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4266A - 一种甲氧基苯乙酸、其中间体及其盐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甲氧基苯乙酸、其中间体及其盐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4266A
CN106554266A CN201610776216.6A CN201610776216A CN106554266A CN 106554266 A CN106554266 A CN 106554266A CN 201610776216 A CN201610776216 A CN 201610776216A CN 106554266 A CN106554266 A CN 106554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preparation
alkali
hydrolysis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762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4266B (zh
Inventor
郭章红
江朋
徐晓明
黄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ANHUA TECHNOLOGY Co Ltd
United Technology (dezhou) Co Ltd
LIANHUA TECHNOLOGY (YANCHENG) Co Ltd
Jiangsu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IANHUA TECHNOLOGY Co Ltd
United Technology (dezhou) Co Ltd
LIANHUA TECHNOLOGY (YANCHE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IANHUA TECHNOLOGY Co Ltd, United Technology (dezhou) Co Ltd, LIANHUA TECHNOLOGY (YANCHE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IANHUA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54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4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42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42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02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from salts of 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08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from nitri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347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formation of carboxyl groups
    • C07C51/367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formation of carboxyl groups by introduc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containing oxygen only in singly bound for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41Preparation of salts of carboxylic ac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4Recycling of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氧基苯乙酸、其中间体及其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羟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其为方法一或方法二。该制备方法收率高、纯度高、操作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对设备要求较低、催化剂可回收利用、后处理简单、环保、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甲氧基苯乙酸、其中间体及其盐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甲氧基苯乙酸、其中间体及其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芳基乙酸类化合物广泛的用于医药、农药、香料及染料等领域,对烷氧基苯乙酸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燃油添加剂,也是合成医用杀虫剂、消炎剂、缓痉药物、低熔点液晶材料的必须中间体;其中对甲氧基苯乙酸是合成新一代抗抑郁药文拉法辛(Venlafaxine)的中间体,也是合成葛根素、异黄酮类等多种心血管药物的关键中间体;传统的合成方法因区域选择性使原子利用率低且严重污染环境。
目前国内外报道合成对甲氧基苯乙酸的方法如下:
1、氰化法:一般以对甲氧基苄氯为原料,与氰化钠反应,得到对甲氧基苯乙腈;再水解,得到对甲氧基苯乙酸。反应式如下:
2、Willgerodt-kindler法:该法常以苯甲醚为原料,进行Friedel-Crafts反应,得到对甲氧基苯乙酮,再与与硫磺和哌嗪反应,经过重排及水解得到对甲氧基苯乙酸。反应式如下:
3、黄鸣龙还原法:该方法以苯甲醚为原料,与草酰氯单乙酯发生Friedel-Crafts反应,生成对甲氧基苯乙酮酸乙酯,再经过水合肼发生黄鸣龙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反应式如下:
4、其他方法:如酰胺水解法、羰基合成法、三氯乙酸法等不普遍的合成方法。
上述各反应的不足在于:(1)氰化法,原料对甲氧基苄氯市场上不易获得,价格昂贵;且反应过程使用剧毒品氰化钠,产生剧毒氰化钠废水,对设备要求严格,环境污染大,生产成本高,工业化生产难以实施;(2)Willgerodt-kindler法,首先第一步Friedel-Crafts反应有同分异构体产生,难以分离,导致产物纯度低;其次,第二步反应时,会产生剧毒奇臭的硫化氢气体,收率也不高,同样对设备要求严格,环境污染大,产品纯度差,生产成本高,工业化生产难以实施;(3)黄鸣龙还原法:草酰氯单乙酯价格昂贵,且第二步黄鸣龙还原的反应条件在200℃以上,对设备要求极高,反应收率低,生产成本高,工业化生产难以实施;(4)其他方法,酰胺水解法会产生副产物2-苯乙硫醇,味道奇臭无比,污染环境;羰基合成法需要使用昂贵的催化剂,且催化剂易失活,收率不高,生产成本高;三氯乙酸法使用二苯硒,该物质对水体污染极其严重,且原料对甲氧基苯甲醛不易获得;三者工业化生产都难以实施。综上所述,上述的合成方法对于环保地合成廉价的、高纯度的对甲氧基苯乙酸,均不适用,或者不易于工业化生产。
同时,发明人检索发现“对羟基苯乙酸的合成研究”(蒋培华等,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第7期,3卷,53~56页,2002年7月)记载了在高温高压强碱的条件下长时间水解对氯苯乙腈,制得对羟基苯乙酸。但其反应条件过于苛刻,不适于工业化生产,且收率仅78.1%。
发明人还发现“1-(4-甲氧基)苯基-2-丙胺的合成”(赵冬梅,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第8期,32卷,2001年)记载了对羟基苯乙酸使用硫酸二甲酯甲基化,制得对甲氧基苯乙酸,收率98%。但该反应中硫酸二甲酯用量大且反应时间长,不适于工业化生产。
Synthesis 2010,24,4268–4272记载了2-甲基-8-羟基喹啉与碘化亚铜催化对甲基氯苯的水解,收率仅10%,不适于工业化生产。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甲氧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应以工业上较易购得的原料进行反应,工艺简单,后处理易行,条件相对温和,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且应能以较高收率制得较高纯度的甲氧基苯乙酸,同时可工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甲氧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收率低、纯度低、操作繁琐、反应条件苛刻、对设备要求严格、催化剂难回收、环境污染大、生产成本高、不适于工业化生产等缺陷,而提供了一种甲氧基苯乙酸、其中间体及其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收率高、纯度高、操作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对设备要求较低、催化剂可回收利用、后处理简单、环保、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羟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其为方法一或方法二;
