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02808A - 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02808A
CN106402808A CN201610597374.5A CN201610597374A CN106402808A CN 106402808 A CN106402808 A CN 106402808A CN 201610597374 A CN201610597374 A CN 201610597374A CN 106402808 A CN106402808 A CN 106402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thermal component
light
light source
optic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73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02808B (zh
Inventor
安田雄治
小松隆明
山本逸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02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2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02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2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7Passive cooling, e.g. using fins, thermal conductive elements or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V19/001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the light sources being semiconductors devices, e.g. LEDs
    • F21V19/003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 holders, e.g. of circuit boards or substrates holding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10Protec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9Attachment of the coo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0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 B60Q1/068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by mechanical means
    • B60Q1/0683Adjustable by rotation of a scre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21S41/147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angled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 F21S41/148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angled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optical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21S41/15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arranged in one or more l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9Attachment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抑制搭载光源的基板变形的灯具。灯具(100)包括:具有光源搭载面(112)的基板(110);散热部件(150);使光源(111)的光偏转的光学部件(130);具有可弯性或者弹性,将光源(111)的热量从基板(110)传递至散热部件(150)的传热部件(190)。光学部件(130)、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以此顺序排列。传热部件(190)配置在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之间、且从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的层叠方向观察至少与光源(111)重叠的位置。散热部件(150)和光学部件(130)这两个部件、或者散热部件(150)和基板(110)这两个部件的一端侧被任意的固定机构(170)固定,另一端侧卡合固定,从而抑制以位于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的传热部件(190)为支点,以一端侧为力点,两个部件向互相离开的方向位移。

Description

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具。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车用灯具:包括搭载作为光源的LED的基板;配置在基板的与光源搭载面的相反面侧的散热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车用灯具中,通过在基板与散热板之间设有绝缘片材,确保基板与散热板之间的绝缘性和热传导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462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车用灯具中,使用螺钉等接合部件将基板与散热板互相固定时,基板有可能变形。若基板变形,则光源的位置有可能产生偏离。而且,光源的位置偏离有可能导致配光图案的形成精度下降。
在车用灯具中,提高配光图案的形成精度这样的要求近年来越来越高。因此,存在想要抑制光源的位置偏离这样的要求,因为光源的位置偏离会成为配光图案的形成精度下降的原因。因此,为了抑制光源的位置偏离,期望抑制基板变形。另外,不限于车用灯具,在一般照明中也存在希望抑制光源的位置偏离这样的要求。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搭载光源的基板变形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某一形态是灯具。该灯具包括:具有光源搭载面的基板;将搭载在光源搭载面的光源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散热部件;使从搭载在光源搭载面的光源射出的光偏转的光学部件;具有可弯性或者弹性,将搭载在光源搭载面的光源的热量从基板传递至散热部件的传热部件。光学部件、基板和散热部件以此顺序排列。传热部件配置在基板与散热部件之间、且从基板和散热部件的层叠方向观察至少与搭载在光源搭载面的光源重叠的位置。散热部件和光学部件这2个部件、或者散热部件和基板这2个部件的一端侧被任意的固定机构互相固定,另一端侧卡合固定,从而抑制以位于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的传热部件为支点,以端侧为力点,2个部件向互相离开的方向位移。根据该形态,能够抑制搭载光源的基板变形。
在上述形态中,也可以是2个部件中的一个在另一端侧具有卡在另一个部件的钩爪部。另外,在上述形态中,也可以是2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包含卡止部,卡止部与层叠方向大致平行延伸,并且具有开口部,另一个部件的另一端侧的端部插通开口部,卡合固定在一个部件。根据这些形态,也能够抑制基板变形。
另外,在上述任意的形态中,也可以是固定机构具有接合部件,散热部件具有:能热传导地与传热部件相接的第1部分;包含接合部件的插通孔的第2部分;将第1部分和第2部分连接的连接部,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除了连接部外的区域互相离开。根据该形态,能够进一步抑制基板变形。另外,在上述形态中,也可以是散热部件在从连接部的与第1部分相接的端部到第2部分的插通孔的区域具有宽度相对小的小宽度部、和宽度相对大的大宽度部。根据该形态,能够进一步抑制基板变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搭载光源的基板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示出包含实施方式1的灯具的车用前照灯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灯具的立体图。
图3(A)是沿着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图3(B)是将实施方式1的灯具所具有的散热部件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图4(A)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灯具的剖视图。图4(B)是示意地示出比较例的灯具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灯具的剖视图。
图6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3的灯具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4的灯具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5的灯具的剖视图。
图9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6的灯具的剖视图。
图10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7的灯具的剖视图。
图11(A)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8的灯具的剖视图。
图11(B)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8的灯具所具有的散热部件150的平面图。
图12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9的灯具的剖视图。
