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4164A -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14164A CN106414164A CN201680001519.9A CN201680001519A CN106414164A CN 106414164 A CN106414164 A CN 106414164A CN 201680001519 A CN201680001519 A CN 201680001519A CN 106414164 A CN106414164 A CN 1064141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tection sensor
- load detection
- metallic plate
- electrode
- sensor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6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07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KXGFMDJXCMQABM-UHFFFAOYSA-N 2-methoxy-6-methyl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CH]OC1=CC=CC([CH])=C1O KXGFMDJXCMQAB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KYTZHLUVELPASH-UHFFFAOYSA-N naphthalene-1,2-dicarboxy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2=C(C(O)=O)C(C(=O)O)=CC=C21 KYTZHLUVELPAS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68 pheno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11 pheno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749 polyuretha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KUCOHFSKRZZVRO-UHFFFAOYSA-N terephthalaldehyde Chemical compound O=CC1=CC=C(C=O)C=C1 KUCOHFSKRZZV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94—Upholstery spring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2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ohmic resistance of solid materials or of electrically-conductive fluids; by making use of electrokinetic cells, i.e. liquid-containing cells wherein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is produced or varied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 G01L1/22—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ohmic resistance of solid materials or of electrically-conductive fluids; by making use of electrokinetic cells, i.e. liquid-containing cells wherein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is produced or varied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using resistance strain gauges
- G01L1/225—Measuring circuit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4—Cases; Cov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01H13/16—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adapted for operation by a part of the human body other than the hand, e.g. by foo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spacers between contact carrying lay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10/00—Sensor types, e.g. for 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or for controlling seats
- B60N2210/40—Force or pressure sens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30/00—Communication or electronic aspects
- B60N2230/10—Wired data 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26—C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所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A)具备:载荷检测传感器(5A),其具有隔着规定的间隔而相互对置的一对电极以及覆盖一方的电极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板;以及按压部件,其被座椅装置的座垫按压并具有比座垫硬质的按压部(43),一对电极借助由按压部(43)对金属板的一部分进行按压所引起的金属板的挠曲,从而相互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应用于适当地检测就座的情况。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安全系统中的一个,实际应用对在乘车时未系上安全带的情况发出警告的报警系统。在该报警系统中,在感知到人的就座的状态而未感知到系上安全带的情况下,发出警告。作为感知该人的就座的装置,存在使用对由就座产生的载荷进行检测的就座检测装置。
作为就座检测装置,公知有一种使用载荷检测传感器的就座检测装置,其中,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形成为如下结构:形成有开口的间隔件配置于一对树脂制的薄膜之间,形成于各个薄膜上的电极在间隔件的开口内相互隔着规定的间隔而对置。但是,树脂制的薄膜一般存在若温度上升则强度降低,即便是微弱的力也发生挠曲的趋势。因此,若被置于像炙热阳光下的汽车的车内那样高温的环境中,则如上述那样存在树脂制的薄膜的强度降低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存在即使在比正常人的载荷轻的载荷作用于座椅装置的情况下也误检测为就座的担忧。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能够抑制上述那样的误检测的就座感知装置。在该就座检测装置所使用的载荷检测传感器中,在一对树脂制的薄膜之间配置有开口了的间隔件,形成于各个薄膜上的电极在间隔件的开口内相互隔着规定的间隔而对置,在一方的薄膜中的与间隔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以覆盖上述开口的方式配置有金属板。
根据该就座检测装置,金属板具有弹性,该弹性不大会因温度而变化,因此,通过该金属板,就座检测时的薄膜的挠曲方式因温度而发生变化的情况得到抑制。因此,根据上述就座传感器,能够抑制检测到就座的载荷因温度而发生变化。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05324548号公报
但是,在设置有上述那样的金属板的情况下,与未设置金属板的情况相比,存在薄膜难以挠曲从而载荷检测单元难以接通进而难以检测到就座的担心。因此,寻求一种在既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又能够抑制就座的误检测的就座检测装置中能够使用的对载荷进行检测的装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又能够抑制就座的误检测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配置于座垫下方,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载荷检测传感器,其具有隔着规定的间隔而相互对置的一对电极、以及从上述座垫侧覆盖上述一对电极中的位于上述座垫侧的一方的电极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板;以及按压部件,其被座椅装置的座垫按压并具有比上述座垫硬质的按压部,上述一对电极借助由于上述按压部对上述金属板的一部分进行按压所引起的上述金属板的挠曲而相互接触。
在这样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中,位于座垫侧的一方的电极因被按压部按压的金属板的挠曲而被按压,并与另一方的电极接触而使开关接通。然而,对于金属而言,即使在温度产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挠性也不大会变化。因此,即使在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周围的环境温度产生变化的情况下,被按压部按压的金属板的挠曲方式也不大会变化。因此,根据该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即使在环境温度产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就座的误检测。另外,在该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中,比座垫硬质的按压部对金属板的一部分进行按压,因此与座垫直接按压金属板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金属板适当地弯曲,从而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另外,由于金属与树脂相比难以产生蠕变,所以即使一部分被按压部件按压,也难以对金属板造成压痕。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既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又能够抑制由压痕等引起的就座的误检测。
