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3758B - 具有浮动的铸造机支承的带铸造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浮动的铸造机支承的带铸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3758B
CN106163758B CN201580017867.0A CN201580017867A CN106163758B CN 106163758 B CN106163758 B CN 106163758B CN 201580017867 A CN201580017867 A CN 201580017867A CN 106163758 B CN106163758 B CN 1061637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outlet opening
container
casting equipment
metal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78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3758A (zh
Inventor
K·摩根贝泽
C·纳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dred De Fu Steel Band Co Ltds
Original Assignee
Hundred De Fu Steel Band Co Ltd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dred De Fu Steel Band Co Ltds filed Critical Hundred De Fu Steel Band Co Ltds
Publication of CN106163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3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3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3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24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29C41/28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by depositing flowable material on an endless bel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1/52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铸造设备(1),该带铸造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带卷筒(2、3)、在所述带卷筒(2、3)上运行的环形的金属带(4)和容器(5),该容器具有面对所述金属带(4)的且与所述金属带隔开间距的排出开口(6)。在此,所述容器(5)的排出开口(6)鉴于所述排出开口(6)与所述金属带(4)之间的间距(x)相对于所述金属带(4)浮动地支承。备选地,所述容器(5)的排出开口(6)也可以鉴于所述排出开口(6)与所述第一带卷筒(2)之间的间距(x)相对于所述第一带卷筒(2)浮动地支承。所述支承例如可以借助于支承在所述金属带(4)上或所述第一带卷筒(2)上的滑板(9)和/或滚子(10)进行。

Description

具有浮动的铸造机支承的带铸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铸造设备,该带铸造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带卷筒(Bandrolle)、在所述带卷筒上运行的环形的金属带和容器,该容器具有面对所述金属带的且与所述金属带隔开间距的排出开口。
背景技术
这样的布置结构原则上由现有技术已知。所述类型的带铸造设备通常用于制造板形的或薄膜状的材料。所述带铸设备例如用于制造用于照片、LCD屏幕的薄膜或者也用于制造人造石(“Engineered Stone”,工程石)。所使用的带大多由钢制成并且具有经磨光的和/或经抛光的表面。容纳待涂覆的材料的容器或其排出开口刚性地紧固在机架上。为了制造薄膜或板,液态的或糊状的材料通过所述排出开口涂敷到环形带上并且可以由环形带运输地经过不同的加工站、例如硬化站,然后至少部分凝固的材料又从所述环形带抬起。因此,环形带和与此连接的驱动单元在该情况中也是输送装置的部分。
此外,振动可能在环形带的运行中出现,所述振动由驱动装置或作用到金属带上的其他结构组件引起。在带铸造设备中,如下带卷筒经常被驱动,通过该带卷筒,材料浇到带表面上。反之,材料的在带表面上凝固的薄膜的取下经常在与所述带卷筒对置的环形带环绕的带卷筒上进行。特别是由于作为弹簧起作用的环形带,所述取下可能导致在环形带中的振动。
