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1823A -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61823A CN106061823A CN201480076640.9A CN201480076640A CN106061823A CN 106061823 A CN106061823 A CN 106061823A CN 201480076640 A CN201480076640 A CN 201480076640A CN 106061823 A CN106061823 A CN 1060618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justing
- cam
- steering wheel
- driving side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7—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 B62D1/18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the entire column being tiltable as a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将调节柄(18a)的基端部结合于驱动侧凸轮(26b),并且将调节杆(19a)压入到设置于调节柄(18a)的基端部的柄侧贯通孔(39)中。使调节杆(19a)没有过盈量地插通在驱动侧凸轮(26b)的中心孔(35b)中。由此,即使在驱动侧凸轮(26b)为烧结金属制、陶瓷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大的同时实现能够防止调节柄(18a)相对于调节杆(19a)晃动的构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根据驾驶员的体格、驾驶姿势对方向盘的前后位置和上下位置中的至少一者进行调节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汽车用的转向装置如图12所示那样构成,将方向盘1的旋转传递至转向齿轮单元2的输入轴3,随着输入轴3的旋转而推拉左右1对转向横拉杆4、4,对前车轮付与转向角。方向盘1被支承固定在转向轴5的后端部,转向轴5被以将圆筒状的转向柱6沿轴向插通的状态旋转自由地支承于转向柱6。转向轴5的前端部经由万向接头7与中间轴8的后端部连接,中间轴8的前端部经由其他万向接头9与输入轴3连接。
在这样的转向装置中,以往被广泛公知有:用于根据驾驶员的体格、驾驶姿势来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的倾斜机构、用于调节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为了构成所述的倾斜机构,转向柱6相对于车身10被支承为:能够以沿宽度方向(宽度方向是指车身的宽度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在整个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相同。)设置的枢轴11为中心进行摆动变位。另外,在转向柱6的靠近后端的部分固定的变位托架相对于在车身10上支承的支承托架12被支承为:能够进行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前后方向是指车身的前后方向。在整个本说明书中相同。)的变位。
另外,为了构成能够进行前后方向的变位的伸缩机构,转向柱6为将外柱13与内柱14呈望远镜状伸缩自由地组合的构造,转向轴5为利用花键卡合等将外轴15与内轴16自由传递力矩、且伸缩自由地组合的构造。
此外,图示的例子还装配有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该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以电动马达17为辅助动力源而实现了降低用于操作方向盘1所需要的力。
在倾斜机构、伸缩机构的情况下,除了电动式的机构之外,基于调节柄的操作来使方向盘1的位置为能够调节的状态、并能够固定在调节后的位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构造:如图13~14所示,基于调节柄18所产生的调节杆19的旋转,使在调节杆19的轴向一端部(图14的左端部)设置的凸轮装置20的轴向尺寸扩大或缩小的同时,使凸轮部件21摆动变位。另外,关于利用调节柄将轴向尺寸扩大缩小的凸轮装置,例如根据专利文献2的记载等而以往广泛公知。在图13~14所示的现有构造的第1例的情况下,基于凸轮装置20的扩大或缩小,来进行使固定于外柱13a的变位托架22对于支承托架12a的卡合脱离。另外,基于凸轮部件21的摆动变位,切换内柱14a可否相对于外柱13a滑动。
在构成支承托架12a的左右1对支承板部23、23上,在两支承板部23、23的互相相匹的部分形成有车身侧贯通孔即上下方向长孔24、24,在变位托架22上,以将变位托架22在宽度方向贯通的状态形成有柱侧贯通孔即前后方向长孔25、25。调节杆19沿宽度方向插通在两支承板部23、23上形成的上下方向长孔24、24、和在变位托架22上形成的前后方向长孔25、25。在对支承固定于由外轴15a和内轴16a构成的转向轴5a的后端部的方向盘1(参照图12)的上下位置或前后位置进行调节时,使调节柄18向预定方向(一般是下方)摆动,使凸轮装置20的轴向尺寸缩小,并且,使凸轮部件21从内柱14a的外周面离开间隔。其中的凸轮装置20包括:驱动侧凸轮26,其以阻止(不能)相对于调节杆19的相对旋转及轴向变位的状态被支承固定在调节杆19的轴向一端部,该调节杆19能够沿着上下方向长孔24、24变位、及绕自身的中心轴线旋转;及被驱动侧凸轮27,其被支承在调节杆19的靠近轴向一端的部分且能够相对于调节杆19相对旋转及轴向变位。
