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4642A - 纸张类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类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4642A
CN106104642A CN201580013453.0A CN201580013453A CN106104642A CN 106104642 A CN106104642 A CN 106104642A CN 201580013453 A CN201580013453 A CN 201580013453A CN 106104642 A CN106104642 A CN 106104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k note
coding
paper
belt
heap st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345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4642B (zh
Inventor
永瀬厚司
浅田年英
水岛庆克
冈村征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o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475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3093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578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3094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ry Ltd filed Critical Glo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04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4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7/00Automatic control, check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 B65B57/02Automatic control, check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responsive to absence, presence, abnormal feed, or misplacement of binding or wrapping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 B65B57/04Automatic control, check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responsive to absence, presence, abnormal feed, or misplacement of binding or wrapping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and operating to control, or to stop, the feed of such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4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with means for guiding the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the articles prior to severing from supply
    • B65B13/06Stationary ducts or cha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0Means for compressing or compacting bundles prior to bu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32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heat-sealing; by applying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27/00Bundling particular articles presenting special problems using string, wire, or narrow tape or band; Baling fibrous material, e.g. pea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B27/08Bundling paper sheets, envelopes, bags, newspapers, or other thin flat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02Adaptations of coun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1/00Devices accepting coins; Devices accepting, dispensing, sorting or counting valuable papers
    • G07D11/2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the operation of devices; Data handling
    • G07D11/30Tracking or tracing valuable papers or cassett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7/00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 G07D7/004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using digital security elements, e.g. information coded on a magnetic thread or str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9Specific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912Banknotes, bills and chequ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纸币处理装置(100)包括:投入部(2),其取入纸币;识别部(3),其读取从投入部(2)取入的纸币的编码;数据库(1202),其存储由识别部(3)读取的编码;以及控制部(120),其对纸币进行处理。控制部(120)从存储在数据库(1202)的编码中查找重复的编码,根据有重复的编码存在这一情况,将对与该重复的编码相对应的纸币重复进行了处理这一情况检测出来。

Description

纸张类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纸张类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进行与纸张类相关的各种处理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已为人所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纸张类处理装置进行纸张类的入款处理和出款处理。该纸张类处理装置读取纸张类的编码,当输送发生错误后,根据编码来确定输送出错的纸张类,只能够接收该纸张类。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2-275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就纸张类处理装置而言,如果对同一张纸张类重复地进行处理,就会出现计算错误。例如,在入款处理中,操作者再次让所述纸张类处理装置对已结束计数的纸张类进行了计数的情况下,入款处理会按照错误的入款金额确定。出现计算错误时,计算错误通常会在后续的某一时刻被发现,但那时,对出现计算错误的时刻、地点以及原因等的确定、对计算错误采取对应措施等工作会变得复杂或困难。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准确且尽早地检测出对同一张纸张类的重复处理。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以纸张类处理装置为对象。该纸张类处理装置包括:取入部,其取入纸张类;识别部,其读取从所述取入部取入的纸张类的编码;存储部,其存储由所述识别部读取的编码;以及处理部,其对纸张类进行处理。所述处理部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的编码中查找重复的编码,根据有重复的编码存在这一情况,将对与该重复的编码相对应的纸张类重复进行了处理这一情况检测出来。
根据该结构,从取入部取入的纸张类由识别部读取编码,该编码被存储在存储部中。然后,处理部对该纸张类执行规定的处理。在此,因为编码是各纸张类固有的识别号码,所以如果重复的编码存储在存储部中,这就意味着对同一张纸张类重复进行了取入、识别和处理。于是,处理部根据有重复的编码存在于存储部这一情况,将对同一张纸张类重复进行了处理这一情况检测出来。如上所述,该结构因为根据固有的识别号码即编码进行检测,所以能够准确地检测出重复处理。此外,因为在该纸张类处理装置中也进行对重复处理的检测,所以能够尽早地检测出重复处理。
还可以是这样的:所述处理部在检测出重复处理的情况下,将已检测出重复处理这一结果通知用户。
这样一来,因为将重复处理通知用户,所以用户就能够尽早地对重复处理采取对应措施。
还可以是这样的:所述纸张类处理装置包括显示信息的显示部,所述处理部通过将重复的编码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来将已检测出重复处理这一结果通知用户。
根据该结构,用户能够知道进行了重复处理的编码。由此,例如,用户能够通过实际地确认与该编码相对应的纸张类,来查找重复处理的原因、是否实际地进行了重复处理。
还可以是这样的:所述处理部让用户选择对重复处理的对应措施。
这样一来,在检测出重复处理的情况下,能够让用户采取用户所希望的对应措施。
还可以是这样的:具体而言,对所述重复处理所采取的对应措施为:将对重复的编码进行的处理中的一个处理保留下来,并将除此之外的处理取消,或者直接将重复处理确定下来。
根据该结构,当检测出重复处理后,用户就选择是取消重复处理中的一个处理以外的处理,还是忽视检测出重复处理这一结果。首先,如果选择了前者,重复处理就被修正,仅有重复处理中的一个处理被保留下来,从而重复处理得以消除。另一方面,如果选择了后者,即使有编码重复,处理也被直接确定下来。例如,在识别部读取编码有误等情况下,会发生虽然实际没有进行重复处理,但编码重复的这一情况。或者,有时也会有想要推迟对重复处理采取对应措施,而将处理进行下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选择后者。
还可以是这样的:所述处理部在检测出重复处理的情况下,将对重复的编码进行的处理中的一个处理保留下来,并将除此之外的处理取消。
也就是说,当重复处理被检测出来以后,不是由用户来对应,而是由处理部自动地对应。具体而言,处理部将对重复的编码进行的处理中的一个处理保留下来,并将除此之外的处理取消。这样一来,重复处理就得以修正,只有重复处理中的一个处理被保留下来。
还可以是这样的:所述纸张类处理装置包括显示信息的显示部,所述处理部在检测出重复处理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显示部将已检测出重复处理的这一结果通知用户。
如上所述,即使在由处理部自动地应对重复处理的情况下,也将已检测出重复处理的这一结果通知用户。用户并不需要对重复处理采取特别的对应措施,但能够知道发生了重复处理。
还可以是这样的:当执行了规定操作时,所述处理部就执行对重复的编码的查找。
也就是说,当用户进行了某一操作时,处理部就查找重复的编码。
还可以是这样的:具体而言,所述规定操作是将所述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确定下来的操作。
根据该结构,在将处理确定下来时,对编码的重复进行总查找。例如,也可以考虑以下方法,即:每当识别部读取编码时,就对该编码和存储在存储部的编码进行核对,来将重复的编码查找出来。但在此情况下,因为每当取入纸张类时都核对编码,所以整个处理时间就会变长。相对于此,通过在进行确定处理的操作后对编码的重复进行总查找,就能够缩短整个的处理时间。
还可以是这样的:所述处理部进行的处理为纸张类的计数。
在此情况下,重复处理意味着重复计数纸张类,这直接关系到计算错误与否。因此,通过检测重复处理,就能够修正合计张数,防止出现计算错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述纸张类处理装置,能够准确且尽早地检测出对同一张纸张类的重复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币处理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纸币处理装置的结构略图。
图3是捆扎堆叠箱及捆扎部的结构略图。
图4是捆扎堆叠箱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捆扎堆叠箱的承载台和导向部件移动后的状态下的、相当于图4的立体图。
图6是将捆扎堆叠箱的一部分省略掉的俯视略图。
图7是表示纸币处理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重复处理查找的流程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币处理装置的外观图。
图10是纸币处理装置的结构略图。
图11是捆扎堆叠箱和捆扎部的结构略图。
图12是带环制作部的立体图。
图13是从斜下方看到持带部的上部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纸币处理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方框图。
图15是表示第二输送部从捆扎堆叠箱中将纸币抽出后的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第二输送部已将纸币输送到带环的两侧中的一侧的状态的图。
图17是表示持带部抓住带子的顶端部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持带部制作出小带环和大带环的状态的图。
图19是当面朝纸币B的厚度方向观看时纸币被朝大带环输送直到在纸币上缠绕好带子为止的各部分的动作说明图,(A)表示纸币即将被朝大带环输送之前的状态,(B)表示纸币已被朝大带环输送过来的状态,(C)表示在纸币上缠绕好带子的状态。
图20是表示在夹紧部按压纸币时引导部的状态的图。
图21是对带子进行接合、切断及盖章的说明图。
图22是当检测到纸币落下时进行的恢复步骤的流程图。
图23是恢复时显示的画面之一例。
图24是恢复时显示的画面之一例。
图25是恢复时显示的画面之一例。
图26是恢复时显示的画面之一例。
图27是说明拒收反复出现之例的图。
图28是对拒收管理部的存储内容变迁进行说明的图,其中,拒收管理部存储拒收原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纸币处理装置的简要结构〉
图1示出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外观图,图2示出纸币处理装置100的结构略图。
纸币处理装置100例如设置在银行的出纳员柜台上供操作者使用。纸币处理装置100取入未成捆状态的纸币后,将规定种类的纸币集聚起来,并按照规定的捆扎张数对该纸币进行捆扎后投出。纸币处理装置100是纸张类处理装置之一例,纸币是纸张类之一例。
纸币处理装置100包括:被放置纸币后将该纸币取入的投入(hopper)部2、识别纸币的识别部3、将作为捆扎对象的纸币集聚起来的捆扎堆叠箱4、将作为非捆扎对象的纸币集聚起来的非捆扎堆叠箱5、将拒收纸币集聚起来的拒收堆叠箱6、将已从投入部2取入的纸币向识别部3、捆扎堆叠箱4、非捆扎堆叠箱5和拒收堆叠箱6输送的第一输送部7、将已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输送到规定位置的第二输送部8、对已由第二输送部8输送来的纸币进行捆扎的捆扎部9、输送已捆扎好的纸币(在下文中称作“成捆纸币”)的第三输送部10、将成捆纸币投出去的投出部11以及收纳识别部3、捆扎堆叠箱4、非捆扎堆叠箱5、拒收堆叠箱6、第一输送部7、第二输送部8、捆扎部9及第三输送部10的箱状机体12。
机体12具有上表面121、下表面122和四个侧面。机体12为台式。也就是说,构成为在机体12的下表面122上并未设置脚轮等,将该机体设置在桌子上。
在为机体12的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第一侧面123上,设置有投入部2和投出部11。在为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第二侧面124上,设置有下文所详细说明的捆扎堆叠箱4的第一取出口49和非捆扎堆叠箱5的第二取出口53。第一侧面123和第二侧面124相邻。
机体12的内部分为第一处理部126和第二处理部127,该第一处理部126进行与纸币的识别和分类相关的处理,该第二处理部127进行与作为捆扎对象的纸币的捆扎相关的处理。第二处理部127设置在第一处理部126的上方。在第一处理部126中包含投入部2、识别部3、非捆扎堆叠箱5及拒收堆叠箱6。在第二处理部127中包含捆扎堆叠箱4、第二输送部8、捆扎部9及第三输送部10。第一输送部7的大部分包含在第一处理部126中。
捆扎堆叠箱4包括第一捆扎堆叠箱4A和第二捆扎堆叠箱4B这两个堆叠箱。第一捆扎堆叠箱4A和第二捆扎堆叠箱4B都集聚作为捆扎对象的纸币。能够对作为捆扎对象集聚起来的纸币进行适当的设定。作为捆扎对象的纸币是规定种类的纸币。规定种类可按照币种、是完整纸币还是缺损纸币、纸币的正反、纸币的朝向以及是新版纸币还是旧版纸币等加以划分。在此,作为捆扎对象的纸币是规定币种(例如100元)且是为完整纸币的纸币。在此,将由识别部3识别为正常纸币的那些纸币称作“正常纸币”,将识别部3未识别为正常纸币的那些纸币称作“异常纸币”,并且将由于斜着输送或重叠输送等导致输送状态异常的纸币称作“输送异常纸币”。例如,所能列举出的作为判断是否为正常纸币的条件之一是能否识别编码。不过,也可以根据与之不同的其它条件来判断是否为正常纸币,还可以将该条件和其它条件结合起来判断是否为正常纸币。还有,将虽为正常纸币但未指定输送目的地(捆扎堆叠箱、非捆扎堆叠箱等)的那些种类的纸币称作“指定外纸币”。还有,将正常纸币中赃污、破损等较少的那种状态的纸币称作“完整纸币”,而将正常纸币中赃污、破损等较多的那种状态的纸币称作“缺损纸币”。捆扎堆叠箱4是集聚部之一例。
第一捆扎堆叠箱4A和第二捆扎堆叠箱4B在第二处理部127内实际上是沿上下方向排列着设置的。第一捆扎堆叠箱4A位于第二捆扎堆叠箱4B的上方。第一捆扎堆叠箱4A和第二捆扎堆叠箱4B具有相同的结构。当不对这两个堆叠箱加以区分时简称为“捆扎堆叠箱4”。在下文中对捆扎堆叠箱4的详细结构进行了说明。
非捆扎堆叠箱5包括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这两个堆叠箱。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在第一处理部126内实际上沿水平方向并排而设。与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相比,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设置在更靠近投入部2的位置处。在不对这两个堆叠箱加以区分时简称为“非捆扎堆叠箱5”。在下文中对非捆扎堆叠箱5的详细结构进行了说明。能够对集聚在非捆扎堆叠箱5中的纸币进行适当的设定。在此,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将是所述规定币种且是缺损纸币的纸币集聚起来。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将所述规定币种以外的币种的纸币集聚起来。
拒收堆叠箱6将拒收纸币集聚起来。拒收堆叠箱6比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更为靠近投入部2。拒收堆叠箱6位于比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略靠上的上方。在下文中对拒收堆叠箱6的详细结构进行了说明。能够对集聚在拒收堆叠箱6中的纸币进行适当的设定。在此,拒收堆叠箱6将“指定外纸币”、“异常纸币”以及“输送异常纸币”作为拒收纸币集聚起来。
投入部2设置在第一侧面123的与第一处理部126相对应的部分,投出部11设置在第一侧面123的与第二处理部127相对应的部分。
投入部2具有:承载纸币的载置台21、引导置于载置台21上的纸币的两个导向部22、22、取入辊23、取入纸币的取入口24以及检测载置台21上的纸币的纸币传感器25。在本实施方式中,纸币以能沿其短边方向被取入的状态置于投入部2中。
如图1所示,取入口24形成在载置台21和第一侧面123相交的夹角部。载置台21越接近取入口24就越位于下方地倾斜。由此,载置台21上的纸币就自然地朝向取入口24。置于载置台21上的纸币从取入口24被取入到机体12内。
还有,纸币传感器25设置在取入口24附近。纸币传感器25具有发射光的发射部和接收光的接收部,通过从发射部射出后到达接收部的光被遮断而检测出纸币。此外,下文所述的第一纸币传感器47、第二纸币传感器48、集聚传感器52、集聚传感器62、通过传感器74、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也具有相同的结构。纸币传感器25设置成:使光被置于载置台21上的纸币遮断。也就是说,纸币传感器25通过光被遮断而能够检测出在载置台21上放置有纸币。
导向部22、22构成为:这两个导向部之间的间隔可调节。也就是说,根据置于载置台21上的纸币来调节导向部22、22的间隔。
取入辊23具有分离辊(kicker roller)23a、供给辊23b和闸辊(gateroller)23c。分离辊23a的一部分自载置台21露出,该分离辊23a与载置台21上的纸币中位于最下面的纸币接触。分离辊23a将置于载置台21上的纸币中位于最下面的纸币送入取入口24。这样一来,纸币就被一张一张地从取入口24取入。已被从取入口24送入的纸币由供给辊23b和闸辊23c一张一张地分开后,被取入机体12内。已被取入的纸币被送向第一输送部7。
投出部11包括:投出成捆纸币的投出口111。在投出部11中,成捆纸币沿着纸币的短边方向经投出口111被投出去。
第一输送部7由输送带等构成。第一输送部7包括:主输送路71、从主输送路71分支出来的第一~第四分支路72a~72d、设置在主输送路71的分支部位的分配机构73以及对纸币的通过情况进行检测的多个通过传感器74。第一输送部7沿着纸币的短边方向输送纸币。第一输送部7是输送部之一例。
主输送路71从取入辊23一直延伸到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为止。第一分支路72a位于主输送路71的最上游一侧,从第一分支路72a开始朝向下游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分支路72b、第三分支路72c、第四分支路72d。在不对第一~第四分支路72a~72d分别加以区分时,简单称作分支路72。第一分支路72a延伸到拒收堆叠箱6为止。第二分支路72b延伸到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为止。第三分支路72c延伸到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为止。第四分支路72d延伸到第二捆扎堆叠箱4B为止。
分配机构73被电磁线圈(省略图示)驱动。分配机构73进行是否将已经主输送路71输送来的纸币引向分支路72的分配。在各个分配机构73的上游一侧设置有通过传感器74。通过传感器74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根据通过传感器74的接收部对光的接收中断后再次开始接收光的这一情况,就能够检测到纸币通过。分配机构73在欲将纸币引向分支路72时根据其正上游的通过传感器74检测到有纸币通过的这一情况工作。
