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8187B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8187B
CN106068187B CN201580012309.5A CN201580012309A CN106068187B CN 106068187 B CN106068187 B CN 106068187B CN 201580012309 A CN201580012309 A CN 201580012309A CN 106068187 B CN106068187 B CN 1060681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ontrol unit
connecting portion
cab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23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8187A (zh
Inventor
宫本祐二
岩谷聪
下村正树
奥野德次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068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8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8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8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005Cable or belt constructions for driving print, type or paper-carriages, e.g. attachment, tensio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在装置主体的外部具有墨水收容部的结构中,同时实现维护性的提高和装置的性能下降抑制。记录装置具有:记录头,其能够对介质喷射液体;控制部,其控制记录头;壳体,其覆盖具有记录头和控制部的构造体;外壳,其被安装于壳体的外侧并容纳液体收容体和电子部件,该液体收容体收容液体,该电子部件保存液体收容体的信息;管,其将液体从液体收容体引导至壳体的内部;以及电气布线,其将控制部与电子部件电连接,电气部件包括以下部分:连接部,其连接线缆;控制部侧线缆,其相对于连接部构成控制部侧的布线;以及电子部件侧线缆,其相对于连接部构成电子部件侧的布线,控制部侧线缆和电子部件侧线缆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能够在连接部处进行连接和分离。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下,以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喷墨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在喷墨打印机中,如专利文献1所示,有时在装置主体的外部设置外部墨水供给装置,能够实现墨水可收容量的增大化。外部墨水供给装置具备的墨水袋与打印机主体通过墨水供给管相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23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有时在墨水收容部(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例子中是外部墨水供给装置)中针对墨水的每个颜色设置有墨水收容体(墨水袋),构成为能够针对每个墨水收容体进行更换,并且在每个墨水收容体中针对每个墨水袋设置有保存墨水的类别(颜色、容量)或墨水剩余量等信息的存储介质(电子部件)。在该情况下,打印机的控制部(主基板)与所述存储介质借助线缆而电连接。
但是,在装置主体的外部设置墨水收容部的情况下,还考虑有在构成打印机的外观的壳体的侧面安装墨水收容部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在进行打印机的装置主体的维护等时,需要暂时从壳体卸下墨水收容部。
这时,当上述线缆被布线得没有富余长度时,需要在卸下墨水收容部前将线缆从打印机的控制部(主基板)卸下等,作业需要花费工夫和时间。另一方面,当为了避免这样的维护性恶化而使上述线缆具有富余长度时,伴随线缆长度的增大而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从而不优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伴随线缆长度的增大的噪声的影响是指如线缆从外部拾取噪声的被动的情况和从线缆发出噪声的主动的情况这两个情况。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装置主体的外部具有墨水收容部的结构中,同时实现维护性的提高和装置的性能下降抑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记录头,其能够对介质喷射液体;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记录头;壳体,其覆盖具有所述记录头和所述控制部的构造体;外壳,其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并容纳液体收容体和电子部件,该液体收容体收容所述液体,该电子部件保存所述液体收容体的信息;管,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收容体引导至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及电气布线,其将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电子部件电连接,所述电气部件包括以下部分:连接部,其连接线缆;控制部侧线缆,其相对于所述连接部构成所述控制部侧的布线;以及电子部件侧线缆,其相对于所述连接部构成所述电子部件侧的布线,所述控制部侧线缆和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能够在所述连接部处进行连接和分离,在所述外壳上形成有使所述电气布线通过的开口,所述连接部被设置在所述开口与所述电子部件之间。
根据本方式,将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电子部件电连接的电气布线包含连接部,能够在该连接部处将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或者所述控制部侧线缆分离。由此,即使缩短所述电气布线,也能够容易从所述壳体卸下所述外壳。即,同时实现维护性的提高和装置的性能下降抑制。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记录头,其能够对介质喷射液体;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记录头;壳体,其覆盖具有所述记录头和所述控制部的构造体;外壳,其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并容纳液体收容体和电子部件,该液体收容体收容所述液体,该电子部件保存所述液体收容体的信息;管,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收容体引导至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及电气布线,其将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电子部件电连接,所述电气部件包括以下部分:连接部,其连接线缆;控制部侧线缆,其相对于所述连接部构成所述控制部侧的布线;以及电子部件侧线缆,其相对于所述连接部构成所述电子部件侧的布线,所述控制部侧线缆和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能够在所述连接部处进行连接和分离,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使所述电气布线通过的开口,所述连接部被设置在所述开口与所述控制部之间。
根据本方式,将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电子部件电连接的电气布线包含连接部,能够在该连接部处将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或者所述控制部侧线缆分离。由此,即使缩短所述电气布线,也能够容易从所述壳体卸下所述外壳。即,同时实现维护性的提高和装置的性能下降抑制。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方式中,所述连接部由电路基板构成。
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3方式中,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具有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针对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中的每个所述液体收容体设置有所述电子部件和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所述电路基板能够连接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与一个所述控制部侧线缆,并且,所述电路基板利用一个所述控制部侧线缆对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与所述控制部之间的信息的收发进行中转。
根据本方式,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被连接、即被集中于所述电路基板,借助一个所述控制部侧线缆与所述控制部连接。因此,与将多个所述电子部件分别与所述控制部相连接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线缆长度,能够将噪声的影响抑制在最小的限度。
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4方式中,所述电路基板被固定在所述开口的内侧。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电路基板被固定在所述开口的内侧、即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容易进行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或者所述控制部侧线缆的连接和分离作业。
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4或第5方式中,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以不重叠的方式排列布线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根据本方式,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以不重叠的方式排列布线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因此,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相互不受到噪声的影响,或者能够减轻噪声的影响。
