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0962B - 具有带有减少的气隙的涡流制动器的离合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带有减少的气隙的涡流制动器的离合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0962B
CN106460962B CN201580024310.XA CN201580024310A CN106460962B CN 106460962 B CN106460962 B CN 106460962B CN 201580024310 A CN201580024310 A CN 201580024310A CN 106460962 B CN106460962 B CN 1064609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rake
coil
clutch apparatus
ed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43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0962A (zh
Inventor
马克·芬肯策勒
丹尼尔·黑尔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6460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0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0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0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02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electromagnets incorporated in the clutch, i.e. with collecting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027/008Details relating to the magnetic circuit, or to the shape of the clutch parts to achieve a certain magnetic pa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250/00Manufacturing; Assembly
    • F16D2250/0084Assembly or dis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有操作装置的离合器设备,其中,操作装置具有电涡流制动器,其中,涡流制动器包括带有至少一个线圈的制动器定子和带有制动区域的制动器转子,其中,制动区域具有第一层,第一层是导电的并且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第一侧面面对线圈,而第二侧面背离线圈,并且其中,制动区域具有第二层,第二层是磁性的并且与第二侧面连接。本发明此外还涉及相应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具有带有减少的气隙的涡流制动器的离合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离合器设备的涡流制动器,涡流制动器包括带有导电的制动区域的制动器转子,制动区域可在由线圈产生的磁场中运动。
背景技术
在混合动力车辆中,为了驱动混合动力车辆通常设置有内燃机和牵引电动机。混合动力车辆在此可以仅通过内燃机驱动、仅通过牵引电动机驱动或通过这两个装置驱动。为了在纯电动行驶运行中启动内燃机,或者为了将内燃机与驱动系联接而设置有离合器设备,离合器设备包括电动促动器,例如涡流制动器。涡流制动器包括导电的制动区域(例如金属盘片),导电的制动区域在可控制的磁场中运动,磁场可以由线圈产生。当金属盘片在磁场中运动时,在金属盘片中感应出电压且进而感应出涡流,涡流本身产生自己的、与外磁场相反的磁场,该磁场抑制导电面。由此调节离合器的力矩特性曲线。
这种带有电动促动器的离合器在DE 10 2012 222 830A1中公开。
这种带有涡流制动器的离合器在德国专利申请10 2013 223 044.3 中公开。该文献的涡流制动器具有中央线圈,并且通过特殊的结构形状(其中,线圈仅与金属制动盘的侧面对置)在同时具有很大的有效涡流面的情况下得到线圈系统的非常节省空间的布置方案。
发明内容
发明人所提出的任务是提高现有技术中的离合器装置的安全性。
