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7343A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7343A
CN106257343A CN201610451536.4A CN201610451536A CN106257343A CN 106257343 A CN106257343 A CN 106257343A CN 201610451536 A CN201610451536 A CN 201610451536A CN 106257343 A CN106257343 A CN 106257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member
hold assembly
elastomeric element
action bars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515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7343B (zh
Inventor
片冈尚树
木下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257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7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7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7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32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其可进行定影夹持部中的压接力变更,并且各级水平的压接力都能够以高精度被获得。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纸张通过定影辊(96)和加压辊(97)间的夹持部而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这里,具有将加压辊(97)向定影辊(96)按压的第一弹簧(53)及第二弹簧(59)、和改变这两个弹簧实现的按压状态的操作杆(55)。而且,作为操作杆(55)可取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使第一弹簧(53)实现的加压辊(97)的按压有效,并且使第二弹簧(59)实现的按压无效;第二位置,使第二弹簧(59)实现的按压有效,并且使第一弹簧(53)实现的按压无效。进而,在操作杆(55)取第一位置时的加压辊(97)向定影辊(96)的压接力与操作杆(55)取第二位置时的压接力不同。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未定影调色剂像向记录介质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更详细地,涉及能够改变形成定影夹持部的两个夹持部件(辊等)之间的压接力强弱的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一部分图像形成装置中,对定影夹持部中夹持部件之间的压接力强弱进行切换。根据所使用的记录介质的种类,定影夹持部中优选的压接力有时会不同。例如,设定强弱两级水平的压接力,在用于普通纸时采用强压接力,在用于信封等特殊记录介质时采用弱压接力。
作为这种能够切换压接力的定影装置的例子,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例子。在该文献的定影装置中,为了实现两级水平的压接力,使用两个弹簧。而且,对于定影夹持部,一个弹簧的弹力总是发挥作用,而对另一个弹簧的弹力发挥作用与否进行切换。两个弹簧的弹力都发挥作用的状态是强压接力状态,仅一个弹簧的弹力发挥作用的状态是弱压接力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2-1777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的问题点。即,强压接力在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因此,强压接力往往因个体而过强或反而不充分。因此,有时因个体而不能如预期般得到调色剂像的定影性或记录介质在定影装置中的输送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具有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即,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能够改变定影夹持部中夹持部件之间的压接力,而且各级水平的压接力都能够以高精度获得。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定影装置具有第一夹持部件和被压接在第一夹持部件上的第二夹持部件,通过使承载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之间的夹持部,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所述定影装置具有:第一弹性部件及第二弹性部件,将第二夹持部件向第一夹持部件按压;操作杆,改变由第一弹性部件及第二弹性部件引起的第二夹持部件向第一夹持部件的按压状态,操作杆可取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使第一弹性部件引起的第二夹持部件的按压有效,并且,使第二弹性部件引起的第二夹持部件的按压无效;第二位置,使第二弹性部件引起的第二夹持部件的按压有效,并且,使第一弹性部件引起的第二夹持部件的按压无效,操作杆取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的第二夹持部件向第一夹持部件的压接力与操作杆取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的第二夹持部件向第一夹持部件的压接力不同。
在上述方式的定影装置中,通过使记录介质通过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之间的夹持部,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该夹持部作用有将第二夹持部件向第一夹持部件按压的由第一弹性部件或第二弹性部件施加的按压力。在该定影装置中,能够利用操作杆改变其第一弹性部件及第二弹性部件引起的按压状态。即,操作杆可取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使第一弹性部件引起的按压有效,而使第二弹性部件引起的按压无效。在第二位置,相反地,使第二弹性部件引起的按压有效,而使第一弹性部件引起的按压无效。而且,两个位置下的第二夹持部件向第一夹持部件的压接力不同,可取两级水平的按压力。在此,第一位置的按压力的精度仅由第一弹性部件的弹力精度决定,第二位置的按压力的精度仅由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精度决定。即,不会出现两个弹性部件的个体差异加在一起导致按压力精度变低的状态。
