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3214B -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3214B
CN106413214B CN201610592091.1A CN201610592091A CN106413214B CN 106413214 B CN106413214 B CN 106413214B CN 201610592091 A CN201610592091 A CN 201610592091A CN 106413214 B CN106413214 B CN 1064132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ment
control
lighting device
light modulation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20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3214A (zh
Inventor
八田和洋
户田直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499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5869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498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0859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13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3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3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3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6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ti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6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following a pre-assigned programmed sequence; Logic control [L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照明装置(10),具备:照明部(11),射出照明光;计时部(12),对时刻进行计时;输入部(13),从用户(1)接受设定时刻的输入;以及控制部(14),根据设定时刻对照明部(11)进行控制,控制部(14),进行唤醒控制,即,从设定时刻以后的第一时刻T1到第二时刻T2,使照明部(11)的调光比降低,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使调光比增加,控制部14,在唤醒控制中,在将调光比设为Y、将时刻设为t时,根据利用常数a、b、c、d表示的函数对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的调光比进行控制,常数c为,与第三时刻T3相比更接近第二时刻T2的值。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主要在住宅中实现用于居住人的舒适的起床的光环境的照明装置被周知。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从比起床指定时刻早一定时间的时刻,使光量逐渐增强的叫醒装置。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叫醒装置,不能使超过起床指定时刻进行超过睡眠的就寝者(所谓再次睡觉的就寝者)起床。对此,专利文献2公开,为了唤醒超过起床指定时刻进行超过睡眠的就寝者,而在起床指定时刻以后间歇地给予光刺激以及声音刺激的叫醒照明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642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57774号公报
然而,仅仅间歇地给予光刺激以及声音刺激,并不一定能够实现舒适的起床。为了实现舒适的起床,而需要使起床时的用户的心情良好,并且,减少用户的睡意。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用户舒适地起床的照明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之一涉及的照明装置,具备:照明部,射出照明光;计时部,对时刻进行计时;输入部,从用户接受设定时刻的输入;以及控制部,根据所述设定时刻,对所述照明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进行唤醒控制,即,从所述设定时刻以后的第一时刻到第二时刻,使所述照明部的调光比降低,从所述第二时刻到第三时刻,使所述调光比增加,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唤醒控制中,在将所述调光比设为Y、将时刻设为t时,根据利用常数a、b、c、d表示的函数(数式1)对从所述第二时刻到所述第三时刻的调光比进行控制,常数c为,与所述第三时刻相比更接近所述第二时刻的值。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之一涉及的照明系统,具备照明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具备射出照明光的照明部,所述控制装置对该照明装置进行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具备:计时部,对时刻进行计时;输入部,从用户接受设定时刻的输入;以及控制部,根据所述设定时刻,对所述照明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进行唤醒控制,即,从所述设定时刻以后的第一时刻到第二时刻,使所述照明部的调光比降低,从所述第二时刻到第三时刻,使所述调光比增加,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唤醒控制中,在将所述调光比设为Y、将时刻设为t时,根据利用常数a、b、c、d表示的所述函数,对从所述第二时刻到所述第三时刻的调光比进行控制,常数c为,与所述第三时刻相比更接近所述第二时刻的值。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照明装置等,能够使用户舒适地起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装置以及其使用环境的模式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工作(起床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起床控制中的调光比(光输出)的时间变化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唤醒控制中的调光比的时间变化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唤醒控制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S形曲线的图。
图8是示出将调光比的时间变化与S形曲线拟合的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照明部的调光比与相关色温的关系的图。
图10A是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装置的闹钟部的工作的说明图。
