧面、也就是离开所述底板的方向偏转开来。所述轴线处于所述阀瓣的、朝向牵伸区段28的边缘上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底板并且横向于所述牵伸机构2的纵向伸长来伸展。在所说明的第二位置中,所述阀瓣以其自由的端部密封地抵靠在所述转换区段的相对应的内表面上,该内表面指向底板方向并且朝离开所述底板的方向限制牵伸区段28与第一导气管路之间的流动通道。
因为就这样空气现在可以从所述转换区段39的下侧面穿过该转换区段被运送给所述另一个牵伸机构2,所以整个抽气机构中的压力比没有变化或者几乎没有变化。由此所述另一个未停机的牵伸机构2的运行也几乎没有变化。
图8仅仅示出了所述牵伸机构2的、在气体流动技术上相关的部件。这些部件如下面要详细解释的那样形成空气排气机构。
如所示出的那样,所述喂入部13与所述管子37优选同样在流体技术上相连接,并且更确切地说通过两个喂入漏斗40连同被连接在所述喂入漏斗上的软管44来连接。就这样能够从所述喂入部13上抽吸的空气用于将在所述喂入部13中出现的杂质排出,使得其根本不会到达所述牵伸区段28处。由此在将所述纤维带材料17牵伸并且使其均匀之前进行一种预清洁。
在形成所述第一导气装置的导气部件34的、朝向未进一步示出的喂入部13的一侧上,构造了所述前面所提到的未标明的开口。在这个开口的里面或者上面布置有鼓风机42。
所述导气部件34构造为朝离开所述喂入部13的方向示例性地敞开的结构并且借助于所述隔板32在流体技术上被密封,从而产生封闭的流动通道。在所述导气部件34的、指向喂入部13的外侧面上连接着管子41,该管子在流体技术上通入到所述在这里同样未示出的牵伸区段28中。如此运行所述鼓风机42,使得其将来自所述导气部件34的空气朝所述管子41的方向挤压。通过在所述壁体32中所构成的优选三个开口,借助于所述鼓风机42从外面相对于所述盒子30通过隔板31-导气部件34的结构来吸入空气并且通过所述管子41将其挤压到所述牵伸区段28中。
在所述未示出的牵伸区段28的、在这里左边的一侧上连接着所述导气管37,该导气管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构造为多构件的结构。它从所述牵伸区段28开始朝未示出的盒子30的方向弯折。所述管子37在其朝向所述盒子30的端部上通入到所述转换区段39中。这个转换区段又在另一端通入到所述第二导气装置的上方的端部中。所述第二导气装置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包括导气管38、导气部件35和所述导气管36。所述导气部件35将所述管子36、38在流体技术上彼此连接起来。该导气部件35像所述导气部件34一样示例性地构造为朝离开所述喂入部13的方向示例性地敞开的结构并且借助于所述隔板31在流体技术上得到了密封。
也就是说,在正常的牵伸运行中,将通过所述鼓风机42挤压到所述牵伸区段28中的空气与在所述牵伸区段28中所接纳的杂质一起通过所述管子37、所述转换区段39、所述导气管38、所述隔板31-导气部件35这个装置和所述导气管36从所述未示出的、有待牵伸的纤维材料17中排出并且由此从所述牵伸机构2中排出。所述导气管36如下面详细解释的那样通入到所述双眼并条机1的另一个这样未绘出的牵伸机构2中。
图9以不同的视图示出了所述双眼并条机1的、另一个在图1中下方的牵伸机构2的、与图7相类似的盒子30。
所述在这里未进一步示出的第二牵伸机构2的盒子30基本上(沿着所述牵伸机构2的纵向方向看)关于所述在图7中示出的盒子30对称地构成。也就是说,所述壁体32在这里布置在左边。所述盒子30包括导气部件48,该导气部件作为所述在这里所构成的第二导气装置的组成部分。
在所述盒子30的上方的内部区域中布置有所述导气部件48。它将在所述壁体32处构成的、这里三个开口33在流体技术上与所述盒子30的、朝向所述喂入部13的后壁53中的开口55连接起来。
所述导气部件48以优选敞开的一侧指向后壁53的方向并且密封地被安置在那里。
现在这里在右上方也有朝向未示出的转换区段39的开口,所述转换区段具有与所述另一个牵伸机构20的转换区段39相同的功能。不过,所述转换区段39不是通入到第一导气装置中而是通入到框架区段52中。所述框架区段52借助于两面框架壁体52a、52b来构成,所述框架壁体示例性地围成90°的角度并且在其背离彼此的边缘上在流体技术上密封地被安置或者成形在所述盒子30的内侧面上。所述框架区段52由此在朝向所述转换区段39和与其对置的一侧上构造为敞开的结构。它沿着所述牵伸机构2的纵向方向的伸长短于所述盒子30的、相应的、朝这个方向的(深度)内部尺寸。由此将来自所属的转换区段39的空气吸入到所述盒子30的间隙54中(参见图9d)。
所述壁体32与所述另一个盒子30的壁体32相类似地同样包括下方的开口33。所述在这里未示出的导气管36从所述盒子30的外侧面通入到所述下方的开口33中。这个开口33通入到与所述框架区段52相类似地构成的框架区段51中。所述框架区段51同样借助于两面框架壁体51a、51b来构成,这两面框架壁体示例性地围成90°的角度并且在其背离彼此的边缘上在流体技术上密封地被安置或者成形在所述盒子30的内侧面上。此外,所述两面壁体51a、51b也密封地布置在所述后壁53上。所述框架区段51由此仅仅在背离所述后壁53的一侧上构造为敞开的结构。其沿着所述牵伸机构2的纵向方向的伸长同样短于所述盒子30的相应的尺寸。由此,同样将来自所属的开口33、也就是来自所述另一个牵伸机构2的空气吸入到所述盒子30的间隙54中。
所述盒子30的间隙54在所述盒子30的、朝向未绘出的筒子架装置8的、在图9a中前面的一侧上优选借助于未示出的门在流体技术上得到了密封。一个优选以垫子的形式构成的过滤器被装入到这个间隙54中,所述垫子示例性地填满所述间隙54的、沿着所述牵伸机构2的纵向伸长看的整个横截面。