图13(A)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0的灯具的立体图。图13(B)、图13(C)和图13(E)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0的灯具形成的配光图案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13(D)是示出由比较例的灯具形成的配光图案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灯具,110基板,111光源,112光源搭载面,130光学部件,134钩爪部,150散热部件,151第1部分,152第2部分,153连接部,154钩爪部,155卡止部,170固定机构,172接合部件,190传热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以优选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在各附图中所示的相同或者等同的构成要素、部件、处理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实施方式并非限定发明,只是例举,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所有特征及其组合不一定是发明的本质。另外,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第1、第2等用语不是表示任何顺序、重要度,而是用于将某一构成与其他构成区别开。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意地示出包含实施方式1的灯具的车用前照灯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灯具的立体图。图3(A)是沿着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图3(B)是将实施方式1的灯具所具有的散热部件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平面图。此外,在图2中,图示出固定机构未组装在灯具的状态。在图3(A)中,图示出固定机构的接合部件未紧固的状态。为了易于说明,各图示出的各部的比例尺、形状被以方便的方式设定,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就不应作限定性的解释。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100(100A)例如搭载在车用前照灯装置10。车用前照灯装置10具有配置在车辆前方的左右一对前照灯单元。由于一对前照灯单元除了具有左右对称的构造以外实际上是相同构成,因此,在图1中作为车用前照灯装置10示出一个前照灯单元的构造。
车用前照灯装置10包括:灯体11;覆盖灯体11的前表面开口部的透明的外盖12。灯体11和外盖12形成灯室13。在灯室13内容纳灯具100(也称作灯具单元)。灯具100例如构成为照射远光用配光图案和近光用配光图案中的至少一个。
灯具100经由支架50被灯体11支持。支架50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在支架50安装有第1倾斜移动部件55和第2倾斜移动部件57。第1倾斜移动部件55包括:安装在灯体11的对光螺钉55a;设在支架50的拧合部55b;设在灯体11外部的调整部55c。对光螺钉55a的一端侧插入拧合部55b,另一端侧与调整部55c连接。
第2倾斜移动部件57包括:安装在灯体11的球接头57a;保持球接头57a的球部的插座57b;设在支架50的孔部57c。插座57b插入孔部57c。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架50连接有对光机构,但没有特别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不经由支架50,对光机构直接连接在灯具100。
经由第1倾斜移动部件55的调整部55c使对光螺钉55a旋转时,以第2倾斜移动部件57的球接头57a的球部作为支点,支架50相对于灯体11倾斜移动。由此,能够调整灯具100的光轴。
灯具100包括基板110(110A)、光学部件130(130A)、散热部件150(150A)、固定机构170(170A)、传热部件190。光学部件130、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以此顺序排列。传热部件190配置在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之间。
基板110是用于支持光源111的大致板状的部件。基板110具有光源搭载面112,在光源搭载面112搭载有光源111。光源111例如是LED。更具体而言,光源111例如是SMD型的LED封装件,发光面的尺寸是1mm见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朝向铅垂方向下方的基板110的主表面为光源搭载面112。而且,光源111的发光面朝向铅垂方向下方地搭载在光源搭载面112。在光源搭载面112形成有与光源111电连接的布线图案(未图示)。基板110的厚度例如是1.6mm。
基板110例如能够由FR4基板构成。FR4基板是在基板的两面设有导电图案的两面基板。因此,在基板110是FR4基板的情况下,基板110优选的是夹着TIM(Thermal InterfaceMaterial,导热界面材料)等绝缘性部件与散热部件150导热连接。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灯具100的姿势被定为光源111的发光面朝向铅垂方向下方,但没有特别限于该构成。例如,灯具100的姿势也可以被定为光源111的发光面的法线相对于水平面平行。另外,例如也可以是灯具100为从图1所示的状态绕光轴转动90度的状态,光源111的发光面朝向灯具侧方。或者,灯具100的姿势也可以被定为光源111的发光面朝向铅垂方向上方。灯具100的设置角度能够适当选择。
另外,基板110在光学部件130、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的层叠方向A(图1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在与后述轴套部133重叠的区域具有开口部113。
光学部件130是使从搭载在光源搭载面112的光源111射出的光偏转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部件130是将从光源111射出的光反射的反射体。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灯具100是所谓的反射式的车用灯具。光学部件130配置在基板110的光源搭载面112侧。光学部件130具有:与基板110抵接的平板状的底座部131;从底座部131向下方弯曲并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反射部132。
底座部131从层叠方向A观察在与光源111重叠的区域具有光源用开口部131a。底座部131的厚度例如是2.0mm~3.0mm。反射部132具有将搭载在光源搭载面112的光源111的光向灯具前方反射的反射面132a。反射面132a例如是以旋转抛物面为基本形状的面,旋转抛物面的旋转中心轴为光学部件130的光轴。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灯具100是所谓的抛物线型的车用灯具。
光学部件130被配置为光轴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光源111配置在光源用开口部131a内,其发光面与反射面132a大致对置。光源111与反射面132a的相互位置关系被决定为反射面132a的焦点与光源111重叠。另外,光学部件130具有轴套部133。
轴套部133设在底座部131,向基板110的相反侧突出。轴套部133配置在光学部件130的一端侧,本实施方式中为灯具10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的端部侧(下面适当记作后端侧),即与光源111相比靠后方。另外,轴套部133配置在与反射部132相比靠后方。轴套部133具有使后述的接合部件172拧合的接合孔133a。光学部件130是通过在例如树脂成型的基体材料的至少与反射面132a对应的区域实施铝蒸镀而形成的。
此外,光学部件130不限于反射体,也可以是投影透镜等其他光学部件。在光学部件130是投影透镜的情况下,灯具100成为所谓的PES光学系统的车用灯具。另外,光学部件130也可以是投影透镜与反射体的组合。并且,灯具100也可以不包括光学部件130,用作直射型的车用灯具。另外,在图2图示出了包括3组光源111与反射部132的组合,这些在灯具左右方向排列的构造,但光源111和反射部132的数量和配置没有特别限定。
散热部件150例如由铝板、铜板、SUS等形成,是将从搭载在光源搭载面112的光源111产生的热量散热的部件。通过设有散热部件150,能够提高光源111的散热性。散热部件150配置在基板110的光源搭载面112的相反侧。散热部件150具有第1部分151、第2部分152、连接部153、钩爪部154。散热部件150的厚度例如是0.5mm~1.5mm。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分151、第2部分152、连接部153和钩爪部154的厚度相同,但没有特别限于该构成。
第1部分151是平板形,能热传导地与传热部件190相接。第1部分151在层叠方向A在与轴套部133重叠的区域具有开口部151a。
第2部分152在层叠方向A配置在与开口部151a重叠的位置。因此,第2部分152配置在散热部件150的一端侧,本实施方式中为后端侧。第2部分152包含后述的接合部件172的插通孔152a;配置在插通孔152a周围的接合承载面152b。
连接部153将第1部分151与第2部分152连接。第2部分152经由连接部153与第1部分151连接。因此,第1部分151与第2部分152除了连接有连接部153的部分的区域外是互相离开的。
散热部件150能够通过例如在铝板的预定位置设有沿着第2部分152和连接部153的形状的切除部而形成。
如图3(B)所示,散热部件150在从连接部153的与第1部分151相接的端部153a到第2部分152的插通孔152a的区域,具有宽度相对小的小宽度部T、和宽度相对大的大宽度部W。设有小宽度部T和大宽度部W的区域例如是从端部153a到距插通孔152a的连接部153最近的端部的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53整体形成小宽度部T,第2部分152整体形成大宽度部W。此处,小宽度部T和大宽度部W的宽度例如是对于与端部153a、和连接部153的与第2部分152相接的端部排列的方向相垂直方向的尺寸。
换言之,散热部件150具有随着从连接部153的端部153a接近插通孔152a,背向的2个侧面阶梯状离开的部分。该侧面是将连接部153和第2部分152朝向基板110侧的面(主表面)、与该面相反侧的面(主表面)接合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背向的2个侧面的距离以单阶梯状离开,但也可以以多阶梯状离开。另外,背向的2个侧面间的距离也可以连续地离开。另外,散热部件150也可以具有随着从端部153a接近插通孔152a,背向的2个侧面阶梯状或者连续地接近的部分。在该情况下,小宽度部T设在从端部153a离开的位置。
另外,对于与端部153a、和连接部153的与第2部分152相接的端部排列的方向相垂直的小宽度部T的截面的面积,小于对于该方向相垂直的大宽度部W的截面的面积。另外,例如小宽度部T的宽度,小于接合承载面152b的接合部件172的头部相接的区域的宽度。此外,小宽度部T和大宽度部W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状和配置。
例如,小宽度部T可以设在连接部153的一部分、第2部分152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小宽度部T可以由将连接部153、第2部分152的侧端部切除的、宽度局部变小的中间狭窄部构成。换言之,小宽度部T也可以是随着从端部153a侧接近插通孔152a侧,背向的2个侧面阶梯状或者连续地接近,之后,阶梯状或者连续地离开的形状。另外,例如,也可以在连接部153的整体与第2部分152的一部分设有小宽度部T。另外,也可以是第2部分152整体构成小宽度部T,连接部153整体构成大宽度部W。另外,也可以在连接部153、第2部分152设有开口部,将开口部的框部作为小宽度部T。
钩爪部154是通过卡在光学部件130的端部,将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互相固定的部分。钩爪部154配置在散热部件150的另一端侧,本实施方式中为灯具前后方向的前方的端部侧(下面适当记作前端侧)。在灯具100的前后方向,在钩爪部154与第2部分152之间配置有光源111。钩爪部154例如通过折回第1部分151的前端部而形成。
