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3210B - 一种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3210B
CN106483210B CN201610821331.0A CN201610821331A CN106483210B CN 106483210 B CN106483210 B CN 106483210B CN 201610821331 A CN201610821331 A CN 201610821331A CN 106483210 B CN106483210 B CN 1064832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 ganoderma
acid
medicinal material
reference substance
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213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83210A (zh
Inventor
李莹雪
李乾坤
王锐银
黄静贤
李紫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ENNONG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ENNONG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ENNONG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ENNONG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213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832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83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3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83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32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01N30/14Preparation by elimination of some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90Plate chromatography, e.g. thin layer or paper chromatograph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赤灵芝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液相色谱法检测赤灵芝药材中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的含量,以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的含量之和作为质量指标。本发明提供的赤灵芝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不仅可更加准确、全面、便捷的评价赤灵芝质量优劣,还可降低检测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材的质量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灵芝固本培元,久食不老,轻身延年。
然而,灵芝作为一种真菌类药材,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灵芝化学成分差异巨大,即使同为赤灵芝,又分为很多亚种,灵芝的不同部位子实体与孢子粉成分也完全不同,菌丝体也与子实体在成分上有很大差异。中药的功效是建立在其所含有的化学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稳定的基础上的,如果化学组成和含量差异很大,那么其功效必然会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以化学组成和含量差异巨大的灵芝药材为原料生产的灵芝产品也必然无法做到质量稳定可靠,疗效确切。
目前灵芝通用的评价方法是2015版中国药典提出的,该质量标准专属性差。其薄层鉴别方法无法区分不同品种的灵芝,其含量测定方法不足以评价灵芝质量的的优劣。
本领域内有学者用液相色谱法,以灵芝中不同灵芝酸化学对照品为对照,检测灵芝药材中灵芝三萜含量。但这种方法由于对照品过于稀有昂贵,同时单一一种灵芝酸的含量无法代表灵芝中全部灵芝酸的含量。因此难于应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供一种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不仅可更加准确、全面、便捷的评价赤灵芝质量优劣,还可降低检测成本。
本发明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液相色谱法检测赤灵芝药材中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的含量,以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的含量之和作为质量指标。
优选的,还包括如下步骤,通过以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为对照,用薄层色谱方法对赤灵芝药材的真伪进行薄层鉴别。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以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为对照,所述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中含有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灵芝酸A为0.3%-0.5%,灵芝酸B为0.15%-0.4%,灵芝酸C2为0.3%-0.5%,灵芝酸G为0.25%-0.5%。
