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3110B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3110B
CN106103110B CN201580013676.7A CN201580013676A CN106103110B CN 106103110 B CN106103110 B CN 106103110B CN 201580013676 A CN201580013676 A CN 201580013676A CN 106103110 B CN106103110 B CN 1061031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sing
metallic plate
housing
metal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36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3110A (zh
Inventor
岩谷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03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3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3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31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4Means for attaching machines to basebo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提供记录装置,其将存放液体容纳体的箱体确保充分的强度地固定于壳体。打印机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喷射墨水以在纸张上进行记录;壳体,其容纳液体喷射头;液体容纳体,其容纳墨水;和箱体(141),其存储液体容纳体。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在树脂制的壳体的壁面和箱体的由树脂形成的壁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安装有金属部件,金属部件对壳体上的箱体的安装部位的强度进行加强。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记录部喷射液体以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记录装置的一种,已知喷墨式打印机,其通过从液体喷射头(记录部)向纸张等记录介质喷射墨水(液体)而进行印刷(记录)。在这样的打印机中,为了即使在进行较大量的印刷的情况下也能够连续稳定地向液体喷射头提供墨水,提出有这样的结构:具备墨水的容纳容量较大的墨囊(液体容纳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记录装置中,通过墨水供给管从被设置在壳体外部的墨囊向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液体喷射头提供墨水。在该记录装置中,壳体与墨囊分体地设置,在移动打印机时,需要分别地移动壳体和墨囊。在这点上,若将树脂制的箱体安装于壳体并将墨囊存储在该箱体中,则在移动打印机时能够使壳体和墨囊一起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23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墨囊容纳容量大而重。因此,按照将树脂制箱体通过螺钉等紧固于树脂制壳体的方法,有可能强度不够。
另外,上述问题不限于喷墨式打印机,在从该记录部向记录介质喷射从设置于壳体外部的液体容纳体向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记录部提供的液体以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中大致共通。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将存储液体容纳体的箱体确保充分的强度地固定于壳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记录装置具备:记录部,其喷射液体以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壳体,其容纳记录部;液体容纳体,其容纳待提供至记录部的液体;和箱体,其存放液体容纳体,在壳体的由树脂形成的壁面和箱体的由树脂形成的壁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安装有金属部件,金属部件对壳体上的箱体的安装部位的强度进行加强。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利用金属部件对壳体上的箱体的安装部位的强度进行加强,因此,与将箱体直接安装于壳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壳体与箱体的安装强度。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记录装置中,在壳体的由树脂形成的壁面上安装有第一金属部件,另一方面,在箱体的由树脂形成的壁面上安装有第二金属部件,通过紧固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在壳体和箱体中的至少一方被夹住的状态下上述箱体被安装于壳体。
根据上述结构,在壳体的壁面上安装第一金属部件,在箱体的壁面上安装第二金属部件,然后,通过将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紧固而以将壳体和箱体中的至少一方夹住的方式将壳体和箱体固定。因此,与将壳体和箱体直接紧固的情况相比,由于利用金属板部件加强,因此,相应地将壳体和箱体固定的部分的强度提高。此外,由于壳体和箱体隔着金属板部件而被紧固,因此,与将壳体和箱体直接紧固的情况相比,经螺钉等紧固部件而传递的负载通过金属板部件而被分散到壳体和箱体的宽范围。
即,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将存放液体容纳体的箱体确保充分的强度地固定于壳体的记录装置。
此外,在上述记录装置中,若将第一金属部件安装于壳体的内表面并将第二金属部件安装于箱体的外表面,则在壳体的壁面被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夹住的状态下箱体和壳体被固定。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记录装置中,第一金属部件被压入到安装孔中,所述安装孔被设置在壳体的由树脂形成的壁面上。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第一金属部件压入到壳体的安装孔中,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装配。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记录装置中,在第一金属部件上形成有纵向的长度和横向的长度不同的长孔,另一方面,在第二金属部件上形成有多个突出部,所述多个突出部具有与长孔对应的形状并被贯穿插入于长孔中,被安装于壳体的多个第一金属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长孔延伸的方向与其它第一金属部件不同的方式被安装成与其它第一金属部件不同的朝向,在被安装于壳体的多个第一金属部件的长孔中分别贯穿插入有被设置于第二金属部件的多个突出部。
在第一金属部件均被安装成同一朝向的情况下,形成在各金属板部件上的长孔延伸的方向均相同,因此,即使是在将第二金属部件的多个突出部分别贯穿插入地安装于这些长孔中的状态下,也有可能突出部在长孔内滑动而箱体与壳体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一金属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被安装成与其它第一金属部件不同的朝向,因此长孔延伸的方向不会均相同。因此,若将突出部贯穿插入到这些长孔中,则能够进行至少两个方向的定位,因此,能够抑制箱体与壳体的错位,能够更准确地进行位置对准。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记录装置中,在箱体的内表面安装有能够拆装液体容纳体的液体容纳体保持部,在箱体的不与液体容纳体保持部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缺口孔,在箱体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二金属部件,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被配设成,在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上分别形成的螺钉孔与缺口孔重合,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通过从第二金属部件侧被贯穿插入到各螺钉孔中的螺钉被紧固。
根据上述结构,将箱体和壳体紧固的螺钉的头部成为通过设置于箱体的缺口孔而露出的状态。因此,即使不将安装于箱体的液体容纳体保持部卸下,也能够从箱体的内部将螺钉紧固或拧松。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金属部件与第二金属部件的紧固和拆卸。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记录装置中,第二金属部件被安装于箱体的外表面,该第二金属部件的下端的至少一部分从上方被插入到壳体中而被壳体从下方支承。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被安装于箱体的第二金属部件的下端的至少一部分被壳体从下方支承,因此,能够将容纳液体容纳部的重的箱体更可靠地固定于壳体。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记录装置中,在壳体设置有扫描部,所述扫描部容纳扫描仪,被安装于箱体的外表面的第二金属部件与扫描部对置,但在第二金属部件与扫描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当第二金属部件与扫描部的壁面抵接后,在从箱体的内侧将第二金属部件与箱体通过螺钉紧固时,贯通第二金属部件的螺钉与扫描部的壁面发生干涉。相对于此,若在扫描部的壁面上设置避让孔以免螺钉与扫描部的壁面发生干涉,则有可能灰尘通过该避让孔进入到扫描部的内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第二金属部件与扫描部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即使利用螺钉将箱体和第二金属部件紧固,螺钉的末端也不容易与扫描部的壁面发生干涉。因此,无需在扫描部的壁面上设置避让孔,能够抑制灰尘进入到扫描部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将盖体打开的状态下的第一液体容纳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盖体和罩被卸下的状态的第一液体容纳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使第一液体容纳单元转动后的状态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构成壳体的机壳中间部的立体图。
图6是设置于机壳中间部的安装孔的放大图。
图7的(a)是内金属板的俯视图,(b)是内金属板的侧视图。
图8的(a)~(f)是示出内金属板的向机壳中间部的安装形态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9是安装有内金属板的机壳中间部的左侧视图。
图10是被安装于第一液体容纳单元的外金属板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内金属板与外金属板被紧固时的状态的机壳中间部的左侧视图。
图12是盖体和罩被卸下的状态的第一液体容纳单元的主视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12中的13-13线的截面的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12中的14-14线的截面的图。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从上方观察记录装置时的机壳中间部和第一液体容纳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16是沿图12中的16-16线的剖视图。
图17是盖体和罩被卸下的状态的第二液体容纳单元的主视图。
图18是机壳中间部的立体图。
图19是安装有罩部件的机壳中间部的立体图。
图20是被安装于第二液体容纳单元的外金属板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内金属板与外金属板被紧固时的状态的机壳中间部的左侧视图。
图22是沿图17中的22-22线的剖视图。
图23是记录装置的俯视图。
图24是示出记录装置的背面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25是记录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26是安装有外金属板的第一液体容纳单元的立体图。
图2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机壳中间部的右侧视图。
图2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被安装于第一液体容纳单元的外金属板的立体图。
图29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中内金属板与外金属板被紧固时的状态的机壳中间部的右侧视图。
图3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盖体和罩被卸下的状态的第一液体容纳单元的主视图。
图31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30中的31-31线的截面的图。
图32是沿图30中的32-32线的剖视图。
图3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机壳中间部的左侧视图。
图34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中内金属板与外金属板被紧固时的状态的机壳中间部的左侧视图。
