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9747A -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79747A CN106379747A CN201610935898.0A CN201610935898A CN106379747A CN 106379747 A CN106379747 A CN 106379747A CN 201610935898 A CN201610935898 A CN 201610935898A CN 106379747 A CN106379747 A CN 1063797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 goods
- motor
- shipping motor
- ship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B61B13/04—Monorail systems
- B61B13/06—Saddle or like balanced ty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3/00—Transferring or trans-shipping at storage areas, railway yards or harbours or in opening mining cuts; Marshalling yard installations
- B65G63/04—Transferring or trans-shipping at storage areas, railway yards or harbours or in opening mining cuts; Marshalling yard installations with essentially-horizontal transit by bridges equipped with conveyors
- B65G63/042—Transferring or trans-shipping at storage areas, railway yards or harbours or in opening mining cuts; Marshalling yard installations with essentially-horizontal transit by bridges equipped with conveyors for articles
- B65G63/045—Transferring or trans-shipping at storage areas, railway yards or harbours or in opening mining cuts; Marshalling yard installations with essentially-horizontal transit by bridges equipped with conveyors for articles for contain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00—Wagons or vans
- B61D3/16—Wagons or vans adapted for carrying special loads
- B61D3/20—Wagons or vans adapted for carrying special loads for forwarding contain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47/00—Loading or unload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vehicles, e.g. loading platforms, doors convertible into loading and unloading r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Leg Units, Guards, And Driving Tracks Of Cranes (AREA)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包括:高架立柱、轨道系统、货运动车、转接装置、处理器;所述转接装置用于将货物装载器件从运输工具转送到所述货运动车下并装载上所述货运动车,或将所述货物装载器件从所述货运动车上卸下并运送到运输工具上;所述处理器与货运动车和转接装置连接;通过轨道系统连接各港口和铁路、航空物流中心,通过处理器控制转接装置转运货物装载器件,并在货物装载器件卡接于货运动车上后,控制货运动车在轨道梁上移动,从而实现了港口和铁路、航空物流中心之间的多式联运。此外,通过轨道系统代替公路货物装载器件运输卡车,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且还降低了对地面交通运输造成的压力,还保护了环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货物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
背景技术
如何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提升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问题。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高效能的运输方式,代表了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在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有18处提到了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把多式联运提到物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此外,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货运“无缝化衔接”的发展目标,指出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技术装备,着力构建设施高效衔接、枢纽快速转运、信息互联共享、装备标准专业、服务一体对接的多式联运组织体系,重点发展以货物装载器件、半挂车等为标准运载单元的多式联运系统。
货物装载器件多式联运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已成为国际货运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的多种运输方式都具备了巨大规模,但各种运输方式分散发展,缺乏有机衔接。公路货物装载器件运输卡车(以下简称:公路集卡)是目前实现港口和铁路、航空物流中心之间货物装载器件短驳运输的唯一接驳工具,运输方式单一,运输效率低,并且对地面交通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环境污染,导致国家综合多式联运发展缓慢,影响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进程。
因此,“加快多式联运设施建设,构建能力匹配的集疏运通道,配备现代化的中转设施,建立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已成为国家构建多式联运体系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实现了港口和铁路、航空物流中心之间多式联运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所述多式联运互通系统至少包括:高架立柱、轨道系统、货运动车、转接装置、处理器;
所述轨道梁设置在所述高架立柱上;
所述货运动车可移动地设置在轨道系统的轨道梁上;
所述转接装置用于将货物装载器件从运输工具转送到所述货运动车下并装载上所述货运动车,或将所述货物装载器件从所述货运动车上卸下并运送到运输工具上;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货运动车和所述转接装置连接,以控制所述转接装置转运所述货物装载器件,并在货物装载器件卡接于所述货运动车上后,控制所述货运动车在所述轨道梁上移动;
其中,在需要运转货物装载器件时,通过所述转接装置将所述货物装载器件从运输工具转送到所述货运动车下并装载上所述货运动车,处理器控制所述货运动车在所述轨道梁上移动,或者,所述转接装置将所述货物装载器件从所述货运动车上卸下并运送到运输工具上。
优选地,所述货运动车包括:货运动车转向架、悬挂装置、集成吊具;
所述转向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车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车架的横梁、至少两个走行轮、走行轮驱动装置;至少两个所述走行轮分别转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车架相对的表面上;所述走行轮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走行轮驱动装置与至少两个所述走行轮连接,用于驱动至少两个所述走行轮转动;
所述悬挂装置一端设置于所述横梁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集成吊具上
所述悬挂式轨道梁安装于所述高架立体上,所述悬挂式轨道梁上设置有两条走行轨;
所述货运动车的至少两个所述走行轮分别位于两条所述走行轨上;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走行轮驱动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货运动车转向架还包括: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车架上多个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转动平面与所述走行轮的转动平面垂直。
优选地,所述货运动车转向架还包括:安装两所述车架相对的表面上多个稳定轮。
优选地,所述悬挂装置包括中心销、顶板、悬挂臂、安装座,所述中心销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板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悬挂臂设置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集成吊具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集成吊具包括:钢制吊具主体、转锁机构组和吊具悬挂装置;
