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97123B - 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与环氧氯丙烷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与环氧氯丙烷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97123B
CN106397123B CN201510901103.XA CN201510901103A CN106397123B CN 106397123 B CN106397123 B CN 106397123B CN 201510901103 A CN201510901103 A CN 201510901103A CN 106397123 B CN106397123 B CN 1063971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
dichlorohydrin
manufacturing
phase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011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97123A (zh
Inventor
王圣洁
郑西显
汪上晓
黄筱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 Chun Petrochemical Co Ltd
Chang Chun Pla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 Chun Petrochemical Co Ltd
Chang Chun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 Chun Petrochemical Co Ltd, Chang Chun 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 Chun Petro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397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7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97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7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9/6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introduction of halogen; by substitution of halogen atoms by other halo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9/74Separation; Purific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 C07C29/76Separation; Purific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by phys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9/74Separation; Purific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 C07C29/76Separation; Purific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by physical treatment
    • C07C29/86Separation; Purific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by physical treatment by liquid-liquid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1/00Preparation of oxiranes
    • C07D301/02Synthesis of the oxirane ring
    • C07D301/24Synthesis of the oxirane ring by splitting off HAL—Y from compounds containing the radical HAL—C—C—OY
    • C07D301/26Y being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3/00Compounds containing thre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3/02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 C07D303/08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with hydrocarbon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atoms, nitro radicals or nitroso radic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Epoxy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与环氧氯丙烷的制造方法,其中,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于至少一个第一反应器中,使甘油与氯化氢水溶液在存在催化剂的环境下进行反应,而产生第一反应产物。使源自于第一反应产物的第一进料进入含第一分相器的第一蒸馏塔,而产生第一塔顶产物与第一塔底产物。使第一塔顶产物经冷凝后进入第一分相器,且将第一给水装置直接连接到第一分相器,而在第一分相器内形成第一水相产物与第一有机相产物。其中,第一有机相产物包含二氯丙醇。取出第一有机相产物。因此,通过使用分相器分离共沸物而取出二氯丙醇,可避免额外添加萃取剂而可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与环氧氯丙烷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分相器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与环氧氯丙烷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二氯丙醇(dichloropropanol)的主要制备方法为丙烯(propene)高温氯化法,其包含两个步骤:在高温下使丙烯氯化生成烯丙氯(allyl chloride),并使用过量的工业用水,使烯丙氯与氯化剂反应形成二氯丙醇。然而,使用丙烯高温氯化法会产生大量废水与其它废料,因此造成技术和环境上的问题。