图3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盖体和罩被卸下的状态的第二液体容纳单元的主视图。
图36是从上方观察其它示例的记录装置时的记录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26对记录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示出了将记录装置具体化成喷墨式打印机(下面,简称为“打印机”)的示例。
如图1所示,打印机具备:记录单元100,其通过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墨水而在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个示例的纸张P上进行记录;和两个液体容纳单元140、190,它们向记录单元100提供墨水。
在记录单元100设置有树脂制的壳体101,在壳体101中容纳有:液体喷射头102,其是喷射墨水而在纸张P上进行记录的记录部的一个示例;以及滑架103,其支承液体喷射头102。此外,在壳体101设置有操作面板104,该操作面板104用于供使用者操作打印机。
另外,下面,以该操作面板104的监视器及按钮等标记面向的方向作为打印机及壳体101的正面。
此外,在图1中利用箭头分别示出了打印机的进深方向和高度方向、以及与打印机的进深方向和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
滑架103能够在壳体101的内部沿打印机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液体喷射头102随着滑架103的移动而沿打印机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并通过喷射墨水而在纸张P上进行记录(印刷)。
此外,在壳体101的正面设置有矩形的排出口105,所述排出口105将在壳体101的内部被记录的纸张P向壳体101的外部排出。从排出口105被排出的纸张P被载置在排纸盘106上。此外,在壳体101的正面的排纸盘106的下方拆装自如地安装有上下两层的供纸盒107。在这些供纸盒107中能够以层叠的状态容纳多张纸张P。
此外,在记录单元的壳体101的上部设置有扫描部108,所述扫描部108容纳有扫描仪,该扫描仪读取在被放置于规定的读取位置的稿纸上记录的图像。
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被安装于壳体101的右侧面。此外,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被安装于壳体101的左侧面。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具有树脂制的箱体141和被存放在该箱体141中的多个液体容纳体150。箱体141由有底箱状的底形成部件142、侧壁形成部件143和盖体144构成,所述底形成部件142形成箱体141的底,所述侧壁形成部件143与底形成部件142的和壳体101对置的侧壁的上端连结,所述盖体14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连结于底形成部件142的上端。通过盖体144与侧壁形成部件143的上端抵接、分离而对箱体141进行开闭。另外,箱体14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
如图2所示,被存放在箱体141中的液体容纳体150具备:由挠性材料构成的墨囊151,其容纳有彩色墨水;和矩形环状的把手部152,其被固定于墨囊151的上端部。在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中从打印机的进深方向的近前侧起顺次地安装有第一液体容纳体150A、第二液体容纳体150B和第三液体容纳体150C作为液体容纳体150。在第一液体容纳体150A中容纳例如黄色墨水,在第二液体容纳体150B中容纳例如洋红色墨水,在第三液体容纳体150C中容纳例如青色墨水。
如图3所示,在箱体141的内侧的侧壁形成部件143的壁面设置有多个支承机构153,液体容纳体150安装于所述多个支承机构153。液体容纳体150的把手部152被嵌入到该支承机构153中,从而液体容纳体150可拆装地被安装于该支承机构153。即,支承机构153作为保持液体容纳体150的液体容纳体保持部而发挥作用。此外,墨水供给管154被连接于各支承机构153。墨水供给管154被设置于箱体141的内表面的各夹紧件155分别支承成弯曲的形状,并且通过设置于侧壁形成部件143的管贯穿插入孔156而被绕到箱体141外。另外,在箱体141内安装有将被绕到箱体141内的墨水供给管154隐藏起来的罩,但在图3中示出了将该罩和盖体144卸下的状态。
被绕到箱体141外的墨水供给管154被导入到记录单元100的壳体101的内部。因此,当液体容纳体150被安装于支承机构153时,被容纳在液体容纳体150中的墨水经墨水供给管154而被提供到记录单元100。被提供到记录单元100的墨水通过设置于该记录单元100的墨水供给系统而被提供到液体喷射头102以从该液体喷射头102被喷射出。
此外,作为挠性扁平线缆的单独线缆157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各支承机构153。单独线缆157的另一端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连接于中继基板158,所述中继基板158被设置于箱体141的内表面。通过该中继基板158而与各单独线缆157电连接的作为挠性扁平线缆的综合线缆159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连接于中继基板158。综合线缆159通过设置于箱体141的管贯穿插入孔156而被绕到箱体141外,并在箱体141外被导入到记录单元100的壳体101的内部。被导入到记录单元100的内部的综合线缆159经设置于壳体101内部的信息传递系统而与主基板连接。即,各支承机构153与主基板通过这些线缆等被电连接。
这里,在液体容纳体150的把手部152设置有IC(集成电路)芯片,该IC芯片存储被容纳在墨囊151中的墨水的余量及种类等信息。因此,当液体容纳体150被安装于支承机构153后,IC芯片与主基板成为电连接的状态,主基板根据存储在IC芯片中的信息而执行打印机的各种控制。另外,当被容纳在液体容纳体150中的墨水的余量成为规定值以下时,主基板输出催促更换液体容纳体150的信号。
另外,如图4所示,在箱体141的与壳体101对置的外表面即侧壁形成部件143的壁面安装有作为第一金属部件的第一金属板部件的一个示例即外金属板160。此外,在打印机的壳体101的内表面安装有作为第二金属部件的第二金属板部件的一个示例即内金属板161。并且,这些外金属板160和内金属板161通过螺钉被紧固,从而箱体141被安装于壳体101。
接着,参照图4至图16对将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固定于壳体101的右侧面的固定部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记录单元100的壳体101由成为打印机的基座的底座框架109、被安装于底座框架109的上方而被该底座框架109支承的机壳中间部(housing middle)110、以及被设置在机壳中间部110的上方而容纳扫描仪的扫描部108构成。
如图5所示,机壳中间部110具备右侧壁部111、左侧壁部112和与两侧壁部111、112的上端连接的顶部113。两侧壁部111、112以被安装于打印机中的状态露出于外部,在右侧壁部111的壁面上安装有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
在右侧壁部111设置有从其下端切口形成的凹部114。如图4所示,该凹部114被设置在与设置于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箱体141的管贯穿插入孔156对置的位置。因此,通过管贯穿插入孔156而被绕到箱体141外的墨水供给管154和综合线缆159通过机壳中间部110的凹部114而被引导到壳体101的内部。
此外,如图5所示,在右侧壁部111的下端以隔着凹部114的方式形成有两个缺口部115A、115B。
另外,在打印机的宽度固定的情况下,从正面观察打印机时有深处看起来变窄的趋势。因此,机壳中间部110的右侧壁部111成型成如下的形状:以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越是近前侧和进深侧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越短的方式、即以中央部分在打印机的宽度方向上向外侧突出的方式略微弯曲。此外,机壳中间部110的右侧壁部111成型成如下形状:以越是打印机的高度方向的下方越位于外侧、即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越长的方式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略微倾斜。
在具有这样的形状的右侧壁部111形成有安装孔116,该安装孔116供内金属板161压入。另外,安装孔116在上方形成有两处、在下方形成有两处,共计形成四处。
下面,参照图6对安装孔116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图6是从壳体101的内侧观察设置在下方的两个安装孔116中的位于壳体101的进深方向的近前侧的安装孔116A时的放大图。
如图6所示,安装孔116由位于图6中的左侧而沿图6中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孔117和位于图6中的右侧而上下方向的长度比第一安装孔117长的第二安装孔118构成。并且,若将第一安装孔117的上方的部分作为上方孔部119、将下方的部分作为下方孔部120,则在上方孔部119与下方孔部120之间形成台阶,与上方孔部119相比,下方孔部120位于左侧。此外,第二安装孔118具有:内侧孔部121,其位于第一安装孔117侧;安装孔122,其在上下方向上比该内侧孔部121长;和外侧孔部123,其比该安装孔122向上方延伸。另外,内侧孔部121、安装孔部122和外侧孔部123的上端和下端的位置分别不同,在它们的连接部分形成有台阶。另外,在安装孔部122与外侧孔部123的台阶中形成于图6中的下方侧的台阶124带有倾斜。此外,在第一安装孔117与第二安装孔118之间设置有大致圆形的螺钉贯穿插入孔125。
如图7(a)和(b)所示,内金属板161具有顶板部163,该顶板部163设置有用于紧固螺钉的螺钉孔162。如图7(a)所示,顶板部163具有:窄幅部163A,其设置有螺钉孔162;和宽幅部163B,其宽度宽于窄幅部163A。并且,如图7(b)所示,在窄幅部163A设置有第一保持部164,该第一保持部164从该窄幅部163A大致垂直地延伸且其端部向外方弯曲。此外,在宽幅部163B设置有第二保持部165,该第二保持部165从该宽幅部163B大致垂直地延伸且其端部向外方弯曲。在该第二保持部165与宽幅部163B的连接部分的中央形成有沿内金属板161的纵向(图7(a)中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166。即,长孔166的纵向(图7(a)中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与横向(图7(a)中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不同。
下面,参照图8对内金属板161的向机壳中间部110的右侧壁部111的安装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在将内金属板161安装于机壳中间部110的右侧壁部111时,首先,如图8(a)所示,将内金属板161的第一保持部164插入到设置于右侧壁部111的第一安装孔117的上方孔部119中。进而,如图8(b)所示,将内金属板161以内金属板161的顶板部163与右侧壁部111的壁面对置的方式放倒,将内金属板161的第二保持部165插入到设置于右侧壁部111的第二安装孔118的外侧孔部123中。然后,如图8(c)所示,使内金属板161的第二保持部165侧向图8中的下方滑动。此时,由于第二安装孔118的外侧孔部123与安装孔部122之间的台阶124倾斜,因此,内金属板161沿着该倾斜而被引导到安装孔部122。然后,如图8(d)所示,使内金属板161整体向下方滑动而将第二保持部165推入到安装孔部122的下端。另外,在这样地使内金属板161向下方滑动时,内金属板161的第一保持部164逐渐地被插入到第一安装孔117的下方孔部120中。然后,如图8(e)所示,将第一保持部164推入到下方孔部120的下端。如图8(e)和(f)所示,当内金属板161被推入到安装孔116的下端后,设置于内金属板161的螺钉孔162成为与设置于右侧壁部111的螺钉贯穿插入孔125重合的状态,并且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成为与第二安装孔118的内侧孔部121重合的状态。另外,图8(f)示出了从相反侧观察图8(e)的状态的状态、即从壳体101的外侧观察的状态。
这里,第一安装孔117的下方孔部120与第二安装孔118的安装孔部122之间的距离短于内金属板161的顶板部163的横向(图8中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当这样地将内金属板161安装于安装孔116后,内金属板161成为被第一安装孔117和第二安装孔118夹入的状态。此外,由于在第一安装孔117及第二安装孔118形成有台阶,因此,当内金属板161被推入到安装孔116的下端后,内金属板161的上端部卡于台阶而不容易脱出。因此,当内金属板161一旦被压入到这样的结构的安装孔116中,则内金属板161被保持于安装孔116中而不容易脱离。
图9中示出了在右侧壁部111的所有安装孔116中安装内金属板161后的状态。如图9所示,设置在上方的两个安装孔116被设置为与设置于下方的各安装孔116不同的朝向。因此,被安装于右侧壁部111的内金属板161中的被压入到上方的安装孔116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的延伸方向与其它内金属板161不同。更具体而言,被压入到上方的安装孔116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沿图9中的左右方向(壳体101的进深方向)延伸,被压入到下方的安装孔116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沿图9中的上下方向(壳体101的高度方向)延伸。另外,在右侧壁部111的设置于下方的各安装孔116之间设置有沿壳体101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纵孔126。
