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3425A - 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83425A
CN106283425A CN201510268761.XA CN201510268761A CN106283425A CN 106283425 A CN106283425 A CN 106283425A CN 201510268761 A CN201510268761 A CN 201510268761A CN 106283425 A CN106283425 A CN 106283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needle
needle gage
needle tracking
contou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87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83425B (zh
Inventor
蔡建强
邢少鹏
胡文海
侯文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ah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a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ah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a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6876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834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83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3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83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34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和装置,包括:获取缝纫针迹对应的轮廓线,轮廓线采用三阶贝塞尔曲线参数方程表示;获取密度参数、期望针距和临时针距;根据密度参数和轮廓线,按照轮廓线的起始顺序生成插值点列表;根据轮廓线长度和临时针距获取实际针迹点的个数;根据插值点列表和实际针迹点的个数,获取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触发缝纫装置根据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进行缝纫。本发明提供的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和装置,通过进行上述处理过程,获取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然后触发缝纫装置根据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进行缝纫,可使曲线上生成的实际针迹点分布均匀,提高工艺,进一步满足工业需求。

Description

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缝制行业对缝制针迹的均匀度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误差控制在0.2毫米范围内,对高档服装上的缝制针迹均匀度要求更高。从几何角度分析,直线上的均匀点非常好获取,通过简单的线性运算即可求得,而曲线由于其数学特性,几何表现十分复杂,曲线上的均匀插值点是比较难以获取的。
目前,行业内采用的对曲线进行插值的方法生成的针迹点的均匀度效果并不理想,缝制针迹中各针迹点之间的间距均匀度不高,进而导致缝纫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和装置,用以尽量避免现有技术中缝制针迹中各针迹点之间的间距均匀度不高的缺陷。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包括,
步骤A:获取所述缝纫针迹对应的轮廓线,所述轮廓线采用三阶贝塞尔曲线参数方程表示,转为步骤B;
步骤B:获取密度参数、期望针距和临时针距,其中,所述密度参数表示所述轮廓线的插值点的个数,所述期望针距表示所期望的所述缝纫针迹中各实际针迹点之间的距离,所述临时针距的初始值为所述期望针距,转为步骤C;
步骤C:根据所述密度参数和所述轮廓线,按照所述轮廓线的起始顺序生成插值点列表,所述插值点列表中包括在所述轮廓线上的各所述插值点的位置,所述插值点列表的第一个点为初始点,所述插值点列表的最后一个点为结束点;获取轮廓线长度,所述轮廓线长度为从所述初始点到所述结束点 中各相邻所述插值点之间的距离之和,转为步骤D;
步骤D:根据所述轮廓线长度和所述临时针距获取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个数,转为步骤E;
步骤E:根据所述插值点列表和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个数,获取各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转为步骤F;
步骤F:触发缝纫装置根据各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进行缝纫。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缝纫针迹生成装置,包括,
轮廓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缝纫针迹对应的轮廓线,所述轮廓线采用三阶贝塞尔曲线参数方程表示;
临时针距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密度参数、期望针距和临时针距,其中,所述密度参数表示所述轮廓线的插值点的个数,所述期望针距表示所期望的所述缝纫针迹中各实际针迹点之间的距离,所述临时针距的初始值为所述期望针距;
