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36234A - 热泵烘干机 - Google Patents

热泵烘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36234A
CN106436234A CN201610602505.4A CN201610602505A CN106436234A CN 106436234 A CN106436234 A CN 106436234A CN 201610602505 A CN201610602505 A CN 201610602505A CN 106436234 A CN106436234 A CN 106436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side lever
grid
protuberance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025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36234B (zh
Inventor
亚历山德罗·维安
鲁迪·达尔莫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olux Appliances AB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olux Appliances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olux Appliances AB filed Critical Electrolux Appliances AB
Publication of CN106436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36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36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36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6Heat pump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4Condens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燥设备,其包括:处理室,在该处理室中引入有物品并且所述物品通过处理介质来处理;热泵系统,热泵系统具有制冷剂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压缩机以及降压装置,其中,制冷剂在第一热交换器中被冷却,制冷剂在第二热交换器中被加热,压缩机用以给制冷剂增压并且使制冷剂循环通过制冷剂回路;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或第二热交换器适于执行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所述制冷剂与所述处理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格栅,格栅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以使得流动通过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处理介质被至少部分地引向第一热交换器。

Description

热泵烘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烘干机。在与现有技术的热泵相比时,本发明的烘干机具有提高的效率。
背景技术
大多数烘干机由被称为转筒的旋转滚筒构成,加热空气通过该转筒循环以使水分从装载物中蒸发。转筒绕其轴线旋转。
已知的干衣机包括以下两个种类:冷凝式干衣机和排气式干衣机。第一类烘干机通过热交换器/冷凝器来使从滚筒排出的空气循环以冷却该空气并使水分凝结;第一类烘干机在利用加热器加热空气之后随即使该空气重新反向循环并穿过滚筒。第二类烘干机在操作期间从周围区域抽吸空气,加热该空气,将该空气吹到滚筒中并且随后通过排气口将该空气排出到外部。
通常,第一类烘干机在市场中是最常见的,这是由于下述事实:第一类烘干机不需要诸如排出管之类的用于适当设置的特定装置来排出来自滚筒的潮湿的热空气。然而,通常,对于相同功率和相同量的装载物来说,冷凝式烘干机的干燥周期比排气式烘干机中的等效周期长。
根据现有技术已经提出用以提高冷凝式烘干机和排气式烘干机的效率的若干解决方案。特别地,热泵技术已经应用于干衣机以提高烘干衣服的效率。在常规的热泵烘干机中,空气以闭合环路的方式流动。空气通过风扇移动穿过滚筒,从而将水分从湿衣服移除,并且随后该空气被冷却并在热泵蒸发器中被除湿、并且在热泵冷凝器中被加热以再次输入到滚筒中。为此,热泵包括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并且该制冷剂由压缩机压缩、在层置于扩张装置中的冷凝器中被冷凝并随后在蒸发器中蒸发。
提高热泵烘干机本身的效率也是所期望的。热泵烘干机的效率取决于可以影响能量消耗和干燥时间的几个参数。理想的是,获得所谓的稳定状态,在该稳定状态代表如下最佳操作状态,在该最佳操作状态中,在烘干衣物和热泵系统的能量消耗方面,蒸发器的除湿能力和冷凝器的加热能力是最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获得具有高效率的热泵烘干机。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不增加或仅小程度地增加烘干机的制造成本及其组装时间的情况下获得这种提高的效率。
在热泵烘干机中,处理空气在包括滚筒的处理空气回路中流动,以烘干衣物。潮湿的处理空气例如从前部部分离开烘干机并且被引向对其进行干燥并加热的热泵,使得该潮湿的处理空气可以返回至滚筒以继续干燥周期。
在干燥周期期间的性能方面的损失除了别的原因以外,还由于逃离处理空气回路的处理空气的损失。特别地,当处理空气到达热泵时,该处理空气由蒸发器除湿并且随后由冷凝器加热。如果已穿过蒸发器并已离开该蒸发器的处理空气没有到达冷凝器,则由于空气流动路径的湍流或非直线轨迹,该处理空气转向到别的地方,已用来进行除湿并且吹动这种转向的处理空气的能量丧失,这是因为该转向的处理空气不再有助于干燥处理。此外,混乱的空气路径和空气流动路径的湍流减少了处理空气与蒸发器和/或冷凝器之间的热交换。
因此,申请人已经意识到,重要的是朝向冷凝器适当地引导离开蒸发器的处理空气。
根据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燥设备,该干燥设备包括:
a)处理室,物品被放入该处理室中并且在该处理室中通过处理介质来处理;
b)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具有制冷剂回路,制冷剂能够在该制冷剂回路中流动,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压缩机以及降压装置,其中,制冷剂在第一热交换器中被冷却,制冷剂在第二热交换器中被加热,压缩机用于给制冷剂增压并且使制冷剂循环穿过制冷剂回路;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或第二热交换器适于执行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所述制冷剂与所述处理介质之间的热交换;
该干燥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c)格栅,该格栅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以使得流动通过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处理介质被至少部分地引向第一热交换器。
本发明的设备可以优选地为烘干机或洗涤烘干机。
