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27878A - 安全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27878A CN106427878A CN201610529590.6A CN201610529590A CN106427878A CN 106427878 A CN106427878 A CN 106427878A CN 201610529590 A CN201610529590 A CN 201610529590A CN 106427878 A CN106427878 A CN 1064278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celet
- seat
- ribbon
- dead bolt
- receptacle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6—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ea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6—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eat
- B60R2022/266—Rear seats, e.g. ben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装置具有:臂(24),其在汽车中设置于相互邻接的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之间,该臂的基端部与汽车的车身底板连接;织带(25),其基端部与车身底板连接;第一带扣(21),其设置于臂的顶端部,并以可拆装的方式与座椅装置用安全带装置的锁舌卡合;第二带扣(22),其设置于织带的顶端部,并以可拆装的方式与座椅装置用安全带装置的锁舌卡合;和带扣收装部件(26),其固定于第一带扣,可收装第二带扣。在带扣收装部件上形成有使织带能够穿过且第二带扣不能够穿过的织带穿插口。据此,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能够防止带扣脱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座椅,已知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座椅:其座椅靠背能向前方一侧放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结构:在设置于所述座椅的安全带的带扣附近的位置配置有伸缩带,带扣穿过该伸缩带。通过该结构,当放倒座椅靠背而使带扣向下方脱落时,可利用伸缩带来拉起带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225674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仅仅是一种将脱落至下方的带扣拉起的结构。因此存在无法防止带扣脱落,且拉起带扣的动作也耗时费力的缺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制止(防止)带扣脱落的安全带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带装置具有:臂(arm)(例如,实施方式的臂24),其在汽车中设置于相互邻接的第一座椅(例如,实施方式的左侧座椅装置1L)和第二座椅(例如,实施方式的中间座椅装置1C)之间,该臂的一端(例如,实施方式的基端部24a)与所述汽车的车身(例如,实施方式的车身底板F)连接;织带(webbing)(例如,实施方式的织带25),其一端(例如,实施方式的基端部25a)与所述车身连接,由比所述臂更柔软的带状材料形成;第一带扣(buckle)(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带扣21),其设置于所述臂的另一端(例如,实施方式的顶端部24b),并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座椅的安全带(例如,实施方式的左侧座椅装置1L用安全带装置10L)的锁舌(tang)(例如,实施方式的锁舌12L)卡合;第二带扣(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二带扣22),其设置于所述织带的另一端(例如,实施方式的顶端部25b),并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座椅的安全带(例如,实施方式的中间座椅装置1C用安全带装置10C)的锁舌(例如,实施方式的锁舌12C)卡合;和带扣收装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带扣收装部件26),其固定于所述第一带扣,且可收装第二带扣,在所述带扣收装部件,于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的座面(例如,实施方式的座面2f)的下方侧,形成有织带能够穿过且第二带扣不能够穿过的织带穿插口(例如,实施方式的织带穿插孔32b)。
这样,由于第一带扣被臂支承,因此即使放倒第一座椅或第二座椅的座椅靠背等,也能防止第一带扣向下方落下。进而,第二带扣被收装于带扣收装部件。而且,在带扣收装部件上,于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的座面的下方侧形成有使织带能够穿过且第二带扣不能够穿过的织带穿插口,因此第二带扣不会从带扣收装部件向下方脱落。因此,能够制止2个带扣(第一带扣和第二带扣)向各自座椅的下方脱落。
