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93984A - 液体收容体、液体喷射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体收容体、液体喷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93984A
CN106393984A CN201610574664.8A CN201610574664A CN106393984A CN 106393984 A CN106393984 A CN 106393984A CN 201610574664 A CN201610574664 A CN 201610574664A CN 106393984 A CN106393984 A CN 106393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recess
atmospheric air
liquid
ai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746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93984B (zh
Inventor
木村尚己
金谷宗秀
工藤圣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393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3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93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3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液体从液体收容体漏出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容体能够收容液体,并具有:能够收容所述液体的液体收容部,能够使所述液体注入所述液体收容部的液体注入部,与所述液体收容部连通、并且能够使大气导入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大气开放口,从所述大气开放口通往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大气连通部,朝向外侧的第1面,以及在与所述第1面不同的方向上朝向外侧的第2面,所述大气连通部包含多个大气室,所述多个大气室包含设于所述第1面的第1大气室和设于所述第2面的第2大气室。

Description

液体收容体、液体喷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收容体、液体喷射系统等。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已知有喷墨打印机。在喷墨打印机中,可以通过将作为液体一例的墨水从喷头中喷出到印刷用纸等印刷媒介上,从而对印刷媒介进行印刷。在这样的喷墨打印机中,以往,已知有将贮留于作为液体收容体的一例的罐中的墨水供给至喷头的结构。在这样的罐中,已知有能够将大气从大气连通口经由连通部导入能够收容墨水的收容部的结构。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在这样的罐中,有人提出了能够减少收容部内的墨水通过连通部从大气连通口漏出至罐外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809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并未提出能够进一步改善,即能够进一步减少液体从液体收容体漏出的结构。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至少一部分上述课题而完成的,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或适用例来实现。
[适用例1]一种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容体能够收容液体,并具有:液体收容部、液体注入口、大气开放口、大气连通部、第1面和第2面;上述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上述液体;上述液体注入口能够使上述液体注入上述液体收容部;上述大气开放口与上述液体收容部连通,并且能够使大气导入上述液体收容部;上述大气连通部从上述大气开放口通往上述液体收容部;上述第1面朝向外侧;上述第2面在与上述第1面不同的方向上朝向外侧,上述大气连通部包含多个大气室,上述多个大气室包含设于上述第1面的第1大气室和设于上述第2面的第2大气室。
在该液体收容体中,第1面与第2面朝向互不相同的方向,并且在第1面设有第1大气室,在第2面设有第2大气室。因此,即使液体从液体收容部进入大气连通部,也容易在第1大气室和第2大气室之间阻碍液体的前进。由此,容易防止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通过大气连通部而从大气开放口漏出至液体收容体的外部。
[适用例2]上述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面与上述第2面朝向互相相反的方向。
在该液体收容体中,由于第1面与第2面朝向互相相反的方向,因此容易在第1大气室和第2大气室之间阻碍液体的前进。由此,容易防止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通过大气连通部而从大气开放口漏出至液体收容体的外部。
[适用例3]上述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与上述第1面交叉的方向上朝向外侧的第3面,上述多个大气室包含设于上述第3面的第3大气室。
在该液体收容体中,由于第1面与第3面朝向相互交叉的方向,因此容易在第1大气室和第3大气室之间阻碍液体的前进。由此,容易防止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通过大气连通部而从大气开放口漏出至液体收容体的外部。
[适用例4]上述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大气室中,在上述大气连通部的路径上最靠近上述大气开放口的上述大气室配置有防水透气部件。
在该液体收容体中,能够通过防水透气部件阻碍液体的前进,因此容易抑制从液体收容部进入大气连通部的液体到达大气开放口。
[适用例5]上述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在使用上述液体收容体时的姿势下,上述大气连通部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连接口位于在铅直方向上与上述液体注入口相同的位置,或位于上述液体注入口的上方。
在该液体收容体中,大气连通部与液体收容部的连接口位于在铅直方向上与液体注入口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液体注入口的上方,因此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难以到达连接口。
[适用例6]上述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在使用上述液体收容体时的姿势下,上述大气连通部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连接口位于上述液体注入口的下方。
在该液体收容体中,在大气连通部与液体收容部的连接口位于液体注入口的下方的结构中,容易防止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通过大气连通部而从大气开放口漏出至液体收容体的外部。
[适用例7]上述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为包含升华性色料的墨水。
[适用例8]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液体收容体、液体喷头和外壳部;上述液体被从上述液体收容体供给至上述液体喷头;上述外壳部收容上述液体收容体和上述液体喷头,上述液体收容体具有视认部,上述视认部能够对收容于上述液体收容部内的上述液体的液面位置进行观察确认。
[适用例9]上述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视认部设有表示上述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收容量的上限基准的上限指标部。
[适用例10]上述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部设有能够对上述视认部进行观察确认的窗口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墨水供给装置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墨水供给装置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罐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罐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盒体的立体图。
图10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11为从罐的背面侧观察实施例1中的盒体时的图。
图12为从罐的前表面侧观察实施例1中的盒体时的图。
图13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罐的截面图。
图14为从背面侧观察实施例1中的罐时的图。
图15为从前表面侧观察实施例1中的罐时的图。
图16为模式性地表示实施例1中的罐的流路的图。
图17为表示实施例2中的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18为从前表面侧观察实施例2中的罐时的图。
图19为模式性地表示实施例2中的罐的流路的图。
图20为表示实施例3中的罐的立体图。
图21为表示实施例3中的罐的立体图。
图22为表示实施例3中的罐的立体图。
图23为表示实施例3中的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24为表示实施例3中的盒体的立体图。
图25为表示实施例3中的盒体的立体图。
图26为图25中的A部的放大图。
图27为从罐的背面侧观察实施例3中的盒体时的图。
图28为从罐的前表面侧观察实施例3中的盒体时的图。
图29为从罐的上表面侧观察实施例3中的盒体时的图。
图30为模式性地表示实施例3中的罐的流路的图。
图31为模式性地表示实施例3中的罐的使用姿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包含作为液体喷射装置一例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的液体喷射系统为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各附图中,为了使各自的结构达到可认识程度的大小,结构和部件的比例尺会有所不同。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1具有作为液体喷射装置一例的打印机3、作为液体供给装置一例的墨水供给装置4和扫描器单元5。打印机3具有筐体6。筐体6构成打印机3的外壳。墨水供给装置4具有作为液体收容体安装部一例的筐体7和多个(2个或超过2个的个数)罐9。筐体6、筐体7和扫描器单元5构成液体喷射系统1的外壳。应予说明,作为液体喷射系统1,也能够采用省略扫描器单元5的结构。罐9为液体收容体的一个例子。液体喷射系统1能够利用作为液体一例的墨水对印刷用纸等印刷媒介P进行印刷。
在此,在图1中,附有相互正交的坐标轴XYZ轴。在此以后的示意图中也根据需要附有XYZ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系统1配置于由X轴和Y轴所规定的水平平面(XY平面)的状态为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当将液体喷射系统1配置于XY平面时,将此时液体喷射系统1的姿势称为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姿势。Z轴为与水平平面正交的轴。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Z轴方向为铅直向上方向。并且,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在图1中,-Z轴方向为铅直向下方向。应予说明,在XYZ轴的各轴中,箭头的方向表示+(正)方向,与箭头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表示-(负)方向。
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打印机3与扫描器单元5相互重叠。在使用打印机3的状态下,扫描器单元5位于打印机3的铅直上方。扫描器单元5为平板式,并具有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未图示)。扫描器单元5能够通过摄像元件将记录于纸等媒介的图像等读取为图像数据。因此,扫描器单元5作为图像等的读取装置而发挥作用。扫描器单元5为可相对打印机3旋转的结构。扫描器单元5具有作为打印机3的盖的功能。操作者通过将扫描器单元5向Z轴方向举起,能够使扫描器单元5相对打印机3旋转。由此,能够使作为打印机3的盖而发挥作用的扫描器单元5相对打印机3打开。
在打印机3中设有排纸部11。在打印机3中,印刷媒介P从排纸部11中排出。在打印机3中,将设有排纸部11的面作为正面13。此外,液体喷射系统1具有与正面13交叉的上表面15和与正面13以及上表面15交叉的侧部19。墨水供给装置4设于侧部19。在筐体7上设有窗口部21。窗口部21设于筐体7中与正面23和上表面25交叉的侧部27。
窗口部21具有透光性。并且,在与窗口部21重合的位置设有上述4个罐9。因此,使用液体喷射系统1的操作者能够透过窗口部21对4个墨水罐9进行观察确认。在本实施方式中,窗口部21设为形成于筐体7的开口。操作者能够透过作为开口的窗口部21对4个墨水罐9进行观察确认。应予说明,窗口部21并不限定为开口,例如,也可由具有透光性的部件来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面对各罐9的窗口部21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从各罐9的具有透光性的部位能够对罐9内的墨水进行观察确认。因此,操作者透过窗口部21对4个罐9进行观察确认,从而能够对各罐9中的墨水量进行观察确认。即,在罐9中,能够将面向窗口部21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用作可对墨水量进行观察确认的视认部。
