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2685B - 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2685B
CN106162685B CN201510147810.4A CN201510147810A CN106162685B CN 106162685 B CN106162685 B CN 106162685B CN 201510147810 A CN201510147810 A CN 201510147810A CN 106162685 B CN106162685 B CN 1061626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information
access technology
data packet
technology network
sf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78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2685A (zh
Inventor
贺美芳
黄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1478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6268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2446 priority patent/WO201615529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162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2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2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26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系统,包括:终端接收经由第二接入技术网络传输的来自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数据包,并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数据包加入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根据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及终端接收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第二时间信息,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本发明能够获知接入技术网络间的传输时延,为防止数据单元的传输延迟问题和排队现象提供技术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标准的不断演进,移动分组业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单终端的数据吞吐能力不断提升。以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为例,在20M宽带内可以支持下行最大速率100Mbps的数据传输,后续的增强LTE(LTE Advanced)系统中,数据的传输速率将进一步提升,甚至可以达到1Gbps。
终端数据业务量膨胀式的增长,让现有的网络资源渐渐力不从心,尤其是在新一代通信技术(比如3G、LTE)还无法广泛布网的情况下,随之而来的是无法满足用户速率和流量需求,导致用户体验变差。如何预防和改变这一情况是运营商必须考虑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网络部署;另一方面,希望能够通过对现有网络和技术进行增强,以达到快速提升网络性能的目的。众所周知的,除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The 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提供的无线网络技术之外,当前已经普遍应用的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尤其是基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已经在家庭、企业甚至是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热点接入覆盖。其中,由WiFi联盟(Wi-FiAlliance)提出的技术规范应用最广,因此,实际中WiFi网络经常跟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WLAN网络划等号。
在这一前提下,有的运营商和公司已经提出将WLAN与现有3GPP网络进行融合,实现联合传输,以达到负荷分流和提高网络性能的目的。3GPPSA2通过接入网发现和选择功能单元(ANDSF,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s)方案,提供了一种根据运营商策略为终端选择目标接入网络的模式。
3GPP第10版(R10)定义了ANDSF标准,ANDSF作为接入锚点实现智能选网,通过网络与终端的交互协同,实现网络接入的有效分流,符合未来多网协同的运营方向。ANDSF基于网络负荷、终端能力、用户签约情况等信息制定策略,帮助终端用户选择最佳接入的网络制式,实现多种接入方式的协同运营。ANDSF既可以单独部署,也可与其它网元合设。目前,业界主流观点认为ANDSF可以部署在策略控制和计费(PCC,Policy Control and Charging)PCC设备上。
ANDSF是一个基于核心网的WLAN interworking(互通)方案,并没有考虑到对接入网的影响,此外,由于ANDSF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方案,不能很好地对网络负荷与信道质量动态变化的情况进行适应,因此,在3GPP接入网也开展了WLAN interworking讨论。在第12版(R12)WLAN/3GPP无线互操作中,执行WLAN分流的规则和触发的机制被引入。
然而,核心网机制和来自无线接入网的辅助信息机制不能提供给网络侧实时的使用负荷和信道条件从而合并使用无线资源。另外,来自相同承载的数据不能同时在3GPP和WLAN链路上服务。因此,WLAN与3GPP网络集成的需求在RAN65次全会被重新提出。
相比目前已经研究的依赖于策略和触发的WLAN分流方案,无线接入网(RAN,RadioAccess Network)层次聚合的WLAN与3GPP网络集成,简称WLAN和3GPP网络紧耦合,类似于载波聚合和双连接,为总体系统提供更好地双连接上资源的控制和利用。在无线层的紧集成和聚合允许更多的实时联合调度WLAN与3GPP网络的无线资源,因此,提供用户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和整理系统容量。通过更好管理用户间的无线资源,能增加所有用户的集体吞吐量,并提供整个系统容量。基于实时信道条件和系统使用情况下,每个链路调度决定能够做到每一个包的层次。用户面锚定在可靠的LTE网络,可以通过回退到LTE网络来提高性能。
WLAN和3GPP网络紧耦合能应用于同地写作场景(演进节点B(eNB,Evolved NodeB)与接入点(AP,Access Point)之间通过内部接口完成RAN层集成操作且在物理上是集成的,本质上类似于3GPP载波聚合,该场景通常为小小区)和非同地协作场景(eNB与AP之间通过外部接口完成RAN层集成操作,本质上类似于双连接)。图1(a)为现有的同地协作方案应用于WLAN和3GPP集成基站站点的示意图;图1(b)为现有的非同地协作方案应用于理想回路连接的WLAN和3GPP网络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同地协作方案应用于小小区(Nano Cell)布局的场景示意图。
WLAN和3GPP网络紧耦合的WLAN分流方案目前有以下四种:简化架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分流,双连接架构PDCP层分流,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层分流,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层分流。
所谓简化架构PDCP层分流,下行数据流的WLAN分流在3GPP接入网的PDCP层完成,然后传送给WLAN分流的PDCP适配器,WLAN分流的PDCP适配器完成3GPP的PDCP协议数据单元到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通过WLAN的无线空口发送给终端的WLAN的MAC层,然后再发送给终端的PDCP适配器,在终端的PDCP适配器完成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到PDCP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然后发送给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的PDCP实体,最后,PDCP实体将PDCP服务数据单元发送到对应的应用业务。上行数据流是从终端的PDCP实体发送到3GPP接入网的PDCP实体,与下行过程类似,只是方向相反而已,故于此不再赘述。