所述的方法一包括以下步骤:在水、碱和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化合物1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3即可;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或者,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或者,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
其中,X为卤素;M1为所述的碱的相应的阳离子;R1、R2和R3独立地为氢或C1~C6烷基;R4、R5和R6独立地为氢或C1~C6烷基;R7、R8和R9独立地为氢、硝基或磺酸基;所述的-X和-OM1均在邻位或对位;
所述的方法二包括以下步骤:在水、碱和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化合物2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3’即可;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或者,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或者,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
其中,X为卤素;M2为碱金属离子和/或四丁基铵离子;M3为所述的M2和所述的碱的相应的阳离子;R1、R2和R3独立地为氢或C1~C6烷基;R4、R5和R6独立地为氢或C1~C6烷基;R7、R8和R9独立地为氢、硝基或磺酸基;所述的-X和-OM3均在邻位或对位。
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卤素较佳地为氯、溴或碘。
在所述的方法一中,当所述的R1、R2和R3独立地为C1~C6烷基时,所述的C1~C6烷基较佳地为甲基。
在所述的方法一中,当所述的R4、R5和R6独立地为C1~C6烷基时,所述的C1~C6烷基较佳地为甲基。
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碱可为本领域常规的碱,较佳地为含有氢氧根的碱,更佳地为碱金属氢氧化物和/或四正丁基氢氧化铵;所述的碱金属氢氧化物可为本领域常规的碱金属氢氧化物,较佳地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碱的相应的阳离子是指碱的阳离子部分,例如氢氧化钠的阳离子部分是钠离子,四丁基氢氧化铵的阳离子部分是四丁基铵离子。
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碱与所述的化合物1的摩尔比可为本领域该类反应常规的摩尔比,较佳地为3.0~6.0,更佳地为3.5~4.0。
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水与所述的化合物1的体积摩尔比可为本领域该类反应常规的体积摩尔比,较佳地为1.0L/mol~4.0L/mol,更佳地为1.44L/mol~3.48L/mol,例如2L/mol。
在所述的方法一中,较佳地,所述的碱与所述的水以碱的水溶液的形式加入;所述的碱的水溶液中碱的质量分数可为本领域该类反应常规的质量分数,较佳地为5%~30%,更佳地为10%~20%。
在所述的方法一中,当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时,所述的催化剂与所述的化合物1的摩尔比较佳地为0.03~0.3,更佳地为0.05~0.15,例如0.1。
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二价铜盐即在水中游离出铜离子、与所述的式B化合物配位的二价铜盐,例如溴化铜、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醋酸铜等。
在所述的方法一中,当所述的催化剂为或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时,所述的二价铜盐与所述的化合物1的摩尔比较佳地为0.05~0.40,更佳地为0.1~0.2,例如0.15;所述的式B化合物与所述的二价铜盐的摩尔比较佳地为1~2。
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可为50℃~150℃,较佳地为50℃~115℃。当所述的卤素为氯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较佳地为100℃~120℃,例如105℃~115℃;当所述的卤素为溴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较佳地为80℃~120℃,例如80℃~85℃;当所述的卤素为碘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较佳地为50℃~120℃,例如50℃~55℃。
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压力可0MPaG~1.0MPaG。当所述的卤素为氯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压力较佳地为0.2MPaG~1.0MPaG,更佳地为0.4MPaG~0.5MPaG,例如0.45MPaG~0.48MPaG;当所述的卤素为溴或碘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压力可为0MPaG。
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进程可以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监测方法(例如TLC、HPLC或NMR)进行监测,一般以化合物1不再反应时为反应终点,反应时间较佳地为2h~15h,更佳地为4h~8h,进一步更佳地为5h~7h。
在所述的方法一中,较佳地,所述的水解反应完成后调节反应液pH为7~8,过滤,回收催化剂即可;较佳地,用盐酸调节(优选质量分数为36%的HCl水溶液)。回收的催化剂可再次套用到所述的水解反应中。当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时,所述的回收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当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时,所述的回收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其中,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的含量较低。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卤素较佳地为氯、溴或碘。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碱金属离子可为本领域常规的碱金属离子,较佳地为钠离子和/或钾离子。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如果所述的M2和所述的碱的相应的阳离子均为钠离子,则所述的M3为钠离子;如果所述的M2为钠离子,所述的碱的相应的阳离子为钾离子,则反应体系中存在钠离子和钾离子,所述的M3可能为钠离子,也可能为钾离子。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较佳地,所述的M2和所述的M3相同。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当所述的R1、R2和R3独立地为C1~C6烷基时,所述的C1~C6烷基较佳地为甲基。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当所述的R4、R5和R6独立地为C1~C6烷基时,所述的C1~C6烷基较佳地为甲基。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碱可为本领域常规的碱,较佳地为含有氢氧根的碱,更佳地为碱金属氢氧化物和/或四正丁基氢氧化铵;所述的碱金属氢氧化物可为本领域常规的碱金属氢氧化物,较佳地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碱的相应的阳离子是指碱的阳离子部分,例如氢氧化钠的阳离子部分是钠离子,四丁基氢氧化铵的阳离子部分是四丁基铵离子。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碱与所述的化合物2的摩尔比可为本领域该类反应常规的摩尔比,较佳地为3.0~6.0,更佳地为3.5~4.0。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水与所述的化合物2的体积摩尔比可为本领域该类反应常规的体积摩尔比,较佳地为1.0L/mol~4.0L/mol,更佳地为1.44L/mol~3.48L/mol,例如2L/mol。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较佳地,所述的碱与所述的水以碱的水溶液的形式加入;所述的碱的水溶液中碱的质量分数可为本领域该类反应常规的质量分数,较佳地为5%~30%,更佳地为10%~20%。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当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时,所述的催化剂与所述的化合物2的摩尔比较佳地为0.03~0.3,更佳地为0.05~0.15,例如0.1。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二价铜盐即在水中游离出铜离子、与所述的式B化合物配位的二价铜盐,例如溴化铜、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醋酸铜等。