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3453B - 加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3453B
CN106133453B CN201580015971.6A CN201580015971A CN106133453B CN 106133453 B CN106133453 B CN 106133453B CN 201580015971 A CN201580015971 A CN 201580015971A CN 106133453 B CN106133453 B CN 1061334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umidifying element
sterilization
sterilized
gener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59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3453A (zh
Inventor
大堂维大
西村政弥
斋藤智己
山口幸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33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3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3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3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4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2006/006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with water treatment

Abstract

在加湿装置中,杀菌水生成装置(10)在处理槽(11)内生成含有杀菌因子的杀菌水。该杀菌水被供给布置在所述处理槽(11)的下方的加湿元件(150)。因此,能够防止当运转停止时含有水的加湿元件产生异臭,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其后的加湿运转时霉菌、细菌与加湿空气一起从加湿元件(150)朝空调室内等飞散。

Description

加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湿装置的改良,特别是涉及对于加湿元件的净化。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作为加湿装置来说,下述加湿装置已为人所知,该加湿装置包括加湿元件,边向该加湿元件供水,边驱动送风扇使空气通过所述加湿元件,从而作为加湿空气供向例如空调室内。
而且,迄今为止,在水中产生放电来生成杀菌因子的水处理装置已为人所知。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水处理装置。专利文献1中的水处理装置对贮存于水箱内的水进行净化。也就是说,该水处理装置在贮存于水箱内的水中产生放电,利用该放电所产生的羟自由基等杀菌因子,来对水箱内的水进行杀菌。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1-0929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所述加湿装置存在下述缺陷,即:当该加湿装置停止运转时加湿元件也为含水状态,因而霉菌、杂菌在加湿元件中繁殖,加湿元件就会产生例如抹布异味等异臭。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利用生成含有杀菌因子的杀菌水的水处理装置,根据需要用杀菌水对加湿装置的加湿元件进行杀菌,来防止异臭产生。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加湿元件150、送风部件121以及杀菌水生成装置10,水被供给所述加湿元件150,所述送风部件121使空气流经所述加湿元件150,所述杀菌水生成装置10生成杀菌水以作为供给所述加湿元件150的水。
在本发明中,因为能够将已由杀菌水生成装置生成的杀菌水供给加湿元件,所以能利用杀菌水对加湿元件进行杀菌。由此,能够防止加湿元件本身所产生的异臭,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其后的运转时霉菌、细菌与加湿空气一起从加湿元件朝空调室内等飞散。
本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加湿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水生成装置10包括一对电极31、32、电源33以及隔板15,所述一对电极31、32布置在水槽11内,所述电源33将电压施加在所述一对电极31、32之间,所述隔板15为绝缘性隔板,该隔板15布置在所述一对电极31、32之间,并且具有构成所述一对电极31、32之间的电流路径并产生放电的通孔35,所述杀菌水生成装置10借助所述通孔35内的放电产生杀菌因子,从而在所述水槽11内生成杀菌水。
在本发明中,就杀菌水生成装置而言,因为在隔板上的通孔内产生水中放电,所以在水槽内生成含有杀菌因子的杀菌水。
本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加湿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水生成装置10包括绝缘部53,该绝缘部53使所述水槽11内的水与从所述水槽11流向所述加湿元件150的水之间成为电绝缘。
