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6324B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轴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6324B
CN106536324B CN201580021947.3A CN201580021947A CN106536324B CN 106536324 B CN106536324 B CN 106536324B CN 201580021947 A CN201580021947 A CN 201580021947A CN 106536324 B CN106536324 B CN 1065363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axle component
shaft section
director element
st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19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36324A (zh
Inventor
伯恩哈德·雅格
嘉尼克·迪罗
马里厄斯·布鲁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yssenKrupp AG
ThyssenKrupp Presta AG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AG
ThyssenKrupp Presta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AG, ThyssenKrupp Presta AG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AG
Publication of CN106536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6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36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6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5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adjustable by axial displacement, e.g. telescop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arrangements, e.g. by being yieldable or collapsi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20Connecting steering column to steering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00Shafts; Axle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2Shafts; Axles
    • F16C3/03Shafts; Axles telescop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16D3/06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allow axial displa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1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6/00Articles relating to transporting
    • F16C2326/20Land vehicles
    • F16C2326/24Steering systems, e.g. steering rods or colum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轴(1),所述转向轴(1)包括第一轴部件(2)和相对于第一轴部件(2)能够伸缩的第二轴部件(3),其中,所述第一轴部件(2)包括至少一个齿部区域(20),该至少一个齿部区域(20)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元件(6),该至少一个导向元件(6)与第二轴部件(3)互锁地接合以在伸缩期间相对于第二轴部件(3)引导第一轴部件(2),并且该至少一个齿部区域(20)包括至少一个传动元件(40),该至少一个传动元件(40)以间隙互锁地形式与第二轴部件(3)接合以传递转矩,其中,齿部区域(20)至少部分地利用塑料包覆成型,并且导向元件(6)由包覆成型部(4)形成。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轴,该转向轴包括第一轴部件和能够相对于第一轴部件伸缩的第二轴部件。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机动车辆的可伸缩转向轴,其中提供内轴和与内轴同轴地互补布置的外轴,并且内轴和外轴相对于彼此是可伸缩的。以该方式,在机动车辆中能够实现位置可调节转向柱,通过该转向柱能够使方向盘位置至少在转向轴的轴向方向上适应各个驾驶员位置,从而相应地提高机动车辆针对驾驶员的人体工程学设计,由此提高安全性。而且,已知用于安全转向柱的可伸缩转向轴,其中在发生碰撞时(例如当驾驶员撞击方向盘然后向后推动方向盘和转向轴时),转向轴将缩短或者弯曲。
在机动车辆中的转向齿轮和方向盘之间采用可伸缩的转向轴,该转向轴除了作用于位置调节和碰撞安全,还作用于补偿转向齿轮和转向柱之间的距离的微小改变,例如,上述微小改变的产生是由于底盘的相应扭转和在橡胶件安装中转向齿轮的运动而在驾驶操作中引起的动载荷。这些距离的微小改变由可伸缩的转向轴以尽可能小的噪音补偿,并且应该不会被驾驶员注意到。
例如,这种可伸缩的转向轴可以设计为在转向柱中的转向芯轴和/或设计为在转向芯轴和转向齿轮之间的转向中间轴。
除了平稳和无震动的轴向调节之外,具有伸缩机构的转向轴还尽可能无滞后地在内轴和外轴之间传递转向扭矩,使得驾驶员一方面不能察觉一个方向中的转向偏转和另一个方向中的转向偏转之间的任何差异,并且另一方面驾驶员不会注意到在内轴和外轴之间传递转矩时的任何晃动。