本发明的第2方案为:在所述带扣收装部件的与所述织带穿插口的相反一侧形成有在将所述第二带扣收装于所述带扣收装部件的状态下使该第二带扣的端部(例如,实施方式的顶端部22s)露出的开口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开口部32a),所述织带的长度设定为,能够从所述开口部向所述座面的上方拉出所述第二带扣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将第二带扣从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的座面向上方拉出。而且,由于在将第二带扣收装于带扣收装部件的状态下,第二带扣的端部露出,因此能够容易地用手指抓住并拉出该第二带扣。因此,能够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安全带装置。
此外,由于第二带扣与柔软的织带连接,因此提高了从带扣收装部件拉出第二带扣时的动作的自由度。
而且,通过使织带延伸到尽头,能够容易且切实地限制第二带扣沿拉出方向的移动量。
本发明的第3方案为:所述第二带扣在使卡合有所述第二座椅的安全带的所述锁舌的锁舌卡合部(例如,实施方式的锁舌卡合部22b)从所述带扣收装部件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下,使用于解除所述第二座椅的安全带的所述锁舌的卡合的卡合解除部(例如,实施方式的释放部件22c)从所述座面向上方露出。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将第二带扣从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的座面向上方拉出,据此使卡合解除部从座面向上方露出,因此能够容易地解除对第二座椅的安全带的锁舌的卡合。此外,在没有将第二带扣从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的座面向上方拉出的状态下,卡合解除部不会从座面向上方露出。因此,能够防止无意中解除对第二座椅的安全带的锁舌的卡合。
本发明的第4方案为:所述带扣收装部件由比所述第一带扣和所述第二带扣更柔软且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有较大的外力作用于带扣收装部件,也能防止带扣收装部件发生断裂等损伤。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一带扣被臂支承,因此即使将第一座椅或第二座椅的座椅靠背放倒等,也能防止第一带扣向下方落下。进而,第二带扣被收装于带扣收装部件。而且,在带扣收装部件上,于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的座面的下方侧,形成有使织带能够穿过且第二带扣不能够穿过的织带穿插口,因此第二带扣不会从带扣收装部件向下方脱落。因此,能够制止2个带扣(第一带扣和第二带扣)向各自座椅的下方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座椅装置的座椅靠背向前方放倒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座椅装置的座椅靠背向前方放倒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从左后部上方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从左前部上方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中的、为了拆装副锁舌而将第二带扣向上方拉出的状态的、从左前部上方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7是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向前方放倒的状态下的、安全带装置向前方倒下状态的、从左后部上方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座椅装置)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扣装置(安全带装置)20的座椅装置1R、1C、1L的立体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和上下,除非有特别注明,均指相对于车辆的前后和上下。此外,图中箭头FR是指车辆的前方侧,箭头UP是指车辆的上方,箭头LH是指车辆的左侧方。
如该图所示,构成汽车的3连座椅1的右侧座椅装置1R、中间座椅装置(第二座椅)1C和左侧座椅装置(第一座椅)1L分别具有:座椅缓冲垫2,其支承乘员的臀部;座椅靠背3,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座椅缓冲垫2的后端部连接来支承乘员的腰部和胸部(背部);和头枕4,其安装于座椅靠背3的上部来支承乘员的头部和颈部。
图2是表示将座椅装置1R、1C、1L的座椅靠背3向前方放倒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将座椅装置1R、1C、1L的座椅靠背3向前方放倒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2、图3所示,在车身底板(车身)F的后部侧设置有从底板面5向上方呈台阶状凸起的横梁6。在横梁6的上表面安装有向上部前方侧弯曲突出的左右一对后部侧锚定(anchor)部件7,在该后部侧锚定部件7连接内置于座椅靠背3的座椅靠背框架(未图示)的下端,且该座椅靠背框架能够转动。据此,座椅靠背3以能够倾斜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后部侧锚定部件7(参照图2)。
