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4188B - 清洗器喷嘴、带有喷嘴的刮水臂及车辆用刮水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洗器喷嘴、带有喷嘴的刮水臂及车辆用刮水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4188B
CN106414188B CN201580026241.6A CN201580026241A CN106414188B CN 106414188 B CN106414188 B CN 106414188B CN 201580026241 A CN201580026241 A CN 201580026241A CN 106414188 B CN106414188 B CN 1064141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nozzle
wiper
washer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62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4188A (zh
Inventor
木山真晃
平尾晃
平尾晃一
竹内将则
内野义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034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1365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054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1365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102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1334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195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3022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14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4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4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41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46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using liquid; Windscreen washers
    • B60S1/48Liquid supply therefor
    • B60S1/52Arrangement of nozzles; Liquid spreading means
    • B60S1/522Arrangement of nozzles; Liquid spreading means moving liquid spreading means, e.g. arranged in wiper a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46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using liquid; Windscreen washers
    • B60S1/48Liquid supply therefor
    • B60S1/52Arrangement of nozzles; Liquid spreading means
    • B60S1/522Arrangement of nozzles; Liquid spreading means moving liquid spreading means, e.g. arranged in wiper arms
    • B60S1/524Arrangement of nozzles; Liquid spreading means moving liquid spreading means, e.g. arranged in wiper arms arranged in wiper bla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清洗器喷嘴,具有:喷嘴连接部,连接于用于供给清洗液的软管;喷嘴主体部,与上述喷嘴连接部的内部连通,且在内部具有在一端侧具有向外部开口的喷射孔的流路,并从上述喷射孔向车辆的挡风玻璃喷射清洗液;以及拒水部,由具有拒水性的材料形成,在上述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到达上述喷射孔的内周面。

Description

清洗器喷嘴、带有喷嘴的刮水臂及车辆用刮水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洗器喷嘴及具有上述清洗器喷嘴的带有喷嘴的刮水臂以及车辆用刮水器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清洗器喷嘴,有在清洗器喷嘴上设置有薄膜状的加热器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平7-329734号公报)。由此,即使在严寒地区中附着于清洗器喷嘴的喷射孔的水等发生冻结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加热器来加热清洗器喷嘴,从而使冻结的冰解冻。其结果,可良好地从喷射孔喷射清洗液。
此外,关于车辆用刮水器装置,存在具有清洗器喷嘴安装在刮水臂上并从上述清洗器喷嘴向挡风玻璃喷射清洗液的带有喷嘴的刮水臂的结构(例如,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2002-67886号公报)。由此,可高效地向挡风玻璃的被擦拭面供给清洗液。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具有加热器的清洗器喷嘴中,需要对与设置于清洗器喷嘴的加热器的电阻器相连的导线进行布线,因此成为成本增加的原因。
此外,在具有带有喷嘴的刮水臂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中,清洗器喷嘴向刮水臂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另外,当产生从刮水臂的基端侧向前端侧流过刮水臂的侧方的气流时,从清洗器喷嘴喷射的清洗液会受到上述气流的影响。因此,在产生上述气流的使用环境中,因上述气流的影响,存在从清洗器喷嘴喷射的清洗液无法着落到规定的位置的担忧(即,喷嘴性能降低)。根据上述情况,作为清洗器喷嘴,优选既可抑制成本增加又可针对使用环境的变化保持喷嘴性能的结构。
考虑到上述的事实,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既可抑制成本增加又可针对使用环境的变化保持喷嘴性能的清洗器喷嘴、带有喷嘴的刮水臂以及车辆用刮水器装置。
(解决问题的措施)
本公开的清洗器喷嘴具有:喷嘴连接部,连接于用于供给清洗液的软管;喷嘴主体部,在内部具有与上述喷嘴连接部的内部连通且在一端侧具有向外部开口的喷射孔的流路,并从上述喷射孔向车辆的挡风玻璃喷射清洗液;以及拒水部,由具有拒水性的材料形成,在上述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到达上述喷射孔的内周面。
根据上述结构,清洗器喷嘴构成为包括喷嘴连接部和喷嘴主体部。另外,软管与喷嘴连接部相连接,清洗液通过软管供给到喷嘴连接部。另外,在喷嘴主体部的内部设置有与喷嘴连接部的内部连通的流路。上述流路在一端侧具有喷射孔,喷射孔向喷嘴主体部的外部开口。由此,供给到清洗器喷嘴的清洗液从喷射孔喷射向车辆的挡风玻璃。
在此,在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上,到达喷射孔的内周面成为拒水部,上述拒水部由具有拒水性的材料形成。因此,当水等的液体要从喷射孔浸入流路内时,上述液体在拒水部的作用下受到排斥。由此,例如,即使在喷射孔被上述液体覆盖的情况下,也能抑制或防止上述液体被从喷射孔吸入流路内而残留于喷射孔部位。由此,可抑制或防止在严寒地区中残留于喷射孔部位的液体发生冻结而堵塞喷射孔的情况。其结果是,无需在喷射孔使用用于将冻结的液体解冻的加热器,就能从喷射孔喷射清洗液。
此外,本公开的清洗器喷嘴具有:喷嘴主体部,设置于绕枢轴往复转动的刮水臂,向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流路,形成于上述喷嘴主体部的内部,具有向挡风玻璃侧开口的喷射孔;整流部,形成上述喷嘴主体部的外周部,相对于上述喷射孔配置于上述刮水臂的基端侧,当从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观察时,随着朝向上述刮水臂的基端侧而向上述挡风玻璃侧倾斜,而对从上述刮水臂的基端侧向前端侧流动的气流进行整流。
根据上述结构,在绕枢轴往复转动的刮水臂上设置有清洗器喷嘴。上述清洗器喷嘴的喷嘴主体部向刮水臂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另外,在喷嘴主体部的内部形成有流路,流路具有向挡风玻璃侧开口的喷射孔。由此,从流路的喷射孔向挡风玻璃喷射清洗液。
在此,用于形成喷嘴主体部的外周部的整流部相对于喷射孔配置于刮水臂的基端侧,并且当从刮水臂的宽度方向观察时,随着朝向刮水臂的基端侧而向挡风玻璃侧倾斜。因此,从刮水臂的基端侧向前端侧流动的气流由整流部所整流,抑制了上述气流流入喷嘴主体部与挡风玻璃之间。由此,可抑制从喷射孔喷射的清洗液所受到的气流。由此,可抑制从刮水臂的基端侧向前端侧流动的气流的影响,能够良好地从喷射孔喷射清洗液。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器喷嘴的内部的侧截面图。
图2为示出从被擦拭面的外侧观察的利用图1所示的清洗器喷嘴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3为从摇臂上方侧观察的图2所示的刮水臂的立体图。
图4为从摇臂下方侧观察的图2所示的刮水臂的立体图。
图5为示出从摇臂下方侧观察的图4所示的摇臂主体部的前端部的图。
图6为放大示出图3所示的刮水臂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7为示出图6所示的清洗器喷嘴的侧面图。
图8为从摇臂上方侧观察的图6所示的清洗器喷嘴的立体图。
图9为从摇臂前端下方侧观察的图6所示的清洗器喷嘴的立体图。
图10为从摇臂下方侧观察的图6所示的清洗器喷嘴的立体图。
图11为示出从摇臂下方侧观察的在图6所示的刮水臂的前端部装配有清洗器喷嘴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为示出图2所示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的电结构的电路图。
图13为示出图2所示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的切换定时的时序图。
图14A为示出图2所示的刮水片向转动方向一方侧转动的途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B为示出图2所示的刮水片向转动方向另一方侧转动的途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为用于说明清洗器喷嘴的第一喷射孔被液体覆盖时将液体吸入第一流路内的原理的说明图。
图16为从摇臂下方侧观察的示意性地示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的刮水臂的仰视图。
图17为示出图1所示的清洗器喷嘴的另一例的与图1相对应的侧截面图。
图18为示出图17所示的管状部件的另一例的清洗器喷嘴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具有作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器喷嘴”的主喷嘴40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10进行说明。如图2中所示,车辆用刮水器装置10构成为包括:带有喷嘴的刮水臂11,具有用于喷射清洗液的主喷嘴40及副喷嘴100;以及刮水片30,用于擦拭车辆(汽车)的挡风玻璃WG的被擦拭面S。以下,对上述结构进行说明。
(关于带有喷嘴的刮水臂11)
如图3及图4所示,带有喷嘴的刮水臂11构成为包括:形成为大致长条状的刮水臂12;主喷嘴40,作为设置于刮水臂12的前端部的“清洗器喷嘴”;以及副喷嘴100,设置于刮水臂1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刮水臂12具有形成为长条状的摇臂主体部14,摇臂主体部14配置为在挡风玻璃WG(图3及图4中未图示)的厚度方向(相对于被擦拭面S正交的方向)上与挡风玻璃WG对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刮水臂12的长度方向一方侧(图3所示的箭头C方向侧)称为摇臂基端侧,将刮水臂12的长度方向另一方侧(图3所示的箭头D方向侧)称为摇臂前端侧。另外,相对于摇臂主体部14,将挡风玻璃WG侧(图3中示出的箭头E方向侧)称为摇臂下方侧;相对于摇臂主体部14,将与挡风玻璃WG相反的一侧(图3所示的箭头F方向侧)称为摇臂上方侧。