在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或前后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使调节柄18向预定方向(通常是下方)转动,从而如图15(A)所示,使在驱动侧凸轮26的内侧面(图14的右侧面、图15的下侧面)设置的凸部28、与在被驱动侧凸轮27的外侧面(图14的左侧面、图15的上侧面)设置的凹部29卡合,使凸轮装置20的轴向尺寸缩小。在该状态下,以调节杆19在两上下方向长孔24、24及两前后方向长孔25、25内能够变位的范围使外柱13a变位。并且,调节被支承固定在转向轴5a的后端部的方向盘1的位置,该转向轴5a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外柱13a内。在使方向盘1移动到期望的位置后,使调节柄18向与预定方向相反的反方向摆动,如图15(B)所示,使驱动侧凸轮26的凸部28、与在被驱动侧凸轮27的外侧面设置的台阶部30卡合,使凸轮装置20的轴向尺寸扩大。由此,被驱动侧凸轮27、与在外螺纹部31螺合固定的螺母32之间的间隔缩小,两支承板部23、23经由变位托架22强力按压外柱13a的外周面,该外螺纹部31设置在调节杆19的轴向另一端部(图14的右端部)。同时,利用凸轮部件21将内柱14a的外周面朝向外柱13a的内周面压紧。其结果是,能够将方向盘1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
在上述那样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将在驱动侧凸轮26的外侧面设置的嵌合凸部33压入到在调节柄18的基端部设置的嵌合孔34,从而将驱动侧凸轮26与调节柄18无晃动地结合。而且,在驱动侧凸轮26的中心孔35中压入有高碳钢、轴承钢等硬质的金属制的调节杆19的轴向一端部。通过这样的构造,驱动侧凸轮26以将相对于调节杆19的相对旋转及轴向变位都阻止的状态被支承于调节杆19的轴向一端部,并且,调节柄18对于调节杆19被无晃动地支承。
构成上述那样的凸轮装置20的驱动侧凸轮26为了防止与被驱动侧凸轮27之间的异常磨损、烧伤的发生,有的情况下由烧结金属制造。在驱动侧凸轮26为烧结金属制的情况下,驱动侧凸轮26的中心孔35与调节杆19的嵌合部要求高的形状精度及尺寸精度。其结果是,驱动侧凸轮26及调节杆19、进而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整体的制造成本有可能增大。
另一方面,图16示出与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相关的现有构造的第2例。在现有构造的第2例的情况下,在构成凸轮装置20(参照图14)的驱动侧凸轮26a的中心孔35a中内嵌有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制、铝系合金等轻合金制或者S45C等碳素钢制的套筒36,在套筒36的内径侧插通(以间隙配合内嵌)有调节杆19。由此,驱动侧凸轮26a支承于调节杆19的轴向一端部且能够进行相对于调节杆19的相对旋转及轴向变位。另外,在现有构造的第2例的情况下,将被驱动侧凸轮(省略图示)以能够进行相对于调节杆19的轴向变位、且阻止相对旋转的状态支承于调节杆19的靠近轴向一端的部分。
在这样的现有构造的第2例的情况下,驱动侧凸轮26a与套筒36的卡合部不要求特别高的形状精度及尺寸精度。因此,即使驱动侧凸轮26a为烧结金属制,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制造成本也不会过度地增大。但是,在现有构造的第2例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如下的问题。即,在套筒36的内周面与调节杆19的外周面之间存在环状的间隙。在该情况下,在使凸轮装置20(参照图14)的轴向尺寸扩大的状态下,驱动侧凸轮26a成为在被驱动侧凸轮与在调节杆19的轴向一端部螺合固定的螺母37(参照图14)之间被强力夹持的状态,驱动侧凸轮26a相对于调节杆19的晃动也被抑制。但是,在使调节柄18向预定方向转动而使凸轮装置20的轴向尺寸缩小的状态下,驱动侧凸轮26a、进而调节柄18对于调节杆19(在径向及轴向)有可能晃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225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872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发明了一种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即使在构成凸轮装置的驱动侧凸轮为更硬质的材料制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调节柄相对于调节杆晃动,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大。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包括:
筒状的转向柱,在其内侧旋转自由地支承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在后端部支承固定有方向盘;
变位托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柱的一部分(例如轴向中间部的上部或下部),
支承托架,其被支承在车身上,并具有将所述变位托架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的左右1对支承板部;
调节杆,其以在宽度方向插通于形成在所述支承板部的车身侧贯通孔及形成在所述变位托架上的柱侧贯通孔的状态设置;及
凸轮装置,其包括驱动侧凸轮及被驱动侧凸轮,所述驱动侧凸轮以抑制轴向变位的状态被外嵌支承在所述调节杆的轴向一端部,所述被驱动侧凸轮与在所述两支承板部中的一个支承板部设置的所述车身侧贯通孔卡合、且能够轴向变位地被外嵌支承在所述调节杆的靠近轴向一端的部分,并通过基于结合于所述驱动侧凸轮的调节柄的操作而能够将所述驱动侧凸轮转动,且随着所述驱动侧凸轮相对于所述被驱动侧凸轮的转动而使轴向尺寸扩大或缩小,从而使所述两支承板部彼此的间隔扩大或缩小。
所述车身侧贯通孔和所述柱侧贯通孔中的至少一个贯通孔是在所述方向盘的位置能够进行调节的方向上长的调节用长孔。
