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9064A - 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9064A
CN101139064A CNA2007101469651A CN200710146965A CN101139064A CN 101139064 A CN101139064 A CN 101139064A CN A2007101469651 A CNA2007101469651 A CN A2007101469651A CN 200710146965 A CN200710146965 A CN 200710146965A CN 101139064 A CN101139064 A CN 1011390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itude
fan housing
mentioned
cab
elevator c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69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9064B (zh
Inventor
石塚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39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90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90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90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6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imbalance, e.g. passengers on the same side
    • B66B11/028Active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1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在轿箱(1)停止在特定的楼层的乘梯区域的状态下,调风罩(7)被维持在第1姿态。在轿箱(1)开始下降时,受风面(12a)受到来自下方的风压,受风板(12)以轴部件(11)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由此,支持部件(13)也同方向旋转且辊(14)在保持与内面部(7d)抵接的状态下向下方移动。因此,调风罩(7)以旋转轴(9)为中心顺时针旋转从而使姿态转换到第2姿态。由此,能够不引起行驶性能下降以及噪音增大地使安全性提高。

Description

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高层建筑物所设置的电梯系统中高速行驶的电梯轿箱的调风(air rectifying)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物所设置的电梯系统中,为了降低对高速行驶的轿箱的空气阻力,在轿箱的箱顶上部以及箱底下部安装有调风罩(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5-78064号公报)。
图10是表示以往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轿箱101的箱顶上部以及箱底下部安装有调风罩102。该调风罩102形成有平坦状的前面部102a,以便使其具有作为在轿箱101的停靠位置较大偏移等情况下用于防止乘客落到井道侧的挡板的功能。
但是,在电梯维护作业时,如图10所示,存在轿箱101位于站立在乘梯层的一端的维护作业员M的上方的情况。该状态为锐利的下端部102b朝向维护作业员M的危险状态,如果在轿箱101的下降中维护作业员M向井道侧探出身体,就可能发生重大事故。在发生地震等灾害时,在轿箱101在楼层间停止并且乘梯门打开、乘客向井道侧探出身体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同样的危险状态。
作为使这种危险状态不发生的对策之一可以考虑的是,将调风罩102的形状做成如下的形状,即、使前面部102a沿下端部102b离开乘梯区域的方向(图10中的右方向)从垂直面稍稍倾斜。如果做成这样的形状,例如即使维护作业员M或乘客向井道侧探出身体,与身体接触的不是锐利的下端部102b而是倾斜的平坦的前面部102a,所以可以提高对于维护作业员M或乘客的安全性。
但是,当如上所述地使调风罩102成为提高安全性的形状时,轿箱101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增大,行驶性能降低并使噪音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可以不导致行驶性能的降低和噪音的增大、且能提高安全性。
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调风罩,可旋转地安装于轿箱,以便可取得平坦状前面部相对于垂直面成为其前端向离开乘梯区域侧倾斜的状态的第1姿态、以及该平坦状前面部成为与垂直面平行的状态的第2姿态;第1姿态维持单元,在轿箱停止时将调风罩维持在第1姿态;第2姿态维持单元,在轿箱升降时将调风罩维持在第2姿态。
并且,本发明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装置中,第1姿态维持单元是在轿箱停止时将调风罩维持在第1姿态的弹簧部件;第2姿态维持单元是基于轿箱下降时受到的下降时风压来抵抗弹簧部件的弹力从而将调风罩维持在第2姿态的受风板。
并且,本发明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装置中,调风罩由罩主体部和可向该罩主体部的内侧收纳的被收纳部构成;在调风罩被维持在第1姿态的状态下,被收纳部被向罩主体部的内侧收纳,在调风罩被维持在第2姿态的状态下,被收纳部从罩主体部向乘梯区域侧突出。