所述转锁机构组包括第一转锁机构和与所述第一转锁机构尺寸不同的第二转锁机构;所述第一转锁机构包括第一转锁和第一控制电机,所述第一控制电机控制所述第一转锁转动;所述第二转锁机构包括第二转锁和第二控制电机,所述第二控制电机控制所述第二转锁转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和所述第二控制电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运输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悬挂式轨道梁对接的道岔,所述道岔包括可移动的弧形走行架和直走行架以及对接驱动装置,所述弧形走行架和所述直走行架分别设置有弧形走行轨和直走行轨,所述对接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弧形走行架和直走行架移动,以使得所述弧形走行架或直走行架与所述悬挂式轨道梁对接;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对接驱动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接装置至少包括:传送机构、抓取机构及升降机构;所述抓取机构将货物装载器件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上;所述传送机构将所述货物装载器件输送到所述升降机构处;所述升降机构将所述货物装载器件托起或放下;将货物装载器件装载上所述货运动车或将货物装载器件从所述货运动车上卸下;所述处理器与所述传送机构、所述抓取机构、所述升降机构通讯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送机构至少包括:第一框架、链条、第一转轴组及动力输出装置;所述第一转轴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上;所述第一转轴组中的各转轴上有齿轮;所述链条套在所述齿轮上,带动所述第一转轴组中的各转轴转动;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链条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接装置包括底架、升降装置、升降台、升降驱动装置、多个行走轮和行走驱动装置;
所述升降装置连接于所述底架和所述升降台之间;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驱动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升降台上升或者下降;
所述多个行走轮固定于所述底架之下;
所述行走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底架上,与所述行走轮连接,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所述行走驱动装置通讯连接。
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轨道系统连接各港口和铁路、航空物流中心,通过处理器控制转接装置转运货物装载器件,并在货物装载器件卡接于货运动车上后,控制货运动车在轨道梁上移动,从而实现了港口和铁路、航空物流中心之间的多式联运。此外,通过轨道系统代替公路货物装载器件运输卡车,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且还降低了对地面交通运输造成的压力,还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图1中多式联运互通系统的运输系统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4为图2中的运输系统中的货运动车置于轨道梁上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货运动车的转向架的立体图;
图6-图7为图4中的所述货运动车的悬挂装置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8-图10为图4中的所述货运动车的集成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图12为所述运输系统的悬挂式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图15为所述运输系统的悬挂式道岔的结构示意图;
图16-图20为图1中的多式联运互通系统的转运装置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实现了港口和铁路、航空物流中心之间多式联运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通过轨道系统连接各港口和铁路、航空物流中心,通过处理器控制转接装置转运货物装载器件,并在货物装载器件卡接于货运动车上后,控制货运动车在轨道梁上移动,从而实现了港口和铁路、航空物流中心之间的多式联运。此外,通过轨道系统代替公路货物装载器件运输卡车,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且还降低了对地面交通运输造成的压力,还保护了环境。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需要配置更多的车辆和堆场、配置更多的生产人员,导致码头拥堵、场地不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以下将分别对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多式联运互通系统,至少包括:运输系统、转接装置32、处理器。所述运输系统包括轨道系统30、货运动车40。
所述货运动车40可移动地设置在轨道系统30的轨道梁300上。所述转接装置32用于将货物装载器件33从运输工具转送到货运动车40下并装载上货运动车40,或将货物装载器件33从货运动车40上卸下并运送到运输工具上。
所述处理器与货运动车40和转接装置32连接,以控制转接装置32转运货物装载器件33,并在货物装载器件33卡接于货运动车40上后,控制货运动车40在轨道梁上移动。
其中,在需要运转货物装载器件33时,通过转接装置32将货物装载器件33从运输工具转送到货运动车40下并装载上货运动车40,处理器控制货运动车40在轨道梁上移动,或者,转接装置32将货物装载器件33从货运动车40上卸下并运送到运输工具上。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运输系统还包高架立柱360以及与所述轨道梁300对接的悬挂式道岔400。所述轨道梁300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轨道梁300设置在所述高架立柱360的相对两侧。
高架立体360的上部下表面左、右部对称开设有两个轨道槽,两个轨道槽贯通高架立柱360的前、后端,两个悬挂式轨道梁300安装于两个轨道槽内,该高架立柱360可方便且安稳设置于道路的隔离带中。
如图4-图10所示,所述货运动车40包括货运动车转向架330、悬挂装置350、集成吊具500。
所述货运动车转向架33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车架331、固定连接两车架331的横梁332、至少两个走行轮333、驱动装置334。
在本实施方式中,车架331采用钢板焊接结构。具体地,横梁332与两车架331通过焊接相连。
至少两个所述走行轮333分别转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车架331相对的表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走行轮333的数目为4个,每个车架331上设置两个走行轮333。所述走行轮333置于悬挂式轨道梁的走行轨上。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走行轮333具体采用钢轮。
驱动装置334固定于所述车架331上,所述驱动装置334与至少两个所述走行轮333连接,用于驱动至少两个所述走行轮333转动,使得所述走行轮333在走行轨移动,带动货运动车转向架移动。所述处理器与驱动装置334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334启动或者关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334的数目与所述走行轮333的数目相同,一个驱动装置334驱动一个走行轮333,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一个驱动装置334同时驱动两个、三个走行轮333。
所述驱动装置334包括电机3341、连接电机3341和走行轮333的齿轮箱3342。走行轮333设置在齿轮箱3342的输出轴上,电机3341与齿轮箱3342的输入轴连接。在采用一个电机341驱动两个走行轮333,电机3341横向布置,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同理,采用一个电机3341驱动一个走行轮333时,电机3341竖向布置,同样满足设计需求,本申请包含但不局限于这两种方案。具体地,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电机3341连接。
所述货运动车转向架330还包括:多个导向轮335、多个稳定轮336和至少两个轨道清扫装置33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清扫装置337的数目为具体四个。
多个导向轮335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车架331上,用于与走行轨所在的导向轨接触,以限定所述走行轮333的走行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轮335的转动平面与所述走行轮333的转动平面垂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轮335的数目为八个,一个车架331设置四个,具体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车架331上。
多个稳定轮336安装两车架331相对的表面上,稳定轮主要起到防止倾斜的作用。
两个所述轨道清扫装置337固定于两个所述车架331上,位置分别与两条走行轨的位置对应,用于在走行轮333走行过程中,清扫两条走行轨。具体地,所述轨道清扫装置焊接于车架331的端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清扫装置337也可固定于所述横梁332上。
具体地,所述走行轮333、导向轮335及稳定轮336均采用无轮缘钢轮。