图10B是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装置的闹钟部的工作的其他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唤醒控制中的中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起床控制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13是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用于求出第二时刻的调光比的适当的值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14是示出实施例1的变形例涉及的照明装置以及其使用环境的模式图。
图15是示出实施例2涉及的照明系统以及其使用环境的模式图。
图16是示出实施例2涉及的照明系统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7是示出实施例2的变形例涉及的照明系统以及其使用环境的模式图。
图18是示出实施例3涉及的照明系统以及其使用环境的模式图。
图19是示出实施例3涉及的照明系统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20是示出实施例4涉及的照明系统以及其使用环境的模式图。
图21是示出实施例4涉及的照明系统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以及照明系统,利用附图进行详细说明。而且,以下说明的实施例,都示出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具体例子。因此,以下的实施例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以及连接形态、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个例子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宗旨。因此,对于以下的实施例的构成要素中的、示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实施方案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而被说明。
(实施例1)
[概要]
首先,利用图1说明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的概要。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系统10以及其使用环境的模式图。
照明装置10,进行用于使床2上睡觉中的用户1舒适地起床的起床控制。起床控制是指,对照明装置10的照明部11的调光比(光输出)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示出,照明装置10是,台灯型的照明装置(桌灯),被设置在床2附近。具体而言,照明装置10,被配置在用户1的床头,照亮用户1的脸。
用户1,经由照明装置10的输入部13进行设定时刻的输入等。设定时刻是,用户1希望起床的时刻。输入的设定时刻,例如,被显示在照明装置10的显示部16。
照明装置10,从输入的设定时刻之前的开始时刻进行起床控制。具体而言,照明装置10,从开始时刻到设定时刻为止进行渐增控制,在设定时刻以后,进行唤醒控制。对于各个控制的详细内容,在后面进行说明。
[照明装置的结构]
以下,对于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10的详细结构,利用图2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1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如图2示出,照明装置10具备,照明部11、计时部12、输入部13、控制部14、闹钟部15、显示部16、传感器部17、以及存储部18。
照明部11射出照明光。具体而言,照明部11是,射出可见光区域的照明光的光源。例如,照明部11是,包含固体发光元件的光源,具体而言,包含LED(Light Emitting Diode)或激光元件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或有机EL元件等。或者,照明部11也可以是,荧光灯等的放电型灯。
照明部11是,至少能够调光的光源。具体而言,照明部11,由控制部14变更照明光的输出。也就是说,照明部11,射出与由控制部14决定的调光比对应的输出的照明光。调光比是,照明光对照明部11能够射出的光输出的最大值(即,调光比100%)的比例。
在本实施例中,照明部11是,还能够调色的光源。具体而言,照明部11,由控制部14变更照明光的相关色温。也就是说,照明部11,射出由控制部14决定的相关色温的照明光。
计时部12,对时刻进行计时。具体而言,计时部12,向控制部14通知当前时刻。计时部12是,例如,所谓实时时钟等的时钟电路。
输入部13,从用户1接受设定时刻(起床希望时刻)的输入。具体而言,输入部13,向控制部14通知用户1输入的设定时刻。在本实施例中,输入部13,接受来自用户1的起床控制的执行指示(所谓叫醒的设定)。并且,输入部13也可以,接受闹钟部15发出的闹钟声的停止指示。输入部13,将起床控制的执行指示以及闹钟声的停止指示等通知给控制部14。
输入部13是,例如,图1所示的物理性的按压式的按钮,但是,不仅限于此。输入部13也可以是,滑动式的开关或触摸面板等的输入界面。
控制部14,进行起床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14,根据设定时刻,对照明部11进行控制。起床控制是,根据设定时刻,使照明部11的调光比变化的控制。例如,控制部14,通过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来进行照明部11的调光。起床控制包括,渐增控制和唤醒控制。控制部14,在设定时刻之前进行渐增控制,在设定时刻以后进行唤醒控制。对于起床控制的详情,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14,进行照明装置10整体的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14,根据来自计时部12、输入部13以及传感器部17的信息,对照明部11、闹钟部15以及显示部16各自的输出进行控制。控制部14是,例如,处理器等的程序执行部。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14,读出并执行存储部18中存储的控制程序,从而进行起床控制。
闹钟部15,发出闹钟声。具体而言,闹钟部15,根据由控制部14的控制,在规定的定时发出闹钟声。闹钟部15是,例如,内置于桌灯(照明装置10)的蜂鸣器、扬声器等。
显示部16,显示规定的控制信息。规定的控制信息包括,设定时刻。控制信息也可以还包含,当前时刻、闹钟声的鸣动次数、唤醒控制的执行次数等。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示出,显示部16,显示当前时刻和设定时刻。显示部16是,例如,液晶面板或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面板。在图1示出的例子中,显示部16,被设置在桌灯(照明装置10)的下部,但是,不仅限于此。
传感器部17是,检测用户1的睡眠状态的检测部的一个例子。具体而言,传感器部17,检测用户1的睁眼状况。传感器部17是,例如,毫米波传感器等的电波传感器,向用户1的眼睛放射电波,检测其反射波。按照用户1睁眼还是闭眼,反射波的强度以及频率等不同,因此,通过分析反射波,从而能够判断用户1的睁眼状况。
传感器部17,向控制部14输出与检测出的反射波对应的电信号。控制部14,根据从传感器部17输出的电信号,判断反射波的强度以及频率的变动等,判断用户1睁眼还是闭眼。也就是说,能够判断用户1是否起床。
或者,传感器部17也可以是,拍摄用户1的脸(具体而言,眼睛)的图像传感器。传感器部17,将通过拍摄而获得的图像输出到控制部14。控制部14,通过分析图像,从而判断用户1睁眼还是闭眼。例如,控制部14,进行示出睁眼时的用户1的眼睛的样本图像、与通过摄像而获得的图像的匹配,从而判断用户1睁眼还是闭眼。