因此,在已知的带铸造设备中不利的是,金属带的不规则性、特别是厚度不均和波度以及带卷筒与圆柱形的偏差以及振动导致所制造的成品的质量的降低,因为所提及的不规则性和偏差在涂敷的薄膜上重新得到。特别是按照现有技术制造的薄膜具有相对高的波度或不均匀的厚度以及不均匀的材料特性。
由JP 2001079864 A和JP 2003039459 A也已知电子地调节铸造装置的排出开口与带铸造设备的带之间的间距。在此,不利的是大的调节技术耗费以及特别是为了快速运动需要相对大功率的驱动装置的事实。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给出一种改进的带铸造设备。特别是如果可能应避免或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降低利用带铸造设备制造的薄膜的不希望的厚度变化和波度。对此的调节技术耗费应避免或至少保持得小。
该任务通过文首提及类型的带铸造设备得以解决,其中,所述容器的排出开口
a)鉴于所述排出开口与所述金属带之间的间距相对于所述金属带或者
b)鉴于所述排出开口与所述第一带卷筒之间的间距相对于所述第一带卷筒浮动地支承。
所述容器或用于所述排出开口的间距保持件例如可以在情况a)中靠置地支承在所述金属带上或者在情况b)中靠置地支承在所述第一带卷筒上。排出开口似乎“浮动”或“悬浮”在假想的空气垫上,该空气垫靠置在金属带或转向滚子上并且具有恒定的厚度。
在此有利的是,所述容器或用于所述排出开口的间距保持件借助于滑板和/或滚子支承,所述滑板和/或滚子在情况a)中靠置在所述金属带上或者在情况b)中靠置在所述第一带卷筒上。
概念“浮动的支承”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则意味着如下支承,该支承至少允许容器的所述排出开口的竖直补偿运动,从而排出开口与金属带之间(情况a)或排出开口与第一带卷筒之间(情况b)的间距尽可能保持恒定。因此,容器的所述排出开口与金属带的支撑部或带卷筒的轴线之间不存在例如通过本身刚性的机架的刚性连接。沿不同于竖直方向的其他方向的运动可以(在一定区域中)允许,但这不是必需的。
通过所提出的措施,容器或其排出开口可以跟随金属带的不规则性、特别是其厚度不均和波度以及带卷筒与圆柱形的偏差和在金属带的运行中的振动。因此,在排出开口与金属带之间的间距和涂敷到金属带上的薄膜的厚度尽可能保持恒定。因此,利用所提出的带铸造设备制造的薄膜质量通过所提及的措施明显地改进。排出开口/容器的支承可以滑动地(例如利用滑板)或滚动地(例如利用滚子)进行。通过浮动的支承,用于保持所述间距的调节技术耗费特别是也可以避免或至少保持得小。
所述“间距”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特别是理解为金属带/带卷筒与排出开口之间的横向间距或法向间距。在金属带的弯曲区段中和/或在转向滚子中,所述间距特别是相应于金属带/转向滚子与排出开口之间的径向间距。
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构造方案和扩展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以及由结合附图的说明得出。
有利的是,所述排出开口相对于所述容器刚性地设置并且所述容器相对于所述金属带或者相对于所述第一带卷筒浮动地支承。以这种方式,得出相对简单的机械构造,特别是当上述容器简单地设置在金属带上方并且排出开口设置在容器的下侧上时。
但也有利的是,所述排出开口与所述容器柔性地连接并且所述排出开口相对于所述金属带或者相对于所述第一带卷筒浮动地支承。在该变型方案中,排出开口鉴于横向于金属带的运动而脱耦,例如其方式为,排出开口设置在与容器连接的软管的端部上。由此,应跟随金属带或第一带卷筒的不平度的物料可以保持得少。由此,为此必需的力也相对小。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容纳待涂覆的材料的容器不是必须必然设置在金属带上方或其附近,尽管这是有利的。所述容器也可以从金属带取下地设置。
在带铸造设备的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出开口设置在构造为转向滚子的第一带卷筒的区域中,所述金属带的方向在所述第一带卷筒处改变。亦即在带铸造设备的该变型方案中,薄膜涂敷在金属带的如下区段中进行,在该区段中,金属带绕转向滚子引导。有利地,所述金属带在那里由于其应力特别平稳地运行。因为金属带与其缠绕角和应力相关地通常不从转向滚子抬起,所以排出开口/容器的支承可以几乎等效地在金属带本身上或在转向滚子上进行。
