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3817A - 玻璃带的制造装置以及玻璃带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玻璃带的制造装置以及玻璃带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3817A
CN106573817A CN201580044584.5A CN201580044584A CN106573817A CN 106573817 A CN106573817 A CN 106573817A CN 201580044584 A CN201580044584 A CN 201580044584A CN 106573817 A CN106573817 A CN 106573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glass tape
width
dimensionally stable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45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堂守浩司
原口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73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38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5/00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5/04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in a continuous way
    • C03B25/10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in a continuous way with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glass products
    • C03B25/12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in a continuous way with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glass products of glas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4Forming glass sheets by the overflow downdraw fusion process; Isopip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7Forming glass sheets combined with thermal conditioning of the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8Means for providing the drawing force, e.g. traction or draw ro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1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 C03B35/16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by roller convey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1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 C03B35/16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by roller conveyors
    • C03B35/161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by roller convey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nt sheets or rib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1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 C03B35/16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by roller conveyors
    • C03B35/18Construction of the conveyor rollers ; Materials, coatings or coverings thereof
    • C03B35/189Disc ro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1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 C03B35/20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by gripping tongs or supporting fra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在玻璃带的制造装置中,在退火区域和冷却区域对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支承辊中的至少一个是用于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弯曲的玻璃带(G)的形状稳定化的形状稳定化辊。所述形状稳定化辊包括:在玻璃带(G)的一面侧配置的第一辊(11)、和在玻璃带(G)的另一面侧配置的第二辊(12)。第一辊(11)的各辊(11a)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11c)均位于比对应的第二辊(12)的各辊(12a)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12c)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玻璃带的制造装置以及玻璃带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带的制造装置以及玻璃带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玻璃带的成形方法的代表例之一,周知使熔融玻璃从成形体流下而成形出玻璃带的溢流下拉法。