所述双连接架构PDCP层分流,数据分流两次,首先,3GPP接入网的PDCP层将数据流分给次基站的小小区的RLC层,然后在小小区的MAC中第二次下行数据流分流,即WLAN分流给MAC适配器,MAC适配器完成3GPP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到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通过WLAN的无线空口发送给终端的WLAN的MAC层,然后再发送给终端的MAC适配器,在终端的MAC适配器完成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到终端的RLC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然后发送给终端的RLC实体,终端的RLC实体完成RLC协议数据单元到终端的PDCP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然后发送给终端的PDCP实体,最后PDCP实体根据3GPP空口协议将用户数据单元发送到对应的应用业务。上行数据流与下行过程类似,只是方向相反而已,故于此不再赘述。
所述RLC层分流,下行数据流的WLAN分流在3GPP接入网的RLC层完成,然后传送给WLAN分流的RLC适配器,WLAN分流的RLC适配器完成3GPP的RLC协议数据单元到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通过WLAN的无线空口发送给终端的WLAN的MAC层,然后再发送给终端的RLC适配器,在终端的RLC适配器完成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到终端的RLC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然后发送给终端的RLC实体,终端的RLC实体完成RLC协议数据单元到终端的PDCP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然后发送给终端的PDCP实体,最后,PDCP实体将PDCP服务数据单元发送到对应的应用业务。上行数据流与下行过程类似,只是方向相反而已,故于此不再赘述。
所谓MAC层分流,下行数据流的WLAN分流在3GPP接入网的MAC层完成,然后传送给WLAN分流的MAC适配器,WLAN分流的MAC适配器完成3GPP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到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通过WLAN的无线空口发送给终端的WLAN的MAC层,然后再发送给终端的MAC适配器,在终端的MAC适配器完成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到终端的MAC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然后发送给终端的MAC实体,终端的MAC实体完成MAC协议数据单元到终端的PDCP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然后发送给终端的PDCP实体,最后,PDCP实体将PDCP的服务数据单元发送到对应的应用业务。上行数据流与下行过程类似,只是方向相反而已,故于此不再赘述。
目前,LTE的PDCP层PDCP服务数据单元(SDU)丢弃是通过丢弃定时器功能和PDCP状态报告反馈,以此来防止传送支路的过渡延时和排队现象。这个基于定时器的丢弃功能即PDCP层从高层接收到每一个PDCP SDU时就启动丢弃定时器,当丢弃定时器溢出时该PDCP层仍没有对该PDCPSDU传输成功,那么终端丢弃该PDCP SDU。PDCP状态报告确认这个PDCPSDU传送成功,同样终端丢弃该PDCP SDU。若终端未及时丢弃相应的PDCPSDU,会造成数据传输的拥塞。另外,为了满足业务所要求的QoS,丢弃定时器需要被设置到一个合适的值。
对于紧耦合的LTE分流到WLAN网络的传输,目前没有有效的方法来防止数据单元的传输延迟问题和排队现象。然而,为了防止数据单元的传输延迟问题和排队现象,需要获知更多WLAN网络的传输情况,比如网络间传输的延时时间差,这样,可以通过设置丢弃定时器功能或根据延时时间差在网络间调整数据单元的传输或丢弃。但是,针对紧耦合的LTE分流到WLAN网络的传输,现有技术没有提供网络间传输的延时时间差的计算方案,因此,无法获知网络间传输的延时时间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系统,能够获知接入技术网络间的传输时延,为防止数据单元的传输延迟问题和排队现象提供技术保障。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包括:终端接收经由第二接入技术网络传输的来自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数据包,并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数据包加入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根据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及终端接收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第二时间信息,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数据包加入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时,所述数据包为:
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协议数据单元;或者,
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或者,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协议数据单元;或者,
第二接入技术网络适配层协议数据单元,其中,第二接入技术网络适配层为位于第二接入技术网络的MAC层或物理PHY层之上,且位于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PDCP层、RLC层或MAC层以下的用户面实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系统帧号SFN和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子帧号,或者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和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子帧号,或者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为:
生成所述数据包时,所述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或者,
所述数据包被首次传输到第二接入技术网络时,所述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或者,
所述数据包到达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所述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时间信息为:
终端物理层接收到数据包时,所述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或者,
终端相应用户面接收到数据包时,所述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或者,
终端相应用户面实体处理数据包时,所述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或者,
终端相应用户面实体向高层递交数据包时,所述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数据包加入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具体为:终端解码接收到的数据包,从数据包的头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时间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及终端接收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第二时间信息,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包括:根据终端接收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第二时间信息与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的差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
