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85550B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85550B
CN106185550B CN201510446033.3A CN201510446033A CN106185550B CN 106185550 B CN106185550 B CN 106185550B CN 201510446033 A CN201510446033 A CN 201510446033A CN 106185550 B CN106185550 B CN 1061855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cover
lift car
fillet part
li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60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85550A (zh
Inventor
渡边彻
宫田弘市
三好宽
河村阳右
阿部行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85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5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85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5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能够降低电梯轿厢高速移动时变得显著的电梯轿厢的摇晃、电梯轿厢内的噪音这两者,并且能够配置气压调整装置等设备。在具备在升降通道内上升或下降来运送乘客的电梯轿厢(13)的电梯装置中,电梯轿厢具有供乘客进出的门(17)和配置在电梯轿厢的上部的罩(21),在以与门垂直的铅垂剖面观察罩时,在罩的上部的门侧的端部具有门侧圆角部(22),在罩的上部的门相反侧的端部具有门相反侧圆角部(23),门相反侧圆角部的高度尺寸比门侧圆角部的高度尺寸长,并且门相反侧圆角部的水平方向尺寸比门侧圆角部的水平方向尺寸长,并且在罩的上部具有将门侧圆角部与门相反侧圆角部连结起来的水平的直线部(24)。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乘客、货物运送至建筑物的不同楼层的电梯装置,尤其是涉及在长行程的升降通道内高速移动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广泛普及有被称为牵引方式的电梯装置。该牵引方式在于,在形成于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内设置电梯轿厢和平衡重,并且在利用主吊索来悬挂该电梯轿厢和平衡重的状态下通过卷扬机卷绕主吊索,由此使电梯轿厢和平衡重沿相反方向上下升降。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当电梯轿厢上升移动或下降移动时,电梯轿厢前方的升降通道的空气以通过电梯轿厢的外周面与升降通道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而向电梯轿厢后方的升降通道流通的方式流动。关于该空气的流动,由于朝向与电梯轿厢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因此以相对较大的速度相对于电梯轿厢进行流通。
在电梯轿厢高速行驶的情况下,电梯轿厢周围的空气的流动对电梯轿厢造成较大的影响。已知有作用于电梯轿厢的空气阻力以电梯轿厢的移动速度的二次方左右成比例地增加,并且由气流紊乱引起的空力噪音以电梯轿厢的移动速度的六次方左右成比例地增大。进一步已知有在电梯轿厢与平衡重交错时,由于交错时的空气的压力变化而增大电梯轿厢的摇晃。
作为用于降低作用于电梯轿厢的空气阻力、电梯轿厢的摇晃以及空力噪音的对策,例如列举出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等,这些专利文献所记载的结构特征在于,在电梯轿厢之上设置有流线形的罩。通过该罩,能够对在轿厢周围流动的空气进行整流,从而降低轿厢周围的气流紊乱。其结果是,能够降低作用于轿厢的空气阻力、振动以及轿厢内的噪音。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23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3293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279230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近来的超高层的建筑物所使用的电梯装置中,为了缩短升降时间而要求电梯轿厢在升降通道内高速移动。在近年来的某些电梯装置中,还存在电梯轿厢的上升速度超过1000m/分的情况。因而,产生如下的问题:随着电梯轿厢的移动速度变快,作用于轿厢的空气阻力、电梯轿厢的振动、以及电梯轿厢内的噪音变得显著,从而给乘客带来不适感。
针对上述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梯轿厢中,通过在电梯轿厢的上部设置从电梯轿厢的门面侧沿着升降方向突出的分隔板(裙板)以及流线形状的整风罩进行应对,其中,该整风罩一并覆盖电梯轿厢的顶板以及上框,并且该整风罩的水平截面积越靠近电梯轿厢的顶板越连续增大。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梯轿厢中,通过在电梯轿厢的上部设置如下的罩进行应对,其中,该罩在电梯轿厢的门侧成为与升降方向平行的平面,除此以外的部分形成为沿着升降方向的流线形。此外,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电梯轿厢中,通过在电梯轿厢上部设置半圆形的罩进行应对。上述的三种专利文献所记载的电梯轿厢上的罩的构造的特征在于,将罩的形状设为流线形状以降低气流紊乱,因此能够期待降低空气阻力、振动以及空力噪音的效果。
