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5316A -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5316A
CN106605316A CN201580046918.2A CN201580046918A CN106605316A CN 106605316 A CN106605316 A CN 106605316A CN 201580046918 A CN201580046918 A CN 201580046918A CN 106605316 A CN106605316 A CN 106605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electrode terminal
height
charge storag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69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5316B (zh
Inventor
隺田彰吾
山本雄郎
山本雄一郎
西川隆太郎
飞鹰强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605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5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5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5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2Mountings
    • H01G2/04Mount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a chass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4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 H01G11/76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multiple or 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08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14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r circuits for modif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01M50/273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78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e.g. mix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21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522In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蓄电装置(1)具备蓄电元件(100),还具备设置于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以及配置在电极端子的表面上且与电极端子连接的汇流条(600),汇流条(600)具有形成为使电极端子的表面露出的多个开口部。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具备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中,已知设置有与该蓄电元件连接的汇流条的构成。在这种蓄电装置中,以往通过在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焊接汇流条,从而在该电极端子接合了该汇流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96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蓄电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即,有可能在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与汇流条的接合中发生接合不良之虞。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与汇流条的接合中发生接合不良的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是具备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还具备设置于所述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以及配置在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上且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具有形成为使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露出的多个开口部。
另外,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这种蓄电装置来实现,而且还能够作为能够抑制发生接合不良的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来实现,此外,还能够作为该蓄电装置所具备的汇流条来实现。
此外,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上述这种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来实现,而且还能够作为具备进行该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中包括的特征处理的处理部的检查装置来实现。此外,也能够作为使计算机执行该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中包括的特征处理的程序、集成电路来实现等。而且,这种程序能够经由CD-ROM等记录介质以及因特网等传输介质来流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中的蓄电装置,能够抑制在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与汇流条的接合中发生接合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进行了分解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单元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单元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框架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框架上配置有汇流条的状态下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个蓄电元件上配置有汇流条的状态下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个蓄电元件上配置有汇流条的状态下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个蓄电元件上配置有汇流条并被接合在一起的状态下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的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以往的蓄电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在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与汇流条的接合中,若在电极端子与汇流条之间存在空隙,则有可能发生接合不良之虞。尤其是,在电极端子的表面焊接汇流条的构成中,在汇流条远离电极端子的表面的情况下,有可能在焊接时发生焊接不良之虞。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与汇流条的接合中发生接合不良的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是具备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还具备设置于所述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以及配置在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上且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具有形成为使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露出的多个开口部。
由此,蓄电装置具备配置在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的表面上且与该电极端子连接的汇流条,该汇流条具有形成为使该电极端子的表面露出的多个开口部。即,由于从形成于汇流条的多个开口部露出了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的表面,因此能够通过测定该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露出部分的高度来测定电极端子与汇流条之间的间隙。因而,根据该蓄电装置,由于能够一边监视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与汇流条之间的间隙一边接合电极端子与汇流条,因此能够抑制在电极端子与汇流条的接合中发生接合不良。
此外,可以设为: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分别具有电极端子的多个蓄电元件,所述汇流条针对所述多个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电极端子的每一个而具有形成为使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露出的三个以上的开口部。