并且,本发明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装置中,还设置有调风辅助罩,该调风辅助罩在调风罩被维持在第1姿态的状态下被收纳在该调风罩内部,在调风罩被维持在第2姿态的状态下从该调风罩向下方突出。
并且,本发明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装置中,还设置有阻尼器单元,抑制调风罩从第2姿态向第1姿态的转换。
并且,本发明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装置中,第1姿态维持单元和第2姿态维持单元是通用的电动机。
并且,本发明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装置中,还包括高速行驶可否判断单元,用于检测从轿箱停止时向轿箱下降时的转换时的调风罩的旋转角,并在该旋转角未达到规定值时禁止电梯的高速行驶。
并且,本发明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装置中,还包括调风罩安装状态异常监视单元,用于监视有无与调风罩的安装状态有关的异常,并在检测到异常时停止电梯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的结构的局部剖面的侧视图,图1(b)是表示同一局部剖面的后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受风板12以及辊14的轴部件11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轿箱在停止时的说明图,图3(b)是表示同一轿箱在下降时的说明图。
图4(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轿箱在停止时的结构以及动作的说明图,图4(b)是表示同一轿箱在下降时的说明图。
图5(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轿箱在停止时的结构以及动作的说明图,图5(b)是表示同一轿箱在下降时的结构以及动作的说明图。
图6(a)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轿箱在停止时的结构以及动作的说明图,图6(b)是表示同一轿箱在下降时的结构以及动作的说明图。
图7(a)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轿箱在停止时的结构以及动作的说明图,图7(b)是表示同一轿箱在下降时的结构以及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的结构的局部剖面的侧视图,图1(b)是表示同一局部剖面的后视图。
在图中,轿箱1具有门2、箱顶部3和箱底部4,门2面向乘梯层5。在箱顶部3上以固定的状态安装有调风罩6,另一方面,在箱底部4的下方可旋转地安装有调风罩7。当然,调风罩6也可以可旋转地安装。以下,主要对只有箱底下部侧的调风罩7可旋转的结构进行说明。
调风罩7具有平坦的前面部7a、下端部7b、开口部7c和内面部7d。在箱底部4的下面上固定有支持部件8,通过该支持部件8支持旋转轴9。在该旋转轴9的两端部固定有调风罩7。
在箱底部4的下面上固定有支持部件10的一端侧,在其另一端侧通过轴部件11安装有具有受风面12a的受风板12。在该轴部件11上通过支持部件13还设置有多个辊14。
图2是表示这些受风板12以及辊1的轴部件11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如图所示,在受风板12上形成有细长的一对脚部12b,该脚部12b的端部通过纵长形状的开口部7c并插入调风罩17内部,并被安装在轴部件11上。
如图1(a)所示,辊14为与内面部7d抵接的状态。当受风板12从该状态被抬起、并以轴部件11为中心逆时针旋转时,支持部件13也向同方向旋转,辊14在保持与内面部7d抵接的状态下向下方移动。因此,调风罩7以旋转轴9为中心顺时针旋转角度θ,从由实线箭头表示的位置A向由双点划线箭头表示的位置B移动。
在上述位置A上,调风罩7成为如下状态:平坦状前面部7a相对于垂直面(例如,乘梯层5的侧面5a),下端部7b向离开乘梯层5的一侧倾斜角度θ。在本说明书中,将该状态称为“第1姿态”。
另一方面,在上述位置B上,调风罩7为平坦状前面部7a与上述垂直面平行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将该状态称为“第2姿态”。
虽然在图1(a)中省略了图示,但在支持部件8和旋转轴9之间安装有对于调风罩7常时提供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的弹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弹簧部件作为将调风罩7维持在第1姿态的单元起作用。另外,这种弹簧部件除了插在支持部件8和旋转轴9之间从而向旋转轴9提供旋转力之外,还可以安装在箱底部4的下面和内面部7d之间,并具有向上方提拉内面部7d的拉力。另外,在箱底部4的下方或侧面的适当位置上设置有用于阻止调风罩7多余的旋转的限制部件。
受风板12通过在轿箱1下降时受风面12a受到的来自下方的风压,可以使处于第1姿态的调风罩7抵抗上述弹簧部件的弹力而转换到第2姿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降时受到风压的状态的受风板12作为将调风罩7维持在第2姿态的单元起作用。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轿箱在停止时的说明图,图3(b)是表示同一轿箱在下降时的说明图。在轿箱1停止在特定楼层的乘梯区域的状态下,如图3(a)所示,调风罩7通过上述弹簧部件的弹力被维持在第1姿态。
然后,当轿箱1开始下降时,受风面12a受到来自下方的风压C。随着下降速度的增加,该受风面12a受到的风压也逐渐增大,当风压增加到一定水平时,受风板12的一端侧被抬起、以轴部件11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由此,支持部件13也向同方向旋转,且辊14在保持与内面部7d抵接的状态下向下方移动。因此,调风罩7以旋转轴9为中心抵抗弹簧部件的弹力地顺时针旋转,并如图3(b)所示那样向第2姿态转换。
