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90342U - 按钮结构及钟表 - Google Patents

按钮结构及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90342U
CN204790342U CN201520443821.2U CN201520443821U CN204790342U CN 204790342 U CN204790342 U CN 204790342U CN 201520443821 U CN201520443821 U CN 201520443821U CN 204790342 U CN204790342 U CN 204790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ristwatch case
press
watch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438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和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90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90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钮结构及钟表。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且具有轴部(17)及头部(18)的钮部件(8)能滑动地插入的筒状部件(7)具有安装于手表壳体的贯通孔且钮部件的轴部能滑动地插入的第一筒部(10)、配置于手表壳体的外部且利用第一筒部安装于手表壳体的外表面并在该状态下能滑动地配置钮部件的头部的第二筒部(11)。因此,能够利用筒状部件的第一筒部将第二筒部安装于手表壳体的外表面,因此,能可靠地保护由落下引起的冲击对钮部件带来的影响,并且,由于能在手表壳体的壁厚内配置钮部件的头部,因此,能较薄地形成手表壳体的壁厚,使手表壳体小型化。

Description

按钮结构及钟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钟表、手机或便携信息终端机等电子设备的按钮结构及具备该按钮结构的钟表。
背景技术
例如,在作为日本的专利文献的日本特开2007-256067号公报所记载的手表的按钮结构中,在手表壳体设置具有小径孔部与大径孔部的台阶状的贯通孔,在位于手表壳体的内部侧的贯通孔的小径孔部嵌入筒状部件,能滑动地将钮部件的轴部插入该筒状部件,在位于手表壳体的外部侧的贯通孔的大径孔部能出没地配置钮部件的头部。
但是,在这种手表的按钮结构中,在通常的状态时,钮部件的头部被螺旋弹簧的弹力从手表壳体的大径孔部内向外部推出而突出,因此,当该钮部件的头部受到手表壳体落下时的冲击时,由于该冲击,钮部件容易变形或破损,而且手表壳体内的开关部也容易破损。
另外,在该手表的按钮结构中,是钮部件的头部能出没地插入位于手表壳体的外部侧的贯通孔的大径孔部的结构,因此,由于该贯通孔的大径孔部,手表壳体的壁厚变厚,手表壳体整体大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现壳体的小型化,且耐冲击性高的按钮结构及具备该按钮结构的钟表。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一是一种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设有贯通孔的壳体;安装于上述壳体的上述贯通孔的筒状部件;以及具有轴部及头部且能滑动地插入上述筒状部件的钮部件,上述筒状部件具有第一筒部与第二筒部,该第一筒部安装于上述壳体的贯通孔且供上述钮部件的上述轴部能滑动地插入,该第二筒部配置于上述壳体的外部,利用上述第一筒部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外表面,在该状态下,上述钮部件的上述头部能滑动地配置。
方案二的按钮结构在方案一的基础上,上述第一筒部在位于上述壳体的外部的外端部形成按压部,上述第二筒部在位于上述壳体侧的内端部形成安装突起部,该安装突起部被上述第一筒部的上述按压部按压在上述壳体的外表面而安装。
方案三的按钮结构在方案二的基础上,在由上述第一筒部的上述按压部、上述第二筒部的上述安装突起部和上述壳体的与上述按压部、上述安装突起部对应的外表面包围的区域内配置环状部件。
方案四的按钮结构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在位于上述壳体侧的上述第二筒部的端部和上述壳体的与上述第二筒部的端部相对的外表面之间配置缓冲部件。
方案五的按钮结构在方案二的基础上,在位于上述壳体侧的上述第二筒部的端部和上述壳体的与上述第二筒部的端部相对的外表面之间配置缓冲部件。
方案六的按钮结构在方案三的基础上,在位于上述壳体侧的上述第二筒部的端部和上述壳体的与上述第二筒部的端部相对的外表面之间配置缓冲部件。
方案七的按钮结构在方案一至六任一项的基础上,在上述壳体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形成阴螺纹,在上述第一筒部的外周面形成与上述贯通孔的上述阴螺纹螺纹配合的阳螺纹。
方案八是一种钟表,具备方案一所述的按钮结构。
方案九是一种钟表,具备方案二所述的按钮结构。
方案十是一种钟表,具备方案三所述的按钮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提供一种实现壳体的小型化,且耐冲击性高的按钮结构及具备该按钮结构的钟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手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手表的按钮开关的筒状部件的第一筒部,图2A是局部剖切而表示其第一筒部的放大侧视图,图2B是其第一筒部的放大主视图。