所述悬挂装置350一端设置于所述横梁332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集成吊具500上。悬挂装置350包括中心销351、顶板352、悬挂臂353、安装座355,所述中心销351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板352上,另一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横梁332上,以将悬挂装置350设置于货运动车转向架330上。所述悬挂臂353设置于所述顶板352和安装座355之间,安装座355与集成吊具500固定相连。
所述集成吊具500包括:钢制吊具主体51、转锁机构组52和悬挂装置53。
所述钢制吊具主体51具体为钢材料制成,通过将所述钢制吊具主体51采用钢材料制成,以增加所述吊具的强度,提高能够承受的重力上限。所述钢制吊具主体51包括至少两条侧梁5101、至少两条第一横梁5102、至少两条支座梁5103和至少两条第二横梁5104。
所述至少两条侧梁5101相对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梁5101的数目为两条,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梁5101的数目可以为三条、四条或者更多条,具体数目可以根据结构强度需求和结构设计进行设置。具体地,所述至少两条侧梁5101中每条侧梁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固定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的双腹板。
所述至少两条第二横梁5104分别设置于所述至少两条侧梁5101的两端,且所述至少两条第二横梁5104中的每条第二横梁5104与所述至少两条侧梁5101的相对两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条横梁5104为中空结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条横梁5104也可以设置为实心结构。
所述至少两条第一横梁5102位于所述至少两条第二横梁5104之间,且所述至少两条第一横梁5102中的每条第一横梁5102与所述至少两条侧梁510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条第二横梁5104和所述至少两条第一横梁5102平行设置,且与所述至少两条侧梁5101垂直。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条第二横梁5104和所述至少两条第一横梁5102也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夹角的,且所述至少两条第二横梁5104和所述至少两条第一横梁5102与所述至少两条侧梁5101也可以设置为不垂直的,只要所述至少两条第二横梁5104和所述至少两条第一横梁510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至少两条侧梁5101上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第一横梁5102为中空结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第一横梁5102也可以设置为实心结构。
所述至少两条支座梁5103分别设置于所述至少两条第二横梁5104和所述至少两条第一横梁5102中相邻的第二横梁5104和第一横梁5102之间。具体地,所述至少两条支座梁5103设置有卡扣。
所述悬挂装置53固定于所述至少两条支座梁5103,承载所述吊具主体51以及固定于所述吊具主体上的货物装载器件的重力。
所述转锁机构组52包括第一转锁机构521和第二转锁机构522。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转锁机构521和第二转锁机构522连接,用于控制第一转锁机构521和第二转锁机构522与货物装载器件锁合或者分离。
所述第一转锁机构521包括第一转锁5211和第一控制电机5215,所述第一转锁5211用于锁死需要吊运的货物装载器件。所述第一控制电机5215控制所述第一转锁5211转动,以锁合于货物装载器件上。具体地,所述处理器与第一控制电机5215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控制电机5215启动或者关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锁机构521还包括第一传动杆5212、第一传动机构5213、第一连接杆5214。所述第一转锁5211、第一传动杆5212、第一传动机构5213、第一连接杆5214和第一控制电机5215顺次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5212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5104上。第一控制电机5215启动时,通过第一连接杆5214、第一传动机构5213,带动所述第一传动杆5222及第一转锁5211转动,完成将需要吊运的货物装载器件锁死的动作,便于吊运货物装载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横梁5104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传动杆5212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5104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横梁5104为实心结构时,所述第一传动杆5212也可以直接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5104上。
所述第二转锁机构522包括第二转锁5221和第二控制电机5225。所述第二转锁5221用于锁死需要吊运的货物装载器件。所述第二控制电机5225控制所述第二转锁5221转动,以锁合于所述货物装载器件上。具体地,所述处理器与第二控制电机5225连接,用于控制第二控制电机5225启动或者关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锁机构522还包括第二传动杆5222、第二传动机构5223、第二连接杆5224。所述第二转锁5221、第二传动杆5222、第二传动机构5223、第二连接杆5224、第二控制电机5225顺次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5222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5102上。所述第二控制电机5225启动时,通过第二连接杆5224、第二传动机构5 223,带动所述第二传动杆5222及第二转锁5221转动,完成将需要吊运的货物装载器件锁死的动作,便于吊运货物装载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横梁5102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传动杆5222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5102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横梁5102为实心结构时,所述第二传动杆5222也可以直接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5102上。
所述第二连接杆5224的长度与第一连接杆5214长度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杆522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杆5214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杆5214的长度适用于40英尺和45英尺的货物装载器件的起吊要求,所述第二连接杆5224的长度适用于于20英尺的货物装载器件的起吊要求。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杆5214和第二连接杆5224的长度可以设置为满足其它尺寸的货物装载器件的起吊要求,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所述第一转锁机构521在使用时,所述第二转锁机构522干涉所述第一转锁机构521的操作,所述第二转锁机构522在集成吊具的起吊方向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转锁机构521,从而在所述第一转锁机构521吊运货物装载器件时,所述第二转锁机构522不会对所述第二转锁机构521的吊运操作产生影响。在所述第二转锁机构522吊运时,由于所述第一转锁机构521的转锁5211在所述第二转锁机构522的外侧,因此,所述第一转锁机构521不会对第二转锁机构522的吊运操作造成影响。
如图11-图12所示,所述悬挂式轨道梁300包括:两平行设置的上纵向梁31、两平行设置的下纵向梁37、竖向联接36、竖向斜联35、轨道支撑座39和两走行轨31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上纵向梁31和两下纵向梁37均为H型钢制成,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上纵向梁31和两下纵向梁37可以为圆钢、方钢等制成。
所述两上纵向梁31通过多个横向稳定筋3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纵向梁31与所述横向稳定筋32之间连接方式为焊接结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纵向梁31与所述横向稳定筋32之间可通过铆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竖向联接36垂直固定连接对应的上纵向梁31和下纵向梁37,所述竖向斜联35倾斜固定连接对应的上纵向梁31和下纵向梁37。
具体地,所述竖向联接36和所述竖向斜联35与上纵向梁31和下纵向梁37之间均通过连接板33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联接36和所述竖向斜联35与上纵向梁31和下纵向梁37之间直接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纵向梁31和竖向联接36及竖向斜联35之间,所述下纵向梁37和竖向联接36及竖向斜联35之间均为铆接结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纵向梁31和竖向联接36及竖向斜联35之间,所述下纵向梁37和竖向联接36及竖向斜联35之间可为焊接方式连接,也可为螺栓等方式连接。
