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8449B - 蒸汽阀、上盖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蒸汽阀、上盖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8449B
CN106308449B CN201510351393.5A CN201510351393A CN106308449B CN 106308449 B CN106308449 B CN 106308449B CN 201510351393 A CN201510351393 A CN 201510351393A CN 106308449 B CN106308449 B CN 1063084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valve
cover
valve sea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513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08449A (zh
Inventor
林毅
詹兴
龚圆杰
罗志晓
黄韦铭
梁志佳
李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513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84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8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8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08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8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阀、上盖及烹饪器具,其中,蒸汽阀包括:阀座和阀盖,阀座上设置有蒸汽入口,阀座设置在内盖上,且阀座与面盖密封连接;阀盖上设置有蒸汽出口,阀盖设置在面盖上,且阀盖与阀座相对应设置,并围成蒸汽通道;其中,蒸汽通道分别与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连通。本发明提供的蒸汽阀,在确保了产品防溢、排汽功能的实现的条件下,将蒸汽阀的阀座设置在上盖的内盖上,并将阀座与面盖密封连接,在不增加上盖与蒸汽阀之间装配面积的前提下,实现阀座与上盖之间的稳定安装,同时,也使得上盖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减薄了上盖的整体厚度,并减轻了上盖的重量,减少了上盖的耗材。

Description

蒸汽阀、上盖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汽阀、具有该蒸汽阀的上盖及具有该上盖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电饭煲的蒸汽阀的阀座与阀盖相连接以构成一个独立的部件,则在现有电饭煲中,为确保对蒸汽阀的安装稳定性,通常采用增加电饭煲煲盖与蒸汽阀之间装配面积的方式,即在现有部分电饭煲煲盖的面盖上成型有安装槽,通过将蒸汽阀卡装到该安装槽内以实现对蒸汽阀的固定,但是,该结构的设置相对增加了电饭煲煲盖的厚度,从而导致产品的成本上升,且这也增加了煲盖的整体重量,使得煲盖打开的过程中,由于煲盖的惯性力增加而易引起电饭煲振动,从而造成电饭煲内食物溅出的可能性增加,进而降低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不利于产品的市场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且安装可靠的蒸汽阀。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蒸汽阀的上盖。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上盖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阀,安装于烹饪器具的上盖上,所述上盖包括面盖和内盖,且所述面盖与所述内盖相连接,并围成隔热腔,所述蒸汽阀上下贯穿所述隔热腔,且所述蒸汽阀包括:阀座,所述阀座上设置有蒸汽入口,所述阀座设置在所述内盖上,且所述阀座与所述面盖密封连接;和阀盖,所述阀盖上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阀盖设置在所述面盖上,且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相对应设置,并围成蒸汽通道;其中,所述蒸汽通道分别与所述蒸汽入口和所述蒸汽出口连通。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蒸汽阀,将蒸汽阀的阀座设置在上盖的内盖上,并将阀座与面盖密封连接,从而在不增加上盖与蒸汽阀之间装配面积的前提下,实现了阀座与上盖之间的稳定安装,此外,通过将蒸汽阀的阀盖设置在面盖上,以使阀盖与阀座围成封闭的蒸汽通道,且该蒸汽通道贯穿整个上盖的隔热腔,即内锅中的蒸汽可经过阀座直接进入蒸汽通道内,并在蒸汽通道导流后从蒸汽出口排出,从而确保了产品防溢、排汽功能的正常执行,故而,该结构的设置在满足蒸汽阀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对蒸汽阀的安装可靠性,同时,也使得上盖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减薄了上盖的整体厚度,并减轻了上盖的重量,减少了上盖的耗材。
具体而言,现有蒸汽阀的阀座与阀盖相连接以构成一个独立的部件,从而需在煲盖的面盖上设置安装槽以对其装配,且为确保安装稳定性,需保证安装槽与蒸汽阀具有一定的配合面积,这导致上盖的体积增加;而本发明提供的蒸汽阀,蒸汽阀的阀座设置在上盖的内盖上,且阀座与面盖密封连接,从而在不增加上盖与蒸汽阀之间装配面积的前提下,实现了阀座与上盖之间的稳定安装,此外,通过将蒸汽阀的阀盖设置在面盖上,使阀盖与阀座围成封闭的蒸汽通道,以确保了产品防溢、排汽功能的实现,故而,该结构的设置在满足蒸汽阀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对蒸汽阀的安装可靠性,同时,也使得上盖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减薄了上盖的整体厚度,并减轻了上盖的重量,减少了上盖的耗材。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蒸汽阀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蒸汽阀还包括环形密封圈;所述面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环形筋,所述蒸汽通道设置在所述环形筋围成的区域内,所述环形密封圈支撑在所述环形筋与所述阀座的底壁之间。