轿箱1在调风罩7被维持在第2姿态的状态下在楼层间下降,并向目的层移动。并且,当接近目的层的乘梯区域附近且减速到一定速度以下时,受风面12a受到的风压也减小。因此,对于调风罩7,与受风板12要维持在第2姿态的力相比,弹簧部件要返回第1姿态的力较大。由此,受风板12顺时针旋转并且辊14向上方移动,并在轿箱1在下一目的层停止的时刻,调风罩7如图3(a)所示地再次返回到第1姿态。
另外,调风罩7的开口部7为纵长形状,开口面积并不是那么大,但在将调风罩7维持在第2姿态的状态下轿箱1以高速下降时,可能产生很大的风噪音。在此,如图3(b)的双点划线所示,通过在受风板12上安装开口部闭塞部件15,由此成为闭塞该开口部7c从而可以防止产生风噪音的结构。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由于在轿箱1停止时,通过弹簧部件的弹力将调风罩7维持在第1姿态,所以可以提高在维护时对于维护作业员或在发生灾害时对于乘客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在轿箱1的下降中利用受风板12受到的风压将调风罩7维持在第2姿态,所以可以防止空气阻力变大,并可以防止行驶性能的降低以及噪音的增大。这样,由于作为将调风罩7维持在第1姿态的单元使用弹簧部件,作为将调风罩7维持在第2姿态的单元使用受到下降时的风压的受风板12,所以成为可以实现节能化的结构。
(第2实施方式)
图4(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在轿箱停止时的调风罩7A的状态,图4(b)是表示同一轿箱在下降时的调风罩7A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调风装置7A由罩主体部16和可向该罩主体部16的内侧收纳的被收纳部17构成。罩主体部16与第1实施方式的调风罩17相同,具有前面部16a、下端部16b、开口部16c和内面部16d。但是,前面部16a的面积比前面部7a的小,在前面部16a的下方形成有用于将被收纳部17收纳到罩内部的开口部。
并且,在前面部16a的下端侧通过铰链部件18自由旋转地安装有被收纳部17的前端部。在该铰链部件18上安装有与安装在旋转轴9上的相同的弹簧部件。因此,被收纳部17被常时赋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被收纳部17在轿箱停止时成为被收纳在罩主体部16内侧的状态。另外,在罩主体部16内部设有用于限制被收纳部17多余的转动动作的限制部件。
被收纳部17具有前面部17a以及内面部17b,如图4(a)所示,前面部17a成为比前面部16a倾斜更大的状态。因此,与该前面部17a的倾斜状态相对应,下端部16b也成为比第1实施方式的下端部7b更离开乘梯区域的状态。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第2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在轿箱1停止在某楼层的乘梯区域的状态下,如图4(a)所示,被收纳部17被收纳在罩主体部16内侧,调风罩7A通过上述弹簧部件的弹力被维持在第1姿态。
然后,当轿箱1开始下降时,受风面12a受到来自下方的风压。随着下降速度的增加,该受风面12a受到的风压也逐渐增大,当达到一定水平以上的风压时,受风板12的一端被抬起,并以轴部件11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由此,支持部件13也向同方向旋转,且辊14在保持与内面部16d抵接的状态下向下移动。因此,罩主体部16以旋转轴19为中心,抵抗安装于旋转轴9的弹簧部件的弹力顺时针旋转。
当辊14到达铰链部件18附近的内面部16d的下端位置时,前面部16a成为与垂直面平行的状态,罩主体部16不再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但是,辊14此时抵接于内面部17b且继续向下方移动。由此,被收纳部17以铰链部件18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并如图4(b)所示,被收纳部17成为从罩主体部16的开口部向乘梯区域侧突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由前面部16a以及前面部17a形成连续的平坦面,由罩主体部16以及被收纳部17的两个部件构成的调风罩7A,使姿态从第1姿态转换到第2姿态。
轿箱1在调风罩7A被维持在第2姿态的状态下在楼层间下降,并向下一目的层移动。并且,当接近目的层的乘梯区域附近、并被减速到一定速度以下时,受风面12a受到的风压也变小。因此,通过安装于旋转轴9以及铰链部件18的弹簧部件的弹力,使受风板12顺时针旋转并且使辊14向上方移动。由此,首先通过安装于铰链部件18的弹簧部件的弹力使被收纳部17再次被收纳到罩主体部16内。
然后,通过安装于旋转轴9的弹簧部件的弹力使将被收纳部17收纳于内侧的罩主体部16逆时针旋转。由此,在轿箱1在下一目的层停止时,调风罩7A如图4(a)所示再次返回到第1姿态。
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可以使调风罩7A的第1姿态中的下端部16b的位置进一步离开乘梯区域侧,并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于在维护时的维护操作员或在发生灾害时的乘客的安全性。
另外,由于可以缩短从箱底部4到下端部16b的距离,所以还能得到增大在井道下部的地坑进行维护作业时的作业空间的副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图5(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在轿箱停止时的调风罩7B的状态,图5(b)是表示同一轿箱在下降时的调风罩7B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调风罩7B具有调风辅助罩19,该调风辅助罩19在第1姿态时被收纳于内部、在第2姿态时向下方突出。该调风罩7B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调风罩7大致相同的形状,具有前面部7Ba、下端部7Bb、开口部7Bc和内面部7Bd,但是在下端部7Bb附近还具有调风辅助罩19可穿过的大小的开口部7Be。