在车身底板F的前部侧安装有一对前部侧锚定部件8。内置于座椅缓冲垫2的缓冲垫框架(未图示)的前端部通过连杆部件9而与所述前部侧锚定部件8可转动连接。
图4是从左后部上方侧观察带扣装置20的立体图。图5是从左前部上方侧观察带扣装置20的立体图。
如图4、图5所示,在中间座椅装置1C和左侧座椅装置1L之间设置有位于车身底板F上方的带扣装置(安全带装置)20。
带扣装置20具有第一带扣21、第二带扣22、锚定部件23、臂24、织带25和带扣收装部件26。
第一带扣21能够拆装锁舌12L,该锁舌12L设置于左侧座椅装置1L用安全带装置(第一座椅的安全带)10L的织带11L的端部。第一带扣21具有:带扣主体21a;锁舌卡合部21b,其形成于带扣主体21a的顶端部21s;和释放部件21C,其与锁舌卡合部21b邻接设置。
锁舌卡合部21b用于在锁舌12L插入时对锁舌12L进行锁定。释放部件21C用于解除对卡合于锁舌卡合部21b的锁舌12L的锁定。
第二带扣22能够拆装副锁舌(锁舌)12C,该副锁舌(锁舌)12C设置于中间座椅装置1C用安全带装置(第二座椅的安全带)10C的织带11C的端部。第二带扣22具有:带扣主体22a;锁舌卡合部22b,其形成于带扣主体22a的顶端部22s;和释放部件(卡合解除部)22c,其解除对卡合于锁舌卡合部22b的副锁舌12C的锁定。
锁舌卡合部22b用于在副锁舌12C插入时对副锁舌12C进行锁定。在此,释放部件22c设置于狭缝22g内,该狭缝22g形成于与带扣主体22a的顶端部22s邻接的侧面22r。
如图4所示,锚定部件23具有形成为一体的座部23a、第一支持部23b和第二支持部23c。其中,座部23a为金属制造,且呈沿车身底板F上方的矩形板状。第一支持部23b从座部23a的一侧部向上方竖立。第二支持部23c从座部23a的、与形成第一支持部23b的座部23a的一侧部相向的另一侧部向上方竖立。
座部23a通过锚定螺栓27固定于车身底板F。在第一支持部23b支承有支承销28,该支承销28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臂24的基端部24a。此外,在第二支持部23c形成有卡止孔23h,该卡止孔23h对织带25的基端部25a卡止。
臂24为金属制造,其从被所述支承销28支承且能够自由转动的基端部(一端)24a向顶端部(另一端)24b呈带状延伸。在臂24的顶端部24连接有与其形成为一体的第一带扣21的带扣主体21a。在臂24的基端部24a和锚定部件23的第一支持部23b之间设置有弹簧29,该弹簧29将臂24向立起的方向施力。此外,在锚定部件23的第一支持部23b上形成有止动部23s,该止动部23s对被弹簧29施力的臂24向立起方向转动的角度进行限制。
织带25为由阻燃性纤维材料构成的带状织物,其基端部25a呈环状穿过第二支持部23c的卡止孔23h并被卡止。在织带25的顶端部25b连接有与其形成为一体的第二带扣22的带扣主体22a。该织带25具有柔软性,并且比臂24长,能够使第二带扣22相对于第一带扣21向后述的方向滑动。
带扣收装部件26具有:第一收装部31,其收装第一带扣21;和第二收装部32,其收装第二带扣22。带扣收装部件26优选由硅酮类树脂材料、橡胶类材料等柔软的材料形成。这是为了确保在有较大外力作用于带扣收装部件26时,带扣收装部件26不容易破损。
第一收装部31形成为可供第一带扣21插入的筒状,在其一端侧形成有开口部31a,该开口部31a使第一带扣21的至少顶端部21s露出。此外,在第一收装部31的另一端侧形成有臂24穿过的臂穿插孔31b。该第一收装部31通过例如双色成形、粘接、利用卡合爪等卡合等适当的方式,与第一带扣21设置为一体。
第二收装部32形成为可供第二带扣22插入(能够滑动移动)的筒状,在其一端侧形成有开口部32a,该开口部32a使第二带扣22的顶端部22s和狭缝22g露出。该第二收装部32与第一收装部31邻接且形成为一体。也就是说,带扣收装部件26在从与第一收装部31和第二收装部32的开口部31a、32a相向侧观察时,其剖面呈8字形。
在第二收装部32,于与开口部31a相反侧形成有织带25能够穿过且第二带扣22不能够穿过的织带穿插孔32b。织带25的基端部25a穿过该织带穿插孔32b与车身底板F连接。
此外,第二收装部32保持第二带扣22,且该第二带扣22能够沿着织带25连续的方向(与开口部32a相向的方向)A相对开口部32a伸缩。据此,第二带扣22能够相对于第一带扣21沿方向A进行相对地滑动移动。
在此,与第二带扣22连接的织带25的长度设定为比臂24长,因此在第二带扣22收装于第二收装部32的状态下,织带25为松弛状态。
另一方面,将第二带扣22从第二收装部32拉出时,织带25延伸到尽头,据此限制第二带扣22从带扣收装部件26向突出方向移动的量。然后,在织带25延伸到尽头的状态下,维持了第二带扣22的至少一部分收装于第二收装部32内的状态。
(带扣装置的作用)
如图4、图5所示,所述带扣装置20配置于凹部15内,该凹部15形成于中间座椅装置1C的座椅缓冲垫2的后端部2r和左侧座椅装置1L的座椅缓冲垫2的后端部2r之间。而且,第一带扣21的顶端部21s和第二带扣22的顶端部22s向上方露出。
在将设置于左侧座椅装置1L用安全带装置10L的织带11L端部的锁舌12L卡合于第一带扣21时,将锁舌12L插入锁舌卡合部21b,进行锁定。在解除对锁舌12L的卡合时,用手指按压与锁舌卡合部21b邻接的释放部件21C。据此,能够解除对锁舌12L的卡合,而将锁舌12L从锁舌卡合部21b中拔出。