在上述关联内容中特别有利的是,当从第一转向滚子逆时针旋转的一侧观察第一转向滚子时,所述排出开口设置在从12:00点钟至3:00点钟且包括3:00点钟在内的位置中。由此,上面提及的优点与用于涂敷薄膜的有利情况组合,其方式为,在该布置结构中,不仅利用金属带在转向滚子上的良好靠置,而且利用用于涂敷薄膜的重力。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排出开口设置在构造为辅助支持滚子的第一带卷筒的区域中,所述金属带的方向在所述第一带卷筒处保持相同。亦即在带铸造设备的该变型方案中,薄膜涂敷在金属带的直区段中进行,特别是在金属带的水平区段中进行。为了预防在排出开口的区域中的金属带的过度运动,该金属带在那里通过辅助支持滚子引导。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排出开口或所述容器相对于所述金属带或者相对于所述第一带卷筒可移动地和/或可摆动地支承。在带铸造设备的该变型方案中,排出开口或容器例如借助于轨道或线性导向装置线性地和/或借助于旋转铰链可摆动地支承。在此,支承应这样实施,使得容器/排出开口横向于金属带的运动是可能的。支承特别是有利地进行,使得容器/排出开口能相对于金属带或者相对于带卷筒的圆柱体表面法向地或基本上法向地(亦即在90°±10°的范围内)移动。
在另一种有利的变型方案中,所述带铸造设备包括作用到所述容器和/或所述排出开口上的致动器,该致动器设置用于影响所述容器的排出开口与所述金属带/所述第一带卷筒之间的间距。以这种方式,可以影响利用带铸造设备产生的薄膜的厚度。因此,例如可以制造不同厚度的产品。
在上下文中特别有利的是,所述带铸造设备包括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与所述致动器和间距传感器连接并且设置用于调节所述间距。由此可能的是,利用带铸造设备制造的薄膜的厚度在容器或排出开口不能完全跟随金属带或第一带卷筒的不平度的情况下也保持恒定,这特别是在带速度高的情况下、在金属带/第一带卷筒的不平度相对强的情况下和/或在容器/排出开口对金属带/第一带卷筒的靠置力(Auflagekraft)相对小的情况下可能发生。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带铸造设备包括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所述致动器和薄膜断裂传感器连接并且设置用于当探测到涂敷到所述金属带上的薄膜的断裂时使所述容器或所述排出开口从所述金属带抬起。更确切地说,利用带铸造设备产生的薄膜利用适当的装置从金属带抬起,但所述薄膜在许多情况中是如此薄或柔性的,使得所述薄膜在转向滚子的区域中原则上也保持附着在金属带上。因此,当抬起装置失效时,薄膜可能在环形的金属带上往回运输到容器的排出开口并且堵塞容器开口或者在最差的情况中引起带铸造设备的损坏。然而,利用薄膜断裂传感器可以探测从金属带抬起的薄膜的断裂,并且容器或排出开口可以从金属带抬起,以便避免排出开口的上述堵塞或带铸造设备的损坏。于是,金属带可以接着缓慢地并且以小的制动功率停住,这特别是在金属带和带卷筒的惯性大的情况下是有利的。不言而喻,所述间距调节和薄膜断裂控制也可以(在仪器中)组合。
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变型方案中,所述带铸造设备包括作用在所述容器和/或所述排出开口上的弹簧,该弹簧降低所述容器/所述排出开口对所述金属带/所述第一带卷筒的靠置力。由此,可以以有利的程度降低容器/排出开口对金属带/第一带卷筒的靠置力,由此,提高容器/排出开口的支承部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当该支承部通过滑板实现时。此外,也降低用于作用到容器和/或排出开口上的致动器的调节力和调节时间。由此,可以在合理的能量耗费的情况下实现相对快速反应的调节或薄膜断裂控制。
但也有利的是,所述带铸造设备包括作用在所述容器和/或所述排出开口上的弹簧,该弹簧提高所述容器/所述排出开口对所述金属带/所述第一带卷筒的靠置力。由此,可以以有利的程度提高容器/排出开口对金属带/第一带卷筒的靠置力,由此,避免容器/排出开口从金属带/第一带卷筒抬起,特别是在带速度高的情况下和/或在金属带/第一带卷筒的不平度相对强的情况下。由此,有效地避免利用带铸造设备产生的薄膜的厚度不均。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借助以下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
附图分别示出:
图1示出带铸造设备的示意性示出的实例的侧视图;
图2从上面示出图1中的带铸造设备;
图3示出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容器的排出开口借助于滑板相对于金属带浮动地支承;
图4从前面示出图3中的带铸造设备;
图5示出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容器的排出开口借助于滑板相对于带卷筒浮动地支承;
图6示出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容器的排出开口借助于滚子支承在用于金属带的转向滚子的区域中;
图7示出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容器的排出开口支承在用于金属带的辅助支持滚子的区域中;
图8示出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排出开口与容器柔性地连接;
图9示出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弹簧作用在排出开口上;