该任务尤其是通过带有操作装置的离合器设备解决,其中,操作装置具有电涡流制动器,其中,涡流制动器包括带有至少一个线圈的制动器定子和带有制动区域的制动器转子,其中,制动区域具有第一层,第一层是导电的并且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第一侧面面对线圈,而第二侧面背离线圈,并且其中,制动区域具有第二层,第二层是磁性的并且与第二侧面连接。
该任务此外通过用于制造带有操作装置的离合器设备的方法解决,其中,操作装置具有电涡流制动器,其中,将带有至少一个线圈的制动器定子和带有制动区域的制动器转子安装到涡流制动器中,其中,制动区域构造有第一层,第一层是导电的并且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第一侧面面对线圈地布置,而第二侧面背离线圈地布置,其中,制动区域构造有第二层,第二层是磁性的并且与第二侧面连接。
由此,一方面可以继续保持紧凑的结构形式。另一方面与现有技术相比同时可以最小化所存在的气隙。因此现在可以实现,增大存在于后侧或第二层与相邻构件(例如制动器定子的部件)之间的气隙,这是因为磁路现在不再必须主要通过气隙闭合。因此,避免了由于制动转子和相应的相邻构件接触所导致的错误功能。通过布置在第二侧面上的第二层,磁路现在可以有利地在制动器定子中就已经闭合,并且磁场并不延伸经过在两个相对彼此可运动的构件之间的第二气隙。因此,磁场穿过气隙的路径的厚度总体上减少,并且因此还提高了磁通密度并且进而提高了涡流制动器的制动力矩。此外,通过第二层提高了制动转子的热容量,从而在生成制动力矩期间(例如用于发动机启动或在用于联接燃烧器的惯性滑行运行(Schubbetrieb)中)制动转子被较少地加热。
离合器设备优选是用于机动车驱动系的离合器设备,其中,驱动系具有内燃机、带有定子和转子的电机和变速器装置,其中,离合器设备在驱动系中布置或能够布置在内燃机与电机以及变速器装置之间。离合器设备尤其是安装用于启动和/或接通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中的内燃机。离合器设备特别优选地是用于混合驱动系的接通离合器(Zuschaltkupplung)(所谓的电动离合器)。优选地,离合器设备是优选干式的多片离合器。优选地,离合器设备整合到驱动系的电机的转子中。接通离合器优选安装用于将内燃机与驱动系联接,或者与驱动系分离。除了带有两个层的涡流制动器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以外,离合器装置优选与在德国专利申请10 2013 223 044.3中公开的带有其所有特征的离合器,尤其是那里的图2的离合器相同。
涡流制动器优选安装用于由电机转子的旋转产生预控力矩。优选地,预控力矩通过操作装置变换为离合器设备的(局部)接合。通过涡流制动器产生的预控力矩能够实现内燃机的快速接通,其中,涡流制动器无磨损地工作。
操作装置优选安装用于断开和闭合离合器。操作装置优选具有两个可相互扭转的斜面,借助斜面,挤压板相对于离合器设备的压力板的轴向移动可通过扭转执行。优选地,操作装置具有行星传动系,涡流制动器作用到行星传动系上。通过行星传动系,由涡流制动器产生的预控力矩增强,并且因此提高对涡流制动器的作用。
例如在纯电动驱动中,接通离合器是断开的,从而内燃机与驱动系分离。当需要更高的功率,或者电能储备耗尽时,内燃机通过局部闭合接通离合器来启动,其方法是,接通离合器进入惯性滑行运行。为此优选地,涡流制动器闭合,从而在接通离合器内,涡流制动器制动其中一个斜面,从而形成可扭转的斜面的转速差,因此,至少局部接合接通离合器。由此,内燃机通过电动机启动。当内燃机比电动机转动得更快(即,过渡到牵引运行中)时,闭合单向离合(Freilauf),由此完全接合接通离合器。当在牵引运行中闭合单向离合时,内燃机通过与单向离合连接的附加的太阳轮以及行星传动系的行星件和齿圈将其一部分转矩传递到齿圈侧的斜面上,从而完全接合接通离合器,并且内燃机在牵引运行中的所有转矩可以得到传递。当涡流制动器断开时,例如通过在接合时预紧的板簧或螺旋弹簧实现离合器的脱开。内燃机优选在脱开过程期间或之后关断。
制动器定子优选是如下构件,其可以相对于制动器转子扭转。制动器定子优选具有中央线圈作为唯一的线圈。中央线圈优选具有旋转对称的形状,优选与涡流制动器的旋转轴线同中心。制动器定子优选包括带有第一极爪的第一爪极和带有第二极爪的第二爪极。在此优选地,第一爪极以其第一极爪并且第二爪极以其第二极爪包围中央线圈。
第一爪极优选具有盘形区段。盘形区段优选具有径向靠外的边缘。第一极爪优选布置在盘形区段的径向靠外的边缘上。第一极爪优选至少区段式地相对第一爪极的盘形区段大致呈直角地弯曲。第一极爪优选在第一爪极的盘形区段上沿周长方向分布地布置。在第一极爪之间优选形成空隙。
第二爪极优选具有盘形区段。盘形区段优选具有径向靠外的边缘。第二极爪优选布置在盘形区段的径向靠外的边缘上。第二极爪优选至少区段式地相对第一爪极的盘形区段大致呈直角地弯曲。第二极爪优选在第二爪极的盘形区段上沿周长方向分布地布置。在第二极爪之间优选形成空隙。
第一爪极和第二爪极优选以其盘形区段相互平行并且彼此间隔开地布置。第一极爪和/或第二极爪优选分别具有自由的端部。第一爪极和第二爪极优选以如下方式布置,即,第一极爪的自由的端部和第二极爪的自由的端部相互相反地取向。第一极爪和第二极爪优选分别交替地嵌接。第一极爪优选嵌入第二极爪之间形成的空隙中。第二极爪优选嵌入第二极爪之间形成的空隙中。优选地,第一极爪的自由的端部和/或第二极爪的自由的端部分别逐渐变窄地实施。