为了使驾驶员在伸缩转向轴以调节方向盘位置时尽可能良好地获得移动感知,期望减小或者很大程度上避免粘滑效应(粘滑效应是部件之间相对于彼此的初始黏着和突然脱离),以流畅并且低噪音地调节方向盘位置。此外,以该方式减小或者避免在行驶模式中引入震动而产生的噪音。甚至由于该原因,也应减小或者避免粘滑效应,由于粘滑效应而在震动期间产生频繁的脱离,同样也形成了行驶噪音。
在该方面,现有技术中已知在内轴和外轴之间布置滑动套筒,该滑动套筒用于在伸缩期间减小内轴和外轴之间的摩擦。例如,从WO2010/037509 A1中获知这种滑动套筒,该文献描述了具有永久改善滑动性能的滑动套筒。
从JP 2005-180631 A中获知一种滑动轴连接方式,在该文献中施加到内轴的花键系统包括具有两个不同几何形状的齿部,使得在无载荷状态中(即,没有产生转向力矩的情况下),不是所有的齿部与外轴接合。内轴上的这些不同花键系统几何形状制造复杂,并且要求极其高公差精度。
从EP 2 090 493 B1中获知一种车辆转向轴和车辆转向装置,在该文献中弹性连接元件粘接在内轴的沿轴方向延伸的槽中。这种转向轴也需要复杂的制造。
发明内容
从已知的现有技术考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伸缩的转向轴,其具有高抗扭刚度和低滑动力,并且同时能够更容易地制造。
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转向轴实现该目的。另外的有益改进从从属权利要求中获得。
因此,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轴,所述转向轴包括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所述第二轴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轴部件伸缩,其中,所述第一轴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花键区域,所述至少一个花键区域具有至少一个导向元件和至少一个传动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元件与所述第二轴部件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以在伸缩期间相对于所述第二轴部件引导所述第一轴部件,所述至少一个传动元件以间隙形状配合的方式与所述第二轴部件接合以传递转矩。根据本发明,所述花键区域至少部分地利用塑料包覆成型,并且所述导向元件在所述包覆成型部中形成。
由于所述第一轴部件利用塑料包覆成型,并且所述导向元件在所述包覆成型部中形成,因此可以获得用于沿着轴方向伸缩所需的低滑动力,这是因为在无载荷状态中,在转向轴上不产生转矩的情况下,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之间的形状配合接触仅仅通过由塑料形成的导向元件产生,其中,导向元件与第二轴部件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作为对比,传动元件仅仅通过间隙形状配合与第二轴部件接合,使得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传动元件和第二轴部件之间不发生接触,因而产生非常小的摩擦或者甚至不产生摩擦。此外,这里,仅仅在塑料和金属之间产生摩擦,其中,通过选择塑料可以实现极其优选的摩擦性能。
为了将转矩从第一轴部件传递到第二轴部件并形成高扭转刚度,一旦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之间发生微小的相对转动,那么设置在第一轴部件上的传动元件就与第二轴部件发生接合,并且通过传动元件和第二轴部件中与传动元件互补的结构之间的间隙形状配合形成的气隙被克服。为了传递转矩,基本所有传动元件都可以使用,使得可以通过提供的转向轴以高扭转强度来传递转矩或者转向力矩。导向元件还作用于转矩传递,导向元件的该作用依赖塑料材料的弹性或者导向元件的弹性。如果导向元件是高弹性的,那么对传递转矩的作用较小,而且即便在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之间产生微小的相对转动时,传动元件也和第二轴部件中与传动元件互补的结构发生接合。
由于第一轴部件利用塑料包覆成型,因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制造第一轴部件。可以适当地省略在金属第一轴部件中的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花键的精细制造。利用塑料的包覆成型或模制成型明显比第一轴部件的成形过程或者切削过程易于实施。而且,与可能的成形工具相比,用于形成包覆成型部所需的注塑模具的生产明显更简单且更具有成本效益。
优选地,花键区域由金属形成,其中,优选地,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由金属形成并且例如通过成形法(例如冷挤压过程、旋锻过程、挤压成型过程或者轴向成形过程或切削过程)制造。
优选地,花键区域围绕所述第一轴部件的外周利用塑料包覆成型。因此,即使存在低转矩,还是可以以该方式带来有益的滑动力,这是因为整个花键区域被包覆,并且由此形成的第一轴部件的包覆成型部的塑料表面与第二轴部件与包覆成型部互补的结构的金属表面对擦。以该方式,可以减小或者完全避免粘滑效应的发生,使得驾驶员获得在轴线方向上的和谐滑动感觉。而且,以该方式能够减小噪音水平。
优选地,在第一轴部件的花键区域中提供均匀的花键系统,其中花键系统具有相同几何形状的齿部,并且用于形成至少一个导向元件的至少一个齿部具有包覆成型部。在本发明中,均匀的花键系统意味着规律的花键系统,其中,所有齿部具有相同的间隔和形状。规律和均匀作为同义词而相应地使用。通过形成具有相同几何形状的齿部的花键系统,可以通过形成功能稳定的间隙形状配合来实现同时存在简单且可靠的制造以及高功能安全性。尤其优选地,通过规律花键系统的包覆成型部而形成花键区域的覆盖层,其中,在至少一个导向元件的区域中形成的覆盖层比在至少一个传动元件的区域中形成的覆盖层厚。因此,可以以极其简单且高可靠的方式形成导向元件和传动元件,与此同时,通过花键区域的在塑料覆盖层下方布置的金属花键而提供塑料覆盖层的各个元件的结构整体性。从外侧观察,花键系统由于覆盖层的不同厚度而显得不规律。如下构造在原理上还能够想到并且也是可能的:均匀地分布在外周上的包覆成型部的厚度,并且优选地在包覆成型部下方不规律地形成金属的花键,以通过该方式构造导向元件和传动元件。在这种情况中,包覆成型部必须至少在导向元件的区域中具有相应地必要弹性。