钩爪部154具有垂直部154a和平行部154b。垂直部154a在相对于层叠方向A大致平行,换言之与第1部分151或者基板110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平行部154b从垂直部154a的下端相对于底座部131平行延伸。另外,垂直部154a从第1部分151的前端面向光学部件130侧延伸,平行部154b从垂直部154a的下端面向轴套部133侧延伸。因此,钩爪部154的截面形状是大致L形。另外,散热部件150的前端部(包含第1部分151的前端部和钩爪部154的部分)的截面形状是大致U形。
通过钩爪部154卡在底座部131的前端部,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卡合固定。由于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卡合固定,夹在两者之间的基板110也被固定。在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卡合固定的状态下,底座部131的朝向灯具前方侧的端面抵接在垂直部154a,底座部131的与基板110相反侧的主表面抵接在平行部154b。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10的前端面也抵接在垂直部154a。
固定机构170是在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的一端侧、即两者卡合固定的端部相反的端部侧,用于将两者固定的机构。由于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被固定机构170固定,夹在两者之间的基板110也被固定。固定机构170能够采用任意的构造,但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机构170具有接合部件172。接合部件172例如是螺钉。
如图1或者图3(A)所示,在光学部件130的底座部131上配置有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而且,钩爪部154卡在光学部件130的前端部,在底座部131层叠有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在该状态下,接合孔133a、开口部113、插通孔152a在层叠方向A重叠。而且,接合部件172插通在插通孔152a和开口部113,与接合孔133a接合。接合部件172的头部抵接在接合承载面152b。由此,能够将基板110、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互相固定。之后详细说明基板110、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的固定构造。
传热部件190是将搭载在光源搭载面112的光源111的热量从基板110传递到散热部件150的部件。传热部件190配置在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之间、且从层叠方向A观察与光源111重叠的位置。此外,传热部件190配置在从层叠方向A观察至少与光源111重叠的位置即可。因此,传热部件190例如也可以配置在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之间的整个范围。传热部件190具有可弯性或者弹性。
例如,传热部件190由具有绝缘性且具有可弯性或者弹性的传热片材构成。另外,传热部件190也可以由热传导油脂、热传导性粘接剂等绝缘性TIM(Thermal InterfaceMateria1,导热界面材料)构成。通过在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之间存在传热部件190,能够更可靠地确保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之间的热传导,能够进一步提高光源111的散热性。在传热部件190由传热片材构成的情况下,传热部件190被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夹着并被压缩。在压缩状态下的传热部件190的厚度例如是0.5mm~2.0mm。在传热部件190是热传导油脂的情况下,热传导油脂涂布在基板110或者第1部分151后,热传导油脂被基板110与第1部分151夹着并压宽。由此,形成例如具有20μm~100μm的厚度的传热部件190。
接下来,详细说明基板110、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的固定构造。图4(A)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灯具100的剖视图。图4(B)是示意地示出比较例的灯具的剖视图。
如图4(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100中,在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的前端侧,两者卡合固定。另外,在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的后端侧,两者被固定机构170的接合部件172固定。基板110被夹在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之间。因此,通过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互相固定,3个部件被固定。
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在比较例所涉及的灯具500中,在前端侧和后端侧这两者,光学部件530与散热部件550都由接合部件172固定。在设有固定机构170的区域,在基板510与散热部件550之间具有传热部件190的厚度的空间。因此,光学部件530与散热部件550由接合部件172固定时,利用接合部件172的紧固,光学部件530和基板510与散热部件550在互相接近的方向位移。
另外,在前端侧与后端侧之间的中间部产生传热部件190的压缩反作用力。即,在该中间部产生光学部件530和基板510、与散热部件550互相离开的方向的力。因此,在灯具500的前端侧和后端侧这两者,用接合部件172固定各部时,会在基板510产生变形或者弯曲。通常,在利用接合部件172固定的情况下,基板510与散热部件550位移直到互相抵接。
此外,传热部件190具有可弯性或者弹性。因此,即使在固定机构170的设置区域存在传热部件190的情况下,由于存在于该区域的传热部件190被接合部件172的紧固而压缩,因此光学部件530和基板510与散热部件550在互相接近的方向位移。因此,基板510会变形。
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100中,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的后端侧由固定机构170固定,前端侧利用卡合固定而固定。在光学部件130的前端侧卡在散热部件150的钩爪部154的状态下,两者的后端侧由接合部件172固定时,在前端侧会施加以后端侧为力点,前端侧与后端侧的中间部为支点,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离开方向的力。更具体而言,在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的后端侧,在这2个部件接近的方向施加力时,会以后端侧为力点、中间部为支点,在前端部施加这2个部件离开方向的力。
光学部件130通过前端部卡在钩爪部154,向离开散热部件150的方向位移被抑制。即,利用该卡合固定,抑制了光学部件130以位于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的传热部件190为支点,一端侧为力点,另一端侧向离开散热部件150的方向位移。相对地,散热部件150的向离开光学部件130的方向位移因卡合固定而被抑制。
由于钩爪部154仅抑制光学部件130的向离开散热部件150的方向的位移,因此不会积极地产生使光学部件130接近散热部件150侧的力。因此,与用接合部件172将各部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利用固定来更可靠地减小光学部件130和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接近的距离。因此,与用接合部件172将各部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可靠地减小基板110的变形。
此外,钩爪部154也可以调整垂直部154a的长度,使得在基板110与第1部分151不抵接的范围,在基板110和第1部分151互相接近的方向略微变形。由此,抑制了基板110的变形,并确保了基板110与传热部件190的接触、以及散热部件150与传热部件190的接触,能够更可靠地提高光源111的散热性。即使在如上所述调整垂直部154a的长度的情况下,与利用接合部件172来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基板110的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部件150的第1部分151与第2部分152除了连接有连接部153的部分的区域外是互相离开的。由此,能够抑制在将接合部件172紧固时产生的应力从第2部分152传递到第1部分151。因此,在基板110的后端侧也能够抑制基板110的变形。
并且,散热部件150在从连接部153的端部153a到第2部分152的插通孔152a的范围具有小宽度部T和大宽度部W。通过设有宽度不同的2个区域,自然,宽度相对小的小宽度部T与宽度相对大的大宽度部W相比,成为脆弱的部分。因此,如图4(A)所示,由于在将接合部件172紧固时产生的应力,小宽度部T变形。由此,能够在小宽度部T吸收接合部件172接合时产生的应力。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基板110的后端侧的变形。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100包括基板110、光学部件130、散热部件150、传热部件190。传热部件190设在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之间、且从层叠方向A观察至少与光源111重叠的位置。散热部件150和光学部件130一端侧由固定机构170互相固定。另外,另一端侧被卡合固定,从而抑制了以位于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的传热部件190为支点,一端侧为力点,向互相离开的方向位移。
由此,能够抑制基板110的变形。另外,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搭载在基板110的光源111的位置偏离。光源111相对于光学部件130从本来应该在的位置偏离时,投影在路面的配光图案的发光强度会下降,驾驶者的目视性可能下降。另外,配光图案的投影位置偏离可能导致向对面车、行人产生眩光。例如,优选的是光源111相对于基板110的安装位置的精度在形成配光图案中是0.1mm以下。因此,基板110的变形所导致的光源111的位置偏离需要是0.1mm以下。与之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100,能够抑制包含上述的发光强度下降、投影位置偏离的配光图案的形成精度的下降。并且,通过抑制基板110的变形,能够抑制形成于基板110的布线图案断线、施加在光学部件130、散热部件150等的负载增加等。