将蒸汽通道设置在环形筋围成的区域内,且通过设置环形密封圈,在蒸汽阀的阀座与面盖连接的过程中,使环形筋向下压紧环形密封圈,以使环形密封圈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并有效地填充环形筋与阀座的底壁之间的间隙,从而确保阀座与面盖之间的密封可靠性,避免蒸汽通道内的蒸汽从环形筋与阀座的底壁之间的间隙逃逸到隔热腔内的情况出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座的底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卡槽,所述环形密封圈卡装在所述卡槽内。
通过设置该结构以实现对环形密封圈的固定,从而避免了环形筋下压环形密封圈的过程中,环形密封圈发生偏移而导致面盖与阀座之间密封失效的情况出现;同时,卡槽的设置也可有效地对环形密封圈进行定位,从而确保阀座与面盖连接的过程中,环形筋可准确地与环形密封圈相抵靠,从而相对降低了产品的组装难度,则在保证产品组装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对产品的组装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座的底壁上设置有向上凸出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端面与所述面盖的下表面相抵靠,且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螺纹孔;其中,所述面盖上设置有连接通孔,螺钉穿过所述连接通孔,并旋入所述螺纹孔内。
螺钉穿过连接通孔后旋入螺纹孔内,从而实现了面盖与阀座之间的固定连接,对于面盖上设置环形筋,阀座的底壁上设置环形密封圈的方案而言,螺钉旋入螺纹孔内的过程中,促使环形筋向下压紧环形密封圈,从而实现面盖与阀座之间的密封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环形筋围成的区域外。
将连接柱设置于环形筋围成的区域外,则使得用于固定的螺钉也相应地位于蒸汽通道外,这减少了螺钉与蒸汽的接触,从而减少了螺钉所受到的腐蚀,延长了螺钉的使用寿命,则相应地保证了产品长期使用过程中,阀座与面盖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面盖上设置有容纳槽,且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开设有蒸汽通孔,所述蒸汽通孔与所述蒸汽通道连通;所述阀盖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面盖相卡接,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通孔连通。
设置阀盖与面盖相卡接,这为阀盖与面盖的安装提供了便利,从而相对提高了产品的安装效率;此外,设置阀盖嵌入容纳槽内,使得蒸汽通道内的蒸汽可从阀盖的蒸汽出口排出,进一步地,可将面盖上的连接通孔设置在容纳槽的槽底,则蒸汽阀盖可有效地遮挡连接通孔和蒸汽通孔结构,这确保了产品外表面的平整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观赏性,同时也使得产品外表面上无清洁死角,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清洁难度,使产品的使用更为舒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盖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蒸汽通道相连通的过汽孔,且所述盖板的下板面上设置有第一扣接部;和扣罩,所述扣罩盖设在所述过汽孔上,且所述扣罩上设置有与所述过汽孔连通的所述蒸汽出口;其中,所述环形筋的内环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扣接部相配合的第二扣接部。
通过设置该结构,使第一扣接部与第二扣接部相卡合以实现阀盖与面盖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这一方面简化了产品的组装工序,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另一方面,第一扣接部与第二扣接部可分别与盖板和面盖一体成型,则在确保阀盖与面盖之间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相对减少了金属连接部件的使用,则减轻了上盖的重量,且由于第一扣接部与第二扣接部由抗腐蚀能力强的塑料制成,从而确保了产品长期使用过程中盖板与面盖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扣罩上设置有卡扣,且所述卡扣穿过所述过汽孔,并卡合在所述盖板的下板面上。
对于本方案而言,具体地,扣罩的上端的宽度大于过汽孔的孔径,使卡扣卡合在盖板的下板面上,同时,扣罩的上端与盖板的上板面相抵靠,以实现扣罩与盖板相连接,这一方面简化了产品的组装工序,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另一方面,卡扣可与扣罩一体成型,则在确保扣罩与盖板之间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相对减少了金属连接部件的使用,则减轻了上盖的重量,且由于卡扣由抗腐蚀能力强的塑料制成,从而确保了产品长期使用过程中扣罩与盖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蒸汽通道横向呈长条形设置,且所述蒸汽入口位于所述蒸汽通道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所述蒸汽出口位于所述蒸汽通道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
现有蒸汽阀内的蒸汽通道均纵向设置,即由蒸汽入口进入的蒸汽通道,并沿蒸汽通道一直保持向上运动,直至蒸汽从蒸汽阀顶端的蒸汽出口排出,但是,为确保蒸汽阀防溢、破泡功能的实现,一般要求蒸汽在蒸汽通道具有较长的蒸汽流道路径及一定的流通时间,这导致现有蒸汽阀的厚度相对较大,从而相应地增加了安装蒸汽阀的上盖的厚度,进而造成上盖重量增加;本方案使蒸汽通道横向呈长条形设置,并设置蒸汽入口位于蒸汽通道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蒸汽出口位于蒸汽通道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从而延长了蒸汽通道的路径,则蒸汽从蒸汽入口进入蒸汽通道的第一端后,从竖直流向转变为水平流向,并从蒸汽通道的第一端水平流至蒸汽通道的第二端,到达蒸汽通道的第二端的蒸汽从水平流向转变为竖直流向,并向上从蒸汽出口排出;则通过设置该结构,在确保蒸汽能够在蒸汽通道具有足够的流通时间和流通路径的前提下,可极大地降低蒸汽阀的厚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上盖的厚度;此外,由于蒸汽在蒸汽通道内经过两次流动变向,这相对增加了蒸汽在蒸汽通道内的流通阻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蒸汽阀的防溢、破泡效果,则相对于现有蒸汽阀而言,在实现防溢、破泡的目的上,本方案精简了蒸汽阀内用于防溢、破泡的结构设计,从而简化了蒸汽阀的内部结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难度,进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座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折流板,所述阀盖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与所述第二折流板位于所述蒸汽通道内,并相间隔设置。
