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91192A - 一种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91192A
CN106191192A CN201610837321.6A CN201610837321A CN106191192A CN 106191192 A CN106191192 A CN 106191192A CN 201610837321 A CN201610837321 A CN 201610837321A CN 106191192 A CN106191192 A CN 106191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fermentation
volume
puts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373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91192B (zh
Inventor
王孟强
许会卿
党建宁
王雁庆
孙磊磊
邓旭衡
刘思川
葛均友
万阳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ikang Biotechnology R & D Co ltd
Yili Chuann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LI CHUANGNING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LI CHUANGNING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LI CHUANGNING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91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91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91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91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3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a 5-thia-1-azabicyclo [4.2.0] octane ring system, e.g. cephalosporin
    • C12P35/06Cephalosporin C;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a、取顶头孢霉菌,制备一级种子、二级种子;b、取步骤a制备的二级种子,接种至顶头孢霉菌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发酵50~115h后进行带放,并将带放料液进行再培养;c、取步骤b所得发酵液及带放培养液,分离纯化,即得头孢菌素C。本发明的发酵方法,可使头孢菌素C单批产量显著提高,大幅度降低成本,工业应用前景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头孢菌素C(英文全称为Cephalosporin C,缩写为CPC),是由顶头孢霉菌(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产生的一类β-内酰胺抗生素,分子式为:C16H21N3O8S,分子量为415.4,结构式为:
头孢菌素C的结构与青霉素的结构相似,不同的是头孢菌素C的母核是7-氨基头孢烷酸(7-ACA),而青霉素的母核则是6-氨基青霉烷酸,正是由于这种结构上的差异,使得头孢菌素C有着更强的稳定性。头孢菌素类C因其抗菌谱广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消炎、抗菌药物,也是生产各种注射用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基本原料。
目前国内头孢菌素C的发酵生产行业竞争激烈,如何提高头孢菌素C发酵产量,降低发酵成本,对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头孢菌素C发酵生产多是在采取分批补料半连续发酵工艺的基础上,改良发酵菌种或调整发酵培养基,以期能够提高头孢菌素C产量。由于头孢菌素C发酵是一个受多种代谢调控反应控制的复杂的生物合成过程,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较为困难,目前报道较少。
带放再培养工艺目前多见于青霉素发酵生产,针对头孢菌素C的带放再培养见甄成业的报道(甄成业等,头孢发酵带放再培养工艺的研究,煤炭与化工,2014,37:104-108),该文献未提及何时带放,而且带放的料液再培养需要补充新鲜的基础料,得到的带放产量也较低,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现有文献报道的发酵方法制备的头孢菌素C的产量较低,难以很好满足的满足工业化应用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a、取顶头孢霉菌,制备一级种子、二级种子;
b、取步骤a制备的二级种子,接种至顶头孢霉菌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发酵50~115h后进行带放,并将带放料液进行再培养;
c、取步骤b所得发酵液及带放培养液,分离纯化,即得头孢菌素C。
其中:步骤a所述顶头孢霉菌为保藏号为ATCC36225的顶头孢霉菌。
其中:步骤b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成分:玉米浆39~76重量份、花生粉9~21重量份、葡萄糖4~13重量份、水解淀粉19~31重量份、甲硫氨酸2~9重量份、植物油49~71体积份、消泡剂1.4~4体积份、硫酸镁1~6重量份、硫酸铵7~16重量份、硫酸亚铁0.04~0.1重量份、硫酸锰0.01~0.05重量份、硫酸锌0.01~0.05重量份、硫酸铜0.01~0.05重量份、碳酸钙4~11重量份;
步骤b所述发酵的条件为:发酵时间为130h;0~40h的温度为28℃,40~130h的温度为24℃;pH为5.6。
其中:步骤b所述带放的次数为3-4次。
