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1888A -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1888A
CN106131888A CN201610537132.7A CN201610537132A CN106131888A CN 106131888 A CN106131888 A CN 106131888A CN 201610537132 A CN201610537132 A CN 201610537132A CN 106131888 A CN106131888 A CN 106131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etwork equipment
data
qos parameter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371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1888B (zh
Inventor
姜怡
权威
宋巍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371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318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31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1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1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1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Architectur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3Distribut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bandwidth brokers
    • H04L47/785Distribut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bandwidth brokers among multiple network domains, e.g. multilateral agre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5QOS or priority a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被分流数据无法在分流网络中进行基于指定服务质量的数据传输,从而导致其可能无法满足指定服务质量要求,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及系统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具体步骤可以包括: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第二网络中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向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应用于数据分流中。

Description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增长,无线通信网络的数据激增,提升了对宽带的需求。为了缓解移动蜂窝网络的拥塞,将移动蜂窝网络中的部分数据分流到其它可用的接入技术中,作为对移动蜂窝网络的补充。
现有技术中,用于数据分流的主要补充网络技术可以包括:WLAN(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络)中的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家庭基站及iMB(Integrated Mobile Broadcast,集成移动广播)等。上述技术可以应用于LTE(Long TermEvolved,长期演进网络)、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等蜂窝网络中。
在LTE及UMTS蜂窝网络中,各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用户设备所属基站根据待传输的数据要求的指定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为待传输数据配置相应的RB(Radio Bearer,无线承载),不同的RB可能具有不同的无线参数从而满足所承载数据的指定服务质量,用户设备使用基站为其配置的RB传输待传输数据,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及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实现上述数据分流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当系统采用分流网络进行数据分流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被分流的数据无法在分流网络中进行基于指定服务质量的传输,即无法得到在分流网络中的指定服务质量保证,从而导致其可能无法满足指定服务质量要求,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装置,解决了被分流数据无法在分流网络中进行基于指定服务质量的数据传输,从而导致其可能无法满足指定服务质量要求,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第二网络中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向所述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
另外,还提供另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传输的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的在第二网络中的服务质量参数。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数据分流的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第二网络中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
传输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向所述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
另外,还提供另一种数据分流的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第二网络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传输的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的在第二网络中的服务质量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的方法、装置,采用上述方案后,分流前,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第二网络中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在分流之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在数据分流过程后,第二服务质量参数是根据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的,进而保证在第二网络中传输待数据时,可以满足待传输数据要求的服务质量参数,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的方法适用的网络架构;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的方法适用的“架构一”的用户平面协议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架构一”的控制平面协议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的方法适用的“架构二”的用户平面协议栈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架构二”的控制平面协议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第二网络设备为执行主体的数据分流的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分流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分流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移动蜂窝网络,例如:WCDMA(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网络或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等。
其中,基站可以是但不限于:WCDMA网络中的NodeB(Node B,节点B)、或LTE网络中的eNB(Evolutional Node B,演进型节点B)等。
其中,分流接入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WLAN中的WIFI AP(Wireless FidelityAccess Point,无线保真接入点)、或家庭网络中的HNB(Home NodeB,家庭基站)、或HeNB(Home Evolved NodeB,家庭演进基站)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该方法的网络架构可以适用于图1中所示的网络架构。
如图1所示,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S-GW(ServingGateway,服务网关)等可以是现有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协议体系所定义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核心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的分组核心)的网元。在LTE的无线接入网中的网元可以包括基站,基站通过控制面接口S1-mme和MME相连,还可以通过用户面接口S1-u与S-GW相连。其中,基站与网络接入设备可以属于同一个物理实体,也可以属于两个分离的物理实体。
图1中基站1、与网络接入设备1属于两个分离的物理实体;基站2、与网络接入设备2属于一个物理实体。
当基站与网络接入设备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理实体时,两者之间的接口协议栈如图2、和图3所示的架构一中的基站协议栈、和网络接入设备协议栈,或如图4、和图5所示的架构二中的基站协议栈、和网络接入设备协议栈。