热泵设备包括诸如滚筒之类的处理室,在该处理室中放置有待洗涤和/或待烘干的衣物装载物,例如,衣服或其他物品。处理室是处理空气回路——特别地,例如在冷凝式烘干机的情况下为闭合环路空气回路或在排气式烘干机的情况下为开放式空气回路——的一部分,在这两种情况下,处理空气回路均包括用于输送气流以烘干装载物的气管。处理空气回路的两个相反端部连接至处理室。例如,热的经除湿的空气被给送到处理室中并且在衣物上方流动,所获得的潮湿的冷空气离开处理室。富含水蒸汽的潮湿的气流随后被给送到热泵的蒸发器中,在该蒸发器中潮湿的暖处理空气被冷却并且该处理空气中所存在的湿气冷凝。所获得的凉的经除湿的空气随后被排出到该设备外部的该设备所处的周围环境中,或者所获得的凉的经除湿的空气继续处于闭合回路中。在这第二种情况下,处理空气回路中的经除湿的空气随后在再次进入干燥室之前借助于热泵的冷凝器被加热,并且整个循环被重复直到干燥周期结束为止。替代性地,环境空气从周围环境经由入口管进入到滚筒中并且该环境空气在进入干燥室之前由热泵的冷凝器加热。就洗涤烘干机而言,不同的回路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
该设备的热泵还包括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可以在该制冷剂回路中流动,并且该制冷剂回路经由管道连接第一热交换器或冷凝器、第二热交换器或蒸发器、压缩机以及降压装置。压缩机对制冷剂增压并且使之循环穿过系统。在压缩机的排放侧,热的且经高度增压的蒸气在冷凝器中冷却,直到该蒸汽冷凝成高压的中等温度的液体为止,从而在处理空气被引入到干燥室中之前对该处理空气进行加热。经冷凝的制冷剂随后穿过降压装置,该降压装置比如为扩张装置,例如,节流器、阀或毛细管。低压液态的制冷剂随后进入蒸发器,在该蒸发器中流体由于与离开干燥室的暖的处理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吸收热量并且蒸发。制冷剂随后返回至压缩机并且该周期被重复。
优选地,烘干机包括外壳,该外壳包括给烘干机定界的壁并且安装在位于烘干机的底部的基部上。优选地,热泵安装在烘干机的基部内。有利地,基部由上壳和下壳形成。上壳和下壳限定用以容纳热泵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外壳。
有利地,每个热交换器——蒸发器或冷凝器——均包括面向基部的底表面、大致平行于该底表面并面向上的上表面以及四个侧表面。由于优选地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沿着处理空气回路的流动路径彼此前后串联地定位在处理空气回路内,因此冷凝器的侧表面面向蒸发器的侧表面。热交换器优选地彼此不接触。
在下文中,就管道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而言的位置用术语“下游”和/或“上游”来表示。此外,在本上下文中,术语“竖向”和“水平”是元件相对于处于正常安装或运行状态中的烘干机而言的位置。实际上,通过烘干机所搁置的地面在3D(三维)空间中限定了由垂直的两个水平X、Y方向形成的水平面XY以及限定了垂直于该水平面的竖向方向Z。然而,当地面并非真正地水平而是相对于真正的水平面倾斜时仍适用这种定义。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可以使用所有的像“上”、“下”、“侧向”那样的空间术语来表示局部坐标系:在该局部坐标系中,平面XY为烘干机所搁置的局部水平面并且Z为烘干机延伸所沿的局部纵坐标。
申请人已经意识到,除了制冷剂和压缩机的适当选择以外,另外,热交换器——即,也就是说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设计会严重影响能量消耗性能和干燥时间性能。特别是,热交换器(或多个热交换器)适当的相互配置允许获得许多益处,如使制冷剂与处理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最大化、减小制冷剂和处理空气回路两者中的压降以及减少热泵的适当运行所需要的制冷剂的量。所有这些益处都允许节约能源,减少干燥周期持续时间,并且总体上允许获得更“环保的”烘干机。
这种改进通过将格栅定位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来实现。蒸发器是处理空气回路的一部分并且该蒸发器的一侧迎着潮湿的处理空气。处理空气穿过蒸发器并且在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之后、特别是在已经冷却并且被除湿之后从相反侧离开。在蒸发器的出口处,处理空气流进入格栅,该格栅进一步朝向冷凝器引导离开热泵的蒸发器的处理空气。因此,格栅通过其引导性能而限制了在从蒸发器向冷凝器的传递中损失的处理空气的量或者使该量最小化。此外,格栅有助于使处理空气流动的流通线“变直”,使得在冷凝器内更少地发生湍流和混乱行为。大致笔直的空气流动提高了在冷凝器处的处理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的效率,使得处理空气被有效地加热并且干燥时间减少。
格栅限定为由彼此交叉的间隔开的杆构成的框架。格栅在本文中被用作栅板或网状件的同义词。格栅形成由间隔开的水平杆和竖向杆构成的图案从而形成多个通道,所述多个通道沿着处理空气的流动方向各自具有多边形的横截面。由相交的杆形成的这些多边形中的每个多边形均具有朝向冷凝器引导处理空气的通道的功能。该通道的几何形状是任意的;该通道的横截面可以包括正方形、矩形、菱形等。格栅包括至少两个通道。
优选地,格栅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竖向地延伸。
根据上述方面,本发明的烘干机还可以包括或者可以替代性地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意特征。
优选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第一表面并且第二热交换器包括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格栅定尺寸成使得其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的大部分重叠。
热泵的布局使得蒸发器沿处理空气管道中的处理空气的流动方向面向冷凝器。冷凝器的面向蒸发器的侧表面的侧表面被称为第一表面,而蒸发器的侧表面被称为第二表面。在处理空气的流动中,处理空气从第二表面离开蒸发器并且经由冷凝器的第一表面进入冷凝器。格栅的尺寸优选地使得在插入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时,该格栅延伸成覆盖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的大部分,更优选地覆盖整个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以朝向冷凝器输送离开蒸发器的处理空气的大部分。因此,格栅的在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优选地覆盖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的大部分,更优选地该投影和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大致完全重叠。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格栅的尺寸比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的尺寸大,使得格栅例如在基部内延伸,比如在适于对一般形成在蒸发器下方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和排出的冷凝水排出通道中延伸。
有利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形成有具有间隙宽度的间隙,并且所述格栅插入到所述间隙中,该格栅包括具有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的边界框架,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至少部分地宽于间隙宽度。
蒸发器和冷凝器彼此不接触,而是以具有给定宽度W的间隙间隔开。以相同的方式,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彼此隔开具有宽度W的相同间隙。该宽度不需要是恒定的,而是可以改变的。例如,第一表面的一个部分可以比第二部分更靠近第二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从上方观察到的间隙可以具有楔形形状。优选地,该间隙具有大致一致的宽度。格栅插入到该间隙中。
