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27021B - 开关装置以及钟表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以及钟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27021B CN106227021B CN201610383152.3A CN201610383152A CN106227021B CN 106227021 B CN106227021 B CN 106227021B CN 201610383152 A CN201610383152 A CN 201610383152A CN 106227021 B CN106227021 B CN 1062270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chcase
- mentioned
- waterproof part
- hole
- axle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3/00—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 G04C3/001—Electromechanical switches for setting or display
- G04C3/007—Electromechanical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devices acting as pulse generators for setting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7/00—Cases
- G04B37/08—Hermetic sealing of openings, joints, passages or slits
- G04B37/10—Hermetic sealing of openings, joints, passages or slits of winding stems
- G04B37/103—Hermetic sealing of openings, joints, passages or slits of winding stems by screwing the crown onto the case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27/00—Mechanical devices for setting the time indica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其具备:外壳,其具备贯通孔;操作部件,其以向上述外壳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外突出的状态插入到上述外壳的上述贯通孔;防水部件,其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供上述操作部件能够滑动地插入;以及按压部件,其相对于上述外壳按压上述防水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表等钟表,或者便携电话、便携信息终端等各种电子设备所使用的开关装置以及具备该开关装置的钟表。
背景技术
例如,在手表的开关装置中,公知有如下装置:如日本特开2004-271361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那样,构成为,在手表外壳的贯通孔装配筒状部件,在该筒状部件,以向手表外壳的内部和外部突出的状态能够滑动地设置操作部件,在该操作部件的外周面设置防水环,通过使该防水环以压接于筒状部件的内周面的状态滑动,从而实现防水。
这种开关装置构成为,在操作部件的外周面设置环安装槽,在该环安装槽嵌入防水环,在该状态下,将操作部件能够滑动地插入手表外壳的筒状部件内,由此,使防水环的外周部压接于筒状部件的内周面,通过该压接力的反作用力,将防水环的内周面按压于环安装槽内部,实现防水。
但是,在这样的开关装置中,在伴随操作部件的滑动操作而防水环在与筒状部件的内周面压接的状态下滑动时,因防水环相对于筒状部件的内周面的摩擦,而防水环的外周面磨损,因该磨损,防水环的压接力降低,导致防水性的降低,因此难以长期地确保防水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能够长期确保防水性的开关装置以及具备该开关装置的钟表。
本发明的方案之一是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其具备贯通孔;操作部件,其以向上述外壳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外突出的状态插入到上述外壳的上述贯通孔;防水部件,其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供上述操作部件能够滑动地插入;以及按压部件,其相对于上述外壳按压上述防水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手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手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3是表示沿图2所示的手表中的A-A向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将本发明应用于手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手表中的B-B向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将本发明应用于手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手表中的C-C向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3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手表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该手表具备手表外壳1。在该手表外壳1的12点侧和6点侧,安装有表带2。另外,在该手表外壳1的3点侧,设有开关装置3。
如图3所示,该手表外壳1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是在其内部埋入有金属制的增强部件1a的结构。在该手表外壳1的上部开口部,经由密封件4a而安装有钟表玻璃4。另外,在该手表外壳1的下部,经由密封件5a而安装有背盖5。
并且,如图3所示,在该手表外壳1的内部,设有钟表模块6。如图1以及3所示,该钟表模块6具备使指针7运行而指示时刻的钟表机芯(未图示)、开关触点部8等的表功能所必需的各种部件。
但是,如图3所示,开关装置3具备操作部件11、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以及第一、第二按压部件14、15,该操作部件1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该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配置在与贯通孔10对应的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该第一、第二按压部件14、15分别将该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按压于手表外壳1。
如图3所示,操作部件11具有轴部16、头部17、E型环等防脱部件18、以及螺旋弹簧19,该轴部16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并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和外部突出,该头部17设置于该轴部16的外端部16a,并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突出,该E型环等防脱部件18安装于轴部16的内端部16b,并以能够接触或离开的方式与手表外壳1的内表面抵接,该螺旋弹簧19向将头部17推出到手表外壳1的外部的方向加力。
在该情况,如图3所示,轴部16形成为,其外径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的内径相同或比其稍小,而且形成为其轴向的长度比贯通孔10的轴向的长度长。头部17形成为圆筒状的大致盖状,其外径比轴部16的外径大,例如,以轴部16的外径的3倍的程度的尺寸而形成,其内径比轴部16的外径大,例如,以轴部16的外径的2倍的程度的尺寸而形成。
如图3所示,防脱部件18安装于环状的安装槽16c中,该安装槽16c设置于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突出的轴部16的内端部16b的外周,防脱部件18构成为以接触或离开的方式与配置于手表外壳1的内表面上的后述的第二按压部件15抵接。由此,防脱部件18构成为通过与位于手表外壳1内的第二按压部件15抵接,从而轴部16不会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脱落。