制动器定子优选具有内定子,内定子具有(中心)线圈并且优选具有爪极,并且制动器转子至少局部位于内定子的径向外部。
制动器转子优选是可以相对制动器定子扭转的构件。
在制动器转子的制动区域中,涡流可以由从制动器定子出发的磁场产生。制动区域优选是制动器转子的呈柱体套形的和/或盘形的局部区域。
制动器转子优选盘形地构造,特别优选地罐形地构造,即,制动器转子具有径向延伸的优选是盘形的区段或者说底部区段和轴向延伸的优选是呈柱体套形的区段或者说壁区段。制动器转子在此可以是单件式的或多件式的。制动区域在此优选是径向延伸的区段和/或轴向延伸的区段的一部分,或者径向延伸的区段和/或轴向延伸的区段通过制动区域形成。特别优选的是,制动区域至少局部位于内定子的径向外部。例如,制动器转子具有罐形的形状作为制动区域,罐形的形状带有壁区段,并且壁区段布置在内定子的径向外部。优选地,内定子在此具有极爪,极爪直接与制动区域对置,并且通过气隙与制动区域间隔开。制动器转子优选在此也具有底部区段并且以该底部区段布置在第二爪极的盘形区段上,并且在该底部区段与第二爪极的盘形区段之间存在间距,其中,底部区段和盘形区段优选彼此平行地布置。
制动区域的第一层(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材料层)优选具有10mm,优选5mm,特别优选1mm的最大厚度。特别优选的是,第一层具有(基本上,即,例如带有±0.1mm的公差)恒定的厚度。从机械和热学上看选择尽可能大的厚度(5-10mm)或者说材料厚度。此外,在尽可能大的材料厚度的情况下,阻力(更大的横截面)被减小,由此,可以优化最大力矩的位置。然而,实际的材料厚度主要受材料选择的影响。材料涉及铁磁性的材料(例如铁),因此,增大的材料厚度并不对磁路中的气隙产生影响(气隙仅相应于磁极与导电材料之间的可视觉识别的气隙)。相反地,如果使用顺磁材料(例如铝、镍)或抗磁材料 (例如铜),那么气隙随着材料厚度的增大而增加,这是因为盘片材料具有和空气相同的导磁率(气隙相应于可视觉识别的气隙加上导电材料的厚度)。变大的气隙对磁场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因为磁阻增大,并且因此气隙中的磁通密度在其他方面相同的磁性几何体的情况下降低。这又导致涡流制动器的制动力矩的减小。由于该原因,顺磁和抗磁材料的材料厚度通常在1-3mm的范围内。
第一层优选由导电的(第一)材料构成,因此,在该材料中可以有利地构造出涡流。其优选是尽可能良好地导电的材料。优选地,该材料具有大于15·106S/m,特别优选大于30·106S/m的电导率(分别在温度为300K的情况下)。例如,第一材料优选是铁、钨、镍。特别优选的是,第一材料是黄铜、铜或铝。导电材料的选择通常在考虑到盘片的几何尺寸和“运动的导体”的由此得到的相对速度以及涡流制动器的期望的转速或作用区域的情况下进行。随着电阻率的升高,只有在更高的相对速度的情况下才达到最大的制动力矩。因此,在小转速的情况下,具有导电材料的小的有效半径和最大力矩的位置的应用需要具有小比电阻的材料(例如铜、铝)。相反地,如果有效半径更大,并且应该只有在更大的盘片转速的情况下才达到最大力矩,那么需要具有更大的比电阻的材料(例如钢)。
第一层的第一和第二侧面优选是第一层的两个优选基本上彼此平行的边界面。在呈柱体套形的制动区域中,这例如是内周面和外周面,在盘形的制动区域中,这例如是前轴面和后轴面。
第一侧面面对线圈,而第二侧面背离线圈。也就是说,优选的是,线圈(特别优选的是线圈的中心点)相对于第一侧面具有比相对于第二侧面更小的最小间距。因此,借助线圈,由于流过线圈的电流可以形成两个磁极,这两个磁极布置在制动区域的一侧,也就是,靠近该侧,从而两个极的磁场从各自的极出发首先穿过第一侧面,并且随后才穿过制动区域的第一层的第二侧面。由此,从线圈方面看,在制动区域的第一层的对面强制闭合磁路,从而结果是,磁场线必须两次穿过制动区域的第一层,这导致更有效的涡流产生。
第二层(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材料层)优选具有大于10mm,优选大于5mm,特别优选大于1mm的最小厚度。特别优选的是,第二层具有(基本上,即例如带有±0.1mm的公差)恒定的厚度。特别优选的是,厚度或者说材料厚度是依赖于位置的。其在原则上按如下方式确定,即(在最大的电线圈功率接近所使用的材料的饱和极化强度的情况下) 在整个磁路中得到恒定的磁通密度。这促成最佳的材料利用,并且可以非常简单地例如通过烧结的构件实现。如果爪极相反地由板材变形成,那么要注意的是,在磁极区域中出现最大的磁通密度。此外,像从图2得到的那样,磁极以逐渐变尖的方式实施,从而在气隙中,在整个宽度上调节出恒定的磁场。
第二层是磁性的,因此,在第二层中,磁路有利地可以闭合。该层优选由带有尽可能高的导磁率的(第二)材料,特别优选地由铁磁性材料构成。其优选具有至少200,优选至少2000的相对导磁率μr。第二层优选由铁(带有尽可能高的纯度)、低合金钢或其他合金,例如锰游合金(Mu-metall)或Fe-Si合金构成。