由此,汇流条针对电极端子的每一个而具有形成为使电极端子的表面露出的三个以上的开口部。即,由于从这三个以上的开口部露出了电极端子的三个以上的表面部分,因此能够测定这三个以上的露出部分的高度。因而,能够根据电极端子的这三个以上的露出部分的高度来计算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以及倾斜度,因此能够计算电极端子与汇流条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抑制在电极端子与汇流条的接合中发生接合不良。
此外,可以设为:所述三个以上的开口部形成为使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露出部分不呈直线状排列。
由此,三个以上的开口部形成为使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露出部分不呈直线状排列,因此能够利用未呈直线状排列的三个以上的该露出部分的高度来准确地计算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以及倾斜度。因而,能够准确地计算电极端子与汇流条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抑制在电极端子与汇流条的接合中发生接合不良。
此外,可以设为:所述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的外周部分露出。
由此,形成于汇流条的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电极端子的表面的外周部分露出,因此能够测定电极端子的表面的外周部分的高度。在此,与根据电极端子的表面的中央部分的多处的高度来计算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相比,根据电极端子的表面的外周部分的多处的高度来计算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更能够准确地计算。因而,能够根据电极端子的表面的外周部分的高度来计算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因此能够更准确地计算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
此外,可以设为:所述多个开口部是形成在所述汇流条的外缘部分的缺口。
由此,通过在汇流条的外缘部分形成缺口,从而在汇流条形成了多个开口部。在此,在汇流条的中央部分形成贯通孔来作为该多个开口部的情况下,由于毛刺等而汇流条有可能发生翘曲等之虞。因而,通过在汇流条的外缘部分形成缺口,由此能够抑制汇流条在电极端子上发生翘曲,从而能够抑制在电极端子与汇流条的接合中发生接合不良。
此外,可以设为:所述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露出部分呈直线状排列。
由此,形成于汇流条的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露出部分呈直线状排列。因而,在测定从该多个开口部露出的多个露出部分的高度时,能够通过使测定装置相对于电极端子呈直线状移动来测定该多个露出部分的高度。即,能够通过使测定装置相对于电极端子呈直线状移动这样的简单动作来容易地测定该多个露出部分的高度。
此外,可以设为:所述汇流条的所述电极端子侧的面与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接合。
由此,汇流条的电极端子侧的面与电极端子的表面被接合,因此能够通过对面与面进行接合来稳固地接合汇流条与电极端子。
此外,可以设为:所述多个开口部配置在所述汇流条与所述电极端子的接合部分的外部。
由此,形成于汇流条的多个开口部配置在汇流条与电极端子的接合部分的外部,因此能够在不妨碍到汇流条与电极端子的接合的情况下配置该多个开口部。
此外,可以设为:在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形成有凹凸部,该凹凸部为凹部或者凸部,所述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之中的与所述凹凸部不同的部分露出。
由此,形成于汇流条的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电极端子的表面之中的与凹凸部不同的部分露出,因此能够测定与该凹凸部不同的部分的高度。因而,即便在电极端子的表面形成有凹凸部,也能够在不受到该凹凸部的影响的情况下计算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是具备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测定从形成于汇流条的开口部露出的电极端子的表面中的露出部分的高度,由此来测定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所述汇流条配置在设置于所述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上。
由此,在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中,测定从形成于汇流条的开口部露出的、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的表面中的露出部分的高度,由此来测定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由此,能够在对电极端子与汇流条进行接合之前或者之后检查电极端子与汇流条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在电极端子与汇流条的接合中发生接合不良。
此外,可以设为:还测定所述汇流条的表面的高度。
由此,通过测定汇流条的表面的高度,从而能够比较汇流条的高度与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的高度,因此能够检查电极端子与汇流条之间的间隙。
此外,可以设为:在所述露出部分以及所述汇流条的表面的高度的测定中,同时测定呈直线状排列的多个所述露出部分以及所述汇流条的表面的高度。
由此,通过同时测定多个露出部分以及汇流条的表面的高度,从而能够简易地测定该高度。
此外,可以设为:还判定所述露出部分的高度与所述汇流条的表面的高度之差是否处于给定范围内。
由此,通过判定电极端子的露出部分的高度与汇流条的表面的高度之差是否处于给定范围内,从而能够检查电极端子与汇流条之间的间隙是否在容许范围内。
此外,可以设为:在所述露出部分的高度的测定中,测定三个以上的所述露出部分的高度,由此来测定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
由此,能够通过测定电极端子中的三个以上的露出部分的高度来测定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以及倾斜度,因此能够准确地检查电极端子与汇流条之间的间隙。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另外,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一具体例。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步骤(方法中的处理)、步骤的顺序等只是一例,并非是限定本发明的主旨。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之中,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技术方案中未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尺寸等并非严格地图示。
(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蓄电装置1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此外,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进行了分解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另外,在这些图中,将Z轴方向表示为上下方向,以下将Z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来说明,但也考虑根据使用形态而Z轴方向不成为上下方向的情况,因此Z轴方向并不限定于成为上下方向。
蓄电装置1是能够充入来自外部的电力且向外部释放电力的装置。例如,蓄电装置1是使用于电力储存用途、电源用途等的电池模块。
如这些图所示,蓄电装置1具备:由第一外装体11以及第二外装体12构成的外装体10、和容纳于外装体10内部的蓄电单元30以及电气设备40。
外装体10是配置在蓄电单元30以及电气设备40的外部的、构成蓄电装置1的外装体的矩形状(箱状)的容器(模块壳体)。即,外装体10将蓄电单元30以及电气设备40配置在给定的位置,保护蓄电单元30以及电气设备40不受碰撞等损伤。此外,外装体10例如由聚碳酸酯、聚丙烯(PP)等绝缘性的树脂等构成,避免蓄电单元30以及电气设备40接触外部的金属构件等。
在此,外装体10具有构成外装体10的盖体的第一外装体11以及构成外装体10的主体的第二外装体12。第一外装体11是将第二外装体12的开口堵塞的扁平的矩形状的覆盖构件,设置有正极外部端子21和负极外部端子22。蓄电装置1经由该正极外部端子21和负极外部端子22而充入来自外部的电力且向外部释放电力。此外,第二外装体12是形成有开口的有底矩形筒状的外壳,容纳蓄电单元30以及电气设备40。
另外,第一外装体11和第二外装体12可以由相同材质的构件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材质的构件形成。
蓄电单元30具有多个蓄电元件,与设置于第一外装体11的正极外部端子21及负极外部端子2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蓄电单元30在多个蓄电元件成为横向放置的状态下于Z轴方向堆叠,从而配置在第二外装体12内。而且,蓄电单元30从上方被第一外装体11覆盖,容纳于外装体10的内部。另外,关于蓄电单元30的详细构成的说明将后述。
电气设备40是在内部配置有电路基板、继电器等的矩形状的设备,配置在蓄电单元30的侧方(X轴方向正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电气设备40在电路基板成为纵向放置的状态下于Z轴方向竖立,从而配置在第二外装体12内。而且,电气设备40从上方被第一外装体11覆盖,容纳于外装体10的内部。
另外,配备于电气设备40的电路基板通过布线(引线)而与蓄电单元30内的各个蓄电元件的正极端子或者负极端子连接,例如获取该蓄电元件的充电状态、放电状态(电压、温度等电池状态)等,来进行监视、控制。
接下来,详细说明蓄电单元30的构成。
图3以及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单元30的构成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3是表示从蓄电单元30分离了汇流条框架500与汇流条600的情况下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4是表示将从蓄电单元30分离了汇流条框架500与汇流条600的构成要素进一步分解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另外,在这些图以及以后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虽然有将Y轴方向表示为上下方向,将Y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来说明的地方,但在实际的使用形态下,Y轴方向并不限于成为上下方向。