另外,优选,上述按压部件还具有被上述座垫按压的受压面,上述受压面的面积比上述按压部的与上述金属板接触的面积大。
由于被座垫按压的受压面的面积比与金属板接触的按压部的面积大,从而能够使在宽阔的面上受到的按压力集中于按压部,从而能够更加适当地使金属板弯曲。因此,能够更加适当地检测就座。
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受压面的面积比上述一方的电极的面积大。
由于受压面的面积比被按压部按压的电极的面积大,所以座垫能够从该电极的正上方以外的方向对受压面传递力。因此,能够更加适当地使按压力集中于按压部,从而能够更加适当地使金属板弯曲。其结果是,因此能够更加适当地检测就座。
另外,优选,上述按压部在未被上述座垫按压的状态下与上述金属板接触。
由于按压部在未被座垫按压的状态下与金属板接触,所以通过使座垫对按压部件进行按压,从而按压部能够迅速地按压金属板。因此,能够迅速地检测到就座。
另外,优选,还具备对上述金属板的面方向上的上述按压部件与上述金属板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的第1移动限制部件。
利用第1移动限制部件,能够抑制按压部与金属板的相对的位置偏移,从而能够抑制按压部对金属板以外进行按压。
另外,优选,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还具有形成有开口的片状的间隔件、以及设置于上述间隔件的两面的一对绝缘片,上述一对电极设置于上述绝缘片的上述间隔件侧的面,并隔着上述开口而相互对置,上述金属板设置于一方的上述绝缘片的与上述间隔件相反的一侧。
在该情况下,借助被按压部按压的金属板的挠曲来按压绝缘片与绝缘片上的电极,从而使电极彼此接触。根据这样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由于电极设置于绝缘片上,所以能够抑制电极与其他导电性的部件的不必要的短路。并且,即使在因温度变化而使得绝缘片的挠性产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金属板的挠曲方式也不大会变化,因此能够抑制由就座的温度引起的误检测。
并且,优选,上述一对绝缘片与上述金属板非粘合。
一般地绝缘片与金属板的热膨胀率不同。因此,在温度变化时,绝缘片的一部分的位置与金属板的一部分的位置欲相互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在绝缘片与金属板粘合时,存在对绝缘片上的电极施加不必要的应力的担忧。但是,在绝缘片与金属板非粘合的情况下,即使因温度变化而使得绝缘片以及金属板以相互不同的膨胀率膨胀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如上述那样对电极施加不必要的应力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优选,还具备对上述一对绝缘片的面方向上的上述一对绝缘片与上述金属板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的移动限制部件。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利用移动限制部件,来抑制金属与绝缘片的位置偏移从而导致金属板未覆盖电极的不良状况。
另外,优选,上述移动限制部件成为收容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壳体的一部分。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有时具有壳体,在该情况下,载荷检测传感器有时以收容于该壳体内的方式来加以使用。因此,该壳体的一部分成为移动限制部件,从而除了壳体之外无需另外设置移动限制部件。因此,在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具有壳体的情况下,能够简化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结构。
另外,在如上述那样使用一对绝缘片的情况下,优选,上述金属板的至少覆盖上述电极的部位从上述绝缘片分离。
由于金属板从绝缘片分离,从而能够抑制由金属板的微小的挠曲引起的电极的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因货物等朝向座面的配置而检测到就座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金属板由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以从上述电极分离的方式进行变形的双金属板形成。
一般地绝缘片由树脂构成,在树脂制的绝缘片上形成有电极的情况下,树脂容易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变形,因此随着温度的上升即便是弱力也容易使绝缘片变形从而使电极彼此接触。因此,通过如上述那样使金属板由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以从电极分离的方式进行变形的双金属板形成,从而能够抑制以下情况的发生,即:在温度上升时如上述那样的电极彼此容易以弱力接触的情况、以及金属板从电极分离所导致的金属板难以按压绝缘片从而使就座的检测产生变化的情况。因此,能够更加适当地检测就座。
另外,优选,被上述金属板覆盖的一方的上述电极与上述金属板形成为一体,并且该电极成为上述金属板的一部分。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又能够抑制就座的误检测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安装于S形弹簧的样子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4是图3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X-X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3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Y-Y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3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7是表示图3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接通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9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8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图。
图10是图8、图9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8、图9的开关片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存在各图的比例尺与以下的说明所记载的比例尺不同的情况。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的分解图,图2是表示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安装于座椅装置的S形弹簧的样子的剖视图。此外,图2是沿着座椅装置的左右方向的面上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剖视图。如图1、图2所示,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A具备台座2A、壳体3A、壳体罩4A以及载荷检测传感器5A作为主要的结构。
台座2A具有供壳体3A载置的载置部21、以及与该载置部21连结的一对钩部22。载置部21的上侧的面形成为供壳体3A载置的载置面21S。另外,在载置部21形成有从载置面21S贯通至载置部21的下侧的面(与载置面21S相反的一侧的面)的多个贯通孔23。台座2A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成形而成,在该情况下,板厚例如为0.8mm。
一对钩部22分别设置于以夹持载置部21的方式相互对置的位置,并且分别嵌入于车辆的座椅装置中的在框架的开口并排架设的多个S形弹簧100中的邻接的一对S形弹簧100。因此,各个钩部22是使台座2A卡止于S形弹簧100的卡止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钩部22形成为沿座椅装置的横向排列,并嵌入于在该横向上邻接的一对S形弹簧100。另外,在一对钩部22如此地嵌入至邻接的一对S形弹簧100的状态下,载置部21位于在多个S形弹簧100上载置的座垫SC的下方,并且在从上方观察多个S形弹簧的情况下,载置部21配置在该一对S形弹簧100之间。在一对钩部22如上述那样地嵌入至一对S形弹簧100的状态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面21S位于比各个S形弹簧100的下端部更靠下侧的位置。
如图1、图2所示,壳体3A具有:与未图示的车辆用控制单元连接的连接器部31;以及与该连接器部31连结的开关收容部32。开关收容部32具有底壁37以及框壁38,由该底壁37以及框壁38形成有收容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收容空间C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树脂成型时的变形,对框壁38实施了减薄加工。
在开关收容部32的底壁37,设置有一对固定用销33以及一对连接销34。一对固定用销33分别是用于对收容在壳体3A内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A进行固定的销。另外,一对连接销34分别是用于与连接器部31的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并且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A电连接,从而将连接器端子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A电连接的销。此外,在图1中,省略了连接器部31的连接器端子。
在开关收容部32的框壁38的外侧面设置有一对突出片35。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一对突出片35以沿座椅的横向排列的方式设置。另外,在框壁38的下端设置有嵌入台座2A的各个贯通孔23的多个钩片36。通过将各个钩片36嵌入台座2A的各个贯通孔23,从而将壳体3A固定于台座2A,由此,如上述那样地将壳体3A载置于台座2A的载置面21S。
