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61696A - 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含胆固醇的脂质体两性霉素的制剂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含胆固醇的脂质体两性霉素的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61696A
CN106361696A CN201611025483.6A CN201611025483A CN106361696A CN 106361696 A CN106361696 A CN 106361696A CN 201611025483 A CN201611025483 A CN 201611025483A CN 106361696 A CN106361696 A CN 106361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hotericin
nanometer liposome
liposome
saline
nano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254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61696B (zh
Inventor
L·沃玛
J·N·沃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PH KAIER INNOVATION PRIVATE CO Ltd
Lifecare Innovations Pvt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PH KAIER INNOVATION PRIVA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PH KAIER INNOVATION PRIVA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PH KAIER INNOVATION PRIVAT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361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61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61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616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0Dispersions; Emuls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4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7048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oxy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leucoglucosan, hesperidin, erythromycin, nystatin, digitoxin or digox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0Dispersions; Emulsions
    • A61K9/127Liposo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0Antimyco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5/00Nanobiotechnology or nanomedicine, e.g. protein engineering or drug deliv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4Skin, i.e. galenical aspects of topical com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48Eye, e.g. artificial tea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8Diluting, dispersing or mixing samp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Onc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新制剂,所述制剂包含在盐水悬浮液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

Description

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含胆固醇的脂质体两性霉素的制剂
本分案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1080001964.8,申请日为2010年3月4日,发明名称为“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含胆固醇的脂质体两性霉素的制剂”的原始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纳米脂质体(nanosomal)系统的新药物递送系统。
在本研究中,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术(cryoEM)研究了在盐水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样品。分析了未超声处理以及超声处理(sonication)之后的新鲜样品和两年的样品。cryoEM图像的分析包括尺寸分布和整体形态学,例如层性质(lamellarity)(单层与多层)和聚集。
背景技术:
在免疫缺陷和具有免疫能力的患者中,由不同属的酵母真菌和皮肤真菌导致的全身性和局部真菌病上升的发病率仍是重要和未能充分解决的医学问题。导致的死亡率和令人担忧的增加的发病率引起重大关注。对于迄今所有已发现的药物,存在有限的治疗谱、不良的功效、适合的制剂的限制、药物不良反应和威胁生命的毒性的问题,并且经常存在上述问题的某些或全部的组合。多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显示出最有希望的广谱和功效。但是,大部分这些化合物的毒性妨碍了它们用作治疗剂。
两性霉素B是唯一仍广泛用于临床的多烯大环内酯,尽管事实上,例如脱氧胆酸钠胶束悬浮液、脂质体、脂质络合物和脂质胶体分散体的多种制剂均不同程度地具有威胁生命的肾毒性。
两性霉素B制剂的目的是去除肾毒性、使制剂稳定、确保低剂量的有效性和甚至在高剂量避免毒性和药物不良反应。