如这些图所示,蓄电单元30具备:多个蓄电元件10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蓄电元件100)、多个隔离件20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个隔离件200)、一对夹持构件300、多个束缚构件40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束缚构件410~440)、汇流条框架500、以及多个汇流条60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汇流条610~650)。
蓄电元件100是能够充入电力和释放电力的二次电池(单电池),更具体而言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蓄电元件100具有扁平的矩形状,配置为与隔离件200邻接。即,多个蓄电元件100的每一个与多个隔离件200的每一个交替配置,排列在Z轴方向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元件100在外装体10内部配置为朝向侧面(参照图2),但在该图中,为了便于说明,蓄电元件100在将电极端子朝向上方地配置的状态下进行图示。另外,蓄电元件100并不限定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可以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外的二次电池,也可以为蓄电器。关于蓄电元件100的详细构成的说明将后述。
隔离件200是配置在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00之间且将这两个蓄电元件100之间绝缘的由树脂等形成的绝缘性的板状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8个蓄电元件100之间配置有7个隔离件200。另外,隔离件200例如由聚碳酸酯、聚丙烯(PP)等绝缘性的树脂形成,但只要是具有绝缘性的构件即可,可以由任何材质形成。
此外,隔离件200形成为覆盖蓄电元件100的正面侧或者背面侧的大致一半(在Z轴方向上分为两个的情况下的大致一半)。即,在隔离件200的正面侧或者背面侧的两面(Z轴方向的两面)形成有凹部,在该凹部插入了上述的蓄电元件100的大致一半。根据这种构成,由于夹着蓄电元件100的两个隔离件200覆盖蓄电元件100的绝大部分,因此能够通过隔离件200来提高蓄电元件100与其他导电性构件之间的绝缘性。
夹持构件300由作为一对平板状构件的夹持构件310以及320构成,从多个蓄电元件100的排列方向(Z轴方向)的两侧夹住该多个蓄电元件100来保持。
即,夹持构件310是比多个蓄电元件100之中的最靠Z轴方向正侧配置的蓄电元件100更靠Z轴方向正侧而配置的平板状构件。此外,夹持构件320是比多个蓄电元件100之中的最靠Z轴方向负侧配置的蓄电元件100更靠Z轴方向负侧而配置的平板状构件。而且,通过夹持构件310和夹持构件320从多个蓄电元件100以及多个隔离件200的排列方向(Z轴方向)的两侧夹住该多个蓄电元件100以及多个隔离件200来保持。
此外,夹持构件300(夹持构件310、320)从强度的观点等出发,例如由不锈钢、铝等金属制(导电性)的构件形成,但通过在与相邻的蓄电元件100之间配置绝缘性的构件而确保了与蓄电元件100的绝缘性。另外,夹持构件300并不限定于金属制(导电性)的构件,例如可以由强度高的绝缘性的构件形成。此外,夹持构件310与夹持构件320可以由相同材质的构件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材质的构件形成。
束缚构件400是两端安装于夹持构件300从而束缚多个蓄电元件100的构件。即,束缚构件400配置为跨越该多个蓄电元件100,对于该多个蓄电元件100赋予多个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Z轴方向)上的束缚力。另外,束缚构件400与夹持构件300同样,优选例如由不锈钢、铝等金属制的构件形成,但可以由金属以外的构件形成。
具体而言,束缚构件400的一端安装于夹持构件310,并且另一端安装于夹持构件320。而且,束缚构件400对于多个蓄电元件100以及多个隔离件200赋予该多个蓄电元件100以及多个隔离件200的排列方向上的束缚力。
在此,束缚构件400由束缚构件410~440构成。束缚构件410以及420配置在多个蓄电元件100的上下方向两侧(Y轴方向的两侧),从该两侧夹住该多个蓄电元件100来束缚。此外,束缚构件430以及440配置在多个蓄电元件100的两侧方(X轴方向的两侧),从该两侧方夹住该多个蓄电元件100来束缚。
具体而言,束缚构件410以及束缚构件420是配置在该多个蓄电元件100的Y轴方向正侧以及负侧的一对长条状且平板状的构件。此外,束缚构件430以及束缚构件440是配置在该多个蓄电元件100的X轴方向正侧以及负侧的一对长条状且平板状的构件。
汇流条框架500是能够进行汇流条600与其他构件的绝缘、配置于蓄电装置1内的各种布线等的保护、以及汇流条600的位置限制的构件。尤其是,汇流条框架500相对于多个蓄电元件100来定位汇流条600。
具体而言,汇流条框架500载置于多个蓄电元件100的上方(Y轴方向正侧),相对于多个蓄电元件100来定位。此外,在汇流条框架500上载置汇流条600。此时,汇流条框架500所具有的突起部通过插入形成于汇流条600的开口部,从而相对于汇流条框架500来定位汇流条600。由此,汇流条600相对于多个蓄电元件100来定位,而且与多个蓄电元件100所具有的各个电极端子接合。
另外,汇流条框架500例如由聚碳酸酯、聚丙烯(PP)等绝缘性的树脂形成,但只要是具有绝缘性的构件即可,可以由任何材质形成。此外,关于汇流条框架500的详细构成、以及汇流条框架500对汇流条600进行定位的详细构成的说明将后述。
汇流条600是与多个蓄电元件100分别电连接的汇流条。即,汇流条600是与多个蓄电元件100所具有的各个电极端子电连接的导电性的构件,对该多个蓄电元件100所具有的任一个电极端子彼此进行电连接。具体而言,汇流条600配置在多个蓄电元件100所具有的各个电极端子的表面上,并且与该电极端子连接(接合)。
在此,汇流条600由汇流条610~650构成。汇流条610~630是与多个蓄电元件100之中的不同的蓄电元件100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连接的汇流条。此外,汇流条640是与多个蓄电元件100之中的任一个蓄电元件100的正极端子、和设置于第一外装体11的正极外部端子21连接的汇流条。此外,汇流条650是与多个蓄电元件100之中的任一个蓄电元件100的负极端子、和设置于第一外装体11的负极外部端子22连接的汇流条。
具体而言,汇流条610~630的一端与两个蓄电元件100的正极端子连接,并且另一端与不同于这两个蓄电元件100的另外两个蓄电元件100的负极端子连接。此外,汇流条640的一端与两个蓄电元件100的正极端子电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正极外部端子21连接。此外,汇流条650的一端与两个蓄电元件100的负极端子连接,并且另一端与负极外部端子22电连接。根据这种构成,多个蓄电元件100成为通过汇流条610~650串联连接了被并联连接的各两个蓄电元件100而成的构成(参照图10)。
另外,汇流条600(汇流条610~650)作为导电性的构件,例如由铝形成,但汇流条600的材质并不特别限定。此外,汇流条610~650可以全部由相同材质的构件形成,也可以任一个汇流条由不同材质的构件形成。
接下来,详细说明蓄电元件100的构成。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元件100的构成的立体图。具体而言,该图是透视蓄电元件100的容器110来表示蓄电元件100的内部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蓄电元件100具备容器110、正极端子120以及负极端子130。此外,在容器110内部配置有电极体140、正极集电体150以及负极集电体160。另外,在容器110的内部封入有电解液等液体,但省略了该液体的图示。
容器110由主体和金属制的盖部构成,该主体由金属构成,为矩形筒状且有底,该金属制的盖部将该主体的开口堵塞。关于容器110,在将电极体140等容纳于内部之后,通过对盖部与主体进行焊接等,从而成为能够密封内部的构成。
电极体140是具备正极、负极和分离件且能够蓄积电力的发电要素。具体而言,电极体140是将呈层状配置为在正极与负极之间夹有分离件的结构进行卷绕而形成的卷绕型的电极体。另外,电极体140也可以是对平板状极板层叠而成的层叠型的电极体。
在此,正极是在由铝或者铝合金等构成的长条带状的导电性的正极集电箔的表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电极板,负极是在由铜或者铜合金等构成的长条带状的导电性的负极集电箔的表面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电极板,分离件是微多孔性的片材。另外,蓄电元件100中利用的正极、负极以及分离件不存在特别与以往利用的构件不同之处,只要不有损蓄电元件100的性能即可,能够适当使用公知的材料。此外,作为封入容器110的电解液(非水电解质),只要不有损蓄电元件100的性能即可,对于其种类并没有特别限制,能够选择各种各样的电解液。
正极集电体150是配置在电极体140的正极与容器110的侧壁之间、且与正极端子120及正极电连接的具有导电性和刚性的构件。另外,正极集电体150与正极的正极集电箔同样,由铝或者铝合金等形成。此外,负极集电体160是配置在电极体140的负极与容器110的侧壁之间、且与负极端子130及电极体140的负极电连接的具有导电性和刚性的构件。另外,负极集电体160与负极的负极集电箔同样,由铜或者铜合金等形成。
正极端子120是经由正极集电体150而与电极体140的正极电连接的电极端子,负极端子130是经由负极集电体160而与电极体140的负极电连接的电极端子。即,正极端子120以及负极端子130是用于将电极体140中蓄积的电力导出到蓄电元件100的外部空间,并且为了向电极体140蓄积电力而向蓄电元件100的内部空间导入电力的金属制的电极端子。
具体而言,正极端子120以及负极端子130由铝或者铝合金等形成。在此,负极集电体160由材质与负极端子130不同的铜或者铜合金等形成,因此负极端子130以及负极集电体160借助由铜或者铜合金等形成的铆钉170来连接。铆钉170是用于连接负极端子130以及负极集电体160、且将负极端子130以及负极集电体160安装(固定)于容器110的盖板的构件。
由此,负极端子130成为从作为上表面(Y轴方向正侧的面)的负极端子表面131露出了作为铆钉170的上表面(Y轴方向正侧的面)的铆钉表面171的构成。即,通过配置为铆钉170从负极端子表面131露出,从而在负极端子130的表面形成有为凹部或者凸部的凹凸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铆钉表面171不从负极端子表面131突出,该凹凸部成为凹陷的形状。