另一方面,在将设置于中间座椅装置1C用安全带装置10C的织带11C端部的副锁舌12C卡合于第二带扣22时,将副锁舌12C插入锁舌卡合部22b,进行锁定。
图6为表示在带扣装置20中为拆装副锁舌12C而将第二带扣22向上方拉出的状态的、从左前部上方侧观察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在解除对副锁舌12C的卡合时,如前所述,将左侧座椅装置1L用安全带装置10L的锁舌12L插入狭缝22g。据此,能够解除对中间座椅装置1C用安全带装置10C的副锁舌12C的锁定而将副锁舌12C从锁舌卡合部22b拔出。
此时,在将副锁舌12C拆装于第二带扣22时,用手指抓住第二带扣22,从座椅装置1C、1L的座椅缓冲垫2的座面2f向上方拉出(从带扣收装部件26向上方拉出),使释放部件22c在座面2f上方露出。据此,能够容易且切实地进行副锁舌12C和第二带扣22的拆装作业,尤其是能够容易且切实地进行将锁舌12L插入狭缝22g而操作释放部件22c的作业。
在此,在带扣收装部件26的第二收装部32形成有开口部32a,该开口部32a使第二带扣22的顶端部22s和狭缝22g露出。因此,容易用手指抓住第二带扣22的顶端部22s,此外,容易将第二带扣22从带扣收装部件26向上方拉出。
此外,第二带扣22即使在收装于第二收装部32的状态下,也会从第二收装部32露出能够用手指抓住的程度。
此外,在中间座椅装置1C用安全带装置10C的织带11C的中间部设置有主锁舌(未图示)。该主锁舌(未图示)先于副锁舌12C的卡合而卡合于第三带扣40(参照图1),该第三带扣40设置于中间座椅装置1C和右侧座椅装置1R之间,具有与第一带扣21相同的结构。
图7为表示在将座椅靠背3向前方放倒的状态下安全带装置1R、1C、1L向前方倒下的状态的、从左后部上方侧观察的立体图。
在将左侧座椅装置1L、中间座椅装置1C的座椅靠背3向前方放倒时,带扣装置20被座椅靠背3向前方按压。这样一来,如图7所示,臂24以支承销28为中心转动,第一带扣21和第二带扣22被压入凹部15内。
在使座椅靠背3立起时,臂24由于弹簧29的施力而立起,如图4所示,第一带扣21和第二带扣22的顶端部21s、22s恢复到从凹部15向上方露出的状态。
这样,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于彼此邻接的座椅装置1L和座椅装置1C之间的带扣装置20中,第一带扣21支承于臂24。因此,即使将座椅装置1L或座椅装置1C的座椅靠背放倒等,也能防止第一带扣21向下方落下。
此外,第二带扣22收装于带扣收装部件26,该带扣收装部件26固定于第一带扣21。而且,在带扣收装部件26上,于座椅装置1L和座椅装置1C的座面2f的下方侧形成有使织带25能够穿过且使第二带扣22不能够穿过的织带穿插孔32b,因此第二带扣22不会从带扣收装部件26向下方脱落。因此,能够制止(防止)2个带扣(第一带扣21和第二带扣22)向各座椅装置1L、1C的下方脱落。
而且,在带扣收装部件26的第二收装部32形成有开口部32a,该开口部32a使第二带扣22的顶端部22s和狭缝22g露出。因此,能够容易地用手指抓住第二带扣22的顶端部22s,此外,能够容易地将第二带扣22从带扣收装部件26向上方拉出,因此能够提供便于使用的带扣装置20。
而且,由于带扣收装部件26由比第一带扣21和第二带扣22更柔软且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因此即使有较大的外力作用于带扣收装部件26,也能防止带扣收装部件26发生断裂等损伤。
此外,通过将第二带扣22从座椅装置1L和座椅装置1C的座面向上方沿伸缩方向A拉出,来使释放部件22c在从座面2f向上方露出,因此,能够解除对座椅装置1C用的锁舌12C的卡合。
而且,在没有将第二带扣22从座椅装置1L和座椅装置1C的座面2f向上方拉出的状态下,释放部件22c不会在座面2f上方露出。因此,能够防止无意中解除对座椅装置1C用的锁舌12C的卡合。
而且,第二带扣22由比臂24更柔软的带状材料形成,并连接于织带25的另一端,该织带25的基端部25a与车身底板F连接。这样,通过将第二带扣22与柔软的织带25连接,能够提高拉出第二带扣22时的动作的自由度。
而且,织带25的长度设定为第二带扣22能够从座面向上方突出的程度。因此,通过使第二带扣22从座面2f向上方突出,能够容易地对锁舌12C进行卡合等。此外,通过织带25延伸到尽头,不必使用复杂的结构等,即可容易且切实地限制第二带扣22沿突出方向A移动的量。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各实施方式,还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内对所述实施方式进行的各种变更。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带扣21用的臂24和第二带扣22用的织带25连接于第一支持部23b和第二支持部23c,该第一支持部23b和第二支持部23c夹持锚定部件23的座部23a,且相互相向形成。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也可相对于锚定部件23的座部23a,在一侧部设置连接臂24的第一支持部23b,在与设置了第一支持部23b的一侧部邻接的另一侧部设置第二支持部23c。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带扣22对副锁舌12C卡合,该副锁舌12C设置于中间座椅装置1C用安全带装置10C的织带11C。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在中间座椅装置1C和右侧座椅装置1R之间,使设置在中间座椅装置1C用安全带装置10C的织带11C中间部的主锁舌(未图示)和右侧座椅装置1R用安全带装置的锁舌卡合于与所述相同的带扣装置20。