因此,发展出一种使用甘油(glycerol)与氯化剂在催化剂的情况下直接反应产生二氯丙醇的方法,此方法不会产生大量废水与废料,故为一种较经济且环保的制造方法。
然而,使用此方法制备二氯丙醇时,会形成二氯丙醇与水的共沸物(azeotrope),若加入萃取剂(extractant)以分离共沸物而得到二氯丙醇,将提高制造成本,且萃取剂也可能与催化剂形成共沸物而造成催化剂在循环利用上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与环氧氯丙烷的制造方法,其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于至少一个第一反应器中,使甘油与氯化氢水溶液在存在催化剂的环境下进行反应,而产生第一反应产物。使源自于第一反应产物的第一进料进入含第一分相器(decanter)的第一蒸馏塔,而产生第一塔顶产物与第一塔底产物。使第一塔顶产物经冷凝后进入第一分相器,且将第一给水装置直接连接到第一分相器,而在第一分相器内形成第一水相产物与第一有机相产物。其中,第一有机相产物包含二氯丙醇。以及,取出第一有机相产物。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第一反应器包括连续式反应器或批次反应器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催化剂包括醋酸或己二酸。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第一反应产物包括二氯丙醇与一氯丙醇。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还包括使第一水相产物回流至第一蒸馏塔。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第一水相产物可包括氯化氢水溶液。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第一有机相产物还可包括一氯丙醇。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第一塔顶产物中的二氯丙醇的含量可大于第一塔底产物中的二氯丙醇的含量。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第一进料可为第一反应产物。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还可包括使第一反应产物进入第二蒸馏塔,而产生第二塔顶产物与第二塔底产物,其中第二塔顶产物可作为第一蒸馏塔的第一进料。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还可包括使第二塔底产物回流至第一反应器中。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还可包括使源自于第一塔底产物的第二进料进入第三蒸馏塔,而产生第三塔顶产物与第三塔底产物,其中第三塔底产物中的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可大于第一塔底产物的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其中第二进料可为第一塔底产物。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还可包括使第三塔底产物回流至第一反应器中。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还可包括使源自于第一塔底产物的第三进料进入含第二分相器的第四蒸馏塔,而产生第四塔顶产物与第四塔底产物,其中第四塔底产物可作为第三蒸馏塔的第二进料。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还可包括使第四塔顶产物经冷凝后进入第二分相器,而在第二分相器内形成第二水相产物与第二有机相产物,其中第二有机相产物中可包含二氯丙醇。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还包括将第二给水装置直接连接到第二分相器。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还包括使第二水相产物回流至第四蒸馏塔。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还可包括使第一塔底产物进入至少一个第二反应器,而产生第二反应产物,其中第二反应产物作为第四蒸馏塔的第三进料。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其中第二反应器包括连续式反应器或批次反应器。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还包括使源自于第一塔底产物的第四进料进入含侧流与第三分相器的第五蒸馏塔,而产生第五塔顶产物、侧流产物与第五塔底产物,其中第五塔底产物中的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可大于第一塔底产物的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还可包括使第五塔底产物回流至第一反应器中。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还可包括使第五塔顶产物经冷凝后进入第三分相器,而在第三分相器内形成第三水相产物与第三有机相产物,其中第三有机相产物中可包含二氯丙醇。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还可包括将第三给水装置直接连接到第三分相器。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还可包括使第三水相产物回流至第五蒸馏塔中。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其中侧流产物包括水。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还可包括使第一塔底产物进入至少一个第三反应器,而产生第三反应产物,其中第三反应产物作为第五蒸馏塔的第四进料。