如图2所示,打印机3具有记录部31。在打印机3中,记录部31收容于筐体6。记录部31通过作为液体一例的墨水在记录媒介P上进行记录,上述记录媒介P通过输送装置(未图示)而沿Y轴方向输送。应予说明,未图示的输送装置沿Y轴方向间歇地输送记录用纸等记录媒介P。记录部31为可通过移动装置(未图示)沿X轴往返移动的结构。墨水供给装置4向记录部31供给墨水。应予说明,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墨水供给装置4的至少一部分向筐体6的外侧突出。应予说明,记录部31收容于筐体6中。由此,能够通过筐体6对记录部31进行保护。
在此,沿X轴的方向并不限定为与X轴完全平行的方向,除了与X轴正交的方向外,其包含由于误差或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同样地,沿Y轴的方向并不限定为与Y轴完全平行的方向,除了与Y轴正交的方向外,其包含由于误差或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沿Z轴的方向不限定为与Z轴完全平行的方向,除了与Z轴正交的方向外,其包含由于误差或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即,沿任意的轴或面的方向不限定为与这些任意的轴或面完全平行的方向,除了与这些任意的轴或面正交的方向以外,其包含由于误差或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
墨水供给装置4具有作为液体收容体一例的罐9。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供给装置4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罐9。多个罐9向打印机3的筐体6的外侧突出。多个罐9收容于筐体7的内部。由此,能够通过筐体7对罐9进行保护。筐体7从筐体6突出。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供给装置4具有多个(4个)罐9。但是,罐9的个数并不限定为4个,也可采用3个、低于3个或超过4个的个数。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罐9相互分开地构成。但是,作为液体收容体一例的罐9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作为液体收容体的结构也可采用使多个罐9形成一体从而设为1个液体收容体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1个液体收容体设有多个液体收容部。多个液体收容部被互相单独隔开,并为可收容不同种类的液体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能够将不同颜色的墨水分别收容于多个液体收容部。
如图2所示,在各罐9连接有墨水供给管32。罐9内的墨水经由墨水供给管32而被从墨水供给装置4供给至记录部31。在记录部31设有作为液体喷头一例的记录头(未图示)。在记录头形成有朝向记录媒介P侧的喷嘴开口(未图示)。从墨水供给装置4通过墨水供给管32而供给至记录部31的墨水被供给至记录头。并且,被供给至记录部31的墨水从记录头的喷嘴开口以墨滴的形式向记录媒介P喷出。应予说明,在上述例子中,虽然将打印机3和墨水供给装置4作为单独的结构而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使墨水供给装置4包含于打印机3的结构中。
应予说明,作为罐9,也可采用在可对墨水的收容量进行观察确认的视认面33上添加上限标识34和下限标识35等的结构。视认面33为视认部的一个例子。此外,上限标识34为上限指标部的一个例子。操作者能够以上限标识34及下限标识35为标记来把握罐9中的墨水量。应予说明,上限标识34表示当从后述液体注入部36注入墨水时,墨水不会从液体注入部36中溢出的墨水量基准。此外,下限标识35表示促使操作者注入墨水时的墨水量基准。也可以采用将上限标识34及下限标识35的至少一方设于罐9的结构。
此外,筐体7与筐体6可互相分开也可形成一体。在筐体7与筐体6为一体的情况下,能够使多个罐9与记录部31和墨水供给管32一起收容于筐体6的内部。在筐体7与筐体6为一体的情况下,筐体6对应于收容液体收容体和液体喷头的外壳部。
此外,罐9的配置部位并不限定于筐体6的X轴方向的侧面侧。作为罐9的配置部位,例如,也可采用筐体6的Y轴方向的前表面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罐9互相分开地形成。但是,罐9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作为罐9的结构,也可采用使多个罐9形成一体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在1个罐9内设置多个墨水室。多个墨水室互相单独隔开,并为可收容不同种类的墨水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能够将不同颜色的墨水分别收容于多个墨水室内。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液体喷射系统1中,通过一边沿Y轴方向输送记录媒介P,并且使记录部31沿X轴往返移动,一边使记录部31的记录头在特定的位置喷出墨滴,从而在记录媒介P上进行记录。
墨水并不限定为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中的任一种。此外,作为水性墨水,可为具有将染料等溶质溶解于水性溶剂中的结构的墨水、和具有将颜料等分散相分散在水溶性分散介质中的结构的墨水中的任一种。此外,作为油性墨水,可为具有将染料等溶质溶解于油性溶剂中的结构的墨水、和具有将颜料等分散相分散在油性分散介质中的结构的墨水中的任一种。
在墨水供给装置4中,如图3所示,筐体7包含第1筐体41和第2筐体42。在罐9中形成有液体注入部36。在罐9中,能够通过液体注入部36将墨水从罐9的外部注入罐9的内部。应予说明,操作者能够从筐体7的外侧接触到罐9的液体注入部36。
在此,图3中的X轴、Y轴及Z轴与相对图1所示的液体喷射系统1的X轴、Y轴及Z轴相对应。即,图3中的X轴、Y轴及Z轴是指在将墨水供给装置4A组装入液体喷射系统1的状态下的X轴、Y轴及Z轴。在此以后,在表示液体喷射系统1的结构部件或单元的图中附有X轴、Y轴及Z轴的情况下,也是指在将该结构部件或单元组装入(搭载于)液体喷射系统1的状态下的X轴、Y轴及Z轴。并且,将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姿势中的各结构部件或单元的姿势称为这些结构部件或单元的使用姿势。
如图3所示,第1筐体41位于比多个罐9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多个罐9被第1筐体41支承。第2筐体42位于比第1筐体41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并从第1筐体41的Z轴方向覆盖多个罐9。多个罐9被第1筐体41和第2筐体42覆盖。
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罐9沿Y轴排列。在下文中,在对4个罐9分别进行识别的情况下,4个罐9被分别表示为罐91、罐92、罐93及罐94。罐91、罐92、罐93及罐94沿Y轴方向依次排列。即,罐92位于比罐91更靠近Y轴方向的位置,罐93位于比罐92更靠近Y轴方向的位置,罐94位于比罐93更靠近Y轴方向的位置。
在4个罐9中,罐91、罐92及罐93相互具有相同的形状。罐94具有与其他的罐9不同的形状。罐94的容积大于其他罐9的容积。除了该点以外,罐94具有与其他罐9相同的结构。该结构例如正适合于将使用频率较高的种类的墨水收容于罐94。这是为了能够收容比其他种类的墨水更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种类的墨水。
第2筐体42具有盖部43。盖部43位于第2筐体42的Z轴方向的端部。如图4所示,盖部43为可相对第2筐体42旋转的结构。在图4中图示有盖部43相对第2筐体42打开的状态。如果使盖部43相对第2筐体42打开,则将露出多个罐9的液体注入部36。由此,操作者能够从筐体7的外侧接触到罐9的液体注入部36。
在盖部43设有卡定部43A。如图4所示,卡定部43A设于盖部43的第1筐体41侧。在关闭盖部43的状态下,卡定部43A从盖部43向第1筐体41侧突出。在卡定部43A形成有突起部43B。突起部43B形成于卡定部43A的与盖部43侧相反的一侧。突起部43B从卡定部43A向-Y轴方向突出。在第2筐体42中,在与卡定部43A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卡合孔42A。在第2筐体42中,卡合孔42A形成于当关闭盖部43时与卡定部43A重合的部分。
在关闭盖部43的状态下,卡定部43A被插入第2筐体42的卡合孔42A。此时,卡定部43A的突起部43B与卡合孔42A卡合。由此,当关闭盖部43并且卡定部43A的突起部43B卡合于卡合孔42A时,将有咔嗒的感觉。此外,例如,当猛地关闭盖部43时等,能够通过使突起部43B卡合于卡合孔42A来缓和盖部43的趋势。由此,在关闭盖部43时能够减少盖部43抵接于第2筐体42时的冲击。
此外,如图4所示,在盖部43形成有把手部43C。把手部43C设于盖部43的X轴方向的端部以及盖部43的-Z轴方向的端部。操作者能够将手指置于把手部43C处并使盖部43沿Z轴方向旋转。此时,由于容易将手指扣于把手部43C,因此操作者容易将手指置于把手部43C处而使盖部43旋转。
应予说明,液体注入部36被栓部件44密封。当向罐9注入墨水时,将栓部件44从液体注入部36上取下并打开液体注入部36后,再注入墨水。
第2筐体42进一步具有多个栓部件配置部45和多个安装部46。多个栓部件配置部45以及多个安装部46配置于第2筐体42的Z轴方向的面上。在第2筐体42中,多个栓部件配置部45以及多个安装部46设于与盖部43相对的面。因此,如果关闭盖部43,则多个栓部件配置部45以及多个安装部46被盖部43覆盖。多个栓部件配置部45沿Y轴排列配置。多个安装部46沿Y轴排列配置。
多个栓部件配置部45为可配置对应的栓部件44的栓主体44A的结构。即,各栓部件配置部45为应配置从液体注入口52上卸下的各栓部件44的栓主体44A的部分。
栓部件配置部45为形成于第2筐体42的Z轴方向的面的凹部。该凹部接纳栓部件44的栓主体44A。栓部件配置部45能够通过凹部来保持墨水。栓部件配置部45具有突起45A。突起45A从第2筐体42的Z轴方向的面向铅直向上方向突出。突起45A为通过插入栓部件44的栓主体44A来安装(保持)栓主体44A的部分。应予说明,栓部件配置部45优选为能够对墨水进行保持的结构。例如,如本实施方式,栓部件配置部45可为凹部,也可为配置于第2筐体42的Z轴方向的面的多孔部件。
多个安装部46为可安装对应的栓部件44的被安装部44B的部分。多个安装部46分别为从第2筐体42的Z轴方向的面向Z轴方向突出的柱状的突起。在栓部件44中,栓主体44A与被安装部44B通过连接部44C而相互连接。因此,当将栓主体44A从液体注入部36上取下时,容易防止栓主体44A下落或丢失。
对罐9和墨水供给装置4的各种实施例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下文中,为了在每个实施例中识别罐9和墨水供给装置4,对每个实施例中的罐9和墨水供给装置4的符号附注不同的字母。此外,如上所述,在4个罐9中,罐94与其他罐9除了容积不同以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在下文中,以罐91为例对罐9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所说明的罐9的各种实施例也可适用于罐94。因此,省略对罐94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对实施例1中的罐9A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罐9A具有前表面51、侧面52和上表面53。前表面51、侧面52以及上表面53分别为在罐9A中朝向外侧的面。此外,如图6所示,罐9A具有背面54、侧面55和下表面56。背面54、侧面55以及下表面56分别为在罐9A中朝向外侧的面。
在罐9A中朝向外侧的面中,如图5所示,前表面51朝向Y轴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前表面51沿XZ平面延伸。侧面52朝向-X轴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侧面52沿YZ平面延伸。此外,侧面52与前表面51交叉。上表面53朝向Z轴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上表面53包含断层差。在本实施例中,在罐9A中朝向Z轴方向的面中,与前表面51交叉的面为上表面53。上表面53沿XY平面延伸。应予说明,上表面53中的一部分也与侧面52交叉。
应予说明,沿XZ平面延伸的面并不限定为与XZ平面完全平行地延伸的面,除了与XZ平面正交的面以外,其还包含由于误差或公差等而倾斜的面。同样地,沿YZ平面延伸的面并不限定为与YZ平面完全平行地延伸的面,除了与YZ平面正交的面以外,其还包含由于误差或公差等而倾斜的面。沿XY平面延伸的面并不限定为与XY平面完全平行地延伸的面,除了与XY平面正交的面以外,其还包含由于误差或公差等而倾斜的面。此外,前表面51、侧面52、上表面53、背面54、侧面55以及下表面56分别不限定于平坦的面,其也可包含凹凸和断层差等。
此外,2个面交叉表示2个面为互相不平行的位置关系。除了2个面互相直接接触的情况以外,无论是未直接接触且相互分离的位置关系,还是一方的延长面与另一方的延长面交叉的关系的情况都称为交叉。交叉的2个面所成的角可为直角、钝角、锐角中的任一种。
上表面53包含2处断层差。上表面53中的断层差是指上表面53中的沿Z轴的高差。在下文中,在对包含2处断层差的上表面53根据每个断层差进行识别的情况下,将上表面53分别表示为上表面53A、上表面53B以及上表面53C。上表面53A位于2处断层差之间,并位于上表面53A、上表面53B以及上表面53C中最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当沿-Z轴方向平视罐9A时,上表面53A位于上表面53B和上表面53C之间。
上表面53B位于上表面53A的-X轴方向。上表面53B位于在上表面53A、上表面53B以及上表面53C中最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换言之,上表面53B位于在上表面53A、上表面53B以及上表面53C中最靠近侧面52侧的位置。上表面53C位于上表面53A的X轴方向。上表面53C位于在上表面53A、上表面53B以及上表面53C中最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换言之,上表面53C位于在上表面53A、上表面53B以及上表面53C中最靠近侧面55(图6)侧的位置。
在罐9A中,液体注入部36设于上表面53C。液体注入部36从上表面53C向Z轴方向突出。此外,在罐9A设有大气开放部58和液体供给部59。大气开放部58设于断层差面61。大气开放部58从断层差面61向-X轴方向突出。断层差面61为连接上表面53A和上表面53B的断层差的面,并朝向-X轴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断层差面61沿YZ平面延伸。断层差面61与上表面53A、上表面53B、前表面51以及背面54(图6)交叉。
液体供给部59设于从侧面52向-X轴方向突出的部分62。液体供给部59从由侧面52突出的部分62向Y轴方向突出。收容于罐9A的墨水通过液体供给部59而被供给至墨水供给管32(图2)。
