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6309B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6309B
CN106576309B CN201580041486.6A CN201580041486A CN106576309B CN 106576309 B CN106576309 B CN 106576309B CN 201580041486 A CN201580041486 A CN 201580041486A CN 106576309 B CN106576309 B CN 1065763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rs
transmission
signal
cel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14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6309A (zh
Inventor
柿岛佑一
武田一树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576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6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6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6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在用户终端应用双重连接(DC)来与多个无线基站进行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的劣化。利用双重连接与设定第一小区组的第一无线基站和设定第二小区组的第二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具有对各小区组发送含有SRS的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发送单元、和控制对于各小区组的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基于对至少一个小区组设定的保证功率来控制对于各小区组的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发送功率。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为了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被规格化(非专利文献1)。
在LTE中作为多址(multi access)方式,在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中使用以O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为基础的方式,在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中使用以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为基础的方式。
为了自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域化及高速化,正在探讨称作LTE Advanced的LTE后继系统(也称作LTE-A),并且作为LTERel.10/11被规格化。LTERel.10/11的系统带域包括把LTE系统的系统带域作为一个单位的至少一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以该方式,集合多个CC进行宽带域化称作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
在LTE进一步的后继系统即LTERel.12中,探讨多个小区在不同的频带(载波)中使用的各种方案。在形成多个小区的无线基站实质上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应用上述CA。另一方面,探讨在形成各小区的无线基站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应用双重连接(DC:DualConnectivity)。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LTE/LTE-A中,作为由上行链路发送的信号(UL信号),规定有上行数据信号(PUSCH信号)、上行控制信号(PUCCH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RS)等。SRS是在信道质量测量等中使用的参考信号,无线基站基于从用户终端周期或非周期地发送的SRS能够掌握信道状态。
如上所述,在形成多个小区的无线基站实质上单一的情况下(例如在应用CA的情况下),该无线基站能够综合考虑各小区中的用户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来控制UL信号的进度和/或上行发送功率。
但是,如双重连接(DC)那样,设想在多个无线基站各自与用户终端连接的情况下,各无线基站独立地控制用户终端的调度(例如时间·频率资源分配)和上行发送功率。在该情况下,各无线基站难以掌握其它无线基站进行了怎样的资源分配。其结果是,有可能变得无法恰当地控制用户终端中的上行发送功率。
例如,在应用双重连接的用户终端基于来自各无线基站的指示(UL许可)以所要求的发送功率进行UL信号的发送时,发生UL的发送功率超过用户终端所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怎样控制上行发送功率成为问题。
作为一个例子,考虑与在现有系统(例如Rel.11)应用CA的情况同样地,将PUSCH信号或PUCCH信号比SRS优先进行发送(丢弃SRS)。但是,如上所述,在双重连接中各无线基站独立控制调度。因此,在关于DC直接应用现有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情况下,来自用户终端的SRS的发送机会大幅降低,有可能招致上行链路中的通信质量的劣化。或者,为了避开丢弃或功率调节等功率控制需要将发送功率维持得较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发明,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用户终端应用双重连接(DC)与多个无线基站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上行链路中的通信质量的劣化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的一个实施方式是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利用双重连接与设定第一小区组的第一无线基站和设定第二小区组的第二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向各小区组发送含有SRS的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发送单元、控制向各小区组发送的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控制单元,前述控制单元基于对至少一个小区组设定的保证功率,来控制对于各小区组的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发送功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用户终端应用双重连接(DC)来与多个无线基站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上行链路中的通信质量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载波聚合及双重连接的无线基站及用户终端的通信的图。
图2是说明载波聚合中的SRS的发送控制的图。
图3是说明双重连接中的SRS的发送控制的图。
图4是说明双重连接中的SRS的功率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小区组、定时提前组、小区的概要的图。
图6是说明双重连接中的SRS的功率控制的其它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设定有非周期的SRS有无触发及SRS参数的表格的图。
图8是表示从多个天线端口发送SRS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载波聚合(CA)及双重连接(DC)中的小区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中,UE与五个小区(C1-C5)连接。C1是P小区(主小区(PCell:Primary Cell)),C2-C5是S小区(副小区(SCell:Secondary Cell))。
图1A表示载波聚合(CA)的无线基站及用户终端的通信。CA是将多个频率块(也称作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小区)整合来进行宽带域化的技术。各CC例如具有最大20MHz的带宽,在整合最大五个CC的情况下,实现最大100MHz的宽带。
在图1A所示的例子中,无线基站eNB1是形成宏小区的无线基站(以下称作宏基站),无线基站eNB2能够作为形成小型小区的无线基站(以下称作小型基站)。例如,小型基站可以是与宏基站连接的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那样的构成。因此,CA也可以称作基站内CA(intra-eNB CA)。
在应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一个调度器(例如宏基站eNB1所具有的调度器)控制多个小区的调度。在宏基站eNB1具有的调度器控制多个小区的调度的构成中,例如,设想各无线基站间由如光纤那样的高速线路等理想的回程链路(ideal backhaul)连接。另外,在CA中支持对由发送定时分类的定时提前组(TAG:Timing Advance Group),不同TAG的最大发送定时差为32.47μs。
图1B表示双重连接(DC)的无线基站及用户终端的通信。在应用双重连接的情况下,多个调度器独立设置,该多个调度器(例如,无线基站MeNB所具有的调度器及无线基站SeNB所具有的调度器)分别控制管辖的一个以上的小区的调度。因此,DC也可以称作基站间CA(inter-eNB CA)。需要说明的是,在DC中,也可以对每个独立设置的调度器(即基站)应用CA(Intra-eNB CA)。
在无线基站MeNB所具有的调度器及无线基站SeNB所具有的调度器控制各自管辖的一个以上的小区的调度的构成中,例如,设想各无线基站间由X2接口等无法无视延迟的非理想的回程链路(non-ideal backhaul)连接。另外,在DC中,无线基站间也能够完全非同步运用,在不同无线基站的通信中产生最大500μs的子帧的偏差。