优选的,所述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对赤灵芝进行提取以获得赤灵芝提取物,将不同的赤灵芝提取物进行相互勾兑以获得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对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中的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的含量进行标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赤灵芝提取物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将赤灵芝粉碎,加入溶剂提取,对提取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对滤液进行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加入辅料并继续减压浓缩至干;优选的,所述提取采用加热回流提取、超声提取、微波提取、渗漉提取或闪式提取;优选的,所述辅料为糊精、微粉硅胶、淀粉、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辅料和所述浓缩物的质量比为0.5:1~3:1;优选的,所述溶剂为甲醇、乙醇、体积浓度为70%以上的甲醇水溶液、体积浓度为70%以上的乙醇水溶液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最优选100%甲醇或95%乙醇水溶液。
优选的,所述液相色谱法的色谱条件包括:色谱柱选择反相色谱柱,流动相包括流动相A和流动相B,流动相A为三氟乙酸、甲酸、乙酸、磷酸中的至少一种与甲醇、乙腈中的至少一种的混合溶液,流动相B为三氟乙酸、甲酸、乙酸、磷酸中的至少一种的水溶液。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流动相A为0.05~0.15%(质量)三氟乙酸乙腈溶液,流动相B为0.05~0.15%(质量)三氟乙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在0~120min,流动相A的体积比例在20%~100%之间逐渐增长。
更为优选的,流动相的梯度洗脱程序为:A+B=100%(体积),在0-35min,流动相A维持在20-30%,流动相B维持在70-80%;在35-90min,流动相A维持在60-70%,流动相B维持在30-40%;在90-120min,流动相A维持在100%,流动相B维持在0%。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色谱条件还包括:流速为1.2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54n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薄层色谱方法采用的薄层板为硅胶薄层板,展开剂采用体积比为12~17:12~17:0.5~1.5:0.1的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显色剂采用质量浓度10%-50%的硫酸乙醇溶液。展开方法可以是一次展开也可以是多次展开。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待检测的赤灵芝药材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前处理:将药材用10-20倍质量的甲醇超声15-45min,过滤,滤渣再次用10-20倍质量的甲醇超声15-45min,过滤,合并滤液,水浴蒸干滤液,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后用于对照。
进一步,对赤灵芝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其鉴别标准为,赤灵芝药材的薄层图谱需与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的薄层图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进一步的,对赤灵芝药材进行液相色谱检测,根据赤灵芝药材中所含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的质量之和进行质量分级,所述质量之和大于4.5mg/g的药材为特级品,所述质量之和在3.5-4.5mg/g范围的为一级品;所述质量之和在2-3.5mg/g范围的为二级品;所述质量之和在0.5-2mg/g范围的为三级品;所述质量之和小于0.5mg/g的为等外品。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发明人在对灵芝大量的质量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赤灵芝药材检测方法,在优选方案中,通过结合薄层色谱鉴定和液相色谱检测,可以准确的鉴别赤灵芝的真伪,并评价赤灵芝的优劣。
2、本发明的薄层色谱鉴别保证了作为赤灵芝在品种上的一致性,液相色谱的含量测定则通过选取4种代表性的灵芝酸作为含量测定的基础,保证了优质赤灵芝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灵芝三萜的含量。
3、优选以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为对照,进行薄层色谱的鉴别,而非使用单一化合物(或几种化合物的组合)为对照或对照药材为对照进行鉴别,具有显著优越性。与使用单一化合物(或几种化合物的组合)为对照相比,使用提取物对照品,可以呈现更加丰富的图谱信息,便于不同灵芝品种间的鉴别。与使用对照药材为对照进行鉴别相比,使用提取物对照品鉴别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强的通用性。即使是对照药材,也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产生较大的批次差异,而提取物对照品由于可以实现生产工艺的调控和原料的勾兑,并且经过了严格标定,因此可以更好的保证批次间的均一性。除此之外,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只需要简单配制就可直接使用,不像对照药材使用前需要提取。因此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使用更加简洁方便。
4、优选以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为对照,而非以单一化合物或几种化合物的组合为对照,标定灵芝药材的三萜含量。该方法具有显著优越性。
1)现有的灵芝三萜化学对照品提取纯化工艺复杂,成本高昂,难于在生产实践中推广。而本发明的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能够同时满足定性、定量检测灵芝中灵芝酸的要求。
2)使用该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可以实现用一个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同时对赤灵芝样本中的多个灵芝酸化合物含量进行标定。而使用灵芝三萜化学对照品则每次只能标定赤灵芝样本中的一个灵芝酸成分。因此,使用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大大节省了检测的时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中国药典(2015版)中灵芝薄层鉴别的方法得到的薄层色谱鉴别图谱;
图2是采用本发明的灵芝薄层鉴别的方法得到的薄层色谱鉴别图谱;
图3是采用中国药典(2015版)方法检测赤灵芝药材三萜及甾醇含量的含量测定图;
