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3384A - 植物栽培单元和植物栽培器具 - Google Patents

植物栽培单元和植物栽培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3384A
CN106413384A CN201580014089.XA CN201580014089A CN106413384A CN 106413384 A CN106413384 A CN 106413384A CN 201580014089 A CN201580014089 A CN 201580014089A CN 106413384 A CN106413384 A CN 106413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water
plant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uni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40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昌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tory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tory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tory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Suntory Holding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13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33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7/00Self-acting watering devices, e.g. for flower-pots
    • A01G27/005Reservoirs connected to flower-pots through condu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01G9/022Pots for vertical horticulture
    • A01G9/025Containers and elements for greening wa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01G9/029Receptacles for seedlings
    • A01G9/0295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nnected recepta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组合多个而以低成本实现任意的构成形态的植物栽培单元和由该植物栽培单元构成的植物栽培器具。构成植物栽培器具的植物栽培单元(10)具有筐体(11),在该筐体11的内部设置有:植物栽培床(30)的载置用空间;贮水部,其能够储存被载置于载置用空间的植物栽培床(30)用的植物栽培用水;正面开口部(13),其能够使载置到载置用空间的植物栽培床(30)露出,在筐体(11)的上部能够形成能够向贮水部供给植物栽培用水的供水部(14),在筐体(11)的下部能够形成能够对贮水部的植物栽培用水进行排水的排水部(15),在筐体(11)的左右的侧面部分别能够形成能够将该植物栽培单元(10)的贮水部与在主视时在左侧或右侧与该植物栽培单元(10)邻接配置的其他植物栽培单元(10)的贮水部连通的连通部(17)。

Description

植物栽培单元和植物栽培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大概铅垂地配置的壁面进行绿化的植物用的植物栽培单元和由该植物栽培单元构成的植物栽培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与此种植物栽培器具相关联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存在下述所示的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中,在主视呈四边形的表板与相同形状的背板之间夹入保水性的底座并利用螺栓和螺母等固定,形成为在表板的多个部位设有向斜向上开口的植物栽培用的搁板部的植物栽培容器,通过利用金属丝等将该植物栽培容器安装于壁面,能够用作壁面绿化用的植物栽培器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9878号公报
不过,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植物栽培器具具有在表板与背板之间夹入保水底座并利用螺栓和螺母等固定的大规模的形态,需要根据使用者的期望、设置场所来单独设计其尺寸,因此,制造成本难以降低,而且,在制造后难以变更植物栽培器具的构成形态。
另外,该植物栽培器具成为如下结构:通过使水在沿着长度方向配设于保水底座的上端部之上的软管中流动,在软管中流动的水从沿着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在软管上设有多个的孔成为水滴而滴落,向植物供给水,利用泵将从保水底座的下端排出来的多余水抽上来而使其循环。因此,若植物栽培器具的尤其是横向的尺寸变长,则需要相应地变长的软管,其结果,配管阻力增大,因此,需要更高扬程的泵。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通过组合多个而以低成本实现任意的构成形态的植物栽培单元和由该植物栽培单元构成的植物栽培器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单元的第一特征构成在于如下方面:一种植物栽培单元,具有筐体,在该筐体的内部设置有:植物栽培床的载置用空间;贮水部,该贮水部能够储存被载置于所述载置用空间的所述植物栽培床用的植物栽培用水;以及开口部,该开口部能够使载置于所述载置用空间的所述植物栽培床露出,其中,在所述筐体的上部能够形成能够向所述贮水部供给所述植物栽培用水的供水部,在所述筐体的下部能够形成能够对所述贮水部的所述植物栽培用水进行排水的排水部,在所述筐体的左右的侧面部分别能够形成能够将该植物栽培单元的贮水部、和主视时在左侧或右侧与该植物栽培单元邻接配置的其他植物栽培单元的贮水部连通的连通部。
