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93833A - 静电吸附片材和使用了其的显示物 - Google Patents

静电吸附片材和使用了其的显示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93833A
CN106393833A CN201610757757.4A CN201610757757A CN106393833A CN 106393833 A CN106393833 A CN 106393833A CN 201610757757 A CN201610757757 A CN 201610757757A CN 106393833 A CN106393833 A CN 106393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hin film
film layer
sheet
resin th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577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93833B (zh
Inventor
小池弘
矢萩雄
矢萩雄一
饭田诚郎
饭田诚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p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up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po Corp filed Critical Yup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393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3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93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3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specially treated, e.g. irradi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3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silox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32B27/32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comprising halogenated polyolefins, e.g. PTF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008Electrical discharge treatment, e.g. corona, plasma treatment;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4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to be fastened or secur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abel itself, e.g. by thermo-adhes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7/00Signs, name or number plates, letters, numerals, or symbols; Panels or boards
    • G09F7/02Signs, plates, panels or boards using readily-detachable elements bearing or forming symbols
    • G09F7/12Signs, plates, panels or boards using readily-detachable elements bearing or forming symbols the elements being secured or adapted to be secured by self-adhesion, moisture, suction, slow-drying adhesive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32B2037/1063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using an electrostatic for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2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not being coherent before laminating, e.g. made up from granular material sprinkled onto a substrate
    • B32B2037/243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2Oxide or hydr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4Oxysalt, e.g. carbonate, sulfate, phosphate or nitrate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18Weight, e.g. weight per square me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10/00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 B32B2310/021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using electrical effects
    • B32B2310/025Electrostatic char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90/00Signboards, advertising panels, road sig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32B37/1284Application of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2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not being coherent before laminating, e.g. made up from granular material sprinkled onto a substr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4Printing or colouring
    • B32B38/145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5/00Boards, hoardings, pillar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notices, placards, posters, or the like
    • G09F15/02Bills, posters, or the like theref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7/00Signs, name or number plates, letters, numerals, or symbols; Panels or boards
    • G09F7/02Signs, plates, panels or boards using readily-detachable elements bearing or forming symbols
    • G09F7/12Signs, plates, panels or boards using readily-detachable elements bearing or forming symbols the elements being secured or adapted to be secured by self-adhesion, moisture, suction, slow-drying adhesive or the like
    • G09F2007/125Signs, plates, panels or boards using readily-detachable elements bearing or forming symbols the elements being secured or adapted to be secured by self-adhesion, moisture, suction, slow-drying adhesive or the like by electrostatic for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76Release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10T428/24851Intermediate layer is 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10T428/24851Intermediate layer is 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 Y10T428/24868Translucent outer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10T428/2848Three or more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4Of fluorinated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544Addition polymer is perhalogenat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中,将吸附片材(i)与包含树脂薄膜层(B)的支承体层(ii)进行层叠,吸附片材i依次包含粘接剂层C、涂层K、树脂薄膜层A,吸附片材(i)的树脂薄膜层(A)与支承体层(ii)的树脂薄膜层(B)通过静电吸附而粘接。

Description

静电吸附片材和使用了其的显示物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6月21日、申请号为201380033147.4、发明名称为“静电吸附片材和使用了其的显示物”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吸附片材,其能够利用静电吸附能力将招牌、海报、广告等非粘合性的印刷物、含有氟树脂的树脂薄膜容易地贴合于被粘物,所述树脂薄膜如白板那样地可利用使用了水性或油性墨等的文具进行书写且可简单地消除该笔记。
静电吸附片材由于构成其的吸附片材具备静电吸附能力,因此能够借助其将印刷物或含有氟树脂的树脂薄膜与被粘物进行贴合,片材与被粘物之间难以产生空气贮留,能够将印刷物或含有氟树脂的树脂薄膜长期置于被粘物上,能够进行显示使用。
另外,静电吸附片材的质量轻而容易搬运,在使用后能够容易地从被粘物上剥离、分离,能够再次贴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进行了印刷的显示物且能够贴附于墙壁等被粘物而使用、并且使用后能够容易地剥离的显示物,使用了如下显示物:其使用对一个面预先涂布了剥离性良好的粘合剂的特殊片材,并在该片材的另一个面上印刷了要显示的文字、图案。
这种特殊片材使用了粘合剂,因此,有时粘合剂从端面渗出,在后续的印刷工序、断裁工序中容易发生粘合剂附着于仪器、其它显示片材等的故障,使作业效率降低。另外,由于预先对显示片材设置有粘合剂,因此存在该片 材的粘合面侧无法印刷等的缺点。
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剥离性良好的双面粘合片材对实施了印刷的非粘合性印刷物进行显示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粘合面侧也能够显示印刷等,贴附于玻璃板等透明的被粘物时,能够隔着被粘物观察到印刷。然而,使用了粘合剂的片材不易去除在被粘物与粘合剂之间残留的空气,因此存在两者间容易部分地贮留空气、隔着被粘物的印刷物的美观度变差的缺点。另外,贴附于壁面、柱等被粘物时,将其剥离后会发生被粘物侧也会残留胶糊或者表面的涂层剥落的问题。
另外,与印刷物不同,以往在会议室等场所,为了共享信息或创意、推进议题而经常利用白板。
现在,为了扩展白板的使用范围,质量轻且能够搬运的产物(白板片材等)已经成为商品,它们如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那样,是能够使用粘合剂、磁铁将可利用文具进行书写且可消除书写的薄膜贴合于被粘物的产物。
但是,使用了粘合剂的产物与上述印刷物同样地贴附于壁面、柱等被粘物时,将其剥离后产生被粘物侧也会残留胶糊或者表面的涂层剥落的问题。另外,背面具有磁铁的产物能够安装于由铁等磁体形成的墙壁,但能够使用的场所有限。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其通过对树脂薄膜赋予静电的吸附力而获得能够使树脂薄膜直接贴合于壁面等而使用、且能够容易地剥离、不污染被粘物的树脂薄膜。
这种技术使用了绝缘性高、通过带电处理而容易地保持电荷、能够赋予静电吸附能力的热塑性树脂(主要是聚丙烯系树脂)的薄膜。所得树脂薄膜的机械强度、透明性、耐化学试剂性、防湿性、耐热性等优异。
然而,该树脂薄膜由于其吸附能力,即使要对其自身实施印刷,也会贴 附于印刷机上的辊等机材、或者片材彼此贴附而容易粘连,因此难以通过单片胶版印刷等连续进行多个印刷。
另外,该树脂薄膜如白板那样地能够书写,但对于书写消除性而言,该树脂薄膜与白板相比难以消除,书写消除性较差,墨残留于书写时的痕迹等而无法完全去除的情况较多。因此,为了赋予书写消除性而使用了氟系树脂薄膜的产物存在即使进行带电处理其静电吸附力与聚丙烯系树脂薄膜相比也非常差的问题。因此,至今尚未实现兼具优异的静电吸附力和书写消除性的产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972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2056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04696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平10-5042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人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粘接性的静电吸附片材,该片材能够将招牌、海报、广告等非粘合性的印刷物或者具备优异的书写性和书写消除性的含有氟系树脂的树脂薄膜作为显示物贴附于被粘物并显示,质量轻而能够搬运,通过静电的吸附力而能够容易地在被粘物上贴附脱离,被粘物与片材之间难以发生空气贮留。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制成具有特定结构的层叠体,能够提供具有期望特性的静电吸附片材,从而完成 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所示。
(1)一种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吸附片材(i)与包含树脂薄膜层(B)的支承体层(ii)层叠而成的静电吸附片材,所述吸附片材(i)包含单面设置有粘接剂层(C)的树脂薄膜层(A),吸附片材(i)的树脂薄膜层(A)与支承体层(ii)的树脂薄膜层(B)通过静电吸附而粘接。
(2)一种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吸附片材(i)与吸附片材(iv)层叠而成的静电吸附片材,所述吸附片材(i)包含单面设置有粘接剂层(C)的树脂薄膜层(A),所述吸附片材(iv)包含单面设置有粘接剂层(D)的树脂薄膜层(B),吸附片材(i)的树脂薄膜层(A)与吸附片材(iv)的树脂薄膜层(B)通过静电吸附而粘接。
(3)根据前述(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支承体层(ii)包含单面设置有涂层(L)的树脂薄膜层(B)。
(4)根据前述(2)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吸附片材(iv)支承体层(ii)依次包含粘接剂层(D)、涂层(L)、树脂薄膜层(B)。
(5)根据前述(2)或(4)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在粘接剂层(D)上进一步设置有剥离片材层(F)。
(6)根据前述(2)或(4)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在粘接剂层(D)上进一步设置有印刷片材层(H)。
(7)根据前述(2)或(4)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在粘接剂层(D)上进一步设置有保护层(J)。
(8)根据前述(6)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粘接剂层(D)的基重为3~60g/m2,印刷片材层(H)的基重为20~500g/m2
(9)根据前述(7)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粘接剂 层(D)的基重为3~60g/m2,保护层(J)的基重为0.1~500g/m2
(10)根据前述(2)、(4)~(9)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粘接剂层(D)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中的任一者。
(11)根据前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吸附片材(i)依次包含粘接剂层(C)、涂层(K)、树脂薄膜层(A)。
(12)根据前述(1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吸附片材(i)依次包含粘接剂层(C)、印刷、涂层(K)、树脂薄膜层(A)。
(13)根据前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在粘接剂层(C)上进一步设置有剥离片材层(E)。
(14)根据前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在粘接剂层(C)上进一步设置有印刷片材层(G)。
(15)根据前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在粘接剂层(C)上进一步设置有保护层(I)。
(16)根据前述(15)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保护层(I)包含含有氟树脂的树脂薄膜。
(17)根据前述(16)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保护层(I)为多层树脂薄膜,前述保护层(I)的最外层为氟树脂薄膜。
(18)根据前述(16)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保护层(I)为多层树脂薄膜,前述保护层(I)的最外层由含有氟树脂的涂层形成。
(19)根据前述(1)~(18)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层(A)和树脂薄膜层(B)包含热塑性树脂。
(20)根据前述(19)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热塑 性树脂包含聚烯烃系树脂、含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和热塑性聚酯系树脂中的任一者。