所述轨道支撑座39固定于所述两下纵向梁37上远离所述上纵向梁31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支撑座39与所述两下纵向梁37之间设置有纵向联接38。在本实施方式中,纵向联接38与下纵向梁37和轨道支撑座39之间通过铆钉方式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通过焊接或者螺钉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轨道支撑座39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两下纵向梁37相对两支撑板39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支撑座39为中空结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为实心结构,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所述两走行轨310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支撑板391上,作为集运小车的走行轨。
所述悬挂式轨道梁300上可以同时设置有多个货运动车,以对货物装载器件进行运送,提高运输效率。
如图13-图15所示,所述悬挂式道岔40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座44、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支座44上的多根支撑梁43、走行支架48、走行架支座410、驱动装置41、横梁架412、弧形走行架414和直走行架415。所述处理器与驱动装置41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41启动或者关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座44为L形的支座,所述两个支座44平行设置,多根所述支撑梁43平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所述支座44与所述支撑梁4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所述支座44和所述多根支撑梁43之间还设置有连接角钢45。
所述多根支撑梁43包括两外侧梁和设置在两外侧梁之间的内侧梁,所述内测梁的长度小于两外侧梁的长度,所述两内测梁与悬挂式轨道梁上的两上纵向梁分别对接。
走行支架48设置于两个所述的支座44之间,并位于多个所述支撑梁43的下方,固定于多个所述支撑梁4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走行支架48为框形。具体地,所述走行支架48通过连接板46和连接角钢47固定于支撑梁43上,所述连接板4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梁43上,所述连接角钢47固定于所述连接板46的另一端和所述走行支架48之间。
走行架支座410可移动地设置在走行支架48上,以相对于所述走行支架48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走行架支座410上设置有滚轮42,滚轮42置于所述走行支架48上。
所述驱动装置41为所述走行架支座410相对于走行支架48移动提供动力资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41包括电机417和丝杆411。所述电机417固定于所述走行支架48上。所述丝杆411一端与电机417连接,另一端与走行架支座410螺纹连接,以在所述丝杆411和所述走行架支座410之间形成螺纹副,在所述电机417启动时,所述电机417驱动丝杆411转动,从而通过所述丝杆411和所述走行架支座410之间的螺纹副驱动所述走行架支座410相对于所述走行支架48移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41也可以为液缸、气缸等其它的驱动装置,所述液缸或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走行支架48上,所述液缸或气缸的活塞杆固定于所述走行架支座410上。另外,所述丝杆411和所述走行架支座410之间也不限于通过螺纹副进行连接,可以是齿轮齿条的配合方式。
另外,为了实现精确的定位,优选地,所述电机417具体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417顺或逆时针旋转,使得走行架支座410作远离或者靠近伺服电机417的直线运动。
横梁架412固定于所述走行架支座410上,并位于走行架支座410下方,在所述走行架支座410相对于走行支架48移动时,带动所述横梁架412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架412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和连接槽钢49。所述上横梁固定于所述走行架支座410上,并位于走行架支座410上方,所述下横梁位于走行架支座410之下,所述下横梁通过连接槽钢49固定连接于所述走行架支座410和上横梁上。其中,上横梁和下横梁的数目为多个,均平行设置。
弧形走行架414和直走行架415固定于所述横梁架412的下方,用于与运输携带货物装载器件的电动集运小车的悬挂式轨道梁对接,以便于携带货物装载器件的电动集运小车通过。在位于一直线上的两悬挂式轨道梁需要连接时,启动驱动装置41,将直走行架415移动到两悬挂式轨道梁之间,连接两悬挂式轨道梁;在具有一定角度的两个悬挂式轨道梁需要连接时,启动驱动装置41,将直走行架415移动到两悬挂式轨道梁之间,连接两悬挂式轨道梁,从而实现两悬挂式轨道梁之间的连接。弧形走行架414上设置有便于货运动车运行的弧形走行轨413,直走行架415上设置有便于货运动车运行的直走行轨416。
假设初始位置为直走行架415与电动集运小车的悬挂式轨道梁对接,则在货运动车需要直线通过道岔时,控制网络中心不需要发送控制信息控制驱动装置41启动,因为,此时所述直走行架415与货运动车的运输轨道是对接的,货运动车直接通过即可;若货运动车需要弧线通过道岔,则控制网络中心需要发送控制信息,需要控制驱动装置41启动,驱动装置41驱动所述走行架支座410在所述走行支架48上移动,带动所述直走行架415和所述弧形走行架414相对于所述走行支架48移动,使得所述直走行架415与所述电动集运小车的运输轨道脱离,所述弧形走行架414与所述货运动车的悬挂式轨道梁对接,从而使得所述货运动车可弧线通过道岔。反之同理。
进一步地,在集成吊具500的两端同时配有吸能防撞装置,以防突发情况对集运车辆的冲击,确保集运车辆及运行货物的安全。同样,在货运动车与集成吊具500之间预留有安全钢索,确保在悬挂装置350失效等情况下货物装载器件110不掉落,保证运行安全。
所述电机3341的供电系统,采用第三轨接触式导电轨进行供电。货运动车在高架立柱360上的两侧悬挂式轨道梁300上相向运行,充分利用空中空间,同时不影响港口内部地面作业,该货运动车的出现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港口所存在的问题,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所述转接装置32的结构至少有如下三种:
第一、如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转接装置32的结构与所述转接装置700的结构相同,所述转接装置700至少包括:传送机构、抓取机构及升降机构;抓取机构将货物装载器件放置在传送机构上;传送机构将货物装载器件输送到升降机构处;升降机构将货物装载器件托起或放下。处理器与传送机构、抓取机构、升降机构通讯连接。
对传送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传送机构至少包括:第一框架71、链条、第一转轴组72及动力输出装置;第一转轴组72设置在第一框架71上;第一转轴组72中的各转轴上有齿轮;链条套在齿轮上,带动第一转轴组72中的各转轴转动;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链条连接,驱动链条转动。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动力输出装置的信号输入端通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输出装置为电机。
对升降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升降机构至少包括:伸缩机构73和基座;伸缩机构73的伸缩端与基座连接。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伸缩机构73的信号输入端通讯连接。
对基座的结构进行说明,基座至少包括:第二框架74及第二转轴组75;伸缩机构73的伸缩端与第二框架74连接;第二转轴组75设置在第二框架74上。
对基座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基座还至少包括:用于感应货物装载器件是否到达预定地点的感应元件;感应元件设置在基座上。感应元件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元件包括:位移传感器和/或红外传感器等。
对升降机构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升降机构还至少包括:用于感应伸缩机构73的伸缩量的测距元件;测距元件设置在伸缩机构73和/或基座上。
对抓取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抓取机构至少包括:伸缩臂76、第一支撑杆77、第二支撑杆78、第一伸缩杆79、第二伸缩杆710、第三伸缩杆711及吊具712;第一支撑杆77的第一端与第一框架71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77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杆78的第一端铰接;第二支撑杆78的第二端与伸缩臂76铰接;第一伸缩杆79的第一端与第一框架71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79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杆78铰接;第二伸缩杆710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杆78的第一端铰接,第二伸缩杆710的第二端与伸缩臂76的第一端铰接;第三伸缩杆711的第一端与伸缩臂76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三伸缩杆711的第二端与伸缩臂76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伸缩臂76的第二端与吊具71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杆79、第二伸缩杆710和第三伸缩杆711可以是气压杆,也可以是液压杆,本发明实施例对伸缩杆的驱动方式不做出具体的限制。
