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0019A -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0019A
CN106300019A CN201610474849.1A CN201610474849A CN106300019A CN 106300019 A CN106300019 A CN 106300019A CN 201610474849 A CN201610474849 A CN 201610474849A CN 106300019 A CN106300019 A CN 1063000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ture
base metal
metal accessory
accessory
ground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748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00019B (zh
Inventor
内山大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Special Ceram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Special Ceram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Special Ceram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Special Ceram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300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0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00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00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maintenance of spark gaps or sparking plugs
    • H01T2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maintenance of spark gaps or sparking plugs of sparking plu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01T13/32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arthed electr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park Plu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即使在存在主体金属配件和卡具的制造时的尺寸误差及安装误差的情况下,也能确保将接地电极安装于主体金属配件时的品质。在火花塞(100)的制造过程包括:固定工序,利用相面对的卡具(210、220)夹着沿自身的中心轴线(O)的方向延伸的主体金属配件(50)并进行固定;焊接工序,将接地电极(30)按压于该主体金属配件、向接地电极与卡具(210、220)之间施加电压,从而将接地电极与主体金属配件电阻焊接在一起。卡具包括彼此相面对的第1卡具(210)和第2卡具(220)。在投影到与中心轴线垂直的假想面上的情况下,第2卡具的支承主体金属配件的支承部位(sp3)少于第1卡具的支承主体金属配件的支承部位(sp1、sp2)。

Description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将接地电极安装于主体金属配件的端面上时,利用相面对的卡具夹着主体金属配件进行固定,将接地电极配置在预定的位置并与主体金属配件进行焊接,从而进行安装。此时,进行电阻焊接(专利文献1)。在进行该电阻焊接时,为了降低卡具与主体金属配件之间的接触电阻,主体金属配件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位被具有凹部的卡具夹持并保持,该凹部呈圆筒内表面状,且具有与主体金属配件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位大致相同的直径(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0-0530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61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090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1352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中,在圆筒内表面状的卡具的凹部的直径与主体金属配件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位的外径理想地完全相同、或者是两者的差异能够被主体金属配件和卡具的弹性变形吸收这种程度的情况下,圆筒内表面状的卡具的凹部与主体金属配件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位进行面接触。但是,在不是这样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这样的状态。即,在圆筒内表面状的卡具的凹部的直径小于主体金属配件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位的外径的情况下,主体金属配件无法充分地进入卡具的凹部,主体金属配件仅通过卡具的凹部的两端的两个点与卡具相接触。另外,在圆筒内表面状的卡具的凹部的直径大于主体金属配件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位的外径的情况下,主体金属配件在卡具的凹部的最深部分处仅通过一个点与卡具相接触。
即,在上述技术中,在主体金属配件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位的外径与圆筒内表面状的卡具的凹部的直径大致相同的情况、大于圆筒内表面状的卡具的凹部的直径的情况、小于圆筒内表面状的卡具的凹部的直径的情况下,主体金属配件和卡具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程度地发生变化。因此,由于制造主体金属配件和卡具时的尺寸误差及安装误差,而使在电阻焊接时流动的电流的量较大程度地发生变化。因此,难以确保将接地电极安装于主体金属配件时的品质。
另外,在相面对的卡具的安装位置相互错位的情况下,也仍未实现主体金属配件与卡具之间的理想的面接触,无法进行像设想那样的电阻焊接。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能够以以下技术方案或适用例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该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包括:固定工序,利用相面对的卡具夹着沿自身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的主体金属配件,并对该主体金属配件进行固定;以及焊接工序,将接地电极按压于固定后的所述主体金属配件、并向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卡具之间施加电压,从而将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电阻焊接在一起。能够设为如下样式:所述卡具的相面对侧的形状彼此不同,所述卡具包括彼此相面对的第1卡具和第2卡具,在投影到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假想面上的情况下,所述第2卡具上的支承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支承部位少于所述第1卡具上的支承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支承部位。