插值点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密度参数和所述轮廓线,按照所述轮廓线的起始顺序生成插值点列表,所述插值点列表中包括在所述轮廓线上的各所述插值点的位置,所述插值点列表的第一个点为初始点,所述插值点列表的最后一个点为结束点;获取轮廓线长度,所述轮廓线长度为从所述初始点到所述结束点中各相邻所述插值点之间的距离之和;
实际针迹点个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轮廓线长度和所述临时针距获取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个数;
实际针迹点位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插值点列表和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个数,获取各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位置;
缝纫模块,用于触发缝纫装置根据各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进行缝纫。
本发明提供的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和装置,通过对轮廓线采用三阶贝塞尔曲线参数方程表示,按照所述轮廓线的起始顺序生成插值点列表,根据所述插值点列表和所述针迹点的个数,获取各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位置,然后触发缝纫装置根据各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进行缝纫,这样处理可使曲线上生成的实际针迹点分布均匀,提高工艺,进一步满足工业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缝纫针迹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缝纫针迹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缝纫针迹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缝纫针迹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缝纫针迹生成装置。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缝纫针迹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缝纫针迹对应的轮廓线,轮廓线采用三阶贝塞尔曲线参数方程表示,转为步骤102。
具体的,对于要进行缝纫的轮廓线,用三阶贝塞尔曲线参数方程表示,即采用三阶贝塞尔曲线方程的轮廓线B(t)可表示为:
B(t)=P0*(1-t)3+3*P1*t*(1-t)2+3*P2*t2*(1-t)+P3*t3,t∈(0,1]
具体可利用制图软件输入表示轮廓线的数据,从而获得表示该轮廓线的三阶贝塞尔曲线方程的参数P0、P1、P2和P3的值,进而得到轮廓线B(t),具体实现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2:获取密度参数、期望针距和临时针距,转为步骤103。
其中,密度参数表示轮廓线的插值点的个数,如密度参数为2000,表示轮廓线上的插值点个数为2000个。密度参数越大,插值点的个数越多,此时插值点所表示的曲线与实际曲线越符合。
期望针距表示所期望的缝纫针迹中各实际针迹点之间的距离,它是一种理想针距,按照理想针距缝纫出来的衣物工艺可达到最佳效果,临时针距用于表示待确定针迹点之间的间距大小,临时针距的初始值为期望针距,因为考虑到实际情况,比如误差原因、工艺限制等因素,实际针迹点之间的距离可能并非是理想针距,从而需要对临时针距的大小进行调整,因此实际针迹点之间的距离可能会比理想针距大或者比理想针距小。
密度参数和期望针距的值既可以通过用户的手动输入获取得到,也可以从预先存储的数据库中获得,获取方法在此不作限制。
步骤103:根据密度参数和轮廓线,按照轮廓线的起始顺序生成插值点列表,插值点列表中包括在轮廓线上的各插值点的位置,插值点列表的第一个点为初始点,插值点列表的最后一个点为结束点;获取轮廓线长度,轮廓线长度为从初始点到结束点中各相邻插值点之间的距离之和,转为步骤104。
具体的,利用步骤101中的三阶贝塞尔曲线方程依次对插值点的位置坐标进行计算,若密度参数的值取2000,则t的取值依次为 从而生成插值点列表,插值点列表中第一个点为初始点,即t取时生成的插值点,插值点列表中最后一个点为结束点,即t取时生成的插值点。
另外,为了便于对插值点列表中的插值点进行查找和运算,可为插值点列表中的各插值点设置索引,如按照各插值点的生成顺序,依次编号1、2、3、…、2000,序号与各插值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则初始点对应的编号为1,结束点对应的编号为2000,当然,也可以对插值点列表中的插值点从0开始编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制。
在本步骤中,还需获取轮廓线长度,轮廓线长度为从初始点到结束点中各相邻插值点之间的距离之和,即插值点列表中各相邻插值点之间的距离之和。
步骤104:根据轮廓线长度和临时针距获取实际针迹点的个数,转为步骤105。
进一步的,将轮廓线长度除以临时针距所得的值作为实际针迹点的个数。按照此种方法可以将轮廓线按照临时针距进行划分,从而确定实际针迹点的个数。
步骤105:根据插值点列表和实际针迹点的个数,获取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转为步骤106。
