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27077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27077B
CN106527077B CN201610720606.1A CN201610720606A CN106527077B CN 106527077 B CN106527077 B CN 106527077B CN 201610720606 A CN201610720606 A CN 201610720606A CN 106527077 B CN106527077 B CN 1065270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connector
input
shutter
outpu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206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27077A (zh
Inventor
江藤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527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7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27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70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3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an electronic memor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装置主体、载像体、显影装置、显影剂容纳容器以及连接器部。显影剂容纳容器包括显影剂排出口和存储部。存储部包括基板部以及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输入输出端子。连接器部具备包括开口部和端缘的连接器壳体以及分别与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输入输出端子接触的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分别与连接器壳体的端缘具有弹力地抵接,通过抵接限制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相对于开口部的最大突出量。本发明即使是在显影剂容纳容器以多个姿势相对于装置主体拆装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存储部的接触不良。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已知具备装置主体、感光鼓(载像体)、显影装置以及显影剂容纳容器。显影装置向感光鼓供应显影剂。其结果是,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显影剂容纳容器向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
公开有显影剂容纳容器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拆装的技术。在这样的技术中,当装置主体的盖部件被打开时,在装置主体的内部安装显影剂容纳容器。并且,当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显影剂排出口与显影装置的显影剂补给口连通时,能够向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
另外,为了在与装置主体之间收发预定的信息,已知有显影剂容纳容器具备IC芯片(存储部)的技术。作为IC芯片在与装置主体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的通信方式,采用无线式或者接触式的通信方式。
在针对装置主体能够拆装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存储部中,在采用接触式的通信方式的情况下,容易由于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安装姿势而产生接触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即使是在显影剂容纳容器以多个姿势相对于装置主体拆装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存储部的接触不良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装置主体、载像体、显影装置、显影剂容纳容器以及连接器部。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内部空间以及能够打开关闭的盖部件。所述载像体被配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并具有通过所述载像体被旋转而形成静电潜像的周面。所述显影装置包括补给显影剂的显影剂补给口以及安装部,在所述盖部件的打开状态下,所述显影装置被安装到所述内部空间中与所述载像体对置的显影位置,并向所述载像体供应所述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包括用于排出所述显影剂的显影剂排出口以及存储部,并在内部容纳所述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能够根据第一安装方式或者第二安装方式选择性地安装到所述内部空间,所述第一安装方式是指在所述盖部件的打开状态下,在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被预先安装于所述显影装置的所述安装部以使所述显影剂排出口与所述显影剂补给口连通的状态下,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与所述显影装置一体地被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的方式,所述第二安装方式是指在所述盖部件的打开状态下,在预先被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显影装置的所述安装部安装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以使所述显影剂排出口与所述显影剂补给口连通的方式。所述连接器部在所述装置主体中与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对置地配置,并与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方式或者所述第二安装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所述存储部电连接。所述存储部包括基板部以及在所述基板部中露出到外部的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输入输出端子。所述连接器部包括: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开口部以及划定所述开口部的一个侧部的端缘;以及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从所述开口部突出地配置,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当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接触。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分别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端缘具有弹力地抵接,通过所述抵接限制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相对于所述开口部的最大突出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单元以及引导单元的立体图;
图4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立体图;
图4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单元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单元以及引导单元的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单元以及引导单元的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单元以及引导单元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单元以及引导单元的截面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立体图;
图11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立体图;
图12A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上安装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2B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上安装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2C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上安装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3A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上安装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情形的截面图;
图13B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上安装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情形的截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存储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单元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导单元的立体图;
图17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的立体图;
图17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的立体图;
图18A是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拆除开闭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B是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拆除开闭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的开闭器以及端子单元的立体图;
图19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的开闭器以及端子单元的立体图;
图20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的端子单元的立体图;
图20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的端子单元的立体图;
图2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以及第一施力部件的立体图;