采用这种样式,主体金属配件不是被卡具以面支承而是被卡具以相互分开的多个部位支承。因此,主体金属配件与卡具之间的接触面积不易因主体金属配件和卡具的制造时的尺寸误差及安装误差而发生变化,电阻焊接时流动的电流的量不易较大程度地发生变化。因此,易于保持将接地电极安装于主体金属配件时的品质恒定。另外,在利用卡具保持主体金属配件时,与支承部位较多的第1卡具相比,主体金属配件能够容易地相对于支承部位较少的第2卡具改变位置。因此,在利用卡具保持主体金属配件时,主体金属配件相对于第1卡具被保持在恒定的相对位置,相对于第2卡具,能够配置在反映了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的偏移后的位置。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主体金属配件与卡具之间的接触面积也不易因主体金属配件和卡具的制造时的尺寸误差及安装误差而发生变化。
(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中,也能够设为如下样式:当在所述假想面上观察时,在所述固定工序中,所述主体金属配件被所述第1卡具以两个部位支承,被所述第2卡具以一个部位支承。采用这种样式,能够利用第1卡具和第2卡具,在三个部位稳定地支承主体金属配件。另外,在利用卡具保持主体金属配件时,主体金属配件能够容易地相对于以一个部位支承主体金属配件的第2卡具改变位置。因此,主体金属配件与卡具之间的接触面积不易因主体金属配件和卡具的制造时的尺寸误差及安装误差而发生变化。
(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当在所述假想面上观察时,所述第2卡具具有用于支承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支承面,该支承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连结所述主体金属配件被所述第1卡具支承的两个部位的支承点之间的中间点、与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中心轴线而成的直线上。通过设为这种样式,从而主体金属配件被第1卡具的两个部位的支承点定位在两个部位的支承点排列的方向上。而且,主体金属配件被第2卡具的支承面、即位于连结主体金属配件的中心轴线与两个部位的支承点之间的中间点而成的直线上的支承面支承。因此,主体金属配件即使借助两个部位的支承点被配置在任意的位置,也能够被稳定地支承。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中,能够设为如下样式:当在所述假想面上观察时,所述第1卡具具有用于支承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第1面和第2面,该第1面和第2面分别构成所述第1卡具的、用于收纳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凹部的内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第1面和第2面相对于所述直线彼此线对称,并且所述支承面相对于所述直线呈线对称。通过设为这种样式,从而在第1面和第2面排列的方向上,主体金属配件被准确地定位在第1面与第2面的中间的位置。而且,即使主体金属配件因被第1面和第2面支承而配置在任意的位置,第3面与主体金属配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也不会发生变化。另外,第1面与第2面的消耗量变均等的可能性较高。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所述第1面和第2面是平面。通过设为这种样式,从而即使主体金属配件的直径因制造误差而发生变化,在主体金属配件的外表面与第1面及第2面之间的接触的状态下也不会产生较大程度的变化。其结果,主体金属配件与第1面和第2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不会较大程度地发生变化。另外,能够使卡具的第1面和第2面以及支承面的消耗量彼此更接近。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中,能够设为如下样式:所述固定工序包括如下工序:通过使用所述第1卡具将所述主体金属配件按压于位置被预先固定了的所述第2卡具,来固定所述主体金属配件。采用这种样式,能够利用第2卡具将主体金属配件定位在第1卡具与第2卡具相面对的方向上。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中,能够设为如下样式:当在所述假想面上观察时,所述焊接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将所述接地电极按压于主体金属配件上的位置、且是处于连结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体金属配件被所述第1卡具或第2卡具支承的任意部位而成的线段上的位置,并进行所述电阻焊接。
采用这种样式,能够缩短接地电极与主体金属配件接触焊接的部位、和主体金属配件与卡具相接触的部位之间的距离。因此,电流路径变短,电流路径不易发生变化,因此能够进行稳定的电阻焊接。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中,能够设为如下样式:当在所述假想面上观察时,所述焊接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将所述接地电极按压于所述主体金属配件上的、处于从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中心轴线朝向所述主体金属配件被所述第1卡具或第2卡具支承的三个部位中的两个部位之间的中间点的方向上的位置,并进行所述电阻焊接。采用这种样式,如果由于制造误差等而使接地电极与主体金属配件接触焊接的部位靠近主体金属配件与卡具相接触的两个部位中的一个部位,则接地电极与主体金属配件接触焊接的部位会远离另一个部位。在相反的情况下也是相同的。因此,由制造误差引起的电流路径的长度的变化变小,能够进行稳定的电阻焊接。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中,能够设为如下样式:所述主体金属配件包括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外形的部位,所述卡具在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具有所述大致圆柱状的外形的部位在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在所述固定工序中,所述主体金属配件在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在具有所述大致圆柱状的外形的部位的全长上被所述第1卡具以所述两个部位支承,且在具有所述大致圆柱状的外形的部位的全长上被所述第2卡具以所述一个部位支承。采用这种样式,能够增大主体金属配件与卡具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少主体金属配件与卡具之间的接触电阻,从而能够进行高效的电阻焊接。
(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中,能够设为如下样式:所述焊接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将所述接地电极配置为位于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上方,从水平方向或下方向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主体金属配件之间的接触部分供给惰性气体,并且进行所述电阻焊接。采用这种样式,能够防止焊接部分的氧化,并且能够进行接地电极与主体金属配件的电阻焊接。因此,能够将接地电极与主体金属配件牢固地焊接在一起。另外,能够避免配置于上方的用于保持接地电极的器具与用于供给惰性气体的器具之间的相互干扰,并且能够从焊接部分的附近向焊接部分供给惰性气体。因此,能够向焊接部分集中供给惰性气体。
(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中,能够设为如下样式: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连接所述接地电极的面在主体金属配件的直径方向上的宽度为1.5mm以下。在这种样式中,主体金属配件和卡具的制造时的尺寸误差及安装误差对焊接时的接地电极与主体金属配件的位置的精度带来较大的影响。另外,在主体金属配件与接地电极之间的相对角度偏移的情况下,焊接强度降低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这种样式中,本发明是特别有效的。