但是,有时上述罩受到升降通道尺寸这样的升降通道的规格的制约而无法获得足够的罩的长度。另外,作为用于超高层的建造物且高速移动的电梯装置中的特征,有时具备为了减轻乘客的耳胀而调整电梯轿厢内的气压的气压调整装置。此时,由于气压调整装置无法配置在电梯轿厢内而需要配置在电梯轿厢的上方或下方,因此需要确保用于配置装置的空间。即,存在如下问题:需要一种节省空间的罩,即便在罩高度较短的情况下也维持降低气流紊乱这样的流体性能,并且确保设备配置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能够降低电梯轿厢高速移动时变得显著的电梯轿厢的摇晃、电梯轿厢内的噪音这两者,并且能够配置气压调整装置等设备。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例如是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在升降通道内上升或下降来运送乘客的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具有供所述乘客进出的门、以及配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上部的罩,在以与所述门垂直的铅垂剖面观察所述罩时,在所述罩的上部的门侧的端部具有门侧圆角部,在所述罩的上部的门相反侧的端部具有门相反侧圆角部,所述门相反侧圆角部的高度尺寸比所述门侧圆角部的高度尺寸长,并且所述门相反侧圆角部的水平方向尺寸比所述门侧圆角部的水平方向尺寸长,并且在所述罩的上部具有将所述门侧圆角部与所述门相反侧圆角部连结起来的水平的直线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利用设置于罩的圆角部,能够降低空气流动的剥离,因此能够降低作用于电梯轿厢的流体力,从而能够降低电梯轿厢的摇晃、轿厢内的噪音。此外,由于具有在以与门垂直的铅垂剖面观察时将门侧圆角部与门相反侧圆角部连结起来的水平的直线部,从而能够确保罩内的容积较大,因此能够配置气压调整装置等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2是从侧面观察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而成的铅垂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图2中的电梯轿厢上搭载有设备时的图。
图4是从侧面观察实施例1的罩而成的铅垂剖视图。
图5是从侧面观察实施例1和其它专利文献所记载的罩而成的铅垂剖视图。
图6是从侧面观察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罩和电梯轿厢而成的铅垂剖视图。
图7是从侧面观察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罩和电梯轿厢而成的铅垂剖视图。
图8是从侧面观察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罩和电梯轿厢而成的铅垂剖视图。
图9是从侧面观察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罩和电梯轿厢而成的铅垂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升降通道,11…牵引吊索,12…绳轮,13…电梯轿厢,14…平衡重,15…滑轮,16…补偿吊索,17…门,18…顶板,19…侧板,20…设备,21、21A、21B…罩,21C…下侧罩,22…门侧圆角部,23…门相反侧圆角部,24…直线部,25…吸音材料,110…水平方向,120…高度方向
H1…罩的门侧圆角部的高度尺寸
H2…罩的门相反侧圆角部的高度尺寸
H3…上侧罩的高度尺寸
H4…下侧罩的高度尺寸
L1…罩的门侧圆角部的水平方向尺寸
L2…罩的门相反侧圆角部的水平方向尺寸
W1…从门侧到升降通道壁为止的距离
W2…从门相反侧到升降通道壁为止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以及各实施例中,对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对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通常结构进行说明。众所周知,电梯装置被收纳于设置在建筑物中的升降通道的内部。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尤其适于超高层的建筑物所使用的高速电梯装置。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在图1中的电梯装置中,通常在升降通道10的顶部部分载置有卷扬机,并通过螺栓等这样的固定机构而将其固定在地板上。卷扬机虽未在图1中详细记载,其具有用于悬挂多根牵引吊索(主吊索)11的绳轮12。牵引吊索11的一端与电梯轿厢13的上端连结,另一端与平衡重14的上端连结。电梯轿厢13的下端与平衡重14之间经由下部滑轮15被补偿吊索(compensating rope)16连结。