如图1B所示,在双重连接中,各无线基站设定由一个或者多个小区构成的小区组(CG:Cell Group)。各小区组由同一无线基站所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小区或者发送天线装置、发送站等同一发送点所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小区构成。
含有P小区的小区组称作主小区组(MCG:Master Cell Group),主小区组以外的小区组称作副小区组(SCG:Secondary Cell Group)。构成MCG及SCG的小区的总数设定成规定值(例如五小区)以下。
设定有MCG的(利用MCG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称作主基站(MeNB:Master eNB),设定有SCG的(使用SCG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称作副基站(SeNB:Secondary eNB)。
在双重连接中,无线基站间不把与载波聚合同等的协调作为前提。因此,用户终端能够对每个小区组独立进行下行链路L1/L2控制(PDCCH/EPDCCH)、上行链路L1/L2控制(PUCCH/PUSCH的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反馈)。因此,即使在SeNB中,需要具有与P小区同等功能(例如,公共搜索空间、PUCCH等)的特别S小区。将具有与P小区同等功能的特别S小区也称作“PS小区(PSCell)”。
如图1A所示,在形成多个小区的无线基站实质上相同的情况下(在应用CA的情况下),该无线基站能够综合考虑各小区中的用户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来控制调度或上行发送功率。用户终端只要不在功率受限(Power-limited)状态下,就能够在多个小区同时进行UL信号的发送。
在此,功率受限意味着,在用户终端想要进行发送的定时中,UL的发送功率已到达最大发送功率的状态。例如,将要求了超过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上行信号的发送而导致上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受到限制的情况称作功率受限。也就是指,对于多个小区的UL信号的发送所需要的发送功率的总计超过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所需要的发送功率(也称作期望功率、期望发送功率)包括从无线基站通知的要求功率(要求发送功率)、基于该要求功率来应用功率提升而增加的发送功率。
在现有系统(例如Rel.11)中,在用户终端进行UL信号的发送时UL发送所要求的发送功率超过规定值(例如PCMAX)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基于规定规则来进行UL信号的发送控制和/或功率控制。作为UL信号,存在由上行随机访问信道(PRACH)、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发送的PUCCH信号、由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的PUSCH信号、SRS等。
例如,如图2A所示,设想用户终端应用CA而与CC#0(小区#0)和CC#1(小区#1)连接,在CC#1中发送SRS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在CC#1中进行SRS的发送之前,判断该SRS的发送功率和在其它CC#0中发送的UL信号(在此为PUSCH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总值(也称作总发送功率、发送功率之和)是否超过规定值(参照图2B)。作为规定值能够设为用户终端所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PCMAX)。
在SRS的发送功率(要求功率)和PUSCH信号的发送功率(要求功率)的总值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进行控制,使得不进行SRS的发送(也称作丢弃(drop、droping))。也就是说,用户终端以与SRS相比优先PUSCH信号的方式而控制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图2B表示CC#0中的UL发送定时和CC#1中的UL发送定时不同(TAG不同)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分别考虑CC#0的两个子帧中的PUSCH信号的发送功率,来控制SRS的发送。
另外,在SRS的发送和PUCCH信号的发送同时发生,且发送功率的总值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用户终端比SRS优先地发送PUCCH信号。同样地,在SRS的发送和PRACH信号的发送同时发生,且发送功率的总值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用户终端比SRS优先地发送PRACH信号。需要说明的是,PUSCH信号的发送功率也可称作PUSCH的功率,PUCCH信号的发送功率也可称作PUCCH的功率,PRACH信号的发送功率也可称作PRACH的功率。
以该方式,在现有系统中,用户终端考虑SRS的发送功率(要求功率)和在其它小区(或者CC)中发送的UL信号的发送功率(要求功率)的总值来控制实际SRS的发送的有无。但是,在CA中无线基站也进行其它小区的调度的控制,所以能够进行考虑了SRS的发送的全面的功率控制。另外,无线基站也能够掌握SRS没有从用户终端发送的事态。在需要来自用户终端的SRS发送的情况下,无线基站也能够对用户终端动态地指示SRS的发送(非周期的SRS)。
另一方面,关于在应用双重连接(DC)时成为功率受限的情况下的用户终端操作(例如SRS的控制)尚未决定。因此,可以想到在应用DC时,与现有系统(CA)同样地控制UL信号(例如SRS的发送)。
例如,如图3A所示,设想用户终端应用DC与CC#0(小区#0)和CC#1(小区#1)连接,在CC#0中发送SRS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在CC#0中进行SRS的发送之前,判断该SRS的发送功率和在其它CC#1中发送的UL信号(在此为PUSCH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总值是否超过规定值(例如PCMAX)(参照图3B)。
在SRS的发送功率(要求功率)和PUSCH信号的发送功率(要求功率)的总值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进行控制,使得不进行SRS的发送(丢弃(drop、droping))(与现有系统相同)。
但是,在形成多个小区的无线基站不同的情况下(在应用DC的情况下),各无线基站难以掌握其它无线基站的资源分配或功率控制(对于UL信号的要求功率)。也就是说,在应用DC的情况下,各无线基站独立地对用户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或调制方式等进行控制,所以难以在用户终端的总计发送功率不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范围内动态地调整发送功率。
此外,在应用双重连接的情况下,各无线基站无法掌握对方侧进行了怎样的功率控制,所以有可能无法设想用户终端中的功率调节或丢弃发生的定时和频度。对于各无线基站(主基站MeNB及副基站SeNB),在用户终端进行了设想外的功率调节或丢弃的情况下,变得无法正确地进行上行链路通信,从而通信质量或吞吐量有可能显著劣化。
例如,在图3A中,设定CC#0的无线基站(例如MeNB)无法控制CC#1中的调度和发送功率,所以根据通信状况,有可能从用户终端对于CC#0的SRS的发送机会降低。另外,MeNB也难以掌握SRS无法接收的理由。尤其,从信道状态的测量或连接确认的观点来看,在无线通信中构成MCG的小区(例如P小区)中的SRS的发送是重要的。
因此,本发明者等想到即使在应用双重连接(DC)的情况下,通过恰当地进行各小区组中的UL信号(例如SRS)的发送控制,来抑制上行链路中的通信质量的劣化。具体而言,想到在应用双重连接(DC)的情况下,(1)对SRS设定保证功率(minimum guaranteedpower),(2)对SRS的发送/发送功率控制设定优先级,(3)应用功率调节,(4)向无线基站发送信令等。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SRS作为UL信号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能够应用的UL信号不限于此。
(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应用双重连接(DC)的情况下对SRS设定保证功率(也称作最低保证功率、保证发送功率)的情况进行说明。
保证功率是作为用户终端的UL信号的发送功率而被保证的功率。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至少一个小区组(CG)中设定SRS的保证功率。但是,在来自无线基站的要求功率小于保证功率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以该要求功率进行SRS的发送。另外,在来自无线基站的要求功率大于保证功率的情况下,考虑到功率受限的有无或对其它小区组设定的要求功率等,进行功率调节直到该要求功率或者保证功率来进行SRS的发送。
在此,作为一个例子,设想把MCG的保证功率设为PMeNB、把SCG的保证功率设为PSeNB的情况。主基站MeNB或者副基站SeNB对用户终端将保证功率PMeNB和PSeNB双方、或者任一方利用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进行通知。尤其在没有信令或指示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可以识别为一定的保证发送功率。例如,可以识别为保证发送功率PMeNB=0和/或PSeNB=0、PMeNB=PCMAX和/或PSeNB=0即可。
用户终端在对主基站MeNB发送SRS的情况下,即在由下行控制信息和/或RRC信令触发了SRS的发送的情况下,计算向MCG的发送功率。如果要求功率为保证发送功率PMeNB以下,则用户终端把该要求功率确定为MCG的发送功率。
同样地,用户终端在对副基站SeNB发送SRS的情况下,即,在由下行控制信息和/或RRC信令触发了SRS的发送的情况下,计算向SCG的发送功率。如果要求功率为保证发送功率PSeNB以下,则用户终端把该要求功率确定为SCG的发送功率。
在无线基站xeNB(主基站MeNB或者副基站SeNB)的要求功率超过保证功率PxeNB(保证功率PMeNB或者PSeNB)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根据条件进行控制,使得发送功率为保证功率PxeNB以下。
作为一个例子,设想MCG及SCG的总计要求功率有可能超过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对要求了超过保证功率PxeNB的功率的小区组,进行一部分的信道或者信号的功率调节(Power-scaling)或丢弃。其结果是,当发送功率变为保证发送功率PxeNB以下时,不继续进行功率调节或丢弃。