另外,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的前端侧和后端侧都用固定机构170来固定的情况下,为了抑制基板110的变形,需要设计固定机构170的配置,或者需要严格管理接合部件172的接合力矩。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的卡合固定,抑制基板110的变形。因此,能够提高灯具100的设计自由度,另外,能够简化灯具100的制造工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设在散热部件150的钩爪部154,实现了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的卡合固定。因此,能够用简单的构成来抑制基板110的变形。另外,与用固定机构170来固定前端侧和后端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器件数量和组装工时。另外,由于钩爪部154与轴套部133相比不阻碍被反射面132a反射的光的行进,因此能够自由配置。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灯具100除了散热部件150不具有第2部分152和连接部153外,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灯具100的构成相同。下面,关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灯具100,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构成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单说明或者省略说明相同的构成。
图5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灯具100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100(100B)包括基板110(110B)、光学部件130(130B)、散热部件150(150B)、固定机构170(170B)、传热部件190。光学部件130、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以此顺序排列。传热部件190配置在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之间。基板110、光学部件130、固定机构1170和传热部件190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
散热部件150具有第1部分151、钩爪部154。第1部分151是平板形,能热传导地与传热部件190相接。第1部分151在层叠方向A在与轴套部133重叠的区域具有:接合部件172的插通孔151b;配置在插通孔151b周围的接合承载面151c。钩爪部154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的一端侧由固定机构170固定,另一端侧利用卡合固定而固定。利用该卡合固定,抑制了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以位于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的传热部件190为支点,一端侧为力点,另一端向侧互相离开的方向位移。
散热部件150不具有小宽度部T和大宽度部W。因此,由于在将接合部件172紧固时产生的应力,基板110的后端侧会变形。然而,由于前端侧利用卡合固定而固定,因此至少能够抑制基板110的前端侧的变形。因此,利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100,与用固定机构170来固定前端侧和后端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基板110的变形。另外,其他效果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灯具100除了钩爪部设在光学部件130外,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灯具100的构成相同。下面,关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灯具100,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构成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单说明或者省略说明相同的构成。
图6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3的灯具100的剖视图。此外,在图6中,图示出接合部件172未紧固的状态。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100(100C)包括基板 110(110C)、光学部件130(130C)、散热部件150(150C)、固定机构170(170C)、传热部件190。光学部件130、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以此顺序排列。传热部件190配置在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之间。基板110、固定机构170和传热部件190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
光学部件130具有:与基板110抵接的平板状的底座部131;从底座部131向下方弯曲并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反射部132;钩爪部134。
底座部131具有光源用开口部131a。反射部132具有反射面132a。光源111配置在光源用开口部131a内,其发光面与反射面132a大致对置。在底座部131设有轴套部133。轴套部133配置在光学部件130的一端侧,本实施方式中为后端侧。轴套部133具有使接合部件172拧合的接合孔133a。
钩爪部134是通过卡在散热部件150的端部,将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互相固定的部分。钩爪部134配置在光学部件130的另一端侧,本实施方式中为前端侧。在灯具100的前后方向,在钩爪部134与轴套部133之间配置有光源111。钩爪部134例如通过折回底座部131的前端部而形成。
钩爪部134具有:相对于层叠方向A大致平行延伸的垂直部134a;从垂直部134a的上端相对于散热部件150的第1部分151平行延伸的平行部134b。垂直部134a从底座部131的前端面向散热部件150侧延伸,平行部154b从垂直部134a的上端面向第2部分152侧延伸。因此,钩爪部134的截面形状为大致L形。另外,光学部件130的前端部(包含底座部131的前端部和钩爪部134的部分)的截面形状是大致U形。
通过第1部分151的前端部卡在钩爪部134,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卡合固定。由于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卡合并固定,夹在两者之间的基板110也被固定。在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卡合固定的状态下,第1部分151的朝向灯具前方侧的端面抵接在垂直部134a,第1部分151的与基板110相反侧的主表面抵接在平行部134b。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10的前端面也抵接在垂直部134a。
散热部件150具有第1部分151、第2部分152、连接部153。另外,散热部件150具有小宽度部T和大宽度部W。除了不具有钩爪部154外,散热部件150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的一端侧由固定机构170固定,另一端侧利用卡合固定而固定。利用该卡合固定,抑制了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以位于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的传热部件190为支点,一端侧为力点,另一端向侧互相离开的方向位移。
因此,利用本实施方式,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抑制基板110的变形。即,从实施方式1与本实施方式可知,通过使散热部件150和光学部件130这2个部件的一个具有卡在另一个部件的钩爪部134、154,就能够抑制基板110的变形。另外,其他效果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灯具100除了卡合固定的构造不同外,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灯具100的构成相同。下面,关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灯具100,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构成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单说明或者省略说明相同的构成。
图7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4的灯具100的剖视图。此外,在图7中,图示出接合部件172未紧固的状态。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100(100D)包括基板 110(110D)、光学部件130(130D)、散热部件150(150D)、固定机构170(170D)、传热部件190。光学部件130、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以此顺序排列。传热部件190配置在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之间。基板110、固定机构170和传热部件190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
光学部件130具有:与基板110抵接的平板状的底座部131;从底座部131向下方弯曲并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反射部132;垂直部135。
底座部131具有光源用开口部131a。反射部132具有反射面132a。光源111配置在光源用开口部131a内,其发光面与反射面132a大致对置。在底座部131设有轴套部133。轴套部133配置在光学部件130的一端侧,本实施方式中为后端侧。轴套部133具有使接合部件172拧合的接合孔133a。
垂直部135设在底座部131的前端部,相对于层叠方向A大致平行延伸。具体而言,垂直部135从底座部131的前端部向散热部件150侧延伸。垂直部135例如是底座部131的前端部弯曲而形成的。垂直部135在朝向灯具前方侧的面具有向灯具前方侧突出的凸部135a。
散热部件150具有第1部分151、第2部分152、连接部153、卡止部155。另外,散热部件150具有小宽度部T和大宽度部W。除了具有卡止部155外,散热部件150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相同。
卡止部155配置在散热部件150的前端侧。在灯具100的前后方向,在卡止部155与第2部分152之间配置有光源111。卡止部155在相对于层叠方向A大致平行地,换言之与第1部分151或者基板110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具体而言,卡止部155从第1部分151的前端部向光学部件130侧延伸。另外,卡止部155具有在灯具前后方向贯通的开口部155a。卡止部155例如是对第1部分151的前端部的开口部155a的形成位置实施开孔加工,并将该前端部弯曲而形成的。