在本发明中,因为水槽内的水与从该水槽流向加湿元件的水之间借助绝缘部成为电绝缘,所以能够良好地确保在水槽内的水中生成杀菌因子。
本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加湿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接收已由所述杀菌水生成装置10生成的杀菌水的辅助水槽60、70、85,所述加湿装置从所述辅助水槽60、70、85向所述加湿元件150供给杀菌水。
在本发明中,因为所生成的杀菌水由辅助水槽贮存起来,所以若将所有的加湿元件布置在该辅助水槽的下方,就能将杀菌水均匀地分配给上述所有的加湿元件,因而对于加湿元件的杀菌净化性能得以提高。
本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加湿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水生成装置10的所述水槽11的内部空间被所述隔板15隔成第一贮存室21a和第二贮存室21b,所述加湿元件150包括第一吸水部件150a和第二吸水部件150b,所述第一吸水部件150a的上端部浸到所述第一贮存室21a内的杀菌水中,所述第二吸水部件150b与所述第一吸水部件150a分离开,并且该第二吸水部件150b的上端部浸到所述第二贮存室21b内的杀菌水中。
在本发明中,因为在两个贮存室中的各个贮存室内,加湿元件的上端部都浸在杀菌水中,所以无需采用使杀菌水的液滴朝加湿元件滴落下来等的构造,使得结构得以简化。而且,浸在各个贮存室内的加湿元件的第一供水部件和第二供水部件彼此分离开,在这些供水部件彼此之间存在空气,因此这些供水部件相互之间成为电绝缘。由此,即使加湿元件的上端部浸到水槽内的杀菌水中,也能够确保由隔板隔开的第一贮存室和第二贮存室之间保持电绝缘。因此,不需要使水槽与加湿元件之间保持绝缘的构造。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加湿装置,能够防止加湿元件产生异臭,以及霉菌、细菌从加湿元件朝空调室内等飞散。
根据本发明,能借助水槽内的水中放电产生很多羟自由基等杀菌因子,从而能够获得杀菌性较高的杀菌水。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水槽内的水中良好地产生杀菌因子。
根据本发明,能将杀菌水均匀地分配给所有的加湿元件,从而能够提高对于加湿元件的杀菌净化性能。
根据本发明,可收到下述效果,即:尽管凭借简单的构造且不需要使水槽与加湿元件之间保持绝缘的构造,也能将杀菌水供给加湿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装置的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略图。
图2是示出该加湿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该加湿装置所具有的杀菌水生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意地示出该杀菌水生成装置的图。
图5是示出该杀菌水生成装置所具有的放电单元的简要剖视图。
图6是示出高电压产生部所产生的电压波形的图。
图7是示出放电单元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8(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图,图8(b)是该加湿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10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湿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空调装置100的简要结构图。该空调装置100是所谓的空气处理机组(Air Handling Unit)。空调装置100具有壳体101。该壳体101内部的空间由在下部具有开口部的两块隔板102、103隔成流入侧空间S1、热交换室S2以及风扇室S3,在流入侧空间S1的上部形成有空气流入口105,在风扇室S3的上部形成有空气流出口106。在流入侧空间S1内布置有预滤器110和主滤器111,在热交换室S2内布置有热交换器112和加湿装置120,在风扇室S3内布置有送风扇(送风部件)121。
就该空调装置100而言,通过运转送风扇121,如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的那样,从空气流入口105吸入空气,利用两个空气过滤器110、111除去该空气中的尘埃后,使冷水或热水在热交换器112中循环来对该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并利用加湿装置120对该空气的湿度进行调节(加湿)后,让该空气从风扇室S3经由该风扇室S3上部的空气流出口106流向外部。
所述加湿装置120包括加湿元件150,并具有布置在该加湿元件150的上方的杀菌水生成装置10。该杀菌水生成装置10将已生成的杀菌水供给加湿元件150,来对加湿元件150进行杀菌。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125为布置在向杀菌水生成装置10供水的水管3上的调节阀,127为布置在向热交换器112供水的水管128上的调节阀,129为布置在热交换室S2的下部的接水盘。