壳体罩4A是覆盖开关收容部32的收容空间CA的盖部件,并且是被座垫SC按压从而对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开关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壳体罩4A具有顶壁44以及框壁48a。在壳体罩4A的框壁48a的下端设置有一对臂41。在各个臂41贯穿设置有开口42,上述开口42供壳体3A中的设置于开关收容部32的框壁38的突出片35嵌入。通过将壳体3A的一对突出片35分别嵌入一对臂41各自的开口42,从而使壳体罩4A卡止于壳体3A。因此,在壳体罩4A卡止于壳体3A的状态下,一对臂41成为从座椅的横向夹持壳体3A的状态。
在壳体罩4A的顶壁44,设置有从壳体3A中的与开关收容部32的底壁37对置的内侧面突出的按压部43。按压部43的前端呈凸状的曲面形状,并且在壳体罩4A覆盖壳体3A且在各个开口42分别嵌入有突出片35的状态下,该前端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开关接触。即,对于按压部43的前端而言,在未如后述那样壳体罩4A被座垫SC按压的状态下,该前端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开关接触。
此外,壳体罩4A由比座垫SC硬质的材料形成。因此,作为壳体罩4A的一部分的按压部43也由比座垫SC硬质的材料形成。一般地,座垫SC由发泡的聚氨酯树脂构成,因此作为这种壳体罩4A的材料,可举出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树脂。
这样,在壳体罩4A的按压部43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A接触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壳体罩4A的顶壁44与壳体3A的框壁38分离,从而形成有缝隙GA。
这样,在组成完毕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A安装于一对S形弹簧100的状态下,壳体罩4A的顶壁44的上表面44S隔着规定的距离而与座垫SC的下表面对置。该上表面44S形成为平面状。上表面44S是被座垫SC按压的面,能够将其理解为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A的受压面。该上表面44S的面积形成为比按压部43中的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开关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大。
接下来,对收容于壳体3A的开关收容部32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A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结构的分解图。另外,图4是图3所示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X-X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3所示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Y-Y线的剖视图。
如图3~图5所示,载荷检测传感器5A具备第1电极片50、第2电极片60、以及间隔件70作为主要的结构。
第1电极片50例如具有几乎没有挠性的绝缘性的基板51。作为基板51的材料,可举出酚醛树脂或者环氧树脂等。在该基板51中的与第2电极片60对置的一方的面F1配置有第1电极52以及第1接点部53。
第1电极52是构成开关SW的一方的电极,其例如形成为圆形的金属印刷层。另外,第1接点部53通过将与第2电极片60接触的大体呈矩形的接触区域AR1、和与该第2电极片60非接触的非接触区域AR2相互连接而成。
基板51中的与一方的面F1相反的一侧的另一方的面F2成为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下表面,在该另一方的面F2配置有电阻54。电阻54是用于检测断线的电阻,在本实施方式中,电阻54由片式电阻构成。
在基板51形成有从该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贯通至另一方的面F2的多个贯通孔,它们分别形成为第1片贯通孔55A、第2片贯通孔55B、固定用贯通孔55C、55D以及销用贯通孔55E、55F。
第1片贯通孔55A是使开口位于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中的配置有第1电极52的区域内的片贯通孔。在第1片贯通孔55A内设置有第1导电性部件CPA,经由该第1导电性部件CPA,将配置于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的电路部位与第1电极52电连接。由此,第1导电性部件CPA与电阻54电连接,其结果是,第1电极52与电阻54电连接。另外,第1导电性部件CPA设置于第1片贯通孔55A的内周面上,在第1片贯通孔55A内形成有被该第1导电性部件CPA包围的空气孔SP。
第2片贯通孔55B是使开口位于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中的配置有第1接点部53的区域内的片贯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片贯通孔55B的开口位于第1接点部53的非接触区域AR2内。
在第2片贯通孔55B内填充有第2导电性部件CPB。经由该第2导电性部件CPB,将配置于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的电路部位与第1接点部53的非接触区域AR2电连接,在基板51的另一方的面F2中,第2导电性部件CPB与电阻54连接。因此,电阻54与第1接点部53电连接。由于第1电极52与电阻54如上述那样地电连接,所以第1电极52、电阻54、以及第1接点部53依次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
固定用贯通孔55C、55D是供壳体3A中的设置于开关收容部的底壁37的一对固定用销33插通的贯通孔。该固定用贯通孔55C、55D的直径与一对固定用销33的外径为相同程度。
销用贯通孔55E、55F是供设置于壳体3A的一对连接销34插通的贯通孔。在销用贯通孔55E的内部设置有作为载荷检测传感器5A中的电路的一方的末端部位的端子55T,在销用贯通孔55F的内部设置有作为载荷检测传感器5A中的电路的另一方的末端部位的端子55S。端子55T电连接于第1电极52和电阻54的接点,端子55S电连接于电阻54和第1接点部53的接点。另外,端子55T、55S沿着对应的销用贯通孔55E、55F的内周面设置,被该端子55T、55S包围的空间的宽度与连接销34的外径为相同程度。若一对连接销34插通于上述销用贯通孔55E、55F,则端子55T与一方的连接销34电连接,端子55S与另一方的连接销34电连接。
第2电极片60由金属板61构成,其具有第2电极62与第2接点部63作为主要的结构。
金属板61由具有挠性的厚度较薄的金属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具有比基板51的纵向宽度短的纵向宽度、且具有与该基板51的横向宽度同等的横向宽度的厚度较薄的长方体状。作为金属板61的材料,只要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举出铜、不锈钢等。
在金属板61形成有从该金属板61的一方的面贯通至另一方的面的固定用贯通孔65C、65D。固定用贯通孔65C、65D是供壳体3A中的设置于开关收容部的底壁的一对固定用销33插通的贯通孔,其形成为与形成于第1电极片50的基板51的固定用贯通孔55C、55D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另外,第2电极62以及第2接点部63相对于固定用贯通孔65C、65D的配置部位、与第1电极片50中的第1电极52以及第1接点部53相对于固定用贯通孔55C、55D的配置部位形成为相对相同的位置关系,在使第1电极片50与金属板61重叠的情况下,固定用贯通孔55C与固定用贯通孔65C相互重叠,固定用贯通孔55D与固定用贯通孔65D相互重叠。
第2电极62是构成开关SW的另一方的电极,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金属板61中的隔着间隔件70而与第1电极52对置的部位。即,金属板61的一部分兼作第2电极62。因此,如图1、图2所示,第1电极52、第2电极62中的位于座垫SC侧的第2电极62被金属板61从座垫侧覆盖,从而能够如上述那样地理解为与金属板61形成为一体。此外,例如,也可以将与金属板61相同的材料或者不同的材料的金属层作为第2电极62,并配置于金属板61中的隔着间隔件70而与第1电极52对置的部位。
第2接点部63是构成连接维持部AP的一方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板簧。即,在金属板61,隔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从该金属板61的一端朝向另一端侧延伸的一对切口61A、61B(图1),上述切口61A、61B所夹的部位成为第2接点部63。另外,以使该第2接点部63相对于金属板61的板面倾斜的方式,将该第2接点部63的根部朝向第1电极片50侧弯折,从而使第2接点部63形成为板簧。这样,在金属板61中,与成为第2电极62的部位不同的部位成为第2接点部63。在第1电极片50与第2电极片60重叠的情况下,形成第2接点部63的位置成为与第1接点部53的接触区域AR1重叠的位置。此外,形成为第2接点部63的板簧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根部的宽度比开放端的宽度大的梯形状,可以应用矩形、梯形以外的各种形状。另外,作为第2接点部63,也可以将与金属板61相同的材料或者不同的材料的金属层配置于金属板61的第1电极片50侧。
间隔件70是夹持在第1电极片50与第2电极片60之间的厚度较薄的绝缘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与从金属板61除去第2接点部63后的金属板大体相同形状、相同大小。作为间隔件70的材料,可举出PET、PI或者PEN等树脂。
在该间隔件70形成有开口71。该开口71在配置于基板51的第1电极52与和该第1电极52对置的金属板61的第2电极62之间,在铅直方向上形成于与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重叠的位置。开口71的大小成为比第1电极52的大小稍小的状态。
另外,在间隔件70形成有狭缝状的开口72。该开口72在配置于基板51的第1接点部53与和该第1接点部53对置的金属板61的第2接点部63之间,在铅直方向上形成于与第1接点部53以及第2接点部63重叠的位置。开口72的大小成为比金属板61中的形成为第2接点部63的板簧的大小稍大的状态。
并且,在间隔件70形成有从该间隔件70的一方的面贯通至另一方的面的固定用贯通孔75C、75D。固定用贯通孔75C、75D是供壳体3A中的设置于开关收容部的底壁的固定用销33插通的贯通孔,其与形成于第1电极片50的基板51的固定用贯通孔55C、55D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另外,间隔件70中的开口71以及开口72相对于固定用贯通孔75C、75D的配置部位、第1电极片50中的第1电极52以及第1接点部53相对于固定用贯通孔55C、55D的配置部位形成为相对相同的位置关系。因此,在使第1电极片50、间隔件70、以及第2电极片60重叠的情况下,固定用贯通孔55C、固定用贯通孔65C、以及固定用贯通孔75C相互重叠,固定用贯通孔55D、固定用贯通孔65D、以及固定用贯通孔75C相互重叠。