下面,参照图10对与内金属板161紧固的外金属板16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外金属板160具有位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的上方的上方板部167和位于下方的下方板部168。上方板部167经台阶与下方板部168连接,上方板部167相对于下方板部168而位于打印机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在下方板部168设置有紧固部169,该紧固部169通过螺钉与设置在机壳中间部110的右侧壁部111的下方的内金属板161紧固。该紧固部169从打印机的进深方向的近前侧按第一紧固部169A和第二紧固部169B的顺序排列。此外,在上方板部167设置有紧固部170,该紧固部170通过螺钉与设置在机壳中间部110的右侧壁部111的上方的内金属板161紧固。该紧固部170从打印机的进深方向的近前侧按第三紧固部170A和第四紧固部170B的顺序排列。
第一紧固部169A具有设置在下方板部168的基准面171上的圆形的螺钉孔172。此外,第二紧固部169B比下方板部168的基准面171向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在其底面设置有螺钉孔172。
另一方面,设置在上方板部167的第三紧固部170A比上方板部167的基准面173向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另外,其突出程度和下方板部168的基准面171与上方板部167的基准面173的台阶相同。因此,设置于第三紧固部170A的底面的螺钉孔172和第一紧固部169A的螺钉孔172在与基准面171和基准面173垂直的方向即外金属板160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
此外,第四紧固部170B比上方板部167的基准面173向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另外,其突出程度大于第三紧固部170A,第四紧固部170B的底面位于比下方板部168的基准面171靠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并且,设置于第四紧固部170B的底面的螺钉孔172和设置于第二紧固部169B的底面的螺钉孔172在外金属板160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
此外,在第一紧固部169A与第二紧固部169B之间设置有突出部174,该突出部174具有与设置于机壳中间部110的右侧壁部111的纵孔126对应地沿打印机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形状、并向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此外,在第三紧固部170A和第四紧固部170B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突出部175,该突出部175具有与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对应地沿打印机的进深方向延伸的形状、并向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
此外,在外金属板160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凸台部176,所述多个凸台部176在通过螺钉将支承机构153紧固于箱体141的内表面时与贯通箱体141的螺钉螺合。此外,在外金属板160的下方板部168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螺钉固定部177,所述多个螺钉固定部177向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弯曲。另一方面,在下方板部168的下端部设置有多个贯穿插入部178,所述多个贯穿插入部178从下方板部168的基准面171向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弯曲且其末端向下方延伸,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的近前侧的部分形成有缺口179。
下面,参照图11对外金属板160与内金属板161的紧固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在机壳中间部110的下端被底座框架109支承的状态下,首先,将设置于外金属板160的下端的多个贯穿插入部178分别插入到设置在机壳中间部110的右侧壁部111的下端的缺口部115A、115B中。此外,将外金属板160的多个贯穿插入部178中的一个贯穿插入到设置于底座框架109的支承孔127中。由此,外金属板160的下端被壳体101从下方支承。进而,将设置在外金属板160的第三紧固部170A和第四紧固部170B的突出部175贯穿插入到设置在机壳中间部110的右侧壁部111的上方的两个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中。由于设置在右侧壁部111的安装孔116中的内侧孔部121与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重合,因而,这样地被插入到长孔166中的突出部175还被插入到内侧孔部121中而贯通机壳中间部110的右侧壁部111。
此外,将设置在外金属板160的第一紧固部169A和第二紧固部169B之间的突出部174贯穿插入到设置在机壳中间部110的右侧壁部111的纵孔126中。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和右侧壁部111的纵孔126的孔延伸方向不同,因此,通过将突出部174、175分别贯穿插入到这些孔中,从而能够使外金属板160相对于内金属板161和右侧壁部111的位置在打印机的高度方向和进深方向上均对准。进而,从外金属板160侧向第一至第四紧固部的各螺钉孔172、机壳中间部110的螺钉贯穿插入孔125、内金属板161的螺钉孔162中贯穿插入螺钉而将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160紧固。当这样地紧固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160后,机壳中间部110的右侧壁部111成为被外金属板160和内金属板161夹住的状态。
此外,内金属板161的第一保持部164和第二保持部165的末端比右侧壁部111的壁面向外侧突出。在外金属板160的与内金属板161的第一保持部164和第二保持部165的末端重合的部分设置有多个孔部180。因此,在外金属板160与内金属板161被紧固的状态下,内金属板161的末端从外金属板160的孔部180露出。
在这样的状态下被设置在外金属板160的下端的缺口179与机壳中间部110的右侧壁部111的凹部114、即箱体141的管贯穿插入孔156重合。因此,在外金属板160和内金属板161被紧固时,管贯穿插入孔156不会被外金属板160覆盖,能够将墨水供给管154及综合线缆通过缺口179和管贯穿插入孔156而导入到壳体101内。
如图12所示,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箱体141通过从箱体141的内侧被贯穿插入的多个螺钉而与外金属板160紧固。此外,在箱体141的内表面固定有多个支承机构153。将支承机构153的上端固定于箱体141的螺钉128贯通箱体141而与设置于外金属板160的凸台部176螺合。因此,将支承机构153的上端部固定于箱体141的螺钉128不仅将箱体141和支承机构153固定,还将箱体141和外金属板160固定。
此外,在箱体141的与支承机构153的下端部对置的部分开设有孔,外金属板160的螺钉固定部177从该部分露出。支承机构153的下端部经螺钉被紧固于该螺钉固定部177。
此外,在箱体141的侧壁形成部件143的不与支承机构153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缺口孔129。外金属板160和内金属板161被配设成分别形成于它们上的螺钉孔162、172与缺口孔129重合,外金属板160和内金属板161通过从外金属板160侧贯穿插入到各螺钉孔162、172中的螺钉131被紧固。因此,将箱体141和壳体101紧固的螺钉131的头部成为通过设置于箱体141的缺口孔129而露出的状态。
在具备这样的结构的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中,即使不将安装于箱体141的支承机构153卸下,也能够从箱体141的内部将紧固外金属板160和内金属板161的螺钉131紧固或松开。因此,仅通过将外金属板160与内金属板161的紧固解除,就能够如图4所示地在将外金属板160固定于箱体141的外表面的状态下将箱体141从壳体101上卸下。因此,进行记录单元100的维护等时的作业性提高。
下面,参照图13和图14对壳体101与箱体141的固定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图13是示意性地将沿图12中的连接第一紧固部169A和第三紧固部170A的线的截面结构示出的图,图14是示意性地将沿图12中的连接第二紧固部169B和第四紧固部170B的线的截面结构示出的图。
如图13所示,机壳中间部110的右侧壁部111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以倾斜角度θ1倾斜成,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越向下方越位于外侧。并且,内金属板161从壳体101的内侧被安装于右侧壁部111。即,在机壳中间部110的内表面安装有内金属板161。
此外,由于外金属板160的第一紧固部169A被设置在下方板部168的基准面171,因此,外金属板160的下方板部168与机壳中间部110的外表面抵接,并且在从箱体141的外表面离开的状态下通过螺钉131被紧固。与下方板部168连接的上方板部167位于比下方板部168靠打印机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上方板部167从机壳中间部110的外表面离开,并且与箱体141的外表面抵接。第三紧固部170A从上方板部167向机壳中间部110侧突出,在其底面与机壳中间部110的外表面抵接的状态下通过螺钉131与内金属板161紧固。第三紧固部170A从基准面173突出的突出程度和基准面171与基准面173的台阶相同,设置于第三紧固部170A的底面的螺钉孔172与第一紧固部169A的螺钉孔172在外金属板160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因此,从与上方板部167抵接的箱体141的外表面到第一紧固部169A和第三紧固部170A的距离相等。因此,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箱体141以沿着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倾斜的壳体101的右侧面的方式在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以与倾斜角度θ1相等的角度倾斜的状态被安装于壳体101。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在设置有第二紧固部169B的部分中,第二紧固部169B位于比下方板部168的基准面171靠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因此,下方板部168成为从机壳中间部110的外表面离开的状态。此外,如上所述,第四紧固部170B从基准面173突出的突出程度大于第三紧固部170A的突出程度,设置在第四紧固部170B的底面的螺钉孔172与设置在第二紧固部169B的底面的螺钉孔172在外金属板160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因此,如图15所示,与设置有第一紧固部169A和第三紧固部170A的部分相比,在设置有第二紧固部169B和第四紧固部170B的部分中,从壳体101到箱体141的距离L长。即,箱体141以相对于打印机的进深方向倾斜的状态被安装于壳体101,使得越是打印机的进深方向的近前侧箱体141的外表面越位于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因此,与相对于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不倾斜地安装箱体141的情况相比,从正面观察的壳体101与箱体141之间的间隙小。
此外,由于箱体14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因此,当如上述那样箱体141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倾斜时,越是该打印机的进深方向的里侧,包括箱体141在内的打印机的宽度越大。因此,从正面观察时,不容易错觉为打印机的侧壁凹陷。
此外,如图16所示,虽然设置于壳体101的上方的扫描部108与被安装于箱体141的外表面的外金属板160对置,但由于外金属板160的上方板部167向箱体141侧弯曲地设置,因此,在扫描部108与外金属板160之间设置有间隙。
当外金属板160与壳体101的壁面抵接时,在利用螺钉从箱体141的内侧将外金属板160和箱体141紧固时贯通外金属板160的螺钉与壳体101的壁面发生干涉。关于这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机壳中间部110的壁面设置有避让孔130。因此,即使箱体141通过螺钉被紧固于与该机壳中间部110的壁面抵接的外金属板160的下方板部168,该螺钉也不与机壳中间部110的壁面发生干涉。
另一方面,由于在扫描部108与外金属板160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即使利用螺钉将箱体141和外金属板160紧固,螺钉的末端也不容易与扫描部108的壁面发生干涉。因此,在扫描部108的壁面上未设置避让孔130。
下面,对被安装于壳体101的左侧面的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与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同样地具备树脂制的箱体191。箱体191由有底箱状的底形成部件192、侧壁形成部件193和盖体194构成,所述底形成部件192形成箱体191的底,所述侧壁形成部件193与底形成部件192的和壳体101对置的侧壁的上端连结,所述盖体19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连结于底形成部件192的上端。通过盖体194与侧壁形成部件193的上端抵接、分离而对箱体191进行开闭。另外,箱体19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
液体容纳体被存放在箱体191中。液体容纳体容纳例如黑色墨水,具备:由挠性材料构成的墨囊,其容量大于被设置在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中的液体容纳体150;和矩形环状的把手部,其被固定于墨囊的上端部。