特别是,在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情况下,在所述调节柄的基端部形成有在宽度方向贯通该基端部的柄侧贯通孔,且在所述柄侧贯通孔中压入有所述调节杆。
在实施上述那样的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调节杆没有过盈量地插通在所述驱动侧凸轮的中心孔中。
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例如,所述驱动侧凸轮是烧结金属制或陶瓷制的。
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调节柄的基端部由比构成所述调节杆的材料(例如高碳钢、轴承钢等金属材料)更软质的材料(例如比该金属材料软质的钢、铝合金等轻合金、或者合成树脂等)制造。
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例如在所述调节柄的基端部的宽度方向内侧面设置有柄侧嵌合部,在所述驱动侧凸轮的宽度方向外侧面设置有凸轮侧嵌合部。并且,所述柄侧嵌合部与所述凸轮侧嵌合部具有过盈量而不能相对旋转地嵌合。
在此情况下,例如将所述调节柄的基端部整体一体形成,并且在该基端部分别直接形成所述柄侧贯通孔和所述柄侧嵌合部。
或者,通过组合多个零件来构成所述调节柄的基端部。并且,将所述柄侧贯通孔与所述柄侧嵌合部设置于所述多个零件中的互不相同的各零件。
另外,在所述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用比构成所述驱动侧凸轮的材料(例如所述烧结金属、钢材等金属材料、陶瓷材料)更软质的材料(例如比该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软质的陶瓷、烧结金属、钢、铝合金等轻合金、或者合成树脂等)来制造所述调节柄。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即使在构成凸轮装置的驱动侧凸轮为例如烧结金属制、陶瓷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大的同时实现能够防止调节柄相对于调节杆晃动的构造。
即,在本发明的情况下,由于在设置在调节柄的基端部的柄侧贯通孔中压入有调节杆,所以,即使在使调节柄向预定方向转动而使凸轮装置的轴向尺寸缩小的状态下,也能够防止调节柄相对于调节杆晃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该晃动,由于不需要如上述的图13~14所示的现有构造的第1例那样将调节杆压入到驱动侧凸轮的中心孔中,所以,不需要过度地提高驱动侧凸轮与调节杆的嵌合部的形状精度及尺寸精度。因此,抑制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整体的制造成本过度地增大。
另外,在驱动侧凸轮为陶瓷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轻量化。
而且,如果用比构成调节杆(或驱动侧凸轮)的材料更软质的材料来制造调节柄的基端部,那么在调节柄与调节杆的嵌合部(或调节柄与驱动侧凸轮的嵌合部),能够使调节柄侧的变形量大。因此,不需要过度地提高嵌合部的形状精度及尺寸精度就能够防止嵌合部的晃动。其结果是,抑制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整体的制造成本的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A)是将调节柄、调节杆及驱动侧凸轮取出而示出的立体图,及(B)是示出在该调节杆的轴向从与(A)相反的相反侧观察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A)是将调节柄、调节杆及驱动侧凸轮取出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及(B)是示出在该调节杆的轴向从与(A)相反的相反侧观察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示出调节柄的基端部的立体图,及(B)是从(A)的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6(A)及(B)是示出关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与图5同样的图。
图7(A)及(B)是示出关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与图5同样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与图2同样的图。
图9(A)及(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与图5同样的图。
图10是示出关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与图8同样的图。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与图9(B)同样的图。
图12是以往公知的包括伸缩机构及倾斜机构的转向装置的局部剖视概略侧视图。
图13是示出现有构造的第1例的纵剖侧视图。
图14是图13的放大b-b剖视图。
图15(A)及(B)是用于说明凸轮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现有构造的第2例的、相当于图14的c部放大图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方向盘
2 转向齿轮单元
3 输入轴
4 转向横拉杆
5、5a 转向轴
6、6a、6b 转向柱
7 万向接头
8 中间轴
9 万向接头
10 车身
11 枢轴
12、12a 支承托架
13、13a、13b 外柱
14、14a 内柱
15、15a 外轴
16、16a 内轴
17 电动马达
18、18a、18b 调节柄
19、19a 调节杆
20、20a 凸轮装置
21 凸轮部件
22、22a 变位托架
23 支承板部
24 上下方向长孔(车身侧贯通孔)
25 前后方向长孔(柱侧贯通孔)
26、26a、26b 驱动侧凸轮
27、27a 被驱动侧凸轮
28 凸部
29 凹部
30 台阶部
31 外螺纹部
32 螺母
33、33a 嵌合凸部