通常来说,使用该溢流下拉法的玻璃带的制造装置具备:使熔融玻璃从成形体流下而成形规定宽度尺寸的玻璃带的成形区域、使成形后的玻璃带缓冷从而去除内部应变的退火区域、和将缓冷后的玻璃带冷却至室温附近的冷却区域。另外,通常沿着玻璃带配设多个对玻璃带的宽度方向两侧进行支承的辊。
然而,刚在成形区域成形后的玻璃带处于尚未完全凝固的状态,其形状随着退火区域中的缓冷而确定,但是此时,玻璃带在缓冷过程中有时呈现出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趋势。难以通过现有的设备使这种玻璃带的弯曲的形状、特别是弯曲方向(表背的任一侧凸出)稳定,存在因此而使制造出的玻璃带以及玻璃板的品质产生偏差的可能性。
对于该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中,通过将对下降中的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夹持的辊以沿着玻璃带的弯曲形状的方式配置为轴线在水平面内倾斜的状态,从而使玻璃带的形状稳定化。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2-509844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支承构造是基于玻璃带始终为恒定的弯曲方向(表背的任一侧凸出)这一前提的构造。因此,例如在玻璃带开始向与设想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情况下,辊的轴线的倾斜方向与玻璃带的弯曲方向(宽度方向端部的倾斜方向)相反。于是,在玻璃带被辊夹持时,从辊对玻璃带施加较大的负荷。存在因从该辊对玻璃带施加的负荷而使玻璃带产生破裂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技术课题是不使玻璃带产生破裂而使其弯曲方向稳定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玻璃带的制造装置具备:使成形后的玻璃带缓冷从而去除其内部应变的退火区域、和将缓冷后的所述玻璃带冷却至室温附近的冷却区域,在上述的区域中,沿着所述玻璃带的下降方向配设有多个对所述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支承辊,该玻璃带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配设有多个的所述支承辊中的至少一个是用于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弯曲的所述玻璃带的形状稳定化的形状稳定化辊,所述形状稳定化辊包括:第一辊,其配置于所述玻璃带的一面侧,且具有对所述玻璃带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部;和第二辊,其配置于所述玻璃带的另一面侧,且具有对所述玻璃带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部,所述第一辊的各支承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均位于比对应的所述第二辊的各支承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在此,玻璃带的宽度方向以平坦的状态下的玻璃带的宽度方向作为基准(以下,同样)。
在该结构中,第一辊的各支承部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均位于比对应的第二辊的各支承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换言之,能够采用在比第一辊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通过第二辊支承玻璃带的方式。由此,能够以随着趋于宽度方向内侧而在第一辊侧形成凸起的弯曲形状支承玻璃带。因此,能够通过形状稳定化辊,使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玻璃带的形状稳定化。
并且,在该结构中,第一辊的各支承部与第二辊的各支承部不形成隔着玻璃带对置的配置。换言之,不采用第一辊的各支承部与第二辊的各支承部对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规定的宽度方向的区域进行夹持的方式。因此,在玻璃带开始向与设想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情况下,与对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夹持的辊以轴线在水平面内倾斜的状态配置时相比,玻璃带被形状稳定化辊支承时从形状稳定化辊向玻璃带施加的负荷减轻。换言之,与对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夹持的辊以轴线在水平面内倾斜的状态配置时相比,形状稳定化辊能够减轻向玻璃带施加的负荷,从而能够降低在玻璃带产生破裂的可能性。这样,在本发明的玻璃带的制造装置中,即使在玻璃带开始向与设想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情况下,也不会在玻璃带产生破裂,能够使其弯曲方向稳定化为表背的一侧。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位于所述冷却区域的最上方的所述支承辊是所述形状稳定化辊。
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地使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玻璃带的形状稳定化。其原因在于,在冷却区域中,玻璃带未充分固化,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得到来自第一以及第二辊的支承力。
在该结构中,优选所述玻璃带的制造装置还在所述退火区域配设有所述形状稳定化辊。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退火区域中有效地使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玻璃带的形状稳定化。