摇臂主体部14形成为,在从其长度方向观察时,摇臂主体部14的向摇臂下方侧开放的截面呈大致“U”字形(开放式截面结构)。具体地,摇臂主体部14包括:顶壁部14A;以及一对侧壁部14B、14C,从顶壁部14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向摇臂下方侧延伸设置,并且互相离来间隔而对置(参照图4)。另外,利用未图示的后盖,从摇臂下方侧阻塞摇臂主体部14。
另外,在摇臂主体部14的摇臂基端侧形成有向摇臂上方侧开放的呈大致有底圆筒状的固定部16。在固定部16的底部的轴芯部形成有呈同轴状的圆形的贯通孔16A。由此,枢轴26(参照图2)的前端部从摇臂下方侧插通到贯通孔16A内而固定,刮水臂12的基端部固定于枢轴26。上述枢轴26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固定在车辆的框架等的枢轴支架上(省略图示),经由连杆机构与刮水器马达(省略图示)相连结。
另外,利用刮水器马达WM(参照图12)的驱动力,枢轴26往复转动,由此如图2所示,刮水臂12在停止位置(图2的实线图示位置)与反转位置(图2的单点划线图示位置)之间往复转动。此外,刮水臂12从停止位置朝向反转位置的方向(图2的箭头A方向)为转动方向一方侧(往复转动的前往侧),而从反转位置朝向停止位置的方向(图2的箭头B方向)为转动方向另一方侧(往复转动的返回侧)。另外,相对于刮水臂12,转动方向一方侧与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一方侧一致,相对于刮水臂12,转动方向另一方侧与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一致。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在摇臂主体部14的前端侧形成有弯曲为曲柄状的横曲部18,摇臂主体部14的前端部相对于基端部向转动方向一方侧偏移。另外,相比于摇臂主体部14中的横曲部18靠前端侧的部分为摇臂侧连接部20,摇臂侧连接部20与刮水臂12的前端部相对应。
如图5所示,在摇臂侧连接部20的侧壁部14B、14C,形成有用于固定后述的夹子36的固定槽20A,固定槽20A向刮水臂12的前端侧开放。此外,如图6所示,在摇臂侧连接部20的顶壁部14A上,贯通形成有用于固定后述的夹子36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固定孔20B。
进而,如图5所示,在摇臂侧连接部20的宽度方向一方侧的侧壁部14B,贯通形成有用于插通后述的主喷嘴40的喷嘴连接部44的插通孔22,插通孔22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此外,在侧壁部14B上相对于插通孔22处于摇臂基端侧的位置处,贯通形成有供后述的主喷嘴40的卡合钩48卡合的卡合孔24,卡合孔24形成为以摇臂上下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形状。
(关于刮水片30)
如图4所示,刮水片30形成为沿刮水臂12的长度方向呈大致长条状。另外,刮水片3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经由后述的连接杆34而与刮水臂12的摇臂侧连接部20相连结。由此,从摇臂上下方向观察时,刮水片30相对于刮水臂12(刮水臂12的除摇臂侧连接部20外的部分)配置于转动方向一方侧。
刮水片30具有形成为大致长条状的橡胶制的刮水条32。刮水条32由配置于其上部侧的大致矩形截面状的基部32A以及从上述基部32A经由首部相连结的大致三角形截面状的擦拭部32B构成。在擦拭部32B的前端部(下端部),形成有与挡风玻璃WG的被擦拭面S接触来进行擦拭的刮板。另外,在基部32A的上部面,配置有由弹簧板材构成的大致长条板状的衬板(省略图示)。另外,刮水条32的基部32A以及衬板在由形成为长条状且截面形状呈大致“C”字形的保持壳体(省略图示)所覆盖的状态下被保持。
如图6所示,在刮水片3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设置有连接杆34。连接杆34形成为大致块状,与上述保持壳体一起并排配置在刮水片30的长度方向上。在上述连接杆34的下部,在挡风玻璃WG侧的部分上形成有未图示的长条导轨状的保持爪。另外,在刮水片3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位置处,衬板与连接杆34之间的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受到阻止,刮水条32的基部32A及衬板以收容于连接杆34内的状态由保持爪所保持。
在连接杆34的、刮水臂12的基端侧(图6的箭头C方向侧)的部分上设置有夹子36。上述夹子36形成为向摇臂下方侧开放的截面呈大致“U”字形,从摇臂上方侧覆盖连接杆34的基端侧的部分。此外,以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图6的箭头A方向及箭头B方向)为轴向,夹子36的前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连接杆34。
夹子36配置于上述摇臂侧连接部20的内侧,且固定于摇臂侧连接部20。具体地,与摇臂侧连接部20的固定槽20A嵌合的一对嵌合突起36A形成于夹子36上,由此,夹子36相对于刮水片30与刮水臂12在摇臂上下方向上一体地转动。进而,夹子36形成有与摇臂侧连接部20的固定孔20B嵌合的锁定部36B。上述锁定部36B构成为能够在摇臂上下方向上弹性变位,锁定部36B的嵌合凸部嵌合于摇臂侧连接部20的固定孔20B内。由此,刮水臂12的相对于刮水片30的刮水臂12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
另外,如图3所示,在刮水片30的上部设置有鳍片38,鳍片38以一体化的方式形成于上述保持壳体。上述鳍片38的上部面形成为,从刮水片30的长度方向观察时,随着从刮水片30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朝着宽度方向一方侧而向摇臂上方侧倾斜。由此,构成为鳍片38接受在车辆的行驶中产生的行驶风,将刮水片30向挡风玻璃WG侧按压。
(关于主喷嘴40)
如图6所示,主喷嘴40设置于刮水臂12(摇臂主体部14)的前端部,并相对于夹子36配置于摇臂基端侧。主喷嘴40由具有拒水性的树脂材料(本实施方式中为氟树脂)制成。此外,主喷嘴40具有喷嘴主体部42,喷嘴主体部42配置于刮水臂12(摇臂主体部14)的宽度方向外侧。具体而言,喷嘴主体部42抵接于摇臂主体部14的宽度方向一方侧的侧壁部14B的外侧面,在安装状态下从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一方侧覆盖侧壁部14B的插通孔22。由此,喷嘴主体部42相对于刮水片30(刮水片30的鳍片38)配置于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一方侧。此外,喷嘴主体部42形成为在刮水臂12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具体而言,如图7至图10所示,喷嘴主体部42在摇臂上下方向上具有作为与挡风玻璃WG对置配置的“对置面”的下部面42A。另外,随着朝向摇臂上方侧而向摇臂主体部14侧略微倾斜。
进而,喷嘴主体部42的摇臂基端侧的部分在摇臂主体部14侧形成有凹进一段的凹部43,凹部43形成为在侧视图(从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一方侧观察时)中呈大致倒三角形,并向摇臂上方侧且摇臂基端侧开放。另外,与凹部43的外侧面42B相接触的部分作为倾斜面42C。在侧视图中,上述倾斜面42C随着朝向摇臂基端侧而向摇臂下方侧倾斜。此外,从摇臂上方侧观察时,倾斜面42C的宽度尺寸设定为随着朝向摇臂前端侧而减小,倾斜面42C形成为大致三角形,使得倾斜面42C的摇臂前端侧的端部成为顶点。此外,在侧视图中,倾斜面42C与下部面42A交叉,喷嘴主体部42的摇臂下方侧且摇臂基端侧的部分形成为大致楔形(参照图7)。进而,喷嘴主体部42的摇臂前端侧的侧面作为侧面42D。
另外,如图11所示,主喷嘴40具有喷嘴连接部44,喷嘴连接部44形成为大致筒状,从喷嘴主体部42向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内侧(具体为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突出。具体而言,从摇臂下方侧观察时,喷嘴连接部44随着朝向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内侧而向摇臂基端侧倾斜。另外,喷嘴连接部44插通于侧壁部14B的插通孔22内,在配置于摇臂主体部14的内侧的同时,以沿着刮水臂12的横曲部18的方式从喷嘴主体部42延伸。
此外,喷嘴连接部44的基端侧的部分用作连接主体部45,从喷嘴连接部44的轴向观察的连接主体部45的外形呈大致矩形。具体而言,连接主体部45的上部面45A及下部面45B(参照图10)沿与摇臂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另外,连接主体部45的上下尺寸(上部面45A与下部面45B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略微小于侧壁部14B的插通孔22的上下尺寸,在摇臂上下方向上,连接主体部45的上部面45A与插通孔22的上侧的内周面对置配置,连接主体部45的下部面45B与插通孔22的下侧的内周面对置配置。由此,在摇臂上下方向上的主喷嘴40相对于刮水臂12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
进而,如图8及图10所示,在主喷嘴40上,在连接主体部45的基端部与喷嘴主体部42之间形成有狭缝46,狭缝46向摇臂基端侧开放,并在摇臂上下方向上贯通。另外,狭缝46的宽度尺寸设定为略大于侧壁部14B的板厚尺寸,侧壁部14B上的插通孔22的缘部配置于狭缝46内。由此,侧壁部14B由喷嘴连接部44和喷嘴主体部42所夹入,在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主喷嘴40相对于刮水臂12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参照图11)。
另外,在连接主体部45的前端部,与横曲部18的侧壁部14B对置的部分上,一体地形成有作为“卡合部”的卡合钩48。上述卡合钩48从连接主体部45的前端部一度向摇臂主体部14的侧壁部14B侧延伸,然后向连接主体部45的基端侧弯曲,使得板厚方向与侧壁部14B的板厚方向大致一致(参照图11)。
进而,在卡合钩48的前端部形成有弯曲部48A,弯曲部48A向摇臂前端侧弯曲。进而,在弯曲部48A的前端部形成有钩部48B,钩部48B向喷嘴主体部42侧(刮水臂的宽度方向一方侧)弯曲。另外,如图11所示,卡合钩48构成为可在侧壁部14B的板厚方向上弹性变形,在卡合钩48弹性变形的状态下,钩部48B插入摇臂主体部14的卡合孔24内。具体而言,弯曲部48A抵接于侧壁部14B的内侧面,卡合钩48的前端部由侧壁部14B按压向刮水臂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由此,在刮水臂12的长度方向上卡合钩48与卡合孔24卡合,在刮水臂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主喷嘴40相对于刮水臂12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喷嘴主体部42的内部,在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分支部80,分支部80与喷嘴连接部44的内部(流路)连通。此外,在喷嘴主体部42的内部形成有作为三处“流路”的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及第三流路70,这些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及第三流路70分别与分支部80连通。由此,供给到喷嘴连接部44的清洗液经由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及第三流路70而从喷嘴主体部42喷射。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流路50相对于喷嘴主体部42的倾斜面42C配置于摇臂前端侧。换言之,倾斜面42C相对于第一流路50配置于摇臂基端侧。上述第一流路50形成为截面呈圆形,在喷嘴主体部42的长度方向截面的侧截面视图(图1)中,从分支部80向挡风玻璃WG侧(喷嘴主体部42的下部面42A侧)以直线状延伸。具体而言,在侧截面视图中,第一流路50形成为随着朝向摇臂下方侧(挡风玻璃WG侧)而向摇臂基端侧倾斜。另外,第一流路50的内周面50A用作作为“拒水部”的第一拒水部52。此外,如上所述,主喷嘴40由氟树脂制成,因此第一拒水部52也由具有拒水性的树脂材料(氟树脂)构成。