图3是表示将该实用新型应用于手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及图2A、图2B说明将该实用新型应用于手表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手表具备手表壳体1。该手表壳体1可以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但期望由刚性高的金属形成。在该手表壳体1的上部开口部,隔着防水衬垫2a安装钟表玻璃2。
另外,如图1所示,在该手表壳体1的下部,隔着防水环3a安装后盖3。在该手表壳体1的内部设有钟表模块4。未图示,该钟表模块4具备驱动指示时刻的指针的时针机芯、电且光学地显示时刻等信息的显示面板、驱动这些部件的电路基板等时针功能所需的各种部件。
另外,如图1所示,在该手表壳体1的侧部设有按钮开关5。该按钮开关5具备安装于设在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并向手表壳体1的外部突出的筒状部件7、能滑动地插入该筒状部件7的钮部件8以及向手表壳体1的外部对该钮部件8加力的螺旋弹簧9。
如图1所示,筒状部件7具备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第一筒部10、利用该第一筒部10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的第二筒部11。第一筒部10由刚性高的金属形成,第二筒部11由金属或刚性高的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
在该情况下,如图1所示,第一筒部10具备插入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圆筒状的第一主体部12。该第一主体部12形成为其外径为与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内径相同的大小,轴向的长度比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轴向的长度稍长。
由此,如图1所示,第一筒部10构成为,在将第一主体部12插入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时,第一主体部12的内端部(在图1中为左端部)位于与手表壳体1的内表面大致相同的面上,或者向手表壳体1的内部突出,在该状态下,第一主体部12的外端部(在图1中为右端部)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向外部稍突出。
如图1及图2A、图2B所示,在该第一筒部10的第一主体部12的外端部(在图1中为右端部),从外周面向径向突出地形成凸缘状的按压部13。该按压部13在将第一主体部12插入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时,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具有间隙地对置。
如图2A及图2B所示,在该按压部13的外侧面,以十字形状形成有用于相对于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紧固第一主体部12的紧固槽13a。该紧固槽13a是螺丝刀等工具(未图示)配合的槽。
即,如图2A及图2B所示,该紧固槽13a通过在使螺丝刀等工具配合的状态下旋转,使第一主体部12与按压部13一起旋转。另外,在该按压部13的外侧面,以环状形成对位于手表壳体1侧的螺旋弹簧9的内端部(在图1中为左端部)进行位置限制的限制槽13b。
另外,如图1及图2A所示,在该第一筒部10的第一主体部12的外周面设有阳螺纹12a。在该情况下,在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内周面设有第一主体部12的阳螺纹12a螺纹配合的阴螺纹6a。由此,第一筒部10通过第一主体部12的阳螺纹12a螺入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阴螺纹6a并紧固,拧入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而安装。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第二筒部11具备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插入的大小的圆筒状的第二主体部14。该第二主体部14形成为其内径与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的外径大致相同,轴向的长度与第一筒部10的第一主体部12的轴向长度大致相同的大小。在该第二主体部14的外端部(在图1中为右端部)的内周缘设有倒角部14a。
另外,在该第二主体部14的位于手表壳体1侧的内周面的端部(在图1中为左侧的端部),如图1所示,安装突起部15以向第二主体部14的内部突出的状态形成为环状。该安装突起部15形成为其内径比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的外径小,并且比第一主体部12的外径充分大。
由此,如图1所示,安装突起部15在将第一筒部10的第一主体部12插入第二筒部11的第二主体部14时,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在轴向重合,通过利用该按压部13的重合按压在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将第二筒部11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
在该情况下,如图1所示,在由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第二筒部11的安装突起部15以及按压部13与安装突起部15对应的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包围的区域内配置作为环状部件的防水环16。该防水环16在配置于第一筒部10的外周的状态下将第一筒部10的第一主体部12插入第二筒部11的第二主体部14时,在与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的内侧面(在图1中为左侧面)抵接的状态下,沿第二筒部11的安装突起部15的内周面配置为环状。