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方式中,所述连接部由连接器构成。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连接部由连接器构成,因此,能够以构造简单方式低成本地构成所述连接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中的电气布线的概要的框图。
图3是示出将第1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容纳黑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的一侧的外壳打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将第1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容纳彩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的一侧的外壳打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3的墨水收容体的安装部周边的放大图。
图6是墨水收容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墨水收容体相对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的安装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容纳黑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的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中的安装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容纳彩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的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中的安装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的开闭罩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黑色墨水的供给路径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彩色墨水的供给路径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黑色墨水从容纳黑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的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向壳体内供给的路径的侧视图。
图14是示出设置于壳体侧面并将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延伸的黑色墨水的墨水管引导至壳体内的开口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中的开口的放大立体图。
图16是第1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构造体的平面图。
图17是示出设置于构造体内的墨水中继部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彩色墨水从容纳彩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的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向壳体内供给的路径的侧视图。
图19是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的开口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20是示出设置于壳体侧面并将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延伸的彩色墨水的多个墨水管引导至壳体内的开口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图20的开口附近的构造体内的彩色墨水的布置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构造体内配置于沿着构造体的宽度方向横穿的框架的下方的彩色墨水的墨水管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3是示出从前方观察设置在构造体内的墨水中继部时的墨水管的布置的图。
图24是第1实施例的从装置前方侧观察传递来自打印机中的墨水收容体的信息的线缆的布置的图。
图25是第1实施例的从装置后方侧观察传递来自打印机中的墨水收容体的信息的线缆的布置的图。
图26是示出构造体中的从汇合基板朝向控制部的线缆的布置的立体图。
图27是第2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8是示出第2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黑色墨水的供给路径的立体图。
图29是示出第2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彩色墨水的供给路径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设置于壳体侧面并将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延伸的黑色墨水的墨水管引导至壳体内的开口的立体图。
图31是图30中的开口的放大立体图。
图32是示出从前方观察设置在构造体内的墨水中继部时的墨水管的布置的图。
图33是示出彩色墨水从容纳彩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的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向壳体内供给的路径的侧视图。
图34是示出设置于壳体侧面并将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延伸的彩色墨水的多个墨水管引导至壳体内的开口的立体图。
图35是示出图34的开口附近的构造体内的彩色墨水的墨水管布置的立体图。
图36是第2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构造体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37是从右侧方观察墨水中继部的立体图。
图38是从前方观察构造体中的滑架的移动区域和墨水中继部的立体图。
图39是第2实施例的从右侧方侧观察传递来自打印机中的墨水收容体的信息的线缆的布置的图。
图40是第2实施例的从左侧方侧观察传递来自打印机中的墨水收容体的信息的线缆的布置的图。
图41是示出墨水中继部内的传递墨水黑色墨水的信息的线缆的布置的说明图。
图42是示出构造体内的线缆的布置的立体图。
图43是示出构造体内的控制部附近的线缆的布置的立体图。
图44是设置于壳体内的保护墨水管的边缘引导件的放大图。
图45是示出壳体内卸下边缘引导件后的状态的框架的连接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各实施例中,对于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标号,且仅在最初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在以后的实施例中省略其结构的说明。
<<<第1实施例>>>
图1是第1实施例的打印机(以下,称作打印机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出打印机10的电气布线的概要的框图,图3是示出将打印机10的容纳黑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的一侧的外壳打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将打印机10的容纳彩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的一侧的外壳打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图3的墨水收容体的安装部周边的放大图。
图6是墨水收容体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墨水收容体相对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的安装部的放大立体图,图8是容纳黑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的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中的安装部的放大立体图,图9是容纳彩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的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中的安装部的放大立体图,图10是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的开闭罩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打印机10的黑色墨水的供给路径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打印机10的彩色墨水的供给路径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黑色墨水从容纳黑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的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向壳体内供给的路径的侧视图,图14是示出设置于壳体侧面并将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延伸的黑色墨水的墨水管引导至壳体内的开口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开口的放大立体图。
图16是打印机10的构造体的平面图,图17是示出设置在构造体内的墨水中继部的立体图,图18是示出彩色墨水从容纳彩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的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向壳体内供给的路径的侧视图,图19是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的开口部附近的放大图,图20是示出设置于壳体侧面并将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延伸的彩色墨水的多个墨水管引导至壳体内的开口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图20的开口附近的构造体内的彩色墨水的墨水管布置的立体图,图22是示出构造体内配置于沿着构造体的宽度方向横穿的框架的下方的彩色墨水的墨水管的状态的截面图,图23是示出从前方观察设置在构造体内的墨水中继部时的墨水管的布置的图,图24是从装置前方侧观察传递来自打印机10中的墨水收容体的信息的线缆的布置的图,图25是从装置后方侧观察传递来自打印机10中的墨水收容体的信息的线缆的布置的图,图26是示出构造体中的从汇合基板朝向控制部的线缆的布置的立体图。