进而,在该定影装置中,操作杆可取的位置还包括中立位置,该中立位置使第一弹性部件及第二弹性部件引起的第二夹持部件的按压均无效,中立位置在操作杆的操作路径上优选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该中立位置,能够容易从定影装置除去卡纸。而且,从操作杆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位置起,能够不经由另一位置直接移至中立位置。
优选地,该定影装置具有:第一可动部件,保持第二夹持部件,且被设置为可动;第二可动部件,与第一可动部件一起保持第一弹性部件,且被设置为可动;第三可动部件,与第一可动部件一起保持第二弹性部件,且被设置为可动。该情况下,第二可动部件可取的位置包括:第一弹性部件经由第一可动部件将第二夹持部件向第一夹持部件按压的作用位置、使第一弹性部件引起的按压无效的非作用位置,第三可动部件可取的位置包括:第二弹性部件经由第一可动部件将第二夹持部件向第一夹持部件按压的作用位置、使第二弹性部件引起的按压无效的非作用位置。进而,在操作杆设有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在操作杆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部位使第二可动部件位于作用位置,并且,在操作杆位于第一位置以外的位置时,第一部位使第二可动部件位于非作用位置,在操作杆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部位使第三可动部件位于作用位置,并且,在操作杆位于第二位置以外的位置时,第二部位使第三可动部件位于非作用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操作杆位于第一位置,操作杆的第一部位将使第二可动部件位于作用位置,并且,第二部位将使第三可动部件位于非作用位置。由此,实现仅第一弹性部件的按压力作用于定影夹持部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使操作杆位于第二位置,操作杆的第二部位将使第三可动部件位于作用位置,并且,第一部位将使第二可动部件位于非作用位置。由此,实现仅第二弹性部件的按压力作用于定影夹持部的状态。
在具有第一可动部件至第三可动部件的方式的定影装置中,第三可动部件相对于第一可动部件位于与第一夹持部件相反的一侧,第二弹性部件以从自由长度被压缩的状态被夹持在第一可动部件和第三可动部件之间,第一可动部件设有阻挡部,该阻挡部限制第三可动部件因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而移动,第三可动部件的在被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按压在阻挡部的状态下的位置为第三可动部件的非作用位置,第三可动部件的在通过第二部位抵抗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而被推向第一可动部件的状态下的位置为第三可动部件的作用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操作杆位于第二位置,操作杆的第二部位将使第三可动部件抵抗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而被推向第一可动部件。该推动后的状态下的第三可动部件的位置是其作用位置,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经由第一可动部件作用于定影夹持部。如果使操作杆位于第二位置以外的位置,由于第三可动部件不会受到第二部位的推动,所以直到被压在阻挡部为止,都会因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而移动。所述被压在阻挡部的状态下的第三可动部件的位置是其非作用位置。在该状态下,作为第一可动部件的一部分的阻挡部将限制第二弹性部件的相反侧的端部。因此,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在第一可动部件的内部因平衡而被抵消,不会作用于定影夹持部。
在第一可动部件上具有阻挡部的方式的定影装置中,优选地,第一可动部件和第三可动部件被设置成以公共轴为中心能够旋转移动。由此,能够简化定影装置的结构。
在具有第一可动部件至第三可动部件的方式的定影装置中,第一弹性部件相对于第一可动部件位于第一夹持部件侧,并且,第一弹性部件架设在第一可动部件及第二可动部件之间,第二可动部件在作用位置使第一弹性部件成为从自由长度伸长的状态,并且,第二可动部件在非作用位置不使第一弹性部件成为从自由长度伸长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操作杆位于第一位置,第二可动部件就会因操作杆的第一部位而向作用位置移动。在该状态下,第一弹性部件变成从自由长度伸长的状态,通过欲恢复到原来的自由长度的弹力对第一可动部件进行施力。由此,在定影夹持部作用有按压力。如果使操作杆位于第一位置以外的位置,第二可动部件就会移动到非作用位置。在该状态下,第一弹性部件变成自由长度状态,不产生弹力。因此,按压力不会作用于定影夹持部。
在具有第一可动部件至第三可动部件的方式的定影装置中,还优选具有引导第一可动部件的移动的引导部件,引导部件允许第一可动部件朝向将第二夹持部件向第一夹持部件压接的方向或解除该压接的方向移动,并且,限制第一可动部件向除此之外的方向移动。在该定影装置中,受到第一弹性部件或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的第一可动部件也有可能会受到使其向与本来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倾倒的应力。但是,可通过引导部件来防止那种倾倒。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图像形成部,使调色剂像被承载于记录介质上;定影部,使通过图像形成部承载了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此,所述定影部是前述任一方式的定影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构成,提供一种可改变定影夹持部中夹持部件之间的压接力,并且,各级水平的压接力都能够以高精度被获得的定影装置、以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图2的定影装置中的加压辊及定影辊的立体图;