另一方面,在喷嘴主体部42的下部面42A上,在与第一流路50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作为“凹部”的第一凹部56,第一凹部56向摇臂下方侧开口(以第一凹部56的开口不朝向摇臂基端侧对置的方式,与挡风玻璃WG对置地形成开口),并且与第一流路50连通。此外,第一凹部56的深度方向与第一流路50的长度方向相一致,从第一流路50的长度方向观察的第一凹部56的截面形成为与第一流路50呈同心圆的圆形。即,第一流路50的中心线与第一凹部56的中心线一致。另外,在第一凹部56的底面56A上形成的第一流路50的开口部用作作为“喷射孔”的第一主喷射孔54,第一凹部56的内部空间作为第一区域58。由此,第一主喷射孔54经由第一凹部56设置于下部面42A。
另外,第一凹部56的底面56A沿着与第一流路5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即,侧截面视图中,第一流路50的内周面50A(第一拒水部52)与底面56A所成的角度θ1设定为90°,角度θ1设定为在第一主喷射孔54的周向上恒定。
另外,从第一流路50的长度方向(延伸方向)观察的第一凹部56的截面面积设定为随着朝向第一凹部56的开口侧(挡风玻璃WG侧)而增大。即,第一凹部56形成为随着朝向挡风玻璃WG侧(喷嘴主体部42的下部面42A侧)而逐渐展开。
第二流路60相对于第一流路50配置于摇臂前端侧,并从分支部80向大致摇臂下方侧(喷嘴主体部42的下部面42A侧)以直线状延伸。具体而言,在侧截面视图中,第二流路60形成为随着从分支部80朝向摇臂下方侧而向摇臂前端侧略微倾斜。另外,第二流路60形成为截面呈圆形,第二流路60的直径尺寸设定为与第一流路50的直径尺寸相同的尺寸。另外,第二流路60的内周面60A用作作为“拒水部”的第二拒水部62,第二拒水部62由具有拒水性的树脂材料(即,氟树脂)构成。
另外,在喷嘴主体部42的下部面42A上,对应于第二流路60而形成有作为“凹部”的第二凹部66,第二凹部66与第二流路60连通。上述第二凹部66以与第一凹部56同样的方式构成。即,第二凹部66形成为以第二流路60的长度方向作为深度方向,并向挡风玻璃WG侧开口。另外,在第二凹部66的底面66A上形成有作为“喷射孔”的第二主喷射孔64,第二主喷射孔64向喷嘴主体部42的下部面42A侧(即,挡风玻璃WG侧)开口。由此,第二主喷射孔64经由第二凹部66设置于下部面42A。另外,从第二流路60的长度方向观察的第二凹部66的截面形成为与第二流路60呈同心圆的圆形。进而,第二凹部66的底面66A沿与第二流路6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第二流路60的内周面60A(第二拒水部62)与底面66A所成的角度θ2设定为在第二主喷射孔64的周向上恒定(90°)。另外,第二凹部66的内部空间用作第二区域68。
第三流路70相对于第二流路60配置于摇臂前端侧,并从分支部80向摇臂前端侧(喷嘴主体部42的侧面42D侧)以直线状延伸。具体而言,在侧截面视图中,第三流路70形成为随着从分支部80朝向摇臂前端侧而向摇臂下方侧倾斜。此外,第三流路70形成为截面呈圆形,第三流路70的直径尺寸设定为与第一流路50的直径尺寸相同的尺寸。另外,第三流路70的内周面70A用作作为“拒水部”的第三拒水部72,第三拒水部72由具有拒水性的树脂材料(氟树脂)构成。
另外,在喷嘴主体部42的侧面42D,对应于第三流路70形成有作为“凹部”的第三凹部76,第三凹部76与第三流路70连通。上述第三凹部76以与第一凹部56同样的方式构成。即,第三凹部76形成为以第三流路70的长度方向作为深度方向,并向摇臂前端侧开口。另外,在第三凹部76的底面76A上形成有作为“喷射孔”的第三主喷射孔74,第三主喷射孔74向喷嘴主体部42的侧面42D侧开口,并向挡风玻璃WG侧开口。此外,从第三流路70的长度方向观察的第三凹部76的截面形成为与第三流路70呈同心圆的圆形。进而,第三凹部76的底面76A沿与第三流路7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第三流路70的内周面70A(第三拒水部72)与底面76A所成的角度θ3设定为在第三主喷射孔74的周向上恒定(90°)。另外,第三凹部76的内部空间用作第三区域78。
此外,如图4所示,在主喷嘴40的喷嘴连接部44的前端部连接有作为“软管”的第一主喷嘴用软管90,喷嘴连接部44经由第一主喷嘴用软管90、第一软管接头92及第二主喷嘴用软管94而与车辆的第一清洗器泵(省略图示)相连接。由此,来自车辆的清洗槽(省略图示)并利用第一清洗器泵而压送的清洗液供给到主喷嘴40的喷嘴连接部44。
另外,如图14A所示,当刮水臂12向转动方向一方侧转动时,供给到喷嘴连接部44的清洗液经由分支部80并通过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向挡风玻璃WG喷射。具体而言,从第一主喷射孔54喷射的清洗液从第一主喷射孔54随着朝向摇臂下方侧而向摇臂基端侧喷射,通过第一凹部56内的第一区域58,着落到挡风玻璃WG上。此外,从第二主喷射孔64喷射的清洗液从第二主喷射孔64向摇臂下方侧喷射,通过第二凹部66内的第二区域68,着落到挡风玻璃WG上。进而,从第三主喷射孔74喷射的清洗液从第三主喷射孔74随着朝向摇臂前端侧而向摇臂下方侧喷射,通过第三凹部76内的第三区域78,着落到挡风玻璃WG上(参照图14A的箭头)。
接着,对将主喷嘴40组装到刮水臂12时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当将主喷嘴40组装到刮水臂12的前端部时,将主喷嘴40配置于摇臂主体部14的摇臂侧连接部20的宽度方向一方侧。具体而言,以使形成于摇臂主体部14的侧壁部14B的插通孔22与主喷嘴40的喷嘴连接部44在摇臂主体部14的宽度方向上对置的方式来配置主喷嘴40。
另外,使主喷嘴40移动到摇臂主体部14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图11的箭头B方向侧),将喷嘴连接部44插入插通孔22内,并使喷嘴主体部42抵接于侧壁部14B的外侧面。在上述状态下,使主喷嘴40向摇臂主体部14的长度方向一方侧(图11的箭头C方向侧)滑动,使侧壁部14B的插通孔22的缘部插入主喷嘴40的狭缝46内。此时,一体地形成于喷嘴连接部44的卡合钩48的钩部48B抵接于侧壁部14B的内侧面,卡合钩48向摇臂主体部14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弹性变形。另外,通过使主喷嘴40进一步向摇臂主体部14的长度方向一方侧滑动,卡合钩48的的钩部48B插入侧壁部14B的卡合孔24内。由此,卡合钩48与卡合孔24卡合,主喷嘴40组装到摇臂主体部14。另外,在上述状态下,卡合钩48的弯曲部48A抵接于侧壁部14B的内侧面,卡合钩48在自身的板厚方向上弹性变形。
像这样,在带有喷嘴的刮水臂11中,在将主喷嘴40的喷嘴连接部44插通到侧壁部14B的插通孔22内的状态下,使喷嘴连接部44(主喷嘴40)向刮水臂12的长度方向一方侧滑动,由此主喷嘴40的卡合钩48与卡合孔24卡合。
(关于副喷嘴100)
如图3及图4所示,副喷嘴100配置于摇臂主体部14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的内侧。具体而言,副喷嘴100对应于刮水片30的基端侧的端部配置于摇臂主体部14的内侧。上述副喷嘴100形成为大致有底圆筒形,副喷嘴100具有副喷嘴连接部101(参照图3)。另外,在副喷嘴100中形成有一对副喷射孔102A、102B(参照图4),副喷射孔102A、102B在刮水臂12的长度方向上并排配置,并与副喷嘴连接部101连通。
另外,如图4所示,副喷嘴100的副喷嘴连接部101经由第一副喷嘴用软管104、第二软管接头106及第二副喷嘴用软管108而与车辆的第二清洗器泵(省略图示)相连接。由此,由第二清洗器泵压送的清洗液从车辆的清洗槽(省略图示)供给到副喷嘴100。
另外,如图14B所示,供给到副喷嘴100的清洗液经由一对副喷射孔102A、102B向挡风玻璃WG喷射。具体而言,当向刮水片30的往复转动的前往侧(图14B的箭头B方向)转动时,从配置于摇臂前端侧的副喷射孔102A向摇臂前端侧喷射清洗液,从配置于摇臂基端侧的副喷射孔102B向摇臂基端侧喷射清洗液,清洗液着落到作为刮水片30的上述前往侧且与长度方向中间部相比靠基端侧的部分(参照图14B的箭头)。
(关于车辆用刮水器装置10的电结构)
接下来,利用图12对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10的电结构进行说明。
车辆用刮水器装置10具有刮水器开关sw1及刮水器马达WM。另外,通过将刮水器开关sw1接通(ON),刮水器马达WM进行驱动,枢轴26(参照图2)转动。上述刮水器开关sw1具有“+B端子”、“S端子”、“+1端子”及“+2端子”,“+B端子”与车辆的电池相连接。
为了使车辆用刮水器装置10对应于以高速进行操作的高速模式及以低速进行操作的低速模式,刮水器马达WM具有高速用电刷、低速用电刷以及可在低速和高速中通用的共用电刷。另外,与刮水器马达WM的低速用电刷相连接的正极端子连接到刮水器开关sw1的“+1端子”,与高速用电刷相连接的正极端子连接到“+2端子”。此外,与刮水器马达WM的共用电刷相连接的负极端子GND接地。
在刮水器马达WM中,对应于刮水片30的擦拭位置,设置有凸轮开关csw。另外构成为,在刮水片30位于除了停止位置之外的位置的状态下,即使刮水器开关sw1切断(OFF),刮水片30也可利用凸轮开关csw而返回停止位置。
凸轮开关csw具有“a接点”、“b接点”、“c接点”、“d接点”及凸轮盘cp。“a接点”与刮水器开关sw1的“+B端子”相连,“b接点”与刮水器马达WM的负极端子一同GND接地。此外,“c接点”与刮水器开关sw1的“S端子”相连接,“d接点”与后述的清洗器系统的继电器的线圈L相连接。
凸轮盘cp构成为与刮水器马达WM的输出轴相连结的蜗轮(省略图示)一体化地旋转,刮水片30在停止位置和反转位置之间往复一次,则凸轮盘cp旋转一周。此外,在图12中示出了刮水片30配置于停止位置的状态。另外,通过驱动刮水器马达WM,凸轮盘cp旋转,利用凸轮盘cp,“c接点”与“b接点”或“a接点”之中的任一个相连接。具体而言,当刮水片30位于除了停止位置之外的位置时,“c接点”与“a接点”相连接。由此,当刮水片30位于除了停止位置之外的位置时,即使刮水器开关sw1为切断(OFF)状态,驱动电流也可经由凸轮开关csw供给到刮水器马达WM。另外,当刮水片30转动到停止位置时,“c接点”与“b接点”相连接。由此,构成为,刮水器马达WM的低速用电刷和共用电刷为GND电位从而成为闭合回路,刮水器马达WM停止在停止位置。
另外,车辆用刮水器装置10具有清洗器系统,清洗器系统具有:第一清洗器泵马达PM1,用于驱动第一清洗器泵;以及第二清洗器泵马达PM2,用于驱动第二清洗器泵。第一清洗器泵马达PM1及第二清洗器泵马达PM2的各自的一端经由清洗器开关sw2而GND接地。此外,第一清洗器泵马达PM1及第二清洗器泵马达PM2的另一端中的任一方通过清洗器继电器的切换接点与车辆的电池相连接。
另外,经由清洗器联锁电路,在第一清洗器泵马达PM1及第二清洗器泵马达PM2与清洗器开关sw2之间连接有刮水器开关sw1。由此,当清洗器开关sw2接通(ON)时,利用清洗器联动电路内的刮水器继电器,刮水器进行操作。
另外,清洗器系统的清洗器继电器的线圈L基于凸轮盘cp是否与“d接点”相连接来操作,向第一清洗器泵马达PM1及第二清洗器泵马达PM2的任一方选择性地供给电流。
具体地,如图13的时序图所示,在车辆的点火开关(IG SW)接通(ON)的状态下,当清洗器开关sw2接通(ON)时,刮水片30位于停止位置(图2的状态),因此凸轮盘cp与“d接点”相连接,利用清洗器继电器使第一清洗器泵马达PM1接通(ON)。另外,利用清洗器联动电路内的刮水器继电器等的开关单元,刮水器马达WM接通(ON),刮水片30从停止位置向反转位置转动(前往)。此外,在图13中,将刮水片30向转动方向一方侧转动(前往)的状态记载为“OPEN”,将刮水片30向转动方向另一方侧转动(返回)的状态记载为“CLOSE”。
另外,设定为,在刮水片30到达反转位置(从“OPEN”切换为“CLOSE”的位置)跟前的位置处,利用清洗器继电器从第一清洗器泵马达PM1的驱动切换到第二清洗器泵马达PM2的驱动。以下,将上述切换位置称为“上切换位置”,此时的刮水片30的位置与图2的单点划线所示出的位置相对应。
另一方面,设定为,当刮水片30从反转位置转动(前往)到停止位置时,在刮水片30到达停止位置(从“CLOSE”切换为“OPEN”的位置)跟前的位置处,利用清洗器继电器从第二清洗器泵马达PM2的驱动切换到第一清洗器泵马达PM1的驱动。下文中,将上述切换位置称为“下切换位置”,此时的刮水片30的位置与图2的单点划线中所示出的位置相对应。
即,如图14A所示,在刮水臂12向转动方向一方侧转动到上切换位置为止,从主喷嘴40喷射清洗液(参照图14A的箭头)。另外,在反转位置的跟前的上切换位置处,从第一清洗器泵马达PM1的驱动切换为第二清洗器泵马达PM2的驱动,从副喷嘴100喷射清洗液。
另一方面,如图14B所示,在刮水臂12从反转位置向转动方向另一方侧转动到下切换位置为止,从副喷嘴100喷射清洗液(参照图14B的箭头)。另外,在停止位置跟前的下切换位置处,从第二清洗器泵马达PM2的驱动切换为第一清洗器泵马达PM1的驱动,从主喷嘴40喷射清洗液。
另外,将上切换位置与下切换位置之间的区域作为中央擦拭区域CA(参照图2),将中央擦拭区域CA中的转动方向的中央位置(距停止位置和反转位置等距离的位置)作为转动方向中央位置CL(参照图2)。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10中,主喷嘴40设置于刮水臂12的前端部,主喷嘴40的喷嘴主体部42相对于刮水臂12向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一方侧(转动方向一方侧)突出。另外,在喷嘴主体部42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及第三流路70。此外,在刮水臂1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设置有副喷嘴100。