(21)根据前述(1)~(20)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层(A)的与树脂薄膜层(B)接触侧的表面的表面电阻率以及树脂薄膜层(B)的与树脂薄膜层(A)接触侧的表面的表面电阻率分别为1×1013~9×1017Ω。
(22)根据前述(1)~(21)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A)和树脂薄膜(B)的基重分别为20~500g/m2
(23)根据前述(14)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粘接剂层(C)的基重为3~60g/m2,印刷片材层(G)的基重为20~500g/m2
(24)根据前述(15)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粘接剂层(C)的基重为3~60g/m2,保护层(I)的基重为0.1~500g/m2
(25)根据前述(1)~(24)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粘接剂层(C)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中的任一者。
(26)前述(1)~(25)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中的至少一者实施带电处理,将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通过静电吸附进行层叠,接着,在树脂薄膜层(A)侧的表面上层叠粘接剂层(C)。
(27)前述(1)~(25)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树脂薄膜层(A)的一个面上层叠粘接剂层(C),接着,对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中的至少一者实施带电处理,将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通过静电吸附进行层叠。
(28)根据前述(26)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树脂薄膜层(B)侧的表面上层叠粘接剂层(D)。
(29)根据前述(27)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树脂薄膜层(B)的一个面上层叠粘接剂层(D),对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中的至少一者实施带电处理。
(30)前述(15)~(22)、(24)和(25)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中的至少一者实施带电处理,将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通过静电吸附进行层叠,接着,在树脂薄膜层(A)侧的表面上夹着粘接剂层(C)层叠保护层(I)。
(31)前述(15)~(22)、(24)和(25)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树脂薄膜层(A)的一个面上夹着粘接剂层(C)层叠保护层(I),接着,对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中的至少一者实施带电处理,将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通过静电吸附进行层叠。
(32)前述(15)~(22)、(24)和(25)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中的至少一者实施带电处理,将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通过静电吸附进行层叠,接着,在树脂薄膜层(A)侧的表面上设置印刷,在该印刷上夹着粘接剂层(C)层叠保护层(I)。
(33)前述(15)~(22)、(24)和(25)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树脂薄膜层(A)的一个面上设置印刷,在该印刷上夹着粘接剂层(C)层叠保护层(I),接着,对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中的至少一者实施带电处理,将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通过静电吸附进行层叠。
(34)一种包含吸附片材(i)和印刷片材层(G)的显示物,其是从前述(14)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剥离支承体层(ii)或吸附片材(iv)而 成的。
(35)一种包含吸附片材(i)和保护层(I)的显示物,其是从前述(15)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剥离支承体层(ii)或吸附片材(iv)而成的。
(36)一种包含吸附片材(iv)和印刷片材层(H)的显示物,其是从前述(6)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剥离吸附片材(i)而成的。
(37)一种包含吸附片材(iv)和保护层(J)的显示物,其是从前述(7)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剥离吸附片材(i)而成的。
(38)一种显示物,其为从前述(14)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剥离支承体层(ii)或吸附片材(iv)而得到的、包含吸附片材(i)和印刷片材层(G)的显示物,通过静电吸附将树脂薄膜层(A)侧表面贴合于被粘物。
(39)一种显示物,其为从前述(15)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剥离支承体层(ii)或吸附片材(iv)而得到的、包含吸附片材(i)和保护层(I)的显示物,通过静电吸附将树脂薄膜层(A)侧表面贴合于被粘物。
(40)根据前述(38)所述的显示物,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层(A)、粘接剂层(C)和被粘物是透明的,隔着被粘物能够观察到印刷片材层(G)上的印刷。
(41)一种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吸附片材(i)与包含树脂薄膜层(B)的支承体层(ii)层叠而成的静电吸附片材,所述吸附片材(i)包含单面设置有含有氟树脂的涂层的树脂薄膜层(A),吸附片材(i)的树脂薄膜层(A)与支承体层(ii)的树脂薄膜层(B)通过静电吸附而粘接。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是双面粘接性的静电吸附片材,其通过构成其的吸附片材的单面所设置的粘接剂层,能够保持非粘合性的印刷物(印刷片材层)、含有氟系树脂的树脂薄膜(保护层),且通过吸附片材的优异静电吸附 性能,能够贴合于各种被粘物。
根据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能够将非粘合性的印刷物以海报、广告等的形式贴附于被粘物来显示,能够容易地去除被粘物与片材之间的空气,难以产生空气贮留,无损印刷物的外观。另外,该静电吸附片材在显示使用时的静电吸附力高,静电吸附力的持续性也充分,能够长期在被粘物上显示使用,且在使用后能够容易地剥离。进而,在剥离后能够再次贴合,还容易调整贴附后的显示位置。另外,该静电吸附片材具有静电吸附力不易受湿度影响这一特征。
另外,该静电吸附片材中的树脂薄膜层和粘接剂层为透明或半透明、且被粘物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情况下,能够从夹着该静电吸附片材将印刷物粘接于被粘物而成的显示物透过该静电吸附片材和被粘物而观察到印刷物上的文字、图案等信息。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能够将保护层(含有氟系树脂的树脂薄膜)作为显示物而贴附于各种被粘物并进行显示,该保护层具备优异的书写性、书写消除性,因此能够作为白板而反复使用。
另外,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中,在保护层下作为印刷层而记录了固定信息的层在消除书写于保护层上的可变信息时无损内部的固定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17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18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19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20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21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22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23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24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25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26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27是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28是主电极使用了针状施加电极的本发明的带电处理中能够使用的间歇式电晕放电处理装置的一例。
图29是主电极使用了金属导线状施加电极的本发明的带电处理中能够使用的间歇式电晕放电处理装置的一例。
图30是主电极使用了针状施加电极的本发明的带电处理中能够使用的连续式电晕放电处理装置的一例。
图31是主电极使用了金属导线状施加电极的本发明的带电处理中能够使用的连续式电晕放电处理装置的一例。
图32是主电极使用了针状施加电极的本发明的带电处理中能够使用的连续式电晕放电处理装置的一例。
图3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
图3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静电吸附力的测定装置的概略图。
图35是本发明的显示物的一个方式的概略图。
图36是本发明的显示物的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37是本发明的显示物的另一个方式的概略图。
图38是本发明的显示物的另一个方式的剖面图。
图39是本发明的显示物的另一个方式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如图1所示那样,是将吸附片材(i)2与包含树脂薄膜层(B)6的支承体层(ii)3层叠而成的静电吸附片材(iii)1,所述吸附片材(i)2包含单面设置有粘接剂层(C)7的树脂薄膜层(A)5,该静电吸附片材包含将吸附片材(i)2的树脂薄膜层(A)5与支承体层(ii)3的树脂薄膜层(B)6借助彼此的粘接面18通过静电吸附进行粘接层叠而成的。
另外,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如图18所示那样,是将吸附片材(i)2与吸附片材(iv)4层叠而成的静电吸附片材(iii)1,所述吸附片材(i)2包含单面设置有粘接剂层(C)7的树脂薄膜层(A)5,所述吸附片材(iv)4包含单面设置有粘接剂层(D)8的树脂薄膜层(B)6。该静电吸附片材包 含吸附片材(i)2的树脂薄膜层(A)5与吸附片材(iv)4的树脂薄膜层(B)6借助彼此的粘接面18通过静电吸附进行粘接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能够在其粘接剂层(C)上粘接非粘合性的印刷物等(印刷片材层(G))、含有氟树脂的树脂薄膜(保护层(I)),另外,从静电吸附片材剥离了支承体层(ii)的吸附片材(i)的树脂薄膜层(A)侧表面能够通过静电而吸附于被粘物。
以下,针对构成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吸附片材(i)]
构成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吸附片材(i)包含单面设置有粘接剂层(C)的树脂薄膜层(A)。
吸附片材(i)的树脂薄膜层(A)露出的面(以下称为“树脂薄膜层(A)侧的面”。)具有静电吸附能力,其相反面具有粘接剂层(C)。
吸附片材(i)通过分别利用粘接剂的粘接力将非粘合性的印刷物或含有氟树脂的树脂薄膜等结合于粘接剂层(C)侧的面、利用静电吸附将树脂薄膜层(A)侧的面结合于被粘物而夹持在两者之间,从而如所谓的双面粘合片材那样地将印刷物等贴合在被粘物上。这样操作而得到的显示物可以根据其显示内容、尺寸、形状、显示方式而用作贴纸、标签、招牌、海报、广告等或者用作易于搬运的白板。
吸附片材(i)通过其树脂薄膜层(A)侧的面的静电吸附能力而将印刷物、树脂薄膜等贴附显示于各种被粘物。另外,具有如下特征:在显示使用时,静电吸附力高、静电吸附力的持续性也充分,能够长期地显示使用印刷物等,静电吸附力不易受湿度影响,且使用后能够连同吸附片材(i)一起容易地剥离。
吸附片材(i)包含详见后述的树脂薄膜层(A),能够通过对该树脂薄膜层(A)实施带电处理,并将粘接剂层(C)层叠于该树脂薄膜层(A)来 获得。
为了将树脂薄膜层(A)制成吸附片材(i),通过对树脂薄膜层(A)的单面实施带电处理后,向该处理面层叠包含树脂薄膜层(B)的支承体层(ii),接着,在树脂薄膜层(A)的未处理面上设置粘接剂层(C),从而能够实现。另外,通过在树脂薄膜层(A)的单面上设置粘接剂层(C),在该粘接剂层(C)上设置剥离片材层(E)或印刷片材层(G)或保护层(I)后,对树脂薄膜层(A)的另一个单面实施带电处理,从而能够实现。
或者,通过对树脂薄膜(A)的单面实施带电处理后,暂时形成在该处理面上层叠有包含树脂薄膜层(B)的支承体层(ii)的物质,另行在树脂薄膜(A)的单面上设置有粘接剂层(C),暂时成形在该粘接剂层(C)上设置有剥离片材层(E)或印刷片材层(G)或保护层(I)的物质,将各树脂薄膜通过干式层压等方法进行接合而制成树脂薄膜层(A),从而能够实现。
对于吸附片材(i)中的树脂薄膜层(A)而言,为了使其具备静电吸附能力,优选的是,呈现容易实施带电处理且通过带电处理而容易将电荷保持在内部的结构。
树脂薄膜层(A)中的带电处理的实施容易度和电荷的保持性能可以通过表面电阻率来控制。吸附片材(i)的要实施带电处理的树脂薄膜层(A)侧的面的表面电阻率优选为1×1013~9×1017Ω的范围。该表面电阻率更优选为5×1013~9×1016Ω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1014~9×1015Ω的范围。
表面电阻率不足1×1013Ω时,存在实施带电处理时所赋予的电荷传导至表面而容易逃逸、难以实施带电处理的倾向。另外,存在如下倾向:暂时赋予至树脂薄膜层(A)的电荷传导至其表面而容易向外部(大气中等)逃逸,吸附片材(i)无法长时间保持电荷,静电吸附力容易降低。
另一方面,超过9×1017Ω时,在性能上应该没有问题,但难以使用现有公知的物质来形成这种高绝缘性的表面,即使能够实现,其成本也变高,因 此难以实现。
具有这种表面电阻率的树脂薄膜层(A)可以通过选择用于构成其的热塑性树脂和是否对树脂薄膜层(A)进行表面处理等来实现。
本发明中,关于吸附片材(i),优选的是,将其树脂薄膜层(A)侧的面作为未处理而使表面电阻率为1×1013~9×1017Ω的范围,另一面进行抗静电的表面处理而使其具备抗静电性能。通过使单面具备抗静电性能,在对吸附片材(i)的树脂薄膜层(A)侧的面实施带电处理后、在其上设置粘接剂层(C)的加工工序中,能够有效地防止尘埃等附着于树脂薄膜层(A)、树脂薄膜层(A)贴附于辊等,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作为对吸附片材(i)的另一面赋予抗静电性能的方法,例如有如下方法:在树脂薄膜层(A)中混入抗静电剂的方法、在树脂薄膜层(A)的单面设置后述的涂层(K)的方法。在树脂薄膜层(A)中混入抗静电剂时,若不进行电晕放电表面处理、火焰表面处理,则有时不会表现出抗静电效果,尤其是经拉伸的薄膜的表面处理的处理面与未处理面的抗静电效果明显不同。利用该现象也能够形成单面具有抗静电性能的树脂薄膜层(A)。
另外,关于吸附片材(i),在被粘物为壁、柜子等之类的不透明物体的情况下为透明或不透明均可,在被粘物为玻璃板、亚克力板、聚碳酸酯板等之类的透明物体等的情况下,透明性高是适合的。例如,在显示物中使用的印刷片材层(G)为双面印刷物、吸附片材(i)和被粘物为透明的情况下,印刷片材层(G)的与吸附片材(i)接触侧的印刷面也能够隔着吸附片材(i)和被粘物而进行观察。
因此,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中的吸附片材(i)优选为透明或半透明。即,构成吸附片材(i)的树脂薄膜层(A)和粘接剂层(C)优选为透明或半透明。作为所述透明性的指标,吸附片材(i)的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60~100%、更优选为70~100%、特别优选为80~100%。总光线透射率为60% 以上时,吸附片材(i)面侧朝向印刷图案进行贴附时,印刷物的图像、信息的可视性良好,贴附于玻璃板、亚克力板、聚碳酸酯板等透明被粘物的印刷物的可视性良好。这样的高透明性可以通过构成其的树脂薄膜层(A)和粘接剂层(C)的选择来实现。
[树脂薄膜层(A)]
本发明中,树脂薄膜层(A)为构成吸附片材(i)的层,通过对其实施直接带电处理、使其接触实施了带电处理的支承体层(ii)或吸附片材(iv)的树脂薄膜层(B)来进行介电,从而能够在内部保持电荷,通过该静电电荷来实现吸附片材(i)的静电吸附。
树脂薄膜层(A)优选包含热塑性树脂。尤其是,通过使用绝缘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该薄膜层容易保持内部蓄积的电荷,因而优选。
树脂薄膜层(A)中能够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只要具有绝缘性、能够将电荷保持在内部,则对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使用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丙烯系树脂、聚甲基-1-戊烯等聚烯烃系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马来酸改性聚乙烯、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等含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者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等脂肪族聚酯等热塑性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无规聚苯乙烯、间规聚苯乙烯等。这些热塑性树脂能够充分地确保透明性。这些热塑性树脂之中,更优选使用绝缘性和加工性优异的聚烯烃系树脂、含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特别优选使用聚烯烃系树脂。
作为聚烯烃系树脂的更具体的例子,可列举出乙烯、丙烯、丁烯、己烯、辛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甲基-1-戊烯等烯烃类的均聚物,以及由这些烯烃类中的2种以上形成的共聚物。
进而,这些聚烯烃系树脂之中,从绝缘性、电荷保持性、加工性、机械 强度、成本等方面来看,优选使用丙烯系树脂。作为丙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期望使用显示全同立构(isotactic)或间同立构(syndiotactic)以及各种程度的立构规整性的聚丙烯(丙烯均聚物);以丙烯作为主成分并将其与乙烯、1-丁烯、1-己烯、1-庚烯、4-甲基-1-戊烯等α-烯烃共聚而得到的丙烯系共聚物。丙烯系共聚物可以由主要包含丙烯的2元体系形成也可以由3元体系以上形成,另外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另外,丙烯系树脂中还可以配混2~25重量%的熔点比丙烯均聚物低的树脂而使用。作为这样的熔点低的树脂,可例示出高密度或低密度的聚乙烯。