在转向轴的其他改进中,花键区域包括花键系统,该花键系统具有相同几何形状的齿部,其中,在通过包覆成型部形成导向元件的位置处设置至少一个齿部缺失部。由于齿部缺失部的形成不对使用的工具提出任何特殊的要求,因此还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制造这种花键区域。与设置与齿部相同几何形状的覆盖层相比,通过在齿部缺失部的位置中形成导向元件,导向元件可以由更大体积的塑料材料制造。由于更大体积的塑料用于形成导向元件,导向元件的弹性在更大区域上可以是不同的,并且适于各个应用情形。
优选地,导向元件在其齿部头部区域包括凹部,该凹部在第一轴部件的轴线方向上延伸以形成两个彼此独立的弹性侧面,从而使导向元件弹性地抵靠第二轴部件的互补结构。
通过前述结构,能够使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轻微地相对转动,从而将传动元件放置为与其互补的结构抵靠,从而可以实现转矩的扭转刚度传递。在该情况中,导向元件不参与传递转矩或者仅仅是基本不参与传递转矩。
优选地,即使在没有包覆成型部的情况下,在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之间仍然形成足以传递转矩的间隙形状配合,其中在该情况中,通过第一轴部件的金属花键系统和第二轴部件的与花键系统互补的结构来提供间隙形状配合。因此,即使不存在塑料包覆成型部时,还是能进行转矩传递。以该方式,可以为转向轴提供增加的安全性,这是因为即使在塑料包覆成型部完全磨损或者破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实施机动车辆的转向操作。
当导向元件包括用于与第二轴部件的互补结构形成点接触的表面几何形状或者用于与第二轴部件的互补结构形成线接触的表面几何形状时,能够实现滑动力的减小。包覆成型能够通过构造注塑模具以简单的方式形成合适的结构。
为了形成对称的结构,围绕所述花键区域的外周均匀地布置至少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导向元件,并且在每一个情况下在两个导向元件之间布置至少一个传动元件。因此,在无载荷状态下可以进一步提高滑动性。通过尽可能少数量的导向元件,用于使第一轴部件相对于第二轴部件伸缩所需的滑动力也可以是小的滑动力。通过对称的布置,还可以实现第一轴部件相对于第二轴部件的稳定引导,以减小或避免倾斜,或者减少或避免发生吱吱的噪声或震动。
优选地,用于包覆成型部的塑料选择为弹性塑料,使得导向元件在无载荷状态下总是恢复到其初始形状,因此,由于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之间的形状配合,所以通过预载荷提供两个轴部件相对于彼此的近似中间位置。因此,减小滞后或者不发生滞后,并且在正常操作期间当驾驶员引入转向力矩时,不会注意到导向元件初始承受弹性变形,以及在提供刚性转向连接之前必须克服由传动元件和第二轴部件之间的间隙形状配合形成的气隙。
优选地,塑料包覆成型部在形成传动元件的区域中提供第一轴部件的花键系统的覆盖层。优选地,在形成导向元件的区域中该覆盖层优选地形成得较厚,以确保导向元件和第二轴部件的与导向元件互补的结构之间的形状配合。依赖导向元件的几何形状,接触可以是与导向元件的面接触或线接触,或者甚至是点接触(在导向元件的相应波浪形状的情况下)。优选地,为了减小或者避免粘滑效应,优选地提供设置在第一轴部件上的导向元件和第二轴部件之间的线性接触或者点状接触。
因此,可以简单地形成由金属构成的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并且例如由更大齿部提供的导向元件的设计可以通过塑料包覆成型实现,使得整体能够简单的制造。
优选地,第一轴部件是内轴,在该内轴上施加花键系统,优选地,第二轴部件是外轴,该外轴包括用于容纳内轴的基本圆柱形容纳部,在圆柱形内侧上设置与内轴的花键系统互补的相应花键系统。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对附图的描述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另外优选实施例和方面。
图1示出了利用助力转向系统的机动车辆转向系统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示出了可伸缩转向轴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3示出了在展开图中的转向轴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示出了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转向轴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示出了来自图4的一部分的细节图;
图6示出了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转向轴的示意性截面图;以及
图7示出了来自图6的一部分的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描述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这里,在各图中相同元件、相似元件或者具有相同效果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标记,并且在以下描述中部分地省略这些元件的重复描述以避免冗余。
在图1中,示出了机动车辆转向系统100的示意图,其中,驾驶员可以通过方向盘102将作为转向命令的相应转矩引入转向轴1。之后,该转矩经由转向轴1被传递到与齿条106啮合的转向齿轮104,齿条106转而通过相应的拉杆108将预设的转向角度传递给机动车辆的转向轮110。
可采用与转向轴1耦合的助力转向系统112、与齿轮104耦合的助力转向系统114和/或与齿条106耦合的助力转向系统116的形式,来设置电动和/或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各个助力转向系统112、114或116将伺服转矩引入转向轴1、转向齿轮104和/或将伺服力引入齿条106,结果可以辅助驾驶员的转向操作。在图1中示出的三个不同的助力转向系统112、114和116示出其布置的可能位置。通常,仅在示出位置中的单独一个位置配有助力转向系统。确定将由各个助力转向系统112、114或116产生的用于帮助驾驶员的伺服转矩或者伺服力时,考虑由转矩传感器118确定的输入转矩。替代地引入伺服转矩或伺服力或者结合伺服转矩或伺服力的引入,还可以利用助力转向系统112、114和116将额外的转向角度引入转向系统,该角度与由驾驶员经由方向盘102产生的转向角度叠加。