即,作为双重连接的SRS的最大发送功率,能够构成为至少保证通过保证发送功率PMeNB或者PSeNB的发送。或者,可以依靠其它小区组的分配或用户终端的安装等,附带条件地应用保证功率。例如,在来自无线基站的要求功率为保证功率以下的情况下,能够以该要求功率进行SRS的发送,在来自无线基站的要求功率大于保证功率的情况下,能够至少以保证功率以上的发送功率进行SRS的发送。
在图4A所示的例子中,作为MCG中的UL信号(例如SRS)的发送而从主基站MeNB要求了保证发送功率PMeNB以下的功率,作为SCG中的UL信号(例如PUSCH信号)的发送而从副基站SeNB要求了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SeNB的功率。用户终端确认在MCG及SCG各自中,每个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是否没有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MeNB及PSeNB,两小区组中的所有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是否没有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
在图4A所示的例子中,两小区组中的所有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所以用户终端应用功率调节或者丢弃。尽管MCG的每个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没有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MeNB,但因为SCG的每个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SeNB,所以用户终端对MCG分配该要求功率作为发送功率,并将剩余功率(从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减掉MCG的发送功率而得到的剩余功率)分配给SCG。对于SCG,用户终端将上述剩余的功率看作是允许最大发送功率,对SCG应用功率调节或者。
在图4B所示的例子中,作为MCG中的UL信号(例如SRS)的发送而从主基站MeNB要求了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MeNB的功率,作为SCG中的UL信号(例如,PUSCH信号)的发送而从副基站SeNB要求保证发送功率PSeNB以下的功率。两小区组中的所有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所以用户终端应用功率调节或者丢弃。
在图4B所示的例子中,尽管SCG的每个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没有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SeNB,但因为MCG的每个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MeNB,所以用户终端对SCG分配该要求功率作为发送功率,并将剩余的功率(从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减掉SCG的发送功率而得到的剩余功率)分配给MCG。对于MCG,用户终端将上述剩余的功率(≥保证功率)看做是允许最大发送功率,对MCG应用功率调节。也能够应用由Rel.10/11规定的规则来作为功率调节的规则。
在图4C所示的例子中,作为MCG中的UL信号(例如SRS)的发送而从主基站MeNB要求了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MeNB的功率,作为SCG中的UL信号(例如PUSCH信号)的发送而从副基站SeNB要求了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SeNB的功率。在该情况下,MCG的每个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MeNB,SCG的每个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SeNB,所以将双方的小区组的功率功率调节至保证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说明中,表示了对各小区组分别设定SRS的保证功率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多个小区组中,对至少一个小区组(例如包含P小区的小区组)设定SRS的保证功率即可。另外,可以对构成小区组的小区(CC)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选择性地设定SRS的保证功率。
<与PUSCH/PUCCH的保证功率的关系>
另外,在双重连接(DC)中,设想对PUCCH/PUSCH发送也设定保证功率。用户终端在存在来自主基站MeNB(或者副基站SeNB)的发送要求的情况下,即,在由上行许可或者RRC信令触发了PUCCH/PUSCH的发送的情况下,考虑要求功率和保证功率来决定发送功率。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实施方式,假设SRS的保证功率与对PUCCH和/或PUSCH设定的保证功率相同,用户终端控制SRS的发送功率。在该情况下,能够将与SRS的保证功率有关的信息的信令(高层信令)包含在与PUCCH和/或PUSCH的保证功率有关的信息的信令中。由此,能够降低与保证功率有关的信令比特,并且恰当地确保各小区组中的SRS的发送机会。
或者,作为其它方式,考虑SRS的保证功率从PUSCH和/或PUCCH的保证功率的偏移量,用户终端控制SRS的发送功率。作为偏移量值,可以规定固定值而从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隐式地(implicit)通知,也可以使用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广播信号等)显式地(explicit)通知。
除此之外,作为偏移量值,也能够利用SRS的发送功率所利用的偏移量值(PSRS_OFFSET,c),对用户终端进行通知。在现有系统(例如Rel.11)中,作为SRS的发送功率,如以下的式(1)所示,对PUSCH的发送功率赋予偏移量值(PSRS_OFFSET,c)。
[算式1]
式(1)
PSRS,c(i)=min{PCMAX,c(i),PSRS_OFFSEF,c(m)+10log10(MSRS,c)+PO_PUSCH,c(j)+αc(j)·PLc+fc(i)}
因此,考虑PUSCH和/或PUCCH的保证功率与该偏移量值(PSRS_OFFSET,c)来决定SRS的保证功率。PUSCH和/或PUCCH的保证功率、或偏移量值(PSRS_OFFSET,c)能够预先利用高层信令等向用户终端通知。
另外,对于SRS的保证功率的设定还能够根据UL信号的发送目的地来进行控制。在应用双重连接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与各基站形成的不同的小区组连接。另外,在各小区组中,存在按每个小区的分类(P小区(PS小区)或者S小区)、或按每个定时提前组(TAG)的分类(PTAG或者STAG)(参照图5)。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对小区组(CG)、定时提前组(TAG)、和/或小区的每个分类设定不同的保证功率。或者,也可以对小区组的一部分(例如仅PCG)设定保证功率。同样地,可以对TAG的一部分(例如仅PTAG)设定保证功率,也可以对小区的一部分(例如仅P小区)设定保证功率。
例如,能够对每个PCG和SCG设定不同的保证功率。具体而言,能够将PCG的SRS保证功率设定得比SCG的SRS保证功率高。或者,能够对P小区和S小区(或者P小区和S小区和PS小区)的每个分类、或者对各自设定不同的保证功率,也能够对定时提前组(PTAG和STAG)的每个分类、或者对各自设定不同的保证功率。
以该方式,通过对小区组(CG)、定时提前组(TAG)、和/或小区的每个分类、或者对各自设定保证功率,能够灵活地设定维持SRS的发送的发送目的地。其结果是,能够抑制通信质量的劣化,提高吞吐量。
另外,对于SRS的保证功率的设定也能够根据SRS的分类(类别)进行控制。例如,能够对周期性地发送的SRS(也称作Periodic SRS、trigger type0)和非周期性地发送的SRS(也称作Aperiodic SRS、trigger type1)设定不同的保证功率。或者,也可以对周期性地发送的SRS和非周期性地发送的SRS的一方(例如非周期的SRS)设定保证功率。通过对非周期的SRS设定保证功率,能够恰当地担保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要求的SRS的发送。
另外,在对周期的SRS设定保证功率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可以基于发送SRS的定时(例如子帧号码)或频率资源来控制保证功率有无应用。也就是说,用户终端设定用于发送SRS的优先子帧和非优先子帧,切换保证功率的应用来进行控制。或者,用户终端设定用于发送SRS的优先频率资源和非优先频率资源,切换保证功率的应用来进行控制。例如,设定保证功率的定时(例如子帧)可以预先通过规格定义,能够从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广播信号等)进行通知。
这样,通过对一部分SRS选择性地设定保证功率,在没有成为功率受限的状况下也能够进行没有设定保证功率的SRS的发送,在功率受限的状况下担保设定有保证功率的SRS的发送。在该情况下,在成为功率受限的状况下,优先发送PUCCH信号或PUSCH信号,能够将没有设定保证功率的SRS丢弃。由此能够提高吞吐量。
<考虑了PUSCH的控制>
另外,用户终端还可以构成为根据发送了SRS的子帧中的PUSCH的发送的有无,控制功率受限时的SRS的发送或发送功率。
例如,如图6A所示,设想在MCG的小区(CC#0)的规定子帧中发送SRS,在该SRS的发送区间,在SCG的小区(CC#1)中发送PUSCH,从而变成功率受限的情况。
用户终端能够对规定子帧的码元(第0~第13码元)中的最终码元(第13码元)复用SRS而进行发送。在该情况下,在发送SRS的规定子帧中,根据PUSCH的分配(例如第0~第12码元)的有无来控制SRS的发送和发送功率。
例如,在对发送SRS的规定子帧(例如第0~第12码元)分配PUSCH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基于对PUSCH设定的功率(根据应用于PUSCH的功率控制)来决定SRS的发送功率。具体而言,用户终端(1)把SRS的发送功率看做与PUSCH的发送功率相同,或者(2)保持PUSCH的发送功率和SRS的发送功率的差分或者比率不变而与PUSCH同样地进行功率控制(例如功率调节)。
图6B表示用户终端(1)把SRS的发送功率看做与PUSCH的发送功率相同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在图6B中,作为MCG的CC#0中的UL信号(例如PUSCH)的发送而从主基站MeNB要求了超过保证功率的功率,作为SCG的CC#1中的UL信号(例如PUSCH信号)的发送而从副基站SeNB要求了保证功率以下的功率。两小区组中的所有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所以用户终端应用功率调节或者丢弃。