进一步地,首次带放的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2-25%;首次带放后,每隔4-20h再次带放,再次带放的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8-16%。
其中,首次带放是在发酵50-100h后进行,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2-15%;首次带放后,每隔8-20h再次带放;再次带放的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2-16%;
优选地,首次带放是在发酵80-95h后进行,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8-12%;首次带放后,每隔10-14h再次带放;再次带放的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2-14%。
其中,首次带放是在发酵90h后进行,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0%;首次带放后,每隔12h再次带放;再次带放的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2%。
其中:步骤b中,在发酵过程的以下时间段内补入葡萄糖溶液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40~80h,连续流加4~11g/L·h;80~130h,连续流加9~21g/L·h;
植物油:50~90h,连续流加1~6g/L·h;90~130h,连续流加3~8g/L·h;
其中,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600-700g//L。
其中:步骤b所述将带放料液进行再培养的培养温度为25℃,pH为5.6;
培养时间为30~70h;优选时间为45~55h,进一步优选时间为50h。
其中:步骤b中,在带放料液再培养过程中,全程补入葡萄糖溶液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连续流加4~11g/L·h;植物油:连续流加1~6g/L·h;
其中,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600-700g//L。
带放是指补料发酵中,间歇放掉部分发酵液的操作过程。
带放料液再培养是指对发酵中的带放料液收集,并在带放罐中进行二次发酵培养。
本发明在特定的时间在头孢菌素C生产过程中进行带放,同时对带放发酵液再培养。本发明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可使头孢菌素C单批产量显著提高,大幅度降低成本,工业应用前景良好。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本发明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1、发酵方法
(1)制备一级种子
取保藏编号为ATCC36225的顶头孢霉菌茄子瓶斜面,制备的菌悬液25%(mg/mL)。按照1%的接种量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7.0、27℃培养50h。
一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20g,豆油35mL,葡萄糖13g,蔗糖10g,消沫剂0.5g,碳酸钙1g。
(2)制备二级种子
取一级种子按照8%接种量接种于二级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6.5、27℃培养50h。
二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16g,豆油40mL,葡萄糖6g,消沫剂0.5g,碳酸钙4g,硫酸钙5g,花生粉4g,黄豆粉4g。
(3)发酵
取二级种子按照18%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30h,0~40h28℃,40~130h 24℃,pH为5.6。
发酵培养基:玉米浆50g,豆油55mL,葡萄糖8g,水解淀粉26g,甲硫氨酸4g,花生粉15g,消沫剂2mL,碳酸钙6g,硫酸镁4g,硫酸铵13g,硫酸亚铁0.09g,硫酸锰0.03g,硫酸锌0.025g,硫酸铜0.025g。
发酵培养115h后进行带放,共带放3次;其中,初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25%,以后每隔4h带放一次,每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8%。
带放料液带放至带放罐中继续培养,培养周期为30h,培养温度为25℃,pH为5.6。
其中发酵罐容积为500m3,带放罐容积为156m3
培养期间,发酵罐和带放罐均分别进行补料:
发酵罐是在以下时间段内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40~80h连续流加4~11g/L·h;80~130h连续流加9~21g/L·h;
植物油:50~90h连续流加1~6g/L·h;90~130h连续流加3~8g/L·h。
带放罐是在培养全程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0~30h连续流加4~11g/L·h;
植物油:0~30h连续流加1~6g/L·h。
2、实验结果
发酵结束后,取发酵罐发酵液和带放罐发酵液通过微孔滤膜过滤,得滤液。
效价检测:取1g发酵液与5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制备得到头孢菌素C混合液,取制得的头孢菌素C,分别检测效价。
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Hypersil ODS5um×4.6mm×250mm,波长:254nm,流速:1mL/min,进样量:20uL。
十亿为头孢菌素C的产量单位。
十亿的计算方式为:十亿=效价(μg/mL)*体积(m3)/1000
发酵实验结果见表1:
表1发酵实验结果
带放时间(h) 带放间隔(h) 带放培养周期(h) 带放十亿 主罐总十亿 罐批产量(十亿)
115 4 30 2026 9800 11826
实施例2本发明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1、发酵方法
