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2252A - 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2252A
CN106462252A CN201580035676.7A CN201580035676A CN106462252A CN 106462252 A CN106462252 A CN 106462252A CN 201580035676 A CN201580035676 A CN 201580035676A CN 106462252 A CN106462252 A CN 106462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touchless manipulation
picture
control unit
r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56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2252B (zh
Inventor
加藤静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urecia Clario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lar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ar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lar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2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2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2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22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10In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user to vehicle,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20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0K35/21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using visual output, e.g. blinking lights or matrix displays
    • B60K35/211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using visual output, e.g. blinking lights or matrix displays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7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occupant comfort, e.g. for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appliances according to personal settings, e.g. seats, mirrors, steering whe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143Touch sensitive instrument input devices
    • B60K2360/1438Touch 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143Touch sensitive instrument input devices
    • B60K2360/1446Touch swi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145Instrument input by combination of touch screen and hardware input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146Instrument input by ges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00/00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 B60R2300/20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display used
    • B60R2300/207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display used using multi-purpose displays, e.g. camera image and navigation or video on same displ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00/00Special features of vehicle units
    • B60Y2400/92Driver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12.5D-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and also measures the distance of the input means within a short range in the Z direction, possibly with a separate measurement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Navig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提高与非接触操作相关的用户的便利性。车载装置(1)具备控制部(20),该控制部检测非接触操作,并且在第1模式中,解析检测到的非接触操作,基于第1规则来判断非接触操作是否为有效的操作,在第2模式中,解析检测到的非接触操作,基于第2规则来判断非接触操作是否为有效的操作。

Description

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具有日本特开2013-195326号公报(专利文献1)。在该公报中,记载了“具备:第1发光部1A、第2发光部1A2及受光部1B,分别具有用于在空间上检测手的区域,当在对应的区域内与手之间的距离成为阈值距离以下时,分别检测到手存在于区域内;和传感器驱动器10,在检测到手存在于区域A及区域B内时,将针对区域C的阈值距离设定成与手的既定滑动(wipe)动作对应的阈值距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953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专利文献1,虽然能够防止迫使用户进行不自然的手动作那样的情况,但在使用户更容易操作方面,仍存有提高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用户来说便利性高的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搭载于车辆的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检测非接触操作,并且在第1模式中,基于第1规则来判断非接触操作是否为有效的操作,在第2模式中,基于第2规则来判断非接触操作是否为有效的操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高了用户对非接触操作的操作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车载装置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
图3的(A)是表示四个传感器部的配置状态的图,图3的(B)是表示红外线传感器单元的检测范围的图。
图4是表示规定方向操作的图。
图5是表示车载装置所显示的画面的一例和画面的转变的图。
图6是表示车载装置所显示的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车载装置所显示的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车载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车载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四个传感器部的检测值的波形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峰值顺序的模式的图。
图12是表示车载装置所存储的第1表的图。
图13是表示车载装置所存储的第2表、第3表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下方操作的识别范围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右斜下方操作的识别范围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第1模式与第3模式中的规定操作的识别范围的差异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从正面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1(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的图。