(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中,能够设为如下样式:所述主体金属配件包括:第1部位,其具有第1直径且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外形,在该第1部位的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的端面电阻焊接所述接地电极;以及第2部位,其具有比所述第1直径大的第2直径且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外形,在所述固定工序中,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所述第1部位被所述第1卡具和第2卡具夹持,在所述主体金属配件中,从所述第2部位的靠所述第1部位侧的端面到所述第1部位的用于电阻焊接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端面的距离为26.5mm以上。在这种样式中,主体金属配件和卡具的安装误差对焊接时的接地电极与主体金属配件的位置的精度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样式中,本发明是特别有效的。
本发明也能够利用除火花塞的制造方法以外的各种技术方案来实现。例如,能够以火花塞、通过接合而制造的金属构件、金属构件的焊接方法或其控制方法、实现该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存储了该计算机程序的非临时性存储介质等技术方案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火花塞100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表示火花塞100的制造工序P200的工序图。
图3是表示在图2的工序P234中将接地电极30焊接于主体金属配件50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在图2的工序P234中将接地电极30焊接于主体金属配件50时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在图3的工序P342中保持主体金属配件50时的处理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3的工序P342中保持主体金属配件50时的处理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工序P344中的惰性气体的喷射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样式1的卡具210a的水平截面形状的图。
图9是表示样式2的卡具210b的水平截面形状的图。
图10是表示样式3的卡具220c的水平截面形状的图。
图11是表示样式4的卡具210d、220d的水平截面形状的图。
图12是表示样式5的卡具210e1、210e2、220e的水平截面形状的图。
图13是表示样式6的卡具210f的水平截面形状的图。
图14是卡具的厚度与实施方式不同的样式的剖视图。
图15是卡具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形状与实施方式不同的样式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接地电极30配置于卡具220的支承面222的支承点sp3附近的样式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接地电极30配置于卡具220的支承面222的支承点sp3与卡具210的第2面214的支承点sp2之间的中间点附近的样式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中心电极;12…电极母材;14…芯材;16…密封体;17…陶瓷电阻;18…密封体;19…端子金属配件;20…绝缘电瓷;22…腿部;24…第1电瓷主体部;25…电瓷凸缘部;26…第2电瓷主体部;28…轴孔;30…接地电极;40…垫圈;50…主体金属配件;50h…空隙;51…端面;52…安装螺纹部;54…主体部;55…槽部;56…工具卡合部;58…弯边部;62…密封件;63…填充部;100…火花塞;200…焊接装置;210、210a、210b、210d、210f、210p、210q…卡具;210e1…卡具;210e2…卡具;210q1、210q2…在卡具210q上突出的部分;210q3…在卡具210q上未突出的部分;211、211a~211d…凹部;211e…间隙;212、212a、212b…第1面;214、214a、214b…第2面;215…支承部;216a…第3面;218d、218e…凸部;218f…平面;219d、219e…凸部;220、220c~220e、220q…卡具;220q1~220q3…在卡具220q上突出的部分;220q4、220q5…在卡具220q上未突出的部分;222…支承面;222d、222e…凸部;225…支承部;227…凸部;240…气体喷嘴;250…保持构件;300…发动机缸盖;310…安装螺纹孔;O-O、O…轴线;Ai…表示惰性气体的箭头;spc…支承点sp1与支承点sp2之间的中点;spc2…支承点sp2与支承点sp3之间的中点;L1…沿着轴线O-O方向的从端面51到主体部54的端面的尺寸;Ap…表示接地电极30的按压方向的箭头;As…表示支承部215与卡具210的滑动方向的箭头;sp1、sp2、sp3…支承点;CLw…表示卡具的中心的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
A1.火花塞的结构:
图1是表示火花塞100的局部剖视图。在图1中,以作为火花塞100的轴心的轴线O-O为界,在一侧图示火花塞100的外观形状,在另一侧图示火花塞100的截面形状。火花塞100包括中心电极10、绝缘电瓷20、主体金属配件50以及接地电极30。在本实施例中,火花塞100的轴线O-O也是中心电极10、绝缘电瓷20、主体金属配件50等各个构件的轴心。
在火花塞100中,沿轴线O-O方向延伸的棒状的中心电极10的外周被绝缘电瓷20电绝缘。中心电极10的一端自绝缘电瓷20的一端突出。在绝缘电瓷20的外周,通过热弯边以与中心电极10电绝缘的状态固定有主体金属配件50。在主体金属配件50上电连接有接地电极30,在中心电极10与接地电极30之间形成有作为产生火花的间隙的火花间隙。火花塞100在使主体金属配件50螺纹连接于形成在内燃机(未图示)的发动机缸盖300上的安装螺纹孔310内的状态下进行安装,若将2万伏特~3万伏特的高电压施加于中心电极10与接地电极30之间,则会在形成于中心电极10与接地电极30之间的火花间隙内产生火花。
火花塞100的中心电极10是在成形为有底筒状的电极母材12的内部埋设了导热性比电极母材12的导热性优异的芯材14而成的棒状的电极。在本实施例中,中心电极10以电极母材12的顶端自绝缘电瓷20的一端突出的状态固定于绝缘电瓷20,并且借助密封体16、陶瓷电阻17、密封体18,与端子金属配件19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中心电极10的电极母材12由以因科镍合金(注册商标)为代表的以镍为主要成分的镍合金形成,中心电极10的芯材14由铜或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形成。
火花塞100的接地电极30通过焊接接合于主体金属配件50,是向与中心电极10的轴线O-O交叉的方向弯曲并与中心电极10的顶端相对的电极。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电极30由以因科镍合金(注册商标)为代表的以镍为主要成分的镍合金形成。
火花塞100的绝缘电瓷20是对以氧化铝为代表的绝缘性陶瓷材料进行烧制而形成的。绝缘电瓷20是具有用于收纳中心电极10的轴孔28的筒状体,从中心电极10所突出的那一侧沿着轴线O-O依次包括腿部22、第1电瓷主体部24、电瓷凸缘部25以及第2电瓷主体部26。绝缘电瓷20的腿部22是随着朝向中心电极10所突出的那一侧去外径变小的筒状的部位。绝缘电瓷20的第1电瓷主体部24是具有比腿部22大的外径的筒状的部位。绝缘电瓷20的电瓷凸缘部25是具有比第1电瓷主体部24还大的外径的筒状的部位。绝缘电瓷20的第2电瓷主体部26是具有比电瓷凸缘部25小的外径的筒状的部位,在主体金属配件50与端子金属配件19之间确保足够的绝缘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火花塞100的主体金属配件50是镀镍的低碳钢制的构件,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镀锌的低碳钢制的构件,也可以是无镀敷的镍合金制的构件。主体金属配件50具有沿轴线O-O的方向延伸的大致筒状的形状。主体金属配件50从中心电极10所突出的那一侧沿着轴线O-O依次包括端面51、安装螺纹部52、主体部54、槽部55、工具卡合部56以及弯边部58。主体金属配件50的端面51是形成于安装螺纹部52的顶端的中空圆状的面,在端面51上接合有接地电极30,被绝缘电瓷20的腿部22包裹的中心电极10自端面51的中央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环状的截面形状的端面51的直径方向的宽度为1.5mm。