另外,如图1所示,该防水环16在与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的内侧面抵接且沿第二筒部11的安装突起部15的内周面配置为环状的状态下,将第一筒部10的阳螺纹12a螺纹结合在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阴螺纹6a并紧固时,压接在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的内侧面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并且压接在第二筒部的安装突起部15的内周面与第一主体部12的外周面。由此,防水环16构成为实现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内周面与第一筒部10的外周面之间的防水。
顺便地,如图1所示,钮部件8具有能滑动地插入筒状部件7的第一筒部10内的轴部17以及能滑动地配置于向手表壳体1的外部突出的筒状部件7的第二筒部11内的头部18。轴部17形成为,其外径为与第一筒部10的第一主体部12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大小,其轴向的长度为比筒状部件7的轴向的长度稍短的长度,即,比筒状部件7的轴向的长度短头部18的轴向长度(厚度)相应。
如图1所示,在该轴部17的外周面安装多个防水环19。这些多个防水环19构成为,其各内周部嵌入轴部17的各槽部17a,其各外周部能滑动地压接在第一筒部10的第一主体部12的内周面。由此,多个防水环19构成为实现第一主体部12的内周面与轴部17的外周面之间的防水。
另外,在该轴部17的位于手表壳体1的内部侧的端部(在图1中为左端部),如图1所示,设有向手表壳体1的内部突出的突起部20。在该突起部20,设有安装E环等防脱部件21的安装槽20a。防脱部件21大致形成为C字形状,其外径比第一主体部12的内径大,并且,比第一主体部12的外径小,安装于突起部20的安装槽20a。
由此,如图1所示,防脱部件21在安装于突起部20的安装槽20a的状态下能与位于手表壳体1的内表面的第一主体部12的内端面接触或离开地抵接。因此,钮部件8通过防脱部件21与第一主体部12的内端面抵接,轴部17不会从筒状部件7向手表壳体1的外部脱落。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钮部件8的头部18形成为大致圆板状,一体地形成于轴部17的外端部(在图1中为右端部)。该头部18形成为,其外径为与第二筒部11的第二主体部14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大小,其轴向的长度(厚度)比第二主体部14在轴向的长度的一半的长度短(薄)。
即,如图1所示,该头部18构成为,在轴部17的防脱部件21与第一主体部12的内端面抵接的状态下,在离开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的位置,并且头部18的外端面(在图1中为右端面)从第二筒部11几乎不向外部突出的状态下,能滑动地配置于第二筒部11内。在该情况下,头部18与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的间隔是钮部件8的动作行程,为与后述的开关部22的接点板22a的位移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
另外,如图1所示,在该头部18的内侧面(在图1中为左侧面),以环状设有对位于从手表壳体1向外部侧离开的方向的螺旋弹簧9的外端部(在图1中为右端部)进行位置限制的限制槽18a。由此,螺旋弹簧9在沿轴部17的外周配置的状态下,其外端部配置于头部18的限制槽18a,内端部配置于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的限制槽13b,在该状态下在将钮部件8向手表壳体1的外部推出的方向对钮部件8加力。
另外,如图1所示,在手表壳体1内的钟表模块4内,与钮部件8对应地设有开关部22。该开关部22具有板弹簧状的接点板22a,该接点板22a与设于钮部件8的轴部17的内端部的突起部20的前端弹性接触。
由此,如图1所示,开关部22被钮部件8的头部18从外部进行按压操作,在轴部17的突起部20的前端按压接点板22a时,通过接点板22a与钟表模块4的接点部(未图示)接触,输出开关信号。
接着,对将这种手表的按钮开关5组装在手表壳体1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该情况下,从手表壳体1的下部卸下后盖3,从手表壳体1的内部卸下钟表模块4,在该状态下将按钮开关5的筒状部件7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
此时,首先,在第一筒部10的第一主体部12的外周安装防水环16,将该第一筒部10的第一主体部12插入第二筒部11的第二主体部14,使第一主体部12从第二主体部14的安装突起部15突出。在该状态下,将第一筒部10的第一主体部12拧入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并安装。
此时,使螺丝刀等工具(未图示)与设于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的紧固槽13a配合并使按压部13旋转。于是,在第一筒部10旋转的状态下,第一筒部10的阳螺纹12a与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阴螺纹6a螺纹配合,将第一主体部12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
在该状态下,当将第一筒部10的阳螺纹12a紧固在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阴螺纹6a时,配置于第一主体部12的外周的防水环16被夹在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的内侧面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之间,并且,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与第二筒部11的安装突起部15重合,该重合的按压部13将安装突起部15按在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