本实施例对网络接入设备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可以为WiFi网络接入设备等,在此不再赘述。以下实施例均以WiFi网络接入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架构一中的用户平面协议栈可以包括:WiFi网络接入设备协议栈、基站协议栈、终端协议栈。
基站协议栈由顶层到底层的顺序依次可以包括:
1.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可以用于对数据进行加密、压缩等;
2.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层;可以用于修改数据包的大小、确认数据包的传说模式等;
3.LTE MAC(Long Term Evolution Medium Access Control,长期演进介质访问控制层)层;可以用于分配资源、对数据包进行复用、通知网络待传输数据包的大小等信息等。
4.LTE PHY(Long Term Evolution phys ical,长期演进物理层)层;可以用于接收并发送数据包等。
或者,LTE MAC层下一层可以依次为:
4’.AL(Adaptation Layer,适配层),可以用于适配业务;
5’.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层。
WiFi网络接入设备协议栈由顶层到底层的顺序依次可以包括:
1.LLC;2.WLAN MAC;3.WLAN PHY;
或者,可以包括:IP层;
终端协议栈由顶层到底层的顺序依次可以包括:
1.PDCP层;2.RLC层;3.LTE MAC层;4.LTE PHY层等。
或者,LTE MAC层下层依次可以包括:
4’.AL;5’.LLC(Logical Link Control,逻辑链路控制),可以用于识别网络层协议,然后对它们进行封装;6’.WLAN MAC;7’.WLAN PHY(分流网络的物理层)。
如图3所示,架构一中的控制平面协议栈可以包括:WiFi网络接入设备协议栈、基站协议栈、终端协议栈。
其中,控制平面协议栈包括的WiFi网络接入设备协议栈,与用户平面协议栈包括的WiFi网络接入设备协议栈相同;
控制平面协议栈包括的基站协议栈、终端协议栈,为分别在用户平面协议栈包括的基站协议栈、终端协议栈的PDCP层的上一层添加了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层。
如图4所示,架构二中的用户平面协议栈可以包括:WiFi网络接入设备协议栈、基站协议栈、终端协议栈。
其中,架构二中的终端协议栈,与架构一中的终端协议栈相同;
架构二中的WiFi网络接入设备协议栈、基站协议栈与架构一中的WiFi网络接入设备协议栈、基站协议栈的区别为:
架构一中的IP层处,在架构二中可以依次包含:GTP(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 Tunnelling Protocol,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隧道协议)层;UDP(User 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层或IP层。
如图5所示,架构二中的控制平面协议栈可以包括:WiFi网络接入设备协议栈、基站协议栈、终端协议栈。
与图3所示的架构一中的控制平面协议栈的区别为:
架构一中的WiFi网络接入设备协议栈、基站协议栈的IP层处,在架构二中可以依次包含:X2’-AP层:用于定义基站与分流接入设备间的接口协议;SCTP(Stream ControlTransmission 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层或IP层。
实施例一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601、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第二网络中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
为了减小当前蜂窝网络的负载,通过分流网络进行数据分流,即将部分数据分流制第二网络中进行传输。
由于,待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中传输的服务质量参数与在第二网络中传输的服务质量参数可能不同,因此,在为用户设备进行数据分流之前,首先,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第二网络中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
602、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向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
采用上述方案后,分流前,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第二网络中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在分流之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在数据分流过程后,第二服务质量参数是根据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的,进而保证在第二网络中传输待数据时,可以满足待传输数据要求的服务质量参数,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一网络设备,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701、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第二网络中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
为了减小当前蜂窝网络的负载,可以通过分流网络进行数据分流,即将部分数据分流制第二网络中进行传输。
由于,待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中传输的服务质量参数与在第二网络中传输的服务质量参数可能不同,因此,在为用户设备进行数据分流之前,首先,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第二网络中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包括第一优先级;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包括第二优先级。
本实施例对确定第二服务质量参数的方法不作限定,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任意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对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
当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时,则执行步骤702;当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时,则执行步骤705。
702、当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时,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隧道。
控制面接口可以包括:X2’-AP层接口、GTP层接口,即本实施例为基于架构二的。
本实施例采用隧道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具体的,隧道技术是一种通过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在网络之间传递数据的方式。使用隧道传递的数据可以是不同协议的数据帧或包,隧道协议即GTP,将这些其它协议的数据帧或包重新封装在新的包头中发送,被封装的数据包在隧道的两个端点之间通过公共互联网络进行路由,一旦到达网络终点,数据将被解包并转发到最终目的地。整个传递过程中,被封装的数据包在公共互联网络上传递时所经过的逻辑路径称为隧道。简言之,隧道技术可以包括数据封装,传输和解包在内的全过程。
在配置隧道时,每个隧道分别与一个第二服务质量参数相对应。
本实施例对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与隧道的对应方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
703、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控制面接口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服务质量参数,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与隧道对应。
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控制面接口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以便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在第二网络中传输待传输数据。
704、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在对应的隧道中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
由于,第二务质量参数是根据第一务质量参数确定的,因此,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在对应的隧道中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保证在第二网络中传输的待传输数据满足要求的服务质量,进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若待传输数据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为1,与1对应的为隧道3,则使用隧道3传输待传输数据。
执行步骤708。
705、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形成数据包,数据包的包头中携带第二服务质量参数。
当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时,即该步骤是基于架构一的,由于架构一中不包含控制面接口,而包含IP层,IP层主要用提供数据传输的服务,因此,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将第二服务质量参数携带于数据包中,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具体的,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形成数据包,数据包的包头中携带第二服务质量参数。
本实施例对包头包含的内容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包头可以为:IP包头,优先级信息可以映射为IP包头中的ToS(Terms of Service,服务条款)字段。