图4是用本发明的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测定赤灵芝药材灵芝三萜含量的含量测定图;
图5是用本发明的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测定赤灵芝药材的液相色谱图
图6是用本发明的灵芝薄层鉴别方法检测赤灵芝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图谱
图7是赤灵芝药材含量测定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以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为对照,用液相色谱法检测赤灵芝药材中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的含量,以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的含量之和作为质量指标。优选的,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通过薄层色谱法对赤灵芝药材进行薄层鉴别。通过薄层色谱鉴别保证了赤灵芝在品种上的一致性,通过液相色谱对赤灵芝药材中4种代表性的灵芝的含量测定,保证了能更准确的测定灵芝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灵芝三萜的含量,从而利于辨别不同药材质量的好坏。
作为优选方案,液相色谱检测和薄层色谱鉴别时,以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为对照;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的质量标准为含有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灵芝酸A为0.3%-0.5%,灵芝酸B为0.15%-0.4%,灵芝酸C2为0.3%-0.5%,灵芝酸G为0.25%-0.5%。
进一步优选的,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对赤灵芝进行提取以获得赤灵芝提取物,将不同的赤灵芝提取物进行相互勾兑以获得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对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中的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的含量进行标定。所述不同的赤灵芝提取物为不同批次提取获得的赤灵芝提取物,或两种以上赤灵芝的提取物。优选的,所述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为两种以上赤灵芝的提取物勾兑而成,从而可以使制得的提取物对照品的条带更丰富,不同成分的含量也更加均匀,从而得到更为优质的提取物对照品。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赤灵芝提取物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将赤灵芝粉碎,加入溶剂提取,对提取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对滤液进行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加入辅料并继续减压浓缩至干;优选的,所述提取采用加热回流提取、超声提取、微波提取、渗漉提取或闪式提取;优选的,所述辅料为糊精、微粉硅胶、淀粉、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辅料和所述浓缩物的质量比为0.5:1~3:1;优选的,所述溶剂为甲醇、乙醇、体积浓度为70%以上的甲醇水溶液、体积浓度为70%以上的乙醇水溶液中的至少一种。最优选100%甲醇或95%乙醇水溶液。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液相色谱法的色谱条件包括:色谱柱选择反相色谱柱,流动相包括流动相A和流动相B,流动相A为三氟乙酸、甲酸、乙酸、磷酸中的至少一种与甲醇、乙腈中的至少一种的混合溶液,流动相B为三氟乙酸、甲酸、乙酸、磷酸中的至少一种的水溶液。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流动相A为0.05~0.15%(质量)三氟乙酸乙腈溶液,流动相B为0.05~0.15%(质量)三氟乙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在0~120min,流动相A的体积比例在20%~100%之间逐渐增长。作为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流动相的梯度洗脱程序为:A+B=100%(体积),在0-35min,流动相A维持在20-30%,流动相B维持在70-80%;在35-90min,流动相A维持在60-70%,流动相B维持在30-40%;在90-120min,流动相A维持在100%,流动相B维持在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的薄层板为硅胶薄层板,展开剂采用体积比为12~17:12~17:0.5~1.5:0.1的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显色剂采用质量浓度10%-50%的硫酸乙醇溶液。展开方法可以是一次展开也可以是多次展开。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的制备
1.1、实验概述
赤灵芝提取物制备所用溶剂为甲醇,提取方式为加热回流。
1.2、实验方法
将2种经菌种鉴定确认为赤灵芝的药材分别制备成赤灵芝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称取赤灵芝药材2kg粉碎,加入8倍量的甲醇16L,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液体沸腾开始计时),滤过,收集滤液,在65℃下减压浓缩至5L,各加入辅料微粉硅胶120g,继续浓缩至干,得到赤灵芝提取物各200g,分别编号为1号赤灵芝提取物、2号赤灵芝提取物。
称取1号赤灵芝提取物200g,2号赤灵芝提取物200g,混合均匀,加入甲醇4L,搅拌使充分溶解混匀,浓缩至干,得到勾兑后的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
实施例2标定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
2.1.实验概述
以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为对照品,用液相色谱法标定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中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的含量。标定方法如下:
2.2.试剂