34、34a 嵌合孔
35、35a、35b 中心孔
36 套筒
37 螺母
38 嵌合凹部
39 柄侧贯通孔
40 头部
41 轴向狭缝
42 被夹持部
43 基端部本体
44 基端部副体
45 通孔
46 凸部
47 紧固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利用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此外,包含本实施方式在内,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即使在构成凸轮装置20a的驱动侧凸轮26b为例如烧结金属制、或陶瓷制的情况下,能够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大的同时实现防止调节柄18a相对于调节杆19a的晃动。其他部分的构造及作用包含上述的图13~14所示的构造,由于与以往公知的转向柱装置同样,所以,将与同等部分相关的图示以及说明省略或者简化,以下,以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构成凸轮装置20a的驱动侧凸轮26b为铁系的烧结金属制、或陶瓷制。另外,调节杆19a为高碳钢、轴承钢等金属制。另外,调节柄18a、至少基端部是通过对比构成驱动侧凸轮26b及调节杆19a的金属材料更软质的钢板等金属板实施塑性加工来制造的。
此外,作为能够用于驱动侧凸轮26b的陶瓷材料,能够使用氧化铝、氧化锆、氮化硅、硅碳化物等。从成本方面而言,优选氧化铝。制造方法能够将烧结、烧结后的研磨等适当组合。
并且,将调节柄18a的基端部以阻止相对旋转的状态结合在驱动侧凸轮26b。因此,具体而言,将在驱动侧凸轮26b的外侧面(图1、2的左侧面)设置的、凸轮侧嵌合部即嵌合凸部33a压入到在调节柄18a的基端部的内侧面(图1、2的右侧面)设置的、柄侧嵌合部即嵌合凹部38。由此,嵌合凸部33a与嵌合凹部38不晃动地非圆形嵌合(不能相对旋转地嵌合)。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嵌合凹部38是通过在调节柄18a的基端部实施压花加工而形成的。
另外,从调节杆19a的轴向观察的、嵌合凸部33a及上述嵌合凹部38的形状呈大致四边形。但是,这些形状不限定于四边形,例如也能够是其他的多边形、椭圆形、或者异形。另外,如图6所示,也能够使嵌合凹部38的内周面的至少一个边(在图示的例子中是互相想面对的两个边)的形状为在该边的长度方向的凹凸形状,并使构成该边的多个凸部与嵌合凸部33a的外周面弹性地抵接。如果采用这样的构成,那么由于能够使该边的弹性大,因此,容易稳定地确保嵌合凸部33a对于嵌合凹部38的弹性的保持力。
另外,在调节柄18a的基端部中的与驱动侧凸轮26b的中心孔35b相匹的部分,以在宽度方向贯通该部分的状态设置有柄侧贯通孔39。并且,将调节杆19a的轴向一端部(图1的左端部)压入在柄侧贯通孔39中,并且,使在调节杆19a的轴向一端缘固定设置的头部40的内侧面与调节柄18a的基端部的外侧面抵接。由此,将调节柄18a的基端部以阻止相对于调节杆19a的相对旋转及轴向变位的状态支承在调节杆19a的轴向一端部。
并且,将调节杆19a的靠近轴向一端的部分没有过盈量地插通在驱动侧凸轮26b的中心孔35b中。
此外,在调节柄18a的基端部设置的柄侧贯通孔39与形成嵌合凹部38的部分相比突出到宽度方向外侧,被形成在上述的头部40的内侧面所抵接的突出部分49。即,嵌合凹部38与柄侧贯通孔39在轴向偏移并直接形成在基端部。
另外,调节柄18a的柄侧贯通孔39与调节杆19a的轴向一端部的嵌合构造为圆筒面彼此的压入嵌合构造。但是,该嵌合构造不限定于圆筒面彼此的压入嵌合构造,例如能够为多边形或异形的筒面彼此的压入嵌合构造、图7所示那样的细齿孔(柄侧贯通孔39)与细齿轴部(调节杆19a的轴向一端部)的压入嵌合构造、具有多边形或者异径的内周面的孔或细齿孔(柄侧贯通孔39)与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面的轴部(调节杆19a的轴向一端部)的压入嵌合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了使构成转向柱6b的外柱13b的前端部的内径能够弹性地扩大或缩小,在该外柱13b的上端部的前端部至靠近中间的部分形成有在轴向长的轴向狭缝41。另外,在外柱13b的外周面中的将该轴向狭缝41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的位置,形成有构成变位托架22a的1对被夹持部42、42。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进行方向盘1(参照图9)的位置调节时,使调节柄18a向预定方向摆动变位(转动),使凸轮装置20a的轴向尺寸缩小,使构成凸轮装置20a的被驱动侧凸轮27a与在调节杆19a的轴向另一端部螺合固定的螺母32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扩大。在该状态下,构成支承托架12a的1对支承板部23、23的内侧面与两被夹持部42、42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表面压力降低乃至丧失。同时,外柱13b的前端部的内径弹性地扩大,外柱13b的前端部内周面与内柱14a的后端部外周面的抵接部的表面压力降低乃至丧失。在该状态下,能够以调节杆19a在设置于两支承板部23、23的上下方向长孔24、24、及设置于两被夹持部42、42的前后方向长孔25、25的内侧能够变位的范围调节方向盘1的前后位置及上下位置。
并且,在使方向盘1移动到期望的位置的状态下,使调节柄18a向与预定方向相反的反方向摆动变位,使凸轮装置20a的轴向尺寸扩大,使被驱动侧凸轮27a与螺母32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缩小。其结果是,通过两支承板部23、23强力压紧被夹持部42、42,从而阻止转向柱6b的上下方向的变位。与此同时,外柱13b的前端部的内径缩小,外柱13b的前端部与内柱14a的后端部的嵌合强度变高,阻止外柱13b对于内柱14a的前后方向的变位。其结果是,能够将方向盘1保持在调节后的上下及前后位置。但是,对于将方向盘1的前后位置(外柱13b相对于内柱14a的前后位置)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的部分的构造,如上述的图13~14所示的现有构造的第1例那样,也能够采用利用凸轮部件21将内柱14a的外周面强力压紧的构造。