存在大量的描述两性霉素B制剂的已授权/提交的专利和出版物。除了下文描述的4种制剂,没有其它制剂是可应用的,因为它们不能够使这类其它制剂充分成为肾脏/安全的。
在所有已知的两性霉素B制剂中,组分选自磷脂/脂质和稳定剂的大量选择。由于已知两性霉素B在盐水中沉淀,没有制剂浸于盐水中。
1.常规两性霉素B:在5%葡萄糖中的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胶体悬浮液,
功效33% 肾毒性67%
两性霉素B不溶于水性介质。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如下最低限度地克服了该问题:通过将两性霉素B溶解在脱氧胆酸盐中,配制成5%的葡萄糖水溶液中的胶束悬浮液。两性霉素B在NaCl中沉淀,因此在脱氧胆酸盐中的两性霉素B既不在NaCl中制备,也不在盐水中稀释。此外,将该悬浮液冻干以使制剂稳定。
2.在5%葡萄糖中稀释的脂质体两性霉素B
功效77% 肾毒性20%
脂质体两性霉素B由在作为缓冲液的4.5%蔗糖和琥珀酸二钠六水合物中的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双硬脂酰基磷脂酰甘油、胆固醇和α生育酚的组合组成,所述脂质体两性霉素B是经过对磷脂、甾醇、膜稳定糖和它们的不同比例的大量组合进行选择得到的。尽管使用膜稳定蔗糖,还是将该制剂冻干以克服不稳定性。已报道该脂质体两性霉素B制剂在盐水中沉淀,因此严禁在盐水中稀释或接触盐水。
美国专利4766046描述:
由于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尺寸和不稳定性,还不能制备和储存在若干周的保存时期内没有显著(几倍)尺寸增加的小-直径(diamater)两性霉素B脂质体。因此,由于不同的体内脂质体摄取和药物释放以及涉及脂质体尺寸的毒性性质,难以控制和评价储存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治疗指数。当脂质体尺寸大于1-2微米时,尺寸不稳定性问题特别严重,因为包含胆固醇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实质上比更小、原始尺寸的脂质体更具毒性。迄今,仅仅通过在制备后不久给予特定尺寸的脂质体,才解决尺寸稳定性问题。在通常的临床环境中,这当然是不切实际的药物递送方法。
3.在5%葡萄糖中稀释的两性霉素B脂质络合物
功效34% 肾毒性63%
该制剂由两性霉素B、合成的磷脂即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和二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组成。在给药之前将水性悬浮液稀释于5%葡萄糖中。相对于常规两性霉素B,其功效和毒性性质均无改善。
4.稀释于5%葡萄糖中的两性霉素B胶体分散剂
功效46% 肾毒性40%
将氨丁三醇、无水乙二胺四乙酸(edentate)二钠和HCl乳糖一水合物与两性霉素B和胆固醇基硫酸钠冻干。
存在于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中的葡萄糖显著地减少局部应用制剂的有益效果。暗示葡萄糖的抑制原理涉及由葡萄糖引起的高黏度或由葡萄糖引起的胶体颗粒的脂质/水界面上的变化(Crowe JH等人1988Biochim.Biophys Acta.947:367-384)。甚至最好的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治疗成功率(success)是77%,其不如(sub par)本发明。
因此,在本发明中构思用盐水代替葡萄糖,其具有降低两性霉素B肾毒性的附加优势。根据众所周知的和记载的事实,盐水导致两性霉素B1-4的沉淀,独特地设计脂质组合物和脂质与药物的比率以确保在纳米脂质体中的两性霉素B被固定,以预防纳米脂质体药物的沉淀。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盐水悬浮液中被稳定的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新制剂,其具有降低的肾毒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在盐水悬浮液中被稳定的、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的新制剂,其具有增强的抗真菌活性。
仍然是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在盐水悬浮液中被稳定的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的制剂,其非常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在盐水悬浮液中被稳定的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的新制剂,其毒性更低。
仍然是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在盐水悬浮液中被稳定的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的新制剂,其中由于两性霉素B的高抗感染活性,所使用的两性霉素B的剂量是非常小的。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不同用途的新制剂,所述用途目的在于为了更高的抗感染活性优化更低的两性霉素B的剂量,以及进一步将肾/毒性最小化和例如静脉内、眼的和局部等多种用途的稳定的制剂。
发明概述: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新制剂,所述新制剂包含:在悬浮液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纳米脂质体。
根据本发明,也提供了用于制备在盐水悬浮液中被稳定的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的新制剂的方法。
发明详述:
在溶液中,浓度是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质分子的数量,所述溶剂在注射、灌注或其它液体剂型的情况下通常是含水的,而在包括混悬剂(例如胶体混悬剂)的颗粒制剂中,通过承载药物的颗粒的数量确定药物的有效浓度。这种载体是用于注射、口服或吸入、透皮等的脂质、蛋白质或其它生物可降解的载体和主要用于局部制剂的非生物可降解载体的不同纳米或微米尺寸的集合。在本发明中,纳米脂质体具有优化的脂质与药物的高比率,以增加每单位量药物含有药物的纳米脂质体的数量,并通过给药之前补充纳米化(nanofication)由此实现功效最优化。
颗粒尺寸的脂质与药物的比率的优化基于本发明的新概念,该新概念为通过在制备后和给药前增加制剂中API载体颗粒的数量,以增加活性药物的有效浓度。这通过降低更多含有脂质的制剂的颗粒尺寸而实现。在制剂中,因为优化的脂质与药物的更高比率,存在更大数目的颗粒/mg药物。更多颗粒导致药物在体内更好/更高的分布。由于在悬浮液中存在更有效的药物浓度,存在更多数量的遍及身体均匀地分布的分子。这将减少所需要的治疗剂量。由于例如两性霉素B的API在更高剂量下具有毒性,通过降低API的需要,将自动减少对动物/患者的毒性并因此导致更安全的药物制剂。