光学部件130通过前端部插通开口部155a,相对于散热部件150被卡合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凸部135a插通开口部155a,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互相卡合固定。由于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卡合并固定,夹在两者之间的基板110也被固定。在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卡合固定的状态下,卡止部155的朝向灯具后方侧的面抵接在垂直部135的朝向灯具前方侧的面。基板110的前端面抵接在垂直部135的朝向灯具后方侧的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的一端侧由固定机构170固定,另一端侧利用卡合固定而固定。利用该卡合固定,抑制了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以位于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的传热部件190为支点,一端侧为力点,另一端向侧互相离开的方向位移。
因此,利用本实施方式,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抑制基板110的变形。另外,其他效果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部件150具有卡止部155,光学部件130的端部插通开口部155a,但也可以光学部件130具有卡止部155,散热部件150的端部插通开口部155a。即,通过使散热部件150和光学部件130这2个部件的一个包含具有开口部155a的卡止部155,另一个部件的端部插通开口部155a并卡合固定,就能够抑制基板110的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垂直部135与卡止部155相比位于灯具后方侧,但没有特别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是垂直部135与卡止部155相比位于灯具前方侧,凸部135a向灯具后方侧突出。在该情况下,凸部135a从灯具前方侧插通卡止部155的开口部155a。在卡止部155设在光学部件130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卡止部155与垂直部135的前后位置替换。
(实施方式5)
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灯具100除了固定机构170的构造不同外,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灯具100的构成相同。下面,关于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灯具100,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构成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单说明或者省略说明相同的构成。
图8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5的灯具100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100(100E)包括基板110(110E)、光学部件130(130E)、散热部件150(150E)、固定机构170(170E)、传热部件190。光学部件130、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以此顺序排列。传热部件190配置在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之间。传热部件190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
基板110具有光源搭载面112,在光源搭载面112搭载有光源111。
光学部件130具有:与基板110抵接的平板状的底座部131;从底座部131向下方弯曲并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反射部132。底座部131具有光源用开口部131a。反射部132具有反射面132a。光源111配置在光源用开口部131a内,其发光面与反射面132a大致对置。在底座部131设有卡针卡合用的开口部131b。开口部131b配置在光学部件130的一端侧,本实施方式中为后端侧。
散热部件150具有第1部分151、钩爪部154、卡针卡合用钩156。第1部分151是平板形,能热传导地与传热部件190相接。钩爪部154设在第1部分151的前端部。钩爪部154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
卡针卡合用钩156包含:从第1部分151的后端面向光学部件130侧延伸的腿部156a;从腿部156a的朝向灯具后方侧的面向灯具后方侧突出的凸部156b。散热部件150在钩爪部154卡在光学部件130的前端部的状态下,卡针卡合用钩156插通开口部131b。由此,凸部156b卡在开口部131b的边缘,光学部件130与散热部件150的后端侧卡针卡合。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卡针卡合用钩156构成固定机构170。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的一端侧由固定机构170固定,另一端侧利用卡合固定而固定。利用该卡合固定,抑制了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以位于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的传热部件190为支点,一端侧为力点,另一端向侧互相离开的方向位移。
因此,利用本实施方式,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抑制基板110的变形。另外,其他效果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机构170包括卡针卡合用钩156。由此,在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的后端侧,与用接合部件172将两者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利用固定更可靠地减小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接近的距离。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基板110的变形。另外,能够进一步削减器件数量和组装工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部件150具有卡针卡合用钩156,光学部件130具有开口部131b,但也可以是光学部件130具有卡针卡合用钩156,散热部件150具有开口部131b。另外,也可以在基板110的后端侧设有开口部,卡针卡合用钩156插通该开口部。
(实施方式6)
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灯具100除了钩爪部154和固定机构170的构造不同外,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灯具100的构成相同。下面,关于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灯具100,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构成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单说明或者省略说明相同的构成。
图9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6的灯具100的剖视图。此外,在图9中图示出,利用夹具174将光学部件130、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紧固之前的状态。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100(100F)包括基板110(110F)、光学部件130(130F)、散热部件150(150F)、固定机构170(170F)、传热部件190。光学部件130、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以此顺序排列。传热部件190配置在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之间。传热部件190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
基板110具有光源搭载面112,在光源搭载面112搭载有光源111。另外,在基板110的前端侧设有开口部114。
光学部件130具有:与基板110抵接的平板状的底座部131;从底座部131向下方弯曲并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反射部132。底座部131具有光源用开口部131a。反射部132具有反射面132a。光源111配置在光源用开口部131a内,其发光面与反射面132a大致对置。
在底座部131的前端侧设有开口部131c。开口部131c在光学部件130、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固定的状态下,在层叠方向A设在与开口部114重叠的位置。在底座部131的后端侧设有在层叠方向A向基板110相反侧突出的夹具卡合肋136。
散热部件150具有第1部分151、钩爪部154。第1部分151是平板形,能热传导地与传热部件190相接。在第1部分151的后端侧设有使后述夹具174卡合的开口部157。钩爪部154设在第1部分151的前端部。钩爪部154除了垂直部154a和平行部154b外,具有从平行部154b的末端与层叠方向A大致平行延伸的第2垂直部154c。第2垂直部154c从平行部154b的后端面向基板110侧延伸。
光学部件130的前端部卡在钩爪部154时,第2垂直部154c插通光学部件130的开口部131c、基板110的开口部114。由此,能够将光学部件130、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更牢固地固定。
固定机构170具有夹具174。夹具174例如是环状或者筒状的弹性部件,在周向具有不连续部。夹具174以不连续部的一端174a与另一端174b离开的方式变位,并一端174a插入开口部157,另一端174b卡在夹具卡合肋136。夹具174利用反作用力,将光学部件130、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固定,其中,该反作用力是光学部件130、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将一端174a与另一端174b向离开方向按压的力的反作用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的一端侧由固定机构170固定,另一端侧利用卡合固定而固定。利用该卡合固定,抑制了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以位于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的传热部件190为支点,一端侧为力点,另一端向侧互相离开的方向位移。因此,利用本实施方式,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抑制基板110的变形。另外,其他效果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
(实施方式7)