作为含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的更具体的例子,可列举出前述烯烃类与能够共聚的含官能团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所述含官能团的单体,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类;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特戊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丁基苯甲酸乙烯酯、环己烷羧酸乙烯酯等羧酸乙烯酯类(或者在共聚后将这些羧酸乙烯酯类皂化而得到的乙烯基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丙基乙烯基醚、丁基乙烯基醚、环戊基乙烯基醚、环己基乙烯基醚、苄基乙烯基醚、苯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类。根据需要,可使用从这些含官能团的单体中适当地选择一种或两种以上并共聚而得到的物质。
另外,为了其绝缘性、带电电压的调整,这些聚烯烃系树脂和含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也可以根据需要来使用其接枝改性物。
树脂的接枝改性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具体而言,可列举出利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接枝改性。作为该不饱和羧酸,可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柠康酸等。另外,作为上述不饱和羧酸的衍生物,可列举出酸酐、酯、酰胺、酰亚胺、金属盐等。
具体而言,可列举出马来酸酐、衣康酸酐、柠康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马来酸单乙酯、马来酸二乙酯、富马酸单甲酯、富马酸二甲酯、衣康酸单甲酯、衣康酸二乙酯、(甲基)丙烯酰胺、马来酸单酰胺、马来酸二酰胺、马来酸-N-单乙酰胺、马来酸-N,N-二乙酰胺、马来酸-N-单丁酰胺、马来酸-N,N-二丁酰胺、富马酸单酰胺、富马酸二酰胺、富马酸-N-单乙酰胺、富马酸-N,N-二乙酰胺、富马酸-N-单丁酰胺、富马酸-N,N-二丁酰胺、马来酰亚胺、N-丁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钠、(甲基)丙烯酸钾等。
接枝改性物可以使用相对于聚烯烃系树脂和含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通常使用0.005~10重量%、优选使用0.01~5重量%的接枝单体进行接枝改性而得到的产物。
作为树脂薄膜层(A)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从上述热塑性树脂中选择1种单独使用,也可以选择2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在不损害上述树脂薄膜层(A)的透明性的程度下,也可以在树脂薄膜层(A)中添加无机微细粉末和有机填料中的至少一者。通过添加无机微细粉末或有机填料,能够调整薄膜的介电常数、使热塑性树脂片材彼此难以粘贴。另外,通过与后述的拉伸工序进行组合,能够容易地在内部形成孔隙、能够实现树脂薄膜层(A)的轻量化。
作为无机微细粉末,例如可以使用碳酸钙、煅烧粘土、二氧化硅、硅藻土、白土、滑石、氧化钛、硫酸钡、钛酸钡、氧化铝、沸石、云母、绢云母、 膨润土、海泡石、蛭石、白云石、钙硅石、玻璃纤维等。在添加无机微细粉末的情况下,使用利用基于激光衍射的粒度分布计测得的平均粒径通常为0.01~15μm、优选为0.1~5μm的粉末。
在添加有机填料的情况下,优选选择与作为树脂薄膜层(A)的主成分的热塑性树脂不同种类的树脂。例如,在热塑性树脂为聚烯烃系树脂的情况下,作为有机填料,可以使用如下填料:其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尼龙-6、尼龙-6,6、环状聚烯烃、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等聚合物,且可以使用具有比聚烯烃系树脂的熔点高的熔点(例如170~300℃)或高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170~280℃)、且非相容的填料。
这些无机微细粉末或有机填料在树脂薄膜层(A)中的配混量以总量计优选为0~3重量%、更优选为0~1重量%、特别优选不主动添加。配混量为3重量%以下时,容易实现上述总光线透射率、隔着透明被粘物的图像可视性变得良好。
进而,根据需要,可以在树脂薄膜层(A)中添加热稳定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分散剂、润滑剂、成核剂等。添加热稳定剂时,通常在0.001~1重量%的范围内添加。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位阻酚系、磷系、胺系等热稳定剂等。使用光稳定剂时,通常在0.001~1重量%的范围内使用。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位阻胺系、苯并三唑系、二苯甲酮系光稳定剂等。例如为了使无机微细粉末分散而使用分散剂、润滑剂。用量通常设为0.01~4重量%的范围内。具体而言,可以使用硅烷偶联剂、油酸或硬脂酸等高级脂肪酸、金属皂、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或者它们的盐等。
[多层化]
树脂薄膜层(A)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2层结构、3层以上的多层结构。通过树脂薄膜层(A)的多层化而能够提高耐电压性能,赋予书写性、 耐擦拭性、二次加工适应性等各种功能。将树脂薄膜层(A)制成多层结构时可使用公知的各种方法,但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出使用了各种粘接剂的干式层压方式;湿式层压方式和熔融层压方式;使用了进料塞(feed block)、多分流管(multi-manifold)的多层口模方式(共挤出方式);使用多个口模的挤出层压方式;使用了各种涂布机的涂布方法等。另外,还可以组合多层口模和挤出层压来使用。
[拉伸]
优选的是,树脂薄膜层(A)包含至少在单轴方向上进行了拉伸的拉伸树脂薄膜。通过拉伸而得到的热塑性树脂拉伸薄膜是质量轻的薄膜,厚度的均匀性优异,因此容易实现在面方向上均匀且无带电不均的静电吸附力。树脂薄膜层(A)为多层结构时,用于构成其的各层的拉伸轴数可以为单轴/单轴、单轴/双轴、双轴/单轴、单轴/单轴/双轴、单轴/双轴/单轴、双轴/单轴/单轴、单轴/双轴/双轴、双轴/双轴/单轴、双轴/双轴/双轴。
树脂薄膜层(A)的拉伸可以通过通常使用的各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或者其组合来进行。作为具体的拉伸方法,可列举出利用辊组的圆周速度差的纵向拉伸;使用了拉幅炉的横向拉伸;将纵向拉伸和横向拉伸组合而成的连续双轴拉伸;轧制;采用拉幅炉和线性电动机的组合的同步双轴拉伸;采用拉幅炉和缩放仪(pantagraph)的组合的同步双轴拉伸等。另外,作为吹塑薄膜的拉伸方法,可列举出利用管(Tubular)法的同步双轴拉伸。
对拉伸的倍率没有特别限定,考虑树脂薄膜层(A)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特性和所得树脂薄膜层(A)的物性等进行适当决定。例如,在使用丙烯均聚物或其共聚物作为热塑性树脂并将其沿单方向拉伸时,拉伸倍率通常为1.2~12倍、优选为2~10倍,进行双轴拉伸时,以面积倍率计通常为1.5~60倍、优选为4~50倍。在使用其它热塑性树脂并将其沿单方向拉伸时,拉伸倍率通常为1.2~10倍、优选为2~5倍,进行双轴拉伸时,以面积倍率计通常为 1.5~20倍、优选为4~12倍。
拉伸的温度可以在树脂薄膜层(A)中主要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至结晶部分的熔点以下的、适合于热塑性树脂的公知的温度范围内适当决定。具体而言,树脂薄膜层(A)的热塑性树脂为丙烯均聚物(熔点155~167℃)时为100~166℃,为高密度聚乙烯(熔点121~136℃)时为70~135℃,是比熔点低1~70℃的温度。另外,拉伸的速度优选设为20~350m/分钟。
树脂薄膜层(A)包含前述的无机微细粉末或有机填料且进行了拉伸时,有时薄膜内部形成微细的孔隙。然而,该孔隙显著阻碍树脂薄膜层(A)的光线透射率。因此,树脂薄膜层(A)的利用下式(1)算出的孔隙率优选为0~10%、更优选为0~5%。孔隙率超过10%时存在如下倾向:由于孔隙带来的光扩散效果,招致树脂薄膜层(A)的光线透射率的降低,难以获得具有期望的总光线透射率的树脂薄膜层(A)。
[数学式1]
(式(1)中,ρ0表示树脂薄膜层(A)的真密度,ρ表示树脂薄膜层(A)的密度)
树脂薄膜层(A)包含前述无机微细粉末或有机填料且进行了拉伸时,通过采取将拉伸的温度提高至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附近等的对策,能够降低树脂薄膜层(A)中的孔隙的形成。
另外,树脂薄膜层(A)的厚度优选为20~500μm的范围。该厚度更优选为30~400μm的范围、特别优选为40~300μm的范围。树脂薄膜层(A)的厚度不足20μm时,该层(A)的机械强度变弱,将印刷片材层(G)、保护层(I) 贴附于该层(A)时,或者将该层(A)贴附于被粘物时,容易产生褶皱、无法顺利贴合而外观容易变差。相反地,超过500μm时,无法将静电电荷充分地注入至内部,且吸附片材(i)的自身重量变大、以静电吸附力无法保持自身重量而容易从被粘物脱落。
另外,树脂薄膜层(A)的基重优选为20~500g/m2的范围。该基重更优选为30~400g/m2的范围、特别优选为40~300g/m2的范围。树脂薄膜层(A)的基重与能够保持于该层(A)内部的静电电荷的容量呈现比例关系。因此,树脂薄膜层(A)的基重不足20g/m2时,该层(A)的静电容量也变小,吸附片材(i)容易从被粘物脱落。相反地,超过500g/m2时,从静电容量的观点来看是充分的,但难以将静电电荷充分地注入至内部,且吸附片材(i)的自身重量变大,此时,吸附片材(i)也容易从被粘物脱落。
[粘接剂层(C)]
本发明中,粘接剂层(C)是构成吸附片材(i)的层,通过其粘合力而能够将吸附片材(i)与非粘合性的印刷物(印刷片材层(G))、含有氟树脂的树脂薄膜(保护层(I))接合。
粘接剂层(C)通过在上述树脂薄膜层(A)的单面以层状设置粘合剂、或者在上述树脂薄膜层(A)的单面设置层状的粘合剂来形成。粘合剂的种类、厚度(涂布量)可以根据要使用显示物的环境、粘合的强度等进行各种选择。
作为所述粘合剂,可以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作为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以下的粘合剂。作为橡胶系粘合剂的具体例,可列举出聚异丁烯橡胶、丁基橡胶、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另外,可列举出向这些橡胶系粘合剂中配混枞酸松香酯、萜·酚共聚物、萜·茚共聚 物等赋粘剂而成的粘合剂。作为聚氨酯系粘合剂的具体例,可列举出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内酯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混合物。作为有机硅系粘合剂的具体例,可列举出向末端具有羟基的有机聚硅氧烷中混合交联剂而成的缩合固化型粘合剂、或者向末端具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中混合交联剂而成的加成固化型粘合剂。这些之中,从透明性、成本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
这些粘合剂通常包含高分子量的树脂成分,可以以有机溶剂溶液、分散液、乳液之类的分散在水中的形态或者热熔型的形态来使用。本发明中的粘接剂层(C)可以通过将溶剂型、乳液型等溶液状态的物质直接涂布在树脂薄膜层(A)上或者涂布在后续详述的剥离片材层(E)上,进行干燥固化而容易地形成。所述涂布可以采用辊涂机、刮刀涂布机、棒涂机、气刀涂布机、凹版涂布机、反向涂布机、口模涂布机、唇口涂布机、喷雾涂布机、逗点涂布机等方法。进而,根据需要进行平滑处理,经过干燥工序而形成粘接剂层(C)。
关于在树脂薄膜层(A)上形成粘接剂层(C),在剥离片材层(E)上涂布粘合剂来形成粘接剂层(C),并向其上层叠树脂薄膜层(A)的方法是通常的,有时也可以在树脂薄膜层(A)上直接涂布粘合剂来形成。
另外,关于在树脂薄膜层(A)上形成粘接剂层(C),可以在对该树脂薄膜层(A)进行后续详述的带电处理之前进行,也可以在带电处理之后进行。
粘接剂层(C)的基重(涂布量)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以固体成分量计为3~60g/m2的范围,优选为10~40g/m2的范围。
[支承体层(ii)]
构成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支承体层(ii)是利用吸附片材(i)的静电吸附力或自身的静电吸附力而层叠在吸附片材(i)的树脂薄膜层(A) 侧的单面上的层,在使用吸附片材(i)时如压敏粘合标签的剥离纸那样地去除。
支承体层(ii)在截止至将吸附片材(i)用于印刷物的显示等为止的期间,防止吸附片材(i)内部所蓄积的电荷流出至外部,且吸附片材(i)内部不会对外部体现出静电吸附力,容易处理静电吸附片材(iii)。
支承体层(ii)包含树脂薄膜层(B),树脂薄膜层(B)由作为介电体的树脂形成,树脂薄膜层(B)的与树脂薄膜层(A)接触的面利用树脂薄膜层(A)或自身的静电吸附力而能够粘接树脂薄膜层(A)。
另一方面,支承体层(ii)的另一个单面优选具有抗静电性能。支承体层(ii)通过在其单面具有抗静电性能,将吸附片材(i)与支承体层(ii)层叠而成的静电吸附片材(iii)不会对外部体现出静电吸附力,难以在静电吸附片材(iii)的运输、保管、印刷等处理中发生粘贴于周围或片材彼此粘贴等故障、操作性变得良好。
因此,支承体层(ii)在使用吸附片材(i)时与压敏粘合标签中的剥离纸同样地被去除,在之前的阶段中保持树脂薄膜层(A)的高静电吸附力,并且使静电吸附片材的加工等处理变得容易。
支承体层(ii)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包含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如上所述,支承体层(ii)优选包含树脂薄膜层(B)且呈现该树脂薄膜层(B)所露出的面(以下,称为“树脂薄膜层(B)侧的面”。)与树脂薄膜层(A)接触而能够静电吸附、另外其相反面具备抗静电性能的结构,因此优选制成多层结构。
从与树脂薄膜层(A)接触的面减少来自树脂薄膜层(A)的电荷移动的观点出发,支承体层(ii)包含绝缘性优异的树脂薄膜层(B),将支承体层(ii)制成多层结构时,考虑到抗静电性能的赋予,另一面可以适当选择纸、合成纸、组成不同的树脂薄膜、织布、无纺布、或者抗静电涂层等公知 的原材料并层叠。
另外,关于支承体层(ii)的树脂薄膜层(B)侧的面,也可以对其实施直接带电处理而使其具备静电吸附力,通过该静电吸附力而贴合于无处理的树脂薄膜层(A)来制成静电吸附片材。此时,树脂薄膜层(A)侧被支承体层(ii)的电荷而介电,从而带有静电吸附力。
另外,支承体层(ii)的基重优选为20~500g/m2的范围。该基重更优选为30~400g/m2的范围、特别优选为40~300g/m2的范围。支承体层(ii)需要保持与树脂薄膜层(A)的内部保持的电荷相等的电荷,支承体层(ii)的基重不足20g/m2时,该层(ii)的静电容量变小、电荷容易逃逸、吸附片材(i)容易从被粘物上脱落。相反地,超过500g/m2时,从静电容量的观点出发是充分的,但存在静电吸附片材(iii)的重量变重、处理变得困难的倾向。
[树脂薄膜层(B)]
构成支承体层(ii)的树脂薄膜层(B)中能够使用的树脂只要是介电体且具有绝缘性、内部能够保持电荷,则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因此,作为该树脂,除了前述树脂薄膜层(A)中例示出的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丙烯系树脂、聚甲基-1-戊烯等聚烯烃系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马来酸改性聚乙烯、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等含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系树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等脂肪族聚酯的热塑性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无规聚苯乙烯、间规聚苯乙烯等热塑性树脂之外,还可列举出酚醛树脂、密胺树脂、尿素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
这些之中,更优选使用加工性优异的聚烯烃系树脂、含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热塑性聚酯系树脂等,特别优选使用聚烯烃系树脂。
支承体层(ii)中的树脂薄膜层(B)起到封闭吸附片材(i)中的树脂 薄膜层(A)的电荷而不会使其逃逸至外部的作用。该封闭电荷的能力可以通过相对介电常数来调整。树脂薄膜层(B)中的相对介电常数优选为1.1~5.0、更优选为1.2~4.0、进一步优选为1.5~3.0的范围。树脂薄膜层(B)的相对介电常数超过5.0时,存在树脂薄膜层(A)无法长时间保持电荷、吸附片材(i)的静电吸附力容易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相对介电常数不足1.1时,在性能上可能没有问题,但该相对介电常数低于空气(真空)的相对介电常数,因此这样的原材料难以通过现有技术来获取。
关于这样的相对介电常数,通过树脂薄膜层(B)由上述树脂构成、在内部形成空隙的加工等,从而能够实现期望的范围。
另外,支承体层(ii)中的树脂薄膜层(B)侧的面从减少电荷移动的观点出发,与树脂薄膜层(A)同样地其表面电阻率越高越优选。具体而言,支承体层(ii)中的树脂薄膜层(B)侧的面的表面电阻率优选为1×1013~9×1017Ω的范围。该表面电阻率更优选为5×1013~9×1016Ω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1014~9×1015Ω的范围。表面电阻率不足1×1013Ω时,存在如下倾向:树脂薄膜层(A)的电荷容易传递至该表面而逃逸至外部,树脂薄膜层(A)无法长时间地保持电荷,吸附片材(i)的静电吸附力容易降低。另一方面,超过9×1017Ω时,在性能上可能没有问题,但难以使用现有公知的物质来形成这种高绝缘性的表面,即使能够实现其成本也变高,因此难以实现。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制成静电吸附片材(iii)时的操作性,支承体层(ii)的另一个单面优选具有抗静电性能。为了对支承体层(ii)赋予抗静电性能,可列举出如下方法:构成支承体层(ii)的树脂薄膜层(B)使用混入有抗静电剂的树脂薄膜的方法;设置后述涂层(L)的方法;涂布导电性涂料来设置导电层的方法;通过直接蒸镀、转印蒸镀、蒸镀薄膜的层压等来设置金属薄膜的方法;贴合层叠进行了抗静电处理的纸、合成纸、树脂薄膜、织布、无纺布或者混入了抗静电剂的树脂薄膜的方法等。
在设置混入有抗静电剂的树脂薄膜层的方式中,有时不对该薄膜面进行电晕放电表面处理、火焰表面处理就不会表现出抗静电效果,尤其是,对于拉伸薄膜而言,有时表面处理的处理面与未处理面之间的抗静电效果明显不同。利用该现象,用混入了抗静电剂的热塑性树脂进行拉伸而成的产物制成树脂薄膜层(B),对该单面进行电晕放电等表面处理,从而也能够形成单层结构且单面具有抗静电性能的支承体层(ii)。
优选的是,通过上述的各种方法,对支承体层(ii)中的未与树脂薄膜层(A)接触的面、即露出至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外层的面赋予抗静电性能,使其表面电阻率在1×10-1~9×1012Ω的范围内。该表面电阻率更优选为1×100~9×1012Ω的范围。支承体层(ii)的未与树脂薄膜层(A)接触的面的表面电阻率超过9×1012Ω时,存在如下倾向:抗静电性能不充分、容易产生静电吸附片材(iii)粘贴于周围、片材彼此粘贴等故障,操作性变差,无法获得本发明的期望性能。另一方面,表面电阻率低于1×10-1Ω时,作为静电吸附片材在性能上应该没有问题,但难以使用现有公知的物质来形成这种高导电性的表面,即使能够实现其成本也高,因此难以实现。