在该结构中,优选所述退火区域的所述形状稳定化辊的所述第一辊相对于所述冷却区域的所述形状稳定化辊的所述第一辊而配置在所述玻璃带的相反面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在退火区域中被暂时定向的玻璃带的弯曲方向在冷却区域中成为相反的朝向。由此,能够抑制使玻璃带带有不良状态(翘曲、挠曲、变形)的情况。
另外,根据该结构,以弯曲方向反转的部位为中心,玻璃带在上下方向上弯曲。因此,该反转部位的周边作为阻止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弯曲变形的阻力部而发挥功能,因此不易产生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变形。另一方面,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弯曲作为阻止玻璃带的上下方向的弯曲变形的阻力部而发挥功能,因此不易产生玻璃带的上下方向的变形。通过它们的协同效应,玻璃带在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变形的情况得到抑制。由此,能够减少在缓冷区域中因上升气流而使玻璃带的姿态混乱的不良情况。其结果是,能够在缓冷区域中对玻璃带以期望的温度分布实施缓冷,因此能够可靠地去除玻璃带的内部应变。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所述退火区域中,在比所述形状稳定化辊靠下方的位置配设有辅助辊,该辅助辊用于辅助地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弯曲的所述玻璃带的形状稳定化,所述辅助辊由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构成,所述辅助辊的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之间的在所述玻璃带的厚度方向上的间隔比所述退火区域的所述形状稳定化辊的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之间的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间隔大。在此,玻璃带的厚度方向以平坦的状态下的玻璃带的厚度方向作为基准(以下,同样)。
根据该结构,辅助辊仅在玻璃带的弯曲形状、位置即将大幅变化时接触支承玻璃带,能够抑制玻璃带的弯曲形状、位置的变化。因此,能够抑制辅助辊与玻璃带的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因与玻璃带接触而施加负荷的情况。
在该结构中,优选所述退火区域的所述形状稳定化辊的所述第一辊相对于所述冷却区域的所述形状稳定化辊的所述第一辊而配置在所述玻璃带的相反面侧,所述辅助辊的所述第一辊相对于所述冷却区域的所述形状稳定化辊的所述第一辊而配置在所述玻璃带的同一面侧。
根据该结构,在冷却区域与退火区域,能够使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弯曲的方向相反。并且,通过辅助辊,能够在玻璃带下降至冷却区域之前,使玻璃带的弯曲形状一定程度地与冷却区域中的弯曲形状匹配。由此,缓慢地调转玻璃带的弯曲的方向,通过使玻璃带的弯曲的方向相反,能够减轻向玻璃带施加的负荷。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所述退火区域中,在所述形状稳定化辊与所述辅助辊之间配设有所述支承辊,该支承辊用于对所述玻璃带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夹持。
根据该结构,在退火区域中,通过对玻璃带的宽度方向两侧进行夹持的辊,能够抑制玻璃带的宽度方向两端的摆动,从而能够有效地使玻璃带的弯曲形状稳定化。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所述冷却区域中,在所述形状稳定化辊的下方配设有所述支承辊,该支承辊用于对所述玻璃带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夹持。
根据该结构,在冷却区域中,通过对玻璃带的宽度方向两侧进行夹持的辊,能够抑制玻璃带的宽度方向两端的摆动,从而能够有效地使玻璃带的弯曲形状稳定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玻璃带的制造方法具备:使成形后的玻璃带缓冷从而去除其内部应变的退火工序、和将缓冷后的所述玻璃带冷却至室温附近的冷却工序,在上述的工序中,沿着所述玻璃带的下降方向配设有多个对所述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支承辊,该玻璃带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配设有多个的所述支承辊中的至少一个是用于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弯曲的所述玻璃带的形状稳定化的形状稳定化辊,所述形状稳定化辊包括:第一辊,其配置于所述玻璃带的一面侧,且具有对所述玻璃带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部;和第二辊,其配置于所述玻璃带的另一面侧,且具有对所述玻璃带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部,所述第一辊的各支承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均位于比对应的所述第二辊的各支承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在该结构中,能够得到与之前的玻璃带的制造装置实质上同样的作用效果。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不使玻璃带产生破裂而使其弯曲方向稳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带的制造装置的概要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向视剖视图,是示出形状稳定化辊的概要俯视图。
图3是图1的D-D线向视剖视图,是示出形状稳定化辊的概要俯视图。
图4是图1的C-C线向视剖视图,是示出辅助辊的概要俯视图。
图5是图1的B-B线向视剖视图,是示出夹持辊的概要俯视图。