如图6所示,在罐9A中朝向外侧的面中的背面54朝向-Y轴方向。在本实施例中,背面54沿XZ平面延伸。侧面55朝向X轴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侧面55沿YZ平面延伸。此外,侧面55与背面54交叉。应予说明,在罐9A中,将侧面55设定为视认面33。下表面56朝向-Z轴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下表面56相对XY平面倾斜。在本实施例中,下表面56随着朝向X轴方向而沿朝向Z轴方向的方向倾斜。下表面56与背面54交叉。
在罐9A中,前表面51(图5)与背面54(图6)互相朝向相反的方向。侧面52也与背面54交叉。此外,侧面55也与前表面51交叉。此外,上表面53也与背面54交叉。此外,下表面56也与前表面51交叉。应予说明,在罐9A中,背面54为第1面的一个例子,前表面51为第2面一个例子。在罐9A中,前表面51与背面54在互不相同的方向上朝向罐9A的外侧。
如图7所示,罐9A具有作为罐主体一例的盒体63、密封部件64、防水透气膜65和密封部件66。盒体63例如由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构成。此外,密封部件64以及密封部件66分别由合成树脂(例如尼龙或聚丙烯等)形成膜状,并具有可挠性。防水透气膜65对液体的防水性较高,即液体的渗透性较低,并由透气性较高的材料构成,形成膜状。防水透气膜65为防水透气部件的一个例子。应予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件66中朝向Y轴方向的面相当于罐9A的前表面51。
如图8所示,在盒体63中形成有凹部67。此外,在盒体63设有接合部68。在图8中,为了简单易懂地表示结构,对接合部68画有阴影线。密封部件64与接合部68接合。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熔敷使盒体63和密封部件64接合。如果将密封部件64接合于盒体63,则凹部67被密封部件64堵塞。将由凹部67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空间称为液体收容部69。墨水收容于液体收容部69。应予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件64中朝向-Y轴方向的面相当于罐9A的背面54。因此,在罐9A中,背面54设有液体收容部69。
盒体63具有壁71、壁72、壁73、壁74、壁75、壁76、壁77、壁78和壁79。壁71沿XZ平面延伸。壁72~壁79的8个壁与壁71交叉。壁72~壁79的8个壁从壁71向-Y轴方向突出。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71时,壁72~壁79的8个壁包围壁71。通过壁71和壁72~壁79的8个壁,构成以壁71为底的凹部67。应予说明,壁71~壁79分别不限定为平坦的壁,也可包含凹凸和断层差等。
壁72和壁73设于在沿X轴隔开空隙的状态下相互对峙的位置,并分别沿YZ平面延伸。壁73位于比壁72更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壁74位于壁72以及壁73的-Z轴方向,并与壁72以及壁73交叉。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71时,壁75到壁79位于比壁74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壁75位于在壁75到壁79中最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并与壁73交叉。壁79位于在壁75到壁79中最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并与壁72交叉。壁76位于壁75的-X轴方向,并沿YZ平面延伸。壁77位于壁76的-X轴方向,并沿XY平面延伸。壁78位于壁77的-X轴方向,并沿YZ平面延伸。壁79位于壁78的-X轴方向,并沿XY平面延伸。
此外,如图9所示,在盒体63中形成凹部81、凹部82、凹部83、凹部84、凹部85、凹部86、槽部87和槽部88。凹部81位于凹部67的Z轴方向。凹部81位于壁75的Z轴方向。凹部81被壁73、壁75、壁76、壁101和壁102划分。壁101沿XZ平面延伸,并位于比壁71更靠近-Y轴方向的位置。壁102沿XY平面延伸,并位于比壁75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壁73、壁75、壁76、以及壁102从壁101向-Y轴方向突出。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101时,壁101被壁73、壁75、壁76以及壁102包围。由此,构成以壁101为底的凹部81。
凹部82位于凹部67的Z轴方向的位置。凹部82位于壁77的Z轴方向的位置。凹部82被壁71、壁77、壁103、壁104、壁105划分。应予说明,凹部67的壁71和凹部82的壁71互为同一壁。即,在本实施例中,凹部67和凹部82共有壁71。凹部67和凹部82也共有壁76以及壁77。壁103沿YZ平面延伸,并位于比壁76更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壁104沿XY平面延伸,并位于比壁77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壁105沿YZ平面延伸,位于比壁76更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并且位于比壁103更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壁77、壁103、壁104以及壁105从壁71向-Y轴方向突出。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71时,壁77、壁103、壁104以及壁105包围壁71。由此,构成以壁71为底的凹部82。
凹部83位于凹部67的Z轴方向,并且位于凹部82的-X轴方向。凹部83位于壁77的Z轴方向。凹部83被壁71、壁77、壁103、壁104和壁106划分。应予说明,凹部67和凹部83共有壁71以及壁77。此外,凹部82和凹部83共有壁103以及壁104。壁106沿YZ平面延伸,并位于比壁103更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壁77、壁103、壁104以及壁106从壁71向-Y轴方向突出。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71时,壁77、壁103、壁104以及壁106包围壁71。由此,构成以壁71为底的凹部83。
凹部84位于凹部67的Z轴方向,并且位于凹部83的-X轴方向。凹部84位于壁77的Z轴方向。凹部84被壁71、壁77、壁78、壁106和壁107划分。应予说明,凹部67和凹部84共有壁71、壁77以及壁78。此外,凹部83和凹部84共有壁106。壁107沿XY平面延伸,并位于比壁77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壁77、壁78、壁106以及壁107从壁71向-Y轴方向突出。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71时,壁77、壁78、壁106以及壁107包围壁71。由此,构成以壁71为底的凹部84。
凹部85位于凹部82的Z轴方向。凹部85位于壁104的Z轴方向。凹部85被壁71、壁104、壁105、壁106、壁108、壁109和壁110划分。应予说明,凹部82和凹部85共有壁104以及壁105。此外,凹部83和凹部85共有壁106。壁108沿XY平面延伸,并位于比壁104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壁109沿XY平面延伸,位于比壁104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并且位于比壁108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壁110沿YZ平面延伸,位于比壁105更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并且位于比壁106更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壁104、壁105、壁106、壁108、壁109以及壁110从壁71向-Y轴方向突出。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71时,壁104、壁105、壁106、壁108、壁109以及壁110包围壁71。由此,构成以壁71为底的凹部85。
凹部86位于凹部83的Z轴方向。凹部86位于壁104的Z轴方向。凹部86被壁71、壁104、壁106、壁109和壁110划分。应予说明,凹部85和凹部86共有壁104、壁106、壁109以及壁110。凹部86也可看做是被壁109以及壁110从凹部85中分隔而成。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71时,壁104、壁106、壁109以及壁110包围壁71。由此,构成以壁71为底的凹部86。
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71时,槽部87形成于壁76和壁105之间。槽部87形成于凹部81和凹部82之间。凹部81和凹部82通过槽部87相连。槽部88以壁104和壁105交叉的部位中壁104的Z轴方向的位置为起点,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71时,槽部88沿顺时针旋转方向绕过凹部85的外侧,然后穿过壁72的-X轴方向的位置并转向,弯曲前行到达凹部84。应予说明,凹部67和凹部81通过形成于壁75的切口部111而相连。
凹部67、凹部81~凹部86、槽部87以及槽部88、和切口部111形成为从-Y轴方向向Y轴方向形成凹状的朝向。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71时,凹部67、凹部81~凹部86、槽部87以及槽部88、和切口部111被接合部68包围。应予说明,如上所述,在罐9A中,在密封部件64(图8)中朝向-Y轴方向的面相当于罐9A的背面54。因此,在罐9A中,在背面54设有凹部67、凹部81~凹部86、槽部87以及槽部88、和切口部111。
应予说明,密封部件64(图8)具有当沿Y轴方向平视罐9A时覆盖包围凹部67、凹部81~凹部86、槽部87以及槽部88、和切口部111的接合部68的大小以及形状。因此,如果将密封部件64接合于盒体63的接合部68,则凹部67、凹部81~凹部86、槽部87以及槽部88、和切口部111被密封部件64堵塞。由此,凹部67以及凹部81~凹部86形成互相分隔的室。
应予说明,在图9所表示的盒体63的壁72中-X轴方向的面,即壁72的凹部67侧的相反侧的面相当于图5所表示的罐9A的侧面52。此外,在图9所表示的壁73中X轴方向的面,即壁73的凹部67侧的相反侧的面相当于图6所表示的侧面55。此外,在图9所表示的壁74中-Z轴方向的面,即壁74的凹部67侧的相反侧的面相当于图6所表示的下表面56。此外,在图9所表示的壁75中Z轴方向的面,即壁75的凹部67侧的相反侧的面相当于图5所表示的上表面53C。此外,在图9所表示的壁108中Z轴方向的面,即壁108的凹部85侧的相反侧的面相当于图5所表示的上表面53A。此外,在图9所表示的壁79中Z轴方向的面,即壁79的凹部67侧的相反侧的面相当于图5所表示的上表面53B。
此外,如图10所示,在盒体63形成凹部113、凹部114、凹部115、凹部116和凹部117。进而,盒体63具有区划壁121、区划壁122、区划壁123、区划壁124和区划壁125。凹部113~凹部117隔着壁71而位于凹部67(图9)侧的相反侧。即,凹部113~凹部117隔着壁71而位于凹部67(图9)的Y轴方向。应予说明,凹部67的壁71与凹部113~凹部117的壁71互为同一壁。即,在本实施例中,凹部67和凹部113~凹部117共有壁71。
凹部113被壁71和区划壁121划分。区划壁121设于壁71的朝向Y轴方向的面。区划壁121从壁71向Y轴方向突出。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71时,被区划壁121包围的区域为凹部113的区域。并且,通过包围壁71的区划壁121和壁71构成以壁71为底的凹部113。
凹部114位于凹部113的Z轴方向。凹部114被壁71和区划壁122划分。区划壁122设于壁71的朝向Y轴方向的面。区划壁122从壁71向Y轴方向突出。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71时,被区划壁122包围的区域为凹部114的区域。并且,通过包围壁71的区划壁122和壁71,构成以壁71为底的凹部114。应予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区划壁121的一部分与区划壁122的一部分重叠。因此,可看做凹部113和凹部114共有区划壁121的一部分以及区划壁122的一部分。
凹部115形成于凹部114的内侧。凹部115在凹部114内独立于凹部114而设置。即,凹部115在凹部114内设为岛状。凹部115被壁71和区划壁123划分。区划壁123设于壁71的朝向Y轴方向的面。区划壁123从壁71向Y轴方向突出。区划壁123从壁71的突出量小于区划壁122从壁71的突出量。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71时,被区划壁123包围的区域为凹部115的区域。并且,通过包围壁71的区划壁123和壁71,构成以壁71为底的凹部115。
凹部116以及凹部117分别形成于凹部113的内侧。凹部116以及凹部117分别在凹部113内独立于凹部113而设置。即,凹部116以及凹部117分别在凹部113内设为岛状。凹部116被壁71和区划壁124划分。凹部117被壁71和区划壁125划分。
区划壁124以及区划壁125分别设于壁71的朝向Y轴方向的面。区划壁124以及区划壁125分别从壁71向Y轴方向突出。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71时,被区划壁124包围的区域为凹部116的区域。同样地,被区划壁125包围的区域为凹部117的区域。并且,通过包围壁71的区划壁124和壁71构成以壁71为底的凹部116,通过包围壁71的区划壁125和壁71构成以壁71为底的凹部117。
划分凹部115的区划壁123的Y轴方向的端部被设定为接合部126。在图10中,为了简单易懂地表示结构,对接合部126画有阴影线。在接合部126接合有防水透气膜65。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71时,防水透气膜65具有覆盖凹部115以及接合部126的大小以及形状。因此,如果将防水透气膜65接合于接合部126,则凹部115被防水透气膜65堵塞。由此,凹部115形成通过防水透气膜65从凹部114中分隔而成的室。