―加湿装置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2对所述加湿装置120周围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在图2中,杀菌水生成装置10在处理槽11内的水中进行水中放电产生杀菌因子,从而由该处理槽11内的水生成含有杀菌因子的杀菌水。在所述杀菌水生成装置10的下方布置有辅助水槽60。已由所述杀菌水生成装置10生成的杀菌水被供给该辅助水槽60。进而,在该辅助水槽60的下方布置有加湿元件150,从所述辅助水槽60的下表面滴落下来的杀菌水被供给该加湿元件150。所述加湿元件150由板状海绵等构成,能够吸入水并能保持所吸入的水,该加湿元件150构成为:能够供空气沿加湿元件150的厚度方向通过。
―杀菌水生成装置的结构―
具体而言,所述杀菌水生成装置10具有图3及图4所示的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杀菌水生成装置10将从水管3的流入部3a流入的水净化后让净化后的水流向下游槽50。该杀菌水生成装置10包括喷雾装置40、处理槽11、下游槽50以及放电单元30。杀菌水生成装置10将从水管3流入的水从喷雾装置40供给处理槽11,在该处理槽11中利用放电单元30产生杀菌因子而生成杀菌水。该杀菌水被供给下游槽50后,从下游槽50流向杀菌水生成装置10的外部。
当俯视时所述处理槽11形成为近似长方形,该处理槽11是箱体状水槽。具体而言,处理槽11由底部12、长壁部13、13以及短壁部14a、14b形成,所述底部12形成为当俯视时呈近似长方形的平板,所述长壁部13、13形成为横向长度较长的、近似长方形的平板,且从底部12的两条长边分别朝上方延伸,所述短壁部14a、14b形成为纵向长度较长的、近似长方形的平板,且从底部12的两条短边分别朝上方延伸。处理槽1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即,下游槽50侧)的短壁部14b形成为该短壁部14b的高度低于处理槽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即,水的流入侧)的短壁部14a的高度,从而形成了流出口部17。
在所述处理槽11的内部,沿着该处理槽11的宽度方向按规定间隔布置有隔板15。隔板15形成为横向长度较长的、近似长方形的平板,该隔板15沿着处理槽11的长度方向布置好,将该处理槽11的内部分隔成多个贮存室即水道21a、21b。隔板15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此外,如图5所示,在布置于后述的第一流路21中的隔板15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该隔板15的开口部16。在所述处理槽11中,借助隔板15从图3中的跟前侧起依次形成了第一及第二水道21a、21b。需要说明的是,在处理槽11中形成的水道21a、21b的数量是示例,能够根据杀菌水生成装置10所要净化的水量任意改变水道21a、21b的数量。
此外,就各条水道21a、21b而言,第一及第二水道21a、21b组成一对而形成了第一流路21。
如图3所示,在所述处理槽11的内部,从该处理槽11的流入侧起依次布置有多块第一隔板61、多块第二隔板62及多块第三隔板63。对应着上述每一条水道21a、21b各设置有一块第一隔板61、一块第二隔板62及一块第三隔板63。各块第一~第三隔板61~63形成为纵向长度较长的近似长方形的平板,并沿着处理槽11的宽度方向布置好,将水道21a、21b分隔开。各块第一及第三隔板61、63的高度形成为与处理槽11的流入侧的短壁部14a的高度相等。各块第一及第三隔板61、63形成为其下端并未到达处理槽11的底部12,从而形成了流出口部64、65。各块第二隔板62的高度形成为与处理槽11的流出侧的短壁部14b的高度相等,从而形成了流出口部66。各块第二隔板62形成为其下端接触(到达)处理槽11的底部12。
在处理槽11中的、第一隔板61的上游侧流动的水从流出口部64喷向第一隔板61的下游侧,因而其流速增大,碰撞到第二隔板62上。由此,就会产生图3中逆时针旋转的漩涡。在处理槽11中的、第二隔板62的上游侧流动的水从流出口部66喷向第二隔板62的下游侧,因而其流速增大,碰撞到第三隔板63上。由此,就会产生图3中顺时针旋转的漩涡。在处理槽11中的、第三隔板63的上游侧流动的水从流出口部65喷向第三隔板63的下游侧,因而其流速增大,碰撞到处理槽11的流出侧的短壁部14b上。由此,就会产生图3中逆时针旋转的漩涡。因此,处理槽11中的水得到搅拌。
根据上述结构,处理槽11中的水在第一隔板61的下游侧且第二隔板62的上游侧朝上方流动,然后在第二隔板62的下游侧且第三隔板63的上游侧朝下方流动后,在第三隔板63的下游侧朝上方流动。这样一来,处理槽11中的水就会呈S字形弯弯曲曲地流动。第一流路21的流路长度增长。由此,处理槽11中的水就进一步得到搅拌。
如图5所示,在上述一对水道21a、21b中设有一个所述放电单元30。
所述放电单元30在第一流路21中产生杀菌因子。放电单元30包括:电极对31、32;与该电极对31、32相连,向该电极对31、32施加规定电压的电源即高电压产生部33;以及形成有上述开口部16的隔板15。在隔板15上设置有放电部件34。
所述电极对31、32用于在水中产生放电,该电极对31、32由火线侧电极31和零线侧电极32构成。电极31形成为扁平的板状,并且布置在第一水道21a中。电极31与高电压产生部33相连。所述电极32形成为扁平的板状,并且布置在第二水道21b中。电极32与高电压产生部33相连。电极31和电极32设置成彼此大致平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电极31、32例如由耐腐蚀性较高的金属材料形成。
所述高电压产生部33由向电极对31、32施加规定电压的电源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如图6所示,高电压产生部33向电极对31、32施加形成为正负交替的交变型方波的电压。该交变波形(方波)的占空比(Duty)被调节为正极侧与负极侧的比例相等。需要说明的是,向电极对31、32施加的电压为一个示例,只要是交变型电压即可,并不局限于方波,也可以是正弦波等。