具体地,第一折流板与阀盖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折流板与阀座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通过在蒸汽阀内相间隔地设置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则使得蒸汽在蒸汽通道内沿水平方向呈折线形流动,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蒸汽的流通路径和流通时间,同时也增加了蒸汽在蒸汽通道内的流通阻力,进而提高了蒸汽阀在防溢、破泡方面的功能;更进一步地,蒸汽阀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折流板和多个第二折流板,以提高蒸汽在蒸汽通道内的流通路径,则在此基础上,可相对地缩短蒸汽通道的第一端和蒸汽通道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从而相应地减小蒸汽阀的体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折流板的下端开设有导流孔。
通过设置导流孔,以便于破泡残留的水分和蒸汽冷凝水在第一折流板的两侧流动,一般而言,上盖与烹饪器具的本体相铰接,则上盖在打开时呈倾斜状态,则将产品设置于上盖上时,蒸汽阀处于倾斜状态,在此基础上,可在蒸汽阀的位置最低处设置排水结构,而导流孔的设置使得蒸汽阀内聚集的水分可向位置较低处流动并排出蒸汽阀,故而,该结构的设置可助于将蒸汽阀内的水全部排出,即对烹饪器具清洁过程中,仅需打开上盖即可促使蒸汽阀内的水排出,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和清洁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座的底壁上设置有回流阀,且所述回流阀位于所述第一折流板与所述第二折流板之间。蒸汽及其携带的泡沫与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相碰撞时,促使蒸汽与泡沫进行分离,该过程中分离出的水分沿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流到阀座的底壁上,则相应地,底座上的水分集中于靠近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的底壁上,本方案通过将回流阀设置于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之间,从而提高了蒸汽阀内水分的回流效率;进一步地,可将回流阀设置于靠近上盖与烹饪器具相铰接的一端,则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也相应地位于靠近上盖与烹饪器具相铰接的一端,在上盖打开状态下,阀座的底壁上的水分可沿底壁流向回流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回流效率;更进一步地,将蒸汽入口设置于阀座上靠近上盖与烹饪器具相铰接的一端,且回流阀位于蒸汽入口与蒸汽出口之间,由于蒸汽入口处蒸汽的流速相对较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的破泡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蒸汽入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蒸汽出口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距离不少于50mm。
如此可以在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从横向水平方向实现延长蒸汽通道的长度,避免米汤溢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座的表面和/或所述阀盖的表面设置有疏水层。
该方案可通过在阀座和阀盖围成蒸汽通道的表面上喷涂疏水涂料实现,由于疏水层对水的粘附能力较弱,则水的张力可促使水在疏水层上以近似水珠的形态存在,且移动能力相对较强;通过在阀盖和/或阀座上设置疏水层,则一方面可减少蒸汽阀与水的接触,同时也可实现快速地将水排出,从而确保了蒸汽阀内长期的清洁度,另一方面,其他污渍也不易附着于疏水层上,水珠移动的过程中,可实现将污渍带出蒸汽阀,从而实现了蒸汽阀的自清洁能力。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盖,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蒸汽阀;面盖和内盖,所述面盖与所述内盖相连接,并围成隔热腔,所述蒸汽阀上下贯穿所述隔热腔。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上盖,通过设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蒸汽阀,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对蒸汽阀的固定可靠性,且该蒸汽阀贯穿上盖的隔热腔,则内锅中的蒸汽可经过阀座直接进入蒸汽通道内,并在蒸汽通道导流后从蒸汽出口排出,从而在确保蒸汽阀排汽功能正常执行的前提下,使产品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减薄了产品的整体厚度,并减轻了产品的重量,进而降低了产品在运动过程中的惯性力,提高了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现有煲盖至少设置有装饰片、外盖、内盖、保温座板和活动盖板五个部件,这增加了产品的厚度和重量,而本发明提供的上盖,从上至下设置有面盖和内盖两个部件,这相对而言精简了产品组成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整体尺寸,减轻了产品的重量,进而降低了产品在运动过程中的惯性力,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盖与所述蒸汽阀的阀座为一体式结构。