如图3所示,螺旋弹簧19配置于轴部16的外周,构成为其一端部与头部17的内表面弹性接触,另一端部与配置于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的后述的第一按压部件14弹性接触。由此,螺旋弹簧19构成为通过其弹簧力将头部17与轴部16一起地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推出。
由此,操作部件11构成为,如图3所示,若克服螺旋弹簧19的弹簧力而按压头部17,则轴部16在贯通孔10内滑动,轴部16的内端部16b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突出,该突出的内端部16b按压钟表模块6的开关触点部8,进行开关动作。
即,如图3所示,开关触点部8具有板簧部8a和触点部8b。板簧部8a构成为,在被轴部16的内端部16b按压时,发生弹性变形而以能够接触或离开的方式与触点部8b接触,由此进行开关动作。
在该情况下,如图3所示,在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以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对应的状态向外部突出设有第一筒状突起部20,该第一筒状突起部20装配有第一防水部件12。该第一筒状突起部20形成为其外径与头部17的内径相同或者比其稍大。
如图3所示,在位于该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外端侧的内周部,设有安装槽20a,该安装槽20a装配有第一防水部件12。即,该安装槽20a为环状的缺口凹部,以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以及贯通孔10的内部敞开的状态设置。
还有,如图3所示,在该手表外壳1的内表面,以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对应的状态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突出设有第二筒状突起部21,该第二筒状突起部21装配有第二防水部件13。该第二筒状突起部21以其外径以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外径相同的尺寸形成。
如图3所示,在位于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内端侧的内周部,设置有安装槽21a,该安装槽21a装配有第二防水部件13。即,该安装槽21a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安装槽20a相同,为环状的缺口凹部,以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以及贯通孔10的内部敞开的状态设置。
如图3所示,第一防水部件12由具有弹力的合成树脂形成为环状,构成为安装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安装槽20a。即,该第一防水部件12形成为其内径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的外径相同,或比其稍小。由此,第一防水部件12构成为其内周部向贯通孔10内突出而与轴部16的外周面压接,在该状态下,轴部16滑动。
另外,如图3所示,该第一防水部件12形成为,其外径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安装槽20a的内周面压接,而且该第一防水部件12的轴向的厚度稍大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安装槽20a的轴向的长度。由此,第一防水部件12构成为,在安装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安装槽20a中时,位于轴向的外侧部从安装槽20a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稍微突出。
如图3所示,该第一按压部件14构成为,以对手表外壳1的第一筒状突起部20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手表外壳1,在该状态下,将第一防水部件12按压到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安装槽20a内。即,该第一按压部件14形成为圆筒形的大致盖状,成为在其侧面部的中心设有供轴部16插入的插入孔14a的结构。
另外,如图3所示,就该第一按压部件14而言,其外径形成为与头部17的外径相同或比其稍大,其内径形成为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外径相同的尺寸。另外,就该第一按压部件14而言,其内部的轴向的长度(深度)以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轴向的长度相同或比其稍短的长度而形成。
此外,如图3所示,该第一按压部件14构成为,在其内周面上设置内螺纹部22,该内螺纹部22与设置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外周上的外螺纹部23螺纹结合。由此,该第一按压部件14构成为,以覆盖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状态安装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外周。
由此,如图3所示,第一按压部件14构成为,在第一防水部件12安装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安装槽20a中的状态下,在安装到第一筒状突起部20时,对应于第一按压部件14的紧固力也就是内螺纹部22相对外螺纹部23的紧固力,将第一防水部件12按压到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安装槽20a内。
该情况下,如图3所示,第一防水部件12构成为,通过利用第一按压部件14的紧固产生的按压力而沿贯通孔10的轴向被压缩,从而其外周部与安装槽20a的内周面压接,并且其内周部与轴部16的外周面压接。由此,第一防水部件12构成为,确保轴部16与贯通孔10之间的防水性,并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第二防水部件13构成为,与第一防水部件12相同,由具有弹力的合成树脂形成为环状,且安装于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安装槽21a中。即,该第二防水部件13形成为其内径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的外径相同或比其稍小。由此,第二防水部件13也构成为,其内周部向贯通孔10内突出而与轴部16的外周面压接,在该状态下,轴部16滑动。
另外,如图3所示,该第二防水部件13与第一防水部件12相同,形成为其外径与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安装槽21a的内周面压接,而且第二防水部件13的轴向的厚度稍大于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安装槽21a的轴向的长度。由此,第二防水部件13也构成为,在安装于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安装槽21a中时,位于轴向的内侧部从安装槽21a朝向手表外壳1内稍微突出。
另外,如图3所示,第二按压部件15构成为,与第一压部件14相同,以对手表外壳1的第二筒状突起部21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于手表外壳1,在该状态下,将第二防水部件13按压到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安装槽21a的内部。即,该第二按压部件15也形成为圆筒形的大致盖状,成为在其侧面部的中心设有供轴部16插入的插入孔15a的结构。
此外,如图3所示,该第二按压部件15与第一按压部件14相同,形成为其外径与头部17的外径相同或比其稍大,且形成为其内径与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外径相同的尺寸。另外,第二压部件15以其内部的轴向的长度(深度)比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轴向的长度稍短的长度形成。
并且,如图3所示,第二按压部件15与第一压部件14相同,构成为在其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部24,该内螺纹部24与设置于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外周的外螺纹部25螺纹结合。因此,第二压部件15也构成为,在覆盖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状态下安装于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外周。
由此,如图3所示,第二按压部件15与第一按压部件14相同,构成为在第二防水部件13安装于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安装槽21a中的状态下,在安装到第二筒状突起部21时,对应于第二按压部件15的紧固力即内螺纹部22相对外螺纹部23的紧固力,将第二防水部件13按压到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安装槽21a内。