进一步地,当第一时间信息及第二时间信息均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与子帧号时,所述根据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及终端接收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第二时间信息,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具体为:根据[(1024+SFN2-SFN1)MOD 1024]*10+[(subframe2–subframe1)mod 10],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其中,SFN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FN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ubframe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子帧号,subframe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子帧号。
进一步地,当第一时间信息及第二时间信息均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时,所述根据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及终端接收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第二时间信息,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具体为:根据[(1024+SFN2-SFN1)MOD 1024]*10,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其中,SFN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FN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SFN。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系统,设置于终端,包括: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经由第二接入技术网络传输的来自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数据包,并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数据包加入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及终端接收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第二时间信息,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终端接收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第二时间信息与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的差值,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一时间信息及第二时间信息均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与子帧号时,根据[(1024+SFN2-SFN1)MOD1024]*10+[(subframe2–subframe1)MOD 10],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其中,SFN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FN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ubframe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子帧号,subframe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子帧号。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一时间信息及第二时间信息均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时,根据[(1024+SFN2-SFN1)MOD 1024]*10,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其中,SFN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FN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SF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终端接收经由第二接入技术网络传输的来自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数据包,并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数据包加入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根据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及终端接收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第二时间信息,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如此,获知了接入技术网络之间的传输时延,为防止数据单元的传输延迟问题和排队现象提供了技术保障,进而有助于减少传输过程中的数据拥塞,并有助于满足用户的感受。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的同地协作方案应用于WLAN和3GPP集成基站站点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的非同地协作方案应用于理想回路连接的WLAN和3GPP网络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同地协作方案应用于小小区布局的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包括:
步骤11:终端接收经由第二接入技术网络传输的来自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数据包,并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数据包加入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
于本步骤中,终端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数据包加入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具体为:终端解码接收到的数据包,从数据包的头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时间信息。
于本步骤中,终端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数据包加入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时,所述数据包为:
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协议数据单元;或者,
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或者,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协议数据单元;或者,
第二接入技术网络适配层协议数据单元,其中,第二接入技术网络适配层为位于第二接入技术网络的MAC层或物理PHY层之上,且位于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PDCP层、RLC层或MAC层以下的用户面实体。
于本步骤中,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系统帧号SFN和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子帧号,或者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
于本步骤中,第一时间信息为:
生成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或者,
数据包被首次传输到第二接入技术网络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或者,
数据包到达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
步骤12:终端获取接收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第二时间信息。
于本步骤中,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系统帧号SFN和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子帧号,或者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
