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2066A - 结构体和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的结构体 - Google Patents

结构体和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的结构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02066A
CN106502066A CN201610805288.9A CN201610805288A CN106502066A CN 106502066 A CN106502066 A CN 106502066A CN 201610805288 A CN201610805288 A CN 201610805288A CN 106502066 A CN106502066 A CN 106502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tion division
framework
slit
relativ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052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02066B (zh
Inventor
远藤道昭
佐佐木正二
伊礼嘉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502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2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02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2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7Connection or assembly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recycling, reuse,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r 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38Modular devices, i.e. allowing 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components, removal or replacement of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43Allowing easy access, e.g. for maintenance or in case of paper j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9Mounting or support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4Detachable element of feed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体和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的结构体。结构体包括:第一框架,包括狭缝部;和第二框架,包括板部,其构造成进入狭缝部以确定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的位置,其中,狭缝部包括:引入部,其宽度大于板部的厚度;第一定位部,构造成确定板部相对于狭缝部横向的位置;和第一锥形部,构造成连接引入部与第一定位部,和其中,板部包括:自由端部,能进入引入部;第二定位部,构造成确定板部相对于狭缝部纵向的位置;第三定位部,构造成确定板部相对于插入到狭缝部中的插入方向的位置;和第二锥形部,可接触第一锥形部并且构造成连接自由端部与第二定位部。

Description

结构体和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的结构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体和一种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的结构体。作为成像设备,可使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和具有这些机器多种功能的多功能机。
背景技术
用于OA(办公自动化)设备(例如复印机、传真机或者打印机)的结构体有时需要同时具有结构体本身强度和定位精度。为了获得强度和定位精度,存在一种方法,其中,使用专用于组装结构体的夹具,组合多个部件,从而通过焊接或者利用螺钉紧固来结合结构体。该方法在组装结构体且然后不拆下的情况中是没问题的。
然而,在OA设备(例如复印机、传真机或者打印机)的情况中,在维护或者定期替换部件期间有时要从作为主体的结构体上拆卸下单元。因而,有时要执行将单元自身更换成新单元或者更换单元中的某些部件然后再将单元安装到作为主体的结构体上的操作。
当执行上述操作时,执行操作的人是维修人员或者使用者自己。操作场所是实际放置OA设备(例如复印机、传真机或者打印机)的办公室等。因此,不能使用专用工具(例如组装夹具),并且还需要操作容易。
因此,复印机等的单元和部件等最好是具有结构体的构造,当单元和部件拆卸然后再组装时在不依赖于组装夹具的情况下能重现组装之前的组装精度。
图13中示出了实现结构体构造的参考例1。直立的金属板框架X1为0.2mm厚并且具有不规则形状的孔X2。另一方面,设置1.2mm厚的金属板撑架X3,以便与金属板框架X1组合并连接。撑架X3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突起X4。