而且,不限于3排坐席,即使在2排坐席时,也可在彼此邻接的两个座椅之间设置与所述相同的带扣装置20。
除此之外,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内,可对所述实施方式所列举的结构进行取舍选择,或是适当变更为其他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C…座椅装置(第二座椅)
1L…座椅装置(第一座椅)
2f…座面
10C…安全带装置(第二座椅的安全带)
10L…安全带装置(第一座椅的安全带)
12C…副锁舌(锁舌)
12L…锁舌
20…带扣装置(安全带装置)
21…第一带扣
22…第二带扣
22b…锁舌卡合部
22c…释放部件(卡合解除部)
22s…顶端部(端部)
24…臂
24a…基端部(一端)
24b…顶端部(另一端)
25…织带
25a…基端部(一端端)
25b…顶端部(另一端)
26…带扣收装部件
32a…开口部
32b…织带穿插口
A…方向
F…车身底板(车身)
Claims (4)
1.一种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臂,其在汽车中设置于相互邻接的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之间,该臂的一端与所述汽车的车身连接;
织带,其一端与所述车身连接,且由比所述臂更柔软的带状材料形成;
第一带扣,其设置于所述臂的另一端,且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座椅的安全带的锁舌卡合;
第二带扣,其设置于所述织带的另一端,且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座椅的安全带的锁舌卡合;和
带扣收装部件,其固定于所述第一带扣,且可收装所述第二带扣,
在所述带扣收装部件上,在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二座椅的座面的下方侧形成有织带穿插口,该织带穿插口使所述织带能够穿过且使所述第二带扣不能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扣收装部件的与所述织带穿插口相反一侧形成有开口部,在将所述第二带扣收装于所述带扣收装部件的状态下,所述开口部使所述第二带扣的端部露出,
所述织带的长度被设定为能够从所述开口部向所述座面的上方拉出所述第二带扣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带扣在使卡合所述第二座椅的安全带的所述锁舌的锁舌卡合部从所述带扣收装部件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下,使用于解除所述第二座椅的安全带的所述锁舌的卡合的卡合解除部从所述座面向上方露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扣收装部件由比所述第一带扣和所述第二带扣更柔软且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56281 | 2015-08-06 | ||
JP2015156281A JP6424392B2 (ja) | 2015-08-06 | 2015-08-06 |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27878A true CN106427878A (zh) | 2017-02-22 |
CN106427878B CN106427878B (zh) | 2019-05-03 |
Family
ID=58048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29590.6A Active CN106427878B (zh) | 2015-08-06 | 2016-07-06 | 安全带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24392B2 (zh) |
CN (1) | CN106427878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25326A (zh) * | 2018-01-05 | 2018-06-08 | 安徽久利昌机械有限公司 | 汽车座椅安全带用卡扣装置 |
CN112262063A (zh) * | 2018-06-05 | 2021-01-22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卡扣的支承构造 |
CN114633716A (zh) * | 2020-12-15 | 2022-06-17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 |
CN115195541A (zh) * | 2022-07-11 | 2022-10-18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基于智能座舱的安全行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54825B2 (ja) * | 2019-12-19 | 2023-10-03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ブラケットへの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