另外,当将清洗液向挡风玻璃WG的被擦拭面S喷射(供给),并利用刮水片30来擦拭被擦拭面S时,将清洗器开关sw2接通(ON)。当将清洗器开关sw2接通(ON)时,刮水器开关sw1与清洗器开关sw2相连动地接通(ON),刮水片30与刮水臂12一同从停止位置向转动方向一方侧转动。此时,第一清洗器泵马达PM1驱动,相对于刮水片30从主喷嘴40向转动方向一方侧喷射(供给)清洗液。
另外,在上切换位置处,从第一清洗器泵马达PM1的驱动切换为第二清洗器泵马达PM2的驱动,从副喷嘴100供给清洗液。
若刮水片30进一步从上切换位置向转动方向一方侧转动,则刮水片30在反转位置处反转,向转动方向另一方侧转动。此时,从副喷嘴100相对于刮水片30向转动方向另一方侧供给清洗液。另外,在下切换位置处,从第二清洗器泵马达PM2的驱动切换为第一清洗器泵马达PM1的驱动,从主喷嘴40供给清洗液。
当刮水片30进一步从下切换位置向转动方向另一方侧转动时,刮水片30在停止位置处反转,向转动方向一方侧转动。然后,上述刮水片30的往复转动重复所设定的规定次数。
其中,构成主喷嘴40的第一流路50的内周面50A的第一拒水部52、构成第二流路60的内周面60A的第二拒水部62及构成第三流路70的内周面70A的第三拒水部72由具有拒水性的材料(氟树脂)构成。这些各拒水部52、62及72直到各喷射孔54、64及74,因此当水等的液体克服重力要从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浸入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第三流路70)时,上述液体会由第一拒水部52(第二拒水部62、第三拒水部72)所排斥。由此,即使在主喷嘴40的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被水等的液体覆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或防止上述液体被从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吸入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第三流路70)内而残留在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部位。
以下,关于这一点,利用图15进行说明。在图15中示出用于说明当主喷嘴40中的第一流路50的第一主喷射孔54被液体(水)覆盖时,上述液体被吸入第一流路50的原理的说明图。此外,在图15中,为了便利,省略主喷嘴40的第一凹部56的图示。
如该图所示,若第一流路50的第一主喷射孔54被液体覆盖,则因第一流路50及第一主喷射孔54的直径为小直径,固在毛细管现象的作用下,以克服重力而将液体从第一主喷射孔54吸入第一流路50内的方式发生作用。通过下列公式,求出此时的液体的吸入高度(从第一主喷射孔54的上升高度)Z。
Z=(2×T×cosθ)/(γ×r)……(1)
其中,T为液体的表面张力,θ为液体的表面与第一流路50的内周面50A之间的接触角,γ为液体的比重,r为第一流路50的半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50的内周面50A用作第一拒水部52,第一拒水部52由具有拒水性的材料(氟树脂)构成。因此,当第一流路50的第一主喷射孔54被液体(水)覆盖时,上述接触角θ为90°或更大(具体为100°~110°)。由此,上述公式(1)中的cosθ为零或更小的值,即使在第一流路50的第一主喷射孔54被液体(水)覆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或防止液体(水)被从第一主喷射孔54吸入第一流路50内而残留在喷射孔部位。
像这样,通过以具有拒水性的材料构成主喷嘴40的第一拒水部52、第二拒水部62及第三拒水部72,能够抑制或防止水等的液体被从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吸入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第三流路70)内而残留在喷射孔部位。由此,可抑制或防止在严寒地区因残留于喷射孔部位的水等的液体冻结而阻塞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的情况。其结果是,在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上,无需在主喷嘴40或刮水臂12上设置用于将冻结的水等的液体解冻的加热器,即可从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喷射清洗液。即使薄的水膜程度的液体残留并冻结,也可以喷射压力来将其与液体一同吹走并进行喷射。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主喷嘴40的第一拒水部52、第二拒水部62及第三拒水部72由氟树脂构成,因此能够将第一流路50的内周面50A、第二流路60的内周面60A及第三流路70的内周面70A的各自的摩擦系数构成为较低。由此,能够降低当清洗液通过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第三流路70)内时的清洗液的压力损失。其结果是,能够良好地从主喷嘴40向挡风玻璃WG喷射清洗液。
进而,在主喷嘴40上形成有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第三凹部76),在第一凹部56的底面56A(第二凹部66的底面56B、第三凹部76的底面56B)上形成有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另外,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及第三凹部76形成为随着朝向各自的开口侧而逐渐展开。因此,即使在喷嘴主体部42的外表面附着有液滴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上述液滴克服重力而沿着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第三凹部76)的内周面到达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由此,可进一步抑制液体的向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第三流路70)内的浸入。
另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10,在刮水臂12上搭载有主喷嘴40的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或防止冻结在主喷嘴40的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中水等的液体发生冻结。由此,因无需在主喷嘴40或刮水臂12上设置加热器,因此不需要在刮水臂12布置加热器用的导线等。因此,既可抑制刮水臂12的结构复杂化,又可在车辆用刮水器装置10的节约成本方面做出贡献。
进而,在喷嘴主体部42上,在与挡风玻璃WG的厚度方向上对置的下部面42A上开口,经由第一凹部56设置有第一主喷射孔54,经由第二凹部66设置有第二主喷射孔64。即,在可对挡风玻璃WG有效地喷射清洗液的位置处配置有第一主喷射孔54及第二主喷射孔64。另一方面,若在这种位置配置第一主喷射孔54及第二主喷射孔64,则下部面42A与挡风玻璃WG对置配置,因此第一主喷射孔54及第二主喷射孔64容易被要用刮水片30擦拭的雨滴等的附着于挡风玻璃WG的被擦拭面S上的液体所覆盖。对此,如上所述,主喷嘴40的第一拒水部52、第二拒水部62由具有拒水性的材料构成,因此即使第一主喷射孔54及第二主喷射孔64被水等的液体覆盖,也能够抑制或防止第一主喷射孔54及第二主喷射孔64中的水等的液体的冻结。由此,既可在可对挡风玻璃WG有效地喷射清洗液位置处配置第一主喷射孔54及第二主喷射孔64,也可抑制或防止第一主喷射孔54及第二主喷射孔64中的水等的液体的冻结。
此外,在主喷嘴40上设置有三处的喷射孔(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因此,能够抑制或防止上述喷射孔中的水等的液体的冻结,可对挡风玻璃WG大范围地喷射清洗液。即,假设在主喷嘴40的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中水等的液体发生了冻结的情况下,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会因冻结的冰等而阻塞。此时,可考虑操作未图示的车辆的清洗器开关,使车辆用刮水器装置10工作,利用清洗液的压力来吹走冻结的氷等,由此使各喷射孔开口。然而,若一个喷射孔先开口,则主喷嘴40内的清洗液流向开口的喷射孔,因此主喷嘴40内的清洗液的压力下降,无法使其他的喷射孔开口。因此,主喷嘴40的所有喷射孔无法都开口,无法从主喷嘴40对挡风玻璃WG大范围地喷射清洗液。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为了对挡风玻璃WG大范围地喷射清洗液而在主喷嘴40中设置三处的喷射孔情况下,如上所述,也可抑制或防止各个喷射孔中的水等的液体的冻结。因此,可抑制或防止喷射孔(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中的水等的液体的冻结,能够对挡风玻璃WG大范围地喷射清洗液。
此外,构成喷嘴主体部42的外周部的倾斜面42C相对于第一主喷射孔54配置于摇臂基端侧,从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观察时,倾斜面42C随着朝向摇臂基端侧而向摇臂下方侧(挡风玻璃WG侧)倾斜(以随着朝向摇臂前端侧而上升的斜率倾斜)。因此,在车辆的行驶中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10的操作中,可以使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喷射的清洗液着落在规定的位置。以下,对于这一点进行说明。
即,若在车辆的行驶中清洗器开关sw2接通(ON),则刮水臂12转动到反转位置附近,朝向车辆后方侧的行驶风沿着挡风玻璃WG的被擦拭面S流经刮水臂12的侧方。即,刮水臂12的长度方向根据擦拭位置而时刻变化并成为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为长条的姿态,因此在刮水臂12的侧方产生从摇臂基端侧向摇臂前端侧流动的气流W1(参照图6)。
此时,气流W1流入挡风玻璃WG与喷嘴主体部42之间,在从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喷射直到着落至挡风玻璃WG的喷射轨迹上,清洗液遭遇气流W1,存在上述清洗液可能无法着落在规定的位置的担忧。尤其是,从第一主喷射孔54喷射的清洗液是指向为从第一主喷射孔54随着朝向摇臂下方侧而向摇臂基端侧的喷射,因此容易受上述气流W1的影响。
对此,如上所述,在本公开的主喷嘴40中,构成喷嘴主体部42的外周部的倾斜面42C相对于第一主喷射孔54配置于摇臂基端侧,从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观察时,倾斜面42C随着朝向摇臂基端侧而向摇臂下方侧(挡风玻璃WG侧)倾斜(以随着朝向摇臂前端侧而上升的斜率倾斜)。因此,从刮水臂12的摇臂基端侧流向前端侧的气流W1在遇到喷嘴主体部42时被倾斜面42C整流,大部分沿着倾斜面42C流向摇臂前端侧且摇臂上方侧(参照图6的气流W2)。由此,能够抑制气流W1流入挡风玻璃WG和喷嘴主体部42之间,能够抑制气流W1遇到由第一至第三主喷嘴喷射孔54、64及74喷射的清洗液。因此,可在抑制从摇臂基端侧向摇臂前端侧流过刮水臂12的侧方的气流W1的影响的同时,可从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喷射清洗液。其结果是,可使由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喷射的清洗液着落在规定的位置。尤其是,来自第一主喷射孔54的喷射被指向为与上述气流W1相反而朝向摇臂基端侧,然而由于上述气流W1是受到了抑制的气流W1,因此清洗液不会被吹回而能够着落在规定的位置。
此外,从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观察时,气流W1在随着朝向摇臂基端侧而向摇臂下方侧倾斜的倾斜面42C的作用下整流为气流W2,因此可将作为对气流W1的大部分进行整流而得的气流W2引导向倾斜面42C侧(摇臂上方侧)。因此,与假设从摇臂上方侧观察时,倾斜面42C随着朝向摇臂基端侧而向刮水臂12侧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气流W1流入挡风玻璃WG与喷嘴主体部42之间。因此,可有效地抑制从摇臂基端侧向摇臂前端侧流过刮水臂12的侧方的气流的影响。