如图17所示,在箱体191的内侧的侧壁形成部件193的壁面固定有一个支承机构195,液体容纳体安装于所述支承机构195。通过液体容纳体的把手部被嵌入到该支承机构195中,从而液体容纳体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该支承机构195。即,该支承机构195作为保持液体容纳体的液体容纳体保持部而发挥作用。此外,墨水供给管196被连接于支承机构195。墨水供给管196由设置于箱体191的内表面的夹紧件197支承成弯曲的形状,并且通过在侧壁形成部件193中设置于打印机的进深方向近前侧的管贯穿插入孔198而被绕到箱体191外。另外,在箱体191内安装有将被绕到箱体191内的墨水供给管196隐藏起来的罩,但在图17中示出了将该罩和盖体194卸下的状态。
被绕到箱体191外的墨水供给管196被导入到记录单元100的壳体101的内部。因此,当液体容纳体被安装于支承机构195时,被容纳在液体容纳体中的墨水经墨水供给管196而被提供到记录单元100。被提供到记录单元100的墨水通过设置于该记录单元100的墨水供给系统而被提供到液体喷射头102以从该液体喷射头102被喷射出。
此外,作为挠性扁平线缆的单独线缆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支承机构195。单独线缆通过设置于箱体191的管贯穿插入孔198而被绕到箱体191外,并在箱体191外被导入到记录单元100的壳体101的内部。被导入到记录单元100的内部的单独线缆经设置在壳体101内部的信息传递系统而与主基板连接。
在被安装于该支承机构195的液体容纳体的把手部也设置有IC(集成电路)芯片,该IC芯片存储被容纳在墨囊中的墨水的余量及种类等信息。因此,当液体容纳体被安装于支承机构195后,IC芯片与主基板成为电连接的状态。进而,主基板根据存储在IC芯片中的信息而执行打印机的各种控制。另外,当被容纳在设置于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液体容纳体中的墨水的余量成为规定值以下时,主基板输出催促更换液体容纳体的信号。
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与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同样地,通过利用螺钉将被安装在箱体191的外表面的外金属板199(参照图20)和从内侧被安装于壳体101的左侧面的内金属板161紧固,从而被安装在壳体101上。另外,被安装在壳体101的左侧面的内金属板161与被安装于壳体101的右侧面的内金属板161相同。此外,如上所述,构成记录单元100的壳体101的机壳中间部110的左侧壁部112在被安装于打印机的状态下露出于外部,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被安装在该左侧壁部112的壁面。
如图18所示,在机壳中间部110的左侧壁部112设置有从打印机的进深方向的近前侧被切口的凹部200。该凹部200被设置在与设置于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箱体191的管贯穿插入孔198对置的位置。因此,通过管贯穿插入孔198而被绕到箱体191外的墨水供给管196和单独线缆通过设置在机壳中间部110的左侧壁部112的凹部200而被引导到壳体101的内部。
此外,在左侧壁部112形成有从下端被切口的两个缺口部201A、201B。
机壳中间部110的左侧壁部112也与右侧壁部111同样地,成型成如下形状:以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越是近前侧和进深侧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越短、即中央部分在打印机的宽度方向上向外侧突出的方式略微弯曲。此外,左侧壁部112成型成如下形状:以越是打印机的高度方向的下方越位于外侧、即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越长的方式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略微倾斜。
在具有这样的形状的左侧壁部112形成有与设置于右侧壁部111的安装孔116同样形状的安装孔202。另外,安装孔202在上方设置有两处、在下方设置有两处,共计设置四处。另外,还同样地设置有大致圆形的螺钉贯穿插入孔203。进而,例如按与上述的方法同样的方法使内金属板161压入到这些安装孔202中。因此,在内金属板161被压入到安装孔202中的状态下,设置于内金属板161的螺钉孔162与设置于左侧壁部112的螺钉贯穿插入孔203重合,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与安装孔202的内侧孔部121重合。
图18中示出了将内金属板161安装于左侧壁部112的全部安装孔202中后的状态。如图18所示,被设置在上方的两个安装孔202与被设置在下方的各安装孔202以不同的朝向设置。因此,被安装于左侧壁部112的内金属板161中被压入到上方的安装孔202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与其它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延伸的方向不同。更具体而言,被压入到上方的安装孔202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沿图18中的左右方向(壳体101的进深方向)延伸,被压入到下方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沿图18中的上下方向(壳体101的高度方向)延伸。
此外,如图19所示,在机壳中间部110中安装有罩部件204,从正面观察壳体101时,该罩部件204将在记录单元100中插入有墨水供给管196的左侧面侧的部分隐藏起来。该罩部件204构成壳体101的左侧面的一部分,设置于机壳中间部110的左侧壁部112的凹部200的开口被该罩部件204堵塞。
下面,参照图20对与被压入到左侧壁部112中的内金属板161紧固的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外金属板199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外金属板199与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外金属板160不同,在上方侧的部分与下方侧的部分之间未设置台阶。在该外金属板199的与设置于机壳中间部110的左侧壁部112的四个内金属板161对置的位置设置有四个紧固部205。在这些紧固部205分别设置有圆形的螺钉孔206。此外,在各紧固部205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突出部207,该突出部207具有与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对应的形状并向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
在外金属板199的上端部设置有两个凸台部208,所述两个凸台部208在通过螺钉将支承机构195紧固于箱体191的内表面时与贯通箱体191的螺钉螺合。此外,在外金属板199的中央部设置有两个螺钉固定部209,所述两个螺钉固定部209向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弯曲。另一方面,在外金属板199的下端部设置有两个贯穿插入部210,所述两个贯穿插入部210向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弯曲且其末端向下方延伸。
下面,参照图21对被压入到机壳中间部110的左侧壁部112的内金属板161与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外金属板199的紧固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如图21所示,在机壳中间部110的下端被底座框架109支承的状态下,首先,将设置在外金属板199的下端的两个贯穿插入部210分别插入到被设置在机壳中间部110的左侧壁部112的下端的缺口部201A、201B中。由此,外金属板199的下端被壳体101从下方支承。进而,将被设置于外金属板199的各紧固部205的突出部207贯穿插入到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中。由于被设置在左侧壁部112的安装孔202的内侧孔部121与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重合,因此,这样地被插入到长孔166中的突出部207还被插入到内侧孔部121中而贯通机壳中间部110的左侧壁部112。
此外,被压入到左侧壁部112的上方的安装孔202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延伸的方向和被压入到下方的安装孔202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延伸的方向不同。因此,通过将突出部207贯穿插入到这些长孔166中,从而能够使外金属板199相对于内金属板161和左侧壁部112的位置在打印机的高度方向和进深方向上均对准。进而,从外金属板199侧向各紧固部205的螺钉孔206、机壳中间部110的螺钉贯穿插入孔203和内金属板161的螺钉孔162中贯穿插入螺钉而将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199紧固。当这样地紧固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199后,机壳中间部110的左侧壁部112成为被外金属板199和内金属板161夹住的状态。
此外,内金属板161的末端比左侧壁部112的壁面向外侧突出。在外金属板199的与内金属板161的末端重合的部分设置有多个孔部211。因此,在外金属板199与内金属板161被紧固的状态下,内金属板161的末端从外金属板199的孔部211露出。
此外,在内金属板161与外金属板199被紧固的状态下,由于外金属板199未到达左侧壁部112的凹部200,因此凹部200不会被外金属板199覆盖,在将墨水供给管196及单独线缆导入到壳体101内时,外金属板199不会碍事。
如图17所示,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箱体191通过从箱体191的内侧被贯穿插入的多个螺钉与外金属板199紧固。此外,在箱体191的内表面固定有支承机构195。将支承机构195的上端固定于箱体191的螺钉220贯通箱体191而与设置于外金属板199的凸台部208螺合。因此,将支承机构195的上端部固定于箱体191的螺钉220不仅将箱体191和支承机构195固定,还将箱体191和外金属板199固定。
此外,在箱体191的与支承机构195的下端部对置的部分开设有孔,外金属板199的螺钉固定部209从该部分露出。支承机构195的下端部经螺钉被紧固于该螺钉固定部209。
在箱体191的侧壁形成部件193的不与支承机构195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缺口孔212。外金属板199和内金属板161被配设成,分别形成于它们的螺钉孔206、162与缺口孔212重合,外金属板199和内金属板161通过从外金属板199侧贯穿插入到各螺钉孔206、162中的螺钉221被紧固。因此,将箱体191和壳体101紧固的螺钉221的头部成为通过设置于箱体191的缺口孔212而露出的状态。
在具备这样的结构的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中,即使不将安装于箱体191的支承机构195卸下,也能够从箱体191的内部将紧固外金属板199和内金属板161的螺钉221紧固或松开。因此,仅通过将外金属板199与内金属板161的紧固解除,就能够在将外金属板199固定于箱体191的外表面的状态下将箱体191从壳体101上卸下。因此,进行记录单元100的维护等时的作业性提高。
此外,如图22所示,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箱体191的外表面与外金属板199大致整个面抵接,壳体101也与外金属板199大致整个面抵接。因此,在机壳中间部110的壁面设置有避让孔213,避免在利用从箱体191的内侧贯穿插入的螺钉将箱体191和外金属板199紧固时贯通外金属板199的螺钉与机壳中间部110的壁面发生干涉。
此外,机壳中间部110的左侧壁部112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倾斜成,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越向下方越位于外侧。因此,沿左侧壁部112被安装的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在以与左侧壁部112的倾斜角度相等的角度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倾斜的状态下被安装于壳体101。
另外,如图23所示,打印机的进深方向的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长度短于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箱体191相对于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不倾斜地安装在壳体101的左侧面。
此外,如图23所示,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和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位于比壳体101的最近前侧的部分靠里侧。因此,与壳体101相比,箱体141、191不成为向近前侧鼓出的形状,箱体141、191不容易碍事。
如图24和图25所示,在打印机的壳体101的背面,在左侧面侧的端部设置有供电源软线214连接的插入口215。此外,在壳体101的背面设置有用于载置纸张P的载置盘216及将载置在该载置盘216上的纸张P送到壳体101内的送纸部217等。载置盘216及送纸部217比插入口215向打印机的进深方向的里侧突出。因此,在被安装在左侧面的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比壳体101的插入口215向里侧大幅突出的情况下,由于插入口215的两侧部成为被堵塞的状态,因此,有可能相对于插入口215而不容易插拔电源软线21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该液体容纳单元190被安装在壳体101的左侧面,以避免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比插入口215位于里侧,因此,使用者容易访问插入口215,电源软线214的插拔等变得容易。