识别部3设置在主输送路71中的比第一分支路72a更靠上游一侧的位置处。识别部3构成为:对被输送来的一张张纸币的币种、真假以及完整与否进行识别。具体而言,识别部3具有线性传感器31和磁传感器32,以获取纸币的特征。识别部3通过判断纸币的特征与所存储的各种纸币的特征是否一致来对币种、真假以及完整与否进行识别。
此外,只要是用来获取纸币特征的传感器即可,并不局限于线性传感器和磁传感器,识别部3也可以具有红外线传感器和紫外线传感器等传感器。线性传感器31还具有以光学方式读取印在纸币上的编码的功能。此外,识别部3中的传感器以外的功能也可以由下述控制部120来实现。
捆扎部9对已集聚起来的纸币进行捆扎。捆扎部9制作带环L,在纸币被输送到该带环L中以后收紧带子,从而用带子对纸币进行捆扎,具体情况后述。
第二输送部8抓住已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将该纸币朝带环L中输送。第二输送部8包括:抓住纸币的抓持单元81、使抓持单元81沿纸币的短边方向呈水平(在下文中称作“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一水平移动机构、使抓持单元81沿纸币的长边方向呈水平(在下文中称作“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二水平移动机构、以及使抓持单元81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移动机构。第二输送部8是纸张类输送部之一例。
抓持单元81具有:上机械手部81a、与上机械手部81a相向的下机械手部81b以及使上机械手部81a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抓持机构。上机械手部81a具有彼此平行延伸的三根指部和连结三根指部的连结部。同样地,下机械手部81b也具有彼此平行延伸的三根指部和连结三根指部的连结部。抓持机构以能够使上机械手部81a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上机械手部81a,并且利用马达和驱动带使上机械手部81a上下移动。由此,能够用上机械手部81a和下机械手部81b抓住纸币。
第一水平移动机构以能够使抓持单元81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抓持单元81,并且利用马达和驱动带使抓持单元81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
上下移动机构以能够使第一水平移动机构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第一水平移动机构,并且利用马达和驱动带使第一水平移动机构沿上下方向移动。
第二水平移动机构以能够使上下移动机构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上下移动机构,并且利用马达和驱动带使上下移动机构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抓持单元81构成为:能够借助第一水平移动机构、第二水平移动机构及上下移动机构在彼此正交的三个轴延伸的方向上移动。
第三输送部10将成捆纸币输送到投出部11。第三输送部10具有:上抓持部101、下抓持部102以及使上抓持部101和下抓持部102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水平移动机构在使上抓持部101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之际使上抓持部101还沿上下方向移动。具体而言,第三输送部10构成为:沿第一水平方向通过捆扎部9的侧方。当第三输送部10相对于捆扎部9而言位于与投出部11相反的一侧时,上抓持部101就会朝着上方充分地远离开下抓持部102。上抓持部101自该位置起越接近捆扎部9的成捆纸币就越朝下方移动,在到达成捆纸币时成为用上抓持部101和下抓持部102抓住成捆纸币的状态。上抓持部101和下抓持部102以抓住成捆纸币的状态将成捆纸币输送到投出部11附近。上抓持部101在投出部11附近越接近投出部11就越朝上方移动。其结果是,已由上抓持部101和下抓持部102抓住的成捆纸币在投出部11解除了被上抓持部101和下抓持部102抓持的状态后被朝着投出部11投出。
如图1所示,在机体12的第二侧面124上设置有触摸屏17,该触摸屏17既是向纸币处理装置100输入信息的操作部,也是显示纸币处理装置100的信息的显示部。触摸屏17是相对于操作纸币处理装置100的操作者而言的人机界面部分。
<捆扎堆叠箱4的结构>
图3示出捆扎堆叠箱4及捆扎部9的结构略图。
捆扎堆叠箱4将经第一输送部7输送来的纸币B摞着集聚起来。纸币B以一个长边为前侧,被沿着纸币的短边方向输送,进入捆扎堆叠箱4内。如图3所示,捆扎堆叠箱4包括:承载纸币B的承载台41、用以将纸币B的输送方向前侧的长边对齐的导向部件42、规定捆扎堆叠箱4的顶棚的顶板43、打开和关闭下述第一取出口49的门44(参照图1)、将集聚起来的纸币的端部对齐的对齐机构45(参照图6)、将输送来的纸币B送入捆扎堆叠箱4的叶轮46、对捆扎堆叠箱4内的纸币B进行检测的第一纸币传感器47以及对捆扎堆叠箱4内的规定高度的纸币B进行检测的第二纸币传感器48。在下文中对承载台41、导向部件42、门44以及对齐机构45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叶轮46包括具有挠性的多个叶片,发挥着拍打朝捆扎堆叠箱4内输送过来的纸币B的在输送方向后侧的端部以促进纸币B下落的作用。即使在纸币B被连续送入捆扎堆叠箱4内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后面的纸币B插入前面纸币B的后端部,从而能够使纸币B一张一张地依次摞在上面。
每个捆扎堆叠箱4都设置有多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捆扎堆叠箱4内两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7、47设置在纸币B输送方向的不同位置上。第一纸币传感器47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各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7设置成:使光沿着捆扎堆叠箱4内的纸币B的集聚方向射出。也就是说,第一纸币传感器47通过光被遮断就能检测出在捆扎堆叠箱4内存在有纸币B。还有,通过将两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7、47设置在输送方向的不同位置上,从而即使在捆扎堆叠箱4内纸币B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参差不齐,也能够用其中的一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7检测到存在有纸币B。此外,也可以在与纸币B的输送方向和纸币B的厚度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中纸面的进深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7。
第二纸币传感器48构成为:对在捆扎堆叠箱4内位于规定高度的纸币B进行检测。第二纸币传感器48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第二纸币传感器48被布置为:当在比所述规定高度高的位置存在纸币B时,从发射部朝向接收部的光就被该纸币B遮断,另一方面,当在比所述规定高度高的位置不存在纸币B时,来自发射部的光就会到达接收部。
图4示出捆扎堆叠箱4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捆扎堆叠箱4的承载台41和导向部件42移动后的状态下的、相当于图4的立体图。图6示出将捆扎堆叠箱4的一部分省略掉的俯视略图。其中,在图5中用虚线图示出了门44和门框44a。
承载台41构成为能够上下移动。具体而言,承载台41与上下移动部41a连结。上下移动部41a安装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省略图示)上,能够上下移动,并且由马达(省略图示)沿上下方向驱动。承载台41呈梳齿形状。
导向部件42构成为能够沿着纸币B的输送方向移动。详细而言,导向部件42具有上侧导向部件42a和下侧导向部件42b。上侧导向部件42a安装在转轴42d上,该转轴42d设置在沿着纸币B的输送方向移动的一对框架42c、42c上。一对框架42c、42c安装在输送方向延伸的水平轴(省略图示)上,能够移动,并且由马达(省略图示)沿着该水平轴驱动。转轴42d以可自如旋转的方式由一对框架42c、42c支承。转轴42d由马达(省略图示)驱动而旋转。上侧导向部件42a与转轴42d一体旋转。另一方面,下侧导向部件42b固定在一对框架42c、42c上。下侧导向部件42b设置在上侧导向部件42a的下方。上侧导向部件42a形成为具有四个齿的梳齿状。同样,下侧导向部件42b形成为具有四个齿的梳齿状。
在上侧导向部件42a从转轴42d垂吊下来的状态下,由上侧导向部件42a和下侧导向部件42b构成捆扎堆叠箱4中的输送方向前侧的壁。此时,由上侧导向部件42a的梳齿和下侧导向部件42b的梳齿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三条狭缝。这些狭缝中两端的两条狭缝布置在承载台41的两根梳齿能够进入的位置上。如上所述,上侧导向部件42a和下侧导向部件42b伴随着框架42c、42c的移动沿着纸币B的输送方向前后移动。此时,承载台41的梳齿进入由上侧导向部件42a的梳齿和下侧导向部件42b的梳齿形成的狭缝中,由此能够避免承载台41与上侧导向部件42a和下侧导向部件42b相互干扰。还有,因为狭缝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所以即使在承载台41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承载台41的梳齿与上侧导向部件42a和下侧导向部件42b相互干扰。
另一方面,上侧导向部件42a通过伴随着转轴42d的旋转以朝着输送方向前侧打开的方式旋转,来使捆扎堆叠箱4朝着输送方向前侧敞开口。
在捆扎堆叠箱4的与纸币B的输送方向和纸币B的集聚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作“宽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近似方形的门框44a。在门框44a上形成有近似方形的第一取出口49。
门44以自如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设置于门框44a的一个边上的转动轴上。门44在使第一取出口49开放的打开状态和将第一取出口49关闭起来的关闭状态之间转动。门44由设置在转动轴上的螺旋弹簧(省略图示)朝着成为打开状态的方向推压。门44由能够自外部看到内部的材料制成。例如,门44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材料(例如玻璃、树脂)制成。第一取出口49是取出口之一例。
如图6所示,在门44上设置有锁止机构44c。锁止机构44c构成为:可在将门44约束为关闭状态的约束状态和使门44自如开关的解除状态之间切换。具体而言,锁止机构44c包括:设置在门框44a上的销44d、包括驱动销44d的电磁线圈等的驱动机构44e、以及设置在门44上且供销44d接合的被接合部44f。针对每个捆扎堆叠箱4,锁止机构44c由控制部120分别进行控制。也就是说,每扇门44可分别打开、关闭。
就锁止机构44c而言,至少在下述情况下能够解除对门44的约束,该情况为:对由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输送部7、8、10输送纸币、向捆扎堆叠箱4集聚纸币以及由所述捆扎部9捆扎纸币没有影响。也就是说,锁止机构44c至少对纸币的输送、集聚以及捆扎有影响时就处于约束状态。并且,锁止机构44c在对纸币的输送、集聚以及捆扎没有影响时,则能够由约束状态转变为解除状态。需要说明的是,锁止机构44c并不一定在对纸币的输送、集聚以及捆扎没有影响时都处于解除状态。根据控制部120的控制也会有即使对纸币的输送、集聚以及捆扎没有影响,锁止机构44c也被控制成约束状态的情况。
在门44的内侧设置有供纸币B的短边接触的止动部44g(在图1中省略)。止动部44g由能够自外部看到内部的材料制成。例如,止动部44g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材料(例如玻璃、树脂)制成。
对齐机构45在捆扎堆叠箱4中设置在与门44相反的一侧上。也就是说,对齐机构45设置在与捆扎堆叠箱4内的纸币B的、和门44相反一侧的短边相向的位置上。对齐机构45将宽度方向上的纸币的端部对齐。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纸币被沿着短边方向输送,所以宽度方向相当于纸币的长边方向。也就是说,对齐机构45将纸币的短边对齐。对齐机构45包括以绕转动轴自如转动的方式设置的机械手45a,其中,该转动轴沿着纸币B的集聚方向延伸,对齐机构45还包括使机械手45a转动的步进马达45b。对齐机构45通过利用机械手45a将纸币B的短边朝向门44推压,来使纸币的相反一侧的短边接触到止动部44g。也就是说,对齐机构45与门44配合工作来将纸币B的短边对齐。这样一来,捆扎堆叠箱4内的纸币以接触到止动部44g的状态被对齐。
〈非捆扎堆叠箱5的结构〉
非捆扎堆叠箱5将纸币摞着集聚起来。如图2所示,非捆扎堆叠箱5包括:将纸币集聚起来的容器50、将输送来的纸币送入容器50内的叶轮51以及检测有无纸币的集聚传感器52。
非捆扎堆叠箱5的容器50的底部倾斜。由此,已送入到容器50中的纸币就朝着底部较低的那一侧端部汇聚起来。
集聚传感器52设置在容器50的底部较低的那一侧端部。集聚传感器52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通过光被遮断而检测出容器50内的纸币。集聚传感器52设置成:使光被容器50内的纸币遮断。
叶轮51具有多个叶片,将输送来的纸币保持在叶片之间,送入容器50内。纸币在容器50的底部附近脱离开叶轮51的叶片后在容器50内集聚起来。
如图1所示,容器50在机体12的第二侧面124上敞口。也就是说,在第二侧面124上,设置有用来将已集聚在非捆扎堆叠箱5中的纸币朝机体12的外部取出的第二取出口53。在第二取出口53未设置门,该第二取出口53是敞开着的。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的第二取出口53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的第二取出口53在第二侧面124上沿水平方向排列着敞开。
还有,在非捆扎堆叠箱5中,设置有用来将已集聚起来的纸币朝着第二取出口53推出的推出机构54。推出机构54设置在容器50的靠里侧(与第二取出口53相反的一侧),构成为将纸币从靠里侧朝着跟前侧(第二取出口53一侧)推出。
<拒收堆叠箱6的结构>
拒收堆叠箱6将纸币摞着集聚起来。如图2所示,拒收堆叠箱6包括:将纸币集聚起来的容器60、将输送来的纸币送入容器60内的叶轮61、检测有无纸币的集聚传感器62以及防止容器60内的纸币被排向外部的止动块64、64。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拒收堆叠箱6的容器60在机体12的第一侧面123上敞口。也就是说,在第一侧面123上,设置有用来将已集聚在拒收堆叠箱6中的纸币朝机体12的外部取出的拒收取出口63。拒收取出口63在第一侧面123上在取入口24的上方敞开。在拒收取出口63未设置门,该拒收取出口63是敞开着的。
容器60的底部越远离第一侧面123就越位于下方地倾斜。由此,容器60内的纸币就集聚在从第一侧面123朝内侧凹进去的位置上。由此,能够防止已送入容器60内的纸币被直接从第一侧面123上的拒收取出口63排向外部。
再者,两个止动块64、64设置在容器60的底部且在第一侧面123一侧的端缘。止动块64被支承为绕着与底部的第一侧面123一侧的端缘平行延伸的轴自如转动,并且被施力弹簧(省略图示)推压而成为相对于容器60的底部竖立起来的状态。利用所述止动块64、64,也能够防止容器60内的纸币被从第一侧面123上的拒收取出口63排向外部。此外,当要将已集聚在拒收堆叠箱6中的纸币从拒收取出口63抽出时,通过抑制施力弹簧的弹力推倒止动块64、64就能够抽出纸币。
叶轮61包括具有挠性的多个叶片,发挥着拍打朝容器60内落下来的纸币的在输送方向后侧的端部之作用。即使在纸币被连续送入容器60内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后面的纸币插入前面纸币的后端部,从而能够使纸币一张一张地依次朝上方摞起来。
集聚传感器62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通过光被遮断就检测到容器60内的纸币。集聚传感器62设置成:使光被容器60内的纸币遮断。
<捆扎部9的结构>
如图3所示,捆扎部9具有:供给带子T的供带部91、用带子T制作带环L的带环制作部92、在用所述带子T捆扎纸币B时沿集聚方向按压该纸币B的夹紧部94、在将带子T缠绕到纸币B上的状态下使带子T的相重叠的部分彼此接合起来的加热器95、将带子T在该带子未缠绕到纸币B上的位置处切断的刀具96、在带子T上打印的打印部97以及在带子T上盖章的盖章部98。
供带部91具有:在卷筒上缠绕有带子T的带筒911、和对自带筒911抽出的带子T进行输送的带子输送部912。带子输送部912沿着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带子T。带子输送部912具有引导部件(省略图示)和多对对辊。
带环制作部92用带子T制作带环L,在已集聚起来的纸币B置于该带环L中以后收紧该带子T将该带子T缠绕到该纸币B上。带环制作部92具有:送出和收回带子T的送出用对辊920、抓住带子T的顶端部的持带部921、在用带子T制作带环L时规定带环L的形状的引导部925、检测带子T的顶端的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以及检测大带环L2已做好的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带环制作部92在已由持带部921用带子T制成小带环L1后,利用送出用对辊920送出带子T,从而使该小带环L1扩大来制成大带环L2。此时,引导部925引导带子T来规定大带环L2的形状,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检测大带环L2的形成情况。
送出用对辊920由送带马达9212(参照图7)驱动,在制作带环L时送出带子T。送出用对辊920位于带子输送部912的下游端部,还构成带子输送部912的一部分。送出用对辊920是送出部之一例。此外,带子输送部912的对辊也由送带马达9212通过皮带及齿轮等驱动。
在带筒911上设置有使带筒911沿卷回带子T的方向旋转的带筒马达9111(参照图7)。在纸币B被布置在带环T中以后,将带子T缠绕到纸币B上之际,该带筒马达9111和送带马达9212沿卷回带子T的方向旋转。送带马达9212和带筒马达9111都由步进马达构成。
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设置在带子T输送路径中且在送出用对辊920与持带部921之间。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通过光被遮断来检测带子T。例如,送出用对辊920收回带子T,在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中根据从光被遮断的状态变为接收到光的状态就能够对带子T的顶端进行检测。
持带部921设置在能够接收到自送出用对辊920送出的带子T的位置上。持带部921以抓住自送出用对辊920送出的带子T顶端部的状态旋转,由此持带部921制作带环L,但省略详细图示。
引导部925在制作大带环L2时接触到该大带环L2的外周面以规定该大带环L2的形状。引导部925将大带环L2规定成近似长方形,具体而言是角部为圆角的长方形。
引导部925具有:从大带环L2的下侧接触大带环L2的外周面的下引导部926、从水平方向接触大带环L2的外周面的第一侧引导部927和第二侧引导部928、以及与长方形的四个角部相对应的四个第一~第四角引导部929a~929d。
下引导部926设置有移动机构,并构成为能够借助移动机构上下移动。该移动机构与下文所述的下夹紧部使用同一个移动机构。
第一侧引导部927在下引导部926的长边方向上的捆扎堆叠箱4一侧的端部沿上下方向延伸,限制带子T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第二侧引导部928在下引导部926的长边方向上的投出部11一侧的端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侧引导部928由支承部支承着能够上下移动,并经由连杆与下引导部926连结起来。由此,第二侧引导部928随着下引导部926的上升而联动着上升,并随着下引导部926的下降而联动着下降。此外,第二侧引导部928的移动量借助连杆而得以增大。第二侧引导部928构成为:在输送成捆纸币B时退到上方,以免妨碍该成捆纸币B的输送。
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通过光被遮断来检测带子T。如图3中概念性地示出,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的接收部安装在第四角引导部929d上。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的发射部设置在使来自该发射部的光被由第四角引导部929d所引导的带子T遮断的位置上。也就是说,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根据即便发射部射出光而接收部未接收到光的这一情况,检测出第四角引导部929d正引导着带子T,即,带环L已成为规定尺寸。
夹紧部94在用所述带子T捆扎纸币B时沿集聚方向按压该纸币B。夹紧部94对纸币B的、要用带子T捆扎起来的预定捆扎部分的附近部分进行按压。夹紧部94具有:设置在已被送入带环L中的纸币B的上方的上夹紧部;设置在该纸币B的下方的下夹紧部;以及使下夹紧部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
下夹紧部构成为能够上下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夹紧部安装在引导部925的下引导部926上,下夹紧部和下引导部926一体地上下移动。也就是说,使下夹紧部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也用作下引导部926的移动机构。
加热器95在已将带子T缠绕到纸币B上的状态下使带子T彼此接合。加热器95使带子T彼此热粘接。加热器95是接合部之一例。
刀具96将带子T未缠绕到纸币B上的部分、即带子T捆扎纸币B后剩余的部分切断。刀具96的顶端设有锯齿状的刀刃。刀具96是切断部之一例。
将加热器95和刀具96单元化,设置在以置于带环L中的纸币B为基准的与盖章部98相反的一侧,具体而言是在纸币B的集聚方向上与盖章部98相反的一侧。进一步具体而言,加热器95和刀具96设置在持带部921的上方。加热器95在持带部921上将带子T接合起来。刀具96在持带部921上将带子T切断。
如图3所示,打印部97设置在带子输送部912上。打印部97具有打印头,该打印头在由带子输送部912送来的带子T上进行打印。打印部97将例如与所要捆扎的纸币B相关的信息(例如,币种、日期时间、连续号等)印在带子T上。打印部97的打印位置在带宽方向上偏离开盖章部98的预定盖章部分,以免打印上的打印物与盖章部98所盖的章相重叠。
盖章部98在已由所述夹紧部94压紧纸币B且将带子T缠绕到该纸币B上的状态下对该带子T进行盖章。盖章部98将例如与所要捆扎的纸币B相关的图章(例如,金融机关的图章、表示完整纸币或缺损纸币等纸币种类的图章等)盖在带子T上。盖章部98设置在以置于带环L中的纸币B为基准的与加热器95和刀具96相反的一侧,具体而言是在纸币B的集聚方向上与加热器95和刀具96相反的一侧。盖章部98具有图章981、和使图章981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省略图示)。移动机构使图章981朝上方移动,从而图章981从纸币B的集聚方向对缠绕到纸币B上的带子T进行盖章。盖章部98与下引导部926设置为一体,当下引导部926沿上下方向移动时盖章部98就与下引导部926一体地沿上下方向移动。
<纸币处理装置的系统结构>
图7是表示纸币处理装置100的简要结构的方框图。