另外,如上所述,在喷嘴主体部42的下部面42A上形成有向挡风玻璃WG侧开放的第一凹部56及第二凹部66,在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的底面56A(底面66A)上形成有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因此,从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喷射的清洗液经过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内的第一区域58(第二区域68),然后从喷嘴主体部42的下部面42A向摇臂下方侧喷射。即,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发挥针对从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喷射的清洗液的风障的作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从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喷射的清洗液在刚刚喷射后的喷射速度的降低,从而可良好地从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喷射清洗液。尤其是,与朝向摇臂基端侧进行喷射的第一流路50相对应的第一凹部56以与挡风玻璃WG对置(不向摇臂基端侧开口)的方式开口形成,因此从第一主喷射孔54喷射的清洗液以不与从刮水臂12的基端侧向前端侧流动的气流W1对置的方式进行喷射。并且,在喷嘴主体部42的从刮水臂12的基端侧向前端侧流动的气流W1由倾斜面42C整流为其大部分流向喷嘴主体部42的上方侧,可抑制气流W1流入第一凹部56与挡风玻璃WG之间,因此从第一主喷射孔54喷射的清洗液即使脱离第一凹部56而无法获得作为风障的作用,也能够着落在难以受到气流W1的影响的期望的位置。
此外,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第三凹部76)的底面56A(底面66A、底面76A)沿着与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第三流路7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即,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第三凹部76)的底面56A(底面66A、底面76A)与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第三流路70)的内周面所成的角度θ1(角度θ2、θ3)设定为在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的周向上恒定。因此,与角度θ1(角度θ2、θ3)在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的周向上变化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从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喷射的清洗液着落在规定的位置。
即,假设在角度θ1(角度θ2、θ3)在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的周向上变化的情况下,从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喷射的清洗液会在清洗液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被拉向角度θ1(角度θ2、θ3)内的大的一方,存在相对于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第三流路7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第三流路7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喷射轴线)倾斜的倾向。对此,通过使角度θ1(角度θ2、θ3)在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的周向上恒定,从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喷射的清洗液沿着上述喷射轴线而喷射。因此,与角度θ1(角度θ2、θ3)在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的周向上变化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从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喷射的清洗液着落在规定的位置。
另外,如上所述,在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第三流路70)的长度方向观察的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第三凹部76)的截面面积设定为随着朝向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第三凹部76)的开口侧(挡风玻璃WG侧)而增大。即,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第三凹部76)形成为随着朝向挡风玻璃WG侧而逐渐展开。由此,能够抑制从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第三主喷射孔74)喷射的清洗液与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第三凹部76)的内周面的接触。
另外,从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观察喷嘴主体部42的长度方向截面时,第一流路50随着朝向摇臂基端侧而向摇臂下方侧(挡风玻璃侧)倾斜。因此,即使在气流W1从摇臂基端侧向摇臂前端侧流经刮水臂12的侧方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清洗液喷射向摇臂基端侧。由此,在刮水片30的长度方向上能够大范围地喷射清洗液。
进而,在带有喷嘴的刮水臂11上,在向侧壁部14B的插通孔22内插通主喷嘴40的喷嘴连接部44的状态下,使喷嘴连接部44(主喷嘴40)向刮水臂12的长度方向一方侧滑动,由此,主喷嘴40的卡合钩48与卡合孔24卡合。因此,将主喷嘴40组装到刮水臂12的组装方向可以为不同的两个方向(两个操作)。由此,即使在卡合钩48与卡合孔24的卡合状态解除了的情况下,为了使主喷嘴40从刮水臂12脱离,也需要使主喷嘴40向刮水臂12的长度方向另一方侧滑动,并且使主喷嘴40向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一方侧移动。因此,即使在卡合钩48与卡合孔24的卡合状态解除了的情况下,也可使主喷嘴40难以从刮水臂12脱离。另外,喷嘴连接部44的前端部连接着第一主喷嘴用软管90,并且第一主喷嘴用软管90从主喷嘴40的组装时的滑动方向、即刮水臂12的长度方向一方侧连接。因此,即使在卡合钩48与卡合孔24的卡合状态解除了的情况下,向主喷嘴40的长度方向另一方侧的滑动受到第一主喷嘴用管90的张力进一步抑制,可防止导致主喷嘴40从刮水臂12的脱离的情况。
此外,卡合钩48设置于喷嘴连接部44。因此,与将卡合钩48设置于与喷嘴连接部44不同的部位的情况(例如,将卡合钩48单独地设置于喷嘴主体部42的情况)相比,可高效地配置卡合钩48。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主喷嘴40的大型化。此外,由于卡合钩48设置于喷嘴连接部44,因而即使喷嘴主体部42配置于刮水臂12的外侧,喷嘴连接部44、即卡合钩48也可经由插通孔22配置于刮水臂12的内侧(一对侧壁部14B、14C之间)。因此,外力(例如,雪块的冲突等)难以直接地作用于卡合钩48。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卡合钩48与卡合孔24的卡合状态的解除。
并且,假设在卡合钩48与卡合孔24的卡合状态解除,卡合钩48的钩部48B滑到侧壁部14B的内侧面上的情况下,从侧壁部14B对卡合钩48会施加向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的按压力。即,从摇臂下方侧观察时,与刮水臂1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与将主喷嘴40组装在刮水臂12时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按压力作用于主喷嘴40。因此,即使在卡合钩48与卡合孔24的卡合状态解除了的情况下,由于上述按压力不作用于摇臂前端侧(即,将主喷嘴40由刮水臂12拆除的方向),因而可使主喷嘴40难以从刮水臂12脱离。
进而,在卡合钩48与卡合孔24卡合的状态(主喷嘴40组装在刮水臂12的状态)下,插通孔22由喷嘴主体部42而从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一方侧覆盖。因此,为了将喷嘴连接部44配置于刮水臂12的内侧,即使将插通喷嘴连接部44的插通孔22形成于摇臂主体部14,也不会影响刮水臂12的外观,并且能够将主喷嘴40组装在刮水臂12上。
此外,在卡合钩48与卡合孔24卡合的状态(主喷嘴40组装在刮水臂12上的状态)下,侧壁部14B的插通孔22的缘部配置于主喷嘴40的狭缝46。因此,侧壁部14B可构成为由喷嘴主体部42及喷嘴连接部44所夹入。由此,在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主喷嘴40相对于刮水臂12的相对移动能够受到限制。此外,能够提高在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主喷嘴40的组装强度。
进而,卡合钩48从喷嘴连接部44的前端侧(具体为连接主体部45的前端部)向喷嘴连接部44的基端侧延伸。另外,在卡合钩48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卡合钩48与卡合孔24卡合。因此,在主喷嘴40组装在刮水臂12上的状态下,可防止主喷嘴40的松动。此外,由于卡合钩48本身弹性变形,因此与假设在喷嘴连接部44上形成钩部48B且喷嘴连接部44弹性变形的情况相比,也能够降低作用于喷嘴连接部44的应力。由此,即使在喷嘴连接部44上设置卡合钩48的情况下,也可抑制或防止喷嘴连接部44的变形等。
另外,喷嘴主体部42相对于刮水片30的鳍片38配置于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一方侧。因此,在刮水片30配置于停止位置附近的状态下,喷嘴主体部42相对于刮水片30的鳍片38配置于在车辆的行驶中产生的行驶风的下游侧。由此,在停止位置处,可抑制从主喷嘴40的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喷射的清洗液受到行驶风的影响,并且可使清洗液更加准确地着落到规定位置。即,在刮水片30配置于停止位置附近的状态下,在相对于喷嘴主体部42的行驶风的上游侧,上述行驶风在鳍片38的作用下被引导向上方侧。此外,由于刮水片30构成为所谓的无骨式(无杆式)刮水片,因此不存在如有骨式的刮水片那样行驶风通过骨架间流向喷嘴主体部42侧的情况。由此,在停止位置附近,可抑制从主喷嘴40的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喷射的清洗液受到行驶风的影响,并且可使清洗液更加准确地着落到规定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16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200进行说明。除了以下所示的方面外,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200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方式构成。即,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10中,通过两个系统的软管将清洗液供给到主喷嘴40及副喷嘴100。换言之,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主喷嘴40的喷嘴连接部44经由第一主喷嘴用软管90、第一软管接头92及第二主喷嘴用软管94与车辆的第一清洗器泵相连接。此外,副喷嘴100的副喷嘴连接部101经由第一副喷嘴用软管104、第二软管接头106及第二副喷嘴用软管108与车辆的第二清洗器泵相连接。
与之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一个系统的软管,将清洗液供给到主喷嘴40及副喷嘴100。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具有用于向主喷嘴40及副喷嘴100供给清洗液的配管部202,配管部202针对于主喷嘴40及副喷嘴100串联地连接。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配管部202具有:第一软管204,作为经由清洗器泵连接清洗槽与副喷嘴100的“软管”;以及第二软管206,作为连接副喷嘴100和主喷嘴40“软管”。另外,配管部202在副喷嘴100上具有分支部208,分支部208将由第一软管204提供(供给)的清洗液分流为流向副喷嘴100的副喷射孔102A、102B侧的部分和流向第二软管206侧的部分。