此外,如图24和图26所示,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箱体141在向打印机的进深方向的里侧鼓出的状态下被安装于壳体101。因此,在箱体141的外表面安装有将向里侧鼓出的部分覆盖的装饰板218。此外,如图26所示,在外金属板160的上端安装有作为密封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海绵219。因此,当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被安装于壳体101后,成为海绵219被夹入在箱体141与壳体101之间的状态。由此,箱体141与壳体101之间的间隙被堵塞。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在将内金属板161安装于壳体101的内表面、并将外金属板160、199分别安装于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箱体141的外表面和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箱体191的外表面后,通过将内金属板161与外金属板160、199紧固,从而将壳体101和箱体141、191固定。因此,由于通过这些金属板进行加强,相应地与将壳体101和箱体141、191直接紧固的情况相比,将壳体101和箱体141、191固定的部分的强度增高。此外,由于壳体101与箱体141、191隔着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160、199而被螺钉紧固,因此,与将壳体101和箱体141、191直接紧固的情况相比,经螺钉传递的负荷通过各金属板而被分散到壳体101和箱体141、191的广的范围。因此,能够实现将存放液体容纳体的箱体141、191确保充分的强度地固定于壳体101的打印机。
(2)由于内金属板161被压入到安装孔116、202中,所述安装孔116、202被设置在树脂制的壳体101的壁面,因此能够将内金属板161容易地安装于壳体101。
(3)内金属板161被安装于壳体101,使得被压入到壳体101的右侧面的上方的安装孔116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延伸的方向与被设置在下方的安装孔116之间的纵孔126延伸的方向不同。进而,将外金属板160的突出部175分别贯穿插入到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中,并且将外金属板160的突出部174贯穿插入到纵孔126中。因此,能够进行至少两个方向的定位,并能够抑制箱体141与壳体101的错位以更准确地进行位置对准。
(4)被压入到壳体101的左侧面的上方的安装孔202中的内金属板161被安装成,长孔166延伸的方向与被压入到下方的安装孔202中的内金属板161不同,外金属板199的突出部207被分别贯穿插入到这些长孔166中。因此,能够进行至少两个方向的定位,并能够抑制箱体191与壳体101的错位以更准确地进行位置对准。
(5)在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箱体141的不与安装在箱体141的内表面的支承机构153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缺口孔129,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160被配设成,分别形成于它们的螺钉孔162、172与缺口孔129重合。进而,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160通过从外金属板160侧贯穿插入到各螺钉孔162、172中的螺钉131被紧固。因此,将箱体141和壳体101紧固的螺钉131的头部成为通过设置于箱体141的缺口孔129而露出的状态。由此,即使不将安装于箱体141的支承机构153卸下,也能够从箱体141的内部将螺钉131紧固或松开。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内金属板161与外金属板160的紧固及拆卸。
(6)在外金属板160的下端设置有贯穿插入部178,该贯穿插入部178从上方被插入到壳体101中。因此,被安装于箱体141的外金属板160的下端被壳体101从下方支承。因此,能够将存放液体容纳体150的重的箱体141更准确地固定于壳体101。
(7)在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箱体191的不与安装在箱体191的内表面的支承机构195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缺口孔212,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199被配设成,分别形成于它们的螺钉孔162、206与缺口孔212重合。进而,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199通过从外金属板199侧贯穿插入到各螺钉孔162、206中的螺钉220被紧固。因此,将箱体191和壳体101紧固的螺钉220的头部成为通过设置于箱体191的缺口孔212而露出的状态。由此,即使不将安装于箱体191的支承机构195卸下,也能够从箱体191的内部将螺钉220紧固或松开。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内金属板161与外金属板199的紧固及拆卸。
(8)在外金属板199的下端设置有贯穿插入部210,该贯穿插入部210从上方被插入到壳体101中。因此,被安装于箱体191的外金属板199的下端被壳体101从下方支承。因此,能够将存放液体容纳体的重的箱体191更准确地固定于壳体101。
(9)外金属板160的上方板部167相对于下方板部168而位于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虽然被安装在箱体141的外表面的外金属板160与被设置在壳体101的上部的扫描部108对置,但在它们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即使将箱体141与外金属板160通过螺钉紧固,螺钉的末端也不容易与扫描部108的壁面发生干涉。因此,无需在扫描部108的壁面设置用于抑制螺钉的干涉的避让孔,能够抑制灰尘进入到扫描部108的内部。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7至图35对将记录装置具体化成喷墨式打印机(下面,称为打印机)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记录单元比第一实施方式大型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相比,能够对更大的纸张P进行记录。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同样地,在记录单元100的壳体101的右侧面安装有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在壳体101的左侧面安装有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另外,记录单元100的壳体101由成为打印机的基座的底座框架109和被安装于底座框架109的上方而被该底座框架109支承的机壳中间部300构成。
如图27所示,在安装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机壳中间部300的右侧壁部301设置有从其下端切口形成的凹部302。该凹部302被设置在与设置于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箱体的管贯穿插入孔156对置的位置。因此,通过管贯穿插入孔156而被绕到箱体141外的墨水供给管154和综合线缆159通过机壳中间部300的凹部302而被引导到壳体101的内部。此外,在右侧壁部301的下端形成有四个缺口部303。
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的机壳中间部110同样地,机壳中间部300的右侧壁部301成型成如下形状:以越是打印机的高度方向的下方越位于外侧、即越是打印机的高度方向的下方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越长的方式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略微倾斜。但是,在机壳中间部300中,与机壳中间部110不同,右侧壁部301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不弯曲。
在具有这样的形状的右侧壁部301形成有安装孔116。进而,内金属板161被压入到这些安装孔116中。另外,安装孔116在上方形成有两处、在下方形成有两处,共计形成四处。
被设置在上方的两个安装孔116以与被设置在下方的各安装孔116不同的朝向设置。因此,被安装于右侧壁部301的内金属板161中被压入到上方的安装孔116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延伸的方向与被压入到下方的安装孔116中的内金属板161不同。更具体而言,被压入到上方的安装孔116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沿图27中的左右方向(壳体101的进深方向)延伸,被压入到下方的安装孔116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沿图27中的上下方向(壳体101的高度方向)延伸。
下面,参照图28对与被压入到右侧壁部301中的内金属板161紧固的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外金属板304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8所示,外金属板304具有位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的上方的上方板部305和位于下方的下方板部306。上方板部305经台阶与下方板部306连接,上方板部305相对于下方板部306位于打印机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在下方板部306设置有两处下方侧紧固部307,该下方侧紧固部307通过螺钉与设置在机壳中间部300的右侧壁部301的下方的内金属板161紧固。此外,在上方板部305设置有两处上方侧紧固部308,该上方侧紧固部308通过螺钉与设置在机壳中间部300的右侧壁部301的上方的内金属板161紧固。
下方侧紧固部307被设置在下方板部306的基准面309,分别具有圆形的螺钉孔310。此外,在下方侧紧固部307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突出部311,该突出部311具有与设置于机壳中间部300的右侧壁部301的下方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对应地沿打印机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形状、并向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
另一方面,在设置于上方板部305的上方侧紧固部308中,螺钉孔310比上方板部305的基准面312向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另外,它们的突出程度和下方板部306的基准面309与上方板部305的基准面312的台阶相同。此外,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近前侧的上方侧紧固部308和里侧的上方侧紧固部308的突出程度相同。因此,设置于上方侧紧固部308的螺钉孔310与下方侧紧固部307的螺钉孔310在与基准面309和基准面312垂直的方向即外金属板160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此外,在上方侧紧固部308的端部设置有突出部313,该突出部313具有与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对应地沿打印机的进深方向延伸的形状、并向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
此外,在外金属板304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凸台部314,所述多个凸台部314在通过螺钉将支承机构153紧固于箱体141的内表面时与贯通箱体141的螺钉螺合。此外,在外金属板304的下方板部306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螺钉固定部315,所述多个螺钉固定部315向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弯曲。另一方面,在下方板部306的下端部设置有四个贯穿插入部316,所述四个贯穿插入部316从下方板部306的基准面309向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弯曲且其末端向下方延伸,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的近前侧的部分形成有缺口317。
下面,参照图29对外金属板304与内金属板161的紧固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如图29所示,在机壳中间部300的下端被底座框架109支承的状态下,首先,将设置于外金属板304的下端的贯穿插入部316分别插入到设置在机壳中间部300的右侧壁部301的下端的缺口部303中。由此,外金属板304的下端被壳体101从下方支承。进而,将设置在各紧固部307、308的突出部311、313贯穿插入到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中。由于设置在右侧壁部301的安装孔116中的内侧孔部121与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重合,因而,这样地被插入到长孔166中的突出部311、313还被插入到内侧孔部121中而贯通机壳中间部300的右侧壁部301。
被压入到右侧壁部301的上方的安装孔116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延伸的方向与被压入到下方的安装孔116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延伸的方向不同。因此,通过将外金属板304的突出部311、313贯穿插入到这些长孔166中,从而能够使外金属板304相对于内金属板161和右侧壁部301的位置在打印机的高度方向和进深方向这双方均对准。进而,从外金属板304侧向各紧固部的螺钉孔310、机壳中间部300的螺钉贯穿插入孔125和内金属板161的螺钉孔162中贯穿插入螺钉而将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304紧固。当这样地紧固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304后,机壳中间部300的右侧壁部301成为被外金属板304和内金属板161夹住的状态。
