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8506A - 压力随动开关 - Google Patents

压力随动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8506A
CN106158506A CN201610575640.4A CN201610575640A CN106158506A CN 106158506 A CN106158506 A CN 106158506A CN 201610575640 A CN201610575640 A CN 201610575640A CN 106158506 A CN106158506 A CN 106158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joint
connector unit
corrugated tub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756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58506B (zh
Inventor
今濑隆则
熊谷洁
汤口史章
小山正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filed Critical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158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8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58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85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5/00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 of a physical condition
    • H01H35/24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 of fluid pressure, by fluid pressure waves, or by change of fluid flow
    • H01H35/32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 of fluid pressure, by fluid pressure waves, or by change of fluid flow actuated by bellow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压力随动开关中,使接头和波纹管以及动作部对主体的组装变得容易,并且,在接头的安装部分不使用盖等而实现小型化。在接头接合波纹管而构成接头单元。接头中,在六棱柱部的接合部侧的根部形成狭缝部。在加强板的底板形成六边形的插通孔,在插通孔嵌合六棱柱部。将动作部嵌入加强板,构成嵌入组件。在加强板形成固定用爪。在支承壳体的底板形成插通孔和切口部。在脊板形成固定用孔。将接头插通插通孔,在狭缝部压入狭缝压入部。将固定用爪插入固定用孔并折弯。对接头的六棱柱部的角部向支承壳体侧进行铆接。

Description

压力随动开关
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其母案的申请号为“2012800389644”,发明名称为“压力随动开关以及接头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冷冻、空气调节用装置等中的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压缩机等起动或停止的压力随动开关,详细而言,涉及具有根据流动于冷冻循环的制冷剂或感温筒的制冷剂的压力来变形的波纹管体,并通过与该波纹管体连动的联杆机构来使开关开/关的压力随动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压力随动开关,例如有特开平10-33478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开关。该压力随动开关具有低压侧波纹管部和高压侧波纹管部。各波纹管部具备盖(波纹管筒体24a、25a),在波纹管筒体的一端固定有接头(流体连接部24d、25d),另一端一体成形有四边形的凸边部24e、25e。盖内收纳有波纹管(波纹管体24f),在该波纹管内经由接头的通孔导入制冷剂。而且,波纹管根据其内部的制冷剂的压力来变形,通过与该波纹管连动的联杆机构,机械开关动作。
另外,各波纹管部的盖(波纹管筒体24a、25a)通过固定用螺丝(紧固螺丝24h、25h)螺纹固定而安装于主体侧单元。