格栅包括边界框架,该边界框架界定格栅的外部边界。在格栅内,附加杆将格栅划分成通道。边界框架还包括诸如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之类的杆。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大致垂直于XY平面,或者至少侧杆在XY平面上的投影比这些杆在垂直于XY平面的平面中的投影小得多。
无论间隙宽度是否恒定,侧杆都比间隙的宽度宽。为了使侧杆更宽,侧杆需要从间隙至少部分地突出;否则这些侧杆将会伸入第一热交换器和/或第二热交换器。因此,侧杆沿着蒸发器和/或冷凝器的侧表面延伸。这些杆延伸所沿的侧表面是大致垂直于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的侧表面。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侧杆从两侧包围蒸发器的一部分和/或冷凝器的一部分。优选地,侧杆既包围蒸发器的一部分又包围冷凝器的一部分。有利地,侧杆延伸出蒸发器和/或冷凝器的侧表面的一小部分。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各自包括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朝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延伸,第一杆的第一突出部与第二杆的第一突出部间隔开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用于接纳第一热交换器的座。
甚至更优选地,第一侧杆的第一突出部与第二侧杆的第一突出部之间的距离和第一热交换器的沿着下述线的宽度之间的长度差等于或小于1cm,该线为所述第一侧杆的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侧杆的所述第一突出部的连接线。
如已经提到的,格栅包括具有侧杆的边界框架。该框架形成大致C形形状,其中,该C形件的两个臂部部分地环绕冷凝器的一部分。C形件的中央部是置于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间隙中的格栅的一部分。C形件的臂部通过各自从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延伸的第一突出部或翼部来获得。优选地,突出部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或者仅比热交换器的宽度稍大。因此,热交换器插入到所述两个突出部之间并且该热交换器的可能的侧向运动由于存在属于格栅的侧杆的突出部而基本被阻止。以这种方式,由于侧向运动被侧杆阻碍或阻挡,热交换器被大致保持在其位置中。这避免了热交换器的振动和因振动本身而产生的相应的噪音。这些振动可能是因在干燥周期期间的滚筒旋转而产生的。
有利地,所述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各自包括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朝向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延伸,第一侧杆的第二突出部与第二侧杆的第二突出部间隔开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用于接纳第二热交换器的座。
更优选地,第一侧杆的第二突出部与第二侧杆的第二突出部之间的距离和第二热交换器的沿着下述线的宽度之间的长度差等于或小于1cm,该线为所述第一侧杆的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二侧杆的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连接线。
代替环绕冷凝器、或者除了环绕冷凝器以外,侧杆还可以环绕蒸发器的一部分并且借助于所述两个突出部形成C形座。对冷凝器进行的上述考虑在这里也适用于蒸发器。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两者均被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包围的情况下,这些杆形成两个C形,每个C形面向不同的热交换器。
在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杆和/或第二侧杆为T形的,并且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或第二突出部从所述第一侧杆和/或第二侧杆的端部延伸。
第一侧杆和/或第二侧杆包括与该第二侧杆和/或该第一侧杆中的另一者的突出部配合的两个突出部,这两个突出部中的一个部分地环绕蒸发器而另一个部分地环绕冷凝器。侧杆优选地竖向地定位并且限定了两个轴向相反的端部——顶端和底端。突出部从侧杆的轴向端部中的一个轴向端部——优选地从顶端——延伸,使得每个侧杆均具有大致T形形状。
优选地,本发明的烘干机包括基部和设置在该基部中的排出通道,其中,所述排出通道位于第二热交换器和/或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方,从而使冷凝水流动远离第一热交换器和/或第二热交换器,所述格栅插入到排出通道中并且搁置在所述排出通道的底表面上。
有利地,基部还包括集水壳体,该集水壳体适于对由于在空气处理回路内存在蒸发器而冷凝的水进行收集。实际上,蒸发器对处理空气进行除湿并且由此冷凝处理水可以从蒸发器表面滴落到基部上。因此,该水借助于下述排出通道而收集到集水壳体中:该排出通道同样形成在基部的底表面中并且位于蒸发器下方且还可能位于冷凝器下方。排出通道优选地还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间隙内延伸。
优选地,排出通道可以包括将形成冷凝水的位置——例如,位于水所滴落至的蒸发器下方的表面或盆——连接至集水壳体的单个通道或多个通道。优选地,排出通道包括多个通道,所述多个通道在其从蒸发器下方露出的位置处合并成单个管。
优选地,蒸发器位于基部内。优选地,将冷凝水引导至集水壳体的这种排出通道与所述基部一体地形成。优选地,冷凝水所滴落至的表面或盆也与基部是一体的。
排出通道还至少部分地存在于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间隙中。格栅与排出通道的底表面邻接。优选的是,格栅由基部支承以给予该格栅以稳定性。
在上下文中,术语“一体地形成”意思是所论述的元件与其他元件共同作为单个单元形成而没有间断。因此,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一体地形成意味着这两个元件为单个部件、单一本体。
有利地,所述格栅包括具有顶杆和底杆的边界框架,所述顶杆和底杆相对于彼此倾斜。
更优选地,所述排出通道的所述底表面相对于该设备所搁置的平面XY倾斜,并且所述边界框架的所述底杆也相对于平面XY倾斜以邻接到排出通道的底表面上。
优选地,排出通道相对于烘干机所搁置的平面倾斜。这种倾斜允许冷凝水朝向例如集水壳体更快且容易地流出。由于为了增强稳定性,格栅及其底杆与排出通道的底表面邻接,底杆也有利地倾斜以使该底杆可以遵循排出通道的底表面的斜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形成有具有间隙宽度的间隙,并且其中,所述格栅插入到所述间隙中,所述格栅包括具有顶杆和底杆的边界框架,所述顶杆和/或所述底杆的宽度与所述间隙宽度大致相同。
格栅的侧杆可以突出到间隙外侧以保持热交换器就位,而顶杆和底杆插入到该间隙内,并且为了避免处理空气泄漏,优选地,顶杆和底杆的宽度等于间隙的宽度,以在处理空气从蒸发器行进至冷凝器的同时适当地将处理空气限制在格栅内。
有利地,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大致垂直于该设备所搁置的平面XY。
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优选地定位在基部上,其中,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各自的底表面大致平行于地面,并且随后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以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大致沿竖向、即垂直于地面的方式竖向地延伸。