具体的,若步骤104中获得的实际针迹点的个数为5,那么需要在插值点列表中选取5个插值点作为实际针迹点,选取的方法为:插值点列表中的插值点总个数2000除以5,所得的值为400,若插值点列表中插值点的编号从1开始,那么从插值点列表中选取的5个插值点的编号分别为400、800、 1200、1600、2000,即每400个插值点为一组,每组中的第400个插值点即为要选取的插值点;若实际针迹点的个数为6,那么插值点列表中的插值点总个数2000除以6,所得的值为333.3,那么插值点列表中选取的6个插值点的编号分别为333、666、999、1332、1665、1998,即每333个插值点为一组,每组中的第333个插值点即为要选取的插值点。上述实现方式中,编号为666的插值点相对编号为333的插值点,中间间隔了333个插值点,编号为999的插值点相对编号为666的插值点,中间间隔了333个插值点,所以,编号为333的插值点为编号为666的插值点的基准针距点,编号为666的插值点为编号为999的插值点的基准针距点。而编号为333的插值点的基准针距点应该是编号为1的插值点,但是编号为1的插值点并不是实际针迹点,所以编号为333的插值点并没有基准针距点。在此情况下,由于在实际缝纫中,一个图案由多条曲线组成,在各个曲线首尾相接的情况下,由于前一条曲线的最后一个插值点与后一条曲线的第一个插值点重合,此时,前一条曲线的最后一个实际针迹点可作为后一条曲线第一个实际针迹点的基准针距点,即上述举例中编号为333的插值点的基准针距点为前一条曲线的最后一个实际针迹点。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将初始点设置为固定的第一个实际针迹点,所以上述举例中获得的实际针迹点编号中还应包含编号为1的插值点,由于第一个实际针迹点的位置固定,并不需要参与求取其他实际针迹点的运算,所以在采用此种实现方式时,可直接在求得其他几个实际针迹点之后,增加插值点列表中编号为1的插值点作为实际针迹点,一起进行后续处理。当然,还可以采用另外的方法来设置第一个实际针迹点,比如上述举例中当实际针迹点的个数为6时,通过计算可知应该每333个插值点取一个实际针迹点,此时若第一个实际针迹点为初始点,则最后一个实际针迹点的编号为1998,那么最后一个实际针迹点之后还剩余2个插值点,为了让取得的这些实际针迹点尽可能均匀分布在轮廓线上,且最大程度的用这些实际针迹点描绘出轮廓线,此时可将编号为2的插值点作为第一个实际针迹点,则实际针迹点的编号依次为2、334、667、1000、1333、1666、1999,这时第一个实际针迹点之前有一个插值点,最后一个实际针迹点之后有一个插值点,与采用将初始点设置为第一个实际针迹点相比,实际针迹点在轮廓线上的分 布更均匀,缝纫工艺更精良。
步骤106:触发缝纫装置根据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进行缝纫。
具体的,此处的位置是指坐标位置,经过上述步骤确定各实际针迹点的坐标位置之后,就可以触发缝纫装置根据计算获得的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进行缝纫。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轮廓线采用三阶贝塞尔曲线参数方程表示,然后按照轮廓线的起始顺序生成插值点列表,根据插值点列表和实际针迹点的个数,获取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之后触发缝纫装置根据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进行缝纫,这样处理可使曲线上生成的实际针迹点分布均匀,提高缝纫工艺,进一步满足工业需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缝纫针迹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缝纫针迹对应的轮廓线,轮廓线采用三阶贝塞尔曲线参数方程表示,转为步骤102。
步骤102:获取密度参数、期望针距和临时针距,转为步骤103。
步骤103:根据密度参数和轮廓线,按照轮廓线的起始顺序生成插值点列表,插值点列表中包括在轮廓线上的各插值点的位置,插值点列表的第一个点为初始点,插值点列表的最后一个点为结束点;获取轮廓线长度,轮廓线长度为从初始点到结束点中各相邻插值点之间的距离之和,转为步骤104。
步骤104:根据轮廓线长度和临时针距获取实际针迹点的个数,转为步骤105。
步骤101-步骤104具体可参考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5:根据插值点列表和实际针迹点的个数,获取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转为步骤106。
具体的,步骤105具体包括:
步骤1051:将初始点作为当前点,转为步骤1052。
当前点的初始值即为初始点。
步骤1052:从插值点列表中当前点至结束点的所有所述插值点中选取靶 点,靶点的个数与实际针迹点的个数相等,且各相邻靶点间插值点个数为当前点至结束点的所有插值点个数之和除以实际针迹点的值,转为步骤1053。
具体的,若实际针迹点的个数为4,从当前点至结束点的所有插值点的总个数为2000,那么靶点的个数为4,且相邻靶点间的插值点个数为即每500个插值点取一个靶点,若当前点的编号为1,则编号分别为500、1000、1500、2000的插值点被选为靶点。
步骤1053:获取与当前点的距离最近的靶点作为目标靶点,转为步骤1054。
按照步骤1052中的举例,离当前点距离最近的靶点为编号为500的靶点,那么编号为500的靶点即为目标靶点。
步骤1054:获取各插值点的轮廓权值,根据预设误差值获取目标靶点的误差范围,将误差范围内轮廓权值最大的插值点作为待确定针迹点,将待确定针迹点存储到预设的缓冲池中,并将当前点更新为待确定针迹点,转为步骤1055。其中,插值点列表中初始点至第N个插值点,越接近初始点,轮廓权值越大,插值点列表中第N+1个插值点至结束点,越接近结束点,轮廓权值越大,插值点列表中插值点的个数为2N个。
具体的,首先确定各插值点的轮廓权值,若插值点列表中的插值点的个数为2N个,则将初始点至第N个插值点的轮廓权值设置为即插值点列表中前N个插值点越靠近初始点,轮廓权值越大;将第N+1个插值点至结束点的轮廓权值设置为即插值点列表中后N个插值点越靠近结束点,轮廓权值越大。
各插值点的轮廓权值确定之后,根据预设误差值获取目标靶点的误差范围,预设误差值即为可接受的针距误差,即期望针距与临时针距之差的绝对值不应该大于预设误差值,若预设误差值为0.02毫米,那么目标靶点的误差范围为与目标靶点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0.02毫米内的所有插值点,在这些插值点中选取轮廓权值最大的插值点作为待确定针迹点,将待确定针迹点存储到预设的缓冲池中,并将当前点更新为待确定针迹点,转为步骤1055。
步骤1055:将当前点与结束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末针距,判断末针距是否小于或等于临时针距,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转为步骤1056,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转为步骤1058。
步骤1056:判断末针距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最新的存储到缓冲池中的待确定针迹点更新为结束点,转为步骤1057,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转为步骤1059;