图6是图1的E-E线向视剖视图,是示出夹持辊的概要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带的制造装置1的概要纵剖视图。该玻璃带的制造装置1通过溢流下拉法成形作为玻璃板的原料的板状的玻璃带G。需要说明的是,将该玻璃带G切断而制作出的玻璃板例如用于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平板显示器、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数字标牌、触摸面板、电子纸等设备的玻璃基板、有机EL照明等的玻璃罩、医药品的玻璃容器、窗板玻璃、层叠轻型窗玻璃等。
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部位的厚度优选为10μm~2mm。在玻璃带G的厚度小于10μm的情况下,玻璃带G的成形本身可能会变得困难。在玻璃带G的厚度大于2mm的情况下,形状、姿态变动的趋势较小,存在本发明不再有效的可能性。基于这些观点,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部位的厚度更优选为20μm~1mm,最优选为30μm~500μm。
玻璃带G的宽度优选为250mm~3000mm。在玻璃带G的宽度小于250mm的情况下,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趋势较小,存在本发明不再有效的可能性。在玻璃带G的宽度大于3000mm的情况下,存在制造困难的可能性。基于这些观点,玻璃带G的宽度更优选为280mm~2500mm,最优选为300mm~2000mm。
详细而言,玻璃带的制造装置1从上方起依次具备:实施成形工序的成形区域2、实施退火工序的退火区域3、以及实施冷却工序的冷却区域4。
在成形区域2中,向具有楔形的剖面形状的成形体5供给熔融玻璃Gm,并且使从该成形体5的顶部溢出的熔融玻璃Gm在其下端部汇合而流下,从而由熔融玻璃Gm成形出带状的玻璃带G。该玻璃带G在成形区域2内通过冷却辊6夹持宽度方向两侧,从而宽度方向的收缩得到抑制。在退火区域3中,在使在成形区域2成形出的玻璃带G缓冷的同时去除其内部应变。在冷却区域4中,将在退火区域3中缓冷后的玻璃带G冷却至室温附近。玻璃带G从成形区域2内下降至冷却区域4内。
并且,在玻璃带的制造装置1中,在退火区域3和冷却区域4,沿着玻璃带G的下降方向配设有多个对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两侧进行支承的支承辊7。
配设于退火区域3的支承辊7由具有耐热性的材料构成,例如由包括陶瓷纤维与结合剂在内的无机材料构成。另外,配设于冷却区域4的支承辊7的表层例如由硅橡胶等弹性构件构成。
在此,配设于退火区域3的支承辊7之一成为用于使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玻璃带G的形状稳定化的形状稳定化辊8。另外,在退火区域3中,配设于比形状稳定化辊8靠下方的支承辊7的一部分成为用于辅助地使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玻璃带G的形状稳定化的辅助辊9。另外,在退火区域3中,配设于形状稳定化辊8的上方、以及形状稳定化辊8与辅助辊9之间的支承辊7成为用于对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两侧进行夹持的夹持辊10。
另外,在冷却区域4中,位于最上方的支承辊7成为形状稳定化辊8。另外,在冷却区域4中,配设于形状稳定化辊8的下方的支承辊7成为夹持辊10。
如图2和图3所示,形状稳定化辊8包括:配置于玻璃带G的表背的一面侧的第一辊11、和配置于玻璃带G的另一面侧的第二辊12。第一辊11具有对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一对辊11a(支承部)。辊11a以同轴的方式配置。并且,第二辊12具有对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一对辊12a(支承部)。辊12a以同轴的方式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辊11a与第一辊轴13连结固定,一对辊12a与第二辊轴14连结固定,当然,也可以对各个辊11a和辊12a进行悬臂支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辊11由一对辊11a构成,第二辊12由一对辊12a构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辊11和第二辊可以分别由在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上为长条且设置有一对支承部的单一辊构成,该一对支承部通过在宽度方向的中央设置凹部从而在宽度方向的两端支承玻璃带G。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辊11与第二辊12配设为相同的高度。第一辊11的轴线11b(辊11a的轴线)与第二辊12的轴线12b(辊12a的轴线)分别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构成第一辊11的一对辊11a和构成第二辊12的一对辊12a全部为相同形状且相同尺寸。在沿着第一辊11以及第二辊12的轴线11b、12b的方向上,一对辊11a之间的中央与一对辊12a之间的中央位于相同位置。
并且,在形状稳定化辊8中,第一辊11的各辊11a的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11c均位于比对应的(在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同一侧的)第二辊12的辊12a的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12c靠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各辊11a的内侧端部11c与对应的辊12a的外侧端部12c的轴线11b、12b方向(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间距离D1优选为20mm~100mm。在端部间距离D1小于20mm的情况下,同一侧的辊11a与辊12a接近,因此位于它们之间的玻璃带G的部位相对于轴线11b、12b过度地倾斜(例如倾斜角度为20°以上),产生在该部位产生不当的应力而导致损伤的可能性。在端部间距离D1大于100mm的情况下,一侧的辊11a与一侧的辊12a远离,因此无法充分支承玻璃带G,产生无法使弯曲形状稳定化的可能性。基于这些观点,端部间距离D1更优选为20mm~50mm,最优选为20mm~40mm。