在参考例1中,不规则形状的孔X2的尺寸设定成使得宽度B为16mm并且宽度B的公差为由日本工业标准(JIS)所限定的装配公差H9,高度H为1.2mm且高度H的公差为+0.01-0mm。撑架X3的突起X4的尺寸设定成使得宽度L为16mm并且宽度L的公差为装配公差f9,并且高度为1.2mm(作为板厚度)且作为金属板厚度公差的高度公差为±0.07mm。
当撑架X3与框架X1组装时,撑架X3沿箭头X6方向移动。撑架X3的突起X4插入到框架X1的不规则形状的孔中。此时,不规则形状的孔X2和突起X4之间的尺寸关系应使孔X2和突起X4如上所述地相互接合,因此实现了撑架X3相对于框架X1的定位。接合部X2和X4设成多对(未示出,从第二对和后续对建立了松弛的横向关系)。框架X1和撑架X3之间的连接(固定)按以下方式进行,即,弯曲部X7在撑架X3的端部处设有丝扣,并且框架X1设有孔,以供螺钉穿过与丝扣固定。
此外,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A)H08-6342中公开了定位方法等。
然而,在参考例1中,存在如下所述的倾向。在复印机等连续操作期间定期更换部件等情况中,依据目的(用途)不同存在多种形式的结构体。
图14示出了在参考例2中框架1和框架2相互组合的状态。框架1和2均是由1.2mm厚的金属板形成的。框架1包括多个插入部Y1和Y2,在插入部之间存在较大的切口部Y3。
在此情况中,在插入部Y1和Y2之间相对于厚度方向(箭头K方向)会产生微小偏差。本来,设置在框架2中的不规则形状的孔Y4和Y5是用于相对于板厚度方向管制框架1的孔。因此,即使当在框架1中产生微小偏差时,框架2的插入部也不能顺利地与框架1的插入部Y1和Y2接合,从而框架2与框架1的组装操作性有时会下降。
图15示出了在参考例3中框架3和框架4相互组合的状态。与参考例1的区别是:框架3具有箱状形状,包括设有单元插入部33、34和35的前后侧板31和32。
因而,前后侧板31和32的单元插入部33、34和35分别与设于框架4中的接合孔41、42和43接合,并且前后侧板31和32之间的距离由框架4的接合孔之间的间隔Q来维持。因此,在单元插入部33、34和35设置在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间隔开的位置处的情况中,产生前后侧板自身的倾斜,因此难以将前后侧板插入到框架4的定位孔中。因此,组装操作的可操作性下降。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结构体,包括:第一框架,包括狭缝部;和第二框架,包括板部,其构造成进入狭缝部以确定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的位置,其中,狭缝部包括:引入部,其宽度大于板部的厚度;第一定位部,构造成确定板部相对于狭缝部横向的位置;和第一锥形部,构造成连接引入部与第一定位部,和其中,板部包括:自由端部,能进入引入部;第二定位部,构造成确定板部相对于狭缝部纵向的位置;第三定位部,构造成确定板部相对于插入到狭缝部中的插入方向的位置;和第二锥形部,可接触第一锥形部并且构造成连接自由端部与第二定位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上的结构体,包括:可转动部件;第一框架,包括狭缝部;和第二框架,包括:槽部,可转动部件可转动地由槽部保持;和板部,构造成进入狭缝部以确定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的位置,其中,狭缝部包括:引入部,其宽度大于板部的厚度;第一定位部,构造成确定板部相对于狭缝部横向的位置;和第一锥形部,构造成连接引入部与第一定位部,和其中,板部包括:自由端部,能进入引入部;第二定位部,构造成确定板部相对于狭缝部纵向的位置;第三定位部,构造成确定板部相对于插入到狭缝部中的插入方向的位置;和第二锥形部,可接触第一锥形部并且构造成连接自由端部与第二定位部。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中将明白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定位机构的孔和插入部,并且图1B示出另一定位机构的孔和插入部。
图2是成像设备示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定影膜单元的透视图。
图5是压辊单元的透视图。
图6是定影装置框架单元的透视图。
图7是挡板单元的透视图。
图8是压辊单元与定影装置框架单元组装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是定影装置框架单元进一步组装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挡板单元安装过程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挡板单元安装过程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完成挡板单元安装过程的示意图。
图13是参考例1的图解。
图14是参考例2的图解。
图15是参考例3的图解。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成像设备]
图2是成像设备1示例的示意性剖视图。该成像设备是串列式和中间转印式全色电子照相打印机,并且包括用于分别形成Y(黄色)、M(品红色)、C(青色)和Bk(黑色)调色剂图像的四个成像部UY、UM、UC和UK。
每一个成像部包括感光鼓11、充电器12、激光扫描器13、显影装置14、初次转印充电器15和鼓清洁器16。顺便提及,为了简便起见,除成像部UY之外,从图中省去了成像部UM、UC和UBk中上述各装置的附图标记。此外,在这些成像部中的电子照相处理和成像操作是众所周知的,因此从说明中省略了。