主体金属配件50的安装螺纹部52是在外周具有能与发动机缸盖300的安装螺纹孔310螺纹连接的螺纹牙的圆筒状的部位。作为安装螺纹部52的大小,能够采用M8、M10、M12等标称直径。主体金属配件50的弯边部58与工具卡合部56相邻设置,是在通过热弯边将主体金属配件50固定于绝缘电瓷20时以与绝缘电瓷20的第2电瓷主体部26密合的方式被塑性加工的部位。在主体金属配件50的弯边部58与绝缘电瓷20的电瓷凸缘部25之间的区域内形成有填充了粉末状的滑石(talc)的填充部63,填充部63被密封件62、64密封。
主体金属配件50的槽部55形成在主体部54与工具卡合部56之间,是在通过热弯边将主体金属配件50固定于绝缘电瓷20时压缩变形并向外周方向和内周方向鼓出的部位。主体金属配件50的主体部54与槽部55相邻设置,是比槽部55向外周方向突出的凸缘状部,朝向发动机缸盖300压缩垫圈40。主体部54的直径大于安装螺纹部52的直径。沿着轴线O-O方向的从端面51到主体部54的端面的尺寸L1为26.5mm。主体金属配件50的工具卡合部56与槽部55相邻设置,是比槽部55向外周方向突出的凸缘状部,成形为能与用于将火花塞100安装于发动机缸盖300的工具(未图示)卡合的多边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工具卡合部56为六边形状,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四边形、八边形等其他多边形。对于在工具卡合部56中相对的边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为12mm(毫米),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9mm、10mm或11mm等小于12mm的距离。
A2.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图2是表示火花塞100的制造工序P200的工序图。在火花塞100的制造工序P200中,首先,制造中心电极10、绝缘电瓷20以及主体金属配件50等、构成火花塞100的各个元件(工序P210、P220、P230)。
在主体金属配件50的制造工序P230中,通过冲压加工和切削加工将裁切好的软钢材成形为主体金属配件50的形状(工序P232)。之后,在软钢材的成形体上焊接弯曲前的棒状的接地电极30(工序P234),滚轧成形螺纹部52(工序P236)。之后,经过镀镍及铬酸盐处理(工序P238),完成了主体金属配件50。
在制造了构成火花塞100的各个元件之后(工序P210、P220、P230),将组装有中心电极10的绝缘电瓷20插入于主体金属配件50内(工序P270)。
在将绝缘电瓷20插入到主体金属配件50之后(工序P270),通过热弯边来组装主体金属配件50与绝缘电瓷20。
在对主体金属配件50进行了热弯边之后(工序P280),若通过弯曲加工使接地电极30弯曲并在中心电极10与接地电极30之间形成火花间隙(工序P290),则完成了火花塞100。
A3.主体金属配件与接地电极之间的焊接:
图3是表示在图2的工序P234中将接地电极30焊接于主体金属配件50时的处理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在图2的工序P234中将接地电极30焊接于主体金属配件50时的处理的说明图。另外,在图4以后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技术,简化地示出了主体金属配件50的形状,严格来说与图1的形状不一致。在图4中,示出了彼此正交的X、Y、Z轴。在适当地配置了主体金属配件50的情况下,主体金属配件50的轴线O-O与Z轴方向一致。在以后的一部分附图中,示出了与图4的X、Y、Z轴对应的X、Y、Z轴。
在图3的工序P342中,主体金属配件50以其后来要成为安装螺纹部52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位被夹持的方式保持在设于焊接装置200的相面对的卡具210、220上(参照图4)。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容易理解技术,在工序P236(参照图2)中滚轧成形螺纹前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位也被称作“安装螺纹部52”。
卡具210支承于支承部215。卡具220支承于支承部225。在焊接装置200中,支承部225具有用于调节卡具220的X方向上的位置的机构。在焊接装置200中,支承部215设置为能够与卡具210一起相对于支承部225和卡具220沿箭头As所示的方向滑动。
图5是表示在图3的工序P342中保持主体金属配件50时的处理的剖视图。在图3的工序P342中,在卡具210、220在X轴方向上隔开足够的间隙进行配置的状态下,将主体金属配件50配置在支承部225上。具体地说,主体金属配件50以将设于支承部225上表面的圆柱状的凸部227收纳于空隙50h内的方式配置在支承部225的上表面上。空隙50h相对于凸部227而言足够大,因此主体金属配件50能够在支承部225的上表面上沿水平方向(X方向和Y方向)进行移动。
在该状态下,卡具210以靠近卡具220的方式滑动。其结果,主体金属配件50被卡具210和卡具220夹持并保持在支承部225上。卡具220借助支承部225在焊接装置200中被定位在预先确定的位置。因此,在工序P342中,被卡具210和卡具220夹持并保持的主体金属配件50在焊接装置200中相对于卡具210滑动的方向As(X轴方向)而言被配置在准确的位置。
图6是表示在图3的工序P342中保持主体金属配件50时的处理的剖视图。图6表示图5的A-A截面。以下,说明卡具210、220的A-A截面中的形状。卡具220在与卡具210相面对的一侧(X轴方向的负向侧)具有支承面222。支承面222是与沿着卡具210相对于卡具220滑动的方向As延伸的直线CLw垂直的平面。直线CLw是以在投影到水平面(XY平面)上时成为线对称的形状而设置的卡具210、卡具220的、水平面上的对称的轴。在适当地配置了主体金属配件50的情况下,主体金属配件50的轴线O-O位于直线CLw上。直线CLw通过支承面222。
卡具210在与卡具220相面对的一侧(X轴方向的正向侧)具有用于收纳主体金属配件50的凹部211。凹部211分别由作为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平面的第1面212和第2面214限定。第1面212和第2面214是相互成90度相面对的平面。第1面212和第2面214具有相对于包括直线CLw并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平面彼此对称的形状,该直线CLw沿卡具210相对于卡具220滑动的方向延伸,并且支承面22具有相对于该平面对称的形状。因此,在图6所示的A-A截面中,第1面212和第2面214具有相对于直线CLw彼此线对称的形状及配置,并且支承面222具有相对于直线CLw呈线对称的形状及配置。另外,在图6中,示出了接地电极30和气体喷嘴240,但是关于这些构件,在后面说明工序P344(参照图3)时有所提及。
由于卡具210和卡具220是以如上所述的形状及结构设置的,因此在图3的工序P342中,主体金属配件50被卡具210以水平面内的两点sp1、sp2支承,被卡具220以水平面内的一点sp3支承(参照图6)。另外,在主体金属配件50被卡具适当地保持的情况下,若将水平面内的卡具210的支承点sp1、sp2的中点设为spc,则连结中点spc和主体金属配件50的轴线O而成的直线与直线CLw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各个面彼此所成的角度小于180度的三个平面、即第1面212、第2面214以及支承面222支承主体金属配件50的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外径的部分。其结果,主体金属配件50总是被三点sp1、sp2、sp3支承。因此,即使在主体金属配件50和卡具210、220有尺寸误差、卡具210、220有安装误差的情况下,主体金属配件50与卡具210、220之间的接触样式、例如接触部分彼此的接触角度也不易发生变化,其结果,接触面积的大小不会大幅度地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将主体金属配件50与卡具210、220之间的接触电阻的变化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因此,能够保持将接地电极30电阻焊接于主体金属配件50时的品质恒定。另外,能够使卡具210、220的各个接触点的消耗量接近于均等。因此,能够使由消耗引起的卡具210、220的更换的周期接近于同一期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卡具220支承的点(sp3)的数量少于由卡具210支承的点(sp1、sp2)的数量。因此,即使在主体金属配件50以及卡具210、220有些许尺寸误差的情况、主体金属配件50以及卡具210、220的配置有些许误差的情况下,由于主体金属配件50相对于支承点较少且主体金属配件50的配置的自由度较高的卡具进行移动,因此利用卡具210、220也能够适当地保持主体金属配件50。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金属配件50的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外径的部分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被卡具210的第1面212和第2面214限定,该第1面212和第2面214以形成小于180度的角度并相面对的方式对称配置。而且,主体金属配件50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被卡具220的支承面222限定。卡具220的支承面222是与X轴方向垂直的平面。因此,不管主体金属配件50在Y轴方向上被卡具210的第1面212和第2面214配置在什么位置,卡具220的支承面222都能够从X轴方向的负向侧沿X轴方向支承主体金属配件50。因此,主体金属配件50能够在与直线CLw垂直的Y方向上自由地移动,从而被卡具210、220适当地保持。而且,即使主体金属配件50的配置发生变化,该主体金属配件50与各个卡具之间的接触面积也不易发生变化。