在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中,X方向表示记录头的扫描方向,Y方向表示记录装置的进深方向和纸张运送方向,Z方向表示记录头与纸张之间的距离(间隙)的变化的方向、即装置高度方向。另外,在各个图中,设-Y方向为装置前面侧、+Y方向侧为装置背面侧。
<<<打印机和打印机内的电气布线的概要>>>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概要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打印机10具有装置主体12和作为“外壳”的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该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容纳作为“液体收容体”的墨水收容体14(参照图6),该墨水收容体14收容作为“液体”的墨水。装置主体12具有构造体13(参照图26)和覆盖该构造体13的壳体26(参照图1)。
构造体13具有控制部20和滑架22。滑架22具有记录头24,该记录头24能够对介质喷射墨水。滑架22构成为在装置主体12内即构造体13中能够通过控制部20的控制而在图1的X轴方向上移动。
此外,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设置在壳体26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被安装成能够分别在壳体26的X轴方向的两侧面上装卸。此外,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具有罩19、19。罩19、19构成为能够分别相对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进行开闭(例如,图3、图4)。在将罩19、19相对于该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打开后的状态(参照图3和图4)下,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能够进行外壳内容纳的墨水收容体14的更换。
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中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容纳有收容黑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14。此外,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中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容纳有分别收容品红、青色、黄色各颜色的墨水的多个墨水收容体14。
在各颜色(黑色、品红、青色、黄色)的墨水收容体14中安装有作为“电子部件”的CSIC基板28(参照图7)。CSIC基板28具有存储元件并保存墨水收容体14的信息,该存储元件存储墨水收容体14内收容的墨水的种类、墨水的剩余量等信息。
如图2所示,在将各颜色(黑色、品红、青色、黄色)的墨水收容体14分别容纳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中的状态下,对应于各颜色(黑色、品红、青色、黄色)的CSIC基板28经由后述的安装部50的连接部50a(参照图8)与控制部20电连接。
在此,对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电气布线29进行说明。电气布线29构成为具有:扁平线缆30a、30b、中继基板36a、36b、扁平线缆40a、40b和汇合基板42。
作为“电子部件侧线缆”的9芯的扁平线缆30a(参照图2中的细的单点划线)的一端与对应于黑色墨水的CSIC基板28电连接。扁平线缆30a通过开口32(参照图13)和开口34(参照图14)而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向壳体26内延伸,该开口32设置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该开口34与该开口32对置并设置于壳体26的侧面。
扁平线缆30a的另一端与构造体13内的作为“连接部”的中继基板36a相连接。中继基板36a构成为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能够将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的模拟信号转换为不易受到噪声的影响的数字信号。另外,扁平线缆30a的另一端以容易相对于中继基板36a进行连接和分离的方式经由连接器38安装于该中继基板36a。
此外,扁平线缆30a从CSIC基板28向中继基板36a传递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另外,与对应于黑色墨水的CSIC基板28电连接的中继基板36a设置在开口34与控制部20之间。
并且,中继基板36a利用未图示的A/D转换器,将从CSIC基板28发送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作为“控制部侧线缆”的15芯的扁平线缆40a(参照图2中的粗的单点划线)从中继基板36a向设置在构造体13内的汇合基板42延伸。扁平线缆40a从中继基板36a向汇合基板42传递数字信号。
接着,9芯的扁平线缆30b(参照图2中的细的单点划线)的一端也与对应于品红、青色和黄色各颜色的各CSIC基板28电连接。各扁平线缆30b的另一端经由连接器38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作为“连接部”的中继基板36b相连接,该中继基板36b被设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
此外,将对应于各颜色的各CSIC基板28与中继基板36b连结起来的各扁平线缆30b也从各CSIC基板28向中继基板36b传递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另外,与对应于彩色墨水的各CSIC基板28电连接的中继基板36b设置在开口32与CSIC基板28之间。
并且,中继基板36b将从各CSIC基板28发送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15芯的扁平线缆40b(参照图2中的细的单点划线)的一端经由连接器38以容易装卸的方式与中继基板36b相连接。从中继基板36b延伸的扁平线缆40b通过开口32(参照图19)和开口34(参照图20)而向构造体13内延伸,该开口32设置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该开口34与该开口32对置并设置于壳体26的侧面。并且,扁平线缆40b的另一端与汇合基板42相连接。
即,多个CSIC基板28与设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的中继基板36b电连接,在将来自这些CSIC基板28的信息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通过一个扁平线缆40b发送到控制部20。
在汇合基板42上连接有扁平线缆40a和扁平线缆40b,该扁平线缆40a与对应于黑色墨水的CSIC基板28电连接,该扁平线缆40b与分别对应于黑色以外的各颜色的墨水的多个CSIC基板28电连接。并且,在汇合基板42,两个扁平线缆40所传递来的信息被汇总于一个15芯的扁平线缆40后传递到控制部20。
即,构成为与各颜色(黑色、品红、青色、黄色)对应的CSIC基板28的信息在中继基板36a、36b中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并经由汇合基板42传递到控制部20。另外,虽然以上通过信号从CSIC基板28朝向控制部20流动的观点进行了说明,但是还存在其相反方向的信号的流动。
此外,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中分别设置有开闭检测传感器44、44(图3至图5),该开闭检测传感器44、44检测容纳外壳的开闭。从设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侧的开闭检测传感器44延伸的线缆46(参照图13至图15)经过开口32、34后朝向构造体13内的控制部20延伸而与控制部20相连接。同样,从设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侧的开闭检测传感器44延伸的线缆46(参照图2中的粗实线和图34)也经过开口32、34后朝向构造体13内的控制部20延伸而与控制部20相连接。
在将罩19相对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打开时(参照图3),设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中的开闭检测传感器44将检测信号发送到控制部20。同样,在将罩19相对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打开时(参照图4),设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中的开闭检测传感器44也将检测信号发送到控制部20。在接收到来自开闭检测传感器44的信号时,在滑架22和记录头24正在执行对介质的记录动作的情况下,控制部20以立即中断对介质的记录动作的方式控制滑架22和记录头24。
电气布线29的如上所述构成的打印机10能够获得以下的作用效果。
即,在壳体26的外侧设置有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的打印机10在进行装置主体内的维护等时,有时需要暂时从壳体26卸下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
这时,如果电气布线29利用1根线缆被布线得没有富余长度,则需要在卸下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前将线缆从控制部20卸下等,作业需要花费工夫和时间。另一方面,当为了避免这样的维护性恶化而使上述线缆具有富余长度时,伴随线缆长度的增大而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从而不优选。
但是,如上所述,将控制部20与CSIC基板28电连接的电气布线29中包含中继基板36a、36b,能够在该中继基板36a、36b处将CSIC基板28侧的扁平线缆30a、30b或者控制部20侧的扁平线缆40a、40b分离。由此,即使缩短电气布线29。也能够容易从壳体26卸下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即,同时实现维护性的提高和装置的性能下降抑制。
尤其是在彩色墨水侧的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侧,将中继基板36b设置在开口32与CSIC基板28之间。并且,如图4所示,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通过打开罩19而使内部露出,从而能够触及中继基板36b,即、通过卸下控制部20侧的连接器38,能够容易将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从壳体26分离。
此外,CSIC基板28侧的多个扁平线缆30b被连接即被集中于中继基板36b,借助控制部20侧的一个扁平线缆40b与控制部20相连接。因此,与将多个CSIC基板28分别与控制部20相连接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线缆长度,能够将噪声的影响抑制在最小的限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能够将作为“控制部侧线缆”的15芯的扁平线缆40a(或者40b)与作为“电子部件侧线缆”的9芯的扁平线缆30a(或者30b)连接和分离的连接部利用中继基板36a(或者36b)构成,但是可以替代中继基板而构成为单纯的连接器彼此的连接部。在该情况下,虽然不能如上述实施例那样进行信号的转换(模拟和数字),但是能够使连接部的构造简单且以低成本构成。