(1)制备一级种子
取保藏编号为ATCC36225的顶头孢霉菌茄子瓶斜面,制备的菌悬液25%(mg/mL),按照1%的接种量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7.0、27℃培养50h。
一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20g,豆油35mL,葡萄糖13g,蔗糖10g,消沫剂0.5g,碳酸钙1g。
(2)制备二级种子
取一级种子按照8%接种量接种于二级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6.5、27℃培养50h。
二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16g,豆油40mL,葡萄糖6g,消沫剂0.5g,碳酸钙4g,硫酸钙5g,花生粉4g,黄豆粉4g。
(3)发酵
取二级种子按照18%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30h,0~40h28℃,40~130h 24℃,pH为5.6。
发酵培养基:玉米浆50g,豆油55mL,葡萄糖8g,水解淀粉26g,甲硫氨酸4g,花生粉15g,消沫剂2mL,碳酸钙6g,硫酸镁4g,硫酸铵13g,硫酸亚铁0.09g,硫酸锰0.03g,硫酸锌0.025g,硫酸铜0.025g。
发酵培养110h后进行带放,初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20%,以后每隔6h带放一次,每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0%;共带放3次,放罐前8h停止带放;
带放料液带放至带放罐中继续培养,培养周期为35h,培养温度为25℃,pH为5.6。
其中发酵罐容积为500m3,带放罐容积为156m3
培养期间,发酵罐和带放罐均分别进行补料:
发酵罐是在以下时间段内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40~80h连续流加4~11g/L·h;80~130h连续流加9~21g/L·h;
植物油:50~90h连续流加1~6g/L·h;90~130h连续流加3~8g/L·h。
带放罐是在培养全程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0~35h连续流加4~11g/L·h;
植物油:0~35h连续流加1~6g/L·h。
2、实验结果
发酵实验结果见表2:
表2发酵实验结果
带放时间(h) 带放间隔(h) 带放培养周期(h) 带放十亿 主罐总十亿 罐批产量(十亿)
110 6 35 2200 9850 12050
实施例3本发明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1、发酵方法
(1)制备一级种子
取保藏编号为ATCC36225的顶头孢霉菌茄子瓶斜面,制备的菌悬液25%(mg/mL),按照1%的接种量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7.0、27℃培养50h。
一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20g,豆油35mL,葡萄糖13g,蔗糖10g,消沫剂0.5g,碳酸钙1g。
(2)制备二级种子
取一级种子按照8%接种量接种于二级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6.5、27℃培养50h。
二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16g,豆油40mL,葡萄糖6g,消沫剂0.5g,碳酸钙4g,硫酸钙5g,花生粉4g,黄豆粉4g。
(3)发酵
取二级种子按照18%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30h,0~40h28℃,40~130h 24℃,pH为5.6。
发酵培养基:玉米浆50g,豆油55mL,葡萄糖8g,水解淀粉26g,甲硫氨酸4g,花生粉15g,消沫剂2mL,碳酸钙6g,硫酸镁4g,硫酸铵13g,硫酸亚铁0.09g,硫酸锰0.03g,硫酸锌0.025g,硫酸铜0.025g。
发酵培养100h后进行带放,共带放3次;其中,初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5%,以后每隔8h带放一次,每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2%。
带放料液带放至带放罐中继续培养,培养周期为40h,培养温度为25℃,pH为5.6。
其中发酵罐容积为500m3,带放罐容积为156m3
培养期间,发酵罐和带放罐均分别进行补料:
发酵罐是在以下时间段内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40~80h连续流加4~11g/L·h;80~130h连续流加9~21g/L·h;
植物油:50~90h连续流加1~6g/L·h;90~130h连续流加3~8g/L·h。
带放罐是在培养全程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0~40h连续流加4~11g/L·h;
植物油:0~40h连续流加1~6g/L·h。
2、实验结果
发酵实验结果见表3:
表3发酵实验结果
带放时间(h) 带放间隔(h) 带放培养周期(h) 带放总十亿 主罐总十亿 罐批产量(十亿)
100 8 40 2374 9880 12254
实施例4本发明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1、发酵方法
(1)制备一级种子
取保藏编号为ATCC36225的顶头孢霉菌茄子瓶斜面,制备的菌悬液25%(mg/mL),按照1%的接种量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7.0、27℃培养50h。
一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20g,豆油35mL,葡萄糖13g,蔗糖10g,消沫剂0.5g,碳酸钙1g。
(2)制备二级种子
取一级种子按照8%接种量接种于二级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6.5、27℃培养50h。