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均购自上海源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2.1.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及灵芝酸对照品的样品制备
称取0.2g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ml容量瓶中。样品过0.22um微孔滤膜,即得。
分别称取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对照品5mg,用甲醇溶解定容至5ml容量瓶中。过0.22um微孔滤膜,即得。
2.2.2.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TSK gel ODS-80Tm(5μm 150*4.6mm)
流动相:按下表比例,梯度洗脱流速:1.2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10μl
步骤 时间(min) 0.1%三氟乙酸乙腈(%) 0.1%三氟乙酸水(%)
1 0 26 74
2 35 26 74
3 90 65 35
4 120 100 0
2.2.3.实验结果:
用灵芝酸化学对照品标定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中的灵芝酸含量,含量数据如下表1。该方法中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的分离度均大于0.9,理论塔板数均大于6000,RSD均小于1%,因此该方法可以用于标定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用灵芝酸化学对照品标定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含量,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的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含量为:灵芝酸A:0.4108%,灵芝酸B:0.2286%,灵芝酸C2:0.3402%,灵芝酸G:0.3168%。
表1
实施例3中国药典灵芝药材薄层色谱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及方法优化
3.1.实验概述
用中国药典中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与优化后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进行对比,两种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如下:
3.2.中国药典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3.2.1.样品制备方法
分别称取2g灵芝药材样品及2g灵芝孢子粉,加入30ml乙醇加热回流30min,过滤,水浴蒸干滤液,残渣加甲醇2ml溶解。即得。
称取0.2g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ml容量瓶中。即得。
3.2.2.中国药典薄层色谱色谱条件:
薄层板:硅胶薄层板
点样:点样量2μl,
展开剂: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15:5:1(上层溶液)
检视:展开后薄层板放置在空气中干燥,在紫外灯光UV366nm下检视。
3.3.优化后的薄层色谱实验方法
3.3.1.样品制备方法
分别称取2g灵芝药材样品及2g灵芝孢子粉,加入30ml甲醇超声(150w,44khz)30min,过滤,滤渣加入30ml甲醇超声30min,过滤,滤纸用少量甲醇潤洗,水浴蒸干滤液,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ml容量瓶中。即得。
称取0.2g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ml容量瓶中。即得。
3.3.2.优化后的薄层色谱条件:
3.3.3.实验结果:
薄层色谱检测的图谱见图1和图2,从图1和图2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药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图谱信息量少,各样品在图谱上只显示一条谱带,各样品谱带间无明显差异,无法区分不同品种灵芝。优化后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图谱信息丰富,各样品在图谱上显示多条谱带,且谱带的粗细、颜色、深浅均有明显差异,能够反映各样品的品种特点和质量差异。例如:图2中可以明显发现4号样品、5号样品、6号样品的谱带特征与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的谱带不同,事实上这3个样品确实不是赤灵芝品种。采用本发明的薄层色谱检测,通过比较所检测的灵芝药材和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的薄层图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是否具有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可以达到鉴别目的。可见,以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为对照使用优化后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能更好的鉴别赤灵芝药材。
图1和图2中的标号分别是:1.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2.赤灵芝1、3.赤灵芝2、4.扛四灵芝、5.树舌灵芝、6.紫芝、7.灵芝孢子粉。
实施例4用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和灵芝酸化学对照品标定同一赤灵芝药材灵芝酸含量
4.1.实验概述
用赤芝提取物对照品和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四个化学对照品及用液相色谱方法标定同一种赤灵芝药材,确认用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标定赤灵芝药材中灵芝酸含量的准确性。其方法如下:
4.2.试剂
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为实施例1制备,赤灵芝药材,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均购自上海源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4.3.样品制备
称取2g赤灵芝药材,加入30ml甲醇超声(150w,44khz)30min,过滤,滤渣加入30ml甲醇超声30min,过滤,滤纸用少量甲醇潤洗,水浴蒸干滤液,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ml容量瓶中。样品过0.22um微孔滤膜,即得。