在调风辅助罩19的上部设有销部件20,该销部件20插通通过焊接等固定在内面部7Bd上的安装座21。销部件20在前端部形成有头部20a,在该头部20a和安装座21之间插有螺旋弹簧22。
螺旋弹簧22具有相对于安装座21将头部20a顶起的弹力,调风辅助罩19通过该弹力拉起,并在轿箱停止时收纳于调风罩7B内。辊14成为与内面部7Bd抵接、并且与头部20a抵接的状态。
下面,对上述结构的第3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在轿箱1停止在某楼层的乘梯区域的状态下,如图5(a)所示,通过安装于旋转轴9的弹簧部件的弹力使调风罩7B维持在第1姿态。此时,调风辅助罩19通过螺旋弹簧22的弹力被拉起,并成为收纳在调风罩7B内部的状态。
然后,当轿箱1开始下降时,受风面12a受到来自下方的风压。随着下降速度的增加,该受风面12a受到的风压也逐渐增大,当达到一定水平以上的风压时,受风板12的一端侧被抬起,并以轴部件11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由此,支持部件13也向同方向旋转,且辊14在保持与内面部7Bd以及头部20a抵接的状态下向下方移动。
因此,调风罩7B以旋转轴9为中心、抵抗安装于旋转轴9的弹簧部件的弹力地顺时针旋转,与此同时,调风辅助罩19抵抗螺旋弹簧22的弹力下降。即,如图5(b)所示,调风罩7B使姿态从第1姿态转换到第2姿态,调风辅助罩19成为从开口部7Be向下方突出的状态。
轿箱1在调风罩7B被维持在第2姿态的状态下、且在调风辅助罩19向下方突出的状态下在楼层间下降,并向下一目的层移动。并且,当接近目的层的乘梯区域附近且被减速到一定速度以下时,受风面12a受到的风压也变小。因此,通过安装在旋转轴9的弹簧部件的弹力以及螺旋弹簧22的弹力,受风板12顺时针旋转并且辊14向上方移动。由此,在轿箱1停止在下一目的层时,如图5(a)所示,调风罩7B再次返回到第1姿态,并且调风辅助罩19被收纳于调风罩7B内部。
根据上述第3实施方式,由于在轿箱下降时调风辅助罩19成为向下方突出的状态,调风罩7B的流线型形状2阶段地进行转换,所以能够得到更优良的调风效果。另外,由于该调风辅助罩19在轿箱停止时被收纳在调风罩7B内部,所以不需要事先较大地确保在升降路下部的地坑中进行维护作业时的作业空间。
(第4实施方式)
图6(a)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在轿箱停止时的调风罩7的状态,图6(b)是表示同一轿箱在下降时的调风罩7的状态。
图6与图3不同的点是,在箱底部4下面和受风板12之间插有阻尼器23。该阻尼器23具有抑制逆时针旋转的受风板12向顺时针方向返回的功能。
如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那样,当轿箱1开始下降且下降速度增加时,受风面12a受到风压从而受风板12逆时针旋转,并使调风罩7抵抗弹簧部件的弹力从第1姿态转换到第2姿态。并且,当轿箱1在下一目的层附近减速时,受风面12a受到的风压减弱,调风罩7通过弹簧部件的弹力再次返回到第1姿态。
受风板12的这种作用以受风面12a受到的风压与轿箱1的下降速度成比例为前提。但是,实际上受风面12a受到的风压并不一直与轿箱1的下降速度成比例。由此,虽然在轿箱1的下降途中还未减速,但调风罩7可能由于弹簧部件的弹力而返回到第1姿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阻尼器23有效地起作用,即使受风面12a受到的风压瞬间显著减小,也可以抑制调风罩7从第2姿态转换到第1姿态。即,能够避免调风罩7在第2姿态和第1姿态之间频繁地切换,对行驶性能产生障碍,并且能够避免成为噪音增大的原因的现象发生。
(第5实施方式)
图7(a)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在轿箱停止时的调风罩7C的状态,图7(b)是表示同一轿箱在下降时的调风罩7C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省略第1实施方式中的安装于受风板12、辊14和旋转轴9的弹簧部件等部件,取而代之设置旋转驱动旋转轴9的电动机2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姿态维持单元以及第2姿态维持单元由1台电动机24构成。
如上述第4实施方式所述的那样,由于一些条件井道内的风压显著变动,可能存在受风板12的动作不稳定的情况。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省略图示的电梯控制装置通过根据轿箱1的运转情况来控制电动机24,由此不论井道内的风压如何变动,都能稳定切换调风罩7C的姿态。
(第6实施方式)
图8是第6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的构成图。本实施方式为在第1实施方式中的调风罩7的内部设置用于检测旋转轴9的旋转角的旋转角检测器25,并且在电梯控制装置26内设置判断是否可使轿箱1高速行驶的高速行驶可否判断单元27。另外,旋转角检测器25可以是对旋转轴9的旋转角达到规定值的情况进行检测的限位开关等接触式检测器、或者光学传感器等非接触式检测器中的任意一种。
调风罩7频繁反复进行第1姿态和第2姿态之间的姿态切换动作,因此,安装于受风板12、辊14和旋转轴9的弹簧部件等必然发生老化。由此,当经过一定程度的时间时,旋转轴9的旋转角度可能不一定与轿箱1的运转状态正确地对应。
例如,即使轿箱1开始下降且下降速度达到一定值,调风罩7的姿态也没有被完全地切换到第2姿态,可能发生以稍微倾斜的姿态下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对高速行驶的轿箱1的行驶性能产生障碍,还成为产生噪音的原因。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高速行驶可否判断单元27根据来自旋转角检测器25的检测信号,判断是否可高速行驶。这样,在高速行驶可否判断单元27判断为不能高速行驶时,电梯控制装置26进行运转控制,使轿箱1以比额定行驶速度低例如10~20%程度的速度行驶。因此,即使调风罩7的姿态不完整也不需要立即停止运转,在维护开始时期之前仍能够以使行驶速度降低的状态对乘客继续服务。