由此,第二筒部11利用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结实地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将筒状部件7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在该状态下,防水环16被压接在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的内侧面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并且,被压接在第二筒部11的安装突起部15的内周面与第一主体部12的外周面。
因此,即使第二筒部11向手表壳体1的外部突出地安装,且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向手表壳体1的外部突出,也能利用防水环16实现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内周面与第一筒部10的外周面之间的防水。另外,在该状态下,第一筒部10的第一主体部12的内端部位于手表壳体1的内表面。
在该状态下,将钮部件8安装于筒状部件7。此时,首先,在钮部件8的轴部17的外周配置螺旋弹簧9,并且,在轴部17的外周面安装多个防水环19。在该状态下,当将轴部17从第二筒部11插入第一筒部10时,在多个防水环19的外周部压接在第一主体部12的内周的状态下滑动,钮部件8的头部18配置于第二筒部11的第二主体部14内。
此时,螺旋弹簧9的内端部配置在设于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的限制槽13b内,螺旋弹簧9的外端部配置在设于头部18的内侧面的限制槽18a内。由此,螺旋弹簧9配置在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与钮部件8的头部18之间,利用该螺旋弹簧9的弹力,在将钮部件8向手表壳体1的外部推出的方向对钮部件8加力。
在该状态下,当克服螺旋弹簧9的弹力地推入钮部件8的头部18时,轴部17的突起部20向手表壳体1的内部突出。在该突出的轴部17的突起部20的安装槽20a中安装防脱部件21。在该状态下,当利用螺旋弹簧9的弹力将钮部件8向手表壳体1的外部推出时,防脱部件21与第一筒部10的第一主体部12的内端部抵接。
在该状态下,钮部件8在不向手表壳体1的外部脱落地配置在第一筒部10的内部与第二筒部11的内部的状态下,安装于筒状部件7内。由此,在钮部件8的头部18从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以钮部件8的动作行程离开的状态下,头部18的外端面几乎不从第二筒部11向外部突出地将钮部件8的头部18配置在第二筒部11内。
之后,在手表壳体1内组装钟表模块4。此时,使开关部22的接点板22a与钮部件8的轴部17的突起部20的前端对应,在该状态下将钟表模块4配置在手表壳体1内。并且,在手表壳体1的下部安装后盖3。由此,在手表壳体1组装按钮开关5。
接着,说明这种手表的按钮开关5的作用。
该按钮开关5在通常的状态时,利用螺旋弹簧9的弹力将钮部件8向手表壳体1的外部推出。在该状态下,安装于钮部件8的轴部17的突起部20的防脱部件21与第一筒部10的第一主体部12的内端部抵接。
因此,开关部22的接点板22a从钟表模块4的接点部(未图示)离开,开关部22为断开状态。另外,此时,在钮部件8的头部18从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向外部以钮部件8的动作行程离开的状态下,头部18的外端面几乎不从第二筒部11向外部突出地将头部18配置在第二筒部11内。
在该状态下,当用手指克服螺旋弹簧9的弹力推入钮部件8的头部18时,头部18在第二筒部11的第二主体部14内向手表壳体1侧被推入。此时,在位于第二主体部14的外端部的内周缘设有倒角部14a,因此,即使头部18几乎不从第二筒部11内向外部突出,也能利用第二主体部14的倒角部14a将手指推入第二主体部14内,因此,头部18在第二主体部14内向手表壳体1侧被推入。
另外,此时,与钮部件8的头部18一起,钮部件8的轴部17向手表壳体1内滑动。此时,设于轴部17的外周面的多个防水环19在压接在第一筒部10的第一主体部12的内周面的状态下滑动,并且轴部17在第一主体部12内滑动,设于轴部17的内端部的突起部20被向手表壳体1的内部推出。
于是,设于轴部17的突起部20的防脱部件21从第一主体部12的内端部离开,突起部20的前端按压开关部22的接点板22a。由此,接点板22a与钟表模块4的接点部(未图示)接触,开关部22输出开关信号。并且,当使手指从钮部件8的头部18离开时,利用螺旋弹簧9的弹力,钮部件8返回原来的位置。
这样,根据该手表的按钮开关5,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且具有轴部17及头部18的钮部件8能滑动地插入的筒状部件7具有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且钮部件8的轴部17能滑动地插入的第一筒部10、配置于手表壳体1的外部且利用第一筒部10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并在该状态下能滑动地配置钮部件8的头部18的第二筒部11,因此,能实现手表整体的小型化,并且提高耐冲击性。
即,在该手表的按钮开关5中,由于能够利用筒状部件7的第一筒部10将第二筒部11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因此,能利用第二筒部11可靠地承受由手表壳体1的落下带来的冲击。由此,能良好地保护由落下引起的冲击对钮部件8带来的影响,并且,能防止手表壳体1内的钟表模块4的破损,因此,能提高耐冲击性。
另外,在该手表的按钮开关5中,能够将钮部件8的头部18能滑动地配置在利用第一筒部10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的第二筒部11,因此,由于不需要如专利文献那样能滑动地将钮部件8的头部18配置在手表壳体1的壁厚内,因此,能较薄地形成手表壳体1的壁厚。