另外,正极集电体150由与正极端子120同样的材质形成,因此正极端子120具有如下形状,即,具有与铆钉170同样的功能的铆钉成为一体的形状。因而,未从作为正极端子120的上表面(Y轴方向正侧的面)的正极端子表面121露出铆钉,正极端子表面121成为平坦的面。
接下来,详细说明汇流条600(汇流条610~650)的构成。另外,汇流条610~630具有同样的构成,因此以下详细说明汇流条610的构成,关于汇流条620以及630的构成的说明将简化或者省略。此外,关于汇流条640以及650,具有与汇流条610的一部分同样的构成,因此说明也将简化或者省略。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610的构成的立体图。此外,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610的构成的俯视图。具体而言,图7是表示从Y轴方向正侧观察汇流条610的情况下的构成的俯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汇流条610具有:多个端子连接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端子连接部611~614)、多个并联连接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并联连接部615以及616)、以及串联连接部617。
端子连接部611~614是与多个蓄电元件100分别具有的电极端子(正极端子120或者负极端子130)连接的连接部分,是矩形状且平板状的部位。具体而言,端子连接部611~614是在XZ平面上扩展的板状的部位,配置为在Z轴方向上排列。
在此,在端子连接部611,作为多个开口部而形成有四个开口部611a~611d。开口部611a~611d是形成在端子连接部611的外缘部分的缺口(凹部),形成为使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露出。
在此,从开口部露出电极端子的表面,是指在靠近电极端子的表面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在从该开口部的外部(且与电极端子的表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能从该开口部看到电极端子的表面的状态。
具体而言,开口部611a是在端子连接部611的X轴方向负侧且Z轴方向负侧的端部所形成的大致矩形状的缺口。此外,开口部611b是在端子连接部611的X轴方向负侧且Z轴方向正侧的外缘部分所形成的大致半圆形状的缺口。此外,开口部611c是在端子连接部611的X轴方向正侧且Z轴方向负侧的端部所形成的大致矩形状的缺口。此外,开口部611d是在端子连接部611的X轴方向正侧且Z轴方向正侧的外缘部分所形成的大致半圆形状的缺口。
此外,在端子连接部612,作为多个开口部而形成有四个开口部612a~612d。开口部612a~612d是形成在端子连接部612的外缘部分的缺口(凹部),形成为使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露出。
具体而言,开口部612a是在端子连接部612的X轴方向负侧且Z轴方向负侧的外缘部分所形成的大致半圆形状的缺口。此外,开口部612b是在端子连接部612的X轴方向负侧且Z轴方向正侧的外缘部分所形成的大致半圆形状的缺口。此外,开口部612c是在端子连接部612的X轴方向正侧且Z轴方向负侧的外缘部分所形成的大致半圆形状的缺口。此外,开口部612d是在端子连接部612的X轴方向正侧且Z轴方向正侧的外缘部分所形成的大致半圆形状的缺口。
此外,在端子连接部613,作为多个开口部而形成有三个开口部613a~613c。开口部613a以及613b是形成在端子连接部613的外缘部分的缺口(凹部),开口部613c是形成在端子连接部613的贯通孔,均形成为使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露出。
具体而言,开口部613a是在端子连接部613的X轴方向负侧且Z轴方向负侧的外缘部分所形成的大致半圆形状的缺口。此外,开口部613b是在端子连接部613的X轴方向负侧且Z轴方向正侧的外缘部分所形成的大致半圆形状的缺口。此外,开口部613c是在端子连接部613的X轴方向正侧且Z轴方向中央部分所形成的、于Y轴方向贯通端子连接部613的圆形状的贯通孔。
另外,在端子连接部613的X轴方向正侧的端部,形成有对汇流条610的电压等状态监视用的布线进行连接的布线连接部613d。因而,在端子连接部613的X轴方向正侧,形成有并非是缺口而是贯通孔的开口部613c。另外,也可以是在端子连接部613不形成布线连接部613d,在端子连接部613的X轴方向正侧也形成缺口的构成。
此外,在端子连接部614,作为多个开口部而形成有四个开口部614a~614d。开口部614a~614d是形成在端子连接部614的外缘部分的缺口(凹部),形成为使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露出。
具体而言,开口部614a是在端子连接部614的X轴方向负侧且Z轴方向负侧的外缘部分所形成的大致半圆形状的缺口。此外,开口部614b是在端子连接部614的X轴方向负侧且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所形成的大致矩形状的缺口。此外,开口部614c是在端子连接部614的X轴方向正侧且Z轴方向负侧的外缘部分所形成的大致半圆形状的缺口。此外,开口部614d是在端子连接部614的X轴方向正侧且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所形成的大致矩形状的缺口。
此外,上述的多个开口部611a、611b、612a、612b、613a、613b、614a以及614b形成为在端子连接部611~614的排列方向上呈直线状排列。同样,上述的多个开口部611c、611d、612c、612d、613c、614c以及614d形成为在端子连接部611~614的排列方向上呈直线状排列。
另外,开口部611a~611d、612a~612d、613a~613c以及614a~614d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可以为任何形状。此外,该开口部的开口的大小也并不特别限定,但优选是能够对从该开口部露出的后述的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露出部分的高度进行测定的最小限度的大小。
并联连接部615以及616配置在端子连接部611~614之间,是向Y轴方向正侧突出并弯曲而形成的曲板形状的部位。具体而言,并联连接部615是配置在端子连接部611与612之间的部分,并联连接部616是配置在端子连接部613与614之间的部分。
串联连接部617是配置在端子连接部612与613之间的部分,是向Y轴方向正侧突出并弯曲而形成的曲板形状的部位。串联连接部617具有与端子连接部613以及614同样的外形。而且,端子连接部611~614、并联连接部615以及616、和串联连接部617配置为在Z轴方向上呈直线状排列。
此外,并联连接部615以及616分别形成有多个开口部。具体而言,并联连接部615形成有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开口部615a以及615b。此外,并联连接部616也形成有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开口部616a以及616b。开口部615a以及615b是在Y轴方向上贯通并联连接部615的圆形状的贯通孔,开口部616a以及616b是在Y轴方向上贯通并联连接部616的圆形状的贯通孔。
另外,开口部615a、615b、616a以及616b的形状可以不是圆形状,可以为矩形状等。此外,开口部615a、615b、616a以及616b可以不是贯通孔,可以是形成在并联连接部615或者616的外缘的缺口(凹部)等。
接下来,详细说明汇流条框架500的构成。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框架500的构成的立体图。此外,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框架500上配置有汇流条600(汇流条610、640以及650)的状态下的构成的立体图。
首先,如图8所示,汇流条框架500具有矩形状且平板状的汇流条框架主体部510。汇流条框架主体部510是构成汇流条框架500的主体的部位。此外,汇流条框架主体部510具有载置汇流条600且对汇流条600进行支承的8个支承部511~518。
支承部511~518是长条状(棒状)的部位,载置并支承汇流条610~650。具体而言,支承部511~514在汇流条框架主体部510的X轴方向正侧的部分排列在Z轴方向上,从Z轴方向负侧起依次配置。此外,支承部515~518在汇流条框架主体部510的X轴方向负侧的部分排列在Z轴方向上,从Z轴方向负侧起依次配置。
由此,支承部511对汇流条640进行支承,支承部512以及513对汇流条610进行支承,支承部514对汇流条650进行支承。此外,支承部515以及516对汇流条620进行支承,支承部517以及518对汇流条630进行支承。
在此,支承部511~518的每一个具有用于相对于多个蓄电元件100来定位汇流条610~650的两个突起部。即,支承部511~518具有突起部521~528,突起部521~528配置在汇流条610~650所形成的开口部内,从而相对于多个蓄电元件100来定位汇流条610~650。
在这种构成中,如图9所示,例如汇流条框架500的突起部522以及523配置在汇流条610的并联连接部615以及616所形成的开口部615a、615b、616a以及616b内,从而汇流条610配置在汇流条框架500上。
具体而言,通过在并联连接部615以及616发生弯曲的凹部内配置汇流条框架500的支承部512以及513,从而在汇流条框架500的支承部512以及513上配置并联连接部615以及616。此时,汇流条框架500的突起部522以及523插入到汇流条610的开口部615a、615b、616a以及616b内。由此,汇流条610在汇流条框架500上被定位,因此相对于多个蓄电元件100被定位。关于其他汇流条也同样。
这样,在图10~图12中示出汇流条600相对于多个蓄电元件100被定位而配置的状态。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个蓄电元件100(蓄电元件101~108)上配置有汇流条600(汇流条610~650)的状态下的构成的立体图。此外,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个蓄电元件100(蓄电元件103~106)上配置有汇流条610的状态下的构成的俯视图。
此外,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个蓄电元件100(蓄电元件103~106)上配置有汇流条610并被接合在一起的状态下的构成的俯视图。另外,在该图中,省略了汇流条610的端子连接部612以及613,仅图示端子连接部611以及614。
另外,在这些图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汇流条框架500,示出在蓄电元件100上配置有汇流条600的状态下的构成。此外,在这些图中,将在Z轴方向上排列的8个蓄电元件100从Z轴方向的负侧起依次表示为蓄电元件101~108。此外,以下有仅图示汇流条610或者仅说明汇流条610的地方,关于其他汇流条也与汇流条610同样。