在所述盒子30的内部空间的、在框架区段51、52与导气部件48之间的转角区域中构造了这里为三角形的壁体件49,该壁体件具有开口50。该壁体件49优选平行于所述后壁53来延伸并且至少在所述开口50的区域中抵靠在所述过滤器上。
图9b示出了按照图9a的盒子30,只是这里没有所述导气部件48。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所述用于导气部件48的、像比如也在按照图7的盒子30中为所述导气部件34所构成的一样的开口33、55,只是前者刚好与后者相对称。
图9c从所述盒子30的、朝向喂入部13的一侧、也就是从其相对于图9a的背面示出了所述盒子30。图9d从相同的视角示出了所述盒子30,只是在这里没有后壁53。
相应地,所述后壁53基本上构造为双构件的结构。所述后壁53的在这里绘出的部件在鼓风机壳体56的区域中具有开口。这个开口借助于这里未示出的、从属于后壁53的活盖来封闭。
所述活盖被设置用于:允许人员进入到所述盒子30的间隙57中。所述间隙57被所述盒子30的在这里左前方的侧壁、所述盒子30的底板壁60、倾斜地伸展的壁体59、所述壁体件49和所述后壁53所围住。
所述鼓风机壳体56示例性地构造为蜗杆壳体状并且是离心式鼓风机的组成部分。所述离心式鼓风机在进口侧与所述开口50进行流体连接并且在出口侧具有通到所述间隙57中的开口61。所述底板壁60具有开口58,该开口如此布置,从而可以将从所述离心式鼓风机中、也就是通过其开口61流出的空气从所述盒子30中向外排出。
所述导气部件34、48以及所述盒子30可以由同种部件所组成,尽管该布置方式彼此对称地实现。这将成本保持较小的程度并且能够利用标准化的部件。
只要所述中间区段7构造为板状,所述导气管36就优选敷设在所述中间区段7的下方。也就是说,所述导气管被敷设在中间区段7与底板之间,这一点在外观上是有利的。此外,这种布置方式引起以下结果:所述导气管36没有妨碍,由此不会由于所述管子36而产生事故危险或者由于其仅仅产生很小的事故危险。此外,所述管子36得到保护,以防止机械的影响、比如掉落的工具。
图10以俯视图、也就是朝未示出的底板的方向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中间区段7。
所述中间区段7示例性地没有台阶24。但是,这些台阶也可以被设置在所述在这里布置在上方和下方的端面上。所述中间区段7具有板状的部件19,该部件在纵向侧面上拥有未标明的空隙。朝这些空隙中装入下面要详细解释的柱状区段23并且将其固定在所述部件19上。
图11以沿着图10中的线条A-A的剖面示出了图10的中间区段7。
在这里两个能够看出的、布置在所述部件7的两个彼此对置的侧面上的柱状区段23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在其上方的端部上分别具有一个优选平行于所述部件19的上侧面伸展的贯通孔45。从所述朝向对置的柱状区段23的一侧上锪出所述贯通孔45。由此埋头螺钉能够从所述柱状区段23的这一侧穿过所述相应的贯通孔45旋入到所述邻接的、未绘出的牵伸机构2的相应的部件中,或者能够借助于螺母锁定在该部件上。由此将所述相应的柱状区段23固定在所属的牵伸机构2上。
所述柱状区段23向上设有尖端,所述柱状区段23朝尖端的方向扩大其相对于彼此的间距。由此在所述部件19的步踏区域(Begehungsbereich)中没有有棱角的凸起,这降低了在那里移动的人员的绊倒危险。所述柱状区段23在其下方的端部上通入到一个将其连接起来的、示例性地为板状的底板区段40中。也可以取代一个将所有、也就是在这里六个柱状区段23连接起来的底板区段46而设置多个仅仅相应地将一对彼此沿着横向方向对置的柱状区段23连接起来的底板区段46。
在这里示例性地在所述开口45的下方,所属的柱状区段23具有多个在这里作为盲孔来构成的螺纹孔43。这些螺纹孔用于将所述板状的部件19安置在所述柱状区段23中的所属的柱状区段上。为此,所述板状的部件19在其纵向侧面上具有朝底板区段46的方向延伸的凸起47。
每个凸起47,如果连贯地构成,都分别具有一个未标明的贯通孔。通过每个贯通孔,从所述相应的凸起47的、背离邻接的柱状区段23的一侧上穿过一根螺栓27并且将其旋入到所述螺纹孔43中的所属的螺纹孔中。由此形成在横截面中为框架状的连接区段7。
所述示例性地存在的、其它的螺纹孔43用于能够将所述板状的部件19相对于所述底板区段46安装在不同的高度和/倾角中。由此可以使所述连接区段7与现场情况相匹配。
也可以取代单个的柱状区段23而设置一个唯一的、凸起状的区段。
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前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对于所介绍的双眼并条机1来说,能够使用每种筒子架装置,只要其被设立用于将纤维带材料提供给两个牵伸机构2。
每个条筒更换装置3也能够与所述前面所描述的牵伸机构2中的每个牵伸机构相组合。
平台18也能预设置在每种实施方式中或者也可以从每种实施方式中移除。
所述操作终端15与所述牵伸机构2或者一个或者多个对所述牵伸机构2进行操控的控制机构的耦联不必用导线。所述耦联也可以无线地比如借助于蓝牙来进行。
所描述的条筒更换装置3也可以单独地布置。
所述台阶24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地移除或者以每种与所述前面所描述的台阶形状不同的的方式方法来构成。比如关于所述中间区段7,合适的是,在其背离所述筒子架装置8的端部上设置了斜坡状的台阶。由此比如可以为了进行维护而将脏物容器向上滚到所述中间区段7上,用于能够将来自所述相应的牵伸区段的、未被吸出的材料放入其中。
所述中间区段7也可以构造为板状或者具有相对于所述底板升高的形状。