[吸附片材(iv)]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可以是将上述吸附片材(i)与吸附片材(iv)通过静电吸附进行层叠而成的产物。此时,吸附片材(iv)与支承体层(ii)同样地包含树脂薄膜层(B),但在树脂薄膜层(B)的单面设置粘接剂层(D)。因此,该方式中的静电吸附片材包括(粘接剂层(C)/树脂薄膜层(A)/树脂薄膜层(B)/粘接剂层(D))的层叠结构(参照图18)。
该方式中的静电吸附片材如图20所示那样可以利用其双面的粘接剂层(C)7和粘接剂层(D)8分别粘贴非粘合性的印刷物等(印刷片材层(G)11和印刷片材层(H)12)。其后,在进行了静电吸附的树脂薄膜层(A)5与树脂薄膜层(B)6之间进行剥离,将附带印刷片材层(G)的吸附片材(i) 和附带印刷片材层(H)的吸附片材(iv)分别制成显示物时,能够由一片静电吸附片材获得两片显示物。根据该方式,能够有效利用在前述例中支承体层(ii)在使用吸附片材(i)时如压敏粘合标签的剥离纸那样地被去除而成为废弃物的部分。另外,根据该方式,能够由一片静电吸附片材获得两片显示物,因此还能够获得降低运输成本等的效果。
[粘接剂层(D)]
本发明中,粘接剂层(D)是构成吸附片材(iv)的层,通过其粘合力而将树脂薄膜层(B)与非粘合性的印刷物(印刷片材层(H))接合。
粘接剂层(D)通过在上述树脂薄膜层(B)的单面以层状设置粘合剂、或者在上述树脂薄膜层(B)的单面设置层状的粘合剂来形成。粘合剂的种类、厚度(涂布量)可根据要使用显示物的环境、粘接强度等进行各种选择。
作为所述粘合剂,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设置与上述粘接剂层(C)中记载的粘合剂相同的组成并以相同的基重(涂布量)来使用。粘剂层(D)中使用的粘合剂的种类、层叠方法、基重(涂布量)可以与粘接剂层(C)的粘合剂的种类、层叠方法、基重(涂布量)相同,也可以不同。
[涂层(K)]
构成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树脂薄膜层(A)中,从对其单面赋予抗静电性能的目的出发,优选设置涂层(K)。如图6所示那样,此时的吸附片材(i)2的粘接剂层(C)7设置在涂层(K)15上。
例如,若使用单面设置有涂层(K)15的树脂薄膜层(A)5,对该树脂薄膜层(A)侧的面实施带电处理,接着将该处理面与单面设置有涂层(L)16的树脂薄膜层(B)6的树脂薄膜层(B)侧的面进行接合,通过静电吸附而暂时制作两者的层叠体,接着,在树脂薄膜层(A)5的涂层(K)15上层叠粘接剂层(C)7,则能够获得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1。该层叠体的两表面通过涂层而具备抗静电性能,内部的电荷不会对外部体现出,因此, 难以产生之后的层叠粘接剂层(C)的工序中粘贴于机器等的故障、非常容易处理。
涂层(K)是为了对树脂薄膜层(A)赋予抗静电性能而使用的。关于涂层(K),作为其组成,优选包含0.1~100重量%的抗静电剂、0~99.9重量%的高分子粘结剂、以及0~70重量%的颜料颗粒。涂层(K)可以如下形成:作为包含这些成分的涂布剂通过直接涂布而设置在树脂薄膜层(A)上;或者预先涂布在其它薄膜上来形成涂层(K),再将其层压于树脂薄膜层(A)来设置。
抗静电剂是为了对该涂层(K)赋予抗静电性能而添加的。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以硬脂酸单甘油酯、烷基二乙醇胺、山梨糖醇单月桂酯、烷基苯磺酸盐、烷基二苯醚磺酸盐等为代表的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系抗静电剂;以ITO(掺铟氧化锡)、ATO(掺锑氧化锡)、石墨晶须等为代表的导电性无机填充剂;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等利用分子链内的π电子发挥导电性的所谓电子导电性聚合物;以及,聚乙二醇、聚氧乙烯二胺等非离子性聚合物系抗静电剂;聚乙烯基苄基三甲基氯化铵、聚二甲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季铵盐等季铵盐型共聚物;向含氧化烯和/或羟基的聚合物中添加碱金属离子而成的物质等含碱金属盐的聚合物所代表的具有抗静电功能的聚合物等。
这些抗静电剂具有各自的特性。例如,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系抗静电剂具有抗静电性能容易被环境湿度显著影响、容易渗出至最外表面的特征。由于抗静电剂的渗出,有时该树脂薄膜层(A)的静电吸附力会降低。另外,有时所渗出的抗静电剂会转移至其它薄膜的表面而表现出抗静电性能,结果无法获得具有稳定的静电吸附力的树脂薄膜层(A)。
导电性无机填充剂在少量添加时填充剂彼此不会接触,因此有时无法充分地获得抗静电效果。另外,导电性无机填充剂以填充剂彼此相互接触的程度的量进行添加时,粘结剂量显著变少,因此有时涂层(K)的内聚力会降 低,产生对树脂薄膜层(A)的粘接力降低、吸附片材(i)的层间强度的降低的情况。
电子导电性聚合物由于源自共轭体系的着色而通常具有黑色、绿色或者青灰色的着色,使用该电子导电性聚合物时,能够获得优异的抗静电效果,但有时会成为颜色昏暗的树脂薄膜层(A),其透明性会降低,因此不适合印刷物的揭示。
具有抗静电功能的聚合物的抗静电性能稳定,另外,向薄膜表面转移的转移性也小,也基本没有着色,因此作为构成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中使用的涂层(K)的抗静电剂是优选的。其中,季铵盐型共聚物、含碱金属盐的聚合物的抗静电性能良好,环境湿度对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小,故而更优选。
涂层(K)根据需要也可以包含高分子粘结剂。该高分子粘结剂通过其内聚力而使涂层(K)与设置涂层(K)的树脂薄膜层(A)之间具备良好的密合性。
作为高分子粘结剂的具体例,可列举出聚乙烯亚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改性聚乙烯亚胺、聚(乙烯亚胺-脲)、聚(乙烯亚胺-脲)的乙烯亚胺加成物、聚胺聚酰胺、聚胺聚酰胺的乙烯亚胺加成物以及聚胺聚酰胺的表氯醇加成物等聚乙烯亚胺系聚合物;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丙烯酰胺的衍生物以及含噁唑啉基的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等丙烯酸酯系聚合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等,以及醋酸乙烯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醚树脂、聚酯树脂、尿素树脂、萜烯树脂、石油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偏二氯乙烯树脂、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树脂、氯乙烯树脂、氯丙烯树脂、丁醛树脂、有机硅树脂、硝基纤维素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 物树脂、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树脂等。
这些高分子粘结剂可以单独使用任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这些高分子粘结剂可以以稀释或分散在有机溶剂或水中的状态使用。这些之中,聚乙烯亚胺系聚合物、聚醚聚氨酯、聚酯聚聚氨酯、丙烯酸系聚氨酯等聚氨酯树脂或者丙烯酸酯共聚物与前述具有抗静电功能的聚合物的相性(相容性)良好,混溶而制成涂料时稳定,易于涂布,因而优选。
涂层(K)可以包含或不包含颜料颗粒。通过向涂层(K)中添加颜料颗粒而形成的涂层(K)能够实现:因其赋予的表面凹凸而使抗粘连等性能提高、赋予作为紫外线反射材料的耐光性或耐候性等性能。颜料颗粒可以考虑它们所要求的性能来适当选择并使用,可根据需要来添加。
作为颜料颗粒,可以使用公知的有机~无机微细颗粒。作为具体例,可以使用氧化硅、碳酸钙、煅烧粘土、氧化钛、氧化锌、硫酸钡、硅藻土、丙烯酸系颗粒、苯乙烯颗粒、聚乙烯颗粒、聚丙烯颗粒等。颜料颗粒的粒径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μm以下。颜料颗粒的粒径超过20μm时,颜料颗粒容易从所形成的涂层(K)脱落而发生吹粉现象。涂层(K)中的颜料颗粒含量优选为0~70重量%,更优选为0~6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50重量%。颜料颗粒的含量超过70重量%时,存在如下倾向:粘结剂树脂量相对地不足,涂层(K)的内聚力不足,对树脂薄膜层(A)的粘接力降低,粘接剂层(C)甚至非粘合性的印刷物(印刷片材层(G))或含有氟树脂的树脂薄膜(保护层(I))容易从树脂薄膜层(A)上剥落。
涂层(K)可以如下设置:制备包含上述成分的涂布液,涂布在树脂薄膜层(A)上,使其干燥、固化而制成涂布层。涂布可以利用现有公知的方法、装置。
另外,涂层(K)也可以通过层压而设置在树脂薄膜层(A)上。此时,首先制作设置有涂层(K)的其它薄膜,将其层压加工至树脂薄膜层(A) 上即可。层压加工可以利用通常的干式层压或熔融层压等方法来进行。
向树脂薄膜层(A)设置涂层(K)优选在实施后述的带电处理之前进行。由于涂层(K)所具备的抗静电性能,即使是带电处理后,也可以抑制静电吸附力传导至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外部。
涂层(K)对树脂薄膜层(A)的单面赋予抗静电性能。具体而言,将涂层(K)表面的表面电阻率调整至1×10-1~9×1012Ω、优选调整至1×103~9×1011Ω、进一步优选调整至1×106~9×1010Ω的范围内。
涂层(K)的表面电阻率超过9×1012Ω时,存在如下倾向:无法充分地抑制静电吸附层叠体或静电吸附片材所具有的静电吸附力,容易产生在静电吸附层叠体彼此的贴合加工时贴合于辊、片材彼此粘贴等故障,存在容易产生静电吸附片材彼此的粘贴等故障的倾向。另一方面,具有表面电阻率低于1×10-1Ω之类的具有高导电性的涂层(K)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在性能上应该没有问题,但在技术上难以使用现有公知的物质来形成这种高导电性的表面,即使能够实现其成本也高,因此是不现实的。另外,有可能损害树脂薄膜层(A)的静电吸附力。
涂层(K)的基重(涂布量)以固体成分换算计优选为0.01~50g/m2、更优选为0.05~30g/m2、进一步优选为0.1~10g/m2、特别优选为0.3~8g/m2。基重不足0.01g/m2时,有时难以维持涂层(K)的均匀性、无法获得稳定的抗静电性能。另一方面,超过50g/m2时,将其设置于树脂薄膜层(A)时,存在树脂薄膜层(A)的静电吸附力、光线透射率受损的倾向,另外,存在树脂薄膜层(A)变重、以其静电吸附力无法支撑自身重量而变得容易剥落的倾向,另外,树脂薄膜层(A)与支承体层(ii)之间的静电吸附力有可能容易降低。
[涂层(L)]
构成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树脂薄膜层(B)中,从对其单面 赋予抗静电性能的目的出发,优选设置涂层(L)。在吸附片材(iv)中设置涂层(L)时,粘接剂层(D)设置在涂层(L)上。
作为所述涂层(L),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设置与上述涂层(K)中记载的组成相同的物质并以相同的厚度使用。涂层(L)中使用的组成、层叠方法、基重(涂布量)可以与涂层(K)的组成、层叠方法、基重(涂布量)相同,也可以分别不同。
[印刷]
构成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树脂薄膜层(A)可以使用公知的印刷方法来设置印刷17。此时,如图11、13和15~17所示那样,吸附片材(i)2的粘接剂层(C)7设置在该印刷上。
同样地,构成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树脂薄膜层(B)可以使用公知的印刷方法来设置印刷。此时,吸附片材(iv)的粘接剂层(D)设置在该印刷上。
另外,后述的印刷片材层(G)11和印刷片材层(H)12可以使用公知的印刷方法来设置印刷17。此时,印刷片材层(11、12)上的印刷17可以设置在该片材层的单面,也可以设置于双面(参照图8、20、24和27)。
作为所述印刷方法,例如可以使用胶版印刷、凹版印刷、柔性印刷、凸版印刷、丝网印刷、喷墨记录方式、热敏记录方式、热转印记录方式、电子照相记录方式等现有公知的方法,优选为容易变更设计、尺寸的胶版印刷、喷墨记录方式。进而,作为印刷墨,可以使用油性墨、水性墨和UV墨,优选干燥速度快的UV墨。
[剥离片材层(E)]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可以在其粘接剂层(C)7的表面上进一步设置剥离片材层(E)9(参照图2、7、19和23)。剥离片材层(E)是为了直至在粘接剂层(C)上设置后述的印刷片材层(G)或保护层(I)为止的期 间内保护粘接剂层(C)以使粘接剂层(C)的粘合力不体现至外部而设置的。因此,在粘接剂层(C)上设置印刷片材层(G)时,如通常的压敏粘合标签的剥离纸那样地被剥离、去除。
剥离片材层(E)中,作为剥离纸可以使用通常的剥离纸。例如,可以直接使用优质纸、牛皮纸;或者对它们进行压延处理而成的产物;或者对它们进行树脂涂布而成的产物;或者对它们层压塑料薄膜而成的产物;对铜版纸、玻璃纸、塑料薄膜等实施有机硅处理或氟处理而成的产物。
更具体而言,可以使用的是:在优质纸、牛皮纸等天然纸浆纸的单面或双面层压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尼龙等聚酰胺系树脂等的塑料薄膜而成的产物;或者,对它们实施有机硅处理而成的产物;进而对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等的塑料薄膜等实施有机硅处理而成的产物等。
[剥离片材层(F)]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具有粘接剂层(D)时,可以在该粘接剂层(D)8的表面上进一步设置剥离片材层(F)10(参照图19、21和23)。剥离片材层(F)是为了直至在粘接剂层(D)上设置后述的印刷片材层(H)为止的期间内保护粘接剂层(D)以使粘接剂层(D)的粘合力不体现至外部而设置的。因此,在粘接剂层(D)上设置印刷片材层(H)时,如通常的压敏粘合标签的剥离纸那样地被剥离、去除。
作为所述剥离片材层(F),可以使用与上述剥离片材层(E)中记载的物质相同的物质。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中使用的剥离片材层(F)可以与上述剥离片材层(E)相同,也可以分别不同。
[印刷片材层(G)]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可以在其粘接剂层(C)7的表面上进一步设置印刷片材层(G)11(参照图3、4、8、20、21和24)。此处提及的印刷 片材层(G)是指非粘合性的印刷物。
从设置有印刷片材层(G)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去除支承体层(ii)或吸附片材(iv)而成的、包含印刷片材层(G)和吸附片材(i)的层叠体能够作为显示物而贴合于被粘物。
印刷片材层(G)可以使用各种通常能够作为印刷物而获取的一般物质。例如可列举出在优质纸、牛皮纸等天然纸浆纸、合成纸、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尼龙等聚酰胺系树脂等的塑料薄膜的单面或双面通过胶版印刷、凹版印刷、柔性印刷、凸版印刷、丝网印刷、喷墨印刷、热敏记录印刷、热转印印刷、电子照相印刷等现有公知的方法实施了印刷的印刷物。
[印刷片材层(H)]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具有粘接剂层(D)时,可以在该粘接剂层(D)的表面上进一步设置印刷片材层(H)12(参照图20和24)。此处提及的印刷片材层(H)也是非粘合性的印刷物。
从设置有印刷片材层(H)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去除吸附片材(i)而成的、包含印刷片材层(H)和吸附片材(iv)的层叠体能够作为显示物而贴合于被粘物。
作为所述印刷片材层(H),可以使用与上述印刷片材层(G)中记载的物质相同的物质。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中使用的印刷片材层(H)可以与上述印刷片材层(G)相同,也可以分别不同。
印刷片材层(G)和印刷片材层(H)的基重分别优选为20~500g/m2的范围。该基重更优选为30~400g/m2的范围、特别优选为40~300g/m2的范围。印刷片材层(G)和印刷片材层(H)的基重超过500g/m2时,存在自身重量变得过大、以吸附片材(i)的静电吸附力无法保持而容易从被粘物脱落的倾向。另一方面,不足20g/m2时,印刷片材层(G)和印刷片材层(H)的挺 度低,因此存在贴合于吸附片材(i)的作业变得困难的倾向。
[保护层(I)]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可以在其粘接剂层(C)7的表面上进一步设置保护层(I)13(参照图5、9~11和22)。此处提及的保护层(I)是指含有氟树脂的树脂薄膜。
本发明中的保护层(I)是为了不使树脂薄膜层(A)和施加于树脂薄膜层(A)的印刷受伤,并且提高利用专用文具(白板标记笔等)的可消除的笔所书写的文字、符号的书写消除性而设置的。
保护层(I)优选由热塑性树脂薄膜形成或者由包含氟树脂涂层的树脂薄膜形成。
作为形成保护层(I)的热塑性树脂薄膜,例如可以使用聚四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聚偏二氟乙烯等氟树脂;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丙烯系树脂、聚甲基-1-戊烯等聚烯烃系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马来酸改性聚乙烯、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等含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者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等脂肪族聚酯等热塑性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无规聚苯乙烯、间规聚苯乙烯等。这些热塑性树脂之中,优选使用透明性、耐污染性、耐擦拭性优异的氟树脂、聚烯烃系树脂、含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热塑性聚酯系树脂。
尤其是,不设置后述涂层的情况下,如图14、15和图19所示,更优选的是,将具有优异的书写消除性的氟树脂薄膜19用作保护层(I),或者将氟树脂薄膜19用于保护层(I)的最外层。
本发明的氟薄膜也可以使用市售品,具体而言,可列举出NEOFLON ETFE、NEOFLONPFA、NEOFLON FEP、NEOFLON PCTFE(商品名,DAIKIN INDUSTRIES,ltd.制)、AFLEX(商品名,旭硝子株式会社制)等。
保护层(I)可以是包含树脂涂层的层。作为所述树脂涂层,如图12、13和16所示,从书写消除性的观点出发,期望是含有氟树脂的氟树脂涂层20。作为所述氟树脂,期望的是,氟代烯烃、含氟烷基的烯属不饱和单体等含氟烯属不饱和单体的聚合物、或者该含氟烯属不饱和单体与能够共聚的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氟代烯烃的例子,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是氯三氟乙烯(CTFE)、四氟乙烯(TFE)、六氟丙烯(HFP)、偏二氟乙烯(VdF)、氟乙烯(VF)等。
作为含氟烷基的烯属不饱和单体,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是:
CF3(CF2)5CH2CH2OCOC(CH3)=CH2
CF3(CF2)5CH2CH2OCOCH=CH2
CF3(CF2)7SO2N(CH3)CH2CH2OCOCH=CH2
CF3(CF2)7SO2N(CH3)CH2CH2OCOC(CH3)=CH2
CF3(CF2)7SO2N(CH2CH2OCOCH=CH2)2
CF3(CF2)5CH2CH2OCOCH=CH2
CF3(CF2)9(CH2)9OCOCH=CH2
(CF3)2CF(CF2)7CH2CH2OCOCH=CH2
CF3(CF2)9OCOCH=CH2
CF3(CF2)7CON(CH3)CH2CH2OCOC(CH3)=CH2
CF3(CF2)5CON(C3H7)CH2CH2OCOCH=CH2
CF3(CF2)5CH=CH2
CF3(CF2)7CH=CH2
CF(CF3)(CCLF2)(CF2)7CONHOCOCH=CH2等。