具体的,若末针距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值,这说明将最新的存储到缓冲池中的待确定针迹点更新为结束点后,此时最后一个待确定针迹点与缓冲池中倒数第二个存进去的待确定针迹点之间的距离仍然满足要求,所以此时可将最新的存储到缓冲池中的待确定针迹点更新为结束点,转为步骤1057。若末针距大于预设误差值,则转为步骤1059。
步骤1057:将缓冲池中的各待确定针迹点的位置作为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
执行到本步骤时,说明此时各待确定针迹点的位置已经确定了,所以只需将缓冲池中的各待确定针迹点的位置作为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即可。
步骤1058:则根据当前点与结束点确定剩余轮廓线的长度,剩余轮廓线的长度等于从当前点至结束点的各相邻插值点之间的距离之和;将轮廓线长度更新为剩余轮廓线的长度,返回执行步骤104。
具体的,若判断末针距是否小于或等于临时针距的结果为否,即末针距大于临时针距,说明此时在剩余轮廓线上还足够获取至少一个实际针迹点,那么需要将轮廓线长度更新为剩余轮廓线的长度,返回执行步骤104,获取下一个实际针迹点位置。
步骤1059:判断末针距与临时针距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结束点作为最后一个待确定针迹点,并将该待确定针迹点存储到缓冲池中,将缓冲池中的各待确定针迹点作为实际针迹点,转为步骤1057,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转为步骤1060。
具体的,若末针距与临时针距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值,这说明此时的末针距在可接受的预设误差值内,因此可将结束点作为最后一个待确定针迹点,同时将该待确定针迹点存储到缓冲池中,将缓冲池中的各待确定针迹点作为实际针迹点,转为步骤1057。若末针距与临时针距的差值 的绝对值大于预设误差值,则转为步骤1060。
步骤1060:将末针距和临时针距存储到缓冲池,并判断末针距是否小于或者等于末针距与临时针距的差值的绝对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调整临时针距,使所述临时针距的值变大,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调整临时针距,使所述临时针距的值变小;判断调整后的临时针距与期望针距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误差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选择缓冲池中值最小的末针距对应的临时针距作为最终针距,将最终针距对应的各待确定的位置针迹点作为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执行步骤106,若判断结果为否,返回执行步骤104。
具体的,先将末针距和临时针距存储到缓冲池,然后判断末针距是否小于或者等于末针距与临时针距的差值的绝对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调整临时针距,使所述临时针距的值变大,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调整临时针距,使所述临时针距的值变小。
第一预设规则用于增加临时针距的值,第二预设规则用于减小临时针距的值,若预设误差值为0.02毫米,则可将第一预设规则设置为增加0.005毫米,将第二预设规则设置为减少0.005毫米,第一预设规则与第二预设规则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对临时针距的大小进行调整之后,判断临时针距与期望针距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误差值,若判断结果为是,说明调整后的临时针距已经不符合要求了,因此无需再继续进行运算,所以此时可直接选择缓冲池中值最小的末针距对应的临时针距作为最终针距,并将最终针距对应的各待确定针迹点的位置作为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返回执行步骤106,若判断结果为否,返回执行步骤104。
步骤106:触发缝纫装置根据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进行缝纫。
上述步骤1056、步骤1059、步骤1060的执行顺序可以任意,并非一定要按照上述执行顺序进行。
本实施中,通过在靶点的预设误差范围内选取轮廓权值最大的插值点作为待确定针迹点,可进一步地保证选取的插值点尽量满足实际需要,使实际针迹点之间的间距均匀,另外,通过选取缓冲池中最小的末针距对应的临时针距作为最终针距,将最终针距对应的各待确定针迹点的位置作为各实际针 迹点的位置,可最大程度的使各实际针迹点之间的间距均匀,使缝纫工艺达到最优,从而满足工业需求。
实施例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缝纫针迹生成装置,用于执行实施例一的一种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缝纫针迹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缝纫针迹生成装置包括:轮廓线获取模块301、临时针距获取模块302、插值点生成模块303、实际针迹点个数获取模块304、实际针迹点位置获取模块305和缝纫模块306。
轮廓线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缝纫针迹对应的轮廓线,轮廓线采用三阶贝塞尔曲线参数方程表示;
临时针距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密度参数、期望针距和临时针距,其中,密度参数表示轮廓线的插值点的个数,期望针距表示所期望的缝纫针迹中各实际针迹点之间的距离,临时针距的初始值为期望针距;
插值点生成模块303,用于根据密度参数和轮廓线,按照轮廓线的起始顺序生成插值点列表,插值点列表中包括在轮廓线上的各插值点的位置,插值点列表的第一个点为初始点,插值点列表的最后一个点为结束点;获取轮廓线长度,轮廓线长度为从初始点到结束点中各相邻插值点之间的距离之和;