二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16g,豆油40mL,葡萄糖6g,消沫剂0.5g,碳酸钙4g,硫酸钙5g,花生粉4g,黄豆粉4g。
(3)发酵
取二级种子按照18%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30h,0~40h28℃,40~130h 24℃,PH5.6。
发酵培养基:玉米浆50g,豆油55mL,葡萄糖8g,水解淀粉26g,甲硫氨酸4g,花生粉15g,消沫剂2mL,碳酸钙6g,硫酸镁4g,硫酸铵13g,硫酸亚铁0.09g,硫酸锰0.03g,硫酸锌0.025g,硫酸铜0.025g。
发酵培养95h后进行带放,共带放3次;其中,初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2%,以后每隔10h带放一次,每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4%。
带放料液带放至带放罐中继续培养,培养周期为45h,培养温度为25℃,pH为5.6。
其中发酵罐容积为500m3,带放罐容积为156m3
培养期间,发酵罐和带放罐均分别进行补料:
发酵罐是在以下时间段内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40~80h连续流加4~11g/L·h;80~130h连续流加9~21g/L·h;
植物油:50~90h连续流加1~6g/L·h;90~130h连续流加3~8g/L·h。
带放罐是在培养全程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0~45h连续流加4~11g/L·h;
植物油:0~45h连续流加1~6g/L·h。
2、实验结果
发酵实验结果见表4:
表4发酵实验结果
带放时间(h) 带放间隔(h) 带放培养周期(h) 带放十亿 主罐总十亿 罐批产量(十亿)
95 10 45 2729 9920 12649
实施例5本发明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1、发酵方法
(1)制备一级种子
取保藏编号为ATCC36225的顶头孢霉菌茄子瓶斜面,制备的菌悬液25%(mg/mL),按照1%的接种量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7.0、27℃培养50h。
一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20g,豆油35mL,葡萄糖13g,蔗糖10g,消沫剂0.5g,碳酸钙1g。
(2)制备二级种子
取一级种子按照8%接种量接种于二级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6.5、27℃培养50h。
二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16g,豆油40mL,葡萄糖6g,消沫剂0.5g,碳酸钙4g,硫酸钙5g,花生粉4g,黄豆粉4g。
(3)发酵
取二级种子按照18%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30h,0~40h28℃,40~130h 24℃,PH5.6。
发酵培养基:玉米浆50g,豆油55mL,葡萄糖8g,水解淀粉26g,甲硫氨酸4g,花生粉15g,消沫剂2mL,碳酸钙6g,硫酸镁4g,硫酸铵13g,硫酸亚铁0.09g,硫酸锰0.03g,硫酸锌0.025g,硫酸铜0.025g。
发酵培养90h后进行带放,共带放3次;其中,初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0%,以后每隔12h带放一次,每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2%。
带放料液带放至带放罐中继续培养,培养周期为50h,培养温度为25℃,pH为5.6。
其中发酵罐容积为500m3,带放罐容积为156m3
培养期间,发酵罐和带放罐均分别进行补料:
发酵罐是在以下时间段内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40~80h连续流加4~11g/L·h;80~130h连续流加9~21g/L·h;
植物油:50~90h连续流加1~6g/L·h;90~130h连续流加3~8g/L·h。
带放罐是在培养全程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0~50h连续流加4~11g/L·h;
植物油:0~50h连续流加1~6g/L·h。
2、实验结果
发酵实验结果见表5:
表5发酵实验结果
带放时间(h) 带放间隔(h) 带放培养周期(h) 带放十亿 主罐总十亿 罐批产量(十亿)
90 12 50 3200 9950 13150
实施例6本发明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1、发酵方法
(1)制备一级种子
取保藏编号为ATCC36225的顶头孢霉菌茄子瓶斜面,制备的菌悬液25%(mg/mL),按照1%的接种量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7.0、27℃培养50h。
一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20g,豆油35mL,葡萄糖13g,蔗糖10g,消沫剂0.5g,碳酸钙1g。
(2)制备二级种子
取一级种子按照8%接种量接种于二级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6.5、27℃培养50h。
二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16g,豆油40mL,葡萄糖6g,消沫剂0.5g,碳酸钙4g,硫酸钙5g,花生粉4g,黄豆粉4g。
(3)发酵
取二级种子按照18%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30h,0~40h 28℃40~130h 24℃,pH为5.6。
发酵培养基:玉米浆50g,豆油55mL,葡萄糖8g,水解淀粉26g,甲硫氨酸4g,花生粉15g,消沫剂2mL,碳酸钙6g,硫酸镁4g,硫酸铵13g,硫酸亚铁0.09g,硫酸锰0.03g,硫酸锌0.025g,硫酸铜0.025g。
发酵培养80h后进行带放,共带放3次;其中,初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8%,以后每隔14h带放一次,每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4%。