根据上述那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即使在驱动侧凸轮26b为烧结金属制或陶瓷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大的同时实现能够防止调节柄18a相对于调节杆19a晃动的构造。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在调节柄18a的基端部设置的柄侧贯通孔39中压入有调节杆19a的轴向一端部,所以,即使在使调节柄18a向预定方向转动而使凸轮装置20a的轴向尺寸缩小的状态下,也能够防止调节柄18a相对于调节杆19a晃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该晃动,由于不需要如上述的图14~15所示的现有构造的第1例那样将调节杆19a压入到驱动侧凸轮26b的中心孔35b中,所以,不需要过度地提高驱动侧凸轮26b与调节杆19a的嵌合部的形状精度及尺寸精度。因此,抑制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整体的制造成本过度地增大。
特别是在驱动侧凸轮26b为陶瓷制的情况下,该作用所带来的成本抑制效果大。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利用比构成调节杆19a及驱动侧凸轮26b的材料更软质的材料来制造调节柄18a的基端部。因此,在调节柄18a的柄侧贯通孔39与调节杆19a的轴向一端部的嵌合部、以及调节柄18a的嵌合凹部38与驱动侧凸轮26b的嵌合凸部33a的嵌合部,能够使各自调节柄18a侧的变形量大。所以,不需要过度地提高两嵌合部的形状精度及尺寸精度,就能够防止两嵌合部的晃动。与上述同样,在驱动侧凸轮26b为陶瓷制的情况下,成本抑制效果大。
[第2实施方式]
利用图8~9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调节柄18b的基端部包括:金属板制的基端部本体43,其与调节柄18b的中间部一体形成;及金属板制的基端部副体44,其结合固定在基端部本体43的外侧面。并且,在基端部本体43的中央部形成有柄侧嵌合部即嵌合孔34a,并且在基端部副体44的中央部形成有柄侧贯通孔39。并且,在嵌合孔34a中压入有在驱动侧凸轮26b的外侧面设置的嵌合凸部33a。由此,使嵌合孔34a与嵌合凸部33a不晃动地非圆形嵌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将调节杆19a的轴向一端部压入在柄侧贯通孔39中,并且,将该调节杆19a的靠近轴向一端的部分没有过盈量地插通在驱动侧凸轮26b的中心孔35b中。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基端部副体44对于基端部本体43的外侧面的结合方法,采用了如下的方法:将在基端部副体44的内侧面中的与这两通孔45、45相匹的部分设置的1对凸部46、46压入到设置在基端部本体43的径向相反侧的2个位置的1对通孔45、45的内侧。
但是,该结合方法不限定于这样的方法,例如如图10~11所示,也能够采用如下的方法:将1对凸部46、46没有过盈量地插入、或压入到1对的通孔45、45的内侧,并且,将使两凸部46、46的前端部向外径侧塑性变形而形成的紧固部47、47卡合于两通孔45、45的开口周缘部。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作为该结合方法,还能够采用利用销、铆接、螺钉等结合部件、粘接、焊接等结合手段的结合方法。
其他构成及作用效果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
工业上的实用性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对于包括用于调节方向盘的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和用于调节方向盘的上下位置的倾斜机构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仅包括伸缩机构、或倾斜机构的任一者的构造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另外,驱动侧凸轮不限定于由烧结金属、陶瓷材料制造的凸轮,例如也可以是对钢制的材料实施锻造加工等塑性加工、切削加工而制造的凸轮。
另外,驱动侧凸轮如果是陶瓷制,那么不管制造方法如何,例如也可以是实施切削加工而制造的凸轮。
另外,被驱动侧凸轮也可以是利用于驱动侧凸轮相同的材料、即烧结金属、陶瓷材料制造的凸轮。
另外,调节柄的基端部不限定于对金属板实施弯曲等塑性加工而制造的基端部,例如也可以是利用铝合金等轻合金的铸造来制造的基端部、利用合成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来制造的基端部。
另外,调节柄与驱动侧凸轮的结合不限定于利用柄侧嵌合部与凸轮侧嵌合部的嵌合进行的结合,例如也可以是利用螺纹固定、粘接、焊接等适当的手段进行的结合。
本申请基于2014年3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063086号、及2014年5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00834号,其内容被作为参照援引于此。
Claims (7)
1.一种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包括:
筒状的转向柱,在其内侧旋转自由地支承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在后端部支承固定有方向盘;
变位托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柱的一部分,
支承托架,其被支承在车身上,并具有将所述变位托架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的左右1对支承板部;