设置内盖与蒸汽阀的阀座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使得内盖与阀座可由一体制成,从而提高了蒸汽阀与上盖之间的组装效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相对减少了内盖与阀座之间连接结构的设置,从而进一步简化了蒸汽阀和内盖的结构,这便于进一步减小上盖的尺寸。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盖。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上盖,从而具有该上盖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阀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面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所示阀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蒸汽阀,11阀座,111蒸汽入口,112卡槽,113连接柱,114第一折流板,12阀盖,121盖板,1211过汽孔,1212第一扣接部,122扣罩,1221蒸汽出口,1222卡扣,123第二折流板,13蒸汽通道,14环形密封圈,15回流阀,2上盖,21面盖,211环形筋,2111第二扣接部,212容纳槽,213蒸汽通孔,214连接通孔,22内盖,23隔热腔,3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蒸汽阀1及上盖2。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蒸汽阀1,安装于烹饪器具的上盖2上,该上盖2包括面盖21和内盖22,且面盖21与内盖22相连接,并围成隔热腔23;且内盖22与烹饪器具的锅体铰接。
其中,蒸汽阀1上下贯穿隔热腔23,且蒸汽阀1包括:阀座11和阀盖12。
具体地,阀座11上设置有蒸汽入口111,阀座11设置在内盖22上,且阀座11与面盖21密封连接;阀盖12上设置有蒸汽出口1221,阀盖12设置在面盖21上,且阀盖12与阀座11相对应设置,并围成蒸汽通道13;其中,蒸汽通道13分别与蒸汽入口111和蒸汽出口1221连通。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蒸汽阀1,将蒸汽阀1的阀座11设置在上盖2的内盖22上,并将阀座11与面盖21密封连接,从而在不增加上盖2与蒸汽阀1之间装配面积的前提下,实现了阀座11与上盖2之间的稳定安装,此外,通过将蒸汽阀1的阀盖12设置在面盖21上,以使阀盖12与阀座11围成封闭的蒸汽通道13,且该蒸汽通道13贯穿整个上盖2的隔热腔23,即内锅中的蒸汽可经过阀座11直接进入蒸汽通道13内,并在蒸汽通道13导流后从蒸汽出口1221排出,从而确保了产品防溢、排汽功能的正常执行,故而,该结构的设置在满足蒸汽阀1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对蒸汽阀1的安装可靠性,同时,也使得上盖2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减薄了上盖2的整体厚度,并减轻了上盖2的重量,减少了上盖2的耗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蒸汽阀1还包括环形密封圈14;面盖2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环形筋211,蒸汽通道13设置在环形筋211围成的区域内,环形密封圈14支撑在环形筋211与阀座11的底壁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将蒸汽通道13设置在环形筋211围成的区域内,且通过设置环形密封圈14,在蒸汽阀1的阀座11与面盖21连接的过程中,使环形筋211向下压紧环形密封圈14,以使环形密封圈14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并有效地填充环形筋211与阀座11的底壁之间的间隙,从而确保阀座11与面盖21之间的密封可靠性,避免蒸汽通道13内的蒸汽从环形筋211与阀座11的底壁之间的间隙逃逸到隔热腔23内的情况出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阀座11的底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卡槽112,环形密封圈14卡装在卡槽112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结构以实现对环形密封圈14的固定,从而避免了环形筋211下压环形密封圈14的过程中,环形密封圈14发生偏移而导致面盖21与阀座11之间密封失效的情况出现;同时,卡槽112的设置也可有效地对环形密封圈14进行定位,从而确保阀座11与面盖21连接的过程中,环形筋211可准确地与环形密封圈14相抵靠,从而相对降低了产品的组装难度,则在保证产品组装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对产品的组装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阀座11的底壁上设置有向上凸出的连接柱113,连接柱113的上端面与面盖21的下表面相抵靠,且连接柱113上设置有螺纹孔;其中,面盖21上设置有连接通孔214,螺钉3穿过连接通孔214,并旋入螺纹孔内。
在该实施例中,螺钉3穿过连接通孔214后旋入螺纹孔内,从而实现了面盖21与阀座11之间的固定连接,对于面盖21上设置环形筋211,阀座11的底壁上设置环形密封圈14的方案而言,螺钉3旋入螺纹孔内的过程中,促使环形筋211向下压紧环形密封圈14,从而实现面盖21与阀座11之间的密封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柱113设置在环形筋211围成的区域外。
在该实施例中,将连接柱113设置于环形筋211围成的区域外,则使得用于固定的螺钉3也相应地位于蒸汽通道13外,这减少了螺钉3与蒸汽的接触,从而减少了螺钉3所受到的腐蚀,延长了螺钉3的使用寿命,则相应地保证了产品长期使用过程中,阀座11与面盖2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面盖21上设置有容纳槽212,且容纳槽212的槽底开设有蒸汽通孔213,蒸汽通孔213与蒸汽通道13连通;阀盖12位于容纳槽212内,并与面盖21相卡接,蒸汽出口1221与蒸汽通孔213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阀盖12与面盖21相卡接,这为阀盖12与面盖21的安装提供了便利,从而相对提高了产品的安装效率;此外,设置阀盖12嵌入容纳槽212内,使得蒸汽通道13内的蒸汽可从阀盖12的蒸汽出口1221排出,进一步地,可将面盖21上的连接通孔214设置在容纳槽212的槽底,则蒸汽阀1盖可有效地遮挡连接通孔214和蒸汽通孔213结构,这确保了产品外表面的平整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观赏性,同时也使得产品外表面上无清洁死角,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清洁难度,使产品的使用更为舒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阀盖12包括:盖板121和扣罩122。