纸币处理装置100包括:以例如众所周知的微型计算机为基础的控制部120。控制部120具有存储各种信息的存储部1201。在控制部120上,连接着能够与控制部120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所述投入部2、识别部3、捆扎堆叠箱4、非捆扎堆叠箱5、拒收堆叠箱6、第一输送部7、第二输送部8、捆扎部9、第三输送部10以及触摸屏17。还有,在控制部120上连接有纸币传感器25、第一纸币传感器47、第二纸币传感器48、集聚传感器52、集聚传感器62、通过传感器74、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以及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并且构成为向控制部120输入所述这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部120根据来自触摸屏17的输入信号和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等生成控制信号后,向投入部2等输出该控制信号。投入部2等根据该控制信号工作。例如以捆扎堆叠箱4为例,承载台41、导向部件42、锁止机构44c、对齐机构45以及叶轮46由控制部120控制。控制部120是处理部之一例。
控制部120与数据库1202连接。数据库1202设置在该纸币处理装置100中,并且至少存储与入款处理(即交易)相关的计数结果、以及已读取的各纸币的编码的信息。编码的信息被与下述信息相对应后再存储,该信息是将包括该纸币的纸币捆确定下来的信息。将纸币捆确定下来的信息是指打印在捆扎纸币的带子上的信息。数据库1202构成为也存储该纸币处理装置100过去所进行的处理的信息,数据库1202是存储部之一例。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数据库1202的存储容量決定数据库1202所存储的范围(例如,存储过去半年的交易内容等)。此外,纸币处理装置100经由通信部1203与主装置1000连接,主装置1000也存储与入款处理相关的计数结果、已读取的各纸币的编码的信息以及纸币捆的信息。主装置1000的存储容量比纸币处理装置100的数据库1202的存储容量大,也能够存储更多的信息(即,在更远的过去处理的信息)。主装置1000相当于设置在纸币处理装置100的机体12外的数据库。
<对于纸币处理装置的工作情况的说明>
下面,作为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处理之一例,对入款处理进行说明。在入款处理中,未成捆状态的纸币被分类后在规定的堆叠箱中集聚起来,进而对规定的纸币进行捆扎。在下文中,对使作为捆扎对象的所规定的一种纸币在第一捆扎堆叠箱4A和第二捆扎堆叠箱4B中交替地集聚了规定张数后,依次由捆扎部9将集聚了该规定张数的纸币捆扎起来的同一种捆扎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操作者从顾客那里接过应入款的未成捆状态的纸币,将该纸币放入投入部2。此时,即使在未成捆状态的纸币中混有多种纸币,也不对该多种纸币进行分类地放入投入部2。操作者根据纸币的尺寸调节导向部22。接着,操作者对触摸屏17进行操作,开始取入纸币。此外,也可以是这样的,即:当纸币传感器25检测到向投入部2放置了纸币时,纸币处理装置100就自动开始取入纸币。
通过使取入辊23工作,从而将已放置在投入部2中的纸币一张一张地从取入口24取入到机体12内。已被取入的纸币由第一输送部7输送,通过识别部3。识别部3获取所通过的纸币的纸币类别后,将该纸币类别通知控制部120。识别部3还读取并识别各纸币的编码。已被识别的编码的信息存储在数据库1202中。
控制部120根据纸币的种类决定与纸币对应的输送目的地。具体而言,当纸币是作为捆扎对象的规定币种的纸币且是完整纸币时,控制部120就将输送目的地设为捆扎堆叠箱4(4A和4B中的任一个)。当纸币是作为捆扎对象的规定币种的纸币且是缺损纸币时,控制部120就将输送目的地设为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当纸币是规定币种以外的币种的纸币时,控制部120就将输送目的地设为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当纸币是拒收纸币时,控制部120就将输送目的地设为拒收堆叠箱6。
控制部120对第一输送部7进行控制,使得纸币被送向成为输送目的地的堆叠箱。具体而言,控制部120对与成为输送目的地的堆叠箱连接的分支路72所对应的分配机构73进行控制,使得该纸币从主输送路71被导向该分支路72。控制部120在该分支路72跟前的通过传感器74检测到纸币时切换该分配机构73。进而,控制部120对成为输送目的地的堆叠箱的叶轮46或者叶轮51进行控制,将纸币送入堆叠箱内。
要送入捆扎堆叠箱4的纸币被送向两个捆扎堆叠箱4中的一个捆扎堆叠箱4。当已集聚在一个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的张数达到规定的捆扎张数(例如100张)时,后面的纸币就被送向另一个捆扎堆叠箱4。在此,假设纸币先被送向第一捆扎堆叠箱4A。
当被送入纸币时,在叶轮46转动的作用下,纸币一张一张地在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朝上方摞起来。被送入第一捆扎堆叠箱4A内的纸币通过与导向部件42接触,就会每张纸币的长边处于对齐的状态。
此外,每当一张纸币B送入捆扎堆叠箱4中时,对齐机构45的机械手45a就推压纸币B的一个短边,使得纸币B的另一个短边接触到门44的止动部44g。由此,将已集聚起来的纸币B的短边对齐。
当已集聚在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的纸币达到捆扎张数时,控制部120使导向部件42中的上侧导向部件42a朝着输送方向前侧转动,使捆扎堆叠箱4敞开口。控制部120对第二输送部8进行控制,使抓持单元81从该开口进入第一捆扎堆叠箱4A内而抓持纸币B。抓持单元81因为具有能够插入承载台41梳齿之间的间隙的形状,所以就不发生与承载台41干扰能够抓持住载于承载台41上的纸币B。第二输送部8将纸币B从捆扎堆叠箱4向捆扎部9输送。然后,进行捆扎处理。
此外,当已集聚在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的纸币达到捆扎张数时,后面的纸币就聚集在第二捆扎堆叠箱4B中。之后,当已集聚在第二捆扎堆叠箱4B中的纸币达到捆扎张数时,后面的纸币就再次聚集在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在此之前,因为对第一捆扎堆叠箱4A内的纸币的捆扎处理已结束,所以第一捆扎堆叠箱4A内为空状态。这样一来,通过设置两个捆扎堆叠箱4,从而能够边连续集聚纸币边进行捆扎处理。
当纸币的捆扎结束时,控制部120对第三输送部10进行控制,将成捆纸币从投出部11投出去。
是规定币种且是缺损纸币的纸币被送入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在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中,当被送入纸币时,利用叶轮51的转动,使纸币在容器50内堆叠起来。这样一来,是规定币种且是缺损纸币的纸币就在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中集聚起来。同样地,规定币种以外的币种的纸币被送入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在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中集聚起来。拒收纸币被送入拒收堆叠箱6,在拒收堆叠箱6中集聚起来。
上述处理一直持续到放置在投入部2中的纸币都被处理完为止。能利用纸币传感器25检测在投入部2中是否存在纸币。
若置于投入部2中的纸币的处理结束,就再次对拒收纸币进行取入和识别。也就是说,操作者将拒收纸币从拒收堆叠箱6中抽出后放入投入部2,再次进行取入。拒收纸币是由于某些原因而未被识别为正常纸币的纸币,因此再次尝试对该纸币进行取入和识别。即便如此仍被识别为拒收纸币的纸币就再次在拒收堆叠箱6中集聚起来。操作者将再次集聚起来的纸币退还给顾客。
此外,不再次取入已集聚在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中的纸币。
这样一来,当对放置在投入部2中的纸币的处理和对拒收纸币的再处理结束时,同一种捆扎处理便会结束,也就是完成了对顾客所交付的应入款纸币的计数和分类。在触摸屏17上就会显示计数的金额。当操作者获得顾客对于该金额的认可或者确认该金额与顾客所填写的收款单上的金额一致时,操作者就利用触摸屏17进行确定入款金额的确定操作。若进行了确定操作,所确定下来的入款金额就会通知主装置1000,从而就完成了入款处理。如上所述,主装置1000除了将入款金额存储以外,还将该纸币处理装置100进行捆扎处理等后的各纸币的编码信息与包括该纸币的纸币捆信息相关联后再进行存储。同样地,纸币处理装置100的数据库1202也将进行捆扎处理等后的各纸币的编码信息与包括该纸币的纸币捆的信息相关联后再进行存储。这里,处理过程中被存储在数据库1202中的信息会处于暂时确定的状态,当完成了交易时,所存储的信息就由暂时确定转变为确定。
入款处理结束后,操作者将已集聚在投出部11的成捆纸币、已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以及已集聚在非捆扎堆叠箱5中的纸币取出后收纳在规定的收纳位置。
经过以上处理,多种纸币混在一起且处于未成捆状态的纸币就被分为规定币种的完整纸币、规定币种的缺损纸币、规定币种以外的币种的纸币以及拒收纸币,规定币种的完整纸币成为每达到捆扎张数就被捆扎起来的状态。
在上述的例子中,在完成了入款处理后,操作者将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内的纸币取出来。也就是说,采用的是按照每一个交易对已操作的纸币进行分类的处理,但也可以考虑与此不同的处理,即:例如横跨多个交易将纸币集聚到规定的捆扎张数后进行捆扎。
该纸币处理装置100构成为能够在下述两种处理之间进行切换,该两种处理为:当完成了交易时,将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内的纸币取出来的处理;当完成了交易时,不将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内的纸币取出,而在下一次以后的交易中继续集聚纸币的处理(即,保留处理)。该纸币处理装置100构成为:该保留处理可只在捆扎堆叠箱4进行,也可只在非捆扎堆叠箱5进行,还可在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两者进行,上述处理通过操作触摸屏17进行设定。
此外,该纸币处理装置100构成为能够进行将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和/或非捆扎堆叠箱5内的张数限制在预先设定的张数(例如100张)的分批设定。分批设定可只对捆扎堆叠箱4进行,也可只对非捆扎堆叠箱5进行,还可对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两者进行。对捆扎堆叠箱4进行分批设定的情况下,当设定张数的纸币已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内时,可以将已集聚起来的该纸币放在捆扎部9进行捆扎,或者可以暂时停止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工作,操作者经由第一取出口49取出已集聚起来的纸币。对非捆扎堆叠箱5进行分批设定的情况下,当设定张数的纸币已集聚在非捆扎堆叠箱5内时,可以暂时停止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工作,操作者经由第二取出口53取出已集聚起来的纸币。在不进行分批设定的情况下,纸币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和/或非捆扎堆叠箱5内,直至达到所述堆叠箱的容量(即,最大容量)为止,而在达到了堆叠箱容量的那一时刻,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工作就暂时停止下来,或者在捆扎部9对纸币进行捆扎。分批设定也通过操作触摸屏17进行设定。
上述的保留处理和分批设定可以分别独立设定。保留处理能够设定为以下四种状态,即:“只有捆扎堆叠箱4进行保留处理”、“只有非捆扎堆叠箱5进行保留处理”、“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两者进行保留处理”以及“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都不进行保留处理”。分批设定能够设定为以下四种状态,即:“只对捆扎堆叠箱4进行分批设定”、“只对非捆扎堆叠箱5进行分批设定”、“对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两者都进行分批设定”以及“对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都不进行分批设定”。因此,就保留处理和分批设定而言,能够设定4×4=16种的处理和设定。例如,在只有捆扎堆叠箱4进行保留处理,而且对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两者进行分批设定的情况下,就捆扎堆叠箱4而言,在一个交易中达到规定张数的时刻或者横跨多个交易使纸币集聚而达到规定张数的时刻,纸币处理装置100就停止或者进行捆扎,另一方面,就非捆扎堆叠箱5而言,纸币处理装置100只在一个交易中达到规定张数的时刻停止。
或者,例如在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两者进行保留处理,而且只对捆扎堆叠箱4进行分批设定的情况下,就捆扎堆叠箱4而言,在一个交易中达到规定张数的时刻或者横跨多个交易使纸币集聚而达到规定张数的时刻,纸币处理装置100就停止或者进行捆扎,另一方面,就非捆扎堆叠箱5而言,在一个交易中达到堆叠箱容量的时刻或者横跨多个交易使纸币集聚而达到堆叠箱容量的时刻,纸币处理装置100停止。
通过将如上所述的保留处理和分批设定的结合成为可能,从而纸币处理装置100的方便性就进一步提高。
〈重复处理的检查〉
如上所述构成的纸币处理装置100在确定交易之际,检查是否对同一张纸币重复进行了处理。
例如,会有这种情况,即:在处理的过程中发生了纸币堵塞等错误的情况下,操作者暂且中断处理,将成为错误原因的纸币从纸币处理装置100内取出后,将其与未处理的纸币收集到一起,然后再次让纸币处理装置100取入这些收集到一起的纸币,再次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当应入款的全部纸币的计数和分类结束时,操作者将没被捆扎且留在捆扎堆叠箱4的纸币、集聚在非捆扎堆叠箱5和拒收堆叠箱6的纸币取出。除此之外,因为在非捆扎堆叠箱5的第二取出口53、拒收堆叠箱6的拒收取出口63上没有设置如捆扎堆叠箱4的第一取出口49那样的门44,所以操作者能够在处理的过程中将纸币取出。如上所述,在各种情况下会出现操作者将纸币从纸币处理装置100中取出的情况。就这种纸币处理装置100而言,有可能操作者由于某种原因将处理后的纸币从纸币处理装置100中取出,然后误认为该纸币是应再次进行处理的纸币,而再次让纸币处理装置100取入。其结果是,导致对同一张纸币进行了重复处理(例如入款处理,则指重复计数)。
假设,一旦进行了重复处理,包括重复处理的处理结果(例如入款处理,则指入款金额和每个币种的张数等)就会被转发至主装置1000。而且,包括进行了重复处理的纸币的处理后纸币被输送到规定的地方,然后流通。之后,重复处理(例如计算错误)在以后的某一时刻被发现。在此情况下,根据存储在主装置1000中的编码信息、打印在成捆纸币的捆扎带上的信息,确定进行了重复处理的纸币处理装置100和交易,然后为了消除重复处理采取对应措施。然而,如果重复处理在纸币处理装置100进行处理以后被发现,有时对重复处理的对应措施就会变得复杂或困难。
于是,纸币处理装置100在确定交易时就检查是否对同一张纸币进行了重复处理。下面,参照图8的流程图,就入款处理时的对重复处理的检查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通过操作者的操作,开始上述入款处理。
在步骤S2,控制部120执行上述入款处理。即,从投入部2取入纸币,由识别部3读取编码,然后将纸币向对应的堆叠箱输送。接着,在步骤S3,控制部120判断操作者是否进行了确定交易的确定操作。该确定交易的确定操作是指,上述的、确定入款金额的确定操作。在未进行确定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20返回步骤S2,反复进行纸币的取入、编码的读取以及纸币的输送。另一方面,在进行了确定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20进入步骤S4。
在步骤S4,控制部120查找重复的编码。详细而言,控制部120对存储在数据库1202中的、处于暂时确定状态的编码中重复的编码(下面称作“重复编码”)进行搜索。在此示例中,处于暂时确定状态的编码是指:在本次的一交易中被取入到纸币处理装置100中的全部纸币的编码。
在步骤S5,在存在有重复编码的情况下,控制部120进入步骤S6。另一方面,在不存在有重复编码的情况下,控制部120进入步骤S9。
在步骤S6,控制部120让触摸屏17显示存在有重复编码这样的警告和重复编码。需要说明的是,存在有重复编码这样的警告意味着已检测出重复处理。此外,控制部120也可以让触摸屏17显示已检测出重复处理这样的警告代替存在有重复编码这样的警告。
除此之外,控制部120还让触摸屏17显示操作者对重复编码采取的对应措施的选择项,来促使操作者进行选择。选择项有:只保留与重复编码相对应的处理中的一个处理,并取消该一个处理以外的处理,还是直接确定交易。
在步骤S7,控制部120判断操作者是否选择了取消重复编码。在操作者选择了重复编码的取消的情况下,控制部120进入步骤S8。另一方面,在操作者选择了交易确定的情况下,控制部120则进入步骤S9。
在步骤S8,控制部120例如只保留数据库1202中的重复编码中的、时间最新的编码,删除时间在此以前的编码,并且取消对与已删除的编码相应的纸币的处理,具体而言,取消计数。也就是说,减少与已删除的编码相应的纸币的计数张数,减少的张数相当于已删除的编码数;从合计的入款金额中减少相当于已删除的该纸币的张数的金额。
然后,在步骤S9,控制部120确定交易。
另一方面,在编码重复的警告显示在触摸屏17上之际,在操作者想要推迟对该编码采取对应措施的情况下,操作者有可能选择交易确定的选择项。或者,在下述情况下也有可能选择交易确定的选择项,该情况为:对显示出的警告,操作者对与重复编码相应的纸币实际地进行确认,结果发现编码检测有误。在没有读取全部位数的编码而只是读取部分位数的编码等时有可能发生检测有误的情况。此外,读取编码的读取精度低、纸币污损严重时也会发生检测有误。
在由操作者选择了交易确定的情况下,控制部120在步骤S9确定交易。如上所述,纸币处理装置100通过准备交易确定这一选择项,能够省略对检测出的重复编码的不必要的对应措施,在这一点上能够提高方便性。
如上所述,每进行一次交易纸币处理装置100对重复处理进行检查。通过在纸币处理装置100进行处理的阶段中就对重复处理采取对应措施,从而能够对重复处理及时且适当地采取对应措施。
〈发生错误时的对再处理的检查〉
纸币处理装置100在发生错误后已从该错误的状态中恢复正常之际,在确定交易时检查应进行再处理的纸币是否被适当地进行了再处理。
例如,当发生纸币堵塞等错误后,打开纸币处理装置100的机体12,取出成为错误原因的纸币。此时,残留在纸币处理装置100内即捆扎堆叠箱4、非捆扎堆叠箱5、拒收堆叠箱6、第一输送部7以及第二输送部8等内的纸币处于未确定状态。而且,有如下问题:因为在从错误状态中恢复正常时纸币被取出,所以残留在纸币处理装置100内的纸币的张数就变得不正确。于是,纸币处理装置100在从错误状态中恢复正常时再次取入发生错误时残留在纸币处理装置100内的纸币并进行再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在发生错误时已经捆扎好的纸币处于暂时确定状态,因此对这些纸币不进行再处理。
然而,由于操作者的失误等,会有如下问题,即:作为再处理对象的纸币未被进行再处理交易继续进行下去。
于是,纸币处理装置100在确定交易时检查作为再处理对象的纸币是否已被适当地进行了再处理。详细而言,控制部120在发生错误时,以残留在纸币处理装置100内的纸币的编码作为再处理对象,并将该纸币的编码临时存储在数据库1202内。
然后,控制部120在确定交易时,即,在由操作者进行了确定交易的操作时,对在已完成入款处理且处于暂时确定状态的编码中是否包括有作为再处理对象而临时存储的编码进行搜索。
在要确定入款处理的编码中没有包括作为再处理对象的编码时,控制部120在触摸屏17上显示尚未进行再处理这样的警告以及作为再处理对象的编码。除此之外,控制部120在触摸屏17上显示操作者对再处理的对应措施的选择项,来促使操作者进行选择。选择项有:进行再处理,还是不进行再处理而直接确定交易。
在已选择了再处理的情况下,控制部120就开始取入由操作者放置在投入部2中的作为再处理对象的纸币。
需要说明的是,与检查重复处理时同样,在想要推迟采取对应措施,或者确认到检测编码有误等情况下,操作者有可能选择交易确定。
如上所述,在确定交易时根据编码确认是否对作为再处理对象的纸币执行了再处理,由此能够准确且尽早地将应进行再处理的纸币没有被进行再处理这一情况检测出来。
综上所述,纸币处理装置100包括:投入部2,其取入纸币;识别部3,其读取从所述投入部2取入的纸币的编码;数据库1202,其存储由所述识别部3读取的编码;以及控制部120,其对纸币进行处理。所述控制部120从存储在所述数据库1202中的编码中查找重复的编码,根据有重复的编码存在这一情况,将对与该重复的编码相应的纸币重复进行了处理这一情况检测出来。
根据该结构,从投入部2取入的纸币由识别部3读取编码,该编码被存储在数据库1202中。然后,控制部120对该纸币进行规定的处理,例如执行计数。在此,因为编码是各纸币固有的识别号码,所以如果重复的编码存储在数据库1202中,这就意味着对同一张纸币重复地进行了取入、识别和处理。于是,控制部120根据有重复编码存在于数据库1202中这一情况,将对同一张纸币重复进行了处理这一情况检测出来。如上所述,该结构因为根据固有的识别号码即编码进行检测,所以能够准确地检测出重复处理。此外,因为在该纸币处理装置100中也进行对重复处理的检测,所以能够尽早地检测出重复处理。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2-141863号公报中记载着:在纸币出入款装置中,在机体内的输送纸币的输送路上发生纸币堵塞而停止装置时,通过将残留在输送路上的纸币的位置和这些纸币的编码显示在显示部上,从而防止在从纸币堵塞状态中恢复正常时,操作者忘了将输送路上的纸币取出来。
此外,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3-114378号公报中记载着下述纸币出入款装置,该纸币出入款装置构成为:在读取从出入款口取入的纸币的编码后,将这些纸币分类到多个收纳部进行收纳,来对收纳在各个收纳部的纸币的编码进行管理。该纸币出入款装置还构成为:当发生了纸币堵塞后,通过再次读取残留在输送路上的纸币的编码,并且对已读取的编码和作为收纳在收纳部的纸币进行管理的编码加以核对,使得分别收纳在多个收纳部的实际纸币和纸币的管理信息一致。
上述的专利文献中记载着下述处理,即:视纸币输送中发生的纸币堵塞为错误对象,此时进行的处理。利用传感器能够检测出发生了纸币堵塞,发生纸币堵塞的时刻和利用传感器检测出纸币堵塞的时刻实际上为同一时刻。由此,将发生了纸币堵塞时,很容易地确定在装置内处于处理过程中的纸币。
相对于此,在机体内,例如能够利用遮光式检测传感器检测纸币从输送纸币的路径上落下等情况(这里所述的路径并不限于用辊子、导向部件、带等输送纸币的输送路,也包括例如将集聚后的纸币抓起来而使其移动那样的结构),不过,当纸币实际落下时,有时该纸币会进入传感器的死角而不能将该纸币检测出来,之后,却由落下检测传感器偶然地将已落下的纸币检测出来。当纸币落下后,操作者就会打开机体并将已落下的纸币拿掉,但如上所述,因为传感器检测出的时刻和纸币实际落下的时刻不一定一致,所以存在不能准确地确定该纸币落下的时刻这一问题。因此,当检测出纸币落下后,需要将在检测出纸币落下的那一天进行的所有处理都取消掉,然后重新进行全部处理,或者需要将在检测出纸币落下以前进行的处理也取消掉,然后重新进行处理。这种情况使处理效率大幅度地降低。
作为进一步具体的示例,在构成为对经由取入口取入机体内的纸币按照规定的张数进行集聚、捆扎以及使其成捆之后向机体外投出的处理装置中,会有在将集聚后的纸币输送的过程中等,部分纸币落下的问题。如果落下检测传感器没能检测出纸币落下,处理就继续进行,由此会产生达不到规定张数的纸币捆。此外,如上所述,即使落下检测传感器输出检测信号来中止处理,也无法判断纸币是在传感器检测出的那一时刻落下的,还是在传感器的检测的时刻以前已经落下的。在落下检测传感器输出了检测信号时,实际上是不可能将应包括落在机体内的纸币的纸币捆确定下来的。
理想的方案为:在有如上所述的、实际发生错误的时刻和检测出错误的时刻之间产生偏差的可能性时,能够确定与该错误相关的纸币是与何时进行的处理相关的纸币。这些问题并不只是在处理纸币的纸币处理装置中存在,在处理包括支票、商品券等纸张类的纸张类处理装置中也同样存在。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将与发生错误时从机体内拿掉的纸张类相关的处理进行的时刻确定下来。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涉及到纸张类处理装置,该纸张类处理装置包括:机体,在该机体上设置有将纸张类一张一张地取入的取入口;识别部,该识别部构成为读取设置在所述纸张类上的编码;存储部,该存储部构成为存储所述识别部读取的编码;处理部,该处理部构成为让所述识别部依次读取从所述取入口取入的纸张类的编码,并且该处理部进行与所述纸张类相关的规定处理;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应中止所述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的错误;以及恢复部,该恢复部构成为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错误而中止所述处理后,对用户已从所述机体拿掉的纸张类的编码和所述存储部存储的编码进行核对,并且将与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相关的处理进行的时刻确定下来。