该情况下,如图3所示,第二防水部件13也构成为,通过利用第二按压部件15的紧固产生的按压力而沿贯通孔10的轴向方向被压缩,从而其外周部压接于安装槽21a的内周面,并且其内周部压接于轴部16的外周面。由此,第二防水部件13也构成为,确保轴部16与贯通孔10之间的防水性,并且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接着,对这样的手表的开关装置3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将该开关装置3组装于手表外壳1的情况下,首先,通过第一、第二按压部件14、15在手表外壳1的外部和内部安装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
即,在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突出的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安装槽20a安装第一防水部件12,在该状态,在第一筒状突起部20安装第一按压部件14。此时,使第一按压部件14的内螺纹部22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外螺纹部23螺纹结合而轻轻地紧固。由此,将第一防水部件12轻轻地按压到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安装槽20a。
同样,在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突出的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安装槽21a安装第二防水部件13,在该状态下,在第二筒状突起部21安装第二按压部件15。此时,也使第二按压部件15的内螺纹部24与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外螺纹部25螺纹结合而轻轻地紧固。由此,将第二防水部件13轻轻地按压到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安装槽21a。
在该状态下,将表玻璃4安装于手表外壳1的上部开口部,并且将操作部件11插入到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中而安装。此时,首先,在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的外周安装螺旋弹簧19。在该状态下,将轴部16的内端部16b从位于手表外壳1的外部的第一按压部件14的插入孔14a插入到第一防水部件12以及贯通孔10中,将该已插入的轴部16的内端部16b从贯通孔10插入到第二防水部件13以及第二按压部件15的插入孔15a中并使其向手表外壳1内部突出。
接着,克服螺旋弹簧19的弹簧力而压入操作部件11的头部17,使轴部16的内端部16b进一步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突出。在该状态下,在设置于轴部16的内端部16b的安装槽16c安装防脱部件18。由此,将操作部件11安装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在该状态下,利用螺旋弹簧19的弹簧力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推出操作部件11的头部17,防脱部件18与手表外壳1内的第二按压部件15抵接。
在该状态下,调整第一、第二按压部件14、15对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的按压力。即,使第一按压部件14旋转,调整第一按压部件14的内螺纹部22相对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外螺纹部23的紧固力。由此,沿贯通孔10的轴向压缩第一防水部件12,由此,第一防水部件12的内周部以最佳状态压接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的外周,并且第一防水部件12的外周部以最佳状态压接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安装槽20a的内周面。
同样,使第二按压部件15旋转,调整第二按压部件15的内螺纹部24相对于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外螺纹部25的紧固力。由此,第二防水部件13沿贯通孔10的轴向被压缩,从而第二防水部件13的内周部以最佳的状态压接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的外周,并且第二防水部件13的外周部以最佳状态压接于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安装槽21a的内周面。
然后,在手表外壳1的内部设置钟表模块6,使该钟表模块6的开关触点部8的板簧部8a与轴部16的内端部16b相对应。之后,在手表外壳1的下部安装背盖5。由此,将开关装置3组装于手表外壳1。
接着,对该开关装置3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该情况下,首先,抵抗螺旋弹簧19的弹簧力而压入操作部件11的头部17。于是,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在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内部滑动,轴部16的内端部16b向手表外壳1内突出。
由此,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突出的轴部16的内端部16b按压钟表模块6的开关触点部8而进行开关动作。即,此时,轴部16的内端部16b按压开关触点部8的板簧部8a,该板簧部8a发生弹性变形而与触点部8b接触。由此,开关触点部8处于接通(on)状态。
另外,若从操作部件11的头部17去除外力,则头部17因螺旋弹簧19的弹簧力而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被推出。于是,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在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内部滑动,轴部16的内端部16b从开关触点部8离开。由此,板簧部8a弹性恢复到原始的形状而从触点部8b离开,开关触点部8处于断开(off)状态。
但是,轴部16在贯通孔10的内部滑动时,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因第一、第二按压部件14、15的按压力而以最佳的状态与第一、第二筒状突起部20、21的安装槽20a、21b的内部压接,并且以可滑动的最佳的状态压接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的外周面。
由此,在轴部16在贯通孔10内滑动时,轴部16在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内压接而滑动,因此即使在轴部16在贯通孔10内滑动的情况下,也通过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而确保轴部16与贯通孔10之间的防水性,并且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另外,此时,通过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位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中的外端部和内端部,而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之间的距离最大,因此通过离开该最大距离的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而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以稳定的状态能够滑动地保持。
由此,在轴部16在贯通孔10的内部滑动时,轴部16不相对其轴向倾斜,而是在与贯通孔10的中心轴平行的状态下,轴部16以稳定的状态滑动。此时,由于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以均匀地压接于轴部16的外周面的状态滑动,因此还通过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确保轴部16与贯通孔10之间的防水性,并且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这样,根据该手表的开关装置3,具备:操作部件11,其以向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的内外突出的状态插入该10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其配置于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双方,供操作部件11能够滑动地插入;以及第一、第二按压部件14、15,其相对于手表外壳1按压这些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由此,能够长期地确保防水性。