存储部18存储,控制部14执行的渐增控制以及唤醒控制等的执行程序。并且,存储部18存储,经由输入部13从用户1输入的设定时刻等的控制信息。存储部18是,例如,闪存等的半导体存储器或强电介质存储器件等。
[起床控制]
接着,对于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10进行的起床控制、即照明装置10的工作,利用图3至图11进行说明。
而且,照明装置10,例如,在用户1操作输入部13来进行起床控制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执行起床控制。或者,照明装置10也可以,决定是否根据预先规定的日程(例如,仅在平日时执行起床控制)执行起床控制。
图3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10的工作(起床控制)的流程图。图4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起床控制中的调光比(光输出)的时间变化的图。而且,在图4中,横轴是时刻(min:分),纵轴是照明部11的调光比(%)。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用户1对输入部13进行操作,从而预先设定了设定时刻。例如,在图1示出的例子中,设定时刻被设定为“7:45”。
如图3示出,等待到时刻(当前时刻)成为起床控制的开始时刻为止(S10的“否”)。当前时刻是,从计时部12通知的时刻。
具体而言,如图4示出,控制部14,在开始时刻之前将照明部11的调光比设为0%。而且,起床控制的开始时刻是,设定时刻以前的时刻。开始时刻是,例如,根据渐增控制所需要的时间和设定时刻来决定的。在渐增控制所需要的时间是,例如,5分钟以上且小于150分钟,30分钟以作为一个例子。此时,若设定时刻为“7:45”,开始时刻为,设定时刻的30分钟前的“7:15”。
在当前时刻成为开始时刻的情况下(S10的“是”),控制部14,进行渐增控制(S11)。渐增控制是,在开始时刻开始照明光的照射,使调光比逐渐增加直到设定时刻为止的控制。控制部14,对照明部11进行控制,如图4示出,以在开始时刻射出规定的低的调光比的照明光。开始时刻的调光比是,例如,照明部11能射出照明光射的范围内的最小值(例如,5%)。
而且,渐增控制被分开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相比,调光比小,且其变化量也小。例如,前半部分是,将调光比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保持为一定的期间,后半部分是,使调光比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逐渐增加的期间。前半部分的期间,比后半部分的期间长。在本实施例中,在渐增控制中,调光比的时间变化的倾斜度总是0以上。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涉及的渐增控制中,调光比不减少。据此,在渐增控制中,照明部11的调光比,更慢慢地一点点增加(前半部分),若接近设定时刻则急剧增加(后半部分)。
在当前时刻成为设定时刻时(S12的“是”),控制部14,对闹钟部15进行控制,以发生闹钟声(S13)。具体而言,闹钟部15,通过控制部14的控制,在预先规定的期间(以下,记载为“闹钟期间”),发出闹钟声。在闹钟期间内由输入部13接受来自用户1的闹钟声的停止的情况下,控制部14,使闹钟声的发生停止,开始唤醒控制。在不接受来自用户1的闹钟声的停止的情况下,控制部14,在闹钟期间经过后,使闹钟声的发生停止,开始唤醒控制。
控制部14,在发生闹钟声之后,进行唤醒控制(S14)。以下,对于唤醒控制(S14),利用图5以及图6进行详细说明。
图5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10的唤醒控制中的调光比的时间变化的图。图6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10的唤醒控制的流程图。在图5中,横轴是时刻(sec:秒),纵轴是照明部11的调光比(%)。
如图6示出,首先,控制部14,使调光比减少(S20)。控制部14,使调光比减少,直到调光比达到第一目标值为止(S21的“否”)。
具体而言,控制部14,如图5示出,从设定时刻以后的第一时刻T1到第二时刻T2,使照明部11的调光比减少。第一时刻T1是,用户1使闹钟声停止的时刻,或者,闹钟声没有被停止而闹钟期间经过的时刻。第二时刻T2是,调光比达到作为预先规定的目标值的第一目标值的时刻。
在图5示出的例子中,控制部14,使照明部11的调光比从第一时刻T1的调光比Y1减少到作为第一目标值的调光比Y2。调光比Y1是,比照明部11能够射出的光输出的最大值、即调光比的最大值Ymax(具体而言100%)低的值,但是,不仅限于此。调光比Y1也可以是,最大值Ymax。
而且,如图4示出,在第一次反复进行唤醒控制的状态下,调光比Y1是,设定时刻的调光比,例如,80%。对此,在第二次反复进行唤醒控制的状态下,调光比Y1是,紧前的唤醒控制的结束时刻(第四时刻T4)的调光比,例如,100%。如此,在反复进行唤醒控制的状态下,调光比Y1也可以是,按每个反复不同的值。
在本实施例中,调光比Y2为,26%以下。通过将第二时刻T2的调光比T2设为26%以下,对闭眼的用户1而言,能够产生与黑暗(调光比0%)大致相同的状况。并且,在图5示出的例子中,调光比Y2是,比照明部11能够射出的光输出的最小值、即调光比的最小值Ymin高的值,但是,不仅限于此。调光比Y2也可以是,最小值Ymin。最小值Ymin是,例如,5%。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14,例如,以一定的比例使调光比从调光比Y1减少到调光比Y2。或者,控制部14也可以,将减少的比例设为可变。
在调光比达到第一目标值的情况下(S21的“是”),控制部14,使调光比增加(S22)。控制部14,使调光比增加,直到调光比达到第二目标值为止(S23的“否”)。
具体而言,控制部14,如图5示出,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使照明部11的调光比增加。第三时刻T3是,调光比达到作为预先规定的目标值的第二目标值的时刻。
在图5示出的例子中,控制部14,使照明部11的调光比从第二时刻T2的调光比Y2增加到,作为第二目标值的调光比Y3。在本实施例中,调光比Y3是,调光比Ymax,但是,不仅限于此。调光比Y3,例如,也可以与调光比Y1相等,或者,也可以比调光比Y1大或小。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14,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根据规定的条件,使调光比增加。例如,控制部14,根据规定的函数使调光比在时间上增加。此时,规定的函数的常数具有特征。具体而言,控制部14,在唤醒控制中,在将调光比设为Y、将时刻设为t时,根据利用常数a、b、c、d表示的函数(数式2)(1)对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的调光比进行控制。此时,常数c成为,与第三时刻T3相比更接近第二时刻T2的值。而且,函数(1)是,所谓S形函数(S形曲线)。图7是示出S形曲线的图。
如图7示出,常数a是调光比的最小值,常数d是调光比的最大值。常数c是,S形曲线的拐点,具体而言,是倾斜度最大的时刻。常数b是,拐点(常数c)的倾斜度。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14,根据常数c成为与第三时刻T3相比更接近第二时刻T2的值的S形函数,对调光比进行控制。或者,控制部14也可以,不根据S形函数,而根据向上凸起的二次函数等的n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任何函数,对调光比进行控制。
拟合是,例如,按照最小二乘法进行的。图8是示出将基于照度的实测值的调光比的时间变化与S形曲线拟合的例子的图。粗实线示出,调光比的实际的变化,粗虚线示出,与函数(1)拟合的结果。