在图6B所示的例子中,表示SCG的CC#1的发送功率的总和不超过保证功率,但MCG的CC#0的发送功率的总和超过保证功率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把该要求功率作为发送功率分配给SCG,把剩余的功率(从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减掉SCG的发送功率而得到了剩余功率)分配给MCG。
对于CC#0的规定子帧,用户终端把上述剩余的功率看做允许最大发送功率,对PUSCH应用功率调节。此外,用户终端对SRS也不进行丢弃,而与PUSCH同样地应用功率调节。具体而言,如图6B所示,设定与PUSCH相同的功率。由此,能够对在现有系统的规则下会被丢弃的SRS不进行丢弃,而是进行发送。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系统中,如图6C所示,变成将SRS丢弃。
另外,用户终端可以不使SRS与PUSCH的发送功率相同,而保持PUSCH的发送功率与SRS的发送功率的差分或者比率不变地进行SRS的功率控制(例如功率调节)。例如,保持用于PUSCH的发送功率设定的偏移量(P0_PUSCH)和用于SRS的发送功率设定的偏移量(PSRS_OFFSET)的差分或者比率不变,与PUSCH同样地对SRS的功率进行功率调节。
另一方面,设想在CC#0的规定子帧中不进行PUSCH信号的发送,并且成为功率受限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按照分配其它小区组的发送功率后的剩余功率来发送SRS的发送功率、不进行SRS的发送(丢弃)、或者遵从PUSCH或PUCCH的功率控制。
<考虑了PUCCH的控制>
另外,用户终端可以构成为根据发送SRS的子帧的PUCCH的发送的有无,来控制功率受限时的SRS的发送或发送功率。
例如,如图6A所示,设想在MCG的小区(CC#0)的规定子帧中发送SRS,在该SRS的发送区间,在SCG的小区(CC#1)中发送PUSCH,而变成功率受限的情况。
在PUCCH分配到CC#0的规定子帧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基于在PUCCH设定的功率(根据应用于PUCCH的功率控制)来决定SRS的发送功率。具体而言,用户终端(1)把SRS的发送功率密度设为与PUCCH的发送功率密度相同,(2)保持PUCCH的发送功率密度与SRS的发送功率密度的差分或者比率不变而与PUCCH同样地进行功率控制(例如功率调节),或者(3)对SRS应用PUSCH的功率控制。
在用户终端(3)将PUSCH的功率控制应用于SRS的情况下,在规定子帧假设PUSCH的发送来进行功率控制(例如功率调节)。也就是说,用户终端能够应用在上述<考虑了PUSCH的控制>中记载的(1)或者(2)的功率控制方法。
另一方面,设想在CC#0的规定子帧中不进行PUCCH信号的发送,且变成功率受限的情况。在所述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按照分配其它小区组的发送功率后的剩余功率来发送SRS的发送功率、不进行SRS的发送(丢弃)、或者遵从PUSCH的功率控制。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在应用双重连接(DC)的情况下对SRS设定优先级的情况进行说明。优先级能够对周期的SRS(Periodic SRS)和非周期的SRS(Aperiodic SRS)的一方或者双方进行设定。另外,能够对周期的SRS和非周期的SRS分别设定不同的优先级。
优先级能够设为对于与发送SRS的小区组不同的其它小区组的UL信号(例如PUSCH信号、PUCCH信号、SRS等)的发送的优先级。或者,也能够设为对于发送SRS的小区组的UL信号(例如PUSCH信号、PUCCH信号、PRACH信号、SRS等)的发送的优先级。
<周期的SRS>
在对周期的SRS设定优先级的情况下,对该周期的SRS设定表示优先级的高低的旗标(flag)。例如,在对用户终端利用高层信令来设定(Configure)周期的SRS时,能够将表示优先级的高低的信息一起通知到用户终端。
另外,可以对用户终端设定优先级不同的多个周期的SRS。在该情况下,作为对用户终端设定的信息,能够构成为在现有的周期的SRS的构成(SRS configuration)之外,还追加表示优先级的高低的1比特或者多个比特的旗标。另外,在设定多个周期的SRS的情况下(例如,在设定发送周期不同的两个SRS的情况下),对于第二个设定的周期的SRS,可以为了决定序列而将单一或者多个虚拟小区ID(假想小区ID(Virtual cell ID))向用户终端进行通知。
<非周期的SRS>
来自用户终端的非周期的SRS的发送由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0、4等)来控制。另外,无线基站事先将与预先触发的有无和/或触发的SRS参数有关的信息通过高层信令向用户终端进行通知(参照图7A)。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非周期的SRS设定优先级的情况下,在设定该非周期的SRS的参数时,关于优先级的高低能够一起向用户终端进行信令发送。
尤其,在利用DCI格式4(UL许可)的非周期的SRS的触发中,将SRS触发的有无和触发的情况下的SRS参数对用户终端进行多个通知。因此,能够对向用户终端通知的各参数设定不同优先级(参照图7B)。例如,对第一SRS参数集~第三SRS参数集分别设定不同优先级。由此,无线基站能够根据通信环境来控制灵活的SRS发送。
或者,可以构成为将与优先级有关的信息包含在控制非周期的SRS的触发的下行控制信息(UL许可)而动态地通知给用户终端。
<周期的SRS与非周期的SRS>
另外,可以对周期的SRS与非周期的SRS设定不同的优先级。例如,对由无线基站控制触发的非周期的SRS设定比周期的SRS高的优先级。
另外,可以根据UL信号的发送目的地(小区组(CG)、定时提前组(TAG)、和/或小区)的分类来设定不同的优先级。例如,对向P小区、PCG、PTAG等发送的SRS设定高优先级。在该情况下,可以显式地(explicit)发送信令来设定优先级,也能够将规定的SRS隐式地(implicit)设定为优先SRS设定。
<与优先级对应的发送功率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终端可以不根据优先级来控制SRS的发送的有无,而是根据优先级来变更对SRS设定的发送功率。例如,用户终端能够对优先级高的SRS直到成为保证功率(或者PCMAX)为止优先地分配功率。
另外,在优先级高的SRS(例如优先级相同的SRS)存在多个而变成功率受限的情况下,用户终端(1)能够对多个SRS均等地进行功率调节,或者(2)能够对一部分的SRS优先地进行功率分配。作为(2)中的一部分的SRS,能够从在P小区、PCG、PTAG等中发送的SRS中进行选择。
另外,在发送优先级低的SRS的情况下,或者在优先其它UL信号(PUSCH信号、PUCCH信号、PRACH信号)的情况下,当通过功率受限设定功率时,通常优先级低的SRS被丢弃。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与SRS同时发送的物理信道或信号分配功率后,在存在能够残留分配的功率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得将残留功率的所有或者一部分分配给SRS而避免SRS的丢弃。在该情况下,相对于同时发送的物理信道或信号,通过分配保证功率能够确保对于SRS的功率。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在SRS的发送定时中变成功率受限的情况下,对SRS进行功率调节来控制发送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现有系统(例如Rel.11)中,在SRS的发送定时中变成了功率受限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进行控制使得将SRS丢弃。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变成功率受限的情况下,用户终端极力避免SRS的丢弃,进行控制使得利用尽可能的功率来进行SRS的发送。
例如,用户终端进行功率调节,使得SRS与在同一定时发送的UL信号的总计功率不超过PCMAX(或者保证功率)。此时,用户终端可以仅对SRS应用功率调节,也可以对与SRS同时发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信号应用功率调节。
另外,在相同定时(例如同一子帧)中对多个小区进行SRS的发送的情况下,通过将规定的功率校正系数(w(i))乘以SRS的要求功率,能够进行各SRS的功率校正。作为功率校正系数,能够利用在现有系统中变成功率受限的情况下所利用的功率校正系数(w(i))。
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对SRS进行功率调节的情况下,在无线基站侧准确的信道状态的测量变得困难。其结果是,有可能变得无法恰当地设定针对于用户终端的自适应调制解调/信道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and Coding)。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多个天线设定了SRS的发送的情况下,对来自一部分天线的SRS发送进行丢弃或者功率调节。另一方面,关于其它天线,确保发送功率(要求功率)来进行SRS的发送。由此,无线基站能够恰当地进行信道状态的测量,并且能够消除用户终端侧的功率的限制(功率受限)。
例如,用户终端能够从设定有SRS发送的多个天线中的天线端口号码大的天线开始依次降低发送功率(功率调节)或者丢弃(参照图8参照)。图8表示用户终端利用四个天线端口(AP#1~AP#4)来发送SRS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AP#1~AP#4进行SRS发送时变成功率受限的情况下,从AP号码大的AP(AP#4)开始依次进行功率调节或者丢弃。图8表示将AP#4丢弃(或者通过功率调节使发送功率为0)的情况。
或者,在从用户终端发送不同序列的SRS(类别不同的SRS)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一部分序列丢弃或者进行功率调节,来确保其它序列的SRS的发送功率。例如,在需要在相同定时中发送周期的SRS和非周期的SRS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将周期的SRS丢弃或者进行功率调节。
或者,也能够对由宽带发送的SRS通过限定发送带域(减小)来确保SRS的发送功率。例如,在SRS的发送时变成功率受限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将SRS的发送带域限定为规定领域(例如发送带域的50%)来进行SRS的发送。