此外,由于将控制部20与CSIC基板28电连接的电气布线29中包含:中继基板36a、36b、靠近墨水收容体14的CSIC基板28的扁平线缆30a、30b和靠近控制部20侧的扁平线缆40a、40b,扁平线缆30a、30b所传送的信号包含模拟信号,扁平线缆40a、40b所传送的信号不包含模拟信号,因此,在噪声发生源较多的装置主体12侧(具有记录头24的构造体13侧)不使用模拟信号,即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的传送,因此,能够抑制噪声的影响,执行适当的控制。
此外,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的内部具有多个墨水收容体14,CSIC基板28和扁平线缆30b针对多个墨水收容体14中的每个墨水收容体14进行设置,多个扁平线缆30b与中继基板36b相连接。即,由于多个扁平线缆30b在中继基板36b被集中,然后经由利用一个扁平线缆40b进行的数字信号的传送来进行信息的收发,因此,与将多个CSIC基板28分别与控制部20相连接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线缆长度,能够将噪声的影响抑制在最小的限度。
此外,将控制部20与CSIC基板28电连接的电气布线29中包含:中继基板36a、36b、靠近墨水收容体14的CSIC基板28的扁平线缆30a、30b和靠近控制部20侧的扁平线缆40a、40b。并且,中继基板36a、36b在CSIC基板28与控制部20之间的信息的收发中构成经由利用一个扁平线缆40进行的数字信号的传送来进行中继的中继单元,并且,中继基板36a、36b被设置在电气布线29中相对于控制部20与CSIC基板28之间的中间位置更靠近CSIC基板28的一侧,因此,数字信号的传送距离变长,由此,能够抑制噪声的影响并执行适当的控制。
<<<各结构部位的详细内容>>>
以上是对打印机10的特征性结构的概括,以下参照图3以后的图,进一步对各结构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墨水收容体、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
首先,参照图3至图10对墨水收容体14和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进行说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具有罩19、19。罩19、19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主体进行转动。在罩19相对于外壳主体进行转动后的状态(参照图3和图4)、即将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打开后的状态下,能够对收容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内的墨水收容体14进行更换。
此外,参照图6和图7,墨水收容体14构成为挠性的袋状,并收容有墨水。此外,在墨水收容体14的上部形成有安装部14a。安装部14a兼用作搬运墨水收容体14时的把手。此外,将CSIC基板28和墨水供给部48设置于安装部14a。
此外,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内设置有安装部50,该安装部50用于安装墨水收容体14(参照图5)。安装部50具有:连接部50a,其与墨水收容体14的CSIC基板28电连接;以及墨水供给口50b,其与墨水供给部48连接。
此外,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设置有对应于品红、青色、黄色各颜色的安装部50(图9)。在对应于各颜色的安装部50也分别设置有:连接部50a,其与墨水收容体14的CSIC基板28电连接;以及墨水供给口50b,其与墨水供给部48连接并供给墨水。
此外,如上所述,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中还分别设置有开闭检测传感器44、44。开闭检测传感器44设置在外壳主体侧的上部。开闭检测传感器44借助线缆46(参照图13)与控制部20电连接。在开闭检测传感器44上设置有开关44a(参照图8)。此外,如图10所示,在能够相对于外壳主体转动的外壳的一部分的上部设置有能够与开关44a卡合的卡合部52。
在外壳的一部分处于相对于外壳主体关闭的状态的情况下,开关44a与卡合部52卡合。另一方面,在外壳的一部分处于相对于外壳主体转动并打开的状态的情况下,开关44a与卡合部52的卡合被解除。开关44a根据与卡合部52之间的卡合状态或者非卡合状态来对接通和断开进行切换。开闭检测传感器44将开关44a的接通和断开作为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的开闭的检测信号发送到控制部20。
<<<墨水的供给路径>>>
接着,参照图11至图23,对从收容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内的墨水收容体14供给的墨水的供给路径进行说明。
参照图11和图12,在构造体13内设置有墨水中继部54。在墨水中继部54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连接部54a,该连接部54a用于连接墨水管56,该墨水管56从对应于黑色、品红、青色、黄色各颜色的墨水收容体14供给墨水。另外,在图11中省略彩色侧的墨水供给径路(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墨水中继部54),在图12中省略黑色侧的墨水供给径路(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墨水中继部54)。
对应于黑色、品红、青色、黄色各颜色的墨水管56从墨水中继部54朝向滑架22延伸。墨水中继部54与滑架22之间的多个墨水管56构成为,在图11和图12中的Z轴方向上重叠地整齐排列,并且追随滑架22在图11和图12的X轴方向上的移动而发生变形。
此外,对应于黑色墨水的墨水管56a从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在图11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图示。)内设置的安装部50向构造体13内延伸,并与墨水中继部54的连接部54a相连接。另外,在将墨水收容体14安装到安装部50后,墨水收容体14的墨水供给部48与墨水供给口50b相连通,能够经由墨水中继部54从墨水收容体14向滑架22的记录头24供给黑色墨水。另外,在图11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对应于黑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14的图示。
此外,如图12所示,对应于各颜色(品红、青色、黄色)的彩色墨水的墨水管56b从设置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在图12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图示。)的对应于品红、青色、黄色各颜色的3个安装部50(在图12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对应于品红和黄色的安装部50的图示。)向构造体13内延伸,并分别与墨水中继部54的连接部54a相连接。
另外,在对应于各颜色(品红、青色、黄色)的安装部50上安装了分别对应的颜色的墨水收容体14后,各颜色的墨水收容体14的墨水供给部48与对应于各颜色的安装部50的墨水供给口50b相连通,能够经由墨水中继部54从各颜色的墨水收容体14向滑架22的记录头24供给彩色墨水。另外,在图12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对应于各颜色的彩色墨水的多个墨水收容体14的图示。
参照图13至图17,对对应于黑色墨水的墨水管56a的路径进一步进行说明。在图13中,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的与壳体26对置的一侧形成有开口32。开口32被开口成供墨水管56a、扁平线缆30a和线缆46穿过去的大小。
如图13所示,对应于黑色墨水的墨水管56a从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内设置的安装部50横穿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内而向开口32延伸。墨水管56a被从开口32引导至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的外侧。
此外,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壳体26的+X轴方向侧的侧面形成有开口34。在将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安装于壳体26的状态下,开口34设置在与设置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的开口32对置的位置。此外,开口34也被开口成供墨水管56a、扁平线缆30a和线缆46穿过去的大小。
如图14和图15所示,墨水管56a经由开口32和开口34而被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内引导至壳体26内。并且,如图16和图17所示,被引导至壳体26内的墨水管56a从开口34被引绕至构造体13内设置在+X轴方向侧的端部的墨水中继部54的-Y轴方向侧,与墨水中继部54的对应于黑色墨水的连接部54a相连接。
接着,参照图16至图23,对于对应于彩色墨水(品红、青色、黄色)的墨水管56b的路径进一步进行说明。在图18和图19中,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的与壳体26对置的一侧形成有开口32。开口32被开口成供墨水管56b、扁平线缆30b和线缆46穿过去的大小。
如图18所示,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设置有对应于品红、青色、黄色各颜色的多个安装部50。分别从对应于各颜色的彩色墨水(品红、青色、黄色)的安装部50引出墨水管56b。从各安装部50引出的墨水管56b横穿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而向开口32延伸。多个墨水管56b被从开口32引导至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的外侧。
另外,对应于黄色墨水的墨水管56b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的路径的中途形成了圆圈。
此外,如图20所示,在壳体26的-X轴方向侧的侧面形成有开口34。在将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安装于壳体26的状态下,开口34设置在与设置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的开口32对置的位置。此外,开口34也被开口成供墨水管56b、扁平线缆30b和线缆46穿过去的大小。
如图18至图20所示,墨水管56b经由开口32和开口34而被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内引导至壳体26内。被从开口34引导至壳体26内的多个墨水管56b被夹紧部件58(参照图21)捆扎,该夹紧部件58配置在构造体13内的开口34的附近。