图16是表示与上述专利文献1相同的现有的压力随动开关的接头以及波纹管的固定构造的图。在具有四边形的凸缘部a1的盖a的内侧,通过锡焊、钎焊、焊接等各种接合方法固定有波纹管b。另外,在盖a的端部通过焊接固定有接头c,接头c的通孔导通至波纹管b内。而且,由该盖a、波纹管b以及接头c构成的接头侧单元通过将盖a的凸缘部a1的四角由固定用螺丝d螺纹固定,而安装于主体侧单元。此外,在主体侧单元内,配设有具有与波纹管b连动的联杆机构的动作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3347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或图16所示的现有的压力随动开关中,作为接头及波纹管的固定构造,使用了盖(在专利文献1中为波纹管筒体)和4个螺丝,所以存在花费成本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为,在压力随动开关中改进接头以及波纹管的固定构造,减少成本。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技术方案1的压力随动开关是具备在接头接合有波纹管的接头单元、嵌入上述接头单元的加强板、以及组装上述加强板以及与上述波纹管连动的机械开关的支承壳体,上述压力随动开关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加强板形成有插通上述接头单元的上述接头的插通孔,从上述加强板的里侧将上述接头单元的上述接头插通至上述插通孔,并且,以该加强板被该接头单元和上述支承壳体夹持的方式将该接头压入固定至该支承壳体,从而将该接头单元安装至上述支承壳体。
技术方案2的压力随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压力随动开关中,在上述支承壳体形成有插通上述接头单元的上述接头的插通孔和从该插通孔延伸的矩形的切口部,在上述接头单元的上述接头形成有能够压入上述切口部的外周部分的狭缝压入部的狭缝,经由上述支承壳体的上述插通孔,将上述狭缝压入部压入至上述接头的上述狭缝,从而将上述接头压入固定至上述支承壳体。
技术方案3的压力随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压力随动开关中,在上述支承壳体形成有插通上述接头单元的上述接头的压入孔,将上述接头沿轴线方向压入上述压入孔,从而将上述接头压入固定至上述支承壳体。
技术方案4的压力随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力随动开关中,在上述加强板嵌入上述接头单元及与上述波纹管连动并使上述机械开关动作的动作部。
技术方案5的压力随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力随动开关中,上述接头的上述波纹管侧的根部为棱柱,上述加强板的上述插通孔为与该棱柱匹配的多边形的孔。
技术方案6的压力随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压力随动开关中,在将上述接头单元安装到上述支承壳体的状态下,对上述接头单元的上述接头的棱柱的角部向上述支承壳体侧进行铆接。
技术方案7的压力随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力随动开关中,具备感温筒,在将上述接头单元安装到上述支承壳体的状态下,与上述感温筒连通的毛细管与上述接头单元的上述接头连通。
技术方案8的压力随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力随动开关中,在上述接头单元的上述波纹管的内侧以及/或者外侧具备限制该波纹管的相对于轴线的半径方向的变形的波纹管引导件。
技术方案9的接头单元,是用于技术方案5或者6的压力随动开关的接头单元,其特征在于,成为与上述波纹管接合的接合部分的比上述加强板的上述插通孔的直径大的接合部与构成上述棱柱的根部的棱柱部一体地形成,在上述棱柱部的从上述接合部离开与上述加强板的厚度相应的距离的位置上形成有上述狭缝。
技术方案10的接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接头单元中,在上述波纹管的内侧以及/或者外侧具备限制该波纹管的相对于轴线的半径方向的变形的波纹管引导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压力随动开关,波纹管直接接合于接头,并且,将接头单元组装到加强板,并且,以加强板被接头单元和支承壳体夹持的方式将接头压入固定到支承壳体,从而不像以往需要盖、螺丝,变得小型化。
根据技术方案2的压力随动开关,在技术方案1的效果的基础上,在支承壳体中插通接头的部位为插通孔,所以在该接头的周围整周上存在支承壳体的例如底板的部件,所以支承壳体不会敞开能够保持支承壳体的强度。而且,将狭缝压入部从横方向压入接头的狭缝,所以即使施加接头单元的上下方向(轴线方向)的力,也能够牢固地固定。
根据技术方案3的压力随动开关,在技术方案1的效果的基础上,在支承壳体中插通接头的部位为压入孔,所以在该接头的周围整周上都存在支承壳体的例如底板的部件,所以支承壳体不会敞开能够保持支承壳体的强度。而且,将接头沿轴线方向上压入压入孔,所以接头单元的组装变得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4的压力随动开关,在技术方案1~3中任意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在加强板嵌入接头单元和动作部,所以能够作为这些嵌入组件一体处理,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5的压力随动开关,在技术方案1~4中任意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在加强板的多边形的插通孔嵌合接头的棱柱部的部分,所以能够防止相对于加强板的接头单元的转动,能够可靠地进行固定。