这样的第1电极片50、第2电极片60以及间隔件70重叠而构成载荷检测传感器5A。在载荷检测传感器5A中,如图4所示,第1电极52与第2电极62隔着开口71而对置,从而形成开关SW。在第1电极52与第2电极62分离的状态下,第1电极52与第2电极62的距离例如为0.1mm。而且,形成于电极贯通孔52A内的空气孔SP与开口71连通。因此,在第2电极62挠曲而与第1电极52接触的情况下,能够将不必要的空气从空气孔SP向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外部排出。这样,第1片贯通孔55A不仅是用于将配置于基板51的一方的面F1的第1电极52与配置于另一方的面F2侧的电路部位电连接的孔,还兼作将开口71内的空气向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外部排出的排气孔。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载荷检测传感器5A中,第2电极片60的第2接点部63形成为板簧,并相对于金属板61的板面处于产生塑性变形而始终倾斜的状态。因此,如图5所示,第2接点部63从间隔件70的由切口形成的开口72内脱离,并与第1电极片50的第1接点部53的接触区域AR1连接。这样,第1接点部53与第2接点部63接触从而形成连接维持部AP。即,第1电极片50的第1接点部53是构成即使在未对壳体罩4A施加外压的情况下也维持电连接的连接维持部AP的一方的部件,第2电极片60的第2接点部63是构成该连接维持部AP的另一方的部件。
如图1所示,通过将壳体3A的一对固定用销33依次插通于第1电极片50的固定用贯通孔55C、55D、间隔件70的固定用贯通孔75C、75D以及第2电极片60的固定用贯通孔65C、65D,从而将这样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A固定于壳体3A。
在载荷检测传感器5A固定于壳体3A的状态下,一对连接销34分别插入于第1电极片50的销用贯通孔55E、55F。由此,设置于销用贯通孔55E、55F的内部的端子55T、55S与对应的连接销34接触,并经由该连接销34而与壳体3A的连接器部31的连接器端子电连接。
另外,通过安装壳体罩4A,从而按压部43的前端如上述那样地和开关SW中的第2电极62的与第1电极52侧相反的一侧接触。该按压部43的与第2电极62接触的面积比第2电极62的面积小,另外,作为受压面的上表面44S的面积比第2电极62的面积大。这样,在载荷检测传感器5A固定于壳体3A且安装有壳体罩4A的状态下,限制金属板61的面方向上的壳体罩4A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相对移动。该相对移动的限制是基于一对固定用销33限制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相对于壳体3A的移动、一对臂41限制壳体罩4A的相对于壳体3A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来实现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固定用销33以及一对臂41构成限制金属板61的面方向上的壳体罩4A与金属板61的相对移动的第1移动限制部件。
图6是表示固定于壳体3A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等效电路的图。如图6所示,在作为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电路末端的一对端子55T、55S之间,连接有开关SW(第1电极52以及第2电极62)与连接维持部AP(第1接点部53以及第2接点部63)。该开关SW与一对端子55T、55S之间电连接,并经由该一对端子55T、55S而与设置于壳体3A的连接器部31的连接器端子连接。另外,如上述那样,电阻54与第1电极52以及第1接点部53电连接,因此电阻54以并联的方式与开关SW电连接。因此,若开关SW成为接通状态,则与开关SW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相比,端子55T、55S间的电阻值下降。
接下来,对由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A执行的就座的检测进行说明。
若人就座于座椅装置,则因人的载荷而使座垫SC的下表面向下方移动,由此座垫SC的下表面与壳体罩4A的上表面44S接触。若座垫SC的下表面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座垫SC的下表面对壳体罩4A的上表面44S进行按压。而且,若座垫SC的下表面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由于如上述那样在壳体罩4A与壳体3A之间形成有缝隙GA,所以壳体罩4A在该缝隙GA的范围内向下方移动。
图7是表示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接通状态的图。因壳体罩4A的朝向下方的移动,从而按压部43的前端对第2电极62进行按压,并且如图7所示,第2电极62与第1电极52接触,载荷检测传感器5A的开关SW成为接通状态。即,借助由按压部43对金属板61进行按压所引起的金属板61的挠曲,从而第2电极62与第1电极52接触。因此,一对端子55T、55S间的电阻值变低,该电阻的变化经由连接销34以及连接器端子而被未图示的车辆用控制单元检测到。这样,检测到就座。
此时,如上述那样,由于被座垫SC按压的受压面亦即上表面44S的面积比按压部43的前端亦即与第2电极62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大,所以能够使在宽阔的面上受到的按压力集中于按压部43,从而能够更加适当地使金属板61弯曲。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按压部43的前端形成为凸状的曲面形状,所以与按压部43的前端形成为平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更高密度地向金属板61施加按压力,从而能够更加适当地使金属板61弯曲。并且,由于如上述那样上表面44S的面积比第2电极62的面积大,所以座垫SC能够从第2电极62的正上方以外的方向对上表面44S传递力。因此,能够更加适当地使按压力集中于按压部43,从而能够更加适当地使金属板61弯曲。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A中,第2电极62成为金属板61中的与第1电极52对置的部位,金属板61的一部分兼作第2电极62。然而,金属即使在温度产生变化的情况下挠性也不大会变化。因此,即使在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A周围的环境温度产生变化的情况下,被按压部43按压的金属板61的挠曲方式也不大会变化。因此,根据该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A,即使在环境温度产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就座的误检测。另外,在该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A中,由于比座垫SC硬质的按压部43对金属板61的一部分进行按压,所以与座垫SC直接按压金属板61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金属板61适当地弯曲,从而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另外,金属与树脂相比,难以产生蠕变,因此即使一部分被按压部43按压,也难以对金属板61造成压痕。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A,既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又能够抑制由压痕等引起的就座的误检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在壳体罩4A的上表面44S未被座垫SC按压的状态下,按压部43的前端与金属板61接触。因此,由于座垫SC对作为按压部件的壳体罩4A进行按压,从而按压部43能够迅速地对金属板61进行按压。因此,能够迅速地检测到就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具备第1移动限制部件,该第1移动限制部件包括对壳体罩4A与金属板61在金属板61的面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的一对固定用销33以及一对臂41。因此,能够抑制按压部43与金属板61的相对的位置偏移,从而能够抑制按压部43对金属板61以外进行按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A中,第2电极片60中的包括第2接点部63在内的部位通过使金属板61弯曲而成,并形成为将该第2接点部63按压于第1接点部53的板簧。因此,能够不需要用于将第1接点部53与第2接点部63始终维持于连接状态的其他部件。因此,能够抑制部件件数增加并能够实现小型化。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时,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同等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考附图标记,并省略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的重复的说明。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的分解图,图9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8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图。另外,图10是图8、图9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剖视图。如图8~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B具备壳体3B、壳体罩4B以及载荷检测传感器5B作为主要的结构。此外,在图8~图10中虽未记载有台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B可以具备台座,也可以不具备台座。
如图8、图9所示,壳体3B具有底壁87、多个框壁88、以及多个臂81。底壁87大体呈圆形的板状的形状,在底壁87的外周的3个部位连接有框壁88。框壁88的外侧的形状呈大体与底壁87的外周相同的形状,内侧的形状呈平面状。另外,在底壁87形成有多个贯通孔30H。