在需要用于向贮水部供给植物栽培用水的供水部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供水部,在需要用于对贮水部的植物栽培用水进行排水的排水部的情况下,能够形成排水部,在需要用于将该植物栽培单元的贮水部和在主视时在左侧或右侧与该植物栽培单元邻接配置的其他植物栽培单元的贮水部连通的连通部的情况下,能够形成连通部。供水部、排水部、连通部各自的有无能够按照每个植物栽培单元随后任意地设定,因此,通过在制造阶段大量生产相同的结构的植物栽培单元,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在使用多个这样的植物栽培单元并沿着上下左右的任意的方向邻接配置而构成了大的植物栽培器具之际,沿着上下方向邻接配置的上侧的植物栽培单元的贮水部的植物栽培用水从形成于该上侧的植物栽培单元的排水部向下方排水,向形成于下侧的植物栽培单元的供水部供给,同样地沿着左右方向邻接配置的一个植物栽培单元的贮水部的植物栽培用水经由以彼此连通的方式形成的连通部向另一个植物栽培单元的贮水部供给,因此,无需针对构成所述植物栽培器具的每个植物栽培单元设置单独的供水配管和排水配管,作为结果,能够以低成本实现任意的构成形态的植物栽培器具。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单元的第二特征构成在于以下方面:所述连通部由一对配管构成,该一对配管各自的基端侧与所述筐体的侧面部连接,在该一对配管各自的另一端侧设置有管接头,该一对配管的轴心处于水平方向,且该一对配管配置于相同的高度,所述管接头构成为能够与在左侧或右侧邻接配置的其他植物栽培单元的连通部所具有的管接头连接。
连通部由配管构成,该配管的基端部与筐体的侧面部连接,在另一端侧设置有管接头,因此能够简单且可靠地与其他植物栽培单元的连通部连接。作为管接头,能够优选地例示插入接头、拧入接头、凸缘接头等接头。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单元的第三特征构成在于在所述一对中配管的至少一个配管形成有水引导部这方面。
沿着左右方向邻接配置的植物栽培单元经由连通部连通。即使是在由于连通部的破损等而植物栽培用水从该破损部位向筐体的外部漏出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形成于至少一个植物栽培单元的配管的水引导部将漏出来的植物栽培用水从配管的另一端侧向基端侧方向引导。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单元的第四特征构成在于以下方面:所述水引导部构成为,在所述配管的外周上的下部设置有从所述另一端侧到所述基端侧沿着所述轴心竖立设置的肋,所述肋的下端部具有从所述另一端侧到所述基端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
肋的下端部具有从该配管的另一端侧到基端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因此,即使是在由于连通部的破损等而植物栽培用水从该破损部位向外部漏出那样的情况下,漏出来的植物栽培用水也被所述倾斜部顺利地引导,顺着所述肋向基端侧引导。另外,该肋也起到加强配管的作用。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单元的第五特征构成在于以下方面:所述筐体在顶面部具有顶面开口部,所述顶面开口部构成所述供水部。
在将植物栽培单元沿着上下方向呈多层邻接配置之际,能够由下侧的植物栽培单元的顶面开口部来接受来自上侧的植物栽培单元的排水部的排水。接受该排水的顶面开口部构成供水部。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单元的第六特征构成在于,所述顶面开口部构成为,能够收容且能够载置邻接配置于上侧的其他植物栽培单元的下端部。
在将植物栽培单元沿着上下方向呈多层邻接配置之际,能够将上侧的植物栽培单元的下端部可靠地载置于下侧的植物栽培单元的顶面开口部内。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单元的第七特征构成在于如下方面:所述顶面开口部构成为能够由盖体覆盖,该盖体设置有能够向所述供水部供水的供水口。
通过利用盖体覆盖植物栽培单元的筐体的顶面开口部,能够阻止尘埃从顶面开口部混入筐体内部或能够降低植物栽培用水从顶面开口部向筐体外部的蒸腾。盖体的供水口能够向供水部供水,因此,即使用盖体覆盖顶面开口部,也能够根据需要向该植物栽培单元的贮水部供给植物栽培用水。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单元的第八特征构成在于以下方面:所述排水部由能够使超过规定的排水水位的植物栽培用水溢流而排水的溢流管构成,所述规定的排水水位设定于所述连通部的最大高度附近。
作为规定的排水水位,若将溢流管的排水水位设定得过低,则储存于贮水部的植物栽培用水的储存量变少,因此,有可能无法对植物栽培床的植物的生长确保足够的量的植物栽培用水。相反,若溢流管的所述排水水位设定得过高,则植物栽培床的植物有可能产生烂根。
通过将溢流管的植物栽培用水的排水水位设定于连通部的最大高度附近,在沿着左右方向邻接配置的植物栽培单元之间进行有效地利用连通部的开口的植物栽培用水的顺利的通水,且能够在贮水部储存适量的植物栽培用水,能够避免由上述那样的植物栽培用水的供给不足、供给过量对植物带来的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单元的第九特征构成在于以下方面:所述筐体以至少所述排水部和所述连通部成为一体,且所述筐体以所述排水部和所述连通部无法进行所述植物栽培用水的通水的封闭状态被成形。
植物栽培单元能够通过在制造阶段大量生产相同的结构的植物栽培单元而使制造成本降低。在组合多个而构成植物栽培器具之际,根据植物栽培器具中的配置部位,通过随后加工使排水部、连通部能够通水,因此,能够实现在构成形态、设置场所方面自由度较高的植物栽培器具。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单元的第十特征构成在于以下方面:所述筐体在所述开口部的下方设置有能够目视被储存于所述贮水部的所述植物栽培用水的水位的水位窗。
即使从植物栽培单元的外部也能够目视确认植物栽培用水的储存量。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单元的第十一特征构成在于以下方面:所述筐体具有将该植物栽培单元、和主视时至少在左侧或右侧与该植物栽培单元邻接配置的其他植物栽培单元的筐体彼此连结的连结部。
在邻接配置多个植物栽培单元之际,能够利用连结部将至少在主视时沿着左右方向邻接的植物栽培单元彼此连结。通过连结,没有连通部的管接头的连接被意外解除那样的担心,能够对连结起来的植物栽培单元组进行一体地处理。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器具的特征构成在于以下方面:一种植物栽培器具,是将具有上述的第一~第十一特征构成中的任一个特征构成的植物栽培单元在主视时沿着左右方向邻接配置成多列、且沿着上下方向呈一层或多层邻接配置而成的,从位于各层的植物栽培单元组中的规定的植物栽培单元的供水部将植物栽培用水向该植物栽培单元的贮水部供水,位于所述各层的各植物栽培单元分别经由彼此连通的所述连通部与邻接配置的其他植物栽培单元之间共用植物栽培用水,从位于所述各层的植物栽培单元组中的规定的植物栽培单元的贮水部经由排水部对植物栽培用水进行排水。
由于是将多个植物栽培单元沿着上下左右方向邻接配置的构成,因此,与以往那样的单独地设计的植物栽培器具相比,能够廉价得多地提供任意的构成形态的植物栽培器具。另外,随后的构成形态的变更也能够利用该植物栽培单元进行。