即,在该手表的开关装置3中,能够通过第一、第二按压部件14、15,将该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按压于手表外壳1,压接于操作部件11。由此,即使在伴随操作部件11的滑动操作而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磨损,也能够抑制该磨损造成的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的压接力的降低。由此,能够防止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引起的防水性的降低,从而能够长期地确保防水性。
在该情况下,在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以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对应的状态设置有对第一防水部件12进行安装的第一筒状突起部件20,在该第一筒状突起部20上以对其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有第一按压部件14,因此能够通过第一按压部件14可靠地地将第一防水部件12按压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由此,由于能够可靠而且良好地使第一防水部件12压接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因此能够确保防水性,并且能够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即,就第一按压部件14而言,设置于其内周面的内螺纹部22与设置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外周的外螺纹部23螺纹结合,并通过其紧固力来调整第一防水部件12相对手表外壳1的按压力,从而能够使第一防水部件12以最佳的状态压接于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安装槽20a的内部,并且能够使第一防水部件12以最佳的状态能够滑动地压接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的外周。由此,能够确保防水性,并且能够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另外,在手表外壳1的内表面,以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对应的状态设置有对第二防水部件13进行安装的第二筒状突起部21,在该第二筒状突起部21上,以对其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有第二按压部件15,因此能够通过该第二按压部件15使第二防水部件13可靠地按压于第二筒状突起部21。由此,能够可靠而且良好地使第二防水部件13压接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因此能够确保防水性,并且能够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即,就第二按压部件15而言,设置于其内周面的内螺纹部24与设置于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外周的外螺纹部25螺纹结合,并通过其紧固力来调整第二防水部件13相对手表外壳1的按压力,从而能够使第二防水部件13以最佳的状态压接于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安装槽21a内,并且能够使将第二防水部件13以最佳的状态能够滑动地压接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的外周。由此,能够确保防水性,并且能够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另外,在该开关装置3中,在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水部件12和第一按压部件14,并且在手表外壳1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水部件13和第二按压部件15,从而能够使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的距离最大。由此,通过处于离开最大距离的状态的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能够以可滑动的方式保持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良好地保持操作部件11。
因此,在该开关装置3中,在对操作部件11进行按压操作,而轴部16在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的内部滑动时,轴部16相对于其轴向不会倾斜,能够以与贯通孔10的中心轴平行的状态使轴部16滑动。由此,能够使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以均匀地压接于轴部16的外周面上的状态滑动,因此也能够通过第一、第二防水部件12、13来可靠地确保轴部16与贯通孔10之间的防水性,并且能够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4以及图5,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手表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图1~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来进行说明。
如图4以及图5所示,该手表的开关装置30为下述的结构:在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设置外侧防水部件31和按压部件32,在位于手表外壳1的内部侧的贯通孔10内另外设置内侧防水部件36,其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筒状突起部20相同,以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对应的状态,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突出设置有供外侧防水部件31安装的筒状突起部33。该筒状突起部33形成为其外径与头部17的内径相同或比其稍大。
另外,如图5所示,在位于该筒状突起部33的外端侧的内周部,设置有供外侧防水部件31安装的安装槽33a。该安装槽33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筒状突起部20的安装槽20a相同,为环状的缺口凹部,以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以及贯通孔10的内部敞开的状态设置。
如图5所示,外侧防水部件3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防水部件12相同,由具有弹力的合成树脂形成为环状,并构成为安装于筒状突起部33的安装槽33a。即,该外侧防水部件31形成为其内径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的外径相同或比其稍小。由此,该外侧防水部件31构成为,其内周部向贯通孔10内突出而与轴部16的外周面压接,在该状态下,轴部16滑动。
另外,如图5所示,该外侧防水部件31形成为,其外径与筒状突起部33的安装槽33a的内周面压接,而且防水部件31的轴向的厚度稍大于筒状突起部33的安装槽33a的轴向的长度。由此,该外侧防水部件31构成为,在安装于筒状突起部33的安装槽33a时,位于轴向的外侧部从安装槽33a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稍微突出。
如图5所示,按压部件3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按压部件14相同,构成为以对手表外壳1的筒状突起部33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于手表外壳1的筒状突起部33,在该状态下将外侧防水部件31按压于筒状突起部33的安装槽33a内。即,该按压部件32形成为圆筒形的大致盖状,并成为在其侧面部的中心设有供轴部16插入的插入孔32a的结构。
另外,如图5所示,按压部件32形成为,其外径与头部17的外径相同或比其稍大,并形成为其内径与筒状突起部33的外径相同的尺寸。另外,在该按压部件32以其内部的轴向的长度(深度)与筒状突起部33的轴向的长度相同或比其稍短的长度形成。
并且,如图5所示,按压部件3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按压部件14相同,构成为在其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部34,该内螺纹部34与设置于筒状突起部33的外周的外螺纹部35螺纹结合。因此,该按压部件32构成为,覆盖筒状突起部33而安装于筒状突起部33的外周。
由此,如图5所示,按压部件32构成为,在外侧防水部件31安装于筒状突起部33的安装槽33a的状态下,在安装于筒状突起部33时,对应于按压部件32的紧固力即内螺纹部22相对外螺纹部23的紧固力,将外侧防水部件31按压到筒状突起部33的安装槽33a内。