所述放电部件34是板状绝缘部件。放电部件34例如由陶瓷等电绝缘材料形成。需要说明的是,陶瓷为氮化铝、氮化硅、氧化锆或氧化铝。放电部件34被布置成:塞住形成在将第一水道21a和第二水道21b分隔开的隔板15上的开口部16。在放电部件34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微小的通孔即放电孔35。放电孔35被设计成例如电阻为数兆欧。该放电孔35构成电极31和电极32之间的电流路径。如上所述的放电孔35成为使电极对31、32之间的电流路径的电流密度上升的电流密度集中部。如图7所示,当电压施加在电极31和电极32上时,在放电部件34的放电孔35内,电流路径的电流密度上升,从而水借助焦耳热汽化而形成气泡C。并且,在气泡C内,气泡C与水之间的界面成为电极而产生放电。也就是说,在该放电中,由于所述电极31和电极32不会成为放电电极,因此能够抑制电极31、32因放电而劣化。
所述喷雾装置40与水管3相连,用于使从该水管3的流入部3a流入的水呈雾状喷出后将该水供向处理槽11。喷雾装置40包括喷嘴集管41以及与各条水道21a、21b相对应的多个喷雾嘴42。
水管3连接在所述喷嘴集管41的侧面,该喷嘴集管41被设置成:使从水管3流入的水分流到各个喷雾嘴42。
沿着喷嘴集管41的长度方向,按照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喷雾嘴42。喷雾嘴42是与各条水道21a、21b对应着设置的。在水管3中流动的水从流入部3a流入喷嘴集管41,以粒状(液滴)的形态从喷雾嘴42朝所对应的水道21a、21b中的第一隔板61的上游侧呈雾状喷出。此时,从喷雾嘴42呈雾状喷出的水成为粒状(液滴),从而空气存在于各粒水之间(各液滴之间),使得电阻升高。这样一来,从水管3的流入部3a流入的水与在处理槽11中流动的水之间就会成为电绝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利用喷雾嘴42将水呈雾状喷出,从而水管3的流入部3a处的水与处理槽11中的水之间的电阻达到数百兆欧以上。
如图2所示,在杀菌水生成装置10中构成为:处理槽11内的水与从下游槽50流向加湿元件150的水之间成为电绝缘。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下游槽50被设置为与处理槽11的水流出侧相连结,该下游槽50是由外壁部51a、51a、51c形成的不包括底面的无底箱状水槽。进而,下游槽50包括:从处理槽11的流出口部17朝着图2中右斜下方延伸而使水落下来的斜坡52。该斜坡52的下端呈曲面状地翘曲上来,从而使得从处理槽11的流出口部17到下游槽50的底部为止的水的移动距离大于从处理槽11的流出口部17到下游槽50的底部为止的铅直距离。而且,斜坡52的表面被实施了防水加工。因此,就下游槽50而言,若已在处理槽11内处理过的水超过流出口部17,则该处理过的水就会沿着斜坡52的表面呈水滴状落下来,在斜坡52的下端朝着图中右斜上方跃起而实现微细化,然后该实现了微细化的水从下游槽50的敞开着的底面朝下方落下去。
因此,就所述下游槽50而言,当从处理槽11的流出口部17供来的水朝敞开着的底面落下去时,水就会借助斜坡52成为水滴状,并且该水粒变小,从而空气存在于各粒水之间(各液滴之间),使得电阻升高。由此,就构成了绝缘部53,该绝缘部53使在处理槽11中流动的水与从下游槽50朝该下游槽50的下方的加湿元件150流动的水之间成为电绝缘。
-运转工作情况-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杀菌水生成装置10生成含有杀菌因子的杀菌水。
在水管3中流动的水从流入部3a流入喷嘴集管41内,然后从喷雾嘴42朝着各条水道21a、21b呈雾状喷出后,水被贮存在处理槽11内。此时,由于呈雾状喷出来的水成为粒状(液滴),因此空气存在于各液滴之间,使得电阻升高。由此,从水管3的流入部3a流入的水与在处理槽11中流动的水之间成为电绝缘。而且,在处理槽11内,水流方向借助第一~第三隔板61~63在朝向上方流动与朝向下方流动之间交替地变化,同时使得水产生漩涡,水因而得到搅拌。
当杀菌水生成装置10开始运转时,处理槽11内为浸水状态。当从高电压产生部33向电极对31、32施加极性比例相等的方波高电压时,放电部件34的放电孔35内的电流路径的电流密度就会上升。
若放电孔35内的电流路径的电流密度上升,放电孔35内的焦耳热就会增大。其结果是,就放电部件34而言,在放电孔35的内部及放电孔35的出入口附近,水的汽化得到促进,从而形成作为气相的气泡C。如图7所示,该气泡C成为覆盖住放电孔35的整个区域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气泡C作为阻止电极31与电极32之间经由水而导电的电阻发挥作用。由此,电极31、32与水成为相同电位,气泡C与水之间的界面成为电极。于是,在气泡C内便会产生绝缘击穿,从而产生放电。
若在气泡C内如上述那样进行放电,则在处理槽11内的水中就会产生过氧化氢、羟自由基等杀菌因子。因为在处理槽11内水得到搅拌,所以这些杀菌因子会在该水中均匀地扩散开。
之后,在处理槽11的各条水道21a、21b中流动的水从流出口部17朝下游槽50流下来。此时,由于从流出口部17朝下游槽50流下来的水成为水滴,因此空气存在于各粒水之间(液滴之间),使得电阻升高。这样一来,贮存在处理槽11中的水与从下游槽50流向加湿元件150的水之间就成为电绝缘。
所述杀菌水生成装置10构成为:在所述加湿装置120进行加湿运转的过程中,水总是从流入口3a被供向该杀菌水生成装置10,并且包含杀菌因子的杀菌水从斜坡52滴落下来以后被供给加湿元件150,其中,杀菌因子是通过将规定电压施加在一对电极31、32之间而生成的。
―杀菌水生成装置及加湿元件周围的结构―