如这些图所示,端子连接部611与蓄电元件103的负极端子130连接,端子连接部612与蓄电元件104的负极端子130连接。此外,端子连接部613与蓄电元件105的正极端子120连接,端子连接部614与蓄电元件106的正极端子120连接。
具体而言,端子连接部611覆盖蓄电元件103的负极端子130的负极端子表面131的大致整个面地载置在负极端子表面131上,从而下表面(Y轴方向负侧的面)与负极端子表面131接合。此外,端子连接部612覆盖蓄电元件104的负极端子130的负极端子表面131的大致整个面地载置在负极端子表面131上,从而下表面(Y轴方向负侧的面)与负极端子表面131接合。
此外,端子连接部613覆盖蓄电元件105的正极端子120的正极端子表面121的大致整个面地载置在正极端子表面121上,从而下表面(Y轴方向负侧的面)与正极端子表面121接合。此外,端子连接部614覆盖蓄电元件106的正极端子120的正极端子表面121的大致整个面地载置在正极端子表面121上,从而下表面(Y轴方向负侧的面)与正极端子表面121接合。
如此,蓄电元件103与蓄电元件104被并联连接,此外,蓄电元件105与蓄电元件106也被并联连接。而且,蓄电元件103以及蓄电元件104、与蓄电元件105以及蓄电元件106被串联连接。
此外,汇流条610的端子连接部所形成的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露出。具体而言,该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该电极端子的表面的外周部分露出。
即,端子连接部611所形成的开口部611a~611d形成为使蓄电元件103的负极端子130的负极端子表面131的外周部分中的露出部131a~131d分别露出。此外,端子连接部612所形成的开口部612a~612d形成为使蓄电元件104的负极端子130的负极端子表面131的外周部分中的露出部132a~132d分别露出。
此外,同样,端子连接部613所形成的开口部613a~613c形成为使蓄电元件105的正极端子120的正极端子表面121的外周部分中的露出部121a~121c分别露出。此外,端子连接部614所形成的开口部614a~614d形成为使蓄电元件106的正极端子120的正极端子表面121的外周部分中的露出部122a~122d分别露出。
如以上,汇流条610为了将与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接触面积确保得较大,覆盖电极端子表面的大致整个面地载置在电极端子上,但从开口部露出了电极端子表面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汇流条610针对多个蓄电元件100所具有的电极端子的每一个而具有形成为使该电极端子的表面露出的三个以上的开口部。此外,这三个以上的开口部形成为使该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露出部分不呈直线状排列。即,由于这三个以上的开口部形成为不呈直线状排列,因此该露出部分未呈直线状排列。例如,开口部611a~611d形成在端子连接部611的四角,使得露出部131a~131d不呈直线状排列。
此外,汇流条610的端子连接部所形成的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露出部分呈直线状排列。即,该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该露出部分呈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条)直线状排列。
具体而言,开口部611a、611b、612a、612b、613a、613b、614a以及614b形成为使露出部131a、131b、132a、132b、121a、121b、122a以及122b呈直线状排列。同样,开口部611c、611d、612c、612d、613c、614c以及614d形成为使露出部131c、131d、132c、132d、121c、122c以及122d呈直线状排列。
此外,如图10所示,汇流条640、610以及650的端子连接部所形成的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该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露出部分呈直线状排列。此外,同样,关于汇流条620以及630的端子连接部所形成的多个开口部,也形成为使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露出部分呈直线状排列。
此外,如图12所示,汇流条610的端子连接部611~614通过激光焊接等而与各个电极端子接合。
在此,端子连接部611~614所形成的多个开口部配置在汇流条610与电极端子的接合部分的外部。而且,汇流条610的电极端子侧的面与电极端子的表面接合。
具体而言,端子连接部611所形成的开口部611a~611d配置在汇流条610与蓄电元件103的负极端子130的接合部分即接合部611e以及611f的外部。即,开口部611a以及611b配置在接合部611e的X轴方向负侧,开口部611c以及611d配置在接合部611f的X轴方向正侧。
在此,接合部611e以及611f是汇流条610的端子连接部611与蓄电元件103的负极端子130接合的部分。即,通过向端子连接部611的接合部611e以及611f照射激光来进行激光焊接(贯通焊接)等,从而端子连接部611的该负极端子130侧的面与该负极端子130的负极端子表面131接合。
此外,同样,端子连接部614所形成的开口部614a~614d配置在汇流条610与蓄电元件106的正极端子120的接合部分即接合部614e以及614f的外部。即,开口部614a以及614b配置在接合部614e的X轴方向负侧,开口部614c以及614d配置在接合部614f的X轴方向正侧。而且,通过在端子连接部614的接合部614e以及614f进行激光焊接等,从而端子连接部614的正极端子120侧的面与正极端子120的正极端子表面121接合。关于端子连接部612以及613也同样。
此外,端子连接部611~614所形成的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电极端子的表面之中的与凹凸部不同的部分露出。即,端子连接部611所形成的开口部611a~611d形成为使蓄电元件103的负极端子130的负极端子表面131的与凹凸部(露出了铆钉170的部分)不同的部分露出。关于端子连接部612也同样。
另外,关于端子连接部613以及614,由于在正极端子表面121未形成凹凸部,因此不具有上述的构成,但在正极端子表面121形成有凹凸部的情况下,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正极端子表面121之中的与凹凸部不同的部分露出。
在此,通过检查汇流条610~650与蓄电元件100的各个电极端子之间的间隙,能够抑制在汇流条610~650与该电极端子的接合中发生接合不良。因而,优选在汇流条610~650与蓄电元件100的各个电极端子的接合前或者/以及接合后实施该检查,以下详细说明蓄电装置1的检查方法。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的检查方法的流程图。图14以及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的检查方法的图。
具体而言,图14是表示汇流条600配置在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上的状态下的构成的俯视图。即,该图是从上方(Y轴方向正侧)观察图10的情况下的顶视图。此外,图15是汇流条600配置在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上的状态下于汇流条600的端子连接部所形成的开口部的位置进行了切断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具体而言,该图是说明利用测定装置2来测定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以及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的图。另外,在这些图中,省略图示了汇流条框架500等汇流条600以及蓄电元件100以外的构成要素。
首先,如图13所示,测定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中的露出部分的高度、以及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S102)。
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测定从形成于汇流条600的各端子连接部的开口部露出的电极端子的表面中的露出部分的高度、以及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所述汇流条配置在设置于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上。即,例如,在列L1中,测定从汇流条640、610以及650的多个该开口部露出的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露出部分之中的、呈直线状排列的多个该露出部分各自的高度、以及与该露出部分处于同一直线上的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测定装置向呈直线状排列的多个该露出部分以及汇流条600的表面同时照射光(例如激光),来同时测定呈直线状排列的多个该露出部分以及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即,在列L1中同时测定多个该露出部分以及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接下来,按照列L2、L3、L4的顺序,同时测定多个该露出部分以及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如此,通过使测定装置移动4次,从而能够测定蓄电装置1中包括的所有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该露出部分的高度、以及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
接下来,利用图15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测定装置测定多个该露出部分以及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的情形。图15是作为该高度测定的一例而说明在将图14所示的汇流条610配置于蓄电元件103~106的电极端子上的状态下由测定装置2测定该电极端子以及汇流条610的表面的高度的图。
如图15所示,与汇流条610隔开一定的间隔且与汇流条610平行地配置有测定装置2。另外,如上所述,测定装置2同时测定如图14所示的例如列L1中的多个该露出部分以及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因此测定装置2横跨汇流条640、610以及650而与汇流条640、610以及650隔开一定的间隔地平行配置。作为测定装置2,例如能够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基恩士(KEYENCE)制二维激光位移传感器等)。激光位移传感器是向测定对象物照射激光来测定从基准位置到测定对象物为止的位移量的传感器,通过利用二维激光位移传感器,从而能够对测定对象物中的给定宽度的表面形状进行测定。