图21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的第一施力部件以及第二施力部件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22A是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拆除开闭器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2B是图22A的连接器部的截面图;
图22C是图22A的连接器部的截面图;
图23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的俯视图;
图23B是图23A的连接器部的截面图;
图23C是图23A的连接器部的截面图;
图24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的截面图;
图24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的截面图;
图25A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容纳有基板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B是图25A的连接器部的截面图;
图26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导单元的截面图;
图26B是放大图26A的引导单元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简要示出打印机100的内部构造的截面图。图1和图2所示的打印机100是所谓的单色打印机,但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彩色打印机、传真装置、具有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或者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片材的其他的装置。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表示“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的用语仅是以说明的清楚为目的,并不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进行任何限定。
打印机100具备框体101(装置主体),所述框体101容纳用于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各种装置。框体101包含限定框体101的上表面的上壁 102、限定框体101的底面的底壁103、上壁102和底壁103 之间的主体后壁105以及位于主体后壁105的前方的主体前壁104。框体101包括配置各种装置的主体内部空间107(内部空间)。在框体101的主体内部空间 107延伸设置有片材S在预定的运送方向上运送的片材运送路PP。另外,框体101具备一对左壁101L和右壁101R(图1)。左壁101L和右壁 101R是形成框体101的左右的侧面的壁部。
在上壁102的中央部配置有排纸部102A。排纸部102A通过从上壁 102的前方部分朝向后方部分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构成。在后述的图像形成部120中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被排纸部102A排出。另外,在主体前壁 104配置有前盖106(盖部件)和手动进纸托盘104A。前盖106和手动进纸托盘104A分别以下端侧为支点,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打开关闭(图2的箭头DT)。手动进纸托盘104A能够相对于前盖106转动。手动进纸托盘 104A包括成为上述支点的托盘支点部104B。此外,在图1中,包含手动进纸托盘104A的前盖106示出相对于框体101打开的状态。前盖106和手动进纸托盘104A在相对于框体101关闭的状态下构成主体前壁104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上壁102的前端部102B能够以臂108为支点向后方转动 (图1)。如图1所示,当上壁102的前端部102B和前盖106分别被打开时,主体内部空间107露出到打印机100的外侧。其结果是,后述的显影单元120H、调色剂容器30能够安装到框体101的内部。另外,当在片材运送路PP中发生了片材S卡住的情况下,能够除去片材S。
参照图2,打印机100包括盒110、拾取辊112、第一供纸辊113、第二供纸辊114、运送辊115、校准辊对116、图像形成部120以及定影装置 130。
盒110在内部容纳片材S。盒110包括升降板111。升降板111倾斜,以抬起片材S的顶端边缘。盒110能够相对于框体101向前方抽出。
拾取辊112被配置于通过升降板111抬起的片材S的顶端边缘上。当拾取辊112旋转时,片材S从盒110被抽出。
第一供纸辊113被配置于拾取辊112的下游,进一步将片材S向下游送出。第二供纸辊114被配置于手动进纸托盘104A的支点的内侧(后侧),并将手动进纸托盘104A上的片材S引入到框体101内。
运送辊115被配置于第一供纸辊113、第二供纸辊114的片材运送方向(以下也简称为运送方向)的下游(以下也简称为下游)。运送辊115 还将由第一供纸辊113、第二供纸辊114送出的片材S向下游运送。
校准辊对116具有矫正片材S的倾斜运送的功能。由此,调整形成于片材S上的图像的位置。校准辊对116与由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的定时配合,将片材S供应给图像形成部120。
图像形成部120包括感光鼓121(载像体)、带电器122、曝光装置 123、显影装置20、调色剂容器30(显影剂容纳容器)、转印辊126以及清洁装置127。此外,如后述那样,显影装置20和调色剂容器30作为显影单元120H能够相对于框体101一体地进行拆装。
感光鼓121具有圆筒形状,并且能够旋转地被框体101支撑。感光鼓 121具有形成静电潜像的周面,并在所述周面承载与该静电潜像相应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像)。带电器122被施加预定的电压,使感光鼓121的周面基本均匀地带电。
曝光装置123向通过带电器122而被带电的感光鼓121的周面照射激光。该激光按照从与打印机100可通信地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 (未图示)输出的图像数据而被照射。其结果是,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此外,曝光装置123被支撑框架100H (图2)支撑。支撑框架100H是被配置于框体101的内部的框架。支撑框架100H沿着朝向后方下降的排纸部102A配置。此外,在支撑框架100H 的前端部立起设置有框架前壁100H1。框架前壁100H1是在排纸部102A 的正下方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壁部。框架前壁100H1与调色剂容器30对置地配置(图2)。
显影装置20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21的周面供应调色剂。调色剂容器30在内部容纳调色剂,对显影装置20补给调色剂。调色剂容器 30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显影装置20拆装。当显影装置20将调色剂供应给感光鼓121时,形成于感光鼓121的周面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可视化)。其结果是,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像)。
转印辊126在感光鼓121的下方隔着片材运送路PP与感光鼓121对置地配置。转印辊126在与感光鼓121之间形成转印压印部,使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上。
清洁装置127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S上后除去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
定影装置130与图像形成部120相比被配置于运送方向下游侧,使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定影装置130包括使片材S上的调色剂溶融的加热辊131以及将片材S紧密贴附到加热辊131的压力辊132。
打印机100还包括被配置于定影装置130的下游的运送辊对133以及被配置于运送辊对133的下游的排出辊对134。片材S被运送辊对133向上方运送,最终通过排出辊对134从框体101排出。从框体101排出的片材S被重叠堆积在排纸部102A上。
<关于显影单元的构造>
接着,参照图3至图10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单元120H(显影装置20和调色剂容器30)进行详细叙述。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单元120H和后述的主体单元150(框体10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 4A和图4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20的立体图。图6是显影单元120H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7至图10是显影单元120H以及主体单元150的截面图。此外,图7和图8的各截面图相当于图6的X-X线的截面图,图9和图10 的各截面图相当于图6的Y-Y线的截面图。
如前所述,显影单元120H(图3)包括显影装置20和调色剂容器 30。显影单元120H能够相对于框体101沿预定的拆装方向拆装。其结果是,调色剂容器30能够与显影装置20一体地安装于框体101。此外,首先,在显影装置20被安装于框体101的情况下,调色剂容器30单独地被安装于框体101内的显影装置20。图2和图3的箭头DA示出显影单元 120H相对于框体101的安装方向。
并且,打印机100包括主体单元150(引导单元)(图3、图7)。主体单元150被配置于框体101,引导显影单元120H(显影装置20)向主体内部空间107的进入以及拆装。如图1所示,当前盖106相对于框体 101打开时,主体单元150露出到框体101的外部。显影单元120H以通过主体单元150的上方的方式被安装于框体101的主体内部空间107。如图 3所表示的那样,主体单元150在侧面观察通过大致三角形状构成,是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单元。主体单元150包括定位机构150S(图 9)、被卡合部153(图3、图7)以及引导面154。
定位机构150S在主体单元15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被配置一对。定位机构150S包括施力突起151以及单元施力弹簧152。施力突起151与被安装于框体101的显影单元120H的壳体被按压部200K(图9)抵接。单元施力弹簧152将施力突起151朝向后方施力。换而言之,包含单元施力弹簧152的定位机构150S将安装于框体101内的显影位置的显影单元 120H朝向后方施力,进行显影单元120H的定位。
引导面154(图7)被形成在主体单元150的上表面部。引导面154 具有引导显影单元120H的安装的功能。引导面154具有从前方向后方下降的倾斜面。另外,引导面154中的、该倾斜面的更后端侧为水平面。被卡合部153与引导面154相比被配置于显影单元120H的安装方向(图3 的箭头DA方向)前端侧。在被卡合部153能够卡合后述的锁定杆50的钩 506(图7)。
参照图4A,调色剂容器30在内部容纳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容器30包括容器主体31以及容器盖31C。容器主体31具有在左右方向(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容器主体31包括主体部31A和盖部31B。主体部31A划定容器主体31的下方部分。此外,主体部31A的上表面部被开口。
盖部31B被固定于主体部31A,以堵塞主体部31A的开口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31B被熔敷固定于主体部31A。此时,在沿着主体部31A 的开口部的周边形成的容器边缘31F,主体部31A和盖部31B被固定。盖部31B包括第一把持部31D和第二把持部31E(图3)。当调色剂容器30 被安装于显影装置20时或者包括调色剂容器30和显影装置20的显影单元120H被安装于框体101时,操作者能够把持第一把持部31D以及第二把持部31E。