作为结果,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的并且能够通用的、实现双眼并条机的解决方案,所述双眼并条机能够以尽可能小的面积需求实现舒适的并且安全的可操作性。
所述空间位置需求尤其在所述整个双眼并条机1的宽度方面得到了降低。也可以使用用于1000mm直径的条筒的线性条筒更换装置,这对利用效果来说是有益的。条筒储仓(Kannenmagazin)并非强制必需。对于所述前面所介绍的、无彼此间的机械的耦联并且具有分开的驱动技术的双眼(头道预)并条机(Doppel(kopfvor)strecke)来说,可以由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一起或者为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来利用周边设备(开关柜、控制机构、抽吸机构/过滤器盒、操作终端/显示器)。
由于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的、在驱动技术上的分离,在发生故障时可以继续运行所述不相关的牵伸机构2。这同样涉及维护作业/维修,如果仅仅在一个牵伸机构上进行这些维护作业/维修。
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之间的间距可以选择得如此之大,从而可以从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之间的中心处进行操作。
此外,可以实现直接的、通往所述筒子架装置的通道,对于操作者来说距离由此被降低到最低限度。
可以完全自给自足地对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进行调整作业(Einstellungen)。由此可以毫无问题地用不同的材料或者比如也作为第一或者第二通道来利用按本发明的牵伸机构1。
所述台阶24可以在其总高和/或梯阶方面来灵活地设计。这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将所述平台区段的上方的表面与所述盖板26或者所述布置在其上面的牵伸区段28的最大的高度之间的高度差保持恒定。尽管可能不一样高地布置的盖板26或者牵伸区段28,这也能够实现保持相同的作业高度。按高度差,所述平台区段由此更高地或者更深地处于所述底板上方。相应地,在所述相应的台阶24的区域中布置有与就这样产生的平台高度相匹配的部件。
所述平台区段与如果存在的话也就是所述相应的、通往底板的台阶24之间的空间除了可以穿引所述敷设电缆之外或者流动装置之外也可以用于布置各类其它的组件、比如变压器。
通过本发明,也可以将所述具有操作终端15的牵伸机构2用作单头预并条机(Einkopfvorstrecke)。由此也能够实现奇数的并条机数目。
附图标记列表:
1 双眼并条机
2 牵伸机构
3 条筒更换装置
4 空条筒
5 有待装填的条筒
6 满条筒
7 中间区段
8 筒子架装置
9 架
10 撑臂
11 筒
12 引区段
13 喂入部
14 体盖
15 作终端
16 口
17 维带材料
18 台区段
19 状的部件
20 动斜面
21 坡
22 轨
23 状区段
24 阶
25
26 板
27 栓
28 伸区段
29 架
30 子
31 板
32 体
33 口
34 气部件
35 气部件
36 气管
37 气管
38 气管
39 换区段
40 入漏斗
41 子
42 风机
43 纹孔
44 管
45 通孔
46 板区段
47 起
48 导气部件
49 壁体件
50 开口
51 框架区段
51a、51b 壁体
52 框架区段
52a、52b 壁体
53 后壁
54 间隙
55 开口
56 鼓风机壳体
57 间隙
58 开口
59 壁体
60 底板壁
61 开口

Claims (11)

1.一种牵伸装置(1),其具有:
·两个牵伸机构(2),每个牵伸机构(2)分别具有:
-喂入区段(13),该喂入区段被设计用于将纤维带材料(17)从外面相对于所属的牵伸机构(2)朝所属的牵伸机构(2)的牵伸区段(28)的方向输送;
-牵伸区段(28)本身,该牵伸区段被设计用于按照预先确定的预设值来牵伸所输送的纤维带材料(17)并且使其均匀;
-输出区段(3),该输出区段被设计用于将被牵伸的并且变得均匀的纤维带材料从所属的牵伸机构(2)中向外输出;以及
-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被设计用于驱动所属的牵伸机构(2)的区段(3、13),以及
·唯一的操作单元(15),该操作单元被设立用于使用户能够以软件方式彼此独立地配置并且/或者控制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的运行。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此外还具有连接区段(7),该连接区段:
·沿着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的纵向伸长看,布置在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之间,使得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至少在所述连接区段(7)的区域中相对于彼此隔开地布置;
·沿着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
·至少从所述输出区段(3)所在的一侧设计为能够步踏的结构。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1),其中所述连接区段(7)被安置在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中的至少一个牵伸机构上。