具体而言,针对目的的曲线(具体而言,基于实测值的调光比的控制模式),使回归曲线(具体而言,函数(1))的常数(具体而言,a,b,c,d)的数值变化,并且,决定使目的的曲线与回归曲线的剩余差的平方的总和成为最小时的常数。而且,目的的曲线,作为实际的调光比的控制模式,测量从照明装置10射出的照射光的照度等,也可以利用其测量结果(例如,照度的时间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14,进一步,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对照明光的相关色温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14,按照照明光的调光比对相关色温进行控制。
图9是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装置10的照明部11的调光比与相关色温的关系的图。在图9中,横轴示出照明部11的相关色温,纵轴示出调光比。
控制部14,例如,以满足图9示出的关系的方式,根据照明光的调光比,对相关色温进行控制。具体而言,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的调光比与相关色温的关系,大致呈线性。相关色温的范围是,例如,从灯泡色(2700K)到日光色(6400K),但是,不仅限于此。
返回到图6,在调光比达到第二目标值的情况下(S23的“是”),在规定了发出闹钟声时(S24的“是”),控制部14,对闹钟部15进行控制,以发生闹钟声(S25)。也就是说,控制部14,在第三时刻T3使闹钟声发生。
对于是否使闹钟声发生(S24),根据预先规定的条件由控制部14决定。图10A以及图10B是,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10的闹钟部15的工作的说明图。
例如,如图10A示出,控制部14也可以,在反复进行唤醒控制的状态下,每次在第三时刻T3使闹钟声发生。或者,如图10B示出,控制部14也可以,在反复进行唤醒控制的状态下,以间歇的方式在第三时刻T3使闹钟声发生。具体而言,控制部14,按每N次(N为自然数)的反复使闹钟声发生一次。在图10B示出的例子中,按每三次的反复使闹钟声发生一次。
在发生闹钟声之后,控制部14,在规定期间保持照明部11的调光比(S26)。具体而言,如图5示出,控制部14,从第三时刻T3到第四时刻T4,保持第三时刻T3的调光比。而且,对于保持调光比的期间,也可以预先规定,或者,也可以是由用户1停止闹钟声为止的期间。
在唤醒控制中,对于调光比的减少所需要的期间,也就是说,对于第一时刻T1至第二时刻T2,不特别限定,但是,例如2秒。对于调光比的增加所需要的期间,即,第二时刻T2至第三时刻T3,不特别限定,但是,例如8秒。对于保持调光比的期间,即,从第三时刻T3到第四时刻T4的期间,不特别限定,但是,例如50秒。
在本实施例中,从第一时刻T1到第三时刻T3的期间,比从开始时刻到设定时刻的期间、即渐增控制的期间短。具体而言,从第一时刻T1到第四时刻T4的期间、即一次的唤醒控制的期间,比渐增控制的期间短。例如,从第一时刻T1到第三时刻T3的期间为,1分钟以下。从第一时刻T1到第四时刻T4的期间也可以是,1分钟以下。
若成为第四时刻T4,则进行到图3示出的步骤S15,控制部14,判断用户1是否起床。
控制部14,反复进行唤醒控制,直到用户1起床为止反复进行唤醒控制(S14)(S15的“否”)。具体而言,控制部14,根据来自传感器部17的通知判断用户1是否起床。在用户1没有起床的情况下,控制部14,反复进行唤醒控制。
而且,用户1是否起床的判断是,作为唤醒控制中的中断处理执行的。图11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唤醒控制中的中断处理的流程图。
控制部14,在判断为用户1没有起床的情况下(S30的“否”),继续进行唤醒控制。具体而言,进行图6示出的唤醒控制的处理中的步骤(S31)。在判断为用户1起床的情况下(S30的“是”),进行到图3示出的步骤S16,控制部14,将调光比保持为最大值。而且,在图4中,离床时刻示出,用户1起床的时刻。控制部14,离床时刻以后,将调光比保持为预先规定的值(例如,最大值)。
[基于起床控制的实验结果]
在此,对于实际上由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10使用户1起床时的实验结果,利用图12进行说明。图12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起床控制的实验结果的图。
具体而言,对多个被试验者,进行了包括渐增控制和唤醒控制的双方的实施例涉及的实验、以及仅包括渐增控制的比较例涉及的实验,使被试验者对起床后的睡醒的心情进行了主观评价。对于被试验者,选择了20多岁至50多岁的男女10名。按每一个星期分别进行了实施例和比较例。
对于起床时的睡醒的主观评价项目,利用5阶段的SD(Semantic Differential)评价指数,以“+2”至“-2”的5阶段来分别评价起床时的心情和起床时的睡意。对于起床时的心情,将“+2”设为“心情非常好”,将“-2”设为“心情非常坏”。对于起床时的睡意,也同样,将“+2”设为“完全没有睡意”,将“-2”设为“非常有睡意”。
如图12示出可见,起床时的心情以及睡意的双方,在进行渐增控制和唤醒控制的情况下,与仅进行渐增控制的情况相比更改善。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10,能够使起床时的用户1的心情良好,并且,能够使用户1的睡意减少。也就是说,根据照明装置10,能够使用户1舒适地起床。
并且,为了使用户1舒适地起床,在唤醒控制中,向用户1曝光的照明光的光量越多越好,并且,优选的是,使光量变化增大。因此,优选的是,例如,作为唤醒控制的调光比的极小值的第二时刻T2的调光比Y2是,尽量大的值,并且,是使用户1感到光量变化大的值。于是,为了求出调光比Y2的适当的值,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具体而言,将20多岁至60多岁的男女9名设为被试验者,利用一般的天花板照明器具进行了实验。将照明器具的最小输出作为控制条件,从明适应状态将控制条件和实验条件交替提示各5秒之后,使被试验回答了感到暗的条件。在明适应时、条件提示时、评价时,总是仰卧位姿势、且闭眼状态。
以7水准的条件的提示顺序和控制刺激的提示顺序(前后的2水准)分别不出现顺序效应的方式,随机提示条件,针对一个条件,进行评价总共10次。
对每个被试验者的各个条件的正确率,进行逻辑回归分析,从而计算出阈值。其结果为,回归曲线的R2值示出高的值(>0.7),示出适当的回归。作为计算出每个被试验者的阈值(75%阈值)的平均值的结果,如图13示出,得到26%的结果。而且,图13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用于求出第二时刻T2的调光比Y2的适当的值的实验结果的图。横轴示出,被试验者的识别号码(ID),纵轴示出,对被试验者感到明亮时的明状态的输出比的平均值。
这示出,若被试验者为闭眼状态,在从某亮度的环境变化为暗的环境时,若是原来的亮度的26%的输出,则被试验者感到与其以下的输出相同程度的亮度。也就是说,使输出从26%的以下的输出发生变化时给予被试验者的光量变化意味着,相等于与从0%的输出变化时相同程度的光量变化。
因此,例如,在第二时刻T2的调光比Y2为26%的情况下,能够针对用户1,给予最大限度的光量变化,并且,使照明光的光量增多。因而,能够使用户1舒适地起床。
[效果等]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10,具备:照明部11,射出照明光;计时部12,对时刻进行计时;输入部13,从用户1接受设定时刻的输入;以及控制部14,根据设定时刻对照明部11进行控制,控制部14,进行唤醒控制,即,从设定时刻以后的第一时刻T1到第二时刻T2,使照明部11的调光比降低,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使调光比增加,控制部14,在唤醒控制中,在将调光比设为Y、将时刻设为t时,根据利用常数a、b、c、d表示的函数(1),对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的调光比Y进行控制,常数c为,与第三时刻T3相比更接近第二时刻T2的值。
据此,如图12所示,能够使起床时的用户1的心情良好,并且,能够使用户1的睡意减少。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10,能够使用户1舒适地起床。
并且,例如,控制部14,反复进行唤醒控制。
据此,反复进行唤醒控制,从而能够促使用户1醒来。
并且,例如,控制部14,在唤醒控制中,进一步,从第三时刻T3到第四时刻T4,保持第三时刻T3的调光比。