在图3的工序P344中,棒状的接地电极30被焊接装置200的保持构件250、260夹持并保持(参照图4)。然后,利用保持构件250、260,如图4中箭头Ap所示从上方朝向主体金属配件50的端面51按压接地电极30。利用焊接装置200对接地电极30和主体金属配件50施加按压力,并且对保持构件250、260与卡具210、220之间施加电压,对接地电极30与主体金属配件50进行电阻焊接。
图7是表示工序P344中的惰性气体的喷射的说明图。在图3的工序P344中,朝向主体金属配件50的端面51与接地电极30的端部之间的接合部分喷射惰性气体(参照箭头Ai)。在本实施方式中,惰性气体为氮气。如图6所示,惰性气体经由卡具210、220之间的空间朝向主体金属配件50与接地电极30之间的接合部分喷射。通过进行这种处理,从而在焊接时,能够降低金属因主体金属配件50的端面51与接地电极30之间的焊接部分的加热而发生氧化的程度。
另外,如图7所示,喷射惰性气体的气体喷嘴240从下方朝向主体金属配件50的端面51与接地电极30的端部之间的接合部分喷射惰性气体。通过设为这种方式,从而能够避免气体喷嘴240及其他气体供给装置与保持构件250、260之间的相互干扰,并且能够从配置于接合部分附近的气体喷嘴240喷射惰性气体。因此,能够高效地阻断接合部分的周边部分而不与大气中的氧接触。另外,在图7中,为了容易理解技术,对于包括连接于气体喷嘴240的惰性气体供给线在内的气体供给装置省略了图示。
在电阻焊接时,接地电极30的被按压于主体金属配件50的端面51的端部的一部分熔融,并向主体金属配件50的外周侧(在图4中为纸面里侧,在图7中为右侧)突出。这种突出部被称作“流挂”。
在图3的工序P346中,进行用于去除“流挂”的磨削加工。在图2的工序P234中,进行以上那样的处理,进行对接地电极的焊接。
采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在主体金属配件与接地电极之间的焊接过程中,能够在不易因主体金属配件和卡具的尺寸误差以及这些构件的配置的误差而产生品质的偏差的情况下进行焊接。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工序P342与“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中的“固定工序”相对应。工序P344与“焊接工序”相对应。轴线O-O(剖视图中的轴线O)与“中心轴线”相对应。卡具210与“第1卡具”相对应。卡具220与“第2卡具”相对应。中点spc与“中间点”相对应。直线CLw与“直线”相对应。第1面212与“第1面”相对应。第2面214与“第2面”相对应。安装螺纹部52与“第1部位”相对应。主体部54与“第2部位”相对应。
B.关于卡具的水平截面形状的各种样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具220的支承面222是与X轴方向垂直的平面(参照图6)。而且,卡具210的第1面212与第2面214是夹着包括直线CLw在内的铅垂平面对称配置的平面。但是,卡具支承主体金属配件的部分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卡具支承主体金属配件的部分的形状例如能够采用以下这样的样式。另外,对于在以下各个样式的说明中未言及的部分,各个样式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在以下说明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所具有的结构对应的结构,标注在对上述实施方式所具有的结构标注的附图标记的末尾追加了字母的附图标记。另外,关于各个卡具支承主体金属配件50的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使用sp1~sp3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B1.样式1:
图8是表示样式1的卡具210a的水平截面形状的图。另外,在图8以后的图中表示与Z轴垂直的平面的剖视图的情况下,表示与图5的A-A截面相当的截面的图。
如图8所示,卡具210a在与卡具220相面对的一侧(X轴方向的正向侧)具有用于收纳主体金属配件50的凹部211a。凹部211a由分别作为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平面的第1面212a、第2面214a以及第3面216a限定。第3面216a是与X轴方向垂直的平面。第1面212a和第2面214a相对于第3面216a配置于Y轴方向的正向侧和负向侧。第1面212a和第2面214a相互成90度。第1面212a和第2面214a具有相对于包括直线CLw并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平面彼此对称的形状,并且第3面216a具有相对于该平面对称的形状。
B2.样式2:
图9是表示样式2的卡具210b的水平截面形状的图。卡具210b在与卡具220相面对的一侧(X轴方向的正向侧)具有用于收纳主体金属配件50的凹部211b。凹部211b由分别作为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平面的第1面212b和第2面214b限定。卡具210b的与卡具220相面对的一侧的面包括第1面212b和第2面214b。第1面212b和第2面214b相互成90度。第1面212b和第2面214b具有相对于包括直线CLw并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平面对称的形状。
B3.样式3:
图10是表示样式3的卡具220c的水平截面形状的图。卡具220c在与卡具210相面对的一侧(X轴方向的负向侧)具有用于支承主体金属配件50的凸部222c。凸部222c的X轴方向的负向侧是与X轴垂直的平面。在利用卡具220c、210适当地保持主体金属配件50的情况下,通过主体金属配件50的轴线的直线CLw通过该平面。凸部222c具有相对于包括直线CLw并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平面对称的形状。
B4.样式4:
图11是表示样式4的卡具210d、220d的水平截面形状的图。卡具210d在与卡具220d相面对的一侧(X轴方向的正向侧)具有用于收纳主体金属配件50的凹部211d。在凹部211d的开口的Y轴方向的正向侧和Y轴方向的负向侧分别具有凸部218d、219d,该凸部218d、219d具有凸起的曲线状的外轮廓。凸部218d、219d具有相对于包括直线CLw并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平面彼此对称的形状。
卡具220d在与卡具210d相面对的一侧(X轴方向的负向侧)具有用于支承主体金属配件50的凸部222d。凸部222d具有凸起的曲线状的外轮廓。在利用卡具220d、210d适当地保持主体金属配件50的情况下,直线CLw通过凸部222d。凸部222d具有相对于包括直线CLw并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平面对称的形状。
在样式4中,主体金属配件50由凸部218d上的点sp1、凸部219d上的点sp2、凸部222d上的点sp3这三个点支承。
B5.样式5:
图12是表示样式5的卡具210e1、210e2、220e的水平截面形状的图。在样式5中,主体金属配件50由3个卡具保持。卡具210e1、210e2相当于实施方式的卡具210,且能够相对于卡具220e沿X轴方向进行滑动。
卡具210e1在与卡具220e相面对的一侧(X轴方向的正向侧)具有凸部218e,该凸部218e具有曲线状的外轮廓。卡具210e2在与卡具220e相面对的一侧(X轴方向的正向侧)具有凸部219e,该凸部219e具有曲线状的外轮廓。卡具210e1、210e2隔开用于收纳主体金属配件50的间隙211e并在Y轴方向上排列配置。卡具210e1、210e2具有相对于包括直线CLw并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平面彼此对称的形状。