706、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为了使第二网络设备获取到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以便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在第二网络中传输待传输数据,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707、第一网络设备通知用户设备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以便于用户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与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
708、获取用户设备的第一能力信息,第一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支持基于指定服务质量的数据传输;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能力信息,第二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支持基于指定服务质量的数据传输。
为了获知用户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是否支持基于指定服务质量的数据传输,第二网络设备获取用户设备的第一能力信息和第二能力信息。
进一步可选的,用户设备用于上报即发送第一能力信息的方式可以是在RRC连接建立过程中,用户设备通过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将其分流参考信息上报给基站;上报方式也可以是在用户设备能力查询过程中,通过UECapability Information(用户设备能力信息)消息进行上报。
需要说明的是,上报第一能力信息的方法不限于上述两种,还可以是现有的RRC消息并在其中增加新的参数,也可以是新定义的RRC消息或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CE(Control Element,控制单元),这些消息名称不能够对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范围进行限定,即在某些系统中也许没有类似的名称,但是不能由此认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不能够适用于这些系统。
本实施例对用户设备发送第一能力信息的方法、及该方法适用的系统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能力质量信息可以是通过网管配置信息获得的,也可以是通过用户设备上报获得的,也可以是分流设备直接上报给基站的,但不限于上述两种方法。
用户设备上报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分流配置之前,具有接入分流网络能力的用户设备通过扫描、监听其可连接的一个或多个分流接入设备的Beacon帧,获得该一个或多个分流接入设备的第二能力信息,并将该一个或多个分流接入设备的第二能力信息发送给基站。
本实施例对基站接收第二能力信息的方法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方案后,分流前,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第二网络中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在分流之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在数据分流过程后,第二服务质量参数是根据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的,进而保证在第二网络中传输待数据时,可以满足待传输数据要求的服务质量参数,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二网络设备,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801、第二网络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传输的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
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为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的在第二网络中的服务质量参数。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包括第一优先级;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包括第二优先级。
当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存在控制面接口时,则执行步骤802;当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不存在控制面接口时,则执行步骤805。
802、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隧道。
803、接收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控制面接口发送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与隧道对应。
804、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在对应的隧道中传输的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
执行步骤806。
805、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数据包为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形成的,数据包的包头中携带第二服务质量参数。
806、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能力信息,第二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支持基于指定服务质量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可选的,用户设备在分流后,发现待传输数据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对应的TS(Traffic Stream,业务流)还没有建立,则执行建立TS的过程,TS的优先级为数据的优先级。
作为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分流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用户设备的LTE MAC通过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获知需要建立新的TS,则用户设备判断在接入第二网络后,是否传输过与当前待传输数据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相同的数据,如果没有,则用户设备的LTE MAC指示WLAN MAC发起TS建立。
具体地,用户设备LTE MAC指示WLAN MAC发起TS建立过程可以包括:用户设备LTEMAC指示AL,AL指示LLC,LLC指示WLAN MAC;或者,用户设备LTE MAC指示AL,AL指示WLANMAC;又或者,用户设备LTE MAC直接指示WLAN MAC。具体的指示方法,可以是使用层间原语进行通知。
本实施例对用户设备LTE MAC指示WLAN MAC发起TS建立过程的方法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对用户设备获知是否需要建立TS的方法、和层间原语为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可选的,在接入分流网络后,为了更高效、更准确的传输待传输数据,则发送待传输数据的发送端在分流过程中,将第二服务质量参数相同的待传输数据进行封装,并将封装好的数据以MAC PDU(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进行传输。
其中,发送端可以为但不限于:基站、或用户设备等。
采用上述方案后,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传输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二服务质量参数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的,进而保证在第二网络中传输待数据时,可以满足待传输数据要求的服务质量参数,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的装置,该装置可应用于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如图9所示,可以包括:确定单元91、传输单元92、第一建立单元93、第一发送单元94、通知单元95、第一获取单元96、第二获取单元97。
具体的,传输单元92包括:第一传输模块921、生成模块922、第二传输模块923。
其中,确定单元91,用于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第二网络中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包括第一优先级;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包括第二优先级。
传输单元92,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向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
第一传输模块921,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在对应的隧道中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
生成模块922,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形成数据包,数据包的包头中携带第二服务质量参数。
第二传输模块923,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第一建立单元93,用于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隧道;
第一发送单元94,用于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控制面接口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服务质量参数,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与隧道对应.