根据技术方案6的压力随动开关,在技术方案5的效果的基础上,在接头单元的安装状态下对接头的棱柱的角部向支承壳体侧进行铆接,所以能够将接头单元进一步可靠地固定到支承壳体。
根据技术方案7的压力随动开关,能够构成具有技术方案1~6中任意一项效果的温度开关。
根据技术方案8的压力随动开关,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效果的基础上,波纹管的半径方向的变形被限制,所以施加于波纹管的负荷变得比较均匀,提高了波纹管的耐压性。
根据技术方案9的接头单元,得到与技术方案5或者6相同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0的接头单元,在技术方案9的效果的基础上,波纹管的半径方向的变形被限制,所以施加于波纹管的负荷变得比较均匀,提高了波纹管的耐压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压力随动开关的由波纹管和接头构成的嵌入组件安装于支承壳体之前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压力随动开关的嵌入组件插通到支承壳体的插通孔的安装中途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压力随动开关的在嵌入组件的狭缝部压入支承壳体的狭缝压入部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压力随动开关的嵌入组件固定于支承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头单元的概略正面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头单元和加强板的立体图。
图7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头单元和动作部嵌入到加强板的嵌入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头单元和动作部嵌入到加强板的嵌入组件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压力随动开关的俯视图、主视图、仰视图、以及卸下外罩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构成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温度开关的压力随动开关的俯视图、主视图、仰视图以及卸下外罩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1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波纹管的内侧设置了波纹管内引导件的接头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12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波纹管的外侧设置了波纹管外引导件的接头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13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波纹管的内侧设置波纹管内引导件并且在外侧设置波纹管外引导件的接头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14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压力随动开关的由波纹管和接头构成的嵌入组件安装于支承壳体之前的外观立体图。
图15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压力随动开关的嵌入组件固定于支承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现有的压力随动开关的接头以及波纹管的固定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压力随动开关以及接头单元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4是表示将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嵌入组件安装到支承壳体的过程的图,图1是将嵌入组件安装到支承壳体之前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将嵌入组件插通到支承壳体的插通孔的安装中途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在嵌入组件的狭缝部压入了支承壳体的狭缝压入部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将嵌入组件固定于支承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另外,图5是接头单元的概略正面立体图,图6是接头单元和加强板的立体图,图7是将接头单元和动作部嵌入到加强板的嵌入组件的立体图,图8是将接头单元和动作部嵌入到加强板而得到的嵌入组件的侧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的压力随动开关的俯视图、主视图、仰视图,以及卸下外罩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中,1是接头单元,2是加强板,3是支承壳体,4是动作部,5是作为机械开关的微动开关,6是外罩。另外,10是相对于加强板2嵌入接头单元1和动作部4而得到的嵌入组件。