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在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其中第三反应器包括连续式反应器或批次反应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氧氯丙烷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通过上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获得二氯丙醇。将二氯丙醇与氢氧化钠进行反应,而产生环氧氯丙烷。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所提出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使用分相器分离共沸物而取出二氯丙醇,可避免额外添加萃取剂而可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无需使用萃取剂,因此可避免萃取剂与催化剂可能形成共沸物而造成催化剂难以循环利用的问题。此外,通过给水装置可直接调整分相器中的氯化氢水溶液浓度,而将经冷凝后的蒸馏塔的塔顶产物有效地进行分相,以顺利获得二氯丙醇。另一方面,由于本发明所提出的环氧氯丙烷的制造方法使用通过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环氧氯丙烷,因此也可有效地降低环氧氯丙烷的制造成本。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流程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二氯丙醇的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流程图;
图4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二氯丙醇的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9、115:反应器;
102、104、108、112、114:蒸馏塔;
103、113:回流槽;
106、110、118:分相器;
107、111、117:给水装置;
116:侧流;
S100~S122: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流程图。图2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二氯丙醇的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进行步骤S100,于至少一个反应器100中,使甘油与氯化氢水溶液在存在催化剂的环境下进行反应,而产生第一反应产物。反应器100包括连续式反应器或批次反应器。在此实施例中,是以一个反应器100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于此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依照制程设计来调整反应器100的数量。甘油采用例如是生产生物柴油的副产物或化学合成的甘油。催化剂例如是醋酸或己二酸。第一反应产物包括二氯丙醇与一氯丙醇,其中二氯丙醇为主产物,而一氯丙醇为中间产物。第一反应产物还可包括未反应的氯化氢水溶液、甘油与催化剂。
接着,可选择性地进行步骤S102,使第一反应产物进入蒸馏塔102,而产生塔顶产物与塔底产物。第一反应产物可在蒸馏塔102中进行反应与分离。蒸馏塔102的塔底产物主要包括未反应的甘油,还可包括少量二氯丙醇、少量一氯丙醇、少量氯化氢水溶液与催化剂。蒸馏塔102的塔底产物可回流至反应器100中继续循环利用,以增加反应转化率。蒸馏塔102的塔顶产物包括大量二氯丙醇、大量一氯丙醇、大量氯化氢水溶液、催化剂与少量甘油。蒸馏塔102可具有再沸器(reboiler),用以加热蒸馏塔。蒸馏塔102的塔顶可具有冷凝器(condenser),用以将塔顶产物冷凝为液态。此外,冷凝后的塔顶产物可选择性地储存于回流槽(reflux drum)103,且冷凝后的塔顶产物可部分回流至蒸馏塔102中。
接着,进行步骤S104,使源自于第一反应产物的进料进入含分相器106的蒸馏塔104,而产生塔顶产物与塔底产物。源自于第一反应产物的进料可在蒸馏塔102中进行反应与分离。在此实施例中,是以蒸馏塔102的塔顶产物作为蒸馏塔104的进料为例来进行说明。其中,蒸馏塔104中的大量的二氯丙醇会与水形成沸点较低的共沸物,而形成蒸馏塔104的塔顶产物,因此蒸馏塔104的塔顶产物中的二氯丙醇的含量可大于蒸馏塔104的塔底产物中的二氯丙醇的含量。蒸馏塔104的塔顶产物还可包括一氯丙醇与氯化氢水溶液。蒸馏塔104的塔底产物包括大量氯化氢水溶液与大量催化剂,且还可包括少量二氯丙醇与少量甘油。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进行步骤S102。此时,蒸馏塔104的进料可为反应器100的第一反应产物,即反应器100的第一反应产物可直接进入到蒸馏塔104中。
然后,进行步骤S106,使蒸馏塔104的塔顶产物经冷凝后进入分相器106,且将给水装置107直接连接到分相器106,而在分相器106内形成水相产物与有机相产物。其中,水相产物位于上层,且有机相产物位于下层。分相器106的有机相产物包含二氯丙醇,且还可包括一氯丙醇。由于分相器106可分离蒸馏塔104中的共沸物而取出二氯丙醇,因此不需额外添加萃取剂。此外,由于无需使用萃取剂,因此可避免萃取剂与催化剂可能形成共沸物而造成催化剂难以循环利用的问题。通过给水装置107可直接调整分相器106中的氯化氢水溶液浓度,而将经冷凝后的蒸馏塔104的塔顶产物有效地进行分相。分相器106的水相产物包括氯化氢水溶液,且水相产物可回流至蒸馏塔104。
接着进行步骤S108,取出分相器106中的有机相产物,而获得主产物二氯丙醇。
接着,可选择性进行步骤S109,使蒸馏塔104的塔底产物进入反应器109,而产生第二反应产物。因此,蒸馏塔104的塔底产物中的二氯丙醇与甘油可在反应器109中进一步反应,以增加反应转化率。第二反应产物包括大量氯化氢水溶液与大量催化剂,且还可包括少量二氯丙醇与少量甘油。反应器109包括连续式反应器或批次反应器。在此实施例中,是以一个反应器109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于此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依照制程设计来调整反应器109的数量。
接着,可选择性进行步骤S110,使源自于蒸馏塔104的塔底产物的进料进入含分相器110的蒸馏塔108,而产生塔顶产物与塔底产物。在此实施例中,是以第二反应产物作为蒸馏塔108的进料为例来进行说明。蒸馏塔108的塔顶产物包括二氯丙醇,且还可包括氯化氢水溶液。蒸馏塔108的塔底产物包括大量氯化氢水溶液与大量催化剂,且还可包括少量二氯丙醇与少量甘油。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进行步骤S109。此时,蒸馏塔108的进料可为蒸馏塔104的塔底产物,即蒸馏塔104的塔底产物可直接进入到蒸馏塔108中。
接着,进行步骤S112,使蒸馏塔108的塔顶产物经冷凝后进入分相器110,而在分相器110内形成水相产物与有机相产物。其中,分相器110的有机相产物中包含二氯丙醇。由于分相器110可分离蒸馏塔108中的共沸物而取出二氯丙醇,可进一步回收在蒸馏塔108的进料中的二氯丙醇,因此可进一步提高主产物回收率。此外,由于无需使用萃取剂,因此可避免萃取剂与催化剂可能形成共沸物而造成催化剂难以循环利用的问题。分相器110的水相产物可回流至蒸馏塔108。分相器110的水相产物可包括水。此外,当分相器110的水相产物包括氯化氢水溶液时,可将给水装置111直接连接到分相器110,以直接调整分相器110内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而将经冷凝后的蒸馏塔108的塔顶产物有效地进行分相。
接着,进行步骤S114,取出分相器110的有机相产物,而获得主产物二氯丙醇。