第二层优选是相对第一层抗相对转动的。第二层优选与第一层的第二侧面抗相对转动地连接。第二层优选抗相对转动地与制动器转子连接。优选地,第一层布置在第二层与第一层的第一侧面之间。优选地,第二层紧固到第一层的第二侧面上,或者第一层通过第一层的第二侧面紧固到第二层上。一个层优选焊接、旋拧或特别优选是按压或挤压到另一个层上。第二层优选沿制动转子的周长方向在制动区域中连续存在。第二层优选相对于制动转子的旋转轴线上的点是点对称的。
在另外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中,制动区域至少局部呈柱体套形地构造,并且第二层由环形的材料形成。
由此可以实现,制动区域在相对于涡流制动器的径向总尺寸位于径向外部较远的区域中的有利的布置,由此,制动力矩提高,这是因为一方面,制动区域的面积更大,并且另一方面,与旋转轴线的间距更大。
制动转子优选具有罐形的构件,其由导电材料构成,其中,该构件的壁区域是制动区域的一部分。该壁区域呈柱体套形地构造,并且在外部(在内定子的情况下),环形地预成形的第二层紧固到该壁区域上。
在另外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中,第二层借助过盈配合紧固到第二侧面上。在另外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第二层通过挤压过程紧固到第二侧面上。
由此实现第二层的均匀粘性的、可简单实现的紧固。优选地,在外部(在内定子的情况下),环形地预成形的第二层挤压到转子的罐形的构件的壁区域上。
在另外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第二层环形地预成形,并且挤压过程包含将环形地预成形的第二层挤压到制动器转子的呈柱体套形的壁区域上。
在另外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中,第二层布置在第一层的径向外部,并且制动器定子具有包含线圈的内定子。
因此,线圈布置在第一层的径向内部。由此实现特别紧凑的结构方式,其中,制动区域此外可以具有大的半径,从而制动力矩是特别有利的。
在另外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中,在内定子与第一层之间存在的最小的气隙小于在第二层与相邻于第二层的定子构件之间的最小的气隙。
由此,制动器转子相对于内定子以最小的气隙间隔开。这是可能的,这是因为另外的气隙不产生影响,因为磁路在第二层中就已经可以闭合。通过设置相对于第二层或另外的定子构件更大的间距或气隙可以避免由于转子和定子的外构件接触而导致的错误功能。
定子构件是如下构件,该构件相对于制动器转子是可相对扭转的。该构件可以是内定子或外定子的一部分,优选外定子的一部分。
最小的气隙优选理解为是在两个构件之间在这些部件的最小间距的部位上的气隙。
在另外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中,第二层沿轴向方向的伸展大于沿径向方向的伸展。
由此实现第二层的垂直于起作用的磁场的特别大面积的伸展,并且因此实现更高的效率。
在另外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中,第二层比第一层更厚。
优选的是,第二层与第一层的层厚比在大于1:1小于等于1.5:1的范围内,优选大于1.5:1,特别优选地大于或等于2:1,十分优选地大于或等于4:1。由此分别得到制动区域的导磁率和电导率的有利的比例。在实际应用中,1:1-1.5:1的层厚比获得充分有利的效果。
附图说明
针对本发明的可能的实施方式示例性地示出。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涡流制动器的离合器设备的原理图;
图2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涡流制动器的立体的剖视图;
图3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涡流制动器的剖视图;和
图3b示出来自图3a 的根据本发明的涡流制动器的沿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涡流制动器300的离合器设备102。离合器设备102具有操作装置204,操作装置又具有电涡流制动器300。涡流制动器300包括带有至少一个线圈320的制动器定子303和带有制动区域323的制动器转子302。制动区域323具有第一层324,第一层是导电的并且具有第一侧面324.1和第二侧面324.2。第一侧面324.1 面对线圈320,而第二侧面324.2背离线圈320。制动区域323具有第二层325,第二层是磁性的并且与第二侧面324.2连接。
在离合器装置102运行时,通过激活涡流制动器300,即通过给线圈320通电来产生磁场,磁场在第一层324中产生涡流。通过第二层325,磁路(以虚线示出)在第二层325中并且进而在制动器转子 302中已经闭合。
由此尤其是避免了,磁场还必须经过例如相对外定子的另外的气隙。因此,可以增大与外定子或制动器转子302附近的另外的构件的间距,并且因此提高运行安全性。此外,制动器转子302额外获得热容量,由此更好地预防过热,并且实现了基于较小的磁路气隙距离的效率。