根据该结构,在检测部检测出错误而中止处理部进行的处理后,用户从机体内拿掉纸张类。在已被从机体内拿掉的纸张类中包括成为错误的原因的纸张类。需要说明的是,在已被从机体内拿掉的纸张类中,不仅包括错误原因的纸张类,有时还包括残留在设置于机体内的输送路径上的纸张类、以及集聚在机体内的规定集聚部的纸张类等。在“机体内的规定集聚部”中包括具有下述结构的集聚部,该结构为:能够将集聚在集聚部的纸张类取出的开口朝着机体外部敞开,并且能够将已集聚起来的所述纸张类直接从机体的外部取出。
在用户从机体内拿掉纸张类后,恢复部对已被拿掉的纸张类的编码和在存储部存储的编码进行核对。在存储部存储的编码是在处理的过程中所读取的编码。因此,通过该核对,就能够确定对已被从机体拿掉的纸张类进行了处理的时刻。该结构做到:在有检测出错误的时刻和实际发生该错误的原因的时刻之间产生偏差的可能性时,准确地确定与错误原因相关的处理,从而实现适当的恢复。
这里所公开的纸张类处理装置还包括:机体,在该机体上设置有将纸张类一张一张地取入的取入口;识别部,该识别部构成为读取设置在所述纸张类上的编码;存储部,该存储部构成为存储所述识别部读取的编码;集聚捆扎部,该集聚捆扎部构成为将规定张数的所述纸张类集聚且捆扎;处理部,该处理部构成为在所述识别部依次读取从所述取入口取入的纸张类的编码后,所述集聚捆扎部进行捆扎出所述纸张类的纸张捆的捆扎处理;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应中止所述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的错误;以及恢复部,该恢复部构成为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错误而中止所述处理后,对用户已从所述机体内拿掉的纸张类的编码和所述存储部存储的编码进行核对,由此将与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相关的所述纸张捆确定下来。
根据该结构,纸张类处理装置读取从取入口取入的每一张纸张类的编码,并且进行捆扎处理,依次捆扎出包括规定张数的纸张类的纸张捆。读取后的编码由存储部存储。
然后,在检测部检测出错误而中止捆扎处理后,恢复部对用户已从机体内拿掉的纸张类的编码和存储部存储的编码进行核对。这样一来,能够确定与已被拿掉的纸张类相关的纸张捆。在此,“与已被拿掉的纸张类相关的纸张捆”包括以下两种纸张捆,即:已完成捆扎的纸张捆;以及在要开始捆扎时由于检测部检测出错误,因而未完成捆扎但与已被拿掉的纸张类相关的纸张捆。该结构与上述的结构同样能够做到:在有检测出错误的时刻和实际发生该错误的原因的时刻之间产生偏差的可能性时,准确地确定与从机体内取出的纸张类(该纸张类包括成为错误原因的纸张类)相关的纸张捆,从而实现适当的恢复。
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恢复部构成为:通过所述识别部读取而获得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的编码。
也可以是这样的:例如,经由取入口将已被拿掉的纸张类一张一张地取入,并且识别部再次读取各纸张类的编码。因为纸张类处理装置能够自动地读取纸张类的编码,所以特别是在已被拿掉的纸张类的张数较多时,用户的负担就减少。
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恢复部构成为:促使所述用户经由所述取入口将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取入到所述机体内,并且根据所述用户进行的取消操作,中止所述识别部读取编码。
当检测出错误而中止处理时,通过促使用户经由取入口将已被拿掉的纸张类取入到机体内,纸张类处理装置就能够自动地读取纸张类的编码。
另一方面,例如会有以下情况,即:检测部的检测有误时,虽然实际上没有发生错误,但中止处理的情况。此时,有可能不存在要从机体内去掉的纸张类。因为不存在要从机体内去掉的纸张类,所以识别部无法重新读取编码,但通过将恢复部构成为根据用户进行的取消操作而中止识别部读取编码,从而能够顺利地结束从错误状态中的恢复。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这样的:用户的取消操作不是为了如上所述结束从错误状态中恢复正常而进行的,而是如后所述,为了取消识别部重新读取编码,以便用户能够手工输入编码而进行的。
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恢复部构成为:通过所述用户手工输入而获得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的编码。
这样一来,用户能够边看着已从机体内拿掉的纸张类边输入编码,从而纸张类处理装置的恢复部也能够获得下述纸币的正确的编码,该纸币是识别部读取编码时读取精度会降低的那种纸张类(例如有脏污等的纸张类)。
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恢复部构成为:要求所述用户手工输入所述识别部无法读取编码的纸张类的编码,并且能够接受针对有这样的要求的纸张类的一部分或全部取消手工输入编码的操作。
纸张类处理装置的恢复部通过要求用户针对识别部无法读取编码的纸张类手工输入编码,能够获得正确的编码。另一方面,用户能够针对有这样的要求的纸张类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取消手工输入编码的操作,因此,通过根据需要取消手工输入编码,从而能够顺利地完成从错误状态中的恢复。
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恢复部构成为:对获得的编码和所述存储部存储的编码进行按照规定规则的模糊核对,并且当通过该模糊核对抽出了多个编码时,以可选择的方式向所述用户提示多个编码。
这样一来,在检测出错误而中止处理以后,当恢复部对通过识别部读取或用户手工输入而获得的编码和存储部存储的编码进行核对时,应被抽出的纸张类被抽出的几率就提高。这特别是识别部在检测出错误以前读取编码时(即,在纸张类处理装置的处理过程中读取编码时)的读取精度低时、和/或识别部在检测出错误后读取编码的读取精度低时、或用户输入编码中输入有误时,都会使能够确定与从机体内取出的纸张类相关的纸张捆的可能性提高。
在此,“以可选择的方式向用户提示多个编码”也可以是这样的:例如将多个编码显示在显示部,并且将选择任一个编码的操作按钮显示在该显示部上。但并不限于这种结构。
也可以是这样的:在所述集聚捆扎部捆扎出的所述纸张捆上附有能够确定该纸张捆的识别符号。识别符号也可以例如印在用以捆扎纸张类的带子上。只要能够确定纸张捆,什么样的识别符号都可以。例如,识别符号也可以为每当将纸张类成捆时都附上的连续号码,也可以为成捆的日期和时间(例如,如果是2014年1月1日12点整(00分00秒),则为20140101120000)。也可以是将连续号码与日期和时间结合起来的识别符号。
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存储部将各纸张类的编码和包括该纸张类的纸张捆的信息相对应后再存储,所述恢复部构成为将包括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的编码的纸张捆确定下来。
这样一来,恢复部通过对所获得的纸张类(即,已被从机体内拿掉的纸张类)的编码和在存储部存储的编码进行核对,就能够将包括已被从机体内拿掉的该纸张类的那一纸张捆确定下来。
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处理部进行所述捆扎处理,并且对从所述取入口取入的纸张类进行计数处理,所述恢复部当将包括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的纸张捆确定下来时,以可选择的方式向用户提示下述内容,即:将已确定的对该纸张捆的计数结果改变为未确定;以及将已确定的对该纸张捆的计数结果保持确定的状态不变。
当确定包括已被从机体内拿掉的纸张类的纸张捆时,因为在该纸张捆中没有包括本来应该包括的纸张类,所以已确定的对该纸张捆的计数结果和实际的纸张捆不一致。因此,通过将已确定的对该纸张捆的计数结果改变为未确定(这等效于取消计数结果),计数结果和实际的纸张捆之间不一致的情况得以消除。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允许已确定的计数结果保持确定的状态不变,由此能够顺利地完成从错误状态中的恢复。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提示”也可以为如上所述,通过显示部显示进行提示,但并不限于显示。
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恢复部构成为:在将包括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的编码的纸张捆确定下来后,将该纸张捆和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重新捆扎成捆时,对所述识别部新读取的纸张类的编码和所述存储部存储的、包括在该纸张捆中的纸张类的编码进行核对。
在将包括已被拿掉的纸张类的编码的纸张捆确定下来以后,通过将该纸张捆和已被拿掉的纸张类重新捆扎成捆,就能够将本来应该捆扎成捆的纸张类捆扎成捆。
在将纸张捆成捆时,对识别部新读取的纸张类的编码和存储部存储的、包括在该纸张捆中的纸张类的编码进行核对,由此能够事先避免发生下述情况,即:重新捆扎成捆时,不包括在该纸张捆中的纸张类(例如,不是已被拿掉的纸张类而是别的纸张类)错误地混入该纸张捆中。
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检测部构成为:对纸张类已从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输送路径上落下这一情况进行检测。
在此,“对纸张类已落下这一情况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可以例如为检测出透射光是否被遮断的遮光式检测传感器。通过适当地布置这种遮光式检测传感器,当纸张类落下时,由于该纸张类遮断透射光,就能够检测出落下这一情况。然而,也有下述不佳情况,即:即使纸张类落下,纸张类却进入遮光式检测传感器的死角,该落下的纸张类没有遮断透射光时,也检测不到落下这一情况。或者,在纸张类落下而中止处理后,忘了拿掉已落下的纸张类,而且该纸张类进入遮光式检测传感器的死角时,也检测不到纸张类的已落下这一情况。
另一方面,也会有下述情况,即:已落下的纸张类的位置、朝向偶然地发生变化而遮断了透射光,结果,检测出纸张类落下这一情况。也就是说,就检测纸张类已落下的遮光式检测传感器而言,在纸张类实际落下的时刻和检测传感器检测出落下的时刻之间有时会产生偏差。因此,如上所述,在检测出错误以后,根据已被从机体内拿掉的纸张类的编码,确定与该纸张类相关的纸张捆,由此就能够确定对该纸张类进行处理的时刻,从而能够准确且迅速地完成从错误状态中的恢复。
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恢复部构成为:以可选择的方式向用户提示是取消与在所述检测部输出了检测信号时在进行的处理相关的交易,还是将交易继续进行下去。
优选,当检测部检测出错误而中止处理后,暂且取消该处理,然后从头开始重新进行该处理。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当因检测部的误检测而中止了处理后,不需要从头开始重新进行该处理。
于是,当检测部检测出错误而中止了处理后,以可选择的方式向用户提示是取消与该处理相关的交易,还是将交易继续进行下去,从而用户的方便性提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提示”也可以为如上所述,通过显示在显示部上进行提示,但并不限于显示。
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恢复部构成为:对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的编码是否包括在所述检测部输出了检测信号时正处于捆扎过程中的纸张捆中进行判断,并且在判断为包括时,就确定已落在所述机体内的纸张类包括在该纸张捆中,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包括时,则追溯到输出所述检测信号以前捆扎成的纸张捆的存储数据进行核对。
如上所述,就对纸张类落下的检测,有可能在落下的时刻和检测出的时刻之间产生偏差,但在落下时就检测出的情况更多。因此,当检测部输出检测信号而中止处理后,已被从机体内拿掉的纸张类包括在该检测部输出了检测信号时正处于捆扎过程中的纸张捆中的可能性最大。于是,恢复部对已被拿掉的纸张类的编码是否包括在所述检测部输出了检测信号时正处于捆扎过程中的纸张捆中进行判断。在判断为包括时,就确定已落在机体内的纸张类包括在该纸张捆中,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包括时,则追溯到输出检测信号以前捆扎成的纸张捆的存储数据进行核对。这样一来,能够迅速地将包括纸张类的纸张捆确定下来。
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恢复部构成为:追溯到检测出所述错误的当天所捆扎出的纸张捆的存储数据。
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恢复部构成为:追溯到检测出所述错误的那一天以前的规定日以后捆扎出的纸张捆的存储数据。
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存储部构成为: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外的数据库,所述恢复部能够参照所述数据库中的存储数据。
通过利用设置在纸张类处理装置外的数据库,实质上就是取消了对存储容量的限制,从而能够可靠地将包括纸张类的纸张捆确定下来。
综上所述,根据所述纸张类处理装置,能够将与错误发生时被从机体内拿掉的纸张类相关的处理进行的时刻确定下来。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纸币处理装置的简要结构〉
图9示出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外观图,图10示出纸币处理装置100的结构略图。
纸币处理装置100例如设置在银行的出纳员柜台上供操作者使用。纸币处理装置100取入未成捆状态的纸币后,将规定种类的纸币集聚起来,并按照规定的捆扎张数对该纸币进行捆扎后投出。
纸币处理装置100包括:被放置纸币后将该纸币取入的投入部2、识别纸币的识别部3、将作为捆扎对象的纸币集聚起来的捆扎堆叠箱4、将作为非捆扎对象的纸币集聚起来的非捆扎堆叠箱5、将拒收纸币集聚起来的拒收堆叠箱6、将已从投入部2取入的纸币向识别部3、捆扎堆叠箱4、非捆扎堆叠箱5和拒收堆叠箱6输送的第一输送部7、将已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输送到规定位置的第二输送部8、对已由第二输送部8输送来的纸币进行捆扎的捆扎部9、输送已捆扎好的纸币(在下文中称作“成捆纸币”)的第三输送部10、将成捆纸币投出去的投出部11以及收纳识别部3、捆扎堆叠箱4、非捆扎堆叠箱5、拒收堆叠箱6、第一输送部7、第二输送部8、捆扎部9及第三输送部10的箱状机体12。
机体12具有上表面121、下表面122和四个侧面。机体12为台式。也就是说,构成为在机体12的下表面122上并未设置脚轮等,将该机体设置在桌子上。
在为机体12的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第一侧面123上,设置有投入部2和投出部11。在为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第二侧面124上,设置有下文所详细说明的捆扎堆叠箱4的第一取出口47和非捆扎堆叠箱5的第二取出口53。第一侧面123和第二侧面124相邻。
机体12的内部分为第一处理部126和第二处理部127,该第一处理部126进行与纸币的识别和分类相关的处理,该第二处理部127进行与作为捆扎对象的纸币的捆扎相关的处理。第二处理部127设置在第一处理部126的上方。在第一处理部126中包含投入部2、识别部3、非捆扎堆叠箱5及拒收堆叠箱6。在第二处理部127中包含捆扎堆叠箱4、第二输送部8、捆扎部9及第三输送部10。第一输送部7的大部分包含在第一处理部126中。
捆扎堆叠箱4包括第一捆扎堆叠箱4A和第二捆扎堆叠箱4B这两个堆叠箱。第一捆扎堆叠箱4A和第二捆扎堆叠箱4B都集聚作为捆扎对象的纸币。能够对作为捆扎对象集聚起来的纸币进行适当的设定。作为捆扎对象的纸币是规定种类的纸币。规定种类可按照币种、是完整纸币还是缺损纸币、纸币的正反、纸币的朝向以及是新版纸币还是旧版纸币等加以划分。在此,作为捆扎对象的纸币是规定币种(例如100元)且是为完整纸币的纸币。在此,将由识别部3识别为正常纸币的那些纸币称作“正常纸币”,将识别部3未识别为正常纸币的那些纸币称作“异常纸币”,并且将由于斜着输送或重叠输送等导致输送状态异常的纸币称作“输送异常纸币”。例如,所能列举出的作为判断是否为正常纸币的条件之一是能否识别编码。不过,也可以根据与之不同的其它条件来判断是否为正常纸币,还可以将该条件和其它条件结合起来判断是否为正常纸币。还有,将虽为正常纸币但未指定输送目的地(捆扎堆叠箱、非捆扎堆叠箱等)的那些种类的纸币称作“指定外纸币”。还有,将正常纸币中赃污、破损等较少的那种状态的纸币称作“完整纸币”,而将正常纸币中赃污、破损等较多的那种状态的纸币称作“缺损纸币”。捆扎堆叠箱4是集聚部之一例。
第一捆扎堆叠箱4A和第二捆扎堆叠箱4B在第二处理部127内实际上是沿上下方向排列着设置的。第一捆扎堆叠箱4A位于第二捆扎堆叠箱4B的上方。第一捆扎堆叠箱4A和第二捆扎堆叠箱4B具有相同的结构。当不对这两个堆叠箱加以区分时简称为“捆扎堆叠箱4”。在下文中对捆扎堆叠箱4的详细结构进行了说明。
非捆扎堆叠箱5包括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这两个堆叠箱。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在第一处理部126内实际上沿水平方向并排而设。与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相比,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设置在更靠近投入部2的位置处。在不对这两个堆叠箱加以区分时简称为“非捆扎堆叠箱5”。能够对集聚在非捆扎堆叠箱5中的纸币进行适当的设定。在此,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将是所述规定币种且是缺损纸币的纸币集聚起来。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将所述规定币种以外的币种的纸币集聚起来。
拒收堆叠箱6将拒收纸币集聚起来。拒收堆叠箱6比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更为靠近投入部2。拒收堆叠箱6位于比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略靠上的上方。能够对集聚在拒收堆叠箱6中的纸币进行适当的设定。在此,拒收堆叠箱6将“指定外纸币”、“异常纸币”以及“输送异常纸币”作为拒收纸币集聚起来。
投入部2设置在第一侧面123的与第一处理部126相对应的部分,投出部11设置在第一侧面123的与第二处理部127相对应的部分。
投入部2具有:承载纸币的载置台21、引导置于载置台21上的纸币的两个导向部22、22、取入辊23、取入纸币的取入口24以及检测载置台21上的纸币的纸币传感器25。在本实施方式中,纸币以能沿其短边方向被取入的状态置于投入部2中。
如图9所示,取入口24形成在载置台21和第一侧面123相交的夹角部。载置台21越接近取入口24就越位于下方地倾斜。由此,载置台21上的纸币就自然地朝向取入口24。置于载置台21上的纸币从取入口24被取入到机体12内。
还有,纸币传感器25设置在取入口24附近。纸币传感器25具有发射光的发射部和接收光的接收部,通过从发射部射出后到达接收部的光被遮断而检测出纸币。此外,下文所述的第一纸币传感器45、第二纸币传感器46、集聚传感器52、集聚传感器62、通过传感器74、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也具有相同的结构。纸币传感器25设置成:使光被置于载置台21上的纸币遮断。也就是说,纸币传感器25通过光被遮断而能够检测出在载置台21上放置有纸币。
导向部22、22构成为:这两个导向部之间的间隔可调节。也就是说,根据置于载置台21上的纸币来调节导向部22、22的间隔。
取入辊23具有分离辊23a、供给辊23b和闸辊23c。分离辊23a的一部分自载置台21露出,该分离辊23a与载置台21上的纸币中位于最下面的纸币接触。分离辊23a将置于载置台21上的纸币中位于最下面的纸币送入取入口24。这样一来,纸币就被一张一张地从取入口24取入。已被从取入口24送入的纸币由供给辊23b和闸辊23c一张一张地分开后,被取入机体12内。已被取入的纸币被送向第一输送部7。
投出部11包括:投出成捆纸币的投出口111。在投出部11中,成捆纸币沿着纸币的短边方向经投出口111被投出去。
第一输送部7由输送带等构成。第一输送部7包括:主输送路71、从主输送路71分支出来的第一~第四分支路72a~72d、设置在主输送路71的分支部位的分配机构73以及对纸币的通过情况进行检测的多个通过传感器74。第一输送部7沿着纸币的短边方向输送纸币。第一输送部7是输送部之一例。
主输送路71从取入辊23一直延伸到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为止。第一分支路72a位于主输送路71的最上游一侧,从第一分支路72a开始朝向下游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分支路72b、第三分支路72c、第四分支路72d。在不对第一~第四分支路72a~72d分别加以区分时,简单称作分支路72。第一分支路72a延伸到拒收堆叠箱6为止。第二分支路72b延伸到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为止。第三分支路72c延伸到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为止。第四分支路72d延伸到第二捆扎堆叠箱4B为止。
分配机构73被电磁线圈(省略图示)驱动。分配机构73进行是否将已经主输送路71输送来的纸币引向分支路72的分配。在各个分配机构73的上游一侧设置有通过传感器74。通过传感器74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根据通过传感器74的接收部对光的接收中断后再次开始接收光的这一情况,就能够检测到纸币通过。分配机构73在欲将纸币引向分支路72时根据其正上游的通过传感器74检测到有纸币通过的这一情况工作。
识别部3设置在主输送路71中的比第一分支路72a更靠上游一侧的位置处。识别部3构成为:对被输送来的一张张纸币的币种、真假以及完整与否进行识别。识别部3在纸币处理装置100内被单元化,但省略详细图示。该识别部3具有与控制整个纸币处理装置100的控制部120不同的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包括对纸币进行识别时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包括识别部3对纸币进行识别时参照的识别用模板33(参照图14)。识别部3还具有线性传感器31和磁传感器32,以获取纸币的特征。识别部3通过判断纸币的特征与模板33所具有的各种纸币的特征是否一致来对币种、真假以及完整与否进行识别。
识别部3只要是用来获取纸币特征的传感器即可,并不局限于线性传感器和磁传感器,识别部3也可以具有红外线传感器和紫外线传感器等传感器。线性传感器31还具有以光学方式读取印在纸币上的编码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识别部3以外,也可以另外设置编码识别部。此外,识别部3中的传感器以外的功能也可以由下述控制部120来实现。
捆扎部9对已集聚起来的纸币进行捆扎。捆扎部9制作带环L,在纸币被输送到该带环L中以后收紧带子,从而用带子对纸币进行捆扎,具体情况后述。
第二输送部8抓住已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将该纸币朝带环L中输送。第二输送部8包括:抓住纸币的抓持单元81、使抓持单元81沿纸币的短边方向呈水平(在下文中称作“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一水平移动机构、使抓持单元81沿纸币的长边方向呈水平(在下文中称作“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二水平移动机构、以及使抓持单元81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移动机构。第二输送部8是纸张类输送部之一例。