各个框壁88以大体呈圆形的底壁87的大致中心为基准,相互沿呈90度的方向配置,相互相邻的框壁88的内侧面相互呈90度,相互面对面的框壁88的内侧面89相互对置。上述内侧面89与将相互相邻的贯通孔30H的中心连结的线中的任一条大体平行。另外,在各个框壁88的外周连接有臂81。在各个臂81贯穿设置有开口82。另外,框壁88以及臂81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3个部位,在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B所延伸的方向上未设置有框壁88以及臂81。
壳体罩4B是覆盖底壁87以及框壁88的盖部件,并且是被图10所示的座垫SC按压从而对载荷检测传感器5B的开关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壳体罩4B具有顶壁45以及框壁48b。顶壁45是大体呈圆形的板状部件。另外,壳体罩4B的框壁48b被分割为多个,并与顶壁45的外周状连接。在被分割为多个的框壁48b的各个框壁48b之间,钩片47与顶壁45连接。各个钩片47成为嵌入于在壳体3B的臂81形成的开口82的结构。通过将各个钩片47嵌入开口82,从而限制壳体3B与壳体罩4B在沿着底壁87、顶壁45的面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在壳体罩4B的顶壁45,设置有从与壳体3B的底壁87对置的内侧面突出的按压部46。按压部46除了前端呈平面状以外,形成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部43相同的形状,但前端的形状也可以是凸状的曲面形状。另外,在壳体罩4B的顶壁45,设置有从与按压部46所设置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内侧面突出的多个肋49。上述肋49形成于与在壳体3B的底壁87形成的多个贯通孔30H重叠的位置。在壳体罩4B覆盖壳体3B且在各个开口82分别嵌入有钩片47的状态下,上述肋49插入于各贯通孔30H。另外,按压部46在该状态下,其前端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B接触。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部43相同,对于按压部46的前端而言,在如后述那样壳体罩4B未被座垫SC按压的状态下,该前端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B的开关接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壳体罩4B由比座垫SC硬质的材料形成,作为壳体罩4B的一部分的按压部46也由比座垫SC硬质的材料形成。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壳体罩4B由与第1实施方式的壳体罩4A相同的材料构成。
这样,在壳体罩4B的按压部46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B接触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壳体罩4B的顶壁45与壳体3B的框壁88分离,从而形成有缝隙GA。
这样,在组成完毕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A配置于座椅装置的座垫SC的下方的状态下,壳体罩4B的顶壁45的上表面45S隔着规定的距离而与座垫SC的下表面对置。该上表面45S形成为平面状。上表面45S是被座垫SC按压的面,能够将其理解为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B的受压面,上表面45S的面积形成为比按压部46中的与载荷检测传感器5B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大。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B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图8、图9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B的分解图。其中,为了便于理解,在图8、图9以及图11中改变观察的方向。如图8~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B具备:具有开关SW的开关片50B;以及金属板60B。
如图8、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开关片50B形成为片状的薄膜开关。开关片50B具有大体呈矩形的主块50m、以及与主块50m连接且宽度比主块50m窄的尾块50t。在主块50m设置有开关SW。另外,在尾块50t形成有宽度较宽的叶片部50f。另外,在主块50m的各顶点附近形成有贯通孔50H。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开关片50B具备第1电极片56、间隔件58、以及第2电极片57。
第1电极片56具有第1绝缘片56s、第1电极56e、以及第1端子56c作为主要的结构。
第1绝缘片56s是具有挠性的绝缘性片材,其包括与开关片50B的主块50m相同形状的主块56m、以及与主块56m连接且与开关片50B的尾块50t大体相同形状的尾块56t。对于尾块56t的形状而言,在与主块56m相反的一侧的前端部位形成为比尾块56t的其他部位窄的宽度这一点上,与开关片50B的尾块50t的形状不同。另外,在主块56m且在与开关片50B的贯通孔50H相同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56H。作为这种第1绝缘片56s的材料,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PET)、聚酰亚胺(PI)或者聚萘二甲酸(PEN)等树脂。
第1电极56e设置在主块56m的大体中央处的一方的面上。第1电极56e由导体层构成,其例如成为近似圆形的金属印刷层。第1端子56c由导体层构成,其例如成为近似四边形的金属层。第1端子56c设置在尾块56t的上述前端部位中的设置有第1电极56e的一侧的面上。另外,第1电极56e与第1端子56c经由第1布线56w而相互电连接。
第2电极片57具有第2绝缘片57s、第2电极57e、以及第2端子57c作为主要的结构。
第2绝缘片57s是与第1绝缘片56s相同的绝缘性片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2绝缘片57s包括与第1绝缘片56s的主块56m相同形状的主块57m、以及与主块57m连接且前端部位以外的形状为与第1绝缘片56s的尾块56t相同的形状的尾块57t。尾块57t的前端部位形成为比尾块57t的其他部位窄的宽度,在使第1绝缘片56s与第2绝缘片57s重叠时,不使第1绝缘片56s的尾块56t中的前端部位与第2绝缘片57s的尾块57t中的前端部位相互重叠。另外,在主块57m中,与第1绝缘片56s相同地,在与开关片50B的贯通孔50H相同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57H。作为第2绝缘片57s的材料,与第1绝缘片56s相同,可举出PET、PI或者PEN等树脂,第2绝缘片57s的材料可以与第1绝缘片56s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2电极57e形成为与第1电极56e相同的结构,并设置在第2绝缘片57s的主块57m的大体中央处的一方的面上。另外,设置第2电极57e的位置是在使第1电极片56与第2电极片57重叠时与第1电极56e重叠的位置。第2端子57c形成为与第1端子56c相同的结构,并设置在尾块57t的上述前端部位中的设置有第2电极57e的一侧的面上。另外,如上述那样,在使第1绝缘片56s与第2绝缘片57s重叠时,各个绝缘片的前端部位不相互重叠,因此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不位于第1绝缘片56s与第2绝缘片57s之间而露出。另外,第2电极57e与第2端子57c经由第2布线57w而相互电连接。
间隔件58是具有挠性的绝缘性片材,其包括主块58m、以及与主块58m连接的尾块58t。主块58m的外形与第1绝缘片56s、第2绝缘片57s的主块56m、57m的外形相同。另外,在主块58m且在中央形成有开口58c,另外,与第1绝缘片56s、第2绝缘片57s相同,在与开关片50B的贯通孔50H相同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58H。尾块58t形成为将第1绝缘片56s、第2绝缘片57s的尾块56t、57t中的宽度较窄的前端部位除去所得的形状。
开口58c近似呈圆形的形状,其形成为直径比第1电极56e以及第2电极57e的直径稍小。而且,对于开口58c而言,在使间隔件58与第1电极片56以及第2电极片57重叠并俯视观察间隔件58的情况下,开口58c形成为位于第1电极56e以及第2电极57e周边的内侧。并且,在间隔件58形成有将开口58c内的空间与开关片50B的外部的空间连接的狭缝58b。在使第1电极片56、间隔件58、以及第2电极片57分别重叠时,该狭缝58b成为通气孔。
作为间隔件58的材料,与第1绝缘片56s以及第2绝缘片57s相同,可举出PET、PI或者PEN等树脂。此外,间隔件58的材料可以与第1绝缘片56s或者第2绝缘片57s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在间隔件58的两面,涂覆有用于与第1电极片56以及第2电极片57粘合的未图示的粘合剂。
在上述第1电极片56、间隔件58以及第2电极片57被依次粘贴的状态下,第1电极片56的第1电极56e和第1布线56w、以及第2电极片57的第2电极57e和第2布线57w位于第1绝缘片56s与第2绝缘片57s之间。而且,第1电极56e与第2电极57e隔着开口58c而对置从而构成开关SW。另外,在第1电极片56、间隔件58以及第2电极片57重叠的状态下,各个贯通孔56H、57H、58H相互重叠,并成为开关片50B的贯通孔50H。
另外,在开关片50B的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分别连接有与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连接的信号电缆19。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与各个信号电缆19通过导电性膏、焊接等而连接。如图8、图9所示,包括连接有信号电缆19的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在内的开关片50B的尾块50t的端部被端子密封树脂18覆盖。该端子密封树脂18例如由热熔胶、光固化树脂等构成。这样,抑制各个信号电缆19分别从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脱离,并且抑制第1端子56c以及第2端子57c因导电性的灰尘等而短路。
另外,金属板60B由具有挠性的金属的板材构成。金属板60B例如由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2电极片60的金属板61相同的材料构成。金属板60B形成为与开关片50B的主块50m大体相同的形状,并在与开关片50B的贯通孔50H相同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60H。因此,在使开关片50B与金属板60B重叠时,开关片50B的贯通孔50H与金属板60B的贯通孔60H相互重叠。另外,在使开关片50B与金属板60B重叠时,金属板60B覆盖开关片50B的开关SW。具体而言,由图11可知,金属板60B设置于第1绝缘片56s的与间隔件58相反的一侧,并从座垫SC侧覆盖第1电极56e、第2电极57e中的位于座垫SC侧的第1电极56e。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板60B与第1绝缘片56s(开关片50B)相互非粘合。