或者,用户终端可以对被梳齿(櫛の歯)复用(comb)的SRS通过降低频率的插入周期来确保SRS的发送功率。在无线基站侧,通过检测FFT后的信号,能够掌握功率调节的有无。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将有关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设定的信息向无线基站通知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应用双重连接(DC)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存在由于功率受限而对SRS的发送进行丢弃或者进行功率调节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向无线基站通知对SRS进行了丢弃、和/或进行了功率调节的情况。或者,用户终端可以构成为向无线基站通知在规定子帧中变成功率受限的情况。
作为从用户终端向无线基站通知是否是功率受限的方法,能够根据是否是功率受限而对SRS的发送方法进行改变。例如,用户终端通过改变应用于SRS的信号序列,能够对无线基站通知是否是功率受限。作为信号序列,能够设定两种SRS的梳齿(櫛の歯),根据是否是功率受限而分开使用不同的序列。
或者,用户终端可以构成为不将功率受限而是将变成功率受限为止的残留功率向无线基站通知。尤其,在发送PUSCH的情况下,能够将与残留功率有关的信息包含在PUSCH中进行通知。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利用现有系统中的功率余量(PHR:power headroom)。
另外,用户终端能够将与残留功率有关的信息发送给SRS的发送目的地的小区(CG)或者其它小区(或者其它CG)。
(第五实施方式)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对在应用双重连接(DC)的情况下一部分小区(或者小区组)应用TDD时的保证功率的设定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实施方式不限于SRS的保证功率,也能够应用于其它信号(例如PUSCH信号和/或PUCCH信号)的保证功率。
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示,在对每个不同小区组设定保证功率的方式中,还设想一部分小区(或者小区组)应用TDD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能够设定的UL发送功率根据应用TDD的其它小区(或者小区组)的子帧类别(DL子帧、UL子帧、或者特殊(SP:Special)子帧)而变化。
例如,设想设定MCG应用FDD的小区(例如CC#0)、设定SCG应用TDD的小区(例如CC#1)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根据CC#1的子帧类别,用户终端能够用于CC#0的UL发送的发送功率有所不同。例如,在CC#1变成DL子帧的情况下,在CC#0中设定的上行发送功率与CC#1变成UL子帧的情况相比有富余。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UL信号(例如SRS、PUSCH信号和/或PUCCH信号)设定多个保证功率。例如,对每个子帧类别设定不同的多个保证功率来进行功率分配。也就是说,用户终端根据对方侧的小区的子帧类别(DL、UL、或者SP)切换多个保证功率来使用。
例如在使用两种保证功率的情况下,设定一部分小区(CC#1)为DL子帧(不进行UL信号的发送)时的保证功率和一部分小区为UL子帧(发送UL信号)时的保证功率。特殊子帧的保证功率可以能够与DL子帧、UL子帧独立地指定,也可以设为例如与UL子帧相同。
用户终端根据利用TDD的小区的构成(UL/DL/SP构成)自发地判断子帧类别,从而能够将多个保证功率切换利用。需要说明的是,与利用TDD的小区的UL/DL/SP构成有关的信息能够从广播信号或(E)PDCCH等掌握。或者,可以构成为从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通知与多个保证功率有关的信息。
以该方式,在双重连接中,在存在应用TDD的小区的情况下,通过与子帧类别(UL/DL/SP构成)相关联地设定多个保证功率,用户终端能够根据子帧类别灵活地控制UL信号的发送功率。需要说明的是,保证功率可以设定于SRS、PUSCH信号、PUCCH信号及PRACH信号的一部分,也能够设定于全部。
(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进行说明。该无线通信系统应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任一个或者这些的组合。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的概要构成图。如图9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具备:多个无线基站10(11及12)、位于由各无线基站10形成的小区内且构成为能够与各无线基站10通信的多个用户终端20。无线基站10分别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并经由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
在图9中,无线基站11由例如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宏基站构成,形成宏小区C1。无线基站12由具有局部覆盖范围的小型基站构成,形成小型小区C2。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基站11及12的数目不限于图9所示的数目。
在宏小区C1及小型小区C2中,可以使用同一频带,也可以使用不同频带。另外,无线基站11及12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光纤、X2接口)相互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宏基站11也可以称作无线基站、eNodeB(eNB)、发送点(transmission point)等。小型基站12也可以称作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家庭eNodeB(HeNB:Home eNodeB)、发送点、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等。
用户终端20可以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包括移动通信终端还包括固定通信终端。用户终端20能够经由无线基站10而与其它用户终端20执行通信。
在上位站装置30中包含有例如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于此。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针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波频分多址),针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域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域(子载波)并将数据映射到各子载波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送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多个终端通过彼此使用不同的带域来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送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上行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这些的组合。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规定的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通过PDSCH传送。另外,同步信号、或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等通过PBCH传送。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括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Channel))等。包含PDSCH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等通过PDCCH传送。PDCCH中使用的OFDM码元数目通过PCFICH传送。对于PUSCH的HARQ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通过PHICH传送。EPDCCH可以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用于传送DCI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通过PUSCH传送。另外,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Quality Indicator))、送达确认信号等通过PUCCH传送。用于与小区的连接建立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前导码)通过PRACH传送。另外,信道质量测量用的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用于将PUCCH或PUSCH解调的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作为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发送。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的整体构成图。无线基站10(包括无线基站11及12)具备:用于MIMO传送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传送路径接口106。需要说明的是,发送接收单元103由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构成。