需要说明的是,辊11a、12a与玻璃带G接触的部位在图示例中具有棱角,但优选倒角加工成曲面状。在该情况下,能够扩大辊11a、12a与玻璃带G接触的面积。由此,在增强玻璃带G的形状的保持力的基础上,玻璃带G不再与辊11a、12a点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在玻璃带G产生破裂。
另外,如上述那样,配设于冷却区域4的支承辊7的表层由弹性构件构成,因此配设于冷却区域4的形状稳定化辊8与配设于退火区域3的形状稳定化辊8相比,对于玻璃带G的夹紧力提高,能够有效地使玻璃带G的弯曲形状稳定化。
另外,形状稳定化辊8的第一辊11的辊11a与第二辊12的辊12a在玻璃带G的厚度方向(与轴线11b、12b垂直的方向)上的间隔D2优选为-10mm~7mm。在此,将第一辊11与第二辊12分离的方向设为正。在间隔D2小于-10mm的情况下,产生对位于一侧的辊11a与一侧的辊12a之间的玻璃带G的部位施加有过大的负荷而导致损伤的可能性。在间隔D2大于7mm的情况下,无法充分支承玻璃带G,产生无法使弯曲形状稳定化的可能性。基于这些观点,间隔D2更优选为-7mm~5mm,最优选为-5mm~3mm。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形状稳定化辊8配设于退火区域3的情况下,优选配设于退火区域3的下方。其原因在于,在退火区域3的上方,玻璃带G未充分固化,存在无法通过形状稳定化辊8充分支承的可能性,另外,在退火区域3的上方,存在玻璃带G尚未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可能性。
另外,形状稳定化辊8的数量优选为配设于退火区域3和冷却区域4的除辅助辊9以外的辊的数量的5%以上。在形状稳定化辊8的数量小于5%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得到形状稳定化辊8的效果的可能性。基于该观点,形状稳定化辊8的数量更优选为配设于退火区域3和冷却区域4的除辅助辊9以外的辊的数量的8%以上,最优选为10%以上。
另外,形状稳定化辊8的数量优选为配设于退火区域3和冷却区域4的除辅助辊9以外的辊的数量的40%以下。其原因在于,在形状稳定化辊8的数量大于40%的情况下,有时无法充分得到夹持辊10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夹持辊10的效果,除抑制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两端的摆动以外,在配设于退火区域上方的情况下,还抑制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上的收缩。基于该观点,形状稳定化辊8的数量更优选为配设于退火区域3和冷却区域4的除辅助辊9以外的辊的数量的35%以下,最优选为30%以下。
如图4所示,辅助辊9与形状稳定化辊8同样包括:在玻璃带G的表背的一面侧配置的第一辊11、和在玻璃带G的另一面侧配置的第二辊12。
辅助辊9与形状稳定化辊8的不同之处在于,辅助辊9的第一辊11的辊11a与第二辊12的辊12a在玻璃带G的厚度方向(与轴线11b、12b垂直的方向)上的间隔D3比退火区域3的形状稳定化辊8的间隔D2大。由于间隔D3大于间隔D2,因此辅助辊9仅在玻璃带G的弯曲形状、位置即将大幅变化时与玻璃带G接触。辅助辊9的其他结构与形状稳定化辊8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辅助辊9的间隔D3与形状稳定化辊8的间隔D2之差优选为0.5mm~3mm。在间隔D3与间隔D2之差小于0.5mm的情况下,玻璃带G与辅助辊9的第一辊11和第二辊12频繁地接触,产生因与玻璃带G接触而不当地施加负荷的可能性。在间隔D3与间隔D2之差大于3mm的情况下,玻璃带G几乎无法与辅助辊9的第一辊11和第二辊12接触,产生无法使玻璃带G的弯曲形状稳定化的可能性。基于这些观点,间隔D3与间隔D2之差更优选为0.5mm~2mm,最优选为0.5mm~1mm。
如图5和图6所示,夹持辊10由在玻璃带G的表背的各面侧配置的一对辊15、15构成。各辊15具有对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一对辊15a(支承部)。辊15a以同轴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辊15a与辊轴16连结固定,当然,也可以对各个辊15a进行悬臂支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辊15由一对辊15a构成,但辊15也可以由在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上为长条且设置有一对支承部的单一辊构成,该一对支承部通过在宽度方向的中央设置凹部从而在宽度方向的两端支承玻璃带G。
在本实施方式中,玻璃带G的一面侧的辊15与另一面侧的辊15配设为相同的高度。一面侧的辊15的轴线15b与另一面侧的辊15的轴线15b分别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构成一面侧的辊15的一对辊15a和构成另一面侧的辊15的一对辊15a全部呈相同形状且相同尺寸。
夹持辊10在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通过一面侧的辊15a与另一面侧的辊15a从表背夹持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另外,夹持辊10在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通过一面侧的辊15a与另一面侧的辊15a从表背夹持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的端部。
如图2和图3所示,退火区域3的形状稳定化辊8的第一辊11相对于冷却区域4的形状稳定化辊8的第一辊11配置在玻璃带G的相反面侧,并且退火区域3的形状稳定化辊8的第二辊12相对于冷却区域4的形状稳定化辊8的第二辊12配置在玻璃带G的相反面侧。
如图3和图4所示,辅助辊9的第一辊11相对于冷却区域4的形状稳定化辊8的第一辊11配置在玻璃带G的同一面侧,并且辅助辊9的第二辊12相对于冷却区域4的形状稳定化辊8的第二辊12配置在玻璃带G的同一面侧。
通过这种退火区域3的形状稳定化辊8、辅助辊9和冷却区域4的形状稳定化辊8,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的弯曲方向在退火区域3内与在冷却区域4相反。
形状稳定化辊8、辅助辊9以及夹持辊10优选全部被旋转驱动,但也可以一部分从动。在旋转驱动的情况下,形状稳定化辊8、辅助辊9以及夹持辊10的旋转速度优选全部相同。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玻璃带的制造装置1中,能够享有以下的效果。