而且,测定装置2对图15所示的点P11~点P14、点P21~点P24、点P31、点P32、以及点P41~点P44等处同时测定高度。在此,点P11、点P14、点P21、点P24、点P32、点P41以及点P44是蓄电元件103~106的负极端子130或者正极端子120的表面的露出部分上的测定点,点P12、点P13、点P22、点P23、点P31、点P42以及点P43是汇流条610的表面上的测定点。例如,测定装置2作为点P11处的高度而测定距基准面的高度h11。同样,测定装置2作为点P12~点P14处的高度而测定距基准面的高度h12~h14。另外,基准面的位置并不特别限定。
如此一来,测定装置2测定蓄电装置1中包括的所有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中的多个露出部分的高度、以及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另外,虽然测定装置2同时测定多处,但该同时是相同时机的意思,无需多处的测定时刻完全一致,容许时间稍有偏离。此外,测定装置2能够一次测定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可以分多次来测定呈一条直线状形成的露出部分以及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此外,测定装置2可以是红外线传感器、由计测针脚来计测的构成等。
接下来,返回图13,判定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露出部分的高度与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之差是否处于给定范围内(S104)。即,计算汇流条600与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之间的间隙,判定该间隙是否处于容许范围内。
例如,判定图15所示的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h11与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h12之差是否处于给定范围内。在此,给定范围内例如在将汇流条600的板厚设为t的情况下是t±0.1mm左右的范围内(即,t-0.1mm以上且t+0.1mm以下的范围内)。具体而言,判定从高度h12减去高度h11及汇流条600的板厚t而得的值是否收敛在规定范围内(例如,±0.1mm左右,即,-0.1mm以上且0.1mm以下的范围内)。即,虽然从高度h12减去高度h11及板厚t而得的值理论上应为“0”,但也考虑到汇流条600的加工精度、测定装置2的测定精度等,判定该值是否为接近0的值。
此外,关于其他处也同样,例如判定高度h14与高度h13之差是否处于给定范围内,即,判定从高度h13减去高度h14及板厚t而得的值是否收敛在规定范围内。另外,上述的规定范围的值并不特别限定,可由用户适当决定,例如为0.1mm以外的数值,或设为板厚t的±几%,或仅规定上限值或者仅规定下限值等。
然后,返回图13,在判定为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与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之差处于给定范围内的情况下(S104中是),判定为未发生接合不良(S106)。即,在判定为从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减去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及汇流条600的板厚t而得的值收敛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未发生接合不良。
此外,在判定为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与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之差超过了给定范围内的情况下(S104中否),判定为发生接合不良(S108)。即,在判定为从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减去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及汇流条600的板厚t而得的值未收敛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接合不良。
另外,虽然优选在汇流条600与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接合前实施上述检查,但在接合后实施了上述检查的情况下,能够事后判定为未发生接合不良(S106)、或者判定为发生了接合不良(S108)。
如此进行是否发生(已发生)接合不良的判定,能够接受该判定的结果来修正蓄电元件100与汇流条600的位置关系,或者判别不合格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由测定装置2测定出的该电极端子的表面中的多个露出部分的高度来计算该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即,通过针对一个电极端子测定三个以上的露出部分的高度,由此来测定该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具体而言,通过利用测定装置2针对一个电极端子而测定不处于同一直线上(即,配置为不呈直线状排列)的三个以上的露出部分的高度,由此来计算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以及倾斜度(表面的平面度)。
此外,关于汇流条600也同样,关于一个汇流条而测定多处(配置为不呈直线状排列的三个以上的位置)的高度,由此来计算各个汇流条的高度以及倾斜度(表面的平面度)。另外,在上述的电极端子以及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以及倾斜度的计算中,虽然利用三个以上的测定点更能够准确地计算该高度以及倾斜度,但是也可以利用一个或者两个测定点来计算该高度以及倾斜度。
而且,也能够利用如此计算出的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以及倾斜度、与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以及倾斜度之中的至少一者,来判定为未发生接合不良(S106)、或者判定为发生接合不良(S108)。此外,如果利用电极端子以及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以及倾斜度的数据,则在判定为发生接合不良的情况下,还能够推测发生接合不良的原因(电极端子与汇流条600的哪方有不良状况)。
如以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具备配置在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上且与该电极端子连接的汇流条600,该汇流条600具有形成为使该电极端子的表面露出的多个开口部。即,由于从形成于汇流条600的多个开口部露出了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因此能够通过测定该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露出部分的高度来测定电极端子与汇流条600之间的间隙。因而,根据蓄电装置1,由于能够一边监视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与汇流条600之间的间隙一边接合电极端子与汇流条600,因此能够抑制在电极端子与汇流条600的接合中发生接合不良。
此外,汇流条600针对电极端子的每一个而具有形成为使电极端子的表面露出的三个以上的开口部。即,由于从这三个以上的开口部露出了电极端子的三个以上的表面部分,因此能够测定这三个以上的露出部分的高度。因而,能够根据电极端子的这三个以上的露出部分的高度来计算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以及倾斜度,因此能够计算电极端子与汇流条600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抑制在电极端子与汇流条600的接合中发生接合不良。
此外,这三个以上的开口部形成为使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露出部分不呈直线状排列,因此能够利用不呈直线状排列的三个以上的该露出部分的高度来准确地计算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以及倾斜度。因而,能够准确地计算电极端子与汇流条600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抑制在电极端子与汇流条600的接合中发生接合不良。
此外,形成于汇流条600的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电极端子的表面的外周部分露出,因此能够测定电极端子的表面的外周部分的高度。在此,与根据电极端子的表面的中央部分中的多处的高度来计算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相比,根据电极端子的表面的外周部分中的多处的高度来计算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更能够准确地计算。因而,能够根据电极端子的表面的外周部分的高度来计算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因此能够更准确地计算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
此外,形成于汇流条600的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电极端子的表面之中的与凹凸部不同的部分露出,因此能够测定与该凹凸部不同的部分的高度。因而,即便在电极端子的表面形成有凹凸部,也能够在不受到该凹凸部的影响的情况下计算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
此外,通过在汇流条600的外缘部分形成缺口,从而在汇流条600形成了多个开口部。在此,在汇流条600的中央部分形成贯通孔来作为该多个开口部的情况下,由于毛刺等而汇流条600有可能发生翘曲之虞。因而,通过在汇流条600的外缘部分形成缺口,由此能够抑制汇流条600在电极端子上发生翘曲,从而能够抑制在电极端子与汇流条600的接合中发生接合不良。