如图5所示,接头单元1是利用锡焊、钎焊、焊接等各种接合方法在黄铜制的接头11上接合波纹管12而成的。接头11通过切削加工来形成,由与波纹管12接合的圆柱状的接合部111、形成为六棱柱的作为“棱柱部”的六棱柱部112、在外周形成有外螺纹113a的喇叭管接头部113构成。而且,在六棱柱部112的两侧中在离接合部111近的一侧形成有2个狭缝部112a。此外,喇叭管接头部113安装有用于连接未图示的配管(流体导入管)的喇叭管螺母。
如图6所示,加强板2通过金属板的冲切以及弯曲加工来形成,具有底板21、2个侧板22、顶板23以及前板24。在底板21形成有用于插通接头单元1的接头11(六棱柱部112)的插通孔21a。该插通孔21a是与六棱柱部112的六棱柱匹配的六角形的孔。在各侧板22和顶板23中,在与前板24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分别在2个位置形成有固定用爪22a、23a。另外,在顶板23形成有范围调整螺孔23b和开关压力差调整螺孔23c。在前板24形成有动作范围限制孔24a、范围显示窗24b以及差压显示窗24c。
接头单元1的六棱柱部112嵌合于底板21的插通孔21a,如图7所示组装于加强板2。另外,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加强板2,在接头单元1的波纹管12侧组装有动作部4。由此,构成嵌入组件10。动作部4具有动作配件41、微动位置调整螺钉42、动作压力调整弹簧43、盖板44以及范围调整螺钉45。动作压力调整弹簧43配设于动作配件41和压板44之间,通过调整范围调整螺钉45的拧入量,来调整工作压力调整弹簧43给予波纹管12的弹簧力。此外,虽省略图示,但通过开关压力差调整螺钉设定开关压力差。
动作配件41通过金属板的冲切以及弯曲加工来形成,具有与波纹管12的顶部抵接的基板41a、从基板41a的一方的端部相对于基板41a大致呈直角地延伸设置的动作杆41b、从基板41a的另一方的端部立起的内螺纹部41c。而且,动作配件41在加强板2的侧板22、22之间被轴41d轴支承,动作配件41相对于加强板2能够转动。此外,形成于基板41a的端部的限制板41e(参照图8)插通至加强板2的动作范围限制孔24a,由此,限制了动作配件41的转动范围。
另外,微动位置调整螺钉42贯通动作杆41b,抵抗动作杆41b的相对于基板41a的弹力,旋入内螺纹部41c的未图示的内螺纹。因此,根据微动位置调整螺钉42的旋入情况,能够微调相对于基板41a的动作杆41b的角度。由此,以相对于设定压力可靠地动作的方式,微调动作杆41b的角度,能够消除组装误差等引起的动作的偏差。
根据以上的构成,动作部4如下动作。通过波纹管12的动作,动作配件41抵抗动作压力调整弹簧43的弹簧力转动,微动开关5与该动作配件41的动作杆41b连动地开/关。此外,在微动开关5设置有连接控制线(未图示)的端子51(参照图9、图10)。
如图1所示,支承壳体3通过金属板的冲切以及弯曲加工来形成,具有底板31、脊板32以及顶板33。在底板31形成有用于插通接头单元1的接头11(六棱柱部112)的圆形的插通孔31a,并且,形成有从该插通孔31a延伸的矩形的切口部31b。该切口部31b的两侧的部分作为狭缝压入部31c、31c设置。狭缝压入部31c、31c的对置间隔是与接头1的2个狭缝部112a、112a的间隔匹配的尺寸,能够相对于接头1的狭缝部112a、112a压入狭缝压入部31c、31c。此外,在底板31形成有引出与微动开关5连接的导线的导线引出孔31d。
在支承壳体3的脊板32形成有用于分别嵌入加强板2的6个固定用爪22a、23a的6个固定用孔32a。另外,在脊板32形成有用于将该压力随动开关固定于冷冻装置等的固定用凸台(boss)32b。并且,在与该固定用凸台32b相比靠内侧形成有面对微动位置调整螺钉42的调整螺孔32c。
如图5所示,在接头11的六棱柱部112中,接合部111侧的根部的高度(轴线L方向的长度)D1是与加强板2的底板21的厚度相同的尺寸。而且,狭缝部112a的宽度(轴线L方向的长度)D2是与支承壳体3的底板31的厚度相同的尺寸。由此,在如图7以及图8所示构成嵌入组件10的状态下,接头11的接合部111与底板21抵接,如图8所示狭缝部112a内的上侧的内表面与底板21的表面为同一水平面。
为了将嵌入组件10组装到支承壳体3,进行如下的动作。首先,如图1所示使加强板2的固定用爪22a、23a朝向支承壳体3的脊板32侧,如图2所示在支承壳体3的底板31的插通孔31a内插入接头11的六棱柱部112。该状态下,狭缝部112a与狭缝压入部31c平行,所以如图3所示将嵌入组件10向脊板32侧移动,将狭缝压入部31c压入至狭缝部112a内。此时,将固定用爪22a、23a嵌入到脊板32的固定用孔32a内。而且,如图4所示将固定用爪22a、23a折弯,将加强板2自身固定到支承壳体3。另外,对接头11的六棱柱部112的六棱柱的角A的部分向支承壳体3侧进行铆接。通过该铆接被六棱柱的角A夹持的边面部分向外侧稍微膨出,接头11和支承壳体3进一步被稳固地固定。
如以上所示组装,则成为加强板2的底板21被压入固定至狭缝部112a的支承壳体3的底板31和接头11的接合部111的下端面夹持的状态。另外,接头11的六棱柱部112嵌合于加强板2的六角形的插通孔21a,所以防止了接头单元1相对于加强板2围绕轴线L转动。由此,嵌入组件10可靠地固定于支承壳体3。
