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9941B -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9941B
CN106069941B CN201610513860.4A CN201610513860A CN106069941B CN 106069941 B CN106069941 B CN 106069941B CN 201610513860 A CN201610513860 A CN 201610513860A CN 106069941 B CN106069941 B CN 1060699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formula
fishy odor
water
quick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138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9941A (zh
Inventor
张友胜
陈彬
张业辉
汪婧瑜
刘学铭
程镜蓉
陈智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riculture and Agri Food Research Institute GAAS
Original Assignee
Sericulture and Agri Food Research Institute GA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riculture and Agri Food Research Institute GAAS filed Critical Sericulture and Agri Food Research Institute GAAS
Priority to CN20161051386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699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69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9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9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9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02A40/818Alternative feeds for fish, e.g. in aquacult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鱼养殖领域,公开了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配方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藤茶提取物29.00~31.00%、茶叶提取物29.00~31.00%、紫苏提取物29.00~31.00%、食盐9.00~10.00%。上述配方应用于快速去除鱼腥味,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在养殖鱼上市销售前或加工处理前的4‑5天,将养殖鱼移至暂养池中;根据暂养池中水的重量,投加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使配方溶解在水中形成质量百分比为2~3%的溶液,让养殖鱼在暂养池自主吸食溶解在水中的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养殖鱼移至暂养池后,暂养池中不再投放任何饲料。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鱼类养殖面积的扩大,技术的不断进步,鱼类生长速度也越来越快,但鱼的味道较野生鱼也差了不少,其中鱼腥味物质的增多是品质下降的一个明显特点。目前,对待鱼腥味物质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去腥方法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该配方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
优选地,该配方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
所述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提取物中,以总黄酮计,质量百分含量≥40%,且其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单体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例为10~12:1;所述茶叶提取物中,以茶多酚计,质量百分含量≥90.0%;所述紫苏提取物,以紫苏醛计,质量百分含量≥10.0%;所述食盐,为食用盐。
上述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称取藤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紫苏提取物和食盐,置于调配罐中,搅拌均匀,复合铝袋包装或罐装后即得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产品。
上述配方在快速去除鱼腥味中的应用。
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在养殖鱼上市销售前或加工处理前的4-5天,将养殖鱼移至暂养池中;根据暂养池中水的重量,投加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使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溶解在水中形成质量百分比为2~3%的溶液,让养殖鱼在暂养池自主吸食溶解在水中的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养殖鱼移至暂养池后,暂养池中不再投放任何饲料。
所述暂养池为一个水泥池或多个水泥池串联一起使用,每个水泥池的长为3~20m,宽为1~5m,高为1~3m;所述暂养池中的水是循环流动的。
所述暂养池为一个水泥池时,在池外用管道连接水泥池的两端,管道中间加循环泵,启动循环泵,水在暂养池内外循环流动。
所述暂养池为多个水泥池串联一起使用时,多个水泥池之间用管道依次相连的,管道的端口设置在水泥池的侧面底部,将第一个水泥池和最后一个水泥池在池外用管道和水泵连接,启动水泵,将最后一个水泥池的水泵到第一个水泥池,水泥池中的水在多个水泥池中循环流动。
本发明的原理是:
藤茶提取物:藤茶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类茶植物,植物分类学上属于葡萄科蛇葡萄属中显齿蛇葡萄植物种,各地俗称很多,如广东广西又称“白茶”、“白茶饼”、“溪黄草茶”,湖南张家界又称为“茅岩霉茶”。专著《藤茶学》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张友胜等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公开号CN 1288747A、CN 1288892A等已经公开了该提取物具有治疗肝炎、保肝护肝、抗菌消炎、镇痛、降血脂、祛痰和增强免疫系统免疫力的作用以及通过溶剂提取、超声提取、色谱分离等方法提取分离二氢杨梅素及其组合物的方法。专利号ZL20041002778204已经公开了该提取物通过微波法进行提取的方法。专利号ZL2004100516327已经公开了该提取物可以用作天然果蔬及果蔬制品护色剂的用途。系列研究证明,藤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为提取物中的两个主要单体成分。二氢杨梅素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①二氢杨梅素能明显抑制油脂中丙二醛(MDA,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最终产物,能够引起种子膜系统的严重损伤)的生成,且随纯度增加抗氧化作用增强;对动物油和植物油均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②二氢杨梅素对超氧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和脂过氧自由基ROO·具有很强的清除率,同时抑制亚油酸过氧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也非常高,是一个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③二氢杨梅素对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二氢杨梅素可以加速乙醛迅速分解为无毒物质,降低对种子细胞的损害。另外,有实验表明,当藤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超过40%且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百分含量比例为10~12:1之间时,对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最强。
藤茶提取物在本专利中的直接原理为,鱼吸收其中的活性成分进入鱼体,一方面起着杀菌作用,将鱼体内外的微生物杀灭,改善鱼体肠道微生物菌群,阻碍新的腥味物质产生;二是与原有的贮藏在鱼体内或粘附在鱼体内外的腥味物质络合,使之变成无味物质或其它非腥味物质,从而达到清除腥味物质的目的;三是促进鱼体代谢循环,增加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TP酶活性,提高鱼体内循环速度,增加鱼的鲜度。
茶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杀菌、保鲜、抗氧化性,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致癌物引起的突变等活性,而且还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等。鱼吸收茶叶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进入鱼体,一方面起着杀菌作用,将鱼体内外的微生物杀灭,改善鱼体肠道微生物菌群,阻碍新的腥味物质产生;二增加鱼的免疫力、提高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TP酶活性,提高鱼体内循环速度,减少腥味物质产生。
紫苏提取物:主要成分为紫苏醛、柠檬烯及多种多酚类活性成分。研究证明,紫苏提取物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作用;抑菌作用以及对蛋白质合成酶具有抑止作用。本配方中紫苏提取物的作用主要为杀菌、抑止腥味物质产生以及利用其芳香气味物质与腥味物质络合,以此减少鱼体中腥味物质含量。
食盐:食盐有较强的杀虫灭菌作用,是防治多种鱼病的常用药物,特别是防治细菌、真菌、多种寄生虫引起的鱼病,有显著的效果。本配方中利用其的主要作用是杀虫灭菌。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配方产品原料系天然植物提取物,无任何毒性,价格低,直接投放在养殖鱼上市销售或加工处理前的暂养池中,工艺方便、简单且无环境污染。
(2)本发明配方去腥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水泵为成都新为诚科技公司生产的型号为ASP3820小型水泵,流量为1.5吨/小时。
以下实施例所使用的各原料来源如下:
1、藤茶提取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得到:采用藤茶的新鲜茎叶,在温度35~45℃条件下干燥后得到藤茶干燥原料;将藤茶干燥原料采用乙醇提取法得到藤茶提取液,再经喷雾干燥法得到藤茶提取物;所述乙醇提取法中藤茶干燥原料与乙醇的质量比例为1:10~12,乙醇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85~95%。所得藤茶提取物中,以总黄酮计,质量百分含量≥40%,且其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单体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例为10~12:1。
2、茶叶提取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得到:采用红茶或乌龙茶作为原料,乙醇浸提2次,合并提取液;浓缩提取液至原体积的30%后,加入等体积的氯仿萃取2次去掉杂质;将氯仿萃取后余下的水相又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20min,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酸乙酯后喷雾干燥余下的水相即得茶叶提取物;所述乙醇浸提使用的乙醇浓度为70~80%,原料与乙醇的质量比例为1:10~12,浸提温度80~85℃,浸提时间为1小时。所得茶叶提取物中,以茶多酚计,质量百分含量≥90.0%。
3、紫苏提取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紫苏的新鲜茎叶或干燥原料投入提取罐中,加6~8倍的水,在温度为75~80℃的真空提取罐中提取1.5小时,过滤去滤渣,再经喷雾干燥法得到紫苏提取物。
4、食盐为市售食盐。
实施例1:称取30公斤藤茶提取物、30公斤茶叶提取物、30公斤紫苏提取物和10公斤食盐,置于调配罐中,搅拌均匀,复合铝袋包装或罐装后即得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产品。
实施例2:称取31公斤藤茶提取物、29公斤茶叶提取物、31公斤紫苏提取物和9公斤食盐,置于调配罐中,搅拌均匀,复合铝袋包装或罐装后即得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产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使用的暂养池为2个长×宽×高分别为5×2×2m的水泥池,水泥池之间以管道相连,管道的端口设置在水泥池的侧面底部。
在室温为25℃的夏季,接通来自地下深水井的井水管道,将暂养池水面灌至1m深,打开安放在第二个水泥池上面的水泵,使第二个水泥池中的水泵入第一个水泥池,水又从第一个水泥池的底部流入第二个水泥池,以此保持二个水泥池水深保持1m和流动(2个水泥池中水的总质量为20,000kg)。