如图8~图10所示,以上的结构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B配置在壳体3B的底壁87上。具体而言,具有开关SW的开关片50B的主块50m位于壳体3B的底壁87上。而且,如上述那样,壳体3B的框壁88以及臂81未设置于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B的延伸方向,因此开关片50B的尾块50t、端子密封树脂18、以及一对信号电缆19被从壳体3B导出。
并且,如上述那样,在壳体罩4B覆盖配置有载荷检测传感器5B的壳体3B、且在各个开口82分别嵌入有钩片47的状态下,按压部46的前端如上述那样地接触于载荷检测传感器5B的金属板60B中的与开关SW重叠的位置。该按压部46的与金属板60B接触的面积比被金属板60B按压的第1电极56e的面积小,另外,作为受压面的上表面45S的面积比该第1电极56e的面积大。另外,在该状态下,各个肋49插入于金属板60B的各贯通孔60H以及开关片50B的各贯通孔50H,从而插入于壳体3B的各贯通孔30H。因此,即使金属板60B与第1绝缘片56s如上述那样地相互非粘合,也抑制开关片50B与金属板60B的相对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将肋49理解为对开关片50B与金属板60B的面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的、即对第1绝缘片56s以及第2绝缘片57s与金属板60B的面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的第2移动限制部件。另外,也能够将肋49理解为对金属板60B的面方向上的壳体罩4B与金属板60B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的第1移动限制部件。
接下来,对由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B执行的就座的检测进行说明。
若人就座于座椅装置,则与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相同地,因人的载荷而使座垫SC的下表面向下方移动,由此座垫SC的下表面与壳体罩4B的上表面45S接触并对上表面45S进行按压。然后,若座垫SC的下表面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按压部46的前端对金属板60B进行按压,并因金属板60B的挠曲而使第1绝缘片56s也挠曲,其结果是,第1电极56e与第2电极57e接触,从而载荷检测传感器5B的开关SW成为接通状态。然后,利用与信号电缆19连接的未图示的车辆用控制单元而检测到就座。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上表面45S的面积比被金属板60B按压的第1电极56e的面积大,因此座垫SC能够从第1电极56e的正上方以外的方向对上表面45S传递力。因此,能够更加适当地使按压力集中于按压部46,从而能够更加适当地使金属板61弯曲。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肋49来限制开关片50B与金属板60B的面方向上的相对移动、金属板60B与壳体罩4B的相对移动。但是,肋49并不是必需的。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利用壳体3B的框壁88的内侧面89来限制开关片50B以及金属板60B的面方向上的移动,由此限制金属板60B与开关片50B的面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另外,也可以利用钩片47来限制金属板60B与壳体罩3B的相对移动。但是,在该情况下,优选除了图8、图9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框壁88之外,还形成对从开关片50B的主块50m朝向尾块50t的方向上的、开关片50B以及金属板60B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框壁。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时,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同等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考附图标记,并省略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的重复的说明。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C在代替载荷检测传感器5A而使用载荷检测传感器5C的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A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5C具有:与第2实施方式的开关片50B相同的开关片50C;以及金属板60C。金属板60C与第2实施方式的金属板60B不同,具有比开关片50C的宽度大的宽度。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板60C覆盖开关片50C的开关SW,但覆盖开关SW的第1电极、第2电极的部位从开关片50C中的第1电极片、第2电极片分离。具体而言,以如下的方式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壳体3A在由框壁38包围的位置具有一对肋39。该肋39之间的距离形成为比金属板60C的宽度小,在上述肋39固定金属板60C的两端,并使金属板60C挠曲。通过该挠曲,从而如上述那样,覆盖开关SW的第1电极、第2电极的部位从开关片50C中的第1电极片、第2电极片分离。而且,壳体罩4A的按压部43的前端与金属板60C中的覆盖第1电极、第2电极的部位抵接。
在由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C执行的就座的检测中,也构成为,若人就座于座椅装置,则与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相同地,因人的载荷而使座垫SC的下表面向下方移动,由此座垫SC的下表面对壳体罩4A的上表面44S进行按压。然后,若座垫SC的下表面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按压部43的前端对金属板60C进行按压,从而金属板60C从图12的状态产生挠曲,由此开关片50C的第1电极与第2电极接触而检测到就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C,由于金属板60C从开关片50C的绝缘片分离,从而能够抑制因金属板60C的微小的挠曲而使电极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在因货物等放置于座椅装置的座面从而使座垫产生挠曲的情况下检测到就座的误检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板60C也可以由双金属板构成。在该情况下,优选金属板60C由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以使覆盖开关SW的第1电极、第2电极的部位从该第1电极、第2电极分离的方式进行变形的双金属板形成。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树脂制的绝缘片上形成有电极的情况下,绝缘片容易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变形,从而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容易以弱力使开关SW接通。另外,虽然金属即使在温度产生变化的情况下挠性也不大会变化,但并不意味着挠性完全不变化。因此,通过使金属板60C由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以从电极分离的方式变形的双金属板形成,从而能够抑制以下情况的发生,即:在温度上升时金属板容易挠曲的情况或开关SW容易在弱力下接通的情况、以及金属板从电极的分离从而使就座的检测产生变化的情况。因此,能够更加适当地检测就座。
以上,以上述实施方式为例对本发明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各实施方式中的按压部43、46也可以在就座检测时以外的状态下从金属板分离。
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台座2A并不是必需的结构。在该情况下,第1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A也可以在壳体3A设置有台座2A的钩部22。另外,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A并不是固定于座椅装置的S形弹簧的结构,也可以通过不设置台座2A而改变壳体3A的形状,从而使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A形成为配置于座椅装置的座椅底板上的结构。
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B也可以形成为具有第1实施方式那样的台座并固定于座椅装置的S形弹簧的结构。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金属板60B与开关片50B相互非粘合,但金属板60B与开关片50B也可以相互粘合。但是,由于粘合剂会因温度的变化而变得柔软或是坚硬,因此存在接通载荷产生变化的情况,从而优选如上述那样使金属板60B与开关片50B相互非粘合。
另外,对于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1A、1B、1C中的各构成要素,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变形例所示的内容之外,能够适当地在不脱离本申请目的的范围内进行组合、省略、变更、公知技术的附加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10、以及图12所示,在非就座时座垫SC的下表面与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分离的状态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非就座时,座垫SC的下表面也可以与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接触。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又能够抑制就座的误检测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附图标记的说明