具体地,盖板121的一端设置有与蒸汽通道13相连通的过汽孔1211,且盖板121的下板面上设置有第一扣接部1212;扣罩122盖设在过汽孔1211上,且扣罩122上设置有与过汽孔1211连通的蒸汽出口1221;其中,环形筋211的内环壁面上设置有与第一扣接部1212相配合的第二扣接部2111。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结构,使第一扣接部1212与第二扣接部2111相卡合以实现阀盖12与面盖2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这一方面简化了产品的组装工序,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另一方面,第一扣接部1212与第二扣接部2111可分别与盖板121和面盖21一体成型,则在确保阀盖12与面盖21之间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相对减少了金属连接部件的使用,则减轻了上盖2的重量,且由于第一扣接部1212与第二扣接部2111由抗腐蚀能力强的塑料制成,从而确保了产品长期使用过程中盖板121与面盖2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扣罩122上设置有卡扣1222,且卡扣1222穿过过汽孔1211,并卡合在盖板121的下板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本方案而言,具体地,扣罩122的上端的宽度大于过汽孔1211的孔径,使卡扣1222卡合在盖板121的下板面上,同时,扣罩122的上端与盖板121的上板面相抵靠,以实现扣罩122与盖板121相连接,这一方面简化了产品的组装工序,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另一方面,卡扣1222可与扣罩122一体成型,则在确保扣罩122与盖板121之间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相对减少了金属连接部件的使用,则减轻了上盖2的重量,且由于卡扣1222由抗腐蚀能力强的塑料制成,从而确保了产品长期使用过程中扣罩122与盖板12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蒸汽通道13横向呈长条形设置,且蒸汽入口111位于蒸汽通道13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蒸汽出口1221位于蒸汽通道13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
在该实施例中,现有蒸汽阀1内的蒸汽通道13均纵向设置,即由蒸汽入口111进入的蒸汽通道13,并沿蒸汽通道13一直保持向上运动,直至蒸汽从蒸汽阀1顶端的蒸汽出口1221排出,但是,为确保蒸汽阀1防溢、破泡功能的实现,一般要求蒸汽在蒸汽通道13具有较长的路径及一定的流通时间,这导致现有蒸汽阀1的厚度相对较大,从而相应地增加了安装蒸汽阀1的上盖2的厚度,进而造成上盖2重量增加;本方案使蒸汽通道13横向呈长条形设置,并设置蒸汽入口111位于在蒸汽通道13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蒸汽出口1221位于蒸汽通道13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则蒸汽从蒸汽入口111进入蒸汽通道13的第一端后,从竖直流向转变为水平流向,并从蒸汽通道13的第一端水平流至蒸汽通道13的第二端,到达蒸汽通道13的第二端的蒸汽从水平流向转变为竖直流向,并向上从蒸汽出口1221排出;则通过设置结构,在确保蒸汽能够在蒸汽通道13具有足够的流通时间和流通路径的前提下,可极大地降低蒸汽阀1的厚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上盖2的厚度;此外,由于蒸汽在蒸汽通道13内经过两次流动变向,这相对增加了蒸汽在蒸汽通道13内的流通阻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蒸汽阀1的防溢、破泡效果,则相对于现有蒸汽阀1而言,在实现防溢、破泡的目的上,本方案精简了蒸汽阀1内用于防溢、破泡的结构设计,从而简化了蒸汽阀1的内部结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难度,进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阀座11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折流板114,阀盖1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折流板123,第一折流板114与第二折流板123位于蒸汽通道13内,并相间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一折流板114与阀盖12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折流板123与阀座11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通过在蒸汽阀1内相间隔地设置第一折流板114和第二折流板123,则使得蒸汽在蒸汽通道13内沿水平方向呈折线形流动,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蒸汽的流通路径和流通时间,同时也增加了蒸汽在蒸汽通道13内的流通阻力,进而提高了蒸汽阀1在防溢、破泡方面的功能;更进一步地,蒸汽阀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折流板114和多个第二折流板123,以提高蒸汽在蒸汽通道13内的流通路径,则在此基础上,可相对地缩短蒸汽通道13的第一端和蒸汽通道13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从而相应地减小蒸汽阀1的体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折流板114的下端开设有导流孔(图中未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流孔,以便于破泡残留的水份和蒸汽冷凝水在第一折流板114的两侧流动,一般而言,上盖2与烹饪器具的本体相铰接,则上盖2在打开时呈倾斜状态,则将产品设置于上盖2上时,蒸汽阀1处于倾斜状态,在此基础上,可在蒸汽阀1的位置最低处设置排水结构,而导流孔的设置使得蒸汽阀1内聚集的水分可向位置较低处流动并排出蒸汽阀1,故而,该结构的设置可助于将蒸汽阀1内的水全部排出,即对烹饪器具清洁过程中,仅需打开上盖2即可促使蒸汽阀1内的水排出,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和清洁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阀座11的底壁上设置有回流阀15,且回流阀15位于第一折流板114与第二折流板123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蒸汽及其携带的泡沫与第一折流板114和第二折流板123相碰撞时,促