通知单元95,用于第一网络设备通知用户设备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以便于用户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与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
第一获取单元96,用于获取用户设备的第一能力信息,第一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支持基于指定服务质量的数据传输.
第二获取单元97,用于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能力信息,第二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支持基于指定服务质量的数据传输。
采用上述方案后,分流前,确定单元根据待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第二网络中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在分流之后,传输单元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在数据分流过程后,第二服务质量参数是根据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的,进而保证在第二网络中传输待数据时,可以满足待传输数据要求的服务质量参数,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数据分流的装置,该装置可应用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网络设备,如图10所示,可以包括:第一接收单元101、第二建立单元102、第二接收单元103、第二发送单元104。
具体点,第一接收单元101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011、第二接收模块1012。
其中,第一接收单元101,用于第二网络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传输的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为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的在第二网络中的服务质量参数。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包括第一优先级;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包括第二优先级。
第一接收模块1011,用于接收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服务质量参数,在对应的隧道中传输的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
第二接收模块1012,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为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形成的,数据包的包头中携带第二服务质量参数。
第二建立单元102,用于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建立隧道;
第二接收单元103,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控制面接口发送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与隧道对应。
第二发送单元104,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能力信息,第二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支持基于指定服务质量的数据传输。
采用上述方案后,第一接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传输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二服务质量参数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服务质量参数确定的,进而保证在第二网络中传输待数据时,可以满足待传输数据要求的服务质量参数,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服务质量参数;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隧道;
所述服务质量参数与所述隧道相对应;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通过所述隧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分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质量参数包括优先级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分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质量参数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控制面接口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接口可以为X2控制面接口。
5.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参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建立隧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与所述隧道相对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在对应的隧道中发送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分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质量参数包括优先级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所述的数据分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质量参数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控制面接口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接口可以为X2控制面接口。
9.一种数据分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的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服务质量参数;
第一建立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建立隧道;
所述服务质量参数与所述隧道相对应;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通过所述隧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分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包括优先级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分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质量参数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控制面接口传输。
12.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分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接口可以为X2控制面接口。
13.一种数据分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第二网络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的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参数;
第二建立单元,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建立隧道;
所述服务质量参数与所述隧道相对应;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隧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待传输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分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包括优先级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分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质量 参数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控制面接口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分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接口可以为X2控制面接口。
CN201610537132.7A 2012-04-19 2012-04-19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1318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37132.7A CN106131888B (zh) 2012-04-19 2012-04-19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37132.7A CN106131888B (zh) 2012-04-19 2012-04-19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CN201210118243.6A CN103379546B (zh) 2012-04-19 2012-04-19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8243.6A Division CN103379546B (zh) 2012-04-19 2012-04-19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1888A true CN106131888A (zh) 2016-11-16
CN106131888B CN106131888B (zh) 2020-02-14

Family

ID=493829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8243.6A Active CN103379546B (zh) 2012-04-19 2012-04-19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CN201610537132.7A Active CN106131888B (zh) 2012-04-19 2012-04-19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8243.6A Active CN103379546B (zh) 2012-04-19 2012-04-19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0206139B2 (zh)
EP (1) EP2840831B1 (zh)
JP (2) JP6133970B2 (zh)
CN (2) CN103379546B (zh)
ES (1) ES2774286T3 (zh)
WO (1) WO20131559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4367A (zh) * 2017-06-21 2018-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隧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92142B2 (en) * 2014-09-08 2019-05-1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use of both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wireless spectrum