区划壁121、区划壁122、区划壁124和区划壁125的Y轴方向的端部被设定为接合部127。在图10中,为了简单易懂地表示结构,对接合部127画有阴影线。密封部件66接合于接合部12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熔敷使盒体63和密封部件66接合。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71时,密封部件66具有覆盖凹部113、凹部114以及接合部127的大小以及形状。因此,如果使密封部件66接合于盒体63,则凹部113、凹部114、凹部116以及凹部117被密封部件66堵塞。由此,凹部113、凹部114、凹部116以及凹部117形成互相分隔的室。应予说明,区划壁123从壁71的突出量小于区划壁122从壁71的突出量,因此在防水透气膜65和密封部件66之间沿Z轴方向设有空隙。
应予说明,如上所述,在罐9A中,在密封部件66中朝向Y轴方向的面相当于罐9A的前表面51。因此,在罐9A中,在前表面51设有凹部113、凹部114、凹部116以及凹部117。应予说明,大气开放部58(图7)与凹部114内相通。此外,如图9所示,液体供给部59与凹部67内相通。
如图11所示,在盒体63中,在凹部82内的壁71设有连通部131。此外,在凹部83内的壁71设有连通部132和连通部133。在凹部84内的壁71设有连通部134。在凹部85内的壁71设有连通部135。并且,在凹部86内的壁71设有连通部136和连通部137。在本实施例中,连通部131~连通部137分别被设为形成于壁71的贯通孔。
如图12所示,连通部131以及连通部132与凹部116内相通。因此,凹部116与连通部131和连通部132相通。因此,如图11所示,凹部82与凹部83虽然被壁103分隔,但通过连通部131、凹部116(图12)和连通部132而相连。即,凹部82和凹部83通过凹部116而相互连通。
如图12所示,连通部133以及连通部134与凹部117内相通。因此,凹部117与连通部133和连通部134相通。因此,如图11所示,凹部83和凹部84虽然被壁106分隔,但通过连通部133、凹部117(图12)和连通部134而相连。即,凹部83和凹部84通过凹部117而相互连通。
如图12所示,连通部135以及连通部136与凹部113内相通。因此,凹部113与连通部135和连通部136相通。因此,如图11所示,凹部85和凹部86虽然被壁110以及壁109分隔,但通过连通部135、凹部113(图12)和连通部136相连。即,凹部85和凹部86通过凹部113而相互连通。此外,如图12所示,连通部137与凹部115内相通。因此,凹部115通过连通部137而与连通部86(图11)内相通。
在此,如作为盒体63的截面图的图13所示,液体注入部36与凹部67内相通。应予说明,在图13中,表示有以穿过液体注入部36的XZ平面横截盒体63时的截面。液体注入部36具有液体注入口138和侧壁139。液体注入口138为设于壁75的贯通孔的开口,并朝向凹部67侧开口。液体注入口138也为液体注入部36与凹部67(液体收容部69)交叉的交叉部。
凹部67通过作为贯通孔的液体注入口138而与凹部67的外侧相通。侧壁139设于壁75的Z轴方向,包围液体注入口138的周围并形成墨水注入路径。侧壁139从壁75向Z轴方向突出。应予说明,作为液体注入部36的结构,也能够采用侧壁139向凹部67的内侧突出的结构。在侧壁139向凹部67的内侧突出的结构中,也将液体注入部36与凹部67交叉的交叉部定义为液体注入口138。
在此,如图11所示,切口部111形成于壁75。在切口部111中向凹部67开口的开口相当于大气连通部(在后文中陈述)与液体收容部69的连接口(在后文中陈述)。如图13所示,液体注入口138也形成于壁75,并向壁75的凹部67侧开口。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切口部111和液体注入口138形成于壁75。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切口部111中向凹部67开口的开口(连接口)与液体注入口138在铅直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
如果将密封部件64接合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盒体63,则如图14所示,在罐9A的背面54形成液体收容部69和大气连通部146的一部分。液体收容部69为被盒体63的凹部67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形成于罐9A的背面54的大气连通部146的一部分为被图9所表示的凹部81~凹部86、槽部87以及槽部88、切口部111和密封部件64(图8)包围的区域。
在此,如图14所示,在液体收容部69内设有多个支承部141。在本实施例中,设有2个支承部141。在下文中,在对2个支承部141分别进行识别的情况下,将2个支承部141分别表示为支承部141A以及支承部141B。2个支承部141沿X轴排列。在2个支承部141中支承部141A位于比壁73更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在2个支承部141中支承部141B位于比支承部141A更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
2个支承部141分别设于壁71。如图9所示,2个支承部141分别从壁71向-Y轴方向突出。2个支承部141分别与壁72、壁73、壁74、壁75、壁76、壁77、壁78以及壁79中的每一个分离。2个支承部141分别具有沿YZ平面延伸的板状的外观。2个支承部141从壁71的突出量被设定为与壁72~壁79从壁71的突出量相同。并且,在2个支承部141中的每一个中,在壁71侧的相反侧,即-Y轴方向的端部设有接合部68。即,在图14所表示的罐9A中,密封部件64也接合于2个支承部141的接合部68。
在本实施例中,壁73和支承部141A的沿X轴的間隔、支承部141A和支承部141B的沿X轴的間隔、与壁72和支承部141B的沿X轴的間隔被设定为互相相同。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壁73与支承部141A之间、支承部141A与支承部141B之间和壁72与支承部141B之间互相同等地限制密封部件64的变形。应予说明,在设置1个支承部141的结构中,以使壁73与支承部141的间隔、和壁72与支承部141的间隔相同的方式对其进行设定。由此,能够在壁73与支承部141之间、和壁72与支承部141之间同等地限制密封部件64的变形。
如果使防水透气膜65(图10)和密封部件66接合于盒体63,则如图15所示,在罐9A的前表面51形成大气连通部146的一部分。形成于罐9A的前表面51的大气连通部146的一部分为被凹部113、凹部114、凹部116以及凹部117和密封部件66(图10)包围的区域。此外,形成于罐9A的前表面51的大气连通部146的一部分也包含被凹部115(图10)和防水透气膜65包围的区域。
此外,大气连通部146也包含大气开放部58。如图15所示,大气开放部58包含大气开放口147和导入路径148。大气开放口147适合作为在大气开放部58中朝向罐9A的外侧开口的开口。导入路径148构成将大气从向罐9A的外侧开口的大气开放口147导入罐9A的内侧的流路。
导入路径148从壁106向-X轴方向突出。导入路径148包含壁106的厚度和从壁106向-X轴方向突出的部分。因此,导入路径148的路径长度等于从壁106向-X轴方向突出的部分的长度加上壁106的厚度尺寸的长度。应予说明,也能够采用省略在导入路径148向-X轴方向突出的部分的结构。在省略了在导入路径148中向-X轴方向突出的部分的罐9A中,导入路径148的路径长度等于壁106的厚度尺寸。
通过上述结构,在罐9A中形成从大气开放口147(图15)到形成于图14所表示的壁75的切口部111和液体收容部69的连接口149的大气连通部146。由此,罐9A为能够将大气从大气连通部146导入液体收容部69内的结构。即,大气连通部146与液体收容部69相通。因此,在罐9A中,形成从大气开放口147经由液体收容部69并与液体供给部59相连的流路。该流路的一部分包含大气连通部146。
关于从大气开放口147到液体供给部59的流路,参照模式图进行说明。在此,为了易于理解,对从大气开放口147到液体供给部59的流路模式性地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将从大气开放口147朝向液体供给部59的方向设为流体流动的方向。并且,将该方向作为“上游”、“下游”的基准。如图16所示,从大气开放口147到液体供给部59的流路150包含大气室151、大气室152、大气室153、大气室154、大气室155、连通路径156、大气室157、连通路径158、大气室159、连通路径160、大气室161、连通路径162、缓冲室163和连通路径164。
大气室151设于导入路径148的下游侧。大气室151为被盒体63的凹部114和密封部件66包围的区域。大气室152设于大气室151的下游侧。大气室152为被凹部115和防水透气膜65包围的区域。大气室152位于大气室151内。大气能够在大气室151和大气室152之间穿过防水透气膜65而移动。大气室153设于大气室152的下游侧。大气室153为被盒体63的凹部86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大气室152和大气室153通过贯穿盒体63的壁71的连通部137而相通。应予说明,在连通部137中的大气室152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165。连通口165相当于大气室152和连通部137的连接口。此外,在连通部137中的大气室153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166。连通口166相当于大气室153和连通部137的连接口。
大气室154设于大气室153的下游侧。大气室154为被盒体63的凹部113和密封部件66包围的区域。大气室153和大气室154通过贯穿盒体63的壁71的连通部136而相通。在连通部136中的大气室153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167。连通口167相当于大气室153与连通部136的连接口。此外,在连通部136中的大气室154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168。连通口168相当于大气室154与连通部136的连接口。
大气室155设于大气室154的下游侧。大气室155为被盒体63的凹部85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大气室154和大气室155通过贯穿盒体63的壁71的连通部135而相通。在连通部135中的大气室154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169。连通口169相当于大气室154与连通部135的连接口。此外,在连通部135中的大气室155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170。连通口170相当于大气室155和连通部135的连接口。
连通路径156设于大气室155的下游侧。连通路径156为被盒体63的槽部88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大气室155和连通路径156通过连通口171而相连。即,连通口171相当于大气室155与连通路径156的连接口。
大气室157设于连通路径156的下游侧。大气室157为被盒体63的凹部84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连通路径156与大气室157通过连通口172而相连。即,连通口172相当于连通路径156与大气室157的连接口。
连通路径158设于大气室157的下游侧。连通路径158为被盒体63的凹部117和密封部件66包围的区域。大气室157和连通路径158通过贯穿盒体63的壁71的连通部134而相通。在连通部134中的大气室157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173。连通口173相当于大气室157和连通部134的连接口。此外,在连通部134中的连通路径158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174。连通口174相当于连通路径158与连通部134的连接口。
大气室159设于连通路径158的下游侧。大气室159为被盒体63的凹部83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连通路径158和大气室159通过贯穿盒体63的壁71的连通部133而相通。在连通部133中的连通路径158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175。连通口175相当于连通路径158与连通部133的连接口。此外,在连通部133中的大气室159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176。连通口176相当于大气室159与连通部133的连接口。
连通路径160设于大气室159的下游侧。连通路径160为被盒体63的凹部116和密封部件66包围的区域。大气室159和连通路径160通过贯穿盒体63的壁71的连通部132而相通。在连通部132中的大气室159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177。连通口177相当于大气室159与连通部132的连接口。此外,在连通部132中的连通路径160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178。连通口178相当于连通路径160与连通部132的连接口。
大气室161设于连通路径160的下游侧。大气室161为被盒体63的凹部82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连通路径160和大气室161通过贯穿盒体63的壁71的连通部131而相通。在连通部131中的连通路径160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179。连通口179相当于连通路径160与连通部131的连接口。此外,在连通部131中的大气室161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180。连通口180相当于大气室161与连通部131的连接口。
连通路径162设于大气室161的下游侧。连通路径162为被盒体63的槽部87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大气室161和连通路径162通过连通口181而相连。即,连通口181相当于大气室161与连通路径162的连接口。
缓冲室163设于连通路径162的下游侧。缓冲室163为被盒体63的凹部81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连通路径162和缓冲室163通过连通口182而相连。即,连通口182相当于连通路径162与缓冲室163的连接口。
连通路径164设于缓冲室163的下游侧。连通路径162为被盒体63的切口部111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缓冲室163与连通路径164通过连通口183而相连。即,连通口18 3相当于缓冲室163与连通路径164的连接口。
液体收容部69设于连通路径164的下游侧。液体收容部69为被盒体63的凹部67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连通路径164和液体收容部69通过连接口149而相连。连接口149为连通路径164与液体收容部69的连接口,也为大气连通部146与液体收容部69的连接口。并且,液体收容部69的下游侧设有液体供给部59。在本实施例中,从大气开放口147到液体供给部59为止的流路150具有上述结构。