图4是从宽度方向内侧观察保持定影辊的一端的保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从宽度方向外侧观察保持定影辊的一端的保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从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侧观察图4及图5所示的保持机构的后视图(中立状态);
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同一保持机构的后视图(第一按压状态);
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同一保持机构的后视图(第二按压状态);
图9是表示第二可动部件的长孔和操作部件的凸部的轨迹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从图5的保持机构中除去了第二可动部件等而表示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图像形成装置
2Y、2M、2C、2K 成像部
27 加压辊的轴
28 支承轴
29 连杆
30 一次转印辊
31 引导部件
32 槽
50 保持机构
51 第一可动部件
52 第二可动部件
53 第一弹簧
54 第三可动部件
55 操作部件
59 第二弹簧
60 壁部(阻挡部)
62 操作杆部
63 长孔
64 突起部
65 杆安装孔
66 凸部
70 保持机构
71 第一可动部件
72 第二可动部件
73 第一弹簧
74 第三可动部件
75 操作部件
94 定影部
95 定影夹持部
96 定影辊
97 加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最佳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例。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串口式数码彩色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当然,除打印机以外,具备扫描仪的复印机或综合具备这些功能的复合机等也可应用本发明。
图像形成装置1在其内部的大致中央部具备中间转印带40。中间转印带40包绕在驱动辊12、张力辊13及从动辊14、15上。随着驱动辊12的旋转驱动,中间转印带40沿图1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在中间转印带40的下方配置有分别对应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等各色的四个成像部2Y、2M、2C、2K。成像部2K具有:感光体21、带电装置22、曝光装置23、显影装置24、清洁装置25、除静电装置(除静电装置)26、一次转印辊30。其他成像部2Y、2M、2C也具有与成像部2K相同的结构。由此,在中间转印带40上形成全彩的调色剂像。另外,在中间转印带40中由驱动辊12支承的部分压接有二次转印辊16。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下部,可拆装地配置有供纸盒91。从供纸盒91将纸张P一张一张地抽出,经由输送路93向二次转印辊16供给。在向二次转印辊16供给的纸张P上转印调色剂像。在输送路93中的二次转印辊16的下游(图1中,上方)位置,配置有定影部94。定影部94是将纸张P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定影在纸张P上的装置。在比定影部94更靠下游侧的位置设有排纸盘98。
对定影部94进行说明。图2表示的是定影部94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定影部94具有加压辊97、定影辊96、加热辊92。加压辊97和定影辊96相互压接,形成定影夹持部95。在定影辊96和加热辊92之间包绕有定影带90。在加热辊92内装有加热器99。加热器99例如是卤素灯等发热装置。由此,通过使纸张P通过定影夹持部95,进行未定影调色剂像的定影。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定影辊96及加热辊92的位置是固定的。另一方面,加压辊97的位置则被设为可动。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切换加压辊97和定影辊96之间的压接力的强弱。进而是因为在发生纸张P的卡纸时需要能够解除压接。利用图3及之后的图,对该加压辊97的可动机构进行说明。
图3表示的是加压辊97及定影辊96的立体图。在图3中,省略了图2所示的部件中的加热辊92及定影带90。如图3所示,加压辊97的两端由保持机构50、70轴支承。保持机构50和保持机构70为大致镜面对称的结构。在保持机构50、70中,支承加压辊97的轴27的是第一可动部件51、71。第一可动部件51、71均被设置成能够以支承轴28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支承轴28与加压辊97或定影辊96平行,且固定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第一可动部件51、71以支承轴28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能够实现加压辊97向定影辊96的压接力强弱的切换、以及压接的解除。此外,第一可动部件51、71的旋转角可以不是大角。
在保持机构50、70上还设有第二可动部件52、72、第一弹簧53、73、第三可动部件54、74(第三可动部件74在图3中看不到)、操作部件55、75。按顺序对这些部件及其他部件进行说明。此外,操作部件55和操作部件75通过连杆29连结,一体地动作。连杆29与加压辊97及定影辊96平行,且固定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在操作部件55上形成有用于手动操作的操作杆部62。而在操作部件75上则未形成有操作杆部62。由具有操作杆部62的操作部件55、连杆29、操作部件75整体地构成操作杆。