如图2所示,布置在杀菌水生成装置10的下方的辅助水槽60在下方接收并贮存从所述杀菌水生成装置10的下游槽50的斜坡52呈瀑布状的细小水滴滴落下来的杀菌水。在该辅助水槽60的底面,按规定间隔形成了多个孔部60a。辅助水槽60使辅助水槽60内的杀菌水从这些孔部60a如图2中实线箭头所示的那样朝着加湿元件150滴落下来。
-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加湿装置120进行加湿运转时,已由杀菌水生成装置10生成的杀菌水经由辅助水槽60朝着加湿元件150滴落下来。加湿元件150保持含有该杀菌水的状态。并且,若空气通过加湿元件150,则所述加湿元件150中所含的杀菌水的一部分就会蒸发成为水蒸气,该水蒸气被供给空气。这样一来,空气在通过加湿元件150时就会被加湿。
在此,在所述加湿装置120进行加湿运转的过程中,已由杀菌水生成装置10生成的杀菌水在整个加湿元件150中扩散,利用杀菌水对该整个加湿元件150进行杀菌。因此,能够可靠地对当该加湿运转开始以前的运转停止时由于加湿元件150中所含的水而在加湿元件150内繁殖的霉菌、杂菌进行杀菌,从而能够消除加湿元件150产生的抹布异味等异臭。而且,因为加湿元件150如上所述的那样被进行杀菌,所以当进行加湿运转时,霉菌、细菌不会与加湿空气一起从加湿元件150朝空调室内等飞散。
而且,就生成所述杀菌水而言,因为借助在处理槽11内的水中产生的放电产生羟自由基等活性种即杀菌因子,来生成杀菌水,所以能够生成杀菌力较高的杀菌水。
进而,因为处理槽11内的杀菌水从下游槽50的斜坡52呈瀑布状滴落下来后贮存在辅助水槽60中,所以用以使该杀菌水呈瀑布状滴落下来的构造就成为绝缘部53,使得处理槽11内的杀菌水与从下游槽50流向辅助水槽60的水之间成为电绝缘。因此,能够确保在杀菌水生成装置10的处理槽11内的水中产生杀菌因子,从而能够可靠地生成杀菌水。
(第二实施方式)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8(a)相当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图8(b)是图8(a)的纵向剖视图,改变了从辅助水槽向加湿元件150供给杀菌水的供给构造。
具体而言,在图8(a)和图8(b)中,辅助水槽70的内部由布置在内部的高度较低的纵板70a分隔成第一辅助室70f和第二辅助室70s。杀菌水从所述杀菌水生成装置10的斜坡52朝所述第一辅助室70f滴落下来。构成加湿元件150的多个板状供水部件150a各自的上端部都突出到所述第二辅助室70s中。供水部件150a的材料为例如海绵等多孔体、纸等具有吸水性的材料。该供水部件150a能够吸入水并能保持所吸入的水。
-实施方式的效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杀菌水呈瀑布状连续地从杀菌水生成装置10的斜坡52朝辅助水槽70的第一辅助室70f滴落下来。并且,若贮存在该第一辅助室70f内的杀菌水的高度超过纵板70a的高度,该多余的杀菌水就会流入第二辅助室70s,将突出到该第二辅助室70s中的加湿元件150的供水部件150a的上端部弄湿。这些供水部件150a的上端部所保持的杀菌水朝着供水部件150a的下方扩散。因此,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加湿装置120进行加湿运转的过程中,能够将杀菌水连续地供给加湿元件150来进行杀菌。
而且,加湿元件150的各个供水部件150a的上端部突出到辅助水槽70的第二辅助室70s中,而浸到该第二辅助室70s内部的杀菌水中,因此能够将等量的杀菌水分别供给这些供水部件150a。
(第三实施方式)
图9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9相当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加湿运转前预制杀菌水的构造。
具体而言,在图9中,杀菌水生成装置10中并没有设置图2和图3所示的处理槽11的下游槽50。与两条水道21a、21b连通的水流出管80与处理槽11的底部相连,从该处理槽11的各条水道21a、21b的上方供给自来水的水流入管81与处理槽11的上表面相连。在所述水流入管81及水流出管80上,分别设置有打开、关闭上述管道的电磁阀83、8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始加湿运转之前,关闭水流出管80上的电磁阀82后,打开水流入管81上的电磁阀83,将自来水供给处理槽11的各条水道21a、21b并贮存起来。然后,关闭水流入管81上的电磁阀83,在该状态下将规定电压施加到一对电极31、32之间产生水中放电,从而在处理槽11内生成杀菌水以进行预制。
在加湿元件150的上方,布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圆筒状辅助水槽85。所述水流出管80与该辅助水槽85的一端相连,并且在该辅助水槽85的底部每隔规定间隔形成有孔部85a。在该结构下,当向加湿元件150供给杀菌水时,打开水流出管80上的电磁阀82,将处理槽11内的杀菌水供给辅助水槽85后,使杀菌水从该辅助水槽85底部的多个孔部85a朝加湿元件150滴落下来,从而将杀菌水供给加湿元件150。
需要说明的是,当加湿装置120运转时,自来水经由水管87及水管88被供给所述辅助水槽85,然后自来水从该辅助水槽85的多个孔部85a被供给加湿元件150,其中,在该水管87上布置有电动阀86,该水管88与所述水流入管81及水流出管80并联。
-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加湿装置120进行加湿运转前在杀菌水生成装置10的处理槽11内预制出杀菌水,然后,当要求进行加湿运转之际,首先,将处理槽11内的杀菌水从辅助水槽85供给加湿元件150,对在运转停止的这段时间内在加湿元件150中繁殖的霉菌、杂菌进行杀菌。因此,当之后加湿装置120进行加湿运转时,霉菌、杂菌不会与加湿空气一起朝空调室内飞散。
(第四实施方式)