接着,可选择性地进行步骤S116,使蒸馏塔108的塔底产物作为进料进入到蒸馏塔112中,而产生塔顶产物与塔底产物。其中,蒸馏塔112的塔顶产物包括大量水,且还可包括少量二氯丙醇。塔底产物包括大量氯化氢水溶液与大量催化剂,还可包括少量甘油。其中,蒸馏塔112的塔底产物中的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可大于所述蒸馏塔104的塔底产物的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其可归因于将蒸馏塔112中包括大量水的塔顶产物进行分离,而使蒸馏塔112的塔底产物中的氯化氢水溶液浓度提高。蒸馏塔112的塔底产物可回流至反应器100中进行循环利用。此外,由于蒸馏塔112的塔底产物中的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已被提高,因此在循环利用氯化氢水溶液时,不会产生因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过低,而造成反应速率大幅下降的问题。另外,蒸馏塔112中经冷凝后的塔顶产物可选择性地储存于回流槽113,且冷凝后的塔顶产物可部分回流至蒸馏塔112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进行步骤S109至步骤S114。此时,蒸馏塔112的进料可为蒸馏塔104的塔底产物,即蒸馏塔104的塔底产物可直接进入到蒸馏塔112中。此外,也可不进行步骤S110至步骤S114,即第二反应产物可直接进入到蒸馏塔112中。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使用分相器106分离共沸物而取出二氯丙醇,可避免额外添加萃取剂而可降低制造成本。此外,由于无需使用萃取剂,因此可避免萃取剂与催化剂可能形成共沸物而造成催化剂难以循环利用的问题。另外,通过给水装置107可直接调整分相器106中的氯化氢水溶液浓度,而将经冷凝后的蒸馏塔104的塔顶产物有效地进行分相,以顺利获得主产物二氯丙醇。
图3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流程图。图4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二氯丙醇的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4,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00至步骤S108相同,故于此不再赘述,以下就差异处进行说明。图3与图4的第二实施例在进行步骤S108之后,可选择性地进行步骤S117,使蒸馏塔104的塔底产物进入反应器115,而产生第三反应产物。详言之,蒸馏塔104的塔底产物中的一氯丙醇、氯化氢与甘油可在反应器115中进一步反应而获得第三反应产物,以增加反应转化率。第三反应产物包括大量氯化氢水溶液与大量催化剂,且还可包括多量二氯丙醇、少量一氯丙醇与少量甘油。反应器115包括连续式反应器或批次反应器。在此实施例中,是以一个反应器115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于此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依照制程设计来调整反应器115的数量。
接着,可进行步骤S118,使源自于蒸馏塔104的塔底产物的进料进入含侧流116与分相器118的蒸馏塔114,而产生塔顶产物、侧流产物与塔底产物。在此实施例中,是以第三反应产物作为蒸馏塔114的进料为例来进行说明。蒸馏塔114的塔顶产物包括二氯丙醇与水。蒸馏塔114的侧流产物包括大量水,且还可包括少量二氯丙醇。蒸馏塔114的塔底产物包括大量氯化氢水溶液与大量催化剂,还可包括少量甘油。其中,蒸馏塔114的塔底产物中的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可大于蒸馏塔104的塔底产物的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其可归因于将蒸馏塔114中包含大量水的侧流产物进行分离,而使蒸馏塔114的塔底产物的氯化氢水溶液浓度提高。蒸馏塔114的塔底产物可回流至反应器100中进行循环利用。此外,由于蒸馏塔114的塔底产物中的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已被提高,因此在循环利用氯化氢水溶液时,不会产生因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过低,而造成反应速率大幅下降的问题。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进行步骤S117。此时,蒸馏塔114的进料可为蒸馏塔104的塔底产物,即蒸馏塔104的塔底产物可直接进入到蒸馏塔114中。
接着,进行步骤S120,使蒸馏塔114的塔顶产物经冷凝后进入分相器118,而在分相器118内形成水相产物与有机相产物。其中分相器118的有机相产物中包含二氯丙醇。由于分相器118可分离蒸馏塔114中的共沸物而取出二氯丙醇,可进一步回收在蒸馏塔114的进料中的二氯丙醇,因此可进一步提高主产物回收率。此外,由于无需使用萃取剂,因此可避免萃取剂与催化剂可能形成共沸物而造成催化剂难以循环利用的问题。分相器118的水相产物可回流至蒸馏塔114中。分相器118的水相产物可包括水。此外,当水相产物包括氯化氢水溶液时,可将给水装置117直接连接到分相器118,以直接调整分相器118内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而将经冷凝后的蒸馏塔114的塔顶产物有效地进行分相。
接着,进行步骤S122,取出分相器118的有机相产物,而获得主产物二氯丙醇。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知,由于第二实施例使用含侧流116与分相器118的蒸馏塔114来取代第一实施例中的蒸馏塔108与蒸馏塔112,因此可减少蒸馏塔的数量。
此外,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环氧氯丙烷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获得二氯丙醇。接着,将二氯丙醇与氢氧化钠进行反应,而产生环氧氯丙烷。由于上述实施例的环氧氯丙烷的制造方法是使用通过上述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环氧氯丙烷,因此也可有效地降低环氧氯丙烷的制造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7)

1.一种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于至少一第一反应器中,使甘油与氯化氢水溶液在存在催化剂的环境下进行反应,而产生第一反应产物;
使源自于所述第一反应产物的第一进料进入含第一分相器的第一蒸馏塔,而产生第一塔顶产物与第一塔底产物;
使所述第一塔顶产物经冷凝后进入所述第一分相器,且将第一给水装置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一分相器,而在所述第一分相器内形成第一水相产物与第一有机相产物,其中所述第一有机相产物包含二氯丙醇,所述第一水相产物包括氯化氢水溶液;