据此,能够使用户1暴露在光量多的光中的期间变长,因此,能够使用户1舒适地起床。
并且,例如,还具备,发出闹钟声的闹钟部15,控制部14,在设定时刻使闹钟声发出。
据此,除了光剌激以外,还能够将声音刺激提供到用户1,因此,能够强烈地促使用户1醒来。
并且,例如,控制部14,在唤醒控制中,进一步,在第三时刻T3使闹钟声发出。
据此,除了光剌激以外,还能够将声音刺激提供到用户1,因此,能够强烈地促使用户1醒来。
并且,例如,控制部14也可以,在反复进行唤醒控制的状态下,以间歇的方式在第三时刻T3使闹钟声发出。
据此,能够防止每当反复进行唤醒控制时产生闹钟声,因此,能够减轻每次产生闹钟声的麻烦。
并且,例如,控制部14,进一步,进行渐增控制,即,在设定时刻之前的开始时刻开始照射照明光,直到设定时刻为止使调光比逐渐增加。
据此,通过进行渐增控制,从而能够使用户1的睡眠状态变浅,因此,通过以后的唤醒控制,能够强烈地促使用户1醒来。并且,用户1在睡眠浅的状态下起床,能够使起床时的用户1的心情良好,并且,能够使用户1的睡意减少。
并且,例如,也可以是,从第一时刻T1到第三时刻T3的期间,比从开始时刻到设定时刻的期间短。
据此,能够在短期间向用户1提供光量变化,因此,能够使用户1感到更强的光量变化。因此,能够强烈地促使用户1醒来。
并且,例如,从第一时刻T1到第三时刻T3的期间为,1分钟以下。
据此,能够在更短期间内向用户1提供光量变化,因此,能够强烈地促使用户1醒来。
并且,例如,控制部14,在唤醒控制中,进一步,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使照明光的相关色温上升。
据此,在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的使光量增加的期间,对色温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强烈地促使用户1醒来。
并且,例如,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的调光比与相关色温的关系为,大致线性。
据此,射出与光量对应的色温的照明光,从而能够进行在空间上不感到不协调的照射。
并且,例如,还具备,显示包含设定时刻的规定的控制信息的显示部16。
据此,显示设定时刻等的控制信息,从而能够支援用户1的输入。因此,能够提高用户的方便性。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10,具备:照明部11,射出照明光;计时部12,对时刻进行计时;输入部13,从用户1接受设定时刻的输入;以及控制部14,根据设定时刻对照明部11进行控制,控制部14,进行渐增控制,即,在设定时刻之前的开始时刻开始照射所述照明光,直到设定时刻为止使照明部11的调光比逐渐增加,以及,进行唤醒控制,即,从设定时刻以后的第一时刻T1到第二时刻T2,使照明部11的调光比降低,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使调光比增加。
据此,通过进行渐增控制,从而能够使用户1的睡眠状态变浅,因此,通过以后的唤醒控制,能够强烈地促使用户1醒来。并且,用户1在睡眠浅的状态下起床,能够使起床时的用户1的心情良好,并且,能够使用户1的睡意减少。并且,在唤醒控制中使调光比增减,从而能够向用户1提供光量变化,因此,能够使用户1舒适地起床。
并且,例如,第二时刻T2的调光比为,26%以下。
据此,在调光比为26%以下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许多人感到与黑暗(调光比0%)相同的程度,因此,能够最大限度提供光量变化,并且,能够使用户1暴露在照明光中的光量增多。因此,能够使用户1舒适地起床。
并且,例如,第二时刻T2的调光比为,照明部11能够射出照明光的范围内的最小值。
据此,使光量变小,因此,能够削减消耗电力,并且,能够使用户1舒适地起床。
并且,例如,控制部14,在唤醒控制中,在将调光比设为Y、将时刻设为t时,根据利用常数a、b、c、d表示的函数(1),对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的调光比Y进行控制,常数c为,与第三时刻T3相比更接近第二时刻T2的值。
据此,如图12所示,能够使起床时的用户1的心情良好,并且,能够使用户1的睡意减少。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10,能够使用户1舒适地起床。
而且,本实施例示出了,照明装置10为台灯型的照明装置的例子,但是,不仅限于此。图14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变形例涉及的照明装置10a以及其使用环境的模式图。
本变形例涉及的照明装置10a是平板终端。照明装置10a具备,触摸面板显示器11a。触摸面板显示器11a,实现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部11、输入部13以及显示部16的功能。
而且,照明装置10a,不仅限于平板终端,也可以是智能手机等的个人数字助理、电视机、个人电脑的监视器等的显示装置。
(实施例2)
接着,说明实施例2涉及的照明系统。在所述的实施例1中,照明装置10单独进行起床控制,对此,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系统,多个装置协同进行起床控制。而且,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的符号,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出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系统100以及其使用环境的模式图。图16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系统10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如图15以及图16示出,照明系统100具备,照明装置110、以及对照明装置110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20。照明装置110是,与实施例1同样,台灯型的照明装置。控制装置20是,智能手机等的便携终端。
如图16示出,控制装置20具备,计时部12、输入部13、控制部14、闹钟部15、显示部16、传感器部17、存储部18、以及通信部21。也就是说,控制装置20具备,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装置10的照明部11以外的构成要素。照明装置110具备,照明部11、通信部111、以及照明控制部112。
通信部21以及通信部111,彼此进行通信。在本实施例中,通信部21与通信部111,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也可以是,例如,Bluetooth(注册商标)、Wi-Fi(注册商标)、Zigbee(注册商标)、红外线通信等的任何通信。而且,通信部21以及通信部111也可以,由电缆等的有线连接,经由该电缆进行有线通信。
照明控制部112,根据从控制装置20的控制部14发送的控制信号,对照明部11的调光以及调色进行控制。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系统100,具备照明装置110以及控制装置20,照明装置110具备射出照明光的照明部11,控制装置20对照明装置110进行控制,控制装置20,具备:计时部12,对时刻进行计时;输入部13,从用户1接受设定时刻的输入;以及控制部14,根据设定时刻对照明部11进行控制,控制部14,进行唤醒控制,即,从设定时刻以后的第一时刻T1到第二时刻T2,使照明部11的调光比降低,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使调光比增加,控制部14,在唤醒控制中,在将调光比设为Y、将时刻设为t时,根据利用常数a、b、c、d表示的函数(1),对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的调光比Y进行控制,常数c为,与第三时刻T3相比更接近第二时刻T2的值。