此外,微动位置调整螺钉42位于脊板32的调整螺孔32c的位置。即,微动位置调整螺钉42不位于该压力随动开关的表面侧,所以能够防止用户等无意中操作该微动位置调整螺钉42。
以上的压力随动开关是检测冷冻循环的压缩机的制冷剂等各种流体的压力的开关,然而也可以以该压力随动开关的构造构成图10所示的温度开关。如图10的温度开关相对于接头11的喇叭管接头部113连接通过支架14与感温筒20连通的毛细管30。此外,在图9和图10的主体的显示部中,图9中为与压力相关的刻度显示,图10为与温度相关的刻度显示。
以上的第1实施方式中,只设置了一个接头单元1,然而也可以如专利文献1那样,对高压侧压力和低压侧压力分别设置接头单元,采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接头单元1、加强板2以及支承壳体3相同的安装构造。
图11至图13是表示接头单元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图12以及图13中,对与图11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1所示的接头单元7A是通过锡焊、钎焊、焊接等各种接合方法在黄铜制的接头71接合波纹管72而得到的。接头71通过切削加工来形成,由接合波纹管72的圆柱状的接合部711、形成为六棱柱的作为“棱柱部”的六棱柱部712、在外周形成有外螺纹713a的喇叭管接头部713、从接合部711设置于波纹管72的内侧的作为“波纹管引导件”的波纹管内引导件714构成。而且,在六棱柱部712的两侧中离接合部711近的一侧形成有2个狭缝部712a。此外,在接头71的中心形成有将来自未图示的配管(流体导入管)的流体导入波纹管72内的导入孔71a。
该接头单元7A中,接合部711侧的根部的高度(轴线L方向的长度)D1为与上述加强板2的底板21的厚度相同的尺寸,而且,狭缝部712a的宽度(轴线L方向的长度)D2为与上述支承壳体3的底板31的厚度相同的尺寸。而且,在该接头单元7A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狭缝部712a压入固定上述支承壳体3的底板31,由该支承壳体3的底板31和接头71的接合部711的下端面夹持上述加强板2的底板21。另外,接头71的六棱柱部712嵌合于加强板2的六角形的上述插通孔21a,所以防止了接头单元7A相对于加强板2围绕轴线L转动。由此,在加强板2嵌入了接头单元7A和上述动作部而成的嵌入组件可靠地固定于支承壳体3。
波纹管内引导件714是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柱形状,其外径比波纹管72的内径(谷部的直径)稍微小。由此波纹管内引导件714的侧面成为与波纹管72的内侧邻接的状态。在波纹管72的顶部72a抵接动作配件41,例如在施加有过度的高压时,通过动作配件41和接头71而波纹管72的轴线L方向的两端部被固定。因此,波纹管72欲变形时,存在波纹管72的折皱部的一部分向轴线L方向变形的情况,但相对于波纹管72的轴线L的半径方向的变形被限制。因此,施加于波纹管72的负荷变得比较均匀,波纹管72的耐压性变高。
如图12所示的接头单元7B由接头71、接合部711、六棱柱部712、喇叭管接头部713、从接合部711的外周端部设置于波纹管72的外侧的作为“波纹管引导件”的波纹管外引导件715构成。将嵌入了该接头单元7B的嵌入组件固定于支承壳体3的构造以及效果与图11的接头单元7A的说明相同。
波纹管外引导件715是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筒形状,其内径比波纹管72的外径(山部的直径)稍大。由此波纹管外引导件715的内表面成为与波纹管72的外面邻接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相同,例如在施加过度的高压时,波纹管72欲变形时,存在波纹管72的折皱部的一部分向轴线L方向变形的情况,但相对于波纹管72的轴线L的半径方向的变形被限制。因此,施加于波纹管72的负荷变得比较均匀,波纹管72的耐压性提高。
如图13所示的接头单元7C由接头71、接合部711、六棱柱部712、喇叭管接头部713、从接合部711设置于波纹管72的内侧的波纹管内引导件714、从接合部711的外周端部设置于波纹管72的外侧的波纹管外引导件715构成。将嵌入了该接头单元7C的嵌入组件固定于支承壳体3的构造以及效果与对图11的接头单元7A的说明一样。
波纹管内引导件714和波纹管外引导件715的作用效果与图11的接头单元7A以及图12的接头单元7B相同,该接头单元7C中通过波纹管内引导件714和波纹管外引导件715的双方的作用,而例如施加有过度的高压,波纹管72欲变形时,相对于波纹管72的轴线L的半径方向的变形被进一步限制,施加于波纹管72的负荷变得均匀,波纹管72的耐压性变高。
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波纹管内引导件714以及波纹管外引导件715通过与接合部711(接头11)一体成形而形成,然而也可以是该波纹管内引导件714以及波纹管外引导件715的双方或者任意一方通过凹部和凸部的嵌合而压入接合部711来构成为一体。