如图1所示,车载装置1具备收纳控制基板、接口板、电源部等的壳体10。在壳体10的正面设有触摸面板11(显示部)。在壳体10的正面且在触摸面板11的下方设有操作面板13,该操作面板13设有电源开关等多个操作开关12。在操作面板13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设有红外线传感器单元14。关于红外线传感器单元14将在后叙述。
车载装置1设在车辆的仪表板上。如后所述,用户通过在车载装置1的前方进行非接触操作而能够对车载装置1进行输入。非接触操作并不是伴随着对车载装置1的接触而产生的操作(对触摸面板11的触摸操作、对操作开关12的按下操作等),而是通过用户的手在车载装置1的前方的规定区域内以规定形态动作而进行的操作。在进行非接触操作的情况下,不需要使视线朝向车载装置1移动,因此,用户在驾驶中也能够进行非接触操作来对车载装置1执行各种输入。
图2是表示车载装置1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
如图2所示,车载装置1具备控制部20、触摸面板11、操作部21、存储部22、GPS单元23、相对方位检测单元24、信标(beacon)接收单元25、FM多路接收单元26、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邮件管理部28、传感器控制部29和红外线传感器单元14。
控制部20具备CPU、ROM、RAM、其他周边电路等,控制车载装置1的各部分。
触摸面板11具备显示面板11a和触摸传感器11b。显示面板11a由液晶显示面板等构成,在控制部20的控制下,显示各种图像。触摸传感器11b重叠地配置在显示面板11a上,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并向控制部20输出。
操作部21具备操作开关12,检测针对操作开关12的操作,并向控制部20输出。
存储部22具备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各种数据。存储部22存储地图数据22a和应用程序AP。关于应用程序AP将在后叙述。地图数据22a是包含与地图相关的信息、与存在于地图上的设施相关的信息、表示地图上的道路的链路(link)的信息、表示链路的连接部的节点(node)的信息等的用于在显示面板11a上显示地图所需要的信息、和用于进行后述的路径引导所需要的信息等的数据。
GPS单元23经由未图示的GPS天线接收来自GPS卫星的GPS电波,并通过运算从叠加于GPS电波的GPS信号获取车辆的当前位置和行进方向。GPS单元23将获取结果输出到控制部20。
相对方位检测单元24具备陀螺仪传感器71和加速度传感器72。陀螺仪传感器71由例如振动陀螺仪构成,检测车辆的相对的方位(例如,偏航角(yaw)轴方向上的旋转量)。加速度传感器72检测作用于车辆的加速度(例如,车辆相对于行进方向的倾角)。相对方位检测单元24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部2。
控制部20具有基于来自GPS单元23和相对方位检测单元24的输入及地图数据22a来推定车辆的当前位置、并将推定出的当前位置显示到显示面板11a所显示的地图上的功能。另外,控制部20具有在地图上显示车辆的当前位置并且显示直至目的地的路径来引导路径的功能。
信标接收单元25接收设在车辆所行使的道路上的电波信标或光信标(以下,将它们仅称为“信标”)发出的涉及道路交通信息的电波,基于接收到的电波生成道路交通信息,并将生成的道路交通信息输出到控制部20。道路交通信息是VICS(注册商标)(Vehicle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信息,包含与交通堵塞相关的信息、与道路的交通管制相关的信息等。
FM多路接收单元26接收FM多路广播波(broadcast wave),提取出道路交通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20。更详细地说,FM多路接收单元26具备FM多路专用调谐器和多路编码器。FM多路专用调谐器当接收到FM多路广播后,将FM多路信号输出到多路编码器。多路编码器对从FM多路专用调谐器输入的FM多路信号进行解码而获取道路交通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20。
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遵照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等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标准,与搭载于车辆的用户所有的便携终端KT之间确立无线通信链接,从而与便携终端KT进行无线通信。
便携终端KT是移动电话、平板终端等移动终端,具有经由电话线路或无线LAN访问因特网的功能。便携终端KT具有从规定的服务器接收SMS的邮件或Web邮件等邮件的功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便携终端KT接收邮件,并将邮件的数据发送到车载装置1,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便携终端KT根据安装的聊天应用程序(Chat Application)、通讯应用程序(Messenger Application)、规定的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应用程序等规定应用程序的功能,接收Web消息和推送通知等通知,并将接收到的通知所对应的数据发动到车载装置1。另外,便携终端KT通过预先安装的软件的功能而具有应答来自后述的邮件管理部28的询问的功能、以及根据来自邮件管理部28的请求而发送新接收到的邮件的数据的功能。
邮件管理部28控制近距离无线通信部27,与便携终端KT进行通信,询问便携终端KT是否新接收到邮件。针对询问,在应答为表示具有新接收到的邮件这一主旨的情况下,邮件管理部28向便携终端KT请求发送新邮件的数据,接收该数据并将其存储到规定的存储区域。
传感器控制部29根据控制部20的控制来控制红外线传感器单元14。红外线传感器单元14是使用红外线来检测用户的非接触操作的传感器单元,具备第1传感器部141(第1传感器)、第2传感器部142(第2传感器)、第3传感器部143(第3传感器)和第4传感器部144(第4传感器)。第1传感器部141具备第1发光部H1和第1受光部J1,第2传感器部142具备第2发光部H2和第2受光部J2,第3传感器部143具备第3发光部H3和第3受光部J3,第4传感器部144具备第4发光部H4和第4受光部J4。以下,说明红外线传感器单元14的具体结构及用户进行的非接触操作的种类。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传感器单元14具备四个传感器部,各传感器部分别是具备发出红外线的发光部、和接受反射光的受光部的结构。但是,红外线传感器单元14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各具备一个发光部和受光部、且将受光部的受光面分割成四部分的形态。即,红外线传感器单元14的结构只要是能够识别以下说明的非接触操作的结构即可,传感器部的数量、传感器部中的发光部与受光部的形态、传感器部与发光部及受光部之间的关系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3的(A)是示意地表示从正面观察红外线传感器单元14的各传感器部时的配置状态的图。图3的(B)是以虚线表示车载装置1的主视图、且以适于说明的形态示意地表示形成于车载装置1前方的红外线传感器单元14对用户的手进行检测的检测范围AA的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3的(B)中箭头所示,在正面观察车载装置1时将朝上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朝下的方向设为下方,将朝左的方向设为左方,将朝右的方向设为右方。另外,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上,将朝正面的方向设为前方,将与前方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向设为后方。
如图3的(A)所示,在红外线传感器单元14中,在第1传感器部141的右方设有第2传感器部142,在该第2传感器部142的下方设有第3传感器部143,在该第3传感器部143的左方设有第4传感器部144,在该第4传感器部144的上方设有第1传感器部141。
如上所述,第1传感器部141具备第1发光部H1和第1受光部J1。第1传感器部141的第1发光部H1根据传感器控制部29的控制,以规定周期发出红外线。第1受光部J1接受由第1发光部H1发出的红外线的反射光,并将表示受光强度的信号输出到传感器控制部29。传感器控制部29对输入的表示受光强度的信号进行A/D转换,生成将受光强度表示为规定等级的等级值的数据(以下称为“第1受光强度数据”),并输出到控制部20。其结果为,从传感器控制部29向控制部20以规定周期输出第1受光强度数据。
在图3的(B)中,第1检测范围A1示意地示出第1传感器部141对用户的手(检测对象)进行检测的检测范围。即,在用户的手位于第1检测范围A1内的情况下,第1受光部J1能够接收第1发光部H1发出的红外线被用户的手反射的反射光。在第1检测范围A1中,用户的手越接近第1传感器部141,则基于第1受光部J1接收到的用户的手的反射光而生成的表示第1受光强度数据的受光强度的值越大。
此外,在图3的(B)中,考虑到便于说明,第1检测范围A1表示第1传感器部141对用户的手进行检测的检测范围的大致基准,并不表示准确的检测范围。实际上,第1检测范围A1具有与其他的第3检测范围A3~第4检测范围A4重合的区域。另外,第1检测范围A1示出将第1传感器部141对用户的手进行检测的检测范围在规定位置沿着车载装置1的正面10a切取的状况,但第1检测范围A1根据第1传感器部141的特性而在前后方向(进深方向)上具有宽度。第2检测范围A2~第4检测范围A4也同样地具有这样的图3的(B)中的第1检测范围A1的特征。