并且,如图16和图21所示,被夹紧部件58捆扎的墨水管56b在构造体13的-Y方向侧(前方侧)的端部处延伸至框架60的下方,该框架60在X轴方向上延伸。框架60支撑墨水管56而使得墨水中继部54与滑架22之间的墨水管56能够追随滑架22的运动。
如图16所示,墨水管56b在壳体26内通过框架60的下方,从-X轴方向侧的端部朝向+X轴方向侧的端部横跨构造体13。具体而言,如图22所示,墨水管56b配置在框架60与罩部件62之间,该罩部件62被设置成覆盖框架60的下表面。罩部件62使多个墨水管56b在Y轴方向上排列并沿着框架60的下表面沿X轴方向引导。
并且,如图23所示,构造体13内延伸至+X轴方向侧的端部的墨水管56b向+Z轴方向侧弯曲,并向框架60的上表面侧即+Z轴方向侧延伸。并且,多个墨水管56b分别与墨水中继部54的对应于各颜色(品红、青色、黄色)的连接部54a相连接,该墨水中继部54设置于构造体13内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由此,能够经由墨水中继部54将彩色墨水从各颜色的墨水收容体14供给到滑架22的记录头24。
<<<电气布线>>>
接着,参照图13、图16至图19、图21至图26,对于与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内收容的各墨水收容体14的CSIC基板28电连接并延伸至控制部20的电气布线29进行说明。
参照图24和图25,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在图24和图25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图示。)的与对应于黑色墨水的连接部50a连接的9芯的扁平线缆30a与中继基板36a相连接,该中继基板36a配置在墨水中继部54的前方。15芯的扁平线缆40a从该中继基板36a朝向汇合基板42延伸,并与汇合基板42相连接,该汇合基板42配置于墨水中继部54的后方。
另一方面,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在图24和图25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图示。)的分别与对应于彩色墨水的连接部50a相连接的9芯的扁平线缆30b分别与中继基板36b相连接,该中继基板36b配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15芯的扁平线缆40b从该中继基板36b横跨构造体13内而朝向汇合基板42延伸,并与汇合基板42相连接,该汇合基板42配置在墨水中继部54的后方。另外,在图24、图25中仅描绘了3个安装部50中的一个。
一个扁平线缆40从汇合基板42朝向控制部20延伸。即,汇合基板42与控制部20借助一个扁平线缆40相连接。
首先,对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经由中继基板36a到汇合基板42的与黑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14的CSIC基板28对应的电气布线进行说明。参照图13,9芯的扁平线缆30a的一端与安装部50的连接部50a相连接,该安装部50设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内。
此外,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内,在扁平线缆30a的从连接部50a到开口32的路径中配置有导电部件64。即,扁平线缆30a沿着导电部件64从连接部50a布线至开口32。由此,能够抑制扁平线缆30a的噪声的影响。
再次参照图16和图17,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内延伸的扁平线缆30a经过开口32和开口34后向构造体13内延伸。在墨水中继部54的前方侧(-Y轴方向侧)配置有中继基板36a。扁平线缆30a经由连接器38与中继基板36a连接。通过经由连接器38将扁平线缆30a安装到中继基板36a,能够容易相对于中继基板36a卸下或者安装扁平线缆30a。
此外,中继基板36a被固定在构造体13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34的附近。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扁平线缆30a从连接部50a向中继基板36a传送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在中继基板36a处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15芯的扁平线缆40a从中继基板36a朝向汇合基板42延伸。具体而言,从中继基板36a延伸的扁平线缆40a在向中继基板36a的-X轴方向侧延伸之后,朝向位于中继基板36a的后方即+Y轴方向侧的墨水中继部54的-X轴方向侧的侧部延伸。另外,扁平线缆40a也经由连接器38与中继基板36a相连接。
扁平线缆40a在墨水中继部54的-X轴方向侧的侧部处沿+Z轴方向延伸,在墨水中继部54的上部处将扁平线缆40a的延伸方向转变为墨水中继部54的+Y轴方向侧。接着,扁平线缆40a与被配置在墨水中继部54的+Y轴方向侧(背面侧)的汇合基板42相连接。
接着,对于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经由中继基板36b到汇合基板42的与彩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14的CSIC基板28对应的电气布线进行说明。参照图18和图19,9芯的扁平线缆30b的一端分别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对应于各颜色(品红、青色、黄色)的安装部50的连接部50a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配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的中继基板36b相连接。即,多个扁平线缆30b与中继基板36b相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各颜色的彩色墨水的扁平线缆30b从连接部50a向中继基板36b传送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在配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中的中继基板36b处,也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此外,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配置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导电部件64。从对应于品红和青色的彩色墨水的连接部50a向中继基板36延伸的扁平线缆30b以不重叠的方式排列布线在导电部件64上。因此,多个扁平线缆30b相互不受到噪声的影响,或者能够减轻噪声的影响。
此外,中继基板36b固定在开口32的附近。并且,将15芯的扁平线缆40b从中继基板36b经过开口32和开口34后引导至壳体26内。在此,扁平线缆30b和扁平线缆40b利用连接器38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中继基板36b上。
即,由于中继基板36b被固定在开口32的内侧、即靠近开口32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容易进行扁平线缆30b或者扁平线缆40b的连接和分离作业。
参照图21至图23,被从中继基板36b引导至构造体13内的扁平线缆40b从开口34向位于构造体13的-Y方向侧的框架60延伸。并且,扁平线缆40b在框架60的下方被框架60的下表面与罩部件62夹持,沿着框架60的下表面从构造体13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向+X轴方向侧延伸。
如图23所示,在构造体13的X轴方向上,扁平线缆40b在与墨水中继部54的-X轴方向侧的侧部对应的位置处从框架60的下表面向上方延伸。并且,与从配置在墨水中继部54的-Y轴方向侧(前方侧)的中继基板36a延伸的扁平线缆40a重叠,并朝向配置在墨水中继部54的+Y轴方向侧的汇合基板42延伸。
此外,如图26所示,从设置在构造体13内的中继基板36a延伸的扁平线缆40a与从设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的中继基板36b延伸的扁平线缆40b在汇合基板42处汇合。即,两个扁平线缆40a、40b在汇合基板42处被电汇聚成一个扁平线缆40。
从汇合基板42延伸的一个扁平线缆40在框架的上部从+X轴方向侧向-X轴方向侧延伸,并与构造体13内的设置在-X轴方向侧的端部的控制部20相连接,其中,该框架设置在构造体13内的墨水中继部54的+Y轴方向侧。
<<<第2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27以后的图,对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图27是第2实施例的打印机(以下,称作打印机66。)的外观立体图,图28是示出打印机66中的黑色墨水的供给路径的立体图,图29是示出打印机66中的彩色墨水的供给路径的立体图,图30是示出设置于壳体侧面并将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延伸的黑色墨水的墨水管引导至壳体内的开口的立体图。
图31是图30的开口的放大立体图,图32是示出从前方观察设置在构造体内的墨水中继部时的墨水管的布置的图,图33是示出彩色墨水从容纳彩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的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向壳体内供给的路径的侧视图,图34是示出设置于壳体侧面并将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延伸的彩色墨水的多个墨水管引导至壳体内的开口的立体图,图35是示出图34的开口附近的构造体内的彩色墨水的墨水管布置的立体图。
图36是打印机66中的构造体的背面侧立体图,图37是从右侧方观察墨水中继部的立体图,图38是从前方观察构造体中的滑架的移动区域和墨水中继部的立体图,图39是从右侧方侧观察传递来自打印机66中的墨水收容体的信息的线缆的布置的图,图40是从左侧方侧观察传递来自打印机66中的墨水收容体的信息的线缆的布置的图。
图41是示出中继部内的传递黑色墨水的信息的线缆的布置的说明图,图42是示出构造体内的线缆的布置的立体图,图43是示出构造体内的控制部附近的线缆的布置的立体图,图44是设置于壳体内的保护墨水管的边缘引导件的放大图,图45是示出壳体内的卸下边缘引导件后的状态的框架的连接部的图。
在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中,X方向表示记录头的扫描方向,Y方向表示记录装置的进深方向和纸张运送方向,Z方向表示记录头与纸张之间的距离(间隙)的变化的方向、即装置高度方向。另外,在各图中,设-Y方向为装置前面侧、+Y方向侧为装置背面侧。
参照图27,示出了第2实施例的打印机66。打印机66也在壳体68的外侧、即+X轴方向侧的端部和-X轴方向侧的端部具有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另外,由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是与第1实施例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说明。
<<<墨水的供给路径>>>