图14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压力随动开关的由波纹管和接头构成的嵌入组件安装于支承壳体之前的外观立体图,图15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压力随动开关的嵌入组件固定于支承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外观立体图。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赋予与图1至图8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该第2实施方式的接头单元1′和第1实施方式的接头单元1的区别在于,相对于在第1实施方式的接头单元1的作为“棱柱部”的六棱柱部112形成有狭缝部112a,在该第2实施方式的接头单元1′的作为“棱柱部”的六棱柱部112′没有形成有狭缝部这一点。而且,第2实施方式的支承壳体3′和第1实施方式的支承壳体3的区别在于,相对于在第1实施方式的支承壳体3的底板31形成有插通孔31a和切口部31b,在第2实施方式的支承壳体3′的底板31形成有用于插通接头11的六棱柱部112′的六边形的压入孔31e这一点。
压入孔31e形成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切口部31b对应的位置。而且,压入孔31e的内径形成为比六棱柱部112′的外径稍微小。并且,通过将接头11的六棱柱部112′沿轴线L方向压入到压入孔31e内,从而组装了接头单元1′的嵌入组件10固定于支承壳体3′。并且,对接头11的六棱柱部112′的六棱柱的角A的部分向支承壳体3′侧进行铆接。通过该铆接被六棱柱的角A夹持的边面部分向外侧稍微膨出,接头11和支承壳体3′进一步被稳固地固定。即,成为加强板2的底板21被支承壳体3′的底板31和接头11的接合部111的下端面夹持的状态。另外,接头11的六棱柱部112′嵌合于加强板2的六角形的插通孔21a和支承壳体3′的压入孔31e,所以防止了接头单元1′围绕轴线L转动。由此,嵌入组件10可靠地固定于支承壳体3′。
第1实施方式的接头单元1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接头单元1′可以如图11所示设置波纹管内引导件714,也可以如图12所示设置波纹管外引导件715,也可以如图13所示设置波纹管内引导件714和波纹管外引导件715。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以接头的棱柱部为六棱柱、加强板的插通孔为六边形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该棱柱部和插通孔只要是能够防止接头转动的形状即可,棱柱部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其他的正多边形棱柱即可,加强板的插通孔为分别与棱柱部匹配的多边形即可。另外,棱柱、多边形也可以是像星形的形状。另外,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支承壳体3′的压入孔31和接头11的棱柱部(六棱柱部112′)的形状,也与上述相同。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接头单元,11—接头,12—波纹管,111—接合部,112—六棱柱部(棱柱部),113a—外螺纹,113—喇叭管接头部,112a—狭缝部(狭缝),2—加强板,21—底板,21a—插通孔,22—侧板,22a—固定用爪,23—顶板,23a—固定用爪,3—支承壳体,31—底板,31a—插通孔,31b—切口部,31c—狭缝压入部,32—脊板,32a—固定用孔,32b—固定用凸台,32c—调整螺孔,4—动作部,41—动作配件,41a—基板,41b—动作杆,41c—内螺纹部,42—微动位置调整螺钉,43—动作压力调整弹簧,44—压板,45—范围调整螺钉,5—微动开关(机械开关),6—外罩,1′—接头单元,112′—六棱柱部(棱柱部),3′—支承壳体,31e—压入孔,7A—接头单元,71—接头,72—波纹管,711—接合部,712—六棱柱部(棱柱部),712a—狭缝部(狭缝),713—喇叭管接头部,714—波纹管内引导件(波纹管引导件),7B—接头单元,715—波纹管外引导件(波纹管引导件),7C—接头单元,10—嵌入组件,31e—压入孔。

Claims (6)

1.一种压力随动开关,其具备在接头接合有波纹管的接头单元、嵌入上述接头单元的加强板、以及组装上述加强板以及与上述波纹管连动的机械开关的支承壳体,上述压力随动开关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加强板形成有插通上述接头单元的上述接头的插通孔,
上述接头具有接合上述波纹管的接合部,
在上述支承壳体上形成压入孔,该压入孔供上述接头单元的上述接头插通,且内径比上述接头的外径稍小,
从上述加强板的里侧将上述接头单元的上述接头插通至上述插通孔,并且,以该加强板被该接头单元和上述支承壳体夹持的方式将上述接头相对于上述压入孔轴线方向压入而将该接头压入固定至该支承壳体,从而将该接头单元安装至上述支承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随动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加强板嵌入上述接头单元及与上述波纹管连动并使上述机械开关动作的动作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随动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头的上述波纹管侧的根部为棱柱,上述加强板的上述插通孔为与该棱柱匹配的多边形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随动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接头单元安装到上述支承壳体的状态下,对上述接头单元的上述接头的棱柱的角部向上述支承壳体侧进行铆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随动开关,其特征在于,