如果通过液体供给部59将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供给至记录部31(图2),则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量将减少。如果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量减少,则液体收容部69内的压力容易变得低于大气压。在本实施例中,液体收容部69与从大气开放口147到连通路径164为止的大气连通部146相连通。因此,如果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量减少,液体收容部69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则能够通过大气连通部146将大气导入液体收容部69内。因此,容易将液体收容部69内的压力维持为大气压。
此时,被导入液体收容部69内的大气从大气开放口147通过导入路径148而流入大气室151内。流入大气室151内的大气穿过防水透气膜65而流入大气室152内。流入大气室152内的大气从连通口165通过连通部137的连通口166而流入大气室153内。流入大气室153内的大气从连通口167通过连通部136的连通口168而流入大气室154内。
流入大气室154内的大气从连通口169通过连通部135的连通口170而流入大气室155内。流入大气室155内的大气从连通口171通过连通路径156的连通口172而流入大气室157内。流入大气室157内的大气从连通口173通过连通部134的连通口174而流入连通路径158内。
流入连通路径158内的大气从连通口175通过连通部133的连通口176而流入大气室159内。流入大气室159内的大气从连通口177通过连通部132的连通口178而流入连通路径160内。流入连通路径160内的大气从连通口179通过连通部131的连通口180而流入大气室161内。
流入大气室161内的大气从连通口181通过连通路径162的连通口182而流入缓冲室163内。流入缓冲室163内的大气从连通口183通过连通路径164的连接口149而流入液体收容部69内。
根据罐9A,前表面51和背面54互相朝向不同的方向。在罐9A中,在前表面51设有大气室151、大气室152、大气室154、连通路径158和连通路径160。此外,在背面54设有大气室153、大气室155、连通路径156、大气室157、大气室159、大气室161、连通路径162、缓冲室163和连通路径164。即,在罐9A中,大气连通部146横跨罐9A的互不相同的面而设置。因此,即使墨水从液体收容部69进入大气连通部146,也容易通过横跨罐9A的互不相同的面而设置的大气连通部146来防止墨水前进。由此,容易防止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通过大气连通部146而从大气开放口147漏出至罐9A外。
应予说明,在罐9A中,前表面51以及背面54的一方与第1面相对应,前表面51以及背面54的另一方与第2面相对应。并且,设于前表面51的大气室151、大气室152、大气室154、连通路径158以及连通路径160与第1大气室以及第2大气室的一方相对应。此外,设于背面54的大气室153、大气室155、连通路径156、大气室157、大气室159、大气室161、连通路径162、缓冲室163以及连通路径164与第1大气室以及第2大气室的另一方相对应。
在罐9A中,横跨互不相同的前表面51和背面54而设置大气连通部146。但是,设置大气连通部146的面的组合并不限定于前表面51以及背面54的组合。作为设置大气连通部146的面的组合,也能够选择侧面52、上表面53、侧面55以及下表面56中的任意两个面。
此外,作为设置大气连通部146的面的组合,也能够采用侧面52、上表面53、侧面55以及下表面56中的任意一个面与前表面51的组合。在该情况下,前表面51与第1面相对应,侧面52、上表面53、侧面55以及下表面56中的任意一个面与第2面相对应。
进而,作为设置大气连通部146的面的组合,也能够采用侧面52、上表面53、侧面55以及下表面56中的任意一个面与背面54的组合。在该情况下,背面54与第1面相对应,侧面52、上表面53、侧面55以及下表面56中的任一个面与第2面相对应。
此外,在罐9A中,在大气连通部146的路径上最靠近大气开放口147的大气室151配置有防水透气膜65。根据该结构,容易通过大气室152防止从液体收容部69进入大气连通部146的墨水的前进。因此,容易抑制从液体收容部69进入大气连通部146的墨水到达大气开放口147。
此外,在罐9A中,连接口149(图14)和液体注入口138(图13)在铅直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当操作者将墨水从液体注入部36注入时,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的液面难以在Z轴方向上高于液体注入口138。这可列举以下理由等:液体注入口138的位置位于比上限标识34(图2)更靠近铅直上方的位置,和如果墨水的液面沿铅直上方超过液体注入口138,则容易在液体注入部36对液面进行观察确认。因此,只要为连接口149(图14)和液体注入口138(图13)在铅直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的结构,则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难以到达连接口149。因此,容易防止墨水从液体收容部69进入大气连通部146,因此容易防止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通过大气连通部146而从大气开放口147漏出至罐9A外。应予说明,只要为连接口149(图14)位于在铅直方向上比液体注入口138(图13)更靠近上方的结构,则能够得到更显著的效果。
此外,在罐9A中,在液体收容部69内设有从盒体63的壁71向密封部件64侧突出的支承部141(图14)。因此,例如,当将密封部件64向盒体63的壁71,即向液体收容部69的内侧按压时,能够通过支承部141支撑密封部件64。由此,容易限制密封部件64的挠曲。因此,例如,能够减少当将密封部件64向液体收容部69的内侧按压时液体收容部69内的容积的缩小。因此,例如,当将密封部件64向液体收容部69的内侧按压时,容易避免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从连接口149流入大气连通部146内。
此外,在罐9A中,因为在液体收容部69内设有多个支承部141,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当将密封部件64向液体收容部69的内侧按压时液体收容部69内的容积的缩小。因此,例如,当将密封部件64向液体收容部69的内侧按压时,容易进一步避免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从连接口149流入大气连通部146内。
此外,在罐9A中,密封部件64接合于设于支承部141的接合部68。因此,容易抑制密封部件64的移位。此外,例如,当液体收容部69内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等时,能够减少液体收容部69内的容积的增大。
(实施例2)
如图17所示,实施例2的罐9B具有盒体191。在实施例2的罐9B中,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盒体63替换为盒体191,并且密封部件66的形状不同以外,具有与实施例1的罐9A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下文中,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附上与实施例1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盒体191形成有凹部192。此外,盒体191具有壁193和壁194。壁193沿XZ平面延伸。壁193位于比壁71更靠近-Y轴方向的位置。壁194沿XY平面延伸。壁194位于比壁74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在盒体191中,壁72以及壁73比壁74更向-Z轴方向伸出,并与壁194相连。壁72、壁74、壁73以及壁194从壁193向Y轴方向突出。壁72、壁74、壁73以及壁194包围壁193。通过该结构,构成以壁193为底的凹部192。应予说明,在罐9B中,将在壁194中-Z轴方向的面,即壁194的凹部192侧的相反侧的面作为下表面56。
凹部192位于比凹部113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凹部192形成向-Y轴方向形成凹状的朝向。凹部192通过槽部195而与连通部135相连。此外,凹部192通过切口部196而与凹部113相连。即,在盒体191中,连通部135通过槽部195、凹部192以及切口部196与凹部113相连。在该点上,盒体191与实施例1中的盒体63不同。除此以外,盒体191具有与实施例1中的盒体63相同的结构。
在实施例2中,密封部件66具有覆盖凹部113、凹部114和凹部192的大小以及形状。除此以外,实施例2中的密封部件66具有与实施例1中的密封部件66相同的结构。
如果将密封部件66接合于盒体191,则如图18所示,形成连通路径197、大气室198和连通路径199。连通路径197为被槽部195和密封部件66包围的区域。大气室198为被凹部192和密封部件66包围的区域。连通路径199为被切口部196和密封部件66包围的区域。由此,连通部135通过连通路径197而与大气室198相通。大气室198通过连通路径199而与大气室154相通。
通过上述结构,如图19所示,罐9B中的大气连通部146具有在实施例1中的大气连通部146上附加连通路径197、大气室198和连通路径199而成的结构。即,实施例2中的流路200具有在实施例1中的流路150上附加连通路径197、大气室198和连通路径199而成的结构。除了该点以外,实施例2中的流路200具有与实施例1中的流路150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在实施例2中的流路200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附上与实施例1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连通路径199设于大气室154的下游侧。大气室198设于连通路径199的下游侧。连通路径197设于大气室198的下游侧。大气室198通过连通路径199而与大气室154相通。在连通路径199中的大气室154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201。连通口201相当于大气室154与连通路径199的连接口。此外,在连通路径199中的大气室198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202。连通口202相当于大气室198与连通路径199的连接口。
此外,大气室198通过连通路径197而与连通部135相通。连通部135与大气室155相通。即,大气室198通过连通路径197和连通部135而与大气室155相通。在连通路径197中的大气室198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203。连通口203相当于大气室198与连通路径197的连接口。此外,在连通路径197中的连通部135侧的开口与实施例1同样地为连通口169。在实施例2中,连通口169相当于连通路径197与连通部135的连接口。
从大气室153流入大气室154的大气从连通口201通过连通路径197的连通口202而流入大气室198内。流入大气室198内的大气从连通口203通过连通路径199的连通口169而流入连通部135内。流入连通部135内的大气通过连通口170而流入大气室155内。在流路200中比大气室154更靠近上游的部分和比大气室155更靠近下游的部分与实施例1中的流路150相同。因此,省略对流路200中与流路150相同的部分中的大气流动的说明。在实施例2中,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进而,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相比,附加有连通路径197、大气室198以及连通路径199,因此即使墨水从液体收容部69进入大气连通部146,也容易进一步防止进入大气连通部146的墨水从大气开放口147漏出至罐9B的外部。
应予说明,在罐9B中,前表面51以及背面54的一方与第1面相对应,前表面51以及背面54的另一方与第2面相对应。并且,设于前表面51的大气室151、大气室152、大气室154、大气室198、连通路径158以及连通路径160与第1大气室以及第2大气室的一方相对应。此外,设于背面54的大气室153,大气室155、连通路径156、大气室157、大气室159、大气室161、连通路径162、缓冲室163以及连通路径164与第1大气室以及第2大气室的另一方相对应。
(实施例3)
如图20所示,实施例3的罐9C具有液体注入部36、大气开放部58和液体供给部59。应予说明,实施例3的罐9C包含具有与实施例1的罐9A的结构相同的功能的结构。因此,对于在实施例3的罐9C结构中,具有与实施例1的罐9A中的结构相同的功能的结构,附上与实施例1的罐9A中的结构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实施例3的罐9C中,在使用姿势下,液体注入部36朝向与Z轴交叉的方向。当将墨水从液体注入部36注入罐9C时,操作者以使液体注入部36如图21所示地朝向Z轴方向的方式改变罐9C的姿势。在罐9C中,将液体注入部36朝向Z轴方向的姿势称为罐9C的注入姿势。即,在实施例3的罐9C中,当将墨水从液体注入部36注入罐9C时,操作者使如图20所示的使用姿势变化为图21所示的注入姿势,然后从液体注入部36注入墨水。
在下文中,在罐9C的说明中,当没有特别说明时,均为在罐9C的注入姿势下的说明。即,当没有特别说明时,罐9C的说明为在罐9C的液体注入部36朝向铅直上方的注入姿势下的说明。
如图21所示,罐9C具有前表面51、上表面53和侧面55。上表面53与实施例1同样地能够被识别为上表面53A、上表面53B和上表面53C。此外,如图22所示,罐9C具有侧面52、背面54和下表面56。前表面51、侧面52、上表面53、背面54、侧面55以及下表面56分别朝向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向。
如图21所示,在罐9C中,大气开放部58设于上表面53A。在罐9C中,大气开放部58从上表面53A向Z轴方向突出,并且朝向Z轴方向。此外,在罐9C中,如图22所示,液体供给部59朝向Z轴方向。
如图23所示,罐9C具有盒体205、密封部件64、防水透气膜65、密封部件66和密封部件206。盒体205由与实施例1中的盒体63相同的材料构成。此外,密封部件64、防水透气膜65以及密封部件66分别由与实施例1相同的材料构成。密封部件206由合成树脂(例如尼龙或聚丙烯等)形成膜状,并具有可挠性。在罐9C中,与实施例1相同,在密封部件64中朝向-Y轴方向的面相当于罐9C的背面54。同样地,在密封部件66中朝向Y轴方向的面相当于罐9C的前表面51。
如图24所示,盒体205具有壁211、壁212、壁213、壁214、壁215、壁216、壁217、壁218、壁219、壁220、壁221、壁222、壁223、壁224、壁225、壁226、壁227和壁228。壁211~壁228分别不限定为平坦的壁,也可包含凹凸和断层差等。