另外,当清洗器泵马达进行驱动从而将清洗槽内的清洗液提供给第一软管204时,清洗液由分支部208分流而从副喷嘴100的副喷射孔102A、102B喷射,并从主喷嘴40的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喷射。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刮水片30从停止位置向转动方向一方侧转动时,从主喷嘴40及副喷嘴100喷射清洗液。进而,副喷嘴100的副喷射孔102A、102B的(开口)面积设定为小于(窄于)主喷嘴40的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的(开口)面积。因此,在从主喷嘴40及副喷嘴100的各喷射孔喷射的清洗液的每单位时间的喷射量的方面,副喷嘴100的喷射量比主喷嘴40的喷射量少。
此外,主喷嘴40的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的面积和副喷嘴100的副喷射孔102A、102B的面积的面积之和设定为小于(窄于)与配管部202的分支部208相比靠上游侧(第一软管204侧)的最狭窄部的截面面积。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软管204的截面面积(流路面积)设定为横跨全长而恒定,因此上述最狭窄部的截面面积成为第一软管204(紧接着由分支部208的分支之前的配管)的截面面积。即,主喷嘴40的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的面积和副喷嘴100的副喷射孔102A、102B的面积的面积之和设定为小于(窄于)第一软管204的截面面积。
另外,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200中,主喷嘴40的第一拒水部52、第二拒水部62及第三拒水部72也由具有拒水性的材料(氟树脂)构成,因此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具有用于向主喷嘴40及副喷嘴100供给清洗液的配管部202,配管部202针对于主喷嘴40及副喷嘴100串联连接。进而,主喷嘴40的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的面积和副喷嘴100的副喷射孔102A、102B的面积的面积之和设定为小于(窄于)第一软管204的截面面积。进而,副喷嘴100的副喷射孔102A、102B的(开口)面积设定为小于(窄于)主喷嘴40的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的(开口)面积。由此,通过以串联的方式设置副喷嘴100与主喷嘴40,不仅能够将对主喷嘴40的喷射性能的影响抑制得小(即,不仅防止主喷嘴40的清洗液的喷射量极端地变少的情况),还可以使主喷嘴40以更高的指向性向刮水片30的基端部侧喷射清洗液。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主喷嘴40由氟树脂制成,但主喷嘴40也可以由具有拒水性的其他树脂材料(例如,硅树脂)来制成。此外,从抑制或防止将水等的液体吸入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及第三流路70内的观点来看,为了使上述接触角θ为90°或更大,优选由具有拒水性的材料构成主喷嘴40(第一拒水部52、第二拒水部62及第三拒水部72)。然而,在起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还可由具有拒水性的其他材料来构成主喷嘴40(第一拒水部52、第二拒水部62及第三拒水部72)。例如,还可以以在清洗液的喷射压下可吹走的冻结水膜程度残留的上述接触角θ为80°或更大的方式,由具有拒水性的材料构成第一拒水部52、第二拒水部62及第三拒水部72。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由氟树脂来制造主喷嘴40,由此,第一拒水部52、第二拒水部62及第三拒水部72由具有拒水性的材料构成。取而代之地,还可通过在主喷嘴40上涂敷氟树脂或硅树脂来形成涂敷层而构成第一拒水部52、第二拒水部62及第三拒水部72。由此,例如,考虑到主喷嘴40的成形性或耐候性等,可选择其他的树脂材料(例如,PBT等)作为主喷嘴40的材料。此外,在上述情况下,还可至少在第一流路50的内周面50A(第二流路60的内周面60A、第三流路70的内周面70A)上涂敷氟树脂或硅树脂。
另外,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以氟树脂制造主喷嘴40,并且在主喷嘴40上形成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及第三流路70,第一拒水部52、第二拒水部62及第三拒水部72由具有拒水性的材料构成。取而代之地,还可构成为,形成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及第三流路70的部件与主喷嘴40为不同的部件,将上述不同的部件与主喷嘴40一体化。例如,如图17所示,也可以通过嵌件注塑或压入等的方法,使由金属制成的管状的管状部件300、302、304与主喷嘴40以一体化的方式构成,从而由管状部件300、302、304来构成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及第三流路70。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将氟树脂或硅树脂涂敷于管状部件300、302、304,来构成第一拒水部52、第二拒水部62及第三拒水部72。
另外,在上述管状部件300、302、304上,外周面构成为柱状的管状部件,但管状部件300、302、304的形态不限于此。以下,利用管状部件300来说明这一点。如图18所示,例如使管状部件300的外周面呈球状,在喷嘴主体部42的第一流路50的端部凹设形成用于保持管状部件300的球状的保持部310。另外,也可以将球状的管状部件300以可转动的方式压入并保持于第一流路50的保持部310,将上述球状的管状部件300的端面用作第一主喷射孔54。由此,可通过使球状的管状部件300相对于喷嘴主体部42转动来调整第一主喷射孔54的方向。因此,例如可根据车重或主喷嘴40的安装位置来调整清洗液对挡风玻璃WG的喷射方向。
此外,虽然通过在上述管状部件300、302、304上涂敷氟树脂或硅树脂来构成了第一拒水部52、第二拒水部62及第三拒水部72,但也可以通过对上述管状部件300、302、304施加镀层,更具体地,还可通过向金属制的上述管状部件300、302、304施加含氟的镀镍来构成第一拒水部52、第二拒水部62及第三拒水部72。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主喷嘴40上形成有三处的喷射孔(第一主喷射孔54、第二主喷射孔64及第三主喷射孔74),但主喷嘴40的喷射孔的数量可任意设定。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副喷嘴100上形成有两处的喷射孔(副喷射孔102A、102B),但副喷嘴100的喷射孔的数量可任意设定。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主喷嘴40设置于刮水臂12,但也可以构成为将主喷嘴40设置于刮水片30。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第三凹部76)的底面56A(底面66A、底面76A)沿着与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第三流路7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即,角度θ1(θ2、θ3)设定为90°。取而代之地,也可以将角度θ1(θ2、θ3)设定为任意的角度。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从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第三流路70)的长度方向观察的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第三凹部76)的截面面积设定为随着朝向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第三凹部76)的开口侧(挡风玻璃WG侧)而增大。取而代之地,也可以将从第一流路50(第二流路60、第三流路70)的长度方向观察的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第三凹部76)的截面面积设定为恒定。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主喷嘴40的喷嘴主体部42的下部面42A上形成有第一凹部56及第二凹部66,在喷嘴主体部42的侧面42D形成有第三凹部76,但也可以省略第一凹部56、第二凹部66及第三凹部76。即,还可使第一主喷射孔54及第二主喷射孔64形成于喷嘴主体部42的下部面42A,使第三主喷射孔74形成于喷嘴主体部42的侧面42D。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侧壁部14B的插通孔22和卡合孔24分别地形成,但也可以使插通孔22和卡合孔24形成为一体化的一个孔部。即,可在上述孔部形成插通主喷嘴40的喷嘴连接部44的部分和卡合主喷嘴40的卡合钩48的部分。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侧壁部14B的插通孔22构成为,从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的孔,但也可以将插通孔22形成为向摇臂下方侧开放的缺口状,优选在侧视图中,上述缺口形状呈“L”字形。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主喷嘴40的卡合钩48卡合的卡合孔24构成为孔,但与卡合钩48卡合的部分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在侧壁部14B上形成向刮水臂12的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凸部,上述凸部与卡合钩48卡合。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喷嘴连接部44形成有夹着狭缝46与喷嘴主体部42对置的凸檐部(锷部),使插通孔22的一部分呈上述凸檐部可通过的形状,凸檐部在通过了插通孔22的状态下向刮水臂12的长度方向一方侧滑动,由此使狭缝46的周边形成由凸檐部和喷嘴主体部42夹持侧壁部14B的结构。由此,可使主喷嘴40在刮水臂12的组装状态(组装姿态)进一步地稳定。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由具有拒水性的材料(氟树脂)构成的第一拒水部52、第二拒水部62及第三拒水部72设置于主喷嘴40,然而也可将由具有拒水性的材料(氟树脂)构成的拒水部应用于副喷嘴100的流路的内周面。进而,在流路的内周面设置拒水部的结构还可应用于除设置于刮水臂12的清洗器喷嘴以外的清洗器喷嘴。例如,还可将本发明应用于设置于车辆的前罩板通风窗(cowl louver)等上的清洗器喷嘴。
(附注)
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器喷嘴具有:喷嘴连接部,连接有用于供给清洗液的软管;喷嘴主体部,在内部具有与上述喷嘴连接部的内部连通且在一端侧具有向外部开口的喷射孔的流路,并从上述喷射孔向车辆的挡风玻璃喷射清洗液;以及拒水部,由具有拒水性的材料形成,在上述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中形成到达上述喷射孔的内周面。
此外,优选地,上述喷嘴主体部由氟树脂或硅树脂制成,上述流路形成于上述喷嘴主体部。
此外,优选地,在上述喷嘴主体部形成的上述流路的内周面上涂敷有氟树脂或硅树脂涂敷而形成了上述拒水部。
此外,优选地,上述流路由设置于上述喷嘴主体部的内部的管状的管状部件构成,上述管状部件的内周面涂敷有氟树脂或硅树脂涂敷而形成了上述拒水部。
此外,优选地,上述管状部件的外周面形成为球状,上述喷射孔为在上述喷嘴主体部的上述流路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的上述管状部件的端面。
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器喷嘴具有:喷嘴主体部,设置于绕枢轴的轴往复转动的刮水臂上,并向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流路,形成于上述喷嘴主体部的内部,并具有向挡风玻璃侧开口的喷射孔;以及整流部,形成上述喷嘴主体部的外周部,相对于上述喷射孔配置于上述刮水臂的基端侧,当从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观察时,随着朝向上述刮水臂的基端侧而向上述挡风玻璃侧倾斜,而对从上述刮水臂的基端侧向前端侧流动的气流进行整流。
此外,优选地,在上述喷嘴主体部上形成有向上述挡风玻璃侧开放的凹部,在上述凹部的底面上形成有上述喷射孔。
此外,优选地,上述凹部的底面与上述喷嘴部的内周面所成的角度设定为在上述喷射孔的周向上恒定。
此外,优选地,在与上述凹部的深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切割而成的上述凹部的截面面积设定为随着朝向上述凹部的开口侧而增大。