参照图28和图29,在构造体13内设置有墨水中继部54。在墨水中继部54上设置有多个连接部54a,该连接部54a用于连接墨水管56,该墨水管56从对应于黑色、品红、青色、黄色各颜色的墨水收容体14供给墨水。另外,在图28中省略了彩色侧的墨水供给径路(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墨水中继部54),在图29中省略了黑色侧的墨水供给径路中的安装部50。此外,在图29中仅描绘了分别对应于彩色墨水的3个安装部50中的一个。
对应于黑色、品红、青色、黄色各颜色的墨水管56从墨水中继部54朝向滑架22延伸。墨水中继部54与滑架22之间的多个墨水管56构成为,在图28和图29中的Y轴方向上并列地排列,并且追随滑架22在图28和图29的X轴方向上的移动。具体而言,如图38所示,多个墨水管56被配置成在Z轴方向上形成有伴随滑架22的移动的墨水管56的弯曲部。
此外,对应于各颜色(黑色、品红、青色、黄色)的彩色墨水的墨水管56a、56b与墨水中继部54的各自对应的连接部54a相连接。因此,当将各颜色的墨水收容体14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的安装部50相连接时,能够借助墨水管56a、56b经由墨水中继部54向记录头24供给墨水。
参照图30至图31,在本实施例中也在壳体68的+X轴方向侧的侧面设有开口34。此外,与第1实施例同样,开口34设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的与开口32对置的位置。
此外,与设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内的墨水供给口50b连接的墨水管56a经过开口32和开口34后被引导至壳体68内。被引导至壳体68内的墨水管56a与墨水中继部54的对应的连接部54a相连接。
参照图33和图34,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设置有安装部50,该安装部50对应于品红、青色、黄色各颜色的墨水收容体14。墨水管56b从各安装部50的墨水供给口50b分别朝向开口32和开口34延伸,该开口32设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该开口34配置在壳体68的-X轴方向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开口34与开口32也对置。
参照图36至图38,从开口34向壳体68内延伸的墨水管56b在定位部件70中穿过,然后通过边缘引导件72,该定位部件70设置在构造体13内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通过边缘引导件72后的各墨水管56b在构造体13的-Y轴方向侧(前方侧),在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框架60的上表面上从-X轴方向侧向+X轴方向侧延伸。
在此,参照图44和图45对边缘引导件72进行说明。如图45所示,构造体13的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框架60(参照图36和图42)被定位部78定位在构造体13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后,利用紧固部件80安装在构造体13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
当在构造体13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组装有框架60的状态下使墨水管56b从-X轴方向侧朝向+X轴方向侧通过框架60的上表面时,存在墨水管56b与构造体13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的边缘13a或框架60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的端面60a的边缘抵接而发生破损的可能性,或是存在墨水管56b与定位部78或紧固部件80抵接而导致墨管56b发生破损的可能性。
边缘引导件72被安装成在构造体13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覆盖边缘13a和框架60的端面60a的边缘。此外,通过将边缘引导件72安装到构造体13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也覆盖了定位部78和紧固部件80。由此,墨水管56b通过边缘引导件72内后在框架60上沿着+X轴方向延伸,因此,能够防止墨水管56b与这些部件或边缘直接抵接,能够减少墨水管56b发生破损的可能性。
如图32、图36至图38所示,在框架60上向+X轴方向侧延伸的墨水管56b借助配置在墨水中继部54的-X轴方向侧的滑块部件74而从框架60上向+Z轴方向弯曲,分别与墨水中继部54的对应的连接部54a相连接滑块部件。滑块部件74是使墨水管56b的墨水流路以不被压扁的方式保持最小曲率并将墨水管56b从框架60上引导至墨水中继部54的部件。
<<<电气布线>>>
接着,参照图31、图33至图37、图39至图43,对于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内收容的各墨水收容体14的CSIC基板28电连接并向控制部20延伸的电气布线29进行说明。
参照图39和图40,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在图24和图25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图示。)的与对应于黑色墨水的连接部50a连接的9芯的扁平线缆30a与配置在构造体13内的中继基板36a相连接。15芯的扁平线缆40a从该中继基板36a朝向汇合基板42延伸,并与汇合基板42相连接。
另一方面,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在图24和图25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图示。)的分别与对应于彩色墨水的连接部50a连接的9芯的扁平线缆30b与配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的中继基板36b相连接。15芯的扁平线缆40b从该中继基板36b朝向设置在构造体13内的汇合基板42延伸,并与汇合基板42相连接。另外,在图39和图40中仅描绘了对应于彩色墨水的3个安装部50中的一个。
一个扁平线缆40从汇合基板42朝向控制部20延伸。即,汇合基板42与控制部20借助一个扁平线缆40相连接。
首先,参照图31、图41至图43对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经由中继基板36a到汇合基板42的电气布线进行说明。经由连接部50a与收容黑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的CSIC基板电连接的9芯的扁平线缆30a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内经过开口32和开口34后向壳体68内延伸。另外,扁平线缆30a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内沿着导电部件64布线。
此外,如图41和图42所示,在位于构造体13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的墨水中继部54设置有覆盖+X轴方向、-X轴方向和+Z轴方向这3个方向的罩76。在本实施例中,罩76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被引入至构造体13内的扁平线缆30a沿着罩76的+X轴方向侧的内壁和+Z轴方向侧的内壁延伸,与设置在罩76的-X轴方向侧的外壁上的中继基板36a相连接。扁平线缆30a从CSIC基板28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传送到中继基板36a。此外,在中继基板36a处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15芯的扁平线缆40a从设置于罩76的外壁的中继基板36a朝向+Y轴方向延伸。并且,扁平线缆40a位于滑架22的+Y轴方向侧,并且在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框架的上部改变方向后向-X轴方向侧延伸,并与设置在该框架的上部的汇合基板42相连接。
接着,对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经由中继基板36b到汇合基板42的与彩色墨水的墨水收容体14的CSIC基板28对应的电气布线进行说明。参照图33和图35,9芯的扁平线缆30b的一端分别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对应于各颜色(品红、青色、黄色)的安装部50的连接部50a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配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的中继基板36b相连接。即,多个扁平线缆30b与中继基板36b相连接。另外,在图35中仅描绘了与彩色墨水对应的3个安装部50中的一个。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各颜色的彩色墨水对应的扁平线缆30b从连接部50a向中继基板36b传送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配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中的中继基板36b也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此外,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配置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导电部件64。从与品红和青色的彩色墨水对应的连接部50a向中继基板36延伸的扁平线缆30b以不重叠的方式排列布线在导电部件64上。因此,多个扁平线缆30b相互不受到噪声的影响,或者能够减轻噪声的影响。
此外,中继基板36b固定在开口32的附近。并且,将15芯的扁平线缆40b从中继基板36b经过开口32和开口34后引导至构造体13内。在此,扁平线缆30b和扁平线缆40b利用连接器38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中继基板36b上。
15芯的扁平线缆40b从中继基板36b经过开口32和开口34后延伸至构造体13内。如图36和图43所示,扁平线缆40b在构造体13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处向+Z轴方向延伸。并且,扁平线缆40b沿着构造体13内的框架向汇合基板42延伸,并与汇合基板42相连接。
此外,如图36、图42和图43所示,从中继基板36a延伸的扁平线缆40a与从中继基板36b延伸的扁平线缆40b在汇合基板42处汇合,其中,该中继基板36a设置在构造体13内,该中继基板36b设置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内。即,两个扁平线缆40a、40b在汇合基板42处被电汇聚成一个扁平线缆40。并且,从汇合基板42延伸的一个扁平线缆40与构造体13内设置在-X轴方向侧的端部的控制部20相连接。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省略了图示,但是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内分别设有开闭检测传感器44、44。开闭检测传感器44与控制部20借助线缆46电连接。因此,将开闭检测传感器44的检测信号传递到控制部20,控制部20根据该检测信号来控制记录动作。