JP7392883B1 (ja) * | 2023-03-22 | 2023-12-06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固定構造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01975A (ja) * | 2001-04-04 | 2002-10-15 | T S Tec Kk | 車両用シート |
US20090174250A1 (en) * | 2006-08-28 | 2009-07-09 | Indiana Mills & Manufacturing, Inc. | Configurable restraint system |
JP2010089686A (ja) * | 2008-10-09 | 2010-04-22 | Honda Motor Co Ltd |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連結具保持構造 |
CN102085844A (zh) * | 2009-12-05 | 2011-06-08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安全带的带配件的固定装置 |
JP2012056380A (ja) * | 2010-09-07 | 2012-03-22 | Toyota Boshoku Corp | 車両用シート |
FR2996808A1 (fr) * | 2012-10-16 | 2014-04-18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anti-ejection d'assise de siege ou de banquette integre a une attache de boucle de ceinture securite |
FR3009532A1 (fr) * | 2013-08-07 | 2015-02-13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Systeme a double brin boucle de ceinture de securite. |
JP2015063254A (ja) * | 2013-09-25 | 2015-04-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装置の取付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24252U (ja) * | 1984-07-18 | 1986-02-13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座席 |
JPH08192718A (ja) * | 1995-01-20 | 1996-07-30 | Mitsubishi Motors Corp | 車両用シートのバックルポケット構造 |
JP2002225674A (ja) * | 2001-01-29 | 2002-08-14 |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 車両用シートのバックル収納構造 |
JP5664902B2 (ja) * | 2010-12-10 | 2015-02-04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バックルの支持構造 |
US9045105B2 (en) * | 2011-11-18 | 2015-06-02 | BuckleRight, LLC | Seatbelt buckle position holders |
JP5802709B2 (ja) * | 2013-07-04 | 2015-10-2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保持構造 |
JP5815605B2 (ja) * | 2013-07-04 | 2015-11-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保持構造 |
-
2015
- 2015-08-06 JP JP2015156281A patent/JP642439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
- 2016-07-06 CN CN201610529590.6A patent/CN10642787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01975A (ja) * | 2001-04-04 | 2002-10-15 | T S Tec Kk | 車両用シート |
US20090174250A1 (en) * | 2006-08-28 | 2009-07-09 | Indiana Mills & Manufacturing, Inc. | Configurable restraint system |
JP2010089686A (ja) * | 2008-10-09 | 2010-04-22 | Honda Motor Co Ltd |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連結具保持構造 |
CN102085844A (zh) * | 2009-12-05 | 2011-06-08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安全带的带配件的固定装置 |
JP2012056380A (ja) * | 2010-09-07 | 2012-03-22 | Toyota Boshoku Corp | 車両用シート |