壁211沿XZ平面延伸。壁212~壁228的17个壁与壁211交叉。壁212~壁228的17个壁从壁211向-Y轴方向突出。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211时,壁212~壁219的8个壁包围壁211。通过壁211与壁212~壁219的8个壁构成以壁211为底的凹部231。
壁212和壁213设于在沿X轴隔开空隙的状态下相互对峙的位置,并分别沿YZ平面延伸。壁213位于比壁212更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壁214位于壁212以及壁213的-Z轴方向,并与壁212以及壁213交叉。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211时,壁215~壁219位于比壁214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壁215位于在壁215~壁219中最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并与壁213交叉。壁219位于在壁215~壁219中最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并与壁212交叉。壁216位于壁215的-X轴方向的位置,并沿YZ平面延伸。壁217位于壁216的-X轴方向的位置,并沿XY平面延伸。壁218位于壁217的-X轴方向的位置,并沿YZ平面延伸。壁219位于壁218的-X轴方向的位置,并沿XY平面延伸。
此外,在盒体205形成凹部232、凹部233、凹部234、凹部235、凹部236、凹部237和槽部238。凹部232位于壁219的Z轴方向的位置。凹部232被壁211、壁217、壁218、壁219、壁212、壁220、壁221、壁222和壁223划分。
壁220沿XY平面延伸,并位于比壁219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壁220与壁212交叉。壁221沿YZ平面延伸,位于比壁218更靠近-X轴方向,并且比壁219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壁221与壁220交叉。壁222沿XY平面延伸,并位于比壁217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壁222与壁221交叉。壁223沿YZ平面延伸,并位于比壁221更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壁223与壁222以及壁217交叉。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211时,壁217、壁218、壁219、壁212、壁220、壁221、壁222以及壁223包围壁211。由此,构成以壁211为底的凹部232。
凹部233位于凹部232的Z轴方向。凹部233被壁211、壁221、壁222、壁224和壁225划分。壁224沿XY平面延伸,并位于比壁222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壁224与壁221交叉。壁225沿YZ平面延伸,位于比壁221更靠近X轴方向,并且比壁223更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壁225与壁222以及壁224交叉。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211时,壁221、壁222、壁224以及壁225包围壁211。由此,构成以壁211为底的凹部233。
凹部234位于凹部231的Z轴方向,并且位于凹部233的X轴方向。凹部234被壁211、壁217、壁223、壁222、壁225、壁224和壁226划分。壁226沿YZ平面延伸,并位于比壁223更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壁226与壁224以及壁217交叉。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211时,壁217、壁223、壁222、壁225、壁224以及壁226包围壁211。由此,构成以壁211为底的凹部234。
凹部235位于凹部231的Z轴方向,并且位于凹部234的X轴方向。凹部235被壁211、壁217、壁226、壁224、壁227划分。壁227沿YZ平面延伸,位于比壁226更靠近X轴方向,并且比壁216更靠近-X轴方向的位置。壁227与壁224以及壁217交叉。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211时,壁217、壁226、壁224以及壁227包围壁211。由此,构成以壁211为底的凹部235。
凹部236位于凹部231的Z轴方向,并且位于凹部235的X轴方向。凹部236被壁211、壁216、壁217、壁227、壁228划分。壁228沿XY平面延伸,位于比壁217更靠近Z轴方向,并且比壁224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壁228与壁216以及壁227交叉。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211时,壁216、壁217、壁227以及壁228包围壁211。由此,构成以壁211为底的凹部236。
凹部237位于凹部236的Z轴方向,并且位于凹部235的X轴方向。凹部237被壁211、壁216、壁228、壁227和壁224划分。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211时,壁216、壁228、壁227以及壁224包围壁211。由此,构成以壁211为底的凹部237。
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211时,槽部238位于壁212和壁220的交叉部。槽部238设于沿Z轴跨越壁219的区域,并与凹部231和凹部232相通。即,凹部231和凹部232通过槽部238而相连。
在分隔凹部232和凹部233的壁222形成有切口部241。凹部232和凹部233通过切口部241而相连。此外,在分隔凹部233和凹部234的壁225形成有切口部242。凹部233和凹部234通过切口部242而相连。在分隔凹部234和凹部235的壁226形成有切口部243。凹部234和凹部235通过切口部243而相连。
凹部231~凹部237、槽部238和切口部241~切口部243形成从-Y轴方向向Y轴方向形成凹状的朝向。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211时,凹部231~凹部237、槽部238和切口部241~切口部243被接合部68包围。应予说明,如上所述,在罐9C中,密封部件64(图22)中朝向-Y轴方向的面相当于罐9C的背面54(图22)。因此,在罐9C中,凹部231~凹部237、槽部238和切口部241~切口部243设于背面54。
应予说明,当沿Y轴方向平视罐9C时,密封部件64(图22)具有覆盖包围凹部231~凹部237、槽部238和切口部241~切口部243的接合部68(图24)的大小以及形状。因此,如果将密封部件64接合于盒体205的接合部68,则凹部231~凹部237、槽部238和切口部241~切口部243被密封部件64堵塞。由此,凹部231~凹部237形成相互分隔的室。
应予说明,在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相同,在盒体205的凹部231内设有支承部141。在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相同,在支承部141的-Y轴方向的端部设有接合部68。在实施例3中,支承部141沿XY平面延伸。在该点上,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
此外,在图24所示的盒体205的壁212中-X轴方向的面,即壁212的凹部231侧的相反侧的面相当于图22所示的罐9C的侧面52。此外,在图24所示的壁213中X轴方向的面,即壁213的凹部231侧的相反侧的面相当于图21所表示的侧面55。此外,在图24所示的壁214中的-Z轴方向的面,即壁214的凹部231侧的相反侧的面相当于图22所表示的下表面56。此外,在图24所示的壁215中Z轴方向的面,即壁215的凹部231侧的相反侧的面相当于图21所示的上表面53C。此外,在图24所示的壁224中Z轴方向的面,即壁224的凹部235侧的相反侧的面相当于图21所示的上表面53A。此外,在图24所示的壁220中Z轴方向的面,即壁220的凹部231侧的相反侧的面相当于图21所示的上表面53B。
此外,如图25所示,在盒体205形成有凹部251、凹部252和凹部253。进而,盒体205具有区划壁254、区划壁255和区划壁256。凹部251隔着壁211而位于凹部231(图24)侧的相反侧。即,凹部251隔着壁211而位于凹部231(图24)的Y轴方向的位置。应予说明,凹部231的壁211和凹部251的壁211互为同一壁。即,在本实施例中,凹部231和凹部251共有壁211。
凹部251被壁211和区划壁254划分。区划壁254设于壁211的朝向Y轴方向的面。区划壁254从壁211向Y轴方向突出。当沿-Y轴方向平视壁211时,被区划壁254包围的区域为凹部251的区域。并且,通过包围壁211的区划壁254和壁211构成以壁211为底的凹部251。凹部251形成向-Y轴方向形成凹状的朝向。
区划壁254的Y轴方向的端部被设定为接合部257。在图25中,为了简单易懂地表示结构,对接合部257画有阴影线。密封部件66(图23)接合于接合部257。在本实施例中,盒体205和密封部件66通过熔敷而接合。当沿-Y轴方向平视图25所表示的壁211时,密封部件66具有覆盖凹部251以及接合部257的大小以及形状。因此,如果将密封部件66接合于盒体205,则凹部251被密封部件66堵塞。由此,凹部251形成室。
凹部252以及凹部253形成于壁224的上表面53A。凹部252以及凹部253形成从壁224向-Z轴方向形成凹状的朝向。如作为图25中的A部的放大图的图26所示,在壁224形成面261。面261位于比壁224的上表面53A更靠近-Z轴方向的位置。凹部252被壁224的面261和区划壁255划分。区划壁255设于面261,并从面261向Z轴方向突出。当沿-Z轴方向平视壁224时,被区划壁255包围的区域为凹部252的区域。并且,通过包围面261的区划壁255和面261构成以面261为底的凹部252。应予说明,凹部252形成向-Z轴方向形成凹状的朝向。
当沿-Z轴方向平视壁224时,凹部253位于被区划壁255包围的区域内。即,凹部253设于凹部252的内侧。凹部253被壁224的面261和区划壁256划分。区划壁256设于面261,并从面261向Z轴方向突出。区划壁256从面261的突出量小于区划壁255从面261的突出量。当沿-Z轴方向平视壁224时,被区划壁256包围的区域为凹部253的区域。并且,通过包围面261的区划壁256和面261构成以面261为底的凹部253。应予说明,凹部253形成向-Z轴方向形成凹状的朝向。
划分凹部253的区划壁256的Z轴方向的端部被设定为接合部262。在图26中,为了简单易懂地表示结构,对接合部262画有阴影线。在接合部262接合有防水透气膜65(图23)。当沿-Z轴方向平视壁224时,防水透气膜65具有覆盖凹部253以及接合部262的大小以及形状。因此,如果将防水透气膜65接合于接合部262,则凹部253被防水透气膜65堵塞。由此,凹部253形成被防水透气膜65从凹部252分隔而成的室。
划分凹部252的区划壁255的Z轴方向的端部被设定为接合部263。在图26中,为了简单易懂地表示结构,对接合部263画有阴影线。在接合部263接合有密封部件206(图23)。当沿-Z轴方向平视壁224时,密封部件206具有覆盖凹部252以及接合部263的大小以及形状。因此,如果将密封部件206接合于接合部263,则凹部252被密封部件206堵塞。由此,凹部253形成室。应予说明,区划壁256从面261的突出量小于区划壁255从面261的突出量,因此在防水透气膜65和密封部件206之间沿Z轴方向设有空隙。
如图27所示,在盒体205中,在凹部235内的壁211设有连通部265。此外,在凹部236内的壁211设有连通部266。在本实施例中,连通部265以及连通部266分别设为形成于壁211的贯通孔。如图28所示,连通部265以及连通部266与凹部251内相通。因此,凹部251与连通部265和连通部266相通。因此,如图27所示,虽然凹部235和凹部236被壁227分隔,但通过连通部265、凹部251(图28)和连通部266相连。即,凹部235和凹部236通过凹部251而相互连通。
此外,如图29所示,在盒体205中,在凹部253内的壁224设有连通部267。此外,在凹部252内的壁224设有连通部268。在本实施例中,连通部267以及连通部268分别设为形成于壁224的贯通孔。进而,连通部267也从壁224贯穿壁228(图27)。并且,连通部267与凹部236内相通。此外,连通部268与凹部237相通。此外,在盒体205中,大气开放部58(图29)也贯穿壁224而与凹部237(图27)相通。
通过上述结构,由于图29所表示的连通部267与凹部253和凹部236(图27)相通,因此凹部253和凹部236通过连通部267而相通。此外,由于图29所表示的连通部268以及大气开放部58与凹部237相通,因此凹部253和大气开放部58通过凹部237(图27)而相通。即,凹部253和大气开放部58通过凹部237而相互连通。
对于从大气开放口147到液体供给部59的流路270,参照模式图进行说明。在此,为了易于理解,对从大气开放口147到液体供给部59的流路270模式性地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将从大气开放口147朝向液体供给部59的方向设为流体流动的方向。并且,将该方向作为“上游”、“下游”的基准。如图30所示,从大气开放口147到液体供给部59的流路270包含大气连通部146、液体收容部69和液体供给部59。
大气连通部146包含大气室271、大气室272、大气室273、大气室274、大气室275、大气室276、大气室277、大气室278和大气室279。此外,大气连通部146包含连通路径281、连通路径282、连通路径283和连通路径284。
大气室271设于导入路径148的下游侧。大气室271为被盒体205的凹部237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应予说明,在导入路径148中的大气室271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285。连通口285相当于大气室271与导入路径148的连接口。
大气室272设于大气室271的下游侧。大气室272为被凹部252和密封部件206包围的区域。大气室271和大气室272通过贯穿盒体205的壁224的连通部268而相通。应予说明,在连通部268中的大气室271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286。连通口286相当于大气室271与连通部268的连接口。此外,在连通部268中的大气室272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287。连通口287相当于大气室272与连通部268的连接口。