除了操作部件55、75中有无操作杆部62之外,保持机构50和保持机构70均设为相同的结构(即,如前所述的镜面对称)。利用图4及图5的立体图进一步对保持机构50进行说明。如图4及图5所示,在第一可动部件51上形成有弹簧钩57。在第二可动部件52上也形成有弹簧钩61。在弹簧钩57、61上挂有第一弹簧53的两端。另外,在第二可动部件52上设有支点56。支点56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位置固定。以该支点56为中心,第二可动部件52能够旋转移动。通过第二可动部件52的旋转移动,弹簧钩57和弹簧钩61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为了操作该第二可动部件52的旋转移动,在第二可动部件52上形成有长孔63。另外,在操作部件55上形成有突起部64。而且,使突起部64处于嵌入长孔63内的状态。由此,通过移动操作部件55,突起部64在长孔63内移动而使第二可动部件52进行旋转移动。此外,在操作部件55上形成有杆安装孔65。上述的连杆29虽然在图4及图5中已省略,但安装于该杆安装孔65。因而,操作部件55以杆安装孔65的位置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操作部件55的旋转移动依赖于操作杆部62的手动操作。
因此,能够获得第一弹簧53未从其自由长度伸长的状态和第一弹簧53已从其自由长度伸长的状态。在前一状态下,第一弹簧53的弹力不会作用于第一可动部件51,但在后一状态下,第一可动部件51将被第一弹簧53的弹力拉拽。该拉拽方向是将加压辊97向定影辊96上按压的方向。将这个通过第一弹簧53的拉拽而使加压辊97被按压在定影辊96上的状态称为第一按压状态。
在第一可动部件51上还形成有弹簧座58。在弹簧座58和第三可动部件54之间,以从自由长度被压缩的状态夹持有第二弹簧59。在从第一可动部件51的支承轴28观察时,第二弹簧59大致配置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该第二弹簧59而言,弹簧座58位于有定影辊96的一侧,而第三可动部件54位于与定影辊96相反的一侧。即,至少与第一可动部件51的弹簧座58相比,第三可动部件54位于远离定影辊96的一侧。在第一可动部件51上还形成有壁部60。在从定影辊96观察时,壁部60位于比第三可动部件54更远的位置。结果是,第三可动部件54位于弹簧座58和壁部60之间,第二弹簧59被夹持在该第三可动部件54和弹簧座58之间。
因此,只要没有特殊的理由,第三可动部件54将被第二弹簧59的弹力压在壁部60,处于停止在该处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二弹簧59的弹力作用于弹簧座58和壁部60,从而在第一可动部件51的内部保持平衡。因此,在该状态下,第二弹簧59的弹力不会以使第一可动部件51移动的方式发挥作用。
但是,在操作部件55上形成有凸部66。如果使操作部件55大幅旋转,就能够变成由凸部66推动第三可动部件54的状态。该推动作用于进一步压缩第二弹簧59的方向上。在该状态下,第二弹簧59的弹力不会作用于第一可动部件51中的壁部60,而是仅作用于弹簧座58。因而,在该状态下,第一可动部件51将被第二弹簧59的弹力推出。推出的方向是将加压辊97向定影辊96按压的方向。将这一加压辊97因第二弹簧59的推出而被按压在定影辊96上的状态称为第二按压状态。另外,第一按压状态下的加压辊97向定影辊96的按压力比第二按压状态强。
此外,在第一可动部件51中,在从支承轴28观察时,弹簧钩57、弹簧座58都被配置成比加压辊97的轴27更远的一侧。因此,就以支承轴为中心的矢径而言,弹簧钩57、弹簧座58都比轴27长。由此,作为第一弹簧53或第二弹簧59,可以不使用过于强力的弹簧。
利用图6~图8,对如上构成的保持机构50及保持机构7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这些图中,表示从加压辊97及定影辊96一侧观察的保持机构50。即,这些图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背面侧观察保持机构50所得到的后视图。图6~图8的相互间的区别在于操作部件55的状况。
图6所示的是使操作部件55位于其可动范围内的中间位置的状态的图。在该状态下,第一弹簧53和第二弹簧59中的任一个都不按压第一可动部件51。即,第一弹簧53处于未从自由长度伸长的状态,第二弹簧59处于其弹力因与第三可动部件54和壁部60的抵接而被无效化的状态。因此,在图6的状态下,处于在加压辊97和定影辊96之间几乎未作用有压接力的状态。当保持机构50处于该状态时,保持机构70也处于同样的状态。因此,将该状态称为中立状态,将该状态下的操作杆部62的位置称为中立位置。能够从该状态向箭头A的方向、或箭头B的方向操作操作杆部62。
如果从图6的状态向箭头A的方向操作操作杆部62,就变成图7的状态。在图7的状态下,相对于图6的状态而言,包含操作杆部62的操作部件55位于以杆安装孔65(连杆29)为中心在图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了接近半圈的位置。随之,突起部64的位置在图6和图7中大为不同。即,就这些图中的突起部64的位置而言,图7比图6高。由此,在图6和图7中,第二可动部件52的状态也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与图6的情况相比,图7中的第二可动部件52处于其长孔63的位置被突起部64大为抬高的状态。因此,与图6中的第二可动部件52相比,图7中的第二可动部件52处于以图中支点56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的状态。此外,向箭头A方向操作操作杆部62所需要的操作力不需要那么强。这是由于,如上所述,第一弹簧53不是那么强力的弹簧。
因此,图7中的第二可动部件52的弹簧钩61位于与图6的情况相比稍微远离第一可动部件51的弹簧钩57的位置。因此,在图6中未从自由长度伸长的第一弹簧53在图7中变成从自由长度伸长的状态。由此,与图6的情况不同,图7中的第一可动部件51成为受到因第一弹簧53欲收缩而引起的施力的状态。因此,在图7中,加压辊97和定影辊96之间处于作用有压接力的状态。
此外,在图7的状态下,第二弹簧59的状态与图6的情况相比没有不同。即,在图7的状态下,作用于加压辊97和定影辊96之间的仅是第一弹簧53引起的压接力。在这里,第二弹簧59的弹力没有发挥作用。另外,在图7的状态下,即使从操作杆部62松手,也不会独自恢复到图6的状态,而是维持图7的状态。当保持机构50处于该状态时,保持机构70也处于同样的状态。该状态是适合使用通常使用的印刷用纸作为纸张P(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的状态。因此,通常在该状态下进行图像形成。该状态就是第一按压状态,将该状态下的操作杆部62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此外,图4及图5所示的保持机构50也处于该第一按压状态下。
当从图6的状态向箭头B方向操作操作杆部62时,就变成图8的状态。在图8的状态下,相对于图6的状态而言,包含操作杆部62的操作部件55位于以杆安装孔65(连杆29)为中心在图中向顺时针方向稍微旋转的位置。随之,在图8的状态下,变成操作部件55的凸部66面对第三可动部件54的状态。这一点是图8的状态的特征。这是因为,不管是在图6中还是在图7中,凸部66都未面对过第三可动部件54。由此,在图8的状态下,与图6的状态相比,第二弹簧59变成进一步收缩的状态。这是第三可动部件54被凸部66推向第一可动部件51的弹簧座58的缘故。此外,向箭头B方向操作操作杆部62所需要的操作力不是很强。这是由于,如上所述,第二弹簧59可以不是很强力的弹簧。