容器盖31C被安装于容器主体31的右侧部。容器盖31C包括右引导件311、传递齿轮310以及锁卡合部312。另外,容器主体31的主体部 31A包括左引导件301。右引导件311是从容器盖31C突出设置的大致立方体形状的引导件。左引导件301在调色剂容器30的左侧的侧部具有与右引导件311相同的形状而被配置(图4B)。这些引导件引导调色剂容器 30向显影装置20的安装。传递齿轮310是向后述的容器桨30K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齿轮。锁卡合部312是在容器盖31C的右侧面相对于右引导件 311隔开间隔从容器盖31C突出设置的突起。在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截面中,锁卡合部312具有大致梯形形状。锁卡合部312能够与锁抵接片202S(图5)卡合。
并且,调色剂容器30包括容器螺旋桨33以及容器桨30K(图9)。
容器螺旋桨33是沿着主体部31A的底部配置的螺旋桨。在主体部31A的底部,后述的调色剂排出口30P(图11B)开口。容器螺旋桨33被旋转,将容器主体31内的调色剂向调色剂排出口30P运送。当容器主体 31所具备的后述的容器开闭器32(图11A)被滑动时,调色剂排出口30P 被打开,能够从调色剂容器30排出调色剂。容器桨30K在调色剂容器30 的内部可旋转地被支撑,对容纳在调色剂容器30内的调色剂进行搅拌。
显影装置20包括显影壳体200(图3)、显影辊21A(图3、图 9)、抵接辊211(图3)、第一螺旋桨212(图9)、第二螺旋桨213(图 9)、层厚限制部件214(图9)以及显影辊盖215。
显影壳体200是支撑显影装置20的各部件的壳体。另外,显影壳体 200具有支撑调色剂容器30的功能。参照图5,显影壳体200包括壳体左壁200L、壳体右壁200R以及调色剂补给口204(显影剂补给口)。壳体左壁200L和壳体右壁200R是从显影壳体20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立起设置的壁部。在壳体左壁200L和壳体右壁200R之间安装调色剂容器30。
壳体右壁200R包括右引导槽201R、锁抵接片202S以及锁按钮202。壳体左壁200L包括左引导槽201L。右引导槽201R以及左引导槽201L是分别形成于壳体右壁200R以及壳体左壁200L的引导槽。这些引导槽沿着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显影壳体200的安装方向(图5的箭头DC1)形成。调色剂容器30的前述的右引导件311(图4A)进入到右引导槽 201R。另外,在调色剂容器30的左侧面所具备的左引导件301(图4B) 进入到左引导槽201L。此外,调色剂容器30在被插入到显影壳体200的上方后绕图5的箭头DC2方向转动。其结果是,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0P与调色剂补给口204对置,能够从调色剂容器30向显影装置 20补给调色剂(显影剂)。此外,左引导槽201L以及右引导槽201R的里侧具备扇形形状,以允许左引导件301以及右引导件311的旋转(图 5)。关于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显影装置20的显影壳体200的安装构造在后面还详细描述。
锁抵接片202S通过与锁卡合部312(图4A)卡合而锁定绕箭头DC2 方向转动的调色剂容器30。另外,当锁按钮202被按压时,锁抵接片 202S与锁卡合部312的卡合被解除,调色剂容器30的锁定被解除。其结果是,调色剂容器30绕与图5的箭头DC2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其结果是,调色剂容器30能够在与箭头DC1相反的方向上从显影装置20脱离。
显影辊21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显影壳体200支撑。显影辊21A在周面上承载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显影辊21A向感光鼓121供应调色剂,并对感光鼓12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抵接辊211在显影辊21A的轴向的两端部被配置一对。抵接辊211通过与感光鼓121的周面抵接,将显影辊 21A与感光鼓121之间的间隔保持为固定。第一螺旋桨212以及第二螺旋桨213是在显影壳体200内可旋转地被支撑的螺旋桨。显影壳体200内的显影剂被第一螺旋桨212以及第二螺旋桨213循环运送。另外,显影剂通过第一螺旋桨212被供应给显影辊21A。层厚限制部件214限制被供应给显影辊21A上的显影剂的层厚。显影辊盖215能够相对于显影壳体200摆动。图3示出显影辊盖215被避让到显影辊21A的上方的状态。当显影辊盖215从图3所示的状态向下方摆动时,显影辊盖215能够覆盖显影辊 21A。因此,在显影单元120H脱离了框体101时,抑制了异物附着在显影辊21A或者周围被显影辊21A上的调色剂污染。
并且,显影装置20具备锁定杆50(图3、图5)。锁定杆50能够摆动地被配置在显影装置20的壳体左壁200L。锁定杆50在框体101内能够在锁定姿势与解除姿势之间改变姿势,所述锁定姿势是指将显影单元 120H(显影装置20)锁定于后述的显影位置的姿势,所述解除姿势是指解除显影单元120H的锁定并且允许显影单元120H沿预定的拆装方向脱离框体101的姿势。
参照图3、图5以及图7,锁定杆50包括杆主体501、杆被按压部 502、抵接部503、引导槽504、支点部505以及钩506。
杆主体501是锁定杆50的主体部分,如图7所示,被配置为从前方且从上方朝向后方且下方倾斜地延伸。杆被按压部502是配置于杆主体501 的上端部的平坦部。杆被按压部502在显影单元120H从框体101脱离前被操作者按压。抵接部503在锁定杆50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圆弧形状。此外,当显影单元120H被安装于框体101内时,如图3和图7所示,抵接部503与主体单元150的引导面154对置地配置。引导槽504是向抵接部503的后方开口的槽部。引导槽504以形成以支点部505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的方式被开口。此外,在引导槽504的后侧具有杆侧卡定部504S。杆侧卡定部504S具有从锁定杆50突出设置的钩形状。在杆侧卡定部504S卡定后述的杆施力弹簧52的一端。
支点部505被配置于锁定杆50的后端侧。支点部505能够旋转地被显影壳体200的壳体左壁200L支撑。支点部505为锁定杆50的摆动支点。此外,前述的抵接部503被配置于支点部505和杆被按压部502之间(图 7)。钩506相对于支点部505被配置于杆被按压部502的相反侧。钩506 能够与主体单元150的被卡合部153(图7)卡合。如图7所示,钩506从支点部505朝向下方延伸,并且其顶端部向前方(显影单元120H的安装方向后端侧)弯曲。
并且,显影装置20包括引导螺旋桨51和杆施力弹簧52(图7)。引导螺旋桨51是被插穿于引导槽504并与壳体左壁200L紧固的螺旋桨。引导螺旋桨51具有沿着引导槽504引导锁定杆50的摆动的功能。
杆施力弹簧52是在显影壳体200的壳体左壁200L和锁定杆50之间进行伸缩的弹簧部件。前述的壳体左壁200L包括壳体侧卡定部200L2。如图7所示,杆施力弹簧52的一端被卡定于锁定杆50的杆侧卡定部 504S,杆施力弹簧52的另一端被卡定于壳体侧卡定部200L2。其结果是,杆施力弹簧52以钩506与被卡合部153卡合(图7)的方式对锁定杆50 绕支点部505施力。
<关于显影单元的拆装>
接着,说明显影单元120H相对于框体101的拆装。此外,如前述那样,显影单元120H包括显影装置20以及调色剂容器30。并且,调色剂容器30能够相对于显影装置20进行拆装。另外,显影单元120H可以不包括调色剂容器30而仅显影装置20安装于框体101。这里,说明包含调色剂容器30的显影单元120H相对于框体101被拆装的情形。
如图1所示,当框体101的前盖106以及上壁102的前端部102B被打开时,在框体101的主体内部空间107安装显影单元120H。此时,显影单元120H沿着图2、图3的箭头DA方向被插入到主体内部空间107。主体单元150(图3)引导显影单元120H的下部。伴随显影单元120H的安装,锁定杆50的钩506沿引导面154上滑动,并向后方行进。结果,钩 506的倾斜面506S(图7)与被卡合部153的倾斜面153S此时,在图7中,钩506绕支点部505稍稍绕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显影单元120H向下方移动,并且钩506的顶端部进入到被卡合部153的下方。其结果是,钩506与被卡合部153卡合,显影单元120H被锁定在图7所示的显影位置。在显影位置,显影装置20的显影辊21A与感光鼓121隔开预定的间隔对置配置。图7中的锁定杆50的姿势被定义为锁定杆50的锁定姿势。此时,如图9所示,显影壳体200的壳体被按压部200K通过定位机构150S的施力突起151朝向后方按压。即,定位机构150S朝向显影辊21A接近感光鼓121的方向对显影单元120H施力。并且,当在框体 101内显影单元120H被定位于图7和图9的显影位置时,抵接辊211(图 3)与感光鼓121的周面抵接,由此显影辊21A相对于感光鼓121隔开预定的间隔配置。其结果是,从显影辊21A向感光鼓121稳定地供应调色剂,在感光鼓121上形成调色剂像。
在从框体101拆除显影单元120H时,如图1所示,当框体101的前盖106以及上壁102的前端部102B被打开时,锁定杆50的杆被按压部 502露出到打印机100的外侧。操作者首先将杆被按压部502向下方按压 (图7的箭头DR1)。其结果是,锁定杆50反抗杆施力弹簧52的施加力绕支点部505摆动,锁定杆50成为图8所示的解除姿势。此时,钩506与被卡合部153的卡合被解除。另外,当杆被按压部502被进一步按压时,如图8所示,锁定杆50的抵接部503与引导面154抵接。并且,在以该抵接部503为支点,支点部505被设为负荷点的情况下,显影单元120H与图7所示的显影位置相比被抬起到上方的待机位置(图1的箭头、图8的箭头DR2)。其结果是,如图10所示,壳体被按压部200K乘载在施力突起151的斜面上,由定位机构150S对显影单元120H的定位被解除。此时,定位机构150S(单元施力弹簧152)的施加力未被强力地施加到显影壳体200。因此,显影单元120H能够容易地沿着前述的拆装方向从框体 101脱离(图10的箭头DR3)。
此外,如图8所示,当显影单元120H被向箭头DR2方向抬起后,由于显影单元120H的自重,钩506与被卡合部153的上方的引导面154(前述的水平面)抵接,由此显影单元120H被保持在所述待机位置。因此,即使是在操作者从锁定杆50将手拿开的情况下,也抑制钩506与被卡合部153重新卡合。因此,操作者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拆卸显影单元120H。
此外,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当显影单元120H被抬起到待机位置时,钩506的倾斜面506S(图7)可以与被卡合部153的倾斜面153S抵接。该情况下,能够伴随显影单元120H的抽出动作(图10的箭头DR3) 而锁定杆50绕支点部505转动,因此与上述同样地,抑制钩506与被卡合部153再次卡合。
<关于调色剂容器以及显影装置的构造>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以及显影装置20的构造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1A和图11B是调色剂容器30的放大立体图。此外,图11A示出后述的调色剂排出口30P被容器开闭器32关闭的状态,图11B示出调色剂排出口30P被敞开的状态。图12A和图12B是示出在显影装置20安装调色剂容器30的情形的立体图。图12C是示出在显影装置20安装调色剂容器30的情形的立体图。图13A和13B是示出在显影装置20安装调色剂容器30的情形的截面图。
调色剂容器30包括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长条形状。此外,当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于框体101内的显影装置20时,调色剂容器30的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配置。调色剂容器30除了前述的容器主体31之外,还包括容器开闭器32(图4B,图11A)、调色剂排出口30P(图11B)(显影剂排出口)、桨轴承部302(参照图12B)、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图 11B)、弹性片按压部306(图11B)、引导肋307(图11A)以及传递齿轮310(图4A、图11A)。