此外,内金属板161的末端比右侧壁部301的壁面向外侧突出。在外金属板304的与内金属板161的末端重合的部分设置有多个孔部318。因此,在外金属板304与内金属板161被紧固的状态下,内金属板161的末端从外金属板304的孔部318露出。
在这样的状态下被设置在外金属板304的下端的缺口317与机壳中间部300的右侧壁部301的凹部302、即箱体141的管贯穿插入孔156重合。因此,在外金属板304和内金属板161被紧固时,管贯穿插入孔156不会被外金属板304覆盖,能够将墨水供给管154及综合线缆159通过缺口317和管贯穿插入孔156而导入到壳体101内。
如图30所示,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箱体141通过从箱体141的内侧被贯穿插入的多个螺钉与外金属板304紧固。此外,在箱体141的内表面固定有多个支承机构153。将支承机构153的上端固定于箱体141的螺钉128贯通箱体141而与设置于外金属板304的凸台部314螺合。因此,将支承机构153的上端部固定于箱体141的螺钉128不仅将箱体141和支承机构153固定,还将箱体141和外金属板304固定。
此外,在箱体141的与支承机构153的下端部对置的部分开设有孔,外金属板304的螺钉固定部315从该部分露出。支承机构153的下端部通过螺钉被紧固于该螺钉固定部315。
此外,在箱体141的侧壁形成部件143的不与支承机构153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缺口孔129。外金属板304和内金属板161被配设成,分别形成于它们的螺钉孔310、162与缺口孔129重合,外金属板304和内金属板161通过从外金属板304侧贯穿插入到各螺钉孔310、162中的螺钉131被紧固。因此,将箱体141和壳体101紧固的螺钉131的头部成为通过设置于箱体141的缺口孔129而露出的状态。
在具备这样的结构的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中,即使不将安装于箱体141的支承机构153卸下,也能够从箱体141的内部将紧固外金属板304和内金属板161的螺钉131紧固或松开。因此,仅通过将外金属板304和内金属板161的紧固解除,就能够在将外金属板304固定于箱体141的外表面的状态下将箱体141从壳体101上卸下。
下面,参照图31对壳体101与箱体141的固定部的截面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图31是示意性地将沿图30中的连接上方侧紧固部308和下方侧紧固部307的线的截面结构示出的图。
如图31所示,机壳中间部300的右侧壁部301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以倾斜角度θ2倾斜成: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越是下方越位于外侧。进而,内金属板161从壳体101的内侧被安装于右侧壁部301。即,在机壳中间部300的内表面安装有内金属板161。
此外,由于外金属板304的下方侧紧固部307被设置在下方板部306的基准面309,因此,外金属板304的下方板部306与机壳中间部300的外表面抵接,并且在从箱体141的外表面离开的状态下通过螺钉131被紧固。与下方板部306连接的上方板部305位于比下方板部306靠打印机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上方板部305从机壳中间部300的外表面离开,并且与箱体141的外表面抵接。上方侧紧固部308从上方板部305向机壳中间部300侧突出,在该螺钉孔310与机壳中间部300的外表面抵接的状态下通过螺钉131而与内金属板161紧固。如上所述,上方侧紧固部308的从基准面312的突出程度和基准面312与基准面309的台阶相同,设置于上方侧紧固部308的螺钉孔310与设置于下方侧紧固部307的螺钉孔310在外金属板304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因此,从箱体141的外表面到上方侧紧固部308和下方侧紧固部307的距离相等。因此,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箱体141以沿着倾斜的壳体101的右侧面的方式在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以与倾斜角度θ2相等的角度倾斜的状态被安装于壳体101。
此外,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设置在近前侧的上方侧紧固部308和设置在里侧的上方侧紧固部308的各螺钉孔310在外金属板304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此外,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设置在近前侧的下方侧紧固部307和设置在里侧的下方侧紧固部307的各螺钉孔310在外金属板304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因此,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箱体141被安装成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沿着壳体101的右侧壁部301。因此,箱体141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被安装成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相对于壳体101不倾斜。
此外,如图32所示,在机壳中间部300的壁面中的与将箱体141和外金属板304固定的螺钉对置的部分设置有避让孔130。由此,在从箱体141的内侧将外金属板304和箱体141利用螺钉紧固时避免贯通外金属板304的螺钉与壳体101的壁面发生干涉。
下面,对被安装于壳体101的左侧面的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进行说明。
如图33所示,在机壳中间部300的左侧壁部319设置有从打印机的进深方向的近前侧切口形成的凹部320。该凹部320设置在与设置于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箱体191的管贯穿插入孔198对置的位置。因此,通过管贯穿插入孔198而被绕到箱体191外的墨水供给管196和单独线缆通过设置于机壳中间部300的左侧壁部319的凹部320而被引导到壳体101的内部。此外,在左侧壁部319形成有从下端切口形成的两个缺口部321。
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机壳中间部110同样地,机壳中间部300的左侧壁部319成型成如下形状:以越是打印机的高度方向的下方越位于外侧、即越是打印机的高度方向的下方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越长的方式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略微倾斜。但是,在机壳中间部300中,与机壳中间部110不同,左侧壁部319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不弯曲。
在具有这样的形状的左侧壁部319设置有与设置在右侧壁部301的安装孔116同样形状的安装孔202。进而,内金属板161被压入到这些安装孔202中。另外,安装孔202在上方设置有两处、在下方设置有两处,共计设置四处。此外,同样地还设置有大致圆形的螺钉贯穿插入孔203。
被设置在上方的两个安装孔202与被设置在下方的各安装孔202以不同的朝向设置。因此,被安装于左侧壁部319的内金属板161中被压入到上方的安装孔202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延伸的方向与被压入到下方的安装孔202中的内金属板161不同。更具体而言,被压入到上方的安装孔202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沿图33中的左右方向(壳体101的进深方向)延伸,被压入到下方的安装孔202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沿图33中的上下方向(壳体101的高度方向)延伸。
并且,如图34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的外金属板199被紧固于内金属板161,所述内金属板161被压入到机壳中间部300的左侧壁部319中。
如图34所示,在机壳中间部300的下端被底座框架109支承的状态下,被设置在外金属板199的下端的两个贯穿插入孔210分别被插入到缺口部321中,所述缺口部321被设置在机壳中间部300的左侧壁部319的下端。由此,外金属板199的下端被壳体101从下方支承。此外,被设置在外金属板199的各紧固部205的突出部207被贯穿插入到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中。由于被设置在左侧壁部319的安装孔202中的内侧孔部121与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重合,因此,这样地被插入到长孔166中的突出部207还被插入到内侧孔部121中而贯通机壳中间部300的左侧壁部319。
此外,在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199被紧固的状态下,外金属板199未到达左侧壁部319的凹部320。因此,凹部320不会被外金属板199覆盖,在将墨水供给管196及单独线缆导入到壳体101内时,外金属板199不会碍事。
如图35所示,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箱体191与外金属板199通过从箱体191的内侧贯穿插入的多个螺钉被紧固。此外,在箱体191的内表面固定有支承机构195。将支承机构195的上端固定于箱体191的螺钉220贯通箱体191而与设置于外金属板199的凸台部208螺合。因此,将支承机构195的上端部固定于箱体191的螺钉220不仅将箱体191与支承机构195固定,还将箱体191与外金属板199固定。
此外,在箱体191的与支承机构195的下端部对置的部分开设有孔,外金属板199的螺钉固定部209从该部分露出。支承机构195的下端部通过螺钉被紧固于该螺钉固定部209。
在箱体191的侧壁形成部件193的不与支承机构195重合的部分形成有缺口孔212。外金属板199和内金属板161被配设成,分别形成于它们的螺钉孔206、162与缺口孔212重合,外金属板199和内金属板161通过从外金属板199侧贯穿插入到各螺钉孔206、162中的螺钉221被紧固。因此,将箱体191和壳体101紧固的螺钉221的头部成为通过设置于箱体191的缺口孔212而露出的状态。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上述(1)、(2)和(4)~(8)同样的作用效果。
(其它实施方式)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变更。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01的扫描部108与外金属板160之间设置间隙,但也可以使外金属板160与扫描部108的壁面抵接而不设置间隙。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上述(1)~(8)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设置在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外金属板160、304的下端的贯穿插入部178、316的数量适当地变更。此外,也可以将设置在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外金属板199的下端的贯穿插入部210的数量适当地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外金属板199的下端设置贯穿插入部210,并将该贯穿插入部210从上方插入到壳体101中,但不一定需要设置贯穿插入部210。即使不设置贯穿插入部210,也能够得到上述(1)~(7)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不与被安装于箱体191的内表面的支承机构195重合的部分形成缺口孔212,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199配设成,分别形成于它们的螺钉孔162、206与缺口孔212重合。也可以代替这样的结构而在缺口孔212和螺钉孔162、206不重合的位置配设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199。此外,也可以省略缺口孔212。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上述(1)~(6)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外金属板160、304的下端设置贯穿插入部178、316,并将该贯穿插入部178、316从上方插入到壳体101中,但不一定需要设置贯穿插入部178、316。即使不设置贯穿插入部178、316,也能够得到上述(1)~(5)的效果。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不与被安装于箱体141的内表面的支承机构153重合的部分形成缺口孔129,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160配设成,分别形成于它们上的螺钉孔162、172与缺口孔129重合。也可以代替这样的结构而在缺口孔129和螺钉孔162、172不重合的位置配设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160。此外,也可以省略缺口孔129。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上述(1)~(4)的效果。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不与被安装于箱体141的内表面的支承机构153重合的部分形成缺口孔129,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304配设成,分别形成于它们上的螺钉孔162、310与缺口孔129重合。也可以代替这样的结构而在缺口孔129和螺钉孔162、310不重合的位置配设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304。此外,也可以省略缺口孔129。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上述(1)、(2)和(4)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机壳中间部110、300的右侧壁部111、301具备四个供内金属板161压入的安装孔116的结构,但可以适当地变更安装孔116的数量。