调节杆,其以在宽度方向插通于形成在所述支承板部的车身侧贯通孔及形成在所述变位托架上的柱侧贯通孔的状态设置;及
凸轮装置,其包括驱动侧凸轮及被驱动侧凸轮,所述驱动侧凸轮以抑制轴向变位的状态被外嵌支承在所述调节杆的轴向一端部,所述被驱动侧凸轮与在所述两支承板部中的一个支承板部设置的所述车身侧贯通孔卡合、且能够轴向变位地被外嵌支承在所述调节杆的靠近轴向一端的部分,并通过基于结合于所述驱动侧凸轮的调节柄的操作而能够将所述驱动侧凸轮转动,且随着所述驱动侧凸轮相对于所述被驱动侧凸轮的转动而使轴向尺寸扩大或缩小,从而使所述两支承板部彼此的间隔扩大或缩小,
所述车身侧贯通孔和所述柱侧贯通孔中的至少一个贯通孔是在所述方向盘的位置能够进行调节的方向上长的调节用长孔,
所述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调节柄的基端部形成有在宽度方向贯通该基端部的柄侧贯通孔,且
在所述柄侧贯通孔中压入有所述调节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调节杆无过盈量地插通在所述驱动侧凸轮的中心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侧凸轮是烧结金属制或陶瓷制的。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调节柄的基端部由比构成所述调节杆的材料更软质的材料制造。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中,
在所述调节柄的基端部的宽度方向内侧面设置有柄侧嵌合部,在所述驱动侧凸轮的宽度方向外侧面设置有凸轮侧嵌合部,所述柄侧嵌合部与所述凸轮侧嵌合部具有过盈量而不能相对旋转地嵌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调节柄的基端部是通过组合多个零件而构成的,所述柄侧贯通孔与所述柄侧嵌合部设置于所述多个零件中的互不相同的所述零件。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调节柄由比构成所述驱动侧凸轮的材料更软质的材料制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63086 | 2014-03-26 | ||
JP2014-063086 | 2014-03-26 | ||
JP2014100834 | 2014-05-14 | ||
JP2014-100834 | 2014-05-14 | ||
PCT/JP2014/078155 WO2015145845A1 (ja) | 2014-03-26 | 2014-10-22 |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61823A true CN106061823A (zh) | 2016-10-26 |
CN106061823B CN106061823B (zh) | 2019-03-29 |
Family
ID=54194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76640.9A Active CN106061823B (zh) | 2014-03-26 | 2014-10-22 |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69420B2 (zh) |
EP (1) | EP3124353B1 (zh) |
JP (1) | JP6269815B2 (zh) |
CN (1) | CN106061823B (zh) |
WO (1) | WO201514584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279833B2 (en) * | 2015-01-13 | 2019-05-07 | Nsk Ltd. | Cam device and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for steering wheel |
DE102015216348A1 (de) * | 2015-08-26 | 2017-03-02 | Thyssenkrupp Ag | Klemmvorrichtung einer verstellbaren Lenksäule für Kraftfahrzeuge |
JP6323621B2 (ja) * | 2015-10-02 | 2018-05-16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調節レバー組立体及び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
JP6583440B2 (ja) * | 2016-02-04 | 2019-10-02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9849905B2 (en) * | 2016-03-09 | 2017-12-26 |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
JP6689692B2 (ja) * | 2016-07-12 | 2020-04-28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締付装置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10752279B2 (en) * | 2018-06-06 | 2020-08-25 |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 Low profile steering column clamp mechanism |
DE102018220847A1 (de) * | 2018-12-03 | 2020-06-04 | Thyssenkrupp Ag | Spannvorrichtung für eine Lenksäule und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US11230316B2 (en) * | 2019-09-30 | 2022-01-25 |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 Stamped metal outer cam for steering system |