在颗粒制剂中的API包囊于载体颗粒的多个层中。疏水/亲脂药物维持插入在脂质纳米脂质体的脂质双层中,因此甚至当这类纳米脂质体分裂或破碎时所述药物不释放在水性体内环境中。包囊于脂质纳米脂质体中的这种药物从纳米脂质体的表面转移至靶细胞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包囊于纳米脂质体内层中的药物不用于治疗且停止通过网状内皮系统细胞被吞噬并从体内治疗链中退出。药物在内层中累积的包囊是纳米脂质体表面层上的数倍。如果多层纳米脂质体的所有层分离以形成新的小的多个纳米脂质体,包囊药物的内层将因此转化成纳米脂质体的外部暴露药物的层中,可以从逻辑上预期,在没有任何API加入至该混合层制剂的情况下,药物的有效浓度将增加。通过在患者的床边使混合层微米和/或纳米脂质体经历超声分裂(disruption),得到更高活性浓度以实现更高治疗功效的最优化将使其成为可能。从混合层群体中,各颗粒使各转化为若干纳米脂质体的若干层可获得。通过增加纳米脂质体的数量,大部分在载体颗粒中的API被带至表面,因此与载有药物的纳米脂质体的数量增加成比例地增加了治疗功效。在本实例中,如下表所示,脂质与药物的比率为45:1至45:15。
表:1
不同的脂质制剂的形状和尺寸
脂质基质:药物表示越大-
脂质体的数量/mg药物越大,因此效果更好。
纳米化方法:
按照本发明,通过使用超声处理器,已创建了实施床边药物纳米化的新方法。该仪器允许自动操作并将颗粒转化为更小和更少层的纳米脂质体,以致通过下文列举的原理优化地增加治疗功效。
在炎症部位对毛细血管实施开窗术,其变得更具渗透性,这允许细胞的运动和颗粒物质从循环血向周围的炎症位置迁移/交换。通过将较大的载体颗粒转化为纳米脂质体可以促进通过开窗术使颗粒物质中的药物向炎症区域递送的增强。由于在靶位含有药物的纳米脂质体浓度的量增加的结果,纳米化导致治疗功效的增强。
另外纳米化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减少较大颗粒由于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的丧失。较大颗粒被清除细胞快速地鉴定为外来颗粒,因此被快速地吞噬和从循环中快速清除。吞噬的速率与载有药物的颗粒的尺寸成反比。因此,通过将大的和多层的颗粒转化为纳米脂质体减小尺寸,将增大血浆半衰期和延缓吞噬的丧失,因此进一步增加治疗功效。
本发明涉及利用一系列基于纳米脂质体系统的新药物递送系统技术的控释药物。在本研究中,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术(cryoEM)研究了在盐水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样品。在未超声处理的情况下和超声处理后分析了新鲜和两年的样品。cryoEM图像的分析包括尺寸分布和整体形态学,例如层性质(单层对多层)和聚集。
解决了下列特定问题:
尺寸分布
整体形态学特征
使用cryoEM将新鲜的和两年的在盐水样品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成像。将样品稀释10倍,不超声处理和超声处理45min之后成像。超声处理在冰-水-浴中进行,其保持样品的温度低于8℃。
尺寸分布
稀释的纳米脂质体样品的cryoEM显示具有多种形态和尺寸的颗粒的非常混杂的样品。颗粒直径的尺寸从20nm到微米标度变化。如所预期的,与未超声处理的样品相比,在超声处理的样品中,观察到较大量的具有更小直径20-200nm的纳米脂质体。在cryoEM图像中,在未超声处理和超声处理的情况下,在旧的和新鲜的纳米脂质体样品之间,都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区别。因为样品包含如此宽的尺寸和形状的分布的颗粒,计算和表达平均直径将不相关且将仅仅提供令人误解的信息。
整体形态学
通过cryoEM成像的纳米脂质体显示良好限定的厚约7nm的膜。与纳米脂质体几乎总是相互接触的未超声处理的样品相比,超声处理的样品显示更高程度的小纳米脂质体,其经常作为单独的颗粒被观察到。在旧的和新鲜的样品中,未超声处理的颗粒的最外面的膜经常围绕在多于一个纳米脂质体周围,这使它难以与相邻的纳米脂质体区分。
层性质
cryoEM显示,纳米脂质体呈现单层和多层。与未超声处理的样品相比,在超声处理的样品中发现更多单层纳米脂质体。围绕多层颗粒的膜层的数量如下变化:2个层至具有超过10个膜层的洋葱样结构。而且似乎大颗粒可以包埋更小的颗粒,其中所述膜不是很接近。但是,可能冰的厚度允许这些包埋的纳米脂质体在空间上沿着z-轴分布。
聚集
在任何样品中,cryoEM没有显示很多三维纳米脂质体的聚集。在未超声处理的样品中颗粒主要紧密接触,因为它们经常共享最外层单一膜层/多个膜层,经常难以区分一个纳米脂质体的末端和另一个纳米脂质体的起始端。
结论
纳米脂质体样品显示具有多种形状和直径范围为20nm至微米标度的颗粒的非常混杂的样品。与未超声处理的样品相比,具有更小直径20-200nm的单层纳米脂质体,更常在超声处理的样品中见到。显示超声处理有效地将在未超声处理的样品中看到的大的多层颗粒破裂为小单层纳米脂质体。然而,在超声处理的样品中依然观察到某些大的多层脂质体,且与在未超声处理的样品中大的多层颗粒相比,它们通常更好地分离。延长的超声处理可以导致更彻底的大颗粒的破裂。
在比较未超声处理的或超声处理的样品时,在旧的与新鲜的纳米脂质体样品之间没有明显可见的差异。
盐水在降低两性霉素B肾毒性中的重要性
与剂量相关的毒性、特别是肾毒性已经成为肠胃外两性霉素B给药中的主要障碍。已知两性霉素B与富含甾醇的膜结合并形成自动装配的孔导致这些细胞的溶胞。肾富含胆固醇成份,例如两性霉素B的多烯大环内脂类具有对胆固醇的高亲和力,这形成限制这类化合物用作治疗剂的复杂情况。在包含胆固醇的脂质制剂中包囊两性霉素B具有不充足的优势(参见下文表2)
两性霉素B制剂 肾毒性1(%)
脂质体两性霉素B 10-20
两性霉素B胶体分散剂 25-40
两性霉素B脂质络合物 42-63
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 34-602
另外,已实现通过制备盐水悬浮液克服两性霉素B毒性的明显的补救办法,其中较早已知两性霉素在盐水中沉淀。在本发明中,两性霉素B已经固定在含有胆固醇的预防活动和随之沉淀的基质中。本发明的产品-在盐水悬浮液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显著降低肾毒性。
尽管含有麦角固醇的纳米脂质体允许更高浓度的两性霉素B且仅仅对内脏利什曼病的治疗有价值,本发明提供了,为达到针对酵母、霉菌和皮肤真菌以及利士曼原虫的有效活性,需要将麦角固醇替换为在盐水悬浮液中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中的胆固醇。
包括作为悬浮液介质的盐水的发明是基于如下假说:由两性霉素B导致的肾功能损伤即氮质血症与肾小球滤过速率(GFR)和肾血流的减少、浓缩能力的降低、尿酸化的改变、和钾的损耗相关。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涉及其在生物膜上的离子载体的性质。(Schell RE:Amphotericin B induced nephrotoxicity:Influence of Sodium Status(Letter).Nephron 1992;60:52.)