调色剂排出口30P(图11B)是在主体部31A的下面的右端侧被开口的开口部。被容纳于调色剂容器30的内部的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30P 排出,并被供应给显影装置20。
前述的左引导件301是在主体部31A的左侧面以长条形状形成为沿预定的方向延伸的突起。前述的左引导件301限制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显影装置20的安装方向(图12A的箭头DA方向)。此外,左引导件301 的内部为空洞。桨轴承部302(图12B)是被配置于左引导件301的内部的轴承部。桨轴承部302将容器桨30K可旋转地枢轴支撑。此外,在右引导件311的内部也配置有与左引导件301侧的桨轴承部302(图12B)同样的轴承部。轴承部与传递齿轮310邻接而对容器桨30K的轴部进行枢轴支撑。
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图11B)是在调色剂容器30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以隔着形成有调色剂排出口30P的排出突起部34的方式突出设置的一对肋。此外,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与调色剂排出口30P相比被配置于安装时的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方向(第一旋转方向,图11A的箭头DM)下游侧。一对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分别沿着所述旋转方向延伸。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具有以顶端部沿调色剂容器30的长度方向 (以分别向左右方向扩展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具有按压后述的主体开闭器22并被主体开闭器22按压的功能。
弹性片按压部306(图11B)是与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邻接并从主体部31A突出设置的一对突片。一对弹性片按压部306在左右方向上以夹着一对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的方式被配置。弹性片按压部306以沿着前述的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方向延伸的方式被配置。弹性片按压部306具有随着从调色剂排出口30P离开而突出高度变高的倾斜形状。弹性片按压部306与后述的开闭器止动件32B的弹性片对置,具有按压弹性片的功能。
引导肋307(图11A)是从主体部31A突出设置、并与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连接的圆弧状的一对肋部件。引导肋307以沿着容器主体31的旋转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一对引导肋307以在左右方向上夹着调色剂排出口30P的方式被配置。此外,一对引导肋307的外周部分别向左右方向弯曲,具有预定的宽度。引导肋307将后述的容器开闭器32绕预定的轴心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引导。
传递齿轮310(图4A、图11A)是在调色剂容器30的右侧的侧面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的旋转齿轮。传递齿轮310具有向容器桨30K传递旋转驱动力的功能。当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到显影装置20时,显影装置 20的未图示的齿轮组与传递齿轮310连结,向传递齿轮310输入旋转驱动力。
容器开闭器32(图11A)相对于调色剂排出口30P能够滑动地被容器主体31支撑,封住或者敞开调色剂排出口30P(图11A、图11B)。此时,容器开闭器32沿着向显影装置20安装时的容器主体31的旋转方向进行滑动。容器开闭器32包括开闭器主体32A和开闭器止动件32B。开闭器止动件32B能够摆动地被开闭器主体32A支撑。
开闭器主体32A是具有沿着容器主体31的周面的曲面的、大致矩形形状的部件。开闭器主体32A封住调色剂排出口30P。开闭器止动件32B 被安装到开闭器主体32A中的、与封住调色剂排出口30P的面相反侧的面上。开闭器止动件32B具有限制或者允许容器开闭器32的滑动的功能。
参照图12A和图12B,显影装置20在壳体右壁200R与壳体左壁 200L之间具有容器安装部20H(安装部)。在容器安装部20H安装调色剂容器30。
并且,显影壳体200包括止动件按压部206(图12B)、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以及开闭器弹簧208(图5)。
止动件按压部206(图12B)是与调色剂补给口204的后方邻接、从显影壳体200的顶板突出设置的突起部。止动件按压部206具有在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于容器安装部20H时按压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开闭器32 的止动件解除片32B2(图4B)的功能。换而言之,止动件按压部206允许容器开闭器32的滑动。
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图12B)是以在左右方向上隔着止动件按压部206的方式从显影壳体200的顶板突出设置的突起部。在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截面中,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具有大致梯形形状。另外,在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中的前侧的侧面形成有楔形状的切口部。在调色剂容器30 被安装于容器安装部20H时,在该切口部卡合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开闭器32的开闭器卡合片32A8(图4B)。其结果是,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 固定容器开闭器32,限制容器开闭器32的移动(转动)。
开闭器弹簧208(图5)是被配置在一对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一对弹簧部件。开闭器弹簧208被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开闭器弹簧208的一端被卡定于显影壳体200的顶板。另外,开闭器弹簧208的另一端被卡定于后述的主体开闭器22(图5)。
并且,显影装置20具有主体开闭器22(图5)。主体开闭器22相对于调色剂补给口204能够滑动地被显影壳体200支撑。主体开闭器22封住或者敞开调色剂补给口204。
前述的开闭器弹簧208在主体开闭器22封住调色剂补给口204(图 5)的方向上对主体开闭器22施力。因此,如图12A所示,在调色剂容器 30被从显影装置20拆除的状态下,主体开闭器22受到开闭器弹簧208的施加力而封住调色剂补给口204。
<关于调色剂容器相对于显影装置的拆装>
接着,对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显影装置20的安装进行说明。如前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影装置20先被安装到框体101的状态下,调色剂容器30能够单独地安装到显影装置20或者从显影装置20上拆卸下来。因此,即使是在调色剂容器30变空的情况下,也能容易地更换调色剂容器30。在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到显影装置20为止的期间,当容器开闭器32从堵塞调色剂排出口30P的位置错误地滑动时,调色剂会从调色剂排出口30P漏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止在调色剂容器30单体的状态下容器开闭器32从调色剂排出口30P滑动。
在前盖106的打开状态下,通过打印机100的使用者,调色剂容器30 被安装到框体101内的显影装置20。通过使用者,调色剂容器30的左引导件301以及右引导件311分别被插入到左引导槽201L以及右引导槽 201R。由此,调色剂容器30通过左引导槽201L以及右引导槽201R被沿着安装方向(图12A的箭头DA方向)引导,并被安装于容器安装部20H (图12B、图13A)。在该姿势下,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0P在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补给口204的上方与其分离配置,调色剂排出口30P 和调色剂补给口204还未连通(图13A)。
此时,显影壳体200的止动件按压部206按压开闭器止动件32B的止动件解除片32B2(图4B)。其结果是,开闭器止动件32B对容器开闭器 32的锁定被解除,容器开闭器32能够相对于容器主体31滑动。
另一方面,当调色剂容器30以图12B的插入姿势被安装于容器安装部20H时,容器开闭器32的开闭器主体32A的一对开闭器卡合片32A8 (图4B)与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的楔形的切口部卡合(图12B)。其结果是,容器开闭器32被固定于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之后,通过使用者,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1从图12B的插入姿势被绕容器桨30K (图13A)的轴心向第一旋转方向(图12B的箭头DM方向)旋转。
并且,调色剂排出口30P相对于被固定的容器开闭器32滑动,并且调色剂容器30到达图12C以及图13B所示的补给位置。在图12C以及图 13B所示的调色剂容器30的姿势下,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0P 与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补给口204连通(图13B),由此能够向显影装置 20补给调色剂。
此外,在调色剂容器30未被安装到容器安装部20H的状态下,主体开闭器22封住调色剂补给口204。并且,当调色剂容器30如前述那样被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姿势从插入姿势变更为补给姿势时,反抗开闭器弹簧208(图5)的施加力,调色剂容器30的一部分将主体开闭器22向第一旋转方向按压。其结果是,主体开闭器22与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 31一起向第一旋转方向滑动,如图13B所示,调色剂补给口204被敞开。因此,调色剂排出口30P和调色剂补给口204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连通。
如图12C所示,当调色剂容器30以补给姿势被安装到容器安装部 20H时,锁抵接片202S(图5)与锁卡合部312(图4A)卡合。其结果是,锁抵接片202S将调色剂容器30锁定在补给姿势(图13B)。在该锁定状态下,开闭器弹簧208(图5)的施加力即使经由主体开闭器22扩及到调色剂容器30,也通过锁抵接片202S限制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因此,抑制调色剂容器30向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即抑制调色剂容器30的姿势从补给姿势变更为插入姿势。
另一方面,当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出调色剂容器30内的调色剂变空时,在打印机100的未图示的显示部通知调色剂容器30的更换显示。当使用者按压锁按钮202时(图5),锁抵接片202S向后方移动。其结果是,锁抵接片202S从锁卡合部312向后方分离,锁抵接片202S和锁卡合部312的卡合被解除。因此,限制锁卡合部312的限制力失去,调色剂容器30的锁定被解除。由于主体开闭器22被施加开闭器弹簧208的施加力,因此主体开闭器22按压调色剂容器30,并且调色剂容器30向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图13B的箭头DN)。其结果是,调色剂容器30通过开闭器弹簧208的施加力而其姿势自动地从补给姿势变更为插入姿势。