另外,在具备两个以上安装孔116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将其中的至少一个安装成长孔166延伸的方向与其它的内金属板161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机壳中间部110、300的左侧壁部112、319具备四个供内金属板161压入的安装孔202的结构,但可以适当地变更安装孔202的数量。另外,在具备两个以上安装孔202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将其中的至少一个安装成长孔166延伸的方向与其它的内金属板161不同。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将被压入到壳体101的侧面的上方的安装孔116、202中的内金属板161安装成长孔166延伸的方向与被压入到下方的安装孔116、202中的内金属板161不同。相对于此,也可以将被压入到上方的安装孔116、202中的内金属板161安装成长孔166延伸的方向与被压入到下方的安装孔116、202中的内金属板161相同。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上述(1)和(2)的效果。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被压入到壳体101的左侧面的上方的安装孔202中的内金属板161安装成长孔166延伸的方向与被压入到下方的安装孔202中的内金属板161不同。相对于此,也可以将被压入到上方的安装孔202中的内金属板161安装成长孔166延伸的方向与被压入到下方的安装孔202中的内金属板161相同。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上述(1)~(3)的效果。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内金属板161以如下方式安装于壳体101:使得被压入到壳体101的右侧面的上方的安装孔116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延伸的方向与设置在下方的安装孔116之间的纵孔126延伸的方向不同。相对于此,也可以这样:将内金属板161安装成被压入到上方的安装孔116中的内金属板161的长孔166延伸的方向与纵孔126延伸的方向相同。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上述(1)和(2)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内金属板161压入到设置于树脂制壳体101的壁面的安装孔116、202中,但也可以按压入以外的方法进行固定。例如,也可以通过使内金属板161粘接于壳体101的外表面等方法进行固定。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上述(1)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螺钉从外金属板侧贯穿插入而将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紧固,但也可以将螺钉从内金属板161侧贯穿插入而将内金属板161和外金属板紧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内金属板161安装于壳体101的内表面而将外金属板安装于箱体141的外表面,但也可以将内金属板161安装于壳体101的外表面、将外金属板安装于箱体141的内表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液体容纳单元140、190安装于壳体101的两侧面的结构,但也可以仅具备液体容纳单元140、190中的任一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操作面板104的标记朝向的方向与设置有排出口105的方向相同的记录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这些方向也可以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操作面板104的标记朝向的方向作为打印机和壳体101的正面,但也可以将设置有操作面板104的一侧作为打印机和壳体101的正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电源软线214连接于壳体101的插入口215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USB(通用串行总线)线缆、LAN(局域网)线缆、存储卡等连接于插入口21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海绵219安装于被安装于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上的外金属板160的上端以将壳体101与箱体141的间隙堵塞,但例如也可以将海绵219安装于外金属板160的前端等将海绵219安装于外金属板160的其它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海绵219安装于外金属板160的上端以将壳体101与箱体141的间隙堵塞,但也可以这样:将海绵219安装于外金属板199,所述外金属板199被安装于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将壳体101与箱体191的间隙堵塞。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海绵作为密封部件夹在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与壳体101之间的示例,但也可以夹入橡胶等其它部件作为密封部件。此外,也可以不一定设置这样的密封部件。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相对于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不倾斜地安装于壳体101的右侧面,但也可以相对于打印机的进深方向倾斜地安装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即,将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在相对于打印机的进深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安装于壳体101,使得越靠近打印机的进深方向的近前侧,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箱体141的与壳体101对置的外表面越位于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另外,通过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改变外金属板304的紧固部307、308的相对于外金属板304的突出程度,从而能够实现这样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相对于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不倾斜地安装于壳体101的左侧面,但也可以相对于打印机的进深方向倾斜地安装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即,将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在相对于打印机的进深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安装于壳体101,使得越靠近打印机的进深方向的近前侧,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箱体191的与壳体101对置的外表面越位于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内侧。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壳体101的两侧面成形成以如下方式略微弯曲的形状: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越是近前侧和里侧,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越短,即中央部分在打印机的宽度方向上向外侧突出。也可以代替这样的结构而成型成使壳体101的两侧面的至少一方不弯曲。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的箱体191以沿着左侧壁部112、319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倾斜的状态安装于壳体101。也可以代替这样的结构而将箱体191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不倾斜地安装于壳体10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的箱体141以沿着右侧壁部111、301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倾斜的状态安装于壳体101。也可以代替这样的结构而将箱体141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不倾斜地安装于壳体10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壳体101的两侧面成型成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倾斜的形状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这样:壳体101的任一方的侧面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不倾斜。此外,也可以这样:壳体101的两侧面相对于打印机的高度方向不倾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和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双方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位于比壳体101的最近前侧的部分靠里侧,也可以仅任一方位于里侧。此外,也可以这样: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和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双方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比壳体101的最近前侧的部分向近前侧突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备大致长方体状的箱体141、191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36所示地具备弯曲的形状的箱体1410。另外,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36所示地使箱体1410比壳体101的弯曲的侧面弯曲。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未位于比插入口215靠里侧的方式将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安装在壳体101的左侧面,但也可以将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0安装成位于比插入口215靠里侧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插入口215设置在打印机的背面的左侧面侧的端部,但插入口215的配设位置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在打印机的背面的右侧面侧的端部。另外,在将插入口215设置在打印机的背面的右侧面侧的端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打印机的进深方向上,将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0以未位于比插入口215靠里侧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0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越是打印机的进深方向的里侧、打印机的宽度越大的示例,但无需一定具备这样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录装置也可以是喷射或排出墨水以外的其它液体以进行记录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也可以是喷射出以分散或溶解的方式含有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和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的电极材料及色料(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状体以进行记录的液状体喷射装置。此外,可以是喷射凝胶(例如物理凝胶)等流状体的流状体喷射装置。
不限于利用螺钉131将被安装于箱体141的外金属板160和被安装于壳体101的内金属板161紧固的结构,也可以这样:在壳体101和箱体141中的任一方的由树脂形成的壁面上设置金属板,以隔着该金属板将箱体141安装于壳体101的方式将箱体141和壳体101紧固。
标号说明