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按预定的叠加方式从各成像部的鼓11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7上。结果,在中间转印带17上形成了叠加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另一方面,一张片材状记录材料P从盒18或19或者从手动进给托盘20进给,并且然后通过进给路径21在预定时间引入到二次转印夹持部中,该二次转印夹持部是中间转印带17和二次转印辊22之间的压接触部。结果,四种颜色叠加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17一起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记录材料P引入定影装置40中,并且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P上。
在单面成像模式操作的情况中,离开定影装置40的记录材料P通过舌板23的控制而引入到进给路径24中,然后面朝下(图像面朝下)排出到排出托盘25上。可选地,记录材料P引入进给路径26中,然后面朝上(图像面朝上)排出到排出托盘27上。
在双面成像模式操作的情况中,离开定影装置40的记录材料P一度通过舌板23的控制引入进给路径26侧,之后按转回方式进给到进给路径28中以用于双面成像模式。然后,记录材料P在翻转状态下通过进给路径21再次进给到二次转印夹持部中。之后,类似于单面成像模式操作的情况,记录材料P引入定影装置40,然后作为双面形成有图像的产品排出到排出托盘25和27上。
[定影装置]
图3示出了安装在成像设备1中的定影装置40的主截面。该定影装置40是膜(带)加热式和加压部件驱动式的定影装置。定影装置的构造和定影装置的定影操作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将简要地描述。
定影装置40大致包括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作为与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组装在一起的加热部件的定影膜单元200、作为加压部件的压辊单元220、和挡板单元300。此外,定影装置40包括定影装置入口引导件291、分离板251、进给辊对261、进给辊对271、加压机构415(图4)和加压机构416(图4)。以下将描述主要单元的细节。
(定影膜单元200)
图6是定影膜单元200的外观透视图。参见图3和图6,定影膜201是作为加热部件的圆筒形耐热部件,用于向记录材料P导热。定影膜201的内径设定为30mm,并且其内周长设定为由陶瓷加热器203、加热器托座204和定影法兰206与207构成的各部件外周长的102%,以使得定影膜201从外侧稍微松弛地装配到这些部件上。定影膜201是通过用PFA管包覆50μm厚耐热聚酰胺-酰亚胺膜的外周面所获得的复合膜。定影膜201也可由金属形成。
陶瓷加热器203的基本结构是由薄的伸长陶瓷基板和设置在基板表面上的通电发热电阻器组合而成,并且陶瓷加热器203是具有整体温度突升特性的低热容加热器。
陶瓷加热器203利用耐热粘接剂固定到加热器托座204上。在记录材料进给方向a上加热器托座204的下游侧设置了突起,以用于扩大定影夹持部的宽度和改善记录材料P从定影膜201的分离(性能)。
撑架205压靠于由液晶聚合物材料形成的加热器托座204的无加热器203的那侧表面上,以便给予加热器托座204和加热器203强度并且确保定影夹持部N。此外,撑架205与定影法兰206和207相连,从而确保定影膜单元200的强度。使用2.3mm厚的镀锌钢板作为撑架203的材料,并且撑架203模制成U形横截面以确保强度并且然后使用。
定影法兰206和207接合到撑架205的两个纵向端部。定影法兰206和207随定影膜201的内周面滑动,并且确定了定影膜201在定影膜201转动方向上的轨迹。此外,定影法兰206和207分别抵靠定影膜201的前端部(一端侧)和后端部(另一端侧),从而确定了定影膜201在定影装置中的纵向位置。作为定影法兰206和207的材料,使用具有耐热性和滑动性两者的液晶聚合物树脂材料。如后所述,定影法兰206和207与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的侧板接合并由其保持,并且设置在图3和图6中所示的位置处。
在由撑架205和加热器托座204所包围的空间中,加热器热敏电阻器208和膜热敏电阻器209由热敏电阻器托座210支承,以便检测和控制加热器203的温度。控制器(未示出)通过包括热敏电阻器208和209的温度控制系统调节陶瓷加热器的温度,以使得定影膜201的温度是取决于各种记录材料P而异的温度。
(压辊单元220)
图5是压辊单元220的外观透视图。压辊单元220包括压辊221。压辊221是由低碳(软)钢形成的芯金属221a、与芯金属221a同心地一体成型并且包覆在芯金属221a外周面上的硅橡胶材料弹性层221b、和由PFA管221c组成的作为表面层的分离层所构成。压辊221的外径为30mm。如稍后描述的,压辊221可旋转地经由轴承222和223由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的侧板支承。
由控制器所控制的驱动电机(未示出)的驱动力传递到安装于芯金属221a上的齿轮224。结果,驱动压辊221沿图3中箭头R221的逆时针方向以预定周速度旋转。由压辊221和定影膜201之间压接触所形成的部分称为定影夹持部N。压辊221如上所述地被驱动旋转,这样,定影膜单元200的定影膜201随压辊221的转动而沿箭头R201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定影膜201在其内表面处与加热器203紧密接触地滑动。
具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如图3中箭头a所示进入加压夹持部N中,然后被夹送。结果,在定影夹持部N中同时地进行对记录材料的加热和加压,以便将调色剂图像作为定影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已在定影夹持部N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被分离板251从定影膜201上分离,然后被进给辊对261和271从定影装置40排出。
(挡板单元300)
有时,将大量记录材料连续地引入(穿过)定影夹持部N会增加定影膜201一部分的温度。当此状况继续时,作为产品的记录材料上的图像有时产生异常图像。为了避免异常图像,有时向定影膜201吹冷却空气,以用于维持定影膜201温度合适。挡板单元300是用于控制吹向定影膜201的冷却空气的单元。