具备感温筒,在将上述接头单元安装到上述支承壳体的状态下,与上述感温筒连通的毛细管与上述接头单元的上述接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随动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接头单元的上述波纹管的内侧以及/或者外侧具备限制该波纹管的相对于轴线的半径方向的变形的波纹管引导件。
CN201610575640.4A 2011-09-08 2012-03-27 压力随动开关 Active CN1061585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5934 2011-09-08
JP2011-195934 2011-09-08
CN201280038964.4A CN103733292B (zh) 2011-09-08 2012-03-27 压力随动开关以及接头单元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8964.4A Division CN103733292B (zh) 2011-09-08 2012-03-27 压力随动开关以及接头单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8506A true CN106158506A (zh) 2016-11-23
CN106158506B CN106158506B (zh) 2018-11-06

Family

ID=478318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8964.4A Active CN103733292B (zh) 2011-09-08 2012-03-27 压力随动开关以及接头单元
CN201610575640.4A Active CN106158506B (zh) 2011-09-08 2012-03-27 压力随动开关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8964.4A Active CN103733292B (zh) 2011-09-08 2012-03-27 压力随动开关以及接头单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2) JP5676768B2 (zh)
KR (1) KR101639924B1 (zh)
CN (2) CN103733292B (zh)
MX (1) MX2014002239A (zh)
TW (1) TWI467614B (zh)
WO (1) WO20130353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0573B (zh) * 2015-06-30 2017-12-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水器及其压力开关
TWI627651B (zh) * 2018-01-18 2018-06-21 Nat Chung Shan Inst Science & Tech 波紋片式壓力開關
JP7105742B2 (ja) 2019-07-31 2022-07-25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圧力スイッ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4696Y1 (zh) * 1973-04-19 1975-02-07
JPS599450U (ja) * 1982-07-10 1984-01-21 兵田計器工業株式会社 温度補償圧力スイツチ
JPH0289734U (zh) * 1988-12-28 1990-07-17
CN2138832Y (zh) * 1992-06-04 1993-07-21 于之文 气体密度控制器
CN2195792Y (zh) * 1994-05-13 1995-04-26 施一宏 充液式电加热器专用过压保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89419A (en) * 1945-02-10 1949-11-29 Gen Motors Corp Pressure responsive switch
FR2523722A1 (fr) * 1982-03-17 1983-09-23 Alsthom Atlantique Manometre differentiel
JPS6489129A (en) * 1987-09-30 1989-04-03 Anritsu Corp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H0220247U (zh) * 1988-07-25 1990-02-09
JPH0697584B2 (ja) * 1991-02-28 1994-11-30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水場用運転スイッチ