抓持单元81具有:上机械手部81a、与上机械手部81a相向的下机械手部81b以及使上机械手部81a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抓持机构。如图19等所示,上机械手部81a具有彼此平行延伸的三根指部和连结三根指部的连结部。同样地,下机械手部81b也具有彼此平行延伸的三根指部和连结三根指部的连结部。抓持机构以能够使上机械手部81a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上机械手部81a,并且利用马达和驱动带使上机械手部81a上下移动。由此,能够用上机械手部81a和下机械手部81b抓住纸币。
第一水平移动机构以能够使抓持单元81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抓持单元81,并且利用马达和驱动带使抓持单元81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
上下移动机构以能够使第一水平移动机构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第一水平移动机构,并且利用马达和驱动带使第一水平移动机构沿上下方向移动。
第二水平移动机构以能够使上下移动机构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上下移动机构,并且利用马达和驱动带使上下移动机构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抓持单元81构成为:能够借助第一水平移动机构、第二水平移动机构及上下移动机构在彼此正交的三个轴延伸的方向上移动。
第三输送部10将成捆纸币输送到投出部11。第三输送部10具有:上抓持部101、下抓持部102以及使上抓持部101和下抓持部102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水平移动机构在使上抓持部101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之际使上抓持部101还沿上下方向移动。具体而言,第三输送部10构成为:沿第一水平方向通过捆扎部9的侧方。当第三输送部10相对于捆扎部9而言位于与投出部11相反的一侧时,上抓持部101就会朝着上方充分地远离开下抓持部102。上抓持部101自该位置起越接近捆扎部9的成捆纸币就越朝下方移动,在到达成捆纸币时成为用上抓持部101和下抓持部102抓住成捆纸币的状态。上抓持部101和下抓持部102以抓住成捆纸币的状态将成捆纸币输送到投出部11附近。上抓持部101在投出部11附近越接近投出部11就越朝上方移动。其结果是,已由上抓持部101和下抓持部102抓住的成捆纸币在投出部11解除了被上抓持部101和下抓持部102抓持的状态后被朝着投出部11投出。
如图9所示,在机体12的第二侧面124上设置有触摸屏17,该触摸屏17既是向纸币处理装置100输入信息的操作部,也是显示纸币处理装置100的信息的显示部。触摸屏17是相对于操作纸币处理装置100的操作者而言的人机界面部分。
<捆扎堆叠箱4的详细结构>
图11示出捆扎堆叠箱4及捆扎部9的结构略图。
捆扎堆叠箱4将纸币B摞着集聚起来。如图9~图11所示,捆扎堆叠箱4包括:将纸币B集聚起来的容器40、设置在容器40内且承载纸币B的承载台41、将输送来的纸币B送入容器40的叶轮42、打开和关闭下述第一取出口47的门43、规定容器40的顶棚的顶板44、检测容器40内的纸币B的第一纸币传感器45以及检测容器40内规定高度的纸币B的第二纸币传感器46。
容器40构成为:在纸币B输送方向上的前侧的前壁部40a能够沿着输送方向前后移动。根据被设定为捆扎对象的纸币B在短边方向上的尺寸来调节前壁部40a的位置。具体而言,前壁部40a位于:使送入容器40内的纸币B碰到前壁部40a后朝着容器40的底部下落,最终使纸币B在接触前壁部40a的状态下集聚起来的位置上。还有,前壁部40a构成为上下开关。前壁部40a在由第二输送部8输送已集聚起来的纸币B时成为打开状态。
承载台41构成为能上下移动。例如,承载台41根据纸币B的集聚量上下移动。
容器40在机体12的第二侧面124上敞口。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在第二侧面124上,设置有用来将已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B朝机体12的外部取出的第一取出口47。
对每个捆扎堆叠箱4分别设置有门43。门43构成为:能够在使第一取出口47开放的打开状态和将第一取出口47关闭起来的关闭状态之间绕着规定的转动轴自如转动,并以手动方式开关。门43由能够自外部看到内部的材料制成。例如,门43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材料(例如玻璃、树脂)制成。
叶轮42包括具有挠性的多个叶片,发挥着拍打朝容器40内落下来的纸币B的在输送方向后侧的端部以促进纸币B下落的作用。即使在纸币B被连续送入容器40内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后面的纸币B插入前面纸币B的后端部,从而能够使纸币B一张一张地依次朝上方摞起来。
每个捆扎堆叠箱4都设置有多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40内两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5、45设置在纸币B输送方向的不同位置上。第一纸币传感器45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各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5设置成:使光沿着容器40内的纸币B的集聚方向射出。也就是说,第一纸币传感器45通过光被遮断就能检测出在容器40内存在有纸币B。还有,通过将两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5、45设置在输送方向的不同位置上,从而即使在容器40内纸币B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参差不齐,也能够用其中的一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5检测到存在有纸币B。此外,也可以在与纸币B的输送方向和纸币B的厚度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图10中纸面的进深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5。
第二纸币传感器46构成为:对在容器40内位于规定高度的纸币B进行检测。第二纸币传感器46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第二纸币传感器46被布置为:当在比所述规定高度高的位置存在纸币B时,从发射部朝向接收部的光就被该纸币B遮断,另一方面,当在比所述规定高度高的位置不存在纸币B时,来自发射部的光就会到达接收部。
<捆扎部9的详细结构>
如图11所示,捆扎部9具有:供给带子T的供带部91、用带子T制作带环L的带环制作部92、在用所述带子T捆扎纸币B时沿集聚方向按压该纸币B的夹紧部94、在将带子T缠绕到纸币B上的状态下使带子T的相重叠的部分彼此接合起来的加热器95、将带子T在该带子未缠绕到纸币B上的位置处切断的刀具96、在带子T上打印的打印部97以及在带子T上盖章的盖章部98。捆扎部9是处理部和集聚捆扎部之一例。
供带部91具有:在卷筒上缠绕有带子T的带筒911、和对自带筒911抽出的带子T进行输送的带子输送部912。带子输送部912沿着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带子T。带子输送部912具有引导部件(省略图示)和多对对辊。
带环制作部92用带子T制作带环L,在已集聚起来的纸币B置于该带环L中以后收紧该带子T将该带子T缠绕到该纸币B上。带环制作部92具有:送出和收回带子T的送出用对辊920、抓住带子T的顶端部的持带部921、在用带子T制作带环L时规定带环L的形状的引导部925、检测带子T的顶端的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以及检测大带环L2已做好的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带环制作部92在已由持带部921用带子T制成小带环L1后,利用送出用对辊920送出带子T,从而使该小带环L1扩大来制成大带环L2。此时,引导部925引导带子T来规定大带环L2的形状,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检测大带环L2的形成情况。
送出用对辊920由送带马达9212(参照图14)驱动,在制作带环L时送出带子T。送出用对辊920位于带子输送部912的下游端部,还构成带子输送部912的一部分。送出用对辊920是送出部之一例。此外,带子输送部912的对辊也由送带马达9212通过皮带及齿轮等驱动。
在带筒911上设置有使带筒911沿卷回带子T的方向旋转的带筒马达9111(参照图14)。在纸币B被布置在带环T中以后,将带子T缠绕到纸币B上之际,该带筒马达9111和送带马达9212沿卷回带子T的方向旋转。送带马达9212和带筒马达9111都由步进马达构成。
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设置在带子T输送路径中且在送出用对辊920与持带部921之间。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通过光被遮断来检测带子T。例如,送出用对辊920收回带子T,在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中根据从光被遮断的状态变为接收到光的状态就能够对带子T的顶端进行检测。
持带部921设置在能够接收到自送出用对辊920送出的带子T的位置上。如图17、图18所示,持带部921构成为:能够在底座部922和活动部923之间抓住带子T,且能以抓住带子T的状态进行旋转。持带部921以抓住自送出用对辊920送出的带子T的顶端部的状态旋转来制作带环L。
引导部925在制作大带环L2时接触到该大带环L2的外周面以规定该大带环L2的形状。引导部925将大带环L2规定成近似长方形,具体而言是角部为圆角的长方形。
图12是带环制作部92的立体图。引导部925具有:从大带环L2的下侧接触大带环L2的外周面的下引导部926、从水平方向接触大带环L2的外周面的第一侧引导部927和第二侧引导部928、以及与长方形的四个角部相对应的四个第一~第四角引导部929a~929d。
下引导部926具有限制带子T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一对侧壁926a、926a和底壁926b(参照图17、图18和图20),并形成为槽状。底壁926b的宽度大于带子的宽度。如图21所示,在底壁926b上,设置有使带子T的滑动性提高的多个辊926c、926c、……。在底壁926b上,设置有供下文所述的盖章部98的图章981贯穿的通孔926d。在底壁926b的长边方向两端部,设置有第一角引导部929a和第二角引导部929b。第一角引导部929a使位于由下引导部926和第一侧引导部927形成的角部的带子T弯曲。第二角引导部929b使位于由下引导部926和第二侧引导部928形成的角部的带子T弯曲。第一角引导部929a和第二角引导部929b分别由两块板构成(也参照图12)。两块板分别具有呈凹状弯曲的端缘,并以彼此相向的状态直立着设置在底壁926b上。
下引导部926设置有移动机构,并构成为能够借助移动机构上下移动。该下引导部926与下文所述的下夹紧部943、944使用同一个移动机构。
第一侧引导部927在下引导部926的长边方向上的捆扎堆叠箱4一侧的端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侧引导部927具有侧壁927a和底壁927b,并形成为槽状。侧壁927a限制带子T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底壁927b的宽度大于带子的宽度。在底壁927b上,形成有两条供第一角引导部929a通过的狭缝。
第二侧引导部928在下引导部926的长边方向上的投出部11一侧的端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侧引导部928形成为近似平板状,并未设置有相当于第一侧引导部927的侧壁927a的部分。第二侧引导部928由支承部支承着能够上下移动,并经由连杆与下引导部926连结起来。由此,第二侧引导部928随着下引导部926的上升而联动着上升,并随着下引导部926的下降而联动着下降。此外,第二侧引导部928的移动量借助连杆而得以增大。第二侧引导部928构成为:在输送成捆纸币B时退到上方,以免妨碍该成捆纸币B的输送。
在第一角引导部929a和第二角引导部929b的上方且在与持带部921大致相同的高度,设置有第三角引导部929c和第四角引导部929d。第三角引导部929c与第一侧引导部927相邻而设。第三角引导部929c具有两块板,省略详细图示。两块板具有呈凹状弯曲的端缘,并以彼此相向的状态直立着设置在底壁927b上。第四角引导部929d与第二侧引导部928相邻而设。第四角引导部929d由具有呈凹状弯曲的弯曲面的块形成。在下文中,当不特别对第一~第四角引导部929a~929d加以区分时,有时仅称作角引导部929。
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通过光被遮断来检测带子T。如图12所示,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的接收部安装在第四角引导部929d上。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的发射部设置在使来自该发射部的光被由第四角引导部929d所引导的带子T遮断的位置上。也就是说,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根据即便发射部射出光而接收部未接收到光的这一情况,检测出第四角引导部929d正引导着带子T,即,带环L已成为规定尺寸。
夹紧部94在用所述带子T捆扎纸币B时沿集聚方向按压该纸币B。夹紧部94对纸币B的、要用带子T捆扎起来的预定捆扎部分的附近部分进行按压。如图12、图13所示,夹紧部94具有:设置在已被送入带环L中的纸币B的上方的一对上夹紧部941、942;设置在该纸币B的下方的一对下夹紧部943、944;以及使一个上夹紧部942和下夹紧部943、944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
上夹紧部941、942在带宽方向上设置在带子T的两侧。距第二输送部8较远的上夹紧部941被固定住,不能上下移动。另一方面,距第二输送部8较近的上夹紧部942构成为能够上下移动。当要对两者加以区分时,就将前者称作固定上夹紧部941,将后者称作活动上夹紧部942。
固定上夹紧部941具有第一、第二抵接部941a、941b。第一、第二抵接部941a、941b沿纸币B的短边方向排列。第一抵接部941a和第二抵接部941b位于同一高度。此外,在第一抵接部941a和第二抵接部941b之间设置有持带部921的底座部922。底座部922位于比第一、第二抵接部941a、941b低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活动上夹紧部942具有第一~第三抵接部942a~942c。第一~第三抵接部942a~942c沿纸币B的短边方向排列。第三抵接部942c在该短边方向上位于第一抵接部942a与第二抵接部942b之间。第一抵接部942a与第二抵接部942b位于同一高度。第三抵接部942c位于比第一抵接部942a和第二抵接部942b低的位置上。活动上夹紧部942在夹紧位置与退离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夹紧位置是活动上夹紧部942的第一抵接部942a和第二抵接部942b与固定上夹紧部941的第一抵接部941a和第二抵接部941b处于相同高度的位置,退离位置是活动上夹紧部942的第三抵接部942c比固定上夹紧部941的第一抵接部941a和第二抵接部941b高的位置。此外,当活动上夹紧部942位于夹紧位置时,第三抵接部942c位于与持带部921的底座部922大致相同的高度。
下夹紧部943、944在带宽方向上设置在带子T的两侧。距第二输送部8较远的下夹紧部943的结构与距第二输送部8较近的下夹紧部944相同。下夹紧部943具有第一、第二抵接部943a、943b。第一、第二抵接部943a、943b沿纸币B的短边方向排列。第一抵接部943a和第二抵接部943b位于同一高度。第一、第二抵接部943a、943b分别与固定上夹紧部941的第一、第二抵接部941a、941b相向。下夹紧部944具有第一、第二抵接部944a、944b。第一、第二抵接部944a、944b沿纸币B的短边方向排列。第一抵接部944a和第二抵接部944b位于同一高度,并且还位于与下夹紧部943的第一抵接部943a和第二抵接部943b相同的高度。第一、第二抵接部944a、944b分别与活动上夹紧部942的第一、第二抵接部942a、942b相向。
下夹紧部943,944构成为能够上下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夹紧部943,944安装在引导部925的下引导部926上,下夹紧部943、944和下引导部926一体地上下移动。也就是说,使下夹紧部943、944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也用作下引导部926的移动机构。
加热器95在已将带子T缠绕到纸币B上的状态下使带子T的相重叠的部分彼此接合。加热器95使带子T彼此热粘接。加热器95是接合部之一例。
刀具96将带子T未缠绕到纸币B上的部分、即带子T捆扎纸币B后剩余的部分切断。刀具96的顶端设有锯齿状的刀刃。如图12所示,刀具96在两侧端缘具有朝外侧突出的导向片96a。刀具96是切断部之一例。
将加热器95和刀具96单元化,设置在以置于带环L中的纸币B为基准的与盖章部98相反的一侧,具体而言是在纸币B的集聚方向上与盖章部98相反的一侧,即,持带部921的上方。
更具体而言,加热器95和刀具96与第一带子按压部991和第二带子按压部992被一起单元化。第一带子按压部991、第二带子按压部992沿第一水平方向并排而设。第一带子按压部991、第二带子按压部992都是平板状的部件,且第一带子按压部991、第二带子按压部992的下端面沿着带宽方向延伸。加热器95和刀具96设置在第一带子按压部991和第二带子按压部992之间。
加热器95、刀具96、第一带子按压部991以及第二第一带子按压部992构成为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在对带子T进行接合和切断时,加热器95、刀具96、第一带子按压部991以及第二带子按压部992朝着持带部921下降。如图21所示,第一带子按压部991构成为:嵌入设置在底座部922上的第一凹槽922c中,在第一带子按压部991和第一凹槽922c的底壁之间夹住带子T。第二带子按压部992构成为:在第二带子按压部992和活动部923之间夹住带子T。加热器95在设置于底座部922上的第一凹槽922c与第二凹槽922d之间的部分将带子T接合起来。刀具96进入底座部922的第二凹槽922d内而切断带子T。
如图11所示,打印部97设置在带子输送部912上。打印部97具有打印头,该打印头在由带子输送部912送来的带子T上进行打印。打印部97将例如与所要捆扎的纸币B相关的信息(例如,币种、日期时间、连续号等)印在带子T上。打印在带子T上的信息可以用作对已捆扎好的纸币捆进行识别的记号。打印部97的打印位置在带宽方向上偏离开盖章部98的预定盖章部分,以免打印上的打印物与盖章部98所盖的章相重叠。
盖章部98在已由所述夹紧部94压紧纸币B且将带子T缠绕到该纸币B上的状态下对该带子T进行盖章。盖章部98将例如与所要捆扎的纸币B相关的图章(例如,金融机关的图章、表示完整纸币或缺损纸币等纸币种类的图章等)盖在带子T上。如图12所示,盖章部98设置在以置于带环L中的纸币B为基准的与加热器95和刀具96相反的一侧,具体而言是在纸币B的集聚方向上与加热器95和刀具96相反的一侧。盖章部98具有图章981、和使图章981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982。移动机构982使图章981朝上方移动,从而图章981从纸币B的集聚方向对缠绕到纸币B上的带子T进行盖章。盖章部98与下引导部926设置为一体,当下引导部926沿上下方向移动时盖章部98就与下引导部926一体地沿上下方向移动。图章981在下引导部926的短边方向即带子T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下引导部926的一对侧壁926a、926a之间。图章981由于移动机构982在下述两种位置之间切换,即:被布置在下引导部926底壁926b的通孔926d的下方即退离位置(参照图11中的实线);以及比底壁926b更朝上方突出的突出位置(参照图11中的假想线)。在下引导部926位于上方的状态下,移动机构982使图章981朝上方移动,从而图章981便成为穿过通孔926d后比底壁926b更朝上方突出的状态,来对带子T进行盖章。(也参照图21)。
图章981在纸币处理装置100的电源打开且进行计数处理和/或捆扎处理的过程中位于退离位置。由此,在引导部925引导带子T时,能够避免在带子T上盖章。另一方面,在纸币处理装置100处于未进行计数处理和/或捆扎处理的待命状态(特别是引导部925未引导带子T的状态)时,也可以使图章981位于退离位置,也可以使图章981位于突出位置。而且,也可以是这样的:在纸币处理装置100处于待命状态时,使图章981位于退离位置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操作触摸屏17,让图章981移动到突出位置,或者,当打开机体12而使内部开放时将内部已开放这一情况检测出,而让图章981移动到突出位置。如果使图章981位于突出位置,当打开机体12使内部开放时,能够看到图章981。这样一来,提高对图章981的维修方便性,例如能够容易地给图章981补充油墨或者更换图章981。
还可以是这样的:在纸币处理装置100的电源关闭的状态下,考虑对盖章部98的维修方便性,使图章981位于比底壁926b更朝上方突出的突出位置。
在捆扎部9的附近还设置有检测纸币落下的落下检测传感器99。在捆扎部9的附近,进行由第二输送部8的抓持单元81抓持并输送纸币捆,或者将该抓持单元81所抓住的纸币捆换抓的动作,详情后述。因此,在捆扎部9的附近就有纸币捆或包含在纸币捆中的部分纸币落下的可能性。纸币处理装置100构成为:当落下检测传感器99检测到纸币落下时,让纸币处理装置100停止处理。
落下检测传感器99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等相同的结构,通过光被落下的纸币遮断就能检测出在捆扎部9附近有纸币落下了。在图10的例子中,作为落下检测传感器99包括五套落下检测传感器99a~99e,所述五套落下检测传感器99a~99e分别由发射部和接受部构成,各套落下检测传感器99a~99e以光的发射方向彼此不同的方式而设。由此,谋求尽可能地消除落下检测传感器99的死角。
<纸币处理装置的系统结构>
图14是表示纸币处理装置100的简要结构的方框图。
纸币处理装置100包括:以例如众所周知的微型计算机为基础的控制部120。控制部120具有存储各种信息的存储部1201。在控制部120上,连接着能够与控制部120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所述投入部2、识别部3、捆扎堆叠箱4、非捆扎堆叠箱5、拒收堆叠箱6、第一输送部7、第二输送部8、捆扎部9、第三输送部10以及触摸屏17。还有,在控制部120上连接有纸币传感器25、第一纸币传感器45、第二纸币传感器46、检测在非捆扎堆叠箱5内是否有纸币的集聚传感器52、检测在拒收堆叠箱6内是否由纸币的集聚传感器62、通过传感器74、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以及落下检测传感器99,并且构成为向控制部120输入所述这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部120根据来自触摸屏17的输入信号和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等生成控制信号后,向投入部2等输出该控制信号。投入部2等根据该控制信号工作。例如以捆扎堆叠箱4为例,容器40的前壁部40a、承载台41及叶轮42由控制部120进行控制。控制部120是恢复部之一例。