作为能够与含氟烯属不饱和单体进行共聚的单体的例子,有烯烃类、羧酸乙烯基酯类、芳烷基乙烯基醚类、烷基乙烯基醚类、环烷基乙烯基醚类、 (甲基)丙烯酸酯类等,作为其具体例,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是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氯乙烯、偏二氯乙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特戊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丁基苯甲酸乙烯酯、环己烷羧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丙基乙烯基醚、丁基乙烯基醚、环戊基乙烯基醚、环己基乙烯基醚、苄基乙烯基醚、苯基乙烯基醚。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使用。
本发明的氟树脂涂层中使用的氟树脂也可以使用市售品,具体而言,可列举出LUMIFLON LF200、LF800、LF9716、FE4400、LF700F、LF710F(商品名,旭硝子株式会社制)、AsahiGuard AG-E060、AG-E100、AG-E400(商品名,旭硝子株式会社制)、ZEFFLE GK570、GK580、GK510、SE310、SE800(商品名,DAIKIN INDUSTRIES,ltd.制)、FLUONATE K702、K704,K600(商品名:DIC CORPORATION制)、CEFRAL COAT TBA201(商品名:中央硝子株式会社制)等。
本发明的氟树脂涂层中根据需要也可以添加交联剂。交联剂可根据要使用的氟树脂的特性来适当选择。例如,在氟树脂具有羟基的情况下,优选为异氰酸酯系固化剂、密胺树脂、硅酸盐化合物、含异氰酸酯基的硅烷化合物等。另外,在氟树脂含有羧基的情况下,优选为氨系固化剂、环氧系固化剂。进而,在氟树脂含有氨基的情况下,优选为含羰基的固化剂、环氧系固化剂、酸酐系固化剂。
关于这样的固化剂,还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作为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 CORONATEHX(商品名,Japan Polyurethane Corp.制)、Bayhydur XP7063(商品名,拜耳公司制)、VESTAGON B1530(商品名,Evonik Degussa GmbH制)等。
本发明的氟树脂涂层中,除了氟树脂之外,还可以含有用于提高粘接性的粘结剂成分、用于提高润滑性或书写性的无机和/或有机填料。作为所述粘结剂成分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共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丙烯酰胺的衍生物、以及含噁唑啉基的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等丙烯酸酯系聚合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等,以及烯烃树脂、氯烯烃树脂、马来酸改性烯烃树脂、醋酸乙烯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醚树脂、聚酯树脂、尿素树脂、萜烯树脂、石油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偏二氯乙烯树脂、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树脂、氯乙烯树脂、氯丙烯树脂、丁醛树脂、有机硅树脂、硝基纤维素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等。
作为无机填料,可列举出碳酸钙、氧化钛、硫酸钡、氧化锌、二氧化硅、沸石、滑石、粘土、云母、蒙脱石、玻璃珠等。
作为有机填料,可列举出丙烯酸系颗粒、密胺颗粒、聚烯烃颗粒、聚氨酯颗粒、聚四氟乙烯颗粒等。
本发明的氟树脂涂层中,优选含有30~100%、更优选含有50~100%的氟树脂。氟树脂的含量不足30%时,有时无法获得充分的书写消除性。
本发明的氟树脂涂层的基重优选为0.1~30g/m2、更优选为0.2~20g/m2、进一步优选为0.3~10g/m2的范围。氟树脂涂层的基重不足0.1g/m2时,有时因厚度变动的影响而导致书写消除性的均匀性差。另一方面,基重超过30g/m2时,有时氟树脂涂层的干燥或固化变得不均匀、或者氟树脂涂层产生裂纹而不会发挥出期望的性能。
氟树脂涂层可以直接涂布于树脂薄膜层(A)来设置,也可以预先涂布至前述热塑性树脂薄膜并夹着粘接剂层压至树脂薄膜层(A)。
作为所述涂布方式,这些粘接剂层的涂布利用口模涂布机、棒涂机、逗点涂布机、唇口涂布机、辊涂机、杆涂布机、帘式涂布机、凹版涂布机、喷雾涂布机、刮刀涂布机、反向涂布机、气刀涂布机、滑动料斗等进行。在其后根据需要进行平滑处理,经过干燥工序,形成氟树脂涂层。
另外,保护层(I)的基重优选为0.1~500g/m2的范围。该基重更优选为0.2~400g/m2的范围、特别优选为0.3~300g/m2的范围。保护层(I)的基重不足0.1g/m2时,有时因厚度变动的影响而导致书写消除性的均匀性差。相反地,超过500g/m2时,吸附片材(i)的自身重量变大,此时吸附片材(i)也容易从被粘物脱落。
[保护层(J)]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具有粘接剂层(D)时,也可以在该粘接剂层(D)的表面上进一步设置保护层(J)14(参照图22)。
从设置有保护层(J)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去除吸附片材(i)而得到的、包含保护层(J)和吸附片材(iv)的层叠体能够以显示物的形式贴合于被粘物。
作为所述保护层(J),可以使用与上述保护层(I)中记载的相同的保护层。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中使用的保护层(J)可以与上述保护层(I)相同,也可以分别不同。
[带电处理]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是通过对吸附片材(i)的树脂薄膜层(A)面和支承体层(ii)或吸附片材(iv)的树脂薄膜层(B)面中的至少一者实施带电处理,接着将两者利用静电吸附力进行贴合而制成树脂薄膜层(A)/树脂薄膜层(B)的层叠体。
带电处理是为了通过向树脂薄膜层(A)、树脂薄膜层(B)的内部注入电荷以使其具备静电吸附力从而实施的。
带电处理可以通过公知的现有方法来进行。作为处理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如下方法:将树脂薄膜层成形后,对该薄膜层的表面施加电晕放电、脉冲状高电压的方法(电驻极化法);将该薄膜层的两面用介电体进行保持,对两面施加直流高电压的方法(电驻极化法);对该薄膜层照射γ射线、电子束等电离放射线而驻极体化的方法(辐射驻极化法)等。
对该树脂薄膜层的带电处理优选通过施加上述电晕放电、高电压的方法(电驻极化法)来进行。作为电驻极化法的优选例,可列举出如下方法:在连接有直流高压电源的施加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固定树脂薄膜层来施加电压的方法(间歇式,参照图28、29);穿过该树脂薄膜层来施加电压的方法(连续式,参照图30、31、32)。使用本方法时,理想的是,主电极(施加电极)使用以等间距配置多个针状电极或使用金属导线,反电极(接地电极)使用平坦的金属板或金属辊。
树脂薄膜层(A)的单面设置有涂层(K)时或者树脂薄膜层(B)的单面设置有涂层(L)时,对该涂层表面的电晕放电等带电处理中,所施加的电荷向周围逸散的可能性高,因此没有效果。但是,该具有抗静电性能的面接触接地侧(金属板、金属辊)时,不会特别地产生这种问题。
构成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树脂薄膜层(A)或树脂薄膜层(B)也可以在带电处理后进行除电处理。通过进行除电处理能够去除过量的带电,避免断裁工序、印刷工序等加工工序中的故障。所述除电处理可以使用电压施加式除电器(电离器)、自放电式除电器等公知的方法。这些通常的除电器能够清除表面的电荷,但无法清除树脂薄膜层(A)或树脂薄膜层(B)的内部蓄积的电荷。因此,树脂薄膜层(A)或树脂薄膜层(B)的静电吸附力不会因除电处理而大幅受损。
[显示物]
构成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吸附片材(i)通过在其粘接剂层(C)的面上贴附印刷片材层(G),能够作为贴纸、标签、招牌、海报、广告等显示物来使用。
另外,构成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吸附片材(i)通过在该粘接剂层(C)的面上贴附保护层(I),能够作为白板等显示物来使用。
这些显示物能够利用树脂薄膜层(A)的静电吸附力来贴合被粘物,因此存在如下优点:即使其与被粘物之间产生空气贮留,用手处理时空气也容易向任意方向脱出,作为最终的成品难以产生空气贮留。另外,该显示物在使用时的静电吸附力高,静电吸附力的持续性也充分,能够长期在被粘物上显示使用,且使用后也容易将显示物从被粘物上分离。
同样地,能够构成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的吸附片材(iv)通过在其粘接剂层(D)的面上粘贴印刷片材层(H)、保护层(J),能够作为显示物来使用。该显示物还存在如下优点:其能够利用静电吸附力贴合于被粘物而不使用粘合剂等,作为最终成品而难以发生空气贮留。另外,该显示物在使用时的静电吸附力高,静电吸附力的持续性也充分,能够长期在被粘物上显示使用,且使用后也容易将显示物从被粘物上分离。
另外,在支承体层(ii)的树脂薄膜层(B)表面上或涂层(L)表面上实施印刷时,在使用吸附片材(i)时被剥落的支承体层(ii)也残留静电吸附力,因此也将其另行用作显示物。
本发明的显示物在图35~38中将吸附片材63(吸附片材(i))与作为印刷物的印刷片材层(G)64层叠而成的产物来参照。另外,本发明的显示物在该图中夹着吸附片材63将印刷片材层(G)64与被粘物62接合而成的产物来参照。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包含吸附片材63和支承体层(ii)65时, 如图37和图38所示,也可以将支承体层(ii)利用残留于该层的静电吸附力而从显示物的印刷片材层上进行层叠。此时,支承体层(ii)可用作保护印刷片材层的层。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物如图39所示也可以在白板等被粘物72上利用静电吸附力贴合吸附片材(i)73。
作为显示物的例子,可例示出白板、POP(海报、贴纸、显示器等)、标签、名签、店铺指南(小册子、公司指南、产品目录、菜单等)、垫子(餐垫、桌垫、文具用品等)、手册(职务、作业、操作等各种手册、工序表、课程表等)、图表类(海图、天气图、图表、行情表等)、目录、地图(海图、路线图、室外用地图等)、店面价格表、登山向导、烹饪食谱、指南板(售品处指南、方向-目的地指南等)、行程表、路标(葬礼-房屋展览场所等)、房屋姓名卡、校内记录表、公示板(禁止入内、林道作业等)、地域界限桩、姓名牌、挂历(有图像)、鼠标垫、包装材料(包装纸、箱、袋等)、杯垫等,均可以利用。显示物可特别适合地用于以室内使用为前提的用途。
实施例
以下,使用制备例、制造例、实施例、比较例和试验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以下所示的材料、用量、比例、操作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就可适当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具体例。
将本发明的树脂薄膜层(A)和树脂薄膜层(B)的制造例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总结示于表1。对于这些组合物,将预先以表1中记载的比例混合表1中记载的使用原料而成的树脂组合物(a)~(f)用设定为210℃的双螺杆混炼机进行熔融混炼,接着用设定为230℃的挤出机以股状挤出,冷却后,用线料切断机切断,制成树脂组合物(a)~(f)的粒料,在以下的制造例中使用。
[表1]
[具有抗静电功能的聚合物的制备例1]
将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制、商品名:BLEMMER PE-350)100重量份、高氯酸锂(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20重量份、对苯二酚(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1重量份以及丙二醇单乙醚(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400重量份导入装配有搅拌装置、回流冷凝管(冷凝器)、温度计以及滴液漏斗的四颈烧瓶中,对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在60℃下反应40小时。向其中添加甲基丙烯酸硬脂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5重量份、偶氮双异丁腈(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1重量份,在80℃下进行3小时聚合反应后,添加丙二醇单乙醚,将固体成分调整为20重量%,得到由重均分子量约30万、固体成分中的锂浓度为0.6重量%的、含碱金属盐的聚合物形成的具有抗静电功能的聚合物的溶液。
[具有抗静电功能的聚合物的制备例2]
将N,N-二甲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3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乙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2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2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硬脂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25重量份、乙醇150重量份以及偶氮双异丁腈(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1重量份导入具备搅拌装置、回流冷凝管(冷凝器)、温度计以及滴液漏斗的四颈烧瓶中,对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在氮气气流、80℃的温度下进行6小时聚合反应。接着,添加3-氯-2-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50重量%水溶液85重量份(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进而在80℃的温度下反应15小时后,边滴加水边蒸馏去除乙醇,得到最终固体成分为20重量%的由季铵盐型共聚物形成的具有抗静电功能的聚合物的溶液。
[高分子粘结剂的制备例3]
将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1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50重量份、丙烯酸乙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35重量份以及甲苯(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100重量份投入装配有搅拌机、回流冷却管、温度计以及滴液漏斗的四颈烧瓶中,进行氮气置换后,导入作为引发剂的2,2’-偶氮双异丁腈(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0.6重量份,在80℃下聚合4小时。所得到的溶液是羟值为65的含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的50%甲苯溶液。接着,向100重量份该溶液中添加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Shin Dai-Ichi Vinyl Corporation制、商品名:ZEST C150ML)的20%甲乙酮溶液30重量份,添加甲乙酮(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将固体成分调整至20重量%,得到高分子粘结剂溶液。
[高分子粘结剂的制备例4]
在具备搅拌机、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氮气导入口的四颈烧瓶中导入聚乙烯亚胺(日本触媒株式会社制、商品名:EPOMIN P-1000)25重量%水溶液100重量份、1-氯丁烷(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10重量份以及丙二醇单甲醚(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试剂)10重量份,在氮气气流下搅拌,在80℃的温度下进行20小时的改性反应,接着向该溶液中添加水,将固体成分调整至20重量%,得到高分子粘结剂溶液。
[涂层的制备例1]
边用考尔斯搅拌器和缓地搅拌甲乙酮,边向其中一点点地添加分别计量的表2中记载的颜料颗粒,调整至固体成分浓度达到20重量%后,提高考尔斯搅拌器的转速,搅拌30分钟,制成颜料分散液。
接着,降低考尔斯搅拌器的转速,以表2中记载的配混比例向该颜料分散液中依次添加上述制备例中记载的高分子粘结剂溶液、具有抗静电功能的聚合物溶液以及表2中记载的固化剂的溶液(用醋酸乙酯稀释至固体成分为 20重量%的溶液),在该状态下搅拌混合20分钟,其后使其通过100目的过滤器,进行粗粒径物的去除,用甲乙酮稀释至达到表2中记载的固体成分浓度,得到涂层用的涂布溶液(制备例1)。
[涂层的制备例2]
向具备搅拌机的容器中以表2中记载的配混比例依次添加表2中记载的高分子粘结剂溶液和具有抗静电功能的聚合物溶液,接着,用水稀释至表2中记载的固体成分浓度,该状态下搅拌混合20分钟,得到涂层用的涂布溶液(制备例2)。
[表2]
表2
[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1、3、4]
用设定为230℃的挤出机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a进行熔融混炼后,供给至 设定为250℃的挤出口模,挤出至片材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至60℃,得到无拉伸片材。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150℃,并利用辊组的圆周速度差沿纵向(MD)拉伸5倍。接着,将该拉伸5倍的片材冷却至60℃,使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55℃,沿横向(TD)拉伸8倍,然后进一步利用调整至160℃的热处理区进行热处理。其后,冷却至60℃,切去边缘部后,对该双轴拉伸薄膜的单面实施基于电晕放电的表面处理,得到表3中记载的厚度、基重的双轴拉伸树脂薄膜,将其作为制造例1、3、4的树脂薄膜层。
[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2]
用设定为230℃的挤出机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a进行熔融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的挤出口模,挤出至片材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至60℃,得到无拉伸片材。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150℃,并利用辊组的圆周速度差沿纵向(MD)拉伸5倍。接着,将该拉伸5倍的片材冷却至60℃,使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55℃,沿横向(TD)拉伸8倍,然后进一步利用调整至160℃的热处理区进行热处理。其后,冷却至60℃,切去边缘部,得到厚度为40μm、基重为36g/m2的双轴拉伸树脂薄膜。接着,对该双轴拉伸薄膜的单面实施基于电晕放电的表面处理,接着在基于电晕放电的处理表面上用凹版涂布机涂布由涂层的制备例1得到的涂布溶液,使其干燥而制成具有厚度为2μm、基重为2g/m2的涂层的树脂薄膜层。
[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5]