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当所述的催化剂为或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时,所述的二价铜盐与所述的化合物2的摩尔比较佳地为0.05~0.40,更佳地为0.1~0.2,例如0.15;所述的式B化合物与所述的二价铜盐的摩尔比较佳地为1~2。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可为50℃~150℃,较佳地为50℃~115℃。当所述的卤素为氯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较佳地为100℃~120℃,例如105℃~115℃;当所述的卤素为溴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较佳地为80℃~120℃,例如80℃~85℃;当所述的卤素为碘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较佳地为50℃~120℃,例如50℃~55℃。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压力可0MPaG~1.0MPaG。当所述的卤素为氯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压力较佳地为0.2MPaG~1.0MPaG,更佳地为0.4MPaG~0.5MPaG,例如0.45MPaG~0.48MPaG;当所述的卤素为溴或碘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压力可为0MPaG。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进程可以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监测方法(例如TLC、HPLC或NMR)进行监测,一般以化合物2不再反应时为反应终点,反应时间较佳地为2h~15h,更佳地为4h~8h,进一步更佳地为5h~7h。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较佳地,所述的水解反应完成后调节反应液pH为7~8,过滤,回收催化剂即可;较佳地,用盐酸调节(优选质量分数为36%的HCl水溶液)。回收的催化剂可再次套用到所述的水解反应中。当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时,所述的回收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当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时,所述的回收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其中,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的含量较低。
所述的方法二,还可包括以下步骤:在水和碱的存在下,将化合物1进行水解反应,得到所述的化合物2即可;
其中,所述的化合物1中的-X和所述的化合物2中的-X均在邻位或对位。
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的条件可为本领域该类反应常规的条件,本发明特别优选下述条件:
在所述的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碱可为本领域常规的碱,较佳地为含有氢氧根的碱,更佳地为碱金属氢氧化物和/或四正丁基氢氧化铵;所述的碱金属氢氧化物可为本领域常规的碱金属氢氧化物,较佳地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所述的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碱与所述的化合物1的摩尔比可为本领域该类反应常规的摩尔比,较佳地为1.0~5.0,更佳地为1.5~3.0,例如1.9。
在所述的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水与所述的化合物1的体积摩尔比可为本领域该类反应常规的体积摩尔比,较佳地为0.1L/mol~1.0L/mol,例如0.2L/mol。
在所述的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中,较佳地,所述的碱与所述的水混合后,滴入所述的化合物1。
在所述的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较佳地为100℃~120℃,例如116℃。
在所述的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进程可以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监测方法(例如TLC、HPLC或NMR)进行监测,一般以化合物1不再反应时为反应终点,反应时间较佳地为2h~15h,更佳地为10h~12h。
在所述的方法二中,较佳地,所述的氰基的水解反应完成后,化合物2不经分离(即不将化合物2分离纯化,或者,获得含有化合物2的混合物;例如氰基的水解反应的反应液不经后处理、氰基的水解反应的反应液进行简单后处理等,获得含有化合物2的混合物;所述的简单后处理可以为除去溶剂、浓缩、过滤等),再进行所述的卤原子的水解反应。
所述的“所述的氰基的水解反应完成后,化合物2不经分离,再进行所述的卤原子的水解反应”较佳地为“所述的氰基的水解反应完成后,氰基的水解反应的反应液直接进行所述的卤原子的取代反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羟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如上所述的方法一制得化合物3,或者,按照如上所述的方法二制得化合物3’;
(2)在水中,将所述的化合物3或化合物3’进行酸化反应,得到化合物5即可;
其中,当所述的步骤(1)为所述的方法一时,-OM1和-OH均在邻位或对位;当所述的步骤(1)为所述的方法二时,-OM3和-OH均在邻位或对位。
在所述的羟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酸化反应的pH较佳地为1~2。
在所述的羟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酸化反应较佳地使用盐酸;所述的盐酸较佳地为质量分数为36%的HCl水溶液。
在所述的羟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中,较佳地,步骤(1)的水解反应完成后,反应液“不经后处理”或简单后处理(例如浓缩、过滤等),直接进行步骤(2);更佳地,步骤(1)的水解反应完成后,参照上述的回收催化剂的方法回收催化剂后,反应液“不经后处理”或简单后处理(例如浓缩、过滤等),直接进行步骤(2)的酸化反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如上所述的方法一制得化合物3,或者,按照如上所述的方法二制得化合物3’;
(b)在水中,在碱的存在下,将所述的化合物3或化合物3’与甲基化试剂进行取代反应,得到化合物4即可;
其中,当所述的步骤(a)为所述的方法一时,所述的M4为所述的M1和所述的碱的相应的阳离子,-OM1和-OCH3均在邻位或对位;当所述的步骤(a)为所述的方法二时,所述的M4为所述的M3和所述的碱的相应的阳离子,-OM3和-OCH3均在邻位或对位。
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碱的相应的阳离子是指碱的阳离子部分,例如氢氧化钠的阳离子部分是钠离子,四丁基氢氧化铵的阳离子部分是四丁基铵离子。
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如果所述的M3(或者M1)和所述的碱的相应的阳离子均为钠离子,则所述的M4为钠离子;如果所述的M3(或者M1)为钠离子,所述的碱的相应的阳离子为钾离子,则反应体系中存在钠离子和钾离子,所述的M4为钠离子和钾离子。
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较佳地,所述的M3和所述的M4相同,或者,所述的M1和所述的M4相同。
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水与所述的化合物3或化合物3’的体积摩尔比可为本领域该类反应常规的体积摩尔比,较佳地为1.0L/mol~2.0L/mol,例如1.44L/mol。
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碱可为本领域常规的碱,较佳地为含有氢氧根的碱,更佳地为碱金属氢氧化物和/或四正丁基氢氧化铵;所述的碱金属氢氧化物可为本领域常规的碱金属氢氧化物,较佳地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碱与所述的化合物3或化合物3’的摩尔比可为本领域该类反应常规的摩尔比,较佳地为2~3。
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甲基化试剂可为本领域该类反应常规的甲基化试剂,较佳地为硫酸二甲酯、碘甲烷和对甲苯磺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佳地为硫酸二甲酯。
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甲基化试剂与所述的化合物3或化合物3’的摩尔比可为本领域该类反应常规的摩尔比,较佳地为1~2,更佳地为1.2~1.4,例如1.24。
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取代反应的温度可为本领域该类反应常规的温度,较佳地为10℃~100℃,更佳地为30℃~50℃,例如40℃。