本步骤具体包括:终端通过检测物理广播信道(PBCH)获得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的高8位,通过PBCH盲检获得SFN的低2位,从而获得SFN;终端物理层将自身维护的子帧号上报给高层。
于本步骤中,第二时间信息为:
终端物理层接收到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或者,
终端相应用户面接收到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或者,
终端相应用户面实体处理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或者,
终端相应用户面实体向高层递交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1和步骤12中第一时间信息及第二时间信息的获取并没有严格的时间顺序,只要满足终端经由第二接入技术网络接收传输的来自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数据包即可。
步骤13:根据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及第二时间信息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
本步骤具体为:根据第二时间信息与第一时间信息的差值,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
具体而言,当第一时间信息及第二时间信息均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与子帧号时,根据[(1024+SFN2-SFN1)MOD 1024]*10+[(subframe2–subframe1)MOD 10],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其中,SFN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FN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ubframe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子帧号,subframe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子帧号。
其中,MOD表示取余运算,上述计算公式即为:先计算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SFN和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SFN的差值与1024的和值,再计算该和值与1024的余数同10的乘积,计算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子帧号与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子帧号的差值,再计算该差值与10的余数,将该余数与上述乘积相加得到时延信息。
当第一时间信息及第二时间信息均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时,根据[(1024+SFN2-SFN1)MOD 1024]*10,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其中,SFN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FN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SFN。
其中,MOD表示取余运算,上述计算公式即为:计算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SFN和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SFN的差值与1024的和值,再计算该和值与1024的余数同10的乘积,得到的该乘积即为时延信息。
另外,于较佳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计算得到的每个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统计出多个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的平均值,或统计出传输时延信息超过一定阈值的数据包的个数和比例,并由终端上报给第一接入技术网络。如此,便于第一接入技术网络获知第二接入技术网络分流传送数据包的时延信息,为防止数据单元的传输延迟和排队现象提供技术保障,进而有助于减少传输过程中的数据拥塞。
接下来,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以LTE系统与WLAN紧耦合为例进行说明。对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其实施原理相同,故不再赘述。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实施例中,UE处于WLAN/LTE集成基站站点,并且UE和集成基站站点均支持LTE和WLAN紧耦合的WLAN分流方案。对于WLAN和3GPP网络之间是理想的连接以及双连接的小小区与WLAN的紧耦合等场景同样适用。
于此,根据3GPP接入网与WLAN紧耦合的WLAN分流位置的不同,下面分别以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四个WLAN分流方案为假设前提,来进行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其中,第一接入技术网络定义为系统1,第二接入技术网络定义为系统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图。于实施例一,以背景技术中的简化架构PDCP层分流为应用场景,此时,在系统2中传输的数据包为PDCP层协议数据单元(PDU),在该PDCP层协议数据单元的头信息中获取第一时间信息。
如图4所示,下面对实施例一的各步骤加以详细说明:
步骤101、系统1的PDCP实体在将终端的PDCP SDU封装到PDCP PDU时,在数据包的头信息中增加当前系统的时间戳(第一时间信息),并发送给WLAN分流的PDCP适配器。
其中,时间戳包含系统帧号(SFN,System Frame Number)和子帧号,或仅包含SFN。
步骤102、WLAN分流的PDCP适配器封装PDCP PDU为WLAN的MACPDU,通过WLAN空口发送给终端侧的WLAN分流的PDCP适配器。
步骤103、终端侧的PDCP适配器解码出对应的PDCP PDU,并发送给终端的PDCP实体。
步骤104、终端的PDCP实体解码PDCP PDU,同时获取PDCP SDU和该数据包携带的时间戳,并将该时间戳发送给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实体。
步骤105、终端的RRC实体获取当前小区(系统1)的时间戳(第二时间信息)。
其中,获取小区的时间戳为SFN,具体为:终端通过检测物理广播信道(PBCH),获得系统帧号的高8位,低2位需要在PBCH盲检时得到,即小区是在40ms内的第几个系统帧发送主信息块(MIB),如此,即知道了SFN的低2位。后续自身维护这个SFN值。另外,终端物理层可将自身维护的子帧号上报给高层。
步骤106、终端的RRC实体获取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
具体而言,将数据包中的时间戳(第一时间信息)和该小区中的时间戳(第二时间信息)进行对比,得出两个时间戳的差值,根据该差值确定该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
当数据包中的时间戳和该小区中的时间戳均包含SFN与子帧号时,根据[(1024+SFN2-SFN1)MOD 1024]*10+[(10+subframe2–subframe1)MOD10]进行计算,其中,SFN1表示数据包中的时间戳包含的SFN,SFN2表示该小区的时间戳包含的SFN,subframe1表示数据包中的时间戳包含的子帧号,subframe2表示该小区的时间戳包含的子帧号,计算结果单位是ms。
当数据包中的时间戳和该小区中的时间戳均仅包含SFN时,根据[(1024+SFN2-SFN1)MOD 1024]*10进行计算,其中,SFN1表示数据包中的时间戳包含的SFN,SFN2表示该小区的时间戳包含的SFN,计算结果单位是ms。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流程图。于实施例二,以背景技术中的双连接架构PDCP层分流为应用场景,此时,在系统2中传输的数据包为主基站的PDCP层协议数据单元,在该PDCP层协议数据单元的头信息中获取第一时间信息。
如图5所示,下面对实施例二的各步骤加以详细说明:
步骤201、系统1主基站的PDCP实体将终端的PDCP SDU封装到PDCPPDU,且在数据包的头信息中增加当前系统的时间戳(第一时间信息),然后数据分流传送到系统1次基站的RLC实体。
其中,时间戳包含SFN和子帧号,或仅包含SFN。
步骤202、系统1次基站的RLC实体将PDCP PDU封装为RLC PDU,并发送给WLAN分流的MAC适配器。
步骤203、WLAN分流的MAC适配器封装RLC PDU为WLAN的MACPDU,通过WLAN空口发送给终端侧的WLAN分流的MAC适配器。
步骤204、终端侧的MAC适配器解码出对应的RLC PDU,并发送给终端的RLC实体。