取预先准备的500条重量为1~1.5kg/条的腥味明显的罗非鱼分别放入上述2个水泥池中,每个水泥池放养250条;同时用暂养池中的水将40公斤实施例1制备的产品溶解(水中配方产品的质量百分比为2.0%),倒入暂养池中;实验过程中同时设不加实施例1制备的产品的对照组CK。
72小时后,分别取喂饲配方产品的罗非鱼和对照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典型腥味物质成分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含量表示,检测方法依照“王国超.罗非鱼腥味特征成分检测及脱除方法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中的微波蒸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具体结果如表1:
表1添加配方产品后罗非鱼中腥味物质含量(μg/kg)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使用的暂养池为2个长×宽×高分别为5×2×2m的水泥池,水泥池之间以管道相连,管道的端口设置在水泥池的侧面底部。
在室温为10℃的冬季,接通自来水管道,将暂养池水面灌至0.5m深(2个暂养池中水的总质量为10,000kg),打开安放在第二个水泥池上面的水泵,使第二个水泥池中的水泵入第一个水泥池,水又从第一个水泥池的底部流入第二个水泥池,以此保持二个水泥池水深保持0.5m和流动。
取预先准备的600条重量为0.75~1.0kg/条的腥味明显的罗非鱼分别放入上述2个水泥池中,每个水泥池放养300条;同时将25公斤实施例2制备的产品用暂养池中的水溶解并直接倒入暂养池中(水中配方产品的质量百分比为2.0%)。实验过程中同时设不加实施例2制备的产品的对照组CK。
96小时后,分别取喂饲配方产品的罗非鱼和对照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典型腥味物质成分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含量表示,检测方法依照“王国超.罗非鱼腥味特征成分检测及脱除方法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中的微波蒸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具体结果如表2:
表2添加配方产品后罗非鱼中腥味物质含量(μg/kg)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是通过投喂给暂养池中的养殖鱼来达到快速去除鱼腥味的;该配方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
藤茶提取物 29.00~31.00%
茶叶提取物 29.00~31.00%
紫苏提取物 29.00~31.00%
食盐 9.00~10.00%
所述藤茶提取物中,以总黄酮计,质量百分含量≥40%,且其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单体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例为10~12:1;所述茶叶提取物中,以茶多酚计,质量百分含量≥90.0%;所述紫苏提取物,以紫苏醛计,质量百分含量≥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其特征在于:该配方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
藤茶提取物 30.00 %
茶叶提取物 30.00%
紫苏提取物 30.00%
食盐 1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盐,为食用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称取藤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紫苏提取物和食盐,置于调配罐中,搅拌均匀,复合铝袋包装或罐装后即得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方在快速去除鱼腥味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在养殖鱼上市销售前或加工处理前的4-5天,将养殖鱼移至暂养池中;根据暂养池中水的重量,投加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使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溶解在水中形成质量百分比为2~3%的溶液,让养殖鱼在暂养池自主吸食溶解在水中的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养殖鱼移至暂养池后,暂养池中不再投放任何饲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养池为一个水泥池或多个水泥池串联一起使用,每个水泥池的长为3~20m,宽为1~5m,高为1~3m;所述暂养池中的水是循环流动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养池为一个水泥池时,在池外用管道连接水泥池的两端,管道中间加循环泵,启动循环泵,水在暂养池内外循环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养池为多个水泥池串联一起使用时,多个水泥池之间用管道依次相连的,管道的端口设置在水泥池的侧面底部,将第一个水泥池和最后一个水泥池在池外用管道和水泵连接,启动水泵,将最后一个水泥池的水泵到第一个水泥池,水泥池中的水在多个水泥池中循环流动。
CN201610513860.4A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60699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3860.4A CN106069941B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3860.4A CN106069941B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9941A CN106069941A (zh) 2016-11-09
CN106069941B true CN106069941B (zh) 2019-02-12

Family

ID=57211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13860.4A Active CN106069941B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699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6918A (zh) * 2018-10-31 2019-03-22 朱荣进 一种池塘养殖鱼的净化增鲜方法
CN112690232A (zh) * 2019-12-06 2021-04-23 海南勤富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罗非鱼的工厂化养殖方法及其工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90217U (zh) * 2012-10-30 2013-04-24 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高位暂养池和低位暂养池的整体结构