因此,在图8的状态下,第三可动部件54离开第一可动部件51的壁部60。因此,在图8的状态下,第二弹簧59欲伸长而引起的弹力在一端侧对第一可动部件51的弹簧座58发挥作用,但在另一端侧则不作用于第一可动部件51的壁部60。这是另一端侧的第二弹簧59的施力经由第三可动部件54由凸部66承受的缘故。由此,与图6的情况不同,图8中的第一可动部件51变成受到第二弹簧59的弹力引起的施力的状态。因此,在图8中,加压辊97和定影辊96之间处于作用有压接力的状态。但是,该压接力比图7的情况下的压接力弱。
此外,在图8的状态下,第一弹簧53与图6的情况没有区别,保持着自由长度状态。即,在图8的状态下作用于加压辊97和定影辊96之间的仅是第二弹簧59引起的压接力。在这里,第一弹簧53的弹力没有发挥作用。另外,在图8的状态下,即使从操作杆部62松手,也不会独自恢复到图6的状态,而是维持图8的状态。当保持机构50处于该状态时,保持机构70也处于同样的状态。该状态不是针对通常使用的印刷用纸,而是适合对例如信封等特殊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因此,在使用该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设定成该状态。该状态就是第二按压状态,将该状态下的操作杆部62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
此外,图6的中立状态是当定影部94发生了纸张P的卡纸时,适合除去该纸张P的状态。在以图7的第一按压状态进行图像形成却发生了卡纸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杆部62的操作,不经由图8的第二按压状态就能够变成图6的中立状态。在从图8的第二按压状态切换到图6的中立状态时也同样,不会经由图7的第一按压状态。这是由于,就操作杆部62的位置而言,中立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
由上述说明可知,在图6的状态下,第二可动部件52和第三可动部件54都位于非作用位置,在图7的状态下,仅第二可动部件52被切换到作用位置,而第三可动部件54留在非作用位置。同样,在图8的状态下,仅第三可动部件54被切换到作用位置,第二可动部件52留在非作用位置。
在上述的第一按压状态和第二按压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下,都是第一弹簧53、第二弹簧59的弹力中的仅一方参与加压辊97的压接。不会发生第一弹簧53、第二弹簧59双方的弹力同时参与压接的情况。因此,不管是在第一按压状态,还是在第二按压状态,加压辊97和定影辊96之间的压接力的精度由第一弹簧53、第二弹簧59各自单独的精度直接反映。即,不会出现第一弹簧53、第二弹簧59的个体间差异叠加在一起而成为压接力的个体间差异。因此,压接力的精度高。因此,在本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无论是在第一按压状态,还是在第二按压状态,都不易发生定影夹持部的压接力的异常。因此,难以发生纸张P的折皱或后端翘起等。
在此,对于在将操作杆部62从图6的中立位置移到图8的第二位置时第一弹簧53不伸长而保持自由长度状态的理由,利用图9进行说明。图9表示的是中立状态下的第二可动部件52的长孔63和各状态下的操作部件55的突起部64的位置。操作杆部62的操作导致的突起部64的轨迹67是以连杆29(杆安装孔65)为中心的圆弧状。在此,使突起部64从中立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的方向A和向第二位置B移动的方向B相反。在此,在从第二可动部件52的支点56观察时,突起部64的第一位置相对于中立位置位于相当远的方位角上(角θ为一定程度的大值,例如25~35°左右),但第二位置位于与中立位置几乎相同的方位角上(角ψ比角θ小,例如3~8°左右)。连杆29、支点56等各部件的位置以这种方式设定。因此,即使将操作杆部62从中立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由此引起的第二可动部件52的旋转角度小,不至于使第一弹簧53的状态发生变化。
接着,对于防止第一可动部件51横倒的结构进行说明。虽然在此前的说明中未曾提及,但在保持机构50内装有用于防止其横倒的结构。图10表示的是从图5所示的保持机构50中拆除了第二可动部件52和第一弹簧53的状态。如图10所示,在保持机构50的内部设有引导部件31。在引导部件31上形成有槽32。该引导部件31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固定。在保持机构50中,配置成第一可动部件51的一部分进入槽32内。槽32的形成方向允许第一可动部件51绕支承轴28旋转移动,但限制第一可动部件51向与旋转移动相交的方向横倒移动(图10中的箭头C)。
通过设置该引导部件31,能够防止第一可动部件51的横倒。第一可动部件51由于受到第一弹簧53或第二弹簧59的弹力,因此往往动不动就产生横倒方向的应力。但是,横倒由引导部件31防止。因此,不需要使第一可动部件51或支承轴28的刚性过高。此外,引导部件31既可以设置在图3所示的保持机构50、70双方,也可以仅设置在一方。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具备可实现定影夹持部的两级水平压接力的切换的定影部94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该两级水平的压接力通过两个弹性部件(第一弹簧53、第二弹簧59)实现。并且,对于两级水平的压接力中的各压接力,仅使第一弹簧53及第二弹簧59中的一方的弹力发挥作用。由此,可实现各级水平的压接力的个体间的差异都不会过大的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而,通过引导部件31,也可防止支承加压辊97的第一可动部件51的横倒。
此外,本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示,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因此,本发明当然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进、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7的第一按压状态下的定影夹持部95的压接力比图8的第二按压状态强。但是,该强弱关系也可以相反。另外,在本方式中,由拉伸弹簧(第一弹簧53)实现第一按压状态,由压缩弹簧(第二弹簧59)实现第二按压状态。但是,也可以将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交换。或者,既可以是双方都由拉伸弹簧来实现,也可以是双方都由压缩弹簧来实现。另外,压接力的强弱只要通过第一弹簧53或第二弹簧59自身的弹簧比率和这两个弹簧向第一可动部件51作用(施力点为弹簧钩57、弹簧座58)的杠杆比率的总和来实现即可。