由此,由于能够压缩地形成手表壳体1,因此,能实现手表整体的小型。另外,由于手表壳体1的外形不会被钮部件8的头部18制约,因此,能自如地形成手表壳体1的形状,由此,能提供设计性及外观性高的手表。
在该情况下,第一筒部10在位于手表壳体1的外部的外端部形成按压部13,第二筒部11在位于手表壳体1侧的内端部形成安装突起部15,该安装突起部15被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按压在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地安装,从而能利用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将第二筒部11的安装突起部15可靠地按压在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因此,能利用第一筒部10将第二筒部11结实地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
即,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以在第一主体部12的外端部向径向的外部突出的状态形成为凸缘状,第二筒部11的安装突起部15在第二主体部14的手表壳体1侧的内端部向第二主体部14的内部突出地形成,并且,其内径形成得比按压部13的外径小,因此,能使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与第二筒部11的安装突起部15在轴向重合,由此,能利用按压部13将安装突起部15可靠地按压在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
另外,在该手表的按钮开关5中,在由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第二筒部11的安装突起部15与按压部13、安装突起部15对应的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包围的区域内配置作为环状部件的防水环16,因此,能利用该防水环16可靠且良好地对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内周面与第一筒部10的外周面之间防水,并且,即使利用第二筒部11承受手表壳体1的落下等冲击,也能利用防水环16防止由冲击带来的防水不良或气密不良,由此能提高耐冲击性。
即,该防水环16配置在第一筒部10的外周且与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的内侧面抵接,在该状态下沿第二筒部11的安装突起部15的内周面配置,因此,在将第一筒部10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时,能将防水环16压接在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的内侧面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并且,能压接在第二筒部11的安装突起部15的内周面与第一主体部12的外周面,由此,能可靠且良好对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内周面与第一筒部10的外周面之间进行防水。
另外,在该手表的按钮开关5中,通过在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内周面形成阴螺纹6a,在第一筒部10的外周面形成与贯通孔6的阴螺纹6a螺纹结合的阳螺纹12a,能通过只将第一筒部10的阳螺纹12a拧入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阴螺纹6a并紧固将第一筒部10螺纹结合在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并可靠且结实地安装。由此,能利用筒状部件7的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将第二筒部11的安装突起部15按压在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能将第二筒部11可靠且结实地安装在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
在该情况下,在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的外侧面,形成用于将第一主体部12紧固在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紧固槽13a,因此,在将第一筒部10的阳螺纹12a拧入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阴螺纹6a并紧固时,能将螺丝刀等工具配合在紧固槽13a并使按压部13可靠且良好地旋转。由此,能使第一筒部10可靠且良好地旋转而紧固,因此,能进一步将第一筒部10可靠且结实地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
另外,在该手表的按钮开关5中,在钮部件8的轴部17的外周面设有压接在第一筒部10的内周面地滑动的多个防水环19,因此,能利用这多个防水环19使轴部17的外周面与第一筒部10的内周面之间可靠且良好地防水,由此也能提供防水性及气密性高的手表。
在该情况下,该按钮开关5具备对钮部件8向手表壳体1的外部加力的加力部件即螺旋弹簧9,因此,即使是设于钮部件8的轴部17的外周面的多个防水环19压接在第一筒部10的内周面地滑动的结构,也能利用螺旋弹簧9的弹力可靠且良好地使钮部件8返回原来的位置即初期位置,由此,能提高钮部件8的操作性。