1A、1B、1C...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2A...台座;3A、3B...壳体;4A、4B...壳体罩;5A、5B、5C...载荷检测传感器;43、46...按压部;50B、50C...开关片;50、56...第1电极片;51...基板;52、56e...第1电极;56s...第1绝缘片;57、60...第2电极片;62、57e...第2电极;57s...第2绝缘片;70、58...间隔件;61、60B、60C...金属板;SC...座垫;SW...开关。
Claims (12)
1.一种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配置于座垫下,
所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
载荷检测传感器,该载荷检测传感器具有隔着规定的间隔相互对置的一对电极、以及从所述座垫侧覆盖所述一对电极中位于所述座垫侧的一方的电极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板;以及
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被所述座垫按压并具有比所述座垫硬质的按压部,
所述一对电极借助由于所述按压部对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进行按压所引起的所述金属板的挠曲而相互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还具有被所述座垫按压的受压面,
所述受压面的面积比所述按压部的与所述金属板接触的面积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压面的面积比所述一方的电极的面积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在未被所述座垫按压的状态下与所述金属板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金属板在所述金属板的面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的第1移动限制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荷检测传感器还具有形成有开口的片状的间隔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间隔件的两面的一对绝缘片,
所述一对电极设置于所述绝缘片的所述间隔件侧的面,并隔着所述开口而相互对置,
所述金属板设置于一方的所述绝缘片的与所述间隔件相反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绝缘片与所述金属板非粘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所述一对绝缘片与所述金属板在所述一对绝缘片的面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的第2移动限制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移动限制部件成为收容所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壳体的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板的至少覆盖所述电极的部位与所述绝缘片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板由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以远离所述电极的方式变形的双金属板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被所述金属板覆盖的一方的所述电极与所述金属板形成为一体,并且该电极成为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13670 | 2015-01-27 | ||
JP2015013670 | 2015-01-27 | ||
PCT/JP2016/052387 WO2016121835A1 (ja) | 2015-01-27 | 2016-01-27 |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14164A true CN106414164A (zh) | 2017-02-15 |
CN106414164B CN106414164B (zh) | 2019-08-27 |
Family
ID=5654344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0154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58067B (zh) | 2015-01-27 | 2016-01-27 | 载荷检测传感器以及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
CN20168000151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14164B (zh) | 2015-01-27 | 2016-01-27 |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0154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58067B (zh) | 2015-01-27 | 2016-01-27 | 载荷检测传感器以及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202059B2 (zh) |
EP (2) | EP3251891A4 (zh) |
JP (2) | JP6283127B2 (zh) |
CN (2) | CN106458067B (zh) |
WO (2) | WO201612183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42685A1 (ja) * | 2016-08-30 | 2018-03-08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
JP6751539B2 (ja) * | 2016-09-05 | 2020-09-09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荷重検知センサ、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
EP3540387B1 (en) * | 2016-11-11 | 2023-02-22 | Fujikura Ltd. | Load detection sensor and load detection sensor unit |
EP3591682A4 (en) * | 2017-02-28 | 2020-12-30 | Fujikura Ltd. | CHARGE DETECTION SENSOR |
US10600274B2 (en) * | 2017-04-07 | 2020-03-24 | Medsecure Solutions Inc. | Device for the automatic and instant detection of movement of an object |
EP3619146B1 (en) | 2017-05-02 | 2022-05-04 | Laitram, L.L.C. | Capacitively coupled sensor system for conveyor belts |
JP6971640B2 (ja) * | 2017-06-05 | 2021-11-24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荷重検知センサ |
JP7104293B2 (ja) * | 2017-12-08 | 2022-07-21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シートへの圧力センサーの配置構造 |
WO2020141603A1 (ja) * | 2019-01-04 | 2020-07-09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着座センサ及び座席装置 |
KR102194760B1 (ko) * | 2019-05-16 | 2020-12-24 | 하이윈 테크놀로지스 코포레이션 | 리니어 가이드웨이 |
CN111157105B (zh) * | 2020-01-06 | 2022-04-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震颤传感器和震颤检测设备 |
KR20210099946A (ko) * | 2020-02-05 | 2021-08-13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포스 센싱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98763U (zh) * | 1972-12-18 | 1974-08-26 | ||
JP2002228516A (ja) * | 2001-01-30 | 2002-08-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重量測定装置 |
CN101339854A (zh) * | 2003-05-20 | 2009-01-07 | 株式会社藤仓 | 着座检测开关 |
CN101379371A (zh) * | 2006-01-30 | 2009-03-04 | 克劳齐特自动公司 | 检测装置以及包括一个该装置的座 |
EP2450229A2 (de) * | 2010-11-04 | 2012-05-09 | Mayser GmbH & Co. KG | Sitzbelegungsschalter und Fahrzeugsitz |
JP2012121363A (ja) * | 2010-12-06 | 2012-06-28 | Fujikura Ltd | 着座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座席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35607B1 (fr) * | 1995-06-13 | 1997-08-22 | Baco Const Elect | Bouton de commande a accrochage, notamment pour action sur un composant electrique |
JP2909961B2 (ja) | 1996-05-29 | 1999-06-23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着座検知装置 |
US5991676A (en) * | 1996-11-22 | 1999-11-23 |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 Seat occupant sensing system |