接着,对电梯装置的运转时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说明。当卷扬机运转且绳轮12向箭头AR1所示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时,由于此时的牵引吊索11与绳轮12之间的摩擦而使悬挂在绳轮12上的牵引吊索11沿着箭头AR2所示的吊索行驶方向移动。而且,通过牵引吊索11的动作而使电梯轿厢13以上升的方式移动。在该情况下,平衡重14以下降的方式移动。另外,在绳轮12向相反方向旋转而使电梯轿厢13下降的情况下,平衡重14以上升的方式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图1中省略图示,但是在实际的电梯装置中采用通过被称为导轨的引导部件来引导电梯轿厢13以及平衡重14的侧面的结构,使得电梯轿厢13顺畅地升降。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通过未图示的控制装置向卷扬机的电动机、制动机构等赋予运行指令,并根据该运行指令,使电梯轿厢13朝向建筑物的规定的楼层进行升降动作。以上简化说明了电梯装置,但是实际上电梯装置附带有更多种类的构成要素。通过这种方式,电梯装置使电梯轿厢13在升降通道内上升或下降而运送乘客。
在此,对电梯轿厢13周围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图2是从侧面观察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而成的铅垂剖视图。即,示出与电梯轿厢13的供乘客进出的门17垂直的铅垂剖视图。在此,设为“与门17垂直的方向的”是因为在铅垂剖视图中存在与门17平行的方向上的铅垂剖视图等各种方向上的铅垂剖视图。在图2中,附图标记110表示水平方向,附图标记120表示高度方向。当考虑电梯轿厢13在升降通道10中持续上升的情况时,电梯轿厢13上的空气与电梯轿厢13的顶板18发生碰撞。碰撞到顶板18的空气沿着顶板18面流动,但是在到达电梯轿厢13的侧板19时,由于空气所具有的惯性的影响,使空气无法沿着侧板19移动,从而使空气的流动发生剥离。由于剥离后的区域P的压力比周围低、产生各种大小的旋涡而使压力变动增加,因此作用于电梯轿厢13的流体力增大,因而电梯轿厢13的摇晃、噪音增加。因此,能够理解减小空气的流动发生剥离的区域对降低空气阻力、振动以及噪音而言极为重要。
另外,图3是表示在图2的电梯轿厢上搭载有设备时的图。在图3中,在电梯轿厢13上配置有为了减轻乘客的耳胀而对电梯轿厢内的气压进行调整的气压调整装置等设备20。当考虑到电梯轿厢13在升降通道10中持续上升的情况时,电梯轿厢13上的空气除了与顶板18发生碰撞之外还与设备20发生碰撞。此时,由于碰撞到设备20的空气也引起流动的剥离,由此可知设备20也对空气阻力、噪音带来影响。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梯轿厢13的上部配置罩来减小空气的流动发生剥离的区域。此时,还针对能够确保罩内的容积的形状进行了考虑,其中,该罩内的容积能够配置设备20之类。
图4是从侧面观察实施例1的罩而成的铅垂剖视图,图5是从侧面观察实施例1和其它专利文献所记载的罩而成的铅垂剖视图(实施例1和其它专利文献所记载的罩形状的比较图),图6是从侧面观察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罩和电梯轿厢而成的铅垂剖视图。上述图是与门17垂直的铅垂剖视图。
在图4中,在以与门17垂直的铅垂剖面观察时,配置于电梯轿厢13的上部的罩21在罩21的上部的门17侧的端部具有门侧圆角部22,在罩21的上部的门相反侧(与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门相反侧圆角部23。在此,门侧圆角部22的高度尺寸H1比门相反侧圆角部23的高度尺寸H2短。另外,门侧圆角部22的水平方向尺寸L1比门相反侧圆角部23的水平方向尺寸L2短。此外,在罩21的上部具有将门侧圆角部22与门相反侧圆角部23连结起来的水平的直线部24。而且,如图6所示,罩21设置于电梯轿厢13的上部,更具体而言,罩21借助未图示的振动吸收体、连结构件而被支承在电梯轿厢13上。
接着,使用图5,对实施例1的罩形状与其它专利文献所记载的罩形状进行比较并说明。在图5中,将本实施例的罩表示为罩21(实线),将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罩表示为罩21A(虚线),将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罩表示为罩21B(虚线)。
在罩21A中,没有在门17侧设置圆角部,因此设为流线形,使得空气的流动不发生剥离,并且当想要确保在罩21A内存放设备20的空间时,如图5所示,罩21A需要由从门相反侧到门侧平缓的曲线构成。其结果是,在罩21A的情况下,当与罩21进行比较时,存在罩的高度变高这一问题。此外,在罩21A中,由于没有在门17侧设置圆角部,因此尽管在门17侧发生空气流动的剥离而产生的振动、噪音不会太大,但仍需顾虑上述情况。与此相对,在罩21中通过设置有门侧圆角部22,从而即便在门17侧也能够降低空气流动的剥离。
在罩21B中,由从电梯轿厢13的中心朝向门侧和门相反侧分别平缓的曲线构成。因而可知,与罩21A不同,即便在门17侧也能够降低空气流动的剥离,但是在门17侧无法获得足够存放设备20的罩21B的高度。
与此相对,本实施例的罩21在罩21的上部具有将门侧圆角部22与门相反侧圆角部23连结起来的水平的直线部24,因此若以罩高度进行比较,则罩21位于罩21A与罩21B的中间,通过该水平的直线部24,能够将设备20存放在罩21内。此外,由于使门侧圆角部22的尺寸小于门相反侧圆角部23的尺寸,因此能够确保在门17侧的水平的直线部24较长,能够充分地确保将设备20存放在罩21内的空间。另外,通过设置有门侧圆角部22,即便在门17侧也能够降低空气流动的剥离。
接着,使用图6,对电梯轿厢13在升降通道10内持续上升时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电梯轿厢13上的空气首先与构成罩21的顶部的直线部24发生碰撞,然后沿着罩21朝向门侧或门相反侧流下。朝向门侧的空气沿着门侧圆角部22以及侧板19流下。另外,朝向门相反侧的空气沿着门相反侧圆角部23以及侧板19流下。通常在电梯装置中,由于存在乘客的上下,因此门17侧与升降通道10的升降通道壁之间的距离W1较窄,门相反侧与升降通道10的升降通道壁之间的距离W2较宽。因而,为了使碰撞到电梯轿厢13的空气流向作为较宽空间的门相反侧,将门相反侧圆角部的尺寸H2、L2设定为比门侧圆角部22的尺寸H1、L1长。
