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33990Y -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33990Y
CN201133990Y CNU2007201487443U CN200720148744U CN201133990Y CN 201133990 Y CN201133990 Y CN 201133990Y CN U2007201487443 U CNU2007201487443 U CN U2007201487443U CN 200720148744 U CN200720148744 U CN 200720148744U CN 201133990 Y CN201133990 Y CN 20113399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ubstrate
backlight module
heat conduction
emitting diode
led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4874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建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4874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3399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3399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3399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此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支撑件、导热接合物质、电路基板以及发光二极管。金属支撑件具有一凹陷部。导热接合物质以其一面接触金属支撑件凹陷部的一底面。电路基板则设置于导热接合物质的另一面。电路基板的凸缘或是弹性卡件是卡合于金属支撑件的多数个洞孔,使电路基板、导热接合物质以及金属支撑件密合。发光二极管设置于电路基板上,此发光二极管的热量透过电路基板以及导热接合物质传导至金属支撑件。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e)为液晶显示器面板(LCD panel)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以及均匀分布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面板能正常显示影像。液晶显示器面板现已广泛地应用于监视器、笔记型电脑、数码相机及投影机等具成长潜力的电子产品,因此带动了背光模组及其相关零组件的需求。
背光模组内含发光二极管。在传统的背光模组中,发光二极管的热量透过导热物质消散。若此导热物质无法有效地将发光二极管的热量传导至外界,则囤积在发光二极管上的热量将损害发光二极管。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能够有效地消散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热量,避免发光二极管损坏。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通过使电路基板、导热接合物质以及金属支撑件密合,因而能够有效地消散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热量,非常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弹性卡件使电路基板、导热接合物质以及金属支撑件密合,能够有效地消散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热量,避免发光二极管损坏,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包含:一金属支撑件,具有一凹陷部;一导热接合物质,以其一面接触该凹陷部的一底面;一电路基板,设置于该导热接合物质的一另一面,该电路板的多数个凸缘是卡合于该金属支撑件的多数个洞孔,使该电路基板、该导热接合物质以及该金属支撑件密合;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电路基板之上,该发光二极管的热量是透过该电路基板以及该导热接合物质传导至该金属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更包含:一液晶面板;以及一导光板,以将该发光二极管的光线传导至该液晶面板。
前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金属支撑件的该凹陷部更包含两侧面,上述侧面是接触该底面,上述洞孔则位于上述侧面。
前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电路基板可为一印刷电路板、一金属基板或一陶瓷基板。
前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导热接合物质可为一软质胶带。
前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导热接合物质的材质可为金属、非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含:一金属支撑件,具有一凹陷部;一导热接合物质,以其一面接触该凹陷部的一底面;一电路基板,以其一面接触该导热接合物质的一另一面;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电路基板的一另一面;以及至少一弹性卡件,该弹性卡件的两端分别与该金属支撑件的两洞孔卡合,该弹性卡件的一本体则抵压该电路板,使该电路板密合于该导热接合物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发光二体的热量是透过该电路基板传导至该金属支撑件。
前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金属支撑件的该凹陷部更包含两侧面,上述侧面接触该底面,上述洞孔则位于上述侧面。
前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弹性卡件的材质是为金属或塑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根据上述实施例,金属支撑件、导热接合物质以及电路基板是紧密接触,发光二极管的热量因而能够透过电路基板以及导热接合物质,有效地传导至金属支撑件,增加了散热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此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支撑件、导热接合物质、电路基板以及发光二极管。金属支撑件具有一凹陷部。导热接合物质以其一面接触金属支撑件凹陷部的一底面。电路基板则设置于导热接合物质的另一面。电路基板的凸缘或是弹性卡件是卡合于金属支撑件的多数个洞孔,使电路基板、导热接合物质以及金属支撑件密合。发光二极管设置于电路基板上,此发光二极管的热量透过电路基板以及导热接合物质传导至金属支撑件。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绘示本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
图2为绘示本新型一实施例的组装完成的发光二极管装置。
图3为绘示本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立体图。
图4为绘示本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剖面图。
图5为绘示本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
图6为绘示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
图7为绘示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装完成的发光二极管装置。
图8为绘示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装完成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立体图。
101:金属支撑件        101a:底面
101b:侧面             103:洞孔
105:导热接合物质      105a:表面
105b:表面             107:凸缘
109:电路基板          109a:表面
109b:表面            111:发光二极管
113:支架             501:导光板
501a:表面            501b:表面
503:液晶面板         505:发光二极管装置
601:弹性卡件         601a:本体