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灯具100除了光学部件130的轴套部133向基板110侧突出外,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灯具100的构成相同。下面,关于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灯具100,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构成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单说明或者省略说明相同的构成。
图10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7的灯具100的剖视图。此外,在图10中,图示出接合部件172未紧固的状态。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100(100G)包括基板 110(110G)、光学部件130(130G)、散热部件150(150G)、固定机构170(170G)、传热部件190。光学部件130、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以此顺序排列。传热部件190配置在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之间。固定机构170和传热部件190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
基板110具有光源搭载面112,在光源搭载面112搭载有光源111。另外,基板110在层叠方向A在与轴套部133重叠的区域具有开口部115。
光学部件130具有:与基板110抵接的平板状的底座部131;从底座部131向下方弯曲并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反射部132。底座部131具有光源用开口部131a。反射部132具有反射面132a。光源111配置在光源用开口部131a内,其发光面与反射面132a大致对置。
另外,底座部131具有轴套部133。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套部133向基板110侧突出。另外,轴套部133例如配置在与底座部131和反射部132的连接部相比靠灯具前方侧。由于轴套部133向基板110侧突出,因此即使是这样的配置,也能够避免光源光向灯具前方的行进被轴套部133妨碍。因此,通过使轴套部133向基板110侧突出,能够提高轴套部133的设置自由度,进而能够提高灯具100的设计自由度。轴套部133具有接合部件172的接合孔133a。
散热部件150具有第1部分151、第2部分152、连接部153、钩爪部154。第1部分151是平板形,能热传导地与传热部件190相接。另外,第1部分152在层叠方向A在与轴套部133重叠的区域具有开口部151d。
第2部分152在层叠方向A配置在与开口部151d重叠的位置。另外,第2部分152与第1部分151相比从光学部件130远离。第2部分152具有插通孔152a和接合承载面152b。第2部分152例如与第1部分151平行延伸。
连接部153将第1部分151与第2部分152连接。连接部153的一端侧与第1部分151连接。而且,从第1部分151向铅垂方向上方、或者离开基板110或光学部件130的方向延伸,另一端侧与第2部分152连接。
钩爪部154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另外,散热部件150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小宽度部T和大宽度部W。因此,散热部件150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背向的2个侧面阶梯状地或者连续地接近或者离开的部分。通过例如在铝板的预定位置设有沿着第2部分152和连接部153的形状的切除部,并将其内侧部分切起而形成第2部分152和连接部153,另外,将铝板的前端部折回并形成钩爪部154,从而能够制造散热部件150。
基板110的开口部115与光学部件130位置对齐以与轴套部133重叠,层叠在底座部131上。由此,轴套部133插通开口部115。散热部件150的钩爪部154卡在光学部件130的前端部后,轴套部133插通开口部151d。在该状态下,轴套部133的接合孔133a与第2部分152的插通孔152a在层叠方向A重叠。而且,接合部件172插通插通孔152a,与接合孔133a接合。接合部件172的头部抵接在接合承载面152b。由此,能够将基板110、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互相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的一端侧由固定机构170固定,另一端侧利用卡合固定而固定。利用该卡合固定,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被抑制以位于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的传热部件190为支点,一端侧为力点,另一端向侧互相离开的方向位移。因此,利用本实施方式,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抑制基板110的变形。另外,其他效果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套部133向散热部件150侧突出。因此,能够避免轴套部133与光源光的光路重叠。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灯具100的设计自由度,另外,能够增加灯具100的光量。
(实施方式8)
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灯具100除了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卡合固定,另外,使用卡止部155作为卡合固定的构造外,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灯具100的构成大致相同。下面,关于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灯具100,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构成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单说明或者省略说明相同的构成。
图11(A)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8的灯具100的剖视图。图11(B)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8的灯具100所具有的散热部件150的平面图。此外,图11(A)相当于沿着图11(B)的B-B线将灯具100切断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1(A)中,图示出接合部件172与第2接合部件175未紧固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100(100H)包括基板110(110H)、光学部件130(130H)、散热部件150(150H)、固定机构170(170H)、传热部件190。光学部件130、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以此顺序排列。传热部件190配置在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之间。传热部件190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
基板110具有光源搭载面112,在光源搭载面112搭载有光源111。基板110在预定位置具有使后述的定位用凸部137嵌合的开口部116。另外,基板110在后端侧具有使接合部件172插通的插通孔117。并且,基板110在后端侧具有使第2接合部件175插通的插通孔118。插通孔118配置在与插通孔117相比靠后端侧。
光学部件130具有:与基板110抵接的平板状的底座部131;从底座部131向下方弯曲并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反射部132。底座部131具有光源用开口部131a。反射部132具有反射面132a。光源111配置在光源用开口部131a内,其发光面与反射面132a大致对置。
另外,底座部131在层叠方向A在与插通孔118重叠的位置具有轴套部133。轴套部133具有使第2接合部件175拧合的接合孔133a。另外,底座部131在层叠方向A在与基板110的开口部116重叠的位置具有定位用凸部137。定位用凸部137向基板110侧突出。另外,底座部131在与基板110抵接的面具有收纳接合部件172的头部的凹部138。
散热部件150具有第1部分151、第2部分152、连接部153、卡止部155。第1部分151是平板形,能热传导地与传热部件190相接。第1部分151在层叠方向A在与基板110的插通孔117重叠的区域具有开口部151a。另外,第1部分151在层叠方向A在与轴套部133重叠的区域具有插通孔151e。
第2部分152在层叠方向A配置在与开口部151a重叠的位置。第2部分152包含接合部件172的接合孔152c。第2部分152是例如对铝板实施翻边加工而形成的。因此,第2部分152在接合孔152c的周围具有向基板110的相反侧立起的部分。
连接部153将第1部分151与第2部分152连接。第2部分152经由连接部153与第1部分151连接。因此,第1部分151与第2部分152除了连接有连接部153的部分的区域外是互相离开的。卡止部155具有与实施方式4相同的构造。另外,散热部件150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小宽度部T和大宽度部W。
固定机构170具有接合部件172和第2接合部件175。接合部件172和第2接合部件175例如是螺钉。
基板110通过前端部插通卡止部155的开口部155a,与散热部件150卡合固定。在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的前端部卡合固定的状态下,接合部件172插通基板110的插通孔117,与第2部分152的接合孔152c接合。接合部件172的头部抵接在基板110的与散热部件150相反侧的表面。由此,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的后端侧被固定。在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固定的状态下,基板110的插通孔118与散热部件150的插通孔151e在层叠方向A重叠。
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的层叠体配置在光学部件130的底座部131上。而且,光学部件130的定位用凸部137插入基板110的开口部116,基板110、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位置对齐。接合部件172的头部收纳在凹部138。利用该位置对齐,轴套部133和插通孔118、151e在层叠方向A重叠。在该状态下,第2接合部件175被插通在插通孔151e和插通孔118,与接合孔133a接合。第2接合部件175的头部抵接在第1部分151的与基板110相反侧的表面。由此,能够将基板110、光学部件130和散热部件150互相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部件150和基板110这2个部件的一端侧由固定机构170互相固定。另外,两者的另一端侧被卡合固定,从而抑制了以位于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的传热部件190为支点,一端侧为力点,2个部件向互相离开的方向位移。由此,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抑制基板110的变形。另外,其他效果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部件150具有卡止部155,基板110的端部插通开口部155a,但也可以基板110具有卡止部155,散热部件150的端部插通开口部155a。