在此,为了使碰撞到电梯轿厢13的空气流向作为较宽空间的门相反侧,优选门相反侧圆角部23的高度尺寸H2为门侧圆角部22的高度尺寸H1的四倍以上的长度,并且门相反侧圆角部23的水平方向尺寸L2为门侧圆角部22的水平方向尺寸L1的四倍以上的长度,但并非一定局限于此。根据电梯轿厢13与升降通道壁之间的距离W1、W2以及并列设置有两台以上的电梯装置时的电梯轿厢13彼此的距离,适当地决定各尺寸。
另外,门侧圆角部22的尺寸与仅因加工的关系而产生的微小的圆角部不同,具有能够降低空气流动的剥离的程度的尺寸。例如,优选高度尺寸H1为50mm~500mm且水平方向尺寸L1为50mm~500mm,更优选高度尺寸H1为200mm~300mm且水平方向尺寸L1为200mm~300mm,但只要是能够降低空气流动的剥离的程度的尺寸即可,并非一定局限于此。
无论空气朝向哪个方向流动,通过圆角部(门侧圆角部22、门相反侧圆角部23)的效果,使空气的流动难以剥离,其结果是,剥离后的区域P比没有角圆角部的情况小。因此,能够降低电梯轿厢13的空气阻力、振动、以及噪音。
如此,根据实施例1所示的罩21,利用设置于罩21的门侧圆角部22、门相反侧圆角部23而能够降低空气流动的剥离,因此能够降低作用于电梯轿厢的流体力,从而能够降低电梯轿厢的摇晃、轿厢内的噪音。此外,在以与门17垂直的铅垂剖面观察时,具有将门侧圆角部与门相反侧圆角部连结起立的水平的直线部24,由此能够确保罩内的容积较大,因此能够配置气压调整装置等设备20。
实施例2
接着,使用图7,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从侧面观察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罩和电梯轿厢而成的铅垂剖视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电梯轿厢13的下部还配置有将罩21上下翻转而成的形状的罩21C。
如实施例1的图6那样,在电梯轿厢13的下部未配置罩21C的情况下,当电梯轿厢13上升时,电梯轿厢13上的空气沿着罩21以及侧板19流下,但是在侧板19的末端,由于空气的惯性力而使空气无法沿着电梯轿厢13流动,从而导致空气流动的剥离。由于该剥离,在电梯轿厢13的下侧产生低压部作为剥离的区域Q,这种情况有可能引起电梯轿厢13的空气阻力、摇晃、以及噪音的恶化。
于是,如图7所示,通过在电梯轿厢13的下部设置与罩21相同的罩21C,而将侧板19的末端与罩21C顺畅地连接,使顺着侧板19流下的空气沿着罩21C流动,由此能够使剥离的区域Q比搭载罩21C之前小。
实施例3
接着,使用图8,对实施例3进行说明。图8是从侧面观察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罩和电梯轿厢而成的铅垂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将罩21C的高度尺寸H4设定为比罩21的高度尺寸H3长。
在图7中,在电梯轿厢13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有罩21、21C的情况下,在罩21、21C与电梯轿厢13的连接部附近,产生作为低压区域的流动剥离的区域P、Q。在电梯轿厢13的上方和下方,该剥离的区域P、Q的压力的大小不同。
电梯轿厢13的上方的空气沿着罩21流下,在罩21与电梯轿厢13的连接部附近,空气的流动从电梯轿厢13的表面剥离后,重新附着到电梯轿厢的壁面上。另一方面,电梯轿厢13的下方的空气沿着电梯轿厢13的壁面流下,但是在从电梯轿厢13与罩21C的连接部附近起的下游位置,由于空气惯性的影响,使得空气没有沿着罩21C的壁面流动而是发生剥离。
因此,电梯轿厢13下方的剥离的区域Q的范围比电梯轿厢13上方的剥离的区域P的范围宽。
于是,如图8所示,根据该剥离的区域P、Q的压力的大小,将下侧的罩21C的高度尺寸设为比电梯轿厢13的上侧的罩21的高度尺寸H3长,使空气容易沿着下侧的罩21C流动,从而减小电梯轿厢13下侧的剥离的区域Q。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提供比实施例2舒适的电梯轿厢13。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局限于此,在升降通道10的下侧尺寸受到制约而上侧尺寸具有余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电梯轿厢13的上侧的罩21设为比下侧的罩21C长。
实施例4
接着,使用图9,对实施例4进行说明。图9是从侧面观察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罩和电梯轿厢而成的铅垂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电梯轿厢13、罩21、以及罩21C的表面粘贴具有细微凹凸的吸音材料25来作为具有吸音功能的构件。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在电梯轿厢13、罩21、以及罩21C中都设置有吸音材料25,但也可以仅在电梯轿厢13或仅在罩21中设置吸音材料25,或者仅在各构件的一部分中设置吸音材料25。另外,作为该吸音材料25而具有各种材料,能够使用软毛或无纺布等。空气所包含的紊乱通过进入吸音材料25而衰减,从而能够降低物体表面的压力变动,因此能够降低噪音。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的结构只是一例,本发明在不剥离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另外,只要彼此不矛盾,也能够组合使用各个实施例所说明的结构。