CN103948072A (zh) * 2014-04-23 2014-07-30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紫苏降低温室养殖甲鱼腥味的加工方法
CN104304830A (zh) * 2014-11-18 2015-01-2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去除淡水鱼土腥味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
CN204217679U (zh) * 2014-11-04 2015-03-25 中港(福建)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级效果的塘鱼暂养装置
CN104782547A (zh) * 2015-04-24 2015-07-22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渔用电化水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应用
CN104839065A (zh) * 2015-05-29 2015-08-19 广西金海环岛渔业有限公司 红鱼的养殖方法
CN204860607U (zh) * 2015-08-27 2015-12-16 嘉鱼县三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鱼类生产的暂养池
CN105707202A (zh) * 2016-01-29 2016-06-2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鱼干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90217U (zh) * 2012-10-30 2013-04-24 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高位暂养池和低位暂养池的整体结构
CN103948072A (zh) * 2014-04-23 2014-07-30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紫苏降低温室养殖甲鱼腥味的加工方法
CN204217679U (zh) * 2014-11-04 2015-03-25 中港(福建)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级效果的塘鱼暂养装置
CN104304830A (zh) * 2014-11-18 2015-01-2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去除淡水鱼土腥味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
CN104782547A (zh) * 2015-04-24 2015-07-22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渔用电化水用于去除鲜活淡水鱼腥味的应用
CN104839065A (zh) * 2015-05-29 2015-08-19 广西金海环岛渔业有限公司 红鱼的养殖方法
CN204860607U (zh) * 2015-08-27 2015-12-16 嘉鱼县三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鱼类生产的暂养池
CN105707202A (zh) * 2016-01-29 2016-06-2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鱼干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9941A (zh)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8263B (zh) 一种用于保鲜的全天然精油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JP5269160B2 (ja) 生理活性液状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768621B (zh) 一种从沙棘果泥中制备沙棘酵素的方法
CN105707202A (zh) 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鱼干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1463979B1 (ko) 꾸지뽕나무의 열매, 잎, 줄기와 신선초를 이용한 발효음료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799424B1 (ko) 황기 발효산물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CN108024988A (zh) 改良的从微藻类产生岩藻黄质和/或多糖的方法
JP4074652B1 (ja) カテキ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CN112940864A (zh) 一种可应用于肉制品保鲜的微胶囊缓释木姜子精油
CN106069941B (zh)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1276789B1 (ko) 발효 오일 및 그 발효오일을 포함하는 건강기능식품
KR101205680B1 (ko) 식품의 선도유지용 항산화제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의 제조방법으로 제조된 항산화제 조성물
CN106036232B (zh) 藤茶提取物在快速去除鱼腥味中的应用
CN105285881A (zh) 一种抗氧化鲍鱼调味拌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465493B2 (ja) 耐熱性好酸性菌の増殖抑制剤、耐熱性好酸性菌の増殖抑制方法、及び容器詰め酸性飲食品の製造方法
KR101760184B1 (ko) 곰팡이 균사체 접종에 의해 글리세올린 함량이 증가된 콩의 제조 방법
CN114149864A (zh) 超声辅助微切助剂提高皇帝柑精油提取率的方法及用途
CN102613349B (zh) 一种银杏大蒜黄茶复合颗粒饮料
CN106701322B (zh) 一种发酵诺尼果种子精油的提取方法
CN105105103A (zh) 一种裂盖马鞍菌子实体粗多糖及其深加工产品的生产方法
CN105661371B (zh) 一种蓝莓香酒糟鱼的生产方法
KR20150037774A (ko) 항산화 효능이 증가된 정향의 제조방법
KR101735666B1 (ko) 동충하초 식용유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000200A (zh) 一种多功能刺梨果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047968A (ko) 황칠을 이용한 청국장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