(实施方式9)
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灯具100除了散热部件150具有钩爪部154代替卡止部155外,与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灯具100的构成相同。下面,关于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灯具100,以与实施方式8不同的构成为中心进行说明,简单说明或者省略说明相同的构成。
图12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9的灯具100的剖视图。此外,在图12中,图示出接合部件172与第2接合部件175未紧固的状态。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 100(1001)包括基板110(1101)、光学部件130(1301)、散热部件150(1501)、固定机构170(1701)、传热部件190。光学部件130、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以此顺序排列。传热部件190配置在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之间。基板110、光学部件130、固定机构170和传热部件190具有与实施方式8相同的构造。
散热部件150具有第1部分151、第2部分152、连接部153、钩爪部154。第1部分151、第2部分152和连接部153具有与实施方式8相同的构造。钩爪部154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10的前端部卡在钩爪部154,从而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被卡合固定。在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卡合固定的状态下,基板110的朝向灯具前方侧的端面与垂直部154a抵接,基板110的与散热部件150相反侧的主表面抵接在平行部154b。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8同样,基板110和散热部件150的一端侧由固定机构170固定,另一端侧利用卡合固定而固定。利用该卡合固定,抑制了基板110与散热部件150以位于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的传热部件190为支点,以一端侧为力点,另一端侧向互相离开的方向位移。因此,利用本实施方式,能够与实施方式8同样抑制基板110的变形。另外,其他效果也能够与实施方式8同样。
(实施方式10)
图13(A)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0的灯具的立体图。图13(B)、图13(C)和图13(E)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0的灯具形成的配光图案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13(D)是示出由比较例的灯具形成的配光图案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在图13(B)~图13(E)中,图示出配置在灯具前方25m位置的虚拟铅垂屏幕上形成的配光图案。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200例如搭载在车用前照灯装置。车用前照灯装置具有配置在车辆前方的左右的一对前照灯单元。由于一对前照灯单元除了具有左右对称的构造外实际上是相同构成,因此,此处说明搭载在一个前照灯单元的灯具200的构造。
灯具200配置在由灯体11和外盖12形成的灯室13内(参照图1)。灯具200包括远光室H1、第1近光室L1、第2近光室L2。各室具有:搭载有光源的基板210;作为光学部件230的反射体。另外,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9同样包括散热部件、固定机构、传热部件等。并且,也可以包括与上述实施方式1~9同样的卡合固定构造。
远光室H1、第1近光室L1和第2近光室L2是分开形成的。第1近光室L1与第2近光室L2是一体的。远光室H1经由远光用对光支架202被灯体11支持。第1近光室L1和第2近光室L2经由近光用对光支架204被灯体11支持。因此,远光室H1、第1近光室L1和第2近光室L2能够分别独立调整光轴的角度。
远光室H1能够形成图13(B)所示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i。第1近光室L1和第2近光室L2能够形成图13(C)所示的近光用配光图案Lo。作为一个例子,第1近光室L1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Lo中包含预定形状(例如所谓的倾斜切割形状、台阶切割形状等)的截止线CL的部分。另外,第2近光室L2形成位于近光用配光图案Lo中不包含截止线CL的部分,例如近光用配光图案Lo的下方,并沿水平方向拓宽的扩散区域。第1近光室L1形成的配光图案、第2近光室L2形成的配光图案重合,从而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Lo。
远光用配光图案Hi具有比其他区域发光强度高的聚光图案部P1。近光用配光图案Lo具有比其他区域发光强度高的聚光图案部P2。聚光图案部P1、P2对铅垂线V与水平线H的交点即H-V点周边进行照射,形成所谓的热区。聚光图案部P2主要由第1近光室L1形成。由于远光用配光图案Hi和近光用配光图案Lo的形状是已知的,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通常,灯具被设计为聚光图案部P1、P2都对H-V点的周围进行照射。然而,由于反射体变形、其他制造因素等,能够形成聚光图案部P1、P2的位置有可能偏离。另一方面,在远光室H1、第1近光室L1是一体构造的情况下,不能独立地调整远光室H1的光轴和第1近光室L1的光轴。因此,聚光图案部P1、P2的位置产生偏离时,如图13(D)所示,有的情况下聚光图案部P1和聚光图案部P2的至少一个会从H-V点的周围偏离。在图13(D)中,聚光图案部P1从本来应该形成的位置偏离。
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200中,远光室H1、第1近光室L1是分开形成的,能够分别独立调整光轴。因此,即使在聚光图案部P1、P2的位置产生偏离的情况下,如图13(E)所示,能够将聚光图案部P1和聚光图案部P2这两者配置在H-V点的周围。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提高热区的照度,能够提高驾驶者的远方目视性。
此外,远光室H1和第1近光室L1的至少一个的光轴是能够调整的即可。即,两者能够相对地变更光轴位置即可。因此,远光室H1和第1近光室L1这两者可以都能够调整光轴,也可以仅任意一个能够调整光轴。另外,能够独立实施远光室H1的光轴调整、第1近光室L1的光轴调整的构成不限于上述说明。例如,也可以是所有的室搭载在共通的对光支架,并且远光室H1或者第1近光室L1经由任意的姿势位移机构搭载在对光支架,从而实现光轴的独立调整。
另外,远光室和近光室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远光室也可以是2个以上。近光室也可以是1个或者3个以上。在具有多个远光室H1和第1近光室L1的情况下,至少1个远光室H1与至少1个第1近光室L1分开形成即可。另外,关于第1近光室L1和第2近光室L2,两者可以分开形成。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各实施方式可以组合,或者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来施加各种设计变更等变形,这样的组合、或者施加变形而得到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这样的新的实施方式一并具有组合的实施方式和变形的各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各部件的前端侧被卡合固定,后端侧被固定机构170固定,但也可以是前端侧被固定机构170固定,后端侧被卡合固定。此外,从避免阻碍光向灯具100前方行进的观点而言,优选的是前端侧被卡合固定。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灯具100搭载在车用前照灯装置10,但没有特别限于该构成。灯具100能够广泛使用于车用灯具以外的灯具,例如室内外的照明灯等一般照明、铁路、飞机、船舶、工程机械等的灯具;工业用、商业用的各种照明装置。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光源111例举了LED,但光源111不限于LED,例如也可以是半导体激光、阀等。

Claims (5)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光源搭载面;
散热部件,将搭载在所述光源搭载面的光源的热量进行散热;
光学部件,使从搭载在所述光源搭载面的光源射出的光偏转;
传热部件,具有可弯性或者弹性,将搭载在所述光源搭载面的光源的热量从所述基板传递至所述散热部件,
所述光学部件、所述基板和所述散热部件以此顺序排列,
所述传热部件配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散热部件之间、且从所述基板和所述散热部件的层叠方向观察至少与搭载在所述光源搭载面的光源重叠的位置,
所述散热部件和所述光学部件这2个部件、或者所述散热部件和所述基板这2个部件的一端侧被任意的固定机构互相固定,另一端侧被卡合固定,从而抑制以位于所述一端侧与所述另一端侧之间的所述传热部件为支点,以所述一端侧为力点,所述2个部件向互相离开的方向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所述2个部件中的一个在所述另一端侧具有卡在另一个部件的钩爪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
所述2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包含卡止部,所述卡止部与所述层叠方向大致平行延伸,并且具有开口部,
另一个部件的所述另一端侧的端部插通所述开口部,卡合固定在所述一个部件。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灯具,
所述固定机构具有接合部件,
所述散热部件具有:能热传导地与所述传热部件相接的第1部分;包含所述接合部件的插通孔的第2部分;将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的除了所述连接部外的区域互相离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
所述散热部件在从所述连接部的与所述第1部分相接的端部到所述第2部分的所述插通孔的区域,具有宽度相对小的小宽度部、和宽度相对大的大宽度部。
CN201610597374.5A 2015-07-27 2016-07-26 灯具 Active CN1064028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7547A JP6584189B2 (ja) 2015-07-27 2015-07-27 灯具
JP2015-147547 2015-07-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2808A true CN106402808A (zh) 2017-02-15
CN106402808B CN106402808B (zh) 2019-08-23

Family