Claims (7)

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在升降通道内上升或下降来运送乘客的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轿厢具有供所述乘客进出的门、以及配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上部的罩,
在以与所述门垂直的铅垂剖面观察所述罩时,在所述罩的上部的门侧的端部具有门侧圆角部,在所述罩的上部的门相反侧的端部具有门相反侧圆角部,所述门相反侧圆角部的高度尺寸比所述门侧圆角部的高度尺寸长,并且所述门相反侧圆角部的水平方向尺寸比所述门侧圆角部的水平方向尺寸长,并且在所述罩的上部具有将所述门侧圆角部与所述门相反侧圆角部连结起来的水平的直线部,在所述罩的所述门侧具有与所述门侧圆角部连接的铅垂的直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相反侧圆角部的高度尺寸为所述门侧圆角部的高度尺寸的四倍以上的长度,并且所述门相反侧圆角部的水平方向尺寸为所述门侧圆角部的水平方向尺寸的四倍以上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侧圆角部的高度尺寸为50mm~500mm,并且所述门侧圆角部的水平方向尺寸为50mm~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下部还设置有上下翻转后的形状的所述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下部的罩的高度尺寸比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上部的罩的高度尺寸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梯轿厢或所述罩的表面上粘贴具有吸音功能的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的内部存放有设备。
CN201510446033.3A 2014-11-13 2015-07-27 电梯装置 Active CN1061855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0291 2014-11-13
JP2014230291A JP6397732B2 (ja) 2014-11-13 2014-11-13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5550A CN106185550A (zh) 2016-12-07
CN106185550B true CN106185550B (zh) 2019-01-01

Family

ID=56069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6033.3A Active CN106185550B (zh) 2014-11-13 2015-07-27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97732B2 (zh)
CN (1) CN1061855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8855A1 (ja) * 2019-01-17 2020-07-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0979A (en) * 1991-03-06 1993-06-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vator
JPH05338966A (ja) * 1992-06-11 1993-12-21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整風装置
JPH06329372A (ja) * 1993-03-22 1994-11-29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H10279230A (ja) * 1997-03-29 1998-10-20 Lg Ind Syst Co Ltd カバー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ー
CN1245137A (zh) * 1998-08-17 2000-02-2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降低高速行驶的电梯轿厢的风噪音和振动的装置
CN1759062A (zh) * 2003-03-18 2006-04-1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
CN101139064A (zh) * 2006-09-04 2008-03-1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
CN101920888A (zh) * 2008-11-07 2010-12-2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2011162323A (ja) * 2010-02-10 2011-08-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2116142U (zh) * 2011-06-21 2012-01-18 林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