图7是挡板单元300的外观透视图。设置在挡板单元300中的挡板(未示出)打开,以使得来自成像设备本体中的风扇(未示出)的冷却空气进入定影装置40中,从而使定影膜的温度合适。当挡板单元300与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组装起来时,挡板单元300还起到用于维持定影装置40强度的增强部件的作用,稍后将描述细节。
(定期更换件(构件))
随着对记录材料的反复加热和加压,定影膜201和压辊221导致了作为表面层的PFA层和橡胶层的老化,从而不能满足初始图像性能,因此定影膜201和压辊221为定期更换件。在该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中,当引入累计大约300,000张A4尺寸记录材料时,推荐更换定影膜201和压辊221。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定影装置40是安装在成像设备本体中同时保持着待更换件的结构体(单元)。
图4是示出挡板单元300、定影膜单元200和压辊单元210从定影装置40上拆下从而仅示出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的状态的透视图。
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包括定影装置框架401、前侧板(一端侧板)402、后侧板(另一端侧板)403和入口引导件支承板404,它们是用于确保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基本强度的部件并且是用1.2mm厚镀锌钢板形成的。前侧板402的弧形部411和后侧板403的弧形部412分别是压辊单元210的轴承222和223(图5)所接合的部位。
前侧板402的切口部413和后侧板403的切口部414是用于定影膜单元200的定位部。切口部413和414与定影法兰206和207的定位部接合,使得定影膜单元200沿着前侧板402的切口部413和后侧板403的切口部414移动。为了便于定影膜单元200和压辊单元210相对于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的拆装操作,前侧板402一部分和后侧板403一部分切除以形成开口。
前部加压机构415和后部加压机构416是用于分别与定影膜单元200的定影法兰206和207的顶部接合以给予预定压力的机构。在定影膜单元200和压辊单元210的更换期间,前部加压机构415和后部加压机构416处于如图4中所示的打开状态。
前侧板402设有用于定位挡板单元300的定位部(插入部)417和418,并且后侧板设有用于定位挡板单元300的定位部(插入部)419、420和421。为了改善定期更换单元的更换操作性能,前侧板402设有切口部413,因此前侧板402的定位部417和418产生倾斜,从而有时会产生沿板厚度方向的位置偏离。类似地,后侧板403也设有切口部414,使得定位部(部件)419、420和421有时会产生沿板厚度方向的位置偏离。
此外,在前侧板402和后侧板403之间,因为上述原因在前侧板402和后侧板403之间的间隙(间隔)中也会产生倾斜。
为了不但抑制上述部分(部件)的倾斜而且使前后侧板402和403之间的间隔维持一定值,希望使用增强部件。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上部固定撑架601(图7)作为增强部件,以使得前后侧板的倾斜度和前后侧板之间的间隔维持在一定水平。这会产生组装问题,但是稍后将详细描述此问题的解决方案。
参见示出压辊单元220的图5,在压辊221的两个端部处组装轴承222和223,以使得压辊221保持成可相对于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旋转。此外,还安装有齿轮224,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传递给压辊221。当压辊单元210安装到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上时,轴承222和223分别与前侧板402的弧形部411和后侧板403的弧形部412接合。
参见示出了定影膜单元200的图6,在定影膜201的两个端部处安装定影法兰206和207。定影法兰206设有可与后侧板403的切口部414接合的接合部501,以使得接合部501以可平移方式与切口部414接合。定影法兰207侧在图6中未示出,但是其构造类似于定影法兰206侧。
如图4-6中所示,通过分别为前后侧板402和403设置切口部413和414,可以容易地进行压辊单元210和定影膜单元200相对于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的更换。
参见示出挡板单元300的图7,挡板单元300包括作为主增强部件的上部固定撑架601。上部固定撑架601的材料使用1.2mm厚的镀锌钢板。设置了开口602、603和604以供冷却空气从风扇进入定影装置40,并且由挡板(未示出)来开闭开口,挡板具有可相对于小齿轮605移动的齿条。
用于转动小齿轮605的转动部(未示出)安装在成像设备本体侧。取决于所使用(引入)的记录材料的尺寸来改变开口面积,因此在此情况中使用传感器606和607来改变开口面积。
上部固定撑架601具有可与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的前侧板402的定位部(插入部)417和418接合的定位孔611和612。此外,上部固定撑架601具有可与后侧板403的定位部(插入部)419、420和421接合的定位孔613、614和615(孔615未示出)。也就是说,定位孔611-615设置成使得两个以上孔成直线地设置在每个纵向端部侧。
图8示出了压辊单元220安装到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上的状态。在安装好压辊单元220之后,安装入口引导件291。
图9示出了定影膜单元200进一步安装到处于图8状态的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上并且然后设置加压机构415和416的状态。在定影膜单元200的定影法兰206的顶部上,由加压机构416的加压弹簧801通过加压臂(压板)802施加预定的载荷。结果,在定影夹持部N中产生了所需的压力。类似地,在定影法兰207上也由加压机构415施加载荷。