转向轴1包括输入轴10和输出轴12,输入轴10连接到方向盘102,输出轴12经由转向齿轮104连接到齿条106。输入轴10和输出轴12通过图1中未显示的扭力杆而相对于彼此转动弹性地耦合。因此,当输出轴12未与输入轴10准确同步地转动时,由驾驶员通过方向盘102引入输入轴10中的转矩引起输入轴10相对于输出轴12的转动。输入轴10和输出轴12之间的该相对转动可以通过例如转动角度传感器来测量,因此,该相对转动可以基于扭力杆的已知扭转刚度来确定为相对于输出轴的相应输入转矩。以该方式,通过确定输入轴10和输出轴12之间的相对转动,形成转矩传感器118。这种转矩传感器118在原理上是已知的,并且例如可以通过回转滑阀、相对转动的电磁测量或者其他测量的形式实现。
因此,仅仅在输出轴12抵抗扭力杆的转动阻力而相对于输入轴10被转动时,由驾驶员经由方向盘102施加到转向轴1或输入轴10上的转矩将引起通过助力转向系统112、114和116中的一者的伺服转矩的引入。
或者,转矩传感器118还可以布置在位置118′处,那么,转向轴1分为输入轴10和输出轴12以及输入轴10和输出轴12的转动弹性耦合相应地出现在另外的位置,从而能够从经由扭力杆耦合到输入轴10的输出轴12的相对转动确定相对转动,并由此确定将引入的输入转矩和/或伺服力。
此外,图1中的转向轴1包括至少一个万向接头120,机动车辆中的转向轴1的轮廓通过该万向接头可以适应空间条件。
在图2中,示出了转向轴1的示意性立体图。转向轴1包括第一轴部件2和第二轴部件3,这里第一轴部件示出为内轴的形式,第二轴部件示出为外轴的形式。第一轴部件2在伸缩方向X上能够相对于第二轴部件3伸缩,其中,伸缩方向X在转向轴1的轴线1000方向上延伸。
在图3中,在展开图中示出了来自图2的转向轴1。明显的是,第一轴部件2包括花键区域20,该花键区域设置有多个齿部200,并在转向轴1的轴线1000方向上延伸。
第一轴部件2可以被引入第二轴部件3中并且可以从第二轴部件再次抽出,第一轴部件以该方式伸缩。同时,花键区域20用于与在第二轴部件3中的凹部30中和花键区域互补的结构配合,使得能够传递转矩。为了防止组装之后的第一轴部件2从第二轴部件3中完全抽出,可以提供抽出保护部,例如嵌缝31。
在图3中的两个不同实施例中示出第一轴部件2的花键区域20。第一花键区域20包括两个不同的花键系统段22,在两个花键系统段22之间形成槽24,该槽24将两个花键系统段22分开。因此,两个花键系统段22可以是不同的。具体地,花键系统段22可以包括在下文描述的导向元件,优选地结合在下文进行描述的传动元件,但是另一个花键系统段22仅仅包括传动元件。然而,两个花键系统段22还可以是相同的。在替换例中,示出花键区域20′,该花键区域20′包括单个连续的花键系统段22,相应地,该花键系统段20′包括导向元件和传动元件两者。
第二轴部件3包括凹部30和在第二轴部件内壁上的花键系统结构,该花键系统结构和第一轴部件2的花键区域20基本互补。花键系统结构能够传递转矩,但是不损害可伸缩性。
在图4和图5中再次示出该实施例,其示出转向轴1在花键区域中的截面图。这里,第一轴部件2的花键区域20形成有如下花键系统,该花键系统具有齿部200和位于花键之间的槽部220,其中,齿部200的几何形状围绕花键区域20的外周无区别。因此,所有齿部200进行相同地设计并且围绕在第一轴部件2的外周基本规律地布置。然而,设置了三个齿部缺失部210,在该三个齿部缺失部210处未形成齿部200。三个齿部缺失部210分别相对于彼此间隔120°转角布置。
同样地,第二轴部件3包括具有齿部300的花键系统,在齿部300之间布置相应的槽部320。齿部300和槽部320设置在第二轴部件3的内侧。因此,第一轴部件2的齿部200与第二轴部件3的槽部320接合,其中槽部320和齿部200互补。第二轴部件3的齿部300相应地和第一轴部件2的槽部220接合,其中槽部220和齿部300互补。
如图4和图5的细节图中所清楚显示的,在第一轴部件2和第二轴部件3之间存在间隙形状配合。因此,在生成例如在第二轴部件3上的转矩期间,第一轴部件2和第二轴部件3之间直到他们各自的齿部200、300分别抵靠槽部320、220时才开始发生相对转动。在相应的转回期间,由于间隙形状配合第一轴部件2和第二轴部件3之间直到齿部200、300再次分别抵靠槽部320、220或者它们各自的侧面时才开始再次发生相对运动。
第一轴部件2和第二轴部件3优选地例如通过成型法或切削法由金属制造,使得在主动转矩的一部分已经克服由间隙形状配合形成的气隙之后,以及在由此导致的第一轴部件2和第二轴部件3之间的相对转动之后,能够稳定地传递转矩。
第一轴部件2的花键区域20具有塑料的包覆成型部4,该包覆成型部4在齿部200和槽部220的区域中,形成具有基本恒定厚度的覆盖层42。
如在图5中具体地清楚显示的,即使存在覆盖层42,在齿部200、300和分别与其互补的槽部320、220的区域中仍形成气隙5,使得尽管在齿部200的区域中存在包覆成型部4,但是在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之间存在间隙形状配合。
在花键区域20中的设置有包覆成型部4的齿部200被设置为传动元件40,在由第一轴部件2和第二轴部件3之间的相应相对转动克服气隙5之后,该传动元件40与第二轴部件的分别与传动元件互补的结构侧面接触,以该方式能够进行具有高扭转刚度的转矩传递。
在齿部缺失部210的区域中,包覆成型部4形成导向元件6。因此,包覆成型部4形成在第一轴部件2的花键区域20中的导向元件6和覆盖层42。
将导向元件6的尺寸设计为大于结合有覆盖层42的齿部200的尺寸。因此,在组装状态下,导向元件6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抵靠第二轴部件3的槽部320,使得形成线性接触区域60,该线性接触区域60存在于导向元件6的两个侧面上。因此,第一轴部件2经由导向元件6与第二轴部件3形状配合连接。依赖导向元件6的尺寸,因此可以在第一轴部件2和第二轴部件3之间实现低晃动连接或者无晃动连接。
此外,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导向元件6包括在其齿部头部区域中的凹部62,以形成两个弹性侧面64,这两个弹性侧面64如前所述在线性接触区域60中抵靠第二轴部件3的与这两个弹性侧面64互补的结构,例如槽部320。通过在齿部头部区域形成凹部62,齿部头部区域可以地相应地形成为弹性地,使得例如即使导向元件6的尺寸略大,也总是能够生成预载荷,以实现第一轴部件2相对于第二轴部件3的无晃动座接。因此,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不会注意到导向元件6最初轻微地弹性变形,直到第一轴部件2的传动元件40开始抵靠第二轴部件3的与传动元件40互补的结构,从而实现具有高扭转刚度的稳定转矩传递。