能够针对每个植物栽培单元设定可否从上下左右方向的植物栽培用水的外部通水或可否向外部通水,在组合多个而构成大的植物栽培器具之际,植物栽培器具整体上看来,能够设为具有单一供水部和单一排水部的构成。植物栽培单元自身成为向下游侧的植物栽培单元供给植物栽培用水的供给部件,因此,无需配设用于将植物栽培用水向各植物栽培单元供给的另外的软管、配管等,无需因植物栽培器具的至少左右方向的尺寸的变更引起的配管阻力的增大而产生的泵的变更。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通过组合多个而以低成本实现任意的构成形态的植物栽培单元和由该植物栽培单元构成的植物栽培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单元的说明图,其中,(a)是包括正面在内的立体图,(b)是包括背面在内的立体图。
图2是植物栽培单元的概略图。
图3是植物栽培单元所具有的筐体的主视图。
图4是植物栽培单元所具有的筐体的后视图。
图5是植物栽培单元所具有的筐体的右侧视图。
图6是植物栽培单元所具有的盖体的说明图,其中,(a)是俯视图、(b)是俯视图的VIb-VIb线剖视图。
图7是植物栽培单元所具有的筐体的说明图,其中,(a)是剖视图,(b)是剖视图的VIIb-VIIb线的位置的端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器具的概略图。
图9是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器具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植物栽培单元
11:筐体
12:顶面开口部
13:正面开口部
14:供水部
15:排水部
16:溢流管
16a:隔壁
17:连通部
18L、18R:配管
18a:隔壁
19:肋
20:水位窗
21L,21R:卡定部
22L,22R:固定部
23L,23R:连结部
24T,24B:连结部
25:固定部
26:卡定孔
28:盖体
29:供水口
29a:隔壁
30:植物栽培床
31:贯通孔
32:植物
100:植物栽培器具
101:框体
S:载置用空间
T:贮水部
W:植物栽培用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图1示出了在植物栽培单元10的内部收容有植物栽培床30、植物32种植于该植物栽培床30的状态。植物栽培单元10在其主视时沿着上下左右方向组合多个(例如,如图8和图9所示那样沿着左右方向呈3列、沿着上下方向呈两层的合计6个)而构成植物栽培器具100。该植物栽培器具100是为了对安装于建筑物的内壁或外壁的一部或全部的壁面进行绿化而使用的。
如图2~图5所示,对于筐体11,具有有底箱状的筐体11,该筐体11在主视时其正面部和背面部形成为大致正方形,设定成进深相对于其高度和宽度、也就是说,底面部和侧面部的各宽度成为正面部和背面部的1边的几分之一(例如1/5~1/3的范围)。
筐体11的内部空间作为能够载置植物栽培床30的载置用空间S发挥功能。在筐体11的正面部设有正面开口部13,该正面开口部13作为能够使载置于载置用空间S的植物栽培床30向所述正面部露出的开口部的一个例子(参照图2、图3)。在筐体11的比正面开口部13的下缘部靠下方的内部空间也作为能够储存为了载置于载置用空间S的植物栽培床30而从供水部14等供给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贮水部T发挥功能(参照图7)。
在筐体11的顶面部设置有顶面开口部12,顶面开口部12构成为能够由盖体28覆盖(参照图2)。在筐体11的底面部设有溢流管16(参照图2~图5),在筐体11的左右的侧面部分别设置有配管18R、18L(参照图1~图5),在筐体11的侧面部、背面部设置有将沿着上下左右方向邻接配置的植物栽培单元彼此连结的连结部23R、23L和24T、24B等(参照图1~图5)。
筐体11是通过对ABS树脂进行注塑成形而一体地成形出正面开口部13、顶面开口部12、溢流管16、配管18R、18L、连结部23R、23L以及24T、24B等而成的。此外,筐体11并不限于对ABS树脂、聚氯乙烯、PET、丙烯酸树脂那样的热塑性树脂进行注塑成形的构成,也能够通过对铝、不锈钢那样的金属材料进行加工、焊接等来进行成形。
配管18R、18L各自的基端侧与筐体11的主视时位于左右的侧面部连接,在另一端侧设置有管接头,且以其轴心位于水平方向且处于相同的高度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的(a)所示,对于配管18R、18L,配管18L由凸型的插入接头构成,配管18R由凹型的插入接头构成。此外,对于管接头,配管18L也可以由凹型的插入接头构成,配管18R由凸型的插入接头构成。而且,管接头并不限于由插入接头构成的管接头,能够采用两配管18R和18L分别具有凸缘的凸缘接头等公知的管接头。
如图9所示,在主视时沿着左右方向将植物栽培单元10邻接配置的情况下,右侧的植物栽培单元的配管18L插入到左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配管18R,两配管18R、18L构成将彼此的贮水部T连通的连通部17。
如图7的(a)和图7的(b)所示,在配管18R的外周上的下部,从所述另一端侧到所述基端侧沿着轴心以规定的间隔平行地竖立设置有两个肋19。各肋19构成为其下端部从所述另一端侧到所述基端侧向下方倾斜。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肋19的整个下端部构成从所述另一端侧到所述基端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此外,所述倾斜部并不限于在肋19的整个下端部形成的结构,也可以是在从所述另一端侧到所述基端侧的规定的距离的范围内形成的结构、以在中途倾斜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构成。配管18L由各肋19加强。
各肋19的下端部从构成连通部17的配管18R的所述另一端侧到所述基端侧向下方倾斜,因此,即使是在因连通部17的破损等而导致植物栽培用水W从该破损部位向筐体11的外部漏出那样的情况下,漏出来的植物栽培用水W被顺着各肋19向所述左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侧引导。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肋19构成将漏出到连通部17的外部的植物栽培用水从所述另一端侧向所述基端侧方向引导的水引导部。
只要至少在该左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下侧进一步邻接配置别的植物栽培单元10,顺着肋19而被引导来的植物栽培用水W就向该下侧的其他的植物栽培单元10排水,因此,由这多个植物栽培单元10构成的植物栽培器具100整体上看来,可防止植物栽培用水W向外部泄漏。例如,即使是在因破损等而植物栽培用水W从该破损部位向图9所示的植物栽培单元10(10a)与植物栽培单元10(10b)的连通部17漏出那样的情况下,该植物栽培用水W也会顺着设置于植物栽培单元10(10a)的配管18R的肋19而最终向植物栽培单元10(10d)引导。