另外,在该按钮开关5中,由于在向手表壳体1内突出的钮部件8的轴部17的突起部20设置防脱部件21,因此,能够使该防脱部件21与第一筒部10的内端部接触或离开地抵接,由此,能可靠地阻止钮部件8向手表壳体1的外部脱落,并且,即使利用螺旋弹簧9的弹力向推出钮部件8的方向加力,也能总是将钮部件8可靠地限制在初期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3说明将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手表的第二实施方式。另外,对与图1及图2A、图2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而说明。
如图3所示,该手表是在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和与之对置的第二筒部11的端部之间配置缓冲部件25的结构,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为相同结构。
在该情况下,如图3所示,在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以环状设有与第二筒部11的第二主体部14的端部对应的凹部26。即,该手表壳体1的凹部26形成为其槽宽与第二筒部11的第二主体部14中的包括安装突起部15的端部的径向的长度(厚度)大致相同或比其稍宽的长度(宽度),且与第二主体部14的包括安装突起部15的端部相同的形状的环状。
如图3所示,在该手表壳体1的凹部26内配置缓冲部件25。该缓冲部件25利用腈类树脂、丁基类树脂、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硅酮类树脂、氟素类树脂等橡胶材料或丙烯泡沫基材或凝胶材料等具有缓冲性的材料形成为环状。
另外,如图3所示,该缓冲部件25在配置在手表壳体1的凹部26内时,其露出面配置在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大致相同平面上。由此,缓冲部件25在第二筒部11被第一筒部10向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按压时,包括设于第二筒部11的第二主体部14的安装突起部15的第二主体部14的端部被按压抵接。
在该情况下,如图3所示,在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之间配置环状部件即防水环16。因此,第二筒部11在包括设于其第二主体部14的安装突起部15的第二主体部14的端部被按压在缓冲部件25上时,适度地压扁缓冲部件25,使防水环16为适当的压缩状态。
根据这种第二实施方式的手表的按钮开关5,除了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由于在位于手表壳体1侧的第二筒部11的端部和与之对置的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之间配置缓冲部件25,因此,在第二筒部11受到由手表壳体1的落下产生的冲击时,能利用缓冲部件25对该冲击进行缓冲。由此,能保护钮部件8,并且,能良好地保护手表壳体1内的钟表模块4,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提高耐冲击性。
即,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5中,通过在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与第二筒部11的第二主体部14的端部对应地设置凹部26,在该手表壳体1的凹部26内配置缓冲部件25,从而在利用第一筒部10将第二筒部11向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按压时,能够按压抵接包括设于第二筒部11的第二主体部14的安装突起部15的第二主体部14的端部。
因此,在第二筒部11受到由手表壳体1的落下引起的冲击时,第二筒部11的端部不会由于由其落下产生的冲击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抵接地利用缓冲部件25可靠且良好地缓冲由落下产生的冲击。由此,由于能够缓冲由落下产生的冲击传递到手表壳体1,因此,能良好地保护手表壳体1内的钟表模块4,能提供进一步提高耐冲击性的手表。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在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设置凹部26,在该凹部26内设置缓冲部件25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未限定于此,可以是在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对置的第二筒部11的端部设置缓冲部件25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期望在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设置凹部26,但未必需要在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设置凹部26。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二各实施方式中,对在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设置螺丝刀等工具配合的紧固槽13a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未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第一筒部10的按压部13的外周设置配合突起,在第二筒部11的内周面设置按压部13的配合突起配合的卡定槽的结构。