100:记录单元;101:壳体;102:液体喷射头(记录部);103:滑架;104:操作面板;105:排出口;106:排纸盘;107:供纸盒;108:扫描部;109:底座框架;110:机壳中间部;111:右侧壁部;112:左侧壁部;113:顶部;114:凹部;115A、115B:缺口部;116:安装孔;116A:安装孔;117:第一安装孔;118:第二安装孔;119:上方孔部;120:下方孔部;121:内侧孔部;122:安装孔部;123:外侧孔部;124:台阶;125:螺钉贯穿插入孔;126:纵孔;127:支承孔;128:螺钉;129:缺口孔;130:避让孔;131:螺钉;140:第一液体容纳单元;141:箱体;142:底形成部件;143:侧壁形成部件;144:盖体;150:液体容纳体;150A:第一液体容纳体;150B:第二液体容纳体;150C:第三液体容纳体;151:墨囊;152:把手部;153:支承机构;154:墨水供给管;155:夹紧件;156:管贯穿插入孔;157:单独线缆;158:中继基板;159:综合线缆;160:外金属板(第二金属板部件);161:内金属板(第一金属板部件);162:螺钉孔;163:顶板部;163A:窄幅部;163B:宽幅部;164:第一保持部;165:第二保持部;166:长孔;167:上方板部;168:下方板部;169:紧固部;169A:第一紧固部;169B:第二紧固部;170:紧固部;170A:第三紧固部;170B:第四紧固部;171:基准面;172:螺钉孔;173:基准面;174、175:突出部;176:凸台部;177:螺钉固定部;178:贯穿插入部;179:缺口;180:孔部;190:第二液体容纳单元;191:箱体;192:底形成部件;193:侧壁形成部件;194:盖体;195:支承机构;196:墨水供给管;197:夹紧件;198:管贯穿插入孔;199:外金属板(第二金属板部件);200:凹部;201A、201B:缺口部;202:安装孔;203:螺钉贯穿插入孔;204:罩部件;205:紧固部;206:螺钉孔;207:突出部;208:凸台部;209:螺钉固定部;210:贯穿插入部;211:孔部;212:缺口孔;213:避让孔;214:电源软线;215:插入口;216:载置盘;217:送纸部;218:装饰板;219:海绵;220:螺钉;221:螺钉;300:机壳中间部;301:右侧壁部;302:凹部;303:缺口部;304:外金属板(第二金属板部件);305:上方板部;306:下方板部;307:下方侧紧固部;308:上方侧紧固部;309:基准面;310:螺钉孔;311:突出部;312:基准面;313:突出部;314:凸台部;315:螺钉固定部;316:贯穿插入部;317:缺口;318:孔部;319:左侧壁部;320:凹部;321:缺口部;322:螺钉;1410:箱体。

Claims (8)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部,其喷射液体以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
壳体,其容纳上述记录部;
液体容纳体,其容纳待提供至上述记录部的液体;和
箱体,其存放上述液体容纳体,
在上述壳体的由树脂形成的壁面上安装有第一金属部件,另一方面,在上述箱体的由树脂形成的壁面上安装有第二金属部件,
在上述箱体上形成有开口,
上述第一金属部件和上述第二金属部件被配设成,在上述第一金属部件和上述第二金属部件上分别形成的螺钉孔与上述开口重合,上述第一金属部件和上述第二金属部件通过从上述第二金属部件侧贯穿插入到各螺钉孔中的螺钉被紧固,
在上述第一金属部件上形成有纵向的长度和横向的长度不同的长孔,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二金属部件上形成有多个突出部,上述多个突出部具有与上述长孔对应的形状并被贯穿插入于上述长孔中,
被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多个上述第一金属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以上述长孔延伸的方向与其它第一金属部件不同的方式被安装成与其它第一金属部件不同的朝向,
在被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多个第一金属部件的长孔中分别贯穿插入有被设置于第二金属部件的多个突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金属部件被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内表面,上述第二金属部件被安装于上述箱体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金属部件被压入到安装孔中,上述安装孔被设置在上述壳体的由树脂形成的壁面上。
4.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部,其喷射液体以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
壳体,其容纳上述记录部;
液体容纳体,其容纳待提供至上述记录部的液体;和
箱体,其存放上述液体容纳体,
在上述壳体的由树脂形成的壁面上安装有第一金属部件,另一方面,在上述箱体的由树脂形成的壁面上安装有第二金属部件,
在上述箱体上形成有开口,
上述第一金属部件和上述第二金属部件被配设成,在上述第一金属部件和上述第二金属部件上分别形成的螺钉孔与上述开口重合,上述第一金属部件和上述第二金属部件通过从上述第二金属部件侧贯穿插入到各螺钉孔中的螺钉被紧固,
在上述箱体的内表面安装有能够拆装上述液体容纳体的液体容纳体保持部,
上述开口形成在不与上述液体保持部重合的位置。
5.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部,其喷射液体以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
壳体,其容纳上述记录部;
液体容纳体,其容纳待提供至上述记录部的液体;和
箱体,其存放上述液体容纳体,
在上述壳体的由树脂形成的壁面上安装有第一金属部件,另一方面,在上述箱体的由树脂形成的壁面上安装有第二金属部件,
在上述箱体上形成有开口,
上述第一金属部件和上述第二金属部件被配设成,在上述第一金属部件和上述第二金属部件上分别形成的螺钉孔与上述开口重合,上述第一金属部件和上述第二金属部件通过从上述第二金属部件侧贯穿插入到各螺钉孔中的螺钉被紧固,
上述第二金属部件被安装于上述箱体的外表面,该第二金属部件的下端的至少一部分从上方被插入到上述壳体中而被上述壳体从下方支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
在上述壳体上设置有扫描部,上述扫描部容纳扫描仪,
被安装于上述箱体的外表面的上述第二金属部件与上述扫描部对置,在上述第二金属部件与上述扫描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
通过紧固上述第一金属部件和上述第二金属部件,在上述壳体和上述箱体中的至少一方被夹住的状态下上述箱体被安装于上述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第二金属部件由上部侧金属部件和下部侧金属部件构成。
CN201580013676.7A 2014-03-14 2015-03-09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61031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2604 2014-03-14
JP2014052604 2014-03-14
PCT/JP2015/001279 WO2015136915A1 (ja) 2014-03-14 2015-03-09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3110A CN106103110A (zh) 2016-11-09
CN106103110B true CN106103110B (zh) 2017-12-08

Family

ID=54071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3676.7A Active CN106103110B (zh) 2014-03-14 2015-03-09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96185B2 (zh)
JP (1) JP6179664B2 (zh)
CN (1) CN106103110B (zh)
WO (1) WO20151369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82560B2 (ja) 2016-05-26 2020-11-1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11292262B2 (en) 2018-07-13 2022-04-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suppli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3787A (zh) * 2003-12-04 2005-06-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头和喷墨打印机
CN1649737A (zh) * 2002-03-21 2005-08-03 Aps工程有限公司 尤其是可应用于付款终端的热打印机构
CN102218916A (zh) * 2010-03-26 2011-10-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6311Y2 (ja) * 1989-12-14 1997-08-27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防滴ネジ受け構造
JP3511726B2 (ja) * 1995-03-30 2004-03-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押出材の部品取付部構造
JP4139138B2 (ja) * 2002-05-28 2008-08-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部材間のねじ止め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008051B2 (en) * 2002-10-10 2006-03-07 Akermalm Per G Expanded ink supply system for ink jet printers
JP2009202346A (ja) 2008-02-26 2009-09-10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プリンタシステムおよび外部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13176943A (ja) * 2012-02-29 2013-09-0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RU2018105185A (ru) 2012-08-10 2019-02-25 Сейко Эпсон Корпорейшн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жидкости, потребляющее жидкость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жидкости и блок контейнеров для жидкости
JP6127406B2 (ja) * 2012-08-10 2017-05-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液体消費装置
JP6287162B2 (ja) * 2013-12-18 2018-03-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複合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9737A (zh) * 2002-03-21 2005-08-03 Aps工程有限公司 尤其是可应用于付款终端的热打印机构
CN1623787A (zh) * 2003-12-04 2005-06-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头和喷墨打印机
CN102218916A (zh) * 2010-03-26 2011-10-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96185B2 (en) 2017-10-24
CN106103110A (zh) 2016-11-09
JPWO2015136915A1 (ja) 2017-04-06
WO2015136915A1 (ja) 2015-09-17
US20170100939A1 (en) 2017-04-13
JP6179664B2 (ja) 2017-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1211C (zh) 墨盒及墨盒座
CN108237780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7891670B (zh) 液体供给单元
KR100518197B1 (ko)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기록 장치
CN101146437B (zh) 电子部件安装机及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CN106103110B (zh) 记录装置
JP6540405B2 (ja) システム
TW201518118A (zh) 液體收容容器、容器夾持具、及液體消耗裝置
CN106427220A (zh) 打印装置
US9278538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60339725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7405925B (zh) 印刷装置
CN107428171A (zh) 印刷装置
US20130308986A1 (en) Toner container
CN107405926A (zh)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US10675871B2 (en) Head unit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94595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tachable unit for use therewith
CN103037124B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9471099B2 (en) Contai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305650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20138533A (ja) 記録装置
CN207403382U (zh) 墨盒
JP20211776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9926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20130162721A1 (en) Liquid supplying unit provided with circuit substr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