带放料液带放至带放罐中继续培养,培养周期为55h,培养温度为25℃,pH为5.6。
其中发酵罐容积为500m3,带放罐容积为156m3
培养期间,发酵罐和带放罐均分别进行补料:
发酵罐是在以下时间段内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40~80h连续流加4~11g/L·h;80~130h连续流加9~21g/L·h;
植物油:50~90h连续流加1~6g/L·h;90~130h连续流加3~8g/L·h。
带放罐是在培养全程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0~55h连续流加4~11g/L·h;
植物油:0~55h连续流加1~6g/L·h。
2、实验结果
发酵实验结果见表6:
表6发酵实验结果
带放时间(h) 带放间隔(h) 带放培养周期(h) 带放十亿 主罐总十亿 罐批产量(十亿)
80 14 55 2880 9965 12845
实施例7本发明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1、发酵方法
(1)制备一级种子
取保藏编号为ATCC36225的顶头孢霉菌茄子瓶斜面,制备的菌悬液25%(mg/mL),按照1%的接种量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7.0、27℃培养50h。
一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20g,豆油35mL,葡萄糖13g,蔗糖10g,消沫剂0.5g,碳酸钙1g。
(2)制备二级种子
取一级种子按照8%接种量接种于二级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6.5、27℃培养50h。
二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16g,豆油40mL,葡萄糖6g,消沫剂0.5g,碳酸钙4g,硫酸钙5g,花生粉4g,黄豆粉4g。
(3)发酵
取二级种子按照18%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30h,0~40h28℃,40~130h 24℃,pH为5.6。
发酵培养基:玉米浆50g,豆油55mL,葡萄糖8g,水解淀粉26g,甲硫氨酸4g,花生粉15g,消沫剂2mL,碳酸钙6g,硫酸镁4g,硫酸铵13g,硫酸亚铁0.09g,硫酸锰0.03g,硫酸锌0.025g,硫酸铜0.025g。
发酵培养70h后进行带放,共带放4次;其中,初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6%,以后每隔16h带放一次,每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6%;放罐前12h停止带放。
带放料液带放至带放罐中继续培养,培养周期为60h,培养温度为25℃,pH为5.6。
其中发酵罐容积为500m3,带放罐容积为156m3
培养期间,发酵罐和带放罐均分别进行补料:
发酵罐是在以下时间段内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40~80h连续流加4~11g/L·h;80~130h连续流加9~21g/L·h;
植物油:50~90h连续流加1~6g/L·h;90~130h连续流加3~8g/L·h。
带放罐是在培养全程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0~60h连续流加4~11g/L·h;
植物油:0~60h连续流加1~6g/L·h。
2、实验结果
发酵实验结果见表7:
表7发酵实验结果
带放时间(h) 带放间隔(h) 带放培养周期(h) 带放十亿 主罐总十亿 罐批产量(十亿)
70 16 60 2535 9952 12487
实施例8本发明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1、发酵方法
(1)制备一级种子
取保藏编号为ATCC36225的顶头孢霉菌茄子瓶斜面,制备的菌悬液25%(mg/mL),按照1%的接种量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7.0、27℃培养50h。
一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20g,豆油35mL,葡萄糖13g,蔗糖10g,消沫剂0.5g,碳酸钙1g。
(2)制备二级种子
取一级种子按照8%接种量接种于二级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6.5、27℃培养50h。
二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16g,豆油40mL,葡萄糖6g,消沫剂0.5g,碳酸钙4g,硫酸钙5g,花生粉4g,黄豆粉4g。
(3)发酵
取二级种子按照18%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30h,0~40h28℃,40~130h 24℃,pH为5.6。
发酵培养基:玉米浆50g,豆油55mL,葡萄糖8g,水解淀粉26g,甲硫氨酸4g,花生粉15g,消沫剂2mL,碳酸钙6g,硫酸镁4g,硫酸铵13g,硫酸亚铁0.09g,硫酸锰0.03g,硫酸锌0.025g,硫酸铜0.025g。
发酵培养60h后进行带放,共带放4次;其中,初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4%,以后每隔18h带放一次,每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0%。
带放料液带放至带放罐中继续培养,培养周期为65h,培养温度为25℃,pH为5.6。
其中发酵罐容积为500m3,带放罐容积为156m3
培养期间,发酵罐和带放罐均分别进行补料:
发酵罐是在以下时间段内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40~80h连续流加4~11g/L·h;80~130h连续流加9~21g/L·h;
植物油:50~90h连续流加1~6g/L·h;90~130h连续流加3~8g/L·h。
带放罐是在培养全程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0~65h连续流加4~11g/L·h;
植物油:0~65h连续流加1~6g/L·h。
2、实验结果
发酵实验结果见表8:
表8发酵实验结果