图10示出了挡板单元300进一步安装到处于图9状态的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上的状态。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中,设置了上部固定撑架601的五个定位孔611-615和前后侧板402与403的五个定位部(插入部)417-421。也就是说,设置了多个定位孔和多个定位部(插入部),但是为了方便解释,在下文中,定位孔613和定位部419的情况将描述为代表例。
在图1A中,示出了定位孔613和定位部(插入部)419的形状细节,定位孔613是挡板单元300的上部固定撑架(第一部件)601的狭缝部,定位部419是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的后侧板(第二部件)403的板(状)部。
定位孔613包括引入部613c、第一锥形部613a和接合部613b。定位部(部件)419包括第一插入部419b、第二锥形部419a和第二插入部419c。顺便提及,彼此为相互诱导(引导)关系的锥形部613a和419a不是必须具有宽度渐变的形状(即,可为直线形状)。例如,锥形部613a和419a的形状也可以是使得宽度在公差范围内阶梯式改变。此外,锥形部613a和419a的形状也可在公差范围内部分地包括曲线形状部。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锥形部可包括如上所述的曲线部。
与孔613的引入部613c纵向长度和第一锥形部613a纵向长度之和相等的长度(U:11.6mm)比定位部件419的第一插入部(自由端部)419b的宽度(N:10mm)长。换言之,第一插入部419b的宽度N设定为比孔613的引入部613c纵向长度和第一锥形部613a纵向长度之和短。
此外,引入部613c的横向长度(宽度Ma:3.5mm)比定位部419的厚度(无附图标记:1.2mm)足够大。因此,维修人员可以将定位部件419的第一插入部419b容易地插入到引入部613c中。第一插入部419b的自由端部为曲率半径W:5mm的弧形形状,因此第一插入部419b可以更容易地插入到引入部613c中。
当定位部件419插入到孔613中(P1-P2)然后进一步插入时,第一锥形部613a和第二锥形部419a在插入的中间位置处相互接触。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P1=30mm、P2=13mm和P3=6.8mm。
当定位部件419进一步插入时,第二锥形部419a在随第一锥形部613a滑动的同时被向接合部613b引导。然后,纵向长度(无附图标记)超过长度U。
因此,定位部件419的第二插入部(定位部)419c开始与孔613的接合部613b接合。当定位部件419进一步插入到孔613中(P1-P3)时,具有宽度(长度)(R:14mm)的第二插入部419c可靠地与接合部613b接合。在此状态下,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和挡板单元可以用螺钉精确地固定。
这里,接合部613b的横向长度为Mb=1.3mm,因此定位部件419和Mb之间厚度差为0.1mm。因此,定位部件419和孔613处于接合部613b和第二插入部419c之间的松配合状态。该差值优选为0mm以上到0.12mm以下,更优选地为0mm以上到0.07mm以下。
上述的定位机构概括如下。定位机构:第一部件601具有孔613,不同于第一部件601的第二部件403具有待插入到孔613中的定位部件419,然后孔613和定位部件419相互结合,以在第一部件601和第二部件403之间进行定位。
孔613包括:引入部613c,其宽度Ma比定位部件419的厚度大;接合部(定位部)613b,其宽度Mb基本上等于定位部件419的厚度;和第一锥形部613a,其连接于引入部613c与接合部(定位部)613b之间。
定位部件419包括:第一插入部419b,其宽度(长度)N比长度U短,长度U是孔613的引入部613c的纵向长度和第一锥形部613a的纵向长度之和。定位部件419还包括第二插入部419c,其宽度R基本上等于孔613的长度K。此外,定位部件419包括连接于第一插入部419b和第二插入部419c之间的第二锥形部419a。
然后,第一插入部419b继续插入到引入部613c中,第一锥形部613a与第二锥形部419a相互接触,之后接合部613b与第二插入部419c相互接合,以便在第一部件601和第二部件403之间进行定位。也就是说,止动部419d作为用于抵靠孔613周边的定位部,以便相对于定位部件419插入到孔613中的方向确定第一部件601和第二部件403之间的相对位置。结果,相对于三维方向中的每一个,确定了第一部件601和第二部件403之间的相对位置。
通过提供这种定位机构,在包括上部固定撑架601的挡板单元300与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组装操作期间,不必特意地进行二者之间的定位。也就是说,即使在挡板单元300无意地向下移动至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的情况下,定位部件419也可以插入到由孔613的L和Ma所限定的区域中。
图11示出了定位部件419和定位孔613之间的接合从图10中所示定位部件419和定位孔613之间的初始接合状态(第一插入部419b插入到引入部613c中)进一步继续的状态。也就是说,图11是示出作为上部固定撑架601的定位孔613的一部分而提供的第一锥形部613a和作为后侧板403的定位部件419的一部分而提供的第二锥形部419a相互接合的状态的示意图。如上所述,通过分别作为定位孔613一部分和定位部件419一部分而提供的第一锥形部613a和第二锥形部419a的倾斜效果,定位部件(定位部)419的倾斜得以校正。
图12示出了挡板单元300从图11的状态进一步向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移动并且从而设置到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上的状态(即,示出完成了安装挡板单元300的示意图)。在该状态中,定位部件419的区域R(即定位部件419的第二插入部419c的板厚部)与定位孔613的接合部613b(Mb)接合,以便实现定位部件419相对于板厚度方向的定位。