实际针迹点个数获取模块304,用于根据轮廓线长度和临时针距获取实际针迹点的个数;
实际针迹点位置获取模块305,用于根据插值点列表和实际针迹点的个数,获取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
缝纫模块306,用于触发缝纫装置根据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进行缝纫。
本实施例的缝纫针迹生成装置的具体操作方法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缝纫针迹生成装置通过对轮廓线采用三阶贝塞尔曲线参数方程表示,然后按照轮廓线的起始顺序生成插值点列表,根据插值点列表和实际针迹点的个数,获取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之后触发缝纫装置根据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进行缝纫,这样处理可使曲线上生成的实际针迹点分布均匀,提高缝纫工艺,进一步满足工业需求。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三的缝纫针迹生成装置做进一步补充说明,用于执行实施例二的缝纫针迹生成方法。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缝纫针迹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实际针迹点位置获取模块305具体包括:初始化模块3051、靶点获取模块3052、待确定针迹点确定模块3053、末针距处理模块3054。
其中,初始化模块3051,用于将初始点作为当前点;
靶点获取模块3052,用于从插值点列表中当前点至结束点的所有插值点中选取靶点,靶点的个数与实际针迹点的个数相等,且各相邻靶点间插值点的个数为当前点至结束点的所有插值点个数之和除以实际针迹点的值,获取与当前点的距离最近的靶点作为目标靶点;
待确定针迹点确定模块3053,用于获取各插值点的轮廓权值,根据预设误差值获取目标靶点的误差范围,将误差范围内轮廓权值最大的插值点作为待确定针迹点,将待确定针迹点存储到预设的缓冲池中,并将当前点更新为待确定针迹点,其中,插值点列表中初始点至第N个插值点,越接近初始点,轮廓权值越大,插值点列表中第N+1个插值点至结束点,越接近结束点,轮廓权值越大,插值点列表中插值点的个数为2N个;
末针距处理模块3054,用于将当前点与结束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末针距,判断末针距是否小于或等于临时针距;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当前点与结束点确定剩余轮廓线的长度,剩余轮廓线的长度等于从当前点至结束点的各相邻插值点之间的距离之和;将轮廓线长度更新为剩余轮廓线的长度;若判断结果为是,判断末针距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最新的存储到缓冲池中的待确定针迹点更新为结束点,将缓冲池中的各待确定针迹点的位置作为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
进一步的,末针距处理模块3054还包括:用于若判断出末针距与临时针距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值,则将结束点作为最后一个待确定针迹点,并将该待确定针迹点存储到缓冲池中,将缓冲池中的各待确定针迹点作为实际针迹点。
进一步的,末针距处理模块3054还包括:用于将末针距和临时针距存储到缓冲池,并判断末针距是否小于或者等于末针距与临时针距的差值的绝对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调整临时针距,使所述临时针距 的值变大,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调整临时针距,使所述临时针距的值变小;判断调整后的临时针距与期望针距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误差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选择缓冲池中值最小的末针距对应的临时针距作为最终针距,将最终针距对应的各待确定针迹点的位置作为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缝纫针迹生成装置的具体操作方法与实施例二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中,缝纫针迹生成装置通过在靶点的预设误差范围内选取轮廓权值最大的插值点作为待确定针迹点,可进一步地保证选取的插值点尽量满足实际需要,使实际针迹点之间的间距均匀,另外,通过选取缓冲池中最小的末针距对应的临时针距作为最终针距,将最终针距对应的各待确定针迹点的位置作为各实际针迹点的位置,可最大程度的使各实际针迹点之间的间距均匀,使缝纫工艺达到最优,从而满足工业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获取所述缝纫针迹对应的轮廓线,所述轮廓线采用三阶贝塞尔曲线参数方程表示,转为步骤B;
步骤B:获取密度参数、期望针距和临时针距,其中,所述密度参数表示所述轮廓线的插值点的个数,所述期望针距表示所期望的所述缝纫针迹中各实际针迹点之间的距离,所述临时针距的初始值为所述期望针距,转为步骤C;
步骤C:根据所述密度参数和所述轮廓线,按照所述轮廓线的起始顺序生成插值点列表,所述插值点列表中包括在所述轮廓线上的各所述插值点的位置,所述插值点列表的第一个点为初始点,所述插值点列表的最后一个点为结束点;获取轮廓线长度,所述轮廓线长度为从所述初始点到所述结束点中各相邻所述插值点之间的距离之和,转为步骤D;
步骤D:根据所述轮廓线长度和所述临时针距获取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个数,转为步骤E;
步骤E:根据所述插值点列表和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个数,获取各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转为步骤F;
步骤F:触发缝纫装置根据各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进行缝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