肾小球毒性可以在单剂量两性霉素B之后快速发展,或在几天至几周的两性霉素B治疗之后缓慢发生,这取决于患者的水合状况和基础的肾功能。已报道,在两性霉素B灌注之前和之后静脉内给予盐水,已知为钠负荷快速浓注的技术,减缓由两性霉素B导致的肾小球过滤速率的降低(R Sabra&R A Branch(1991)Mechanism of Amphotericin B-InducedDecrease in Glumerular Filteration Rate in Rats.Antimicrobial Agents andChemotherapy:35;2509-2514)。
LD50
通过增加脂质与药物的比率和使用盐水使纳米脂质体悬浮,使得这些纳米脂质体非常安全。在动物临床前毒性研究中,由于直至60mg/kg没有动物死亡且不可给予60mg/kg以上,不可测定LD50。这些纳米脂质体准备使用液体悬浮剂,因此不可以作为浓缩剂量给予且动物不可以耐受比60mg剂量更高的容量。已观察到,我们独特的在盐水悬浮液中含有胆固醇的具有脂质与药物的高比率的纳米脂质体组合物将肾毒性减少至非显著水平,而含胆固醇不含盐水的脂质体两性霉素B(意指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剂(AmBisome)毒性/组分,参见上文所述)和含盐水不含胆固醇的两性霉素B脂质络合物(意指Abelcet毒性/组分,参见上文所述)均没有将肾毒性减少至非显著水平。在盐水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针对大量酵母和霉菌的临床分离菌(isolates)的体外功效是常规两性霉素B的很多倍(至少(at places)10倍)(MIC低很多倍)。更高活性的原因是由于这些纳米脂质体以及真菌膜均具有类似的和有利的亲水-亲脂的环境以使分子易于从纳米脂质体转移至真菌。
在胆固醇&盐水中稳定纳米脂质体
本发明新组合物使在盐水中含有胆固醇的不含任何其它膜稳定剂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纳米脂质体的稳定性成为可能,本发明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使得自身从生产日期开始稳定至少24月。因此明确的是,胆固醇和盐水在增加组合物的稳定性中发挥主要作用。
实施例:
实施例1:1-15mg药物包囊
在盐水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中,可以成功插入不同量(即1mg至15mg/ml)的两性霉素B而没有增加脂质的量,这意味着对于各1至15mg/ml的两性霉素B制剂,脂质的量固定为45mg,即脂质与药物的比率为45:1至45:15。
发明的制剂的“在纳米脂质体中药物:脂质的比率”和“在上清液中的两性霉素B”的测定:
测定两性霉素B和确定残留的甲醇成份,结果如下文所示。
观察结果:
(A)在上清液中测定两性霉素B-
将所有样品离心,取上清液进行两性霉素B的测定。发现在UV-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405nm下的读数是可忽略的,其表明在上清液中不存在两性霉素B,这意味着在所发明的制剂中没有未包囊的两性霉素B。
(B)在纳米脂质体中药物:脂质的比率
在上述制剂的纳米脂质体中测定药物:脂质比率。观察结果如下-
实施例-2:相对于葡萄糖悬浮液,在盐水中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相对肾毒性-
两性霉素B的内在肾毒性已经成为在充分释放该广谱和有效的抗真菌药物的潜力中的主要障碍。尽管已较早详尽说明了葡萄糖在药物作用上的已知缺陷和盐水的优势的可能性,由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众所周知两性霉素B在盐水中沉淀,不可能用盐水代替葡萄糖。该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独特设计通过在纳米脂质体基质中固定两性霉素B允许在盐水悬浮液中的制剂稳定。为评价葡萄糖与盐水的肾毒性,实施下列试验-
采用两组瑞士白鼠实施试验,各组包括6只雄性和6只雌性。一组给予盐水制剂,另一组给予葡萄糖,前8天每日剂量为3mg/kg,第9和10天每日剂量进一步增至5mg/kg/天。从各组动物的半数中隔天采集血且从第2天至第11天每日测定血清肌酸酐。
单个动物的临床化学数据
在5%葡萄糖中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
剂量:3mg/kg/天
从第8天为5mg/kg/天
表-3
动物ID-Mb4949-发现在第2天采血样后死亡
动物ID-Mb4948-发现在第6天采血样后死亡
表-4
在生理盐水中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
剂量:3mg/kg/天
从第8天为5mg/kg/天
在更高剂量和更长持续时间的必需的试验组中没有观察到血清肌酸酐水平的显著性差异。
在本试验中,两组小鼠各包含50只等数量的雄性和雌性小鼠。隔天用给予10mg/kg的剂量代替每日剂量,一组给予在5%葡萄糖中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另一组给予生理盐水中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为测定血清肌酸酐水平,根据每周的基础采血。
表-5
在葡萄糖组中,至第2周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甚至随后至第6周血清肌酸酐水平的升高也不显著。2只动物在第4周、3只动物在第5周和1只动物在第6周发现血清肌酸酐高于两倍基线的增加。1只动物在第3周和另一只动物在第5周死亡,显示涉及药物的肾毒性。整体上在14%的动物中发现肾毒性。
在盐水组中,在6周试验持续时间期间内,血清肌酸酐水平保持一致。仅仅在1只动物中在第6周给药之后血清肌酸酐水平的升高超过双倍基线。整体上仅仅在2%的实例中发现肾毒性。5只小鼠在试验期间死亡,但是死亡表现为不涉及药物。
实施例-3:在胆固醇和盐水中稳定纳米脂质体
通过在本发明中报告的独特的组合物,使得在盐水中含有胆固醇而不含任何其它膜稳定剂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 2年的稳定性成为可能。
已制成的产品的实时稳定性测试
产品:在盐水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
贮藏寿命:该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从生产日期开始至少稳定24个月。
建议有效期:24个月
保存:保存在2-8℃
对照批: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稳定性研究测定对3批进行
保存条件:为进行长期稳定性研究,产品保存在2-8℃
测定间隔:保存的样品在预定的间隔取出,间隔如下-
0个月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24个月
在盐水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实时稳定性研究数据
批号:50F07-147
生产日期:08/2007
失效日期:07/2009
表-6
在盐水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实时稳定性研究数据
批号:50F07-148
生产日期:08/2007
失效日期:07/2009
表-7
时间 描述 颗粒粒物质 鉴别 甲醇含量 脂质含量 测试
0个月 黄色悬浮液 无颗粒 两性霉素B阳性 720ppm 35.5mg 0.9976
3个月 黄色悬浮液 无颗粒 两性霉素B阳性 718.5ppm 35.35mg 0.996
6个月 黄色悬浮液 无颗粒 两性霉素B阳性 716.8ppm 35.25mg 0.9952
12个月 黄色悬浮液 无颗粒 两性霉素B阳性 712.5ppm 35.06mg 0.993
18个月 黄色悬浮液 无颗粒 两性霉素B阳性 708ppm 34.85mg 0.9905
24个月 黄色悬浮液 无颗粒 两性霉素B阳性 705ppm 34.6mg 0.988
在盐水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实时稳定性研究数据
批号:50F07-149
生产日期:08/2007
失效日期:07/2009
表-8
实施例-4:常规两性霉素B和在盐水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N两性霉素B)体外活性的比较