图10示出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与间距调节装置连接的致动器作用在排出开口上;
图11示出用于带铸造设备的实例,该带铸造设备具有用于探测薄膜断裂的控制装置;
图12示出用于线性支承容器的实例;
图13示出用于摆动支承容器的实例,以及
图14示出用于借助于平行四边形引导装置支承容器的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指出,在不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标号,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能够按意义转用到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标号的相同部件上。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明、例如上、下、侧向等等也参考直接描述的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转用到新的位置上。此外,所示出的和所描述的不同实施例中的独立特征或特征组合本身也可以是独立的、本发明的或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
图1示出带铸造设备1的示意性示出的实例的侧视图,图2示出其俯视图。带铸造设备1包括第一和第二带卷筒2、3、在这些带卷筒2、3上运行的环形的金属带4以及容器5,该容器具有面对金属带4的且与该金属带隔开间距的排出开口6。注入到容器5中的液态的或糊状的材料通过所述排出开口6涂敷到环形带4上,由此,产生薄膜7。在该薄膜(至少部分凝固地)借助于可选的抬起楔8又从环形带4抬起之前,该薄膜可以由金属带4运输地经过不同的加工站、例如硬化站(未示出)。
金属带4在该实例中由不锈钢制成并且具有经抛光的表面。备选地,金属带4也可以仅具有经磨光的表面。然而,金属带4的不规则性、特别是厚度不均和波度以及带卷筒2、3与圆柱形的偏差和在环形带4的运行中的振动在无其他措施的情况下导致所制造的薄膜7的质量的降低,因为所提及的不规则性和偏差在所述薄膜上重新得到。
因此,容器5的排出开口6鉴于排出开口6与金属带4之间的间距x相对于金属带4浮动地支承(情况a),如这在图3(剖视图)和图4(前视图)中示出。具体而言,容器5借助于滑板9支承,该滑板靠置在金属带4上。以这种方式,容器5和因此在该实例中固定地连接的排出开口6跟随金属带4的表面,由此,即使存在金属带4的偏差和不规则性,间距x在该金属带的运行中仍是恒定或基本上恒定的。利用带铸造设备1制造的薄膜7的质量可以以这种方式决定性地提高。在此,间距x表示距金属带4的横向间距、特别是法向间距。
在图3和4中示出的实例中,容器5支承在金属带4上。但也可设想的是,容器5的排出开口6鉴于排出开口6与第一带卷筒2之间的间距相对于第一带卷筒2浮动地支承,如这在图5中示出(情况b)。具体而言,容器5借助于滑板9支承,该滑板靠置在第一带卷筒2上。以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在金属带4上的由滑板9引起的磨损,或者金属带4的整个宽度可以用于薄膜制造。
也可设想的是,容器5借助于滚子10支承,所述滚子在情况a)中靠置在金属带4上或者在情况b)中靠置在第一带卷筒2上,如这在图6示出。以这种方式,实际上完全避免在金属带4上或在第一带卷筒2上的磨损。
在图3至6中示出的实例中,排出开口6设置在构造为转向滚子的第一带卷筒2的区域中,金属带4的方向在该第一带卷筒处改变。有利地,金属带4在那里由于其应力特别平稳地运行。因为金属带4与其缠绕角和应力相关地通常不从第一转向滚子2抬起,所以排出开口6/容器5的支承可以几乎等效地在金属带4本身上或在转向滚子2上进行。有利的是,当从第一转向滚子逆时针旋转的一侧观察第一转向滚子2时,排出开口6设置在从12:00点钟至3:00点钟且包括3:00点钟在内的位置中。这个范围在图6中以角度α给出。通过所提出的措施,不仅利用金属带4在转向滚子2上的良好靠置,而且利用用于涂敷薄膜的重力。
但也可设想的是,排出开口6设置在构造为辅助支持滚子11的第一带卷筒2的区域中,金属带4的方向在该第一带卷筒处保持相同,如这在图7中示出。在该图中,薄膜涂敷则在金属带4的直区段上进行、特别是在金属带的水平区段上进行。在该实施方式中,辅助支持滚子11阻止金属带4在排出开口6的区域中的过度的竖直运动。
在迄今为止的实例中认为:排出开口6相对于容器5刚性地设置并且容器6相对于金属带4或相对于第一带卷筒2浮动地支承。但是,这非强制性地用于本发明。也可设想的是,排出开口6与容器5柔性地连接并且排出开口6相对于金属带4或相对于第一带卷筒2浮动地支承,如这在图8中示意性示出。具体而言,容器5和排出开口6通过软管12相互连接。不言而喻,也等效地可设想的是容器5与排出开口6之间的其他柔性的连接。
因此,用于排出开口6的间距保持件可以支承在金属带4上(情况a)或第一带卷筒2(情况b)上。用于排出开口6的间距保持件于是借助于滑板9和/或滚子10处于金属带4上或第一带卷筒2上。
在所提及的变型方案中,排出开口6鉴于横向于金属带4的运动与容器5脱耦。由此,跟随金属带4或第一带卷筒2的不平度的物料可以保持得少。以这种方式排出开口6特别良好地跟随金属带4或带卷筒2,或者在带速度高的情况下也仅需要为此相对小的力。