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外侧防水部件31构成为,通过按压部件32的紧固产生的按压力,而沿贯通孔10的轴向被压缩,由此,其外周部与安装槽33a的内周面压接,并且其内周部与轴部16的外周面压接。由此,外侧防水部件31构成为,确保轴部16与贯通孔10之间的防水性,并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但是,如图5所示,在位于手表外壳1的内部侧的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与贯通孔10之间,另外设置有内侧防水部件36。位于该内部侧的内侧防水部件36与位于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的外侧防水部件31相同,由具有弹力的合成树脂形成为环状。
如图5所示,该内侧防水部件36构成为,安装在位于轴部16的内端部16b侧的部位,也就是位于从位于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的外侧防水部件31朝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而离开的部位的轴部16的外周面。即,该内侧防水部件36构成为,安装于设置在位于轴部16的内端部16b侧的部位的环状槽36a内,在该状态下,外周部压接于贯通孔10的内周面并进行滑动。
在该情况,如图5所示,操作部件11构成为,在利用螺旋弹簧19的弹簧力将头部17与轴部16一起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推出时,安装于轴部16的内端部16b的防脱部件18以能够接触或离开的方式与手表外壳1的内表面抵接,由此,轴部16不会与头部17一起脱落到手表外壳1的外部。
接着,对这样的手表外壳1中的开关装置30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克服螺旋弹簧19的弹簧力而压入操作部件11的头部17,则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在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内滑动,轴部16的内端部16b向手表外壳1内突出。
由此,向手表外壳1内突出的轴部16的内端部16b按压钟表模块6的开关触点部8,进行开关动作。此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轴部16的内端部16b按压开关触点部8的板簧部8a,该板簧部8a发生弹性变形而与触点部8b接触。由此,开关触点部8处于接通状态。
另外,若从操作部件11的头部17去除外力,则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头部17通过螺旋弹簧19的弹簧力而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被推出。于是,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在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内滑动,轴部16的内端部176b从开关触点部8离开。由此,板簧部8a弹性恢复到原始的形状而从触点部8b离开,开关触点部8处于断开状态。
但是,在轴部16在贯通孔10内滑动时,通过按压部件32的按压力,外侧防水部件31以最佳状态压接于筒状突起部33的安装槽33a内,并且以最佳状态能够滑动地压接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的外周面。因此,轴部16在外侧防水部件31内压接滑动,因而即使在轴部16在贯通孔10内滑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外侧防水部件31来确保轴部16与贯通孔10之间的防水性,并且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另外,此时,位于手表外壳1的内部侧的另外的内侧防水部件36安装在位于轴部16的内端部16b侧的部位的外周面上所设的环状槽36a内,在该状态下,内侧防水部件36的外周部与贯通孔10的内周面压接地滑动,因此即使在轴部16在贯通孔10内滑动,也能够通过该内侧防水部件36来确保轴部16与贯通孔10之间的防水性,并且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在该情况下,外侧防水部件31位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的外端部,内侧防水部件36位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的内端部,由此外侧防水部件31与内侧防水部件36之间的距离离开得大。通过象这样离开大的距离的外侧防水部件31和内侧防水部件36,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以稳定的状态能够滑动地保持。
因此,在轴部16在贯通孔10内滑动时,轴部16不会相对于其轴向倾斜,而是在与贯通孔10的中心轴平行的状态下,轴部16以稳定的状态滑动。此时,由于外侧防水部件31和内侧防水部件36以均匀地与轴部16的外周面压接的状态滑动,因此也能够通过外侧防水部件31和内侧防水部件36来确保轴部16与贯通孔10之间的防水性,并且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这样,根据该手表的开关装置30,具备:操作部件11,其以向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的内外突出的状态插入到该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外侧防水部件31,其配置于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供操作部件11能够滑动地插入;以及按压部件32,其相对于手表外壳1按压该外侧防水部件31,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长期地确保防水性。
即,在该手表的开关装置30中,能够利用按压部件32相对于手表外壳1按压外侧防水部件31,而使其与操作部件11压接。由此,即使在伴随操作部件11的滑动操作而外侧防水部件31磨损,也能够抑制该磨损造成的外侧防水部件31的压接力的降低。由此,能够防止外侧防水部件31的防水性的降低,从而能够长期地确保防水性。
在该情况下,在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以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对应的状态设置有供外侧防水部件31安装的筒状突起部33,并在该筒状突起部33上以对其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有按压部件32,因此能够通过该按压部件32可靠地将外侧防水部件31按压到筒状突起部33。由此,能够使外侧防水部件31可靠而且良好地压接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因此能够确保防水性,并且能够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即,就按压部件32而言,设置于其内周面的内螺纹部34与设置于筒状突起部33的外周的外螺纹部35螺纹结合,通过其紧固力,来调整外侧防水部件31相对于手表外壳1的按压力,由此能够使外侧防水部件31以最佳状态压接于筒状突起部33的安装槽33a内,并且能够使外侧防水部件31以最佳状态能够滑动地压接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的外周。由此,能够确保防水性,并且能够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另外,在该开关装置30中,在位于手表外壳1的内表面侧的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的外周面与贯通孔10的内表面之间另外设置有内侧防水部件36,由此通过该内侧防水部件36也能够确保防水性,并且能够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此外通过外侧防水部件31和内侧防水部件36还能够以可滑动的状态良好地保持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
在该情况下,外侧防水部件31位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的外端部,内侧防水部件36位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的内端部侧,由此,能够使外侧防水部件31与内侧防水部件36之间的距离离开得大。由此,通过离开大的距离的外侧防水部件31和内侧防水部件36,能够以可滑动的方式保持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良好地保持操作部件11。