此外,优选地,从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观察时,上述流路随着朝向上述刮水臂的基端侧而向上述挡风玻璃侧延伸。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带有喷嘴的刮水臂具有:刮水臂,绕枢轴往复转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洗器喷嘴,设置于上述刮水臂,上述喷嘴主体部配置于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一方侧且上述喷嘴连接部从上述喷嘴主体部向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延伸;插通部,形成于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一方侧的侧壁部,用于插通上述喷嘴连接部;被卡合部,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一方侧的侧壁部,且相对于上述插通部配置于上述刮水臂的长度方向一方侧,用于卡合上述清洗器喷嘴;以及卡合部,设置于上述喷嘴连接部,在将上述喷嘴连接部向上述插通部插通的状态下使上述清洗器喷嘴向上述刮水臂的长度方向一方侧滑动而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
此外,优选地,在上述卡合部卡合于上述被卡合部的状态下,上述喷嘴主体部从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一方侧覆盖上述插通部。
此外,优选地,在上述清洗器喷嘴上,在上述喷嘴主体部和上述喷嘴连接部之间形成有向上述刮水臂的长度方向一方侧开放的狭缝,在上述卡合部卡合于上述被卡合部的状态下,上述插通部的缘部配置于上述狭缝内。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具有:上述实施方式的带有喷嘴的刮水臂;以及刮水片,安装在上述刮水臂的前端部,用于往复擦拭挡风玻璃。
此外,优选地,具有:副清洗器喷嘴,设置于与上述刮水臂的上述清洗器喷嘴相比靠基端侧的部位,具有用于向上述挡风玻璃喷射清洗液的副喷射孔;以及配管部,针对于上述清洗器喷嘴及上述副清洗器喷嘴而串联连接,用于向上述清洗器喷嘴及上述副清洗器喷嘴供给清洗液,其中,上述配管部具有用于将清洗液向上述清洗器喷嘴及上述副清洗器喷嘴分支的分支部,上述清洗器喷嘴的上述喷射孔的面积和上述副清洗器喷嘴的上述副喷射孔的面积的面积之和设定为小于上述配管部的上述分支部的分支前的截面面积,上述副清洗器喷嘴的上述副喷射孔的面积设定为小于上述清洗器喷嘴的上述喷射孔的面积。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带有喷嘴的刮水臂具有:刮水臂,绕枢轴往复转动;清洗器喷嘴,设置于上述刮水臂,具有向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喷嘴主体部;喷嘴部,形成于上述喷嘴主体部的内部,具有向挡风玻璃侧开口的喷射孔;以及整流部,构成上述喷嘴主体部的外周部,相对于上述喷射孔配置于上述刮水臂的基端侧,从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观察时随着朝向上述刮水臂的基端侧而向上述挡风玻璃侧倾斜,而对从上述刮水臂的基端侧流向前端侧的气流进行整流。
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具有:刮水臂,进行往复转动;刮水片,与上述刮水臂的前端部相连结;主喷嘴,设置于上述刮水臂的前端部,对擦拭面喷射清洗液;副喷嘴,设置于与上述刮水臂中的上述主喷嘴相比靠基端侧的部位,对擦拭面喷射清洗液;以及配管,针对于上述主喷嘴及上述副喷嘴串联连接,用于向上述主喷嘴及上述副喷嘴输送清洗液,上述配管部具有作为上述主喷嘴侧与上述副喷嘴侧的分支的分支部,上述主喷嘴的喷射口面积和上述副喷嘴的喷射口面积的面积之和设定为小于上述配管部的上述分支部的分支前的截面面积,上述副喷嘴的喷射口面积设定为小于上述主喷嘴的喷射口面积。
另外,2014年5月19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4-103480号的公开、2014年5月28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4-110255号的公开、2014年5月21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4-105488号的公开及2014年6月10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4-119591号的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完全包含于本说明书。

Claims (18)

1.一种清洗器喷嘴,具有:
喷嘴主体部,设置于绕枢轴往复转动的刮水臂,向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流路,形成于上述喷嘴主体部的内部,并具有向挡风玻璃侧开口的喷射孔;以及
整流部,形成上述喷嘴主体部的外周部,相对于上述喷射孔配置于上述刮水臂的基端侧,当从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观察时,随着朝向上述刮水臂的基端侧而向上述挡风玻璃侧倾斜,而对从上述刮水臂的基端侧向前端侧流动的气流进行整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器喷嘴,其中,在上述喷嘴主体部上形成有向外部开放的凹部,在上述凹部的底面上形成有上述喷射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器喷嘴,其中,上述凹部的底面与上述流路的内周面所成的角度设定为在上述喷射孔的周向上恒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清洗器喷嘴,其中,在与上述凹部的深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切割而成的上述凹部的截面面积设定为随着朝向上述凹部的开口侧而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器喷嘴,其中,从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观察时,上述流路随着朝向上述刮水臂的基端侧而向上述挡风玻璃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器喷嘴,还具有:
喷嘴连接部,连接于用于供给清洗液的软管;以及
拒水部,由具有拒水性的材料形成,在上述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到达上述喷射孔的内周面,
上述喷嘴主体部从上述喷射孔向车辆的挡风玻璃喷射清洗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洗器喷嘴,其中,上述喷嘴主体部由氟树脂或硅树脂制成,上述流路形成于上述喷嘴主体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洗器喷嘴,其中,在上述喷嘴主体部形成的上述流路的内周面上涂敷有氟树脂或硅树脂而形成了上述拒水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洗器喷嘴,其中,
上述流路由设置于上述喷嘴主体部的内部的管状的管状部件构成,
上述管状部件的内周面上涂敷有氟树脂或硅树脂而形成了上述拒水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洗器喷嘴,其中,
上述管状部件的外周面形成为球状,
上述喷射孔为在上述喷嘴主体部的上述流路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的上述管状部件的端面。
11.一种带有喷嘴的刮水臂,具有:
刮水臂,绕枢轴往复转动;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器喷嘴,设置于上述刮水臂,喷嘴主体部配置于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一方侧且喷嘴连接部从上述喷嘴主体部向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延伸;
插通部,形成于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一方侧的侧壁部,用于插通上述喷嘴连接部;
被卡合部,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一方侧的侧壁部,相对于上述插通部配置于上述刮水臂的长度方向一方侧,用于卡合上述清洗器喷嘴;以及
卡合部,设置于上述喷嘴连接部,在将上述喷嘴连接部向上述插通部插通的状态下使上述清洗器喷嘴向上述刮水臂的长度方向一方侧滑动来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有喷嘴的刮水臂,其中,在上述卡合部卡合于上述被卡合部的状态下,上述喷嘴主体部从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一方侧覆盖上述插通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有喷嘴的刮水臂,其中,
在上述清洗器喷嘴上,在上述喷嘴主体部与上述喷嘴连接部之间形成有向上述刮水臂的长度方向一方侧开放的狭缝,
在上述卡合部卡合于上述被卡合部的状态下,上述插通部的缘部配置于上述狭缝内。
14.一种带有喷嘴的刮水臂,具有:
刮水臂,绕枢轴往复转动;以及
清洗器喷嘴,设置于上述刮水臂,喷嘴主体部配置于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一方侧且与用于供给清洗液的软管连接的喷嘴连接部从上述喷嘴主体部向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延伸,
上述刮水臂具有:
插通部,形成于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一方侧的侧壁部,用于插通上述喷嘴连接部;以及
被卡合部,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一方侧的侧壁部,相对于上述插通部配置于上述刮水臂的长度方向一方侧,用于卡合上述清洗器喷嘴,
上述清洗器喷嘴具有:
上述喷嘴连接部;
上述喷嘴主体部,在内部具有与上述喷嘴连接部的内部连通且在一端侧具有向外部开口的喷射孔的流路,并从上述喷射孔向车辆的挡风玻璃喷射清洗液;
拒水部,由具有拒水性的材料形成,在上述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到达上述喷射孔的内周面;以及
卡合部,设置于上述喷嘴连接部,在将上述喷嘴连接部向上述插通部插通的状态下使上述清洗器喷嘴向上述刮水臂的长度方向一方侧滑动来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有喷嘴的刮水臂,其中,在上述卡合部卡合于上述被卡合部的状态下,上述喷嘴主体部从上述刮水臂的宽度方向一方侧覆盖上述插通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有喷嘴的刮水臂,其中,
在上述清洗器喷嘴上,在上述喷嘴主体部与上述喷嘴连接部之间形成有向上述刮水臂的长度方向一方侧开放的狭缝,
在上述卡合部卡合于上述被卡合部的状态下,上述插通部的缘部配置于上述狭缝内。
17.一种车辆用刮水器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1或14所述的带有喷嘴的刮水臂;以及
刮水片,安装于上述带有喷嘴的刮水臂的前端部,用于往复擦拭挡风玻璃。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具有:
副清洗器喷嘴,设置于与设置在上述带有喷嘴的刮水臂的上述刮水臂上的上述清洗器喷嘴相比靠基端侧的部位,具有向上述挡风玻璃喷射清洗液的副喷射孔;以及
配管部,针对于上述清洗器喷嘴及上述副清洗器喷嘴串联连接,用于向上述清洗器喷嘴及上述副清洗器喷嘴供给清洗液,
上述配管部具有用于将清洗液向上述清洗器喷嘴及上述副清洗器喷嘴分支的分支部,
上述清洗器喷嘴的上述喷射孔的面积和上述副清洗器喷嘴的上述副喷射孔的面积的面积之和设定为小于上述配管部的上述分支部的分支前的截面面积,
上述副清洗器喷嘴的上述副喷射孔的面积设定为小于上述清洗器喷嘴的上述喷射孔的面积。
CN201580026241.6A 2014-05-19 2015-05-15 清洗器喷嘴、带有喷嘴的刮水臂及车辆用刮水器装置 Active CN1064141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3480A JP6313651B2 (ja) 2014-05-19 2014-05-19 ノズル付ワイパアーム及び車両用ワイパ装置
JP2014-103480 2014-05-19
JP2014-105488 2014-05-21
JP2014105488A JP6313655B2 (ja) 2014-05-21 2014-05-21 ノズル付ワイパアーム及び車両用ワイパ装置
JP2014-110255 2014-05-28