控制部120与数据库1202连接。数据库1202设置在该纸币处理装置100中,并且至少存储与入款处理(即交易)相关的计数结果、以及已读取的各纸币的编码的信息。编码的信息被与下述信息相对应后再存储,该信息是将包括该纸币的纸币捆确定下来的信息。如上所述,将纸币捆确定下来的信息是指打印在捆扎纸币的带子T上的信息。数据库1202构成为也存储该纸币处理装置100过去所进行的处理的信息,数据库1202构成存储部。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数据库1202的存储容量決定数据库1202所存储的范围(例如,存储过去半年的交易内容等)。此外,纸币处理装置100经由通信部1203与主装置1000连接,主装置1000也存储与入款处理相关的计数结果、已读取的各纸币的编码的信息以及纸币捆的信息。主装置1000的存储容量比纸币处理装置100的数据库1202的存储容量大,也能够存储更多的信息(即,在更远的过去处理的信息)。主装置1000相当于设置在纸币处理装置100的机体12外的数据库。主装置1000也是存储部之一例。
<对于纸币处理装置的工作情况的说明>
下面,对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入款处理进行说明。在入款处理中,未成捆状态的纸币被分类后在规定的堆叠箱中集聚起来,进而对规定的纸币进行捆扎。在下文中,对使作为捆扎对象的所规定的一种纸币的完整纸币在第一捆扎堆叠箱4A和第二捆扎堆叠箱4B中交替地集聚了规定张数后,依次由捆扎部9将集聚了该规定张数的纸币捆扎起来的同一种捆扎处理进行说明。
纸币处理装置100设置在出纳员柜台上且当操作者隔着出纳员柜台正对着顾客时位于操作者的略靠左侧(顾客的右侧)。此时,纸币处理装置100设置为使机体12的第一侧面123朝向顾客。在该状态下,机体12的第二侧面124便朝向操作者。不过,由于纸币处理装置100位于操作者的略靠左侧,所以顾客也能够看到第二侧面124。
首先,操作者从顾客那里接过应入款的未成捆状态的纸币,将该纸币放入投入部2。此时,即使在未成捆状态的纸币中混有多种纸币,也不对该多种纸币进行分类地放入投入部2。操作者根据纸币的尺寸调节导向部22。接着,操作者对触摸屏17进行操作,开始取入纸币。此外,也可以是这样的,即:当纸币传感器25检测到向投入部2放置了纸币时,纸币处理装置100就自动开始取入纸币。
通过使取入辊23工作,从而将已放置在投入部2中的纸币一张一张地从取入口24取入到机体12内。已被取入的纸币由第一输送部7输送,通过识别部3。识别部3获取所通过的纸币的纸币类别后,将该纸币类别通知控制部120。识别部3还读取并识别各纸币的编码。已被识别的编码的信息存储在数据库1202中。
控制部120根据纸币的种类决定与纸币对应的输送目的地。具体而言,当纸币是作为捆扎对象的规定币种的纸币且是完整纸币时,控制部120就将输送目的地设为捆扎堆叠箱4(4A和4B中的任一个)。当纸币是作为捆扎对象的规定币种的纸币且是缺损纸币时,控制部120就将输送目的地设为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当纸币是规定币种以外的币种的纸币时,控制部120就将输送目的地设为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当纸币是拒收纸币时,控制部120就将输送目的地设为拒收堆叠箱6。
控制部120对第一输送部7进行控制,使得纸币被送向成为输送目的地的堆叠箱。具体而言,控制部120对与成为输送目的地的堆叠箱连接的分支路72所对应的分配机构73进行控制,使得该纸币从主输送路71被导向该分支路72。控制部120在该分支路72跟前的通过传感器74检测到纸币时切换该分配机构73。进而,将纸币送入堆叠箱内。
要送入捆扎堆叠箱4的纸币被送向两个捆扎堆叠箱4中的一个捆扎堆叠箱4。当已集聚在一个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的张数达到规定的捆扎张数(例如100张)时,后面的纸币就被送向另一个捆扎堆叠箱4。在此,假设纸币先被送向第一捆扎堆叠箱4A。在各个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当被送入纸币时,在叶轮42转动的作用下,纸币一张一张地朝上方摞起来。此时,若由第二纸币传感器46检测到承载台41上最靠上的纸币,承载台41就下降规定量,成为第二纸币传感器46检测不到纸币的状态。之后,当纸币接着摞起来而使得第二纸币传感器46检测到纸币时,承载台41就再次下降规定量。通过反复进行该处理,而能够使在捆扎堆叠箱4内下落的纸币的下落距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能够使自然下落的纸币的下落位置及下落时的状态保持一定。
当已集聚在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的纸币达到捆扎张数时,控制部120对第二输送部8进行控制,利用抓持单元81抓住第一捆扎堆叠箱4A内的纸币,将该纸币向捆扎部9输送。然后,控制部120对捆扎部9进行控制,用带子T对纸币进行捆扎。
此外,当已集聚在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的纸币达到捆扎张数时,后面的纸币就聚集在第二捆扎堆叠箱4B中。之后,当已集聚在第二捆扎堆叠箱4B中的纸币达到捆扎张数时,后面的纸币就再次聚集在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在此之前,因为对第一捆扎堆叠箱4A内的纸币的送出已结束,所以第一捆扎堆叠箱4A内为空状态。这样一来,通过设置两个捆扎堆叠箱4,从而能够边连续集聚纸币边进行捆扎处理。
接着,控制部120对第三输送部10进行控制,将成捆纸币从投出口111投出去。
是规定币种且是缺损纸币的纸币被送入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在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中集聚起来。同样地,规定币种以外的币种的纸币被送入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在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中集聚起来。拒收纸币被送入拒收堆叠箱6,在拒收堆叠箱6中集聚起来。
上述处理一直持续到放置在投入部2中的纸币都被处理完为止。能利用纸币传感器25检测在投入部2中是否存在纸币。
若置于投入部2中的纸币的处理结束,就再次对拒收纸币进行取入和识别。也就是说,操作者将拒收纸币从拒收堆叠箱6中抽出后放入投入部2,再次进行取入。拒收纸币是由于某些原因而未被识别为正常纸币的纸币,因此再次尝试对该纸币进行取入和识别。即便如此仍被识别为拒收纸币的纸币就再次在拒收堆叠箱6中集聚起来。操作者将再次集聚起来的纸币退还给顾客。
此外,不再次取入已集聚在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中的纸币。
这样一来,当对放置在投入部2中的纸币的处理和对拒收纸币的再处理结束时,同一种捆扎处理便会结束,也就是完成了对顾客所交付的应入款纸币的计数和分类。在触摸屏17上就会显示计数的金额。当操作者获得顾客对于该金额的认可或者确认该金额与顾客所填写的收款单上的金额一致时,操作者就利用触摸屏17进行确定入款金额的确定操作。若进行了确定操作,所确定下来的入款金额就会通知主装置1000,从而就完成了入款处理。如上所述,主装置1000除了将入款金额存储以外,还将该纸币处理装置100进行捆扎处理等后的各纸币的编码信息与包括该纸币的纸币捆信息相关联后再进行存储。同样地,纸币处理装置100的数据库1202也将进行捆扎处理等后的各纸币的编码信息与包括该纸币的纸币捆的信息相关联后再进行存储。这里,处理过程中被存储在数据库1202中的信息会处于暂时确定的状态,当完成了交易时,所存储的信息由暂时确定转变为确定。
入款处理结束后,操作者将已投到投出部11的成捆纸币、已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以及已集聚在非捆扎堆叠箱5中的纸币取出后收纳在规定的收纳位置。
经过以上处理,多种纸币混在一起且处于未成捆状态的纸币就被分为规定币种的完整纸币、规定币种的缺损纸币、规定币种以外的币种的纸币以及拒收纸币,规定币种的完整纸币成为每达到捆扎张数就被捆扎起来的状态。
〈捆扎堆叠箱的保留处理及分批设定〉
在上述的例子中,在完成了入款处理后,操作者将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内的纸币取出来。也就是说,采用的是按照每一个交易对已操作的纸币进行分类的处理,但也可以考虑与此不同的处理,即:例如横跨多个交易将纸币集聚到规定的捆扎张数后进行捆扎。
该纸币处理装置100构成为能够在下述两种处理之间进行切换,该两种处理为:当完成了交易时,将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内的纸币取出来的处理;当完成了交易时,不将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内的纸币取出,而在下一次以后的交易中继续集聚纸币的处理(即,保留处理)。该纸币处理装置100构成为:该保留处理可只在捆扎堆叠箱4进行,也可只在非捆扎堆叠箱5进行,还可在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两者进行,上述处理通过操作触摸屏17进行设定。
此外,该纸币处理装置100构成为能够进行将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和/或非捆扎堆叠箱5内的张数限制在预先设定的张数(例如100张)的分批设定。分批设定可只对捆扎堆叠箱4进行,也可只对非捆扎堆叠箱5进行,还可对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两者进行。对捆扎堆叠箱4进行分批设定的情况下,当设定张数的纸币已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内时,可以将已集聚起来的该纸币放在捆扎部9进行捆扎,或者可以暂时停止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工作,操作者经由第一取出口47取出已集聚起来的纸币。对非捆扎堆叠箱5进行分批设定的情况下,当设定张数的纸币已集聚在非捆扎堆叠箱5内时,可以暂时停止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工作,操作者经由第二取出口53取出已集聚起来的纸币。在不进行分批设定的情况下,纸币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和/或非捆扎堆叠箱5内,直至达到所述堆叠箱的容量(即,最大容量)为止,而在达到了堆叠箱容量的那一时刻,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工作就暂时停止下来,或者在捆扎部9对纸币进行捆扎。分批设定也通过操作触摸屏17进行设定。
上述的保留处理和分批设定可以分别独立设定。保留处理能够设定为以下四种状态,即:“只有捆扎堆叠箱4进行保留处理”、“只有非捆扎堆叠箱5进行保留处理”、“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两者进行保留处理”以及“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都不进行保留处理”。分批设定能够设定为以下四种状态,即:“只对捆扎堆叠箱4进行分批设定”、“只对非捆扎堆叠箱5进行分批设定”、“对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两者都进行分批设定”以及“对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都不进行分批设定”。因此,就保留处理和分批设定而言,能够设定4×4=16种的处理和设定。例如,在只有捆扎堆叠箱4进行保留处理,而且对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两者进行分批设定的情况下,就捆扎堆叠箱4而言,在一个交易中达到规定张数的时刻或者横跨多个交易使纸币集聚而达到规定张数的时刻,纸币处理装置100就停止或者进行捆扎,另一方面,就非捆扎堆叠箱5而言,纸币处理装置100只在一个交易中达到规定张数的时刻停止。
或者,例如在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两者进行保留处理,而且只对捆扎堆叠箱4进行分批设定的情况下,就捆扎堆叠箱4而言,在一个交易中达到规定张数的时刻或者横跨多个交易使纸币集聚而达到规定张数的时刻,纸币处理装置100就停止或者进行捆扎,另一方面,就非捆扎堆叠箱5而言,在一个交易中达到堆叠箱容量的时刻或者横跨多个交易使纸币集聚而达到堆叠箱容量的时刻,纸币处理装置100停止。
通过将如上所述的保留处理和分批设定的结合成为可能,从而纸币处理装置100的方便性就进一步提高。
此外,如图9所示,就纸币处理装置100而言,非捆扎堆叠箱5的第二取出口53与捆扎堆叠箱4的第一取出口47不同,在非捆扎堆叠箱5的第二取出口53上没有设置有门43,操作者在处理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集聚在非捆扎堆叠箱5中的纸币。因此,在进行上述的分批设定的情况下且达到规定张数以前,或者在没有进行分批设定的情况下且达到捆扎堆叠箱容量以前,都有操作者错误地将纸币从非捆扎堆叠箱5中抽出来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就该纸币处理装置100而言,在非捆扎堆叠箱5上设置有检测有无纸币的堆叠传感器52,当该堆叠传感器52检测出下述情况时,控制部120中止处理,并且在触摸屏17和/或主装置1000上显示促使操作者将已抽出的纸币返还至原来的非捆扎堆叠箱5中的信息,该情况为:在处理过程中且在达到有分批设定时的规定张数以前,以及在处理过程中且在达到没有分批设定时的捆扎堆叠箱容量以前,已集聚起来的纸币被从非捆扎堆叠箱5中抽出去了的这一情况。也可以在显示信息的同时,发出警告声音。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在设定有保留处理的情况下,在交易结束后操作者从非捆扎堆叠箱5抽出了纸币时也是对操作者发出警告即可。在此情况下,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处理不会中止。
这样,通过中止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处理,操作者就会发现错误地抽出了纸币,并且会将纸币返还至非捆扎堆叠箱5中。因为集聚传感器52能够检测出操作者已将纸币返还至非捆扎堆叠箱5中这一情况,所以控制部120也可以接到集聚传感器52的检测结果而自动地重新开始处理。此外,也可以是这样的:控制部120在接到集聚传感器52的检测结果的基础上,还在操作者利用触摸屏17等进行了重新开始处理的操作时,控制部120就重新开始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操作者由于某种原因会有意图地抽出纸币的情况,也可以是这样的:在触摸屏17等上显示促使操作者将已抽出的纸币返还至原来的非捆扎堆叠箱5中的信息,并且在触摸屏17等上显示可以不将纸币返还而重新开始处理的操作按钮。这样一来,操作者就能够选择是将纸币返还而继续进行处理,还是不将纸币返还而继续进行处理。
<对集聚后处理情况的详细说明>
下面,对纸币在捆扎堆叠箱4中集聚起来以后到朝投出部11投出为止的处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
-纸币被从集聚部输送到捆扎部的输送情况-
在捆扎堆叠箱4一集聚完纸币B,第二输送部8就将纸币B从捆扎堆叠箱4向捆扎部9输送。图15是表示第二输送部8从捆扎堆叠箱4中将纸币B抽出后的状态的图。图16是表示第二输送部8已将纸币B输送到带环L的两侧中的一侧的这一状态的图。
具体而言,一集聚完纸币B,第二输送部8就移动到已集聚完纸币B的捆扎堆叠箱4处,抓住捆扎堆叠箱4内的纸币B,如图15所示的那样将纸币B从捆扎堆叠箱4中抽出。在此,假设在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已完成了对纸币B的集聚。并且,第二输送部8的抓持单元81抓住第一捆扎堆叠箱4A内的纸币B。第二输送部8沿着第一水平方向从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抽出已抓住的纸币B。此时,第二输送部8使纸币B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到规定的第一位置(图15中所示的位置)。该第一位置与下文所述的在将纸币B朝大带环L2中输送时的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相一致。
接着,如图16所示,第二输送部8使纸币B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到规定的第二位置。该第二位置是要将纸币B朝大带环L2中输送的位置。当在第二位置处面朝纸币B的长边方向观看时,纸币B位于大带环L2的中央附近。
-带环的制作情况-
控制部120在第二输送部8将纸币B从捆扎堆叠箱4输送到第二位置为止的这段时间制作带环L。图17是表示持带部921抓住带子T的顶端部的状态的图。图18是表示持带部921制作出小带环L1的状态的图。
首先,送出用对辊920收回带子T直到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检测到带子T的顶端为止。若检测到带子T的顶端,送出用对辊920就送出带子T。此时,持带部921以在活动部923与底座部922之间留出缝隙的状态且可使自送出用对辊920送出的带子T进入该缝隙的形态待命。当带子T的顶端部进入活动部923与底座部922之间时,如图17所示由活动部923与底座部922抓住带子T的顶端部。活动部923以与底座部922一起抓住带子T的顶端部的状态被锁住。带子T的顶端部以近似水平的状态被持带部921抓住。
接着,如图17中用点划线所示,持带部921以抓住带子T的顶端部的状态开始旋转。此时,送出用对辊920继续送出带子T。持带部921以使带子T的顶端朝下方移动的方式即在图17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若持带部921大致旋转了一周,就如图18所示的那样制成了带环L。如上所述,将持带部921大致旋转一周而制成的带环L称作“小带环L1”。持带部921所抓住的带子T的顶端部位于小带环L1的上部,小带环L1是在持带部921的下方制成的。还有,小带环L1是在比送出用对辊920低的位置处制成的。
若形成了小带环L1,持带部921就停止旋转,另一方面,送出用对辊920继续送出带子T。其结果是,如图18中用点划线所示,小带环L1逐渐变大。在此,持带部921所抓住的带子T的顶端部位于小带环L1的上部,来自送出用对辊920的带子T是从小带环L1的上部供来的,所以小带环L1便会朝下方扩大。因为在持带部921的下方设置有引导部925,所以带环L不久就与引导部925接触,从而利用引导部925规定了带环L的形状。最终当来自送出用对辊920的带子T的送出量达到规定量时,就如图18中用点划线所示的那样制作出借助引导部925而形成为近似长方形的带环L。将该带环L称作“大带环L2”。大带环L2与下引导部926、第一侧引导部927及第二侧引导部928接触,从而形成近似长方形。而且,大带环L2与第一~第四角引导部929a~929d接触,由此便形成为角部为圆角的长方形。
此外,控制部120根据当来自送出用对辊920的带子T的送出量达到所述规定量时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检测到带子T的这一情况,检测出已制成大带环L2。控制部120根据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检测到带子T的顶端后送出用对辊920的步进马达的驱动量求出带子T的送出量。当尽管来自送出用对辊920的带子T的送出量达到所述规定量而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却未检测到带子T时,则有可能是带环L的一部分朝内侧弯曲而导致带环L没有成为沿着引导部925延伸的适当形状(即,大带环L2)。于是,当来自送出用对辊920的带子T的送出量达到所述规定量的情况下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未检测到带子T时,控制部120就在收回规定量的带子T后,再次送出带子T直到全部送出量达到所述规定量为止。并且,控制部120对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是否检测到带子T进行确认。在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未检测到带子T的情况下,控制部120就反复如上所述的那样收回、送出带子T并确认对带子的检测结果。
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构成为:对由第四角引导部929d引导的带子T进行检测。也就是说,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对当纸币B被朝大带环L2中输送时在比该纸币B靠向上方的规定位置是否存在带子T进行检测。若带环L的一部分朝内侧弯曲,则有很大可能是带环L的上部在带子T的自重的作用下产生弯曲。也就是说,通过将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设置在上述位置,从而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对带环L的弯曲情况进行检测。
如图15、图16所示,制作该大带环L2是与第二输送部8将纸币B从捆扎堆叠箱4送至捆扎部9的处理同时进行的。在一般情况下(即,在送出一次带子T就做好大带环L2的情况下),当纸币B被送往第二位置时大带环L2的制作便已完成。
-带子的缠绕情况-
图19是当面朝纸币B的厚度方向观看时纸币B被朝大带环L2输送直到在纸币B上缠绕好带子T为止的各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在图19中,(A)表示纸币B即将被朝大带环L2输送之前的状态,(B)表示纸币B已被朝大带环L2输送过来的状态,(C)表示在纸币B上缠绕好带子T的状态。图20示出在夹紧部94按压纸币B时引导部925的状态。
如上所述,像图15、图16所示的那样,第二输送部8在将纸币B输送到所述第二位置以后(参照图19(A)),使该纸币B沿着第二水平方向移动,进入到大带环L2中。如图19(B)所示,第二输送部8使纸币B移动到第二水平方向上的规定的第三位置为止。在图19(B)的例子中,该第三位置是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使带子T与纸币B的长边方向近似中央部位相一致的位置。
纸币B被输送到第三位置,并且抓持单元81重新抓住纸币的预定捆扎部分(在后续的处理中,带子T缠绕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然后,夹紧部94沿着集聚方向即上下方向从纸币B的两侧按压纸币B。具体而言,夹紧部94的下夹紧部943、944朝上方移动。此时,活动上夹紧部942位于夹紧位置。最终,下夹紧部943、944将纸币B向上夹紧部941、942推压。上夹紧部941、942和下夹紧部943、944在纸币B的长边方向上,从上下方向夹住纸币B的预定捆扎部分的上下两侧。这样一来,纸币B被上夹紧部941、942和下夹紧部943、944从上下方向压紧。上升的下夹紧部943、944在上夹紧部941、942与下夹紧部943、944将纸币B压紧至规定厚度的位置处停止。
因为下夹紧部943、944与下引导部926构成为一体,所以下引导部926也随着下夹紧部943、944的上升朝上方移动。此时,通过使带筒马达9111和送带马达9212朝着带子返回的方向工作,随着下引导部926的上升联动地收紧带子T。其结果是,如图20所示,带环L随着下引导部926上升而缩小。而且,第二侧引导部928也随着下引导部926的上升联动地上升。由此,就能够确保可供带环L产生变形的空间。也就是说,当下引导部926的上升速度相对于带环L缩小的速度过快时,带环L就以从引导部925露出的方式产生变形。此时,因为第二侧引导部928从带环L的一侧退开,所以带环L能够朝着第二侧引导部928原来所在的空间扩大。由此,能够防止带子T产生折弯。
在此,在活动上夹紧部942的第一抵接部942a与第二抵接部942b之间设置有第三抵接部942c,第三抵接部942c位于比第一、第二抵接部942a、942b低的位置处。在固定上夹紧部941的第一抵接部941a和第二抵接部941b之间设置有持带部921的底座部922,底座部922位于比第一、第二抵接部941a、941b低的位置处。另一方面,在下夹紧部943、944上,在第一抵接部943a与第二抵接部943b之间以及第一抵接部944a与第二抵接部944b之间形成了朝下方凹陷的空间。由此,由夹紧部94按压住的纸币B就成为该纸币的短边方向的近似中央部朝下方凹陷的形状。
下引导部926与下夹紧部943、944一起停止上升。另一方面,在下引导部926停止上升后带筒马达9111和送带马达9212仍继续收紧带子T。最终,如图19(C)所示,带子T缠绕到纸币B上。在此,如上所述,直到带子T即将缠绕到纸币B上为止都是利用下引导部926来限制带子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由此,带子T能准确地缠绕到纸币的预定捆扎部分上。
-对带子进行接合、切断及盖章-
接着,加热器95使带子T彼此接合起来,并且刀具96将带子T切断。而且,盖章部98在带子T上盖章。图21是对带子T进行接合、切断及盖章的说明图。