在形状稳定化辊8中,第一辊11的各辊11a的内侧端部11c均位于比对应的第二辊12的各辊12a的外侧端部12c靠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换言之,能够采用在比第一辊11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通过第二辊12支承玻璃带G的方式。由此,能够以随着趋于宽度方向内侧而在第一辊11侧形成凸起的弯曲形状支承玻璃带G。因此,能够通过形状稳定化辊8,使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玻璃带G的形状稳定化。
并且,形状稳定化辊8的第一辊11的各辊11a与第二辊12的各辊12a不形成隔着玻璃带G对置的配置。换言之,不采用第一辊11的各辊11a与第二辊12的各辊12a对玻璃带G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规定的宽度方向的区域进行夹持的方式。因此,在玻璃带G开始向与设想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情况下,与对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夹持的辊以轴线在水平面内倾斜的状态配置时相比,玻璃带G被形状稳定化辊8支承时从形状稳定化辊8向玻璃带G施加的负荷减轻。换言之,与对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夹持的辊以轴线在水平面内倾斜的状态配置时相比,形状稳定化辊8能够减轻向玻璃带G施加的负荷,从而能够降低在玻璃带G产生破裂的可能性。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带的制造装置1中,即使在玻璃带G开始向与设想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情况下,也不会在玻璃带G产生破裂,能够使其弯曲方向稳定化为表背的一侧。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别在退火区域和冷却区域配设形状稳定化辊,但在退火区域和冷却区域中,形状稳定化辊可以为一个。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溢流下拉法成形玻璃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例如狭缝下拉法、再拉法等其他方法成形玻璃带。
附图标记说明
1 玻璃带的制造装置
3 退火区域
4 冷却区域
7 支承辊
8 形状稳定化辊
9 辅助辊
10 夹持辊
11 第一辊
11a 辊(支承部)
11b 轴线
11c 内侧端部
12 第二辊
12a 辊(支承部)
12b 轴线
12c 外侧端部
D2 第一辊与第二辊的间隔
D3 第一辊与第二辊的间隔
G 玻璃带

Claims (9)

1.一种玻璃带的制造装置,具备:使成形后的玻璃带缓冷从而去除其内部应变的退火区域、和将缓冷后的所述玻璃带冷却至室温附近的冷却区域,在上述的区域中,沿着所述玻璃带的下降方向配设有多个对所述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支承辊,该玻璃带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配设有多个的所述支承辊中的至少一个是用于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弯曲的所述玻璃带的形状稳定化的形状稳定化辊,
所述形状稳定化辊包括:第一辊,其配置于所述玻璃带的一面侧,且具有对所述玻璃带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部;和第二辊,其配置于所述玻璃带的另一面侧,且具有对所述玻璃带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部,
所述第一辊的各支承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均位于比对应的所述第二辊的各支承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带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冷却区域的最上方的所述支承辊是所述形状稳定化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带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带的制造装置还在所述退火区域配设有所述形状稳定化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带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退火区域的所述形状稳定化辊的所述第一辊相对于所述冷却区域的所述形状稳定化辊的所述第一辊而配置在所述玻璃带的相反面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带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退火区域中,在比所述形状稳定化辊靠下方的位置配设有辅助辊,该辅助辊用于辅助地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弯曲的所述玻璃带的形状稳定化,
所述辅助辊由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构成,
所述辅助辊的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之间的在所述玻璃带的厚度方向上的间隔比所述退火区域的所述形状稳定化辊的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之间的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间隔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带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退火区域的所述形状稳定化辊的所述第一辊相对于所述冷却区域的所述形状稳定化辊的所述第一辊而配置在所述玻璃带的相反面侧,