<<<第1实施例和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
(1)在本实施例中,从开闭检测传感器44延伸的线缆46构成为从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起在构造体13内引绕并与控制部20直接连接,但是也可以替代该结构,构成为利用控制部侧线缆和外壳侧线缆这两个线缆构成线缆46,并能够通过连接部进行装卸。在此,所述连接部能够配置在开口32、34的附近。此外,连接部能够构成为利用中继基板或连接器等将这两个线缆连接起来。如果这样地构成,则能够提高从装置主体12卸下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时的作业性。
(2)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的罩19、19打开后的状态下,能够对收容在该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内的墨水收容体14进行更换,但是也可以替代该结构,构成为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的罩19、19打开后的状态下,能够对收容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内的墨水收容体14补充墨水。
对上面的说明进行总结,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66具有:记录头24,其能够对介质喷射墨水;控制部20,其控制记录头24;壳体26、68,其覆盖具有记录头24和控制部20的构造体13;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其对收容墨水的墨收容体14和保存墨水收容体14的信息的CSIC基板28进行容纳,并被安装在壳体26、68的外侧;墨水管56a、56b,其将墨水从墨水收容体14引导至壳体26、68的内部;以及电气布线29,其将控制部20与CSIC基板28电连接。电气布线29中包含:中继基板36a、36b,其连接扁平线缆30a、30b、40a、40b;扁平线缆40a、40b,其相对于中继基板36a、36b构成控制部20侧的布线;以及扁平线缆30a、30b,其相对于中继基板36a、36b构成CSIC基板28侧的布线。扁平线缆40a、40b和扁平线缆30a、30b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能够在中继基板36a、36b处进行连接和分离。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形成有使扁平线缆30a、30b通过的开口32。中继基板36b设置在开口32与CSIC基板28之间。
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66具有:记录头24,其能够对介质喷射墨水;控制部20,其控制记录头24;壳体26、68,其覆盖具有记录头24和控制部20的构造体13;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6、18,其对收容墨水的墨收容体14和保存墨水收容体14的信息的CSIC基板28进行容纳,并被安装在壳体26、68的外侧;墨水管56a、56b,其将墨水从墨水收容体14引导至壳体26、68的内部;以及电气布线29,其将控制部20与CSIC基板28电连接。电气布线29中包含:中继基板36a、36b,其连接扁平线缆30a、30b、40a、40b;扁平线缆40a、40b,其相对于中继基板36a、36b构成控制部20侧的布线;以及扁平线缆30a、30b,其相对于中继基板36a、36b构成CSIC基板28侧的布线。扁平线缆40a、40b和扁平线缆30a、30b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能够在中继基板36a、36b处进行连接和分离。在壳体26、68形成有使扁平线缆30a、30b通过的开口34。中继基板36a设置在开口34与控制部20之间。
中继基板36a、36b由电路基板构成。此外,打印机10、66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的内部具有多个墨水收容体14。CSIC基板28和扁平线缆30b针对多个墨水收容体14中的每个墨水收容体14进行设置。中继基板36b能够连接多个扁平线缆30b与一个扁平线缆40b,并且中继基板36b利用一个扁平线缆40对多个CSIC基板28与控制部20之间的信息的收发进行中转。
中继基板36b固定在开口32的内侧。多个扁平线缆30b以不重叠的方式排列布线在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8的内部。中继基板36a、36b由连接器38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扁平线缆30、40、中继基板36和汇合基板42应用于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喷墨打印机中,但是,也可以一般地应用于其他液体喷射装置中。
在此,液体喷射装置并不限于使用喷墨式记录头将墨水从该记录头喷出来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等记录装置,也包括这样的装置:代替墨水,将与其用途对应的液体从与所述喷墨式记录头相当的液体喷射头喷射至与被记录介质相当的被喷射介质,使所述液体附着于所述被喷射介质。
作为液体喷射头,除了所述记录头外,还可以列举出在液晶显示器等滤色器的制造中使用的色材喷射头、在有机EL显示器或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导电糊料)喷射头、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喷射头、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剂喷射头等。
并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这些变形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标号说明
10、66:打印机;12:装置主体;13:构造体;13a:边缘;14:墨水收容体;14a:安装部;16、18:墨水收容体容纳外壳;19:罩、箱单元;20:控制部;22:滑架;24:记录头;26、68:壳体、记录单元;28:CSIC基板;29:电气布线;30a、30b、40a、40b:扁平线缆;32、34:开口;36a、36b:中继基板;38:连接器;42:汇合基板;44:开闭检测传感器;44a:开关;46:线缆;48:墨水供给部;50:安装部;50a、54a:连接部;50b:墨水供给口;52:卡合部;54:墨水中继部;56、56a、56b:墨水管;58:夹紧部件;60:框架;60a:端面;62:罩部件;64:导电部件;70:定位部件;72:边缘引导件;74:滑块部件;76:罩;78:定位部;80:紧固部件。

Claims (15)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
记录头,其能够对介质喷射液体;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记录头;
壳体,其覆盖具有所述记录头和所述控制部的构造体;
外壳,其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并容纳液体收容体和电子部件,该液体收容体收容所述液体,该电子部件保存所述液体收容体的信息;
管,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收容体引导至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及
电气布线,其将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电子部件电连接,
所述电气布线包括以下部分:
连接部,其连接线缆;
控制部侧线缆,其相对于所述连接部构成所述控制部侧的布线;以及
电子部件侧线缆,其相对于所述连接部构成所述电子部件侧的布线,
所述控制部侧线缆和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能够在所述连接部处进行连接和分离,
在所述外壳上形成有使所述电气布线通过的开口,
所述连接部被设置在所述开口与所述电子部件之间。
2.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
记录头,其能够对介质喷射液体;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记录头;
壳体,其覆盖具有所述记录头和所述控制部的构造体;
外壳,其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并容纳液体收容体和电子部件,该液体收容体收容所述液体,该电子部件保存所述液体收容体的信息;
管,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收容体引导至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及
电气布线,其将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电子部件电连接,
所述电气布线包括以下部分:
连接部,其连接线缆;
控制部侧线缆,其相对于所述连接部构成所述控制部侧的布线;以及
电子部件侧线缆,其相对于所述连接部构成所述电子部件侧的布线,
所述控制部侧线缆和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能够在所述连接部处进行连接和分离,
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使所述电气布线通过的开口,
所述连接部被设置在所述开口与所述控制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由电路基板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具有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针对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中的每个所述液体收容体设置有所述电子部件和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
所述电路基板能够连接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与一个所述控制部侧线缆,并且,所述电路基板利用一个所述控制部侧线缆对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与所述控制部之间的信息的收发进行中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被固定在所述开口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以不重叠的方式排列布线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以不重叠的方式排列布线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8.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
记录头,其能够对介质喷射液体;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记录头;
记录单元,其具有所述记录头和所述控制部;
箱单元,其具有液体收容体和电子部件,该液体收容体收容所述液体,该电子部件保存所述液体收容体的信息;
管,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收容体引导至所述记录单元的内部;以及