此外,为了提高所述漏出来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向所述基端侧的引导功能,优选的是,至少在配管18L的所述另一端侧的端面、肋19涂敷使原材料表面的张力比其他的表面的张力降低的物质,或涂敷酒精、表面活性剂等使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或预先通过使至少配管18L的所述另一端侧的端面、肋19的成分的一部分溶解而作成表面的凹凸来提高亲水性。而且,作为水引导部,也可以在配管18L的所述另一端侧的端面且在两个肋19之间从所述另一端侧到所述基端侧形成规定的长度的狭缝。所述漏出来的植物栽培用水W顺着形成于配管18L的狭缝、肋19的倾斜部而被向肋19的所述基端侧顺利地引导。
如图7的(a)所示,溢流管16构成为其上端向筐体11内部突出、其下端向筐体11外部突出的配管状。溢流管16的内径设定成具有难以被植物栽培用水W所含有的粒子状、纤维状的杂物封闭的恰当的大小。
溢流管16的上端的向筐体11内部突出的突出高度设定在构成连通部17的配管18L的内径的最大高度附近。所述突出高度成为贮水部T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储存高度即规定的排水水位WL,超过了该规定的排水水位WL的植物栽培用水W从溢流管16溢流而向下方排水,因此,贮水部T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储存量维持在恒定量以下。也就是说,在供给有超过植物栽培床30的吸水能力的量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情况、供水部件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供给速度超过植物栽培床30的吸水速度的情况下,多余的植物栽培用水W从溢流管16排水。
在沿着上下方向邻接配置了植物栽培单元10之际,上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溢流管16的下端向下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顶面开口部12内敞开,从上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排出来的植物栽培用水W向载置于下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载置用空间S的植物栽培床30、贮水部T供给。也就是说,在至少沿着上下方向邻接配置多个植物栽培单元的情况下,能够将从溢流管16排出来的植物栽培用水W作为植物栽培用水W向下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供给。
因而,仅向至少沿着上下方向邻接配置的植物栽培单元组中的位于最上方的植物栽培单元10供给植物栽培用水W,在各层的植物栽培单元10中超过规定的排水水位WL的量的多余的植物栽培用水W向下侧的植物栽培单元排水,最终可向上下方向的全部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植物栽培床30供给适量的植物栽培用水W。另外,从最下方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溢流管16排出来的植物栽培用水W向贮水罐回收,根据需要作为植物栽培用水W循环利用于最上方的植物栽培单元10。
若作为规定的排水水位WL的溢流管16的排水水位设定得过低,则储存于贮水部T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储存量变少,因此,有可能无法对已种植到植物栽培床30的植物32的生长确保足够的量的植物栽培用水W。相反若溢流管16的排水水位设定得过高,则种植到植物栽培床30的植物32有可能产生烂根。因此,通过将溢流管16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排水水位设定于连通部17的最大高度附近,能够在沿着左右方向邻接配置的植物栽培单元10之间进行有效地利用了连通部17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顺利的通水且将适量的植物栽培用水W储存于贮水部T。因而,可避免上述那样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供给不足、确保植物栽培用水W的多余对植物的不良影响。
如图7的(a)所示,在对筐体11进行注塑成形时,以溢流管16和配管18R、18L分别被隔壁16a,18a封闭的状态被成形。也就是说,在其成形后,溢流管16不是直接作为排水部15发挥功能,配管18R、18L不直接作为连通部17发挥功能。不过,利用随后加工将溢流管16的隔壁16a清除,从而能够使溢流管16作为对该植物栽培单元10的贮水部T的植物栽培用水W进行排水的排水部15发挥功能。同样地,利用随后加工将配管18R、18L的隔壁18a清除,从而能够使配管18R、18L作为将该植物栽培单元10的贮水部T和沿着左右方向邻接配置的其他植物栽培单元10的贮水部T连通的连通部17发挥功能。
也就是说,能够在制造阶段大量生产相同的结构的植物栽培单元10,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在组合多个而构成植物栽培器具100之际,根据植物栽培器具100中的配置部位而利用随后加工使排水部15、连通部17能够通水,因此,能够实现在构成形态、设置场所方面自由度较高的植物栽培器具。
此外,隔壁16a、18a的成形位置并不限于图示的位置。隔壁16a既可以设置于封闭溢流管16的上端那样的位置,也可以设置于封闭溢流管16的下端那样的位置。同样地,隔壁18a既可以形成于配管18R、18L各自的筐体11的外方端,也可以形成于配管18R、18L各自的筐体11的内方端。另外,也可以在对筐体11进行注塑成形时,预先对溢流管16和配管18R、18L进行开口,以便能够通水,根据需要利用随后加工使溢流管16、配管18R、18L封闭的结构。不过,与在成型筐体11时预先将溢流管16和配管18R、18L成形成能够通水并利用随后加工封闭的结构相比,在并不担心由于利用随后加工有损封闭等不良情况而产生植物栽培用水W泄漏的方面,优选在成形筐体11时具有隔壁16a、18a并利用随后加工将隔壁16a、18a清除才能够使溢流管16和配管18R、18L通水的结构。
筐体11在正面开口部13的右下方向设置有能够目视储存于贮水部T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水位的水位窗20。在水位窗20的与溢流管16的上端的高度相对应的位置等设置有表示规定的排水水位的基准等的水平的直线状的指标。
基于所述指标和实际上储存于贮水部T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水位,即使从植物栽培单元10的外部也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植物栽培用水W的储存量。