进行该试验以测定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与通常使用的抗真菌药(即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抗真菌谱和MIC,以确定针对病原酵母和包括皮肤真菌的霉菌的功效。
测定了下列临床分离菌:
针对酵母和霉菌的大量临床分离菌,在盐水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体外活性是常规两性霉素B的数倍(在某些情况下10倍且MIC更低)。此外,到目前为止两性霉素B已知对皮肤真菌无效,而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针对皮肤真菌即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断发毛癣菌(T.tonsurans)、须毛癣菌(T.mentagrophytes)、石膏状小孢子菌(Microsporum gypseum)和絮状麦皮癣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有效。更高活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些纳米脂质体以及真菌膜均具有类似的和亲水-亲脂环境,从而使两性霉素B分子容易从纳米脂质体向真菌转移。
观察结果也支持当两性霉素B作为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给予时降低剂量的可能性。药物在脱氧胆酸钠中的胶体悬浮液的常规两性霉素B以每日剂量1mg/kg体重/天给予,而其商业上可获得的为了克服限制剂量的毒性研发的脂质制剂剂量范围为3-6mg/kg体重/天。高剂量影响治疗费用,且使药物令人无法负担,而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将帮助降低治疗剂量和因此使治疗令人可负担。
皮肤真菌
1.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须癣毛菌
2.石膏状小孢子菌
3.絮状麦皮癣菌
导致皮肤感染的真菌:
1.念珠菌属、曲霉属、毛霉菌属
对唑类具有耐药性的种:
对氟康唑具有耐药性的种如下:石膏状小孢子菌、须毛癣菌、红色毛癣菌、马尔内菲青霉、申克孢子丝菌、双间柱顶孢、疣状瓶霉、斑替支孢瓶霉、链格孢属的一种、弯孢属的一种、雅致节壶霉、毛霉菌的一种、伞枝犁头霉、少根根霉菌、R.pusilus、假波氏阿利什霉、镰孢属的一种、黄曲霉、烟曲霉、米曲霉、拟青霉属的一种。
对氟康唑具有耐药性的种如下: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
对伏立康唑具有耐药性的种如下:毛霉菌的一种。
伏立康唑的活性可变的种如下:申克孢子丝菌、伞枝犁头霉、少根根霉菌、R.pusilus、新生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拟青霉属的一种。
对伊曲康唑具有耐药性的种如下:红色毛癣菌、弯孢属的一种、镰孢属的一种、伞枝犁头霉、毛霉菌的一种、雅致节壶霉、弯孢属的一种、少根根霉菌、R.pusilus、疣状瓶霉、双间柱顶孢。
伊曲康唑的活性可变的种如下:申克孢子丝菌、黄曲霉、烟曲霉、白色念珠菌、拟青霉属的一种。
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活性可变的种如下:拟青霉属的一种。
实施例-5:在超声处理之前和之后TEM&冷冻断裂SEM-
脂质:药物比率对颗粒数量/ml的效果,超声处理对颗粒数量/ml的效果-
纳米脂质体样品显示为具有多种形状和直径范围从20nm至微米标度的颗粒的非常混杂的样品。与未超声处理的样品相比,在超声处理的样品中具有更小直径(20至200nm)的单层纳米脂质体更经常被观察到。显示超声有效地将在未超声处理的样品中见到的大的多层颗粒破碎成小的单层纳米脂质体。然而,在超声处理的样品中依然观察到某些大的多层颗粒,与在未超声处理的样品中大的多层颗粒相比,它们是分离的。延长的超声处理可以导致大颗粒更彻底的破碎。
比较未超声处理的或超声处理的样品,在旧的与新鲜的样品之间没有明显可见差异。因此,如图1&2所示,样品在所考察的时期内(2年)表现为稳定的。
实施例-6: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盐水悬浮液的局部眼科用途-
也局部在眼中研究了在盐水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并发现其是安全和有效的。用不同浓度的纳米脂质体和常规两性霉素B治疗烟曲霉角膜炎模型,对照未被治疗。结果显示一半浓度的在盐水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与全部浓度的常规两性霉素B一样有效。
在兔子真菌角膜炎试验的治疗中,在盐水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制剂的功效和毒性的评价。
目的:
a.在兔子试验模型中真菌导致角膜炎的治疗中评价局部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功效。
b.比较0.1%和0.05%浓度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与0.1%浓度的常规两性霉素B的功效。
c.评价在兔子中由于用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引起的任何眼毒性,并比较其与由于局部应用0.1%浓度的两性霉素B的毒性。
方法
受试者:新西兰白兔-72
真菌的分离菌:烟曲霉(ATCC 13073)、白色念珠菌、腐皮镰孢
黄曲霉和腐皮镰孢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上30℃生长3-10天。如下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用无菌棉签温和擦洗培养基和将其转移至在一个15ml圆锥形管中的3-4ml的无菌盐水。将分生孢子的最终浓度调整到106分生孢子/ml。白色念珠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板上在35℃生长24小时。挑取5个直径>1mm的菌落,并将其悬浮在无菌15ml锥形管中的5ml0.85%的无菌盐水中。将悬浮液涡旋并使用血细胞计数器计数细胞。在无菌盐水中制备酵母细胞工作悬浮液,以达到最终浓度为106CFU/ml。
角膜炎的诱导和治疗
本研究中共使用72只兔子,其中60只兔子用烟曲霉接种物感染,其中22只兔子使用接触透镜模型感染,而38只使用基质内技术感染。8只兔子用白色念珠菌的临床分离菌感染(通过基质内接种时,对4只兔子用108酵母/ml,且对2只用109细胞/ml;通过使用接触透镜模型感染时,对2只兔子用109细胞/ml)。通过基质内技术,用腐皮镰孢的临床分离菌(106孢子/ml)的接种剂量感染4只兔子。
使用接触透镜诱导角膜炎:用肌内氯胺酮和赛拉嗪麻醉兔子。局部使用0.5%丙美卡因实现角膜麻醉。通过锋利的切割移除右眼的瞬膜。将用99%异丙醇(Merck,USA)润湿的7-mm滤纸圆盘(disk)放置在角膜的中心30s,将角膜上皮无损伤性地移除。用乳酸钠溶液漂洗眼睛以移除任何残留的异丙醇。在角膜中央形成摩擦的网格状线。使用大-孔径吸液管尖端将真菌接种物转移至裸露的角膜,通过放置无菌接触透镜(直径,14.0mm)(Pure vision,Bosch and Lomb,Ireland)将接种物固定在角膜中。为防止接触透镜挤出,通过用5-0根丝质缝线实施睑缝合术闭合眼睑。在48小时之后通过移除接触透镜检查眼睛,随后在每个48小时之后进行检查。从这些兔子的每只得到眼角膜扣状体,并对其进行微生物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
通过接种物的基质内注射诱导角膜炎:用肌内氯胺酮和赛拉嗪麻醉兔子。局部使用0.5%丙美卡因实现角膜麻醉。使用弯曲的30G胰岛素针在裂隙灯指导下基质内注射20l的真菌接种物(106孢子/lm)。在每个2天后检查兔子的角膜炎迹象。
抗真菌评价:因为在基质内注射接种物模型中发现持续性感染,用该模型进行治疗研究。将治疗的兔子随机分为4组,每组含有4只兔子。
用烟曲霉接种的组是:-
组1)用0.1%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
组2)用0.1%常规两性霉素B治疗,
组3)用0.05%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
组4)灌注无菌生理盐水(未治疗的对照)。
通过对使用裂隙灯显微镜测定的不同临床迹象给予合成分数,将在治疗之前和之后的感染分级。将各组临床得分列成表并得到它们的平均值。
结果