步骤205、终端的RLC实体解码出PDCP PDU,并传送给终端的PDCP实体。
步骤206、终端的PDCP实体解码出PDCP SDU,同时获取该数据包发送的时间戳,并保存该时间戳。
步骤207、终端的PDCP实体获取当前小区的时间戳(第二时间信息)。
步骤208、终端的PDCP实体获取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
其中,步骤207中当前小区的时间戳获取过程及步骤208中传输时延信息的计算方式同实施例一所述,故于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流程图。于实施例三,以背景技术中的MAC层分流为应用场景,此时,在系统2中传输的数据包为MAC层协议数据单元,在该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头信息中获取第一时间信息。
如图6所示,下面对实施例三的各步骤加以详细说明:
步骤301、系统1的MAC实体在将终端的MAC SDU封装到MAC PDU时,在数据包的头信息中增加当前系统1的时间戳(第一时间信息),并发送给WLAN分流的MAC适配器。
其中,时间戳包含SFN和子帧号,或仅包含SFN。
步骤302、WLAN分流的MAC适配器封装MAC PDU为WLAN的MACPDU,通过WLAN空口发送给终端侧的WLAN分流的MAC适配器。
步骤303、终端的MAC适配器解码出对应的MAC PDU,并发送给终端的MAC实体。
步骤304、终端的MAC实体解码MAC PDU,获取MAC SDU,同时获取该数据包发送的时间戳,并保存该时间戳。
步骤305、终端的MAC实体获取当前小区的时间戳(第二时间信息)。
步骤306、终端的MAC实体获取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
其中,步骤305中当前小区的时间戳获取过程及步骤306中传输时延信息的计算方式同实施例一所述,故于此不再赘述。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流程图。于实施例四,以背景技术中的简化架构RLC层分流为应用场景,此时,在系统2中传输的数据包为RLC层协议数据单元,在该RL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头信息中获取第一时间信息。
如图7所示,下面对实施例四的各步骤加以详细说明:
步骤401、系统1的RLC实体在将终端的RLC SDU封装到RLC PDU时,在数据包的头信息中增加当前系统1的时间戳(第一时间信息),并发送给WLAN分流的RLC适配器。
其中,时间戳包含SFN和子帧号,或仅包含SFN。
步骤402、WLAN分流的RLC适配器封装RLC PDU为WLAN的MACPDU,通过WLAN空口发送给终端侧的WLAN分流的RLC适配器。
步骤403、终端的RLC适配器解码出对应的RLC PDU,并发送给终端的RLC实体。
步骤404、终端的RLC实体解码RLC PDU,获取RLC SDU,同时获取该数据包发送的时间戳,并保存该时间戳。
步骤405、终端的RLC实体获取当前小区的时间戳(第二时间信息)。
步骤406、终端的RLC实体获取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
其中,步骤405中当前小区的时间戳获取过程及步骤406中传输时延信息的计算方式同实施例一所述,故于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流程图。于实施例五,在系统2中传输的数据包为第二接入技术网络适配层协议数据单元,比如RLC适配层协议数据单元、MAC适配层协议数据单元、或者PDCP适配协议数据单元。这里以简化架构RLC层分流为应用场景,则第二接入技术网络适配层协议数据单元为RLC适配层协议数据单元,在该RL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头信息中获取第一时间信息。
如图8所示,下面对实施例五的各步骤加以详细说明:
步骤501、系统1的RLC实体将终端的RLC SDU封装到RLC PDU,并发送给WLAN分流的RLC适配器。
步骤502、WLAN分流的RLC适配器封装RLC PDU为WLAN的MACPDU,并在数据包的头信息中增加当前系统1的时间戳(第一时间信息),通过WLAN空口发送给终端侧的WLAN分流的RLC适配器。
其中,时间戳包含SFN和子帧号,或仅包含SFN。
步骤503、终端侧的RLC适配器解码出对应的RLC PDU,并发送给终端的RLC实体,同时获取该数据包发送的时间戳,并保存该时间戳。
步骤504、终端的RLC适配器获取当前小区的时间戳。
步骤505、终端的RLC适配器获取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
其中,步骤504中当前小区的时间戳获取过程及步骤505中传输时延信息的计算方式同实施例一所述,故于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系统,设置于终端,包括获取模块及计算模块。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经由第二接入技术网络传输的来自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数据包,并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数据包加入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及终端接收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第二时间信息,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
于较佳实施例中,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终端接收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第二时间信息与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的差值,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
具体而言,计算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一时间信息及第二时间信息均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与子帧号时,根据[(1024+SFN2-SFN1)MOD1024]*10+[(subframe2–subframe1)MOD 10],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其中,SFN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FN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ubframe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子帧号,subframe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子帧号。
计算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一时间信息及第二时间信息均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时,根据[(1024+SFN2-SFN1)MOD 1024]*10,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其中,SFN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FN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SFN。
另外,关于本系统的具体处理过程同上述方法所述,故于此不再赘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经由第二接入技术网络传输的来自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数据包,并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数据包加入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
根据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及终端接收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第二时间信息,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时间信息与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的差值,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数据包加入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时,所述数据包为:
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协议数据单元;或者,
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或者,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协议数据单元;或者,