从无线基站10通过下行链路向用户终端20发送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送路径接口106而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联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介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送格式选择、信道编码、高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并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另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高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预编码并输出的下行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来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中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单元102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应用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使用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在各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由放大单元102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由放大单元102放大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输入的上行信号所含有的用户数据进行高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 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送路径接口106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送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而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另外,传送路径接口106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光纤、X2接口)而与相邻无线基站发送接收信号(回程链路信令)。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主功能构成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中,主要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它功能块。
如图11所示,无线基站10至少包括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处理单元304而被构成。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控制通过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通过PDCCH和/或扩展PDCCH(EPDCCH)传送的下行控制信号的调度。另外,也进行系统信息、同步信号、CRS、CSI-RS等下行参考信号等的调度的控制。另外,控制上行参考信号、通过PUSCH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通过PUCCH和/或PUSCH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等的调度。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单元301能够由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使用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另外,控制单元301为了调整与无线基站10连接的用户终端20的上行信号发送功率,能够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及映射单元303。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基于从用户终端发送的SRS来估计信道质量,控制自适应调制解调/信道编码(AMC)。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DL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等),并向映射单元303输出。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用于通知下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DL分配(DL Assignment)及用于通知上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UL许可(UL grant)。另外,根据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CSI等而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等对下行数据信号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另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还能够生成与对SRS等UL信号设定的保证功率有关的信息、与优先级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由发送接收单元103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广播信号等)或下行控制信号而向用户终端20通知。需要说明的是,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由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使用的信号生成器或者信号生成电路构成。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并向发送接收单元103输出。映射单元303能够由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使用的映射电路或者映射器构成。
接收处理单元304对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UL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数据信号、上行参考信号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另外,接收处理单元304可以利用接收到的信号针对接收功率(RSRP)或信道状态进行测量。需要说明的是,处理结果或测量结果可以向控制单元301输出。接收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使用的信号处理器或者信号处理电路构成。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20的整体构成图。如图12所示,用户终端20可以由以下部分构成:用于MIMO传送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应用单元205。需要说明的是,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由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构成。
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由放大单元202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由放大单元202放大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向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由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使用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所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向应用单元205转发。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的层有关的处理等。另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向应用单元205转发。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向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入。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而向各发送接收单元203转发。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并发送。由发送接收单元203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单元202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在分别设定由一个以上小区构成的小区组(CG)的多个无线基站之间发送接收信号。例如,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对多个CG同时发送UL信号。
图13是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主要功能构成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中,主要表示了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它功能块。
如图13所示,用户终端20构成为至少包括: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处理单元404。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处理单元404取得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通过PDCCH/EPDCCH发送的信号)及下行数据信号(通过PDSCH发送的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对于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是否需要的判定结果等,控制UL信号的生成。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进行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及映射单元403的控制。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单元401能够由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使用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另外,控制单元401控制UL信号(PUCCH信号、PUSCH信号、SRS等)的发送功率。具体而言,在发送接收单元203对MCG及SCG同时发送UL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考虑对UL信号(例如SRS)设定的保证功率来控制发送功率(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与保证功率有关的信息能够从接收处理单元404取得。此时,可以基于从PUCCH和/或PUSCH的保证功率起的偏移量值来取得SRS的保证功率。