图10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图10相当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示出了处理槽11和加湿元件150周围的结构的变形例。
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图8中,在与加湿装置120中用实线箭头所示的空气流通方向(在图8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排列着布置有杀菌水生成装置10的两条水道21a、21b,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的那样,在与用实线箭头所示的空气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10中为左右方向)上排列着布置有两条水道21a、21b。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的杀菌水生成装置10中,布置有在图10中的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形状的处理槽11,在该处理槽1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位布置了具有放电部件34的隔板15,从而分隔出沿左右方向排列的第一及第二水道21a、21b。并且,在第一水道21a的左端部布置有一个电极31,在第二水道21b的右端部布置有另一个电极32。
就所述处理槽11而言,带有电磁阀90的双叉自来水管91在隔板15的上方位置处敞口,将自来水从该自来水管91供给两条水道21a、21b。另一方面,在该处理槽11中,并没有设置图2所示的下游槽50。
加湿元件150由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多个供水部件150a、150b构成,并且该多个供水部件150a、150b每隔规定间隔排列着布置在与图10中用实线箭头所示的空气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多个供水部件150a、150b布置在杀菌水生成装置10的侧部,分为与处理槽11的第一水道21a相对应的第一供水部件150a和与该处理槽11的第二水道21b相对应的第二供水部件150b。第一及第二供水部件150a、150b彼此留有间隔而设,并且以该第一及第二供水部件150a、150b的各个上部朝杀菌水生成装置10一侧折弯后,再从处理槽11的上端开口部面向处理槽11内的底部的方式折弯成L字形。并且,第一供水部件150a的L字部150al的前端在第一水道(第一贮存室)21a内的、电极31与隔板15之间浸到杀菌水中,第二供水部件150b的L字部150bl的前端在第二水道(第二贮存室)21b内的、电极32与隔板15之间浸到杀菌水中。
进而,所述加湿元件150的第一及第二供水部件150a、150b的下端位于接水盘129的上方。也就是说,供水部件150a、150b的下端位于比接水盘129的最高水位更靠上方的位置处,供水部件150a、150b的下端不会浸到接水盘129内的水中。因此,在第一及第二供水部件150a、150b所含的水与接水盘129内的水之间存在有空气,而使得这两者成为电绝缘。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杀菌水生成装置10中,打开电磁阀90将自来水供给处理槽11的第一及第二水道21a、21b,例如用未图示出来的水位传感器对该水位进行检测。并且,若达到规定水位,就停止供给自来水,在一对电极31、32之间进行水中放电,从而在第一及第二水道21a、21b中生成杀菌水。上述杀菌水分别被从第一供水部件150a的L字部150al及第二供水部件150b的L字部150bl吸入后,如图10中虚线所示的那样从各个供水部件150a、150b的上部朝下部扩散,而布满各个供水部件150a、150b的整体,来对各个供水部件150a、150b进行杀菌。
所述动作是在加湿装置120开始加湿运转前、或者持续进行加湿运转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由于运转停止的这段时间内在加湿元件150中繁殖的霉菌、杂菌被进行杀菌,因而在加湿运转时霉菌、杂菌不会与加湿空气一起朝空调室内飞散。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槽11内的杀菌水的水位下降到未满规定水位时,在停止水中放电后,将自来水供给处理槽11,然后再次进行水中放电来生成杀菌水。
当在加湿装置120开始加湿运转前就将杀菌水供给加湿元件150来进行杀菌的情况下,也能在此后进行加湿运转时,停止利用一对电极31、32生成杀菌水,而是将处理槽11内的自来水供给加湿元件150,进行正常的加湿运转。
-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自来水供到杀菌水生成装置10的处理槽11内,在处理槽11内贮存有自来水的静止状态下生成含有杀菌因子的杀菌水。处理槽11内按照上述方式生成的杀菌水从加湿元件150的各个供水部件150a、150b的L字部150al、150bl朝着该供水部件的下部逐渐扩散浸透,因此杀菌水并没有像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那样流动、滴落下来,从而能够以静音状态对加湿元件150进行杀菌。
而且,由于构成为仅是将处理槽11内的供水部件150a、150b的上端部以静音状态浸到杀菌水中,因而不需要像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那样设置辅助水槽60、70、85,使得结构得以简化。