据此,照明装置110根据来自控制装置20的控制,使照明部11的调光比变化即可。因此,例如,能够利用具有通信功能以及调光功的现有照明装置(照明器具),进行实施例1所示的起床控制。能够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照明装置,使用户1舒适地起床。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系统100,具备照明装置110以及控制装置20,照明装置110具备射出照明光的照明部11,控制装置20对照明装置110进行控制,控制装置20,具备:计时部12,对时刻进行计时;输入部13,从用户1接受设定时刻的输入;以及控制部14,根据设定时刻对照明部11进行控制,控制部14,进行渐增控制,即,在设定时刻之前的开始时刻开始照射所述照明光,直到设定时刻为止使照明部11的调光比逐渐增加,以及,进行唤醒控制,即,从设定时刻以后的第一时刻T1到第二时刻T2,使照明部11的调光比降低,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使调光比增加。
而且,本实施例示出了,照明装置10为台灯型的照明装置的例子,但是,不仅限于此。图17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变形例涉及的照明系统100a以及其使用环境的模式图。
本变形例涉及的照明装置110a是,被设置在天花板的照明装置,例如,是吸顶灯。在本变形例中,用户1,经由控制装置20的输入部13,进行设定时刻等的输入。也就是说,在照明装置110a,不需要设置输入按钮等,用户1,不需要接触照明装置110a。因此,即使在照明装置110a那样被设置在天花板的情况下,用户1对手头的控制装置20进行操作即可,因此,不会损坏用户的方便性。并且,从被设置在天花板的照明装置110a射出照明光,从而能够容易将照明光照射到用户1的脸。
而且,照明装置110a,不仅限于吸顶灯,也可以是筒灯、聚光灯、挂灯、吊灯、壁灯、脚灯等。
(实施例3)
接着,说明实施例3的照明系统。在所述实施例2中,控制装置对一个照明装置进行控制,但是,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系统中,控制装置对多个照明装置进行控制。
图18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系统200以及其使用环境的模式图。图19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系统20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如图18以及图19示出,照明系统200具备,照明装置110、照明装置110a、以及对照明装置110及照明装置110a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220。而且,照明装置110以及照明装置110a,与实施例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19示出,控制装置220,与实施例2的控制装置20相比,不同之处是,代替控制部14而具备控制部24。具体而言,控制部24,使照明装置110a进行起床控制之中的渐增控制,使照明装置110进行唤醒控制。也就是说,控制部24,将与渐增控制有关的调光比的指示,经由通信部21发送到照明装置110a。控制部24,将与唤醒控制有关的调光比的指示,经由通信部21发送到照明装置110。
如上所述,能够利用多个照明装置110以及110a进行起床控制,使用户1舒适地起床。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照明装置110进行渐增控制,照明装置110a进行唤醒控制。或者,照明装置110或110a也可以,进行渐增控制和唤醒控制的双方。
(实施例4)
接着,说明实施例4涉及的照明系统。在所述实施例3中,示出了控制装置具备闹钟部的例子,但是,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系统中,与照明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分开的扬声器具备闹钟部。
图20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系统300以及其使用环境的模式图。图21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系统30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如图20以及图21示出,照明系统300具备,照明装置110、照明装置110a、扬声器330、以及对照明装置110及110a及扬声器330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320。照明装置110以及照明装置110a,与实施例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21示出,控制装置320,与实施例3的控制装置220相比,不同之处是,不具备闹钟部15。控制装置320,不具备闹钟部15,因此,控制部24,经由通信部21对扬声器330进行控制,以发生闹钟声。发生闹钟声的定时等,与实施例1同样。
在本实施例中,扬声器330是,图20所示的直接安装在天花板的扬声器,但是,不仅限于此。例如,在床2的近旁(卧室内)配置有音频系统、电视机等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它们作为扬声器330来利用。
如图21示出,扬声器330具备通信部331、以及闹钟部15。通信部331,与通信部21进行通信。跟通信部331与通信部21的通信是,例如,无线通信,具体而言,是Bluetooth(注册商标)、Wi-Fi(注册商标)、Zigbee(注册商标)、红外线通信等。
闹钟部15,根据经由通信部21以及通信部331,从控制装置320的控制部24发送的控制信号,发出闹钟声。
如上所述,也能够利用与照明装置110以及控制装置320及110a分开的扬声器330,发生闹钟声。
(其他)
以上,对于本发明涉及的照明装置以及照明系统,根据所述实施例以及其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所述的实施例。
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针对调光比的时间变化和S形曲线,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拟合,但是,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利用对曲线拟合利用的其他的一般的方法。
并且,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示出了,第一时刻T1是,使闹钟声停止的时刻、或者闹钟期间经过后的时刻的例子,但是,不仅限于此。第一时刻T1也可以是,设定时刻。也就是说,控制部14也可以,在发出闹钟声的期间,使调光比减少。并且,在第二次以后的反复中的唤醒控制中,第一时刻T1也可以是,紧前的唤醒控制的结束时刻。
并且,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示出了,第二时刻T2是,调光比达到第一目标值(调光比Y2)的时刻的例子,但是,不仅限于此。第二时刻T2也可以是,从第一时刻T1预先规定的期间经过的时刻。也就是说,控制部14也可以,在唤醒控制中,不是使调光比减少达到第一目标值为止,而是在预先规定的期间使调光比减少。
并且,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在唤醒控制中,从第三时刻T3到第四时刻T4保持调光比,但是,不仅限于此。控制部14也可以,不保持调光比,而再次反复进行唤醒控制。也就是说,第三时刻T3也可以是,下个唤醒控制中的第一时刻T1。并且,控制部14也可以,不反复进行唤醒控制,而仅进行一次唤醒控制。
并且,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示出了,照明装置10或照明系统100等具备闹钟部15的例子,但是,照明装置10或照明系统100等也可以,不具备闹钟部15。例如,在设定时刻也可以不发出闹钟声。