图2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涡流制动器300的立体的剖视图。其具有制动器定子303和制动器转子302。制动器定子303具有内定子304 和外定子306。在该情况下参考德国专利申请10 2013 223 044.3的图4,其附图标记继续使用,并且更详细地示出内定子304。内定子304具有第一爪极308,第一爪极带有盘形区段310和极爪,例如312。内定子 304具有第二爪极314,第二爪极带有盘形区段316和极爪,例如318。内定子304具有中央线圈320。第一爪极308的极爪312在径向外侧布置在盘形区段310上。第一爪极308的极爪312分别相对盘形区段310 弯曲大约90°,并且分别具有自由的逐渐变窄的端部。第一爪极308的极爪312在盘形区段310上沿周长方向分布地布置。在第一爪极308 的极爪312之间形成空隙。第二爪极314的极爪318在径向外侧布置在盘形区段316上。第二爪极314的极爪318分别相对盘形区段316 弯曲大约90°,并且分别具有自由的逐渐变窄的端部。第二爪极314的极爪318在盘形区段316上沿周长方向分布地布置。在第二爪极314 的极爪318之间形成空隙。第一爪极308以其盘形区段310,并且第二爪极314以其盘形区段316布置在中央线圈320的两侧。第一爪极308 的极爪312和第二爪极314的极爪318在径向外侧包围中央线圈320。第一爪极308的极爪312的自由的端部和第二爪极314的极爪318的自由的端部相互相反地取向。第一爪极308的极爪312和第二爪极314 的极爪318相互交替嵌接。第一爪极308和第二爪极314在径向内侧包围中央线圈320。制动器转子302具有罐形的形状,其带有底部区段 322和制动区域,制动区域带有壁区段和第一层324。制动器转子302 以其底部区段322布置在第二爪极314上,并且以其带有第一层324 的壁区段布置在内定子304的径向外侧。外定子306以无线圈的形式实施,并且具有薄的、扁环形的形状。外定子306是透磁的。外定子 306布置在制动器转子302的径向外侧。内定子304和外定子306与承载件326牢固地连接。承载件326具有法兰区段和轮毂区段。承载件 326和外定子306形成用于内定子304和制动器转子302的壳体形的容纳件。第一爪极308布置在承载件326的法兰区段上。承载件326的轮毂区段凸伸穿过内定子304的中央留空部。制动器转子302借助轴承328可转动地支承在承载件326的轮毂区段上。
这种涡流制动器300在外定子306与第一层324之间具有气隙,并且磁路必须附加地通过该气隙闭合。
图3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涡流制动器300的剖视图,并且图3b示出来自图3a 的根据本发明的涡流制动器的沿A-A的剖视图。该涡流制动器在图1和图2的基础上构建。与来自图2的涡流制动器300不同地,制动器转子302在制动区域323中,即,在此在带有第一层324 的壁区段中具有第二层325,并且非强制性地需要外定子306。在其他方面,该涡流制动器优选具有和来自图2和图1的涡流制动器300相同的特征。此外,制动区域323至少局部呈柱体套形地构造,并且第二层325由环形的材料形成。第二层325借助过盈配合紧固在第二侧面324.2上。第二层324.2布置在第一层324.1的径向外部,并且制动器定子303具有内定子304,其包含线圈320。在内定子304与第一层 324之间存在的最小的气隙小于第二层325与相邻于第二层25的定子构件之间的最小的气隙。第二层325沿轴向方向的伸展大于沿径向方向的伸展。第二层325比第一层324更厚。
在离合器装置运行时,磁路沿示出的路径从①经由②朝③延伸。磁路从此处的第二爪极314的极爪318延伸经过内定子304与制动器转子302的第一层324之间的气隙。磁路穿过第一层324(参见①)并且过渡到第二层325中,在其中,磁路切向地沿第一爪极308的两个相邻的极爪312的方向分布(参见②),并且再次通过第一层324和内定子304与第一层324之间的气隙(参见③)延伸回到第一爪极308 中。
因此,代替如在图2中那样还要强制性地通过外定子306与制动器转子302之间的气隙地,磁路仅通过一个气隙延伸。因此提高了安全性,并且此外还提高了效率,这是因为可取消,应将外定子或类似构件之间的间距保持得很小,并且因为热的可负载性变得更高。
利用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带有涡流制动器的离合器装置,涡流制动器带有减少的气隙。在此,磁路没有像之前那样通过外定子闭合,而是通过与制动器转子(例如制动盘)一起旋转的附加层(例如是环形形状)闭合。附加层优选由带有尽可能高的导磁率的材料实施,并且直接压挤到涡流环上。通过该布置,可以排除由于转子和外定子接触而导致的错误功能。此外,通过减小的气隙,气隙中的磁通密度和进而涡流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得到提高。此外,该变型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即,盘片的热质量增大,并且因此在生成用于发动机启动的制动力矩期间(或者在用于联接燃烧器的惯性滑行运行中)该盘片被较少地加热。