优选地,所述格栅包括具有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以及顶杆和底杆的边界框架,所述顶杆和底杆连接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并且格栅还至少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并且定位在所述顶杆与所述底杆之间的附加杆。
优选地,所述格栅包括具有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以及顶杆和底杆的边界框架,所述顶杆和底杆连接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并且格栅还至少包括连接所述顶杆和所述底杆并且定位在所述第一侧杆与所述第二侧杆之间的附加杆。
为了形成用于处理空气的通道,格栅不仅包括边界框架,而且还包括定位在边界框架内部以将边界框架分成多个部分的附加杆,其中每个部分均形成用于处理空气的通道。内部附加杆的数目是任意的。优选地,连接边界框架的顶杆和底杆的内部附加杆大致平行于侧杆,同时优选地,连接边界框架的侧杆的附加杆大致平行于顶杆。
有利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第一表面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包括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形成有具有间隙宽度的间隙,并且其中,所述格栅插入到所述间隙中,所述格栅在一侧邻接在第一表面上并且在另一侧邻接在第二表面上,使得离开第二热交换器的处理空气被引导进入第一热交换器。
格栅大致占据了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整个间隙。以这种方式,使得处理空气的损失最小化,并且进而使得处理空气回路中的压力降也最小化。如果格栅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接触,则这意味着该处理空气从蒸发器的出口至冷凝器的入口经历大致连续的通道。此外,处理空气的流通通过形成在格栅内的所述多个通道而被规则化。
优选地,本发明的干燥设备包括具有底表面的基部,在该底表面中形成有第一座和第二座,并且其中,所述格栅包括边界框架,第一销和第二销从该边界框架延伸出来,所述第一销和第二销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一座和第二座中。
更优选地,所述基部包括排出通道并且所述第一座和第二座形成在所述排出通道的底表面中。
有利地,格栅与基部邻接并且更优选地与排出通道的底表面邻接。然而,烘干机由于滚筒在干燥周期期间的旋转而可能发生振动。为了避免这些振动,可以使定位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间隙中的格栅错位,优选地,格栅被固定在最佳的期望位置中。这种固定通过下述两个销的联接来进行:这两个销与形成在烘干机的基部中、优选地形成在排出通道中的两个座相对应地形成于格栅中。优选地,销与侧杆一体地形成。
附图说明
包括如下附图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这些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该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并且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对应的特征和/或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具体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获得的干衣机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干衣机的基部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位于图2的基部中的热泵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图2中的基部的立体图,其中一些元件被移除;
图5示出了图4中的基部的立体图,其中热泵被移除;
图6示出了在图3的热泵中所使用的格栅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图6的格栅的俯视图;
图8示出了图6的格栅的正视图;以及
图9示出了图6的格栅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获得的干衣机总体上用1表示。
虽然本说明书涉及一种烘干机,但是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包括烘干机或组合式洗涤烘干机。
干衣机1包括外箱或外壳2和诸如滚筒(不能在图中被看到)之类的处理室,其中,外箱或外壳2优选地但不一定是平行六面体形的,该处理室例如具有在一侧封闭或不封闭的中空圆筒的形状以用于容置待烘干的衣物——一般为衣服和服装。滚筒优选地以可旋转的方式固定至外壳2,使得该滚筒可以绕优选为水平的轴线旋转(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旋转轴线可以是倾斜的)。滚筒的取用例如经由优选地铰接至外壳2的门4来实现,门4可以将设置在机柜本身上的开口打开和关闭。
更详细地,外壳2大致包括前壁20、后壁21和两个侧壁25,前壁20、后壁21和两个侧壁25都安装在基部24上。优选地,基部24用聚合材料来获得。优选地,基部24经由注射模制过程来模制。优选地,门4铰接在前壁20上以便于滚筒的取用。机柜及其壁限定干衣机1的容积。有利地,基部24包括上壳部24a和下壳部24b(在下文详细描述的图2中可见)。
烘干机1、特别是基部24限定水平面XY和竖向方向Z,其中,水平面XY大致为烘干机1所坐置的地面的平面,竖向方向Z垂直于平面XY。在地面相对于实际水平面倾斜的情况下,XY平面在局部坐标系中仍然被视作水平的。
干衣机1还优选地包括电动马达组件50,电动马达组件50用于根据指令使回转滚筒在机柜2内沿着其轴线旋转。马达50包括轴51,轴51也使空气处理风扇或吹风机12旋转(见图2)。
此外,干衣机1可以包括电子中央控制单元100(能够在图1中被示意性地看到),电子中央控制单元100对烘干机1的电动马达组件50和其他部件两者均进行控制以根据指令执行用户可选择的干燥周期中的一个干燥周期,这些干燥周期优选地存储在同一中央控制单元中。干衣机1的程序和其他参数或警报及报警功能可以在控制面板11中进行设定和/或显示,控制面板11优选设置在烘干机1的顶部部分中,诸如,上述门4中。
烘干机1还包括处理空气回路,该处理空气回路包括滚筒和空气处理管道18,空气处理管道18被描绘为示出了处理空气流流动穿过烘干机1的路径的多个箭头(见图2)。在基部24中,空气处理管道18的一部分通过上壳24a与下壳24b的连接而形成。空气处理管道18及其相反的两个端部优选地连接至滚筒的两个相反的侧部。处理空气回路还包括优选地由马达50操作的风扇或吹风机12(在图2中示出),风扇或吹风机12在回路内吹动处理空气。
现在参照图2至图4,本发明的烘干机1还包括处理空气发生器、在所描绘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热泵系统30,热泵系统30包括第一热交换器(也被称为冷凝器)31和第二热交换器(也被称为蒸发器)32。热泵30还包括制冷剂闭合回路(被部分地描绘),制冷剂流体在烘干机1工作时在该制冷剂闭合回路中流动、冷却并且可以通过冷凝器31冷凝从而释放热量,并且该制冷剂流体通过第二热交换器(蒸发器)32升温从而吸收热量。压缩机33接纳来自蒸发器32的呈气态的制冷剂并且将制冷剂供给冷凝器31,由此结束制冷周期。在下文中,热交换器被分别命名为冷凝器和蒸发器或者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更详细地,热泵回路经由管道35(见图2)使第二热交换器(蒸发器)32经由压缩机33连接至冷凝器31。冷凝器31的出口经由扩张装置(未示出)——如,节流器、阀或毛细管——连接至蒸发器32的入口。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烘干机1中除了热泵30以外,还可以存在诸如电加热器的空气加热器。在这种情况下,热泵30和加热器也可以一起工作以加快加热过程(并且由此减少干燥周期时间)。