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取代反应的进程可以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监测方法(例如TLC、HPLC或NMR)进行监测,一般以化合物3或化合物3’不再反应时为反应终点,反应时间较佳地为2h~10h,更佳地为3h~5h,例如3.5h。
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中,较佳地,步骤(a)的水解反应完成后,化合物3或化合物3’不经分离(即不将化合物3或化合物3’分离纯化,或者,获得含有化合物3或化合物3’的混合物;例如水解反应的反应液不经后处理、水解反应的反应液进行简单后处理等,获得含有化合物3或化合物3’的混合物;所述的简单后处理可以为除去溶剂、浓缩、过滤等),再进行步骤(b)所述的取代反应;
更佳地,步骤(a)的水解反应完成后,参照上述的回收催化剂的方法回收催化剂,之后,调节反应液pH为13~14(较佳地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所述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较佳地为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化合物3或化合物3’不经分离(即不将化合物3或化合物3’分离纯化,或者,获得含有化合物3或化合物3’的混合物;例如水解反应的反应液不经后处理、水解反应的反应液进行简单后处理等,获得含有化合物3或化合物3’的混合物;所述的简单后处理可以为除去溶剂、浓缩、过滤等),再进行步骤(b)所述的取代反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甲氧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I、按照如上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制得化合物4;
II、在水中,将所述的化合物4进行酸化反应,得到化合物6即可;
其中,所述的化合物4中的-OCH3和所述的化合物6中的-OCH3均在邻位或对位。
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酸化反应的pH较佳地为1~2。
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酸化反应较佳地使用盐酸;所述的盐酸较佳地为质量分数为36%的HCl水溶液。
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中,较佳地,步骤I的取代反应完成后,反应液“不经后处理”或简单后处理(例如浓缩、过滤等),直接进行步骤II的酸化反应;更佳地,步骤I的取代反应完成后,再用有机溶剂洗涤反应液(所述的有机溶剂较佳地为甲苯),之后,反应液“不经后处理”或简单后处理(例如浓缩、过滤等),直接进行步骤II的酸化反应。
在不违背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中,“碱的相应的阳离子”是指碱的阳离子部分,例如氢氧化钠的阳离子部分是钠离子,四丁基氢氧化铵的阳离子部分是四丁基铵离子。
本发明中,化合物X不经分离,即不将化合物X分离纯化,或者,获得含有化合物X的混合物;例如反应液不经后处理、反应液进行简单后处理等,获得含有化合物X的混合物;所述的简单后处理可以为除去溶剂、浓缩、过滤等。
本发明中,如无特别说明,“压力”为表压(单位为MPaG),等于绝对压力减去大气压(一般为0.1MPa)。
本发明中,如无特别说明,所述的“邻位”是指苯环上的两个取代基处于邻位,所述的“对位”是指苯环上的两个取代基处于对位。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方法收率高、纯度高、操作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对设备要求较低、催化剂可回收利用、后处理简单、环保、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对羟基苯乙酸质谱图。
图2为对甲氧基苯乙酸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下述实施例中的“质量含量”均以市售标准品作为对照,采用HPLC测量反应液得到。
实施例1对甲氧基苯乙酸的制备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17.6g(0.05mol)8-羟基喹啉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00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10.3%,收率94.5%。其质谱图如图1所示,基峰在m/z 107处,为脱羧峰。
步骤2对甲氧基苯乙酸的制备
将上述反应所得产物投入2L玻璃瓶中,升温至30~40℃,向反应体系中滴加78.1g(0.62mol)硫酸二甲酯,保持温度30~40℃,滴加完毕,保温3.5h,取样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将反应液降温至室温,用甲苯洗涤反应液2次,分层,水层用浓盐酸调节PH值1~2,固体析出,过滤,烘干,得到白色固体粉末,为对甲氧基苯乙酸,固体称重得75.0g,两步总收率为90.3%,纯度(HPLC)≥99.0%。其质谱图如图2所示,基峰在m/z 121处,为脱羧峰。
实施例2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19.0g(0.05mol)2-甲基-8-羟基喹啉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685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10.54%,收率为94.6%。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19.0g(0.05mol)4-甲基-8-羟基喹啉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21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10.01%,收率为94.6%。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10.9g(0.075mol)8-羟基喹啉,12.8g(0.075mol)氯化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693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10.42%,收率为94.7%。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11.9g(0.075mol)2-甲基-8-羟基喹啉,12.8g(0.075mol)氯化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688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10.50%,收率为94.7%。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11.9g(0.075mol)4-甲基-8-羟基喹啉,12.8g(0.075mol)氯化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12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10.14%,收率为94.6%。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16.7g(0.0475mol)回收的8-羟基喹啉铜,0.9g(0.0025mol)新鲜的8-羟基喹啉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38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9.8%,收率大于94.9%。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8对甲氧基苯乙酸的制备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22.1g(0.05mol)5-硝基-8-羟基喹啉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63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9.3%,收率93.8%。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9对甲氧基苯乙酸的制备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25.6g(0.05mol)5-磺酸基-8-羟基喹啉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47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9.5%,收率93.5%。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10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98g(0.5mol)对溴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10.9g(0.075mol)8-羟基喹啉,12.8g(0.075mol)氯化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80~85℃,保持釜压力在0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80~85℃之间,反应8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22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10.17%,收率为96.6%。