第二接入技术网络适配层协议数据单元,其中,第二接入技术网络适配层为位于第二接入技术网络的MAC层或物理PHY层之上,且位于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PDCP层、RLC层或MAC层以下的用户面实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系统帧号SFN和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子帧号,或者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和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子帧号,或者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为:
生成所述数据包时,所述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或者,
所述数据包被首次传输到第二接入技术网络时,所述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或者,
所述数据包到达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所述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信息为:
终端物理层接收到数据包时,所述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或者,
终端相应用户面接收到数据包时,所述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或者,
终端相应用户面实体处理数据包时,所述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或者,
终端相应用户面实体向高层递交数据包时,所述第一接入技术网络中的时间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数据包加入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具体为:终端解码接收到的数据包,从数据包的头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时间信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时间信息及第二时间信息均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与子帧号时,所述根据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及终端接收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第二时间信息,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具体为:根据[(1024+SFN2-SFN1)MOD 1024]*10+[(subframe2–subframe1)mod 10],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其中,SFN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FN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ubframe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子帧号,subframe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子帧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时间信息及第二时间信息均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时,所述根据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及终端接收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第二时间信息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具体为:根据[(1024+SFN2-SFN1)MOD1024]*10,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其中,SFN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FN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SFN。
10.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系统,设置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经由第二接入技术网络传输的来自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数据包,并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数据包加入第一接入技术网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及终端接收数据包时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第二时间信息,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时间信息与获得的第一时间信息的差值,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一时间信息及第二时间信息均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与子帧号时,根据[(1024+SFN2-SFN1)MOD1024]*10+[(subframe2–subframe1)MOD 10],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其中,SFN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FN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ubframe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子帧号,subframe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子帧号。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一时间信息及第二时间信息均包含第一接入技术网络的SFN时,根据[(1024+SFN2-SFN1)MOD 1024]*10,计算数据包的传输时延信息,其中,SFN1表示第一时间信息包含的SFN,SFN2表示第二时间信息包含的SFN。
CN201510147810.4A 2015-03-31 2015-03-31 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61626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47810.4A CN106162685B (zh) 2015-03-31 2015-03-31 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系统
PCT/CN2015/092446 WO2016155292A1 (zh) 2015-03-31 2015-10-21 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47810.4A CN106162685B (zh) 2015-03-31 2015-03-31 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2685A CN106162685A (zh) 2016-11-23
CN106162685B true CN106162685B (zh) 2020-07-28

Family

ID=57003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7810.4A Active CN106162685B (zh) 2015-03-31 2015-03-31 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62685B (zh)
WO (1) WO20161552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2995B (zh) * 2016-12-27 2020-01-1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5g网络中保障内容低时延传输的用户接入方法