所述辅助辊的所述第一辊相对于所述冷却区域的所述形状稳定化辊的所述第一辊而配置在所述玻璃带的同一面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玻璃带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退火区域中,在所述形状稳定化辊与所述辅助辊之间配设有所述支承辊,该支承辊用于对所述玻璃带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夹持。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带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却区域中,在所述形状稳定化辊的下方配设有所述支承辊,该支承辊用于对所述玻璃带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夹持。
9.一种玻璃带的制造方法,具备:使成形后的玻璃带缓冷从而去除其内部应变的退火工序、和将缓冷后的所述玻璃带冷却至室温附近的冷却工序,在上述的工序中,沿着所述玻璃带的下降方向配设有多个对所述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支承辊,该玻璃带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配设有多个的所述支承辊中的至少一个是用于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弯曲的所述玻璃带的形状稳定化的形状稳定化辊,
所述形状稳定化辊包括:第一辊,其配置于所述玻璃带的一面侧,且具有对所述玻璃带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部;和第二辊,其配置于所述玻璃带的另一面侧,且具有对所述玻璃带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部,
所述第一辊的各支承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均位于比对应的所述第二辊的各支承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CN201580044584.5A 2014-12-22 2015-12-15 玻璃带的制造装置以及玻璃带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65738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8895A JP6388210B2 (ja) 2014-12-22 2014-12-22 ガラスリボンの製造装置及びガラスリボンの製造方法
JP2014-258895 2014-12-22
PCT/JP2015/085088 WO2016104256A1 (ja) 2014-12-22 2015-12-15 ガラスリボンの製造装置及びガラスリボン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3817A true CN106573817A (zh) 2017-04-19

Family

ID=56150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4584.5A Pending CN106573817A (zh) 2014-12-22 2015-12-15 玻璃带的制造装置以及玻璃带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1360B2 (zh)
JP (1) JP6388210B2 (zh)
KR (1) KR20170099830A (zh)
CN (1) CN106573817A (zh)
WO (1) WO20161042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10644B2 (ja) * 2017-09-29 2022-01-26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基板製造装置
US20210380457A1 (en) * 2018-10-05 2021-12-09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forming apparatuses having injection and extraction ports and methods of cooling glass using the same
CN115485247A (zh) * 2020-03-31 2022-12-16 康宁公司 具有3-d真空形成能力的多功能型玻璃形成及处理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1435A (ja) * 1999-07-22 2001-02-06 Nh Techno Glass Kk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及び液晶デバイス
JP2011098884A (ja) * 2009-10-29 2011-05-19 Corning Inc 力の循環を最小限に抑える低摩擦エッジローラ
CN202220114U (zh) * 2010-08-31 2012-05-16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由连续移动的母体玻璃带制备目标弹性玻璃板的装置
JP2012519136A (ja) * 2009-02-27 2012-08-23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ガラスリボン上の領域を成形する方法
WO2012132454A1 (ja) * 2011-03-30 2012-10-04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製造装置
CN103003208A (zh) * 2010-07-08 2013-03-27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玻璃带连续成型的设备和方法
CN103068753A (zh) * 2010-08-23 2013-04-24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14385A (en) * 1921-08-09 1924-11-04 Hitchcock Experiment Company Leer
US8899078B2 (en) 2008-11-26 2014-12-02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sheet stabilizing system, glass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glass sheet