卡具220e在与卡具210e1、210e2相面对的一侧(X轴方向的负向侧)具有凸部222e,该凸部222e具有曲线状的外轮廓。在利用卡具210e1、210e2、220e适当地保持主体金属配件50的情况下,直线CLw通过凸部222e。凸部222e具有相对于包括直线CLw并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平面对称的形状。
在样式5中,主体金属配件50由卡具210e1的凸部218e上的点sp1、卡具210e2的凸部219e上的点sp2、卡具220e的凸部222e上的点sp3这三个点支承。
B6.样式6:
图13是表示样式6的卡具210f的水平截面形状的图。卡具210f在与卡具220相面对的一侧(X轴方向的正向侧)具有平面218f。平面218f是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延伸、并与X轴方向形成规定角度的平面。在这种样式中,利用主体金属配件50、卡具210f、卡具220的弹性变形以及主体金属配件50与卡具210f、220之间的摩擦力,用两个部位保持主体金属配件50。在该样式中,优选的是,构成卡具210f的平面218f的面利用与其他方式的卡具210等相比易于弹性变形的材料来进行设置。
像这样,并不限于利用卡具210的两个部位的支承点sp1、sp2和卡具220的一个部位的支承点sp3这三个点支承主体金属配件50的样式(参照图6),能够利用各个卡具的一个以上的点来支承主体金属配件。但是,优选的是,一个卡具的支承点数少于另一个卡具的支承点的数量。
C.关于卡具的铅垂截面形状的各种样式:
C1.关于卡具的厚度的样式:
图14是卡具的厚度与实施方式不同的样式的剖视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卡具210、220的Z轴方向的厚度Lc小于主体金属配件50的具有圆柱状的外形的部分(后来要成为安装螺纹部52的部分)的厚度L2。但是,也可以像图14所示的本样式这样,使卡具210p、220p的Z轴方向的厚度Lc大于主体金属配件50的具有圆柱状的外径的部分(要成为安装螺纹部52的部分)的厚度L2。本样式的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这种样式中,主体金属配件50能够在主体金属配件50的具有圆柱状的外形的部分的Z轴方向全长上被卡具保持(参照图6和图14)。其结果,主体金属配件50能够被稳定地保持。
C2.关于卡具的厚度方向的形状的样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具210、220的Z轴方向上的形状是恒定的(参照图4)。但是,卡具的Z轴方向上的形状能够设为各种形状。
图15是卡具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形状与实施方式不同的样式的剖视图。能够设为卡具210q在与卡具220q相面对的一侧具有向X方向的正向侧相对突出的部分210q1、210q2和相对于部分210q1、210q2位于X方向的负向侧的部分210q3的样式。
另外,能够设为卡具220q在与卡具210q相面对的一侧具有向X方向的负向侧相对突出的部分220q1、220q2、220q3和相对于部分220q1、220q2、220q3位于X方向的正向侧的部分220q4、220q5的样式。本样式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在这种样式中,利用在卡具210q上突出的部分210q1、210q2和在卡具220q上突出的部分220q1、220q2、220q3保持主体金属配件50。因此,在Z轴方向上,与利用卡具的端部整体进行保持的样式相比,能够以较强的压力按压并保持主体金属配件50。
D.关于接地电极的配置的各种样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地电极30在主体金属配件50的端面51上相对于轴线O配置在Y轴方向的正向侧的位置(参照图6)。但是,接地电极30在主体金属配件50的端面51上的配置也可以像以下这样设为其他配置。
D1.支承部位附近的配置:
图16是表示接地电极30配置于卡具220的支承面222的支承点sp3附近的样式的剖视图。更具体地说,接地电极30在投影到水平面时位于连结主体金属配件50的轴线O与卡具220的支承面222的支承点sp3而成的线段上。
采用这种样式,能够缩短进行电阻焊接的部分(在图16中为接地电极30)与卡具对主体金属配件支承的支承点sp3之间的距离。因此,供电流流动的、连结主体金属配件50的支承点sp3与进行电阻焊接的部分的电流的路径不易发生变化。因此,能够以稳定的品质进行电阻焊接。
另外,同样地,接地电极30也能够配置为在投影到水平面时位于连结主体金属配件50的轴线O与卡具210的支承点sp1或支承点sp2而成的线段上。另外,接地电极“位于线段上的位置”是指只要是在投影到水平面上时使接地电极的一部分处于连结主体金属配件的轴线与支承点而成的线段上的样式即可。
D2.两个支承部位的中间点附近的配置:
图17是表示接地电极30配置于卡具220的支承面222的支承点sp3与卡具210的第2面214的支承点sp2之间的中间点附近的样式的剖视图。更具体地说,接地电极30在投影到水平面上时配置在连结卡具220的支承面222的支承点sp3与卡具210的第2面214的支承点sp2之间的中点spc2和主体金属配件50的轴线O而成的直线上、且相对于轴线O位于与支承点sp2、sp3相同侧的位置。
采用这种样式,能够使进行电阻焊接的部分(在图17中为接地电极30)与卡具对主体金属配件进行支承的支承点sp2相距的距离、和进行电阻焊接的部分与卡具对主体金属配件进行支承的支承点sp3相距的距离相同。而且,由于制造误差等,如果接地电极30与主体金属配件50接触焊接的部位靠近两个支承点sp2、sp3中的一者,则会远离另一者。反之也一样。因此,由制造误差引起的电流路径的合计长度的变化变小,能够进行稳定的电阻焊接。
另外,同样地,接地电极30在投影到水平面上时也可以配置在连结卡具220的支承面222的支承点sp3与卡具210的第1面212的支承点sp1之间的中点和主体金属配件50的轴线O而成的直线上、且相对于轴线O位于与支承点sp1、sp3相同侧的位置。另外,接地电极30在投影到水平面上时也可以配置在连结卡具220的支承点sp1与支承点sp2之间的中点和主体金属配件50的轴线O而成的直线上、且相对于轴线O位于与支承点sp1、sp2相同侧的位置。另外,接地电极“位于直线上的位置”是指只要在投影到水平面上时使接地电极的一部分位于连结主体金属配件的轴线与支承点而成的线段上即可。
E.变形例:
E1.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具210的第1面212与第2面214构成90度的角度并相面对。但是,构成相对于另一个卡具提供更多的支承点的卡具的凹部的内表面也可以设为其他方式。例如,凹部的内表面也可以具有构成45度等小于90度的角度并相面对的两个平面。另外,凹部的内表面也可以具有构成120度等大于90度的角度并相面对的两个平面。而且,凹部的内表面也可以在局部具有曲面(参照图11)。
E2.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他方式中,卡具在水平截面上呈具有包括支承主体金属配件的点在内的平面或向外部凸起的曲面的外形形状。但是,卡具在水平截面上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例如,卡具在水平截面上也可以设为以支承主体金属配件的点为顶点、并利用夹着该顶点的两条直线构成轮廓的一部分的样式。
E3.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具210利用两个点支承主体金属配件,卡具220利用一个点支承主体金属配件。各个卡具支承作为焊接对象的主体金属配件的点的数量也可以设为三个点以上或一个点等其他数量。但是,优选的是,一个卡具的支承点的数量少于另一个卡具的支承点的数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支承点(接触点)”是指在将各个构件制造为设计值那样的理想的形状、并且完全没有弹性变形的情况下以点接触的方式支承构件的、该支承点(接触点)。因而,是包括由于实际的各个构件的制造误差、而且由于各个构件的弹性变形而以预定的面积进行接触时的该支承部分(接触部分)的概念。
E4.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具是卡具210、220这两个。但是,焊接装置所具有的卡具只要具有相面对的卡具即可,也可以具有除这些相面对的卡具以外的卡具。其结果,也可以具有多于两个的卡具。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相面对的卡具”也包括使彼此的中心轴线错开并相面对的图12的卡具220e、210e1和卡具220e、210e2这样的组合。