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化功能,还至少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感应元件和测距元件的信号输出端通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伸缩机构73、动力输出装置、第一伸缩杆79、第二伸缩杆710、第三伸缩杆711、吊具712的信号输入端通讯连接。由控制器根据需要控制伸缩机构73、动力输出装置、第一伸缩杆79、第二伸缩杆710、第三伸缩杆711和吊具712工作。
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故障报警功能,还至少包括:报警设备;报警设备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报警设备包括:蜂鸣器、指示灯等。
当本发明实施例在工作前,首先需保证传送机构被固定在多式联运互通系统的轨道梁正下方的地面上,且传送机构中的转轴的轴线与轨道垂直,且传送机构的中心线与轨道的中心线在同一个垂直平面内。升降机构固定于混凝土地面上,且布置于传送机构中间。升降机构在初始位置时,升降机构上的第二转轴组75与传送机构中的第一转轴组72在同一水平面内。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将货物装载器件从集卡或铁路平车转接至多式联运互通系统的过程包括:
第三伸缩杆711伸长,带动伸缩臂76伸出,同时第一伸缩杆79缩短,第二伸缩杆710也缩短,使得吊具712运动至货物装载器件的正上方。然后第二伸缩杆710伸长,使吊具712下降至吊具712的锁头插入货物装载器件吊装位置。第二伸缩杆710停止工作,吊具712的锁头工作,抓取并锁定货物装载器件。然后第一伸缩杆79伸长,第二伸缩杆710缩短,使得货物装载器件脱离集卡或铁路平车至一定高度。第三伸缩杆711缩短,带动伸缩臂76向传送机构方向运动。然后第一伸缩杆79缩短,第二伸缩杆710伸长,使货物装载器件降落至第一转轴组72上。吊具712解锁,第一伸缩杆79伸长,第二伸缩杆710缩短,将吊具712拉升至一定高度使得吊具712完全脱离放在第一转轴组72上的货物装载器件且当货物装载器件做水平运动时,不会与之干涉。然后第一转轴组72开始转动,从而带动货物装载器件运动至第二框架74上。当感应元件感应到货物装载器件时,说明货物装载器件完全位于第二框架74上。这时第一转轴组72停止工作,伸缩机构73开始做上升运动直至工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的轨道上的货运动车抓取并锁定货物装载器件。伸缩机构73开始做下降运动直至初始位置。至此,货物装载器件从集卡或铁路平车转接至多式联运互通系统的整个过程完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测距元件对伸缩机构73的伸缩量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到的数据发送到控制器,从而判断伸缩机构73是否出现故障。若伸缩机构73出现故障,则通过报警设备进行故障报警。
若货物装载器件从多式联运互通系统转接至集卡或铁路平车,其运动过程与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需要成对设置对称分布的抓取机构,从而提高抓取的稳定性。
第二、如图18所示,所述转接装置32的结构与所述转接装置800的结构相同,所述转接装置800至少包括:抓取机构及升降机构;抓取机构将货物装载器件放置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将货物装载器件托起或放下。处理器与传送机构、抓取机构、升降机构通讯连接。
对升降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升降机构至少包括:伸缩机构83和基座;伸缩机构83的伸缩端与基座连接。
对基座的结构进行说明,基座至少包括:框架84及支撑台85;伸缩机构83的伸缩端与框架84连接;支撑台85设置在框架84上。
对基座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基座还至少包括:用于感应货物装载器件是否到达预定地点的感应元件;感应元件设置在基座上。感应元件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元件包括:位移传感器和/或红外传感器等。
对升降机构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升降机构还至少包括:用于感应伸缩机构83的伸缩量的测距元件;测距元件设置在伸缩机构83和/或基座上。
对抓取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抓取机构至少包括:伸缩臂86、第一支撑杆87、第二支撑杆88、第一伸缩杆89、第二伸缩杆810、第三伸缩杆811及吊具812;第一支撑杆87的第一端与第一框架81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87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杆88的第一端铰接;第二支撑杆88的第二端与伸缩臂86铰接;第一伸缩杆89的第一端与第一框架81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89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杆88铰接;第二伸缩杆810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杆88的第一端铰接,第二伸缩杆810的第二端与伸缩臂86的第一端铰接;第三伸缩杆811的第一端与伸缩臂86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三伸缩杆811的第二端与伸缩臂86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伸缩臂86的第二端与吊具81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杆89、第二伸缩杆810和第三伸缩杆811可以是气压杆,也可以是液压杆,本发明实施例对伸缩杆的驱动方式不做出具体的限制。
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化功能,还至少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感应元件和测距元件的信号输出端通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伸缩机构83、第一伸缩杆89、第二伸缩杆810、第三伸缩杆811、吊具812的信号输入端通讯连接。由控制器根据需要控制伸缩机构83、第一伸缩杆89、第二伸缩杆810、第三伸缩杆811和吊具812工作。
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故障报警功能,还至少包括:报警设备;报警设备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报警设备包括:蜂鸣器、指示灯等。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将货物装载器件从集卡或铁路平车转接至多式联运互通系统的过程包括:
第三伸缩杆811伸长,带动伸缩臂86伸出,同时第一伸缩杆89缩短,第二伸缩杆810也缩短,使得吊具812运动至货物装载器件的正上方。然后第二伸缩杆810伸长,使吊具812下降至吊具812的锁头插入货物装载器件吊装位置。第二伸缩杆810停止工作,吊具812的锁头工作,抓取并锁定货物装载器件。然后第一伸缩杆89伸长,第二伸缩杆810缩短,使得货物装载器件脱离集卡或铁路平车至一定高度。第三伸缩杆811缩短,带动伸缩臂86向升降机构方向运动。然后第一伸缩杆89缩短,第二伸缩杆810伸长,使货物装载器件降落至框架84上。当感应元件感应到货物装载器件时,说明货物装载器件完全位于框架84上。这时吊具812解锁,伸缩机构83开始做上升运动直至工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的轨道梁上的货运动车抓取并锁定货物装载器件。伸缩机构83开始做下降运动直至初始位置。至此,货物装载器件从集卡或铁路平车转接至多式联运互通系统的整个过程完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测距元件对伸缩机构83的伸缩量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到的数据发送到控制器,从而判断伸缩机构83是否出现故障。若伸缩机构83出现故障,则通过报警设备进行故障报警。
若货物装载器件从多式联运互通系统转接至集卡或铁路平车,其运动过程与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如图19和20所示,所述转运装置包括底架99、升降机构92、升降台910、升降驱动装置914、多个行走轮93和行走驱动装置94、平移装置917。处理器与升降驱动装置914、行走驱动装置94通讯连接。
所述平移装置917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架99上。具体地,所述平移装置917包括平移板919和平移驱动装置918,所述平移板919位于所述升降机构92和所述底架99之间,所述平移驱动装置918一端固定于所述平移板919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架99上,所述平移驱动装置918用于驱动所述平移板919在所述底架99上平移,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平移板919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底架99的移动方向不同,具体地,所述平移板919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底架99的移动方向垂直垂直。所述平移驱动装置918可以采用液缸、气缸,或者电机和齿轮齿条的组合方式。处理器与平移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升降机构92连接于所述平移装置917和所述升降台910之间,通过调整所述升降机构92,可调节所述平移装置917和所述升降台910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机构92为X形结构。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914与所述升降机构92连接,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914启动后,驱动所述升降机构92带动所述升降台910上升或者下降。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升降电机95、与升降电机95连接的液压站96、连接液压站96和所述升降机构92的液压缸915。