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b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a用设定为230℃的3台挤出机分别熔融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的挤出口模,在口模内层叠,挤出至片材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至60℃,得到无拉伸片材。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150℃,沿纵向拉伸5倍。接着,将该拉伸5倍的片材冷却至60℃,使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55℃,沿横向拉伸8倍后,利用调整至160℃的热处理区进行热处理。其后,冷却至60℃,切去边缘部后,对该双轴拉伸薄膜 的单面实施基于电晕放电的表面处理,得到厚度为50μm、基重为44g/m2、孔隙率为5%、3层结构〔各层树脂组成(a/b/a)、各层厚度(2μm/46μm/2μm)、各层拉伸轴数(双轴/双轴/双轴)〕的双轴拉伸树脂薄膜,将其作为树脂薄膜层。
[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6]
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c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a用设定为230℃的3台挤出机分别熔融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的挤出口模,在口模内层叠,挤出至片材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至60℃,得到无拉伸片材。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150℃,沿纵向拉伸5倍。接着,将该拉伸5倍的片材冷却至60℃,使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55℃,沿横向拉伸8倍后,利用调整至160℃的热处理区进行热处理。其后,冷却至60℃,切去边缘部后,对该双轴拉伸薄膜的单面实施基于电晕放电的表面处理,得到厚度为45μm、基重为41g/m2、孔隙率为0%、3层结构〔各层树脂组成(a/c/a)、各层厚度(2μm/41μm/2μm)、各层拉伸轴数(双轴/双轴/双轴)〕的双轴拉伸树脂薄膜,将其作为树脂薄膜层。
[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7]
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d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e用设定为230℃的3台挤出机分别熔融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的挤出口模,在口模内层叠,挤出至片材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至60℃,得到无拉伸片材。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145℃,并利用辊组的圆周速度差沿纵向拉伸5倍。接着,将该拉伸5倍的片材冷却至60℃,使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55℃,沿横向拉伸8倍后,进一步利用调整至160℃的热处理区进行热处理。其后,冷却至60℃,切去边缘部,得到厚度为45μm、基重为36g/m2、孔隙率为20%、3层结构〔各层树脂组成(e/d/e)、各层厚度(2μm/41μm/2μm)、各层拉伸轴数(双轴/双轴/双轴)〕的双轴拉伸树脂薄膜。
接着,对该双轴拉伸薄膜的单面实施基于电晕放电的表面处理,在基于电晕放电的处理表面上用凹版涂布机涂布由涂层的制备例1得到的涂布溶液,使其干燥而制成具有基重为2g/m2的涂层的树脂薄膜层。
[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8]
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e用设定为230℃的挤出机熔融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的挤出口模,挤出至片材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至60℃,得到无拉伸片材。
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145℃,并利用辊组的圆周速度差沿纵向拉伸5倍。接着,将可塑性树脂组合物f用设定为250℃的2台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后,挤出至片材状并分别层叠在先前制备的拉伸5倍的片材的双面,得到3层结构的层叠片材。接着,将该层叠片材冷却至60℃,使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50℃,沿横向拉伸8.5倍后,进一步利用调整至160℃的热处理区进行热处理。
其后,冷却至60℃,切去边缘部,得到厚度为50μm、基重为39g/m2、孔隙率为29%、3层结构〔各层树脂组成(f/e/f)、各层厚度(10μm/30μm/10μm)、各层拉伸轴数(单轴/双轴/单轴)〕的拉伸树脂薄膜。
接着,对该拉伸树脂薄膜的单面实施基于电晕放电的表面处理,在基于电晕放电的处理表面上用挤压涂布机涂布由涂层的制备例2得到的涂布溶液,使其干燥而制成具有基重为0.1g/m2的涂层的树脂薄膜层。
[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9]
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e用设定为230℃的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的挤出口模,挤出至片材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至60℃,得到无拉伸片材。
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135℃,并利用辊组的圆周速度差沿纵向拉伸5倍。接着,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a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f用设定为250℃的2台 挤出机分别熔融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的挤出口模,在口模内进行层叠并挤出至片材状,并以组合物a在先前制备的拉伸5倍的片材的单面形成最外层的方式进行层叠。另外,将可塑性树脂组合物f用设定为250℃的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后,挤出至片材状并层叠在先前制备的拉伸5倍的片材的另一面上,得到4层结构的层叠片材。接着,将该层叠片材冷却至60℃,使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50℃,沿横向拉伸8.5倍后,进一步利用调整至160℃的热处理区进行热处理。
其后,冷却至60℃,切去边缘部,得到厚度为70μm、基重为68g/m2、孔隙率为23%、4层结构〔各层树脂组成(a/f/e/f)、各层厚度(20μm/10μm/30μm/10μm)、各层拉伸轴数(单轴/单轴/双轴/单轴)〕的拉伸树脂薄膜。
接着,对该拉伸树脂薄膜的组合物f侧的面实施基于电晕放电的表面处理,在基于电晕放电的处理表面上用凹版涂布机涂布由涂层的制备例1得到的涂布溶液,使其干燥而制成具有基重为2g/m2的涂层的树脂薄膜层。
[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10]
使用了优质纸(王子制纸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マシュマロ、厚度:126μm)。
将各制造例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的物性总结示于表3。
[表3]
[保护层的制造例]
将本发明的保护层(I)的制造例总结示于表4。
[表4]
[实施例1~8]
使用图33中示出概略图的制造装置,将上述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2~9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A),将其用辊41进行卷绕,对该树脂薄膜层(A)的未处理面实施基于直流式电晕放电的电荷注入处理。作为电荷注入处理的条件,将图33中的针状施加电极45与反电极辊46的距离设定为1cm,使用了表5中记载的加工条件的放电电压。
另行将制造例2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B),将其用辊42进行卷绕,以上述实施了电荷注入处理的树脂薄膜层(A)面与树脂薄膜层(B)的未处理面(非涂布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两者用压接辊48、49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静电吸附层叠体43。
另外,另行将实施了有机硅处理的玻璃纸(商品名:G7B、Oji Tac Co.,Ltd.制)用作剥离片材层(E),用逗点涂布机在该有机硅处理面以干燥后的基重达到25g/m2的方式涂布溶剂系丙烯酸系粘合剂(商品名:Oribain BPS1109、TOYOCHEM CO.,LTD.制)与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商品名:Oribain BHS8515、TOYOCHEM CO.,LTD.制)的100:3的混合液,进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剂层(C)。
接着,以该粘接剂层(C)与静电吸附层叠体的树脂薄膜层(A)侧的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静电吸附层叠体与玻璃纸用压接辊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实施例1~8的静电吸附片材(iii)。
[实施例9]
在上述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8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的未处理面上以固体成分量达到3g/m2的方式涂布粘接剂(Toyo-Morton,Ltd.制、商品名:TM-329与商品名:CAT-18B的等量混合液),以40℃干燥1分钟后,将上述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1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以未处理面成为外侧的方式进行贴合,将其作为树脂薄膜层(A),对该(制造例1的树脂薄膜层的)未处理面实施基于直流式电晕放电的电荷注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静电吸附片材(iii)。
[实施例10]
将上述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9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A),用逗点涂布机在该表面处理面(组合物f侧面)以干燥后的基重达到25g/m2的方式直接涂布溶剂系丙烯酸系强粘合剂(商品名:Oribain BPS5209、TOYOCHEM CO.,LTD.制)与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商品名:Oribain BHS8515、TOYOCHEM CO.,LTD.制)的100:3的混合液,进行干燥而形成贴合层(C)。接着,将实施了有机硅处理的玻璃纸(商品名:G7B、Oji Tac Co.,Ltd.制)用作剥离片材层(E),以实施了该有机硅处理的侧的面与贴合层(C)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两者用压接辊进行加压粘接,得到包含剥离片材层(E)/粘接剂层(C)/树脂薄膜层(A)的粘合层叠体。
接着,使用图33中示出概略图的制造装置,将上述制造例2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B),用辊41进行卷绕,对未处理面实施基于直流式电晕放电的电荷注入处理。作为电荷注入处理的条件,将图33中的针状施加电极45与反电极辊46的距离设定为1cm,使用了表5中记载的加工条件的放电电压。
另行将上述粘合层叠体用辊42卷绕,以上述实施了电荷注入处理的树脂薄膜层(B)面与粘合层叠体的未处理面(树脂薄膜层(A)侧的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两者用压接辊48、49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静电吸附片材43。
[实施例11、12]
使用图33中示出概略图的制造装置,将上述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2或7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A),将其用辊41进行卷绕,对该树脂薄膜层(A)的未处理面实施基于直流式电晕放电的电荷注入处理。作为电荷注入处理的条件,将图33中的针状施加电极45与反电极辊46的距离设定为 1cm,使用了表5中记载的加工条件的放电电压。
另行将制造例2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B),将其用辊42进行卷绕,以上述实施了电荷注入处理的树脂薄膜层(A)面与树脂薄膜层(B)的未处理面(非涂布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两者用压接辊48、49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静电吸附层叠体。
另外,另行将实施了有机硅处理的玻璃纸(商品名:G7B、Oji Tac Co.,Ltd.制)用作剥离片材层(E)和剥离片材层(F),用逗点涂布机在这些有机硅处理面以干燥后的基重达到25g/m2的方式涂布溶剂系丙烯酸系粘合剂(商品名:Oribain BPS1109、TOYOCHEM CO.,LTD.制)与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商品名:Oribain BHS8515、TOYOCHEM CO.,LTD.制)的100:3的混合液,进行干燥而分别形成粘接剂层(C)和粘接剂层(D)。
接着,以该粘接剂层(C)与静电吸附层叠体的树脂薄膜层(A)侧的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静电吸附层叠体与玻璃纸用压接辊进行加压粘接,接着以粘接剂层(D)与静电吸附层叠体的树脂薄膜层(B)侧的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层叠体整体用压接辊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实施例11或12的静电吸附片材。
[实施例13]
将上述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9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A)。另行将实施了有机硅处理的玻璃纸(商品名:G7B、Oji Tac Co.,Ltd.制)用作剥离片材层(E),用逗点涂布机在这些有机硅处理面以干燥后的基重达到25g/m2的方式涂布溶剂系丙烯酸系粘合剂(商品名:Oribain BPS1109、TOYOCHEM CO.,LTD.制)与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商品名:Oribain BHS8515、TOYOCHEM CO.,LTD.制)的100:3的混合液,进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剂层(C)。
接着,以该粘接剂层(C)与树脂薄膜层(A)侧的表面处理面(组合物f侧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树脂薄膜层(A)与玻璃纸用压接辊进行 加压粘接,从而得到包含剥离片材层(E)/粘接剂层(C)/树脂薄膜层(A)的粘合层叠体I。
同样地,将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2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B)。另行将实施了有机硅处理的玻璃纸(商品名:G7B、Oji Tac Co.,Ltd.制)用作剥离片材层(F),用逗点涂布机在这些有机硅处理面以干燥后的基重达到25g/m2的方式涂布溶剂系丙烯酸系粘合剂(商品名:Oribain BPS1109、TOYOCHEM CO.,LTD.制)与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商品名:Oribain BHS8515、TOYOCHEM CO.,LTD.制)的100:3的混合液,进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剂层(D)。
接着,以该粘接剂层(D)与树脂薄膜层(B)侧的表面处理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树脂薄膜层(B)与玻璃纸用压接辊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包含剥离片材层(F)/粘接剂层(D)/树脂薄膜层(B)的粘合层叠体II。
使用图33中示出概略图的制造装置,将上述粘合层叠体I用辊41进行卷绕,对树脂薄膜层(A)侧的面实施基于直流式电晕放电的电荷注入处理。作为电荷注入处理的条件,将图33中的针状施加电极45与反电极辊46的距离设定为1cm,使用了表5中记载的加工条件的放电电压。
另行将上述粘合层叠体II用辊42进行卷绕,以上述实施了电荷注入处理的树脂薄膜层(A)面与粘合层叠体II的树脂薄膜层(B)侧的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两者用压接辊48、49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静电吸附片材43。
[比较例1]
如上述专利文献1、2那样,得到在透明薄膜的双面设置了粘合剂的双面粘合片材。具体而言,将实施了有机硅处理的玻璃纸(商品名:G7B、Oji Tac Co.,Ltd.制)用作剥离片材层(E),用逗点涂布机在这些有机硅处理面以干燥后的基重达到25g/m2的方式涂布溶剂系丙烯酸系粘合剂(商品名:Oribain BPS1109、TOYOCHEM CO.,LTD.制)与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商品名:Oribain BHS8515、TOYOCHEM CO.,LTD.制)的100:3的混合液,进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剂层(C)。
接着,以该粘接剂层(C)与上述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3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的表面处理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树脂薄膜层与玻璃纸用压接辊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包含剥离片材层(E)/粘接剂层(C)/树脂薄膜层的粘合层叠体。
另行将实施了有机硅处理的玻璃纸(商品名:G7B、Oji Tac Co.,Ltd.制)用作剥离片材层(F),用逗点涂布机在这些有机硅处理面以干燥后的基重达到25g/m2的方式涂布溶剂系丙烯酸系粘合剂(商品名:Oribain BPS1109、TOYOCHEM CO.,LTD.制)与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商品名:Oribain BHS8515、TOYOCHEM CO.,LTD.制)的100:3的混合液,进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剂层(D)。