并且,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控制部14,按照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的调光比的变化,使照明光的相关色温变化,但是,不仅限于此。例如,照明部11也可以,不具有调色功能,而照明光的相关色温总是一定。或者,控制部14也可以,从第一时刻T1到第二时刻T2,使照明光的相关色温变化,或者,在渐增控制中使照明光的相关色温变化。
并且,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示出了,照明装置10或控制装置20等具备传感器部17的例子,但是,不仅限于此。传感器部17也可以,与照明装置10以及控制装置20等分开设置。
同样,示出了照明装置10或控制装置20等具备显示部16的例子,但是,不仅限于此。显示部16也可以,与照明装置10以及控制装置20等分开设置。
并且,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示出了,起床控制包括渐增控制和唤醒控制的例子,但是,不仅限于此。例如,起床控制也可以,仅包括唤醒控制。
并且,例如,在唤醒控制中,也可以不使调光比逐渐增加或减少,也可以交替切换高的值(例如最大值)和低的值(例如最小值)。
并且,在所述各个实施例中,各个构成要素,也可以由专用的硬件构成,或者,也可以通过执行适于各个构成要素的软件程序来实现。也可以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处理器等的程序执行部,读出并执行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的记录介质中记录的软件程序,来实现各个构成要素。
而且,本发明,不仅作为照明装置或照明系统来能够实现,也作为将照明装置或照明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的处理作为步骤来包括的程序、以及记录了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的记录介质来能够实现。
也就是说,它们的总括或具体的形态,也可以作为系统、装置、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来实现,也可以任意组合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以及记录介质来实现。
另外,对各个实施例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形态,以及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任意组合各个实施例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来实现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符号说明
1 用户
10、10a、110、110a 照明装置
11 照明部
12 计时部
13 输入部
14、24 控制部
15 闹钟部
16 显示部
20、220、320 控制装置
100、100a、200、300 照明系统

Claims (16)

1.一种照明装置,具备:
照明部,射出照明光;
计时部,对时刻进行计时;
输入部,从用户接受设定时刻的输入;以及
控制部,根据所述设定时刻,对所述照明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进行唤醒控制,即,从所述设定时刻以后的第一时刻到第二时刻,使所述照明部的调光比降低,从所述第二时刻到第三时刻,使所述调光比增加,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唤醒控制中,在将所述调光比设为Y、将时刻设为t时,根据利用常数a、b、c、d表示的函数(数式1),对从所述第二时刻到所述第三时刻的调光比进行控制,常数c为,与所述第三时刻相比更接近所述第二时刻的值,其中,函数(数式1)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控制部,反复进行所述唤醒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唤醒控制中,进一步,从所述第三时刻到第四时刻,保持所述第三时刻的调光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照明装置还具备闹钟部,
所述闹钟部,发出闹钟声,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设定时刻使所述闹钟部发出所述闹钟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唤醒控制中,进一步,在所述第三时刻使所述闹钟部发出所述闹钟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控制部,在反复进行所述唤醒控制的状态下,以间歇的方式在所述第三时刻使所述闹钟部发出所述闹钟声。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控制部,进一步,进行渐增控制,即,在所述设定时刻之前的开始时刻开始照射所述照明光,直到所述设定时刻为止使所述调光比逐渐增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
从所述第一时刻到所述第三时刻的期间,比从所述开始时刻到所述设定时刻的期间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第二时刻的所述调光比为,26%以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第二时刻的所述调光比为,所述照明部能够射出所述照明光的范围内的最小值。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从所述第一时刻到所述第三时刻的期间为,1分钟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唤醒控制中,进一步,从所述第二时刻到所述第三时刻使所述照明光的相关色温上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
从所述第二时刻到所述第三时刻的所述调光比与所述相关色温的关系为,线性。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照明装置还具备显示部,
所述显示部,显示包括所述设定时刻的规定的控制信息。
15.一种照明系统,具备照明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具备射出照明光的照明部,所述控制装置对该照明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计时部,对时刻进行计时;
输入部,从用户接受设定时刻的输入;以及
控制部,根据所述设定时刻,对所述照明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进行唤醒控制,即,从所述设定时刻以后的第一时刻到第二时刻,使所述照明部的调光比降低,从所述第二时刻到第三时刻,使所述调光比增加,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唤醒控制中,在将所述调光比设为Y、将时刻设为t时,根据利用常数a、b、c、d表示的函数(数式2),对从所述第二时刻到所述第三时刻的调光比进行控制,常数c为,与所述第三时刻相比更接近所述第二时刻的值,其中,函数(数式2)为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系统,
所述控制部,进一步,进行渐增控制,即,在所述设定时刻之前的开始时刻开始照射所述照明光,直到所述设定时刻为止使所述照明部的调光比逐渐增加。
CN201610592091.1A 2015-07-29 2016-07-25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Active CN1064132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9926A JP6558692B2 (ja) 2015-07-29 2015-07-29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JP2015149868A JP6508598B2 (ja) 2015-07-29 2015-07-29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JP2015-149926 2015-07-29