601b、601c:弹性卡件的两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以下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是将电路基板凸缘或弹性扣件,卡合于金属支撑件的洞孔内,使得金属支撑件、导热接合物质以及电路基板是紧密接触。发光二极管的热量因而能够透过电路基板以及导热接合物质,有效地传导至金属支撑件,增加了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1,其绘示本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发光二极管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111、电路基板109以及金属支撑件101。发光二极管111设置于电路基板109之上。电路基板109可为一印刷电路板、一金属基板或一陶瓷基板。金属支撑件101可呈一L型状或U型状,且具有凹陷部115。凹陷部115具有底面101a以及两侧面101b。两侧面101b与底面101a接触,此两侧面的高度可以相等或不等。数个洞孔103则位于侧面101b上。
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包括导热接合物质105。导热接合物质105位于电路基板109与金属支撑件101之间。导热接合物质105的表面105a接触金属支撑件101的底面101a。导热接合物质105的另一表面105b则接触电路基板109。导热接合物质105可为液体物质,例如一液态导热胶。导热接合物质105也可以是一固体物质、一软质胶带、金属、非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请参阅图2,其绘示本新型一实施例的组装完成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藉由将电路基板109的凸缘107卡合于金属支撑件101的洞孔103,电路基板109、导热接合物质105以及金属支撑件101之间能够紧密接合。
请同时参阅图3以及图4,其分别绘示本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立体图以及剖面图。发光二极管111所产生的热量,透过支架113、电路基板109、导热接合物质105,一路传导至金属支撑件101,然后消散至空气中。由于电路基板109的凸缘107卡合于金属支撑件101的洞孔103,使电路基板109、导热接合物质105以及金属支撑件101之间能够紧密接合,因而增加了导热效率。
请参阅图5,其绘示本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501、液晶面板503以及发光二极管装置505。由于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因此需要由外界提供光源予液晶面板503,使液晶面板503能正常显示影像。所以使用导光板501将光线由发光二极管111导向液晶面板503,来提供液晶所需要的光源。
导光板501具有表面501a以及表面501b。表面501a为一光滑面。因为表面501a的折射系数比空气大,所以大部分的光线都会被表面501a反射,不会折射到空气中。表面501b则经过特殊处理,例如在表面501b上形成网点或沟槽,让光线可以由表面501b折射到空气。
请参阅图6,其绘示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金属支撑件101具有凹陷部115。导热接合物质105的表面105a接触凹陷部115的底面101a,导热接合物质105的另一表面105b则接触电路基板的表面109a。发光二极管111则设置于电路基板109的另一表面109b。较之图1,图6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多了弹性卡件601,且电路基板109的边缘较为平滑。
弹性卡件601具有本体601a以及两端601b、601c。弹性卡件601的两端601b、601c分别卡合于金属支撑件101上的洞孔103。弹性卡件601的本体601a则抵压电路基板109,使电路基板109、导热接合物质105以及金属支撑件101之间密合。弹性卡件601的材质可为金属或塑胶。
请参阅图7,其绘示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装完成的发光二极管装置。
请参阅图8,其绘示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装完成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立体图。发光二极管111所产生的热量,透过支架113、电路基板109、导热接合物质105,一路传导至金属支撑件101,然后消散至空气中。由于弹性卡件601对电路基板109施加压力,使电路基板109、导热接合物质105以及金属支撑件101的间能够紧密接合,因而增加了导热效率。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是将电路基板凸缘或弹性卡件,卡合于金属支撑件的洞孔内,使得金属支撑件、导热接合物质以及电路基板是紧密接合。发光二极管的热量因而能够透过电路基板以及导热接合物质,有效地传导至金属支撑件,增加了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结构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含:
一金属支撑件,具有一凹陷部;
一导热接合物质,以其一面接触该凹陷部的一底面;
一电路基板,设置于该导热接合物质的一另一面,该电路板的多数个凸缘是卡合于该金属支撑件的多数个洞孔,使该电路基板、该导热接合物质以及该金属支撑件密合;以及
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电路基板之上,该发光二极管的热量是透过该电路基板以及该导热接合物质传导至该金属支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
一液晶面板;以及
一导光板,以将该发光二极管的光线传导至该液晶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金属支撑件的该凹陷部更包含两侧面,上述侧面是接触该底面,上述洞孔则位于上述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电路基板可为一印刷电路板、一金属基板或一陶瓷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热接合物质可为一软质胶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热接合物质的材质可为金属、非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7、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含:
一金属支撑件,具有一凹陷部;
一导热接合物质,以其一面接触该凹陷部的一底面;
一电路基板,以其一面接触该导热接合物质的一另一面;
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电路基板的一另一面;以及
至少一弹性卡件,该弹性卡件的两端分别与该金属支撑件的两洞孔卡合,该弹性卡件的一本体则抵压该电路板,使该电路板密合于该导热接合物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热量是透过该电路基板传导至该金属支撑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金属支撑件的该凹陷部更包含两侧面,上述侧面接触该底面,上述洞孔则位于上述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弹性卡件的材质为金属或塑胶。
CNU2007201487443U 2007-06-04 2007-06-04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3399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87443U CN201133990Y (zh) 2007-06-04 2007-06-04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87443U CN201133990Y (zh) 2007-06-04 2007-06-04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33990Y true CN201133990Y (zh) 2008-10-15

Family

ID=40062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4874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33990Y (zh) 2007-06-04 2007-06-04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33990Y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5725A (zh) * 2010-02-11 2011-08-17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包含该散热装置的照明灯具
CN102194809A (zh) * 2010-03-11 2011-09-21 许凯淳 大面积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其封装方法
WO2012116523A1 (zh) * 2011-03-01 2012-09-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源固定装置、光源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02661554A (zh) * 2012-02-10 2012-09-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散热设计