JP7549542B2 (ja) * | 2021-01-27 | 2024-09-11 |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27068A (en) * | 1995-05-30 | 1996-06-18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Motor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
CN102791560A (zh) * | 2010-02-22 | 2012-11-21 |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可调节的转向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17707A (en) * | 1990-02-23 | 1992-06-02 | Fuji Kiko Company, Limited | Tilting steering column |
FR2714651B1 (fr) * | 1994-01-06 | 1996-03-15 | Nacam | Dispositif d'absorption d'énergie pour colonne de direction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
JP3693768B2 (ja) * | 1996-10-11 | 2005-09-07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
US5941129A (en) * | 1997-07-21 | 1999-08-24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Clamp for motor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
JP3565033B2 (ja) * | 1998-08-11 | 2004-09-1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チルト固定装置 |
EP1125820B2 (en) * | 2000-02-15 | 2012-07-11 | Nsk Ltd | Steering device for car |
JP3783524B2 (ja) | 2000-05-16 | 2006-06-0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チルト・テレスコピッ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2002046626A (ja) * | 2000-08-04 | 2002-02-12 | Nsk Ltd |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3782928B2 (ja) | 2000-09-12 | 2006-06-07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GB2375809B (en) * | 2001-05-23 | 2005-02-23 | Nsk Steering Sys Europ Ltd | Operating lever |
JP2004148996A (ja) * | 2002-10-30 | 2004-05-27 | Nsk Ltd | 伸縮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
JP4062082B2 (ja) * | 2002-12-12 | 2008-03-19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
DE10304640A1 (de) * | 2003-02-05 | 2004-08-19 | Daimlerchrysler Ag | Klemmvorrichtung für Lenksäule |
JP2005138825A (ja) | 2003-10-14 | 2005-06-02 | Nsk Ltd |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
JP5070795B2 (ja) * | 2006-10-19 | 2012-11-14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
US7533594B2 (en) * | 2006-12-13 | 2009-05-19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Posit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steering column |
JP4791985B2 (ja) * | 2007-02-28 | 2011-10-12 |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
GB0723485D0 (en) * | 2007-11-30 | 2008-01-09 | Trw Das A S |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
US7882761B2 (en) * | 2008-01-05 | 2011-02-08 | Nexte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with compressive locking mechanism |
DE102008024405A1 (de) * | 2008-05-20 | 2010-01-28 | Thyssenkrupp Presta Ag | Spannbolzen für eine Feststelleinrichtung einer verstellbaren Lenksäule |