US5986221A (en) * | 1996-12-19 | 1999-11-16 | Automotive Systems Laboratory, Inc. | Membrane seat weight sensor |
US5963124A (en) * | 1998-11-30 | 1999-10-05 | Cts Corporation | Cover mounted position sensor |
DE602004017986D1 (de) * | 2003-05-20 | 2009-01-08 | Fujikura Ltd | Sitzerkennungsschalter |
US7075450B2 (en) * | 2003-06-26 | 2006-07-11 | Lear Corporation | Vehicle occupant sensing system having discrete wiring |
JP2005069968A (ja) * | 2003-08-27 | 2005-03-17 | Aisin Seiki Co Ltd | 着座検出装置 |
JP2006064572A (ja) | 2004-08-27 | 2006-03-09 | Aisin Seiki Co Ltd | 座席状態検出装置、車両用ヘッドランプの照射方向調節装置及び着座検出装置 |
JP4568590B2 (ja) * | 2004-11-29 | 2010-10-27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荷重センサ |
JP4434259B2 (ja) * | 2007-10-31 | 2010-03-1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着座センサ |
KR101027514B1 (ko) * | 2009-06-15 | 2011-04-0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입력 장치 |
JP5495067B2 (ja) | 2010-08-06 | 2014-05-2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乗員検知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2053619A1 (ja) * | 2010-10-22 | 2012-04-26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着座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座席装置 |
JP5785450B2 (ja) * | 2011-06-30 | 2015-09-30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着座センサ |
LU91861B1 (en) * | 2011-08-31 | 2013-03-01 | Iee Sarl | Pressure-responsive B-surface seat occupancy sensor unit |
LU92011B1 (en) | 2012-05-30 | 2013-12-02 | Iee Sarl | Vehicle seat suspension mat |
CN203414209U (zh) * | 2013-07-26 | 2014-01-29 |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座椅压力传感器 |
-
2016
- 2016-01-27 WO PCT/JP2016/052388 patent/WO201612183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1-27 EP EP16743439.8A patent/EP325189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01-27 JP JP2016572118A patent/JP6283127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1-27 US US15/546,358 patent/US10202059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1-27 CN CN201680001543.2A patent/CN10645806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1-27 CN CN201680001519.9A patent/CN10641416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1-27 US US15/546,382 patent/US1035103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1-27 EP EP16743438.0A patent/EP3251890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1-27 JP JP2016572117A patent/JP6283126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1-27 WO PCT/JP2016/052387 patent/WO201612183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98763U (zh) * | 1972-12-18 | 1974-08-26 | ||
JP2002228516A (ja) * | 2001-01-30 | 2002-08-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重量測定装置 |
CN101339854A (zh) * | 2003-05-20 | 2009-01-07 | 株式会社藤仓 | 着座检测开关 |
CN101379371A (zh) * | 2006-01-30 | 2009-03-04 | 克劳齐特自动公司 | 检测装置以及包括一个该装置的座 |
EP2450229A2 (de) * | 2010-11-04 | 2012-05-09 | Mayser GmbH & Co. KG | Sitzbelegungsschalter und Fahrzeugsitz |
JP2012121363A (ja) * | 2010-12-06 | 2012-06-28 | Fujikura Ltd | 着座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座席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6121835A1 (ja) | 2017-04-27 |
WO2016121836A1 (ja) | 2016-08-04 |
US10202059B2 (en) | 2019-02-12 |
JPWO2016121836A1 (ja) | 2017-04-27 |
JP6283127B2 (ja) | 2018-02-21 |
EP3251891A4 (en) | 2018-10-10 |
US20180025861A1 (en) | 2018-01-25 |
EP3251890A1 (en) | 2017-12-06 |
JP6283126B2 (ja) | 2018-02-21 |
US20180022232A1 (en) | 2018-01-25 |
EP3251891A1 (en) | 2017-12-06 |
EP3251890B1 (en) | 2019-09-18 |
EP3251890A4 (en) | 2018-10-03 |
US10351033B2 (en) | 2019-07-16 |
CN106458067B (zh) | 2018-12-14 |
CN106458067A (zh) | 2017-02-22 |
CN106414164B (zh) | 2019-08-27 |
WO2016121835A1 (ja) | 2016-08-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14164A (zh) |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 |
US9377491B2 (en) | Shunt resistor based current sensor | |
CN106458066B (zh) | 载荷检测装置 | |
CN107097689B (zh) |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 |
CN108068662A (zh) | 载荷检测传感器以及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 |
CN206406777U (zh) |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 |
CN107226000B (zh) | 载荷检测装置 | |
CN206426877U (zh) | 载荷检测装置 | |
JP6487229B2 (ja) | 着座センサユニット | |
JP2018016154A (ja) |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 |
CN206394469U (zh) |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 |
JP2017187362A (ja) | 荷重検知センサ及びシート装置 | |
CN108297770A (zh) |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 |
CN211291818U (zh) | 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薄膜开关片与汽车 | |
CN206446462U (zh) |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 |
JP6093467B1 (ja) |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 |
CN111791759A (zh) | 一种座椅压力传感装置及汽车座椅 | |
JP6751539B2 (ja) | 荷重検知センサ、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 |
JP6533007B2 (ja) |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 |
EP2100779A1 (en) | Seat sensor assembly | |
CN111141428A (zh) | 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薄膜开关片及其制备方法、汽车 | |
CN107650740A (zh) |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 |
JPH07130223A (ja) | 導電性シ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