(第7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的结构图。本实施方式为在第1实施方式的调风罩7内部设置限位开关28、29,其触头28a、29a被配置成与罩内面的适当位置接触。这样,成为将调风罩安装状态异常监视单元30安装于电梯控制装置26内的构成,该调风罩安装状态异常监视单元30根据来自这些限位开关28、29的检测信号,进行调风罩7的安装状态有无异常的监视。
如上述第6实施方式所述的那样,由于调风罩7频繁反复进行第1姿态和第2姿态之间的姿态切换动作,所以当经过一定程度的时间时,以产生损伤部位或者在与箱底部4之间夹入异物的情况为起因,可能引起安装状态的异常。当无视这种安装状态的异常而继续运转电梯时,调风罩7可能脱落。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调风罩安装状态异常监视单元30根据来自限位开关28、29的检测信号,常时监视安装状态的异常,从而在发现异常的情况下,使电梯控制装置26立即停止电梯的运转。因此,可以将调风罩7的脱落防止于未然。
如上所示,根据本发明,由于构成为,在轿箱停止时调风罩被维持在安全性良好的第1姿态,在轿箱下降时调风罩被维持在行驶性良好的第2姿态,所以可以不导致行驶性能降低以及噪音增大地提高安全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电梯轿箱在井道内下降时的下侧调风罩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通过在轿箱上侧的调风罩的前端也采样同样的结构,轿箱在井道中上升时也可以减小空气阻力,且能够不导致行驶性能降低以及噪音增大地提高安装性。

Claims (8)

1.一种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风罩,可旋转地安装在轿箱上,以便能够得到平坦状前面部相对于垂直面成为其前端向离开乘梯区域侧倾斜的状态的第1姿态、以及该平坦状前面部成为与垂直面平行的状态的第2姿态;
第1姿态维持单元,在轿箱停止时将上述调风罩维持在上述第1姿态;
第2姿态维持单元,在轿箱升降时将上述调风罩维持在上述第2姿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姿态维持单元是在轿箱停止时将上述调风罩维持在上述第1姿态的弹簧部件;
上述第2姿态维持单元是受风板,该受风板基于轿箱下降时受到的下降时风压来抵抗上述弹簧部件的弹力从而将上述调风罩维持在上述第2姿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风罩由罩主体部和可向该罩主体部的内侧收纳的被收纳部构成;
在调风罩被维持在上述第1姿态的状态下被收纳部被收纳在罩主体部内侧,在调风罩被维持在上述第2姿态的状态下被收纳部从罩主体部向乘梯区域侧突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风辅助罩,在上述调风罩被维持在上述第1姿态的状态下被收纳在该调风罩内部,在上述调风罩被维持在上述第2姿态的状态下从该调风罩向下方突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阻尼器单元,对于上述调风罩抑制从上述第2姿态向上述第1姿态的转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姿态维持单元和上述第2姿态维持单元是通用的电动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速行驶可否判断单元,对从上述轿箱停止时向上述轿箱下降时的转换时的上述调风罩的旋转角进行检测,并在该旋转角未达到规定值时禁止电梯的高速行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风罩安装状态异常监视单元,监视有无关于上述调风罩的安装状态的异常,并在检测到异常时停止电梯的运转。
CN2007101469651A 2006-09-04 2007-09-03 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90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8722/2006 2006-09-04
JP2006238722A JP2008056475A (ja) 2006-09-04 2006-09-04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整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9064A true CN101139064A (zh) 2008-03-12
CN101139064B CN101139064B (zh) 2010-06-09

Family

ID=39191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696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9064B (zh) 2006-09-04 2007-09-03 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056475A (zh)
KR (1) KR20080021562A (zh)
CN (1) CN101139064B (zh)
SG (1) SG14057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1222A (zh) * 2014-12-26 2016-07-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
CN106185550A (zh) * 2014-11-13 2016-12-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7337055A (zh) * 2016-04-28 2017-11-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7857181A (zh) * 2017-12-25 2018-03-30 湖州戴斯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减速安全电梯轿厢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72885B1 (ko) 2008-12-18 2012-08-1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디바이스 식별자를 이용한 디바이스 프로파일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22009351A1 (ja) * 2020-07-08 2022-01-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整風システム