进而,也可设置成切换三级水平或之上的按压力的结构。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图1所示的彩色打印机,也可应用于单色打印机或复印机。进而,也可以应用于具备经由公共线路收发印刷作业的功能的复合机。

Claims (8)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一夹持部件和被压接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上的第二夹持部件,通过使承载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件之间的夹持部,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所述定影装置具有:
第一弹性部件及第二弹性部件,将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向所述第一夹持部件按压;
操作杆,改变由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及第二弹性部件引起的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向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的按压状态,
所述操作杆可取的位置包括:
第一位置,使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引起的所述第二夹持部件的按压有效,并且,使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引起的所述第二夹持部件的按压无效;
第二位置,使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引起的所述第二夹持部件的按压有效,并且,使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引起的所述第二夹持部件的按压无效,
所述操作杆取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的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向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的压接力与所述操作杆取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的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向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的压接力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杆可取的位置还包括中立位置,该中立位置使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及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引起的所述第二夹持部件的按压均无效,
所述中立位置在所述操作杆的操作路径上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可动部件,保持所述第二夹持部件,且被设置为可动;
第二可动部件,与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一起保持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且被设置为可动;
第三可动部件,与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一起保持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且被设置为可动;
所述第二可动部件可取的位置包括: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经由所述第一可动部件将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向所述第一夹持部件按压的作用位置、
使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引起的按压无效的非作用位置,
所述第三可动部件可取的位置包括: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经由所述第一可动部件将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向所述第一夹持部件按压的作用位置、
使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引起的按压无效的非作用位置,
在所述操作杆设有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
在所述操作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部位使所述第二可动部件位于所述作用位置,并且,在所述操作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以外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部位使所述第二可动部件位于所述非作用位置,
在所述操作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部位使所述第三可动部件位于所述作用位置,并且,在所述操作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以外的位置时,所述第二部位使所述第三可动部件位于所述非作用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可动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位于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以从自由长度被压缩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可动部件和所述第三可动部件之间,