接着,以该粘接剂层(D)与上述粘合层叠体的树脂薄膜层的表面未处理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整体用压接辊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包含剥离片材层(E)/粘接剂层(C)/树脂薄膜层/粘接剂层(D)/剥离片材层(F)的双面粘合片材。
[实施例14~21]
使用图33中示出概略图的制造装置,将上述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2~9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A),将其用辊41进行卷绕,对该树脂薄膜层(A)的未处理面实施基于直流式电晕放电的电荷注入处理。作为电荷注入处理的条件,将图33中的针状施加电极45与反电极辊46的距离设定为1cm,使用了表6中记载的加工条件的放电电压。
另行将制造例9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B),将其用辊42进行卷绕,以上述实施了电荷注入处理的树脂薄膜层(A)面与树脂薄膜层(B)的未处理面(非涂布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两者用压接辊48、49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静电吸附层叠体。
接着,用UV喷墨机(日本OCE株式会社制/UV-IJ Luxel Jet UV250GT)对该静电吸附层叠体的树脂薄膜层(A)侧进行印刷而设置印刷。
另外,另行将厚度为50μm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DAIKIN INDUSTRIES,ltd.制/商品名:NEOFLON ETFE]作为保护层(I),用逗点涂布机在该电晕放电表面处理面上以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5μm的方式直接涂布单液溶剂系丙烯酸系强粘合剂[TOYOCHEM CO.,LTD.制/Oribain BPS5160],进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剂层(C),以由此得到的该保护层(I)的粘接剂层侧与所述静电吸附层叠体的印刷层(D)侧的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静电吸附层叠体与保护层(I)用压接辊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实施例14~21的静电吸附片材。
[实施例22]
使用图33中示出概略图的制造装置,将上述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2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A),将其用辊41进行卷绕,对该树脂薄膜层(A)的未处理面实施基于直流式电晕放电的电荷注入处理。作为电荷注入处理的条件,将图33中的针状施加电极45与反电极辊46的距离设定为1cm,使用了表6中记载的加工条件的放电电压。
另行将制造例9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B),将其用辊42进行卷绕,以上述实施了电荷注入处理的树脂薄膜层(A)面与树脂薄膜层(B)的未处理面(非涂布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两者用压接辊48、49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静电吸附层叠体。
另外,另行将厚度为50μm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DAIKIN INDUSTRIES,ltd.制/商品名:NEOFLON ETFE]作为保护层(I),用逗点涂布机在该电晕放电表面处理面以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5μm的方式直接涂布单液溶剂系丙烯酸系强粘合剂[TOYOCHEM CO.,LTD.制/Oribain BPS5160],进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剂层(C),以由此得到的该保护层(I)的粘接剂层侧与 所述静电吸附层叠体的树脂薄膜层(A)侧的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静电吸附层叠体与保护层(I)用压接辊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实施例22的静电吸附片材。
[实施例23]
将厚度为50μm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DAIKIN INDUSTRIES,ltd.制/商品名:NEOFLON ETFE]作为保护层(I),用逗点涂布机在该电晕放电表面处理面以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5μm的方式直接涂布单液溶剂系丙烯酸系强粘合剂[TOYOCHEM CO.,LTD.制/Oribain BPS5160],进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剂层(C)。接着,以该保护层(I)上的粘接剂层侧与制造例2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A)的处理面(涂布面)侧的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树脂薄膜层(A)与保护层(I)用压接辊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吸附片材(i)。
接着,使用图33中示出概略图的制造装置,将该吸附片材(i)用辊41进行卷绕,对该吸附片材(i)的树脂薄膜层(A)侧的未处理面实施基于直流式电晕放电的电荷注入处理。作为电荷注入处理的条件,将图33中的针状施加电极45与反电极辊46的距离设定为1cm,使用了表6中记载的加工条件的放电电压。
另行将制造例9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B),将其用辊(42)进行卷绕,以上述实施了电荷注入处理的树脂薄膜层(A)侧的面与树脂薄膜层(B)的未处理面(非涂布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两者用压接辊48、49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实施例23的静电吸附片材。
[实施例24]
用UV喷墨机(日本OCE株式会社制/UV-IJ Luxel Jet UV250GT)对制造例2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A)的处理面(涂布面)侧进行印刷而设置印刷。
另外,另行在厚度为100μm的双轴拉伸PET薄膜[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O300]的单面上,以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μm、基重达到2g/m2的方式涂布将氟 树脂涂料[DAIKININDUSTRIES,ltd.制/商品名:ZEFFLE GK570]与固化剂[Japan Polyurethane Corp.制/商品名:CORONATE HX]以100:1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的物质,使其干燥而得到保护层(I)。接着,用逗点涂布机在该PET薄膜的另一个面以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5μm的方式直接涂布单液溶剂系丙烯酸系强粘合剂[TOYOCHEM CO.,LTD.制/Oribain BPS5160],进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剂层(C)。
接着,以该保护层(I)上的粘接剂层(C)侧的面与该树脂薄膜层(A)上的印刷层(D)侧的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树脂薄膜层(A)与保护层(I)用压接辊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吸附片材(i)。
接着,使用图33中示出概略图的制造装置,将该吸附片材(i)用辊41进行卷绕,对该吸附片材(i)的树脂薄膜层(A)侧的未处理面实施基于直流式电晕放电的电荷注入处理。作为电荷注入处理的条件,将图33中的针状施加电极45与反电极辊46的距离设定为1cm,使用了表6中记载的加工条件的放电电压。
另行将制造例9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B),将其用辊42进行卷绕,以上述实施了电荷注入处理的树脂薄膜层(A)侧的面与树脂薄膜层(B)的未处理面(非涂布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两者用压接辊48、49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实施例24的静电吸附片材。
[比较例2]
作为上述实施例14~24中列举出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对比,得到不设置保护层(I)的方式的静电吸附片材(iii)。
具体而言,使用图33中示出概略图的制造装置,将上述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9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A),将其用辊41进行卷绕,对该树脂薄膜层(A)的未处理面实施基于直流式电晕放电的电荷注入处理。作为电荷注入处理的条件,将图33中的针状施加电极45与反电极辊46的距离 设定为1cm,使用了表6中记载的加工条件的放电电压。
同样地,将制造例9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B),将其用辊42进行卷绕,以上述实施了电荷注入处理的树脂薄膜层(A)面与树脂薄膜层(B)的未处理面(非涂布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两者用压接辊48、49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静电吸附层叠体。
接着,用UV喷墨机(日本OCE株式会社制/UV-IJ Luxel Jet UV250GT)对该静电吸附层叠体的树脂薄膜层(A)侧进行印刷而设置印刷,从而得到比较例2的静电吸附片材。
[比较例3]
作为上述实施例14~24中列举出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对比,得到树脂薄膜层(B)使用了优质纸(王子制纸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マシュマロ、厚度:126μm)的静电吸附片材(iii)。
具体而言,使用图33中示出概略图的制造装置,将上述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2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A),将其用辊41进行卷绕,对该树脂薄膜层(A)的未处理面实施基于直流式电晕放电的电荷注入处理。作为电荷注入处理的条件,将图33中的针状施加电极45与反电极辊46的距离设定为1cm,使用了表6中记载的加工条件的放电电压。
另行将制造例10中得到的优质纸(王子制纸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マシュマロ、厚度:126μm)作为树脂薄膜层(B),将其用辊42进行卷绕,以上述实施了电荷注入处理的树脂薄膜层(A)面与树脂薄膜层(B)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两者用压接辊48、49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静电吸附层叠体。
接着,用UV喷墨机(日本OCE株式会社制/UV-IJ Luxel Jet UV250GT)对该静电吸附层叠体的树脂薄膜层(A)侧进行印刷而设置印刷。
另外,另行将厚度为50μm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DAIKIN INDUSTRIES,ltd.制/商品名:NEOFLON ETFE]作为保护层(I),用逗点涂布机对该电晕放电表面处理面以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5μm的方式直接涂布单液溶剂系丙烯酸系强粘合剂[TOYOCHEM CO.,LTD.制/Oribain BPS5160],进行干燥而形成粘接剂层(C),以由此得到的该保护层(I)的粘接剂层侧与所述静电吸附层叠体的树脂薄膜层(A)侧的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静电吸附层叠体与保护层(I)用压接辊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比较例3的静电吸附片材。
[实施例25、26]
使用图33中示出概略图的制造装置,将上述树脂薄膜层的制造例1和9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A)树脂薄膜层(A),将其用辊41进行卷绕,对该树脂薄膜层(A)的未处理面实施基于直流式电晕放电的电荷注入处理。作为电荷注入处理的条件,将图33中的针状施加电极45与反电极辊46的距离设定为1cm,使用了表6中记载的加工条件的放电电压。
另行将制造例9中得到的树脂薄膜层作为树脂薄膜层(B),将其用辊42进行卷绕,以上述实施了电荷注入处理的树脂薄膜层(A)面与树脂薄膜层(B)的未处理面(非涂布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将两者用压接辊48、49进行加压粘接,从而得到静电吸附层叠体。
接着,用UV喷墨机(日本OCE株式会社制/UV-IJ Luxel Jet UV250GT)对该静电吸附层叠体的树脂薄膜层(A)侧进行印刷而设置印刷。
另外,另行用棒涂机在静电吸附层叠体的印刷层(D)侧的面以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μm、基重达到2g/m2的方式直接涂布将氟树脂涂料[DAIKIN INDUSTRIES,ltd.制/商品名:ZEFFLE GK570]与固化剂[Japan Polyurethane Corp.制/商品名:CORONATE HX]以100:1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的物质,使其干燥而形成保护层(I),从而得到实施例25的静电吸附片材。
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13和比较例1中使用的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 层(B)的组合、电荷注入处理时的放电电压、以及基于下述试验例的评价结果总结示于表5。
另外,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4~26和比较例2、3中使用的树脂薄膜层(A)、保护层(I)以及树脂薄膜层(B)的组合、电荷注入处理时的放电电压、以及基于下述试验例的评价结果总结示于表6。
[表5]
[表6]
[评价方法]
(厚度)
本发明中的厚度按照JIS-K-7130使用定压厚度测定器(TECLOCK Corporation制、商品名:PG-01J)进行测定。
在所形成的树脂薄膜层(A)为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各层的厚度如下求出:将测定对象试样用液氮冷却至-60℃以下的温度,用剃刀(Schick Japan K.K.制,商品名:ProlineBlade)垂直地切断被置于玻璃板上的试样,制成断面测定用的试样,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JSM-6490)对所得到的试样进行断面观察,从组成外观判别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边界线,将树脂薄膜层(A)整体的厚度乘以观察到的层厚度比率,由此求得各层的厚度。
(基重)
本发明中,关于树脂薄膜层(A)、树脂薄膜层(B)、印刷片材层(G)、印刷片材层(H)、保护层(I)、吸附片材(i)以及吸附片材(iv)的基重,按照JIS-P-8124,用电子天平对冲切成100mm×100mm大小的样品进行称量,从而测定基重。
粘接剂层(C)、粘接剂层(D)、涂层(K)以及涂层(L)的基重由上述求得的各个基重来算出。
(表面电阻率)
关于本发明的表面电阻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表面电阻率为1×107Ω以上时,按照JIS-K-6911使用同心圆环法(double ring method)的电极进行测定。表面电阻率不足1×107Ω时,按照JIS-K-7194使用四探针法进行测定,从而测定表面电阻率。
(吸附力)
将静电吸附片材(iii)裁切成200mm×220mm的尺寸,在相对湿度50% 的气氛下保持1天后,在该气氛下从静电吸附片材(iii)剥离吸附片材(i),以吸附面积达到200mm×200mm、吸附片材(i)51的下端露出20mm宽的方式贴附在图34中示出概略图的吸附力测定装置的玻璃板52上,在吸附片材(i)51的下端部分安装夹子54,以安装有鱼线55的10g砝码56作为载重,一个一个地追加夹子54,由吸附片材(i)51滑落时的砝码56的重量求出换算为单位平米的吸附力,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良好 吸附力为5000g/m2以上
△:稍微良好 吸附力为1000g/m2以上且不足5000g/m2
×:不良 吸附力不足1000g/m2
(是否存在空气贮留)
作为印刷用纸,准备了如下印刷物:使用将合成纸(商品名:“YUPO”FEB-130、基重为100.1g/m2、Yupo Corporation制)裁切成菊版大小的产物,对其双面实施了4色胶版印刷的印刷物(印刷片材层(G))。
接着,使用冷裱机,边卷绕实施例1~13中得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和比较例1中得到的双面粘合片材边剥下剥离片材层(E),在剥离后的粘接剂层(C)上贴合上述双面印刷物,得到包含印刷片材层(G)/粘接剂层(C)/树脂薄膜层(A)/树脂薄膜层(B)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在该阶段中,所有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粘接剂层(C)与印刷物之间均未发生空气贮留。
接着,将层叠有印刷片材层(G)的静电吸附片材(iii)或双面粘合片材裁切成A4大小,从其剥离支承体层(ii)或吸附片材(iv),得到包含印刷片材层(G)和吸附片材(i)的显示物(在双面粘合片材的情况下,为剥下剥离片材层(F)后包含印刷片材层(G)和双面粘合片材的显示物)。
接着,以该显示物的树脂薄膜层(A)侧的面(在双面粘合片材的情况下为粘接剂层(D)的面)接触透明且平滑的玻璃板上的方式进行贴合,用手充分处理印刷物来去除空气,按照以下基准来评价是否存在空气贮留。实 施例1~5、实施例11以及比较例1的静电吸附片材(iii)或双面粘合片材由于所使用的树脂薄膜层(A)是透明的,因此能够隔着作为被粘物的玻璃板和树脂薄膜层(A)观察到印刷。关于其它实施例,无法从玻璃面观察到印刷,是否存在空气贮留均从玻璃板面侧来评价。
○:良好 目视未确认到空气贮留
×:不良 确认到空气贮留
(书写消除性)
对于实施例14~26和比较例2、3中得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在保护层(I)面上使用专用文具(PLUS Stationery公司制、商品名:PVMAR)写入文字、线,在保管1周后,用专用消除工具(PLUS Stationery公司制、商品名:意レーサーER-44369)来消除文字,用以下基准来评价书写消除性。
○:良好 能够完全消除文字
×:不良 无法消除文字
由以上结果可以明确: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将非粘合性的印刷物以海报、广告等的形式贴附显示于被粘物时,能够容易地去除被粘物与印刷物之间的空气,难以产生空气贮留,不会损害印刷物的外观。