接触透镜模型:为了真菌角膜炎的初始标准化,在22只使用的兔子中,通过采用接触透镜模型,将8只兔子用仅仅包含烟曲霉孢子悬浮液的接种物感染。但是,这不能给予任何临床或微生物学感染的证据(涂片和培养物均是阴性的,表-1)。随后将14只兔子用孢子和菌丝体的混合物感染,其在兔子中实现一致的感染,见表-1。尽管存在一致的临床感染,感染的严重性在5天之后降低。因此不可能在第5天开始治疗。因此,基质内注射模型适用于随后的试验且抗真菌剂的治疗在感染的第5天开始。
表-9
在兔子眼睛中使用接触透镜模型诱导真菌角膜炎的结果
使用基质内模型抗真菌治疗的评价:未治疗的兔子在第15天平均得分是16.1±4.1SD。然而,用0.1%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的兔子平均得分是8.6±2.37SD,当与未治疗组相比时其是统计学上显著的(p<0.001)。类似的,0.05%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和0.1%常规两性霉素-B治疗组平均得分分别是8.8±2.37SD和8.4±2.0SD。
与未治疗组相比,当兔子用所有3种药物治疗时,在治愈中存在显著差异,且其是统计学上显著的(p<0.001)。但是,.05%纳米脂质体制剂对于曲霉属角膜炎的合成临床分数类似于.1%的常规药物。
表-10
实施例-7:创新地设计的“磷脂-胆固醇纳米脂质体介导的两性霉素B的经皮递送”的试验证明
众所周知两性霉素B不通过皮肤吸收限制了有效局部制剂的发展,本发明通过将两性霉素B包囊在创新的胆固醇/磷脂纳米脂质体中已经克服了上述缺陷。如下可以很好地解释纳米脂质体包囊的两性霉素B的穿透和经皮递送:胆固醇-磷脂纳米脂质体特定优势,即,磷脂与细胞间脂质的相互作用;在与脂质缀合中出现的水分;和所期望的两性霉素B分子的例如溶解度和分配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此外,根据观察,在局部应用创新制剂中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所实现的两性霉素B在皮肤中的保留是最受欢迎的给药后性质之一,所述给药后性质改善药物-受体相互作用以及延长两性霉素B的作用。
在皮肤渗透性质和荧光标记的摄影分析的研究之后得到的结果,有说服力地指出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制剂相对常规制备的两性霉素B乳膏剂的优越性。这形成了在局部经皮递送两性霉素B的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新颖性的基础。
目的:
为研究相对于常规两性霉素B乳膏剂,在盐水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制剂对两性霉素B的经皮递送的影响-发展了用于渗透研究的适合的研究介质
发展方法和分析验证
使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渗透研究
药物-皮肤保留的测定
药物转运的监测(荧光标记研究)
两性霉素B属于BCS IV型药物,因此难以穿透进入包括皮肤的任何生物学障碍。所包括的多种原因如下:
药物特异性问题
溶解度
分配
皮肤特异性问题(粗糙角质角蛋白障碍)
药物-皮肤相互作用
由药物和皮肤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导致的不适当的相互作用
尽管较早地尝试进行适用的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庞大的分子难以通过皮肤吸收。因此,没有人可以成功地完成该目标。分子的基础问题是它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皮肤障碍。这提供了探究用于局部递送的纳米脂质体系统的潜力的合理性。本文中假说是基于以下原理:药物在水-脂囊泡的环境中将获得利于相互作用的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以更深入地迁移至皮肤层。在囊泡内的水分与脂质-分子是相对于常规系统改善药物转运的关键因素。此外,磷脂与皮肤脂质的融合帮助建立用于改善递送的有益环境。
方法学
扩散和保留研究-使用Franz扩散池研究使用不同载体系统的两性霉素B的皮肤渗透。扩散池和受体池的有效渗透面积是3.14cm2,各个池的体积是10ml和30ml。受体液体的温度保持在32±1℃。受体室含有在蒸馏水中的Briz-35(5%)+多库酯钠(DOS)(1%)以促进渗透的状况(sink condition)。
在去除毛发和去掉皮肤脂肪之后,在供体和受体室之间固定雄性Laca小鼠(4至6周龄)的腹部皮肤。在用渗透介质(sink medium)平衡皮肤2小时之后,将等价于358.5μg(纳米脂质体/常规乳膏剂)的制剂应用于供体室。在预定的间隔,通过受体室的采样口取出样品(1ml),进行置换,并在适合的稀释之后通过UV分光光度计分析。
荧光标记的迁移研究-利用两性霉素B的内在荧光特征对药物随着时间的迁移和位置的显像。在研究前一天使用去毛膏将Laca小鼠去毛。在预定的间隔将小鼠人道地处死,皮肤立即用pH 7.4的PBS洗涤并在-20℃保存在10%福尔马林中直到低温微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用F2过滤器观察切片。
观察结果
扩散和保留研究-尝试了一系列溶剂系统,最终将由Briz-35(5%)+多库酯钠(1%)组成的系统选作渗透介质。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药物分别穿透进入皮肤层、在皮肤层保留、和透过皮肤层的渗透。主要的观察结果是,相对常规乳膏剂(0.142±0.05),在皮肤层中应用纳米脂质体之后存在可观察到的药物保留(即1.291±0.04)。但是,关于渗透,如图3所示,不能渗透过皮肤层的药物两性霉素B(在纳米脂质体和常规系统的情况下)是无意义(insignificant)的。
图3.(a)在0.5小时应用常规两性霉素B乳膏剂;(b)在1.0小时应用常规两性霉素B乳膏剂;(c)在2.0小时应用常规两性霉素B乳膏剂;(d)在0.5小时应用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制剂(e)在1.0小时应用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制剂(f)在2.0小时应用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制剂之后皮肤的荧光横向切片
表-11
两性霉素B药物的释放和保留-
荧光标记的迁移研究-荧光标记的研究(在应用常规制剂和纳米脂质体制剂之后)监测药物在皮肤层中的穿透,其已经显示在图1中。它包含在不同时间间隔,即,0.5、1.0、2.0小时的监测。研究揭示了在这些间隔之间存在可观察到的差异。最显著的差异发现在研究的2小时之后。
渗透性质研究(Franz扩散池)的结果和穿透研究(荧光标记的皮肤-组织学研究)的结果表明,纳米脂质体囊泡改善两性霉素B递送的能力。通过药物保留数据以及2小时的皮肤-组织学图片所显示,与常规药物制剂相比,包含于纳米脂质体中的两性霉素B能够可观察到地穿透。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以及常规药物制剂的不良渗透揭示药物不透过皮肤层,因此不适用于透皮药物两性霉素B递送。从此以后,在纳米脂质体中的两性霉素B显示经皮递送的良好潜力。因为不允许两性霉素B全身性吸收,不良穿透(penetration)甚至成为优势。

Claims (4)

1.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制剂,所述制剂包含:纳米脂质体两性霉素B,其中含有胆固醇的纳米脂质体悬浮在生理盐水中,且纳米脂质体颗粒的直径为20-200nm。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剂,其中所述脂质与两性霉素B的重量比率为45:1至45:15。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剂,其中所述制剂针对皮肤真菌即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须毛癣菌、石膏状小孢子菌和絮状麦皮癣菌有效。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剂,其中所述制剂用于静脉内和局部。
CN201611025483.6A 2009-10-16 2010-03-04 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含胆固醇的脂质体两性霉素的制剂 Active CN1063616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N1258KO2009 2009-10-16