所述升降台910用于承载货物装载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台910为平板状。所述升降台910上与所述升降机构92相背的表面,即用于承载货物装载器件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锁头组911、第二锁头组912、两凸梁913。所述第一锁头组911具体为四个凸点,用于卡设于货物装载器件的底部,防止货物装载器件在转运过程中由于振动、转向,与所述升降台910产生相对位移。所述第二锁头组912位于第一锁头组911的外侧。
两凸梁913分别位于所述升降台910的两端,并位于所述第一锁头组911的外侧,所述第二锁头组912设置于所述两凸梁913上,使得所述第二锁头组912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锁头组911。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采用设置两凸梁913的方式,如采用多个凸块的方式,也可以使得所述第二锁头组912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锁头组911。
从而尺寸较小如20英尺的货物装载器件置于升降台910上时,20英尺的货物装载器件底部卡设于第一锁头组911上,由于所述第二锁头组912位于第一锁头组911的外侧,因此,即便第二锁头组912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锁头组911,也不会与20英尺的货物装载器件发生干涉,从而不会对货物装载器件的运输产生影响。
若在尺寸较大如40英尺、45英尺的货物装载器件置于升降台910上时,由于第二锁头组912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锁头组911,因此,40英尺、45英尺的货物装载器件的底部同样可以卡设于所述第二锁头组912上,不会受到第一锁头组911的影响,从而使得在防止货物装载器件与所述升降台910产生相对位移的同时,能够满足转运不同尺寸货物装载器件的要求。
多个行走轮93固定于所述底架99之下,在所述对个行走轮93转动时,用于带动转运装置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行走轮93的数目为4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架99的两端。
行走驱动装置94固定于底架99上,与所述行走轮9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93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行走驱动装置94的数目与行走轮3的数目相同,一个驱动装置94驱动一个行走轮93,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一个驱动装置94驱动两个行走轮93、三个行走轮93、四个行走轮93等方式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94具体为电机,电机由蓄电池供电。蓄电池可设置有底架99的底部或者上部,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所述底架99的强度,所述底架99为全钢焊接结构。具体地,所述底架99包括至少两端梁98、至少两侧梁97、多个横梁(图未标示)和底板916。所述至少两端梁98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至少两测梁97的两端,所述多个横梁设置于所述至少两端梁98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侧梁97连接。所述底板916固定于所述至少两端梁98、至少两侧梁97、多个横梁之上。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底板91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行走轮93运行方向与端梁98的长方向平行。
行走轮93可以采用橡胶轮或万向轮,转运装置的动能提供方式可由超级电容供电,在起始位置或指定位置布置速冲电桩。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将货物装载器件33从港口货物装载器件码头运输至铁路、公路或航空等货物装载器件物流中心的货物装载器件接驳作业过程如下:
(1)由装货处的转接装置32的抓取机构从港口货物装载器件码头接取港口货物装载器件装卸岸桥接取C0001#货物装载器件33(假定该货物装载器件33的编号为C0001#),通过转接装置32的传送机构将C0001#货物装载器件33短距离运输至车辆货运动车停靠的货物装载器件装卸点,再通过转接装置32的升降机构将C0001#货物装载器件33举升到适当高度;
(2)通过处理器控制轨道系统30上的货运动车31运行至该装卸点,再利用货运动车31的吊具29抓取C0001#货物装载器件33,并沿着轨道梁将C0001#货物装载器件33自动运输至多式联运物流中心货物装载器件指定卸货点;
(3)由卸货处的转接装置32的升降机构从货运动车31上接转C0001#货物装载器件33,再通过转接装置32的传送机构和抓取机构将C0001#货物装载器件33转运至预先停靠在该装卸位置的公路集卡或铁路货物装载器件运输车上。至此,本发明实施例对C0001#货物装载器件33从港口至多式联运物流中心的运输过程结束。
本发明实施例同样可以将货物装载器件33从铁路、公路或航空等货物装载器件物流中心运输至港口货物装载器件码头,具体作业过程与上述作业过程正好相反,此处不再赘述。
【技术效果】
通过轨道系统30连接各港口和铁路、航空物流中心,通过处理器控制转接装置32转运货物装载器件33,并在货物装载器件33卡接于货运动车31上后,控制货运动车31在轨道系统30上移动,从而实现了港口和铁路、航空物流中心之间的多式联运。此外,通过轨道系统代替公路货物装载器件运输卡车,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且还降低了对地面交通运输造成的压力,还保护了环境。
本发明实施例借助于空中轨道系统30,实现了各种货物装载器件集散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等物流体系之间的有机衔接,完全达到“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要求,可以充分释放地面交通运输能力。本发明实施例完全契合国家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的战略,为货物装载器件多式联运智能、高效转运提供了一种整体解决方案。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式联运互通系统至少包括:高架立柱、轨道系统、货运动车、转接装置、处理器;
所述轨道梁设置在所述高架立柱上;
所述货运动车可移动地设置在轨道系统的轨道梁上;
所述转接装置用于将货物装载器件从运输工具转送到所述货运动车下并装载上所述货运动车,或将所述货物装载器件从所述货运动车上卸下并运送到运输工具上;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货运动车和所述转接装置连接,以控制所述转接装置转运所述货物装载器件,并在货物装载器件卡接于所述货运动车上后,控制所述货运动车在所述轨道梁上移动;
其中,在需要运转货物装载器件时,通过所述转接装置将所述货物装载器件从运输工具转送到所述货运动车下并装载上所述货运动车,处理器控制所述货运动车在所述轨道梁上移动,或者,所述转接装置将所述货物装载器件从所述货运动车上卸下并运送到运输工具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运动车包括:货运动车转向架、悬挂装置、集成吊具;
所述转向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车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车架的横梁、至少两个走行轮、走行轮驱动装置;至少两个所述走行轮分别转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车架相对的表面上;所述走行轮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走行轮驱动装置与至少两个所述走行轮连接,用于驱动至少两个所述走行轮转动;
所述悬挂装置一端设置于所述横梁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集成吊具上
所述悬挂式轨道梁安装于所述高架立体上,所述悬挂式轨道梁上设置有两条走行轨;
所述货运动车的至少两个所述走行轮分别位于两条所述走行轨上;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走行轮驱动装置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运动车转向架还包括: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车架上多个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转动平面与所述走行轮的转动平面垂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运动车转向架还包括:安装两所述车架相对的表面上多个稳定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互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包括中心销、顶板、悬挂臂、安装座,所述中心销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板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悬挂臂设置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集成吊具固定相连。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互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吊具包括:钢制吊具主体、转锁机构组和吊具悬挂装置;