若向纸币B缠绕完带子T,加热器95与刀具96就会一起下降。此时,第一、第二带子按压部991、992也与加热器95和刀具96一起下降。
由此,如图21所示,首先第一带子按压部991嵌入底座部922的第一凹槽922c中,在第一带子按压部991和第一凹槽922c的底壁之间夹住带子T。与此同时,在第二带子按压部992与活动部923之间夹住带子T。此时,未进行由加热器95的粘接以及由刀具96的切断。
接着,带子T的顶端部与绕行一周的带子T相重叠的部分被夹在加热器95与持带部921的底座部922之间,但这未图示出来。具体而言,由加热器95与底座部922上的第一凹槽922c和第二凹槽922d之间的部分夹住带子T。在带子T的一面上涂有浆糊,该浆糊是加热溶化、冷却凝固的浆糊,加热器95通过边夹住带子T边进行加热,来使相重叠的带子T彼此粘接起来。
在由加热器95实施热粘接的同时,刀具96将带子T切断。刀具96将带子T的、比由加热器95粘接起来的粘接部分更靠上游一侧即比粘接部分更靠送出用对辊920一侧的部分(在下文中称作“剩余部分”)切断。如上所述,已缠绕到纸币B上的带子T彼此接合,并且带子T的剩余部分被切断。
加热器95夹住带子T规定时间并使相重叠的带子T彼此热粘接后,加热器95远离带子T,但按压带子T的第一带子按压部991和第二带子按压部992在加热器95远离带子T后也继续按压带子T。按照上述方式使带子T彼此热粘接后,以规定的冷却时间按压带子T,避免负荷施加带子T的粘接部分,由此溶化的浆糊完全凝固,能够将带子T可靠地粘接起来。
在此,热粘接后所需要的冷却时间根据由加热器95的加热温度、带子T的周围温度以及带子的种类等不同而不同。因此,能够想到事先确保充分长的冷却时间,以便带起T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完全粘接起来。然而,确保长的冷却时间,就会造成捆扎处理所需的时间变长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冷却时间短,带子T的粘接不充分,会有带子T剥离的问题。
于是,该纸币处理装置100构成为能够改变冷却时间。这样一来,根据纸币处理装置100的使用状况使冷却时间最佳化,从而能够在将带子T完全粘接的同时,将冷却时间尽可能地缩短。此外,也能够根据装在纸币处理装置100上的带子T的种类,使冷却时间最佳化。
操作者可将冷却时间设定为任意时间。或者,也可以让纸币处理装置100自动地使冷却时间最佳化。例如,也可以根据加热器95的加热温度,按照下述函数自动地设定冷却时间(温度差越大,冷却时间会越长),该函数是以加热器95的加热温度和带子T上的浆糊凝固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为基础预先设定的函数。此外,也可以对机体12内的温度,特别是对设置有加热器95的部位附近的温度进行检测,根据该温度设定冷却时间。还可以根据带子T的种类设定冷却时间。在纸币处理装置100能够使用多种带子T的情况下,也可以预先设定与各种带子T相应的冷却时间。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根据装在纸币处理装置100上的带子T的种类,设定相应的冷却时间。
进而,也可以将上述的各种因素中的多种因素结合起来,自动地设定冷却时间。
也可以是这样的:操作者能够对纸币处理装置100自动地设定的冷却时间进行适当的补正,与此相反,纸币处理装置100能够对操作者任意设定的冷却时间自动地进行补正。
也可以是这样的:在最初设置纸币处理装置100时,就设定好冷却时间,且以后不改变冷却时间,或者例如定期(每个季节)改变冷却时间。
在由加热器95实施粘接并用刀具96进行切断的同时,盖章部98在带子T上盖章。盖章部98与下引导部926一起上升,在对带子T进行粘接和切断时该盖章部98位于纸币B的正下方。在利用送出用对辊920收紧带子T来将带子T缠绕到纸币B上以后,盖章部98使图章981上升。图章981与已缠绕到纸币B上的带子T抵接,在该带子T上盖章。
在此,因为盖章部98与限制带子T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下引导部926构成为一体,所以图章981相对于带子T而言已定好位。具体而言,图章981贯穿下引导部926的底壁926b上的通孔926d后在侧壁926a、926a之间对带子T进行盖章。因为已缠绕到纸币B的下表面上的带子T在带宽方向上的位置被侧壁926a、926a限制住,所以带子T位于图章981从侧壁926a、926a之间穿过后经上升所到达的位置处。如上所述,图章981在不会超出带子T范围的情况下对该带子T进行盖章。
即便在带子T的长边方向上由打印部97印上的文字或符号位于图章981要进行盖章的部分,也会因为要由图章981盖章的部分在带宽方向上偏离开打印部97要打印的部分,所以由图章981所盖的章与由打印部97印上的打印物是不会重叠的。
-纸币的排出情况-
已用带子T捆扎好的成捆纸币B由第二输送部8和第三输送部10输送到投出部11。也就是说,虽然省略详细图示,但若完成了对带子T的接合、切断及盖章,抓持单元81就抓住成捆纸币B。接着,下夹紧部943、944下降,从而由夹紧部94实施的按压被解除。而且,活动上夹紧部942上升。然后,第二输送部8将成捆纸币B沿着第二水平方向朝着下述一侧输送规定量,该一侧是与将纸币输送至大带环L2时相反的一侧。
接着,抓持单元81解除抓住成捆纸币B的状态。取而代之,第三输送部10抓住成捆纸币B。然后,第三输送部10沿第一水平方向朝着投出部11输送成捆纸币B。最终,成捆纸币B被第三输送部10推向投出部11。
已被推向投出部11的成捆纸币经由投出部11被朝着机体12的外部投出去。
〈发生错误时对再计数需要与否的判断〉
如上所述,在入款处理中,放置在投入部2中的纸币中作为捆扎对象的规定币种的纸币且是完整纸币被捆扎起来。当在这个捆扎处理的过程中发生错误,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处理被中止时,至少需要对存在于机体12内的纸币进行再计数。这里所述的存在于机体12内的纸币是指:存在于机体12内的输送路上的纸币(能排出的纸币被排出到拒收堆叠箱6内,例如堵塞纸币等无法排出的纸币由操作者打开机体12且用手拿掉)、以及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和非捆扎堆叠箱5的纸币。
另一方面,下述纸币作为捆扎处理已完成的纸币而不再是再计数的对象,该纸币为:是捆扎结束后经投出部11被投出到机体12外的纸币且是对该纸币的计数结果被以暂时确定的状态存储在数据库1202中的纸币(需要说明的是,因为交易尚未完成,所以对该纸币的计数结果处于暂时确定的状态)。在此,捆扎结束后被投出到机体12外的时刻和计数结果以暂时确定的状态存储在数据库1202中的时刻并不一致,有时计数结果被存储在数据库1202中的时刻晚于纸币捆被投出到机体12外的时刻。因此,在纸币捆被投出到机体12外前后的时刻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操作者有时无法判断被投出到机体12外的纸币捆是再计数的对象,还是不是再计数的对象。
于是,在该纸币处理装置100中,当发生错误时,将能够确定需要再计数的纸币捆的信息显示在触摸屏17上和/或主装置1000上。具体而言,作为确定需要再计数的纸币捆的信息将印在带子T上的币种、日期和时间以及连续号码等识别符号显示在触摸屏17等上。操作者通过对印在发生错误而停止处理的时刻已被投出的纸币捆上的识别符号和显示在触摸屏17等上的信息进行核对,就能够将需要再计数的纸币捆确定下来。需要说明的是,不存在需要再计数的纸币捆时,将这一情况显示在触摸屏17等上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不需要再计数的纸币捆的识别符号显示在触摸屏17等上代替将需要再计数的纸币捆的识别符号显示在触摸屏17等上。这样一来,操作者也能够将需要再计数的纸币捆确定下来。
根据该结构,在使用纸币处理装置100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发生错误时,能够可靠地将需要再计数的纸币捆确定下来,并能够防止下述情况,即:针对需要再计数的纸币不进行再计数;以及针对不需要再计数的纸币进行再计数,从而能够事先避免计算错误的出现。
〈通过落下检测传感器检测出落下时的恢复处理〉
如上所述,纸币有可能在捆扎部9的附近落下,在捆扎部9的附近设置有检测纸币落下的落下检测传感器99。当落下检测传感器99检测出纸币落下时,纸币处理装置100就停止。操作者打开纸币处理装置100的机体12,将已落下的纸币拿掉。由此,事先避免计算错误的出现。
不过,会有这种情况,即:就落下检测传感器99而言,虽然纸币落下,但有时该纸币会进入传感器99的死角而在该纸币落下的那一时刻不能将该纸币的落下检测出来,之后,却由落下检测传感器99偶然地将已落下的纸币检测出来。
也会有这种情况,即:因为落下检测传感器99检测出纸币落下,所以操作者从机体12内拿掉了已落下的纸币,但部分纸币仍然被残留在落下检测传感器99的死角处,之后,却由落下检测传感器99偶然地将被残留的纸币检测出来。
在上述情况下,有如下问题:在纸币实际落下的时刻和落下检测传感器99检测出落下的时刻之间产生偏差,无法确定已落下的纸币是何时落下来的。
于是,在该纸币处理装置100中,当检测出纸币落下时,将该已落下的纸币是何时处理的这一情况确定下来。更具体而言,将应包括该已落下的纸币的纸币捆(相关的纸币捆)确定下来。
图22是流程图,其与当落下检测传感器99检测出落下后的恢复处理的步骤相关。首先,在开始处理后的步骤S1开始交易(开始计数和捆扎处理)。如上所述,放置在投入部2中的纸币被取入到机体12内,识别部3进行识别且获得编码。是作为捆扎对象的规定币种且是完整纸币的纸币被输送到捆扎堆叠箱4中,并且每次达到规定张数时便进行一次捆扎处理。
在步骤S2,假设落下检测传感器99检测出纸币落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3中,纸币处理装置100停止,进行恢复处理。也就是说,操作者打开机体12,将已落下的纸币拿掉。例如在图23中所示的、促使操作者进行再计数处理的画面显示在纸币处理装置100的触摸屏17(和/或主装置1000)上。操作者将已从机体12中拿掉的纸币放置在投入部2中,在触摸屏17等上进行为了开始处理的操作。在已从机体12中拿掉的纸币中,除了已落在机体12内的纸币以外,还包括:在捆扎过程中的纸币、是在输送路上的纸币且是已集聚在拒收堆叠箱6中的纸币、以及如上所述,包括在捆扎结束而已被投出但仍需要再计数的纸币捆中的纸币等。
当开始再计数后,在步骤S4,放置在投入部2中的纸币再次被取入到机体12内,进行再计数。由此,再次获得各纸币的编码。由于开始再计数,在落下检测传感器99检测出纸币落下而纸币处理装置100停止时在进行的处理(即交易)就被取消,通过进行再计数重新进行该处理。
另一方面,在图23所示的画面上设置有取消按钮。当选择并操作取消按钮时,不进行再计数,从错误状态中的恢复正常处理结束。该取消按钮是在如下情况下操作者选择的按钮,该情况为:虽然在机体12内不存在已落下的纸币,但落下检测传感器99进行了误检测,纸币处理装置100因错误而停止。当操作者按下了图23所示的画面上的取消按钮时,在落下检测传感器99检测出纸币落下而纸币处理装置100停止时在进行的处理不被取消。这是因为纸币没有落下,不需要重新进行处理。
如上所述,该纸币处理装置100构成为:以可选择的方式向操作者提示是取消与落下检测传感器99检测出纸币落下时在进行的处理相关的交易,还是将交易继续进行下去。该结构考虑到落下检测传感器99的误检测,能够省略不必要的恢复工作,在这一点上用户的方便性提高。
在步骤S4进行再计数时,识别部3针对所有的纸币读取了编码,再计数正常结束后,流程就进入步骤S5。另一方面,在步骤S4进行再计数时,当出现识别部3无法读取编码的纸币时,该纸币就被输送到拒收堆叠箱6中。当出现无法读取编码的纸币时,促使操作者将该纸币的编码手工输入进去的画面显示在触摸屏17等上。图24是手工输入编码的画面的示例。在此示例中,设置的编码输入栏数相当于被输送到拒收堆叠箱6中的纸币张数。也可以不采用将多张纸币的编码一起输入进去的方式,而采用将多张纸币的编码一张一张地输入进去的方式。操作者边看着手里的纸币的编码,边将编码输入到画面上的各个栏中。操作者在完成输入编码后,会按下完成按钮。
通过按下完成按钮,例如图25所示的、可选择“确定”或“取消”的画面显示在触摸屏17上。当操作者选择了“确定”时,手工输入的编码就被确定下来,与再计数相关的所有纸币的编码通过识别部3或手工输入来获得。流程进入步骤S5。通过使手工输入编码成为可能,纸币处理装置100就能够针对无法识别编码的纸币获得正确的编码。
另一方面,当操作者选择了“取消”时,就能够取消在如图24所示的画面上手工输入的编码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输入。例如图26所示的画面显示在触摸屏17等上。在此示例中构成为:显示手工输入的编码,并且每一个编码都具有复选框(check box),针对要取消输入的编码,删除复选框中的打勾。操作者根据需要在该画面上删除打勾后,按下完成按钮,就返回到如图25所示的画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24所示的、手工输入编码的画面上,也可以保持部分栏或全部栏为空白的状态下进行完成操作。这意味着操作者针对部分或全部纸币不进行编码的手工输入。如上所述,在如图24或图26所示的画面上,能够根据需要取消编码的手工输入,由此能够顺利地完成从错误状态中的恢复。
在步骤S5,参照数据库1202来判断:在步骤S4经再计数获得的纸币中的、是作为捆扎对象的规定币种且是完整纸币的编码是否包括在因错误而停止时处于处理过程中的(即,在捆扎部9附近处于捆扎过程中的)纸币中。在此,参照存储在数据库1202中的、暂时确定以前的信息。这是因为落下检测传感器99在纸币落下的那一时刻检测出纸币的可能性最大。当在步骤S5中的判断为是(YES)时,则进入步骤S6,并确定已落下的纸币被包括在因错误而停止时处于捆扎过程中的纸币中。在此情况下,中止在因错误而停止时进行的捆扎处理,促使操作者进行再计数。
在此,也可以是这样的:在步骤S6,对重新获得的纸币的编码和存储在数据库1202中的、处于捆扎过程中的纸币的编码进行核对,来判断重新获得的纸币的编码与存储在数据库1202中的编码是否一致即既不多也不少。这样一来,能够使捆扎出的纸币捆与在发生错误时处于捆扎过程中的纸币捆为同一纸币捆。此外,在进行再计数之际,即使将已从机体12内拿掉的纸币以外的纸币错误地放置在投入部2中,也能够检测出这一错误。这样一来,能够事先避免计算错误的出现。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5中的判断为否(NO)时,也就是说,当在重新获得的纸币中存在不包括在发生错误时处于捆扎途中的纸币捆中的纸币时,则进入步骤S7。这意味着已落下的纸币有可能是在过去的处理过程中已落下的。因而在步骤S7,参照存储在数据库1202或主装置1000中的过去的处理数据,来搜索是否存在重新获得的纸币的编码。在过去的处理数据中也包括存储在数据库1202中的处于暂时确定的数据。在此,进行搜索的范围可以设定为至今为止该纸币处理装置100进行处理的全部范围,也可以例如限定为落下检测传感器99检测的当天进行处理的范围,或者也可以限定为过去一个星期、过去一个月等范围即从规定日期以后的范围。搜索范围可以事先通过设定而决定,也可以在进行搜索时,由操作者来指定搜索范围。
在接下来的步骤S8,对存储在数据库1202或主装置1000中的过去的处理数据中是否存在重新获得的纸币的编码进行判断。当判断为存在(即,判断为YES)时,进入步骤S9。另一方面,当判断为不存在(即,判断为NO)时,进入步骤S12。在步骤S12,因为不属于在步骤S7进行搜索的范围内,无法确定对该纸币进行处理的时刻,所以将该纸币作为管理外纸币另行管理,而结束从错误状态中的恢复。
在步骤S9,能够将对已落下的纸币进行处理的时刻确定下来,即,将包括已落下的纸币的纸币捆捆扎出的过去交易确定下来。当时捆扎出的纸币捆中,实际上没有包括该纸币。于是,在步骤S10,将询问是否删除存储在数据库1202和/或主装置1000中的、与该纸币捆相关的计数结果的画面(省略图示)显示在触摸屏17等上。当操作者选择了删除计数结果时,则进入步骤S11,删除存储在数据库1202和/或主装置1000中的该计数结果(或者也可以将已确定好的计数结果改变为未确定。改变为未确定等效于取消该计数结果)。因为捆扎出的纸币捆和包括在该纸币捆中的纸币的编码相对应地存储在数据库1202和主装置1000中,所以在步骤S11能够以一个纸币捆为单位删除计数结果。也就是说,能够使从存储在数据库1202等中的、已确定的计数结果中删除的计数结果减小到最小限度的范围。通过在步骤S11删除计数结果,从错误状态中的恢复就结束。另一方面,当操作者选择了不删除计数结果时,则不进入步骤S11,直接结束从错误状态中的恢复。
在此,在步骤S7进行搜索时,也可以进行按照规定规则进行的模糊核对。该模糊核对使从数据库1202等中抽出编码的几率提高,由此易于将处理已落下的纸币的交易确定下来。模糊核对也可以例如忽略编码中的规定位数地进行核对。也可以根据编码中的前面一致、后面一致、或者编码中的一部分一致等情况进行核对。对纸币编码进行识别时,除了识别全部位数以外,也可以在允许识别规定位数以上位数的前提下进行核对。使对编码的识别模糊这一做法也包括在模糊核对中。也可以是这样的:经模糊核对,结果多个编码(即多个交易)被抽出来时,则将这些多个编码显示在触摸屏17等上,操作者可选择所想要的编码。
综上所述,就该纸币处理装置100而言,能够做到:当落下检测传感器99检测出纸币落下时,针对包括已落下的纸币的、从机体12中拿掉的纸币重新获得编码,并且通过对这些重新获得的编码和存储在数据库1202等中的编码进行核对,就能够将与已拿掉的纸币相关的纸币捆,即应包括该纸币的纸币捆确定下来。在落下检测传感器99检测出纸币落下的时刻和纸币实际落下的时刻之间有时会产生偏差,但该纸币处理装置100能够正确地将与已落下的纸币相关的纸币捆确定下来,由此能够进行适当的恢复。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的恢复步骤并不限于应用在落下检测传感器99检测出纸币落下时的恢复处理中,还可以应用在发生了其它错误时的恢复处理中。
〈对拒收原因的管理〉
如上所述,在与入款交易相关的处理中,放置在投入部2中的纸币被取入到机体12内,进行对纸币的识别等。在此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因斜着输送、一张接一张地输送等输送异常而被拒收的纸币、或完整与否判断异常等不是由于输送异常被拒收而是由于纸币本身的原因被拒收的纸币。被拒收的纸币输送到拒收堆叠箱6中,再次对拒收纸币进行取入和识别。在上述的示例中,再次对拒收纸币进行取入和识别。针对尽管如此仍然被识别为拒收纸币的纸币,不进行进一步的取入和识别,而还给顾客。然而,作为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处理,也可以每当出现拒收纸币时,都反复几次地进行取入和识别。
各种拒收原因中,输送异常因为不是纸币本身有原因,而是纸币的输送状态中有原因,所以有可能通过改变输送状态,就不被识别为拒收纸币了。相对于此,因为完整与否判断异常的纸币、假币等拒收原因是纸币本身有原因的,所以即使几次进行取入和识别,也被识别为拒收纸币的可能性大。对这种纸币反复进行取入和识别是无用的作业,不过,当出现拒收纸币时,因为操作者无法识别该拒收的原因,所以也会反复进行拒收纸币的取入和识别。
于是,在该纸币处理装置100中,利用读取各纸币的编码这一处理,将拒收纸币的编码和拒收原因相对应后再存储在数据库1202中,并且对其拒收判断的次数进行计数。参照图27和图28,对这一功能进行说明。
图27示出被取入到纸币处理装置100内的纸币被识别为拒收纸币,进行多次取入和识别的例子。在此,编码1、2、3的三张纸币被取入到纸币处理装置100内,并且该三张纸币分别被识别为拒收纸币。具体而言,第一次取入时,编码1的纸币因为斜着输送而被识别为拒收纸币(即输送异常纸币),编码2的纸币因为将该纸币集聚起来的堆叠箱满了而被识别为拒收纸币(即指定外纸币),编码3的纸币因为完整与否判断异常而被识别为拒收纸币(即异常纸币)。
控制部120将纸币的编码和该纸币的拒收原因相对应后再存储在数据库1202的拒收管理部(在数据库1202中的事先规定好的存储区域)中。如图28所示,将编码1的纸币和作为拒收原因的“斜着输送”相对应后再存储在拒收管理部中,将编码2的纸币和“堆叠箱已满”相对应后再存储在拒收管理部中,将编码3的纸币和“完整与否判断异常”相对应后再存储在拒收管理部中。每个拒收原因都有计数器,在第一次取入已结束的时刻的各个计数器的计数结果为1。
接着,如图27所示,第二次取入时,编码1的纸币因为斜着输送而被识别为拒收纸币,编码2的纸币因为堆叠箱满了而被识别为拒收纸币。控制部120在第二次取入已结束的时刻,如图28所示,对数据库1202中的拒收管理部进行下述处理,即:对编码1的纸币的、斜着输送的计数器加1而使其为2,对编码2的纸币的、堆叠箱已满的计数器加1而使其为2。
接着,如图27所示,在第三次取入时,编码1的纸币因为一张接一张地输送而被识别为拒收纸币。也就是说,就编码1的纸币而言,虽然被识别为拒收纸币这一点是同样的,但其拒收原因不同。编码3的纸币因为斜着输送而被识别为拒收纸币。就编码3的纸币而言,虽然被识别为拒收纸币这一点还是同样的,但拒收原因不同。控制部120在第三次取入已结束的时刻,如图28所示,对数据库1202中的拒收管理部进行下述处理,即:将一张接一张地输送这一新的拒收原因与编码1的纸币相对应后再存储,使编码1的纸币的一张接一张地输送的计数器为1;将斜着输送这一新的拒收原因与编码3的纸币相对应后再存储,使编码3的纸币的斜着输送的计数器为1。如上所述,虽然是同一个编码的纸币,但拒收原因不同时,将这些拒收原因作为不同的原因,分别进行计数。
接着,如图27所示,在第四次取入时,编码1的纸币再次因为斜着输送被识别为拒收纸币。控制部120在第四次取入已结束的时刻,如图28所示,对数据库1202中的拒收管理部进行下述处理,即:对编码1的纸币的、斜着输送的拒收原因的计数器加1而使其为3。
也可以是这样的:纸币处理装置100根据拒收管理部的计数,当该计数达到了预先设定好的次数时,将纸币的编码和该纸币的拒收原因显示在触摸屏17上。在图28的示例中,当预先设定好的次数为3时,将反复出现编码1的纸币因为斜着输送而被拒收这一情况显示在触摸屏17和/或主装置1000上。这样一来,操作者能够了解到:拒收原因有可能与输送异常相关,根据输送的状态有可能不成为拒收纸币。操作者能够采取对取入时的该纸币的状态进行改变等不让该纸币成为拒收纸币的对应措施。
另一方面,在拒收原因不是输送异常而例如是假币等这一情况被显示在触摸屏17上时,操作者能够了解到:即使反复取入该纸币,被判断为拒收纸币的可能性也大。因此,操作者能够采取不再进行取入等对应措施。
也可以是这样的:当操作者判断为拒收原因起因于纸币本身,即使反复取入纸币成为拒收纸币的可能性也大时,将该纸币成为拒收纸币的可能性大这一情况另行登记到数据库1202中(即,操作者手工输入来登记)。在按照上述的方式另行登记的纸币被再次取入时,即使拒收管理部的计数不达到规定次数,也将被再次取入这一情况显示在触摸屏17等上即可。这样一来,能够事先避免反复取入拒收纸币。
而且,也可以是这样的:将数据库1202的拒收管理部的容量设定为规定容量,从而对存储在该拒收管理部中的信息量加以限制。在此情况下,当要超过存储容量时,一面删除旧信息,一面随时存储新的信息即可。
也可以是这样的:使拒收管理部中的信息在一个交易内有效,要进行新的交易时,进行复位,或者,保存好拒收管理部中的信息,使保存好的信息在别的交易中也有效。或者也可以是这样的:由操作者选择使拒收管理部中的信息只在一个交易中有效,还是拒收管理部中的信息横跨多个交易有效。
此外,如上所述,优选另行登记在数据库1202中的拒收纸币的信息横跨多个交易有效,该登记也可以任何时刻都能够进行。也可以是这样的:不仅在某一个编码的纸币的、某一个拒收原因的计数器达到了规定次数且这一情况也显示在触摸屏17等上的时刻,能够将该编码的纸币登记到数据库1202中,而且还在交易结束后,先参照拒收管理部中的数据,然后再对数据库1202进行登记。
〈缺损纸币的事先回收功能〉
根据纸币处理装置100的使用环境,也有可能出现同一张纸币反复被纸币处理装置100处理(例如,在限定的范围内,反复使用纸币那种环境)。在此情况下,因为纸币反复通过纸币处理装置100内,所以纸币容易发生缺损。当纸币发生缺损时,有可能虽然识别部3没有判断为缺损纸币,但发生纸币堵塞等问题。如上所述,该纸币处理装置100读取在处理时取入的纸币的编码,并且将编码和计数结果一起存储在数据库1202或主装置1000中。于是,根据存储在数据库1202等中的编码,能够判断出同一张纸币反复通过该纸币处理装置100中(反复被该纸币处理装置100处理)这一情况。该纸币处理装置100构成为:在该纸币处理装置100读取了已取入的纸币编码后,对存储在数据库1202等中的过去处理的编码进行核对,当发现了同一个编码时,使该纸币的处理次数的计数增加。这样一来,能够掌握同一张纸币被纸币处理装置100处理的次数。
也可以是这样的:预先设定处理次数的上限,当被判断为进行了规定次数以上的处理且该纸币在识别部3被判断为完整纸币时,也被视为实质上与缺损纸币相同,而作为缺损纸币集聚起来,或者作为拒收纸币集聚起来。在此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这一情况显示在触摸屏17等上,唤起操作者的注意。此外,预先设定的所述处理次数的上限也可以设定为同一张纸币被在规定期间内处理的处理次数的上限。
如上所述,通过在成为缺损纸币以前掌握纸币的状态,并对可能成为缺损纸币的纸币加以区分,就能够避免纸币处理装置100发生问题(例如发生纸币堵塞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公开的技术并不限于纸币处理装置,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处理支票、商品券等纸张类的纸张类的纸张类处理装置。