在图8中容器5始终设置在金属带4上。但是,这对于本发明是非强制性必需的。也可设想的是,容器5从金属带4取下地设置。
现在,图9示出一个实例,该该实例中,弹簧13作用在排出开口6上,该弹簧降低排出开口6对金属带4/第一带卷筒2的靠置力。由此,提高排出开口的支承部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当该支承部通过滑板9实现时。等效地,弹簧13也可以作用在容器5上,如果该容器与排出开口6固定地连接的话(也参照图1至7)。
备选地,弹簧13也可以提高容器5/排出开口6对金属带4/第一带卷筒2的靠置力。例如弹簧13的拉力在图9中为此向下指向。通过所提出的措施,避免容器5/排出开口6从金属带4/第一带卷筒2抬起,特别是在带速度高的情况下和/或在金属带4/第一带卷筒2的不平度相对强的情况下。
弹簧13一般可以如示出的那样构造为螺旋弹簧。但也可设想的是,弹簧13在相应的布置结构中构造为螺簧(特别是参照图13和14)。此外,弹簧13不仅可以构造为拉弹簧,而且可以构造为压弹簧、例如构造为气压弹簧。
此外,图10示出带铸造设备1的一种实施方式,该带铸造设备包括作用到排出开口6上的致动器14,利用该致动器可以影响排出开口6与金属带4或第一带卷筒2之间的间距x。以这种方式,可以影响利用带铸造设备1产生的薄膜7的厚度。因此,例如可以制造不同厚度的产品或者补偿滑板9的磨损。致动器14例如可以构造为液压缸、气动缸或者也可以构造为主轴驱动装置。在图10中示出的实例中,致动器14作用在排出开口6上。等效地,致动器14也可以作用在容器5上,如果该容器与排出开口6固定地连接的话(参照图1至7)。致动器14的上支承点特别是可以以距滚子10的轴线的固定间距(或刚性地与滑板9)连接,该滚子或该滑板靠置在金属带4或带卷筒2上。也就是说,致动器14的上支承点于是浮动地支承,由此,利用致动器14调节排出开口6与金属带4或第一带卷筒2之间的(一定程度上恒定的)间距并且通过浮动支承来补偿金属带4或带卷筒2的不规则性。
图10也示出调节装置15,该调节装置与所述致动器14和间距传感器16连接。借助于调节装置15可以调节间距x。由此可能的是,利用带铸造设备1制造的薄膜7的厚度在容器5或排出开口6不能完全跟随金属带4或第一带卷筒2的不平度的情况下也保持恒定。在此,可设想的是致动器14的不仅浮动的、而且固定的支承。在后一种情况中,致动器14可以将滚子10/滑板9特别是从金属带4/带卷筒2抬起,用于保持额定间距x。
在图9中提出的弹簧13一般也可以用于降低用于致动器14的调节力和调节时间,如果弹簧13降低排出开口6/容器5对金属带4/第一带卷筒2的靠置力的话。由此,可以在能量耗费合理的情况下实现相对快速反应的调节或薄膜断裂控制。排出开口6与容器5借助于软管12的柔性连接也有利于这一点,因为要运动的物料相对少。
但是,通过借助于弹簧13提高容器5/排出开口6对金属带4/第一带卷筒2的靠置力也可以降低用于调节装置15的调节耗费,因为容器5/排出开口6由于高靠置力也以少的调节干预良好地跟随金属带4/第一带卷筒2。
现在,图11示出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控制装置17与致动器14和薄膜断裂传感器18连接。借助于控制装置17可能的是,当探测到涂敷到金属带4上的薄膜7的断裂时,将容器5或排出开口6从金属带4抬起。如果抬起装置8失效,这在原则上是可能的,则在环形的金属带4上的薄膜7可以往回运输到容器5的排出开口6并且堵塞该排出开口或者在最差的情况中引起带铸造设备1的损坏。现在,利用薄膜断裂传感器18探测这样的情况,由此,可以避免上面提及的结果。金属带7可以在排出开口6/容器5抬起之后缓慢地且以小的制动功率停住,这特别是在金属带4和带卷筒2、3的惯性大的情况下是有利的。
致动器14的上支承点又可以浮动地支承并且因此以距滚子10的轴线的固定间距(或刚性地与滑板9)连接。但是,致动器14的支承点可以为了用作紧急抬起而特别是也直接紧固在机架上并且在正常运行中例如施加恒定的力到滚子10/滑板9上。为此,致动器14例如可以构造为经压力加载的气动缸或液压缸并且将滚子10/滑板9在正常运行中压到金属带2/带卷筒2上,但在识别出薄膜断裂时使所述滚子/所述滑板从金属带2/带卷筒2抬起。因此,在正常运行中,致动器14类似于图9中的弹簧13起作用。十分普遍地,致动器14当然也可以与弹簧13组合。
此外,可设想的是,浮动支承的致动器14与固定支承的致动器14组合。例如可以利用浮动支承的致动器14调节排出开口6与金属带4或第一带卷筒2之间的间距并且利用固定支承的致动器14实施紧急抬起。特别是可设想的是,两个致动器14是不同的结构型式。例如浮动支承的致动器14可以构造为主轴驱动装置,用于灵敏地调节额定间距,并且固定的致动器14构造为快速反应的气动缸。
排出开口6或容器5一般可以相对于金属带4或相对于第一带卷筒2可移动地和/或可摆动地支承。为此,图12示出线性支承的实例。具体而言,容器5借助于滑块20可竖直移动地支承在固定地装配在机架(未示出)上的轨道19上。当然,轨道19等效地也可能装配在容器5上并且滑块20装配在机架上。例如也可设想的是,容器5利用线性引导装置可移动地支承。