大气室273为被凹部253和防水透气膜65包围的区域。大气室273位于大气室272内。大气能够在大气室272和大气室273之间穿过防水透气膜65而移动。大气室274设于大气室273的下游侧。大气室274为被盒体205的凹部236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大气室273和大气室274通过贯穿盒体205的壁224的连通部267而相通。应予说明,在连通部267中的大气室273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288。连通口288相当于大气室273与连通部267的连接口。此外,在连通部267中的大气室274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289。连通口289相当于大气室274与连通部267的连接口。
大气室275设于大气室274的下游侧。大气室275为被盒体205的凹部251和密封部件66包围的区域。大气室274和大气室275通过贯穿盒体205的壁211的连通部266而相通。应予说明,在连通部266中的大气室274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290。连通口290相当于大气室274与连通部266的连接口。此外,在连通部266中的大气室275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291。连通口291相当于大气室275与连通部266的连接口。
大气室276设于大气室275的下游侧。大气室276为被盒体205的凹部235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大气室275和大气室276通过贯穿盒体205的壁211的连通部265而相通。应予说明,在连通部265中的大气室275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292。连通口292相当于大气室275与连通部265的连接口。此外,在连通部265中的大气室276侧的开口表示为连通口293。连通口293相当于大气室276和连通部265的连接口。
连通路径281设于大气室276的下游侧。连通路径281为被盒体205的切口部243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大气室276和连通路径281通过连通口294而连接。即,连通口294相当于大气室276与连通路径281的连接口。
大气室277设于连通路径281的下游侧。大气室277为被盒体205的凹部234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连通路径281和大气室277通过连通口295而连接。即,连通口295相当于连通路径281与大气室277的连接口。
连通路径282设于大气室277的下游侧。连通路径282为被盒体205的切口部242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大气室277和连通路径282通过连通口296而连接。即,连通口296相当于大气室277和连通路径282的连接口。
大气室278设于连通路径282的下游侧。大气室278为被盒体205的凹部233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连通路径282和大气室278通过连通口297而连接。即,连通口297相当于连通路径282与大气室278的连接口。
连通路径283设于大气室278的下游侧。连通路径283为被盒体205的切口部241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大气室278和连通路径283通过连通口298而连接。即,连通口298相当于大气室278与连通路径283的连接口。
大气室279设于连通路径283的下游侧。大气室279为被盒体205的凹部232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连通路径283和大气室279通过连通口299而连接。即,连通口299相当于连通路径283与大气室279的连接口。
连通路径284设于大气室279的下游侧。连通路径284为被盒体205的槽部238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大气室279和连通路径284通过连通口300而连接。即,连通口300相当于大气室279与连通路径284的连接口。
液体收容部69设于连通路径284的下游侧。液体收容部69为被盒体205的凹部231和密封部件64包围的区域。连通路径284和液体收容部69通过连接口301而连接。连接口301为连通路径284与液体收容部69的连接口,也为大气连通部146与液体收容部69的连接口。并且,在液体收容部69的下游侧设有液体供给部59。在本实施例中,从大气开放口147到液体供给部59为止的流路270具有上述结构。
如果将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通过液体供给部59供给至记录部31(图2),则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量将减少。如果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量减少,则液体收容部69内的压力容易变得低于大气压。在本实施例中,从大气开放口147到连通路径284为止的大气连通部146与液体收容部69相连通。因此,如果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量减少,液体收容部69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则能够通过大气连通部146将大气导入液体收容部69内。因此,容易将液体收容部69内的压力维持为大气压。
此时,被导入液体收容部69内的大气从大气开放口147通过导入路径148而流入大气室271内。流入大气室271内的大气从连通口286通过连通部268的连通口287而流入大气室272内。流入大气室272内的大气通过防水透气膜65而流入大气室273内。流入大气室273内的大气从连通口288穿过连通部267的连通口289而流入大气室274内。流入大气室274内的大气从连通口290穿过连通部266的连通口291而流入大气室275内。流入大气室275内的大气从连通口292穿过连通部265的连通口293而流入大气室276内。
流入大气室276内的大气从连通口294穿过连通路径281的连通口295而流入大气室277内。流入大气室277内的大气从连通口296穿过连通路径282的连通口297而流入大气室278内。流入大气室278内的大气从连通口298穿过连通路径283的连通口299而流入大气室279内。流入大气室279内的大气从连通口300穿过连通路径284的连接口301而流入液体收容部69内。在实施例3中,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在罐9C中,前表面51以及背面54的一方与第1面相对应,前表面51以及背面54的另一方与第2面相对应。并且,设于前表面51的大气室275与第1大气室以及第2大气室的一方相对应。此外,设于背面54的大气室271、大气室274、大气室276、连通路径281、大气室277、连通路径282、大气室278、连通路径283、大气室279以及连通路径284与第1大气室以及第2大气室的另一方相对应。此外,设于上表面53A的大气室272与第3大气室相对应。
应予说明,在罐9C的使用姿势下,如图31所示,液体注入口138朝向与Z轴交叉的方向。在图31中,为了模式性地表示结构,对各种结构的图示进行了简化。此外,在使用姿势下,液体供给部59位于比液体注入口138更靠近铅直下方的位置。在罐9C中,在使用姿势下,大气连通部146与液体收容部69的连接口301位于比液体注入口138更靠近铅直下方的位置。此外,在罐9C中,在使用姿势下,连接口301位于比液体供给部59更靠近铅直上方的位置。通过该结构,在罐9C中,连接口301没入收容于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302中。并且,当将液体喷射系统1用于印刷时,罐9C的液体注入部36被帽303密封。
通过上述结构,在罐9C中,在使用姿势下,与连接口301位于比收容于液体收容部69的墨水302的液面更靠近铅直上方的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302的液位变化所引起的水头压力的变化。即,在罐9C中,能够通过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302的液位变化来减小向记录部31供给的墨水302的压力变化。由此,容易抑制由罐9C的液体收容部69内的墨水302的量的增减引起的、向记录部31的记录头供给的墨水302的压力大幅变动。因此,容易抑制记录部31中的墨水302的喷射性能的变化,从而能够良好地维持印刷品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为对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进行喷射、喷出或涂布并消耗的液体喷射装置。应予说明,作为变成微量的液滴而从液体喷射装置中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可设为也包含粒状、泪滴状、线状拖尾的形态。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为能够通过液体喷射装置进行消耗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为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其包含高粘性或低粘性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等液状体。此外,液体状态也不仅限于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其也包含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体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剂后的产物等。作为液体的代表例,除了如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墨水以外,也可列举液晶等。在此,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胶状墨水、热熔性墨水等各种液体组合物。而且,作为墨水,能够采用升华转印墨水。升华转印墨水为包含例如如升华性染料般的升华性色料的墨水。印刷方法为通过液体喷射装置向转印媒介喷射这种升华转印墨水,使该转印媒介与被印刷物接触并加热使色料升华,从而转印于被印刷物。被印刷物为T恤或智能手机等。如此,只要为包含升华性色料的墨水,则能够对各种各样的被印刷物(印刷媒介)进行印刷。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子,例如,存在对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电极材料和色料等材料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上述电极材料和色料等材料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此外,也可为对用于制造生物芯片的生物有机物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并对作为试样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再者,也可为利用精确定位来对钟表或相机等精密仪器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于形成光通信元件等所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也可为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性或碱性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应予说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进行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一部分或全部上述课题,或者为了实现一部分或全部上述效果,可以适当地将与记载于发明内容中的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的技术特征进行替换或组合。此外,若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并未被说明为必要的技术特征,则可以适当地进行删除。
符号说明
1…液体喷射系统,3…打印机,4…墨水供给装置,5…扫描器单元,6…筐体,7…筐体,9、9A、9B、9C…罐,11…排纸部,13…正面,15…上表面,19…侧部,21…窗口部,23…正面,25…上表面,27…侧部,31…记录部,32…墨水供给管,33…视认面,34…上限标识,35…下限标识,36…液体注入部,41…第1筐体,42…第2筐体,43…盖部,51…前表面,52…侧面,53…上表面,54…背面,55…侧面,56…下表面,58…大气开放部,59…液体供给部,61…断层差面,62…部分,63…盒体,64…密封部件,65…防水透气膜,66…密封部件,67…凹部,68…接合部,69…液体收容部,71…壁,72…壁,73…壁,74…壁,75…壁,76…壁,77…壁,78…壁,79…壁,81…凹部,82…凹部,83…凹部,84…凹部,85…凹部,86…凹部,87…槽部,88…槽部,101…壁,102…壁,103…壁,104…壁,105…壁,106…壁,107…壁,108…壁,109…壁,110…壁,111…切口部,113…凹部,114…凹部,115…凹部,116…凹部,117…凹部,121…区划壁,122…区划壁,123…区划壁,124…区划壁,125…区划壁,126…接合部,127…接合部,131…连通部,132…连通部,133…连通部,134…连通部,135…连通部,136…连通部,137…连通部,138…液体注入口,139…侧壁,141、141A、141B…支承部,146…大气连通部,147…大气开放口,148…导入路径,149…连接口,150…流路,151…大气室,152…大气室,153…大气室,154…大气室,155…大气室,156…连通路径,157…大气室,158…连通路径,159…大气室,160…连通路径,161…大气室,162…连通路径,163…缓冲室,164…连通路径,165…连通口,166…连通口,167…连通口,168…连通口,169…连通口,170…连通口,171…连通口,172…连通口,173…连通口,174…连通口,175…连通口,176…连通口,177…连通口,178…连通口,179…连通口,180…连通口,181…连通口,182…连通口,183…连通口,191盒体,192…凹部,193…壁,194…壁,195…槽部,196…切口部,197…连通路径,198…大气室,199…连通路径,200…流路,201…连通口,202…连通口,203…连通口,205…盒体,206…密封部件,211…壁,212…壁,213…壁,214…壁,215…壁,216…壁,217…壁,218…壁,219…壁,220…壁,221…壁,222…壁,223…壁,224…壁,225…壁,226…壁,227…壁,228…壁,231…凹部,232…凹部,233…凹部,234…凹部,235…凹部,236…凹部,237…凹部,238…槽部,241…切口部,242…切口部,243…切口部,251…凹部,252…凹部,253…凹部,254…区划壁,255…区划壁,256…区划壁,257…接合部,261…面,262…接合部,263…接合部,265…连通部,266…连通部,267…连通部,268…连通部,270…流路,271…大气室,272…大气室,273…大气室,274…大气室,275…大气室,276…大气室,277…大气室,278…大气室,279…大气室,281…连通路径,282…连通路径,283…连通路径,284…连通路径,285…连通口,286…连通口,287…连通口,288…连通口,289…连通口,290…连通口,291…连通口,292…连通口,293…连通口,294…连通口,295…连通口,296…连通口,297…连通口,298…连通口,299…连通口,300…连通口,301…连接口,302…墨水,303…帽,P…记录媒介。