由于花键区域20中的覆盖层42和导向元件6两者均在第一轴部件2的金属基体上成型,因此,可以实现导向元件6和覆盖层42两者的简单制造。因此,以该方式形成的转向轴1是能够有益地生产,但是同时在伸缩方向X上提供更优选的滑动性能,这是因为在无载荷状态下,仅仅第一轴部件2的导向元件6沿着线性接触区域60直接接触第二轴部件3,而传动元件40及其覆盖层42不接触第二轴部件3,从而提供轴部件2和轴部件3两者相对于彼此的低摩擦和简单滑动性。
然而,为了传递转矩,以结合有覆盖层42的齿部200、300形式的所有传动元件40分别与槽部320、220相抵靠,使得扭转刚度和稳定的转矩传递成为可能。
在图6和图7中示出另外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反过来,第一轴部件2的花键区域20具有包覆成型部4,该包覆成型部4形成具有不同厚度的覆盖层42。
第一轴部件2包括围绕其外周的在花键区域20中的多个齿部200,该多个齿部被有规律地布置并且所有齿部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因此,第一轴部件2能够以传统方式简单制造。第二轴部件3也具有多个齿部300,该多个齿部300同样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
将传动元件40区域中的包覆成型部4再次设计为在第一轴部件2的齿部200上的覆盖层42,该覆盖层42的厚度使得在传动元件40和第二轴部件3的与传动元件40对应的各个结构(例如,槽部320)之间形成气隙5。换言之,第一轴部件2的传动元件40再次形成与第二轴部件3的间隙形状配合。
在导向元件6的区域中,相对比地,齿部200的覆盖层42具有的厚度使得以该方式形成的导向元件6和第二轴部件3的与导向元件6互补的结构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在这种情况下,导向元件6的几何形状通过覆盖层42的相应形状形成,以形成在第二轴部件3的相应槽部320上的线性接触区域60。以该方式,转而可以实现在第一轴部件2和第二轴部件3之间的形状配合和基本无晃动连接。
只要适用,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就可以使在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所有单个特征彼此结合和/或彼此互换。
附图标记列表
1 转向轴
10 输入轴
12 输出轴
100 机动车辆转向系统
102 方向盘
104 转向齿轮
106 齿条
108 拉杆
110 转向轮
112 助力转向系统
114 助力转向系统
116 助力转向系统
118 转矩传感器
118′ 转矩传感器
120 万向接头
1000 轴线
2 第一轴部件
20,20′ 花键区域
22 花键系统段
24 槽
200 齿部
210 齿部缺失部
220 槽部
3 第二轴部件
30 圆柱凹部
31 嵌缝
300 齿部
320 槽部
4 包覆成型部
40 传动元件
42 覆盖层
5 气隙
6 导向元件
60 线性接触区域
62 凹部
64 弹性侧面
X 伸缩方向

Claims (9)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轴(1),所述转向轴(1)包括第一轴部件(2)和第二轴部件(3),所述第二轴部件(3)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轴部件(2)伸缩,其中,所述第一轴部件(2)包括至少一个花键区域(20),所述至少一个花键区域(20)具有至少一个导向元件(6)和至少一个传动元件(40),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元件(6)与所述第二轴部件(3)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以在伸缩期间相对于所述第二轴部件(3)引导所述第一轴部件(2),所述至少一个传动元件(40)以间隙形状配合的方式与所述第二轴部件(3)接合以传递转矩,
其中,
所述花键区域(20)至少部分地利用塑料包覆成型,并且所述导向元件(6)在包覆成型部(4)中形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键区域(20)包括花键系统,所述花键系统具有相同几何形状的齿部(200),在通过所述包覆成型部(4)形成所述导向元件(6)的位置处设置至少一个齿部缺失部(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键区域(20)包括金属,并且所述塑料是弹性塑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键区域(20)围绕所述第一轴部件(2)的外周利用所述塑料包覆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轴(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轴部件(2)的所述花键区域(20)中设置均匀的花键系统,所述花键系统具有相同几何形状的齿部(200),并且用于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元件(6)的至少一个所述齿部(200)具有所述包覆成型部(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轴(1),其特征在于,通过规律的所述花键系统的所述包覆成型部(4)形成所述花键区域(20)的覆盖层(42),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元件(6)的区域中形成的所述覆盖层(42)比在所述至少一个传动元件(40)的区域中形成的覆盖层(42)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元件(6)包括在其齿部头部区域中的凹部(62),所述凹部(62)在所述第一轴部件(2)的轴线(1000)方向上延伸以形成弹性侧面(64),从而使所述导向元件(6)弹性地抵靠所述第二轴部件(3)的互补结构(300,32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轴(1),其特征在于,即使在没有所述包覆成型部(4)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轴部件(2)和所述第二轴部件(3)之间仍然形成足以传递转矩的间隙形状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元件(6)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轴部件(3)的互补结构(300,320)形成点接触的表面几何形状或者用于形成与所述第二轴部件(3)的互补结构(300,320)线接触的表面几何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轴(1),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三个或者四个所述导向元件(6)围绕所述花键区域(20)的外周均匀地布置,并且在每种情况下在两个所述导向元件(6)之间布置至少一个传动元件(40)。