使蒸汽与泡沫进行分离,该过程中分离出的水分沿第一折流板114和第二折流板123流到阀座11的底壁上,则相应地,底座上的水分集中于靠近第一折流板114与第二折流板123的底壁上,本方案通过将回流阀15设置于第一折流板114与第二折流板123之间,从而提高了蒸汽阀1内水分的回流效率;进一步地,可将回流阀15设置于靠近上盖2与烹饪器具相铰接的一端,则第一折流板114和第二折流板123也相应地位于靠近上盖2与烹饪器具相铰接的一端,在上盖2打开状态下,阀座11的底壁上的水分可沿底壁流向回流阀15,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回流效率;更进一步地,将蒸汽入口111设置于阀座11上靠近上盖2与烹饪器具相铰接的一端,且回流阀15位于蒸汽入口111与蒸汽出口1221之间,由于蒸汽入口111处蒸汽的流速相对较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折流板114和第二折流板123的破泡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入口111与所述蒸汽出口1221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距离不少于50mm,如此可以在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从横向水平方向实现延长蒸汽通道的长度,避免米汤溢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阀座11的表面和/或阀盖12的表面设置有疏水层(图中未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该方案可通过在阀座11和阀盖12围成蒸汽通道13的表面上喷涂疏水涂料实现,由于疏水层对水的粘附能力较弱,则水的张力可促使水在疏水层上以近似水珠的形态存在,且移动能力相对较强;通过在阀盖12和/或阀座11上设置疏水层,则一方面可减少蒸汽阀1与水的接触,同时也可实现快速地将水排出,从而确保了蒸汽阀1内长期的清洁度,另一方面,其他污渍也不易附着与疏水层上,水珠移动的过程中,可实现将污渍带出蒸汽阀1,从而实现了蒸汽阀1的自清洁能力。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盖2,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蒸汽阀1、面盖21和内盖22。
具体地,面盖21与内盖22相连接,并围成隔热腔23,蒸汽阀1上下贯穿隔热腔23。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上盖2,通过设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蒸汽阀1,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对蒸汽阀1的固定可靠性,且该蒸汽阀1贯穿上盖2的隔热腔23,则内锅中的蒸汽可经过阀座11直接进入蒸汽通道13内,并在蒸汽通道13导流后从蒸汽出口1221排出,从而在确保蒸汽阀1排汽功能正常执行的前提下,使产品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减薄了产品的整体厚度,并减轻了产品的重量,进而降低了产品在运动过程中的惯性力,提高了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现有煲盖至少设置有装饰片、外盖、内盖、保温座板和活动盖板五个部件,这增加了产品的厚度和重量,而本发明提供的上盖2,从上至下设置有面盖21和内盖22两个部件,这相对而言精简了产品组成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整体尺寸,减轻了产品的重量,进而降低了产品在运动过程中的惯性力,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盖22与蒸汽阀1的阀座11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内盖22与蒸汽阀1的阀座11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使得内盖22与阀座11可由一体制成,从而提高了蒸汽阀1与上盖2之间的组装效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相对减少了内盖22与阀座11之间连接结构的设置,从而进一步简化了蒸汽阀1和内盖22的结构,这便于进一步减小上盖2的尺寸。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盖2。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上盖2,从而具有该上盖2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蒸汽阀,将蒸汽阀的阀座设置在上盖的内盖上,并将阀座与面盖密封连接,从而在不增加上盖与蒸汽阀之间装配面积的前提下,实现了阀座与上盖之间的稳定安装,此外,通过将蒸汽阀的阀盖设置在面盖上,以使阀盖与阀座围成封闭的蒸汽通道,且该蒸汽通道贯穿整个上盖的隔热腔,即内锅中的蒸汽可经过阀座直接进入蒸汽通道内,并在蒸汽通道导流后从蒸汽出口排出,从而确保了产品防溢、排汽功能的正常执行,故而,该结构的设置在满足蒸汽阀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对蒸汽阀的安装可靠性,同时,也使得上盖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减薄了上盖的整体厚度,并减轻了上盖的重量,减少了上盖的耗材。
具体而言,现有蒸汽阀的阀座与阀盖相连接以构成一个独立的部件,从而需在煲盖的面盖上设置安装槽以对其装配,且为确保安装稳定性,需保证安装槽与蒸汽阀具有一定的配合面积,这导致上盖的体积增加;而本发明提供的蒸汽阀,蒸汽阀的阀座设置在上盖的内盖上,且阀座与面盖密封连接,从而在不增加上盖与蒸汽阀之间装配面积的前提下,实现了阀座与上盖之间的稳定安装,此外,通过将蒸汽阀的阀盖设置在面盖上,使阀盖与阀座围成封闭的蒸汽通道,以确保了产品防溢、排汽功能的实现,故而,该结构的设置在满足蒸汽阀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对蒸汽阀的安装可靠性,同时,也使得上盖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减薄了上盖的整体厚度,并减轻了上盖的重量,减少了上盖的耗材。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蒸汽阀,安装于烹饪器具的上盖上,所述上盖包括面盖和内盖,且所述面盖与所述内盖相连接,并围成隔热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上下贯穿所述隔热腔,且所述蒸汽阀包括:
阀座,所述阀座上设置有蒸汽入口,所述阀座设置在所述内盖上,且所述阀座与所述面盖密封连接;和
阀盖,所述阀盖上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阀盖设置在所述面盖上,且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相对应设置,并围成蒸汽通道;