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11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121.5g(0.5mol)对碘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10.9g(0.075mol)8-羟基喹啉,12.8g(0.075mol)氯化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50~55℃,保持釜压力在0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50~55℃之间,反应7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55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9.79%,收率为97.3%。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12邻甲氧基苯乙酸的制备
步骤1邻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76g(0.5mol)邻氯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17.6g(0.05mol)8-羟基喹啉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邻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59g,检测得邻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9.5%,收率95.0%。
步骤2邻甲氧基苯乙酸的制备
将上述反应所得产物投入2L玻璃瓶中,升温至30~40℃,向反应体系中滴加78.1g(0.62mol)硫酸二甲酯,保持温度30~40℃,滴加完毕,保温3.5h,取样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将反应液降温至室温,用甲苯洗涤反应液2次,分层,水层用浓盐酸调节PH值1~2,固体析出,过滤,烘干,得到白色固体粉末,为邻甲氧基苯乙酸,固体称重得74.7g,两步总收率为90.0%,纯度(HPLC)≥99.0%。
实施例13对甲氧基苯乙酸的制备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85.3g(0.5mol)对氯苯乙酸,800g(2mol)10%氢氧化钠,17.6g(0.05mol)8-羟基喹啉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06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9.7%,收率90.1%。
步骤2同实施例1。
参考实施例1参照“对羟基苯乙酸的合成研究”(蒋培华等,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第7期,3卷,53~56页,2002年7月)
在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对氯苯乙腈150g,搅拌条件下,加热至100℃,开始滴加30%氢氧化钠溶液(75g氢氧化钠溶解在180mL蒸馏水中)。控制滴加速度,反应温度保持在116℃,使反应液产生大量回流,反应时间10~12h。待放出的氨气较少时,停止反应。制得对氯苯乙酸钠,收率98%。
实施例14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5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1120g(2mol)10%氢氧化钾,19.0g(0.05mol)4-甲基-8-羟基喹啉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1085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6.77%,收率为96.7%。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15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2.0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1730g(2mol)30%四丁基氢氧化铵,19.0g(0.05mol)2-甲基-8-羟基喹啉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1323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5.31%,收率为92.5%。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16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11.9g(0.075mol)2-甲基-8-羟基喹啉,14.1g(0.075mol)硝酸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11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9.95%,收率为93.1%。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17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13.0g(0.075mol)2,4-二甲基-8-羟基喹啉,13.6g(0.075mol)醋酸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670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10.36%,收率为91.4%。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18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17.1g(0.075mol)2-己基-8-羟基喹啉,12.8g(0.075mol)氯化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44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9.24%,收率为90.5%。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19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2L压力釜,加入85.3g(0.5mol)对氯苯乙酸,1730g(2mol)30%四丁基氢氧化铵,19.0g(0.05mol)2-甲基-8-羟基喹啉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1286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5.4%,收率91.1%。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20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5L压力釜,加入85.3g(0.5mol)对氯苯乙酸,1120g(2mol)10%KOH,11.9g(0.075mol)2-甲基-8-羟基喹啉,14.1g(0.075mol)硝酸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1100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6.3%,收率91.7%。
步骤2同实施例1。
实施例21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85.3g(0.5mol)对氯苯乙酸,800g(2mol)10%氢氧化钠,11.9g(0.075mol)4-甲基-8-羟基喹啉,12.8g(0.075mol)氯化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676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10.2%,收率90.7%。
实施例22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85.3g(0.5mol)对氯苯乙酸,800g(2mol)10%氢氧化钠,13.0g(0.075mol)2,4-二甲基-8-羟基喹啉,13.6g(0.075mol)醋酸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679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10.2%,收率91.3%。
实施例23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85.3g(0.5mol)对氯苯乙酸,800g(2mol)10%氢氧化钠,17.1g(0.075mol)2-己基-8-羟基喹啉,12.8g(0.075mol)氯化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09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9.5%,收率88.7%。