因此,在该开关装置30中,在对操作部件11进行按压操作而轴部16在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内滑动时,轴部16也不会相对于其轴向倾斜,能够以与贯通孔10的中心轴平行的状态使轴部16滑动。由此,能够使外侧防水部件31和内侧防水部件36以均匀地压接于轴部16的外周面的状态滑动,因此能够通过这些外侧防水部件31和内侧防水部件36来确保轴部16和贯通孔10之间的防水性,并且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6以及图7,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手表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对于与图1~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来进行说明。
如图6以及图7所示,该手表的开关装置40为下述的结构:在手表外壳1的内表面设置内侧防水部件41和按压部件42,并在位于手表外壳1的外部侧的贯通孔10内另外设置外侧防水部件46,其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该情况下,如图7所示,在手表外壳1的内表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筒状突起部21相同,以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对应的状态朝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突出地设置有供内侧防水部件41安装的筒状突起部43。该筒状突起部43形成为其外径与头部17的内径相同或比其稍大。
另外,如图7所示,在位于该筒状突起部43的内端侧的内周部,设置有供外侧防水部件41安装的安装槽43a。该安装槽43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筒状突起部21的安装槽21a相同,为环状的缺口凹部,以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以及贯通孔10的内部敞开的状态设置。
如图7所示,内侧防水部件4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防水部件13相同,由具有弹力的合成树脂形成为环状,并构成为安装于筒状突起部43的安装槽43a。即,该外侧防水部件41形成为其内径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的外径相同或比其稍小。由此,该防水部件41构成为其内周部向贯通孔10内部突出而与轴部16的外周面压接,在该状态下,轴部16滑动。
另外,如图7所示,该内侧防水部件41形成为,其外径与筒状突起部43的安装槽43a的内周面压接,而且内侧防水部件41的轴向的厚度稍大于筒状突起部43的安装槽43a的轴向的长度。由此,该内侧防水部件41构成为在安装于筒状突起部43的安装槽43a时,位于轴向的内侧部从安装槽43a朝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稍微突出。
如图7所示,按压部件4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按压部件15相同,构成为以对手表外壳1的筒状突起部43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于手表外壳1的筒状突起部43,在该状态下将内侧防水部件41按压于筒状突起部43的安装槽43a的内部。即,该按压部件42形成为圆筒形的大致盖状,成为在其侧面部的中心设有供轴部16插入的插入孔42a的结构。
另外,如图7所示,该按压部件42形成为其外径与头部17的外径相同或比其稍大,并形成为内径与筒状突起部43的外径相同的尺寸。另外,该按压部件42以其内部的轴向的长度(深度)与筒状突起部43的轴向的长度相同或比其稍短的长度形成。
并且,如图7所示,该按压部件4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按压部件15相同,构成为在其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部44,该内螺纹部44与设置于筒状突起部43的外周的外螺纹部45螺纹结合。由此,该按压部件42构成为以覆盖筒状突起部43状态安装于筒状突起部43的外周。
由此,如图7所示,按压部件42构成为,在内侧防水部件41安装于筒状突起部43的安装槽43a的状态下,在安装于筒状突起部43上时,对应于按压部件42的紧固力也就是内螺纹部22相对外螺纹部23的紧固力,将内侧防水部件41按压到筒状突起部43的安装槽43a内。
在该情况下,如图7所示,内侧防水部件41构成为,通过利用按压部件42的紧固的按压力而沿贯通孔10的轴向被压缩,从而其外周部与安装槽43a的内周面压接,并且内周部与轴部16的外周面压接。由此,内侧防水部件41构成为确保轴部16与贯通孔10之间的防水性,并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另外,如图7所示,在位于手表外壳1的外部侧的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与贯通孔10之间另外设有外侧防水部件46。位于该外部侧的另外的外侧防水部件46与位于手表外壳1的内表面的外侧防水部件41相同,由具有弹力的合成树脂形成为环状。
如图7所示,该外侧防水部件46构成为,安装在位于轴部16的外端部16a侧的部位,也就是位于从位于手表外壳1的内表面的内侧防水部件41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侧离开的部位的轴部16的外周面。即,该外侧防水部件46安装于在位于轴部16的外端部16a侧的部位所设的环状槽46a内,并构成为在该状态下,外周部压接于贯通孔10的内周面并滑动。
以下,对这样的手表外壳1中的开关装置40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抵抗螺旋弹簧19的弹簧力而压入操作部件11的头部17,则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在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内滑动,轴部16的内端部16b向手表外壳1内突出。
由此,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突出的轴部16的内端部16b按压钟表模块6的开关触点部8而进行开关动作。此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轴部16的内端部16b按压开关触点部8的板簧部8a,该板簧部8a发生弹性变形而与触点部8b接触。由此,开关触点部8处于接通状态。
另外,若从操作部件11的头部17去除外力,则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头部17通过螺旋弹簧19的弹簧力而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被推出。于是,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在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内滑动,而轴部16的内端部16b从开关触点部8离开。由此,板簧部8a弹性恢复到原始的形状而从触点部8b离开,开关触点部8处于断开状态。
另外,在轴部16在贯通孔10内滑动时,通过按压部件42的按压力,内侧防水部件41以最佳状态压接于筒状突起部43的安装槽43a内,并且以最佳状态能够滑动地压接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的外周面。由此,轴部16在外侧防水部件41内压接滑动,因此即使在轴部16在贯通孔10内滑动,也能够通过内侧防水部件41来确保轴部16与贯通孔10之间的防水性,并且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另外,此时,位于手表外壳1的外部侧的另外的内侧防水部件46安装在位于轴部16的外端部16a侧的部位的外周面上所设的环状槽46a的内部,在该状态下,外侧防水部件46的外周部与贯通孔10的内周面压接而滑动,因此即使在轴部16在贯通孔10内部滑动,也能够通过该外侧防水部件46来确保轴部16与贯通孔10之间的防水性,并且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在该情况下,内侧防水部件41位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的内端部,位于外部侧的另外的外侧防水部件46位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的外端部,由此,内侧防水部件41和外侧防水部件46之间的距离较大。通过这样离开大的距离的内侧防水部件41和外侧防水部件46,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以稳定的状态能够滑动地保持。
由此,在轴部16在贯通孔10内滑动时,轴部16不会相对于其轴向倾斜,而是在与贯通孔10的中心轴平行的状态下,轴部16以稳定的状态滑动。此时,由于内侧防水部件41与外侧防水部件46以均匀地与轴部16的外周面压接的状态滑动,因此,通过内侧防水部件41和外侧防水部件46也能够确保轴部16与贯通孔10之间的防水性,并且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这样,根据该手表的开关装置40,具备:操作部件11,其以向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的内外突出的状态插入该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内侧防水部件41,其配置于手表外壳1的内表面,且供操作部件11能够滑动地插入;以及按压部件42,其相对于手表外壳1按压该内侧防水部件41,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长期地确保防水性。