称取0.2g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ml容量瓶中。样品过0.22um微孔滤膜,即得。
分别称取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对照品5mg,用甲醇溶解定容至5ml容量瓶中。过0.22um微孔滤膜,即得。
4.4.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TSK gel ODS-80Tm(5μm 150*4.6mm)
流动相:按下表比例,梯度洗脱
流速:1.2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10μl
步骤 时间(min) 0.1%三氟乙酸乙腈(%) 0.1%三氟乙酸水(%)
1 0 26 74
2 35 26 74
3 90 65 35
4 120 100 0
4.5.实验结果
用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标定赤灵芝药材中灵芝酸的含量与用灵芝酸化学对照品标定赤灵芝药材中灵芝酸的含量的数据见表2。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用两种标定方法标定赤灵芝药材中的灵芝酸含量其含量相差均小于2%,RSD值均小于1%,分离度均大于0.9,理论塔板数均大于6000。因此可以用一个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替代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四个化学对照品作为对照物检测赤灵芝中的灵芝酸含量,全面评价赤灵芝的质量,大大降低检测成本。
表2:两种不同标定方式标定灵芝酸含量的数据
实施例5用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标定赤灵芝药材含量及中国药典总三萜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5.1.实验概述
用中国药典中的三萜及甾醇的检测方法测定赤灵芝中的灵芝三萜与使用本发明的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测定赤灵芝药材灵芝三萜含量进行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如下:
5.2.使用中国药典方法测定赤灵芝药材中三萜及甾醇含量
5.2.1试剂
齐墩果酸对照品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2.2.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样品制备
取灵芝药材粉末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醇40ml,超声处理(功率140W,频率42kHz)30分钟,滤过,滤液置50ml量瓶中,用乙醇分次洗涤滤器和滤渣,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取齐墩果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5.2.3.标准曲线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l、0.2、0.3、0.4、0.5ml,分别置15ml具塞试管中,挥干,放冷,精密加入新配制的香草醛冰醋酸溶液(精密称取香草醛0.5g,加冰醋酸使溶解成100ml,即得)0.2ml、高氯酸0.8ml,摇匀,在70℃水浴中加热15分钟,立即置冰浴中冷却5分钟,取出,精密加入乙酸乙酯4ml,摇匀,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46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2.4.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0.2ml,置15ml具塞试管中,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自“挥干”起,同法操作,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齐墩果酸的含量,计算,即得。
5.3.本发明的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测定赤灵芝药材灵芝三萜含量
5.3.1样品制备
称取2g药材,加入30ml甲醇超声(150w,44khz)30min,过滤,滤渣加入30ml甲醇超声30min,过滤,滤纸用少量甲醇潤洗,水浴蒸干滤液,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ml容量瓶中。样品过0.22um微孔滤膜,即得。
称取0.2g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ml容量瓶中。样品过0.22um微孔滤膜,即得。
5.3.2.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TSK gel ODS-80Tm(5μm 150*4.6mm)
流动相:按下表比例,梯度洗脱
流速:1.2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10μl
5.4.本发明优化后的灵芝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检测赤灵芝药材
5.4.1.样品制备方法
分别称取2g灵芝药材样品,加入30ml甲醇超声(150w,44khz)30min,过滤,滤渣加入30ml甲醇超声30min,过滤,滤纸用少量甲醇潤洗,水浴蒸干滤液,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ml容量瓶中。即得。
称取0.2g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ml容量瓶中。即得。
5.4.2.薄层色谱条件:
5.5.实验结果:
用中国药典中的三萜及甾醇的检测方法测定赤灵芝中的灵芝三萜与使用本发明的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测定赤灵芝药材灵芝三萜含量进行对比,含量数据表及图谱见表3及图3、图4、图5和图6。从表3可以看出:赤灵芝药材样本1-13中三萜和甾醇含量在0.8%-1%之间,各样品灵芝三萜含量差距不明显,专属性差,无法体现出不同药材质量的好坏。从图5、图6的液相色谱图和薄层色谱图中可以看到各样品间质量的明显差异,从表3可以看出:赤灵芝药材样本1-13中灵芝酸含量最高的为样本11,灵芝酸含量在0.1%以下的有6个样本,灵芝酸含量在0.1%-0.3%的有5个样本。上述结果与图5液相色谱图和图6薄层色谱图一致。因此,使用本发明的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为对照测定赤灵芝药材灵芝三萜含量比中国药典所述方法专属性强,能够显示赤灵芝药材的质量差异,更精确判别出赤灵芝药材质量的好坏。