通过调色剂容器30的姿势变更,调色剂排出口30P向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调色剂排出口30P在插入位置再次被容器开闭器32封住。另外,通过开闭器弹簧208的施加力,主体开闭器22滑动,由此调色剂补给口 204被主体开闭器22再次封住。
再者,成为图12B、图13A的插入姿势的调色剂容器30从容器安装部20H沿着与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脱离,由此调色剂容器30被从显影装置20拆除。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调色剂容器30的锁定被解除时,调色剂容器30的姿势被变更为插入姿势。此时,调色剂排出口30P以及调色剂补给口204分别被容器开闭器32以及主体开闭器22封住。因此,防止当通过使用者拆卸调色剂容器30时显影装置20以及调色剂容器30的周围被调色剂污染。
<关于存储部的接触式通信>
接着,参照图14至图21B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单元150的连接器部6以及调色剂容器30的存储部35进行说明。图1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存储部35的放大立体图。图15是显影单元120H 的立体图。图16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单元150的立体图。图17A 以及图17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6的立体图。图18A以及图 18B是从连接器部6拆卸后述的连接器开闭器61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 19A以及图19B是连接器部6的连接器开闭器61以及后述的端子单元62 的立体图。图20A以及图20B是连接器部6的端子单元62的立体图。图 21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6以及开闭器施力弹簧63的立体图。图21B是示出连接器部6的开闭器施力弹簧63以及壳体施力弹簧64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参照图4A以及图14,调色剂容器30具有存储部35。存储部35被固定于调色剂容器30的主体部31A的外周部。存储部35具有IC芯片350 (基板部)、接地端子351(第一接地端子)以及多个输入输出端子352 (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另外,存储部35具有卡合爪35A、顶端限制部 35B、后端限制部35C以及引导片35D。
IC芯片350是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板状部件。在IC芯片350中存储有调色剂容器30的使用历史、容纳于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信息等。接地端子351是露出到IC芯片350的外部的接地线。同样地,输入输出端子 352是露出到IC芯片350的外部的端子。输入输出端子352通过与后述的连接器部6电连接,进行存储在IC芯片350中的各种信息的收发。
卡合爪35A、顶端限制部35B、后端限制部35C是分别从调色剂容器 30的主体部31A突出设置的突起,具有固定IC芯片350的功能。引导片 35D是以夹着IC芯片350的方式从主体部31A立起设置的突片。引导片 35D沿着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显影装置20拆装时的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方向(图5的箭头DC2、图12B的箭头DM)延伸。
参照图16,主体单元150具有连接器部6。连接器部6通过与调色剂容器30的IC芯片350电连接,进行打印机100与调色剂容器30的各种信息的收发。如前述那样,调色剂容器30能够单体或者与显影装置20一体地安装于框体10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盖106(图1)的打开状态下,在调色剂容器30被预先安装于显影装置20的容器安装部20H以使调色剂排出口30P与调色剂补给口204连通的状态下,调色剂容器30与显影装置20一体地被安装于框体101的主体内部空间107的方式被定义为第一安装方式。另一方面,在前盖106的打开状态下,相对于预先被安装于主体内部空间107的显影位置的显影装置20的容器安装部20H,安装调色剂容器30以使调色剂排出口30P与调色剂补给口204连通的方式被定义为第二安装方式。调色剂容器30能够根据第一安装方式或者第二安装方式选择性地安装于框体101。
参照图15,显影单元120H具有容器支撑板200H。容器支撑板200H 是与显影壳体200的顶板部连续设置的支撑板,并从下方支撑调色剂容器 30。容器支撑板200H具有切口部200H1。切口部200H1通过容器支撑板 200H的一部分被切去而形成。切口部200H1在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到显影装置20时使IC芯片350在显影单元120H的下方露出。
在调色剂容器30以第一安装方式被安装于框体101的情况下,如前述那样,在显影装置20被安装于显影位置的最终阶段,显影单元120H向下方移动。此时,在切口部200H1露出的调色剂容器30的IC芯片350需要与主体单元150的连接器部6(图16)电连接。另一方面,在调色剂容器30以第二安装方式安装于框体101时,调色剂容器30在显影装置20的容器安装部20H被向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图12B的箭头DM)。此时,在图15中,IC芯片350从切口部200H1的后方朝向前方在切口部200H1 露出。根据该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动作,需要IC芯片350与连接器部6 电连接。如此,为了与调色剂容器30的不同动作相应地,实现IC芯片 350与连接器部6的连接,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在连接器部6 的构造具有特征。
连接器部6在框体101的主体单元150中与调色剂容器30对置地配置。连接器部6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撑于主体单元150。连接器部6通过第一安装方式或者第二安装方式与被安装于主体内部空间107的调色剂容器30的IC芯片350电连接。参照图16至图21A,连接器部6具有连接器壳体60、连接器开闭器61(开闭器)、端子单元62、开闭器施力弹簧 63(第二施力部件)以及壳体施力弹簧64(第一施力部件)。
连接器壳体60是连接器壳体60的框体部分。连接器壳体6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内部容纳连接器开闭器61以及端子单元62。连接器壳体 60具有壳体轴部60S(图17A)、支撑面601(对置面)、引导侧壁602 (引导部)、引导前壁603、壳体卡定爪604(图17B)、基板卡合爪 605、开闭器支撑部606以及弹簧卡定部607(图18B)。
壳体轴部60S是被配置于连接器壳体60的后端部的一对轴部。壳体轴部60S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撑于主体单元150的连接器支撑部150J (图16)。此外,壳体轴部60S在连接器壳体60中被配置于调色剂容器 30以第二安装方式安装时的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方向(图12B的箭头 DM方向)上游侧。
支撑面601相当于连接器壳体60的上表面部。当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于框体101时,支撑面601与调色剂容器30的存储部35对置地配置。支撑面601具有壳体开口部60H(开口部)(图17A)。壳体开口部60H 在支撑面601的大致中央部具有矩形形状而被开口。壳体开口部60H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延伸。壳体开口部60H的后侧的侧部通过切口部端缘 601A(端缘,第二端缘)以及开口部后端缘601B(端缘,第一端缘)划分而成。切口部端缘601A通过开口部后端缘601B的一部分朝向后方被切口成矩形状而形成。此外,切口部端缘601A与后述的接地端子623(图 18A)对置地配置。另外,在支撑面601和壳体轴部60S之间形成有朝向支撑面601上升的斜面601T(图18A)。
引导侧壁602是以隔着壳体开口部60H的方式从支撑面601的左右的端部立起设置的一对壁部。引导侧壁602以在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的方式形成。引导侧壁602具有第一引导部602A和第二引导部602B。第一引导部602A是引导侧壁602的后端部被弯曲的区域。一对第一引导部602A在沿着支撑面601的方向上随着接近壳体轴部60S而顶端扩展(图17A)。第二引导部602B被形成在引导侧壁602的前端侧。第二引导部602B是被形成在引导侧壁602的上端部的锥形面。一对第二引导部602B在与支撑面601垂直的方向上随着离开支撑面601而顶端扩展。此外,在图17A 中,仅描述右侧的第二引导部602B。
引导前壁603是从支撑面601的前端部立起设置的壁部。引导前壁 603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此外,通过引导前壁603以及一对引导侧壁602形成由后方被开口的扁平状的空间构成的芯片容纳部6S(图 17A)。在该芯片容纳部6S中能够容纳调色剂容器30的存储部35的IC 芯片350(参照图25A)。
壳体卡定爪604是从连接器壳体60的前侧的壁部朝向大致下方突出设置的爪部。壳体卡定爪604能够与主体单元150的被卡定部155A(图 24A)卡定。基板卡合爪605(图17B)是从支撑面601的里侧突出设置的三个爪部。通过基板卡合爪605,端子单元62被固定在连接器壳体60。开闭器支撑部606是在一对壳体轴部60S的前方形成于支撑面601的里侧的一对轴承部。开闭器支撑部606将后述的连接器开闭器61的开闭器轴部61S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弹簧卡定部607是在壳体卡定爪604的后方从支撑面601的里侧突出设置的突起。弹簧卡定部607包括被配置成十字状的四个突起。壳体施力弹簧64(参照图21A,图21B)的一端(图 18B)被卡定在弹簧卡定部607。
连接器开闭器61(图19A)被配置于连接器壳体60的内部。另外,连接器开闭器61的一部分以从连接器壳体60的壳体开口部60H突出的方式被配置。连接器开闭器61具有保护端子单元62的接地端子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的功能。连接器开闭器61具有盖部611、腿部612、第一开口613、第二开口614以及开闭器轴部61S。
盖部611是连接器开闭器61的主体部分,在俯视观察时由大致コ字型形状构成。盖部611以覆盖壳体开口部60H的方式被配置。在盖部611 的上表面部,第一开口613(窗部)以及第二开口614(窗部)被开口。第一开口613是在盖部611的上表面部的右端部被开口的开口部。第二开口614在第一开口613的左侧隔开间隔被开口三个。第一开口613使从壳体开口部60H突出的接地端子623(图18A)露出。另外,第二开口614 使从壳体开口部60H突出的输入输出端子624(图18A)分别露出。通过盖部611中的第一开口613以及第二开口614的周围的区域,接地端子 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被保护。一对腿部612从盖部611的左右的端部朝向后方延伸。并且,在一对腿部612的后端部分别配置有开闭器轴部 61S。开闭器轴部61S为连接器开闭器61的摆动的支点部。开闭器轴部 61S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撑于连接器壳体60的开闭器支撑部606(图 17B)。此外,开闭器轴部61S在连接器开闭器61中被配置于调色剂容器 30以第二安装方式安装时的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方向(图12B的箭头 DM方向)上游侧。