将所述轮廓线长度除以所述临时针距所得的值作为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包括:
步骤a:将所述初始点作为当前点,转为步骤b;
步骤b:从所述插值点列表中所述当前点至所述结束点的所有所述插值点中选取靶点,所述靶点的个数与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个数相等,且各相邻所述靶点间所述插值点的个数为所述当前点至所述结束点的所有所述插值点个数之和除以所述实际针迹点的值,转为步骤c;
步骤c:获取与所述当前点的距离最近的所述靶点作为目标靶点,转为步骤d;
步骤d:获取各所述插值点的轮廓权值,根据预设误差值获取所述目标靶点的误差范围,将所述误差范围内所述轮廓权值最大的插值点作为待确定针迹点,将所述待确定针迹点存储到预设的缓冲池中,并将当前点更新为待确定针迹点,转为步骤e,其中,所述插值点列表中所述初始点至第N个所述插值点,越接近所述初始点,所述轮廓权值越大,所述插值点列表中第N+1个所述插值点至所述结束点,越接近所述结束点,所述轮廓权值越大,所述插值点列表中所述插值点的个数为2N个;
步骤e:将所述当前点与所述结束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末针距,判断所述末针距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临时针距,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转为步骤f;
步骤f:判断所述末针距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最新的存储到所述缓冲池中的待确定针迹点更新为所述结束点,转为步骤g;
步骤g:将所述缓冲池中的各待确定针迹点的位置作为各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还包括:
若判断出所述末针距与所述临时针距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值,则将所述结束点作为最后一个待确定针迹点,并将该待确定针迹点存储到缓冲池中,将所述缓冲池中的各待确定针迹点作为所述实际针迹点,转为步骤g。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还包括:
将所述末针距和所述临时针距存储到所述缓冲池,并判断所述末针距是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末针距与所述临时针距的差值的绝对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调整所述临时针距,使所述临时针距的值变大,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调整所述临时针距,使所述临时针距的值变小;
判断调整后的所述临时针距与所述期望针距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所述预设误差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选择所述缓冲池中值最小的所述末针距对应的所述临时针距作为最终针距,将所述最终针距对应的各待确定针迹点的位置作为各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转为执行所述步骤F,若判断结果为否,返回执行所述步骤D。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还包括:
若判断出所述末针距大于所述临时针距,则根据所述当前点与所述结束点确定剩余轮廓线的长度,所述剩余轮廓线的长度等于从所述当前点至所述结束点的各相邻所述插值点之间的距离之和;
将所述轮廓线长度更新为所述剩余轮廓线的长度,返回执行步骤D。
7.一种缝纫针迹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廓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缝纫针迹对应的轮廓线,所述轮廓线采用三阶贝塞尔曲线参数方程表示;
临时针距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密度参数、期望针距和临时针距,其中,所述密度参数表示所述轮廓线的插值点的个数,所述期望针距表示所期望的所述缝纫针迹中各实际针迹点之间的距离,所述临时针距的初始值为所述期望针距;
插值点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密度参数和所述轮廓线,按照所述轮廓线的起始顺序生成插值点列表,所述插值点列表中包括在所述轮廓线上的各所述插值点的位置,所述插值点列表的第一个点为初始点,所述插值点列表的最后一个点为结束点;获取轮廓线长度,所述轮廓线长度为从所述初始点到所述结束点中各相邻所述插值点之间的距离之和;
实际针迹点个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轮廓线长度和所述临时针距获取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个数;
实际针迹点位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插值点列表和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个数,获取各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位置;
缝纫模块,用于触发缝纫装置根据各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位置进行缝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针迹点位置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初始化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初始点作为当前点;
靶点获取子模块,用于从所述插值点列表中所述当前点至所述结束点的所有所述插值点中选取靶点,所述靶点的个数与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个数相等,且各相邻所述靶点间所述插值点的个数为所述当前点至所述结束点的所有所述插值点个数之和除以所述实际针迹点的值,并获取与所述当前点的距离最近的所述靶点作为目标靶点;