带放时间(h) 带放间隔(h) 带放培养周期(h) 带放十亿 主罐总十亿 罐批产量(十亿)
60 18 65 2425 9932 12357
实施例9本发明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1、发酵方法
(1)制备一级种子
取保藏编号为ATCC36225的顶头孢霉菌茄子瓶斜面,制备的菌悬液25%(mg/mL),按照1%的接种量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7.0、27℃培养50h。
一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20g,豆油35mL,葡萄糖13g,蔗糖10g,消沫剂0.5g,碳酸钙1g。
(2)制备二级种子
取一级种子按照8%接种量接种于二级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6.5、27℃培养50h。
二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16g,豆油40mL,葡萄糖6g,消沫剂0.5g,碳酸钙4g,硫酸钙5g,花生粉4g,黄豆粉4g。
(3)发酵
取二级种子按照18%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30h,0~40h28℃,40~130h 24℃,pH为5.6。
发酵培养基:玉米浆50g,豆油55mL,葡萄糖8g,水解淀粉26g,甲硫氨酸4g,花生粉15g,消沫剂2mL,碳酸钙6g,硫酸镁4g,硫酸铵13g,硫酸亚铁0.09g,硫酸锰0.03g,硫酸锌0.025g,硫酸铜0.025g。
发酵培养50h后进行带放,共带放4次;其中,初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2%,以后每隔20h带放一次,每次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2%。
带放料液带放至带放罐中继续培养,培养周期为70h,培养温度为25℃,pH为5.6。
其中发酵罐容积为500m3,带放罐容积为156m3
培养期间,发酵罐和带放罐均分别进行补料:
发酵罐是在以下时间段内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40~80h连续流加4~11g/L·h;80~130h连续流加9~21g/L·h;
植物油:50~90h连续流加1~6g/L·h;90~130h连续流加3~8g/L·h。
带放罐是在培养全程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0~70h连续流加4~11g/L·h;
植物油:0~70h连续流加1~6g/L·h。
2、实验结果
发酵实验结果见表9:
表9发酵实验结果
带放时间(h) 带放间隔(h) 带放培养周期(h) 带放十亿 主罐总十亿 罐批产量(十亿)
50 20 70 2300 9900 12200
对比例1现有方法制备头孢菌素C
1、发酵方法
(1)制备一级种子
取保藏编号为ATCC36225的顶头孢霉菌茄子瓶斜面,制备的菌悬液25%(mg/mL),按照1%的接种量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7.0、27℃培养50h。
一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20g,豆油35mL,葡萄糖13g,蔗糖10g,消沫剂0.5g,碳酸钙1g。
(2)制备二级种子
取一级种子按照8%接种量接种于二级种子培养基中,在pH为6.5、27℃培养50h。
二级种子培养基:玉米浆16g,豆油40mL,葡萄糖6g,消沫剂0.5g,碳酸钙4g,硫酸钙5g,花生粉4g,黄豆粉4g。
(4)发酵
取二级种子按照18%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30h,0~40h28℃,40~130h 24℃,pH为5.6。
发酵培养基:玉米浆50g,豆油55mL,葡萄糖8g,水解淀粉26g,甲硫氨酸4g,花生粉15g,消沫剂2mL,碳酸钙6g,硫酸镁4g,硫酸铵13g,硫酸亚铁0.09g,硫酸锰0.03g,硫酸锌0.025g,硫酸铜0.025g。
培养期间,发酵罐进行补料:在以下时间段内补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的浓度为600-700g//L)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40~80h连续流加4~11g/L·h;80~130h连续流加9~21g/L·h;
植物油:50~90h连续流加1~6g/L·h;90~130h连续流加3~8g/L·h。
2、实验结果
发酵实验结果见表10:
表10发酵实验结果
带放时间(h) 带放量 带放间隔(h) 带放培养周期(h) 带放十亿 主罐总十亿 罐批产量(十亿)
0 0 0 0 0 10000 10000
将本发明方法(实施例1~9)及现有方法(对比例1)的参数及发酵结果进行归纳,见表11。
表11发酵结果比较
实施例 带放时间(h) 初次带放量 带放间隔(h) 带放培养周期(h) 带放总十亿 罐批产量(十亿)
1 115 25% 4 30 2026 11826
2 110 20% 6 35 2200 12050
3 100 15% 8 40 2374 12254
4 95 12% 10 45 2729 12712
5 90 10% 12 50 3200 13150
6 80 8% 14 55 2880 12845
7 70 6% 16 60 2535 12487
8 60 4% 18 65 2425 12357
9 50 2% 20 70 2300 12200
现有方法 0 0 0 0 0 10000
由表11可以看出:与现有方法相比,使用本发明方法发酵头孢菌素C时,可使单罐头孢菌素C的产量提高1826个十亿之上,产量提高18%以上,头孢菌素C产量大大增加。
在优选范围内(实施例4~6记载的工艺范围),单罐头孢菌素C的产量更高,均在12712个十亿之上;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实施例5的工艺参数),单罐头孢菌素C的产量高达13150个十亿,比现有方法的产量提高达31.5%。
目前公司头孢菌素C发酵罐容积为500m3,通过带放工艺可以显著提高头孢菌素C的产量,单罐产量提高达31.5%,单罐批直接多为公司创造50万经济效益。
因此,综合考虑生产时间及发酵收益,实施例5的工艺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工业应用前景良好。