IN1258/KOL/09 2009-10-16
CN2010800019648A CN102333522A (zh) 2009-10-16 2010-03-04 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含胆固醇的脂质体两性霉素的制剂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19648A Division CN102333522A (zh) 2009-10-16 2010-03-04 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含胆固醇的脂质体两性霉素的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61696A true CN106361696A (zh) 2017-02-01
CN106361696B CN106361696B (zh) 2020-10-23

Family

ID=4211156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5483.6A Active CN106361696B (zh) 2009-10-16 2010-03-04 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含胆固醇的脂质体两性霉素的制剂
CN2010800019648A Pending CN102333522A (zh) 2009-10-16 2010-03-04 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含胆固醇的脂质体两性霉素的制剂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19648A Pending CN102333522A (zh) 2009-10-16 2010-03-04 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含胆固醇的脂质体两性霉素的制剂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8883748B2 (zh)
EP (1) EP2488160B1 (zh)
JP (2) JP5920875B2 (zh)
KR (1) KR101734871B1 (zh)
CN (2) CN106361696B (zh)
AU (2) AU2010249210B2 (zh)
BR (1) BRPI1003990B1 (zh)
CA (1) CA2735344C (zh)
ES (1) ES2825802T3 (zh)
RU (1) RU2481100C2 (zh)
WO (1) WO2011045809A1 (zh)
ZA (1) ZA2010088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1745A (zh) * 2020-09-02 2020-11-20 上海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一次性检测多种皮肤真菌的方法和试剂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0347B (zh) * 2014-04-04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监控服务器、解析服务器、请求设备及节点选择方法
JP7041961B2 (ja) * 2016-04-08 2022-03-25 ザ ボード オブ トラスティーズ オブ ザ ユニヴァーシティ オブ イリノイ ヒト嚢胞性線維症肺上皮における気道表面の生理機能の小分子介在性回復
CN107412165A (zh) * 2017-08-02 2017-12-01 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93394A1 (fr) * 1986-01-30 1987-07-31 Ire Celltarg Sa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liposomes contenant une subtance active lipophile, notamment de l'amphotericine, liposomes et nouveau medicament obtenus
US5874104A (en) * 1986-08-21 1999-02-23 Nexstar Pharmaceuticals, Inc. Treatment of systemic fungal infections with phospholipid particles encapsulating polyene antibiotics
WO2005120460A1 (en) * 2004-06-11 2005-12-22 Jitendra Nath Verma Sterol enriched mixed lammelarity amphotericin intercalating liposomes in saline and the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1135A (en) * 1982-11-03 1985-01-01 Klein Harvey A Surgical needle holder
US4766046A (en) 1985-09-27 1988-08-23 Liposome Technology, Inc. Stabilized liposome/amphoterici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US5032582A (en) * 1987-02-27 1991-07-16 Liposome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treating fungal infections with amphotericin B/cholesterol sulfate composition
US20020150539A1 (en) * 1989-12-22 2002-10-17 Unger Evan C. Ultrasound imaging and treatment
US5145684A (en) * 1991-01-25 1992-09-08 Sterling Drug Inc. Surface modified drug nanoparticles
US6333021B1 (en) * 1994-11-22 2001-12-25 Bracco Research S.A. Microcapsules, method of making and their use
RU2269358C2 (ru) * 2003-07-14 2006-02-10 Дмитр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Генкин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генерализованных инфекций, вызываемых бактериями, или заболеваний, вызываемых грибами и простейшими, или атеросклероза, или сахарного диабета, или заболеваний, связанных с реакцией гиперчувствительности замедленного типа, или заболеваний, обусловленных мутациями генов соматических клето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93394A1 (fr) * 1986-01-30 1987-07-31 Ire Celltarg Sa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liposomes contenant une subtance active lipophile, notamment de l'amphotericine, liposomes et nouveau medicament obtenus