取出所述第一有机相产物;以及
使所述第一水相产物回流至所述第一蒸馏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反应器包括连续式反应器或批次反应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醋酸或己二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产物包括二氯丙醇与一氯丙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相产物还包括一氯丙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塔顶产物中的二氯丙醇的含量大于所述第一塔底产物中的二氯丙醇的含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为所述第一反应产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所述第一反应产物进入第二蒸馏塔,而产生第二塔顶产物与第二塔底产物,其中所述第二塔顶产物作为所述第一蒸馏塔的所述第一进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所述第二塔底产物回流至所述第一反应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源自于所述第一塔底产物的第二进料进入第三蒸馏塔,而产生第三塔顶产物与第三塔底产物,其中所述第三塔底产物中的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所述第一塔底产物的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料为所述第一塔底产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所述第三塔底产物回流至所述第一反应器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源自于所述第一塔底产物的第三进料进入含第二分相器的第四蒸馏塔,而产生第四塔顶产物与第四塔底产物,其中所述第四塔底产物作为所述第三蒸馏塔的所述第二进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所述第四塔顶产物经冷凝后进入所述第二分相器,而在所述第二分相器内形成第二水相产物与第二有机相产物,其中所述第二有机相产物包含二氯丙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第二给水装置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二分相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所述第二水相产物回流至所述第四蒸馏塔。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所述第一塔底产物进入至少一第二反应器,而产生第二反应产物,其中所述第二反应产物作为所述第四蒸馏塔的所述第三进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反应器包括连续式反应器或批次反应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源自于所述第一塔底产物的第四进料进入含侧流与第三分相器的第五蒸馏塔,而产生第五塔顶产物、侧流产物与第五塔底产物,其中所述第五塔底产物中的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所述第一塔底产物的氯化氢水溶液的浓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所述第五塔底产物回流至所述第一反应器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所述第五塔顶产物经冷凝后进入所述第三分相器,而在所述第三分相器内形成第三水相产物与第三有机相产物,其中所述第三有机相产物包含二氯丙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第三给水装置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三分相器。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所述第三水相产物回流至所述第五蒸馏塔中。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流产物包括水。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所述第一塔底产物进入至少一第三反应器,而产生第三反应产物,其中所述第三反应产物作为所述第五蒸馏塔的所述第四进料。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三反应器包括连续式反应器或批次反应器。
27.一种环氧氯丙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获得二氯丙醇;以及
将二氯丙醇与氢氧化钠进行反应,而产生环氧氯丙烷。
CN201510901103.XA 2015-07-31 2015-12-09 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与环氧氯丙烷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3971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5020 2015-07-31
TW104125020A TWI565689B (zh) 2015-07-31 2015-07-31 二氯丙醇的製造方法與環氧氯丙烷的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97123A CN106397123A (zh) 2017-02-15
CN106397123B true CN106397123B (zh) 2019-04-23

Family

ID=58008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01103.XA Active CN106397123B (zh) 2015-07-31 2015-12-09 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与环氧氯丙烷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97123B (zh)
TW (1) TWI5656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7156B (zh) * 2017-02-17 2018-06-21 國立清華大學 二氯丙醇的蒸氣再壓縮式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