JP2014110255A JP6413349B2 (ja) 2014-05-28 2014-05-28 ウォッシャノズル及び車両用ワイパ装置
JP2014-119591 2014-06-10
JP2014119591A JP6330222B2 (ja) 2014-06-10 2014-06-10 ワイパ装置
PCT/JP2015/064098 WO2015178319A1 (ja) 2014-05-19 2015-05-15 ウォッシャノズル、ノズル付ワイパアーム、及び車両用ワイ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4188A CN106414188A (zh) 2017-02-15
CN106414188B true CN106414188B (zh) 2019-04-05

Family

ID=54553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6241.6A Active CN106414188B (zh) 2014-05-19 2015-05-15 清洗器喷嘴、带有喷嘴的刮水臂及车辆用刮水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2407B2 (zh)
CN (1) CN106414188B (zh)
DE (1) DE112015002380T5 (zh)
WO (1) WO20151783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7002548T5 (de) 2016-05-18 2019-02-21 Denso Corporation Fahrzeugwischervorrichtung
JP6568556B2 (ja) * 2017-07-20 2019-08-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ウォッシャ液供給システム
FR3070943B1 (fr) * 2017-09-14 2021-12-17 Coutier Moulage Gen Ind Systeme de lavage et d'essuyage embarque pour pare-brise de vehicule
CN107650869B (zh) * 2017-09-28 2024-03-29 张亚萍 电加热式雨刮器、电热雨刮系统及汽车
CN110227614B (zh) * 2018-03-13 2021-10-08 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车辆前风窗洗涤喷嘴
DE102018002610B4 (de) * 2018-03-29 2022-03-10 Psa Automobiles Sa Scheibenwaschdüs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11034336B2 (en) * 2018-10-05 2021-06-15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to remove vehicle sensor debris
CN109398319B (zh) * 2018-11-22 2020-01-14 路国廷 一种多孔雨刷器及汽车
DE102019218578B4 (de) * 2019-11-29 2022-10-06 Robert Bosch Gmbh Wischarmvorrichtung, Düsenelement und Scheibenwischer
CN113401089A (zh) * 2020-03-17 2021-09-17 台州法雷奥温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刮水器刮臂和刮水器组件
CN113183921A (zh) * 2021-05-27 2021-07-30 江苏云睿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雨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0825A (zh) * 2004-04-16 2007-06-13 雷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玻璃清洗液的可调支承的喷嘴
CN103079911A (zh) * 2011-04-20 2013-05-01 阿斯莫有限公司 车辆用刮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07980C2 (de) * 1989-03-11 1996-09-19 Teves Gmbh Alfred Scheibenreinigungsanlage
DE4117109C2 (de) * 1991-05-25 1996-04-04 Teves Gmbh Alfred Wisch- und Waschanlage, insbesondere für Scheiben von Kraftfahrzeugen
US5267693A (en) * 1992-02-12 1993-12-07 Dickey Barry A Spray gun non-stick paint connector block
US5291627A (en) * 1993-04-06 1994-03-08 Liou Ming Chong Windshield wiper arm assembly with fluid passage therethough
DE4321327A1 (de) * 1993-06-26 1995-03-02 Teves Gmbh Alfred Düsenvielfach mit einstückiger Dichtung für Scheibenreinigungsanlage
JP2963843B2 (ja) 1994-06-06 1999-10-18 株式会社ミツバ 車両用ウオッシャノズル
DE4424075A1 (de) * 1994-07-08 1996-01-11 Teves Gmbh Alfred Spritzvorrichtung für eine Scheibenreinigungsanlage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9833142A1 (de) * 1998-07-23 2000-02-03 Mannesmann Vdo Ag Scheibenreinigungsanlage
DE19914122A1 (de) * 1999-03-27 2000-09-28 Volkswagen Ag Scheibenwischer für Fahrzeuge
US20030000984A1 (en) * 2000-01-04 2003-01-02 Vick Ross W. Device cover, particularly suited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2002067886A (ja) 2000-08-30 2002-03-08 Asmo Co Ltd ウォッシャノズル付ワイパ
JP2002237065A (ja) * 2001-02-09 2002-08-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スポット走査制御装置
JP4045758B2 (ja) * 2001-06-15 2008-02-13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ワイパアームにおけるウオッシャノズルの取付構造
JP4580124B2 (ja) 2001-07-11 2010-11-10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ワイパアーム
US20060283985A1 (en) * 2005-06-09 2006-12-21 H. Ikeuchi & Co., Ltd. Ultra-fine spray-jetting nozzle
US20070018012A1 (en) * 2005-07-19 2007-01-25 Harris Daryl G Nozz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07112392A (ja) * 2005-10-24 2007-05-10 Asmo Co Ltd ワイパブレード
DE102010064178A1 (de) 2010-12-27 2012-06-28 Robert Bosch Gmbh Wisch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cheibenwischvorrichtung
JP5529777B2 (ja) 2011-02-01 2014-06-25 アスモ株式会社 車両用ワイパ装置
JP6125763B2 (ja) * 2012-05-28 2017-05-10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バルブ及びウォッシャ装置
FR2994144B1 (fr) * 2012-08-02 2014-08-29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entre un bras d'essuyage et un balai d'essuyage, comprenant un tube surmoule
US9937899B2 (en) 2013-10-28 2018-04-10 Asmo Co., Ltd. Wiper arm and vehicle wiper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0825A (zh) * 2004-04-16 2007-06-13 雷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玻璃清洗液的可调支承的喷嘴
CN103079911A (zh) * 2011-04-20 2013-05-01 阿斯莫有限公司 车辆用刮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80903A1 (en) 2017-03-23
DE112015002380T5 (de) 2017-02-16
WO2015178319A1 (ja) 2015-11-26
US10442407B2 (en) 2019-10-15
CN106414188A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4188B (zh) 清洗器喷嘴、带有喷嘴的刮水臂及车辆用刮水器装置
US7836541B2 (en) Wiper blade and vehicle wiper device
US8898849B2 (en) Windscreen wiper blade having a built-in washer liquid conduit
US10507803B2 (en) Wiper apparatus and nozzle unit
CN105752034B (zh) 装配有喷洒喷嘴的擦拭器臂
CN107021072B (zh) 刮水器装置
US20150217730A1 (en) Windscreen wiper device
EP3002166B1 (en) Windscreen wiper arm with a nozzle
US20160229377A1 (en) Nozzle for a vehicle window wiper
JP5961524B2 (ja) 車両用ワイパ装置
JP2002302019A (ja) ワイパアーム
JP5324516B2 (ja) ワイパ装置
US8015655B1 (en) Windshield wiper apparatus
JP2007062548A (ja) ワイパ装置
JP3717416B2 (ja) ワイパ装置
JP6437235B2 (ja) ワイパ装置
JP6413349B2 (ja) ウォッシャノズル及び車両用ワイパ装置
CN104684770A (zh) 用于驱动窗户擦拭系统、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风挡玻璃擦拭系统的擦拭器的驱动臂以及包括这种臂的擦拭系统
ES2279493T3 (es) Dispositivo de lavado del cristal de custodia trasero de un vehiculo automovil.
CN105934375A (zh) 用于擦拭车辆风挡的系统
JP2002321599A (ja) ワイパアーム及びウォッシャノズル
CN105253106A (zh) 具有整体形成的清洗器喷嘴的刮水器装置
US11447104B2 (en) Windscreen wiper arm, particularly for automobiles
JP2020090239A (ja) ワイパ装置
CN202368537U (zh) 有骨整体式雨刮及应用有骨整体式雨刮的卡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2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Denso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izuoka

Applicant before: Arsmo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