(其它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将上述实施方式作为在本申请中所公开之技术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也能应用于适当加以改变、替换、添加及省略等的实施方式。还有,也能将已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个构成要素组合起来,作为新的实施方式。还有,在附图和详细说明部分所记载的构成要素中,不仅包含解决技术问题所必须的构成要素,还可能包含为了举例说明上述技术而并不是解决技术问题所必须的构成要素。由此,不应因这些非必须的构成要素记载在附图和详细说明部分中,就直接认定这些非必须的构成要素是必须的。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纸币处理装置100作为纸张类处理装置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纸张类处理装置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这样的:用其它装置对纸张类进行识别、分配以及集聚,而纸张类处理装置是只进行下述处理的装置,即:将未成捆状态的纸张类输送而在集聚部集聚起来后,由输送部将集聚在该集聚部的纸张类输送至其它地方。还以纸币作为纸张类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纸张类并不局限于纸币,也可以是商品券等代金券。
上述纸币处理装置100的结构仅为一个示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纸币处理装置100设置有两个捆扎堆叠箱4,设置有两个非捆扎堆叠箱5,还设置有一个拒收堆叠箱6,不过所述堆叠箱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捆扎堆叠箱4也可以为一个或者三个以上。非捆扎堆叠箱5也可以为一个或者三个以上。拒收堆叠箱6也可以为两个以上。或者,也可以去掉非捆扎堆叠箱5和拒收堆叠箱6。
在上述的说明中,就在入款处理中对重复处理进行的检查做了说明,但对重复处理进行检查并不限于入款处理。例如,也可以在出款处理中对重复处理进行检查。
纸币处理装置100在进行确定交易的确定操作时,对重复处理进行检查,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这样的:纸币处理装置100在取入纸币,由识别部3读取编码之际,将该编码和之前被处理且存储在数据库1202中的编码进行核对,来搜索重复的编码。由此,就能够尽早地检测出重复处理。如果重复处理被尽早地检测出,采取对应措施时的麻烦就得以减轻。不过,如上所述,因为当确定交易时等对纸币的一系列的处理结束时,对重复处理进行总查找这一做法能进一步减轻对控制部120的负荷,所以能够缩短包括对重复处理的检查的整个处理时间。
也可以是这样的:不是通过进行交易确定操作,而是通过其它操作对重复处理进行检查。例如,也可以在取入完所有纸币后,且进行交易确定操作以前,让操作者进行为了执行对重复处理的检查的操作。或者,也可以在控制部120检测出取入纸币时,自动地开始对重复处理的检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照每一个交易进行了对重复处理的查找,但不限于此。例如,纸币处理装置100也可以按照每规定时间,例如每一天查找重复处理。或者,在从纸币处理装置100向主装置1000转发交易信息时,不是按照每一个交易转发交易信息,而是将多次交易的交易信息一起转发等情况下,纸币处理装置100也可以在将交易信息向主装置1000转发之际,在应转发的交易信息的范围内查找重复处理。
并且,在上述说明中,当检测出重复处理时让操作者选择对该重复处理的对应措施,但也可以由控制部120自动地采取对应措施。例如,控制部120也可以在检测出重复处理时,将对重复编码进行的处理中的一个处理保留下来,并将除此之外的处理取消。也就是说,当检测出重复处理时,控制部120自动地采取对应措施。例如,只保留重复编码中的、时间最新的编码,删除除此之外的编码且删除对已删除的编码的处理。由此,重复处理得以修正,重复处理中只有一个处理被保留下来。在此之际,控制部120也可以利用触摸屏17将已检测出重复处理这一结果通知用户。也就是说,重复处理自动得以修正,操作者只被通知该结果。
用以将已检测出重复处理这一结果通知用户的显示部并不限于触摸屏17。显示部也可以为不具有作为触摸屏的功能的液晶显示器。通知用户的方法也可以利用灯等显示。通知用户的方法还可以为警告声音、声音等。
如上所述,即使是在处理部对重复处理自动地采取对应措施的情况下,也将已检测出重复处理这一结果通知用户。用户并不需要对重复处理采取特别的对应措施,但能够知道发生了重复处理。
对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如下进行总结。
(1)
一种纸张类处理装置,其包括:机体,在该机体上设置有将纸张类一张一张地取入的取入口;识别部,该识别部构成为读取设置在所述纸张类上的编码;存储部,该存储部构成为存储所述识别部读取的编码;处理部,该处理部构成为让所述识别部依次读取从所述取入口取入的纸张类的编码,并且该处理部进行与所述纸张类相关的规定处理;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应中止所述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的错误;以及恢复部,该恢复部构成为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错误而中止所述处理后,对用户已从所述机体拿掉的纸张类的编码和所述存储部存储的编码进行核对,并且将与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相关的处理进行的时刻确定下来。
(2)
一种纸张类处理装置,其包括:机体,在该机体上设置有将纸张类一张一张地取入的取入口;识别部,该识别部构成为读取设置在所述纸张类上的编码;存储部,该存储部构成为存储所述识别部读取的编码;集聚捆扎部,该集聚捆扎部构成为将规定张数的所述纸张类集聚且捆扎;处理部,该处理部构成为在所述识别部依次读取从所述取入口取入的纸张类的编码后,所述集聚捆扎部进行捆扎出所述纸张类的纸张捆的捆扎处理;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应中止所述处理部进行的所述捆扎处理的错误;以及恢复部,该恢复部构成为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错误而中止所述捆扎处理后,对用户已从所述机体内拿掉的纸张类的编码和所述存储部存储的编码进行核对,由此将与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相关的所述纸张捆确定下来。
(3)
根据(2)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恢复部构成为通过所述识别部读取而获得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的编码。
(4)
根据(3)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恢复部构成为促使所述用户经由所述取入口将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取入到所述机体内,并且根据所述用户进行的取消操作,中止所述识别部读取编码。
(5)
根据(3)或(4)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恢复部构成为通过所述用户手工输入而获得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的编码。
(6)
根据(5)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恢复部构成为要求所述用户手工输入所述识别部无法读取编码的纸张类的编码,并且能够接受针对有这样的要求的纸张类的一部分或全部取消手工输入编码的操作。
(7)
根据(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恢复部构成为对获得的编码和所述存储部存储的编码进行按照规定规则的模糊核对,并且当通过该模糊核对抽出了多个编码时,以可选择的方式向所述用户提示多个编码。
(8)
根据(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中:在所述集聚捆扎部捆扎出的所述纸张捆上附有能够确定该纸张捆的识别符号。
(9)
根据(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存储部将各纸张类的编码和包括该纸张类的纸张捆的信息相对应后再存储,所述恢复部构成为将包括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的编码的纸张捆确定下来。
(10)
根据(9)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处理部进行所述捆扎处理,并且对从所述取入口取入的纸张类进行计数处理,所述恢复部当将包括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的纸张捆确定下来时,以可选择的方式向用户提示下述内容,即:将已确定的对该纸张捆的计数结果改变为未确定;以及将已确定的对该纸张捆的计数结果保持确定的状态不变。
(11)
根据(9)或(10)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恢复部构成为:在将包括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的编码的纸张捆确定下来后,将该纸张捆和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重新捆扎成捆时,对所述识别部新读取的纸张类的编码和所述存储部存储的、包括在该纸张捆中的纸张类的编码进行核对。
(12)
根据(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检测部构成为对纸张类已从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输送路径上落下这一情况进行检测。
(13)
根据(12)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恢复部构成为以可选择的方式向用户提示是取消与在所述检测部输出了检测信号时在进行的处理相关的交易,还是将交易继续进行下去。
(14)
根据(12)或(13)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恢复部构成为对已被拿掉的所述纸张类的编码是否包括在所述检测部输出了检测信号时正处于捆扎过程中的纸张捆中进行判断,并且在判断为包括时,就确定已落在所述机体内的纸张类包括在该纸张捆中,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包括时,则追溯到输出所述检测信号以前捆扎成的纸张捆的存储数据进行核对。
(15)
根据(14)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恢复部构成为追溯到检测出所述错误的当天所捆扎出的纸张捆的存储数据。
(16)
根据(14)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恢复部构成为追溯到检测出所述错误的那一天以前的规定日以后捆扎出的纸张捆的存储数据。
(17)
根据(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存储部构成为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外的数据库,所述恢复部能够参照所述数据库中的存储数据。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对于纸张类处理装置很有用。
-符号说明-
100 纸币处理装置(纸张类处理装置)
2 投入部(取入部)
3 识别部
120 控制部(处理部)
1202 数据库(存储部)
17 触摸屏(显示部)

Claims (10)

1.一种纸张类处理装置,该纸张类处理装置包括:
取入部,其取入纸张类;
识别部,其读取从所述取入部取入的纸张类的编码;
存储部,其存储由所述识别部读取的编码;以及
处理部,其对纸张类进行处理,
所述纸张类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的编码中查找重复的编码,根据有重复的编码存在这一情况,将对与该重复的编码相对应的纸张类重复进行了处理这一情况检测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在检测出重复处理的情况下,将已检测出重复处理这一结果通知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类处理装置包括显示信息的显示部,
所述处理部通过将重复的编码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来将已检测出重复处理这一结果通知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让用户选择对重复处理的对应措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重复处理所采取的对应措施为:将对重复的编码进行的处理中的一个处理保留下来,并将除此之外的处理取消,或者直接将重复处理确定下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在检测出重复处理的情况下,将对重复的编码进行的处理中的一个处理保留下来,并将除此之外的处理取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类处理装置包括显示信息的显示部,
所述处理部在检测出重复处理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显示部将已检测出重复处理这一结果通知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执行了规定操作时,所述处理部就执行对重复的编码的查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操作是将所述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确定下来的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进行的处理为纸张类的计数。
CN201580013453.0A 2014-03-11 2015-03-04 纸张类处理装置 Active CN1061046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7518 2014-03-11
JP2014047518A JP6230936B2 (ja) 2014-03-11 2014-03-11 紙葉類処理装置
JP2014057818A JP6230940B2 (ja) 2014-03-20 2014-03-20 紙葉類処理装置
JP2014-057818 2014-03-20
PCT/JP2015/001150 WO2015136890A1 (ja) 2014-03-11 2015-03-04 紙葉類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4642A true CN106104642A (zh) 2016-11-09
CN106104642B CN106104642B (zh) 2019-07-12

Family

ID=54071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3453.0A Active CN106104642B (zh) 2014-03-11 2015-03-04 纸张类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23340B2 (zh)
EP (1) EP3118822A4 (zh)
CN (1) CN106104642B (zh)
WO (1) WO201513689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1890A (zh) * 2021-01-29 2022-07-29 光荣株式会社 介质处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79135U (zh) * 2013-03-18 2013-09-04 光荣株式会社 纸币处理装置
WO2016063658A1 (ja) * 2014-10-24 2016-04-28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紙葉類処理装置、紙葉類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紙葉類処理方法
US11217069B1 (en) * 2020-06-17 2022-01-04 Hyosung TNS Inc.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DE102021114968A1 (de) 2021-06-10 2022-12-15 Tobias Hötzl Verfahren zum Einsortieren zumindest einer Aktualisierungsseit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46212A (ja) * 2002-05-27 2003-12-05 National Printing Bureau 有価証券処理システム
CN101511600A (zh) * 2006-06-29 2009-08-19 Icvn公司 使用货币序列号读取器防止伪造货币的装置和方法
CN101635069A (zh) * 2009-08-17 2010-01-27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钞票防伪识别方法及装置
JP2013114378A (ja) * 2011-11-28 2013-06-10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紙幣入出金装置および管理情報補正方法
JP2013164679A (ja) * 2012-02-09 2013-08-22 Laurel Precision Machines Co Ltd 紙幣処理装置
WO2013183167A1 (ja) * 2012-06-08 2013-12-12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大束作成システムおよび大束作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0664A (en) * 1992-07-14 1995-07-04 Technitrol, Inc. Document counting and batching apparatus with counterfeit detection
JP5535802B2 (ja) 2010-07-20 2014-07-02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紙幣処理装置および紙幣処理方法
JP5762830B2 (ja) * 2011-06-07 2015-08-12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紙葉類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5447604B2 (ja) * 2012-07-10 2014-03-19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現金処理端末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9613481B2 (en) * 2013-10-04 2017-04-04 Giesecke & Devrient America,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sheet material processing and verif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46212A (ja) * 2002-05-27 2003-12-05 National Printing Bureau 有価証券処理システム
CN101511600A (zh) * 2006-06-29 2009-08-19 Icvn公司 使用货币序列号读取器防止伪造货币的装置和方法
CN101635069A (zh) * 2009-08-17 2010-01-27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钞票防伪识别方法及装置
JP2013114378A (ja) * 2011-11-28 2013-06-10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紙幣入出金装置および管理情報補正方法
JP2013164679A (ja) * 2012-02-09 2013-08-22 Laurel Precision Machines Co Ltd 紙幣処理装置
WO2013183167A1 (ja) * 2012-06-08 2013-12-12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大束作成システムおよび大束作成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1890A (zh) * 2021-01-29 2022-07-29 光荣株式会社 介质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18822A1 (en) 2017-01-18
WO2015136890A1 (ja) 2015-09-17
US20170073100A1 (en) 2017-03-16
CN106104642B (zh) 2019-07-12
US10023340B2 (en) 2018-07-17
EP3118822A4 (en)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48450B1 (ko) 지폐 거래 처리 장치
CN102855688B (zh) 纸币处理装置和纸币管理方法
CN106104642A (zh) 纸张类处理装置
US20050056519A1 (en) Bill handling machine
CN101727699B (zh) 自动交易装置
EP2827306B1 (en) Valuable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CN102348605A (zh) 纸币捆扎装置、纸币捆扎方法以及纸币捆扎系统
CN103942873B (zh) 纸币处理装置、纸币处理方法
US20170206732A1 (en) Banknote handling apparatus
RU265074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бумажными листами, система обработки бумажных листов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бумажными листами
CN104428821B (zh) 纸币处理装置、纸币处理系统以及纸币处理方法
WO2017175769A1 (ja) 紙幣処理装置
CN105528827B (zh) 纸张类处理装置
RU262914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работки бумажных денег и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бумажных денег
JP2013058039A (ja) 紙葉類処理装置
CN105844784B (zh) 纸币处理装置
CN112309029B (zh) 纸张类清分装置及纸张类管理方法
CN107025720B (zh) 纸币处理装置
CN103863621B (zh) 纸币捆扎装置、信息管理装置
JP2021039412A (ja) 紙幣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紙幣処理方法
JP6230936B2 (ja) 紙葉類処理装置
JP6129561B2 (ja) 施封小束支払機および現金処理装置
JP2017219886A (ja) 紙幣処理装置
JP6578213B2 (ja) 紙幣処理装置
JP5958090B2 (ja) 紙葉類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