在图3的(B)中,第2检测范围A2示意地表示第2传感器部142对用户的手进行检测的检测范围。即,在用户的手位于第2检测范围A2内的情况下,第2受光部J2接收第2发光部H2发出的红外线被用户的手反射的反射光。第2传感器部142的第2发光部H2根据传感器控制部29的控制,以规定周期发出红外线。第2受光部J2接受第2发光部H2发出的红外线的反射光,将表示接受的反射光的受光强度的信号输出到传感器控制部29。传感器控制部29对输入的表示受光强度的信号进行A/D转换,生成将受光强度表示为规定等级的等级值的数据(以下称为“第2受光强度数据”),并输出到控制部20。其结果为,从传感器控制部29向控制部20以规定周期输出第2受光强度数据。
在图3的(B)中,第3检测范围A3示意地表示第3传感器部143对用户的手进行检测的检测范围。即,在用户的手位于第3检测范围A3内的情况下,第3受光部J3接收第3发光部H3发出的红外线被用户的手反射的反射光。第3传感器部143的第3发光部H3根据传感器控制部29的控制,以规定周期发出红外线。第3受光部J3接受第3发光部H3发出的红外线的反射光,将表示接受的反射光的受光强度的信号输出到传感器控制部29。传感器控制部29对输入的表示受光强度的信号进行A/D转换,生成将受光强度表示为规定等级的等级值的数据(以下称为“第3受光强度数据”),并输出到控制部20。其结果为,从传感器控制部29向控制部20以规定周期输出第3受光强度数据。
在图3的(B)中,第4检测范围A4示意地表示第4传感器部144对用户的手进行检测的检测范围。即,在用户的手位于第4检测范围A4内的情况下,第4受光部J4接收第4发光部H4发出的红外线被用户的手反射的反射光。第4传感器部144的第4发光部H4根据传感器控制部29的控制,以规定周期发出红外线。第4受光部J4接受第4发光部H4发出的红外线的反射光,将表示接受的反射光的受光强度的信号输出到传感器控制部29。传感器控制部29对输入的表示受光强度的信号进行A/D转换,生成将受光强度表示为规定等级的等级值的数据(以下称为“第4受光强度数据”),并输出到控制部20。其结果是,从传感器控制部29向控制部20以规定周期输出第4受光强度数据。
以下,在不作区分地表达第1受光强度数据~第4受光强度数据的情况下,将其表达为“受光强度数据”。
如图3的(B)所示,检测范围AA是由第1检测范围A1~第4检测范围A4构成的检测范围。
控制部20通过后述的方法,基于输入的第1受光强度数据~第4受光强度数据,检测由用户进行的非接触操作。然后,控制部20通过后述的方法,对非接触操作进行解析,识别由用户进行的非接触操作,判断非接触操作是否有效。“识别非接触操作”具体是指对由用户进行的非接触操作的种类进行确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非接触操作的种类,存在下方操作、上方操作、右方操作、左方操作、右下方操作、右上方操作、左上方操作、及左下方操作这八种。以下,在不作区分地表达这八种非接触操作的情况下,将其表达为“规定方向操作”。
图4的(A)~图4的(H)是分别表示下方操作、上方操作、右方操作、左方操作、右斜下方操作、右斜上方操作、左斜上方操作、及左斜下方操作的图。
下方操作是指用户的手以朝向下方并通过检测范围AA的方式移动的操作。为了说明下方操作,图4的(A)通过箭头在与检测范围AA的关系上示出了下方操作时的用户的手的动作的一例。如图4的(A)所示,在下方操作中,用户的手从检测范围AA的上侧进入到检测范围AA,且用户的手在检测范围AA内朝向下方移动后,从检测范围AA的下侧退出检测范围AA。
上方操作是指,如图4的(B)所示用户的手以朝向上方并通过检测范围AA的方式移动的操作。右方操作是指,如图4的(C)所示用户的手以朝向右方并通过检测范围AA的方式移动的操作。左方操作是指,如图4的(D)所示用户的手以朝向左方并通过检测范围AA的方式移动的操作。
右斜下方操作是指,如图4的(E)所示用户的手以朝向右斜下方并通过检测范围AA的方式移动的操作。右斜上方操作是指,如图4的(F)所示用户的手以朝向右斜上方并通过检测范围AA的方式移动的操作。左斜上方操作是指,如图4的(G)所示用户的手以朝向左斜上方并通过检测范围AA的方式移动的操作。左斜下方操作是指,如图4的(H)所示用户的手以朝向左斜下方并通过检测范围AA的方式移动的操作。
此外,规定方向操作分别以用户的手在检测范围AA内直线地移动且从检测范围AA的中心O(参照图3的(B))附近通过为前提。在进行基于非接触操作的输入的情况下,事先对用户通知手应以上述那样的形态动作。在通过后面说明的方法检测到的非接触操作不为在检测范围AA内直线地移动且从检测范围AA的中心O(参照图3的(B))附近通过的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20对由用户进行的非接触操作不进行规定方向操作的种类确定,因此,不执行基于非接触操作的处理。由此,即使在违背用户意图地检测到非接触操作的情况下,也会抑制进行基于非接触操作的处理。违背用户意图地检测到非接触操作的情况是指,在不以进行非接触操作为目的(用户想要操作车载装置1的操作开关12、取走载置于仪表板上的东西等)的情况下,手侵入到检测范围AA内而由红外线传感器单元14检测到操作。
接下来,列举具体例来说明用户进行了非接触操作的情况下的车载装置1的动作。
车载装置1能够在触摸面板11上显示不同显示内容的多种画面。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画面的每个种类设定了是否受理基于非接触操作的输入,而且,对于设定成受理基于非接触操作的输入的画面,设定了以第1模式~第3模式中的哪个动作模式进行动作。
第1模式~第3模式各自将八种规定方向操作中的哪种规定方向操作设为有效是不同的。具体地说,第1模式将下方操作、上方操作、右方操作及左方操作设为有效。在第1模式中,将朝向上下左右这四个方向的手的移动所对应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的规定相当于“第1规则”。第2模式将全部八种规定方向操作设为有效。也就是说,第2模式将用户的手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在第2模式中,将朝向任意方向的手的移动所对应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的规定相当于“第2规则”。第3模式将右方操作及左方操作设为有效。在第3模式中,将朝向左右两个方向的手的移动所对应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的规定相当于“第3规则”。
此外,在第1模式~第3模式中,如后所述,被识别为规定方向操作的用户的手的动作范围各自不同。
图5是用于说明由用户进行非接触操作时的车载装置1的动作的图。
在图5中,画面G1是对直至目的地的路径进行引导的画面。在画面G1中,显示有地图,并且在地图上显示有车辆的当前位置及直至目的地的路径。
画面G1作为动作模式而设定了第1模式。也就是说,有效的非接触操作为下方操作、上方操作、右方操作及左方操作。因此,在显示有画面G1的情况下,用户能够进行下方操作、上方操作、右方操作及左方操作这四个非接触操作来使控制部20执行与操作对应的处理。
控制部20在画面G1的显示中检测到进行了下方操作的情况下,将显示在触摸面板11上的画面从画面G1转变成画面G2。画面G2是显示道路交通信息的画面。在显示画面G2时,控制部20存储有信标接收单元25及FM多路接收单元26接收到的最新的道路交通信息,并在画面G2上以规定形态显示该最新的道路交通信息。
画面G2作为动作模式而设定了第2模式。因此,在显示着画面G2的期间,用户能够进行使手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操作来使控制部20执行与操作对应的处理。控制部20在画面G2的显示中检测到进行了用户的手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操作的情况下,将显示在触摸面板11上的画面从画面G2转变成画面G1。
由于为这样的结构,所以用户在基于画面G1所提供的路径朝向目的地驾驶的期间,想要获取最新的道路交通信息的情况下,只要一边继续驾驶一边执行下方操作即可。另外,用户在获取画面G2所提供的道路交通信息之后想要再次在触摸面板11上显示画面G1的情况下,只要一边继续驾驶一边进行使手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非接触操作即可。像这样,用户能够进行非接触操作来简单地在画面G1与画面G2之间转变显示的画面。尤其是,由于从画面G2向画面G1的转变只要使手朝向任意方向移动即可,所以非常简单。
另外,控制部20在画面G1的显示中检测到进行了上方操作的情况下,将显示在触摸面板11上的画面从画面G1转变成画面G3。画面G3是将在朝向目的地的路径中车辆经过的交叉点中的、距离车辆的当前位置最近的交叉点的立体图显示在画面的大致左半部分、并且将在行驶于直至目的地的路径上的情况下时间上最早经过的三个交叉点的相关信息显示在大致右半部分的画面。交叉点的相关信息是交叉点名、预计到达时刻、与车辆的当前位置的分离距离、及交叉点的形状。控制部20从地图数据22a获取必要的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信息来显示画面G3。
画面G3作为动作模式而设定了第2模式。因此,在显示着画面G3的期间,用户能够进行使手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操作来使控制部20执行与操作对应的处理。控制部20在画面G3的显示中检测到进行了用户的手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操作的情况下,将显示在触摸面板11上的画面从画面G3转变成画面G1。由于为这样的结构,所以用户能够进行非接触操作来简单地在画面G1与画面G3之间转变显示的画面。
另外,控制部20在画面G1的显示中检测到进行了右方操作的情况下,将显示在触摸面板11上的画面从画面G1转变成画面G4。画面G4是显示便携终端KT接收到的邮件的相关信息的画面。控制部20控制邮件管理部28,在有由便携终端KT新接收到的邮件的情况下,获取该邮件,将新邮件的相关信息(邮件主题、发件人、正文等)与过去接收到的邮件的相关信息一起显示到画面G4上。