在将挡板单元300从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上拆下的情况中,执行与上述操作相反的操作。执行从定位部件419相对于板厚度方向定位的状态解除定位的操作,因此该操作不会对拆卸操作构成障碍。
因此,通过提供如上所述的定位机构,可以顺利地执行结构体的组装操作和拆卸操作。因此,获得的效果是不需要专用组装工具、减少了组装步骤数量并且改善了使用者或者维修人员的操作性。
如上所述,加压机构415和416包括加压臂802。每一个加压臂802围绕加压轴(无附图标记)转动。加压轴设置在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上。此外,加压臂802促使加压弹簧801在挡板单元300和定影膜单元200之间起作用。在每一个加压臂802上施加150N的力,以使得在定影膜单元200的两个端部处给加压臂802施加总计300N的力。因此,通过上述力的反作用,在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和挡板单元300之间施加类似的力。
这里,当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和挡板单元300之间的组装精度不高时,难以适当地对定影膜单元200加压,从而导致产生图像缺陷(例如浓度不均匀)。或者,在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和挡板单元300以扭曲状态安装的状态中,加压弹簧801的压力趋于沿非预期方向作用于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和挡板单元300上,因此定影装置框架单元400和挡板单元300会变形。因此,可以高精度组装的该实施例的构造是理想的。
在图1A中,定位孔613仅在引入部613c的一端侧包括经由第一锥形部613a的接合部613b。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如图1B中所示,也可采用这样的构造:在引入部613c的两个端部侧,经由第一锥形部613a提供两个接合部613b。在该情况中,定位部件419包括与设置在引入部613c两个端部侧的两个第一锥形部613a对应地设置的两个第二锥形部419a。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保持着待更换件并且将要安装到成像设备本体中的结构体,描述了定影装置为例,但是结构体不限于定影装置。本发明中适用于结构体的定位机构不限于安装在成像设备本体中的结构体,而是可在部件更换期间拆装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定位和相互连接的情况中广泛地用作定位机构。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变型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结构体,包括:
第一框架,包括狭缝部;和
第二框架,包括板部,其构造成进入狭缝部以确定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的位置,
其中,狭缝部包括:引入部,其宽度大于板部的厚度;第一定位部,构造成确定板部相对于狭缝部横向的位置;和第一锥形部,构造成连接引入部与第一定位部,和
其中,板部包括:自由端部,能进入引入部;第二定位部,构造成确定板部相对于狭缝部纵向的位置;第三定位部,构造成确定板部相对于插入到狭缝部中的插入方向的位置;和第二锥形部,可接触第一锥形部并且构造成连接自由端部与第二定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体,其中,第一定位部的宽度基本上等于板部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结构体,其中,相对于狭缝部的纵向,自由端部的长度比引入部的宽度短,第二定位部的长度基本上等于狭缝部的长度,并且第三定位部的长度比狭缝部的长度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体,其中,第一框架具有多个狭缝部并且第二框架具有多个板部。
5.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上的结构体,包括:
可转动部件;
第一框架,包括狭缝部;和
第二框架,包括:槽部,可转动部件可转动地由槽部保持;和板部,构造成进入狭缝部以确定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的位置,
其中,狭缝部包括:引入部,其宽度大于板部的厚度;第一定位部,构造成确定板部相对于狭缝部横向的位置;和第一锥形部,构造成连接引入部与第一定位部,和
其中,板部包括:自由端部,能进入引入部;第二定位部,构造成确定板部相对于狭缝部纵向的位置;第三定位部,构造成确定板部相对于插入到狭缝部中的插入方向的位置;和第二锥形部,可接触第一锥形部并且构造成连接自由端部与第二定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体,其中,第一定位部的宽度基本上等于板部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6所述的结构体,其中,相对于狭缝部的纵向,自由端部的长度比引入部的宽度短,第二定位部的长度基本上等于狭缝部的长度,并且第三定位部的长度比狭缝部的长度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构体,其中,第一框架具有多个狭缝部并且第二框架具有多个板部。
CN201610805288.9A 2015-09-08 2016-09-07 结构体和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的结构体 Active CN1065020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6440A JP6682219B2 (ja) 2015-09-08 2015-09-08 定着装置