所述第一可动部件设有阻挡部,该阻挡部限制所述第三可动部件因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而移动,
所述第三可动部件的在被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按压在所述阻挡部的状态下的位置为所述第三可动部件的非作用位置,
所述第三可动部件的在通过所述第二部位抵抗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而被推向所述第一可动部件的状态下的位置为所述第三可动部件的作用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可动部件和所述第三可动部件被设置成以公共轴为中心能够旋转移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可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侧,并且,所述第一弹性部件架设在所述第一可动部件及所述第二可动部件之间,
所述第二可动部件在作用位置使所述第一弹性部件成为从自由长度伸长的状态,并且,所述第二可动部件在非作用位置不使所述第一弹性部件成为从自由长度伸长的状态。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引导所述第一可动部件的移动的引导部件,
所述引导部件允许所述第一可动部件朝向将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向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压接的方向或解除该压接的方向移动,并且,
限制所述第一可动部件向除此之外的方向移动。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图像形成部,使调色剂像被承载于记录介质上;
定影部,使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承载了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像定影,
所述定影部是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610451536.4A 2015-06-22 2016-06-21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6257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4735A JP6237714B2 (ja) 2015-06-22 2015-06-22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24735 2015-06-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7343A true CN106257343A (zh) 2016-12-28
CN106257343B CN106257343B (zh) 2019-04-26

Family

ID=57586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51536.4A Active CN106257343B (zh) 2015-06-22 2016-06-21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53419B2 (zh)
JP (1) JP6237714B2 (zh)
CN (1) CN10625734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8888A (zh) * 2018-04-25 2019-11-0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压接状态切换装置
CN111198486A (zh) * 2018-11-16 2020-05-26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1347802A (zh) * 2018-12-21 2020-06-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74152B1 (ko) * 2018-02-21 2019-04-30 주식회사 신도리코 화상 형성 장치의 정착 롤러 가압/해제 기구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8926A (en) * 1993-02-08 1998-01-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with first and second elastic members
US20020031361A1 (en) * 2000-09-13 2002-03-14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hermo-pressure fixing type printer
JP2004219444A (ja) * 2003-01-09 2004-08-05 Ricoh Co Ltd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54095A (ja) * 2010-01-26 2011-08-11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77789A (ja) * 2011-02-25 2012-09-13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定着部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4076663A (zh) * 2013-03-28 2014-10-01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4680A (en) * 1987-06-08 1990-01-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H05119664A (ja) * 1991-10-30 1993-05-18 Konica Corp 定着装置