若这样构成,则在使第一筒部10的配合突起与第二筒部11的卡定槽配合的状态下,通过利用扳子或管钳等工具使第二筒部11旋转,能够使第一筒部10的阳螺纹12a与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阴螺纹6a螺纹配合地紧固。因此,能在将钮部件8安装于筒状部件7的状态下紧固第一筒部10,因此,第一筒部10的紧固作业容易。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二各实施方式中,对在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内周面设置阴螺纹6a,在第一筒部10的外周面设置阳螺纹12a,使该第一筒部10的阳螺纹12a与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阴螺纹6a螺纹配合,将第一筒部10固定于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未限定于此,可以通过压入将第一筒部10嵌入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而嵌合。另外,也可以利用钎焊或激光焊接等焊接将第一筒部10固定在手表壳体1的贯通孔6。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二各实施方式中,对适用于手表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未必是手表,也能够应用于例如旅行表、闹钟、台钟、挂钟等各种钟表。另外,未限定于钟表,也能广泛地应用于便携电话或便携信息终端等各种电子设备。

Claims (10)

1.一种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
设有贯通孔的壳体;
安装于上述壳体的上述贯通孔的筒状部件;以及
具有轴部及头部且能滑动地插入上述筒状部件的钮部件,
上述筒状部件具有第一筒部与第二筒部,该第一筒部安装于上述壳体的上述贯通孔,且供上述钮部件的上述轴部能滑动地插入,该第二筒部配置于上述壳体的外部,利用上述第一筒部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外表面,在该状态下,上述钮部件的上述头部能滑动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筒部在位于上述壳体的外部的外端部形成按压部,上述第二筒部在位于上述壳体侧的内端部形成安装突起部,该安装突起部被上述第一筒部的上述按压部按压在上述壳体的外表面而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由上述第一筒部的上述按压部、上述第二筒部的上述安装突起部和上述壳体的与上述按压部、上述安装突起部对应的外表面包围的区域内配置环状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上述壳体侧的上述第二筒部的端部和上述壳体的与上述第二筒部的端部相对的外表面之间配置缓冲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上述壳体侧的上述第二筒部的端部和上述壳体的与上述第二筒部的端部相对的外表面之间配置缓冲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上述壳体侧的上述第二筒部的端部和上述壳体的与上述第二筒部的端部相对的外表面之间配置缓冲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形成阴螺纹,在上述第一筒部的外周面形成与上述贯通孔的上述阴螺纹螺纹配合的阳螺纹。
8.一种钟表,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结构。
9.一种钟表,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结构。
10.一种钟表,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钮结构。
CN201520443821.2U 2014-06-27 2015-06-25 按钮结构及钟表 Active CN20479034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2548 2014-06-27
JP2014132548A JP6052628B2 (ja) 2014-06-27 2014-06-27 押釦装置および時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90342U true CN204790342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30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43821.2U Active CN204790342U (zh) 2014-06-27 2015-06-25 按钮结构及钟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52628B2 (zh)
CN (1) CN20479034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7030A (zh) * 2016-08-22 2016-12-14 深圳智能表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的按键固定结构
CN106292261A (zh) * 2016-08-30 2017-01-0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及其物理按键组件的安装方法
CN107783404A (zh) * 2016-08-26 2018-03-09 Meco有限公司 用于钟表的设定表冠
CN110993407A (zh) * 2018-10-03 2020-04-10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按钮及钟表
CN112242265A (zh) * 2020-11-11 2021-01-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智能腕戴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78798B2 (ja) * 2016-09-06 2021-06-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時計