综上,本发明方法通过特定的带放工艺,可使头孢菌素C单罐批产量显著提高,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Claims (10)

1.一种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a、取顶头孢霉菌,制备一级种子、二级种子;
b、取步骤a制备的二级种子,接种至顶头孢霉菌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发酵50~115h后进行带放,并将带放料液进行再培养;
c、取步骤b所得发酵液及带放培养液,分离纯化,即得头孢菌素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顶头孢霉菌为保藏号为ATCC36225的顶头孢霉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b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成分:玉米浆39~76重量份、花生粉9~21重量份、葡萄糖4~13重量份、水解淀粉19~31重量份、甲硫氨酸2~9重量份、植物油49~71体积份、消泡剂1.4~4体积份、硫酸镁1~6重量份、硫酸铵7~16重量份、硫酸亚铁0.04~0.1重量份、硫酸锰0.01~0.05重量份、硫酸锌0.01~0.05重量份、硫酸铜0.01~0.05重量份、碳酸钙4~11重量份;
步骤b所述发酵的条件为:发酵时间为130h;0~40h的温度为28℃,40~130h的温度为24℃;pH为5.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带放的次数为3-4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次带放的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2-25%;首次带放后,每隔4-20h再次带放,再次带放的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8-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次带放是在发酵50-100h后进行,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2-15%;首次带放后,每隔8-20h再次带放;再次带放的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2-16%;
优选地,首次带放是在发酵80-95h后进行,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8-12%;首次带放后,每隔10-14h再次带放;再次带放的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2-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次带放是在发酵90h后进行,带放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0%;首次带放后,每隔12h再次带放;再次带放的体积为发酵液总量的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在发酵过程的以下时间段内补入葡萄糖溶液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40~80h,连续流加4~11g/L·h;80~130h,连续流加9~21g/L·h;
植物油:50~90h,连续流加1~6g/L·h;90~130h,连续流加3~8g/L·h;
其中,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600-700g//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将带放料液进行再培养的培养温度为25℃,pH为5.6;
培养时间为30~70h;优选时间为45~55h,进一步优选时间为50h。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在带放料液再培养过程中,全程补入葡萄糖溶液和植物油,工艺如下:
葡萄糖溶液:连续流加4~11g/L·h;植物油:连续流加1~6g/L·h;
其中,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600-700g//L。
CN201610837321.6A 2016-07-29 2016-09-21 一种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Active CN1061911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7705 2016-07-29
CN2016106177057 2016-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91192A true CN106191192A (zh) 2016-12-07
CN106191192B CN106191192B (zh) 2020-06-16

Family

ID=58067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37321.6A Active CN106191192B (zh) 2016-07-29 2016-09-21 一种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9119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6024A (zh) * 2018-07-02 2018-11-13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青霉素发酵液连续培养方法
CN111850078A (zh) * 2020-07-21 2020-10-30 伊犁川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头孢菌素c的发酵方法