即,在该手表的开关装置40中,能够通过按压部件42,相对于手表外壳1按压内侧防水部件41而使其与操作部件11压接。由此,即使在伴随操作部件11的滑动操作而内侧防水部件41磨损,也能够抑制该磨损造成的内侧防水部件41的压接力的降低。由此,由于可防止内侧防水部件41的防水性的降低,因此能够长期地确保防水性。
在该情况下,在手表外壳1的内表面,以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对应的状态设置有供内侧防水部件41安装的筒状突起部43,在该筒状突起部43上以对其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有按压部件42,因此能够通过该按压部件42可靠地将内侧防水部件41按压于筒状突起部43。由此,能够将内侧防水部件41可靠而良好地压接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因此能够确保防水性,并且能够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即,就按压部件42而言,设置于其内周面上的内螺纹部44与设置于筒状突起部43的外周上的外螺纹部45螺纹结合,通过其紧固力来调整内侧防水部件41相对于手表外壳1的按压力,由此,使内侧防水部件41以最佳状态压接于筒状突起部43的安装槽43a内,并且能够使内侧防水部件41以最佳状态可滑动地压接于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的外周。由此,能够确保防水性,并且能够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另外,在该开关装置40中,在位于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侧的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的外周面与贯通孔10的内表面之间另外设置有外侧防水部件46,由此,通过位于该外部侧的该外侧防水部件46也能够确保防水性,并且能够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此外还通过内侧防水部件41和外侧防水部件46,以能够滑动的状态良好地保持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
在该情况下,内侧防水部件41位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的内端部,外侧防水部件46位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的外端部侧,由此,能够使内侧防水部件41与外侧防水部件46之间的距离较大。由此,通过离开大的距离的内侧防水部件41和外侧防水部件46,能够以可滑动的方式保持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良好地保持操作部件11。
由此,在该开关装置40中,在对操作部件11进行按压操作而轴部16在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0内滑动时,轴部16也不会相对于其轴向倾斜,能够使轴部16以与贯通孔10的中心轴平行的状态滑动。由此,能够使内侧防水部件41和外侧防水部件46以均匀地压接于轴部16的外周面的状态滑动,因此能够通过该内侧防水部件41和外侧防水部件46,来确保轴部16与贯通孔10之间的防水性,并且能够确保手表外壳1内的气密性。
此外,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对构成为通过螺旋弹簧19的弹簧力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对操作部件11的头部17加力的情况进行了叙述,但是,本发明不必一定采用螺旋弹簧19,也可以构成为,例如通过开关触点部8的板簧部8a的弹簧力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对操作部件11的轴部16加力。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对构成为在按压部件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部,该内螺纹部与设置于筒状突起部的外周上的外螺纹部螺纹结合的情况进行了叙述,但是,并不限于螺纹部的螺纹结合,也可以为,例如,按压部件的内周面与筒状突起部的外周压接而成为嵌入固定的结构。该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按压防水部件而能够确保防水性,并且能够确保手表外壳内的气密性。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应用于手表的情况进行了叙述,但是不一定必须是手表,也能够赢应用于例如旅行表、闹钟、座钟、挂钟等各种钟表。另外,本发明不限于钟表,还能够应用于便携电话、便携信息终端设备等电子设备。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包括与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等同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开关装置,具备:外壳,其具备贯通孔;以及操作部件,其以向上述外壳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外突出的状态插入到上述外壳的上述贯通孔,
上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防水部件,其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供上述操作部件能够滑动地插入;以及
按压部件,其相对于上述外壳按压上述防水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壳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以与上述外壳的贯通孔对应的状态设置有供上述防水部件装配的筒状突起部,在上述筒状突起部,以对其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有上述按压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就上述按压部件而言,设置于其内周面的内螺纹部与设置于上述筒状突起部的外周的外螺纹部螺纹结合,通过上述内螺纹部相对于上述外螺纹部的紧固力,来调整上述防水部件相对于上述外壳的按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水部件和上述按压部件分别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双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水部件和上述按压部件仅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上述外壳的内表面侧的上述操作部件的外周面与上述贯通孔的内表面之间,另外设置有内侧的防水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水部件和上述按压部件仅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内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上述外壳的外表面侧的上述操作部件的外周面与上述贯通孔的内表面之间,另外设置有外侧的防水部件。
9.一种钟表,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12535A JP6579484B2 (ja) | 2015-06-02 | 2015-06-02 |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
JP2015-112535 | 2015-06-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27021A CN106227021A (zh) | 2016-12-14 |
CN106227021B true CN106227021B (zh) | 2018-11-30 |
Family
ID=57452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83152.3A Active CN106227021B (zh) | 2015-06-02 | 2016-06-01 | 开关装置以及钟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09955B2 (zh) |
JP (1) | JP6579484B2 (zh) |
CN (1) | CN10622702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956432B1 (ko) * | 2016-11-03 | 2019-03-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터치입력장치 |