CN108934034A (zh) * 2017-05-26 2018-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8214610A1 (zh) * 2017-05-26 2018-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962822B (zh) * 2017-12-26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侧传输时延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0149602B (zh) * 2018-02-13 202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策略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329926B2 (en) 2018-04-04 2022-05-10 Zte Corporation Measuring transmission delay
JP7175328B2 (ja) * 2018-04-04 2022-11-18 中興通訊股▲ふん▼有限公司 伝送遅延の測定
CN111246509B (zh) * 2018-11-29 2022-11-0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过pdcp报文测试网络时延的方法及装置
CN111447026B (zh) * 2019-01-17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数据的方法和处理数据的装置
WO2024000500A1 (en) * 2022-06-30 2024-01-04 Zte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880A (zh) * 2010-05-14 2010-09-2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lte和wlan的互连系统和切换方法
CN103297282A (zh) * 2012-02-22 2013-09-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网络时延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3391633A (zh) * 2012-05-09 2013-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3905140A (zh) * 2012-12-25 2014-07-02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融合网络架构下的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5463A (zh) * 2011-03-02 2012-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mp的网络链路时延测量方法及装置
US20140010078A1 (en) * 2012-07-09 2014-01-09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system and reducing congestion o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880A (zh) * 2010-05-14 2010-09-2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lte和wlan的互连系统和切换方法
CN103297282A (zh) * 2012-02-22 2013-09-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网络时延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3391633A (zh) * 2012-05-09 2013-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3905140A (zh) * 2012-12-25 2014-07-02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融合网络架构下的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nsidering on PDCP in multiflow;Pantech;《3GPP TSG-RAN WG2 Meeting #82 R2-131798》;2013052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55292A1 (zh) 2016-10-06
CN106162685A (zh) 201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2685B (zh) 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系统
US10721617B2 (en) Method of dynamic PDCP status report polling for LTE-WLAN aggregation
US9860872B2 (en) In-band control signaling for integrated WLAN/3GPP RAT architectures
US9554301B2 (en) Shunt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network joint transmission, and access network element
Rouil et al. Adaptive channel scanning for IEEE 802.16 e
EP3048845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US8767692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an IEEE 802.11 wireless LAN environment
CN113411831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62728B (zh) 一种接入网间数据传输时延的测量和上报方法及终端
US2011012891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transceiv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97293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shunting
US20150350922A1 (en) Cloud communication cen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in a clou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156774A1 (en) Interworking base station between a wireless network and a cellular network
KR20230141800A (ko) 롱 텀 에볼루션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다중-기술 집적아키텍처
US2022039460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exible Aggregation of Communications Channels
WO2015062063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431940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的覆盖的方法和装置
RU2782866C2 (ru) Архитектура с агрегированием технологий для систем связи стандарта долгосроч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WO2022206418A1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16095598A1 (zh) 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互通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095586A1 (zh) 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和装置
KR20190083931A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엑세스 억제 설정 정보를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im et al. Proactive time-rearrangement scheme for multi-radio collocated platform
TIS et al. Concepts for Wireless Access in Relation to Cross-Layer Optimis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