此外,形成于汇流条600的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露出部分呈直线状排列。因而,在测定从该多个开口部露出的多个露出部分的高度时,能够通过使测定装置相对于电极端子呈直线状移动来测定该多个露出部分的高度。即,能够通过使测定装置相对于电极端子呈直线状移动这样的简单动作来容易地测定该多个露出部分的高度。
此外,汇流条600的电极端子侧的面与电极端子的表面被接合,因此能够通过对面与面进行接合来稳固地接合汇流条600与电极端子。
此外,形成于汇流条600的多个开口部配置在汇流条600与电极端子的接合部分的外部,因此能够在不妨碍到汇流条600与电极端子的接合的情况下配置该多个开口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的检查方法,测定从形成于汇流条600的多个开口部露出的、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中的多个露出部分的高度,由此来测定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由此,能够在接合电极端子与汇流条600之前或者之后检查电极端子与汇流条600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在电极端子与汇流条600的接合中发生接合不良。
此外,通过测定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从而能够比较汇流条600的高度与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高度,因此能够检查电极端子与汇流条600之间的间隙。
此外,通过同时测定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中的多个露出部分的高度、以及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从而能够简易地测定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以及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
此外,通过判定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露出部分的高度与汇流条600的表面的高度之差是否处于给定范围内,从而能够检查电极端子与汇流条600之间的间隙是否在容许范围内。
此外,能够通过测定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中的三个以上的露出部分的高度来测定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以及倾斜度,因此能够准确地检查电极端子与汇流条600之间的间隙。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即,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是例示而非限制性。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的说明来表示而由要求保护的范围来表示,旨在包含与要求保护的范围均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汇流条600的端子连接部所形成的多个开口部(例如开口部611a~611d)是形成于外缘部分的缺口(凹部)。但是,汇流条600的端子连接部所形成的多个开口部并不限定于缺口,可以是贯通孔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在汇流条600的端子连接部形成有例如四个开口部。但是,汇流条600的端子连接部所形成的开口部的个数并不特别限定。不过,为了测定汇流条600的平面的高度,优选在汇流条600的端子连接部形成有三个以上的开口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汇流条600的端子连接部所形成的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的外周部分露出。但是,该多个开口部也可以形成为使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的中央部分露出。在该情况下,虽然精度下降,但也能够测定电极端子的高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汇流条600的端子连接部所形成的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表面之中的与凹凸部不同的部分露出。但是,该多个开口部也可以形成为使该凹凸部露出。在该情况下,测定装置避开该凹凸部来测定露出部分的高度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汇流条600的端子连接部所形成的多个开口部配置在汇流条600与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的接合部分的外部。但是,也可以设为在该多个开口部的外部配置该接合部分。由此,也能够将汇流条600与电极端子接合。
此外,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如上述的蓄电装置1的检查方法来实现,而且还能够作为具备进行蓄电装置1的检查方法中包括的特征处理的处理部的检查装置来实现。此外,也能够作为使计算机执行蓄电装置1的检查方法中包括的特征处理的程序、集成电路来实现等。此外,还能够作为记录有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易失性记录介质、例如软盘、硬盘、CD-ROM、MO、DVD、DVD-ROM、DVD-RAM、BD(Blu-ray(注册商标)Disc)、半导体存储器来实现等。而且,这种程序经由CD-ROM等记录介质以及因特网等传输介质来流通。
此外,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这种蓄电装置1来实现,而且还能够作为蓄电装置1所具备的汇流条600来实现。
此外,任意组合上述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各构成要素而构筑的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备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等。
符号说明
1 蓄电装置
2 测定装置
10 外装体
11 第一外装体
12 第二外装体
21 正极外部端子
22 负极外部端子
30 蓄电单元
40 电气设备
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 蓄电元件
110 容器
120 正极端子
121 正极端子表面
121a~121c、122a~122d、131a~131d、132a~132d 露出部
130 负极端子
131 负极端子表面
140 电极体
150 正极集电体
160 负极集电体
170 铆钉
171 铆钉表面
200 隔离件
300、310、320 夹持构件
400、410、420、430、440 束缚构件
500 汇流条框架
510 汇流条框架主体部
511、512、513、514、515、516、517、518 支承部
521、522、523、524、525、526、527、528 突起部
600、610、620、630、640、650 汇流条
611、612、613、614 端子连接部
611a~611d、612a~612d、613a~613c、614a~614d、615a、615b、616a、616b 开口部
611e、611f、614e、614f 接合部
613d 布线连接部
615、616 并联连接部
617 串联连接部

Claims (13)

1.一种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
电极端子,设置于所述蓄电元件;和
汇流条,配置在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上,并且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
所述汇流条具有形成为使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露出的多个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分别具有电极端子的多个蓄电元件,
所述汇流条针对所述多个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电极端子的每一个而具有形成为使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露出的三个以上的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三个以上的开口部形成为使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露出部分不呈直线状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的外周部分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开口部是形成在所述汇流条的外缘部分的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露出部分呈直线状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开口部配置在所述汇流条与所述电极端子的接合部分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在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形成有凹凸部,该凹凸部为凹部或者凸部,
所述多个开口部形成为使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之中的与所述凹凸部不同的部分露出。
9.一种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是具备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其中,
测定从形成于汇流条的开口部露出的电极端子的表面中的露出部分的高度,由此来测定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所述汇流条配置在设置于所述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其中,
还测定所述汇流条的表面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其中,
在所述露出部分以及所述汇流条的表面的高度的测定中,同时测定呈直线状排列的多个所述露出部分以及所述汇流条的表面的高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其中,
还判定所述露出部分的高度与所述汇流条的表面的高度之差是否处于给定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其中,