并且,连接器开闭器61具有接地部632(图19B)。接地部632在第一开口613以及第二开口614的前侧与这些开口邻接地配置。接地部632 是在盖部611的上端部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延伸设置的电线。接地部632在打印机100的使用者将要接触连接器部6的情况等下防止在连接器部6产生放电、漏电。当开始打印机100的使用时,接地部632被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部632通过开闭器施力弹簧63的一部分构成。
端子单元62(图20A,图20B)被配置在连接器壳体60的内部。另外,如图19A、图19B所示,端子单元62被配置在连接器开闭器61的盖部611的下方。端子单元62具有基板621、支撑箱622、接地端子623 (第二接地端子)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第二输入输出端子)。
基板621被配置于端子单元62的下方部分。基板621由大致矩形形状构成。基板621通过未图示的电线与框体101内的未图示的控制部电连接。支撑箱622由与基板621连结的箱型形状构成。支撑箱622具有支撑接地端子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的功能。支撑箱622的前侧的壁部作为后述的支撑壁60T而发挥功能。如图20A以及图20B所示,接地端子 623以及三个输入输出端子624是从形成在支撑箱622的槽部分别突出设置的端子。接地端子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由以在侧面观察呈现大致三角形状的方式弯曲的金属线构成。接地端子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 与基板621的未图示的端子分别电连接。另外,接地端子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具有板簧状的弹力而从壳体开口部60H朝向上方突出(图 18A)。当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于主体内部空间107时,接地端子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分别与存储部35的接地端子351以及输入输出端子 352接触。此时,通过被接地端子351以及输入输出端子352从上方按压,接地端子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能够向下方发生弹性变形。
开闭器施力弹簧63(图19A,图19B)以连接器开闭器61的盖部611 从壳体开口部60H(图17A)突出的方式绕开闭器轴部61S对连接器开闭器61施力。开闭器施力弹簧63包括第一线圈部631、前述的接地部632 以及导通部633。第一线圈部631、接地部632以及导通部633通过一根金属线构成。第一线圈部631是在形成于盖部611的左端部的突起611A (图19B)和基板621之间被压缩的螺旋弹簧部分。接地部632从第一线圈部631的上端部延伸,并被卡定于盖部611的右端部。接地部632如前述那样,防止在接地端子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产生漏电等。另一方面,导通部633是从第一线圈部631的下端部延伸、并在连接器开闭器61 以及端子单元62的前方弯曲成大致U字状的区域。导通部633如图17B 所示被卡定于弹簧卡定部607(图18B)。
壳体施力弹簧64(图21A、图21B)能够在连接器壳体60和主体单元150之间发生压缩变形。壳体施力弹簧64在接地端子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接近接地端子351以及输入输出端子352的方向上绕壳体轴部 60S对连接器壳体60进行施力。壳体施力弹簧64包括第二线圈部641、线部642以及框架导通部643。第二线圈部641是在连接器壳体60和主体单元150之间被压缩变形的螺旋弹簧部分。第二线圈部641的上端部被卡定于连接器壳体60的弹簧卡定部607(参照图24A)。另外,第二线圈部 641的下端部被卡定于主体单元150所具备的弹簧支撑部155B(图 24A)。线部642是从第二线圈部641的下端部延伸的线状部分。线部642在主体单元150(图16)的内部朝向左方延伸设置。框架导通部643由形成于线部642的顶端部的螺旋状部分以及钩构成。框架导通部643被卡定于在主体单元150的单元左壁150L被开口的开口附近(图16)。当预先安装了连接器部6的主体单元150被安装到框体101内时,从单元左壁 150L突出的框架导通部643与框体101的未图示的金属框架接触。其结果是,壳体施力弹簧64被接地。
接着,除了图14至图21B,参照图22A至图25B,对连接器部6相对于主体单元150的安装以及连接器部6的功能进一步详细描述。图22A 是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6拆除连接器开闭器61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2B是图22A的连接器部6的切断面A-A中的截面图。图22C 是图22A的连接器部6的切断面B-B中的截面图。图23A是连接器部6的俯视图。图23B是图23A的连接器部6的切断面A-A中的截面图。图23C 是图23A的连接器部6的切断面B-B中的截面图。图24A是调色剂容器 30未被安装于框体101的状态的连接器部6的截面图。图24B是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于框体101的状态的连接器部6的截面图。图25A是在连接器部6中容纳有IC芯片35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5B是图25A的连接器部6的截面图。
当连接器部6被安装于主体单元150时,连接器部6按照以下的步骤被组装。首先,保持连接器壳体60的支撑面601(图17A)与连接器开闭器61的腿部612(图19A)正交的连接器开闭器61的姿势,一对开闭器轴部61S被插入到连接器壳体60的一对开闭器支撑部606。然后,当连接器开闭器61绕开闭器轴部61S被向前方旋转大致90度时,在连接器壳体 60的内部容纳连接器开闭器61。此时,预先被安装到连接器开闭器61的开闭器施力弹簧63的导通部633在连接器壳体60的前端侧被卡定于弹簧卡定部607(图17B)。并且,端子单元62(图20A)被安装到连接器壳体60的内部(图17B),以在与连接器开闭器61之间压缩第一线圈部631。此时,端子单元62的基板621被三个基板卡合爪605卡定。在第二线圈部641被固定于主体单元150的弹簧支撑部155B的状态下,连接器壳体60的壳体轴部60S被连接器支撑部150J枢轴支撑(图16)。然后,连接器壳体60的弹簧卡定部607压缩第二线圈部641的上端部,并且壳体卡定爪604被卡定于被卡定部155A(图24A)。此外,在连接器壳体60 的内部,通过壳体施力弹簧64的第二线圈部641与开闭器施力弹簧63的导通部633接触(图21B),开闭器施力弹簧63与壳体施力弹簧64导通。其结果是,开闭器施力弹簧63的接地部632经由前述的框体101的金属框架被接地。
在图18A以及图22A至图22C中,为了说明,从连接器部6上拆卸下连接器开闭器61。在连接器开闭器61不与接地端子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接触的情况下,接地端子623与切口部端缘601A的后端缘具有弹力地抵接(图22B)。同样地,三个输入输出端子624分别与开口部后端缘601B具有弹力地抵接(图22C)。其结果是,接地端子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相对于壳体开口部60H的最大突出量被限制。因此,能够将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的端子等的突出量预先较高地设定,防止连接器部6 与IC芯片350之间的接触不良。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口部端缘 601A与开口部后端缘601B比在后方被切口。因此,如图18A所示,接地端子623相对于壳体开口部60H的最大突出量与输入输出端子624相对于壳体开口部60H的最大突出量相比被较大地设定。因此,即使在伴随着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框体101的安装而IC芯片350从上方进入到芯片容纳部6S的情况(图25A的箭头P1)或者IC芯片350从后方进入到芯片容纳部6S的情况(图25A的箭头P2)的任一情况下,多个端子中的接地端子 351也能最先并且可靠地与接地端子623接触。其结果是,防止由于连接器部6和IC芯片350之间的接触不良或者漏电等而导致IC芯片350受到损伤。另外,在调色剂容器30安装后,由于IC芯片350的接地电位被稳定地维持,因此能够稳定地实现IC芯片350与打印机100之间各种信息的收发。
参照图25A,当调色剂容器30在第一安装方式中被安装于主体内部空间107时,存储部35的引导片35D被锥形状的第二引导部602B引导 (图25A的箭头P1),由此IC芯片350与支撑面601对置地配置。另一方面,当调色剂容器30在第二安装方式下被安装于主体内部空间107 时,存储部35的引导片35D被第一引导部602A引导(图25A的箭头 P2),由此IC芯片350与支撑面601对置地配置。因此,即使是在调色剂容器30以第一以及第二安装方式的任一方式被安装的情况下,连接器部6与IC芯片350也能顺利地被电连接。
图26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单元150的截面图。图26B是放大了图26A的主体单元150的连接器支撑部150J的周边的截面图。如图26B 所示,一对连接器支撑部150J的左侧的连接器支撑部150J被形成在第一支撑壁150J1以及第二支撑壁150J2之间。此外,右侧的连接器支撑部 150J也包括同样的构造。当连接器部6被安装于主体单元150时,如图 26B所示,在壳体轴部60S和第一支撑壁150J1之间、以及壳体轴部60S 与第二支撑壁150J2之间分别形成间隙K1以及K2。因此,连接器部6的连接器壳体60以在壳体轴部60S的轴向能够滑动预定的距离的方式被主体单元150支撑。因此,如图25A的箭头P2所示,当调色剂容器30以第二安装方式被安装时,即使是存储部35的轴向(左右方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将IC芯片350可靠地容纳在芯片容纳部6S内。其结果是,连接器部6和IC芯片350被顺利且可靠地电连接。
在调色剂容器30未被安装于框体101的情况下,如图24A所示,连接器壳体60通过第二线圈部641绕壳体轴部60S被向上方施力。另外,连接器开闭器61通过第一线圈部631(图19A)的施加力绕开闭器轴部 61S被向上方施力。此时,如图23B以及图23C,从连接器壳体60的壳体开口部60H突出的接地端子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分别被隐没到连接器开闭器61的第一开口613以及第二开口614的内部。因此,接地端子 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在物理上也能稳定地被保护。
在调色剂容器30与显影装置20一体地以第一安装方式被安装于框体 101的情况下,IC芯片350从图24A的连接器部6的上方朝向下方移动 (图25A的箭头P1)。此时,存储部35的引导片35D被第二引导部 602B(图25A)引导,并按压支撑面601(图24B),由此连接器壳体60 反抗第二线圈部641的施加力而绕壳体轴部60S下降。另外,由于IC芯片350将连接器开闭器61向下方按压,因此连接器开闭器61反抗第一线圈部631的施加力而绕开闭器轴部61S下降。此时,通过第一开口613的第一开口端缘613A(图23B)以及第二开口614的第二开口端缘614A (图23C),接地端子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的突出量被进一步限制。结果,如图24B以及图25B所示,在连接器开闭器61在IC芯片350 的厚度方向上被IC芯片350和支撑壁60T夹着的状态下,连接器壳体60 以及连接器开闭器61的转动停止。此外,在图24B中,为了示出各部件的配置,以输入输出端子624和IC芯片350重叠的方式被图示,但实际上如图25B所示,输入输出端子624通过IC芯片350被向下方按压。