实施例24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85.3g(0.5mol)对氯苯乙酸,800g(2mol)10%氢氧化钠,25.6g(0.05mol)5-磺酸基-8-羟基喹啉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46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9.6%,收率94.4%。
对比例1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6.75g(0.05mol)氯化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取样检测,对羟基苯乙酸HPLC(A%)=23%,对氯苯乙酸HPLC(A%)=54%,对氯苯乙腈HPLC(A%)=15%,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36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1.84%,收率17.8%。
对比例2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10.9g(0.075mol)8-羟基喹啉,7.5g(0.075mol)氯化亚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对羟基苯乙酸HPLC(A%)=13%,对氯苯乙酸HPLC(A%)=57%,对氯苯乙腈HPLC(A%)=23%,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23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3.65%,收率为34.7%。
对比例3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76g(0.5mol)对氯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12.1g(0.075mol)8-羟基喹啉-N-氧化物,12.8g(0.075mol)氯化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反应转化率44%,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34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3.85%,收率为37.2%。
对比例4
步骤1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的制备
1L压力釜,加入98g(0.5mol)对溴苯乙腈,800g(2mol)10%氢氧化钠,10.9g(0.075mol)8-羟基喹啉,7.5g(0.075mol)氯化亚铜加入完毕后,闭釜升温至105~115℃,保持釜压力在0.45~0.48MPaG,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5~115℃之间,反应5h,检测原料反应完毕,反应釜降温,用36%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8之间,过滤回收催化剂。母液用30%NaOH调节PH至13~14,得到深红色透明液体,为对羟基苯乙酸钠盐溶液,称重溶液744g,检测得对羟基苯乙酸质量含量8.65%,收率为84.7%。

Claims (11)

1.一种羟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其为方法一或方法二;
所述的方法一包括以下步骤:在水、碱和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化合物1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3即可;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或者,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或者,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
其中,X为卤素;M1为所述的碱的相应的阳离子;R1、R2和R3独立地为氢或C1~C6烷基;R4、R5和R6独立地为氢或C1~C6烷基;R7、R8和R9独立地为氢、硝基或磺酸基;所述的-X和-OM1均在邻位或对位;
所述的方法二包括以下步骤:在水、碱和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化合物2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3’即可;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或者,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或者,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
其中,X为卤素;M2为碱金属离子和/或四丁基铵离子;M3为所述的M2和所述的碱的相应的阳离子;R1、R2和R3独立地为氢或C1~C6烷基;R4、R5和R6独立地为氢或C1~C6烷基;R7、R8和R9独立地为氢、硝基或磺酸基;所述的-X和-OM3均在邻位或对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卤素为氯、溴或碘;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当所述的R1、R2和R3独立地为C1~C6烷基时,所述的C1~C6烷基为甲基;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当所述的R4、R5和R6独立地为C1~C6烷基时,所述的C1~C6烷基为甲基;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碱为碱金属氢氧化物和/或四正丁基氢氧化铵;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碱与所述的化合物1的摩尔比为3.0~6.0;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水与所述的化合物1的体积摩尔比为1.0L/mol~4.0L/mol;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碱与所述的水以碱的水溶液的形式加入;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当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时,所述的催化剂与所述的化合物1的摩尔比为0.03~0.3;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二价铜盐为溴化铜、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和醋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当所述的催化剂为或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时,所述的二价铜盐与所述的化合物1的摩尔比为0.05~0.40;所述的式B化合物与所述的二价铜盐的摩尔比为1~2;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为50℃~150℃;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压力为0MPaG~1.0MPaG;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反应时间为2h~15h;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水解反应完成后调节反应液pH为7~8,过滤,回收催化剂即可;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卤素为氯、溴或碘;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碱金属离子为钠离子和/或钾离子;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M2和所述的M3相同;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当所述的R1、R2和R3独立地为C1~C6烷基时,所述的C1~C6烷基为甲基;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当所述的R4、R5和R6独立地为C1~C6烷基时,所述的C1~C6烷基为甲基;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碱为碱金属氢氧化物和/或四正丁基氢氧化铵;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碱与所述的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3.0~6.0;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水与所述的化合物2的体积摩尔比为1.0L/mol~4.0L/mol;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碱与所述的水以碱的水溶液的形