另外,控制单元401能够假设SRS的保证功率和PUSCH和/或PUCCH的保证功率相同来控制功率。另外,控制单元401可以对SRS的类别(周期的SRS或者非周期的SRS)应用不同的保证功率来控制功率。另外,在发送SRS的子帧中,控制单元401能够根据PUCCH和/或PUSCH的分配的有无来控制SRS的发送功率。
另外,控制单元401能够对SRS设定优先级来控制发送(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或者,在SRS的发送定时中成为功率受限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能够对SRS进行功率调节来控制发送(上述第三实施方式)。或者,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控制,使得将与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设定有关的信息向无线基站通知(上述第四实施方式)。或者,在一部分小区(或者小区组)应用TDD时,控制单元401能够利用多个保证功率来控制发送功率(上述第五实施方式)。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UL信号并向映射单元403输出。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上行控制信号。
另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在从无线基站10所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含有UL许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对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指示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另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而生成SRS。需要说明的是,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由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使用的信号生成器或者信号生成电路构成。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的上行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并向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出。映射单元403能够由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使用的映射电路或者映射器构成。
接收处理单元404对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DL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另外,接收处理单元404可以利用接收到的信号对接收功率(RSRP)或信道状态进行测量。需要说明的是,处理结果或测量结果可以向控制单元401输出。接收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使用的信号处理器或者信号处理电路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方框图表示功能单位的方框。这些功能块(构成单元)通过硬件及软件的任意组合而实现。另外,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不被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上联合的一个装置实现,也可以利用有线或者无线将物理上分离的两个以上装置连接,并通过这些多个装置实现。
例如,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的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使用ASIC(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等硬件来实现。另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可以由包括处理器(CPU)、网络连接用的通信接口、存储器、存储了程序的且电脑能够读取的存储介质的电脑装置来实现。
在此,处理器或存储器等由用于通信信息的总线连接。另外,电脑能够读取的存储介质例如为软盘、光磁盘、ROM、EPROM、CD-ROM、RAM、硬盘等存储介质。另外,程序可以经由电信线路从网络发送。另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可以包含输入键等输入装置、显示器等输出装置。
无线基站10及用户终端20的功能构成可以通过上述硬件实现,也可以由通过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实现,还可以由两者的组合实现。处理器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而对用户终端的整体进行控制。另外,处理器从存储介质读取程序、软件模块或数据至存储器,根据它们来执行各种处理。在此,该程序是使电脑执行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操作的程序即可。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由存储在存储器中且通过处理器进行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其它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然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本发明能够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及范围而实施修正及变更实施方式。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的目的是举例说明,而没有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的意思。
本申请基于2014年7月30日申请的特愿2014-155153。所有内容均包含于此。

Claims (5)

1.一种终端,其利用被设定了第一小区组以及第二小区组的双重连接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送单元,其对各小区组发送含有SRS的UL信号和/或UL信道;
控制单元,其控制对于各小区组的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发送功率;以及
接收单元,通过高层信令接收与对至少一个小区组设定的保证功率有关的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在各小区组中对作为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PUSCH和/或作为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PUCCH的发送、以及SRS的发送应用相同的保证功率,从而控制发送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考虑对第二小区组设定的保证功率及第二小区组中的含有SRS的UL信号的发送功率,来控制第一小区组的UL信号的发送功率。
3.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小区组中的含有SRS的UL信号的要求发送功率在对第二小区组设定的保证功率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对第二小区组中的含有SRS的UL信号设定要求发送功率。
4.一种无线基站,其与利用被设定第一小区组和第二小区组的双重连接的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单元,其从终端接收从终端发送的含有SRS的UL信号和/或UL信道;以及
发送单元,将有关对至少一个小区组设定的保证功率的信息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发送;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在各小区组中对作为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PUSCH和/或作为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PUCCH的发送、以及SRS的发送基于相同保证功率而被控制了发送功率的UL信号和/或UL信道。
5.一种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终端利用被设定了第一小区组以及第二小区组的双重连接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对各小区组发送含有SRS的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步骤;
通过高层信令接收与对至少一个小区组设定的保证功率有关的信息的步骤;以及
控制对于各小区组的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步骤,
在各小区组中对作为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PUSCH和/或作为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PUCCH的发送、以及SRS的发送应用相同的保证功率。
CN201580041486.6A 2014-07-30 2015-07-29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65763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5153A JP5948376B2 (ja) 2014-07-30 2014-07-30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4-155153 2014-07-30