另一方面,在调色剂容器30以第二安装方式被安装于框体101内的显影装置20的情况下,IC芯片350从图24A的连接器部6的后方朝向前方移动(图25A的箭头P2)。此时,存储部35的引导片35D被斜面 601T(图24A)以及第一引导部602A(图25A)引导,并按压支撑面601 (图24B),由此连接器壳体60反抗第二线圈部641的施加力而绕壳体轴部60S下降。另外,IC芯片350沿着支撑面601与连接器开闭器61抵接,并将连接器开闭器61向下方按压,因此连接器开闭器61反抗第一线圈部631的施加力而绕开闭器轴部61S下降。结果,如图24B以及图25B 所示,在连接器开闭器61在IC芯片350的厚度方向上被IC芯片350和支撑壁60T夹着的状态下,连接器壳体60以及连接器开闭器61的转动停止。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调色剂容器30通过第一安装方式或者第二安装方式被安装于主体内部空间107时,壳体施力弹簧64的第二线圈部641被压缩变形,由此接地端子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相对于接地端子351以及输入输出端子352的抵接压力被调节。如图24B所示,在调色剂容器30的安装状态下,壳体卡定爪604从被卡定部155A向下方离开。因此,连接器部6和存储部35的各个端子之间以过剩力抵接的情况被抑制,特别是防止IC芯片350侧的端子发生破损的情况。
另外,当存储部35与连接器部6对置地配置时,连接器开闭器61与连接器壳体60和IC芯片350抵接并且被连接器壳体60和IC芯片350夹着,接地端子623以及输入输出端子624相对于接地端子351以及输入输出端子352的最终的抵接压力被限制。即,连接器开闭器61作为隔离器而发挥功能,IC芯片350与端子单元62的位置被确定。因此,即使是调色剂容器30以任一安装方式被安装的情况下,另外即使调色剂容器30被多次安装到框体101的情况下,连接器部6和存储部35的端子之间的抵接压力也被稳定地维持。
以上,对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打印机100 进行了说明。根据这样的构成,提供一种打印机100,即使是调色剂容器 30以多个姿势能够相对于框体101进行拆装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存储部 35的接触不良。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采用如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存储部35的输入输出端子352以及连接器部6的输入输出端子624分别各配置三个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输入输出端子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2)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被安装于显影装置20的容器安装部20H时的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方向作为图12B的箭头DM方向来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调色剂容器30可以被向与图12B的箭头DM相反方向旋转,并被安装于显影装置20。该情况下,连接器壳体 60的壳体轴部60S的配置优选与图16相反(前端侧)地配置。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内部空间和能够打开关闭的盖部件;
载像体,所述载像体被配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并具有通过所述载像体被旋转而形成静电潜像的周面;
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包括补给显影剂的显影剂补给口以及安装部,在所述盖部件的打开状态下,所述显影装置被安装到所述内部空间中与所述载像体对置的显影位置,并向所述载像体供应所述显影剂;
显影剂容纳容器,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包括用于排出所述显影剂的显影剂排出口以及存储部,并在内部容纳所述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能够根据第一安装方式或者第二安装方式选择性地安装到所述内部空间,所述第一安装方式是指在所述盖部件的打开状态下,在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被预先安装于所述显影装置的所述安装部以使所述显影剂排出口与所述显影剂补给口连通的状态下,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与所述显影装置一体地被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的方式,所述第二安装方式是指在所述盖部件的打开状态下,在预先被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显影装置的所述安装部安装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以使所述显影剂排出口与所述显影剂补给口连通的方式;以及
连接器部,所述连接器部在所述装置主体中与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对置地配置,并与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方式或者所述第二安装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所述存储部电连接,
所述存储部包括基板部以及在所述基板部中露出到外部的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输入输出端子,
所述连接器部包括:
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开口部以及划定所述开口部的一个侧部的端缘;以及
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从所述开口部突出地配置,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当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接触,
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分别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端缘具有弹力地抵接,通过所述抵接限制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相对于所述开口部的最大突出量,
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引导所述显影装置进入所述内部空间的引导单元,
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被所述引导单元可转动地枢轴支撑的壳体轴部,
所述连接器部还包括第一施力部件,所述第一施力部件能够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引导单元之间发生压缩变形,并在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接近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的方向上对所述连接器壳体绕所述壳体轴部进行施力,
在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方式或者所述第二安装方式被安装到所述内部空间时,通过所述第一施力部件被压缩变形,调节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的抵接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端缘包括:划定所述开口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的第一端缘;以及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对置并由所述第一端缘的一部分被切口的形状构成的第二端缘,
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端缘抵接,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一端缘抵接,由此将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相对于所述开口部的所述最大突出量设定得大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相对于所述开口部的所述最大突出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所述存储部包括以夹着所述基板部的方式立起设置的一对引导片,
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开设有所述开口部并与所述存储部对置地配置的对置面以及以夹着所述开口部的方式从所述对置面立起设置的一对引导部,
所述一对引导部包括在沿着所述对置面的方向上随着接近所述壳体轴部而顶端扩展的第一引导部以及在与所述对置面垂直的方向上随着离开所述对置面而顶端扩展的第二引导部,
在所述第一安装方式中,当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时,所述存储部的所述引导片被所述第二引导部引导,由此将所述基板部配置为与所述对置面对置,
在所述第二安装方式中,当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时,所述存储部的所述引导片被所述第一引导部引导,由此将所述基板部配置为与所述对置面对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器壳体以能够在所述壳体轴部的轴向上滑动预定的距离的方式被所述引导单元支撑。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内部空间和能够打开关闭的盖部件;
载像体,所述载像体被配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并具有通过所述载像体被旋转而形成静电潜像的周面;
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包括补给显影剂的显影剂补给口以及安装部,在所述盖部件的打开状态下,所述显影装置被安装到所述内部空间中与所述载像体对置的显影位置,并向所述载像体供应所述显影剂;
显影剂容纳容器,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包括用于排出所述显影剂的显影剂排出口以及存储部,并在内部容纳所述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能够根据第一安装方式或者第二安装方式选择性地安装到所述内部空间,所述第一安装方式是指在所述盖部件的打开状态下,在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被预先安装于所述显影装置的所述安装部以使所述显影剂排出口与所述显影剂补给口连通的状态下,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与所述显影装置一体地被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的方式,所述第二安装方式是指在所述盖部件的打开状态下,在预先被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显影装置的所述安装部安装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以使所述显影剂排出口与所述显影剂补给口连通的方式;以及
连接器部,所述连接器部在所述装置主体中与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对置地配置,并与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方式或者所述第二安装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所述存储部电连接,
所述存储部包括基板部以及在所述基板部中露出到外部的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输入输出端子,
所述连接器部包括:
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开口部以及划定所述开口部的一个侧部的端缘;以及