附图标记列表
102 离合器设备
204 操作装置
300 涡流制动器
302 制动器转子
303 制动器定子
304 内定子
306 外定子
308 第一爪极
310 盘形区段
312 极爪
314 第二爪极
316 盘形区段
318 极爪
320 中央线圈
322 底部区段
323 制动区域
324 第一层
324.1 第一侧面
324.2 第二侧面
325 第二层
326 承载件
328 轴承

Claims (10)

1.离合器设备(102),其带有操作装置(204),其中,所述操作装置(204)具有电涡流制动器(300),其中,所述涡流制动器(300)包括带有至少一个线圈(320)的制动器定子(303)和带有制动区域(323)的制动器转子(302),其中,所述制动区域(323)具有第一层(324),所述第一层是导电的并且所述第一层具有第一侧面(324.1)和第二侧面(324.2),其中,所述第一侧面(324.1)面对线圈(320),而所述第二侧面(324.2)背离线圈(32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区域(323)具有第二层(325),所述第二层是磁性的并且所述第二层与第二侧面(324.2)连接,其中,磁路不再必须通过气隙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设备(102),其中,所述制动区域(323)至少局部呈柱体套形地构造,并且所述第二层(325)由环形的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设备(102),其中,所述第二层(325)借助过盈配合紧固到所述第二侧面(324.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设备(102),其中,所述第二层(325)布置在所述第一层(324)的径向外部,并且所述制动器定子(303)具有包含线圈(320)的内定子(3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设备(102),其中,在所述内定子(304)与所述第一层(324)之间存在的最小的气隙小于在第二层(325)与相邻于第二层(325)的定子构件之间的最小的气隙。
6.根据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设备(102),其中,所述第二层(325)沿轴向方向的伸展大于沿径向方向的伸展。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层(325)比所述第一层(324)更厚。
8.用于制造带有操作装置(204)的离合器设备(102)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装置(204)具有电涡流制动器(300),其中,将带有至少一个线圈(320)的制动器定子(303)和带有制动区域(323)的制动器转子(302)安装到所述涡流制动器(300)中,其中,所述制动区域(323)构造有第一层(324),所述第一层是导电的并且具有第一侧面(324.1)和第二侧面(324.2),其中,所述第一侧面(324.1)面对线圈(320)地布置,而第二侧面(324.2)背离线圈(320)地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区域(323)构造有第二层(325),所述第二层是磁性的并且与第二侧面(324.2)连接,其中,磁路不再必须通过气隙闭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层(325)通过挤压过程紧固到所述第二侧面(324.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层(325)环形地预成形,并且所述挤压过程包含将环形地预成形的第二层(325)挤压到所述制动器转子(302)的呈柱体套形的壁区域上。
CN201580024310.XA 2014-05-09 2015-04-16 具有带有减少的气隙的涡流制动器的离合器装置 Active CN1064609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208697.3 2014-05-09
DE102014208697 2014-05-09
PCT/DE2015/200259 WO2015169308A2 (de) 2014-05-09 2015-04-16 Kupplungseinrichtung mit wirbelstrombremse mit reduziertem luftspal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0962A CN106460962A (zh) 2017-02-22