JP2015-149868 2015-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3214A CN106413214A (zh) 2017-02-15
CN106413214B true CN106413214B (zh) 2019-09-20

Family

ID=57795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2091.1A Active CN106413214B (zh) 2015-07-29 2016-07-25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13214B (zh)
DE (1) DE1020161136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17486B2 (ja) * 2018-07-26 2022-08-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照明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7016046B2 (ja) * 2018-07-26 2022-02-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照明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CN114501746A (zh) * 2022-01-20 2022-05-13 广州奕至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个性化智能闹钟唤醒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64289A (ja) * 1991-02-18 1992-09-2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式目覚し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時計
CN101080127A (zh) * 2006-05-26 2007-11-28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照明控制开关
CN103443718A (zh) * 2011-03-24 2013-12-1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个人报警系统
CN203745749U (zh) * 2014-03-20 2014-07-30 唐赢 一种睡眠眼镜
JP2015041614A (ja) * 2013-08-23 2015-03-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57774A (ja) 2006-12-25 2008-07-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目覚まし照明装置
JP2015069781A (ja) * 2013-09-27 2015-04-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64289A (ja) * 1991-02-18 1992-09-2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式目覚し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時計
CN101080127A (zh) * 2006-05-26 2007-11-28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照明控制开关
CN103443718A (zh) * 2011-03-24 2013-12-1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个人报警系统
JP2015041614A (ja) * 2013-08-23 2015-03-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方法
CN203745749U (zh) * 2014-03-20 2014-07-30 唐赢 一种睡眠眼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113647A1 (de) 2017-02-02
CN106413214A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3215B (zh)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US9326364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CN104427715B (zh) 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照明控制系统及照明设备
KR101555891B1 (ko) 조명 장치
JP6369785B2 (ja) 照明装置
CN106413214B (zh)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JP6179713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方法
CN107004342B (zh) 照明控制设备和方法
US10441742B2 (en) Light emission control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CN109729632B (zh) 一种照明灯具及其控制方法
KR100693758B1 (ko) 지능형 감성 조명 시스템
US10306741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mobile body
CN110235525A (zh) 用于照明系统的推荐引擎
CN109716869A (zh) 照明控制
JP2007103353A (ja) 照明システム
JP2019071251A (ja)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入居者管理システム
US11737182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nging a color temperature of a light
US1177870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nging a color temperature and brightness of a light
CN116603171A (zh) 照明系统、信息提示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KR20160006459A (ko) 다기능 베개장치
US11324097B2 (en) Illumin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illumination control apparatus
JP6508598B2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JP6558692B2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JP2020181754A (ja) 照明装置
KR101754322B1 (ko) 컬러 테라피 테이블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