在所述露出部分的高度的测定中,测定三个以上的所述露出部分的高度,由此来测定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的高度。
CN201580046918.2A 2014-09-04 2015-09-02 蓄电装置 Active CN1066053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0438 2014-09-04
JP2014180438 2014-09-04
PCT/JP2015/004458 WO2016035334A1 (ja) 2014-09-04 2015-09-02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検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5316A true CN106605316A (zh) 2017-04-26
CN106605316B CN106605316B (zh) 2020-05-01

Family

ID=55439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6918.2A Active CN106605316B (zh) 2014-09-04 2015-09-02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33128B2 (zh)
JP (1) JP6627764B2 (zh)
CN (1) CN106605316B (zh)
DE (1) DE112015004047T5 (zh)
WO (1) WO201603533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4166A (zh) * 2017-06-07 2018-12-1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模块和电池组
CN110571397A (zh) * 2018-06-06 2019-12-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汇流条及汇流条连结体
CN115136406A (zh) * 2020-03-31 2022-09-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和具备该电源装置的车辆以及蓄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04418S1 (en) * 2015-07-14 2017-12-05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JP2018116926A (ja) * 2017-01-16 2018-07-26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蓄電素子、及び蓄電装置
US20180205059A1 (en) * 2017-01-16 2018-07-19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KR102519443B1 (ko) * 2017-12-27 2023-04-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6537A (ja) * 2005-08-29 2007-03-15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二次電池
CN101803067A (zh) * 2007-07-16 2010-08-11 株式会社Lg化学 基于机械连接方式的二次电池组
JP2012138190A (ja) * 2010-12-24 2012-07-19 Gs Yuasa Corp 組電池の計測端子対応接続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46003A (ja) 2001-02-21 2002-08-30 Toshiba Battery Co Ltd 電池用接続部材
JP3770484B2 (ja) * 2002-03-18 2006-04-26 古河電池株式会社 電池に取付けた端子の検査方法
CN104993077B (zh) 2007-07-16 2017-09-01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二次电池的电连接构件
KR101015834B1 (ko) 2009-01-06 2011-02-23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전지 모듈
US20100248029A1 (en) * 2009-01-07 2010-09-30 A123 Systems, Inc. Methods of welding battery terminals
JP5211128B2 (ja) * 2010-09-30 2013-06-1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組電池
US9461296B2 (en) * 2010-11-30 2016-10-04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JP5589955B2 (ja) 2011-05-16 2014-09-1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
JP5776345B2 (ja) * 2011-06-09 2015-09-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電力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車両
JP6045802B2 (ja) 2012-03-21 2016-12-14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6537A (ja) * 2005-08-29 2007-03-15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二次電池
CN101803067A (zh) * 2007-07-16 2010-08-11 株式会社Lg化学 基于机械连接方式的二次电池组
JP2012138190A (ja) * 2010-12-24 2012-07-19 Gs Yuasa Corp 組電池の計測端子対応接続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4166A (zh) * 2017-06-07 2018-12-1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模块和电池组
CN109004166B (zh) * 2017-06-07 2022-04-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模块和电池组
CN110571397A (zh) * 2018-06-06 2019-12-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汇流条及汇流条连结体
CN115136406A (zh) * 2020-03-31 2022-09-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和具备该电源装置的车辆以及蓄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37057A1 (en) 2017-08-17
WO2016035334A1 (ja) 2016-03-10
JPWO2016035334A1 (ja) 2017-07-13
DE112015004047T5 (de) 2017-07-13
CN106605316B (zh) 2020-05-01
US10333128B2 (en) 2019-06-25
JP6627764B2 (ja) 2020-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5316A (zh)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检查方法
JP7045550B2 (ja) 組立構造が向上した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US10763469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CN107210404B (zh) 电池模块以及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JP6299537B2 (ja) 蓄電装置
US9905829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KR101943493B1 (ko) 배터리 모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KR20190071454A (ko) 버스바 어셈블리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TWI733682B (zh) 蓄電裝置
US9960460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KR101896162B1 (ko) 필름 외장 전지의 삽입 안내 장치
KR102122930B1 (ko)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팩
US20160056495A1 (en) Accumulator device
JP2015122266A (ja) 蓄電装置
JP2013161692A (ja) 蓄電素子、蓄電素子群
KR102355380B1 (ko) 측면 와이어 본딩 가능한 전지팩, 전지모듈 및 전지모듈 제조 방법
KR20130019187A (ko) 배터리 팩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20130130104A1 (en) Current collector, energy storage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urrent collector
JP2013030302A (ja) 電気化学セル
JP2016054108A (ja) 蓄電装置
US20150140382A1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module
KR20160030852A (ko) 축전 소자
JP6572710B2 (ja) 端子構造、蓄電装置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17117526A (ja) 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3490991A (zh) 蓄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