E5.变形例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惰性气体从下方向焊接部分喷射。但是,惰性气体也能够从水平方向或上方向焊接部分喷射。但是,在一个焊接对象相对于另一个焊接对象从上方进行接合的样式中,优选的是,惰性气体从水平方向或下方向焊接部分喷射。采用这种样式,能够避免与将焊接对象保持在上方的器具之间的相互干扰,并且能够从附近向焊接部分供给惰性气体。其结果,同避免与器具之间的相互干扰而从远离焊接部分的位置供给惰性气体的样式相比,能够高效地向焊接部分供给惰性气体。
E6.变形例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有环状的截面形状的主体金属配件50的端面51的环的直径方向的厚度为1.5mm。但是,接合接地电极的具有环状的截面形状的构件的端面的环的直径方向的厚度也可以为1mm等小于1.5mm,亦可以为2mm等大于1.5mm。但是,在接合接地电极的具有环状的截面形状的构件的端面的环的直径方向的厚度为1.5mm以下的样式中,当焊接对象之间的相对角度偏移时,焊接强度降低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这种样式中,本发明是特别有效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沿着轴线O-O方向的从主体金属配件50的端面51到主体部54的端面的尺寸L1为26.5mm。但是,尺寸L1也可以为25mm等小于26.5mm,亦可以为30mm等大于26.5mm。但是,在尺寸L1为26.5mm以上的样式中,焊接前的焊接对象彼此的配置位置、角度的误差会对焊接时的焊接对象彼此的位置的精度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样式中,本发明是特别有效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安装螺纹部52的大小,采用了M8、M10、M12等标称直径。但是,作为安装螺纹部52的大小,也能够适用于M14、M18等其他标称直径。但是,在标称直径为M12以下的样式中,由于上述L1变小,因此焊接前的焊接对象彼此的配置位置的误差会对焊接时的焊接对象彼此的位置的精度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样式中,本发明是特别有效的。另外,标注“M”标记的标称直径是采用mm作为尺寸单位的标称直径。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来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发明内容栏中所记载的各个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地进行替换、组合。另外,如果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没有被说明为是必需的,则能够适当地删除。

Claims (12)

1.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包括:
固定工序,利用相面对的卡具夹着沿自身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的主体金属配件,并对该主体金属配件进行固定;以及
焊接工序,将接地电极按压于固定后的所述主体金属配件、并向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卡具之间施加电压,从而将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电阻焊接在一起;
所述卡具的相面对侧的形状彼此不同,
所述卡具包括彼此相面对的第1卡具和第2卡具,
在投影到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假想面上的情况下,所述第2卡具上的支承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支承部位少于所述第1卡具上的支承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支承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
当在所述假想面上观察时,在所述固定工序中,所述主体金属配件被所述第1卡具以两个部位支承,被所述第2卡具以一个部位支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
当在所述假想面上观察时,所述第2卡具具有用于支承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支承面,该支承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连结所述主体金属配件被所述第1卡具支承的两个部位的支承点之间的中间点、与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中心轴线而成的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
当在所述假想面上观察时,
所述第1卡具具有用于支承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第1面和第2面,该第1面和第2面分别构成所述第1卡具的、用于收纳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凹部的内表面的一部分,
所述第1面和第2面相对于所述直线彼此线对称,并且所述支承面相对于所述直线呈线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1面和第2面是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固定工序包括如下工序:通过使用所述第1卡具将所述主体金属配件按压于位置被预先固定了的所述第2卡具,来固定所述主体金属配件。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
当在所述假想面上观察时,所述焊接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将所述接地电极按压于主体金属配件上的位置、且是处于连结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体金属配件被所述第1卡具或第2卡具支承的任意部位而成的线段上的位置,并进行所述电阻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
当在所述假想面上观察时,
所述焊接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将所述接地电极按压于所述主体金属配件上的、处于从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中心轴线朝向所述主体金属配件被所述第1卡具或第2卡具支承的三个部位中的两个部位之间的中间点的方向上的位置,并进行所述电阻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主体金属配件包括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外形的部位,
所述卡具在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具有所述大致圆柱状的外形的部位在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
在所述固定工序中,所述主体金属配件在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在具有所述大致圆柱状的外形的部位的全长上被所述第1卡具以所述两个部位支承,且在具有所述大致圆柱状的外形的部位的全长上被所述第2卡具以所述一个部位支承。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焊接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将所述接地电极配置为位于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上方,从水平方向或下方向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主体金属配件之间的接触部分供给惰性气体,并且进行所述电阻焊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连接所述接地电极的面在主体金属配件的直径方向上的宽度为1.5mm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主体金属配件包括:
第1部位,其具有第1直径且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外形,在该第1部位的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的端面电阻焊接所述接地电极;以及
第2部位,其具有比所述第1直径大的第2直径且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外形,
在所述固定工序中,所述主体金属配件的所述第1部位被所述第1卡具和第2卡具夹持,
在所述主体金属配件中,从所述第2部位的靠所述第1部位侧的端面到所述第1部位的用于电阻焊接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端面的距离为26.5mm以上。
CN201610474849.1A 2015-06-25 2016-06-24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000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7779 2015-06-25
JP2015127779A JP6153968B2 (ja) 2015-06-25 2015-06-25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0019A true CN106300019A (zh) 2017-01-04
CN106300019B CN106300019B (zh) 2018-06-22

Family

ID=56203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7484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00019B (zh) 2015-06-25 2016-06-24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9477B2 (zh)
EP (1) EP3109955B1 (zh)
JP (1) JP6153968B2 (zh)
CN (1) CN10630001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4321A (ja) * 1998-11-27 2000-06-16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2005346928A (ja) * 2004-05-31 2005-12-15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JP2009016129A (ja) * 2007-07-03 2009-01-22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CN103444023A (zh) * 2011-04-14 2013-12-11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19321B2 (ja) * 2000-12-26 2010-02-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JP2003142227A (ja) * 2001-08-22 2003-05-16 Denso Corp スパークプラ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58113B2 (ja) * 2005-02-24 2011-08-24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4996555B2 (ja) 2008-07-08 2012-08-08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WO2010053099A1 (ja) 2008-11-04 2010-05-14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及び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JP5260759B2 (ja) * 2012-01-05 2013-08-14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5715652B2 (ja) 2013-01-11 2015-05-13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4321A (ja) * 1998-11-27 2000-06-16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2005346928A (ja) * 2004-05-31 2005-12-15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JP2009016129A (ja) * 2007-07-03 2009-01-22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CN103444023A (zh) * 2011-04-14 2013-12-11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80411A1 (en) 2016-12-29
JP2017010881A (ja) 2017-01-12
JP6153968B2 (ja) 2017-06-28
EP3109955A1 (en) 2016-12-28
EP3109955B1 (en) 2017-08-16
CN106300019B (zh) 2018-06-22
US10079477B2 (en) 2018-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06261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とその製造方法
US8657641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an electrode for a spark plug
CN101868893A (zh) 内燃机用火花塞和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CN101276998A (zh)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及火花塞
KR20190001939A (ko) 컨택트 프로브 및 검사 지그
US8736154B2 (en) Spark plug
CN106300019A (zh)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KR20180037007A (ko) 스파크 플러그
US8476816B2 (en) Spark plu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park plug
US9065255B2 (en) Spark plu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885837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US9543739B2 (en) Spark plu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park plug
CN107154581B (zh) 火花塞
JP6283768B2 (ja) グロープラグ
JP6234956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CN219818315U (zh) 一种多焊点仿形焊接头
JP2014526786A (ja) 接地電極を側方に立設した点火プラグ
US8715025B2 (en) Laser welded spark plug electrod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JP7066164B2 (ja) 熱溶着装置
JP5498432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CN105448584A (zh) 真空灭弧室及其触头装置和该装置的导电杆、触头
JP2021002480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2017111983A (ja) 点火プラグ
JPH03247917A (ja) 自己制御型セラミックグロープラ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