将滚筒内的空气干燥的处理循环使水分从湿的衣物中蒸发出来以形成充满水分的处理空气或潮湿的处理空气。潮湿的处理空气随后优选地在烘干机1的前侧离开滚筒,如在图2中由竖向箭头所描绘的。参照图2,潮湿的处理空气通过开口19in进入到基部24中并且流动通过蒸发器32,在蒸发器32中,处理空气中所包括的水分被至少部分地移除。
在所描绘的回路18中,冷凝器串联地定位在蒸发器的下游,使得潮湿的处理空气经过蒸发器32并且随后相继地经过冷凝器31。蒸发器使潮湿的处理空气的水蒸汽冷凝并且在该蒸发器中形成的水落在基部24的底表面7a上,下文将对此作更详细的描述。处理空气随后经过冷凝器31,优选地从基部的背面离开基部24,并且随后该处理空气被再次给送至滚筒。
在图2中,示出了热交换器外壳7,热交换器外壳7适于容置热泵30的两个热交换器(冷凝器31和蒸发器32)。在图2中,外壳7被示出为敞开的,其中,上壳与下壳分离。处理空气回路18的基部部分除了包括用于热泵30的外壳7以外,还包括沿处理空气的流动方向定位在外壳7的下游的通道28,通道28将离开热泵30的冷凝器31的处理空气输送到基部24外。通道28和外壳7能够例如在图2中被看到。
用于热交换器31、32的外壳7包括底表面7a。如所提到的,潮湿的处理空气在蒸发器处被除湿;因此,一些水可以冷凝并且落到外壳7的位于蒸发器下面的底表面中。在外壳的底表面7a中并且优选地在蒸发器32下方形成有多个排出通道——所有的排出通道都用60表示,所述多个排出通道收集冷凝水并且将该冷凝水带到优选地平行于外壳2的侧壁25延伸的单个排出管63中,单个排出管63又优选地将冷凝水带至集水壳体64。
优选地,底表面7a形成为下壳24b的整体的一部分。
优选地,本发明的干衣机1还包括冷凝水壳体64(能够在图4和图5中被部分地看到),冷凝水壳体64在烘干机1工作时对由蒸发器32通过使来自滚筒的处理空气流中的剩余水分冷凝而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壳体位于基部24处。优选地,壳体63中的所收集的水通过连接管和泵(在附图中未示出)而传送到与烘干机1的最高部分对应定位的储液器9中以便于烘干机1的用户方便地手动排放水。
优选地,排出管63位于基部24的侧部中的一个侧部附近,即,位于热泵30与基部24的边界之间,并且排出管63将水带至壳体64。优选地,在底表面7a上延伸的排出通道60优选地相对于水平面XY倾斜,使得由重力产生的冷凝水从通道60流动至通向壳体64的主管63。因此,排出通道60优选地包括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或斜置的底表面61。
现在参照图5,排出管63终止于集水壳体64中,集水壳体64限定用于冷凝水的入口65。为了将集聚在表面7a中的冷凝水更好地输送至壳体64,另外优选地,管63稍微竖向地倾斜,使得水通过重力流动至集水壳体64。
现在参照图3和图4,热泵30包括沿处理空气流的方向串联地面向彼此的两个热交换器31、32,并且两个热交换器31、32与形成在基部24中的处理空气管道18对应地定位。
优选地,蒸发器和冷凝器两者在处理空气管道18中均定位在外壳7的底表面7a上并且间隔开间隙50,间隙50有利地具有一致的宽度W。间隙50限定有在处理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宽度W。在处理空气管道中,如所提到的,处理空气首先穿过蒸发器32,该处理空气随后离开蒸发器32、行进距离W穿过间隙50并且随后进入冷凝器31。间隙由两个表面——冷凝器31的第一表面51和蒸发器32的第二表面52——界定。优选地,第一表面51和第二表面52为大致竖向的,并且甚至更优选地,第一表面51和第二表面52彼此平行。侧表面31a、31b和侧表面32a、32b与第一表面51和第二表面52分开。优选地,在第一热交换器31或第二热交换器32中的每一者中,侧表面分别与第一表面51或第二表面52大致垂直。因此,每个热交换器呈大致平行六面体形。优选地,第一表面51和第二表面52与空气处理回路18内的处理空气的主方向大致垂直。
在间隙50空着的情况下,处理空气将会在间隙50中不受限制地行进距离W,因此一些处理空气不能进入冷凝器。根据本发明,格栅40置于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间隙50中。格栅40优选地大致占据整个间隙50,即,该格栅的尺寸使得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整个自由空间由该格栅本身填充。
在图3中,示出了热泵30,其中,格栅40插入在第一热交换器31与第二热交换器32之间的间隙50中。这是烘干机1的正常运行期间的操作位置。在图4中,示出了从间隙50抽出的格栅40以更好地显示间隙50。此外,在图5中,还描绘了没有热泵30但具有格栅40的基部24。
优选地,格栅40由聚合材料形成。
在图6中,仅仅示出了格栅40的立体图。格栅40包括界定格栅40的外部尺寸的边界框架41。当安装时,格栅优选地大致完全地封闭间隙50,即,边界框架41与第一表面51和第二表面52至少部分地邻接。
格栅40大致为平行六面体,其中,边界框架形成具有矩形截面的覆盖件。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覆盖件包括四个杆。这四个杆中的两个杆彼此平行并且被称为第一侧杆42和第二侧杆43。这些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为大致竖向的并且当格栅被安装时大致形成第一热交换器31的侧表面31a、31b和第二热交换器32的32a、32b的几何延续部。以这种方式,处理空气被限制在通道中并且不能从该通道泄漏,泄漏可会导致处理空气管道中的压力下降。此外,由于边界框架41包围第一表面51和第二表面52的边界,从第二表面离开蒸发器的大致全部的处理空气在第一表面处进入冷凝器。
此外,边界框架41包括顶杆44和底杆45。顶杆44优选地为大致水平的,并且更优选地,顶杆44相应地形成第一热交换器31的顶表面31c和第二热交换器32的顶表面32c的几何延续部。也就是说,顶杆44所在的高度是第一表面51和第二表面52的边界的高度。因此,顶杆44限制从上方离开第一表面51并进入第二表面52的处理空气流。底杆45优选地斜置,即,相对于水平面XY倾斜。这种倾斜能够在图8的格栅40的正视图中被更好地看到。
为了加固侧杆42、43,第一侧杆和/或第二侧杆包括多个加强肋8,如图9中所示。
当格栅40安装在间隙50中时,底杆45优选地邻接到基部24的下壳24b上,更优选地邻接在底表面7a上,并且甚至更优选地邻接到排出通道60中的位于间隙50的底部处的一个排出通道的底表面61上。如上所述,排出通道60的这个底表面61相对于水平面XY倾斜,并且因此为了在底杆45与排出通道的底表面61之间获得适当且稳定的接触,底杆45优选地遵循底表面61的斜度。因此,底表面61的倾斜度和底杆45的倾斜度优选地是相同的。
来自第一表面51的一些处理空气可以进入排出通道60,这是因为底杆没有跟随第一表面51和第二表面52的边界,然而可能丢失的处理空气占全部处理空气的流通量的极小部分。
格栅40随后借助于分别从第一侧杆42和第二侧杆43突出的第一销64a和第二销64b而被阻挡在间隙50中的邻接位置中。销64a、64b优选地是大致圆柱形的并且优选地从其相应的侧杆42、43沿着Z方向延伸。第一销64a和第二销64b进入分别形成在表面7a上、优选地形成在排出通道60的底表面61上的第一座65a和第二座65b。座65a、65b形成为与销64a、64b形状相匹配。
底杆45有利地包括沿两个不同方向倾斜的两个不同部分,即,相对于属于水平面的第一轴线倾斜的一部分和相对于属于XY平面的第二轴线倾斜的另一部分,该第一轴线和该第二轴线大致垂直。产生这种双重倾斜以遵循排出通道60的底表面61的几何形状,排出通道60包括斜坡66以排出在冷凝器下方收集的水。该斜坡相对于XY平面倾斜。底表面61因而由两个部分形成。第一部分位于绕属于XY平面的第一轴线相对于水平面旋转的平面上。另外,将水带向排出管63的第二部分位于绕属于XY平面的第二轴线相对于水平面旋转的平面上,然而,该第一轴线和该第二轴线大致垂直。