画面G4作为动作模式而设定了第2模式。因此,在显示着画面G4的期间,用户能够进行使手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操作来使控制部20执行与操作对应的处理。控制部20在画面G4的显示中检测到进行了用户的手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操作的情况下,将显示在触摸面板11上的画面从画面G4转变成画面G1。由于为这样的结构,所以用户能够进行非接触操作来简单地在画面G1与画面G4之间转变显示的画面。
另外,控制部20在画面G1的显示中检测到进行了左方操作的情况下,将显示在触摸面板11上的画面从画面G1转变成画面G5。画面G5是显示事先安装的应用程序AP所提供的内容的画面。控制部20通过应用程序AP的功能将内容显示到画面G5上。
画面G5作为动作模式而设定了第2模式。因此,在显示着画面G5的期间,用户能够进行使手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操作来使控制部20执行与操作对应的处理。控制部20在画面G5的显示中检测到进行了用户的手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操作的情况下,将显示在触摸面板11上的画面从画面G5转变成画面G1。由于为这样的结构,所以用户能够进行非接触操作来简单地在画面G1与画面G5之间转变显示的画面。
此外,以规定方法事先对用户通知按画面的每个种类的动作模式及用户进行了规定的非接触操作时车载装置1所执行的处理。在此,控制部20也可以是在画面上同时显示有效的非接触操作和进行了非接触操作的情况下进行的处理的结构。图6是表示在画面G1中进行上述显示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在图6中,为了便于说明,没有显示在图5的画面G1中显示的地图。在图6中,通过指向下方的箭头明示了下方操作是有效的,并且通过箭头附近显示的字符串示出在进行了下方操作的情况下会转变成画面G2。对于上、右、及左方操作也是同样的。
图7是说明用户进行了非接触操作时的车载装置1的动作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7的(A)是表示画面G6的图。画面G6在基于画面G1进行的路径引导中,车辆的当前位置与经过的交叉点的分离距离低于预先设定的规定距离的情况下,自动从画面G1切换过来而显示。也就是说,画面G6是以规定条件的成立作为触发、自动切换过来而显示的画面。在画面G6中,在大致左半部分中显示有所接近的交叉点的立体图,在大致右半部分中,显示有明示了车辆的当前位置及直至目的地的路径的地图。
画面G6作为动作模式而设定了第2模式。因此,在显示着画面G6的期间,用户能够进行使手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操作来使控制部20执行与操作对应的处理。控制部20在画面G6的显示中检测到进行了用户的手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操作的情况下,将显示在触摸面板11上的画面从画面G6转变成画面G1。
将像画面G6那样以规定条件成立为触发而自动切换的画面、以规定条件成立为触发并通过弹出而显示的弹出画面的动作模式设定为第2模式,由此,用户能够简单且迅速地消除自动显示的画面,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图7的(B)是表示画面G7的图。画面G7在规定画面(在以下的例子中为画面G1)的显示中通过信标接收单元25或FM多路接收单元26接收到最新的道路交通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弹出而自动地显示。如图7的(B)所示,在画面G7中,显示有“接收到最新的交通信息。是否显示?”这样的询问是否显示接收到的道路交通信息的语句。而且,在画面G7中,与表示对道路交通信息进行显示的“是”这一语句一起,显示有与该语句建立对应并指示左方的箭头。根据该箭头,明示了通过进行左方操作而选择“是”,来显示道路交通信息。另外,在画面G7中,与表示不对道路交通信息进行显示的“否”这一语句一起,显示有与该语句建立对应并指示右方的箭头。根据该箭头,明示了通过进行右方操作而选择“否”,来取消道路交通信息的显示。
画面G7作为动作模式而设定了第3模式。因此,在显示着画面G7的期间,用户能够进行左方操作或右方操作来使控制部20执行与操作对应的处理。控制部20在画面G7的显示中监视是否进行了左方操作或右方操作。在进行了左方操作的情况下,即,在由用户选择了对道路交通信息进行显示的情况下,控制部20将显示的画面转变成图5的画面G2,显示接收到的道路交通信息。另一方面,在进行了右方操作的情况下,即,由用户选择了不对道路交通信息进行显示的情况下,控制部20消除画面G7,显示在画面G7的显示前一直显示的画面G1。
对于像画面G7这样为以规定条件的成立为触发并通过弹出而显示的弹出画面、为以规定条件的成立为触发而自动切换的画面、且要求用户二选一的画面,将动作模式设定成第3模式,由此,用户能够简单且迅速地应对自动显示的画面所要求的选择,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用户的便利性。此外,在通过弹出等手段自动地显示要求用户四选一的画面的情况下,只要将该画面的动作模式设定成第1模式即可。
接下来,使用流程图详细地说明与非接触操作的检测相关的车载装置1的动作。
图8是表示车载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图8中,将具有新画面的显示这一情况作为动作的开始条件。在新显示的画面中,包含通入电源后显示的画面、使画面转变而新显示的画面、自动切换画面而新显示的画面、通过弹出而新显示的画面。
如图8所示,在具有新画面的显示的情况下,车载装置1的控制部20判断新显示的画面是否为识别符合画面(步骤SA1)。识别符合画面是指被设定成受理基于非接触操作的输入的画面。如上所述,在识别符合画面中,作为动作模式,设定了第1模式~第3模式中的某一种。
在不为识别符合画面的情况(步骤SA1:否)下,控制部20结束处理。
在为识别符合画面的情况(步骤SA1:是)下,控制部20开始识别非接触操作(步骤SA2)。开始识别非接触操作是指,确立在进行了非接触操作的情况下,能够检测操作并解析操作的状态。在步骤SA2中,例如,控制部20控制传感器控制部29,开始第1传感器部141~第4传感器部144的驱动。
接着,控制部20根据对显示中的画面设定的动作模式,使用存储部22中存储的第1表TB1、第2表TB2及第3表TB3中的某一个表,确定是否进行非接触操作的识别(非接触操作的种类确定)(步骤SA3)。控制部20在对画面设定的动作模式为第1模式的情况下将第1表TB1确定为使用的表,在对画面设定的动作模式为第2模式的情况下将第2表TB2确定为使用的表,在对画面设定的动作模式为第3模式的情况下将第3表TB3确定为使用的表。对于第1表TB1~第3表TB3,将在后叙述。如在后可以明确得知那样,在步骤SA3中,控制部20通过确定所使用的表,根据动作模式而变更对规定方向操作的种类进行确定时的用户的动作范围。
接着,控制部20执行传感器信号识别处理(步骤SA4)。
图9是执行步骤SA4的传感器信号识别处理时的控制部20的动作的详情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在传感器信号识别处理中,控制部20监视以规定周期输入的第1受光强度数据~第4受光强度数据,判断用户的手是否进入了检测范围AA(步骤SB1)。控制部20基于第1受光强度数据~第4受光强度数据,监视第1传感器部141~第4传感器部144中的某一个传感器部的检测值(接收强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在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判断成用户的手进入了检测范围AA。
在用户的手进入了检测范围AA的情况(步骤SB1:是)下,控制部20基于以规定周期输入的第1受光强度数据~第4受光强度数据,将每个规定周期的第1传感器部141~第4传感器部144各自的传感器部的检测值(接收强度)与表示从检测到用户的手的进入时开始的经过时间的信息一起存储到规定的存储区域中(步骤SB2)。
控制部20在用户的手从检测范围AA退出之前的期间,执行步骤SB2的处理。即,控制部20基于第1受光强度数据~第4受光强度数据,监视第1传感器部141~第4传感器部144全部的传感器部的检测值(接收强度)是否低于用于检测手的退出而设定的阈值,在低于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成用户的手从检测范围AA退出,结束步骤SB2的处理。
图10是在将经过时间取为横轴、将接收强度取为纵轴的表中,通过曲线表示第1传感器部141~第4传感器部144各自的检测值伴随着时间经过的变化的一例的图。控制部20在步骤SB2中将第1传感器部141~第4传感器部144各自的传感器部的检测值(接收强度)与表示经过时间的信息一起存储。因此,能够基于所存储的信息描绘出图10的曲线。
在图10的例子中,在经过时间TP1处,第1传感器部141的检测值成为峰值(最大值)。另外,在经过时间TP2(经过时间TP1<经过时间TP2<经过时间TP3)处,第2传感器部142的检测值成为峰值。另外,在经过时间TP3(经过时间TP2<经过时间TP3<经过时间TP4)处,第4传感器部144的检测值成为峰值。另外,在经过时间TP4处,第3传感器部143的检测值成为峰值。
接着,控制部20基于存储于规定的存储区域的信息,获取各传感器部的检测值成为峰值时的经过时间(步骤SB3)。在图10的例子的情况下,控制部20获取第1传感器部141的检测值成为峰值时的经过时间TP1、第2传感器部142的检测值成为峰值时的经过时间TP2、第4传感器部144的检测值成为峰值时的经过时间TP3、及第3传感器部143的检测值成为峰值时的经过时间TP4。
接着,控制部20基于在步骤SB2中存储于规定的存储区域的信息,判断是否进行非接触操作的种类确定(步骤SB4)。控制部20在以下情况下,设为没有进行基于用户的有意图的非接触操作,不进行非接触操作的种类确定。
在步骤SB4中,控制部20在对于第1传感器部141~第4传感器部144只要存在一个无法获取检测值成为峰值的经过时间的传感器部的情况下,就判断成不进行种类确定。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想到没有进行用户的手在检测范围AA内直线地移动且从检测范围AA的中心O(参照图3的(B))附近通过的动作、而用户没有进行有意图的非接触操作。