如图2所示,为了沿着上下方向将多个植物栽培单元10彼此邻接配置之际的便利性,在顶面开口部12的内周部设有能够收容且能够载置上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底部的台阶部11T,筐体11的底部的外周部以能够与台阶部11T抵接的方式设有从外面稍微朝向内侧稍微退让而成的台阶部11B。
在沿着上下方向邻接配置了植物栽培单元10之际,上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底部的台阶部11B与下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顶面开口部12内的台阶部11T抵接,上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底部的台阶部11B能可靠地收容且载置于下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顶面开口部12内。
在沿着上下方向呈多层邻接配置了植物栽培单元10之际,来自上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排水部15的排水能够由下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顶面开口部12接受。在该情况下,筐体11的顶面开口部12构成该植物栽培单元10的供水部14。
在筐体11的左右的侧面部,在其中央部设置有将沿着左右方向邻接的植物栽培单元10彼此连结的连结部23R、23L、并且在其上部设置有将沿着左右方向邻接的植物栽培单元彼此卡定的卡定部21R、21L。在筐体11的背面部的上部和下部设置有将沿着上下方向邻接配置的植物栽培单元10彼此连结的连结部24T、24B。
在使与邻接配置的植物栽培单元10彼此相对应的连结部23R、23L、连结部24T、24B彼此抵接的状态下,分别利用螺栓和螺母等固定,从而邻接配置的植物栽培单元10被彼此连结起来。
在邻接配置多个植物栽培单元10之际,至少主视沿着左右方向邻接的植物栽培单元10彼此由连结部23R、23L连结起来,因此,没有构成连通部17的配管18R、18L的管接头的连接被意外解除那样的担心,能够对连结起来的植物栽培单元组进行一体地处理。此外,即使配管18R、18L、溢流管16处于封闭状态,也能够进行邻接配置的植物栽培单元10彼此的连结。在该情况下,不进行植物栽培用水W的通水。
在筐体11的背面部的高度方向的比中央稍靠上方的位置,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三个固定部25,通过使从壁面竖立设置的钉状的安装部件的头部等卡定于固定部25,能够将植物栽培单元10悬挂于壁面。而且,在筐体11的背面的上方且左右中央设置有悬挂用的卡定孔26,通过利用穿过卡定孔26的绳、钩、或者、使从壁面竖立设置的钉状的安装部件的头部等卡定于卡定孔26,能够将植物栽培单元10悬挂于壁面。将植物栽培单元10安装于壁面的方法并不限于此。既可以是固定于被浇筑于壁面的锚固螺栓那样的方法,也可以利用金属丝悬挂于挂镜线等。
而且,在筐体11的左右的侧面部且在卡定部21R、21L与连结部23R、23L的高度方向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将植物栽培单元10固定于框体101(参照图8)的固定部22R、22L,能够将固定有植物栽培单元10的框体101设置于壁面。
如图2所示,盖体28的外形构成为与顶面开口部12的开口形状和设于顶面开口部12的内部的台阶部11T相对应的形状。在将盖体28覆盖于顶面开口部12之际,盖体28的底面与植物栽培单元10的顶面开口部12内的台阶部11T抵接而盖体28可靠地收容且载置于顶面开口部12内。通过如此利用盖体28覆盖顶面开口部12,能够阻止尘埃从顶面开口部混入筐体11内部或减少植物栽培用水W从顶面开口部12向筐体11外部蒸腾。
如图6的(a)和图6的(b)所示,在盖体28上,在左右方向中央稍靠右方,向上方突出地设置有供水口29。盖体28在通过对ABS树脂进行注塑成形而与供水口29一体地成形。在注塑成形盖体28时,供水口29以被隔壁29a封闭的状态形成,根据需要利用随后加工将供水口29的隔壁29a清除,从而能够经由供水口29向该植物栽培单元10的顶面开口部12内供水植物栽培用水W。通过设为如下结构:预先在盖体28的制造阶段使供水口29处于由隔壁29a封闭的状态,在使用时根据需要利用随后加工将供水口29的隔壁29a清除,从而能够大量生产相同的结构的盖体2,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此外,隔壁29a的成形位置并不限于图示的位置。隔壁29a既可以设置于将供水口29的下端封闭那样的位置,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对盖体28进行注塑成形时预先使供水口29开口以能够通水,根据需要利用随后加工将供水口29封闭。此外,盖体28并不限于对ABS树脂、氯乙烯、PET、丙烯酸树脂那样的热塑性树脂进行注塑成形的结构,也能够对铝、不锈钢那样的金属材料进行加工、焊接等来进行成形。
植物栽培床30由能够从上部到下部大致均匀且平衡良好地保持水分和空气、且易于保持根的培育所需要的空气的吸水性材料构成。
吸水性材料能够优选地例示为至少使保水性填充材、水、和尿烷预聚物与多元醇反应而生成的保水性填充材比例是20~60重量%的吸水性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植物栽培床30上在主视时在4部位设置有贯通孔31,成为将预先种植有植物32的锥台状的块体嵌入该贯通孔31的结构。此外,也可以是将植物32直接种植于植物栽培床30的结构。
植物栽培床30呈稍微纵长的矩形的平板状,其尺寸设定成与筐体11的内部的载置用空间S的尺寸大致相等或比载置用空间S的尺寸稍小,可从正面开口部13收容于筐体11的内部的载置用空间S。
筐体11的正面开口部13设于相对于正面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心向上方移位的位置。
另外,沿着前后方向贯通形成于大致平板状的植物栽培床30的、用于供种植有植物32的块体种植的4个贯通孔31也同样整体上配置于相对于上下方向的中心向上方移位的位置。
其结果,如图1所示,配置于在筐体11收纳的植物栽培床30的4个贯通孔31和要嵌入该4个贯通孔31的种植有植物32的块体大致均等地分配于如此向上方移位的正面开口部13的内侧。
植物栽培床30的侧面部从正面部到背面部形成为锥状。另外,在比正面开口部13的下缘靠下方地配置的植物栽培床30的下方的部位没有设置贯通孔31,该部位的左右的侧面部在主视时呈角部被切除的形状,该部位的背面部形成为在侧视时宽度朝向前方逐渐变窄的锥状。通过是这样的形状,起到更大程度地确保形成于比正面开口部13的下缘靠下方的位置的贮水部T的体积的作用,并且能够使所储存的植物栽培用水W顺利地通水。
供给到筐体11的植物栽培用水W以没有超过溢流管16的上端的水位积存于贮水部T,一部分浸渍于该积存的植物栽培用水W的植物栽培床30将植物栽培用水W吸上来而将适当量的植物栽培用水W保持于内部,因此,能够恰当地培育已种植到植物栽培床30的植物32。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器具。
如图8和图9所示,植物栽培器具100是将上述那样构成的植物栽培单元10在主视时沿着左右方向邻接配置3列、且沿着上下方向邻接配置一层或两层而构成的。而且,在植物栽培器具100的周围固定有框体101。