此外,为了形成用于处理空气的多个通道或管,格栅40包括多个其他的杆。这些杆中的一些杆——如,附加杆48——连接第一侧杆42和第二侧杆43并且优选地平行于顶杆44。其他附加杆——如,附加杆49——连接顶杆44和底杆45并且优选地平行于侧杆42、43。在所描绘的这个实施方式中,格栅因而形成以两行三列的方式布置的六个通道。最顶行包括沿着垂直于处理空气流的平面具有矩形横截面的三个通道。最底行包括沿着垂直于处理空气流的平面具有梯形横截面的三个通道。
此外,有利地,第一侧杆42和第二侧杆43的一部分从间隙50突出。每个侧杆42、43均包括两个突出部,所述两个突出部分别为第一突出部46a、46b和第二突出部47a、47b。第一突出部46a、46b沿第一热交换器的方向延伸,而第二突出部47a、47b沿第二热交换器的方向延伸。第一突出部46a、46b优选地与第一热交换器的侧表面31a、31b相邻地延伸,而第二突出部47a、47b与第二热交换器的侧表面32a、32b相邻地延伸。因此,第一突出部46a、46b形成供第一热交换器31插入的座。第一热交换器的尺寸——即,其宽度——大致等于或稍微小于第一侧杆的第一突出部46a与第二侧杆的第一突出部46b之间的距离。第一热交换器的宽度与所述两个第一突出部46a、46b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差至多等于1cm。类似地,优选地,第二突出部47a、47b形成供第二热交换器32插入的座。第二热交换器的尺寸——即,其宽度——大致等于或稍微小于第一侧杆的第二突出部47a与第二侧杆的第二突出部47b之间的距离。第二热交换器的宽度与所述两个第二突出部47a、47b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差至多等于1cm。以这种方式,阻止了第一热交换器和/或第二热交换器的侧向运动。第一突出部46a、46b和/或第二突出部47a、47b的延伸部在与热交换器的侧表面的延伸部相比时是相当有限的。这些突出部的长度与热交换器的侧表面的长度的对比可以在图3中观察到,而这些突出部的长度与格栅尺寸的对比可以在图7的格栅40的俯视图中得到最好的理解。
优选地,第一突出部46a、46b为翼状的,而第二突出部47a、47b优选地为杆状的。第一侧杆42中的第一突出部46a和第二突出部47a在图9中示出的格栅40的侧视图中能够更好地观察到。优选地,第一突出部和/或第二突出部与第一侧杆42和/或第二侧杆43一体地获得。有利地,第一侧杆42中的第一突出部46a和第二突出部47a设置在第一侧杆42的一个轴向端处。更优选地,该突出部所属的轴向端为杆的最顶端。第一侧杆42因而在侧向角度上为T形的。类似地,还优选地,第二侧杆43中的第一突出部46b和第二突出部47b从杆的最顶端延伸,使得第二侧杆也为T形的。

Claims (18)

1.一种干燥设备(1),包括:
处理室,物品被放入所述处理室中并且在所述处理室中通过处理介质被处理;
热泵系统(30),所述热泵系统(30)具有制冷剂回路(38),制冷剂能够在所述制冷剂回路(38)中流动,所述制冷剂回路(38)包括第一热交换器(31)、第二热交换器(32)、压缩机(33)以及降压装置(34),其中,所述制冷剂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1)中被冷却,所述制冷剂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2)中被加热,所述压缩机(33)对所述制冷剂增压并且使所述制冷剂循环通过所述制冷剂回路;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或第二热交换器适于执行在所述制冷剂回路(38)中流动的所述制冷剂与所述处理介质之间的热交换;
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设备(1)还包括:
格栅(40),所述格栅(40)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1)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2)之间,使得流动通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处理介质被至少部分地引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1)包括第一表面(51)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2)包括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52),所述格栅(40)定尺寸成使得所述格栅(40)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的大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燥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1)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2)之间形成有具有间隙宽度(W)的间隙(50),并且,所述格栅(40)插入到所述间隙(50)中,所述格栅(40)包括具有第一侧杆(42)和第二侧杆(43)的边界框架(41),所述第一侧杆(42)和所述第二侧杆(43)至少部分地宽于所述间隙宽度(W)。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侧杆(42)和所述第二侧杆(43)各自包括第一突出部(46a、46b),所述第一突出部(46a、46b)朝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1)延伸,所述第一侧杆(42)的第一突出部(46a)与所述第二侧杆(43)的第一突出部(46b)间隔开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用于接纳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1)的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燥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侧杆(42)的第一突出部(46a)与所述第二侧杆(43)的第一突出部(46b)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1)的沿下述线的宽度之间的长度差等于或小于1cm,所述线为所述第一侧杆(42)的第一突出部(46a)与所述第二侧杆(43)的第一突出部(46b)的连接线。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干燥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侧杆(42)和所述第二侧杆(43)各自包括第二突出部(47a、47b),所述第二突出部(47a、47b)朝向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2)延伸,所述第一侧杆(42)的第二突出部(47a)与所述第二侧杆(43)的第二突出部(47b)间隔开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用于接纳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1)的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燥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侧杆(42)的第二突出部(47a)与所述第二侧杆(43)的所述第二突出部(47b)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2)的沿下述线的宽度之间的长度差等于或小于1cm,所述线为所述第一侧杆(42)的第二突出部(47a)与所述第二侧杆(43)的第二突出部(47b)的连接线。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干燥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侧杆(42)和/或第二侧杆(43)呈T形,并且所述第一突出部(46a、46b)和/或第二突出部(47a、47b)从所述第一侧杆(42)和/或第二侧杆(43)的端部延伸。