JP6740893B2 (ja) * | 2016-12-26 | 2020-08-19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EP3506025A1 (fr) * | 2017-12-27 | 2019-07-03 |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ère Suisse |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au moins une fonction électronique d'un objet portable |
EP3828641B1 (fr) * | 2019-11-29 | 2022-07-20 | Meco S.A. | Couronne-poussoir pour pièce d'horlogeri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76599A (zh) * | 2012-09-19 | 2014-03-26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开关装置 |
CN103995456A (zh) * | 2013-02-19 | 2014-08-20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防水设备和便携表 |
CN104054221A (zh) * | 2012-01-16 | 2014-09-17 | 株式会社友华 | 带防水功能的弹簧连接器 |
CN204065668U (zh) * | 2013-08-05 | 2014-12-31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开关装置以及钟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216197A (fr) * | 1939-12-23 | 1941-08-15 | Hermann Reymond Julien | Montre à remontoir étanche. |
CH682968B5 (fr) * | 1992-02-12 | 1994-06-30 | Rolex Montres |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joint et joint pour dispositif de commande étanche pour montre obtenu selon ce procédé. |
JP4236912B2 (ja) * | 2002-11-19 | 2009-03-11 |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制御スイッチを備えた時計 |
JP2004271361A (ja) | 2003-03-10 | 2004-09-30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携帯時計 |
JP2006234658A (ja) * | 2005-02-25 | 2006-09-07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携帯時計 |
US8089014B2 (en) * | 2006-09-29 | 2012-01-03 | Hokuriku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 Waterproof push button switch |
FI124328B (fi) * | 2008-12-31 | 2014-06-30 | Suunto Oy | Kaksitoiminen säätöelin rannetietokoneelle tai vastaavalle ja menetelmä rannetietokoneen tai vastaavan päätelaitteen säätämiseksi |
JP2012189521A (ja) * | 2011-03-13 | 2012-10-04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携帯時計 |
JP5440886B2 (ja) * | 2011-12-19 | 2014-03-12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腕時計 |
-
2015
- 2015-06-02 JP JP2015112535A patent/JP6579484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3-28 US US15/083,202 patent/US9709955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6-01 CN CN201610383152.3A patent/CN1062270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54221A (zh) * | 2012-01-16 | 2014-09-17 | 株式会社友华 | 带防水功能的弹簧连接器 |
CN103676599A (zh) * | 2012-09-19 | 2014-03-26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开关装置 |
CN103995456A (zh) * | 2013-02-19 | 2014-08-20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防水设备和便携表 |
CN204065668U (zh) * | 2013-08-05 | 2014-12-31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开关装置以及钟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27021A (zh) | 2016-12-14 |
JP6579484B2 (ja) | 2019-09-25 |
US20160357152A1 (en) | 2016-12-08 |
US9709955B2 (en) | 2017-07-18 |
JP2016223984A (ja) | 2016-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27021B (zh) | 开关装置以及钟表 | |
KR101176643B1 (ko) | 전기 신호를 또한 전송하기 위해 배열된 하나 이상의 제어 부재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기 장치 | |
JP6818228B2 (ja) |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 |
JP4450242B2 (ja) | 同軸コネクタ | |
EP2806508B1 (en) | Spring connector with waterproofing function | |
US9666387B2 (en) | Waterproof button structure | |
CN108666157B (zh) | 开关装置及表 | |
JP2008299854A (ja) | 取付けソケット | |
JP2004247170A (ja) | 押圧式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 |
CN204790342U (zh) | 按钮结构及钟表 | |
CN110720712A (zh) | 可穿戴设备 | |
JP2013097914A (ja) | 同軸コネクタ | |
CN219040306U (zh) | Ecg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 |
JP5016411B2 (ja) | 防水コネクタ | |
JP5359861B2 (ja) | 端子板および腕時計 | |
JP2012216332A (ja) | 電池受けの端子構造 | |
JP2009289638A (ja) | 防水蓋体 | |
JP2006023393A (ja) | 光伝送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WO2014054427A1 (ja) | 携帯機器用ホルダ | |
JP4361940B2 (ja) | 端子カバー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 |
CN219286258U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104485434B (zh) | 一种纽扣电池固定结构及遥控器 | |
US9264816B2 (en) | Volume reduction filling member for microphone and unidirectional condenser microphon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CN110571080A (zh) | 按键防水结构 | |
JP2010177041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