另外,在步骤SB4中,控制部20在第1传感器部141~第4传感器部144中,只要存在一个检测值的峰值(最大值)没有超过预先设定的规定阈值的传感器部的情况下,就判断成不进行种类确定。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想到用户没有进行有意图的非接触操作。
另外,在步骤SB4中,控制部20基于存储于规定的存储区域的信息,判断用户的手是否进行了以下那样的动作。即,控制部20判断是否进行了用户的手相对于红外线传感器单元14从远向近接近后、用户的手位于一定距离内的状态持续规定期间的动作。而且,在判断成用户的手进行了这样的动作的情况下,控制部20判断成不进行种类确定。这是因为,用户的手的这样的动作不是用户的有意图的非接触操作所涉及的动作,而是用户操作设于车载装置1的操作开关12的情况下进行的动作。
以上,例示了判断成不进行非接触操作的种类确定的情况,但对于在怎样的情况下判断成不进行确定,是基于事先的测试和模拟的结果,在将用户的有意图的非接触操作作为解析对象的观点之下,事先设定的。
在不进行非接触操作的种类确定的情况(步骤SB4:否)下,控制部20结束传感器信号识别处理。
在进行非接触操作的种类确定的情况(步骤SB4:是)下,控制部20进行以下的处理(步骤SB5)。
在步骤SB5中,控制部20获取检测值成为峰值的传感器部的顺序(以下称为“峰值顺序”)。在图10的例子中,峰值顺序成为第1传感器部141→第2传感器部142→第4传感器部144→第3传感器部143这一顺序。以下,将第1传感器部141、第2传感器部142、第3传感器部143及第4传感器部144分别适当表达为传感器S1、传感器S2、传感器S3及传感器S4。
图11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的峰值顺序的模式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传感器部以图3的(A)所示的形态配置,各传感器部的检测范围成为图3的(B)所示的状态,因此,峰值顺序的模式有图11所示的模式P1~模式P16这十六种。
而且,在步骤SB5中,控制部20计算出峰值顺序为第一个的传感器部的检测值成为峰值时的经过时间(在图10的例子中为经过时间TP1)与峰值顺序为第二个的传感器部的检测值成为峰值时的经过时间(在图10的例子中为经过时间TP2)之间的时间差KA。而且,控制部20计算出峰值顺序为第二个的传感器部的检测值成为峰值时的经过时间(在图10的例子中为经过时间TP2)与峰值顺序为第三个的传感器部的检测值成为峰值时的经过时间(在图10的例子中为经过时间TP3)之间的时间差KB。而且,控制部20计算出峰值顺序为第三个的传感器部的检测值成为峰值时的经过时间(在图10的例子中为经过时间TP3)与峰值顺序为第四个的传感器部的检测值成为峰值时的经过时间(在图10的例子中为经过时间TP4)之间的时间差KC。而且,控制部20计算出峰值顺序为第一个的传感器部的检测值成为峰值时的经过时间(在图10的例子中为经过时间TP1)与峰值顺序为第四个的传感器部的检测值成为峰值时的经过时间(在图10的例子中为经过时间TP4)之间的时间差KX。
而且,在步骤SB5中,控制部20求出时间差KA所占时间差KX的比例(时间差KA/时间差KX。以下表达为“第1比率α”)、时间差KB所占时间差KX的比例(时间差KB/时间差KX。以下表达为“第2比率β”)、和时间差KC所占时间差KX的比例(时间差KC/时间差KX。以下表达为“第3比率γ”)。
在接着的步骤SB6中,控制部20对第1比率α和第3比率γ进行比较,判断这些值的差是否低于预先设定的规定阈值(步骤SB6)。在此,在进行了用户的手在检测范围AA内直线地移动且从检测范围AA的中心O(参照图3的(B))附近通过的非接触操作的情况下,第1比率α与第3比率γ的值大致一致。在此基础上,在步骤SB6中,控制部20判断是否进行了用户的手在检测范围AA内直线地移动且从检测范围AA的中心O(参照图3的(B))附近通过的非接触操作,换言之,是否进行了基于用户的有意图的非接触操作。此外,对于规定阈值,是在检测用户的有意图的非接触操作这一观点之下,反映出事先的测试和模拟的结果而设定的。
在第1比率α与第3比率γ的值的差不低于规定阈值的情况(步骤SB6:否)下,控制部20不进行非接触操作的种类确定,结束传感器信号识别处理。
在第1比率α与第3比率γ的差低于规定阈值的情况(步骤SB6:是)下,控制部20使用在步骤SA3中确定出的表,来确定非接触操作的种类(步骤SB7)。以下,通过对第1表TB1的说明,来说明各表的数据结构,并说明非接触操作的种类确定的方法。
图12是表示第1表TB1的数据结构的图。如上所述,第1表TB1是在动作模式为第1模式的情况下使用的表。
如图12所示,第1表TB1的一条记录具有保存表示峰值顺序的模式(以下称为“峰值顺序模式”)的信息的模式字段FA1。
另外,第1表TB1的一条记录具有时间差比较信息字段FA2。在时间差比较信息字段F2中保存有表示时间差KA的值小于时间差KB的值的信息(在图12中表现为“KA<KB”)、表示时间差KA的值为时间差KB的值以上的信息(在图12中表现为“KA≥KB”)、或表示时间差KA与时间差KB的大小关系怎样均可的信息(在图12中表现为“ANY”)。
另外,第1表TB1的一条记录具有规定方向操作字段FA3。在规定方向操作字段FA3中,保存有表示八种规定方向操作中的某一种的信息。
另外,第1表TB1的一条记录具有第1比率字段FA4。在第1比率字段FA4中,保存有表示第1比率α的范围的信息。
另外,第1表TB1的一条记录具有第2比率字段FA5。在第2比率字段FA5中,保存有表示第2比率β的范围的信息。
第1表TB1的一条记录示出以下内容。即,第1表TB1的一条记录示出:表示在步骤B5中控制部20所获取的峰值顺序的信息保存在模式字段FA1中,表示所获取的时间差KA与时间差KB的大小关系的信息保存在时间差比较信息字段FA2中,在所获取的第1比率α处于第1比率字段FA4中保存的信息所示的范围内、且所获取的第2比率β处于第2比率字段FA5中保存的信息所示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用户进行的非接触操作是规定方向操作字段FA3中保存的信息所示的规定方向操作。
例如,图12的第一条的记录R1示出:在峰值顺序模式为模式P1、时间差KA小于时间差KB、第1比率α处于“值A1min≤α≤值A1max”的范围内、且第2比率β处于“值B1min≤β≤值B1max”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的非接触操作为下方操作。另外,第二条的记录R2示出:在峰值顺序模式为模式P1、时间差KA为时间差KB以上、第1比率α处于“值A2min≤α≤值A2max”的范围内、且第2比率β处于“值B2min≤β≤值B2max”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的非接触操作为右斜下方操作。另外,第三条的记录R3示出:在峰值顺序模式为模式P2、第1比率α处于“值A3min≤α≤值A3max”的范围内、且第2比率β处于“值B3min≤β≤值B3max”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无论时间差KA与时间差KB的大小关系怎样,进行的非接触操作均为下方操作。
在第1表TB1的各记录中,第1比率α的范围和第2比率β的范围表示以下内容,另外,如以下那样设定。
图14是用于说明图12的第1表TB1的第一条的记录R1的图,(A)示出各传感器部的检测值的波形,(B)示出检测范围AA。
在记录R1中,为时间差KA<时间差KB。因此,各传感器部的检测值的波形成为图14的(A)那样。另外,在记录R1中,峰值顺序模式为模式P1(传感器S1→传感器S2→传感器S4→传感器S3)。因此,在峰值顺序模式为模式P1、时间差KA<时间差KB的非接触操作时,可以想到用户的手如图14的(B)中箭头YJ1所示那样,相对于从检测范围AA的中心O通过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Y,绕逆时针以规定角度倾斜而朝向右斜下方移动。也就是说,可以想到用户的手进行与下方操作对应的动作。而且,在峰值顺序模式为模式P1、且时间差KA<时间差KB的情况下,被视作下方操作的倾角的范围(图14的(B)的角度θ1的范围)能够通过规定第1比率α(≈第3比率γ)和第2比率β的范围而具有一定准确度地确定。在以上基础上,在记录R1的第1比率字段FA4及第2比率字段FA5中,保存表示对角度θ1的范围(被视作下方操作的用户的手的移动范围)进行规定那样的第1比率α的范围及第2比率β的范围的信息。
图15是用于说明图12的第1表TB1的第二条的记录R2的图,(A)示出各传感器部的检测值的波形,(B)示出检测范围AA。
在记录R2中,为时间差KA≥时间差KB。因此,各传感器部的检测值的波形成为图15的(A)那样。另外,在记录R2中,峰值顺序模式为模式P1(传感器S1→传感器S2→传感器S4→传感器S3)。因此,在峰值顺序模式为模式P1、时间差KA≥时间差KB的非接触操作时,可以想到用户的手如图15的(B)中箭头YJ2所示那样,相对于轴Y比上述例示的时间差KA<时间差KB的情况大幅地绕逆时针倾斜而朝向右斜下方移动。也就是说,可以想到用户的手进行与右斜下方操作对应的动作。而且,被视为右斜下方操作的倾角的范围(图15的(B)的角度θ2的范围)能够通过规定第1比率α(≈第3比率γ)和第2比率β的范围而具有一定准确度地确定。在以上基础上,在记录R2的第1比率字段FA4及第2比率字段FA5中,保存表示对角度θ2的范围(被视为右斜下方操作的用户的手的移动范围)进行规定那样的第1比率α的范围及第2比率β的范围的信息。
图13的(A)示出第2表TB2的数据结构,图13的(B)示出第3表TB3的数据结构。
如对图12和图13的各表进行比较可以明确那样,各表的数据结构相同,但各表中,关于各自对应的记录,第1比率字段FA4及第2比率字段FA5中保存的信息的内容不同。即,在各表中,对于一个规定方向操作,识别成进行了该一个规定方向操作的手的动作范围不同。
尤其是,在第1模式所涉及的第1表TB1和第3模式所涉及的第3表TB3中,第1比率字段FA4及第2比率字段FA5中保存的信息的内容存在以下不同。
图16是用于说明对于第1模式和第3模式而识别成规定方向操作的手的动作范围的不同的图。图16的(A)使用以检测范围AA的中心O为中心形成的角度θ3示意地示出在第1模式中识别成右方操作及左方操作的用户的手的动作范围。图16的(B)使用以检测范围AA的中心O为中心形成的角度θ4示意地示出在第3模式中识别成右方操作及左方操作的用户的手的动作范围。