所述转锁机构组包括第一转锁机构和与所述第一转锁机构尺寸不同的第二转锁机构;所述第一转锁机构包括第一转锁和第一控制电机,所述第一控制电机控制所述第一转锁转动;所述第二转锁机构包括第二转锁和第二控制电机,所述第二控制电机控制所述第二转锁转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和所述第二控制电机连接。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所述的互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悬挂式轨道梁对接的道岔,所述道岔包括可移动的弧形走行架和直走行架以及对接驱动装置,所述弧形走行架和所述直走行架分别设置有弧形走行轨和直走行轨,所述对接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弧形走行架和直走行架移动,以使得所述弧形走行架或直走行架与所述悬挂式轨道梁对接;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对接驱动装置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装置至少包括:传送机构、抓取机构及升降机构;所述抓取机构将货物装载器件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上;所述传送机构将所述货物装载器件输送到所述升降机构处;所述升降机构将所述货物装载器件托起或放下;将货物装载器件装载上所述货运动车或将货物装载器件从所述货运动车上卸下;所述处理器与所述传送机构、所述抓取机构、所述升降机构通讯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互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至少包括:第一框架、链条、第一转轴组及动力输出装置;所述第一转轴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上;所述第一转轴组中的各转轴上有齿轮;所述链条套在所述齿轮上,带动所述第一转轴组中的各转轴转动;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链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装置包括底架、升降装置、升降台、升降驱动装置、多个行走轮和行走驱动装置;
所述升降装置连接于所述底架和所述升降台之间;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驱动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升降台上升或者下降;
所述多个行走轮固定于所述底架之下;
所述行走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底架上,与所述行走轮连接,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所述行走驱动装置通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35898.0A CN106379747B (zh) | 2016-10-24 | 2016-10-24 |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 |
PCT/CN2017/094334 WO2018076836A1 (zh) | 2016-10-24 | 2017-07-25 | 一种空中轨道多式联运互通系统 |
EP17865269.9A EP3428093B1 (en) | 2016-10-24 | 2017-07-25 | Aerial railway-based multimodal transport interconnecting system |
SG11201807463YA SG11201807463YA (en) | 2016-10-24 | 2017-07-25 | Aerial railway-based multimodal transport interconnecting system |
AU2017348146A AU2017348146B2 (en) | 2016-10-24 | 2017-07-25 | Sky rail-based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interworking system |
BR112018069262-0A BR112018069262B1 (pt) | 2016-10-24 | 2017-07-25 | Sistema interoperado de transporte multimodal à base de trilhos aéreos |
ZA2019/03265A ZA201903265B (en) | 2016-10-24 | 2019-05-23 | Sky rail-based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interworking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35898.0A CN106379747B (zh) | 2016-10-24 | 2016-10-24 |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79747A true CN106379747A (zh) | 2017-02-08 |
CN106379747B CN106379747B (zh) | 2017-10-13 |
Family
ID=57957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35898.0A Active CN106379747B (zh) | 2016-10-24 | 2016-10-24 |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428093B1 (zh) |
CN (1) | CN106379747B (zh) |
AU (1) | AU2017348146B2 (zh) |
BR (1) | BR112018069262B1 (zh) |
SG (1) | SG11201807463YA (zh) |
WO (1) | WO2018076836A1 (zh) |
ZA (1) | ZA201903265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76836A1 (zh) * | 2016-10-24 | 2018-05-03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空中轨道多式联运互通系统 |
WO2019057186A1 (zh) * | 2017-09-22 | 2019-03-28 | 王燏斌 | 一种集装箱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 |
CN109664897A (zh) * | 2018-12-29 | 2019-04-23 | 浙江领航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空中客车的行走驱动装置 |
CN112498380A (zh) * | 2019-09-16 | 2021-03-16 | 山东启和云梭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驾驶多式联运车及运输系统 |
CN114075889A (zh) * | 2021-10-29 | 2022-02-22 | 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升降式辅助停车系统 |
CN114380068A (zh) * | 2022-01-19 | 2022-04-22 | 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站场内集装箱转运系统和集装箱转运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97924B (zh) * | 2019-08-21 | 2024-07-23 | 中建空列(北京)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隧道的空铁轨道交通系统 |
CN111055855B (zh) * | 2019-12-31 | 2021-02-26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升降式车架以及空中运输车辆 |
CN110921343B (zh) * | 2019-12-31 | 2024-10-01 | 焦作科瑞森重装股份有限公司 | 履带式自平衡转载桥 |
CN112373338A (zh) * | 2020-11-27 | 2021-02-19 | 李福友 | 一种汽车充电桩 |
CN112862320B (zh) * | 2021-02-08 | 2022-10-21 |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装箱码头空轨集疏运系统 |
CN114890069A (zh) * | 2022-06-24 | 2022-08-12 | 安徽康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可方便运送物件至桥梁两端的转运装置及其运送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9922538U1 (de) * | 1999-12-22 | 2001-05-03 | AUTEFA Automation GmbH, 86316 Friedberg | Verteileinrichtung für Güter |
CN201296509Y (zh) * | 2008-09-01 | 2009-08-26 | 高建飞 | 三轨重型积放输送设备 |
WO2011059134A1 (ko) * | 2009-11-10 | 2011-05-19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모바일 택시 견인 트레인 |