加湿元件150的第一供水部件150a的上端部浸到水槽11的第一贮存室21a内的杀菌水中,加湿元件150的第二供水部件150b的上端部浸到第二贮存室21b内的杀菌水中。因此,不需要具有例如使已在处理槽11中生成的杀菌水朝加湿元件150的第一及第二供水部件150a、150b滴落下来的结构,使得结构得以简化。
进而,加湿元件150的、第一供水部件150a和第二供水部件150b分开而设,因而在两供水部件150a、150b之间存在有空气。而且,这两供水部件150a、150b的下端位于接水盘129的上方。因此,上述供水部件150a、150b相互之间借助空气而成为电绝缘,因而能够确保在处理槽11内由隔板15隔开的第一贮存室21a与第二贮存室21b之间实现电绝缘。由此,不需要使水槽11与加湿元件150之间成为电绝缘的构造。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于加湿装置的加湿元件的杀菌是很有用的。
-符号说明-
3 水管
10 杀菌水生成装置
11 处理槽(水槽)
15 隔板
21a、21b 水道(贮存室)
31、32 电极
33 高电压产生部(电源)
35 放电孔(通孔)
50 下游槽
53 绝缘部
60、70、85 辅助水槽
120 加湿装置
121 送风扇(送风部件)
150 加湿元件
150a、150b 供水部件

Claims (4)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装置包括:
加湿元件(150),水被供给该加湿元件(150),
送风部件(121),其使空气流经所述加湿元件(150),以及
杀菌水生成装置(10),其生成杀菌水以作为供给所述加湿元件(150)的水,
所述杀菌水生成装置(10)包括:
一对电极(31、32),其布置在水槽(11)内;
电源(33),其将电压施加在所述一对电极(31、32)之间;以及
隔板(15),其为绝缘性隔板,该隔板(15)布置在所述一对电极(31、32)之间,并且具有构成所述一对电极(31、32)之间的电流路径并产生放电的通孔(35),
所述杀菌水生成装置(10)借助所述通孔(35)内的放电产生杀菌因子,从而在所述水槽(11)内生成杀菌水,
所述杀菌水生成装置(10)的所述水槽(11)的内部空间被所述隔板(15)隔成第一贮存室(21a)和第二贮存室(21b),
所述加湿元件(150)包括第一吸水部件(150a)和第二吸水部件(150b),所述第一吸水部件(150a)的上端部浸到所述第一贮存室(21a)内的杀菌水中,所述第二吸水部件(150b)与所述第一吸水部件(150a)分离开,并且该第二吸水部件(150b)的上端部浸到所述第二贮存室(21b)内的杀菌水中,
所述第一吸水部件(150a)与所述第二吸水部件(150b)之间借助空气而电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杀菌水生成装置(10)中,
气泡(C)形成在所述水槽(11)内的所述隔板(15)上的通孔(35)中,在该气泡(C)中进行放电产生杀菌因子,从而在所述水槽(11)内生成杀菌水,
在所述加湿元件(150)的下方布置有接水盘(129),所述加湿元件(150)的第一吸水部件(150a)及该加湿元件(150)的第二吸水部件(150b)中所含的水、与所述接水盘(129)内的水之间成为电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第一吸水部件(150a)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吸水部件(150b)的下端布置在比所述接水盘(129)的最高水位更靠上方的位置处,而使得各个所述吸水部件(150a、150b)中所含的水与所述接水盘(129)内的水之间成为电绝缘。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33)将电压的正负周期性交替的交变电压施加在所述一对电极(31、32)之间。
CN201580015971.6A 2014-03-28 2015-03-12 加湿装置 Active CN1061334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8783 2014-03-28
JP2014068783A JP5867534B2 (ja) 2014-03-28 2014-03-28 加湿装置
PCT/JP2015/001390 WO2015146050A1 (ja) 2014-03-28 2015-03-12 加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3453A CN106133453A (zh) 2016-11-16
CN106133453B true CN106133453B (zh) 2019-04-23

Family

ID=54194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5971.6A Active CN106133453B (zh) 2014-03-28 2015-03-12 加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67534B2 (zh)
CN (1) CN106133453B (zh)
WO (1) WO20151460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7491B (zh) * 2016-10-06 2021-03-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31112A (zh) * 2017-03-17 2019-11-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水处理装置以及加湿装置
JP7285469B2 (ja) 2018-04-24 2023-06-02 株式会社テクノ菱和 プラズマ殺菌水生成装置