CN115924678A (zh) * 2023-01-07 2023-04-07 贵州航奥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性高的电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57681B1 (ko) * 1997-03-29 2000-07-01 이종수 엘리베이터의 커버장치
SG76644A1 (en) * 1999-02-17 2000-11-21 Inventio Ag Flexible elevator car dome to reduce noises from airflow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5550A (zh) * 2014-11-13 2016-12-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6185550B (zh) * 2014-11-13 2019-01-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5731222A (zh) * 2014-12-26 2016-07-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
CN105731222B (zh) * 2014-12-26 2018-01-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
CN107337055A (zh) * 2016-04-28 2017-11-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7337055B (zh) * 2016-04-28 2019-12-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7857181A (zh) * 2017-12-25 2018-03-30 湖州戴斯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减速安全电梯轿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9064B (zh) 2010-06-09
JP2008056475A (ja) 2008-03-13
KR20080021562A (ko) 2008-03-07
SG140571A1 (en) 2008-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9064B (zh) 电梯轿箱的调风装置
US9359172B2 (en) Elevator rope sway detection and damping
JP508175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保守時安全装置
CA2042753C (en) Elevator safety
EP3366626B1 (en) Elevator safety system and method of monitoring an elevator system
JP4303133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超過速度調整装置
EP3421400B1 (en)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vator systems
JP4913036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A1067838A (en) Elevator system
KR101569002B1 (ko) 엘리베이터 하부 점검용 안전시스템
KR101036020B1 (ko) 산업용 리프트의 추락방지장치
WO2006113153A2 (en) Relative speed and position detection for plural elevator cars in same hoistway
CN117023321B (zh) 一种具有主机防倾倒结构的主动安全监测控制电梯
JP3991657B2 (ja) エレベータ
EP1020393B1 (en) Elevator
CN213387309U (zh) 一种具有非接触式电磁感应探测的升降设备
EP1346942B1 (en) Car upper handrail device of elevator
KR101953817B1 (ko) 승객 및 장애물 감지기능을 포함한 전동차 플랫폼 안전장치
WO2015008345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3483108A1 (en) Elevator safety gear trigger
EP1792868A1 (en) 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 apparatus
JP2009263015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608066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ケーブル異常検知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8021438A (ja) 重力式自動扉
WO2019077645A1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