对构成植物栽培器具100的多个植物栽培单元10彼此的连结进行说明。
例如,在将两个植物栽培单元10在主视时沿着左右方向邻接配置之际,从左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配管18R的轴心与右侧的植物栽培单元的配管18L的轴心一致的位置且左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卡定部21R比右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卡定部21L靠跟前那样的位置,将配管18L插入配管18R。与配管18R和配管18L的插入完成后、或插入要完成相对应地使左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相对于右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绕配管18R、18L的轴心相对地旋转,使卡定部21R和卡定部21L卡定。卡定部21R和卡定部21L的卡定完成的同时,左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连结部23R与右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连结部23L抵接,因此,使连结部23R和连结部23L螺纹结合,沿着左右方向邻接配置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连结完成。在将三个以上的多个植物栽培单元10沿着左右方向邻接配置的情况下,反复进行这样的连结作业。在解除多个植物栽培单元10的连结时,进行与上述作业相反的作业。此外,彼此连结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配管18R、18L若分别将隔壁18a清除,则构成能够使植物栽培用水W通水的连通部17。
另外,在将两个植物栽培单元10沿着上下方向邻接配置之际,将上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底部的台阶部11B以与下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顶面开口部12内的台阶部11T抵接的方式载置。若使上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连结部24B和下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连结部24T螺纹结合,则沿着上下方向邻接配置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连结完成。在将三个以上的多个植物栽培单元10沿着上下方向邻接配置的情况下,沿着上下方向反复进行这样的连结作业。在将多个植物栽培单元10的连结解除时,进行与上述作业相反的作业。此外,若彼此连结的植物栽培单元10中的上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溢流管16清除隔壁16a,则构成能够对植物栽培用水W进行排水的排水部15。
因而,为了构成图8所示那样的植物栽培器具100,首先,沿着左右方向将3个植物栽培单元10a、10b、10c连结,将相同的植物栽培单元10d、10e、10f连结,将它们沿着上下方向邻接配置而将植物栽培单元10a和植物栽培单元10d、植物栽培单元10b和植物栽培单元10e、植物栽培单元10c和植物栽培单元10f分别连结。
通过分别清除规定的隔壁18a,植物栽培单元10a的配管18R与植物栽培单元10b的配管18L作为使彼此的贮水部T连通的连通部17发挥功能,植物栽培单元10b的配管18R和植物栽培单元10c的配管18L作为使彼此的贮水部T连通的连通部17发挥功能,植物栽培单元10d的配管18R和植物栽培单元10e的配管18L作为使彼此的贮水部T连通的连通部17发挥功能,植物栽培单元10e的配管18R和植物栽培单元10f的配管18L作为使彼此的贮水部T连通的连通部17发挥功能。另外,通过分别清除规定的隔壁16a,植物栽培单元10a的溢流管16作为将该植物栽培单元10a的贮水部T的多余的植物栽培用水W向下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d排水的排水部15发挥功能,植物栽培单元10f的溢流管16作为从植物栽培器具100将多余的植物栽培用水W向外部排水的排水部15发挥功能。
若将植物栽培用水W经由配设于框体101的供水配管102向植物栽培单元10c的供水口29供给,则经由供水部14向该植物栽培单元10c的贮水部T储存,该植物栽培用水W从植物栽培单元10c分别经由连通部17向植物栽培单元10b供给、然后向植物栽培单元10a供给,经由植物栽培单元10a的排水部15向植物栽培单元10d供给。供给到植物栽培单元10d的贮水部T的植物栽培用水W分别经由连通部17向植物栽培单元10e、植物栽培单元10f供给,最终经由植物栽培单元10f的排水部15向植物栽培单元10f的外部排水。
从植物栽培单元10f的排水部15排出来的多余的植物栽培用水W向与该排水部15连接的贮水罐(未图示)回收,随后能够利用泵再次向植物栽培单元10c的供水口29循环供给。
根据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单元10,通过多个邻接配置,与以往那样的单独地设计的植物栽培器具相比,能够廉价得多地提供任意的构成形态的植物栽培器具100。另外,植物栽培器具100的随后的构成形态的变更也能够以该植物栽培单元10为单位来进行。
而且,针对每个植物栽培单元10也能够以在上下左右任一方向从外部供给植物栽培用水W或能够向外部排水的方式随后任意地设定,因此,在组合多个而构成大的植物栽培器具100之际,植物栽培器具100整体上看来,能够设为具有单一的供水部14和单一的排水部15的结构。构成植物栽培器具100的植物栽培单元10自身成为向下游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供给植物栽培用水W的供给部件,因此,无需配设用于将植物栽培用水W向各植物栽培单元10供给的另外的软管、配管等,无需因由植物栽培器具100的至少左右方向的尺寸的变更引起的配管阻力的增大而产生的泵的变更。
此外,在图8和图9中,以将左右方向3列、上下方向两层、合计6个植物栽培单元10连结、整体上呈矩形形状的植物栽培器具1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植物栽培单元10的排列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每个植物栽培单元10、进而在收容于单独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植物栽培床30的每个贯通孔31种植不同的植物32,从而由于该植物的颜色、种类的不同,通过整体上以呈任何花样的方式配置成瓷砖或马赛克状,能够使植物栽培单元10和植物栽培器具100的图案设计性提高。
而且,植物栽培器具100未必需要将多个植物栽培单元10作为整体排列成矩形形状。对于各植物栽培单元10,只要在沿着上下左右方向邻接配置的植物栽培单元10之间,就能够使植物栽培用水W向上下左右任意的方向通水,因此,对植物栽培单元10的排列进行设计而以整体上呈任何的形状的方式配置,也能够使图案设计性提高。框体101也与其相应地适当设计即可。