4.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1),其中所述连接区段(7)形成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之间的通道。
5.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1),其中所述操作单元(15) 沿着所述牵伸机构(2)的纵向方向看布置在所述连接区段(7)的一个端部上。
6.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1),其中所述连接区段(7)设有平台区段,该平台区段相对于所述牵伸装置(1)所在的底板具有预先确定的高度。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1),其中所述连接区段(7)此外还至少设有一个斜坡状或者阶梯状的台阶区段(24),该台阶区段:
·从所述连接区段(7)的自由的端部沿着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的纵向伸长朝所述平台区段的方向上升地构成;并且
·被安置在所述平台区段上或者与其一体地构成。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1),其中在所述连接区段(7)与所述底板之间布置有敷设电缆和/或流动装置(36)。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其中所述操作单元(15)被设置在所述两个牵伸机构(2)其中之一上。
10.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1),其中所述操作单元(15)被安置在所述连接区段(7)上。
1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其中所述纤维带材料(17)包括多根单个的纤维带。
CN201610953962.8A 2015-11-03 2016-10-27 牵伸装置 Active CN1066375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118764.7A DE102015118764A1 (de) 2015-11-03 2015-11-03 Streckvorrichtung
DE102015118764.7 2015-11-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37550A CN106637550A (zh) 2017-05-10
CN106637550B true CN106637550B (zh) 2019-11-29

Family

ID=56958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53962.8A Active CN106637550B (zh) 2015-11-03 2016-10-27 牵伸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165636B1 (zh)
CN (1) CN106637550B (zh)
DE (1) DE1020151187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17752A1 (de) * 2018-07-23 2020-01-2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Abzugsvorrichtung und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DE102018125354A1 (de) * 2018-10-12 2020-04-16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Walze für eine Faserbandtransvorrichtung und damit ausgestattete Faserbandtransportvorricht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93344A1 (en) * 1990-12-21 1992-07-01 SANT'ANDREA NOVARA S.p.A. Equipment and a method for the drawing of slivers of textile fibres with a continuous supply
DE19609515A1 (de) * 1996-03-11 1997-09-18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Umwinden von aus einer Spinnkanne einer Spinnmaschine ablaufendem Faserband mit endlosem Filamentgarn
CN201232097Y (zh) * 2008-07-22 2009-05-06 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眼并条机罗拉传动装置
DE102008000920A1 (de) * 2008-04-01 2009-10-08 Rieter Ingolstadt Gmbh Doppelkopfstrecke