如图16所示,在第3模式中,与第1模式相比,识别成右方操作及左方操作的用户的手的动作范围较大。也就是说,为角度θ4>角度θ3。此外,以成为角度θ4>角度θ3的方式,在第1表TB1及第3表TB3的对应记录的第1比率字段FA4及第2比率字段FA5中保存有适当的内容的信息。
像这样,在第3模式中,与第1模式相比识别成右方操作及左方操作的用户的手的动作范围较大的理由在于以下。即,在第3模式中,有效的规定方向操作是右方操作及左方操作这两种。因此,在对显示中的画面设定的动作模式为第3模式的情况下,用户进行的有意图的非接触操作为右方操作及左方操作。因此,通过将右方操作及左方操作的识别范围设定得比第1模式大,能够提高在用户进行了右方操作及左方操作的情况下识别成有效操作的准确率,用户的便利性提高。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使手朝向上下左右方向移动的规定方向操作,即使在用户的手的动作有一定程度的倾角的情况下,也会识别成有效的规定方向操作。因此,在用户进行规定方向操作时,不要求手的移动沿着上下左右方向那样严密的动作,用户的操作性、便利性提高。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非接触操作的用户搭乘于车辆中而无法容易地做出姿势,但如上述那样,由于不要求手的移动沿着上下左右方向那样严密的动作,所以能够有效地提高用户的操作性、便利性。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规定方向操作而设有手朝向倾斜方向移动的操作(右斜下方操作等),在第1模式及第3模式中,这样的操作不会被视为有效。因此,在用户的手的动作超过允许范围倾斜而无法明确地判断用户所意图的操作的情况下,不进行基于操作的处理。因此,能够防止进行违背用户的意图的处理。
另外,在图9的步骤SB7中,首先,控制部20基于在步骤SB5中获取的峰值顺序、时间差KA、时间差KB,从在图8的步骤SA3中选择的表的记录中,确定对应的一条记录。即,控制部20从选择的表的记录中,确定表示与所获取的峰值顺序对应的峰值顺序模式的信息保存于模式字段FA1、表示所获取的时间差KA与时间差KB的大小关系的信息保存于时间差比较信息字段FA2的一条记录。接着,控制部20判断在步骤SB5中获取的第1比率α是否处于已确定的记录的第1比率字段FA4中保存的信息所示的范围内、且所获取的第2比率β是否处于已确定的记录的第2比率字段FA5中保存的信息所示的范围内。在第1比率α及第2比率β均处于对应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部20将已确定的记录的规定方向操作字段FA3中保存的信息所示的规定方向操作确定为由用户进行了的非接触操作的种类。另一方面,在第1比率α及第2比率β中的某一方不处于对应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部20不进行非接触操作的种类确定。
控制部20在步骤SB7的处理后,结束传感器信号识别处理。
如图8所示,在步骤SA4的传感器信号识别处理结束后,控制部20判断是否通过传感器信号识别处理确定了非接触操作的种类(步骤SA5)。在没有确定非接触操作的种类的情况(步骤SA5:否)下,控制部20将处理顺序返回到步骤SA4,再次执行传感器信号识别处理。
在通过传感器信号识别处理确定了非接触操作的种类的情况(步骤SA5:是)下,控制部20判断已确定的非接触操作的种类是否为在对显示中的画面设定的动作模式中有效的非接触操作(步骤SA6)。如上所述,在第1模式中,下方操作、上方操作、右方操作及左方操作是有效的非接触操作。在第2模式中,除上述四个操作以外,右斜下方操作、右斜上方操作、左斜上方操作及左斜下方操作也是有效的非接触操作。换言之,在第2模式中,手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操作均是有效的。在第3模式中,右方操作及左方操作是有效的非接触操作。
在已确定的非接触操作的种类不为在对应的动作模式中有效的非接触操作的情况(步骤SA6:否)下,控制部20将处理顺序返回到步骤SA4。
在已确定的种类的非接触操作为在对应的动作模式中有效的非接触操作的情况(步骤SA6:是)下,控制部20执行对应的处理(步骤SA7)。对应的处理是例如使用图5说明的画面的转变。此外,对应的处理不仅仅是画面的转变,只要能够由控制部20执行则可以是任何处理。
接着,控制部20判断在步骤SA7中执行的处理是否为伴随着新画面的显示的处理(步骤SA8)。在为伴随着新画面的显示的处理的情况(步骤SA8:是)下,控制部20将处理顺序转移到步骤SA1。
在步骤SA7中执行的处理不为伴随着新画面的显示的处理的情况(步骤SA8:否)下,控制部20将处理顺序转移到步骤SA4,再次执行传感器信号识别处理。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1(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具备控制部20,该控制部20检测非接触操作,并且,在第1模式中,对检测到的非接触操作进行解析,基于第1规则来判断非接触操作是否为有效的操作,在第2模式中,对检测到的非接触操作进行解析,基于第2规则来判断非接触操作是否为有效的操作。
根据该结构,能够与动作模式相应地使有效的非接触操作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模式所涉及的第2规则与第1模式所涉及的第1规则相比,使非接触操作有效的范围设定得更大。
根据该结构,通过作为动作模式而设定第2模式,与设定第1模式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更大范围的用户的手的动作所涉及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模式所涉及的第1规则是将用户的手(检测对象)朝向规定方向移动的操作所对应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的规则,第2规则是将用户的手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操作所对应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的规则。更具体地说,第1规则是将用户的手朝向上下左右这四个方向移动的操作所对应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的规则。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动作模式设定成第1模式,能够将用户的手朝向上下左右这四个方向移动的操作所对应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通过将动作模式设定成第2模式,能够将用户的手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操作所对应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载装置1具备用户的手越接近则输出越大的检测值的第1传感器部141(第1传感器)、第2传感器部142(第2传感器)、第3传感器部143(第3传感器)及第4传感器部144(第4传感器)这四个传感器部。而且,第2传感器部142设在第1传感器部141的右方,第3传感器部143设在该第2传感器部142的下方,第4传感器部144设在该第3传感器部143的左方,第1传感器部141设在该第4传感器部144的上方。控制部20基于四个传感器部的检测值的形态,检测所检测到的非接触操作是否对应于用户的手朝向与上下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移动的操作。
根据该结构,在具有四个传感器部的结构及四个传感器部的配置状态的基础上,能够可靠地检测出所检测到的非接触操作是否对应于用户的手朝向与上下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移动的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0基于四个传感器部的检测值的峰值的变化,来检测所检测到的非接触操作是否对应于检测对象朝向与上下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移动的操作。
根据该结构,在具有四个传感器部的结构及四个传感器部的配置状态的基础上,能够利用四个传感器部的检测值的峰值的变化,可靠地检测出所检测到的非接触操作是否对应于用户的手朝向与上下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移动的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0在第3模式中,基于第3规则来判断非接触操作是否为有效的操作。第3规则是将用户的手朝向左右这两个方向移动的操作所对应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的规则。
根据该结构,通过作为动作模式而设定第3模式,能够将用户的手朝向上下左右这四个方向移动的操作所对应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载装置1具备触摸面板11(显示部)。而且,按能够在触摸面板11上显示的画面的每个种类来设定动作模式。
根据该结构,能够按每个画面设定动作模式来使有效的非接触操作不同。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任意实施变形及应用。
例如,图2是为了易于理解本申请发明而将车载装置1的功能结构根据主要处理内容分类示出的概略图,各装置的结构也能够根据处理内容而分类成更多的结构要素。另外,也能够以一个结构要素执行更多处理的方式进行分类。另外,各结构要素的处理可以由一个硬件执行,也可以由多个硬件执行。另外,各结构要素的处理可以由一个程序实现。也可以由多个程序实现。