EP2419583B1 (fr) * | 2009-04-14 | 2015-04-01 | Jean-Marc Suzanne | Installation et procede de stockage de matieres dangereuses conditionnees en container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L104578A (en) * | 1993-02-01 | 1995-07-31 | Mind E M S G Ltd | Transcontinental transport system |
DE4332232C1 (de) * | 1993-09-22 | 1995-02-02 | Klaus Schroeder | Vorrichtung zum schnellen Umschlag von Transportbehältern |
DE19533256A1 (de) * | 1995-09-08 | 1997-04-30 | Krupp Foerdertechnik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Umschlagen von Ladegut zwischen Schienen- und Straßenfahrzeugen |
EP0831002A1 (de) * | 1996-09-24 | 1998-03-25 | MANNESMANN Aktiengesellschaft | Vorrichtung zum Horizontal-Umschlag von Lasten |
ITMI20020337A1 (it) * | 2002-02-20 | 2003-08-20 | Guido Porta | Metodo di trasporto ferroviario ed apparecchiatura per il carico e loscarico dei convogli |
US8746153B2 (en) * | 2005-09-28 | 2014-06-10 | Leonard D. Barry | Go-between container transfer and system |
US8585347B2 (en) * | 2007-06-26 | 2013-11-19 | Mi-Jack Products, Inc. | Hub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
JP5581048B2 (ja) * | 2009-12-21 | 2014-08-27 |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 物品搬送装置 |
CN106379747B (zh) * | 2016-10-24 | 2017-10-13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 |
-
2016
- 2016-10-24 CN CN201610935898.0A patent/CN106379747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7-25 BR BR112018069262-0A patent/BR112018069262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07-25 AU AU2017348146A patent/AU201734814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7-25 SG SG11201807463YA patent/SG11201807463YA/en unknown
- 2017-07-25 WO PCT/CN2017/094334 patent/WO201807683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7-25 EP EP17865269.9A patent/EP3428093B1/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5-23 ZA ZA2019/03265A patent/ZA201903265B/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9922538U1 (de) * | 1999-12-22 | 2001-05-03 | AUTEFA Automation GmbH, 86316 Friedberg | Verteileinrichtung für Güter |
CN201296509Y (zh) * | 2008-09-01 | 2009-08-26 | 高建飞 | 三轨重型积放输送设备 |
EP2419583B1 (fr) * | 2009-04-14 | 2015-04-01 | Jean-Marc Suzanne | Installation et procede de stockage de matieres dangereuses conditionnees en containers |
WO2011059134A1 (ko) * | 2009-11-10 | 2011-05-19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모바일 택시 견인 트레인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76836A1 (zh) * | 2016-10-24 | 2018-05-03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空中轨道多式联运互通系统 |
WO2019057186A1 (zh) * | 2017-09-22 | 2019-03-28 | 王燏斌 | 一种集装箱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 |
CN109664897A (zh) * | 2018-12-29 | 2019-04-23 | 浙江领航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空中客车的行走驱动装置 |
CN112498380A (zh) * | 2019-09-16 | 2021-03-16 | 山东启和云梭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驾驶多式联运车及运输系统 |
CN112498380B (zh) * | 2019-09-16 | 2021-12-28 | 山东启和云梭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驾驶多式联运车及运输系统 |
CN114075889A (zh) * | 2021-10-29 | 2022-02-22 | 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升降式辅助停车系统 |
CN114380068A (zh) * | 2022-01-19 | 2022-04-22 | 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站场内集装箱转运系统和集装箱转运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SG11201807463YA (en) | 2018-09-27 |
WO2018076836A1 (zh) | 2018-05-03 |
EP3428093A4 (en) | 2019-11-27 |
AU2017348146A1 (en) | 2019-06-06 |
BR112018069262B1 (pt) | 2022-08-23 |
BR112018069262A2 (pt) | 2019-07-30 |
EP3428093B1 (en) | 2021-09-15 |
AU2017348146B2 (en) | 2020-12-24 |
EP3428093A1 (en) | 2019-01-16 |
ZA201903265B (en) | 2021-05-26 |
CN106379747B (zh) | 2017-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79747B (zh) |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 | |
CN106564764B (zh) |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 | |
CN106516779B (zh) |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 | |
CN106564766B (zh) | 一种运输系统 | |
CN106627603B (zh) |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控制系统 | |
CN206486008U (zh) |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 | |
CN101229883A (zh) | 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 | |
CN111762687B (zh) | 一种集装箱公铁联运侧面装卸系统及方法 | |
US11097749B2 (en) |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interworking system | |
CN106364494B (zh) | 一种货运动车 | |
CN203529824U (zh) | 新能源驱动轮胎式龙门起重机 | |
CN206654045U (zh) | 一种运输车辆 | |
CN206218854U (zh) | 一种运输系统 | |
CN212221792U (zh) | 一种用于集装箱港口的输送装置 | |
CN106315154A (zh) | 一种悬挂式道岔及轨道系统 | |
CN203127520U (zh) | 一种集装箱结构折叠轨道专用自卸式施工设备 | |
CN206466734U (zh) |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系统 | |
CN201817210U (zh) | 用于造船的轮胎式船段空中翻身龙门式起重机 | |
AU2017348143B2 (en) | Straddle-type multimodal transport interconnecting system | |
CN206654053U (zh) | 一种运输车辆转向架 | |
CN202986918U (zh) | 一种矿用集装箱搬运车 | |
CN101905839A (zh) | 用于造船的轮胎式船段空中翻身龙门式起重机 | |
CN113800407B (zh) | 车载式起重设备及具有其的运输车 | |
CN203529734U (zh) | 带防刹车抱死装置的轮胎式龙门起重机 | |
CN117886218A (zh) | 一种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