待确定针迹点确定子模块,用于获取各所述插值点的轮廓权值,根据预设误差值获取所述目标靶点的误差范围,将所述误差范围内所述轮廓权值最大的插值点作为待确定针迹点,将所述待确定针迹点存储到预设的缓冲池中,并将当前点更新为待确定针迹点,其中,所述插值点列表中所述初始点至第N个所述插值点,越接近所述初始点,所述轮廓权值越大,所述插值点列表中第N+1个所述插值点至所述结束点,越接近所述结束点,所述轮廓权值越大,所述插值点列表中所述插值点的个数为2N个;
末针距处理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当前点与所述结束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末针距,判断所述末针距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临时针距,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所述当前点与所述结束点确定剩余轮廓线的长度,所述剩余轮廓线的长度等于从所述当前点至所述结束点的各相邻所述插值点之间的距离之和;将所述轮廓线长度更新为所述剩余轮廓线的长度,若判断结果为是,判断所述末针距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最新的存储到所述缓冲池中的待确定针迹点更新为所述结束点,将所述缓冲池中的各待确定针迹点的位置作为各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末针距处理模块还包括,
用于若判断出所述末针距与所述临时针距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误差值,则将所述结束点作为最后一个待确定针迹点,并将该待确定针迹点存储到缓冲池中,将所述缓冲池中的各待确定针迹点作为所述实际针迹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末针距处理模块还包括,
用于将所述末针距和所述临时针距存储到所述缓冲池,并判断所述末针距是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末针距与所述临时针距的差值的绝对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调整所述临时针距,使所述临时针距的值变大,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调整所述临时针距,使所述临时针距的值变小;
判断调整后的所述临时针距与所述期望针距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所述预设误差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选择所述缓冲池中值最小的所述末针距对应的所述临时针距作为最终针距,将所述最终针距对应的各待确定针迹点的位置作为各所述实际针迹点的位置。
CN201510268761.XA 2015-05-22 2015-05-22 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2834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8761.XA CN106283425B (zh) 2015-05-22 2015-05-22 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8761.XA CN106283425B (zh) 2015-05-22 2015-05-22 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3425A true CN106283425A (zh) 2017-01-04
CN106283425B CN106283425B (zh) 2019-04-05

Family

ID=57633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8761.XA Active CN106283425B (zh) 2015-05-22 2015-05-22 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8342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4169A (zh) * 2017-04-24 2017-06-27 朱旭云 针织布料表面纹理的设计方法以及造型设备
CN107904794A (zh) * 2017-10-19 2018-04-13 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制版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缝纫机
CN113215732A (zh) * 2021-04-24 2021-08-06 深圳市星火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模板缝纫数控方法及系统
CN113652803A (zh) * 2020-05-12 2021-11-16 诸暨兴大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花样修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4187A (ja) * 2005-08-09 2007-02-22 Tokai Ind Sewing Mach Co Ltd 曲面に縫製するためのミシン及びデータ作成装置並びに縫製方法
CN101768838A (zh) * 2009-01-05 2010-07-07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缝制数据生成装置
CN101781833A (zh) * 2010-02-10 2010-07-21 佛山市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绗缝加工程序的生成方法