JP7181475B2 (ja) * 2020-08-21 2022-12-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58036A (ja) * 2008-09-03 2010-03-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水の殺菌装置、その水の殺菌装置を用いた空調機、手乾燥機、加湿器
JP2010117080A (ja) * 2008-11-13 2010-05-27 Tanah Process Co Ltd 加湿器
CN102428034A (zh) * 2009-05-12 2012-04-2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液处理用放电单元、调湿装置以及温水供给器
CN103429539A (zh) * 2011-05-17 2013-12-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及等离子体产生方法
CN103574813A (zh) * 2012-08-09 2014-02-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4182A (ja) * 1981-10-14 1983-04-16 Tatsuo Okazaki 連続式水電解装置における水量制御機構
JPH0439620U (zh) * 1990-08-03 1992-04-03
JP4737330B2 (ja) * 2009-09-30 2011-07-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液処理用放電ユニット、調湿装置、及び給湯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58036A (ja) * 2008-09-03 2010-03-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水の殺菌装置、その水の殺菌装置を用いた空調機、手乾燥機、加湿器
JP2010117080A (ja) * 2008-11-13 2010-05-27 Tanah Process Co Ltd 加湿器
CN102428034A (zh) * 2009-05-12 2012-04-2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液处理用放电单元、调湿装置以及温水供给器
CN103429539A (zh) * 2011-05-17 2013-12-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及等离子体产生方法
CN103574813A (zh) * 2012-08-09 2014-02-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46050A1 (ja) 2015-10-01
CN106133453A (zh) 2016-11-16
JP2015190702A (ja) 2015-11-02
JP5867534B2 (ja)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3453B (zh) 加湿装置
KR100704148B1 (ko) 살균형 가습기
JP6156357B2 (ja) 加湿装置
US10168063B2 (en) Fan coil apparatus including a humidification unit and a humidification unit
JP5933231B2 (ja) 空気清浄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清浄方法
WO2009153891A1 (ja) 空気浄化システム
KR101403960B1 (ko) 자연 기화 가습기
US10247431B2 (en) Fan coil apparatus including a humidification unit and a humidification unit
US10107512B2 (en) Fan coil apparatus including a humidification unit and a humidification unit
US10782038B2 (en) Fan coil apparatus including a humidification unit and a humidification unit
TW201541031A (zh) 海洋氣候空調裝置
JP2019045029A (ja) 空気清浄機
JP6169432B2 (ja) 加湿器
JP2008006100A (ja) ミストサウナ装置
KR101902788B1 (ko) 피스톤 운동을 이용한 기화식 가습기
CN107108286B (zh) 水处理装置
US10208970B2 (en) Fan coil apparatus including a humidification unit and a humidification unit
KR102159546B1 (ko) 필터 없는 미세먼지 제거장치
JP6052350B2 (ja) 加湿装置
JP2013174391A (ja) 空調装置および空調装置の運転方法
KR200199972Y1 (ko) 공기정화장치
JP6512324B2 (ja) 水処理装置および加湿装置
KR102047673B1 (ko) 고온 살균 가습키트
JP2002303481A (ja) 冷蔵庫
RU178769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влажнения воздух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