CN201580021947.3A 2014-04-25 2015-04-10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轴 Active CN1065363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105822.4 2014-04-25
DE102014105822.4A DE102014105822B4 (de) 2014-04-25 2014-04-25 Lenkwel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PCT/EP2015/057814 WO2015162019A1 (de) 2014-04-25 2015-04-10 Lenkwel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6324A CN106536324A (zh) 2017-03-22
CN106536324B true CN106536324B (zh) 2019-02-22

Family

ID=52807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1947.3A Active CN106536324B (zh) 2014-04-25 2015-04-10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轴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5534B2 (zh)
EP (1) EP3134308B1 (zh)
CN (1) CN106536324B (zh)
DE (1) DE102014105822B4 (zh)
ES (1) ES2705591T3 (zh)
PL (1) PL3134308T3 (zh)
WO (1) WO20151620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7946B (zh) * 2015-01-14 2018-07-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GB201514613D0 (en) * 2015-05-08 2015-09-30 Trw Steering Systems Poland Sp Z O O Grooved splined shaft with overmoulding
DE102016203625B3 (de) 2016-03-07 2017-03-30 Thyssenkrupp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längenveränderbaren Lenkwelle und Spritzgieß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DE102016203627B3 (de) 2016-03-07 2017-03-30 Thyssenkrupp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längenveränderbaren Lenkwelle und Spritzgieß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DE102016215023B4 (de) 2016-08-11 2023-02-02 Thyssenkrupp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längenveränderbaren Lenkwelle und längenveränderbare Lenkwelle
DE102016215869A1 (de) * 2016-08-24 2018-03-01 Thyssenkrupp Ag Längenveränderbare Lenkwell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längenveränderbaren Lenkwelle
US10415646B2 (en) * 2016-09-16 2019-09-17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Telescoping roller I-shaft and method of assembly
JP6421281B1 (ja) * 2017-05-26 2018-11-07 カネテック株式会社 ジャッキ
WO2018216354A1 (ja) * 2017-05-26 2018-11-29 カネテック株式会社 ジャッキ
US10377174B2 (en) 2017-08-09 2019-08-13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assembly
US11332213B2 (en) * 2017-05-30 2022-05-17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US11059541B2 (en) 2017-05-30 2021-07-13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assembly
US11179967B2 (en) 2017-05-30 2021-11-23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assembly
US11220309B2 (en) * 2017-05-30 2022-01-11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10752320B2 (en) 2017-09-22 2020-08-25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hub assembly