无论将植物栽培器具100构成什么样的形态,也都经由最上方的植物栽培单元10、或植物栽培单元10组中的规定的植物栽培单元10所具有的盖体28的供水口29来供给植物栽培用水W,从各层的植物栽培单元10组中的一个、优选的是从与上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组中进行植物栽培用水W的供给的植物栽培单元10分开最远的植物栽培单元10,向下侧的植物栽培单元10排水,以这种方式反复进行直到最下方的植物栽培单元10、或最下方的植物栽培单元10组,优选从最下方的植物栽培单元10、或最下方的植物栽培单元10组中的规定的植物栽培单元10的排水部15对植物栽培用水W进行排水。无需向每个植物栽培单元10设置供水配管和排水配管的,能够以低成本实现任意的构成形态的植物栽培器具100。
上述的实施方式均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被该记载限定,各部分的具体的结构能够在可起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适当变更设计。

Claims (12)

1.一种植物栽培单元,该植物栽培单元具有筐体,在该筐体的内部设置有:植物栽培床的载置用空间;贮水部,该贮水部能够储存被载置于所述载置用空间的所述植物栽培床用的植物栽培用水;以及开口部,该开口部能够使载置于所述载置用空间的所述植物栽培床露出,该植物栽培单元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筐体的上部能够形成能够向所述贮水部供给所述植物栽培用水的供水部,在所述筐体的下部能够形成能够对所述贮水部的所述植物栽培用水进行排水的排水部,在所述筐体的左右的侧面部分别能够形成能够将该植物栽培单元的贮水部、和主视时在左侧或右侧与该植物栽培单元邻接配置的其他植物栽培单元的贮水部连通的连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由一对配管构成,该一对配管各自的基端侧与所述筐体的侧面部连接,在该一对配管各自的另一端侧设置有管接头,该一对配管的轴心处于水平方向,且该一对配管配置于相同的高度,
所述管接头构成为能够与在左侧或右侧邻接配置的其他植物栽培单元的连通部所具有的管接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栽培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配管中的至少一个配管形成有水引导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栽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引导部构成为,在所述配管的外周的下部设置有从所述另一端侧到所述基端侧沿着所述轴心竖立设置的肋,所述肋的下端部具有从所述另一端侧到所述基端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筐体在顶面部具有顶面开口部,所述顶面开口部构成所述供水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栽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面开口部构成为能够收容、且能够载置邻接配置于上侧的其他植物栽培单元的下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植物栽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面开口部构成为能够由盖体覆盖,该盖体设置有能够向所述供水部供水的供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部由能够使超过规定的排水水位的植物栽培用水溢流而排水的溢流管构成,所述规定的排水水位设定于所述连通部的最大高度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筐体以至少所述排水部和所述连通部成为一体的状态被成形,且所述筐体以所述排水部和所述连通部无法进行所述植物栽培用水的通水的封闭状态被成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筐体在所述开口部的下方设置有能够目视被储存于所述贮水部的所述植物栽培用水的水位的水位窗。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筐体具有将该植物栽培单元、和主视时至少在左侧或右侧与该植物栽培单元邻接配置的其他植物栽培单元的筐体彼此连结的连结部。
12.一种植物栽培器具,是将具有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单元在主视时沿着左右方向邻接配置多列、且沿着上下方向配置一层或邻接配置多层而成的,该植物栽培器具的特征在于,
从位于各层的植物栽培单元组中的规定的植物栽培单元的供水部将植物栽培用水向该植物栽培单元的贮水部供水,
位于所述各层的各植物栽培单元分别经由彼此连通的所述连通部与邻接配置的其他植物栽培单元之间共用植物栽培用水,
从位于所述各层的植物栽培单元组中的规定的植物栽培单元的贮水部经由排水部对植物栽培用水进行排水。
CN201580014089.XA 2014-01-15 2015-01-14 植物栽培单元和植物栽培器具 Pending CN1064133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5471A JP2015130848A (ja) 2014-01-15 2014-01-15 植栽ユニット及び植栽具
JP2014-005471 2014-01-15
PCT/JP2015/050737 WO2015108053A1 (ja) 2014-01-15 2015-01-14 植栽ユニット及び植栽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3384A true CN106413384A (zh) 2017-02-15

Family

ID=53545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4089.XA Pending CN106413384A (zh) 2014-01-15 2015-01-14 植物栽培单元和植物栽培器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06788A1 (zh)
EP (1) EP3095317A4 (zh)
JP (1) JP2015130848A (zh)
CN (1) CN106413384A (zh)
TW (1) TW201538071A (zh)
WO (1) WO20151080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8197B2 (ja) * 2012-11-08 2016-08-10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植栽容器