CN107674045A (zh) * 2017-10-25 2018-02-09 宝鸡市铭坤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产表氯醇的方法
CN111499598A (zh) * 2020-04-27 2020-08-07 湖北三里枫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甘油法制备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
CN112239434B (zh) * 2020-11-17 2023-12-29 浙江镇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和工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7751A (zh) * 2007-01-26 2007-08-01 江苏工业学院 一种从甘油制备二氯丙醇的方法
CN101134714A (zh) * 2006-12-06 2008-03-05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从二氯丙醇盐酸水溶液中萃取分离二氯丙醇的方法
CN102887816A (zh) * 2012-10-15 2013-01-23 南京大学 一种化学反应-渗透汽化耦合法制备二氯丙醇的方法
CN103333047A (zh) * 2013-07-09 2013-10-02 南京奥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氯丙醇的生产方法
PL215800B1 (pl) * 2011-04-20 2014-01-31 Univ West Pomeranian Szczecin Tech Sposób chlorowodorowania glicerolu
PL215813B1 (pl) * 2011-04-22 2014-01-31 Inst Ciezkiej Syntezy Orga Sposób wydzielania dichloropropanoli z masy po reakcji chlorowodorowania gliceryn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4714A (zh) * 2006-12-06 2008-03-05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从二氯丙醇盐酸水溶液中萃取分离二氯丙醇的方法
CN101007751A (zh) * 2007-01-26 2007-08-01 江苏工业学院 一种从甘油制备二氯丙醇的方法
PL215800B1 (pl) * 2011-04-20 2014-01-31 Univ West Pomeranian Szczecin Tech Sposób chlorowodorowania glicerolu
PL215813B1 (pl) * 2011-04-22 2014-01-31 Inst Ciezkiej Syntezy Orga Sposób wydzielania dichloropropanoli z masy po reakcji chlorowodorowania gliceryny
CN102887816A (zh) * 2012-10-15 2013-01-23 南京大学 一种化学反应-渗透汽化耦合法制备二氯丙醇的方法
CN103333047A (zh) * 2013-07-09 2013-10-02 南京奥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氯丙醇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4193A (zh) 2017-02-01
CN106397123A (zh) 2017-02-15
TWI565689B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97123B (zh) 二氯丙醇的制造方法与环氧氯丙烷的制造方法
CN100439305C (zh) 从甘油中制备二氯丙醇的方法
CN105669398B (zh) 生产苯甲醛的装置及方法
JP2009263338A (ja) エピクロロヒドリンの新規な製造方法
CN106397122B (zh) 以甘油为原料制造二氯丙醇与环氧氯丙烷的方法
CN110746270A (zh) 一种环氧氯丙烷废水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CN105452230B (zh) 用于制造环氧单体及环氧化物之方法
JP2009184943A (ja) エピクロロヒドリンの製造方法
CN106892798B (zh) 制备二氯丙醇的方法
CN101979365B (zh) 一种连续制备二氯丙醇的方法
CN109134197A (zh) 一种利用烷烃类共沸剂从二氯丙醇盐酸溶液中分离二氯丙醇的方法
Krzyżanowska et al. Continuous dehydrochlorination of 1, 3-dichloropropan-2-ol to epichlorohydrin: process parameters and by-products formation
TWI592392B (zh) 改善二氯丙醇的產率的製造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2040479B (zh) 一种甘油与氯化氢自催化反应制备二氯丙醇的系统
TWI585072B (zh) 二氯丙醇的製造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5237354B (zh) 甘油氯化残液的回收利用方法
TW201843146A (zh) 以氯丙烯與雙氧水反應生產環氧氯丙烷的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
CN104812741B (zh) 由甘油生产表氯醇的连续方法
Almena et al.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of epichlorhydrin from glycerol
JP5093588B2 (ja) 1,3−ジクロロ−2−プロパノールの選択性の高いジクロロヒドリンの製造方法
CN107674045A (zh) 一种用于生产表氯醇的方法
US20220162761A1 (en) Processes useful in the manufacture of cyclododecasulfur
US20220169506A1 (en) Processes useful in the manufacture of cyclododecasulfur
US20220169505A1 (en) Processes useful in the manufacture of cyclododecasulfur
JP2013075853A (ja) 水分が減少した含水アセトニトリルの取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