ID=57796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7374.5A Active CN106402808B (zh) 2015-07-27 2016-07-26 灯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22033B2 (zh)
JP (1) JP6584189B2 (zh)
CN (1) CN106402808B (zh)
DE (1) DE102016213778A1 (zh)
FR (1) FR3039632B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3537A (zh) * 2017-05-31 2018-12-11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CN111156472A (zh) * 2018-10-22 2020-05-15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12923322A (zh) * 2017-03-31 2021-06-08 法雷奥照明公司 电能供应装置
CN113316698A (zh) * 2019-01-23 2021-08-27 海拉有限双合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的具有定位器件的照明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4069B2 (ja) * 2017-02-22 2021-01-13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DE102017104841A1 (de) * 2017-03-08 2018-09-13 HELLA GmbH & Co. KGaA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für Fahrzeuge sowie Montageverfahren
JP2018166090A (ja) * 2017-03-28 2018-10-25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DE102017122560A1 (de) * 2017-09-28 2019-03-28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LED-Scheinwerfermodul
FR3074564B1 (fr) * 2017-12-05 2019-11-08 Automotive Lighting Rear Lamps France Module lumineux comprenant un element de protection pour prevenir le passage de decharges electrostatiques entre l'exterieur et l'interieur du module lumineux
JP7364309B2 (ja) * 2019-01-29 2023-10-18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灯具
CN111486407A (zh) * 2019-11-30 2020-08-04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车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EP3865768B1 (en) * 2020-02-12 2024-01-24 Lumileds LLC Heat sink comprising double sided reference pin
JP7418263B2 (ja) * 2020-03-27 2024-0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DE102020108891A1 (de) 2020-03-31 2021-09-30 HELLA GmbH & Co. KGaA Lichtmodul, Scheinwerfer und Kraftfahrzeug
DE102020108894A1 (de) 2020-03-31 2021-09-30 HELLA GmbH & Co. KGaA Lichtmodul, Scheinwerfer,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 Lichtmoduls
TWI742949B (zh) * 2020-12-02 2021-10-11 巨鎧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車燈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3990Y (zh) * 2007-06-04 2008-10-15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
CN101886781A (zh) * 2009-05-14 2010-11-1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02269379A (zh) * 2010-05-20 2011-12-07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灯具
CN102777842A (zh) * 2011-05-12 2012-11-14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JP2015046235A (ja) * 2013-08-27 2015-03-1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51414A1 (en) 2009-08-28 2011-03-03 Joel Brad Bailey Lighting System with Beam Conditioning
EP2807421B1 (en) 2012-01-25 2016-04-2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Led module and luminaire comprising said module
US9423111B2 (en) 2012-07-09 2016-08-2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llumination device
JP2014182896A (ja) 2013-03-18 2014-09-29 Panasonic Corp 照明装置
JP6507037B2 (ja) * 2015-06-03 2019-04-24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3990Y (zh) * 2007-06-04 2008-10-15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
CN101886781A (zh) * 2009-05-14 2010-11-1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02269379A (zh) * 2010-05-20 2011-12-07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灯具
CN102777842A (zh) * 2011-05-12 2012-11-14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JP2015046235A (ja) * 2013-08-27 2015-03-1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3322A (zh) * 2017-03-31 2021-06-08 法雷奥照明公司 电能供应装置
CN112923322B (zh) * 2017-03-31 2024-02-09 法雷奥照明公司 电能供应装置
CN108983537A (zh) * 2017-05-31 2018-12-11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CN111156472A (zh) * 2018-10-22 2020-05-15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11156472B (zh) * 2018-10-22 2021-12-14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13316698A (zh) * 2019-01-23 2021-08-27 海拉有限双合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的具有定位器件的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213778A1 (de) 2017-02-02
CN106402808B (zh) 2019-08-23
US10222033B2 (en) 2019-03-05
JP6584189B2 (ja) 2019-10-02
FR3039632B1 (fr) 2019-05-03
FR3039632A1 (fr) 2017-02-03
JP2017027879A (ja) 2017-02-02
US20170030547A1 (en)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2808B (zh) 灯具
CN101660715B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JP4608553B2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発光ダイオードを備えた照明装置及び車両用ヘッドライト
US8287167B2 (en) Lamp unit
US7635206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ing device having a lens connected to a hood
US9206968B2 (en) Recessed light fixture with two-axis rotational arm
CN104913254B (zh) 车辆用灯
US7866862B2 (en) Vehicular lamp
CN106247244A (zh) 车辆用灯具
CN106164573B (zh) 车辆用灯具
US20170067611A9 (en) Modular Headlamp Assembly for Producing a Light Distribution Pattern
CN103807716A (zh) 具有半导体光源的照明设备
CN207080934U (zh) 车载灯具
JP2007109613A (ja) 車両用灯具
JP6070105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5166917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CN202629870U (zh) 用于车辆的照明灯及其光源组件
JP5266034B2 (ja) 車両用灯具
US20130107560A1 (en) Automotive headlamp
US9759397B2 (en) Vehicular lamp
TWI637126B (zh) 車燈裝置及其配光方法
JP2009217937A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2013247049A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2020119634A (ja) 灯具
CN101749616B (zh) 车辆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