此外,图13示出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容器5借助于杠杆21可旋转地支承。最后,图14示出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容器5借助于通过两个杠杆22和23实现的平行四边形引导装置支承。
容器5/排出开口6的支承一般应允许横向于金属带4的运动。特别是支承有利地这样进行,使得容器5/排出开口6能相对于金属带4或相对于带卷筒2的圆柱体表面法向地或基本上法向地(亦即在90°±10°的范围内)移动。
各实施例示出带铸造设备1的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其中,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本发明的特别示出的实施变型方案,相反,各个实施变型彼此的不同组合也是可能的并且这种变化可能性基于通过本发明对技术手段的教导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之内。因此,通过示出的和描述的实施变型方案的各个细节的组合而可能的全部可设想的实施变型方案也一起包括在保护范围内。
特别是对于所有实施变型方案可以尽可能等效地使用滑板9和/或滚子10。在所有实施变型方案中,支承也可以在金属带4或第一带卷筒2上进行。此外,排出开口6相对于容器5的刚性布置结构备选地利用其柔性连接也能在所有实施变型方案中使用。特别是也要指出的是,在图9至11中示出的实施变型方案可以以任意组合使用。
此外要确定的是,带铸造设备1在实际中也可以包括比所示出的组成部分多或少的组成部分。
最后,按规定要指出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带铸造设备1的构造,该带铸造设备或其组成部分部分未按比例和/或放大和/或缩小地示出。
基于独立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任务可以由说明书得出。
附图标记列表
1 带铸造设备
2 第一带卷筒
3 第二带卷筒
4 金属带
5 容器
6 排出开口
7 薄膜
8 抬起楔
9 滑板
10 滚子
11 辅助支持滚子
12 软管
13 弹簧
14 致动器
15 调节装置
16 间距传感器
17 控制装置
18 薄膜断裂传感器
19 轨道
20 滑块
21 旋转杠杆
22 旋转杠杆
23 旋转杠杆
α 角度
x 间距

Claims (12)

1.带铸造设备(1),该带铸造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带卷筒(2、3),
-在所述带卷筒(2、3)上运行的环形的金属带(4)和
-容器(5),该容器具有面对所述金属带(4)的且与所述金属带隔开间距的排出开口(6),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5)的排出开口(6)鉴于所述排出开口(6)与所述第一带卷筒(2)之间的间距(x)相对于所述第一带卷筒(2)浮动地支承,并且所述容器(5)或用于所述排出开口(6)的间距保持件借助于滑板(9)和/或滚子(10)支承,所述滑板和/或滚子靠置在所述第一带卷筒(2)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铸造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开口(6)相对于所述容器(5)刚性地设置并且所述容器(6)相对于所述第一带卷筒(2)浮动地支承。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铸造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开口(6)与所述容器(5)柔性地连接并且所述排出开口(6)相对于所述第一带卷筒(2)浮动地支承。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铸造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开口(6)设置在构造为转向滚子的第一带卷筒(2)的区域中,所述金属带(4)的方向在所述第一带卷筒处改变。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铸造设备(1),其特征在于,当从第一带卷筒逆时针旋转的一侧观察第一带卷筒(2)时,所述排出开口(6)设置在从12:00点钟至3:00点钟且包括3:00点钟在内的位置中。
6.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铸造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开口(6)设置在构造为辅助支持滚子(11)的第一带卷筒(2)的区域中,所述金属带(4)的方向在所述第一带卷筒处保持相同。
7.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铸造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开口(6)或所述容器(5)相对于所述第一带卷筒(2)可移动地和/或可摆动地支承。