CN104093659A (zh) * 2012-01-31 2014-10-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8815B2 (ja) * 1992-03-09 1999-06-02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整風装置
JP2001302150A (ja) * 2000-04-14 2001-10-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装置
JP5885172B2 (ja) * 2012-04-11 2016-03-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4144854A (ja) * 2013-01-29 2014-08-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0979A (en) * 1991-03-06 1993-06-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vator
JPH05338966A (ja) * 1992-06-11 1993-12-21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整風装置
JPH06329372A (ja) * 1993-03-22 1994-11-29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H10279230A (ja) * 1997-03-29 1998-10-20 Lg Ind Syst Co Ltd カバー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ー
CN1245137A (zh) * 1998-08-17 2000-02-2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降低高速行驶的电梯轿厢的风噪音和振动的装置
CN1759062A (zh) * 2003-03-18 2006-04-1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
CN101139064A (zh) * 2006-09-04 2008-03-1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
CN101920888A (zh) * 2008-11-07 2010-12-2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2011162323A (ja) * 2010-02-10 2011-08-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2116142U (zh) * 2011-06-21 2012-01-18 林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
CN104093659A (zh) * 2012-01-31 2014-10-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5550A (zh) 2016-12-07
JP2016094269A (ja) 2016-05-26
JP6397732B2 (ja) 2018-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166652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
CN107250023B (zh) 电梯
CN107539858A (zh) 电梯
WO2015025396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6185550B (zh) 电梯装置
JPWO2007069311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84077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6853940B (zh) 电梯装置
JPWO2007122702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4803256B (zh) 电梯装置
CN102344075B (zh) 电梯
CN104860168B (zh) 电梯设备
JP6432926B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14118013A1 (en) Elevator
JP6095020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3276966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6044471B (zh) 电梯装置
JP417245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475010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4773634B (zh)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CN107337055A (zh) 电梯装置
JP6684473B2 (ja) 複数の釣合い錘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
CN105452141B (zh) 电梯装置
CN104229605B (zh) 平衡重以及电梯设备
JP465610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