JP2015-176440 2015-09-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2066A true CN106502066A (zh) 2017-03-15
CN106502066B CN106502066B (zh) 2020-06-09

Family

ID=57139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05288.9A Active CN106502066B (zh) 2015-09-08 2016-09-07 结构体和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的结构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1468B2 (zh)
JP (1) JP6682219B2 (zh)
KR (1) KR102061927B1 (zh)
CN (1) CN106502066B (zh)
DE (1) DE102016116728A1 (zh)
GB (1) GB25436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9857A (zh) * 2017-07-07 2020-03-06 佳能株式会社 部件定位机构和成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0939B (zh) 2017-05-31 2022-10-11 佳能株式会社 管状体和制造管状体的方法
US11661295B2 (en) 2020-02-28 2023-05-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upporting frame of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sheet feed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upporting frame
JP2022060606A (ja) * 2020-10-05 2022-04-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7695A (en) * 1989-11-30 1994-07-12 John Lysaght (Australia) Limited Tab and slot connector means
CN1157944A (zh) * 1992-09-04 1997-08-27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暗盒、装配处理暗盒的方法和成象设备
CN1385763A (zh) * 2001-04-27 2002-12-18 佳能株式会社 再制造处理卡盒的方法
CN1648784A (zh) * 2003-12-19 2005-08-03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方法、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060133868A1 (en) * 2004-12-20 2006-06-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837A (en) * 1888-04-24 Apparatus foe
US280777A (en) * 1883-07-10 anderson
JPS53128463U (zh) * 1977-03-18 1978-10-12
JPS608456Y2 (ja) * 1980-07-01 1985-03-25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等の固定機構
JPS5777714U (zh) * 1980-10-29 1982-05-13
JPH06301305A (ja) * 1993-04-12 1994-10-28 Ricoh Co Ltd 熱ローラ定着装置
JP3087815B2 (ja) * 1994-04-18 2000-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構造体
US6968137B2 (en) * 2002-02-28 2005-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heat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copy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JP4340079B2 (ja) * 2002-02-28 2009-10-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複写装置および温度制御方法
JP2004090345A (ja) * 2002-08-30 2004-03-25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4233547A (ja) * 2003-01-29 2004-08-19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4713945B2 (ja) * 2005-05-27 2011-06-2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20070280777A1 (en) 2006-05-30 2007-12-06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liding self-locking mechanism