CN106460962B true CN106460962B (zh) 2019-07-02

Family

ID=53276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4310.XA Active CN106460962B (zh) 2014-05-09 2015-04-16 具有带有减少的气隙的涡流制动器的离合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60571B2 (zh)
EP (1) EP3140561B1 (zh)
JP (1) JP2017521611A (zh)
CN (1) CN106460962B (zh)
DE (1) DE112015002180A5 (zh)
WO (1) WO201516930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6305B (zh) * 2017-06-06 2020-05-1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转子制动装置
CN111900855B (zh) * 2020-08-11 2023-03-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合感应盘高速涡流制动器
CN113193724B (zh) * 2021-04-30 2023-03-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低惯量宽速域永磁涡流制动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63424A (en) * 1951-08-07 Torque-transmitting coupling
US2965777A (en) * 1958-02-19 1960-12-20 Eaton Mfg Co Liquid-cooled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DE3443523A1 (de) * 1984-11-29 1986-06-05 Maschinenfabrik Stromag Gmbh, 4750 Unna Zweistufenkupplung, insbesondere fuer den antrieb eines kuehlluefters
CN2906200Y (zh) * 2006-06-14 2007-05-30 区聘维 改进结构的刮片式液涡流缓行器
CN103683645A (zh) * 2013-12-16 2014-03-26 陕西通运专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重型矿用自卸车的电涡流制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27822A (en) * 1965-08-06 1967-06-27 Bendix Corp Electromagnetic clutch or brake
US5687822A (en) * 1995-03-08 1997-11-18 Ogura Clutch Co., Ltd. Electromagnetic spring clutch
JP2004308903A (ja) * 2003-04-07 2004-11-04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電磁式の摩擦クラッチ
FR2865867B1 (fr) * 2004-01-29 2006-11-24 Renault Sas Coupleur electromagnetique
DE102009033179A1 (de) * 2009-07-13 2011-01-27 Licos Trucktec Gmbh Elektromagnetische Reibschaltkupplung
JP6143776B2 (ja) 2011-12-14 2017-06-07 シェフラ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アー・ゲー ウント コー. カー・ゲー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クラッチ装置
US9476464B2 (en) * 2012-01-11 2016-10-25 Longkou Zhongyu Machinery Co., Ltd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device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ling same
DE112014005279A5 (de) 2013-11-13 2016-10-2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einrichtung und Kraftfahrzeugantriebsstrang