其中,所述蒸汽通道分别与所述蒸汽入口和所述蒸汽出口连通;
所述面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环形筋,所述蒸汽通道设置在所述环形筋围成的区域内;
所述阀盖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蒸汽通道相连通的过汽孔,且所述盖板的下板面上设置有第一扣接部;和
扣罩,所述扣罩盖设在所述过汽孔上,且所述扣罩上设置有与所述过汽孔连通的所述蒸汽出口;
其中,所述环形筋的内环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扣接部相配合的第二扣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密封圈;
所述环形密封圈支撑在所述环形筋与所述阀座的底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的底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卡槽,所述环形密封圈卡装在所述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的底壁上设置有向上凸出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端面与所述面盖的下表面相抵靠,且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螺纹孔;
其中,所述面盖上设置有连接通孔,螺钉穿过所述连接通孔,并旋入所述螺纹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环形筋围成的区域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上设置有容纳槽,且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开设有蒸汽通孔,所述蒸汽通孔与所述蒸汽通道连通;
所述阀盖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面盖相卡接,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通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罩上设置有卡扣,且所述卡扣穿过所述过汽孔,并卡合在所述盖板的下板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通道横向呈长条形设置,且所述蒸汽入口位于所述蒸汽通道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所述蒸汽出口位于所述蒸汽通道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折流板,所述阀盖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与所述第二折流板位于所述蒸汽通道内,并相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流板的下端开设有导流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的底壁上设置有回流阀,且所述回流阀位于所述第一折流板与所述第二折流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入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蒸汽出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距离不少于5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的表面和/或所述阀盖的表面设置有疏水层。
14.一种上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阀;
面盖和内盖,所述面盖与所述内盖相连接,并围成隔热腔,所述蒸汽阀上下贯穿所述隔热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盖与所述蒸汽阀的阀座为一体式结构。
16.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上盖。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CN201510351393.5A 2015-06-19 2015-06-19 蒸汽阀、上盖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106308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1393.5A CN106308449B (zh) 2015-06-19 2015-06-19 蒸汽阀、上盖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1393.5A CN106308449B (zh) 2015-06-19 2015-06-19 蒸汽阀、上盖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8449A CN106308449A (zh) 2017-01-11
CN106308449B true CN106308449B (zh) 2020-01-31

Family

ID=57728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1393.5A Active CN106308449B (zh) 2015-06-19 2015-06-19 蒸汽阀、上盖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84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4123B (zh) * 2017-01-20 2023-11-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08433555B (zh) * 2017-02-16 2023-07-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阀座和蒸汽阀及烹饪厨具
CN108433556B (zh) * 2017-02-16 2020-11-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阀盖、蒸汽阀座、蒸汽阀和烹饪厨具