JP5142027B2 (ja) * 2008-03-26 2013-02-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41022B2 (ja) * 2015-03-17 2019-07-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加圧装置、および押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8926A (en) * 1993-02-08 1998-01-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with first and second elastic members
US20020031361A1 (en) * 2000-09-13 2002-03-14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hermo-pressure fixing type printer
JP2004219444A (ja) * 2003-01-09 2004-08-05 Ricoh Co Ltd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54095A (ja) * 2010-01-26 2011-08-11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77789A (ja) * 2011-02-25 2012-09-13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定着部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4076663A (zh) * 2013-03-28 2014-10-01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8888A (zh) * 2018-04-25 2019-11-0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压接状态切换装置
CN111198486A (zh) * 2018-11-16 2020-05-26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1198486B (zh) * 2018-11-16 2023-01-17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1347802A (zh) * 2018-12-21 2020-06-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CN111347802B (zh) * 2018-12-21 2022-02-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CN114604009A (zh) * 2018-12-21 2022-06-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CN114604008A (zh) * 2018-12-21 2022-06-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09792A (ja) 2017-01-12
CN106257343B (zh) 2019-04-26
US20160370744A1 (en) 2016-12-22
US9753419B2 (en) 2017-09-05
JP6237714B2 (ja) 2017-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7343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736494B (zh) 压力施加部件、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592885B (zh) 纸张排出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6842874B (zh) 定影装置
US7062209B2 (en) Transfer device with coaxial rotating cams
CN103958378B (zh) 歪斜校正装置和成像设备
US9772594B2 (en) Curl correc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is
DE102015117164B4 (de) Blattfördergerät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CN106516844B (zh)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US20130285315A1 (en)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492217C (zh) 定影装置
DE102015117163A1 (de) Blattfördergerät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CN10451274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054563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P2570858A2 (en) Belt driving device
DE60309755T2 (de) Aufzeichnungsmedium-Transportvorrichtung und diese Vorrichtung enthaltendes Bilderzeugungsgerät
CN100582961C (zh) 成像装置
US882495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633890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357151B (zh) 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4516248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0032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75987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02715A (zh) 去毛刺装置、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1413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