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从所述开口部突出地配置,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当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接触,
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分别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端缘具有弹力地抵接,通过所述抵接限制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相对于所述开口部的最大突出量,
所述连接器部还具有开闭器,所述开闭器包括将从所述开口部突出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分别露出的多个窗部,并被配置为覆盖所述开口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开闭器包括与所述多个窗部邻接地配置并被接地的接地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器部还具有第二施力部件,所述第二施力部件对所述开闭器施力,使得所述开闭器从所述开口部突出,
所述接地部通过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一部分构成。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当所述存储部被配置为与所述连接器部对置时,所述开闭器被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基板部夹着,由此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的最终的抵接压力被限制。
CN201610720606.1A 2015-09-10 2016-08-24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65270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8254A JP6390563B2 (ja) 2015-09-10 2015-09-1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78254 2015-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27077A CN106527077A (zh) 2017-03-22
CN106527077B true CN106527077B (zh) 2019-12-06

Family

ID=58236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20606.1A Active CN106527077B (zh) 2015-09-10 2016-08-24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11048B2 (zh)
JP (1) JP6390563B2 (zh)
CN (1) CN1065270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205537A (ja) * 2017-06-05 2018-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7009792B2 (ja) * 2017-06-23 2022-01-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製造または再生方法
CN110308632B (zh) * 2019-07-29 2021-11-23 广州众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成像盒及其芯片安装装置
JP7318463B2 (ja) 2019-09-30 2023-08-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287770B2 (en) 2019-12-11 2022-03-2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latch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87473A (ja) * 2001-03-27 2002-10-03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57124A (ja) * 2007-04-09 2008-10-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538418A (ja) * 2007-08-30 2010-12-0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プリンタ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型コネクタ
JP2012061707A (ja) * 2010-09-16 2012-03-29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材カートリッジ、回路基板およびアダプター
JP2013041046A (ja) * 2011-08-12 2013-02-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38565B2 (ja) * 2003-08-18 2007-06-27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端子付電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35645B2 (ja) * 2005-02-28 2011-02-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199505A (ja) * 2006-01-27 2007-08-09 Toshiba Corp 現像剤補給装置
JP5094823B2 (ja) * 2009-12-02 2012-12-1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US8655201B2 (en) * 2010-06-14 2014-02-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5417373B2 (ja) 2011-04-27 2014-02-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着脱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13706B2 (ja) * 2012-08-17 2017-10-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28609A (ja) * 2013-05-21 2014-12-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87473A (ja) * 2001-03-27 2002-10-03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57124A (ja) * 2007-04-09 2008-10-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538418A (ja) * 2007-08-30 2010-12-0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プリンタ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型コネクタ
JP2012061707A (ja) * 2010-09-16 2012-03-29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材カートリッジ、回路基板およびアダプター
JP2013041046A (ja) * 2011-08-12 2013-02-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54022A (ja) 2017-03-16
CN106527077A (zh) 2017-03-22
JP6390563B2 (ja) 2018-09-19
US20170075297A1 (en) 2017-03-16
US9811048B2 (en) 2017-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707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437661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100110B2 (ja) 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装置本体、及びカートリッジ装着システム
US20110206412A1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045857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7814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離間部材
EP2919074B1 (en)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6304116B2 (ja) 現像剤補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現像剤補給装置に装着される現像剤収容容器
JP6304117B2 (ja) 現像剤補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現像剤補給装置に装着される現像剤収容容器
EP2919075B1 (en)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6552212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CN10652707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598468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EP3088963B1 (en) Developer supplier, develop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583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116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81325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EP3088964B1 (en) Developer supplier, develop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container included in the developer supplier
JP20110480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79741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20112399A1 (en) Printing medium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16031367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the developer container
JP2018028624A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13050399A (zh) 盒单元
WO2014017357A1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