CN111876462A (zh) * 2020-07-21 2020-11-03 伊犁川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头孢菌素c的发酵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8011A (zh) * 2012-08-28 2012-12-05 伊犁川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头孢菌素c的发酵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8011A (zh) * 2012-08-28 2012-12-05 伊犁川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头孢菌素c的发酵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戴秀君: "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甄成业等: "头孢发酵带放再培养工艺的研究", 《煤炭与化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6024A (zh) * 2018-07-02 2018-11-13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青霉素发酵液连续培养方法
CN111850078A (zh) * 2020-07-21 2020-10-30 伊犁川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头孢菌素c的发酵方法
CN111876462A (zh) * 2020-07-21 2020-11-03 伊犁川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头孢菌素c的发酵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91192B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0004B (zh) 一种处理谷氨酸发酵废水的生物制剂
CN106434421B (zh) 一株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及生产ε-聚赖氨酸方法
CN102296102B (zh) 微生物法生产葡萄糖酸盐的控制方法
CN103509843A (zh) 一种高产率制备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的方法
CN103224965A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生产吡咯喹啉醌的方法及所用的发酵培养基
CN101245362B (zh) 发酵法生产多肽类抗生素安来霉素的方法
CN106191192A (zh) 一种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方法
CN106434823A (zh) 一种头孢菌素c的发酵方法
CN104263792A (zh) 制备头孢菌素c的发酵方法和该方法中使用的发酵培养基
CN101041837B (zh) 一种新的天然脱落酸制备方法
CN205398612U (zh) 提高微藻生长速率的光生物反应器
CN103103128A (zh) 一种微藻高效富集培养的方法
CN110564580B (zh) 一种微生物共培养发酵生产含有吡咯喹啉醌食醋的方法
CN107267422B (zh)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hhala-001及采用该菌株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
CN100523209C (zh) 酶转化生产l—鸟氨酸的方法
CN108048519A (zh) 一种头孢菌素c菌渣处理方法、水解液及其应用
CN101748075A (zh) 高活性海洋红酵母粉的制备方法
CN107058414B (zh) 一种制备l-丙氨酸的方法
CN102808011A (zh) 一种头孢菌素c的发酵方法
CN106834377B (zh) 一种生产埃博霉素b的方法
CN101104863A (zh) 赖氨酸发酵的方法
CN101851614A (zh) 一种提高酶制剂发酵转化率的工艺
CN105483171A (zh) 一种提高辅酶q10工业产量的生产方法
CN111100823B (zh) 一种硫酸多黏菌素b生产菌株、硫酸多粘菌素b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564804B (zh) 一种用于生产核黄素的清液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516, almatya village, Yining Park, Horgo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5000

Patentee after: Yili CHUANNING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16, almatya village, Yining Park, Horgo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5000

Patentee before: YILI CHUANNING BIOTECH Co.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30

Address after: 201306 building 10, No. 860, Xinyang Road, Lingang New District,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Ruikang Biotechnology R & D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16, almatya village, Yining Park, Horgo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5000

Patentee before: Yili CHUANNING Bio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