US10946931B2 (en) * 2017-09-22 2021-03-16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DE102017114459A1 (de) 2017-06-29 2019-01-03 Thyssenkrupp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Lenkwelle eines Kraftfahrzeuges mit partieller Oberflächenbehandlung einer Welle mittels Laser
US10414426B2 (en) * 2017-08-14 2019-09-17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teering shaft assembly having a sleeve
DE102017123769A1 (de) * 2017-10-12 2019-04-18 Thyssenkrupp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Baugruppen mit axial verschiebbaren Wellenteilen einer Lenkwelle
DE102018202456A1 (de) 2018-02-19 2019-08-22 Audi Ag Lenkwelle für eine Lenkung eines Kraftwagens, insbesondere eines Personenkraftwagens, sowie Kraftwagen
US11767050B2 (en) * 2020-04-30 2023-09-26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Plastic injected rigid splined shaft connection
CN113803361B (zh) * 2021-11-17 2022-06-21 杭州寰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增强式传动轴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3619B1 (en) * 1996-08-02 2001-05-01 Kabushiki Kaisha Yamada Seisakusho Steering shaft
EP2282071A2 (en) * 2009-08-07 2011-02-09 Jtekt Corporation Spline telescopic shaf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N201923200U (zh) * 2011-01-28 2011-08-10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汽车涂敷尼龙吸能式转向管柱
CN103314230A (zh) * 2011-12-01 2013-09-1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伸缩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02669A1 (de) * 1982-01-28 1983-08-04 Reiche & Co, 4937 Lage Teleskoprohr, insbesondere fuer eine hoehenverstellbare kraftfahrzeuglenksaeule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gleitverbindung zwischen dem innenrohr und dem aussenrohr des teleskoprohres
AT384405B (de) * 1985-07-22 1987-11-10 Supervis Ets Laengenveraenderbare lenkspindel fuer lenkvorrichtungen bei kraftfahrzeugen
JP2005180631A (ja) * 2003-12-22 2005-07-07 Toyota Motor Corp スプライン部品装置およびその嵌合方法
JP4696916B2 (ja) * 2004-01-27 2011-06-0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車両ステアリング用伸縮軸
US20060130309A1 (en) * 2004-12-22 2006-06-22 Torque-Tract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plined member having a coating of a material applied thereto
US8230710B2 (en) * 2005-03-25 2012-07-31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Inc. Method for forming a slip joint assembly with coated splines
JP5152548B2 (ja) * 2006-11-10 2013-02-2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両用操舵装置
JP2009001251A (ja) * 2007-06-25 2009-01-08 Jtekt Corp 車両操舵用伸縮軸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用操舵装置
JP2009029301A (ja) * 2007-07-27 2009-02-12 Jtekt Corp 車両操舵用伸縮軸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用操舵装置
JP4750838B2 (ja) * 2007-11-12 2011-08-17 マンド株式会社 ユニバーサルジョイント
DE102008049825B4 (de) * 2008-10-01 2017-04-06 Thyssenkrupp Presta Aktiengesellschaft Gleithülse
JP5453012B2 (ja) * 2009-08-07 2014-03-2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プライン伸縮軸の製造方法