FR2996808A1 (fr) * | 2012-10-16 | 2014-04-18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anti-ejection d'assise de siege ou de banquette integre a une attache de boucle de ceinture securite |
FR3009532A1 (fr) * | 2013-08-07 | 2015-02-13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Systeme a double brin boucle de ceinture de securite. |
JP2015063254A (ja) * | 2013-09-25 | 2015-04-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装置の取付構造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25326A (zh) * | 2018-01-05 | 2018-06-08 | 安徽久利昌机械有限公司 | 汽车座椅安全带用卡扣装置 |
CN112262063A (zh) * | 2018-06-05 | 2021-01-22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卡扣的支承构造 |
CN112262063B (zh) * | 2018-06-05 | 2022-12-30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卡扣的支承构造 |
CN114633716A (zh) * | 2020-12-15 | 2022-06-17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 |
CN115195541A (zh) * | 2022-07-11 | 2022-10-18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基于智能座舱的安全行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195541B (zh) * | 2022-07-11 | 2023-10-13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基于智能座舱的安全行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7035906A (ja) | 2017-02-16 |
JP6424392B2 (ja) | 2018-11-21 |
CN106427878B (zh) | 2019-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27878A (zh) | 安全带装置 | |
TWI531493B (zh) | Children with seats | |
CN104822561B (zh) | 车辆儿童安全座椅 | |
US7731296B2 (en) | Vehicle seat having buckle holding structure | |
US8991919B2 (en) | Child safety seat for vehicles | |
US20110241406A1 (en) | Vehicle seat belt apparatus | |
US10259357B2 (en) | Central-adjust soft-back vehicle seat | |
US7819485B2 (en) | Safety harness attachment system for juvenile products | |
US7533935B2 (en) | Child vehicle seat | |
CN203666581U (zh) | 车辆座椅 | |
KR20150055000A (ko) | 안전 벨트 유지 장치 | |
ES2670774T3 (es) | Asiento de seguridad para niños | |
KR101548925B1 (ko) | 아이소픽스를 활용한 안전밸트 가이드 | |
AU2023202933A1 (en) | Crotch buckle adjustment mechanism | |
CN112672953B (zh) | 用于运输人员的具有至少一个座椅设备和皮带约束系统的自行车挂件 | |
US10414373B2 (en) | Child safety harness | |
EP1829737A1 (en) | Safety device for child seats for vehicles | |
CN104108328B (zh) | 车辆内装构造 | |
JP4784800B2 (ja) | 引張り操作用ストラップ装置 | |
TW202321067A (zh) | 兒童座椅 | |
US20070102989A1 (en) | Restraint safety device | |
TW202327913A (zh) | 兒童座椅 | |
WO2010009482A2 (en) | Restraining support | |
JP2015089775A (ja) | ベルトガイド | |
DE112005002894B4 (de) | Sitzgurt-Hilfsvorrichtu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