JP6899081B2 (ja) * 2018-12-18 2021-07-0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JP7484554B2 (ja) 2020-08-17 2024-05-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時計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51056U (zh) * 1976-05-12 1977-11-16
JPS56148683U (zh) * 1980-04-07 1981-11-09
JP2004271361A (ja) * 2003-03-10 2004-09-30 Seiko Instruments Inc 携帯時計
JP4905815B2 (ja) * 2009-10-28 2012-03-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緩衝部材、腕時計の衝撃緩衝構造および腕時計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7030A (zh) * 2016-08-22 2016-12-14 深圳智能表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的按键固定结构
CN106227030B (zh) * 2016-08-22 2018-07-27 深圳智芯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的按键固定结构
CN107783404A (zh) * 2016-08-26 2018-03-09 Meco有限公司 用于钟表的设定表冠
CN107783404B (zh) * 2016-08-26 2020-04-21 Meco有限公司 用于钟表的设定表冠
CN106292261A (zh) * 2016-08-30 2017-01-0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及其物理按键组件的安装方法
CN106292261B (zh) * 2016-08-30 2019-08-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及其物理按键组件的安装方法
CN110993407A (zh) * 2018-10-03 2020-04-10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按钮及钟表
US11181867B2 (en) 2018-10-03 2021-11-23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sh button and timepiece
CN110993407B (zh) * 2018-10-03 2022-05-17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按钮及钟表
CN112242265A (zh) * 2020-11-11 2021-01-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智能腕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11860A (ja) 2016-01-21
JP6052628B2 (ja) 2016-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90342U (zh) 按钮结构及钟表
US9004329B2 (en) Wearable device
US9520253B2 (en) Button, button arrangem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same
US9666387B2 (en) Waterproof button structure
TW201349024A (zh) 按鍵及帶有該按鍵的電子裝置
JP6818228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US20140085781A1 (en) Butto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4515350U (zh) 壳体结构以及钟表壳体
US9336967B2 (en) Switch device and timepiece
JP2015225712A (ja) 電子機器の防水接続器具及び電子機器
CN104347294A (zh) 开关以及使用该开关的键盘
WO2016015185A1 (zh) 按键防水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防水手机
US8513555B2 (en) Power butt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TWI673739B (zh) 防水按鍵及具有防水按鍵的電子裝置
CN105388744A (zh) 钟表
CN109308001A (zh) 壳体及钟表
CN203986447U (zh) 部件连结构造、带安装构造、以及钟表
JP6579484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US845421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U2003303880A1 (en) Watch assembly of a type with the housing arranged on the back of the hand
US20110127278A1 (en) Inner frame and case unit
CN105361373A (zh) 一种手表及其腕带的装配方法
TWI582810B (zh) 按鍵總成
CN210038460U (zh) 一种陶瓷手表
JP2022033435A (ja) 時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