WO2013007034A1 (zh) * 2011-07-14 2013-01-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244868A (zh) * 2012-02-08 2013-08-14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3363378A (zh) * 2012-03-28 2013-10-23 苏州世鼎电子有限公司 使用液态胶的led背光模块制造方法
CN104089217A (zh) * 2014-06-20 2014-10-08 北京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源、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17027879A (ja) * 2015-07-27 2017-02-0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灯具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5725A (zh) * 2010-02-11 2011-08-17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包含该散热装置的照明灯具
CN102194809A (zh) * 2010-03-11 2011-09-21 许凯淳 大面积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其封装方法
WO2012116523A1 (zh) * 2011-03-01 2012-09-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源固定装置、光源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US8899788B2 (en) 2011-03-01 2014-12-0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source fixing device, light source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US8687141B2 (en) 2011-07-14 2014-04-0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3007034A1 (zh) * 2011-07-14 2013-01-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244868A (zh) * 2012-02-08 2013-08-14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2661554B (zh) * 2012-02-10 2014-03-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散热设计
CN102661554A (zh) * 2012-02-10 2012-09-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散热设计
US8919985B2 (en) 2012-02-10 2014-12-3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and thermal design thereof
CN103363378A (zh) * 2012-03-28 2013-10-23 苏州世鼎电子有限公司 使用液态胶的led背光模块制造方法
CN104089217A (zh) * 2014-06-20 2014-10-08 北京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源、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9632232B2 (en) 2014-06-20 2017-04-2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acklight,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7027879A (ja) * 2015-07-27 2017-02-0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灯具
CN106402808A (zh) * 2015-07-27 2017-02-15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灯具
US10222033B2 (en) 2015-07-27 2019-03-05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Vehicle lamp having a hooking structure
CN106402808B (zh) * 2015-07-27 2019-08-23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灯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33990Y (zh)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
US8520162B2 (en) Back 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hereof
JP3135971U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の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JP491591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7445369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point light source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same
US7798700B2 (en) Light guide plate with protrusion backlight module with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ame
US919499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US20060126362A1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urged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same
US2015026841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70159853A1 (en) Backlight module
US7599019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elastic connector clips fixing light sour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same
US9618784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therefore
CN101539258A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件
CN104748017A (zh) 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2620254A (zh) 固定灯条于基座的夹具结构及具有夹具结构的背光模块
US8523418B2 (en) LED light bar and backlight modul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70127263A1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light guide plate having flared end portio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ame
TW200811531A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2679235A (zh) 背光模组
CN103899979A (zh) 光源模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3535342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205157932U (zh) 发光灯条结构及使用其的发光单元
CN102494259A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led灯条及背光模组
CN203258591U (zh) 导光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US8123392B2 (en) Linear light guiding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506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