US20100301718A1 (en) * 2009-06-02 2010-12-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mber aligning method
JP6011256B2 (ja) * 2012-11-12 2016-10-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部品位置決め機構
JP6118763B2 (ja) * 2014-06-24 2017-04-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02975B2 (ja) 2014-06-30 2018-10-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7695A (en) * 1989-11-30 1994-07-12 John Lysaght (Australia) Limited Tab and slot connector means
CN1157944A (zh) * 1992-09-04 1997-08-27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暗盒、装配处理暗盒的方法和成象设备
CN1385763A (zh) * 2001-04-27 2002-12-18 佳能株式会社 再制造处理卡盒的方法
CN1648784A (zh) * 2003-12-19 2005-08-03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方法、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060133868A1 (en) * 2004-12-20 2006-06-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9857A (zh) * 2017-07-07 2020-03-06 佳能株式会社 部件定位机构和成像设备
CN110869857B (zh) * 2017-07-07 2022-05-24 佳能株式会社 部件定位机构和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543632B (en) 2018-09-26
KR20170030034A (ko) 2017-03-16
US20170068208A1 (en) 2017-03-09
JP2017053928A (ja) 2017-03-16
CN106502066B (zh) 2020-06-09
JP6682219B2 (ja) 2020-04-15
GB201614949D0 (en) 2016-10-19
DE102016116728A1 (de) 2017-03-09
GB2543632A (en) 2017-04-26
KR102061927B1 (ko) 2020-01-02
US10031468B2 (en) 2018-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02066A (zh) 结构体和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的结构体
EP2345938B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44518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217094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20110318048A1 (en) Belt driv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991844B2 (ja) 一方向クラッチ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加熱装置
JP6172925B2 (ja) 定着装置
US9703242B2 (en) Fixing apparatus
EP2711779A2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JP58738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11142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671354B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69678B2 (ja) 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156947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059521A (ja) シート分離装置、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10768569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187702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EP1901137A1 (en) Linear fusing nip zone
JP582085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68343A (ja) 定着装置
JP201812852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24082B2 (ja) センサー取付構造、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11588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209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282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