JP5717053B2 (ja) * 2010-02-18 2015-05-13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5669006B2 (ja) * 2010-10-19 2015-02-12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帯状ガラスフィルム製造方法及び帯状ガラスフィルム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1435A (ja) * 1999-07-22 2001-02-06 Nh Techno Glass Kk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及び液晶デバイス
JP2012519136A (ja) * 2009-02-27 2012-08-23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ガラスリボン上の領域を成形する方法
JP2011098884A (ja) * 2009-10-29 2011-05-19 Corning Inc 力の循環を最小限に抑える低摩擦エッジローラ
CN103003208A (zh) * 2010-07-08 2013-03-27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玻璃带连续成型的设备和方法
CN103068753A (zh) * 2010-08-23 2013-04-24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CN202220114U (zh) * 2010-08-31 2012-05-16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由连续移动的母体玻璃带制备目标弹性玻璃板的装置
WO2012132454A1 (ja) * 2011-03-30 2012-10-04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製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04256A1 (ja) 2016-06-30
US10501360B2 (en) 2019-12-10
US20170260078A1 (en) 2017-09-14
JP6388210B2 (ja) 2018-09-12
KR20170099830A (ko) 2017-09-01
JP2016117623A (ja) 2016-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47488B2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9212079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tress variations in glass sheets produced from a glass ribbon
TWI480236B (zh) 玻璃板製造裝置
KR101736262B1 (ko) 유리 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장치
CN106573817A (zh) 玻璃带的制造装置以及玻璃带的制造方法
KR101833809B1 (ko)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TW201217284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glass sheet with improved sheet stability
JP2014005170A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US8938992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glass sheet
US9676648B2 (en) Composite isopipe
JP2012131661A (ja) ガラス板製造方法、ガラス板製造装置及びガラスロール
JP2019521944A (ja) ガラスリボン縁部を冷却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200339464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elt-shaped glass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belt-shaped glass
WO2018151166A1 (ja) 溶融ガラスの成形方法、成形装置、およびガラス製品の製造方法
JP5241223B2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設備
TWI600622B (zh)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glass plate and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2015105206A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
JP4032413B2 (ja) ガラス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製造装置
KR101264479B1 (ko) 플로트 판유리의 제조방법
WO2011136122A1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6403255B2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
WO2011136149A1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ガラス板
JP7417853B2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TW201410621A (zh) 薄板玻璃之製造方法
CN103449703B (zh) 液晶玻璃双轴自动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