EP3153013A1 (de) * 2015-10-06 2017-04-12 Kawneer Aluminium Deutschland Inc. Modulares system für lebende wand
JP6745626B2 (ja) * 2016-03-31 2020-08-26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浄化緑化装置
US10863679B2 (en) * 2016-09-08 2020-12-15 Fork Farms Holdings, Llc Modular plant growth apparatus
US11778955B2 (en) * 2017-11-29 2023-10-10 Urban Planter, Llc Automated vertical plant cultivation system
US11707027B2 (en) 2019-12-02 2023-07-25 Fork Farms Holdings, Llc Hydroponic grow assembly
WO2022261681A1 (de) * 2021-06-17 2022-12-22 Epiclay Technologies Gmbh Wandbekleidungselement, insbesondere zur fassadenbegrünung
WO2022261682A1 (de) * 2021-06-17 2022-12-22 Epiclay Technologies Gmbh Wandbekleidungselement mit strukturierter oberfläche
NL2029236B1 (en) * 2021-09-24 2023-03-30 Sempergreen Vertical Systems B V A wall system for provi di ng a green wal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12364Y (zh) * 1999-12-30 2001-01-03 马克旦 简便组合式立体花墙
CN102084790A (zh) * 2009-11-10 2011-06-08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容器
CN102726234A (zh) * 2011-03-31 2012-10-17 蔡金泰 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WO2013071496A1 (zh) * 2011-11-16 2013-05-23 Chang Hsiao-An 花盆
CN103371071A (zh) * 2012-04-24 2013-10-30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7590A1 (fr) * 2006-10-11 2008-04-24 Suntory Limited Conteneur de plantation
JP2010239878A (ja) 2009-04-02 2010-10-28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壁面緑化装置
EP2572570B1 (en) * 2010-05-19 2015-11-04 Suntory Holdings Limited Planting container
US8683744B2 (en) * 2011-01-21 2014-04-01 Hsiao-An Chang Expandable flowerpot
JP5778618B2 (ja) * 2012-04-24 2015-09-16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植栽具
JP5851324B2 (ja) * 2012-04-24 2016-02-03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植栽容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12364Y (zh) * 1999-12-30 2001-01-03 马克旦 简便组合式立体花墙
CN102084790A (zh) * 2009-11-10 2011-06-08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容器
CN102726234A (zh) * 2011-03-31 2012-10-17 蔡金泰 具有识别水位用中空吹气盆栽构造
WO2013071496A1 (zh) * 2011-11-16 2013-05-23 Chang Hsiao-An 花盆
CN103371071A (zh) * 2012-04-24 2013-10-30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06788A1 (en) 2017-01-12
WO2015108053A1 (ja) 2015-07-23
JP2015130848A (ja) 2015-07-23
EP3095317A4 (en) 2017-10-04
TW201538071A (zh) 2015-10-16
EP3095317A1 (en) 201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3384A (zh) 植物栽培单元和植物栽培器具
KR101301718B1 (ko) 수경 재배장치
JP5319498B2 (ja) 植栽容器
TWI321034B (zh)
EP2084957B1 (en) Planting container
JP2012523241A (ja) 一体型垂直緑化モジュール
CN208029823U (zh) 植物栽培柜
CN201150205Y (zh) 一种直立式植物种植架
KR100801133B1 (ko) 자동 급수장치가 구비된 화분
CN203675801U (zh) 一种无土栽培盆钵
CN210406552U (zh) 一种植物立体栽培装置
KR20200015203A (ko) 인삼재배용 스마트팜 시스템
CN109566391A (zh) 一种蔬菜复式栽培容器
CN104871866A (zh) 能够应用于绿化墙上的一体化花箱
CN209845797U (zh) 一种集成化管理的育苗杯
JP5842416B2 (ja) 植栽容器
CN204762415U (zh) 能够应用于绿化墙上的一体化花箱
KR101576540B1 (ko) 화분조립체
CN207461066U (zh) 种植盒及包含该种植盒的栽培装置
CN217958182U (zh) 一种培植容器
CN204669970U (zh) 植栽墙模块
CN209403237U (zh) 一种蔬菜复式栽培容器
CN210610427U (zh) 一种绿墙容器和种植盆
CN109601185B (zh) 植物保湿装置
CN219537064U (zh) 用于家用水培装置的托盘组件以及家用水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