式加入;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当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时,所述的催化剂与所述的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0.03~0.3;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二价铜盐为溴化铜、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和醋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当所述的催化剂为或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时,所述的二价铜盐与所述的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0.05~0.40;所述的式B化合物与所述的二价铜盐的摩尔比为1~2;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为50℃~150℃;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压力为0MPaG~1.0MPaG;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反应时间为2h~15h;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水解反应完成后调节反应液pH为7~8,过滤,回收催化剂即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碱金属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铯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碱与所述的化合物1的摩尔比为3.5~4.0;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水与所述的化合物1的体积摩尔比为1.44L/mol~3.48L/mol,优选2L/mol;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碱的水溶液中碱的质量分数为5%~30%,优选10%~20%;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当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时,所述的催化剂与所述的化合物1的摩尔比为0.05~0.15,优选0.1;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当所述的催化剂为或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时,所述的二价铜盐与所述的化合物1的摩尔比为0.1~0.2,优选0.15;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为50℃~115℃;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当所述的卤素为氯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为100℃~120℃,优选105℃~115℃;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当所述的卤素为溴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为80℃~120℃,优选80℃~85℃;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当所述的卤素为碘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为50℃~120℃,优选50℃~55℃;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当所述的卤素为氯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压力为0.4MPaG~0.5MPaG,优选0.45MPaG~0.48MPaG;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当所述的卤素为溴或碘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压力为0MPaG;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一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反应时间为4h~8h,优选5h~7h;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碱金属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铯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碱与所述的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3.5~4.0;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水与所述的化合物2的体积摩尔比为1.44L/mol~3.48L/mol,优选2L/mol;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碱的水溶液中碱的质量分数为5%~30%,优选10%~20%;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当所述的催化剂为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时,所述的催化剂与所述的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0.05~0.15,优选0.1;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当所述的催化剂为或如式B所示的化合物和二价铜盐时,所述的二价铜盐与所述的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0.1~0.2,优选0.15;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为50℃~115℃;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当所述的卤素为氯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为100℃~120℃,优选105℃~115℃;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当所述的卤素为溴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为80℃~120℃,优选80℃~85℃;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当所述的卤素为碘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温度为50℃~120℃,优选50℃~55℃;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当所述的卤素为氯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压力为0.4MPaG~0.5MPaG,优选0.45MPaG~0.48MPaG;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当所述的卤素为溴或碘时,所述的水解反应的压力为0MPaG;
和/或,在所述的方法二中,所述的水解反应的反应时间为4h~8h,优选5h~7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二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水和碱的存在下,将化合物1进行水解反应,得到所述的化合物2即可;
其中,所述的化合物1中的-X和所述的化合物2中的-X均在邻位或对位。
5.一种羟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一制得化合物3,或者,按照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二制得化合物3’;
(2)在水中,将所述的化合物3或化合物3’进行酸化反应,得到化合物5即可;
其中,当所述的步骤(1)为所述的方法一时,-OM1和-OH均在邻位或对位;当所述的步骤(1)为所述的方法二时,-OM3和-OH均在邻位或对位。
6.一种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一制得化合物3,或者,按照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二制得化合物3’;
(b)在水中,在碱的存在下,将所述的化合物3或化合物3’与甲基化试剂进行取代反应,得到化合物4即可;
其中,当所述的步骤(a)为所述的方法一时,所述的M4为所述的M1和所述的碱的相应的阳离子,-OM1和-OCH3均在邻位或对位;当所述的步骤(a)为所述的方法二时,所述的M4为所述的M3和所述的碱的相应的阳离子,-OM3和-OCH3均在邻位或对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水与所述的化合物3或化合物3’的体积摩尔比为1.0L/mol~2.0L/mol;