CN104735728A (zh) * 2015-04-10 2015-06-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传输业务数据流的方法和系统
CN106559839A (zh) * 2015-09-30 2017-04-0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多网络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588057B2 (en) * 2018-03-14 2020-03-10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base stations of two differ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2655245A (zh) * 2018-09-19 2021-04-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12469B (zh) * 2019-07-26 2022-05-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15412979A (zh) * 2021-05-28 2022-11-29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切换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300A (zh) * 2006-01-19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为移动终端用户传输多服务质量业务流的方法
CN101079680A (zh) * 2007-05-25 2007-11-28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多级缓存共享的全光串行组播模块及其组播方法
WO2009147643A3 (en) * 2008-06-05 2010-01-28 Poovandhran Chetty A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data simultaneously over at least two independant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O2012037666A1 (en) * 2010-09-24 2012-03-29 Pravala Inc. Accessing local network resources in a multi-interface system
CN102422673A (zh) * 2009-05-05 2012-04-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移动通信网络处的控制面的服务器及其用于控制连接建立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0305016A (pt) * 2002-06-06 2004-11-09 Thomson Licensing Sa Função de interação (iwf) como controlador de rede de rádio lógico (rnc) para acoplamento hìbrido em uma interação entre wlan e uma rede de comunicação móvel
WO2006128380A1 (fr) 2005-06-01 2006-12-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et systeme pour fournir l'assurance de la qualite de service dans 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JP4935156B2 (ja) * 2006-04-05 2012-05-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lan装置、無線lan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KR101316142B1 (ko) 2007-06-11 2013-10-10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링크 계층 서비스 품질 파라미터 매핑
CN101299714A (zh) * 2008-05-19 2008-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流控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635335B2 (en) * 2009-01-28 2014-01-21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offloading
US20100075677A1 (en) * 2008-09-22 2010-03-25 Q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electing a target bs with the best service supported in wimax handover
US8611900B2 (en) * 2009-03-20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mobile broker supporting inter-rat, inter-operator handovers
US8804682B2 (en) * 2009-04-17 2014-08-1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pparatus for management of local IP access in a segment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1166251A (ja) 2010-02-05 2011-08-25 Nec Corp マルチモード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マルチモード無線通信方法
WO2011129070A1 (en) 2010-04-16 2011-10-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Handover method, handover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 ue attaching to a local ip network
CN102244899B (zh) * 2010-05-13 2015-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接入网对互联网访问数据进行分流的方法及装置
US8838111B2 (en) 2010-09-09 2014-09-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CN105704759A (zh) 2011-05-27 2016-06-2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4365140A (zh) 2012-03-22 2015-02-1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卸载回程业务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300A (zh) * 2006-01-19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为移动终端用户传输多服务质量业务流的方法
CN101079680A (zh) * 2007-05-25 2007-11-28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多级缓存共享的全光串行组播模块及其组播方法
WO2009147643A3 (en) * 2008-06-05 2010-01-28 Poovandhran Chetty A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data simultaneously over at least two independant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2422673A (zh) * 2009-05-05 2012-04-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移动通信网络处的控制面的服务器及其用于控制连接建立的方法
WO2012037666A1 (en) * 2010-09-24 2012-03-29 Pravala Inc. Accessing local network resources in a multi-interface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4367A (zh) * 2017-06-21 2018-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隧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40831A1 (en) 2015-02-25
CN103379546B (zh) 2016-08-17
US20190141565A1 (en) 2019-05-09
US10972936B2 (en) 2021-04-06
JP6133970B2 (ja) 2017-05-24
ES2774286T3 (es) 2020-07-20
JP2017147746A (ja) 2017-08-24
US10575209B2 (en) 2020-02-25
CN106131888B (zh) 2020-02-14
US20200162961A1 (en) 2020-05-21
CN103379546A (zh) 2013-10-30
EP2840831B1 (en) 2019-12-11
JP2015518689A (ja) 2015-07-02
JP6635973B2 (ja) 2020-01-29
US20150036506A1 (en) 2015-02-05
EP2840831A4 (en) 2015-08-05
WO2013155981A1 (zh) 2013-10-24
US10206139B2 (en) 2019-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65636B2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radio terminal, cor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therefor
EP3500048B1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wireless terminal, cor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these
CN103379546B (zh)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09005562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509167B (zh) 通信网络中用于将无线终端连接到多个小区的方法
EP3557939B1 (en) Dual connection method and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CN107006022A (zh) Lwa pdu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09315008B (zh) 多连接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6162685B (zh) 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系统
WO2019157985A1 (zh) 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WO2014114101A1 (zh) 数据多流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2083816A1 (zh) 一种无线数据接入方法及设备
CN106034363B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移动锚点
JP655146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