CN108497908B (zh) * 2017-02-24 2023-11-2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09090988B (zh) * 2017-06-20 2023-12-1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回流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09452874B (zh) * 2017-09-06 2024-02-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09452877A (zh) * 2017-09-06 2019-03-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阀、烹饪器具的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10236387A (zh) * 2018-03-07 2019-09-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阀、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0384414B (zh) * 2018-04-18 2022-03-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阀、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08433552A (zh) * 2018-04-23 2018-08-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保温盖板及烹饪器具
CN110250921A (zh) * 2019-07-16 2019-09-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阀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电饭煲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53411U (zh) * 2013-03-28 2013-08-28 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水炖锅
CN203555613U (zh) * 2013-08-26 2014-04-2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饭煲的上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饭煲
CN203609267U (zh) * 2013-07-02 2014-05-2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
CN104068741A (zh) * 2013-03-30 2014-10-01 深圳市鑫汇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煲盖及电饭煲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84460A (ja) * 1992-01-10 1993-07-27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炊飯器
CN201806549U (zh) * 2010-04-28 2011-04-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煲盖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53411U (zh) * 2013-03-28 2013-08-28 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水炖锅
CN104068741A (zh) * 2013-03-30 2014-10-01 深圳市鑫汇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煲盖及电饭煲
CN203609267U (zh) * 2013-07-02 2014-05-2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
CN203555613U (zh) * 2013-08-26 2014-04-2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饭煲的上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饭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8449A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08449B (zh) 蒸汽阀、上盖及烹饪器具
CN110623534B (zh) 破泡器、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WO2019056972A1 (zh) 烹饪器具的蒸汽阀以及具有它的烹饪器具
CN212234112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盖
CN108113475B (zh) 一种豆浆机
CN214230886U (zh) 烹饪器具的分离装置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797361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3308988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锅盖组件及烹饪装置
CN112043169B (zh) 烹饪器具的锅盖总成以及烹饪器具
CN210748947U (zh) 一种按压式给皂器的皂液泵结构
CN218164947U (zh) 一种防溢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06308451B (zh) 烹饪器具及其上盖组件
JP2010273719A (ja) 炊飯器
CN214433633U (zh) 加热座和养生壶
CN212234162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盖
CN215686936U (zh) 一种锅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5383544U (zh) 一种防水的食品清洗机
CN213664881U (zh) 分离器和烹饪器具
CN215571202U (zh) 电热水器
CN213155451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装置
CN210989775U (zh) 电饭锅出气孔的密封结构
CN214072876U (zh) 破泡器组件、盖体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16822809U (zh) 烹饪器具
CN220494857U (zh) 空气炸锅
CN209808043U (zh) 一种破泡器、锅盖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