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设备(1),包括基部(24)和设置在所述基部中的排出通道(60),其中,所述排出通道(60)位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2)和/或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1)的下方,从而使冷凝水流动远离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或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所述格栅(40)插入到所述排出通道(60)中并且搁置在所述排出通道的底表面(61)上。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设备(1),其中,所述格栅(40)包括具有顶杆(44)和底杆(45)的边界框架(41),所述顶杆和底杆相对于彼此倾斜。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2)之间形成有具有间隙宽度(W)的间隙(50),并且,所述格栅(40)插入到所述间隙(50)中,所述格栅(40)包括具有顶杆(44)和底杆(45)的边界框架(41),所述顶杆(44)和/或所述底杆(45)的宽度与所述间隙宽度(W)大致相同。
12.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2时的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51、52)大致垂直于所述设备所搁置在的平面(XY)。
13.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7时的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设备(1),其中,所述排出通道(60)的所述底表面(61)相对于所述设备所搁置在的平面(XY)倾斜,并且所述边界框架(41)的所述底杆(45)也相对于所述平面(XY)倾斜以邻接到所述排出通道(60)的所述底表面(61)上。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设备(1),其中,所述格栅(40)包括具有第一侧杆(42)和第二侧杆(43)以及顶杆(44)和底杆(45)的边界框架(41),所述顶杆(44)和所述底杆(45)连接所述第一侧杆(42)和所述第二侧杆(43),并且所述格栅(40)还至少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侧杆(42)和所述第二侧杆(43)并且定位在所述顶杆(44)与所述底杆(45)之间的附加杆(48)。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设备(1),其中,所述格栅(40)包括具有第一侧杆(42)和第二侧杆(43)以及顶杆(44)和底杆(45)的边界框架(41),所述顶杆(44)和所述底杆(45)连接所述第一侧杆(42)和所述第二侧杆(43),并且所述格栅(40)还至少包括连接所述顶杆(44)和所述底杆(45)并且定位在所述第一侧杆(42)与所述第二侧杆(43)之间的附加杆(49)。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1)包括第一表面(51)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2)包括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52),并且在所述第一表面(51)与所述第二表面(52)之间形成有具有间隙宽度(W)的间隙(50),并且,所述格栅(40)插入到所述间隙(50)中,所述格栅在一侧邻接在所述第一表面(51)上并且在另一侧邻接在所述第二表面(52)上,使得离开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2)的处理空气被引导进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1)。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设备(1),包括具有底壁(7a)的基部(24),在所述底壁(7a)中形成有第一座(65a)和第二座(65b),并且其中,所述格栅(40)包括边界框架(41),第一销(64a)和第二销(64b)从所述边界框架(41)延伸,并且所述第一销(64a)和所述第二销(64b)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一座(65a)和所述第二座(65b)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干燥设备(1),其中,所述基部包括排出通道(60)并且所述第一座(65a)和所述第二座(65b)形成在所述排出通道(60)的底表面(61)中。
CN201610602505.4A 2015-07-27 2016-07-27 热泵烘干机 Active CN1064362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5178411.3A EP3124682B1 (en) 2015-07-27 2015-07-27 Heat pump dryer
EP15178411.3 2015-07-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36234A true CN106436234A (zh) 2017-02-22
CN106436234B CN106436234B (zh) 2020-06-16

Family

ID=53724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02505.4A Active CN106436234B (zh) 2015-07-27 2016-07-27 热泵烘干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124682B1 (zh)
CN (1) CN106436234B (zh)
AU (1) AU2016206407B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7726A (zh) * 2018-04-16 2019-10-29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烘干洗涤物的器具的底部组件
CN110872775A (zh) * 2018-08-30 2020-03-10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包括热泵系统的衣物烘干机
CN110872776A (zh) * 2018-08-30 2020-03-10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包括热泵系统的衣物干燥机
CN111801458A (zh) * 2018-03-02 2020-10-20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烘干洗涤物的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343915B1 (en) * 2018-01-16 2019-07-08 Waister As System and method of drying solid materials and liquid-solid mixtures
TWI801625B (zh) * 2018-07-20 2023-05-11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除濕乾燥單元以及洗衣烘乾機
DE102020201130A1 (de) 2020-01-30 2021-08-05 BSH Hausgeräte GmbH Anordnung von Wärmetauschern einer Wärmepumpe eines Wäschetrockner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7224A (ja) * 2003-12-22 2005-07-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除湿乾燥機