PCT/JP2015/071527 WO2016017705A1 (ja) 2014-07-30 2015-07-29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6309A CN106576309A (zh) 2017-04-19
CN106576309B true CN106576309B (zh) 2020-02-21

Family

ID=55217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1486.6A Active CN106576309B (zh) 2014-07-30 2015-07-29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4102B2 (zh)
EP (1) EP3209069A4 (zh)
JP (1) JP5948376B2 (zh)
CN (1) CN106576309B (zh)
WO (1) WO20160177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32592B1 (en) 2015-08-06 2023-01-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ter-carrier d2d communication
CN106685613B (zh) * 2015-11-06 2020-04-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srs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536904B2 (en) * 2016-05-09 2020-01-14 Ofinno, Llc Parallel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10582397B2 (en) * 2016-11-09 2020-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finement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s during control symbol
BR112019012988B1 (pt) * 2016-12-23 2023-12-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de sinal, estação base e mei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WO2018176491A1 (en) 2017-04-01 2018-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power headroom report for feeding back beamformed srs power scaling
US10959186B2 (en) * 2017-05-02 2021-03-23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WO2018230138A1 (ja) * 2017-06-15 2018-12-20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US11026189B2 (en) * 2017-06-19 2021-06-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transmission protocol
CN111742570B (zh) * 2017-12-27 2024-02-0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基站、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9159568A1 (ja) * 2018-02-16 2019-08-22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機及び送信方法
US11356962B2 (en) * 2019-01-07 2022-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in NR-NR dual connectivity
JP7438138B2 (ja) * 2019-01-10 2024-02-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1436112B (zh) * 2019-01-11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589403B2 (en) * 2019-02-25 2023-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power control prioritiz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JP7268189B2 (ja) * 2019-03-29 2023-05-0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送信の電力をハンドリングするための無線デバイス、第1の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第2の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およびそれらによって実施される方法
US11546864B2 (en) * 2020-02-14 2023-0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dual connectivity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2046A (zh) * 2010-11-09 2013-07-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58342B2 (en) * 2012-04-17 2015-02-17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device
KR102184585B1 (ko) * 2014-03-21 2020-11-30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이중 연결을 고려한 전력 제한 상황에서의 pusch/pucch 전력 스케일링 방법 및 그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2046A (zh) * 2010-11-09 2013-07-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utcome of the email discussion[76b-08]on TPC aspects of Dual Connectivity;3GPP;《3GPP TSG-RAN WG1 Meeting#76bis R1-141899》;20140404;第11页第6-7行 *
Power sharing in dual connectivity;3GPP;《3GPP TSG-RAN WG1 #77 R1-142347》;20140523;第1节、第2.1节、第2.2节 *
Power sharing in dual connectivity;3GPP;《3GPP TSG-RAN WG1 Meeting#77 R1-142264》;2014052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32266A (ja) 2016-03-07
WO2016017705A1 (ja) 2016-02-04
EP3209069A4 (en) 2018-01-24
EP3209069A1 (en) 2017-08-23
CN106576309A (zh) 2017-04-19
US10064102B2 (en) 2018-08-28
US20170215107A1 (en) 2017-07-27
JP5948376B2 (ja)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6309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JP6871355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US10389497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base station
CN108551689B (zh) 用户终端
WO2016121913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6664741B (zh)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432014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31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U2016292598A1 (en)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6017356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70142668A1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6031683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211420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2015185922A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174200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7038672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051895A1 (en)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6066926A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254240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177091A1 (en) Wireless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