和/或,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M3和所述的M4相同;
和/或,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M1和所述的M4相同;
和/或,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碱为碱金属氢氧化物和/或四正丁基氢氧化铵;
和/或,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碱与所述的化合物3或化合物3’的摩尔比为2~3;
和/或,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甲基化试剂为硫酸二甲酯、碘甲烷和对甲苯磺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甲基化试剂与所述的化合物3或化合物3’的摩尔比为1~2;
和/或,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取代反应的温度为10℃~100℃;
和/或,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取代反应的反应时间为2h~10h。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碱金属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铯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甲基化试剂为硫酸二甲酯;
和/或,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甲基化试剂与所述的化合物3或化合物3’的摩尔比为1.2~1.4;
和/或,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取代反应的温度为30℃~50℃;
和/或,在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的取代反应的反应时间为3h~5h。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的水解反应完成后,所述的化合物3或化合物3’不经分离,再进行所述的步骤(b)所述的取代反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的水解反应完成后,调节反应液pH为7~8,过滤,回收催化剂;之后,调节反应液pH为13~14,所述的化合物3或化合物3’不经分离,再进行所述的步骤(b)所述的取代反应。
11.一种甲氧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I、按照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甲氧基苯乙酸盐的制备方法制得化合物4;
II、在水中,将所述的化合物4进行酸化反应,得到化合物6即可;
其中,所述的化合物4中的-OCH3和所述的化合物6中的-OCH3均在邻位或对位。
CN201610776216.6A 2015-09-06 2016-08-29 一种甲氧基苯乙酸、其中间体及其盐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5542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612545 2015-09-06
CN201510561254.5A CN105152918A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甲氧基苯乙酸、其中间体及其盐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4266A true CN106554266A (zh) 2017-04-05
CN106554266B CN106554266B (zh) 2020-02-11

Family

ID=547940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1254.5A Pending CN105152918A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甲氧基苯乙酸、其中间体及其盐的制备方法
CN201610776216.6A Active CN106554266B (zh) 2015-09-06 2016-08-29 一种甲氧基苯乙酸、其中间体及其盐的制备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1254.5A Pending CN105152918A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甲氧基苯乙酸、其中间体及其盐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5152918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0773A (zh) * 2011-03-29 2011-09-14 苏州大学 一种白藜芦醇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0793B (zh) * 2010-05-13 2014-01-15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羟基取代苯乙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2643192A (zh) * 2012-03-29 2012-08-22 常熟市新港农产品产销有限公司 甲氧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0773A (zh) * 2011-03-29 2011-09-14 苏州大学 一种白藜芦醇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奕民: "(E)-2-{2- [6-(2-氰基苯氧基)嘧啶-4-基氧]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合成工艺研究",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
赵冬梅等: "1-(4-甲氧基)苯基-2-丙胺的合成",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2918A (zh) 2015-12-16
CN106554266B (zh)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1339438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2-bromo-4,5-dialkoxy benzoic acid
BRPI0607424B1 (pt) Processo para preparar bifenilas substituídas
CN105392791B (zh) 制备氯代酰联苯胺和联苯胺的改进方法
KR20180113970A (ko) 아릴 치환된 파라페닐렌디아민계 물질의 제조 방법
CN103724279B (zh) 一步成环制备2-甲基-4-氨基-5-氨基甲基嘧啶的便捷合成方法
CN107337596B (zh) 4-甲氧基-1,3-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
CN105367431B (zh) 一种3‑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的制备方法
CN105294492B (zh) 一种取代联苯的制备方法
JP5790159B2 (ja) フェニルヒドラジン類の製造方法
CN106554266A (zh) 一种甲氧基苯乙酸、其中间体及其盐的制备方法
CN110483274A (zh) 一种盐酸环喷托酯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4892371A (zh) 一种乙二醇二甲醚的制备方法
CN110950778A (zh) 制备芳族丙二腈的方法和催化剂体系
EP3196183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2'-trifluoromethyl group-substituted aromatic ketone
CN104447391A (zh) 一种亚甲基双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18088A (zh) 一种间羟基苯乙酮的制备方法
CN103086894B (zh) 一种电镀添加剂3-甲基-3-氨基丁炔的合成方法
CN102675148A (zh) 对羟基苯乙腈的制备方法
US7141693B2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β-oxonitrile compound or alkali metal salt thereof
CN103012081B (zh) 一种4-碘代苯醚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6145161A (zh) 一种由氟代有机废液生产高纯氟化钠的方法
CN104557604B (zh) 5‑乙酰基水杨酰胺的合成方法
CN108530268A (zh) 一种新型阻聚剂甲基氢醌/2-甲基对苯二酚的制备方法
CN104230747B (zh) 一种不对称芳香偶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9503355A (zh) 一种对氯甲基苯甲酸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