电气布线,其将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电子部件电连接,
所述电气布线包括以下部分:
连接部,其连接线缆;
控制部侧线缆,其相对于所述连接部构成所述控制部侧的布线;以及
电子部件侧线缆,其相对于所述连接部构成所述电子部件侧的布线,
所述控制部侧线缆和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能够在所述连接部处进行连接和分离,
在所述箱单元上形成有使所述电气布线通过的开口,
所述连接部被设置在所述开口与所述电子部件之间。
9.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
记录头,其能够对介质喷射液体;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记录头;
记录单元,其具有所述记录头和所述控制部;
箱单元,其具有液体收容体和电子部件,该液体收容体收容所述液体,该电子部件保存所述液体收容体的信息;
管,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收容体引导至所述记录单元的内部;以及
电气布线,其将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电子部件电连接,
所述电气布线包括以下部分:
连接部,其连接线缆;
控制部侧线缆,其相对于所述连接部构成所述控制部侧的布线;以及
电子部件侧线缆,其相对于所述连接部构成所述电子部件侧的布线,
所述控制部侧线缆和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能够在所述连接部处进行连接和分离,
在所述记录单元上形成有使所述电气布线通过的开口,
所述连接部被设置在所述开口与所述控制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由电路基板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单元的内部具有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
针对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中的每个所述液体收容体设置有所述电子部件和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
所述电路基板能够连接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与一个所述控制部侧线缆,并且,所述电路基板利用一个所述控制部侧线缆对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与所述控制部之间的信息的收发进行中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被固定在所述开口的内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以不重叠的方式排列布线在所述箱单元的内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侧线缆以不重叠的方式排列布线在所述箱单元的内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2、8、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由连接器构成。
CN201580012309.5A 2014-03-14 2015-02-25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60681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0941 2014-03-14
JP2014050941 2014-03-14
PCT/JP2015/000970 WO2015136868A1 (ja) 2014-03-14 2015-02-25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8187A CN106068187A (zh) 2016-11-02
CN106068187B true CN106068187B (zh) 2017-07-28

Family

ID=54071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2309.5A Active CN106068187B (zh) 2014-03-14 2015-02-25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64557B2 (zh)
EP (1) EP3118001B1 (zh)
JP (1) JP6150006B2 (zh)
CN (1) CN106068187B (zh)
TW (1) TWI648173B (zh)
WO (1) WO20151368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24542A (ja) 2016-01-14 2017-07-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805498B2 (ja) 2016-01-29 2020-12-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複合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25897A (en) * 1998-11-02 2006-08-30 Seiko Epson Corp Ink cartridge and printer using the same
JP2003048332A (ja) * 1998-11-26 2003-02-18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218818A (ja) * 1998-11-26 2000-08-0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容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印刷装置
EP1701224A1 (en) * 2002-02-19 2006-09-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onnector, development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31961B2 (ja) * 2004-03-05 2010-03-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187007B2 (ja) * 2006-04-28 2008-11-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411297B2 (ja) * 2006-06-15 2010-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200992020Y (zh) * 2006-12-29 2007-12-19 文明华 一种墨水瓶装置
KR100885062B1 (ko) * 2007-08-30 2009-02-25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프린터 잉크 카트리지용 전기 커넥터
CN201136337Y (zh) * 2007-12-18 2008-10-22 文明华 一种集中供墨装置
JP2009202346A (ja) 2008-02-26 2009-09-10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プリンタシステムおよび外部インク供給装置
JP5621363B2 (ja) * 2010-07-07 2014-1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821196B2 (ja) * 2011-01-26 2015-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955833B2 (en) * 2011-02-28 2015-02-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5991002B2 (ja) * 2012-04-26 2016-09-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36868A1 (ja) 2015-09-17
JP6150006B2 (ja) 2017-06-21
JPWO2015136868A1 (ja) 2017-04-06
TW201538345A (zh) 2015-10-16
EP3118001A4 (en) 2017-10-25
US20170087859A1 (en) 2017-03-30
CN106068187A (zh) 2016-11-02
EP3118001B1 (en) 2020-09-02
US9764557B2 (en) 2017-09-19
TWI648173B (zh) 2019-01-21
EP3118001A1 (en)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0614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6068187B (zh) 记录装置
CN102161263B (zh) 液体喷射系统、液体收容容器
CN103568561B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72744A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08237778B (zh) 打印系统以及增设单元
CN203004516U (zh) 记录装置
EP3118003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4185556A (zh) 记录装置
CN109311320A (zh) 喷墨打印机
US7731335B2 (en) Data storage device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printing device
CN103253001A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4802522B (zh) 记录装置
CN203032094U (zh) 液体容纳体、液体供给系统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N106573473B (zh) 记录装置
TWI638724B (zh) Recording device
CN105564037B (zh) 液体消耗装置
US9827770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201501160U (zh) 墨盒
CN106457841A (zh) 液体供应单元以及液体消耗系统
CN106573482A (zh) 记录装置
US11987053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8991978B2 (en) Ink pen electrical interface
CN102248800B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测试方法
CN105966075B (zh) 液体喷射系统以及罐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