DE102008045143B4 (de) * | 2008-09-01 | 2012-05-24 | Thyssenkrupp Presta Ag | Verstellbare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JP5950063B2 (ja) * | 2014-02-12 | 2016-07-13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2014
- 2014-10-22 US US15/123,002 patent/US9969420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0-22 CN CN201480076640.9A patent/CN106061823B/zh active Active
- 2014-10-22 EP EP14887079.3A patent/EP3124353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0-22 WO PCT/JP2014/078155 patent/WO201514584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0-22 JP JP2016509892A patent/JP6269815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27068A (en) * | 1995-05-30 | 1996-06-18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Motor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
CN102791560A (zh) * | 2010-02-22 | 2012-11-21 |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可调节的转向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145845A1 (ja) | 2015-10-01 |
CN106061823B (zh) | 2019-03-29 |
EP3124353A1 (en) | 2017-02-01 |
US20170072986A1 (en) | 2017-03-16 |
US9969420B2 (en) | 2018-05-15 |
JP6269815B2 (ja) | 2018-01-31 |
JPWO2015145845A1 (ja) | 2017-04-13 |
EP3124353A4 (en) | 2017-03-22 |
EP3124353B1 (en) | 2021-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61823A (zh) |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 |
US10137926B2 (en) | Steering shaft for a motor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 |
EP3009329B1 (en) | Rack-and-pinion steering gear unit | |
JP6065109B2 (ja) | テレスコピック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CN107207036B (zh) | 用于将辅助扭矩引入至转向轴的装置 | |
US20200062291A1 (en) | Shaft for steer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haft for steering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 |
CN101007544B (zh) | 转向装置 | |
CN105324290B (zh) |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 |
JP6673308B2 (ja) | ステアリング用トルク伝達軸 | |
US10597065B2 (en) | Vertical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for steering wheel | |
US9663133B2 (en) | Intermediate shaft for steering column with bearing and lock sleeve | |
CN103298682B (zh) | 转向系统 | |
JP2015168306A5 (zh) | ||
JP2015168306A (ja) |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6120729A (ja) | 電動アシスト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673309B2 (ja) | トルク伝達軸 | |
JP4916273B2 (ja) | スプライン結合構造及びスプライン装置 | |
CN206217978U (zh) | 伸缩式转向装置用外柱 | |
JP2018052323A (ja) | ステアリングシャフト | |
JP4924283B2 (ja) |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CN110809679A (zh) | 蜗轮蜗杆减速器 | |
JP2016112955A (ja) |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CN204736910U (zh) | 汽车方向盘的位置调整装置 | |
KR101140008B1 (ko) | 랙 피니언 방식 조향장치 | |
KR20080078304A (ko) | 자동차의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