JPH0642659A (ja) * 1992-07-22 1994-02-18 Nippondenso Co Ltd 圧力調整弁
JPH0617083U (ja) * 1992-07-31 1994-03-04 太平洋工業株式会社 圧力スイッチ
JPH10334780A (ja) 1997-06-04 1998-12-18 Fuji Koki Corp 圧力応動スイッチ
CN2807448Y (zh) * 2005-05-31 2006-08-16 王健能 微型压力控制器
CN201397479Y (zh) * 2009-05-10 2010-02-03 方云 单压力控制器
CN201622093U (zh) * 2010-03-10 2010-11-03 光阳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量表用接头
CN202018920U (zh) * 2010-12-29 2011-10-26 沈阳沈变所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速动油压继电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4696Y1 (zh) * 1973-04-19 1975-02-07
JPS599450U (ja) * 1982-07-10 1984-01-21 兵田計器工業株式会社 温度補償圧力スイツチ
JPH0289734U (zh) * 1988-12-28 1990-07-17
CN2138832Y (zh) * 1992-06-04 1993-07-21 于之文 气体密度控制器
CN2195792Y (zh) * 1994-05-13 1995-04-26 施一宏 充液式电加热器专用过压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2297A (zh) 2013-06-01
TWI467614B (zh) 2015-01-01
JP5676768B2 (ja) 2015-02-25
KR101639924B1 (ko) 2016-07-14
JP5916165B2 (ja) 2016-05-11
WO2013035365A1 (ja) 2013-03-14
CN103733292A (zh) 2014-04-16
JP2015099781A (ja) 2015-05-28
CN106158506B (zh) 2018-11-06
KR20140048992A (ko) 2014-04-24
JPWO2013035365A1 (ja) 2015-03-23
MX2014002239A (es) 2014-08-27
CN103733292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205598A1 (en) Pipe joint apparatus, pipe joint structure of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pipe to heat exchanger
US8146953B2 (en) Pipe joint cover structure and pipe connection method
JP6806525B2 (ja) 間接給気冷却器
JP4345843B2 (ja) 熱交換器
CN106158506A (zh) 压力随动开关
CN105339212A (zh) 用于折叠的安全气囊的固定装置以及安全气囊模块
KR20100022055A (ko) 유체 제어 장치 및 그 조립 방법
CN103162470B (zh) 具备多向连接器的双套管热交换器及具备其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US20160061498A1 (en) Axial valve with stationary element
JP2009063547A (ja) ガスメータ取付ユニット
JP2002168718A (ja) 圧力センサ
CN101025244A (zh) 管道接头设备、热交换器的管道接头结构及将管道组装到热交换器的方法
EP2492573A1 (en) Quick coupling manifold particularly adapted to heating or plumbing systems
JP2008039262A (ja) 膨張弁
JP2009063546A (ja) ガスメータ取付ユニット
CN206945076U (zh) 流量传感器和具有其的清洗仪
CN202796729U (zh) 压力随动开关
KR100791455B1 (ko) 유체이송관의 연결관 접속구조
US20200011192A1 (en)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two turbine housings of a two-stage turbocharger system
JP2015017703A (ja) 多部品同心型マニホルド、及び、このマニホルドの製作方法
US20080230214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2791102U (zh) 阳侧接头构件以及具有阳侧接头构件的制冷循环系统
JP5501104B2 (ja) 膨張弁
CN112443970B (zh) 热泵系统的水热交换单元
KR101318628B1 (ko) 콘덴서와 점퍼 튜브의 조립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