US9866088B1 (en) * 2014-09-26 2018-01-09 Hydro-Gear Limited Partnership Combination electric generator with electric clutch
US10400829B2 (en) * 2016-10-31 2019-09-03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ethod and mechanism for open clutch drag reduc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63424A (en) * 1951-08-07 Torque-transmitting coupling
US2965777A (en) * 1958-02-19 1960-12-20 Eaton Mfg Co Liquid-cooled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DE3443523A1 (de) * 1984-11-29 1986-06-05 Maschinenfabrik Stromag Gmbh, 4750 Unna Zweistufenkupplung, insbesondere fuer den antrieb eines kuehlluefters
CN2906200Y (zh) * 2006-06-14 2007-05-30 区聘维 改进结构的刮片式液涡流缓行器
CN103683645A (zh) * 2013-12-16 2014-03-26 陕西通运专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重型矿用自卸车的电涡流制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521611A (ja) 2017-08-03
EP3140561B1 (de) 2018-08-22
DE112015002180A5 (de) 2017-01-26
EP3140561A2 (de) 2017-03-15
US10260571B2 (en) 2019-04-16
WO2015169308A2 (de) 2015-11-12
CN106460962A (zh) 2017-02-22
US20170191533A1 (en) 2017-07-06
WO2015169308A3 (de) 2016-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18813B2 (ja) 非回転の固定子及び電機子を有する電子作動式ロッキング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
CN102201718B (zh) 旋转电动机
US9030076B2 (en) Electrical rotary machine
US9933032B2 (en) Eddy-current retarding device
CN106460962B (zh) 具有带有减少的气隙的涡流制动器的离合器装置
CN101534037B (zh) 用于电机的转子和用于汽车传动系的电机
EP3047173A2 (en) Disc for disc brakes and braking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isc
JP2012165620A (ja) 回転機
JP4028558B2 (ja) 差動制限装置
CN103683645A (zh) 用于重型矿用自卸车的电涡流制动器
JP2019018839A (ja) 車両用動力装置および発電機付き車輪用軸受装置
CN105281455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CN104204587B (zh) 用于离合器的操作设备
CN106763296A (zh) 磁粉离合器
JP5754324B2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およびロータの形成方法
JP5569407B2 (ja)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
CN105529848B (zh) 电动车轮毂电机及电动车车轮
JP2008141814A (ja) 渦電流減速装置
JP5943056B2 (ja) 回転機
CN105765257A (zh) 用于离合器装置的操作装置
JP2014083869A (ja) ハイブリッドシステム
CN109219917A (zh) 具有热虹吸管的电动机
JP6751325B2 (ja) 軸受構造
JP2000188854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10277880A (zh) 旋转电机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