DE102010049106A1 (de) * 2010-10-21 2011-06-09 Daimler Ag Schiebehülsenrohling und Kraftfahrzeug-Lenkspindelanordnung mit aus dem Rohling gefertigter Schiebehülse
JP5549658B2 (ja) * 2010-11-18 2014-07-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伸縮軸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って製造した伸縮軸
JP6205778B2 (ja) * 2012-09-19 2017-10-0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回転伝達装置、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インターミディエイトシャフト
JP6455703B2 (ja) * 2014-09-04 2019-01-23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インターミディエートシャフ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3619B1 (en) * 1996-08-02 2001-05-01 Kabushiki Kaisha Yamada Seisakusho Steering shaft
EP2282071A2 (en) * 2009-08-07 2011-02-09 Jtekt Corporation Spline telescopic shaf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N201923200U (zh) * 2011-01-28 2011-08-10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汽车涂敷尼龙吸能式转向管柱
CN103314230A (zh) * 2011-12-01 2013-09-1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伸缩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705591T3 (es) 2019-03-26
DE102014105822A1 (de) 2015-10-29
DE102014105822B4 (de) 2016-03-03
WO2015162019A1 (de) 2015-10-29
CN106536324A (zh) 2017-03-22
PL3134308T3 (pl) 2019-03-29
EP3134308B1 (de) 2018-10-17
EP3134308A1 (de) 2017-03-01
US10035534B2 (en) 2018-07-31
US20170036690A1 (en) 2017-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6324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轴
US8636099B2 (en) Rack-driven steering apparatus and rack-driven auxiliary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9422986B2 (en) Telescopic shaft
JP6292439B2 (ja) 操舵用スプライン伸縮軸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EP2724917B1 (en) Steering system
JP5962818B2 (ja) 伸縮軸
CN105752151A (zh)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KR20110096353A (ko) 가변 기어비형 랙바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조향장치
CN105398494B (zh) 蜗杆减速机
CN103112489B (zh) 车辆用转向装置
JP2009197818A (ja) 伸縮軸及び伸縮軸を備えた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7155117A (ja) 回転軸用結合装置及び回転軸用結合装置用緩衝部材の製造方法
CN205916181U (zh) 转向传动轴总成及转向系统
US20200332878A1 (en) Steering Gea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teering Gear
US8984978B2 (en) Elastic support module and rack bar supporting device for vehicle steer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1450329B1 (ko) 랙 피니언 방식 조향장치의 타이로드
KR20150025377A (ko) 후륜조향장치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위치센서모듈
JP5289478B2 (ja) 自動車操向装置のラックバー支持装置
JP6493906B2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6467365B1 (en) Rack-and-pinion assembly
JP5157410B2 (ja) 伸縮軸及び伸縮軸を備えた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9180322A (ja) 伸縮軸及び伸縮軸を備えた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GB2449340A (en) Torque sensor in a power assisted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KR101706466B1 (ko) 전동식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의 감속기
JP2010149574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