另外,该静电吸附片材(iii)中的树脂薄膜层和粘接剂层为透明或半透明时,能够隔着其从将印刷物粘接于被粘物而成的显示物透过吸附片材和透明的被粘物观察到印刷物上的文字、图案等的信息。
另外,在静电吸附片材(iii)上设置有保护层(I)的产物具有优异的书写消除性,作为白板具有适合性。进而,通过在保护层(I)下记录固定信息,在消除保护层(I)上记录的可变信息时,不会损害固定信息。
这些静电吸附片材(iii)在显示使用时的静电吸附力高、静电吸附力的持续性也充分,能够长期地在被粘物上显示使用,且使用后能够容易地剥离。另外,该静电吸附片材具有静电吸附力不易被湿度影响这一特征。
详细地并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地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更、修正。本申请基于2012年6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2-140863)和2012年6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2-140864),将其内容作为参照援引于此。
附图标记说明
1 静电吸附片材(iii)
2 吸附片材(i)
3 支承体层(ii)
4 吸附片材(iv)
5 树脂薄膜层(A)
6 树脂薄膜层(B)
7 粘接剂层(C)
8 粘接剂层(D)
9 剥离片材层(E)
10 剥离片材层(F)
11 印刷片材层(G)
12 印刷片材层(H)
13 保护层(I)
14 保护层(J)
15 涂层(K)
16 涂层(L)
17 印刷
18 基于静电吸附的粘接面
19 氟树脂薄膜
20 含有氟树脂的涂层
21 热塑性树脂薄膜
22 粘接剂或粘合剂
31 树脂薄膜层(A)或树脂薄膜层(B)
32 直流高压电源
33 针状施加电极(面状排列)
34 板状接地电极
35 导线状施加电极
36 针状施加电极
37 辊状接地电极
38 导线状施加电极
39 针状电极(横一列配置)
41 辊
42 辊
43 静电吸附片材(iii)(静电吸附体)
44 直流高压电源
45 针状施加电极
46 反电极辊
47 导辊(接地连接)
48 压接辊
49 压接辊
51 吸附片材(i)
52 玻璃板
53 支柱
54 夹子
55 鱼线
56 砝码(载重)
61 显示物
62 被粘物(玻璃板等)
63 吸附片材(i)
64 印刷片材层(G)(印刷物)
65 支承体层(ii)
71 显示物
72 被粘物
73 吸附片材(i)。

Claims (25)

1.一种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吸附片材i与包含树脂薄膜层B的支承体层ii层叠而成的静电吸附片材,
吸附片材i依次包含粘接剂层C、涂层K、树脂薄膜层A,
吸附片材i的树脂薄膜层A与支承体层ii的树脂薄膜层B通过静电吸附而粘接。
2.一种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吸附片材i与吸附片材iv层叠而成的静电吸附片材,所述吸附片材iv包含单面设置有粘接剂层D的树脂薄膜层B,
吸附片材i依次包含粘接剂层C、涂层K、树脂薄膜层A,
吸附片材i的树脂薄膜层A与吸附片材iv的树脂薄膜层B通过静电吸附而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支承体层ii包含单面设置有涂层L的树脂薄膜层B。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吸附片材iv依次包含粘接剂层D、涂层L、树脂薄膜层B。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在粘接剂层D上进一步设置有剥离片材层F。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在粘接剂层D上进一步设置有印刷片材层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粘接剂层D的基重为3~60g/m2,印刷片材层H的基重为20~500g/m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粘接剂层D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中的任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吸附片材i依次包含粘接剂层C、印刷、涂层K、树脂薄膜层A。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在粘接剂层C上进一步设置有剥离片材层E。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在粘接剂层C上进一步设置有印刷片材层G。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层A和树脂薄膜层B包含热塑性树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包含聚烯烃系树脂、含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和热塑性聚酯系树脂中的任一者。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层A的与树脂薄膜层B接触侧的表面的表面电阻率以及树脂薄膜层B的与树脂薄膜层A接触侧的表面的表面电阻率分别为1×1013~9×1017Ω。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A和树脂薄膜B的基重分别为20~500g/m2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粘接剂层C的基重为3~60g/m2,印刷片材层G的基重为20~500g/m2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粘接剂层C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中的任一者。
18.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单面设置有涂层K的树脂薄膜层A和树脂薄膜层B中的至少一者实施带电处理,以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接触的方式通过静电吸附进行层叠,接着,在涂层K的表面上层叠粘接剂层C。
19.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树脂薄膜层A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涂层K和粘接剂层C,接着,对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中的至少一者实施带电处理,以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接触的方式通过静电吸附进行层叠。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树脂薄膜层B侧的表面上层叠粘接剂层D。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树脂薄膜层B的一个面上层叠粘接剂层D,对树脂薄膜层A与树脂薄膜层B中的至少一者实施带电处理。
22.一种包含吸附片材i和印刷片材层G的显示物,其是从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剥离支承体层ii或吸附片材iv而成的。
23.一种包含吸附片材iv和印刷片材层H的显示物,其是从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剥离吸附片材i而成的。
24.一种显示物,其为从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剥离支承体层ii或吸附片材iv而得到的、包含吸附片材i和印刷片材层G的显示物,通过静电吸附将树脂薄膜层A侧表面贴合于被粘物。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物,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层A、粘接剂层C和被粘物是透明的,隔着被粘物能够观察到印刷片材层G上的印刷。
CN201610757757.4A 2012-06-22 2013-06-21 静电吸附片材和使用了其的显示物 Active CN1063938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0864 2012-06-22
JP2012140864 2012-06-22
JP2012140863 2012-06-22
JP2012-140863 2012-06-22
CN201380033147.4A CN104379346B (zh) 2012-06-22 2013-06-21 静电吸附片材和使用了其的显示物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3147.4A Division CN104379346B (zh) 2012-06-22 2013-06-21 静电吸附片材和使用了其的显示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93833A true CN106393833A (zh) 2017-02-15
CN106393833B CN106393833B (zh) 2018-10-09

Family

ID=497688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3147.4A Active CN104379346B (zh) 2012-06-22 2013-06-21 静电吸附片材和使用了其的显示物
CN201610757757.4A Active CN106393833B (zh) 2012-06-22 2013-06-21 静电吸附片材和使用了其的显示物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3147.4A Active CN104379346B (zh) 2012-06-22 2013-06-21 静电吸附片材和使用了其的显示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10045A1 (zh)
EP (1) EP2865520B1 (zh)
CN (2) CN104379346B (zh)
WO (1) WO201319128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7443A (zh) * 2018-03-26 2018-09-14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静电吸附与阻塞原理的柔性变刚度机构及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3432B2 (ja) * 2013-09-04 2018-07-25 株式会社ユ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静電吸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物
CN105023872B (zh) * 2014-04-16 2017-12-2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基板吸附结构、制作软性电子组件的设备及方法
JP6504833B2 (ja) * 2015-01-26 2019-04-24 株式会社ユ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情報シート、情報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情報表示体
CN105109230A (zh) * 2015-07-28 2015-12-02 吴啸 静电吸附书写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US20170190474A1 (en) * 2015-12-30 2017-07-06 Bizerba USA Inc. Printable plastic food bag
JP6636346B2 (ja) * 2016-02-01 2020-01-29 株式会社ユ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静電吸着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78239B2 (ja) * 2016-07-08 2020-04-08 株式会社ユ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静電吸着積層シート及び表示物
TWI571676B (zh) * 2016-09-14 2017-02-21 Optical film on the panel of the bonding device
CN106590456A (zh) * 2016-11-24 2017-04-26 浙江歌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功能耐候薄膜及其制备工艺
CN110392601B (zh) * 2017-03-10 2021-05-28 优泊公司 驻极体化片材及过滤器
CN109031794B (zh) * 2018-10-26 2024-01-30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反射片、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116198195A (zh) * 2023-03-07 2023-06-02 江苏耐斯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兼容喷墨打印阻燃复合网格布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4985A (en) * 1997-12-09 1999-05-18 Permacharge Corporation Electret film composition adapted for printing on computer printers and the like
JP2001301104A (ja) * 2000-04-24 2001-10-30 Techno Works:Kk 表示物保護シート
CN102066103A (zh) * 2008-06-16 2011-05-18 优泊公司 静电吸附片材
CN103270549A (zh) * 2010-12-22 2013-08-28 优泊公司 静电吸附片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41624A (zh) * 1974-05-02 1975-11-14
JPH01152371U (zh) * 1988-03-31 1989-10-20
JP2987934B2 (ja) * 1990-06-25 1999-12-06 妙子 長谷井 表示用材料
WO1992000361A1 (fr) * 1990-06-25 1992-01-09 Taeko Hasei Materiau d'affichage
US5464681A (en) * 1992-09-30 1995-11-07 Service Litho-Print, Inc. Replaceable adhesive display
FI95039C (fi) 1994-08-12 1995-12-11 Messet Ab Oy Itsekiinnittyvä kalvo ja menetelmä sen aikaansaamiseksi
US5665448A (en) * 1994-08-24 1997-09-09 Graham; Barbara Electrostatic display device
JP2000297260A (ja) 1999-04-16 2000-10-24 Teikoku Printing Inks Mfg Co Ltd 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製品
JP2001220560A (ja) 2000-02-09 2001-08-14 Teikoku Printing Inks Mfg Co Ltd 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製品
JP5324163B2 (ja) 2008-08-22 2013-10-23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筆記シート
US20110155311A1 (en) * 2009-12-28 2011-06-30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Laminated paper for xerography to reduce cost and recycling wast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4985A (en) * 1997-12-09 1999-05-18 Permacharge Corporation Electret film composition adapted for printing on computer printers and the like
JP2001301104A (ja) * 2000-04-24 2001-10-30 Techno Works:Kk 表示物保護シート
CN102066103A (zh) * 2008-06-16 2011-05-18 优泊公司 静电吸附片材
CN103270549A (zh) * 2010-12-22 2013-08-28 优泊公司 静电吸附片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7443A (zh) * 2018-03-26 2018-09-14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静电吸附与阻塞原理的柔性变刚度机构及制作方法
CN108527443B (zh) * 2018-03-26 2020-03-17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静电吸附与阻塞原理的柔性变刚度机构及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9346A (zh) 2015-02-25
EP2865520A1 (en) 2015-04-29
CN104379346B (zh) 2016-09-14
EP2865520A4 (en) 2016-01-06
EP2865520B1 (en) 2023-09-06
WO2013191289A1 (ja) 2013-12-27
US20150210045A1 (en) 2015-07-30
CN106393833B (zh) 201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79346B (zh) 静电吸附片材和使用了其的显示物
CN103270549B (zh) 静电吸附片材
CN102066103A (zh) 静电吸附片材
JP6363432B2 (ja) 静電吸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物
JP5455459B2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4988062B1 (ja) 静電吸着シート
JP4988063B1 (ja) 透明静電吸着シート
JP5436035B2 (ja) 静電吸着シート
JP6144972B2 (ja) 静電吸着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静電吸着シートを用いた表示物
JP2020073317A (ja) 静電吸着積層シート及び表示物
JP6159158B2 (ja) 掲示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掲示シートを用いた表示物
JP2017206682A (ja) 自己粘着性合成紙
JP2014044413A (ja) 静電吸着シート、記録物ならびに該記録物を用いた表示物
JP6504833B2 (ja) 情報シート、情報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情報表示体
JP2023125987A (ja) 静電吸着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