CN103842572A (zh) * 2011-10-04 2014-06-04 Juki株式会社 布带缝制方法及装置、主布料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4050690A (zh) * 2014-06-28 2014-09-17 福州大学 布局可调的中国山水画计算机创意生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4187A (ja) * 2005-08-09 2007-02-22 Tokai Ind Sewing Mach Co Ltd 曲面に縫製するためのミシン及びデータ作成装置並びに縫製方法
CN101768838A (zh) * 2009-01-05 2010-07-07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缝制数据生成装置
CN101781833A (zh) * 2010-02-10 2010-07-21 佛山市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绗缝加工程序的生成方法
CN103842572A (zh) * 2011-10-04 2014-06-04 Juki株式会社 布带缝制方法及装置、主布料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4050690A (zh) * 2014-06-28 2014-09-17 福州大学 布局可调的中国山水画计算机创意生成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4169A (zh) * 2017-04-24 2017-06-27 朱旭云 针织布料表面纹理的设计方法以及造型设备
CN107904794A (zh) * 2017-10-19 2018-04-13 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制版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缝纫机
CN107904794B (zh) * 2017-10-19 2019-02-12 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制版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缝纫机
CN113652803A (zh) * 2020-05-12 2021-11-16 诸暨兴大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花样修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52803B (zh) * 2020-05-12 2023-08-18 浙江大豪科技有限公司 花样修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15732A (zh) * 2021-04-24 2021-08-06 深圳市星火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模板缝纫数控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3425B (zh) 2019-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3425A (zh) 缝纫针迹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1696188B (zh) 渲染图快速光照编辑方法和装置、渲染方法
CN108830783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KR101690526B1 (ko) 니트 디자인 시스템과 니트 디자인 방법
Liu et al. A path planning and sharp corner correction strategy for wire and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solid components with polygonal cross-sections
JP2005216175A5 (zh)
CN1871390A (zh) 线圈模拟装置、其方法以及其程序
US2005016611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ly verifying optical proximity correction
CN103761708B (zh) 基于轮廓匹配的图像修复方法
KR20180132152A (ko) 니트제품의 그레이딩 방법과 그레이딩 시스템
WO2021018425A1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layer thicknesses of 3d model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106875454A (zh) 一种渐变色生成方法和装置
EP2316991B1 (en) Knit design method, knit design device, and design program
JP6029515B2 (ja) パターン作成装置及びパターン作成方法
US11047080B2 (en) Embroidery data generator, embroidery data gener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CN108132580A (zh) 去除斜边凸起的方法
JP7197510B2 (ja) 編機を用いて編物を編成する方法および編機
CN110197044A (zh) 基于分形几何的图案自动生成方法
CN106504296A (zh) 一种计算机分形图形生成方法
JP2018153843A (ja) 鋼板の圧延方法及び鋼板の製造方法
CN113652803A (zh) 花样修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370269B2 (ja) ニット製品のグレーディング方法とグレーディングシステム
KR102022435B1 (ko) Am 도면 기반의 가상 모델을 이용한 의장 모델링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5255576B (zh) 焊接工作点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H10105544A (ja) ラテン方陣の作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