表3:使用2015版中国药典方法检测赤灵芝药材三萜及甾醇含量及使用本发明的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测定赤灵芝药材灵芝三萜含量
图5中,图谱信号由下至上分别是:赤灵芝药材1、赤灵芝药材2、赤灵芝药材3、赤灵芝药材4、赤灵芝药材5、赤灵芝药材6、赤灵芝药材7、赤灵芝药材8、赤灵芝药材9、赤灵芝药材10、赤灵芝药材11、赤灵芝药材12、赤灵芝药材13。
图6中,图谱中的谱带标号由左至右分别为:1、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2、赤灵芝药材1;3、赤灵芝药材2;4、赤灵芝药材3;5、赤灵芝药材4;6、赤灵芝药材5;7、赤灵芝药材6;8、赤灵芝药材7;9、赤灵芝药材8;10、赤灵芝药材9;11、赤灵芝药材10;12、赤灵芝药材11;13、赤灵芝药材12;14、赤灵芝药材13。
实施例6用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测定赤灵芝药材灵芝三萜含量并对赤灵芝药材进行质量评级
6.1.实验概述
抽取来自不同产地的13种赤灵芝样本,用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及液相色谱法测定赤灵芝药材中灵芝酸含量,方法如下:
6.2.样品制备
称取2g药材,加入30ml甲醇超声(150w,44khz)30min,过滤,滤渣加入30ml甲醇超声30min,过滤,滤纸用少量甲醇潤洗,水浴蒸干滤液,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ml容量瓶中。样品过0.22um微孔滤膜,即得。
称取0.2g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ml容量瓶中。样品过0.22um微孔滤膜,即得。
6.2.1.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TSK gel ODS-80Tm(5μm 150*4.6mm)
流动相:按下表比例,梯度洗脱
流速:1.2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10μl
步骤 时间(min) 0.1%三氟乙酸乙腈(%) 0.1%三氟乙酸水(%)
1 0 26 74
2 35 26 74
3 90 65 35
4 120 100 0
6.2.2.实验结果
用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测定赤灵芝药材中灵芝酸含量的数据见表4及图7。从表4可以看出:测定的13个样本中赤灵芝药材中编号为3号和11号的样本灵芝酸含量远高于其他样本,含量超过4.5mg/g,定为特级品;编号为9、10、12、13号的样本灵芝酸含量在2-3.5mg/g范围,定为二级品;,,编号为1、2、4、5、6、7、8号的样本灵芝酸含量在0.5-2mg/g范围,定为三级品。因此可以明显看出:使用本专利所述方法,以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为对照可以精确辨别出赤灵芝药材质量的好坏,并且可以很好的对各地质量差异很大的灵芝药材进行分类评级,从而保证了灵芝药材的质量。
表4
注:药材分级标准:灵芝酸含量大于4.5mg/g范围,该药材为特级品
灵芝酸含量在3.5-4.5mg/g范围,该药材为一级品;
灵芝酸含量在2-3.5mg/g范围,该药材为二级品;
灵芝酸含量在0.5-2mg/g范围,该药材为三级品;
灵芝酸含量在小于0.5mg/g范围,该药材为等外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为对照,用液相色谱法检测赤灵芝药材中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的含量,以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的含量之和作为评价赤灵芝药材质量优劣的质量指标;
待检测的赤灵芝药材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前处理:将药材用10-20倍质量的甲醇超声15-45min,过滤,滤渣再次用10-20倍质量的甲醇超声15-45min,过滤,合并滤液,水浴蒸干滤液,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后用于对照;
所述液相色谱法的色谱条件包括:色谱柱选择反相色谱柱,流动相包括流动相A和流动相B;
所述流动相A为0.1%三氟乙酸乙腈溶液,流动相B为0.1%三氟乙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的梯度洗脱程序为:
步骤 时间(min) 0.1%三氟乙酸乙腈(%) 0.1%三氟乙酸水(%) 1 0 26 74 2 35 26 74 3 90 65 35 4 120 100 0
色谱条件还包括:流速为1.2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54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通过以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为对照,用薄层色谱方法对赤灵芝药材的真伪进行薄层鉴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中含有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灵芝酸A为0.3%-0.5%,灵芝酸B为0.15%-0.4%,灵芝酸C2为0.3%-0.5%,灵芝酸G为0.25%-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对赤灵芝进行提取以获得赤灵芝提取物,将不同的赤灵芝提取物进行相互勾兑以获得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对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中的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的含量进行标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赤灵芝提取物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将赤灵芝粉碎,加入溶剂提取,对提取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对滤液进行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加入辅料并继续减压浓缩至干。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层色谱方法采用的薄层板为硅胶薄层板,展开剂采用体积比为12~17:12~17:0.5~1.5:0.1的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显色剂采用质量浓度10%-50%的硫酸乙醇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赤灵芝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其鉴别标准为,赤灵芝药材的薄层图谱需与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的薄层图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赤灵芝药材进行液相色谱检测,根据赤灵芝药材中所含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G的质量之和进行质量分级,所述质量之和大于4.5mg/g的药材为特级品,所述质量之和在3.5-4.5mg/g范围的为一级品;所述质量之和在2-3.5mg/g范围的为二级品;所述质量之和在0.5-2mg/g范围的为三级品;所述质量之和小于0.5mg/g的为等外品。