CN201627027U (zh) * 2010-02-27 2010-11-10 杭州东夏纺机有限公司 并条机自动换筒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4296A (en) * 1990-02-23 1990-12-04 Platt Saco Lowell Corporation, Inc.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irregularities in a textile strand
US5943740A (en) * 1996-04-02 1999-08-31 Rieter Machine Works, Ltd. Combing machine with an autoleveller drafting arrange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93344A1 (en) * 1990-12-21 1992-07-01 SANT'ANDREA NOVARA S.p.A. Equipment and a method for the drawing of slivers of textile fibres with a continuous supply
DE19609515A1 (de) * 1996-03-11 1997-09-18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Umwinden von aus einer Spinnkanne einer Spinnmaschine ablaufendem Faserband mit endlosem Filamentgarn
DE102008000920A1 (de) * 2008-04-01 2009-10-08 Rieter Ingolstadt Gmbh Doppelkopfstrecke
CN201232097Y (zh) * 2008-07-22 2009-05-06 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眼并条机罗拉传动装置
CN201627027U (zh) * 2010-02-27 2010-11-10 杭州东夏纺机有限公司 并条机自动换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65636B1 (de) 2021-06-30
CN106637550A (zh) 2017-05-10
DE102015118764A1 (de) 2017-05-04
EP3165636A1 (de)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37550B (zh) 牵伸装置
CN101550618B (zh) 双眼并条机
CN102844476B (zh) 用来抽拉和卷绕合成丝的设备
US5644908A (en) Yarn false twist crimping apparatus
CN103014941B (zh) 气流纺纱机以及细纱的制造方法
ITUD20070135A1 (it) Apparecchiatura di lavaggio
KR101988687B1 (ko) 와이어 스태커
CA2788130A1 (en) Multi-station textile machine
CN106917167B (zh) 牵伸设备
JP2020526675A (ja) 溶融紡糸装置
CN103703178B (zh) 旋转编织机
CN106133221B (zh) 用于抽出以及处理线束的设备
ITMI20121287A1 (it) Procedimento di macinazione ad alimentazione vibrante di prodotti granulari e apparecchiatura vibrante di alimentazione del prodotto a macchine di macinazione
CN110016738A (zh) 细纱机纱线筒的全自动运输机构
CN101260581B (zh) 前纺机械中的装置
US5852844A (en) Suction apparatus for removing waste from a drawing frame inlet
ITTO950650A1 (it) Dispositivo di servizio per una macchina tessile.
US5325658A (en) Spinning machine with false-twisting devices
CN108350614A (zh) 纺纱生产线的粗纱机
US11272733B2 (en) Methods and equipment for gathering fibres
CN202688644U (zh) 空气填充法汽车内饰件预成型机
CN206813411U (zh) 一种吸头装盒装置及吸头装盒机
CN206768289U (zh) 熔喷料斗
CN101230521A (zh) 熔喷无纺布加工机
EP3924543B1 (en) Modular roving fr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6

Address after: The German city Minxin Gladbach

Patentee after: Trutschler Group Europe

Address before: The German city Minxin Gladbach

Patentee before: TRuTZSCHLER GmbH & Co.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