US5874104A (en) * 1986-08-21 1999-02-23 Nexstar Pharmaceuticals, Inc. Treatment of systemic fungal infections with phospholipid particles encapsulating polyene antibiotics
WO2005120460A1 (en) * 2004-06-11 2005-12-22 Jitendra Nath Verma Sterol enriched mixed lammelarity amphotericin intercalating liposomes in saline and the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CULIER J-P,ET AL: "Pilot Study of Amphotericin B Entrapped in Sonicated Liposomes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Fungal Infec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AND CLINICAL ONCOLOGY》 *
TREMBLAY C,ET AL: "Efficacy of Liposome-Intercalated Amphotericin B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Candidiasis in Mice",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1745A (zh) * 2020-09-02 2020-11-20 上海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一次性检测多种皮肤真菌的方法和试剂盒
CN111961745B (zh) * 2020-09-02 2021-03-19 上海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一次性检测多种皮肤真菌的方法和试剂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735344C (en) 2020-04-14
CN106361696B (zh) 2020-10-23
BRPI1003990B1 (pt) 2021-09-14
CN102333522A (zh) 2012-01-25
ES2825802T3 (es) 2021-05-17
RU2481100C2 (ru) 2013-05-10
AU2010249210A1 (en) 2011-05-12
AU2016201459A1 (en) 2016-03-24
EP2488160B1 (en) 2020-07-01
KR20120071369A (ko) 2012-07-02
JP2014122244A (ja) 2014-07-03
BRPI1003990A2 (pt) 2020-08-04
EP2488160A1 (en) 2012-08-22
RU2010151874A (ru) 2012-06-20
CA2735344A1 (en) 2011-04-16
ZA201008812B (en) 2012-06-27
JP2012504164A (ja) 2012-02-16
AU2010249210B2 (en) 2016-04-07
WO2011045809A1 (en) 2011-04-21
US20120015897A1 (en) 2012-01-19
JP5920875B2 (ja) 2016-05-18
US8883748B2 (en) 2014-11-11
KR101734871B1 (ko) 2017-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92894B1 (en) Hydrogel-isolated cochleate formulations, process of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for the delivery of biologically relevant molecules
CA1339008C (en) Amphotericin b liposome preparation
Liu et al.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of baicalin for ocular drug delivery system in vitro and in vivo
WO2019196129A1 (zh) 一种局部麻醉镇痛缓释递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188382B (zh) 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叶酸修饰的纳米紫杉醇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Araujo et al. Nanosystems against candidiasis: a review of studies performed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CN101959503A (zh) 眼后节到达用脂质体和眼后节疾病用医药组合物
CN106361696A (zh) 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含胆固醇的脂质体两性霉素的制剂
US20110020428A1 (en) Gel-stabilized liposome compositions, method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s thereof
AU3111401A (en) New cochleate formulations, process of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for the delivery of biologically relevant molecules
Su et al. Depot unilamellar liposomes to sustain transscleral drug Co-delivery for ophthalmic infection therapy
EP2243490B1 (en) Insulin nasal powder inhalation
WO2022264184A1 (en) Ophthalmic nano-dispersion composition, a method of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formulation for corneal epithelial wound healing
CN115089725B (zh) 一种靶向外毛细胞并装载forskolin的纳米靶向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177589B (zh) 一种紫杉醇脑靶向脂质体和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Golmohammadi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tacrolimus (FK-506) on dry eye disease (DED): Focus on inflammation
CN117959316A (zh) 一种包含恩格列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制药用途
CN113827566A (zh) 一种绿原酸-脂质复合物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12042072A1 (es) Formulaciones tópicas de anfotericina b y método de obtención
AU2006202639A1 (en) New cochleate formulations, process of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for the delivery of biologically relevant molecu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391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