8.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铸造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铸造设备还包括作用到所述容器(5)和/或所述排出开口(6)上的致动器(14),该致动器设置用于影响所述容器(5)的排出开口(6)与所述第一带卷筒(2)之间的间距(x)。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铸造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铸造设备还包括调节装置(15),该调节装置与所述致动器(14)和间距传感器(16)连接并且设置用于调节所述间距(x)。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铸造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铸造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17),该控制装置与所述致动器(14)和薄膜断裂传感器(18)连接并且设置用于当探测到涂敷到所述金属带(4)上的薄膜(7)的断裂时使所述容器(5)或所述排出开口(6)从所述金属带(4)抬起。
11.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铸造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铸造设备还包括作用在所述容器(5)和/或所述排出开口(6)上的弹簧(13),该弹簧降低所述容器(5)/所述排出开口(6)对所述第一带卷筒(2)的靠置力。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铸造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铸造设备还包括作用在所述容器(5)和/或所述排出开口(6)上的弹簧(13),该弹簧提高所述容器(5)/所述排出开口(6)对所述第一带卷筒(2)的靠置力。
CN201580017867.0A 2014-04-02 2015-04-02 具有浮动的铸造机支承的带铸造设备 Active CN1061637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502442014 2014-04-02
ATA50244/2014 2014-04-02
PCT/AT2015/050087 WO2015149104A1 (de) 2014-04-02 2015-04-02 BANDGIEßANLAGE MIT SCHWIMMENDER GIEßERLAGER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3758A CN106163758A (zh) 2016-11-23
CN106163758B true CN106163758B (zh) 2018-01-09

Family

ID=53776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7867.0A Active CN106163758B (zh) 2014-04-02 2015-04-02 具有浮动的铸造机支承的带铸造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126113B1 (zh)
JP (1) JP6721516B2 (zh)
KR (1) KR101906485B1 (zh)
CN (1) CN106163758B (zh)
TW (1) TW201603912A (zh)
WO (1) WO2015149104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33721B (en) * 1983-01-24 1986-10-22 Kao Corp Coating apparatus
CN1487969A (zh) * 2001-01-25 2004-04-07 ��ʿ��Ƭ��ʽ���� 酰化纤维素膜,具功能性薄膜的酰化纤维素膜,及其生产方法
CN101224613A (zh) * 2006-09-06 2008-07-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聚合物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其制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1428B1 (zh) * 1970-12-29 1975-05-01
JPH0640987B2 (ja) * 1985-12-12 1994-06-01 東レ株式会社 浮動型ダイを有するコ−テイング装置