另外,流程图的处理单位是为了易于理解车载装置1的处理而根据主要处理内容进行分割的。但处理单位的分割方法和名称不受本申请发明的限制。车载装置1的处理也能够根据处理内容而分割成更多的处理单位。另外,也能够以一个处理单位包含更多处理的方式进行分割。另外,处理的顺序也不限于图示的例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使用红外线来检测非接触操作的结构,但非接触操作的检测方法、解析方法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方法。另外,也可以是取代红外线而使用超声波、或使用通过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图像数据等,通过其他手段来检测非接触操作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第1模式中将用户的手向上下左右方向移动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的操作,另外,在第2模式中将用户的手向左右方向移动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的操作。但是,例如,也可以将用户的手向倾斜方向移动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等、设为有效的非接触操作中的用户的手的移动方向不限于上下左右所对应的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载装置(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
20 控制部
141 第1传感器部(第1传感器)
142 第2传感器部(第2传感器)
143 第3传感器部(第3传感器)
144 第4传感器部(第4传感器)

Claims (13)

1.一种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搭载于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检测非接触操作,并且在第1模式中,基于第1规则来判断非接触操作是否为有效的操作,在第2模式中,基于第2规则来判断非接触操作是否为有效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根据检测对象的位置而使输出的检测值变化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基于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形态,来检测非接触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1规则相比,所述第2规则将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的范围被设定得更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规则是将检测对象朝向规定方向移动的操作所对应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的规则,
所述第2规则是将检测对象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操作所对应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的规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规则是将检测对象朝向规定的四个方向移动的操作所对应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的规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四个方向是与上下左右对应的方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对象越接近则输出越大的检测值的第1传感器、第2传感器、第3传感器及第4传感器这四个传感器,
四个所述传感器以如下方式沿上下左右排列配置:所述第2传感器位于所述第1传感器的右方,所述第3传感器位于所述第2传感器的下方,所述第4传感器位于所述第3传感器的左方,所述第1传感器位于所述第4传感器的上方,
所述控制部基于四个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形态,来检测所检测到的非接触操作是否对应于检测对象朝向与上下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移动的操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四个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峰值的变化,来检测所检测到的非接触操作是否对应于检测对象朝向与上下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移动的操作。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3模式中,所述控制部基于第3规则来判断非接触操作是否为有效的操作,在有效的情况下,进行基于解析结果的处理,
所述第1规则是将检测对象朝向规定的四个方向移动的操作所对应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的规则,
所述第2规则是将检测对象朝向任意方向移动的操作所对应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的规则,
所述第3规则是将检测对象朝向规定的两个方向移动的操作所对应的非接触操作设为有效的规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四个方向是与上下左右对应的方向,
所述规定的两个方向是与左右对应的方向。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对象越接近则输出越大的检测值的第1传感器、第2传感器、第3传感器及第4传感器这四个传感器,
四个所述传感器以如下方式沿上下左右排列配置:所述第2传感器位于所述第1传感器的右方,所述第3传感器位于所述第2传感器的下方,所述第4传感器位于所述第3传感器的左方,所述第1传感器位于所述第4传感器的上方,
所述控制部基于四个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形态,来检测所检测到的非接触操作是否对应于检测对象朝向与上下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移动的操作、或者检测所检测到的非接触操作是否对应于检测对象朝向与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移动的操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四个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峰值的变化,来检测所检测到的非接触操作是否对应于检测对象朝向与上下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移动的操作、或者检测所检测到的非接触操作是否对应于检测对象朝向与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移动的操作。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显示规定种类的画面的显示部,
按画面的每个种类来设定模式。
CN201580035676.7A 2014-06-30 2015-03-24 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 Active CN1064622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3874 2014-06-30
JP2014-133874 2014-06-30
PCT/JP2015/058914 WO2016002270A1 (ja) 2014-06-30 2015-03-24 非接触操作検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2252A true CN106462252A (zh) 2017-02-22
CN106462252B CN106462252B (zh) 2019-05-21

Family

ID=55018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5676.7A Active CN106462252B (zh) 2014-06-30 2015-03-24 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7570B2 (zh)
EP (1) EP3165993B1 (zh)
JP (1) JP6401268B2 (zh)
CN (1) CN106462252B (zh)
WO (1) WO201600227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4914A (zh) * 2018-08-01 2019-01-08 江苏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晾衣机手势识别系统及手势控制晾衣机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43418B2 (ja) * 2016-10-03 2018-12-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運転支援装置