Claims (10)

1.一种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容体能够收容液体,并具有:
液体收容部,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所述所述液体;
液体注入口,所述液体注入口能够使所述液体注入所述液体收容部;
大气开放口,所述大气开放口与所述液体收容部连通,并且能够使大气导入所述液体收容部;
大气连通部,所述大气连通部从所述大气开放口通往所述液体收容部;
第1面,所述第1面朝向外侧;以及,
第2面,所述第2面在与所述第1面不同的方向上朝向外侧,
所述大气连通部包含多个大气室,
所述多个大气室包含:
第1大气室,所述第1大气室设于所述第1面,和
第2大气室,所述第2大气室设于所述第2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2面朝向互相相反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3面,所述第3面在与所述第1面交叉的方向上朝向外侧,
所述多个大气室包含设于所述第3面的第3大气室。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大气室中,在所述大气连通部的路径上最靠近所述大气开放口的所述大气室配置有防水透气部件。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所述液体收容体时的姿势下,所述大气连通部与所述液体收容部的连接口位于在铅直方向上与所述液体注入口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所述液体注入口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所述液体收容体时的姿势下,所述大气连通部与所述液体收容部的连接口位于所述液体注入口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为包含升华性色料的墨水。
8.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体;
液体喷头,所述液体被从所述液体收容体供给至所述液体喷头;和,
外壳部,所述外壳部收容所述液体收容体和所述液体喷头,
所述液体收容体具有视认部,所述视认部能够对收容于所述液体收容部内的所述液体的液面位置进行观察确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认部设有表示所述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收容量的上限基准的上限指标部。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部设有能够对所述视认部进行观察确认的窗口部。
CN201610574664.8A 2015-07-29 2016-07-19 液体收容体、液体喷射系统 Active CN1063939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9347A JP2017030158A (ja) 2015-07-29 2015-07-29 液体収容体、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15-149347 2015-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93984A true CN106393984A (zh) 2017-02-15
CN106393984B CN106393984B (zh) 2019-10-11

Family

ID=57886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74664.8A Active CN106393984B (zh) 2015-07-29 2016-07-19 液体收容体、液体喷射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02417B2 (zh)
JP (1) JP2017030158A (zh)
CN (1) CN10639398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9704A (zh) * 2017-07-12 2019-01-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1398B2 (ja) * 2016-03-31 2021-06-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JP7233155B2 (ja) * 2016-03-31 2023-03-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セット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JP2017177778A (ja) 2016-03-31 2017-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JP7183222B2 (ja) * 2020-08-20 2022-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記録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9466A (zh) * 2003-11-28 2005-01-26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墨盒
CN101121337A (zh) * 2006-08-12 2008-02-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CN101612834A (zh) * 2008-06-27 2009-12-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向液体容器注入液体的方法、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12833A (zh) * 2008-06-27 2009-12-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
CN101774300A (zh) * 2009-12-02 2010-07-14 珠海诚威电子有限公司 无海绵墨盒
CN202480550U (zh) * 2012-03-06 2012-10-10 珠海诚威电子有限公司 新型无海绵喷墨墨盒
CN103909738A (zh) * 2012-12-28 2014-07-09 佳能株式会社 墨容器
CN104553339A (zh) * 2013-10-23 2015-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4553337A (zh) * 2013-10-23 2015-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5269973A (zh) * 2014-06-12 2016-01-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消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52573B1 (en) * 2006-01-30 2016-05-31 Shahar Turgeman Ink printing system comprising groups of inks, each group having a unique inkbase composition
KR100830667B1 (ko) * 2006-12-29 2008-05-19 주식회사 잉크테크 프린터용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잉크충전방법
PL2274173T3 (pl) * 2008-05-13 2013-02-28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Wkłady atramentowe częściowo napełnione tuszem
JP5862093B2 (ja) * 2011-07-28 2016-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噴射システム、及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6089523B2 (ja) * 2012-09-14 2017-03-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KR101620778B1 (ko) * 2013-02-21 2016-05-12 기와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잉크젯용 승화성 염료 잉크 및 염색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9466A (zh) * 2003-11-28 2005-01-26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墨盒
CN101121337A (zh) * 2006-08-12 2008-02-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CN101612834A (zh) * 2008-06-27 2009-12-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向液体容器注入液体的方法、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12833A (zh) * 2008-06-27 2009-12-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
CN101774300A (zh) * 2009-12-02 2010-07-14 珠海诚威电子有限公司 无海绵墨盒
CN202480550U (zh) * 2012-03-06 2012-10-10 珠海诚威电子有限公司 新型无海绵喷墨墨盒
CN103909738A (zh) * 2012-12-28 2014-07-09 佳能株式会社 墨容器
CN104553339A (zh) * 2013-10-23 2015-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4553337A (zh) * 2013-10-23 2015-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CN204398531U (zh) * 2013-10-23 2015-06-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5269973A (zh) * 2014-06-12 2016-01-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消耗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9704A (zh) * 2017-07-12 2019-01-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93984B (zh) 2019-10-11
JP2017030158A (ja) 2017-02-09
US9802417B2 (en) 2017-10-31
US20170028735A1 (en)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93984A (zh) 液体收容体、液体喷射系统
CN105050816B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CN104015492B (zh) 液体容纳容器
CN202293663U (zh) 液体容纳容器、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6004057B (zh) 容器、容器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2381040B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7081963A (zh) 液体喷射装置、罐
CN104553320B (zh) 液体喷射系统
CN106232365A (zh) 使墨水循环流动的喷墨头
CN106183425A (zh) 液体收容体、液体供给装置、液体喷射系统
CN109910440A (zh) 罐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5984234A (zh) 墨水罐、墨水罐单元、液体喷射系统
CN105966080A (zh) 液体收容体、液体收容体单元以及液体供给装置
CN107009752A (zh) 打印机
JP6696142B2 (ja)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通気ユニット、液体供給装置
CN209111754U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07128075A (zh) 液体供应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
CN106427221B (zh) 液体供应单元
CN107538924A (zh) 打印机
CN108215494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7128072A (zh) 液体供应装置
US9475295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supply unit
CN106994833A (zh) 液体喷射系统
CN105966076B (zh) 罐单元、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17154250A (ja)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