CN1782615A (zh) * 2004-11-29 2006-06-0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利用冷冻循环的烘干装置
US20100192397A1 (en) * 2009-02-05 2010-08-05 Kim Na Eun Heat pump module and dry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202543670U (zh) * 2012-02-15 2012-11-21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型洗衣干衣机的回风结构
WO2013186129A1 (en) * 2012-06-12 2013-12-19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with heat exchanger un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27528B1 (en) * 2011-05-27 2014-12-10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Rotary-drum laundry dryer
DK2578741T3 (en) * 2011-10-04 2017-07-03 Dbk David + Baader Gmbh Thermoelectric heat pump, heat exchanger, home applian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home appliance
DE102013113506B4 (de) * 2013-12-05 2018-12-20 Miele & Cie. Kg Haushaltsgeräte wie beispielsweise ein Wäschetrockner, ein Geschirrspüler oder ein Waschtrockner mit einer Wärmepumpeneinheit, sowie Verpackungsmaterial für einen Wärmetauscher einerWärmepumpenein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7224A (ja) * 2003-12-22 2005-07-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除湿乾燥機
CN1782615A (zh) * 2004-11-29 2006-06-0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利用冷冻循环的烘干装置
US20100192397A1 (en) * 2009-02-05 2010-08-05 Kim Na Eun Heat pump module and dry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202543670U (zh) * 2012-02-15 2012-11-21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型洗衣干衣机的回风结构
WO2013186129A1 (en) * 2012-06-12 2013-12-19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with heat exchanger unit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1458A (zh) * 2018-03-02 2020-10-20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烘干洗涤物的器具
CN111801458B (zh) * 2018-03-02 2022-11-01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烘干洗涤物的器具
CN110387726A (zh) * 2018-04-16 2019-10-29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烘干洗涤物的器具的底部组件
CN110872775A (zh) * 2018-08-30 2020-03-10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包括热泵系统的衣物烘干机
CN110872776A (zh) * 2018-08-30 2020-03-10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包括热泵系统的衣物干燥机
CN110872775B (zh) * 2018-08-30 2023-08-29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包括热泵系统的衣物烘干机
CN110872776B (zh) * 2018-08-30 2024-02-13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包括热泵系统的衣物干燥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6206407B2 (en) 2021-04-29
EP3124682A1 (en) 2017-02-01
EP3124682B1 (en) 2020-09-09
CN106436234B (zh) 2020-06-16
AU2016206407A1 (en) 2017-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6234A (zh) 热泵烘干机
EP2725133B1 (en) Clothes dryer
US20130305553A1 (en) Clothes dryer
EP2725132B1 (en) Heat pump type laundry machine
US983488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eat pump based clothes dryer
EP3192913B1 (en) Washer-dryer with a cooling water circuit
US10883220B2 (en) Laundry machine
KR20150054104A (ko) 의류 처리장치
US20220267945A1 (en) Laundry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9106566A (ja) 洗濯乾燥機及び乾燥機
US20210010193A1 (en) Garment care apparatus
KR20230155400A (ko) 의류처리장치
CN110872782B (zh) 包括热泵系统的衣物烘干机
AU2015309201B2 (en) Laundry dryer including a heat pump system
CN205501684U (zh) 衣物处理装置
KR101295379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EP3899127B1 (en) Laundry dryer
KR102455066B1 (ko) 의류 처리장치
CN113260756B (zh) 衣物干燥机
JP2021087512A (ja) 洗濯乾燥機
KR20200081116A (ko) 형상기억합금소재를 이용하여 의류의 주름 제거가 가능한 다기능 수납 시스템
US11421374B2 (en) Dryer
EP3819423A1 (en) Method of removing heat from a clothes tumbling system on the outside of the cabinet
CN110872778A (zh) 包括热泵系统的衣物干燥机
JP2023019539A (ja) 衣類乾燥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