WO2019163503A1 (ja) * 2018-02-22 2019-08-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048151B2 (ja) * 2018-03-30 2022-04-05 Necソリューションイノベータ株式会社 モーション判定装置、モーション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367413B2 (en) * 2020-02-03 2022-06-21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displaying image data and mobile terminal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2945A (zh) * 2008-06-18 2011-06-29 奥布隆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交通工具接口的基于姿态的控制系统
JP2013012158A (ja) * 2011-06-30 2013-01-17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制御方法
WO2013074866A1 (en) * 2011-11-16 2013-05-23 Flextronics Ap, Llc Feature recognition for configuring a vehicle console and associated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6805A (ja) * 1998-08-18 2000-03-03 Fujitsu Ltd 赤外線検出式入力装置
JP2002083302A (ja) * 2000-09-07 2002-03-22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動作認識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
JP2005135439A (ja) 2004-12-28 2005-05-26 Toshiba Corp 操作入力装置
JP2007072564A (ja) * 2005-09-05 2007-03-22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マルチメディア再生装置、メニュー操作受付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754913B2 (ja) * 2005-09-16 2011-08-24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位置検出装置、情報入力装置、及びモーションスイッチ
JP4645680B2 (ja) * 2008-05-14 2011-03-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入力装置
JP5247389B2 (ja) * 2008-12-01 2013-07-24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2741782A (zh) * 2009-12-04 2012-10-17 奈克斯特控股公司 用于位置探测的方法和系统
JP5617581B2 (ja) 2010-12-08 2014-11-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ジェスチャ認識装置、ジェスチャ認識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20130135188A1 (en) 2011-11-30 2013-05-30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Gesture-responsive user interfac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155237A1 (en) * 2011-12-16 2013-06-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teracting with a mobile device within a vehicle using gestures
JP2013195326A (ja) 2012-03-22 2013-09-3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物体検出装置、物体検出方法、物体検出用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AU2013205613B2 (en) * 2012-05-04 2017-1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based on spatial interaction
JP5916566B2 (ja) 2012-08-29 2016-05-11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情報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2945A (zh) * 2008-06-18 2011-06-29 奥布隆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交通工具接口的基于姿态的控制系统
JP2013012158A (ja) * 2011-06-30 2013-01-17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制御方法
WO2013074866A1 (en) * 2011-11-16 2013-05-23 Flextronics Ap, Llc Feature recognition for configuring a vehicle console and associated devic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4914A (zh) * 2018-08-01 2019-01-08 江苏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晾衣机手势识别系统及手势控制晾衣机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65993A1 (en) 2017-05-10
JP6401268B2 (ja) 2018-10-10
JPWO2016002270A1 (ja) 2017-04-27
WO2016002270A1 (ja) 2016-01-07
CN106462252B (zh) 2019-05-21
EP3165993B1 (en) 2020-05-06
EP3165993A4 (en) 2018-01-10
US10067570B2 (en) 2018-09-04
US20170102777A1 (en)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2252A (zh) 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
JP3198883B2 (ja) 移動スケジュール処理装置
CN108430819A (zh) 车载装置
KR20180122743A (ko) 내비게이션 노선의 표시 방법,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CN102027325A (zh) 检测寻找停车设施的导航设备及方法
CN105973248A (zh) 导航系统
WO2006072997A1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JP2009169527A (ja) 駐車可能施設判別システム、駐車可能施設判別方法および駐車可能施設判別装置
WO2014208154A1 (ja) 位置情報共有システム、位置情報共有方法、及び位置情報共有プログラム
CN1938561A (zh) 导航装置、路径搜索方法、路径搜索程序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JP2006201122A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232270A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そのヘルプ提示方法
CN103460677A (zh) 无线通信终端及操作系统
JP2024091758A (ja) サーバ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サーバプログラム
CN102944245A (zh) 在导航系统中寻找路径的方法
EP3435255A1 (en) Server device, information system, and vehicle-mounted device
US20190137297A1 (en) Map display system and map display program
US20090070036A1 (en) Voice guide device, voice guide method, voice guide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4396292B2 (ja) 車載装置及び案内システム
KR100796341B1 (ko) 교통정보 표시화면을 자동으로 스크롤 하는 교통정보 제공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03090736A5 (zh)
JP6218168B2 (ja) 情報表示装置、情報表示方法及び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
CN109855643B (zh) 一种车道引导方法及导航设备
JP2007046906A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JP5788758B2 (ja) タクシーメータ及び配車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