JP2001079864A (ja) 1999-09-14 2001-03-27 Toray Ind Inc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JP4770072B2 (ja) * 2001-06-25 2011-09-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774647B2 (ja) 2001-07-31 2011-09-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JP2011201088A (ja) * 2010-03-24 2011-10-13 Fujifilm Corp 流延ダイ、流延装置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WO2012056619A1 (ja) * 2010-10-26 2012-05-0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流延ダイ、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樹脂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599418B (zh) * 2012-08-27 2017-09-21 百德福鋼帶公司 帶坯連鑄機及其運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33721B (en) * 1983-01-24 1986-10-22 Kao Corp Coating apparatus
CN1487969A (zh) * 2001-01-25 2004-04-07 ��ʿ��Ƭ��ʽ���� 酰化纤维素膜,具功能性薄膜的酰化纤维素膜,及其生产方法
CN101224613A (zh) * 2006-09-06 2008-07-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聚合物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其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26113A1 (de) 2017-02-08
JP2017512684A (ja) 2017-05-25
JP6721516B2 (ja) 2020-07-15
KR101906485B1 (ko) 2018-12-05
WO2015149104A1 (de) 2015-10-08
EP3126113B1 (de) 2018-06-20
TW201603912A (zh) 2016-02-01
CN106163758A (zh) 2016-11-23
KR20160135720A (ko) 2016-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275269A1 (en) Wafer polishing device and method
JP3621832B2 (ja) ウエブ巻取りにおける方法
KR100780912B1 (ko) 테이프 부착 방법 및 테이프 부착 장치
CN103962939B (zh) 研磨装置及研磨方法
KR20130086325A (ko) 웹 도포 장치
EP3120993B1 (en) Adhesive sheet pasting method and adhesive sheet pasting apparatus
CN101111440B (zh) 用于将压紧辊靠放到物料输送辊上的方法和装置
JP2009249139A (ja) 巻取シート状物受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6210561A (ja) シート部材の搬送方法及び搬送装置
TW201532936A (zh) 張力調節裝置及使用其之連續卷材處理方法
CN210160157U (zh) 用于侧向引导通过金属带输送装置运行的金属带的装置
CN106163758B (zh) 具有浮动的铸造机支承的带铸造设备
CN204454022U (zh) 一种双层复合膜材放卷出料装置
CN102254984B (zh) 层叠基板的构图装置
CN104399779A (zh) 一种带钢整形设备
KR101977828B1 (ko) 수지코팅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지코팅방법
JP2007083328A (ja) 平面研磨装置
CN104773597A (zh) 一种双层复合膜材放卷出料装置
TWI762554B (zh) 研磨裝置
JP5347491B2 (ja) 薄膜形成装置
JP5756378B2 (ja) ベルト研磨装置
WO2012165057A1 (ja) 粉末圧延装置
KR20130023683A (ko) 압연제품용 권취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353024B1 (ko) Oled 패널용 스크린 타입 라미네이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미네이팅 방법
CN105858292A (zh) 一种带表面防磨保护的铜卷检验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