CN201610821331.0A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 Active CN1064832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1331.0A CN106483210B (zh)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1331.0A CN106483210B (zh)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3210A CN106483210A (zh) 2017-03-08
CN106483210B true CN106483210B (zh) 2019-07-05

Family

ID=58273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1331.0A Active CN106483210B (zh)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832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7182B (zh) * 2017-09-28 2020-09-25 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灵芝糖浆中灵芝酸a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CN109668995B (zh) * 2019-03-04 2021-04-16 安徽协和成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珍珠灵芝片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
CN115078622A (zh) * 2022-05-07 2022-09-20 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灵芝孢子粉复方产品中灵芝孢子粉的鉴别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0436B (zh) * 2009-04-20 2011-03-16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以灵芝子实体为原料提取灵芝三萜与灵芝多糖的方法
CN103710421A (zh) * 2014-01-07 2014-04-09 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 一种灵芝子实体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3210A (zh)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38563B (zh) 一种赤灵芝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
CN107843677A (zh) 赤芍对照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83210B (zh) 一种赤灵芝药材的检测方法
CN102998411B (zh) 一种藿香正气滴丸的检测方法
CN106501439B (zh) 一种赤灵芝提取物对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12085B (zh) 一种灵芝孢子油的指纹图谱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5259295A (zh) 参枝苓口服液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8152437A (zh) 西洋参对照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81186A (zh) 一种黄芪注射液1h- nmr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
CN105699500A (zh) 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藿香正气滴丸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
CN103245733B (zh) 一种藿香正气滴丸鉴定方法
CN105301168A (zh) 通络化痰胶囊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8037222A (zh) 白芍对照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64226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9444290A (zh) 车前草药材uplc特征图谱的构建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1703610A (zh) 清脑降压片质量检测方法
CN106370766B (zh) 一种鉴别驴胶补血制剂中白术的方法
CN108088715A (zh) 牡丹皮对照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87951A (zh) 一种荷丹片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11855867B (zh) 一种中药或中药组合物制剂的特征图谱建立方法与应用
CN107884508A (zh) 银黄清肺胶囊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2038795A (zh) 中药制剂五仁润肠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3710421A (zh) 一种灵芝子实体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CN108663440A (zh) 裸花紫珠药材uplc指纹图谱构建方法及标准指纹图谱
CN112782326B (zh) 同时测定胃康灵胶囊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